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春秋本义 目录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1a 页 WYG0160-000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五
 春秋本义目录     春秋类
  卷首
   名氏   纲领   通论   问答
  卷一
   隐公
  卷二
   隐公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1b 页 WYG0160-0001b.png
  卷三
   隐公
  卷四
   桓公
  卷五
   桓公
  卷六
   庄公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2a 页 WYG0160-0002a.png
  卷七
   庄公
  卷八
   庄公
  卷九
   闵公
  卷十
   僖公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2b 页 WYG0160-0002b.png
  卷十一
   僖公
  卷十二
   僖公
  卷十三
   僖公
  卷十四
   文公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3a 页 WYG0160-0002c.png
  卷十五
   文公
  卷十六
   宣公
  卷十七
   宣公
  卷十八
   成公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3b 页 WYG0160-0002d.png
  卷十九
   成公
  卷二十
   襄公
  卷二十一
   襄公
  卷二十二
   襄公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4a 页 WYG0160-0003a.png
  卷二十三
   襄公
  卷二十四
   昭公
  卷二十五
   昭公
  卷二十六
   昭公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4b 页 WYG0160-0003b.png
  卷二十七
   定公
  卷二十八
   定公
  卷二十九
   哀公
  卷三十
   哀公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5a 页 WYG0160-0003c.png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五
 春秋本义           春秋类
  提要
    (臣/)等谨按春秋本义三十卷元程端学撰端学字时
     叔号积斋庆元人至治元年举进士第二官国子
    助教迁翰林国史院编修官事迹附载元史儒学
    传韩性传中是书乃其在国学时所作所采
     自三传而下凡一百七十六家卷首具列其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5b 页 WYG0160-0003d.png
    目宁波府志及千顷堂书目均称所采一百
    三十家未喻其故也首为通论一篇问答一
    篇纲领一篇其下依经附说类次群言间亦
    缀以案语左傅事迹即参错于众说之中体
    例颇为糅杂其大旨仍主常事不书有贬无
    褒之义故所徵引大抵孙复以后之说往往
    缴绕支离横加推衍事事求其所以贬如经
    书纪履緰来逆女伯姬归于纪此自直书其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6a 页 WYG0160-0004a.png
    事旧无褒贬端学必谓履緰非命卿纪不当
    使求迎鲁亦不当听其迎夫履緰为命卿固
    无明文其非命卿又有何据乎纪叔姬之归
    酅旧皆美其不以盛衰易志归于夫族端学
    必以为当归鲁而不当归酅斯已刻矣乃复
    诬以失节于纪季此又何所据乎至于宋儒
    之驳左傅不过摘其与经相戾如经曰楚子
    麋卒而傅曰遇弑之类耳端学乃事事皆云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6b 页 WYG0160-0004b.png
    未知信否则天下无可据之古书矣以其尚
    颇能纠正胡傅又所采一百七十六家其书
    佚者十之九此书犹略见其梗槩故录之以
    备参考焉乾隆四十二年二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 (臣/)陆 费 墀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7a 页 WYG0160-0004c.png
春秋本义原序
孔子何为修春秋明礼义正名分辨王伯定中外防微
慎始断疑诛意其书皆天下国家之事其要使人克已
复礼而已三代盛时礼义明名分正上明下顺内修外
附民志既安奸伪不作孔子生乎此时春秋无作也周
纲堕诸侯纵大夫专陪臣窃命吴楚内侵人道悖于下
天运错于上灾异荐臻民生不遂孔子既不得出而正
之则定诗书正礼乐赞周易而常道著矣复修春秋即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7b 页 WYG0160-0004d.png
事以立教而其所书皆非常之事人知其事之非常则
常道有在夫知非常则知己之所当克知常道有在则
知礼之所可复故春秋不书常事属辞比事使人自见
其义而已孟子曰其文则史孔子曰其义则丘窃取之
此之谓也若邵子谓录实事而善恶形于其中朱子谓
直书其事而善恶自见者盖有以识夫笔削之意若董
子谓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者又此经之
大旨也三傅者之作固不可谓无补于经也然而攻其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8a 页 WYG0160-0005a.png
细而捐其大泥一字而遗一事之义以日月爵氏名字
为褒贬以抑扬予夺诛赏为大用执彼以例此持此以
方彼少不合则辗转生意穿凿附会何范杜氏又从而
附益之圣人经世之志泯矣后此诸儒虽多训释大凡
不出三家之绪积习生常同然一辞使圣人明白正大
之经反若晦昧谲怪之说可叹也已幸而啖叔佐赵伯
循陆伯冲孙大山刘原父叶石林陈岳氏者出而有以
辨三傅之非至其所自为说又不免褒贬凡例之敝复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8b 页 WYG0160-0005b.png
得吕居仁郑夹漈吕朴乡李秀岩戴岷隐赵木讷黄东
𤼵赵浚南诸儒杰然欲埽陋习而未暇致详也端学之
愚病此久矣窃尝采辑诸傅之合于经者曰本义而间
附已意于其末复作辨疑以订三傅之疑似作或问以
校诸儒之异同廿年始就犹未敢取正于人盖以此经
之大积敝之久非浅见末学所能究也尝谓读春秋者
但取经文平易其心研穷其归则二百四十二年之事
之义小大相维首尾相应支离破碎刻巧变诈之说自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9a 页 WYG0160-0005c.png
不能惑圣人恻怛之诚克己复礼之旨粲然具见而鉴
戒昭矣则是编也虽于经济心法不敢窥测然知本君
子或有取焉尔泰定丁卯四月既望四明程端学序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10a 页 WYG0160-0006a.png
 春秋传名氏
  左氏    传 外传(二傅或谓楚左史倚相后/者近是谓左丘明者非也)
 (齐/)公羊氏(高汉初/人)
 (鲁/)榖梁氏(赤秦孝/公时人)
 (杜陵/)杜氏(预元凯/)传 集解 释例
 (任城/)何氏(休邵公/)膏肓
 (顺阳/)范氏(宁武子/)集解
   孔氏(颖达/) 正义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10b 页 WYG0160-0006b.png
   徐氏(彦/)   疏(或云不知撰人/)
   杨氏(士勋/)  疏
   荀子(卿/)   公子姓谱(或谓依托其人/)
 (广川/)董子(仲舒/)  决事比 繁露(或谓非董子之书/)
   刘氏(向子政/)
   郑氏(元康成/) 针
   贾氏(逵光伯/) 大义
   郑氏(众/)   长义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11a 页 WYG0160-0006c.png
 (景城/)刘氏(炫/)   述议略
 (云阳/)韦氏(昭宏嗣/) 注外传
 (赵郡/)啖氏(助叔佐/) 集傅 例说
 (河东/)赵氏(匡伯循/) 阐微纂类 义统
 (吴/)陆氏(淳改名质/伯冲)集傅 纂例 辨疑 微旨
 (吴郡/)陆氏(希声居阳/遁叟)通例
  杨氏(蕴藏机/) 公子谱
  卢氏(全玉川/) 摘微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11b 页 WYG0160-0006d.png
   黄氏(敬密/)  春秋图
   李氏(瑾子玉/) 指掌 碎王
   陈氏(岳/)   折衷论 通例
 (蜀/) 冯氏(继先/)  名号归一图 名字同异录
 (海陵/)胡氏(瑗翼之/) 口义
 (徂徕/)石氏(介守道/) 说
 (平阳/)孙氏(复明复/) 尊王发微 总论 三傅辨失解
 (长洲/)叶氏(清臣道卿/)纂类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12a 页 WYG0160-0007a.png
   江氏(休复邻几/)世论
 (京兆/)杜氏    谱
 (庐陵/)欧阳氏(修永叔/)论 或问
 (馆内/)王氏(沿圣源/) 集傅 笺义
   王氏(哲/)   通义 异义 皇纲论
   李氏(尧俞/)  集义略论
   朱氏(定/)   索隐(授于师道先生/)
 (江阳/)杜氏(谔献可/) 会义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12b 页 WYG0160-0007b.png
  杨氏   辨要
  齐氏(贤良/)  旨要
  陈氏(洙/)  索隐论
 (眉山/)苏氏(辙子由颍/滨)
 (临江/)刘氏(敞原父公/是)傅意林 权衡 说例
 (临江/)刘氏(攽赣父公/非)
 (常山/)刘氏(絇质夫/) 说
 (高鄄/)孙氏(觉莘老/) 经解 经社要义 学纂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13a 页 WYG0160-0007c.png
 (河南/)程子(颐正叔伊/川)
 (大梁/)张子(载子厚横/渠)
 (济北/)晁氏(以道说之/景迂)
 (山阴/)陆氏(佃农师/) 后傅
 (河南/)杨氏(彦龄衍之/)年表 蒙求
  沈氏(括存中/) 机括
 (长安/)赵氏(瞻大观/) 经解义例
 (荆南/)唐氏(既潜亨/) 邦典(与其子孜问答/)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13b 页 WYG0160-0007d.png
