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上
卷三上 第 1a 页 WYG0195-0066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孟子注疏卷三上

  汉赵氏注 宋孙奭音义并疏

  公孙丑章句上注公孙丑者公孙姓丑名孟子弟子
也丑有政事之才问管晏之功犹论语子路问政故
以题篇疏(正义曰前篇章首论梁惠王问以利国孟子荅以仁义之事故目梁惠王为篇题盖
谓君国当以仁义为首也既以仁义为首然后其政可得行之是以此篇公孙丑有政事之才而问管晏
之功如论语子路问政遂以目为篇题不亦宜乎故次梁惠王之篇所以揭公孙丑为此篇之题也此篇
卷三上 第 1b 页 WYG0195-0066d.png
凡二十有三章自赵氏分之遂为上下卷据此上卷有九章而已一章言德流速于置邮君子得时大行
其道管晏为曾西之所羞二章言义以行勇则不动心养气顺道无效揠苗圣人量时贤者道偏孟子究
言情理而归学孔子三章言王者任德霸者兼力四章言国必修政君必行仁祸福由已不专在天当防
患于未乱五章言修古之道邻国之民以为父母命曰天吏六章言人之行当内求诸已以演大四端充
扩其道上以正君下以荣身七章言各治其术术有善恶祸福之来随行而作耻为人役不若居仁治术
之忌勿为矢人八章言大圣之君由取善于人九章言伯夷柳下惠古之大贤犹有所阙其馀十四章赵
氏分在下卷各有分说注公孙姓丑名孟子弟子也至题篇○正义曰自鲁桓公之子庆父之后有孟孙
氏叔孙氏季孙氏同出三桓子孙卫国有王孙贾出自周顷王之后王孙贾之子自以去王室久改为贾
卷三上 第 2a 页 WYG0195-0067a.png
孙氏故孙氏多焉又非特止于一族也自封公后其子孙皆以公孙为氏春秋隐公八年无骇卒羽父请
谥与族公问族于众仲众仲对曰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公命以字为展氏杜预曰诸侯之子称公子公
子之子称公孙公孙之子以王父字为氏然则公孙氏皆自公子之后为氏也今公孙丑其氏有自来矣
案史记孟子列传云孟子退而与万章公孙丑之徒著述作七篇则公孙丑为孟子弟子明矣绖曰弟子
之惑滋甚是也论语第十三篇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集论语者因其问政故以题篇若
此公孙丑有政事之才而问管晏之功亦以因其人而题其篇而次之梁惠王也)

