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十八
卷六十八 第 1a 页 WYG0126-023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礼记义疏卷六十八
 表记第三十二
  正义孔氏颖达曰案郑目录云名曰表记者以其
  记君子之德见于仪表也此于别录属通论 又
  曰称子言之凡八所皇氏云皆𤼵端起义事之头
  首下更广开其事或曲说其理则直称子曰 方
  氏悫曰表者里之外也凡欲自明于外而期物之
卷六十八 第 1b 页 WYG0126-0232b.png
  取正者皆谓之表孔子体道而不行乎世无以自
  明而莫之取正于是立言以表之则弟子不可不
  记也故曰表记 朱氏申曰仁者天下之表也此
  篇记孔子言仁为详故以表记名篇
  案表者测日之臬居中而为四方所取正坊记示
  人以所当戒表记示人以所当法也表莫尊于仁
  而义以辅之信以成之若敬则又所以求仁之方
  也今从皇氏分为八支
卷六十八 第 2a 页 WYG0126-0233a.png
子言之归乎君子隐而显不矜而庄不厉而威不言而

 正义郑氏康成曰此孔子行应聘诸侯莫能用巳心
 厌倦之辞也矜谓自尊大也厉谓严颜色 孔氏颖
 达曰孔子身在他国不被任用故称归乎隐而显者
 言君子身虽幽隐而道德潜通声名显著也不自尊
 大而人尊敬不自严厉而人威服不须出言而人体
 信以其积德咸通故所致如此 马氏睎孟曰隐者
卷六十八 第 2b 页 WYG0126-0233b.png
 其迹显者其名德蕴于中辉光发于外不矜不厉不
 言所谓隐也庄威信所谓显也
子曰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是故
君子貌足畏也色足惮也言足信也甫刑曰敬忌而罔
有择言在躬(躬今尚/书作身)
 正义郑氏康成曰失谓失其容止之节也玉藻曰足
 容重色容庄口容止甫刑书篇名(孔疏即/吕刑)忌之言戒
 也言巳外敬而心戒慎则无有可择之言加于身也
卷六十八 第 3a 页 WYG0126-0233c.png
  孔氏颖达曰此广明君子之德
 通论吕氏大临曰脩身之要有三貌也色也言也曾
 子曰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出辞气正颜色冠
 义曰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修此身
 者敬而巳矣不敬则失之 陈氏祥道曰上言其所
 难勉者所以尽道此继以其所易为者所以尽教必
 矜而庄故不失足于人必厉而威故不失色于人必
 言而信故不失口于人 方氏悫曰静所以处巳动
卷六十八 第 3b 页 WYG0126-0233d.png
 所以接人故每以不失于人为言 黄氏震曰不失
 于人谓交际之閒敬谨也惟不失足于人故其貌足
 畏惟不失色于人故其色足惮惟不失口于人故其
 言足信忌戒也惟敬戒故无可择之言在躬盖举一
 端以为證
子曰裼袭之不相因也欲民之毋相渎也
 正义郑氏康成曰不相因者以其或以裼为敬或以
 袭为敬礼盛者以袭为敬执玉龟之属也礼不盛者
卷六十八 第 4a 页 WYG0126-0234a.png
 以裼为敬受飨是也 孔氏颖达曰欲使人民无相
 亵渎故使礼相变革也
子曰祭极敬不继之以乐朝极辨不继之以倦(乐音洛/朝直遥)
 (反/)
 正义郑氏康成曰极犹尽也辨分别政事也 孔氏
 颖达曰祭祀极尽于敬不可继之以乐而不敬朝礼
 极尽于分别政事不可继之以懈倦而不分别也
 叶氏梦得曰礼之体无不敬而极者在祭故乐以迎
卷六十八 第 4b 页 WYG0126-0234b.png
 来哀以送往非继以乐也礼之用无不辨而极者在
 朝故日中而退非继以倦也
 馀论王氏安石曰不继以乐者乐之在身哀与乐半
 者乐之在亲
 案祭以接鬼神固极敬至于献酬笑语则乐起而敬
 易弛然而礼仪卒度不继之以乐也朝以明庶政固
 极辨或至于日中昃则倦起而辨不明然而不遑暇
 食不继之以倦也君子之慎终如始如是
卷六十八 第 5a 页 WYG0126-0234c.png
子曰君子慎以辟祸笃以不掩恭以远耻(辟音避远/于万反)
 正义郑氏康成曰笃厚也掩犹困迫也(孔疏君子笃/厚行于善道)
 (不使掩逼而被困迫故案易彖传困刚/掩也言刚为柔所困 郑以困释掩义) 马氏睎孟
 曰祸者起于微而生于人之所忽故君子慎以避之
 笃者居于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处其华则辉光发
 于外而人不能掩恭则不侮不侮于人则人不侮于
 巳故恭以远耻
 存疑张子曰笃谓笃实笃实则自有光辉如何可掩
卷六十八 第 5b 页 WYG0126-0234d.png
  吕氏大临曰笃其行则诚著何事于掩则掩其不
 善而著其善不笃而好掩者也
 案不掩有三解吕氏谓君子不为掩著之事张子谓
 君子诚则自不可掩但玩本文掩字与祸耻字一例
 终以郑孔为正
子曰君子庄敬日强安肆日偷君子不以一日使其躬
儳焉如不终日(儳在/鉴反)
 正义郑氏康成曰肆谓放恣也偷苟且也儳焉可轻
卷六十八 第 6a 页 WYG0126-0235a.png
 贱之貌 孔氏颖达曰又广明恭敬之事君子恒能
 庄敬故德业日强小人安乐放恣则其情性日为苟
 且君子不使其身儳焉可轻贱如小人不能终竟一
 日也 应氏镛曰收敛则精神内固操存则血气不
 浮故日进于强宴安则物欲肆行纵肆则肤体懈弛
 故日趋于偷儳者参错不齐之貌心无所检束而分
 离散乱遂至儳焉错出外既散乱而不整内亦拘迫
 故如不终日也君子主一以直内斯须无不庄不敬
卷六十八 第 6b 页 WYG0126-0235b.png
 之态则心广体胖泰然自适何至于如不终日乎
 通论张子曰君子庄敬日强始则须拳拳服膺出于
 勉强至于中礼却从容如此方是为巳之学 吕氏
 大临曰庄敬出于礼安肆出于欲君子以此自检故
 德业可尊进退可度不至于凌节犯分如不能容其
 身也儳凌节犯分之谓 程子曰常人之情才放肆
 则日就旷荡自检束则日就规矩
 存疑郑氏康成曰如不终日言人而无礼死无日也
卷六十八 第 7a 页 WYG0126-0235c.png
 案书言僝功左传鼓儳曲礼儳言皆急疾参错之意
 盖小人平日习于纵肆一当大事见君子勉为庄敬
 而手足耳目与心不习则参错不齐有若不能终日
 者所谓心劳日拙也君子岂使其身至是哉
子曰齐戒以事鬼神择日月以见君恐民之不敬也(齐/侧)
 (皆反见/贤遍反)
 正义郑氏康成曰择日月以见君谓臣在邑境者(孔/疏)
 (朝廷之臣每日朝君何得云择日月故郑知在邑境/或择日出使在外或食邑别都见君须择日月也)
卷六十八 第 7b 页 WYG0126-0235d.png
 馀论方氏悫曰玉藻言将适公所宿齐戒则见君者
 非不齐戒周官言祭祀前期十日帅报事而卜日遂
 戒则事鬼神者非不择日月而此于鬼神言齐戒于
 君言日月者亦各有所当也
子曰狎侮死焉而不畏也
 正义郑氏康成曰忕于无敬心也 孔氏颖达曰小
 人惟好狎侮虽有死祸而不知畏惧也 马氏睎孟
 曰狎侮至于死而不畏者蔽其所亵也
卷六十八 第 8a 页 WYG0126-0236a.png