 (济南/)晁氏(补之无咎/)杂论
 (三山/)孙氏(子平/)  人谱(与练同撰/)
 (闽山/)练氏(鸣道/)
 (吴郡/)朱氏(长文伯原/)通志
 (巴川/)家氏(安国/)  通义
   张氏(暄/)   龟鉴图
   马氏(择言/)  要类
 (四明/)高氏(闶抑崇息/斋)集注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14a 页 WYG0160-0008a.png
 (襄陵/)许氏(翰/)
 (吴与/)张氏(大享嘉父/)五礼例宗 通训
  杨氏(时中立/)
 (浦城/)章氏(拱之/)  统微
 (括□/)叶氏(梦得少蕴/)谳 考 传 旨要 统例
 (蜀/)黎氏(錞希声/) 经解
  王氏(斐/)   义解
  丁氏(副/)  演圣统例 三傅异同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14b 页 WYG0160-0008b.png
 (涪陵/)崔氏(子方彦直/西畴)经解 本例 例要
  吕氏(奎/)   要旨
 (定襄/)刘氏(易/)   经解
 (彭门/)吴氏(元绪/)  鼓吹
 (南城/)范氏(柔中/)  见微
 (会稽/)吴氏(孜/)   折衷义
  谢氏(子房/)  备对
 (应天/)朱氏(振/)   正名赜隐旨要并叙论(不拘类例/专取经意)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15a 页 WYG0160-0008c.png
        指要
  沈氏(滋仁/)  兴亡国鉴
 (四明/)陈氏(禾秀实/) 传 统论
 (长乐/)郑氏(昂尚明/) 臣传
 (延平/)邓氏(骥德称/) 指踪
 (会稽/)石氏(公孺/)  类例
 (东莱/)吕氏(本中居仁/)
 (建安/)胡氏(安国康侯/)传 通旨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15b 页 WYG0160-0008d.png
 (庐陵/)胡氏(铨邦衡/) 集善
 (蜀/)李氏(棠子思/)  时论
  朱氏(震子发/)  讲义
 (鄱阳/)余氏(安行/)  新传
 (颍川/)韩氏(璜叔夏/) 人表
 (成都/)范氏(冲元长/) 左氏讲义
 (鄱阳/)洪氏(皓元弼/) 纪咏
 (临川/)邓氏(名世元亚/)四谱 辩论谱说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16a 页 WYG0160-0009a.png
 (长乐/)刘氏(本/)   中论
 (东平/)毕氏(良史少董/)正辞 通例
 (广估/)周氏(彦熠/)  明义
 (三衢/)毛氏(邦彦/)  正义
 (舒城/)王氏(日休/)  明例
 (丹阳/)洪氏(与祖庆善/)本旨
 (庐陵/)董氏(自任/)  总鉴
  夏氏(休/)   素志 麟台独讲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16b 页 WYG0160-0009b.png
   黄氏(叔敖/)  讲义
 (淮阳/)环氏(中应仲/) 二十国年表 列国臣子表
   郑氏(樵渔仲夹/漈)地名讲 传 考 六经图辩
 (新安/)朱子(熹元晦/) 语录 文集
 (广汉/)张子(栻敬夫/)
   林氏(之奇少颖/)通解
 (东莱/)吕氏(祖谦伯恭/)集说 类说 续说
         左氏国语类编(门人所编/)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17a 页 WYG0160-0009c.png
 (睢阳/)程氏(迥可久沙/随)显微例目
 (龙川/)陈氏(亮文伯/) 比事
 (九峰/)蔡氏(沈仲默/)
 (永嘉/)陈氏(傅良君举/止斋)章旨 类说 后传
 (眉山/)任氏(伯雨德翁/)绎圣新传
 (饶州/)张氏(根知常吴/园)指南
 (吴兴/)章氏(冲茂深/) 左氏事类始末
 (彭城/)晁氏(公武子政/)故训传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17b 页 WYG0160-0009d.png
   延陵先生  讲义
 (江陵/)项氏(安世平甫/)家说
 (建安/)真氏(德秀景元/)
   林氏(拱辰/)  传
 (泉州/)徐氏(定德操/) 解
 (临江/)徐氏(得之思叔/)国纪
 (河东/)薛氏
  林氏(栗黄中/) 经传集解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18a 页 WYG0160-0010a.png
  王氏(镃/)   门例通解
  吴氏(仁杰斗南/)
(永嘉/)薛氏(士龙季宣/)旨要 经解
(公辅/)任氏    集解
  王氏(汝猷/)  外传(不用三传/)
  师氏(协/)   解
  何氏(涉济川/) 本旨
  宋氏(宜春/)  新义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18b 页 WYG0160-0010b.png
  (蜀/)程氏(公说伯刚/)分记
 (竹隐/)赵氏(鼎承之/)
 (襄阳/)谢氏
 (永嘉/)吕氏(大圭朴乡/)传 或问 五论
   虞氏(复之/)  大义
 (清江/)张氏(洽主一元/德)集注 集解
 (莆田/)陈氏    说
   赵氏(鹏飞企明/木讷)经筌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19a 页 WYG0160-0010c.png
  戴氏(溪岷隐/) 讲义
  江氏(熙/)
  朱氏(由义/)  解
  孔氏    书法
  张氏(应霖心/) 纂说
  徐氏(东海/)  经旨
  范氏    断例
  王氏    直解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19b 页 WYG0160-0010d.png
   陈氏   解义
 (巴川/)阳氏(恪/斋) (以/)夏时考正
 (莆田/)方氏   集解
   李氏(焘秀岩/)集注 考
   李氏   要旨
   邹氏   笔记
 (三山/)林氏   类考
 (神童/)江氏   说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20a 页 WYG0160-0011a.png
  敬氏(铉/)   备忘
  陈氏    世家
  张氏    列传
  方氏(九思/)  或问
  家氏(铉翁则堂/)集传详说
(四明/)王氏(贯道/)  传
(四明/)赵氏(与权说道/存耕)奏议
(四明/)黄氏(震东发/) 日钞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20b 页 WYG0160-0011b.png
 (四明/)王氏(应麟厚斋/)困学纪闻
 (四明/)赵氏(孟何浚南/)法度编
 (四明/)戴氏(铨少胡/) 微
 (四明/)戴氏(培父/)  志
    氏    纪传
    氏    四传
    氏    类
    氏    例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21a 页 WYG0160-0011c.png
   氏    表记
   氏    王侯世家
   氏    地名谱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21b 页 WYG0160-0011d.png
 
 
 
 
 
 
 
 春秋传名氏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22a 页 WYG0160-0012a.png
 春秋纲领
论语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
 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
 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
 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周有大赉
 善人是富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一人
 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兴灭国继绝
 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所重民食丧祭宽则得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22b 页 WYG0160-0012b.png
 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 子曰晋文公谲
 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管仲之器小哉 天下
 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
 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
 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
 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禄之去公
 室五世矣政逮于大夫四世矣故夫三桓之子孙微
 矣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23a 页 WYG0160-0012c.png
 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从大
 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
 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齐景公
 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礼记曰属辞比事春秋教也(比必/二切)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
 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巳矣王曰
 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23b 页 WYG0160-0012d.png
 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
 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