  公孙丑问曰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
注夫子谓孟子许犹兴也如使夫子得当仕路于齐而
卷三上 第 2b 页 WYG0195-0067b.png
可以行道管夷吾晏婴之功宁可复兴乎孟子曰子诚
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注诚实也子实齐人也但
知二子而已岂复知王者之佐乎或问乎曾西曰吾子
与子路孰贤曾西蹴然曰吾先子之所畏也注曾西曾
子之孙蹴然犹蹴踖也先子曾子也子路在四友故曾
子畏敬之曾西不敢比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
艴然不悦曰尔何曾比予于管仲注艴然愠怒色也何
曾犹何乃也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
卷三上 第 3a 页 WYG0195-0067c.png
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尔何曾比予于是注曾西荅或
人言管仲得遇桓公使之专国政如彼行政于国其久
如彼功烈卑陋如彼谓不率齐桓公行王道而行霸道
故言卑也重言何曾比我耻见比之之甚也曰管仲曾
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注孟子心狭曾西曾
西尚不欲为管仲而子为我愿之乎非丑之言小也曰
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显管仲晏子犹不足为与
注丑曰管仲辅桓公以霸道晏子相景公以显名二子
卷三上 第 3b 页 WYG0195-0067d.png
如此尚不可以为邪曰以齐王由反手也注孟子言以
齐国之大而行王道其易若反手耳故讥管晏不勉其
君以王业也曰若是则弟子之惑滋甚且以文王之德
百年而后崩犹未洽于天下武王周公继之然后大行
今言王若易然则文王不足法与注丑曰如是言则弟
子惑益甚也文王尚不能及身而王何谓若易然也若
是则文王不足以为法邪曰文王何可当也由汤至于
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天下归殷久矣久则难变也武
卷三上 第 4a 页 WYG0195-0068a.png
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注武丁高宗也孟子言
文王之时难为功故言何可当也从汤以下贤圣之君
六七兴谓太甲太戊盘庚等也运之掌言其易也纣之
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又有
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胶鬲皆贤人也相与辅相之
故久而后失之也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
然而文王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注纣得高宗馀化又
多良臣故久乃亡也微仲胶鬲皆良臣也但不在三仁
卷三上 第 4b 页 WYG0195-0068b.png
中耳文王当此时故难也齐人有言曰虽有知慧不如
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今时则易然也注齐人谚言
也乘势居富贵之势镃基田器耒耜之属待时三农时
也今时易以行王化者也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
里者也而齐有其地矣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
齐有其民矣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
之能禦也注三代之盛封畿千里耳今齐地土民人以
足矣不更辟土聚民也鸡鸣狗吠相闻言民室屋相望
卷三上 第 5a 页 WYG0195-0068c.png
而众多也以此行仁而王谁能止之也且王者之不作
未有疏于此时者也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
者也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
置邮而传命注言王政不兴久矣民患虐政甚矣若饥
者食易为美渴者饮易为甘德之流行疾于置邮传书
命也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
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注倒悬喻困
苦也当今所施恩惠之事半于古人而功倍之矣言今
卷三上 第 5b 页 WYG0195-0068d.png
行之易也音义(复扶又切下同蹴子六切踧同踖子亦切艴丁音勃张音拂何曾丁音憎则也
乃也愠于问切帅音率重直用切为于伪切注及后章非为皆同与音馀下法与闻与同与皆同以齐王之王
张于况切云此字既多可以义详由丁云义当作犹如也古字借用耳下文由弓人由矢人义同易以豉切朝
音潮鬲丁隔历二音辅相息亮切丁本作押音甲广雅云辅也义与央同镃或作兹音同辟音辟邮丁音尤今之驿也)疏(正义曰此章言德流之速过于置邮君子得时大行其道管晏虽勤犹为曾西所羞也公孙丑
问曰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者公孙丑问孟子言夫子得当仕路于齐国则管仲晏子佐桓
景二霸之功宁可复兴之乎管仲管夷吾也晏子晏婴也夷吾佐桓公者也晏婴佐景公者也孟子曰子诚齐
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者孟子荅公孙丑以谓子实齐国之人也然但能知此二子而止矣孟子荅之以此
卷三上 第 6a 页 WYG0195-0069a.png
者其意盖谓丑岂能复知有王者之佐乎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曾西蹴然曰吾先子之所畏也至
尔何曾比予于是者孟子又谓尝有或人问乎曾西曾西曾子之孙也而曰吾子与子路孰贤曾西乃蹴踖而
言曰我先子曾子所敬畏者也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艴然不悦曰尔何曾比予于管仲者言或人又
曰如是则吾子与管仲孰为贤曾西乃艴然愠怒而不悦曰尔何以乃比我于管仲为也管仲得君如彼其专
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尔何曾比予于是者曾西言管仲得齐桓立为仲父贵戚不敢为
之妒与高国之位大臣不敢为之恶内外政皆尽委之断焉言如此其专也自立位相职至终四十馀年执齐
国之政言其行政又如此其久也其终也不过致君为霸者而已而其功烈只如此之卑也尔故何如乃比我
于是之甚焉功烈者盖致力以为功成业以为烈言管仲以力致齐桓则止于为霸功以业成就齐桓则亦止
卷三上 第 6b 页 WYG0195-0069b.png
为霸烈故曰功烈如彼之卑也孟子所以引此或人与曾西之言者意在于王佐为贵也不以霸者之佐为贵
也故曰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者孟子言管仲曾西之所不愿为也而子以为我愿比之乎
云子者指公孙丑而云也曰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显管仲晏子犹不足为与曰以齐王由反手也者孟
子言管仲以佐其君为霸晏子以佐其君而显名管仲晏子犹若不足为耳言我能佐齐国之大而行王道为
王其易则若反覆手掌也故曰以齐王由反手也孟子言此盖讥管晏二子不能致君行王道耳曰若是则弟
子之惑滋甚者公孙丑不晓孟子意在讥管晏二子但为霸者之佐故于孟子曰如此之言则弟子之蔽惑益
甚也弟子者盖公孙丑自称为孟子弟子也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后崩犹未洽于天下武王周公继之然后
大行今言王若易然则文王不足法与者公孙丑言今且以文王之德化观之起自百里之微加之百年之久
卷三上 第 7a 页 WYG0195-0069c.png
而后崩丧其尚不能及身而王天下浃洽其德及武王周公继续之然后德化大行为王于天下今言以齐王
若反手之易是则文王不足以为之法与曰文王何可当也由汤至于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天下归殷久矣
久则难变也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至是以难也者孟子又言文王安可当也言自汤至于武丁其
间贤圣之君六七作故天下德化被民也久恩泽渐人也深而天下之民归心于殷固以久而难变也是以武
丁朝诸侯而有天下若反运手掌之易也武丁高宗也云六七作若太甲太戊祖乙盘庚等是也纣之去武丁
未久也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至是以难也者孟子又言自殷纣去武丁之时尚未久故其世嗣续
之故家其民习尚之遗俗上之化下其流风之所被善政之所行尚有存者不特此也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
干箕子胶鬲数者皆是贤人相与同辅相其纣故纣之失亡亦至久而后失也虽一尺之地莫非纣之所有一
卷三上 第 7b 页 WYG0195-0069d.png
民莫非为纣之臣然而如此尚能自百里之地而兴起为王是以难而不若武丁之易也齐人有言曰虽有智
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者孟子又言齐国之人有言云人虽有智慧之才亦不如乘其富贵之势虽
有田器如耒耜之属亦不如乘三时农务之际也盖大而知之之谓智小而察之之谓慧镃基田器之利也言
人虽有智慧之才然非乘富贵之势则智慧之才有所不运比之齐国则今时易以行王道者也故曰今时则
易然也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里者也而齐有其地矣至莫之能禦也者孟子言自夏后殷周三代之盛
治其封畿皆方千里未有过千里之地者也而齐国今有其地亦得其千里鸡鸣狗吠相闻而广达乎四境是
其齐国不特有千里之地而已其间鸡犬相闻而又有其民相望而众多也如此土地亦以足矣故不待更广
辟其土地矣民人亦以足矣又不待聚集其民人矣即行仁为政而王之人莫能禦止之也且王者不作未有
卷三上 第 8a 页 WYG0195-0070a.png
疏于此时者也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者孟子又言且王者之不与作
未有如疏于此时者也而民人憔悴困苦于暴虐之政又未有如极甚于此时者也似若饥饿者食易为美渴
者饮易为甘矣故孔子有云其德化之流行其速疾又过于置邮而传书命也邮释名云境上舍也又云官名
督邮主诸县罚负说文曰境上行书舍也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者孟子又言当
今齐国之时为万乘之国行仁政而及民则民皆喜悦之如得解其倒悬之索也云倒悬者喻其因苦之如比
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者孟子又言故于当此之时其施恩惠之事但半于古人其成治功
亦必倍过于古人矣故曰惟此当今齐国之时为能如是也○管夷吾晏婴○正义曰管仲齐之相也案左传
鲁庄公九年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请囚鲍叔受之及堂阜而税之归而以告曰管夷吾治于高
卷三上 第 8b 页 WYG0195-0070b.png
傒使相可也杜注云堂阜齐地西北有夷吾亭或曰鲍叔解夷吾缚于此又云高傒齐卿高敬仲也言管仲治
理政事才多于高敬仲遂使相之晏婴姓晏名婴齐大夫也语云晏平仲善与人交周注云谥为平谥法曰法
治清省曰平案左传文知之是晏桓子之子也相齐景公注曾西曾子之孙及子路○正义曰曾西为曾子之
孙者经云曾西曰吾先子之所畏也先子是曾子也以祖称之也即知曾西乃曾子之孙也其他经传未详子
路孔子弟子姓仲名由字子路卞国人也案史记弟子传云少孔子九岁性鄙好勇力抗直冠雄鸡佩豭豚陵
暴孔子孔子设礼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云蹙然犹蹙踖者语云踧踖如也马注云踧踖
恭敬之猊注艴然愠怒邑○正义曰释云艴不悦也字从弗色是知即愠怒之色也注武丁高宗也至易也○
正义曰孔安国传云盘庚弟小乙子名武丁德高可尊始号为高宗云从汤以下贤圣之君六七作谓太甲太
卷三上 第 9a 页 WYG0195-0070c.png
戊盘庚等是也者案史记世表云自汤之后汤太子早卒故立次弟外丙外丙即位三年卒立外丙弟仲壬仲
壬即位四年卒伊尹乃立太丁子太甲太甲成汤适长孙也太甲立三年不明伊尹放之桐三年悔过自责反
善伊尹乃迎帝太甲授之政太甲修德诸侯咸归百姓以宁称为太宗太宗崩子沃丁立丁崩弟太庚立庚崩
子小甲立甲崩弟雍已立殷道衰诸侯或不至已崩弟太戊立殷道复兴诸侯归之故称中宗中宗崩子仲丁
立丁迁于嚣丁崩弟外壬立壬崩弟河亶甲立殷道复衰甲崩子帝祖乙立乙立殷道复兴乙崩子祖辛立辛
崩弟沃甲立甲崩兄祖辛之子祖丁立丁崩弟沃甲之子南庚立庚崩祖丁之子阳甲立殷道复衰甲崩弟盘
庚立殷道复兴诸侯来朝庚崩弟小辛立殷道复衰辛崩弟小乙立乙崩子武丁立殷道复兴故号为高宗是
也注云镃基田器耒耜之属○正义曰释名云镃基大锄也云农时者左传庄公二十九年云凡土功龙见而
卷三上 第 9b 页 WYG0195-0070d.png
毕务注云今九月周十一月龙星角亢晨见东方三务始毕火见而致用注云大火心星次角亢见者致筑作
之物水昏正而栽注云谓今十月定星昏而中于是树板干而兴作日至而毕注云日南至微阳始动故土功
毕若其门户道桥城郭墙堑有所损坏则随时修之僖公二十年云凡启塞从时是也又案七月之诗云三之
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注云三之日夏之正月也四之日周之四月民无不举足耕矣)
公孙丑问曰夫子加齐之卿相得行道焉虽由此霸王
不异矣如此则动心否乎注加犹居也丑问孟子如使
夫子得居齐卿相之位行其道德虽用此臣位辅君行
之亦不异于古霸王之君矣如是宁动心畏难自恐不
卷三上 第 10a 页 WYG0195-0071a.png
能行否耶丑以此为大道不易人当恐惧之不敢欲行
也孟子曰否我四十不动心注孟子言礼四十强而仕
我志气已定不妄动心有所畏也曰若是则夫子过孟
贲远矣注丑曰若此夫子志气坚勇过孟贲贲勇士也
孟子勇于德曰是不难告子先我不动心注孟子言是
不难也告子之勇未四十而不动心矣曰不动心有道
乎注丑问不动心之道云何曰有注孟子欲为言之北
宫黝之养勇也不肤挠不目逃思以一毫挫于人若挞
卷三上 第 10b 页 WYG0195-0071b.png
之于市朝不受于褐宽博亦不受于万乘之君视刺万
乘之君若刺褐夫无严诸侯恶声至必反之注北宫姓
黝名也人刺其肌肤不为挠郤刺其目目不转睛逃避
之矣人拔一毛若见捶挞于市朝之中矣褐宽博独夫
被褐者严尊也无有尊严诸侯可敬者也以恶声加已
巳必恶声报之言所养育勇气如是也孟施舍之所养
勇也曰视不胜犹胜也量敌而后进虑胜而后会是畏
三军者也舍岂能为必胜哉能无惧而已矣注孟姓舍
卷三上 第 11a 页 WYG0195-0071c.png
名施发音也施舍自言其名则但曰舍舍岂能为必胜