子曰无辞不相接也无礼不相见也欲民之毋相亵也
易曰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三息暂反/告音谷)
 正义郑氏康成曰辞所以通情也礼谓贽也春秋传
 曰古者诸侯有朝聘之事号辞必称先君以相接也
 渎之言亵也 孔氏颖达曰前明小人狎侮至于死
 亡此明君子无相亵渎言朝聘会聚必有言辞以通
 情意贽币之礼以示巳情否则不得相接见也引易
 蒙卦證无相亵渎之义 吕氏大临曰辞者相接之
卷六十八 第 8b 页 WYG0126-0236b.png
 言如公与客宴曰寡人有不腆之酒以请吾子之与
 寡人须臾焉使某也以请之类是也礼者相见之贽
 如羔雁雉鹜之类必以辞必以礼者交接不可苟苟
 则亵亵则不敬筮之道贵于初筮而不敢再三至敬
 而不亵者也 陈氏浩曰此言宾主之交际当慎始
 敬终如初筮之诚不可如再三筮之渎慢也
 案辞以正会合之名贽以章恭敬之实无辞则直情
 径行无币则恭敬莫将此先王制礼所以消狎侮之
卷六十八 第 9a 页 WYG0126-0236c.png
 萌而养斯人廉让之心也 此以上为第一支仁者
 天下之表而表记不先言仁未有不敬而能仁者也
子言之仁者天下之表也义者天下之制也报者天下
之利也
 正义郑氏康成曰报谓礼也礼尚往来 孔氏颖达
 曰自此至无失一节总明仁义之事故更称子言之
 仁是行之盛极故为天下之仪表义宜也制谓裁断
 于事也 方氏悫曰仁足以长人故曰天下之表义
卷六十八 第 9b 页 WYG0126-0236d.png
 足以方外故曰天下之制曲礼曰大上贵德其次务
 施报礼尚往来则报之为礼固明不曰礼而曰报者
 以礼不止于报故也 马氏睎孟曰仁不伤乎爱者
 有义以裁之义不伤乎制者有仁以为本也仁者义
 之本义者仁之节而礼者节于仁义也凡此皆相因
 之理也
 案仁为天下之表则言仁足矣必兼言义者非以义
 胜欲不能仁其身而非以义正万民亦必不能胥天
卷六十八 第 10a 页 WYG0126-0237a.png
 下而仁之也至于因物付物不以巳私与焉则报亦
 为仁之用而非有二矣
子曰以德报德则民有所劝以怨报怨则民有所惩诗
曰无言不雠无德不报大甲曰民非后无能胥以宁后
非民无以辟四方(大音泰/辟音璧)
 正义郑氏康成曰惩谓创艾雠犹答也大甲汤孙书
 以名篇(孔疏伊尹作书/训之故云大甲)胥相也民非君不能以相安
  孔氏颖达曰引诗大雅抑之篇證相报之义引大
卷六十八 第 10b 页 WYG0126-0237b.png
 甲證君臣上下各以其事相报也胥以宁谓相匡正
 以自安居也辟君之也 马氏睎孟曰此释报者天
 下之利之意所谓报者随其善恶之所在而有以报
 之也德必报之以德然后民知有所劝怨必报之以
 怨然后民知有所惩盖言有得失则必雠德有凶吉
 则必报民非后无能胥以宁是民有德于后而必报
 之后非民无以辟四方是后有德于民而必报之此
 上下之报也
卷六十八 第 11a 页 WYG0126-0237c.png
 存疑陈氏浩曰以论语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观之此
 章恐非夫子之言
 案此与论语异者论语以常人之报施言此以君之
 治民言也仁者民之所德以德报之则民皆劝于为
 仁不仁者民之所怨故必以怨报之则民皆相戒于
 不仁
子曰以德报怨则宽身之仁也以怨报德则刑戮之民

卷六十八 第 11b 页 WYG0126-0237d.png
 正义郑氏康成曰宽犹爱也爱身以息怨非礼之正
 也仁亦当作民声之误 孔氏颖达曰以德报怨是
 宽爱巳身之民欲苟息祸患非礼之正也 吕氏大
 临曰以怨报德则反易天常天下之乱民法所当诛
 者也
 存疑方氏悫曰以德报怨则忘人之怨忘人之怨虽
 不足以有惩而众将德之故曰宽身之仁以怨报德
 则忘人之德忘人之德既不足以有所劝而众且怨
卷六十八 第 12a 页 WYG0126-0238a.png
 之故曰刑戮之民
 案此章以常人之报施言
子曰无欲而好仁者无畏而恶不仁者天下一人而巳
矣是故君子议道自巳而置法以民(好去声恶/乌路反)
 正义郑氏康成曰一人而巳喻少也自巳自尽巳所
 能行 孔氏颖达曰凡人好仁皆有所欲今无所欲
 而好仁凡人恶不仁皆有所畏今无所畏而恶不仁
 如此者少也君子议道先自巳而始巳所能行乃施
卷六十八 第 12b 页 WYG0126-0238b.png
 于人故云置法以民 吕氏大临曰以圣人之所性
 而议道则道无不尽以众人之可为而制法则法无
 不行 方氏悫曰论语所谓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也
 自者自此而之乎彼之辞以者以彼而用于此之辞
子曰仁有三与仁同功而异情与仁同功其仁未可知
也与仁同过然后其仁可知也仁者安仁知者利仁畏
罪者强仁
 正义郑氏康成曰仁有三谓安仁利仁强仁也利仁
卷六十八 第 13a 页 WYG0126-0238c.png
 强仁功虽与安仁者同本情则异功者人所贪也过
 者人所避也在过之中非其本情者或有悔者焉
 通论吕氏大临曰功者人所贪假之者有之故齐桓
 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汤武之举不过乎是而其情
 则不同故其仁未可知也过者人所避有不幸而致
 焉故周公使管叔监殷管叔以殷畔过于爱兄而巳
 孔子对陈司败以昭公知礼过于讳君而巳皆出乎
 情而无伪故其仁可知 马氏睎孟曰过者人所避
卷六十八 第 13b 页 WYG0126-0238d.png
 惟仁者受之而不辞至于利仁强仁者不能无悔也
 故同过然后知仁
 案与仁同过其仁可知所谓观过知仁也若周公之
 使管叔孔子之称君知礼俱是天理人情之至不得
 以司败陈贾语真以过目之
 存疑吕氏大临曰仁者安仁无欲而好仁无畏而恶
 不仁者也知者利仁有欲而好仁者也畏罪者强仁
 有畏而恶不仁者也
卷六十八 第 14a 页 WYG0126-0239a.png
仁者右也道者左也仁者人也道者义也厚于仁者薄
于义亲而不尊厚于义者薄于仁尊而不亲
 正义郑氏康成曰右也左也言相须而成也仁多则
 人亲之义多则人尊之 孔氏颖达曰仁义相须若
 手之左右仁者人也言仁恩之道以人情相爱道者
 义也凡可履蹈而行者必裁断得宜 项氏安世曰
 仁即人身也道即义理也人身能行仁义故为右右
 用力也义理不能自行待其人而后行故为左左不
卷六十八 第 14b 页 WYG0126-0239b.png
 用力也 叶氏梦得曰道以仁为用故言右仁以道
 为体故言左足乎仁则人道备故言人人而有义则
 人道立故言义仁义一本而有厚薄者时与事异也
  吴氏澄曰日用动作之便右优而左稍劣仁右义
 左犹言礼先乐后志至气次云尔盖仁者中心所具
 之德体也道者事物所由之路用也体先用后体至
 用次故借左右二字以喻其有分非谓一尊一卑相
 去悬绝也仁之为体以此心之在人者言故曰人也
卷六十八 第 15a 页 WYG0126-0239c.png
 道之为用以事物之义理而言故曰义也人之气禀
 得生物之气多者仁厚而义薄得收物之气多者义
 厚而仁薄仁者温然之慈惠故人亲爱之义者截然
 之裁制故人尊敬之