 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
 厌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
 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孟子曰世衰道微邪
 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
 子惧作春秋春秋天子之事也(浚南赵氏曰天子之/事乃继天立极之事)
 (后世以褒贬赏罚为/天子之事者失之)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24a 页 WYG0160-0013a.png
 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
 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
 子惧(项氏曰说者谓春秋书其罪于策以示万世故/乱臣贼子惧焉非也夫名之善恶足以惩劝中)
 (人非乱臣贼子之所畏也彼父与君且不顾又何名/之顾哉且弑逆之罪夫人知之非必孔子书之而后)
 (明也莽卓操昭之罪不经孔子之笔而闾巷小人至/今知其为乱臣贼子也子谓一书生操笔书之而能)
 (生其惧心者此真小儿童之见也然则孟子之言非/欤曰孔子之意惟孟子知之尔春秋之法谨名分防)
 (几微重兵权恶世卿禁外交严闰阃是一统非二政/凡所为杜贼乱于未然者其理无不具也诛贼乱于)
 (已然者其法无不举也此义一明乱臣贼子环六合/而无所容其身为人君而知此义则未为者不得发)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24b 页 WYG0160-0013b.png
 (为人臣而知此义则已为者不得免譬之居山林而/备虎豹者高垣墉谨门闼广道路去菑翳严导从简)
 (出入彼固无所伺吾隙矣而又厉戈戟罗弓弩掘擭/阱张笼槛以待之虽有异能之兽绝力之禽亦将惴)
 (栗而远遁也此春秋之所以作而奸雄之所以/惧也噫非孔子孰能修之非孟子孰能知之) 王
 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晋之乘楚之梼
 杌鲁之春秋一也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孔子
 曰其义则丘窃取之矣 春秋无义战彼善于此则
 有之矣征者上伐下也敌国不相征也 以力假仁
 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以力服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25a 页 WYG0160-0013c.png
 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说而诚
 服也 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天子适诸侯曰巡狩
 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
 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是故天子讨而不伐诸
 侯伐而不讨五霸者搂诸侯以伐诸侯者也故曰五
 霸者三王之罪人也 尧舜性之也汤武身之也五
 霸假之也久假而不归恶知其非有也 仲尼之徒
 无道桓文之事者 公孙丑曰夫子当路于齐管仲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25b 页 WYG0160-0013d.png
 晏子之功可复许乎孟子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
 子而已矣曾西曰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
 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尔何曾比予于是曰
 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
庄周曰春秋经世先王之志也圣人议而不辩又曰春
 秋以道名分
公羊曰君子曷为为春秋拨乱世反诸正莫近诸春秋
董子曰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26a 页 WYG0160-0014a.png
 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子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
 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
 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存亡国继绝
 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春秋辩是非故长于治
 人拨乱世反之正莫近于春秋春秋文成数万其指
 数千万物之散聚皆在春秋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
 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社稷者不可胜数察
 其所以皆失其本已故易曰失之毫釐差以千里故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26b 页 WYG0160-0014b.png
 曰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旦一夕之故也其渐久
 矣故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前有谗而弗见后有
 贼而不知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守经事而不
 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为人君父而不通于春
 秋之义者必蒙首恶之名为人臣子而不通于春秋
 之义者必陷篡弑之诛死罪之名其实皆以为善为
 之而不知其义被之空言而不敢辞夫不通礼义之
 旨至于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君不君则犯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27a 页 WYG0160-0014c.png
 臣不臣则诛父不父则无道子不子则不孝此四者
 天下之大过也以天下之大过予之则受而弗敢辞
 故春秋者礼义之大宗也夫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
 然之后法之所为用者易见而礼之所为禁者难知
 壶遂曰孔子之时上无明君下不得任用故作春秋
 垂空文以断礼义 又曰夫仁人者正其谊不谋其
 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朱子曰此春/秋之大指也)是以仲尼之门三
 尺之童子羞称五伯谓其先诈力而后仁义也(真氏/曰孟)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27b 页 WYG0160-0014d.png
 (子之后其能深辟五伯者惟仲舒为然仁人知正谊/而已利之有无不论也知明道而已功之有无不计)
 (也义谓事物当然之理道谓天下通行之路其实一/也伯者惟利是谋而于义有不暇顾惟功是计而于)
 (道有不暇恤此所以/见黜于孔氏之门也) 春秋甚幽而明无传而著
 春秋无达例
杜氏曰春秋不以日月为例(孙氏曰春秋互以日/月为例多所不通)
王通氏曰春秋之于王道是轻重之权衡曲直之绳墨
 也舍则无取衷矣
韩氏曰春秋谨严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28a 页 WYG0160-0015a.png
邵子曰春秋孔子之刑书也功过不相掩五伯者功之
 首罪之魁也先定五伯之功过而学春秋则大意立
 矣春秋之间有功者未有大于四国有过者亦未有
 大于四国者也不先治四国之功过则事无统理不
 得圣人之心矣春秋为君弱臣强而作故谓之名分
 之书夫圣人之经浑然无迹如天道焉春秋录实事
 而善恶形于其中矣(又曰春秋书实事而善恶自见/此之谓天理之自然而非一人)
 (之私/意也)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28b 页 WYG0160-0015b.png
欧阳氏曰孔子圣人也万世取信一人而已若公羊榖
 梁左氏三子者博学而多闻矣其传不能无失者也
 孔子之于经三子之于传有所不同则学者宁舍经
 而从传不信孔子而信三子甚哉其惑也(又曰夫傅/之于经勤)
 (矣其述经之事时有赖其详焉至其失传则不胜其/戾也其述经之意亦时有得焉及其失也欲大圣人)
 (而反小之欲尊经而反卑之取其详而得者废其失/者可也嘉其尊大之心可也取其卑小之说不可也)
 (问者曰传有所废则经有所不通奈何曰经不待传/而通者十七八因传而惑者十五六日月万物皆仰)
 (然不为盲者明而有物蔽之者亦不得见也圣人之/意皎然乎经惟明者见之不为他说蔽者见之也)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29a 页 WYG0160-0015c.png
程子曰天之生民必有出类之才起而君长之治之而
 争夺息导之而生养遂教之而伦理明然后人道立
 天道成地道平二帝而上圣贤世出随时有作顺乎
 风气之宜不先天以开人各因时而立政暨乎三王
 迭兴三重既备忠质文之更尚人道备矣圣王既不
 复作有天下者虽欲仿古之迹亦私意妄为而巳道
 之悖汉专以智力持世岂复知先王之道也夫子当
 周之末以圣人不复作也应天顺人之治不复有也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29b 页 WYG0160-0015d.png
 于是作春秋为百王不易之大法所谓考诸三王而
 不谬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
 圣人而不惑者也先儒之传曰游夏不能赞一辞辞
 不待赞也言不能与于斯耳后世以史视春秋而巳
 至于经世之大法则不知也夫观百物然后识化工
 之神聚众材然后知作室之用于一事一义而欲窥
 圣人之用心非上智不能也故学春秋者必优游涵
 泳默识心通然后能造其微也后王知春秋之义则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30a 页 WYG0160-0016a.png
 虽德非禹汤尚可以法三代之治 又曰五经之有
 春秋犹法律之有断例也律令惟言其法至于断例
 则始见其法之用也(杨氏曰孔子之于六经言其理/春秋著其行事若得六经之理)
 (春秋诚/不难知) 五经如药方春秋如用药治病圣人之用