哉要不恐惧而已也以为量敌少而进虑胜者足胜乃
会若此畏三军之众者耳非勇者也孟施舍似曾子北
宫黝似子夏夫二子之勇未知其孰贤然而孟施舍守
约也注孟子以为曾子长于孝孝百行之本子夏知道
虽众不如曾子孝之大也故以舍譬曾子黝譬子夏以
施舍要之以不惧为约要也昔者曾子谓子襄曰子好
勇乎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
卷三上 第 11b 页 WYG0195-0071d.png
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孟施舍之守气又
不如曾子之守约也注子襄曾子弟子也夫子谓孔子
也缩义也惴惧也诗云惴惴其慄曾子谓子襄言孔子
告我大勇之道人加恶于己已内自省有不义不直之
心虽敌人被褐宽博一夫不当轻惊惧之也自省有义
虽敌家千万人我直往突之言义之强也施舍虽守勇
气不如曾子守义之为约也曰敢问夫子之不动心与
告子之不动心可得闻与注丑曰不动心之勇其意岂
卷三上 第 12a 页 WYG0195-0072a.png
可得闻与告子曰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得于心勿求
于气不得于心勿求于气可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可
注不得者不得人之善心善言也求者取也告子为人
勇而无虑不原其情人有不善之言加于己不复取其
心有善也直怒之矣孟子以为不可也告子知人之有
恶心虽以善辞气来加已亦直怒之矣孟子以为是则
可言人当以心为正也告子非纯贤其不动心之事一
可用一不可用也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注志心
卷三上 第 12b 页 WYG0195-0072b.png
所念虑也气所以充满形体为喜怒也志帅气而行之
度其可否也夫志至焉气次焉注志为至要之本气为
其次焉故曰持其志无暴其气注暴乱也言志所向气
随之当正持其志无乱其气妄以喜怒加人也既曰志
至焉气次焉又曰持其志无暴其气者何也注丑问暴
乱其气云何曰志壹则动气气壹则动志也今夫蹶者
趋者是气也而反动其心注孟子言壹者志气闭而为
壹也志闭塞则气不行气闭塞则志不通蹶者相动今
卷三上 第 13a 页 WYG0195-0072c.png
夫行而蹶者气闭不能自持故志气颠倒颠倒之间无
不动心而恐矣则志气之相动也敢问夫子恶乎长注
丑问孟子才志所长何等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
气注孟子云我闻人言能知其情所趋我能自养育我
之所有浩然之大气也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注丑问浩
然之气状何如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
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注言此至大至刚正直之气
也然而贯洞纤微洽于神明故言之难也养之以义不
卷三上 第 13b 页 WYG0195-0072d.png
以邪事干害之则可使滋蔓塞满天地之间布施德教
无穷极也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注重说是气
言此气与道义相配偶俱行义谓仁义可以立德之本
也道谓阴阳大道无形而生有形舒之弥六合卷之不
盈握包络天地禀授群生者也言能养道气而行义理
常以充满五脏若其无此则腹肠饥虚若人之馁饿也
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注集杂也密声取敌
曰袭言此浩然之气与义杂生从内而出人生受气所
卷三上 第 14a 页 WYG0195-0073a.png
自有者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注慊快也自省所行仁
义不备干害浩气则心腹饥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
义以其外之也注孟子曰仁义皆出于内而告子尝以
为仁内义外故言其未尝知义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
勿忘勿助长也注言人行仁义之事必有福在其中而
勿正但以为福故为仁义也但心勿忘其为福而亦勿
汲汲助长其福也汲汲则似宋人也无若宋人然宋人
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
卷三上 第 14b 页 WYG0195-0073b.png
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注揠挺
拔之欲亟长也病罢也芒芒然罢倦之猊其人家人也
其子揠苗者之子也趋走也槁乾枯也以喻人之情邀
福者必有害若欲急长苗而反使之枯死也天下之不
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
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注天下人行善者
皆欲速得其福恬然者少也以为福禄在天求之无益
舍置仁义不求为善是由农夫任天不复耘治其苗也
卷三上 第 15a 页 WYG0195-0073c.png
其邀福欲急得之者由此揠苗人也非徒无益于苗乃
反害之言告子外义常恐其行义欲急得其福故为丑
言人之行当内治善不当急求其福亦若此揠苗者矣
何谓知言注丑问知言之意何谓曰诐辞知其所蔽淫
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杂遁辞知其所穷注孟子曰
人有险诐之言引事以褒人若宾孟言雄鸡自断其尾
之事能知其欲以誉子朝蔽子猛也有淫美不信之辞
若骊姬劝晋献公与申生之事能知欲以陷害之也有
卷三上 第 15b 页 WYG0195-0073d.png
邪辟不正之辞若竖牛劝仲壬赐环之事能知其欲行
谮毁以离之于叔孙也有隐遁之辞若秦客之廋辞于
朝能知其欲以穷晋诸大夫也若此四者之类我闻能
知其所趋也生于其心害于其政发于其政害于其事
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注生于其心譬若人君有好残
贼严酷心必妨害仁政不得行之也发于其政者若出
令欲以非时田猎筑作宫室必妨害民之农事使百姓
有饥寒之患也吾见其端欲防而止之如使圣人复兴
卷三上 第 16a 页 WYG0195-0074a.png
必从吾言也宰我子贡善为说辞冉牛闵子颜渊善言
德行孔子兼之曰我于辞命则不能也注言人各有能
我于言辞教命则不能如二子然则夫子既圣矣乎注
丑见孟子但言不能辞命不言不能德行谓孟子欲自
比孔子故曰夫子既已圣矣乎曰恶是何言也昔者子
贡问于孔子曰夫子圣矣乎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
不厌而教不倦也子贡曰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仁
且智夫子既圣矣夫圣孔子不居是何言也注恶者不
卷三上 第 16b 页 WYG0195-0074b.png
安事之叹辞也孟子荅丑言往者子贡孔子相荅如此
孔子尚不敢安居于圣我何敢自谓为圣故再言是何
言也昔者窃闻之子夏子游子张皆有圣人之一体冉
牛闵子颜渊则具体而微注体者四肢股肱也孟子言
昔日窃闻师言也丑方问欲知孟子之德故谦辞言窃
闻也一体者得一肢也具体者四肢皆具微小也比圣
人之体微小耳体以喻德也敢问所安注丑问孟子所
安比也曰姑舍是注姑且也孟子曰且置是我不愿比
卷三上 第 17a 页 WYG0195-0074c.png
也曰伯夷伊尹何如注丑曰伯夷之行何如孟子心可
愿比伯夷否曰不同道注言伯夷之行不与孔子伊尹
同道也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伯夷
也注非其君非己所好之君也非其民不以正道而得
民伯夷不愿使之故谓之非其民也何事非君何使非
民治亦进乱亦进伊尹也注伊尹曰事非其君者何伤
也使非其民者何伤也要欲为天理物冀得行道而已
矣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
卷三上 第 17b 页 WYG0195-0074d.png
孔子也注止处也久留也速疾去也皆古圣人也吾未
能有行焉乃所愿则学孔子也注此皆古之圣人我未
能有所行若此乃言我心之所庶几则愿欲学孔子所
履进退无常量时为宜也伯夷伊尹于孔子若是班乎
注班齐等之猊也丑嫌伯夷伊尹与孔子相比问此三
人之德班然齐等乎曰否自有生民以来未有孔子也
注孟子曰不等也从有生民以来非纯圣人则未有与
孔子齐德也然则有同与注丑曰然则此三人有同者
卷三上 第 18a 页 WYG0195-0075a.png
耶曰有得百里之地而君之皆能以朝诸侯有天下行
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为也是则同注孟子
曰此三人君国皆能使邻国诸侯尊敬其德而朝之不
以其义得之皆不为也是则孔子同之矣曰敢问其所
以异注丑问孔子与二人异谓何曰宰我子贡有若智
足以知圣人污不至阿其所好注孟子曰宰我等三人
之智足以识圣人污下也言三人虽小污不平亦不至
阿其所好以非其事阿私所爱而空誉之其言有可用
卷三上 第 18b 页 WYG0195-0075b.png
者欲为丑陈三子之道孔子也宰我曰以予观于夫子
贤于尧舜远矣注予宰我名也以为孔子贤于尧舜以
孔子但为圣不王天下而能制作素王之道故美之如
使当尧舜之世观于制度贤之远也子贡曰见其礼而
知其政闻其乐而知其德由百世之后等百世之王莫
之能违也自生民以来未有夫子也注见其制作之礼
知其政之可以致太平也听闻其雅颂之乐而知其德
之可与文武同也春秋外传曰五声昭德言五音之乐
卷三上 第 19a 页 WYG0195-0075c.png
声可以明德也从孔子后百世上推等其德于前百世
之圣王无能违离孔子道者自从生民以来未有能备
若孔子也有若曰岂惟民哉麒麟之于走兽凤凰之于
飞鸟泰山之于丘垤河海之于行潦类也圣人之于民
亦类也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
子也注垤蚁封也行潦道傍流潦也萃聚也有若以为
万类之中各有殊异至于人类卓绝未有盛美过于孔
子者也若三子之言孔子所以异于伯夷伊尹也夫圣
卷三上 第 19b 页 WYG0195-0075d.png
人之道同符合契前圣后圣其揆一也不得相踰云生
民以来无有者此三子皆孔子弟子缘孔子圣德高美
而盛称之也孟子知其言大过故贬谓之污下但不以
无为有耳因事则褒辞在其中矣亦以明师徒之义得
相褒扬也音义(难乃旦切我四十不动心杨子曰请问孟轲之勇曰勇于义而果于德不以贫
富贵贱死生动其心于勇也其庶乎贲音奔黝伊纠切挠丁奴效切行丁孟切下之行德行随行皆同要音邀
后以要同好呼报切下好残所好皆同惴之睡切丁本作遄云音揣恐惧也帅所类切或音率注同本亦作师
度大各切蹶音厥又居卫切颠字或作颠音同恶音乌下曰恶同趋音趣下同馁奴罪切陆云言以道义配之
卷三上 第 20a 页 WYG0195-0076a.png
则能充塞无是馁也慊口簟切助长张丈切注及下不长苗长长天下皆同揠乌八切拔也芒丁音忙亟音棘
疾也罢音皮舍丁张并音舍下舍是舍已皆同诐彼寄切断丁音短誉音馀亦音豫下誉之同骊姬吕支切邪
辟音僻廋音搜说辞张音税丁又依字夫音扶属下句污丁音蛙不平猊垤大结切潦音老大过之大音泰后
章注大宰及章末大隘其大皆同)疏(正义曰此章言义以行勇则不动心养气顺道无效宋人圣人量时
贤者道偏孟子究言情理归学于孔子也公孙丑问曰夫子加齐之卿相得行道焉虽由此霸王不异矣如此
则动心否乎者是公孙丑问孟子言以夫子之才加之以齐国卿相之位以得行其道虽曰用此卿相之位而
辅相其君而行之亦不异于古之霸王矣如此则夫子宁动心畏惧其不能行乎否不动心畏惧其不能行乎
孟子曰否我四十不动心者孟子荅公孙丑以谓我年至四十之时内有所定故未尝动心有所畏惧也曰若
卷三上 第 20b 页 WYG0195-0076b.png
是则夫子过孟贲远矣者公孙丑见孟子以谓四十之时已不动心言如此则夫子实有勇过于孟贲之勇士
也曰是不难告子先我不动心者孟子言我之有勇过于孟贲此不难也孟子之意盖以谓已之勇勇于德孟
贲之勇但勇于力必能过之也所以谓不难也以言其易过之也言告子之勇已先我于未四十之时而不动
心矣曰不动心有道乎者丑问孟子谓不动心宁有道乎曰有孟子欲为公孙丑言其不动心之道故荅之曰
有也北宫黝之养勇也不肤挠不目逃至孟施舍之养勇也曰视不胜犹胜也以至又不如曾子之守约也者
此皆孟子荅公孙丑而言养勇者也北宫黝北宫姓黝名孟施舍孟姓舍名施发言之音也曾子姓曾名参字
子舆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并为孔门之徒弟也言北宫黝之养勇人刺其肌肤不为挠郤人刺其目不以目
转睛而逃避思以一毫之毛而拔于人若见捶挞于市朝之中矣不受物于被褐者之独夫亦不受赐于万乘
卷三上 第 21a 页 WYG0195-0076c.png
之君视刺万乘之君但若刺被褐者之独夫无严畏诸侯有恶声加己巳亦以恶声反报之此北宫黝养勇之
如是也孟施舍之养勇尝谓视敌之不胜犹胜之也若以量度其敌可以敌然后进而敌之谋虑其必能胜敌
然后方会其兵此是畏三军之士也非勇者也故自称名曰舍岂能为必胜其敌哉但能无所畏惧而已矣此
孟施舍养勇之如是也孟施舍养勇其迹近似于曾子北宫黝养勇其迹近似于子夏以其孟施舍养勇见于
言而要约如曾子以孝弟事亲喻为守身之本闻夫子之道则喻为一贯之要故以此比之也北宫黝养勇见
于行而多方如子夏悦在于纷华为已有杂于小人之儒教人以事于洒埽之末故以此比之也虽然以二子
之实固不足比于曾子子夏但以粗迹比之耳是二子之养勇皆止于一偏未如君子所养得其大全而已孟
子所以言夫二子黝与舍之养勇又未知谁以为犹贤然而能无惧而已者近能知其本也故曰孟施舍守约
卷三上 第 21b 页 WYG0195-0076d.png
也昔者曾子谓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至守约也孟子言往者曾子谓子襄曰子能好勇乎
言我尝闻夫子有大勇之义告于我以谓自反已之勇为非义则在人者有可陵之辱故虽一褐宽博之独夫
我且不以小恐惴之而且亦大恐焉自反已之勇为义则在人无可惮之威故虽千万人之众我且直往其中
而不惧矣如此则孟施舍养勇在于守其气勇又不如曾子以义为守而要也言此则黝不如子夏可知矣以
其养勇有本末之异则言北宫黝之多方不若孟施舍之守约以其守约有气义之别则又言孟施舍之守其
气勇不如曾子以义为守而要也然论其不动心则同根其德则大不相侔矣曰敢问夫子之不动心与告子
之不动心可得闻与者公孙丑又问孟子之不动心与告子之不动心其道可得而闻知之与告子曰不得于
言勿求于心不得于心勿求于气至勿求于心不可者孟子荅孙丑以谓告子言人有不善之言者是其不得
卷三上 第 22a 页 WYG0195-0077a.png
于言者也故不复求其有善心告子意以谓人既言之不善则心中亦必不善也故云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人
有不善之心者是其不得于心者也故不复求其有善辞气告子意以谓人心既恶则所出辞气亦必不善也
故云不得于心勿求于气孟子言之以谓人有不善之心故勿复求其有善辞气则如告子之言可也如人但
有不善之言便更不复求其心之有善则告子之言以为不可也无他盖以人之言虽有不善而其心未必不