 案以下记者申释上文此一节则申利仁也言人之
 身本具斯道如左右之原不相离而就其中别而言
 之则人率性之道为仁如右之取携甚便以人从道
 为义如左之用力稍艰于是有好仁者其慈祥之意
卷六十八 第 15b 页 WYG0126-0239d.png
 多而不足于义人见其亲不见其尊有恶不仁者其
 严毅之气多而不足于仁人见其尊不见其亲盖始
 于所禀之气有偏即至于成德亦不能无异此皆利
 仁之事也
道有至义有考至道以王义道以霸考道以为无失(王/去)
 (声郑谓义上/当脱一有字)
 正义郑氏康成曰此读当言道有至有义有考字脱
 一有耳有至谓兼仁义者有义则无仁矣考考成也
卷六十八 第 16a 页 WYG0126-0240a.png
 能取仁义之一成之以不失于人非性也 吕氏大
 临曰至道者至于道之极不可以有加也故以王义
 道者揆道而裁之制节谨度可以有国而长诸侯故
 以霸考道者必稽古昔称先王所谓非法不言非道
 不行虽未达道亦庶几乎不失矣 马氏睎孟曰考
 道非体道者也惟稽考而巳矣故考道止于无失先
 至而后义先义而后考此优劣之序
 通论张子曰考求过失以免罪戾者畏罪之仁也故
卷六十八 第 16b 页 WYG0126-0240b.png
 曰考道以为无失薄仁厚义薄义厚仁非论仁义之
 至语其偏者虞夏之道仁义不偏故亲而尊
 馀论胡氏铨曰仁义归往曰王汤武是也不粹而駮
 曰霸五霸是也杂王霸道成名以不失天下汉文景
 唐太宗是也
 辨正王氏曰义道以霸非孔子之言
 案此以上为第二支言仁也
子言之仁有数义有长短小大中心憯怛爱人之仁也
卷六十八 第 17a 页 WYG0126-0240c.png
率法而强之资仁者也诗云丰水有芭武王岂不仕诒
厥孙谋以燕翼子武王烝哉数世之仁也国风曰我今
不阅皇恤我后终身之仁也(憯七感反今毛诗作躬/案武王烝哉句今本无)
 正义郑氏康成曰资取也数与长短小大互言之耳
 性仁义者其数长大取仁义者其数短小芭枸檵也
 (案枸把之把从木此从草非木也经言丰水有芭必/水草名与新田之芭人马皆可食糜芭为榖名又别)
 仕之言事也诒遗也燕安也烝君也言武王岂不念
 天下之事如丰水之有芭矣乃遗其后世之子孙以
卷六十八 第 17b 页 WYG0126-0240d.png
 善谋以安翼其子也君哉武王美之也阅犹容也皇
 暇也恤忧也言我今尚恐不能自容何暇忧我后之
 人乎 孔氏颖达曰自此至不称其服更广明仁义
 之道故更称子言之中心憯怛天性自仁者也率法
 而强之取仁而行者也引大雅文王有声美武王之
 诗以證性仁者其数长武王行仁遗及子孙故曰数
 世之仁又引邶国风谷风之篇證取仁而行惟在一
 身何暇忧及后世是终身之仁也 吕氏大临曰仁
卷六十八 第 18a 页 WYG0126-0241a.png
 为器重为道远随其所举之多寡所至之远近皆可
 以谓之仁此仁所以取数之多也中心憯怛仁𤼵于
 性者也率法而强之外铄于仁者也以其诚心爱人
 故曰爱人之仁以其有取于外故曰资仁此所发浅
 深之数也数世之仁终身之仁此所施远近之数也
 义有短长小大者义无定体惟其所宜而巳此章论
 仁而及义者盖仁之数是亦义也 马氏睎孟曰数
 世之仁数之多也终身之仁数之寡也义者依于仁
卷六十八 第 18b 页 WYG0126-0241b.png
 而为之节仁之数多者则其节长仁之数寡者则其
 节短中心憯怛推其所爱以及人言爱人则爱巳者
 可知率其在外之法而勉强以为之则资仁以成巳
 自爱犹不足爱人足乎哉丰水有芭出于自然武王
 所以有事于天下亦出于自然盖由仁义行而非行
 仁义也故诒厥孙谋以燕翼子 徐氏师曾曰人之
 体仁不能皆至故随其力之所至而言皆可以仁名
 是仁有数也义以制事本无定体故随其用之所处
卷六十八 第 19a 页 WYG0126-0241c.png
 而言皆可以义言是义有长短小大也故以仁言可
 恻之事感于外而中心之憯怛形焉是为爱人之仁
 其所发者深矣循古人为仁之法而勉强行之是为
 资人之仁其所发则浅矣行仁于今时泽及于后世
 而为数世之仁惟其所发者深故其所及者远取仁
 于人仅成乎巳而为终身之仁惟其所发者浅故其
 所及者近也仁之数如此则义之长短小大可类推
 矣
卷六十八 第 19b 页 WYG0126-0241d.png
子曰仁之为器重其为道远举者莫能胜也行者莫能
致也取数多者仁也夫勉于仁者不亦难乎是故君子
以义度人则难为人以人望人则贤者可知巳矣(胜音/升度)
 (待洛/反)
 正义郑氏康成曰取数多者言计天下之道仁居其
 多以义度人言以先王成法儗度人则难中也当以
 时人相比方耳 孔氏颖达曰难为人言难中乎古
 法也贤者可知言能合于今世事则是贤人也 张
卷六十八 第 20a 页 WYG0126-0242a.png
 子曰仁德至不可尽但取分数多者为仁如九德德
 多者益贤 吕氏大临曰举莫能胜行莫能致勉之
 者之为难也以义度人者尽义以度人者也以人望
 人者举今之人相望也尽义以求人非圣人不足以
 当之故难为人举今之人相望则大贤愈于小贤小
 贤愈于不贤故贤者可知巳矣此亦以数而言仁也
  方氏悫曰器若器用之器道若道路之道胜言胜
 其任致言致其至举若手举行若足行
卷六十八 第 20b 页 WYG0126-0242b.png
子曰中心安仁者天下一人而巳矣大雅曰德輶如毛
民鲜克举之我仪图之惟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小雅
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子曰诗之好仁如此乡道而行
中道而废忘身之老也不知年数之不足也俛焉日有
孳孳毙而后巳(輶音由鲜息浅反景行之行下孟/反好呼报反乡许亮反俛音免)
 正义郑氏康成曰輶轻也鲜罕也仪匹也图谋也爱
 犹惜也言德之轻如毛耳人皆以为重罕能举行之
 者作此诗者周宣王之大臣也言我之匹谋之仲山
卷六十八 第 21a 页 WYG0126-0242c.png
 甫则能举行之美之也惜乎时人无能助之者言贤
 者少仰高勤行者仁之次也景明也有明行者谓古
 贤圣也废喻力极罢顿不能复行则止也俛焉勤劳
 之貌毙仆也 孔氏颖达曰诗大雅烝民之篇引以
 明行仁者少也小雅车辖之诗言脩德如高山则人
 瞻仰之有景明之行则人仰行之證古者贤圣能行
 仁道后世瞻仰慕行也 朱子曰景行大道也高山
 则可仰景行则可行 应氏镛曰前言仁之重且远
卷六十八 第 21b 页 WYG0126-0242d.png
 而不可以全责故以人望人随其力量所至又恐人
 以仁为不可企及故又总叙而劝勉之安仁者虽独
 立无俦然德本甚轻人自鲜举幸有能举者当众图
 而共助仰高勤行终其身而后巳是其望于人者无
 巳不容有自恕之心也 陈氏浩曰烝民之篇言求
 其能举德者惟仲山甫使其或有不及我思效忠以
 助之而山甫全德无可以致助者夫子引此又引车
 辖诗而赞之曰诗人之好仁如此中道而废言力竭
卷六十八 第 22a 页 WYG0126-0243a.png
 而止若非力竭则不止也不足少也人老则未来之
 岁月少矣俛焉无他顾之意
 存疑姚氏舜牧曰中道而废当作中道不废
 案足疾曰废此废字只是力竭不能自前之意至此
 而犹必进故见其好仁语气直下
子曰仁之难成久矣人人失其所好故仁者之过易辞