 全在此书所谓不如载之行事深切著明者也有重
 叠言者如征伐盟会之类盖欲成书势须如此不可
 事事各求异义或上下文异则义须别 春秋一句
 即一事是非便见于此亦穷理之要春秋以何为准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30b 页 WYG0160-0016b.png
 无如中庸 以传考经之事迹以经别传之真伪(朱/子)
 (曰左氏曾见国史只是不知大义专去小处理会往/往不曾讲学左氏说礼皆是周末衰乱不经之礼无)
 (足取者陈君举所以说礼多错者缘其多本左氏也/公榖考事甚疏二人乃经生传得许多说话往往却)
 (不见国史又曰左氏有浅陋处如君子曰之类病处/甚多又曰左氏之病是以成败论是非而不本于义)
 (理之正又曰左氏乃趋时避害之人要置身于稳地/而不识道理于大伦处皆错大学论所止便说君臣)
 (父子左氏岂知此如云周郑交质而曰信不由中质/无益也使孔子议此肯如此否尚得谓与圣人同好)
 (恶哉又曰左氏传是个博记人作只是以世俗见识/断当他事皆功利之说又曰近时言春秋者皆是计)
 (较利害大义却不曾见如陆淳孙明复之徒虽未深/于圣经然观其推言治道凛凛可畏终是得圣人意)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31a 页 WYG0160-0016c.png
 (思晁氏曰左氏之失专而纵公羊之/失杂而拘榖梁不纵不拘而失之随)
 春秋大率所书事同则辞同后人因谓之例然有事
 同辞异者盖各有义非可例拘也
张子曰春秋之书在古无有乃仲尼所自作惟孟子能
 知之非理明义精殆未可学先儒未及此而治之故
 其说多凿
龟山杨氏曰春秋昭如日星但说者断以已意故有异
 同之论若义理已明春秋不难知也 又曰学者若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31b 页 WYG0160-0016d.png
 得五经之理春秋诚不难知
康侯胡氏曰古者列国各有史官掌记时事春秋鲁史
 耳仲尼就加笔削乃史外传心之要典也而孟子发
 明宗旨以为天子之事者周道衰微乾纲解纽乱臣
 贼子接迹当世人欲肆而天理灭矣仲尼天理之所
 在不以为已任而谁可五典弗惇已所当叙五礼弗
 庸已所当秩故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
 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32a 页 WYG0160-0017a.png
 匡人其如予何圣人以斯文之兴废在已而由人乎
 哉故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诸行事之深切著明
 也空言独能载其理行事然后见其用是故假鲁史
 以寓王法拨乱世反之正叙先后之伦而典自此可
 惇秩上下之分而礼自此可庸善自此可劝恶自此
 可惩其志存乎经世其功配于大禹之抑洪水周公
 之驱猛兽其大要则皆天子之事也故曰知我者其
 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是故春秋见诸行事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32b 页 WYG0160-0017b.png
 非空言比也百王之法度万世之绳准皆在此书学
 是经者信穷理之要矣不学是经而处大事决大疑
 能不惑者鲜矣 又曰春秋二百四十二年其行事
 备矣仲尼因事属辞深切著明非五经比也本夫周
 室东迁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及平王末年王迹既熄
 故春秋作于隐公之初逮庄僖而下五伯迭兴假仁
 义而行以戴宗周为天下之共主号令征伐莫敢不
 从伯德既衰诸侯放恣政在大夫专权自用官之失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33a 页 WYG0160-0017c.png
 德宠赂益章然后陪臣执国命外域制诸夏皆驯致
 其道是以致此极耳仲尼自以无位与时道不行于
 天下也制春秋之义见诸行事垂训方来盖洪水滔
 天下民昏垫与萧韶九成百兽率舞并载于虞书大
 木斯拔与嘉禾合颖鄙我周邦与六服承德同垂于
 周史此上世帝王纪事之例至春秋则凡庆瑞之符
 礼文常事皆削而不书而灾异之变政事阙失则悉
 书之以示后世使鉴观天人之理有恐惧祗肃之意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33b 页 WYG0160-0017d.png
 若事斯语若书诸绅若列诸座右若几杖盘盂之有
 铭有戒乃史外传心之要典于以反身日加修省及
 其既久积善成德上下与天地同流自家刑国措之
 天下 学春秋者必知纲领然后众目有条而不紊
吕氏曰春秋之书凡以使克己复礼而反人道之正云
 尔毫发不合于礼则于心术之微必有不得者惟能
 自克以义而求合于礼则心广气盛其终必可以至
 于圣人也此春秋之所由作也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34a 页 WYG0160-0018a.png
夹漈郑氏曰以春秋为褒贬者乱春秋者也
朱子曰春秋大旨其可见者诛乱臣讨贼子内中国外
 吴楚贵王贱伯而已未必如先儒所言字字有义也
  又曰春秋正义明道贵王贱伯尊君抑臣匡内攘
 外乃其大义而以爵氏名字日月土地为褒贬之类
 若法家之深刻乃传者之凿说 圣人作春秋不过
 直书其事善恶自见(定哀之时圣人亲见据实而书/隐桓之世时世既远史册亦有)
 (简略处夫子亦但据史册而写出尔又曰春秋即是/直载当时之事要见当时治乱兴衰非是于一字上)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34b 页 WYG0160-0018b.png
 (定褒贬当时大乱圣人据实书之其是非得失付诸/后世公论盖有言外之意若必于一字间求褒贬所)
 (在窃恐不然又曰孔子只是要备二三百年之事故/取史文略加修定何尝云某事用某法某事用某例)
 (邪且如会盟征伐不过见诸侯擅兴自肆耳郊禘不/过见鲁僭礼耳至如三卜四卜牛伤牛死是失礼之)
 (中又失礼也书不郊犹三望是不必望而犹望也书/仲遂卒犹绎是不必绎而犹绎也如此看却分明又)
 (曰圣人光明正大不应以一字为褒贬于/人不过直书其事善者恶者了然可见) 春秋传
 例多不可信圣人记事安有许多义例(春秋一事各/发明一例如)
 (看风水移步换形但以今人之心求圣人之意未到/圣人洒然处不能无失也朱子谓得之延平先生者)
 (如/此) 春秋本明道正义之书今人止较齐晋伯业优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35a 页 WYG0160-0018c.png
 劣反成谋利大义晦矣(齐桓尚自白直恁地做将去/至晋文做了千般峣崎所以)
 (夫子有正谲之论又曰且如兴灭继绝诛残禁暴怀/诸侯而尊周室百般好事都做只是无恻隐之心他)
 (本欲他事之行又恰有这题目故不得不举行真氏/曰齐桓之伐卫若尊王也而心则在于取赂其省难)
 (于鲁若恤邻也而心则在于觇国就其名义之最正/者无如救邢之举葵邱之盟然其心则仗义以服诸)
 (侯而成已之伯若此之类皆所谓假仁者也其于小/国则灭谭灭遂降鄣迁阳是皆以力服之也然遂既)
 (灭矣而亡国遗民犹能歼其师则人心之不服可知/矣至于大国则于楚也虽仗诸侯之众执王祭之名)
 (能使其受盟于召陵曾未数年伐吾与国之黄又从/而灭之齐卒不能救也既又伐吾与国之徐齐虽救)
 (之终莫止其败也其于晋也未尝能使之一与盟会/盖尝取虢与虞矣不闻其以灭同姓问之也又尝杀)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35b 页 WYG0160-0018d.png
 (太子申生矣不闻其以易嫡子正之也葵邱之会将/来会而还亦不闻其致诘之也盖其力之所至则有)
 (以服之力之所不及则无以服之迨其末年城缘陵/而散城鄫而不果狄侵卫又侵郑而不能遏鲁灭项)
 (虽讨其罪而不能终是虽易服者亦无以服之矣又/其甚也身没未几而曹卫邾之师己见伐矣若晋文)
 (之谲其视齐桓之正又不逮焉本无义也而假一事/示之义本无信也而假一事示之信本无礼也而假)
 (一事示之礼曰示云者表而扬之以誇众也故一朝/王之顷而遽请隧焉是名为勤王而实窥大物也阳)
 (樊不服则围之原不服又围之名虽受地于王实则/以力取也五伯英盛于桓文然皆以力假仁而不本)
 (于德故能屈人之力而无以服其心视昔成汤之兴/也东征而西夷怨文王之作也大畏而小怀为如何)
 (哉/) 春秋是末后事惟理明义精方见得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36a 页 WYG0160-0019a.png
黄氏曰孔子曰吾志在春秋孟子曰春秋天子之事孔
 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盖方是时王纲解纽篡夺
 相寻孔子不得其位以行其权于是约史记而修春
 秋随事直书乱臣贼子无所逃其罪而王法以明所
 谓拨乱世而反之正此其为志此其为天子之事故
 春秋无出于夫子之所自道及孟子所以论春秋者
 矣自褒贬凡例之说兴读春秋者往往穿凿圣经以
 求合其所谓凡例又变移凡例以迁就其所谓褒贬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36b 页 WYG0160-0019b.png
 如国各有称号书之所以别也今必曰以某事也故
 国以罪之及有不合则又遁其辞人必有姓氏书之
 所以别也今必曰以某事也故名以诛之及有不合
 则又遁其辞事必有日月至必有地所此记事之常
 否则阙文也今必曰以某事也故致以危之故不月
 以外之故不日以略之及有不合则又为之遁其辞
 是则非以义理求圣经反以圣经释凡例也圣人岂
 先为凡例而后作经乎何乃一一以经而求合凡例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37a 页 WYG0160-0019c.png
 也春秋弑君弑父书杀世子杀大夫者书以其邑叛
 以其邑来奔者书明白洞达一一皆天子之事也今
 必谓其阴寓褒贬使人测度而自知如优戏之所谓
 隐者已大不可晓况又于褒贬生凡例邪理无定形
 万变而不齐后世法吏深刻始于敕律之外立所谓
 例士君子尚羞用之果谁为春秋先立例而圣人必
 以是书之而后世以是求之邪以例求春秋动皆逆
 诈亿不信之心也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37b 页 WYG0160-0019d.png
朴乡吕氏曰春秋之作何为乎曰春秋者扶天理而遏
 人欲之书也春秋鲁史尔圣人从而修之则其所谓
 扶天理而遏人欲者何在曰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
 若有恒性而绥猷之责则后实任之尧舜禹汤之圣
 达而在上所以植立人极维持世道使太极之体常
 运而不息天地生生之理常发达而不少壅者为其
 能明天理以正人心也周辙东王迹熄政教失俗败
 坏修道之教不立而天命之性率性之道几若与之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38a 页 WYG0160-0020a.png
 俱泯泯昧昧而不存者君臣之道不明也上下之分
 不辨也义利之无别也真伪之溷淆也诸侯僭天子
 大夫僭诸侯而世莫知其非也臣弑君子弑父强并
 弱下篡上而世莫知其乱也其所施为尽反王制而
 失人道之正而世莫知其不然也孔子虽圣不得位