善也其心之不善则所出辞气必不善故也以其告子非得其大全之道故其言此一可行一不可行也夫志
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者孟子言人之志心之所之之谓志所以帅气而行之者也气但能充满形体者也故
曰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以其人之辞气有不善者皆心志所帅而行之矣气者但惟志是从也所以又言
志至焉气次焉盖以气由志之所发志得气而运之也然则气为所适善恶之路岂非志至焉气次焉之意乎
卷三上 第 22b 页 WYG0195-0077b.png
至言无以过之以其足以制于气不为气之所制次言有以先之以其从于志而又有以持于志也故曰持其
志无暴其气者孟子言气惟志之是从但持揭其志则无暴乱其气矣既曰志至焉气次焉又曰持其志无暴
其气者何也者公孙丑未晓孟子之言志气故问之曰夫子既已言志至焉气次焉而又再言持其志无暴其
气是如之何也曰志壹则动气气壹则动志也今夫蹶者趋者是气也而反动其心者孟子荅公孙丑言志郁壹
而不通矣是谓志壹则动气气郁壹而不通矣是谓气壹则动志也今夫志气皆郁壹而不通以之颠倒趋蹶
者是乃反动其心焉故曰今夫蹶者趋者是气也而反动其心盖志则将帅譬也气则众卒譬也心则君譬也
君任将帅将帅御众然则志壹则动气如将帅悖则动众卒矣气壹则动志如众卒悖则动将帅其上又有以
动其君矣由此论之则既持其志又不可不知无暴其气矣敢问夫子恶乎长者公孙丑问孟子曰夫子之才
卷三上 第 23a 页 WYG0195-0077c.png
志所长以何等敢请问之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者孟子荅公孙丑之问以谓我之所长是我能知人
之言而识其人情之所向我又善养我所有浩然之气也敢问何谓浩然之大气者公孙丑之言敢问如何谓
之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者孟子荅公孙丑以为浩然之
大气难以言形也盖其为气至大而无所不在至刚而无所不胜养之在以直道不以邪道干害之则充塞于
天地之间无有穷极也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者孟子重言其为气也与道义相配偶常以充满于人
之五脏若无此气与道义配偶则馁矣若人之饥饿也能合道义以养其气即至大至刚之气也盖裁制度宜
之谓义故义之用则刚万物莫不由之谓道故道之用则大气至充塞盈满乎天地之间是其刚足以配义大
足以配道矣此浩然大气之意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者孟子又言是气也是与义杂生所自有
卷三上 第 23b 页 WYG0195-0077d.png
者也从内而出矣非义之所密取而在外入者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者孟子又言人之所行如有道义不
足于心者则饥饿者矣以其有邪干害其浩然之气者焉孟子所以云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盖
以告子以仁内义外为言此孟子乃曰告子未尝知义是又不知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之意也必有
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者孟子又言人之所行仁义之事必有福在其中矣而不可但正心于为福然
后乃行仁义也止在其不忘于为福不汲汲于助长其福矣以其人生之初善性固有不但为之然后有也惟
在常存行之耳斯亦集义所生非义袭而取之之意也故曰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又一说云言
人之所行不可必待有事而后乃正其心而应之也惟在其常存而不忘又不在汲汲求助益之而已斯则先
事而虑谓之豫豫则事优成后事而虑谓之犹犹则不立之意也以其在常存正心于事未然之前耳矣故曰
卷三上 第 24a 页 WYG0195-0078a.png
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其言勿忘勿助长则同意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至而又害之者
此孟子引宋人揠苗而比喻之以解其助长之意也言人苟欲速得其福而助长之者则宋人揠苗者也故言
无若宋人然宋人宋国之人也宋国之人有怜闵苗之不长茂而以揠拔欲亟其长者芒芒然罢倦而回归谓
其家中之人曰今日我罢倦成病矣我其为助长其苗矣其宋人之子见父云助苗长而罢倦成病乃趋走而
往视其苗还助得其长否及往至田所视之其苗则皆枯槁而死矣孟子又言今天下之人不若助苗长者少
矣言当时人皆欲速其福而助长之者也以其为善无所益而舍去之者是忘其善也是若不耘其苗者也助
长者是若揠苗者也非特无益其善而又适所以残害其善也善者即仁义是也仁义即善也苗是种之美者
以譬则人之美质也固非可以增减之耳孟子之意盖欲人之所行当内治不当急欲求其福也此亦修其天
卷三上 第 24b 页 WYG0195-0078b.png
爵而人爵从之之意也孟子所以云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何谓知言者公孙丑既得孟子言浩然之气又问孟
子知言之意谓何曰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者此孟子又荅公孙丑问
知言之意也诐辞其言有偏诐不平也孟子言人有偏诐不平之言我则知其蔽于一曲而已若告子言仁内
义外是也赵云若宾孟言雄鸡自断其尾之事也淫辞言过而不中也孟子言人有过而不中之言我则知其
所陷而陷又无所不蔽而已如人坠于陷阱之陷以其无所不蔽也若杨墨无父无君之言是也赵云若骊姬
劝晋献公与申生之事也邪辞悖正道者也孟子言人有悖正道之言我则知其言易以离畔矣若陈贾谓周
公未尽仁智而况于齐王之言是也赵云若竖牛劝仲壬赐环之事也遁辞屈其理也孟子言人有屈理之言
我则知其言易以穷也若夷子与孟子相胜以辩卒以受教是也赵云若秦客之廋辞也生于其心害于其政
卷三上 第 25a 页 WYG0195-0078c.png
发于其政害于其事者孟子又言此上四事皆非出于其心者即皆出于异端之学者也人君苟生此四者于
心中必妨害其仁政既妨害其仁政则又妨害其事政则本上之所施而正人者也事则下之所行以治职者
也故事为政之末政为事之本如孔子问冉子之退朝何晏也则谓之事故不谓之政是知政事有别矣圣人
复起必从吾言矣者孟子言后之圣人有能复兴起者必从事吾此言而行之矣宰我子贡善为说辞冉牛闵
子颜渊善言德行孔子兼之曰我于辞命则不能也者孟子既言其诐淫邪遁之辞为非故于此言其善为说
辞善言德行为是者也盖言宰我子贡二人皆善能为说辞说辞者以辞说人者也宰我子贡皆得圣人所以
言者也故云善为说辞论语四科二人所以列于言语之科也冉牛闵子颜渊三人皆善言德行善言德行者
言之必可行是善言也行之必可言是德行也冉牛闵子颜渊皆得圣人所以行者也故云善言德行论语四
卷三上 第 25b 页 WYG0195-0078d.png
科三人所以列于德行科也孔子兼之者孔子天纵之将圣故多能鄙事则于说辞德行兼而能焉而曰我于
辞命则不能也孟子盖以儒道游于诸侯而诸侯宾之不敢臣又为国人所矜式故于辞命又安用之哉此所
以曰我于辞命则不能也然孟子于辞命非诚不能也但不为之耳以辞命人者故谓之辞命以其末也非本
也故不言不能德行以其本也非末也孟子之意盖欲当时之人务本不务末耳然则夫子既圣矣乎者公孙
丑见孟子但言不能辞命之末不言不能德行之本故言孟子如是则夫子既已为圣矣以其宰我子贡虽善
为说辞然尚未得圣人所以言冉牛闵子颜渊虽善言德行然尚未得圣人所以行故数子者但为孔子之高
弟惟颜渊三子于圣但具体而微者而亦未得其为圣矣公孙丑见孟子言之辞命则不能者以知孟子之意
盖有在于此矣所以于辞命则言不能也故问之曰然则夫子既圣矣乎曰恶是何言也者孟子荅公孙丑为
卷三上 第 26a 页 WYG0195-0079a.png
不敢安居其圣故曰恶是何言也恶叹也以其不敢居圣故叹而言之也又言昔者子贡问于孔子曰夫子圣
矣乎至是何言也者孟子言昔日子贡尝问于孔子而谓夫子圣矣乎孔子荅之曰于圣则我不能为也我但
学不厌饱教人不倦怠也子贡曰夫学道能不厌饱是有智也以其智足以有知故能学道不厌也教人能不
倦怠是有仁也以其仁足以及物故能教人不倦也仁而且智是夫子既以圣矣孟子遂言夫圣于孔子尚不
敢居而今丑言我既圣矣是何所言也故再言是何言也昔者闻之子夏子游子张皆有圣人之一体冉牛闵
子颜渊则具体而微者孟子尝自谦故言我往日窃闻之有子夏子游子张三人皆有圣人之一体亦未得其
全才冉牛闵子颜渊则具体而微小者也孟子言此是宜孙丑于前有夫子既圣矣乎而问之也敢问所安者
丑见孟子又言此子夏子游子张冉牛闵子颜渊数者意欲知孟子于此数者之中何者为比也曰姑舍是者
卷三上 第 26b 页 WYG0195-0079b.png
孟子言且置去非我之愿比者也曰伯夷伊尹何如者丑见孟子不比数者又问之以伯夷伊尹二者可比之
何如曰不同道者孟子荅之以为伯夷之行不与伊尹孔子同道也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
伯夷也者孟子言非已所好之君则不奉事之非以正道得民者不命使之天下有治道之时则进而仕之天
下无道则退藏其身是伯夷之所行也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进乱亦进伊尹也者孟子言伊尹曰何所事
之君为非君盖所事者即皆君也何所使之民为非民盖以所使皆是民也天下治亦进而行其道天下乱亦
进而行其道是伊尹之所行也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孔子也者孟子言可以进
而为仕则进而仕之可以止而不仕则止之而不仕可以久则久虽终身不仕亦不为之久可以速则速虽接
淅而行亦不为速是孔子所行如是也皆古圣人也吾未能有行焉乃所愿则学孔子也孟子言此数者皆是
卷三上 第 27a 页 WYG0195-0079c.png
古之圣人也我俱未有所行若此而已乃言我之所愿学则孔子是学也孟子之意盖谓孔子所行于伯夷伊
尹二子皆兼而有之也故可仕则仕而不为伯夷之必于退可止则止而不为伊尹之必于进无可无不可矣
故于终所必归之但愿学孔子也伯夷伊尹于孔子若是班乎者公孙丑见孟子言之伯夷伊尹又言之以孔
子乃曰皆古圣人也故问之以伯夷伊尹孔子如是则齐等之乎班齐等也曰否自生民以来未有孔子也者
孟子荅之以为否不齐等也自其有生民以来至今未有与孔子齐其等者也然则有同与者公孙丑又问孟
子以谓如是则伯夷伊尹孔子三人有同者邪曰有得百里之地而君之至是则同者孟子荅之以谓此三人
有所同也盖得百里之土地而为君三人皆能以朝诸侯有天下也然行一事之不义杀一人之无罪而得天
下则三人亦皆不为之如是则同若其他事则所行又有不同焉故曰是则同曰敢问其所以异者公孙丑又
卷三上 第 27b 页 WYG0195-0079d.png
问孟子曰丑敢请问三人其所以有异者曰宰我子贡有若智足以知圣人污不至阿其所好至未有盛于孔
子也者此皆孟子为丑言此三人其所以异者也言宰我与子贡有若三者其有智皆足以知其圣人然虽有
小卑污不平处盖亦不至于阿私所好而空誉之其言皆有可用者也遂引宰我知圣人之事为公孙丑言之
故言宰我有曰以予观于孔子其贤过于尧舜远矣予宰我名也宰我之意盖谓尧舜有位之圣人故其行道
易孔子无位之圣人故其行道难故以难易为言也又谓尧舜治天下但见效于当时即一时之功也孔子著
述五经载道于万世以其有万世之功故以功为言也孟子又引子贡有曰见其孔子制作之礼而知孔子有
政可以致天下之太平闻孔子雅颂之乐音而知孔子有德与文武同也从孔子之后推而等之百世之圣王
者无有能违逆其孔子之道者是其自生民而来至于今未有如夫子者也凡此是子贡之知圣人有如此也
卷三上 第 28a 页 WYG0195-0080a.png
孟子又引有若有曰岂独其民有类乎哉言麒麟之于走兽凤凰之于飞鸟泰山之于丘垤河海之于行潦亦
类也圣人之于民亦类也然而走兽之中以麒麟为之长飞鸟之中以凤凰为之王丘垤之中以泰山为之尊
行潦之中以河海为之大人民之间以圣人为人伦之至也圣人之于民类也物亦类也以其出乎民人之类
而超拔乎众萃之中自生民以来至于今未有美盛过于孔子者也然则孔子于此三子言之是所以异于伯
夷伊尹者也故孟子所以愿学则学孔子也注四十强而仕○正义曰曲礼云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
三十曰壮有室四十曰强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政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曰老而传八十九十曰耄凡此是其文
也注孟贲勇士也○正义曰案帝王世说云秦武王好多力之人齐孟贲之徒并归焉孟贲生拔牛角是为之
勇士也注云北宫黝北宫姓黝名也又云褐宽博独夫被褐者释云褐编枲袜也一曰短衣北宫黝其人未详
卷三上 第 28b 页 WYG0195-0080b.png
于他绖传亦未之闻焉孟施舍亦未详云缩义也惴惧也盖记云古之冠也缩缝今之冠也衡缝则缩者理之
直也是知缩训义也诗云惴惴其慄注云恐也传云小恐惴惴大恐缦缦是也注密声取敌曰袭○正义曰左
传云凡有钟鼓曰伐无钟鼓曰袭杜预注云密声取敌曰袭是其文也注云宾孟言雄鸡自断其尾至诸大夫
也○正义曰案鲁昭公二十二年左传云王子朝宾起有宠于景王王与宾孟说之欲立之刘献公庶子伯鼢
事单穆公恶宾孟适郊见雄鸡自断其尾问之侍者曰自惮其牺也遽归告王且曰鸡其惮为人用乎人异于
是犠者实用人人牺实难已牺何害王弗应凡此是也云骊姬劝晋献公与申生者案鲁庄公二十八年云晋
献公娶于贾无子烝于齐姜生秦穆夫人及太子申生又娶二女于戎大戎狐姬生重耳小戎子生夷吾晋伐
骊戎骊戎男女以骊姬归生奚齐其娣生卓子骊姬欲立其子赂外嬖梁五与东关嬖五使言于公曰曲沃君
卷三上 第 29a 页 WYG0195-0080c.png
之宗也蒲与二屈君之疆也不可以无主宗邑无主则民不威疆场无主则启戎心若使太子主曲沃而重耳
主蒲夷吾主屈则可以威民而惧戎且旌君伐使俱曰狄之广莫于晋为都晋之启土不亦宜乎晋侯悦之夏
使太子申生主曲沃重耳居蒲夷吾居屈惟二姬之子在绛二五卒与骊姬谮群公子而立奚齐晋人谓之二
五耦凡此是也云竖牛劝仲壬赐环之事案左传昭公四年云初穆子去叔孙氏及庚宗适齐娶于国氏生孟
丙仲壬梦天压已弗胜顾而见人黑而上偻深目而豭喙号之曰牛助余乃胜之旦召其徒无之及后妇人献
雉妇人是穆子及庚宗之地常遇而宿者也因问其有子曰余子长矣能奉雉以从我矣召而见之则所梦也
问其名曰牛遂使为竖臣有宠长使为政竖牛欲乱其室仲壬与公御莱书观于公公与之环使牛入示之入
不示出命佩之牛谓叔孙见仲壬而何叔孙曰何为曰不见既自见矣公与之环而佩之矣遂逐之奔齐叔孙
卷三上 第 29b 页 WYG0195-0080d.png
疾急命召仲牛许而不召有进食则止之而弗进叔孙不食乃卒立其子而相之昭公五年又曰昭子即位朝
其家众曰竖牛祸叔孙氏使乱大从杀嫡立庶又披其邑将以赦罪罪莫大焉必速杀之竖牛惧奔齐孟仲之
子杀诸塞外投其首于宁风之棘上凡此是也云秦客廋辞者案国语晋文公时范文子暮退于朝武子曰何
暮也对曰有秦客廋辞于朝大夫莫之能对吾知一二焉武子怒曰大夫非不能也让父兄也尔童子而三掩
人于朝吾不在晋亡无日矣击之以杖折委笄凡此者是也大抵廋辞云者如今呼笔为管城子纸为楮先生
钱为白水真人又为阿堵物之类是也注予宰我名也○正义曰案史记弟子传云宰予字子我郑玄曰鲁人
也注垤蚁封行潦道傍流潦也萃聚也○正义曰释云垤蚁冢也潦雨水盛也经云行潦是为道傍流潦也萃
亦云集也)
卷三上 第 30a 页 WYG0195-0081a.png