(好去声易/以豉反)
 正义郑氏康成曰言仁道不成人所由不得其志辞
卷六十八 第 22b 页 WYG0126-0243b.png
 犹解说也仁者恭俭虽有过不为甚矣惟圣人无过
  孔氏颖达曰取仁行故尚有过天性仁则全无过
  吕氏大临曰仁者之心公众人之心私公则所好
 者兼容博爱私则所好者克伐怨欲此人之失其所
 好者也心诚乡仁虽有过差其情则善不待辞而辨
 矣故曰仁者之过易辞 方氏悫曰虽有过易辞况
 无过乎仁者之过过所厚也
子曰恭近礼俭近仁信近情敬让以行此虽有过其不
卷六十八 第 23a 页 WYG0126-0243c.png
甚矣夫恭寡过情可信俭易容也以此失之者不亦鲜
乎诗曰温温恭人维德之基(夫音扶/鲜上声)
 正义郑氏康成曰言罕以此失之 孔氏颖达曰礼
 主于敬故恭近礼俭不费用无害于物故近仁言语
 信实故近情恒能恭敬故少过以情示人故可信俭
 则寡求故易容诗大雅抑之篇结上文恭近礼也
 吕氏大临曰恭则不侮得礼之意近乎礼矣俭则不
 夺得仁之意近乎仁矣言语必信存心正行近乎情
卷六十八 第 23b 页 WYG0126-0243d.png
 矣三者之行不私于巳又以敬让行之乡乎仁矣虽
 有过差其情则善故不甚矣盖不侮人则人亦不侮
 斯过寡矣近乎情则不志于欺斯可信矣不夺人则
 知足斯易容矣如是而失之者鲜可与进于德矣
 马氏睎孟曰恭不侮人者礼也而未尽礼之道故恭
 近礼俭不夺人者仁也而未尽仁之道故俭近仁信
 不欺于物者情也而未尽情之道故信近情 陆氏
 佃曰恭不近礼则足俭不近仁则鄙信不近情则伪
卷六十八 第 24a 页 WYG0126-0244a.png
 情可信若柯之盟伐原徙木之信岂可也哉 周氏
 谞曰情实也恭先之俭次之而信终之者恭俭待信
 而后成也以情閒于恭俭者恭俭以信为主
 案信近情石梁王氏作情近信陈氏浩徐氏师曾皆
 从之谓情诚实也诚实而不作伪故近信今案信约
 信也信近情与论语信近于义略同可信即言可复
 意改读非也
子曰仁之难成久矣唯君子能之是故君子不以其所
卷六十八 第 24b 页 WYG0126-0244b.png
能者病人不以人之所不能者愧人是故圣人之制行
也不制以巳使民有所劝勉愧耻以行其言礼以节之
信以结之容貌以文之衣服以移之朋友以极之欲民
之有壹也小雅曰不愧于人不畏于天(制行之行下孟/反移旧作昌氏)
 (反今/如字)
 正义郑氏康成曰惟君子能之言能成人道者少也
 病人愧人谓罪咎之以中人为制则贤者劝勉不及
 者愧耻圣人之言乃行也极致也壹谓专心于善不
卷六十八 第 25a 页 WYG0126-0244c.png
 愧于人不畏于天言人有所行当惭怖于天人也
 孔氏颖达曰君子不以巳之所能使他人必能若他
 人不能则以为困病不以人力所不能必欲使之能
 行人不能则以为愧耻故不以人所不能愧耻困苦
 于人亦仁者之行也是故圣人制法立行不以巳所
 能但制以中人之行使可得行则民自劝勉愧耻以
 行圣人之言矣衣服以移之使之尊严朋友以极之
 相勉励以极致于道自礼以节之以下所以欲民之
卷六十八 第 25b 页 WYG0126-0244d.png
 专心壹意于善道也引小雅何人斯乃苏公刺暴公
 之诗 吕氏大临曰君子责人以恕而成人有道则
 仁不难成矣君子之所能众人必有不能者使众人
 效巳之所能则病使众人自彰其不能则愧矣故圣
 人制行以立教必与天下共之以天下之所能行者
 为之法所以为达道也唯不制乎巳故民知跂乎此
 而有所劝勉不及乎此而有所愧耻制礼以节其行
 而使之齐立信以结其志而使之固其容貌必称其
卷六十八 第 26a 页 WYG0126-0245a.png
 志其衣服必称其容衣服如是之备其容貌必移而
 称其衣容貌如是之文中心必有其实朋友者切磋
 相成至于极而后巳则一道德以同俗矣盖脩其外
 则知愧于人脩其内则知畏于天故曰不愧于人不
 畏于天 叶氏梦得曰礼以节之信以结之然后人
 知耻有其德而无其行耻有其辞而无其德容貌以
 文之衣服以移之而后人耻有其容而无其辞耻有
 其服而无其容此民所以不贰其行而道德所以一
卷六十八 第 26b 页 WYG0126-0245b.png
 也人未有不须友以成故以处其终 吴氏澄曰上
 言愧人我愧之也下言愧耻彼自愧也 徐氏师曾
 曰责之太严适以重其畏难之心成之无道无以启
 其从入之路此仁之所以难成也君子不以巳之能
 者病人恐形人之短不以人之不能者愧人恐沮人
 之进此责人之恕而使无畏难之心也其制行以立
 教不制以巳之所独能而必以天下之所共能者为
 法使贤者劝勉不肖者愧耻必至行顾其言然后止
卷六十八 第 27a 页 WYG0126-0245c.png
 而又制礼以节之无过不及约于仁之中信以结之
 著诚去伪致其仁之实齐其容貌验其仁之文正其
 衣服称其仁之存广其朋友求仁之辅欲其表里专
 一于仁此成人之周而使知从入之路也圣人之善
 教如此纵有懈怠而欲为恶者独不愧于人而畏于
 天乎故引诗以明之
 存疑郑氏康成曰移读如水泛移之移移犹广大也
  陈氏浩曰移读为称
卷六十八 第 27b 页 WYG0126-0245d.png
 辨正陆氏佃曰衣服以移之者孔子曰衰麻苴杖者
 志不存乎乐非耳弗闻服使然也黼黻衮冕者容不
 亵慢非性矜庄服使然也是之谓移
 案移孔氏训使之尊严于郑氏读侈犹广大之说善
 于补救陈读为称则不善体吕氏说矣
是故君子服其服则文以君子之容有其容则文以君
子之辞遂其辞则实以君子之德是故君子耻服其服
而无其容耻有其容而无其辞耻有其辞而无其德耻
卷六十八 第 28a 页 WYG0126-0246a.png
有其德而无其行是故君子衰绖则有哀色端冕则有
敬色甲胄则有不可辱之色诗云维鹈在梁不濡其翼
彼其之子不称其服(衰七雷反绖田节反鹈徒/兮反濡而朱反称去声)
 正义郑氏康成曰遂犹成也无其行谓不行其德衰
 绖三句言色称其服也鹈鹈胡污泽也(原注污泽善/居泥水之中)
 (在鱼梁以不濡污其翼为才如君子以称其服为有/德 案郑解似非诗意诗谓鹈鸟污贱在泥泽中宜)
 (也在梁则不濡其翼矣侯人何戈与/祋宜也今在位而赤芾不称其服矣) 孔氏颖达曰
 实犹充也言君子既成其文辞则当充实之以君子
卷六十八 第 28b 页 WYG0126-0246b.png
 之德也德在于内行接于外内既有德当以德行之
 于外以接于人民诗曹风候人篇刺曹共公之诗以
 證君子内外皆须相称也 吕氏大临曰此皆脩其
 外以移其内率法而强之者也及其成也知畏于天
 则与中心憯怛者一也 方氏悫曰无其容则不足
 以称其服无其辞则不足以道其容无其德则不足
 以副其辞无其行则不足以成其德此四者君子之
 所耻也
卷六十八 第 29a 页 WYG0126-0246c.png
 案此以上为第三支皆以仁言见安仁甚难自治则
 由利亦可进于安教人则由强亦可进于利
子言之君子之所谓义者贵贱皆有事于天下天子亲
耕粢盛秬鬯以事上帝故诸侯勤以辅事于天子
 正义郑氏康成曰言无事而居位食禄是不义而富
 且贵 孔氏颖达曰自此至便人一节明天子以下
 各有其事天子事上帝诸侯事天子是贵贱皆有事
 于天下 马氏睎孟曰在我必先自尽然后可以责
卷六十八 第 29b 页 WYG0126-0246d.png
 人天子亲耕粢盛秬鬯以事上帝身致其诚信而示