 则绥猷修道之责谁实尸之然而不忍绝也于是以
 其明天理正人心之责而自任焉六经之书皆所以
 垂世教也而春秋一书尤为深切故曰我欲载之空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38b 页 WYG0160-0020b.png
 言不如见诸行事之深切著明也鲁史之所书圣人
 亦书之其事未尝与鲁史异也而其义则异矣鲁史
 所书其君臣之义或未明也而吾圣人则一正之以
 君臣之义鲁史所书其上下之分或未辨也而吾圣
 人则一正之以上下之分中外之辨有未明者吾明
 之长幼之序有未正者吾正之义利之无别也吾别
 之真伪之溷淆也吾析之其大要则主于扶天理于
 将微遏人欲于方炽而已此正人心之道也故曰禹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39a 页 WYG0160-0020c.png
 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膺戎狄驱猛兽而百姓宁孔
 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孔子之成春秋不过空言
 尔而其功乃可以配禹与周公岂非以其正人心之
 功尤大于放龙蛇驱虎豹之功乎故曰春秋天子之
 事也何者人性之动始于恻隐而终于是非恻隐发
 于吾心而是非公乎天下世之盛也天理素明人心
 素正则天下之人以是非为荣辱世之衰也天理不
 明人心不正则天下之人以荣辱为是非世之所谓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39b 页 WYG0160-0020d.png
 乱臣贼子恣睢跌荡纵人欲以灭天理者岂其悉无
 是非之心哉故虽肆意所为莫之或制而其心实未
 尝不知其非而意夫人之议已此其一发未亡之天
 理也惟其一发未亡之天理不足以胜其浸淫日滋
 之人欲是以迷而不复为而不厌而其所谓自知其
 非者终自若也则其心未尝不欲变乱天下之是非
 以托已于莫我议之地既幸而上无明君为之正王
 法以定其罪而又幸而世教不明人心不正习熟见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40a 页 WYG0160-0021a.png
 闻以为当然曾莫有议其非者则为乱臣贼子者又
 何其幸之又幸邪是故唐虞三代之上天理素明人
 心素正是非善恶之论素定则人之为不善者有不
 待刑罚加之刀锯临之而自几若无所托足于天地
 间者世道衰微天理不明人心不正是非善恶之论
 几于倒置然后乱臣贼子始得以自容于其间而不
 特在于礼乐征伐之无所主而已也孔子之作春秋
 也要亦明是非之理以诏天下与来世而已是非者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40b 页 WYG0160-0021b.png
 人心之公理而圣人因而明之则固有犁然当乎人
 心者彼乱臣贼子闻之固将不惧于身而惧于心不
 惧于明而惧于暗不惧于刀锯斧钺之临而惧于倏
 然自省之顷不惧于人欲浸淫日滋之际而惧于天
 理一发未亡之时此其扶天理遏人欲之功顾不大
 矣乎孟子断然以为有一治之效盖真有见乎此夫
 使先王之纪纲法度既巳荡然不存天子之礼乐征
 伐既已不能自制其所恃以仅不泯者独有人心是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41a 页 WYG0160-0021c.png
 非之公理尔而又颠倒错乱贸贸不明则三极果何
 恃以立人道果何恃以存乎此固春秋一书所以有
 功于万世也自世儒不明乎孟子之说遂以为春秋
 之作乃圣人赏善罚恶之书而所谓天子之事者谓
 其能制赏罚之权而巳夫谓天子之事止于制赏罚
 之权而绥猷修道之责乃不暇问则是刘汉以后之
 天子而非唐虞三代之天子矣为是说者不惟不知
 春秋抑亦不知所谓天子之事者也彼徒见夫春秋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41b 页 WYG0160-0021d.png
 一书或书名或书字或书人或书爵或书氏或不书
 氏于是为之说曰其书字书爵书氏者褒之也其书
 名书人不书氏者贬之也褒之故予之贬之故夺之
 予之所以代天子之赏夺之所以代天子之罚赏罚
 之权天王不能自执而圣人执之所谓章有德讨有
 罪者圣人固以自任也夫春秋鲁史也夫子匹夫也
 以鲁国而欲以僭天王之权以匹夫而欲以操赏罚
 之柄借曰道之所在独不曰位之所不可得乎夫子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42a 页 WYG0160-0022a.png
 本恶天下诸侯之僭天子大夫之僭诸侯下之僭上
 卑之僭尊为是作春秋以正名分而已自蹈之将何
 以律天下圣人宜不如是也盖是非者人心之公不
 以有位无位而皆得以言故夫子得以因鲁史以明
 是非赏罚者天王之柄非得其位则不敢专也故夫
 子不得假鲁史以寓赏罚是非道也赏罚位也夫子
 者道之所在而岂位之所在乎或曰夫子之为是也
 非以私诸已也夫子以鲁有可以变而至道之质是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42b 页 WYG0160-0022b.png
 以托诸鲁以律天下之君大夫其赏之也非曰吾赏
 之也鲁赏之也其罚之也非曰吾罚之也鲁罚之也
 鲁周公之后而圣人之祚嗣也赏罚之权夫子不以
 自执推而予之于鲁鲁亦不能以自有推而夲之于
 周周之典礼周公为之也以周公之后而行周公之
 典礼或者其庶几乎此圣人意也且夫夫子匹夫也
 固不得以擅天王之赏罚鲁诸侯之国也独可以擅
 天王之赏罚乎鲁不可以擅天王赏罚之权而夫子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43a 页 WYG0160-0022c.png
 乃固推而予之则是夫子为其实而鲁独受其名夫
 子不敢以自僭而乃使鲁僭之圣人尤不如是也大
 抵学者之患往往在于尊圣人太过而不明乎义理
 之当然于是过为之论意欲尊圣人而实背之或谓
 春秋为圣人变鲁之书或谓变周之文从商之质或
 谓兼三代之制其意以为夏时商辂周冕韶乐圣人
 之所以告颜渊者不见诸用而寓其说于春秋此皆
 一切缪妄之论其大要则皆主于以礼乐赏罚之权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43b 页 WYG0160-0022d.png
 为圣人自私之具尔夫四代礼乐孔子之所以告颜
 渊者亦谓其得志行道则当如是尔岂有无其位而
 修当时之史乃遽正之以四代之制乎夫子鲁人也
 故所修者鲁史其时周也故所用者时王之制此则
 圣人之大法也谓其于修春秋之时而窃礼乐赏罚
 之权以自任变时王之法兼三代之制不几于诬圣
 人乎学者学不知道妄相传袭其为伤教害义于是
 为甚后之观春秋者必知夫子未尝以礼乐赏罚之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44a 页 WYG0160-0023a.png
 权自任而后可以破诸儒之说诸儒之说既破而后
 吾夫子所以修春秋之旨与夫孟子所谓天子之事
 者皆可得而知之矣 又曰六经之不明诸儒穿凿
 害之也而春秋为尤甚春秋穿凿之患其原起于三
 传而后之诸儒又从而羽翼之横生意见巧出义理
 有一事而或以为褒或以为贬彼此互相矛盾者矣
 有事同而前以为褒后以为贬前后自相牴牾者矣
 纷纷聚讼而圣人之意益以不明然其大端不过有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44b 页 WYG0160-0023b.png
 二一曰以日月为褒贬之说二曰以名称爵号为褒
 贬之说彼徒见夫盟一也而有日者有不日者卒一
 也而有日者有不日者葬宜书日也而或书时入宜
 书日也而或书月若是其不同也于是有以日月为
 褒贬之说又见夫国君一也而或书子或书侯或书
 伯外域一也而或书州或书国或书人或一事而前
 爵后人或一行而前氏后名又若是其有异也于是
 有以名称爵号为褒贬之说愚请有以折之蔑之盟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45a 页 WYG0160-0023c.png
 不日则曰其盟渝也柯之盟不日则曰信之也将以
 渝者为是乎信之者为是乎桓之盟不日而葵邱之
 盟则日之或曰危之也或曰美之也将以危之者为
 是乎美之者为是乎公子益师卒不日左氏曰公不
 与小敛也然公孙敖卒于外而公在内叔孙婼卒于
 内而公在外其不与小敛明矣又何以书日乎公羊
 曰公子益师不日远也然公子彄亦远矣又何以日
 乎榖梁曰不日恶也然公子牙季孙如意亦恶矣又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45b 页 WYG0160-0023d.png
 何以书日乎葬必书月日而有不书月日者则曰不
 及时而日渴葬也不及时而不日慢葬也过时而日
 隐之也过时而不日谓之不能葬也当时而不日正
 也当时而日危不得葬也然过时而日直指齐桓公
 而言当是时公子争国隐之可也卫穆公宋文公无
 齐桓之贤无争国之患过时而日有何可隐之乎宋
 穆公之日葬又有何危乎凡此者皆疑误而难通者
 也孰谓春秋必以日月为褒贬乎至于来归仲子之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46a 页 WYG0160-0024a.png
 赗而宰书名则曰贬之也使荣叔归成风之含赗而
 王不书天则亦曰贬之也岂归仲子之赗罪在冢宰
 而不在天王乎归成风之含赗咎在天王而不在荣
 叔乎春秋书王本以正名分而夫子乃自贬王而去
 其天则将以是为正名分可乎榖伯邓侯称名说者
 曰朝弑逆之人故贬之滕子纪侯独非朝弑逆之人
 乎滕薛来朝称侯说者曰滕薛微国也以其先朝隐
 公故褒之朝隐公有何可褒而褒之乎若以隐为始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46b 页 WYG0160-0024b.png
 受命之王则尤缪妄之甚者也或曰滕本侯爵也朝
 弑逆之人贬而称子朝桓公可贬也终春秋之世不
 复称侯岂皆以朝桓公之故而贬之乎或曰为时王
 所黜也夫使时王而能升黜诸侯之爵则是礼乐刑
 赏之权天王自能执矣安得为春秋之世乎先书荆
 继书楚已而书楚子说者曰进楚人也圣人作经本
 以辨夷夏之分而顾乃进楚人而退中国乎若此之
 类不可以一二数要皆疑误而难通者也孰谓春秋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47a 页 WYG0160-0024c.png
 以名称爵号为褒贬乎大抵春秋以事系日以日系
 月以月系时事成于日者书日事成于月者书月事
 成于时者书时故凡朝觐蒐狩城筑作毁凡如此者
 皆以时成也会遇平如来至侵伐围取救次迁戍袭
 奔叛执放水旱雨雹冰雪彗孛螽螟凡如此者或以
 月成或以时成也崩薨卒弑葬郊庙之祭盟战败入
 灭获日食星变山崩地震火灾凡如此者皆以日成
 也其或宜月而不月宜日而不日者皆史失之也假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47b 页 WYG0160-0024d.png
 如某事当书月而鲁史但书其时某事当书日而鲁
 史但书其月则圣人安得虚增甲子乎是春秋不以
 日月为例也春秋据事直书而善恶自见名称从其
 名称爵号从其爵号而是非善恶则系乎其文非必
 书名者皆贬而书字者皆褒也假令某与某在所褒
 而旧史但著其名某与某在所贬而旧史只著其字