卷三上 第 30b 页 WYG0195-0081b.png























  孟子注疏卷三上

卷三上 第 31a 页 WYG0195-0081c.png
  孟子注疏卷三上考證

  夫子当路于齐章微仲注疏从略○(臣宗楷)按微子之
弟衍为微仲礼云舍其孙腯而立衍是也日知录曰
衍之继其兄继宋非继微也而称微仲者何犹微子
之心也至于衍之子稽则远矣于是始称宋公吾于
微子之命仍以旧爵名篇而知武王周公之仁未能
夺其所守盖殷先王之德泽远也

  疏孟子言管仲曾西之所不愿为也○言监本讹可
卷三上 第 31b 页 WYG0195-0081d.png
今改正

  又疏鲁庄公九年桓公杀公子纠○九年监本讹八
年今从左传改正

  夫子加齐之卿相章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
也○日知录曰倪文节谓当作必有事焉而勿忘勿
忘勿助长也传写之误以忘字作正心二字言养浩
然之气必当有事而勿忘既以勿忘又当勿助长也
叠勿忘作文法也按书无逸篇曰自时厥后立王生
卷三上 第 32a 页 WYG0195-0082a.png
则逸生则逸不知稼穑之艰难亦是叠一句而文愈
有致礼记祭义见间以侠甒郑氏曰见间当为覸史
记蔡泽传吾将梁刺齿肥索隐曰刺齿肥当为齧肥
论语五十以学易朱子以为五十当作卒此皆古书
误为两字之證也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节注其邀福欲急得之者○邀监
本讹迟今改正