 其严上之礼故诸侯以辅事天子亦有严上之礼也
  应氏镛曰义者截然正方而无偏私唯知贱之事
 贵而不知贵之率贱岂所谓絜矩之道乎故天子竭
 力致敬以尊乎上帝则诸侯亦服勤以辅事乎天子
子曰下之事上也虽有庇民之大德不敢有君民之心
仁之厚也是故君子恭俭以求役仁信让以求役礼不
自尚其事不自尊其身俭于位而寡于欲让于贤卑巳
卷六十八 第 30a 页 WYG0126-0247a.png
而尊人小心而畏义求以事君得之自是不得自是以
听天命诗云莫莫葛藟施于条枚凯弟君子求福不回
其舜禹文王周公之谓与有君民之大德有事君之小
心诗云惟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厥德
不回以受方国(庇必利反藟力水反施以豉/反凯亦作恺又作岂与音馀)
 正义郑氏康成曰庇覆也无君民之心是思不出其
 位役之言为也求以事君者欲成其忠臣之名也自
 是以听天命言不易道徼禄利也凯乐也弟易也言
卷六十八 第 30b 页 WYG0126-0247b.png
 乐易之君子其求福脩德以俟之不为回邪之行要
 之如葛藟之延蔓于条枚是其性也(孔疏君子求福/不为回邪亦是)
 (其/性)有大德有小心言此德当不回也(孔疏常能畏/惧是不回)
 明也上帝天也聿述怀至也言述行上帝之德以至
 于多福也方四方也受四方之国谓王天下 孔氏
 颖达曰君子既有庇民之大德不敢有君民之心是
 其心仁厚故恭敬节俭以求为仁信实退让以求为
 礼不问利禄得之与失恒行其是不行其非不苟易
卷六十八 第 31a 页 WYG0126-0247c.png
 其道也诗大雅旱麓美文王之篇舜禹文王周公有
 君民之大德有事君之小心常能畏惧是不回也又
 引大雅大明美文王周公之诗證上求福不回 马
 氏睎孟曰此经言下事上之义虽有庇民之大德以
 其有君人之道不敢有君民之心以其处事人之任
 而其理固当如此自非仁厚不足以及此自君子恭
 俭以求役仁至求以事君此命之在我也命之在我
 故君子求之至于不𫉬乎上命之在外者也命之在
卷六十八 第 31b 页 WYG0126-0247d.png
 外故君子听之而巳得之亦由道不得亦由道故曰
 以听天命 陈氏祥道曰恭则不侮俭则不夺二者
 之于仁有其质矣乃可以从事于仁故曰以求役仁
 信则不疑让则不争二者之于礼有其质矣乃可以
 从事于礼故曰以求役礼 方氏悫曰事虽可尚但
 为人所尚未尝自尚之也身虽可尊但为人所尊未
 尝自尊之也俭于位则非贪夫位也寡于欲则非慕
 夫禄也让于贤则非争其名也卑巳故能尊人小心
卷六十八 第 32a 页 WYG0126-0248a.png
 故能畏义君子之能此者岂他求哉求以事君而巳
 以是事君而得君者义也以是事君而不得君者则
 有命存焉古之人有行之者舜禹文王周公而巳
 朱氏申曰文王事君之小心翼翼然其敬也以此心
 而明事上帝能怀来乎多福其德无所回邪故能受
 四方之国也引文王以證数圣人之道无不如此
 陈氏浩曰莫莫茂密也枝曰条干曰枚文王求福不
 回邪有一毫觊倖之心则邪矣
卷六十八 第 32b 页 WYG0126-0248b.png
 案有庇民之大德则可以君民矣而不敢有君民之
 心以有君在上我则犹是臣也就其爱君之心统言
 之则曰仁之厚就其爱敬之心分言之则爱曰仁敬
 曰礼而仁礼之心不可见其为之者则有恭俭焉信
 让焉言其恭则不以能济人而自尚其事不以人归
 巳而自尊其身言其俭则不以尊位为贵而宁处卑
 不以厚禄为欲而宁处寡言其让则让于贤宁卑巳
 而尊人言其信则惟小心而畏义总求以事君而巳
卷六十八 第 33a 页 WYG0126-0248c.png
 如是而得君命也问之心可安也如是而不得君亦
 命也问之心无愧也以听天命而巳古帝若舜之协
 帝禹之德先文之怙冒公之勤施非皆有君民之大
 德乎舜之让德禹之祇承文之服事公之孙肤非皆
 有事君之小心乎夫舜禹得君为最盛周公于成王
 犹始疑终信惟文王不得于君最处其变故下独引
 文王诗结之
子曰先王谥以尊名节以壹惠耻名之浮于行也是故
卷六十八 第 33b 页 WYG0126-0248d.png
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以求处情过行弗率以
求处厚彰人之善而美人之功以求下贤是故君子虽
自卑而民敬尊之(行去声/处上声)
 正义郑氏康成曰谥者行之迹也名者声誉也言先
 王论行以为谥以尊名者使声誉可得而尊言也(孔/疏)
 (尊敬生前之声/名可传于后也)壹读为一惠犹善也言声誉虽有众
 多者节以其行一大善者为谥耳(孔疏善行虽多但/取一事以为谥)
 在上曰浮君子勤行成功声誉踰行是所耻也率循
卷六十八 第 34a 页 WYG0126-0249a.png
 也自卑而民敬尊之言谦者所以成行立德也 孔
 氏颖达曰此明君子名实相副卑巳尊人之义恐行
 不副于名所以减众善之名但取一事之善为谥既
 不欲行过于名故不自誇大其所为之事不自加尚
 其所为之功以求处情实不欲虚为矫饰也 吕氏
 大临曰文王非无武武王非无文止取其一以为谥
 惟恐名浮于行 方氏悫曰生则有名死则有谥有
 谥则讳其名矣故曰谥以尊名(案此说似胜于/以名为声誉)
卷六十八 第 34b 页 WYG0126-0249b.png
 存疑张子曰节以壹惠惠字必是古德字 郑氏康
 成曰行过不复循行犹不贰过(孔疏即修改/以求处仁)
 案过行是过高之行足以惊世而取名者君子耻名
 之浮行惟求处笃厚之行而巳如孔子弗为素隐行
 怪而惟依乎中庸也郑训惠为善亦可通
子曰后稷天下之为烈也岂一手一足哉唯欲行之浮
于名也故自谓便人(行去/声)
 正义郑氏康成曰烈业也言后稷造稼穑天下世以
卷六十八 第 35a 页 WYG0126-0249c.png
 为业岂一手一足喻用之者多无数也自谓便人言
 其谦也避仁圣之名云吾便习于此事之人耳 孔
 氏颖达曰君子耻名浮于行故此明后稷以證之后
 稷惟欲实行过于虚名自谓便于稼穑之人不自谓
 巳之仁圣也
 案此以上为第四支以下事上明君子之义而义正
 所以成仁也
子言之君子之所谓仁者其难乎诗云凯弟君子民之
卷六十八 第 35b 页 WYG0126-0249d.png
父母凯以强教之弟以说安之乐而毋荒有礼而亲威
庄而安孝慈而敬使民有父之尊有母之亲如此而后
可以为民父母矣非至德其孰能如此乎(强其良反说/音悦毋荒之)
 (毋音/无)
 正义郑氏康成曰有父之尊有母之亲谓其尊亲巳
 如父母 孔氏颖达曰凯乐也弟易也言君子初以
 仁政化下使人乐仰自强不息是凯以强教之以逊
 弟化民民皆说豫而康安是弟以说安之也乐失于
卷六十八 第 36a 页 WYG0126-0250a.png
 荒礼失于疏明君教下为乐而毋荒有礼而相亲威
 严矜庄而民安孝顺慈爱而民敬故民尊之如父亲
 之如母也 吕氏大临曰诗有凯风司乐王师大献
 则令奏凯乐凯风鼓动长养之风凯乐战胜之乐皆
 有盛强之意故恺亦可训强强教之者以道驱之说
 安之者得其心之谓也乐说安也毋荒则有教矣有
 礼强教也亲则说矣威庄强教也安则说矣孝慈说
 也敬则有教矣强教则父之尊存焉说安则母之亲
卷六十八 第 36b 页 WYG0126-0250b.png
 存焉天下之民莫不尊亲此之谓至德可以为民之