 则圣人将奔走列国以求其名与字而后著之于经
 乎是春秋不以名称爵号为褒贬也若夫因其所书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48a 页 WYG0160-0025a.png
 日月前后而知其是非因其名称爵号之异同而知
 其事实则固有之矣非圣人固以是为褒贬也有如
 庄三十一年春筑台于郎秋筑台于秦三十二年春
 城小榖则有以见才阅三时而土功屡兴也宣十五
 年秋螽冬蝝生则有以见连历二时而灾害荐作也
 庄八年春师次于郎夏师及齐师围郕秋师还则有
 以见其阅三时而劳兵于外也若此之类盖于书时
 见之桓二年秋七月把侯来朝九月入把则有以见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48b 页 WYG0160-0025b.png
 来朝方阅一月而遽兴兵以入之也昭七年三月公
 如楚九月公至自楚则有以见其朝夷狄之国阅七
 月之久而劳于行也僖二年冬十月不雨三年春王
 正月不雨夏四月不雨六月雨则有以见其阅九月
 日而后雨也若此之类盖于书月见之癸酉大雨震
 电庚辰大雨雪则有以见八日之间而再见天变也
 辛未取郜辛巳取防则有以见旬日之间而取其二
 邑壬申御廪灾乙亥尝则有以见其尝于灾馀之为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49a 页 WYG0160-0025c.png
 不敬己丑葬敬嬴庚寅而克葬则有以见明日乃葬
 之为无备己未同盟于鸡泽戊寅及陈袁侨盟则有
 以见晋人之先盟诸侯而后盟大夫若此之类盖于
 书日见之然以是为圣人以日月之书不书寓褒贬
 则误矣若夫名称爵号之异同则有以事之大小而
 其辞因之以详略者亦有前目而后凡者有蒙上文
 而杀其辞者固难以一例尽而时变之升降世道之
 盛衰亦有因之以见者楚一也始书荆再书楚已而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49b 页 WYG0160-0025d.png
 书楚子吴一也始书吴再书吴人已而书吴子于以
 见夷狄之浸盛矣鲁柔溺郑宛詹始也大夫犹不氏
 于后则大夫无有不氏者于以见大夫之浸强矣始
 也吴楚君大夫皆书人于后则吴楚之臣亦书名于
 以见吴楚之大夫皆往来于中国矣诸侯在丧称子
 有书子而预会预伐者于以见居丧会伐之为非礼
 也把公爵也而书伯滕侯爵也而书子于以见其不
 用周爵而以国之大小为强弱也会于曹蔡先卫伐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50a 页 WYG0160-0026a.png
 郑则卫先蔡于以见当时诸侯皆以目前之利害则
 不复用周班也幽之盟男先伯淮之会男先侯戚之
 会子先伯萧鱼之会世子长于小国之君于以见伯
 者为政皆以私意为轻重而无复礼文也垂陇之盟
 内之则公孙敖会诸侯召陵侵楚之师外之则齐国
 夏会伯主于以见大夫敌于诸侯而莫知其非也凡
 此者莫非名称从其名称爵号从其爵号而是非善
 恶乃因而见之初非圣人特以是为褒贬也学者必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50b 页 WYG0160-0026b.png
 欲于名称爵号之间而求圣人褒贬之意则窒碍不
 通矣于其不通也而强为之说则务为新巧何所不
 至恐非圣人明白正大之心也学者之观春秋必先
 破春秋以日月为例之说与夫以名称爵号为褒贬
 之说而后春秋之旨可得而论矣 或曰子谓春秋
 不以日月名称爵号为褒贬则信然矣若是则春秋
 所书皆据旧史尔所谓门人高弟不能赞一辞者其
 义安在曰春秋有日则书日有月则书月名称从其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51a 页 WYG0160-0026c.png
 名称爵号从其爵号与夫盟则书盟会则书会卒则
 书卒葬则书葬战则书战伐则书伐弑则书弑杀则
 书杀一因其事实而吾无加损焉故曰其事则齐桓
 晋文其文则史其义则丘窃取之矣愚尝深惟春秋
 之义窃以为其大旨有三一曰明分义二曰正名实
 三曰著几微所谓明分义者何也每月书王以明正
 朔之所自出所以序君臣内齐而外楚内晋而外吴
 所以别中外书陈黄卫絷所以明兄弟之义书晋申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51b 页 WYG0160-0026d.png
 生许止所以明父子之恩曹羁郑忽长幼之序也成
 风仲子嫡庶之别也凡此之类皆所以明分义所谓
 正名实者何也传称许止不尝药而经曰弑则非不
 尝药矣于夷皋之弑既归狱于赵穿而经曰盾则赵
 盾之情不能掩矣齐无知陈佗踰年之君也而经曰
 杀正讨贼之名也凡此之类皆所以正名实所谓著
 几微者何也天王狩于河阳壬申公朝于王所明因
 狩而后朝也公自京师遂会晋侯宋公卫侯郑伯曹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52a 页 WYG0160-0027a.png
 伯邾人滕人伐秦明因会伐而如京师也公子结媵
 陈人之妇于鄄遂及齐侯宋公盟著公子结之专也
 葵邱之会宰周公与焉巳而书曰戊辰诸侯盟于葵
 邱明宰周公之不与盟也溴梁之会诸侯咸在已而
 书曰戊寅大夫盟明大夫之自盟也凡此之类皆所
 以著几微其他书法盖亦不一而足然其大者则不
 出于三者之外矣圣人之笔如化工随物赋形洪纤
 高下各得其所而生生一意常流行于其问虽其所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52b 页 WYG0160-0027b.png
 纪事实不出于鲁史之旧而其精神风采则异矣若
 曰春秋但约鲁史之文使其文简事核而已则夫人
 皆能之矣何以为春秋
 读春秋者先明大义其次观世变所谓世变者何也
 春秋之始是世道之一变也春秋之终是世道之一
 变也刘知几有云孔子述史始于尧典终于获麟盖
 书之终春秋之始也孔子述书至文侯之命而终者
 平王之始年也隐公之初平王之末年也平王之始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53a 页 WYG0160-0027c.png
 不共戴天之雠未报也而其命文侯之辞曰汝多修
 捍我于艰患已弭矣用赉尔秬鬯一卣功已报矣其
 归视尔师宁尔邦国家无复事矣即此一篇而观之
 已无兴复之望然而圣人犹不忍绝也盖迟之四十
 九年而无复一毫振起之意圣人于是绝望矣由是
 而上则为西周而下则为春秋此独非世道一变之
 会乎此春秋之所以始也入春秋而楚始横然犹时
 有胜负也盖至于获麟之前岁而吴以被发文身之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53b 页 WYG0160-0027d.png
 俗偃然与晋侯为会矣入春秋而大夫强然犹未至
 于窃位也盖至于获麟之岁而齐陈恒执其君齐自
 是为田氏矣在鲁则自季孙逐君之后鲁国之政尽
 在三家而鲁君如赘旒矣在晋则自赵鞅入戚之后
 晋国之政尽在六卿而赵籍韩虔魏斯为诸侯之渐
 已具矣向也蕃服之交于中国者其大莫如楚而今
 也以鲁国东方之望而奔走于偏方下国之越以求
 自安矣向也诸侯犹有伯而今也伯主不竞而诸侯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54a 页 WYG0160-0028a.png
 之争城争地者日以扰扰而无一息宁矣故自获麟
 之前其世变为春秋自获麟之后其世变为战国此
 又非世道一变之会乎是春秋之所以终也然不特
 此也合春秋一经观之则有所谓隐桓庄闵之春秋
 有所谓僖文宣成之春秋有所谓襄昭定哀之春秋
 隐桓之春秋伯主未兴之时也庄闵之春秋伯主未
 盛之时也庄之十三年而会于北杏二十七年而同
 盟于幽于是合天下而听命于一邦矣合天下而听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54b 页 WYG0160-0028b.png
 命于一邦古无有也僖之四年伐楚五年会世子九
 年盟葵邱而匡王室合诸侯之权皆在伯主矣伯主
 之未兴诸侯无所统也而天下犹知有王伯主之既
 兴诸侯有所统也而天下始不知有王伯主之兴固
 世道之一幸而王之迹熄独非世道之衰邪僖之十
 七年而小白卒小白卒而楚始横中国无伯者十馀
 年二十八年而有城濮之战于是中国之伯昔之在
 齐桓者今转而归晋文矣晋襄继之犹足以嗣文公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55a 页 WYG0160-0028c.png
 之业灵成景厉不足以继悼公再伯而得郑驾楚尚
 庶几焉自是而后晋伯不竞盖至于襄之二十七年
 而宋之会晋楚之从交相见昭之元年再会于虢于
 是晋楚夷矣四年而楚灵大会于申晋盖不预中国
 之事者十年平邱之盟虽曰再主夏盟而晋之合诸
 侯由是止鄟陵以后参盟见矣参盟见而诸侯无主
 盟者矣天下之有伯非美事也天下之无伯非细故
 也天下无伯而春秋终焉故观隐桓庄闵之春秋固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55b 页 WYG0160-0028d.png
 已伤王迹之熄观襄昭定哀之春秋尤以伤伯业之
 衰此特其大者耳其他如荆人来聘外域之臣始未
 有名字也于后则名字著于经矣无骇挟卒诸侯之
 大夫始未有名氏也于后则有生而赐氏者矣始也
 诸侯盟诸侯于后则大夫盟诸侯矣始也诸侯自相
 盟于后则大夫自相盟矣始也诸侯僣天子于后则
 大夫僣诸侯矣始也大夫窃诸侯之柄于后则陪臣
 据大夫之邑矣合春秋一经观之大抵愈趋愈下愈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56a 页 WYG0160-0029a.png
 久愈薄溯之而上则文武成康之盛可以接尧舜之
 传沿之而下则七雄分裂之极不至于秦不止学春
 秋者既能先明大义以究理之精又能次观世变以
 研事之实则春秋一经亦思过半矣 学春秋者舍
 三传无所考而士之有志者类欲尽束三传独抱遗
 经岂非以其互相牴牾更相矛盾而不一其说乎窃
 尝思之左氏熟于事而公榖近于理盖左氏曾见国
 史而公榖乃经生也惟其曾见国史故虽熟于事而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56b 页 WYG0160-0029b.png
 理不明惟其出于经生所传故虽近于理而事多缪
 二者合而观之可也然左氏虽曰备事而其间有不
 得其事之实公榖虽曰言理而其间有害于理之正
 者不可不知也盖左氏每述一事必究其事之所由
 深于情伪熟于世故往往论其成败而不论其是非
 习于世之所趋而不明乎大义之所在言周郑交质
 而曰信不由中质无益也论宋宣公立穆公而曰可
 谓知人矣鬻拳强谏楚子临之以兵而谓鬻拳之为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57a 页 WYG0160-0029c.png
 爱君赵盾亡不越境反不讨贼而曰惜也越境乃免
 此皆其不明理之故而其叙事失实者尤多有如楚
 自得志汉东骎骎荐食上国齐桓出攘之晋文再攘
 之其功伟矣此正孟子所谓彼善于此者然其所以
 攘楚者岂能骤举而攘之哉必先剪其手足破其党
 与而后攘之易耳是故桓公将攘楚必先有事于蔡
 文公将攘楚必先有事于曹卫此事实也而左氏不
 达其故于侵蔡则曰为蔡姬故于侵曹伐卫则曰为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57b 页 WYG0160-0029d.png
 观裸浴与块故此其病在于推寻事由毛举细故而