  诐辞知其所蔽节注若竖牛劝仲壬赐环之事○劝监
卷三上 第 32b 页 WYG0195-0082b.png
本讹观今从左传改正

  生于其心节注妨害仁政○妨监本讹防今改正
疏如子夏悦在于纷华○悦监本讹况今改正
又疏伯夷伊尹二子○二监本讹孔今改正

  又疏帝王世说云秦武王好多力之人齐孟贲之徒
并归焉○(臣齐焘)按许慎注淮南子孟贲卫人与帝
王世说不同

  孟子注疏卷三上考證
卷三上 第 33a 页 WYG0195-0082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孟子注疏卷三下

  汉赵氏注 宋孙奭音义并疏

  公孙丑章句下

  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
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注言霸者以大国之
力假仁义之道然后能霸若齐桓晋文等是也以已之
德行仁政于民小国则可以致王若汤文王是也以力
卷三上 第 33b 页 WYG0195-0082d.png
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
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注赡足也以已力不足而
往服从于人非心服者也以已德不如彼而往服从之
诚心服者也如颜渊子贡等之服于仲尼心服者也诗
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注诗大雅
文王有声之篇言从四方来者无思不服武王之德此
亦心服之谓也疏(正义曰此章言王者任德霸者兼力力服心服优劣不同也孟子曰以力
假仁者霸至文王百里者孟子言以大国之力而假以仁义之道行之者乃能为霸以把握诸侯之权也故必
卷三上 第 34a 页 WYG0195-0083a.png
有其大国以德泽而行仁政者乃能为之王使天下皆归往者也故不待有大国而为之也汤但以七十里起
而为商之汤王文王但以百里而天下归是其以德泽行仁政于天下故不待有大国而为之王此汤文二者
是也以力服人者至服孔子也者孟子言但以力而服人人虽面从而服之然亦非是心服之也以德服人人
则中心悦乐而诚心服也如七十子之服仲尼者也是其以诚心服之也非面从而服之者也诗云自西自东
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者此盖诗大雅文王有声之篇文也盖孟子引此而證其诚服之意故援之曰
自南而自北自西而自东而四方皆归之无有所思而不服是亦此之谓与注大雅文王有声之诗○正义曰
此篇盖言文王继伐武王能广文王之声卒其伐功也笺云自由也言武王于镐京行辟雍之礼自四方来观
者皆感化其德而心无不服者)

卷三上 第 34b 页 WYG0195-0083b.png
  孟子曰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
而居下也注行仁政则国昌而民安得其荣乐行不仁
则国破民残蒙其耻辱恶辱而不行仁譬犹恶湿而居
埤下近水泉之地也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
位能者在职注诸侯如恶辱之来则当贵德以治身尊
士以敬人使贤者居位官得其人能者居职人任其事
也国家閒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注及
无邻国之虞以是閒暇之时明修其政教审其刑罚虽
卷三上 第 35a 页 WYG0195-0083c.png
天下大国必来畏服诗云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
缪牖户今此下民或敢侮予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
乎能治其国家谁敢侮之注诗邠风鸱鸮之篇迨及彻
取也桑土桑根也言此鸱鸮小鸟犹尚知及天未阴雨
而取桑根之皮以缠绵牖户人君能治国家谁敢侮之
刺邠君曾不如此鸟孔子善之故谓此诗知道也今国
家閒暇及是时般乐怠敖是自求祸也祸福无不自已
求之者注般大也孟子伤今时之君国家适有閒暇且
卷三上 第 35b 页 WYG0195-0083d.png
以大作乐怠惰敖游不修政刑是以见侵而不能距皆
自求祸者也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注诗大雅文王
之篇永长言我也长我周家之命配当善道皆内自求
责故有多福也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此之谓也注殷王太甲言天之妖孽尚可违避譬若高
宗雊雉宋景守心之变皆可以德消去也自己作孽者
若帝乙慢神震死是为不可活故若此之谓也音义(恶乌
路切章内文注及后章非恶皆同乐音洛下文般乐乐为乐闻乐取皆同埤音卑閒音闲彻直列切土丁音杜
卷三上 第 36a 页 WYG0195-0084a.png
绸音稠缪武彪切鸱处脂切鸮于娇切般音盘敖五劳切又五到切孽鱼列切活如字丁云尚书作逭音换下
离娄篇同雊古候切)疏(正义曰此章言国必修政君必行仁祸福由已不专在天当防患于未乱也孟子曰
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者孟子言国君行仁则国昌民安享其荣乐行不仁
则国破民残故已蒙其耻辱今之国君既能疾恶其有耻辱于已而以居处于不仁之道是若疾恶其湿污而
以居其卑下近水泉之地也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者言今之国君如能疾恶其耻辱
莫若尚其有德之贤而尊敬其有德之士也既能贵德尊士则贤者居其官位能者任其官职也所贵德者为
其有德也所以尊士者为其事道也能为人所不能为贤长于德行者也能为人之所能为能长于道艺者也
得贤能在位在职则国无不治也所以谓仁则荣之意也今国家閒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者
卷三上 第 36b 页 WYG0195-0084b.png
言今国家閒暇无事以及此时若能修明政教刑罚虽强大之国亦必畏服矣诗云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
至谁敢侮之者自迨天至或敢侮予盖诗邠国鸱鸮之篇文也言此鸱鸮小鸟尚知天未阴雨之前取彼桑根
之皮土以缠绵牖户喻人君能于閒暇之时治其国家以明其政刑则今此下民谁敢侮慢我也诗人盖以天
之未阴雨国家閒暇之譬也彻彼桑土绸缪牖户明其政刑之譬也今此下民或敢侮予大国必畏之譬也鸱
鸮所以彻彼桑土于天未阴雨之前以缠绵牖户则风雨莫得以漂摇人君所以明政刑于閒暇之时以维持
国家则邻国莫得以侵侮此孔子所以曰作为此诗者是能知其治道者也以其能治其国家则谁敢侮之矣
是宜孔子善之以谓为此诗者其知道乎令国家閒暇及是时般乐怠敖是自求祸也祸福无不自己求者孟
子伤今之人君于国家閒暇以及于此时乃大作乐怠惰敖游而不修明刑政是自求其祸也以其祸福无有
卷三上 第 37a 页 WYG0195-0084c.png
不自于已求之矣如所谓夫人必自畏然后人畏之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是其祸福无不自已求之意也
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者盖诗大雅文王之篇文也永长也言我也盖谓我长配天命而行以自求多福也
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者太甲殷王之名也言太甲尝谓上天作其灾孽尚可违避
如已自作其灾孽不可得而生活也如高宗宋景二者修德以消去者是天作孽犹可违也帝乙慢神震死是
自作孽不可活也凡此孟子所以引之者是亦證其祸福无不自已求之之意也注诗邠风鸱鸮之篇○正义
曰鸱鸮之诗盖言周公救乱也成王未知周公之志公乃为诗以遗王名之曰鸱鸮焉毛云鸱鸮鸋鴂也迨及
也彻剥也桑土桑根也绸缪犹缠绵也笺云鸱鸮自说作巢至苦矣如是以喻诸臣之先臣亦及文武未定天
下积日累功以固定此官位与土地今女我巢下之民宁有敢侮慢欲毁之者乎意欲恚怒之以喻诸臣之先
卷三上 第 37b 页 WYG0195-0084d.png
臣固定此官位土地亦不欲见其绝夺矣注诗大雅文王之篇○正义曰此诗盖言文王受命作周之诗也笺
云长犹常也王既述修祖德常言当配天命而行则福禄自来也注殷王太甲至不可活○正义曰案本纪云
太甲成汤适长孙也太丁之子也太甲既立三年不明暴虐不遵汤法乱德于是伊尹放之于桐宫三年悔过
自责反善伊尹乃迎太甲而授之政太甲修德诸侯咸归百姓以宁伊尹嘉之作太甲训以褒太甲号称太宗
云高宗雊雉者案史记云武丁也武丁祭成汤明日有飞雉登鼎耳而雊武丁惧祖已曰王勿忧先修政事武
丁乃修政行德天下咸驩武丁崩租已嘉武丁之以祥雉为德立其庙为高宗遂作高宗肜日及训是也云宋
景守心之变者案史记云头曼立三十七年荧惑守心心宋之分野也景公忧之司星子韦曰可移于相景公
曰相吾之股肱曰可移于民景公曰君者待民曰可移于岁景公曰岁饥民困吾谁为君子韦曰天高听卑君
卷三上 第 38a 页 WYG0195-0085a.png
有君人之言三荧惑宜有动于是候之果徙三度六十四年景公卒是也云帝乙慢神震死者案史记云庚丁
之子也武乙立为帝无道为偶人谓之天神与之博令人为行天神不胜乃僇辱之为革囊盛血仰而射之命
曰射天武乙猎于河渭之閒暴雷武乙震死是也)