 父母
今父之亲子也亲贤而下无能母之亲子也贤则亲之
无能则怜之母亲而不尊父尊而不亲水之于民也亲
而不尊火尊而不亲土之于民也亲而不尊天尊而不
亲命之于民也亲而不尊鬼尊而不亲
 正义郑氏康成曰或见尊或见亲以其严与恩所尚
 异也命谓四时政令所以教民勤事也鬼谓四时祭
卷六十八 第 37a 页 WYG0126-0250c.png
 祀所以训民事君也 孔氏颖达曰下谓下贱之父
 立于义故于子分别善恶母主于恩爱而巳 吕氏
 大临曰尊亲之义自父母而推之当其强教也则不
 纯以恩故贤则亲之无能则下之当其说安也则有
 收而无绝故贤则亲之无能则怜之此父母尊亲之
 异也水者民狎而玩之火者民望而畏之此水火尊
 亲之异也地载我者也然近人人可得而载天覆我
 者也然远人人不可阶而升此天地尊亲之异也君
卷六十八 第 37b 页 WYG0126-0250d.png
 之命见于事也近人而可行鬼之道存诸理也远人
 而不可形此人鬼尊亲之异也 吴氏澄曰上言至
 德之君子能兼父母之尊亲此则言其各偏于一而
 不兼有者
 存疑应氏镛曰命者造化之所以示人者也显而易
 见故人玩之鬼幽而难测故人畏之
子曰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先禄而
后威先赏而后罚亲而不尊其民之敝憃而愚乔而野
卷六十八 第 38a 页 WYG0126-0251a.png
朴而不文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先罚而
后赏尊而不亲其民之敝荡而不静胜而无耻周人尊
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其赏罚用爵列
亲而不尊其民之敝利而巧文而不惭贼而蔽(远于万/反憃伤)
 (容反乔孔读/骄朴普角反)
 正义郑氏康成曰夏远鬼神而近人敝谓政教衰失
 之时以本不困于刑罚少诈谖也殷人先鬼后礼礼
 者君臣朝会凡以挚交接相施予也以本𢗗于鬼神
卷六十八 第 38b 页 WYG0126-0251b.png
 虚无之事令其心放荡无所定(孔疏𢗗串也习也鬼/神无体故云虚无以)
 (为事不/在实也)困于刑罚苟胜免而无耻也周赏罚用爵列
 以尊卑为差其民以本数交接以言辞尊卑多狱讼
  孔氏颖达曰此明夏殷周尊亲之事尊命谓尊四
 时政教之令使人乐事劝功也夏尚仁恩民承宽裕
 及其衰末犹有先世遗风少有诈伪憃愚谓情不浇
 诡骄野质朴不竞文华如淳朴时也殷代尚虚无故
 其敝不安静周人尚礼往来施惠之事以其尚礼本
卷六十八 第 39a 页 WYG0126-0251c.png
 数交接往来故便利机巧多文辞而无惭愧共相贼
 害而困蔽以其礼失于烦致然也 吕氏大临曰夏
 尚忠忠者奉上故尊命殷尚质质者不欺故尊神周
 尚文文者多仪故尊礼赏罚用爵列者如刑不上大
 夫礼不下庶人赐君子小人不同日命夫命妇不躬
 坐狱讼之类先王之政苟无道以救之其末也不能
 无敝忠之政使民近人而巳不求其所不能知劝于
 为善而巳不责其所不能为及其末也人不知进于
卷六十八 第 39b 页 WYG0126-0251d.png
 学故守其颛蒙不困于刑罚故不为诈谖其民则憃
 而愚其风则乔而野其事则朴而不文乔高大也如
 厥木惟乔之乔妄自高大而无文乃憃愚之风也忠
 之敝如此故殷人尊神而救之民知敬于鬼神则莫
 非诚也诚则质美尊神者使知敬于幽先罚者使知
 敬于明而巳及其末也求神于虚无不可知之域则
 茫然不知其所安畏威于无所措手足之地则不知
 礼义之所贵故其民荡而不静其俗胜而无耻质之
卷六十八 第 40a 页 WYG0126-0252a.png
 敝如此故周人尊礼以救之礼人文也人文之著则
 上下有等亲疏有辨及其末也溺于文而不求其实
 拘于末而不返其本故其事则利而巧近人故苟利
 尚文故巧其俗则文而不惭文胜质而不知义也其
 民则贼而蔽不反其本故贼于其末不求其实故蔽
 于虚文也 方氏悫曰近人而忠夏周所同而敝异
 者夏之近人本乎尊命周之近人本乎尊礼命之所
 制者简故近人之敝乔而野礼之所饰者烦故近人
卷六十八 第 40b 页 WYG0126-0252b.png
 之敝文而不惭 朱氏申曰夏尚忠忠则不欺于人
 故尊命殷尚质质则入与物辨故尊神周尚文文则
 出与物交故尊礼 吴氏澄曰憃愚乔皆内之无知
 野朴不文皆外之无矫饰荡谓驰心于幽冥不静谓
 不敢自安礼有节度仪文外有文饰则与直情径行
 者有閒矣如哭踊之有节则非如自然之哀也贼而
 蔽谓虽货财筋力之不能胜有害于巳亦蔽于虚文
 而不知反
卷六十八 第 41a 页 WYG0126-0252c.png
 通论孔氏颖达曰先罚后赏案左传云赏以春夏刑
 以秋冬又月令春夏行赏秋冬行刑与此违者彼谓
 王者大体一岁之中法天道生杀故春夏赏秋冬刑
 此谓赏罚同时所行故夏则先赏后罚殷则先罚后
 赏也
 存疑郑氏康成曰远鬼神近人谓外宗庙内朝廷(吕/氏)
 (大临曰修烝尝/而略盟诅也)先鬼后礼谓内宗庙外朝廷也(吕氏/大临)
 (曰先盟诅而/后祭享也)
卷六十八 第 41b 页 WYG0126-0252d.png
 案命亦谓天之赋于物者神则其鼓舞变化之妙礼
 则其等级隆杀之宜尊命但顺其民彝物则之自然
 而无所勉强尊神则用其鼓舞变化之妙尊礼则示
 以等级隆杀之宜一由命而幽之一由命而显之三
 代皆奉天以治而其所以变则又因人情之所趋如
 寒暑相代然故曰三王之道如循环
子曰夏道未渎辞不求备不大望于民民未厌其亲殷
人未渎礼而求备于民周人强民未渎神而赏爵刑罚
卷六十八 第 42a 页 WYG0126-0253a.png
穷矣(强巨/两反)
 正义郑氏康成曰未渎辞者谓时王不尚辞民不亵
 为也不求备不大望言其政宽贡税轻也(吕氏大临/曰不求备)
 (不责人之善故政令简不大/望不竭人之忠故贡赋轻)强民言承殷难变之敝
 也赏爵刑罚穷矣言其繁文备设 孔氏颖达曰上
 明三代亲尊有异此更明三代治民有异之事渎谓
 亵渎辞谓言辞未厌其亲言民无困苦未厌其上下
 相亲之心也周言强民以遭纣衰乱风俗顽凶强人
卷六十八 第 42b 页 WYG0126-0253b.png
 以礼义未渎神谓祭祀有时未亵渎也夏言未渎辞
 则殷渎辞矣殷言未渎礼则周渎礼矣周言未渎神
 则周衰之后渎神矣 吕氏大临曰夏道尚忠忠者
 以行而不以言故曰未渎辞忠之俗衰行虽脩犹不
 足以使人信故殷人始渎辞如盘庚三篇是也然殷
 人尚质虽辞之渎而尚未以繁缛之文治之故曰未
 渎礼质之俗衰辞虽渎亦未足以取信于民故周人
 始渎于礼矣分致其辨文致其详欲驱而之善而责
卷六十八 第 43a 页 WYG0126-0253c.png
 人也严大要教人以敬而巳故礼先于祭祀然至敬
 而不祈则未渎神可知至周之末则信诅盟事祈祷
 且渎神矣周人强民驱之于善从之有爵赏不从有
 刑罚故爵赏刑罚穷矣 马氏睎孟曰周时比有长
 闾有胥乡有大夫其政至详其法至严而爵赏刑罚
 极于此矣 方氏悫曰前言殷人尊神矣至此乃言
 周人未渎神何也盖尊与渎异渎神者由渎礼之所
 致也 吴氏澄曰夏先爵赏以劝人之善为急殷先
卷六十八 第 43b 页 WYG0126-0253d.png
 刑罚以惩人之恶为急周虽用夏之爵赏而不足以