 二公攘外安内之烈皆晦而不彰其他纪事往往类
 此然则左氏之纪事固不可废而未可尽以为据也
 宗左氏者以为邱明受经于仲尼所谓好恶与圣人
 同者然左氏大旨多与经戾安得以为好恶与圣人
 同乎观孔子所谓左邱明耻之某亦耻之乃窃比老
 彭之意则其人当在孔子之前而左氏传春秋其事
 终于智伯乃在于孔子之后说者以为与圣人同者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58a 页 WYG0160-0030a.png
 为左邱明而传春秋者为左氏盖有證矣或以为六
 国时人或以为楚左史倚相之后盖以所载虞不腊
 等语盖秦人以十二月为腊月而左氏所述楚事极
 详盖有无经之传而未有无传之经亦一證也若夫
 公榖二氏固非亲受者其所述事多是采之传闻又
 不亲见国史故其事多缪误略其事而观其理有精
 到者而其害于理者亦甚众此尤致知者之所以当
 明目而深辨之也公羊论隐桓之贵贱而曰子以母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58b 页 WYG0160-0030b.png
 贵母以子贵夫谓子以母贵可也谓母以子贵可乎
 推此言也所以长后世妾母陵僣之祸者皆此言基
 之也榖梁论世子蒯聩之事则曰信父而辞王父则
 是不尊王父也其弗受以尊王父也夫尊王父可也
 不受父命可乎推此言也所以启后世父子争夺之
 祸者未必不以此言藉口晋赵鞅入于晋阳以叛赵
 鞅归于晋公榖皆曰其言归何以地正国也后之臣
 子有据邑以叛而以逐君侧之小人为辞者矣公子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59a 页 WYG0160-0030c.png
 结媵陈人之妇于鄄遂及齐侯宋公盟公羊曰大夫
 受命不受辞出境有可以安社稷利国家者专之可
 也后之人臣有生事异域而以安社稷利国家自诿
 者矣纪侯大去其国圣人盖伤之也而公羊则以为
 齐襄复九世之雠春秋之后世有穷兵黩武而以春
 秋之义自许者矣祭仲执而郑忽出其罪在祭仲也
 而公羊则以为合于反经之权后世盖有废置其君
 如奕棋者矣圣人作经本以明理也自传者学不知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59b 页 WYG0160-0030d.png
 道妄为之说而事非易位义利无别其极于下僣上
 卑陵尊父子相夷兄弟为仇为人臣而称兵以向阙
 出境外而矫诏以行事国家易姓而为其大臣者反
 以盛德自居而无所愧君如武帝臣如隽不疑皆以
 春秋定国论而不知其非也此其为害岂不甚于叙
 事失实之罪哉故尝以为公榖左三传要皆有失而
 失之多者莫如公羊何范杜三家各自为说而说之
 缪者莫如何休公羊之失既已略举其一二而何休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60a 页 WYG0160-0031a.png
 之缪为尤甚元年春王正月公羊不过曰君之始年
 尔而何休则曰春秋纪新王受命于鲁滕侯卒公羊
 不过曰滕微国而侯不嫌也而何休则曰春秋王鲁
 托隐公以为始受命之王滕子先朝故褒之黜周王
 鲁公羊未有明文也而何休乃唱之其诬圣人也甚
 矣公羊曰母弟称弟母兄称兄此其言已有失矣而
 何休又从为之说曰春秋变周之文从商之质质家
 亲亲明当亲于群公子也使后世有亲厚于同母之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60b 页 WYG0160-0031b.png
 兄弟而薄于父之枝者未必不斯言启之公羊曰立
 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此其言固有据也
 而何休乃为之说曰嫡子有孙而死质家亲亲先立
 弟文家尊尊先立孙使世有惑于质文之异而嫡庶
 互争者未必不斯语祸之其释会戎之义则曰王者
 不治外国录戎来者勿拒去者勿追也春秋之作本
 以正外国之分乃谓之不治外国可乎其释天王使
 来归赗之义则曰王者据土与诸侯分职俱南面而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61a 页 WYG0160-0031c.png
 治有不纯臣之义春秋之作本以正君臣之分乃谓
 之有不纯臣之义可乎隐三年春二月己巳日有食
 之公羊不过曰记异也而何休则曰是后卫州吁弑
 其君诸侯初僭桓元年秋大水公羊不过曰记灾也
 而何休则曰先是桓篡隐与专易朝宿之邑阴逆与
 怨气所致凡而地震山崩星电雨雹螽螟彗孛之类
 莫不推寻其致变之由考验其为异之应其不合者
 必强为之说春秋记灾异而其说不书曾若是其琐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61b 页 WYG0160-0031d.png
 碎磔裂乎若此之类不一而足凡皆公羊之妄也愚
 观三子之释传惟范宁差少过其于榖梁之义有未
 安者辄曰宁未详盖讥之也而何休则曲为之说适
 以增公羊之过尔故曰范宁榖梁之忠臣也何休公
 羊之罪人也
 
 
 春秋本义纲领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62a 页 WYG0160-0032a.png
 春秋本义通论
春秋之不明凡例褒贬害之也圣人曷尝先定凡例而
修春秋哉或曰子之本义有云义见某年某事者非凡
例邪曰非也春秋有自然之法因是事而著是理以为
法于天下曷尝设凡例以待其事而书之哉如朱子谓
何尝某事用某法某事用某例者得之若当时史氏之
作则凡例之说或有之矣亦未必若今之说春秋者拘
拘执彼以比此也及乎孔子借鲁史以作经因事设教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62b 页 WYG0160-0032b.png
凡非天子之事而私相盟者其私盟之罪无不同也而
其为盟则各有所因即其因以见其情则其罪有轻重
焉私相会者其私会之罪无不同也而其为会亦各有
所因即其因以见其情则其罪有轻重焉私相侵伐者
其侵伐之罪无不同也而其侵伐亦各有所因即其因
以见其情则其罪有轻重焉此孟子有彼善于此之说
也惟其罪之无不同故有义见某年某事之云惟其情
之有浅深罪之有轻重故本事之下各附先儒之论以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63a 页 WYG0160-0032c.png
见其义此亦理一分殊之谓学春秋者即此而推之则
凡入灭围取朝聘奔如凡非王事而诸侯僣焉大夫攘
焉者其罪皆可见而其情罪之轻重等差亦不能逃焉
曰然则孔子徒议其罪而已乎曰未也议其罪将以惩
其恶惩其恶将使之反其无恶而已矣故曰克己复礼
克己所以复礼也不克己则不能以复礼不惩恶则不
能以迁善故春秋为克己复礼之书而后世但知圣人
议人罪恶而已此凡例褒贬之所由兴也自凡例褒贬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63b 页 WYG0160-0032d.png
之说兴而圣人之心不白于世其书虽存其用则泯矣
此非细故也此说春秋之大弊也人能痛埽其弊以至
于无春秋其庶几乎愚所言者凡例之陋若夫褒贬之
缪则邵子朱子郑夹漈吕朴乡诸家之说已悉于纲领
兹不复论
弑君之贼夫人所能知也然致弑之由则有渐自某君
之失其道而肆意侵伐入灭民困而财耗也驯而至于
戕其身自某君之家不齐妻淫而子奢也驯而至于灭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64a 页 WYG0160-0033a.png
其家自某君之失其驭而使大夫专国君若赘旒也驯
而至于禄去公室自某君之失其权而使某卿帅师军
政之在臣也驯而至于弑其君春秋皆历书之以为天
下之大戒使凡为君者防微慎始兢兢业业而不敢肆
此正所谓属辞比事之法惟其弑其君罪大恶极夫人
所能知故本义但云义见隐四年卫州吁事惟其属辞
比事有以著其见弑之由故本事之下各附先儒之说
以明之而非舍弑君之罪但著人君之过而已也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64b 页 WYG0160-0033b.png
大凡先儒传此一经必有一得特以褒贬凡例之说汨
其心思故不得尽善耳是以先儒之说不敢妄加去取
必究其指归而取其所长二家说同则取其前说前略
后详前晦后明则取其后说其或大段甚当而一二句
害理者可删则删之一二字害理者可改则改之如吕
朴乡五论正大明白而于明分义正名分著几微三条
之下所引春秋事时或与经意不合未免去其一二如
程子春秋序子丑寅建正之类不能无疑故阙而不录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65a 页 WYG0160-0033c.png
窃仿朱子所谓不敢于注脚上添注脚之法使观者简
明易见云尔非敢自执己见凡非已意者一切去之也
所以敢尔者以其有经为之主也经意本浑成明白因
传而益明者固有之矣因传而晦且凿者亦不少也故
说之合于经者取之其不合者去之其法甚约也其或
取两说者以一说之意未足以尽此事之旨故必兼见
而其义始备其或必附已意云者亦以先儒之说与经
相违云尔非敢舍先儒之说而主一己之见亦非敢剿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65b 页 WYG0160-0033d.png
先儒之意以为巳之意也
曰子之引诸家之说其亦有重复者何也曰此编窃仿
朱子集注之意先训诂而后事实而后议论议论即本
义也其圈下复引诸家之说者其馀意也或其前后始
末也盖春秋一事兼数义本义之外别有馀意又有前
后始末一家之言岂能尽该故引诸家之说以足之诸
家之说岂免重复哉欲其成文故不得尽删也所谓前
后始末者一事必有首尾必合数十年之通而后见或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66a 页 WYG0160-0034a.png
自春秋之始至中中至终而总论之正所谓属辞比事
者也大凡春秋一事为一事者常少一事而前后相联
者常多其事自微而至著自轻而至重始之不慎至卒
之不可救者往往皆是而先儒或略之乃于一字之间
而究其义此其穿凿附会想像测度之说所由生也今
似此者悉埽除之使经文浑成明白即始而见终庶学
者可以理义推详不得以小巧私智窥圣人之意者本
义之旨也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66b 页 WYG0160-0034b.png
传称属辞比事者春秋之大法此必孔门传授之格言
而汉儒记之耳而说春秋者终莫之省甚可惜也夫春
秋有大属辞比事有小属辞比事其大者合二百四十
二年之事而比观之春秋之始诸侯无王未若是之甚
也终则天王不若一列国之君始也诸侯之大夫未若
是之张也终则专国而无诸侯始也吴楚未若是之横
也终则伯中国灭诸侯始也诸侯之伐国未甚也终则
至于灭同列之国其小者合数十年之事而比观之始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67a 页 WYG0160-0034c.png
也大夫执一国之权终则至于弑其君始也子弟预一
国之政终则至于篡其位始也诸侯专恣而妄动终则
至于灭其身始也夫人昏姻之不正终则至于淫乱而
奔亡又如鲁桓见杀于齐而庄公忘父之雠主王姬昏
与齐人狩文姜之丧未除而如齐纳币书子同生于前
至三十七年而始娶又如躬如齐逆女先至而后夫人
入其终卒有姜氏弑闵逊邾之乱又如书王人子突救
卫而卫侯朔入于卫又书公至自卫又书齐人来归卫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67b 页 WYG0160-0034d.png