  孟子曰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
于其朝矣注俊美才出众者也万人者称杰市廛而不
征法而不廛则天下之商皆悦而愿藏于其市矣注廛
市宅也古者无征衰世征之王制曰市廛而不税周礼
载师曰国宅无征法而不廛者当以什一之法征其地
卷三上 第 38b 页 WYG0195-0085b.png
耳不当征其廛宅也关讥而不征则天下之旅皆悦而
愿出于其路矣注言古之设关但讥禁异言识异服耳
不征税出入者也故王制曰古者关讥而不征周礼大
宰曰九赋七曰关市之赋司关曰国凶札则无关门之
征犹讥王制谓文王以前也文王治岐关讥而不征周
礼有征者谓周公以来孟子欲令复古去征使天下行
旅悦之也耕者助而不税则天下之农皆悦而愿耕于
其野矣注助者井田什一助佐公家治公田不横税赋
卷三上 第 39a 页 WYG0195-0085c.png
若履亩之类廛无夫里之布则天下之民皆悦而愿为
之氓矣注里居也布钱也夫一夫也周礼载师曰宅不
毛者有里布田不耕者出屋粟凡民无职事者出夫家
之征孟子欲使宽独夫去里布则人皆乐为之氓矣氓
者谓其民也信能行此五者则邻国之民仰之若父母
矣率其子弟攻其父母自生民以来未有能济者也注
今诸侯诚能行此五事四邻之民仰望而爱之如父母
矣邻国之君欲将其民来伐之譬若率勉人子弟使自
卷三上 第 39b 页 WYG0195-0085d.png
攻其父母自生民以来何能以此济成其欲也如此则
无敌于天下无敌于天下者天吏也然而不王者未之
有也注言诸侯所行能如此者何敌之有是为天吏天
吏者天使之也为政当为天所使诛伐无道故谓之天
吏也音义(廛直连切藏或作臧音藏横去声氓或作萌或作氓皆音盲)疏(正义曰此章言修古
之道邻固之民以为父母行今之政自己之民不得而子是故众夫扰扰非所常有命曰天吏明天所使者也
孟子曰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者孟子言今之国君能尊敬贤者任使能者
俊杰大才在官位则天下为之士者皆悦乐愿立其朝廷矣市廛而不征法而不廛则天下之商皆悦而愿藏
卷三上 第 40a 页 WYG0195-0086a.png
于其市矣者言市廛宅而不征取其税以什一之法征其地而不征其廛宅则天下为商贾者皆喜悦而愿藏
贮于其市矣关讥而不征则天下之旅皆悦而愿出其路矣者言关门之所但讥察其异言异服之人而不税
出入者则天下行旅之众皆悦乐而愿出于其道路矣耕者助而不税则天下之农皆悦而愿耕于其野矣者
言耕田者但以井田制之使助佐公田而治不以横税取之则天下为之农者皆悦而愿耕作其郊野矣廛无
夫里之布则天下之民皆悦而愿为之氓矣者言一夫所受之宅而不出夫家之征一廛所居之地而不取其
里布则天下之民皆悦乐而愿为之氓矣信能行此五者于天下则邻国之民仰之若父母矣率其子弟攻其
父母自有生民以来未有能济者也者言今之国君诚能信行此上五者之事则四邻之国民仰望之如父母
而亲之矣邻国虽欲勉率其民如子弟攻其父母言自有生民以来而至于今未有能济成其欲者也言其民
卷三上 第 40b 页 WYG0195-0086b.png
皆仰望之而亲敬之不肯为其所恶而贼其所好也如此则无敌于天下无敌于天下者天吏也然而不王者
未之有也者言国君行此五者之事而民仰望之如此则是无敌于天下也言天下之人无与敢为敌者也既
无敌于天下者是名为天吏者也天所使者是谓天吏也然而为天吏而不王者必无也故曰未之有也廛者
一夫所受之宅也里者一廛所居之地也野者氓者案周官制地之法六乡以教为主其主民有郊于内故其
地为郊而民则谓之民以其近主而有知者也六遂以耕为主而其民有遂于外故其地为野而民故谓之氓
以其远主而无知者也此孟子云野云氓之意也盖孟子或云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或曰尊贤使
能俊杰在位者以其贵士之有德尊士之有道者为其贤也为其能也即其贤而授之位所以尊其贤即其能
而授之职所以使其能若夫俊杰则行而敏速立而绝众贤之豪者非可使以职也故曰在位而已注廛市宅
卷三上 第 41a 页 WYG0195-0086c.png
至廛宅也○正义曰王制云市廛而不税者案郑注云廛市物邸舍税其舍不税其物也注云周礼载师云宅
无征者载师者掌任土之法以物地事授地职而待其政令者也宅无征所以言宅无税也注言古之设关至
旅悦之也○正义曰云王制曰古者关讥而不征礼记王制之篇中有此文案郑注云讥异服识异言也云周
礼太宰曰九赋七曰关市之赋者大宰以九赋敛财贿一曰邦中之赋二曰四郊之赋三曰邦甸之赋四曰家
削之赋五曰邦县之赋六曰邦都之赋七曰关市之赋八曰山泽之赋九曰币馀之赋郑司农云币馀百工之
馀司关曰国凶札则无关门之征犹讥郑司农云凶谓凶年饥荒也札谓疾疫死亡也越人谓死为札春秋传
曰札瘥天昏无关门之征者出入关门无租税犹苛察不得令奸人出入也注周礼载师曰宅不毛者有里布
田不耕者出屋粟凡民无职事者出夫家之征郑司农云宅不毛者谓不树桑麻也里布者布参印书广二寸
卷三上 第 41b 页 WYG0195-0086d.png
长二尺以为币贸易物诗云抱布贸丝抱此布也或曰布泉也春秋传曰买之百两一布又廛人职掌敛市之
次布儳布质布罚布廛布不知言布参印书者何见旧时说也郑玄谓宅不毛者罚以一里二十五家之泉空
田者罚以三家之税粟以共吉凶二服及丧器也民虽有閒无职事者犹出夫税家税也夫税者百亩之税家
税者出士徒车辇给徭役)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注言人人皆有不忍加恶
于人之心也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注
先圣王推不忍害人之心以行不忍伤民之政以是治
卷三上 第 42a 页 WYG0195-0087a.png
天下易于转丸于掌上也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
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非恶其声而然也注乍暂也孺子未有知之小子所以
言人皆有是心凡人暂见小孺子将入井贤愚皆有惊
骇之情情发于中非为人也非恶有不仁之声名故为
之怵惕者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
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
卷三上 第 42b 页 WYG0195-0087b.png
也注言无此四者当若禽兽非人心耳为人则有之矣
凡人但不能演用为行耳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
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注端者首也人皆有仁义礼智之首可引用之人之有
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
贼者也注自谓不能为善自贼害其性使不为善也谓
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注谓君不能为善而不匡正
者贼其君使陷恶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
卷三上 第 43a 页 WYG0195-0087c.png
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
充之不足以事父母注扩廓也凡有四端在于我者知
皆廓而充大之若火泉之始微小广大之则无所不至
以喻人之四端也人诚能充大之可保安四海之民诚
不充大之内不足以事父母言无仁义礼智何以事父
母也音义(怵音黜内交张音纳本亦作纳羞恶丁乌故切又如字为行下孟切扩丁音郭张大也字
亦作彍音霍)疏(正义曰此章言人之行当内求诸已也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孟子言人之为人
皆有不忍加恶于人之心也先主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至掌上者又言古先圣王有不忍加恶于
卷三上 第 43b 页 WYG0195-0087d.png
人之心斯有不忍伤民之政既以不忍加恶于人之心以行其不忍伤民之政其治天下之易但若转运走丸
于掌上之易者也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井至然也者孟子又言所以谓人之为
人皆有不忍加恶于人之心者且以今人乍见孺子言之孺子无知之小子也今人乍见无知之小子相将匍
匐欲坠于井但见之者皆有怵惕恐惧恻隐痛忍之心所以然者非是内尝结交于孺子之父母然后如此也
又非是所以欲要求美誉于乡党朋友也又非所以恶有不仁之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至
无是非之心非人也者孟子言由此见孺子将入于井人皆有怵惕恻隐之心观察之是无恻隐羞恶辞让是
非四者之心皆非是人也乃若禽兽之类也禽兽所以无恻隐不忍之心又无羞恶惭耻之心又无辞让揖逊
之心又无是非好恶之心者也言苟无此四者所以皆谓之非人也乃禽兽之类也恻隐之心至智之端也者
卷三上 第 44a 页 WYG0195-0088a.png
孟子言人有恻隐之心是仁之端本起于此也有羞恶之心者是义之端本起于此也有辞让是非之心者是
礼智之端本起于此者也以其仁者不过有不忍恻隐也此孟子所以言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者是为仁义
礼智四者之端本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至贼其君者也者孟子又言人有是恻隐羞恶辞让是
非为仁义礼智之四端若其人之有四肢也既有此四端而自谓已之不能为善者是自贼害其善而不为善
也以之事君如谓其君不能为善不匡正之者是亦贼害其君使陷于恶也无他以其人之为人皆有此四端
也但不推用而行之耳如能推此四端行之是为仁义礼智者矣所谓仁义礼智者即善也然则人人皆有善
矣故孟子所以言之以此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至不足以事父母者孟子又言凡人所以有四端
在于我焉者能皆廓而充大之是若火之初燃泉之始达而终极乎燎原之炽襄陵之荡也苟能充大之虽四
卷三上 第 44b 页 WYG0195-0088b.png
海之大亦足保安之也苟不能充大之虽已之父母亦不足以奉事之故曰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
不足以事父母是亦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之意也)