 劝虽用殷之刑罚而不足以惩故曰穷盖承殷之后
 时愈难治故也 郝氏敬曰夏道尊命天道无言故
 不烦辞令夏道所以最近古也殷人尊神而礼文未
 烦然以罚为先则于民求备矣周人以礼强教民于
 事鬼神之礼未衰其于治人之事赏爵刑罚穷矣二
 代之治所以不及夏也
 案未渎辞躬行率之教令不备也至殷人而教之甚
卷六十八 第 44a 页 WYG0126-0254a.png
 详几于渎辞矣然上之制礼犹未密如上下各以其
 亲无贵贱之异民犹易从不见其强也至周而礼益
 详几于强民矣然亦因人心所自具之理为之初非
 渎乱其神也神谓人心之神明然至此而爵赏刑罚
 之法皆处于无可复加之势矣圣人于此如有反本
 复古之思焉至穷字诸家皆作极备解惟吴氏澄解
 为穷而难治然两义相因故易曰穷则变变则通
子曰虞夏之道寡怨于民殷周之道不胜其敝(胜音升/今如字)
卷六十八 第 44b 页 WYG0126-0254b.png
 正义郑氏康成曰胜犹任也殷周极文民无耻而巧
 利后世之政难复也 孔氏颖达曰虞夏政宽民怨
 尚少殷周文烦失在苛碎故其民不堪胜不言无怨
 而言寡怨者天地之大犹有所憾如冬寒夏雨民犹
 怨之如圣人之德无善不包人犹怨之是不备也
 吕氏大临曰虞夏之道质质者责人也略故寡怨于
 民殷周之道文文者责人也详民之不从则穷刑赏
 以驱之故不胜其敝
卷六十八 第 45a 页 WYG0126-0254c.png
 辨正黄氏乾行曰此上三章疑非孔子之言孔子尝
 学夏殷之礼而深惜其无徵极称周礼之文而屡发
 从之之志何至数其敝坏至此极乎且以强民与不
 胜敝归诸当代亦非圣人为下不倍之义
 案治必有敝三代之民不能无敝者势也流极使然
 非先王过也记曰殷求备于民周人强民则其过在
 先王矣又曰殷周之道不胜其敝夫子惜宋不足徵
 而曰吾从周殷周之道固其所诵法服习者此言何
卷六十八 第 45b 页 WYG0126-0254d.png
 为出于夫子之口哉老氏之徒贱文贵质是古非今
 汉初黄老盛行学者溺于所闻不能决正而托于夫
 子若此类甚众即如礼运大同小康亦疑为老氏之
 徒之言而自有戴记以来未有辨之者黄氏此条辨
 正自精 又案胜当读如字虞夏不求备不大望故
 寡怨于民至殷周不得不因民之敝而矫之然未渎
 礼未渎神初非有求胜其敝之心也下章详言之
子曰虞夏之质殷周之文至矣虞夏之文不胜其质殷
卷六十八 第 46a 页 WYG0126-0255a.png
周之质不胜其文
 正义郑氏康成曰言后有王者其作质文不能易之
 王者相变质文各有所多也 孔氏颖达曰虞夏之
 时虽有其文但文少而质多故文不胜质殷周虽有
 其质亦质少而文多故质不胜文 方氏悫曰至矣
 者言其文质不可复加也加乎虞夏之质则为上古
 之洪荒加乎殷周之文则为后世之虚饰此其所以
 为至与
卷六十八 第 46b 页 WYG0126-0255b.png
子言之曰后世虽有作者虞帝弗可及也巳矣君天下
生无私死不厚其子子民如父母有憯怛之爱有忠利
之教亲而尊安而敬威而爱富而有礼惠而能散其君
子尊仁畏义耻费轻实忠而不犯义而顺文而静宽而
有辨甫刑曰德威惟威德明惟明非虞帝其孰能如此

 正义郑氏康成曰死不厚其子言既不传位又无以
 丰饶于诸臣也实谓财货也辨别也犹宽而栗也德
卷六十八 第 47a 页 WYG0126-0255c.png
 所威则人皆畏之言服罪也德所明则人皆尊宠之
 言得人也 孔氏颖达曰子谓商均也生无私谓序
 爵必以德子爱于民如父母爱子也爱民之志悽怆
 憯怛有忠恕利益之教君子谓虞朝之臣君圣臣贤
 是由舜而得然也所引甫刑今尚书以明尧德记者
 引以结舜德也 吕氏大临曰三代之道或亲而不
 尊或尊而不亲不免流于一偏故其终不能无弊若
 虞帝则子民如父母有母之亲故有憯怛之爱有父
卷六十八 第 47b 页 WYG0126-0255d.png
 之尊故有忠利之教所谓憯怛之爱犹慈母之爱非
 责报于子也非要誉于他人也发于诚心不知其他
 而巳所谓忠利之教者如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如
 穷而变变而通作为衣裳舟楫臼杵弧矢宫室棺椁
 书契所以使天下利用而不倦是皆有教民以善之
 诚无所不利之功者也安而敬威而爱爱则能安教
 则知敬亲则爱尊则威也富而有礼者节于物者也
 惠而能散者周于物者也节于物义也周于物仁也
卷六十八 第 48a 页 WYG0126-0256a.png
 尊而有教义也亲而有爱仁也此君子所以尊仁畏
 义也所谓君子贵者也贤者也有道之世唯贤者得
 在高位所谓小德役大德小贤役大贤故谓之君子
 也富而有礼故耻费恐用之不以道惠而能散故轻
 实盖不必藏于巳也爱之至则必忠忠至于犯则不
 敬敬之至则有义以一义断或入于不顺则不爱敬
 主于别别则文文烦则不静爱主于恩恩则宽宽而
 踰节则无辨故忠而不犯义而顺文而静宽而有辨
卷六十八 第 48b 页 WYG0126-0256b.png
 皆尊仁畏义亲而尊之之道也行此道而天下敬之
 则德威也行此道而天下爱之则德明也故尊亲之
 道一主于德并行而不废则天下莫不尊亲矣故甫
 刑曰德威惟畏德明惟明非虞帝之盛德能至此乎
 通论应氏镛曰自庇民大德而下言臣道之难于尽
 仁唯舜禹文王周公可以为仁之厚而后稷庶几近
 之自凯弟君子而下言君道之难于尽仁唯舜可为
 德之至而夏商周皆未免有所偏也
卷六十八 第 49a 页 WYG0126-0256c.png
 存疑郑氏康成曰耻费不为辞费出空言也 孔氏
 颖达曰富有四海而不骄是有礼也下威训畏下明
 训尊言舜之道德欲威惧于人则在下之民惟畏惧
 之舜以德明扬善人唯能得善人天下之人所以尊
 重之
 辨正吴氏澄曰耻费不侈用也
 案此以上为第五支以上治民明君子之仁
子言之事君先资其言拜自献其身以成其信是故君
卷六十八 第 49b 页 WYG0126-0256d.png
有责于其臣臣有死于其言故其受禄不诬其受罪益

 正义郑氏康成曰资谋也献犹进也言臣事君必先
 谋定其言乃后亲进为君言也死于其言竭力于其
 所言之事死而不负也于事不信曰诬 孔氏颖达
 曰此见君子事君之道须内外相副为谋既定乃拜
 见自进其身以成其言之信实以其言善乃受禄是
 受禄不诬也顺死其言以竭臣力是受罪益寡也
卷六十八 第 50a 页 WYG0126-0257a.png
 吕氏大临曰自任以重则受禄不诬有死无二则受
 罪益寡 方氏悫曰先资其言者先以言为之资也
 献其身将以行其言也能行其言故足以成其信拜
 谓受其命献谓效其能君无为也故有责于臣臣有
 守也故有死于其言人或以忠𫉬罪所以不言无罪
 止言益寡而巳 应氏镛曰资凭藉也古之君子其
 经世之学皆豫定于胸中至其事君则前定之规模
 先形于言以为藉手而委身以成其信自献者非屈
卷六十八 第 50b 页 WYG0126-0257b.png
 身以求售如书之自靖自献致命而无所愧也
 通论应氏镛曰畎亩幡然之数语说命对扬之三篇
 此伊傅先资之言齐桓问答而为书燕昭命之而有
 对此管乐先资之言言于先而信于后无一不酬者
 后世若登坛东向之答草庐三顾之策亦庶几焉
 存疑吕氏大临曰始见必知君之所以见任之意如
 伊尹事汤知汤以伐夏救民为巳任此先资于汤之
 言也曰吾岂若使是君为尧舜之君此拜自献其身