俘又如书大无麦禾而筑郿告籴于齐而新延厩凡春
秋之事无不皆然人知此法则一字褒贬与先定凡例
而作春秋之说久当自废不必多辨也
春秋二百四十二年皆非常之事此说自三传至于今
凡传春秋者皆能言之其亦孔门弟子闻于圣师之言
欤然而三传卒不能守其言左氏多以春秋之事为礼
公榖亦有以为喜之嘉之者夫既得礼矣喜之嘉之矣
则是常事也岂有非常之事而圣人以为礼为可喜为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68a 页 WYG0160-0035a.png
可嘉哉诸儒踵三传之缪而不察同然一辞甚可怪也
其辩既各见于本义辨疑或问兹不复论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68b 页 WYG0160-0035b.png
 
 
 
 
 
 
 
 春秋夲义通论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69a 页 WYG0160-0035c.png
 春秋本义问答
  问元年春王正月此春秋开卷第一义而正朔一
  事亦吾儒所当明辨者今本义以正月者建寅之
  月或问中引用蔡氏书传谓三代改正朔而不改
  月数辨證甚明然窃详朱蔡之说月数虽不改正
  朔则必改商建丑则正朔必用十二月周建子则
  正朔必用十一月特纪月之数不改耳故商书元
  祀十有二月以十二月为岁首七月之诗二之日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69b 页 WYG0160-0035d.png
  凿冰以十一月为岁首凡朝会大事必以正朔行
  事今既以正月为建寅之月则是周未尝改夏正
  也而又引赵氏云王正月者王者之所班叶氏云
  王者以正朔一天下岂有周为天子而乃班夏之
  正朔乎周改正朔矣而乃仍以夏之正朔一天下
  乎大槩如左杜胡张诸儒之以建子为正月则于
  王正月三字甚顺而于春之一字有未安若以建
  寅之月为正月则于春字甚安而于王正月三字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70a 页 WYG0160-0036a.png
  有所未妥此乃千古不断之疑请更详之
答隐公元年春王正月改正朔不改月数不必疑所可
疑者鲁公即位之在正月也何谓改正朔不改月数不
必疑盖商改夏正以十二月为岁首矣而书称元祀十
有二月伊尹奉嗣王祗见厥祖未尝改十二月为正月
也周改夏正以十一月为岁首矣而周礼一书七月一
诗皆用夏正数月其曰一之日觱发正指十一月亦未
尝改十一月为正月也其他如四月惟夏六月徂暑等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70b 页 WYG0160-0036b.png
诗显然可考秦改夏正以十月为岁首矣而史记云始
皇三十一年十二月更名腊曰嘉平又每岁首先书冬
十月汉用秦正每岁首亦先书十月未尝改十月为正
月也至汉武帝改历法用夏正每岁首始书正月此皆
不改月数之明验而所谓改正朔者惟即位与朝觐会
同则商以十二月周以十一月秦以十月行事以新天
下耳目耳叶氏所谓王者以正朔一天下如此而已然
其敬授民时使民春耕夏耘秋敛冬藏天子诸侯春祠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71a 页 WYG0160-0036c.png
夏礿秋尝冬烝春蒐夏苗秋狝冬狩则仍用夏正观诗
书易周礼及月令汲冢等书与春秋凡非时必书之事
可见矣盖四时断不可易天子顺时以施政斯民依时
以兴作向使周以十一月为春以二月为夏五月为秋
八月为冬则二十四气皆差而农作非时祭祀非节蒐
狩非名夫夏之孟夏天子尝麦庶人荐麦夏之孟秋农
乃登榖天子尝新若周之孟夏岂有麦周之孟秋岂有
榖而月令王制言之乎蒐者仲春择取禽兽之名苗者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71b 页 WYG0160-0036d.png
仲夏除兽害苗之名狝者仲秋顺时杀物之名狩者仲
冬围守取物之名若周改四时行之则违时害物名实
错乱圣人肯为之乎惟其四时民事不可移易故班律
授时仍用夏正而建丑十二月不改为春正月建子十
一月亦不改为春正月惟其商周即位朝觐会同等事
在十二月十一月故有改正朔之名况改正朔三字乃
汉儒所自言于经无见凡商周秦于岁首称十二月十
一月十月者即其所改正朔也凡商周秦称正月者皆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72a 页 WYG0160-0037a.png
建寅月也由是观之春在王正月之上既甚顺而王在
正月之上亦甚妥此朱子晚年之论始定欲改孟子注
周七八月为夏五六月周十一十二月为夏九十月之
说而其书已遍行于世故蔡氏解书亲承朱子之教而
有改正朔不改月数之说不然何敢背其说而反孟子
集注之论哉今阳恪夏正辨实出于朱子门人㬊渊亲
闻其师之论愚所以敢于本义或问用夏正而取赵氏
叶氏之云者以此也何谓可疑者鲁公即位在正月也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72b 页 WYG0160-0037b.png
盖商既以元祀十有二月伊尹奉嗣王祇见厥祖及三
年终丧即吉十有二月朔伊尹又以冕服奉嗣王归于
亳则是凡商王即位必在十有二月也盖古者君丧嗣
子踰年始即位改元必在所建之岁首次第推之周之
王与诸侯即位亦当在十有一月何独春秋在建寅正
月即位乎此其可疑者也及考唐志春秋时晋鲁宋各
自有历法当献惠之世大抵皆用夏正由是知春秋时
鲁公不奉周王正朔不于建子十一月即位而以建寅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73a 页 WYG0160-0037c.png
正月即位故孔子因旧史而不革直书之以见当时诸侯
之僭乱也故曰其文则史其义则某窃取之然唐志之外
更无他书可考不敢质言之而其可疑者亦粗通其一二
矣愚所以敢于本义引朱子晚年荅㬊氏之说以明之者
此也夫夏正周正之说虽为春秋开卷第一义固不可以
不讲而春秋大义则在于正义明道尊君抑臣贵王贱伯
内夏外夷防微慎始因事立教以正人心以扶纲常其夏
正周正之说乃后儒自为异论自相矛盾春秋先务正不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73b 页 WYG0160-0037d.png
在此也曰班历授时亦国之大事周亦当在十一月然则
本义引赵氏云古者天子尝以今年冬班明年正朔于诸
侯所谓今年冬者果在何月也曰此无明文可考今依蔡
氏说则周当在冬十月其或班历授时在冬十二月亦不
可知也曰商周既以寅月为正月安在其为改正朔安在
其为诸侯奉天子正朔乎曰古之班历授时犹今之授时
历自汉武帝历魏晋隋唐以至于今皆用夏正国之大事
皆在寅月今之授时历虽与古异制然使民依时作事则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74a 页 WYG0160-0038a.png
同也天下孰敢不遵孰敢自定历法哉此即古者奉天
子正朔之义断不可因汉武以来不改正朔而遂废班
历也夫夏之四时非夏之四时也天之四时也夏不敢
违天而授时周敢违天而授时乎由是观之商周虽改
正朔而班夏之时亦何伤哉
  问九年齐人取子纠杀之此一节孔子不以桓公
  为非程子断然谓桓公为兄子纠为弟朱子一依
  程说今本义序自谓祖述程朱而于此一事乃取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74b 页 WYG0160-0038b.png
  荀卿而不从程子何也此正人伦之大节纲常所
  系恐必合从程朱为是
答庄公九年公伐齐纳子纠齐小白入于齐齐人取子
纠杀之谓桓公为弟子纠为兄者公羊榖梁之论而荀
卿司马迁杜预孙太山胡安定刘原父胡邦衡孙莘老
吕东莱凡三十馀家之说也愚所以取之盖亦有为大
凡春秋书子某者必当立之子也其单称名者必庶孽
不当立者也又春秋凡书入于某者篡位者也公伐齐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75a 页 WYG0160-0038c.png
纳子纠左氏有子字公榖虽无子字而齐人取子纠杀
之之文则左氏公榖皆有子字桓公于此单书小白之
名又书入于齐故公羊曰其书入于齐何篡也榖梁曰
恶之也程子以大义推之而疑桓公为兄非有所考也
虽引薄昭之言以为證而朱子乃云荀卿谓桓公杀兄
以争国其言固在薄昭之前论语集注虽取程子之说
而又尝举荀卿之言则亦不能无疑于其间矣不特荀
卿之言也史记齐世家亦云襄公立杀诛数不当群弟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75b 页 WYG0160-0038d.png
恐祸及故次弟纠奔鲁小白之莒杜预亦曰子纠小白
庶兄邓骥亦曰桓公襄公之季弟马迁谓子纠为次弟
邓骥谓小白为季弟其亦有所据矣夫孔子非不以桓
公为非也盖取其厥后有仁者之功耳岂真许其仁哉
其不足于桓公管仲者甚多也故曰管仲之器小哉而
孟子亦谓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今夲义祖述程朱
而此一事未敢尽从程子之说者以春秋书法决之也
盖大纲大领一宗程朱而一事之有疑一义之未安岂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76a 页 WYG0160-0039a.png
可雷同其说而不之辨乎夫孟子愿学孔子者也孔子
许桓公管仲之功如此而孟子辟五霸为三王之罪人
朱子远宗孟子者也而集注引杨氏之言谓孟子以已
之长方人之短犹有此等气象又朱子近学程子者也
而作中庸或问辨程子之言不少假其辨修道谓程子
养之以福修而求复之云未合子思本文之意其辨隐
微谓以心言之则程子不若吕游杨三家之密其辨程
吕中字问答则曰圣贤之言固有发端而未竟者学者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76b 页 WYG0160-0039b.png
尤当虚心悉意以审其归未可执其一言而遽以为定
其辨程子谓中字因过不及而立名则曰未得为定论
其辨程子谓事上之道莫若忠待下之道莫若恕则曰
此则不可晓如是者数十条及观朱子易本义与伊川
易传相悖者不可胜纪不可谓朱子不学程子也盖程
子尝谓义理无穷或一时之论而未及定或其门人传
授之讹学者当守其大纲大领而辨其一二疑义若一
槩以程子之言而称一好字不究指意之所归不求吾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77a 页 WYG0160-0039c.png
心之所安亦非程子所以教人之意昔唐之王圭魏徵
建成太子之臣也及太宗杀兄而王魏事之固有大罪
然近代论治者不可谓王魏为小人王魏忘君事雠之
罪固不可纵而其匡太宗致贞观治功亦不可泯故朱
子谓王魏功过不以相掩似未取程子谓王魏后虽有
功何足赎之语此岂非人伦大节纲常所系而朱子言
之是或一道也今以子纠为兄桓公为弟而管仲事之
正与王魏事太宗之事相似又以孔子与人为善之意
春秋本义 目录 第 77b 页 WYG0160-0039d.png
与孔子不得已而与齐晋之旨观之则论语许管仲之
功未为害义若孔子作春秋则严矣春秋者正义明道
之书也故论语许其功而春秋定其罪观其上书子纠
以正其名下书小白以正其篡又书杀子纠以正其忍
而圣人之情亦可见矣愚于或问辨之颇详亦不赘述
 
 
 春秋本义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