  孟子曰矢人岂不仁于函人哉矢人惟恐不伤人函人
惟恐伤人巫匠亦然故术不可不慎也注矢箭也函铠
也周礼曰函人为甲作箭之人其性非独不仁于作甲
之人也术使之然巫欲祝活人匠梓匠作棺欲其蚤售
利在于人死也故凡术当慎修其善者也孔子曰里仁
为美择不处仁焉得智注里居也仁最其美者也夫简
卷三上 第 45a 页 WYG0195-0088c.png
择不处仁为不智夫仁天之尊爵也人之安宅也莫之
禦而不仁是不智也注为仁则可以长天下故曰天所
以假人尊爵也居之则安无止之者而人不能知入是
仁道者又安得为之智乎不仁不智无礼无义人役也
注若此为人所役者也人役而耻为役由弓人而耻为
弓矢人而耻为矢也注治其事而耻其业者惑也如耻
之莫如为仁注如其耻为人役而为仁仁则不为役也
仁者如射射者正已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已者反
卷三上 第 45b 页 WYG0195-0088d.png
求诸已而已矣注以射喻人为仁不得其报当反责已
之仁恩有所未至也不怨胜已者音义(函音含铠苦爱切又苦亥切祝
丁亦音咒蚤售音早授中张仲切)疏(正义曰此章言各治其术术有善恶祸福之来随行而作耻为人役
不若居仁治术之忌勿为矢人也孟子曰矢人岂不仁于函人哉至故术不可不慎也者孟子言作矢之人其
性岂不仁过于函人哉其所以不仁于函人者以其术使之然也作矢之人其心于所作箭之时惟恐不利不
能伤害人也作函之人其心于作函之时惟恐不坚厚而有伤害于人也不特此二者如此虽作巫祝梓匠之
人亦如是也以其巫人祝在于活人梓人作棺欲其速售利在于人死也此孟子所以故云其治术人亦不可
不慎择也矢箭也函铠也甲是也孔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智者孟子言孔子有曰所居以仁最为美
卷三上 第 46a 页 WYG0195-0089a.png
也然而人所㨂择不处于仁里又安得谓之智也以其智足以有知故也不知择处于仁岂谓之智哉夫仁天
之尊爵也人之安宅也莫之禦而不仁是不智也者言夫仁之为道是天之尊爵也人之安宅也谓之尊爵者
盖受之于人而彼得以贱之者非尊爵也仁则得之于天而万物莫能使之贱是尊爵也安宅者盖营于外而
彼得以危之者非安宅也仁则立之自内而万物莫能使之危是安宅也今夫天下之事有形格势禁而不得
有为者为其有以禦之也仁之为道乃天之尊爵而得之自天者人之安宅而立之自我者但欲仁则仁矣谁
其禦之而不为哉今仁之为道人莫禦之使不为而自不为仁者是亦不智者也不仁不智无礼无义人役也
至莫如为仁者言人之不仁不智者是无礼无义为人所役者也既为人所役而耻辱为人所役是若作弓矢
之人不知择术而耻为弓矢也如耻为人所役莫若择术而为仁也以其为仁则礼义随而有之矣虽欲役之
卷三上 第 46b 页 WYG0195-0089b.png
不可得已然则仁则荣不仁则辱亦此之谓也仁者如射至反求诸已而已矣者孟子比之于仁者如射也以
其射者必待先正其身已然后而发矢射之也既发矢而射之不中其的则又不怨恨其射胜于已者但反责
求诸已而已矣盖君子以仁存心其爱人则人常爱之犹之正已而后发也有人于此待我以横逆犹之发而
不中也自反而不以责诸人犹之不怨胜已者反求诸已而已矣此孟子所以比仁者如射发而不中不怨胜
已者反求诸已而已矣)

  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注子
路乐闻其过过而能改也尚书曰禹拜谠言大舜有大
焉善与人同舍已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注大舜虞帝
卷三上 第 47a 页 WYG0195-0089c.png
也孔子称曰巍巍故言大舜有大焉能舍已从人故为
大也于子路与禹同者也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
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
大乎与人为善注舜从耕于历山及其陶渔皆取人之
善谋而从之故曰莫大乎与人为善音义(谠音党直言也书作昌)
疏(正义曰此章言大圣之君犹采善于人也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者孟子言子
路之为人人有告之以过事则喜乐从人之言而改其过大禹之为人闻有善言则拜而受之也大舜有大焉
善与人同舍已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者孟子又言大舜之为帝有大巍巍之功焉无他以其善能与人同之
卷三上 第 47b 页 WYG0195-0089d.png
也已之善亦犹人之善人之善亦犹已之善是与人同善也所以能如此者亦以能舍已之所见而从人之见
又乐取诸人以为善也自耕稼至与人为善者此孟子自引舜之事迹而自解舜取人以为善之言也言舜自
耕稼于历山陶于河滨渔于雷泽之时以至为帝无非取人之善谋而从之也取诸人以为善是亦与人为其
善者也所谓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之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是亦与人为善
之事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者此孟子所以复言凡为善之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也注大舜虞帝至同
者也○正义曰虞舜之国号也云孔子称曰巍巍者案论语有云巍巍乎其有成功孔注云功成化隆高大巍
也注舜从耕历山及其陶渔○正义曰此皆案史记帝纪有云然也)

  孟子曰伯夷非其君不事非其友不友不立于恶人之
卷三上 第 48a 页 WYG0195-0090a.png
朝不与恶人言立于恶人之朝与恶人言如以朝衣朝
冠坐于涂炭推恶恶之心思与乡人立其冠不正望望
然去之若将浼焉注伯夷孤竹君之长子让国而隐居
者也涂泥炭墨也浼污也思念也与乡人立见其冠不
正望望然惭愧之貌也去之恐其污已也是故诸侯虽
有善其辞命而至者不受也不受也者是亦不屑就已
注屑洁也诗云不我屑已伯夷不洁诸侯之行故不忍
就见也殷之末世诸侯多不义故不就之后乃归于西
卷三上 第 48b 页 WYG0195-0090b.png
伯也柳下惠不羞污君不卑小官进不隐贤必以其道
遗佚而不怨阨穷而不悯故曰尔为尔我为我虽袒裼
裸裎于我侧尔焉能浼我哉注柳下惠鲁公族大夫也
姓展名禽字季柳下是其号也进不隐已之贤才必欲
行其道也悯懑也善已而已恶人何能污于我邪故由
由然与之偕而不自失焉援而止之而止援而止之而
止者是亦不屑去已注由由浩浩之貌不惮与恶人同
朝并立偕俱也与之俪行于朝何伤但不失已之正心
卷三上 第 49a 页 WYG0195-0090c.png
而已耳援而止之谓三绌不惭去也是柳下惠不以去
为洁也孟子曰伯夷隘柳下惠不恭隘与不恭君子不
由也注伯夷隘惧人之污来及已故无所含容言其太
隘狭也柳下惠轻忽时人禽兽畜之无欲弹正之心言
其大不恭敬也圣人之道不取于此故曰君子不由也
先言二人之行孟子乃评之耳音义(推恶此章惟此字乌路切馀如字浼
张莫罪切丁亡但切说文曰污也方言曰东齐之间谓污曰浼污乌故反下文同就已之已音以注同遗佚音
义与逸同或作迭或作失皆音逸阨音厄本亦作厄袒音但裼音锡裸郎果切裎音程并露也裎亦作程焉于
卷三上 第 49b 页 WYG0195-0090d.png
虔切懑音满又摸本切本亦作满援而止之或作正之惮徒案切俪音丽绌音黜隘或作阸或作阨并乌懈切
弹音坛)疏(正义曰此章言伯夷古之大贤犹有所阙也孟子曰伯夷非其君不事至是亦不屑就已者孟
子曰伯夷非已所好之君则不奉事之非与已同志之友则不与为交友不立于恶人之朝是不事非其君也
不与恶人言是不友非其友也谓立于恶人之朝与恶人言语如以服其朝衣朝冠而坐于涂泥炭墨之中矣
以其有污于已也推已恶恶之心乃至于与乡人立其冠有不正且望望然惭耻而远去之若相将有污于已
也如此故诸侯虽有善辞命而至者亦不受也以其不受之者是亦不洁而不忍就见也故以不就为洁也屑
洁也柳下惠不羞污君不卑小官至是亦不屑去已者孟子又言柳下惠不羞耻事其污君污君滥恶之君也
虽居小官之位而不卑辱进而仕则不隐已之贤才必以欲行其道虽遗佚于野而不怨恨虽阨之使穷困而
卷三上 第 50a 页 WYG0195-0091a.png
不哀悯故曰尔为之尔我为之我虽袒裼裸裎袭其身体于我身侧尔又安能浼渎于我哉以其不殊于俗一
于和而已如此故由由然与人偕俪而行但不失已之正心焉牵援而止之而则止之以其援而止之而止是
亦不洁而去已故以不去为洁也孟子曰伯夷隘柳下惠不恭隘与不恭君子不由也者此孟子所以复言伯
夷之行失之太清而不能含容故为狭隘柳下惠失之太和而轻忽时人故为不恭敬然隘狭与不恭敬是非
先王所行之道故君子不由用而行之也注伯夷孤竹君之长子让国而隐居者也○正义曰案春秋少阳篇
云伯夷姓墨名允字公信谥为夷太史公云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
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不肯立亦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西伯卒
武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
卷三上 第 50b 页 WYG0195-0091b.png
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平殷天下宗周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死者是
矣孤竹北方之远国也号为孤竹案地理志云辽西有孤竹城应邵曰故伯夷国是也○柳下惠鲁公族大夫
姓展名禽字季柳下是其号者○正义曰案史记传云柳下惠姓展名禽鲁人也为鲁典狱之官任以直道故
孔子云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孔注云士师典狱之官郑玄亦云然)





  孟子注疏卷三下

卷三上 第 51a 页 WYG0195-0091c.png
  孟子注疏卷三下考證

  以力假仁者章文王以百里○日知录曰汤以七十里
文王以百里孟子为此言以證王之不待大耳其实
文王之国不止百里周自王季伐诸戎疆土日大文
王自岐迁丰其国已跨三四百里之地伐崇伐密自
河以西举属之周至于武王而西及梁益东临上党
无非周地纣之所有不过河内殷墟其从之者亦但
东方诸国而已一举而克商宜其如振槁也书之言
卷三上 第 51b 页 WYG0195-0091d.png
文王曰大邦畏其力文王何尝不藉力哉

  仁则荣章太甲曰节注殷王太甲疏祖已嘉武丁之以
祥雉为德○已监本讹乙今改正

  尊贤使能章关讥而不征节注七曰关市之赋○赋监
本讹征今改正

  廛无夫里之布节注周礼载师曰宅不毛者有里布○
(臣邦绥)按南轩孟子说云居廛者既有税矣则夫布
里布不复重征之是夫与里各有布明矣注引载师
卷三上 第 52a 页 WYG0195-0092a.png
云云但言里布而不及夫布今考周礼闾师职云凡
无职者出夫布此即南轩所谓夫布者是也

  疏次布儳布○(臣邦绥)按周礼廛人掌敛市絘布总
布质布罚布廛布而入于泉府陆德明经典释文曰
絘音次总刘依杜音谗郑音㧾然则疏云儳布应作
总布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章凡有四端节注扩廓也○也监
本讹此今改正

卷三上 第 52b 页 WYG0195-0092b.png
  伯夷非其君不事章疏由由然与人偕俪而行○然字
下监本多浩浩二字今从宋本删











  孟子注疏卷三下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