卷六十八 第 51a 页 WYG0126-0257c.png
 于汤之事也傅说事高宗高宗命之曰俾率先王迪
 我高后以康兆民此先资于高宗之言也说复于王
 曰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后克圣臣不命其承敢
 不祇若王之休命此拜自献其身于高宗之事也
 陈氏祥道曰君先取臣言以为可用然后有臣之之
 心乃拜而尊之如贤能之书特名籍尔犹且拜之况
 资其言之善者乎书曰禹拜昌言孟子曰禹闻善言
 则拜
卷六十八 第 51b 页 WYG0126-0257d.png
 案事君者必先敷纳以言其言只是臣之言吕氏谓
 臣先资君之言拜只是臣拜受君命陈氏谓君拜受
 臣言似俱拗
子曰事君大言入则望大利小言入则望小利故君子
不以小言受大禄不以大言受小禄易曰不家食吉
 正义郑氏康成曰大言可以立大事也小言可以立
 小事也入谓君受之利禄赏也入或为人大禄小禄
 言臣受禄各用其德能也易大畜彖曰不家食吉养
卷六十八 第 52a 页 WYG0126-0258a.png
 贤也贤有大小禄有多少 孔氏颖达曰小言受大
 禄则臣滥大言受小禄则君重财而薄德也引易辞
 證君有禄而以养贤也 张子曰利非归巳之利大
 言入则吾道可大行是大利也小言入则可小利
 马氏睎孟曰大言入则望其大有利于其国小言入
 则望其小有利于其国望犹言庶几也 某氏曰君
 子不以小言受大禄耻其禄浮于言而尸利也不以
 大言受小禄惧其言浮于禄而屈道也
卷六十八 第 52b 页 WYG0126-0258b.png
 通论陈氏浩曰不家食吉谓大畜之君子才德所蕴
 者大则当食禄于朝以有为于天下而不食于家则
 吉此言不以大言受小禄所谓达可行于天下而后
 行之者也(案大畜卦以艮畜乾艮贤乾君贤能以道/正君故君尊之在上而养之此贤不食于)
 (家/也)
 存疑郑氏康成曰不家食吉言君有大畜积不与家
 食之而巳必以禄贤者(孔疏大畜乾下艮上之卦注/云自九三至上九有颐象居)
 (外是不/家食吉) 黄氏震曰横渠病汉儒之说太卑故陈高
卷六十八 第 53a 页 WYG0126-0258c.png
 谊以张之耳本文所谓大利明指大禄而言未尝及
 于行道特以小言不敢望大利为安分义各有在也
 辨正吕氏大临曰大言则所言者大小言则所言者
 小利及天下泽及万世大利也进一介之善治一官
 之事小利也谏行言听利斯从之矣先儒谓利禄赏
 也如言入而遂望禄赏小人之道岂所以事君乎禄
 者君之所以报臣非臣之所以望君也受之以义亦
 称其大小而巳小言而大禄则报踰其分大言而小
卷六十八 第 53b 页 WYG0126-0258d.png
 禄则君不我知亦不可受也 周氏谞曰大利于民
 则受大禄而不以为有馀小利于民则受小禄而不
 以为不足
子曰事君不下达不尚辞非其人弗自小雅曰靖共尔
位正直是与神之听之式谷以女(共音恭/女音汝)
 正义郑氏康成曰不下达不以私事自通于君也不
 尚辞不多出浮华之言也弗自不身与相亲也靖治
 也尔女也式用也谷禄也言敬治女位之职事正直
卷六十八 第 54a 页 WYG0126-0259a.png
 之人乃与为伦友神听女之所为用禄与女 孔氏
 颖达曰诗小雅小明之篇 吕氏大临曰以下达之
 事事其君则贼其君者也尚辞而实不称则欺其君
 者也非其人而自达之枉巳以事君者也三者皆非
 所谓靖共正直者也 陈氏浩曰自所由以进者也
 案陈氏浩云自所由以进者也指荐举者言吕氏谓
 非其人而自达之则其人直指所事之君言二说俱
 可通兼说乃备其人正直之人也
卷六十八 第 54b 页 WYG0126-0259b.png
子曰事君远而谏则谄也近而不諌则尸利也(谄亦/作谄)
 正义孔氏颖达曰远而谏谓与君疏远强欲谏争则
 是谄佞之人望欲自达也 吕氏大临曰远臣既无
 言责又远于君非其职而谏之故曰谄近者有言责
 之臣不谏则旷厥官怀禄固宠主于为利故曰尸利
 也 方氏悫曰远而谏似忠而非忠祇以为谄尔近
 而不谏似慎而非慎祇以为利尔
 通论吕氏大临曰古者史为书瞽为诗工诵箴谏大
卷六十八 第 55a 页 WYG0126-0259c.png
 夫规诲士传言庶人谤商旅议于市百工献艺皆若
 远而谏者盖上之人所求于下者如此则下可以共
 职而有言不可谓之谄矣颖封人之谏郑庄公杜蒉
 之谏晋平公亦远而諌者然若二子者君子与之盖
 有封人杜蒉之心虽諌而可无封人杜蒉之心则谄
 也
 存疑郑氏康成曰尸谓不知人事无辞让也 孔氏
 颖达曰祭祀之尸无言辞而受享祭近臣不谏如尸
卷六十八 第 55b 页 WYG0126-0259d.png
 之受利也(案无辞让与近而不谏义远据记尸利义/自当以吕说为确郑孔说似不免于凿也)
  吕氏大临曰远而谏陵节犯分以求自达故曰谄
 案或曰谄谰字之讹汉王阳病诋谰谷永传满谰诬
 天谓远而諌则犯诋君之过此与吕说并得备一义
子曰迩臣守和宰正百官大臣虑四方
 正义郑氏康成曰迩近也和谓调和君事者也宰冢
 宰也冢宰主治百官 孔氏颖达曰迩臣亲近之臣
 献可替否辅赞于君守其调和之事冢宰正治百官
卷六十八 第 56a 页 WYG0126-0260a.png
 二伯州牧之等谋虑四方此大臣亦兼冢宰但冢宰
 居于中故言正百官耳 马氏睎孟曰言迩则对远
 言大则对小冢宰可以兼迩臣而迩臣盖不止于冢
 宰凡近于君者皆谓之迩臣也言冢宰则可以兼大
 臣而大臣亦不止于冢宰凡处于百辟之上者皆谓
 之大臣也
 存疑应氏镛曰盐梅曲糵弼谐于上埙篪金石协恭
 于下迩臣之和也表端而影正纲正而目举宰之正
卷六十八 第 56b 页 WYG0126-0260b.png
 也事几眇绵瞭如在目民瘼幽隐惨如切肤大臣之
 虑也其序则先君德而后朝廷先朝廷而后天下
 案守和谓调养君德张子谓臣自平其心叶氏谓与
 君有可否皆可通
子曰事君欲谏不欲陈诗云心乎爱矣瑕不谓矣中心
藏之何日忘之
 正义郑氏康成曰陈谓言其过于外也瑕之言胡也
 谓犹告也 孔氏颖达曰所引诗小雅隰桑篇刺幽
卷六十八 第 57a 页 WYG0126-0260c.png
 王之诗 吕氏大临曰臣之事君所以告其君则犯
 而无隐所以告于人则隐恶而扬善 姚氏舜牧曰
 龙逢比干之谏可谓非陈乎然非二臣之心也欲不
 欲原其心
 案陈者直指之谓谏术有五直諌为下孔子曰吾其
 从讽諌巳乎盖欲諌不欲陈之旨
子曰事君难进而易退则位有序易进而难退则乱也
故君子三揖而进一辞而退以远乱也(易以豉反/远去声)
卷六十八 第 57b 页 WYG0126-0260d.png
 正义郑氏康成曰乱谓贤否不别进难者为主人之
 择巳也退速者为君子之倦也 孔氏颖达曰此明
 臣事君当使贤与不贤分别之事有序谓贤愚别也
 乱无别也 吕氏大临曰位有序小德役大德小贤
 役大贤之谓乱者贤不肖倒置之谓相见之礼主人
 迎宾三揖至于阶三让其退也一辞而出主人拜送
 宾去不顾 周氏谞曰其进也以礼故难其退也以
 义故易难进而易退位之所以有序易进而难退则
卷六十八 第 58a 页 WYG0126-0261a.png
 乱而无序矣君子远其乱于宾主之间况君臣哉进
 以礼所以慎始退以义所以敬终 方氏悫曰进不
 难则苟合以贪位而位之在吾上者或有所越退不
 易则患失以固位而位之在吾下者或有所妨若是
 则位无序矣有序则治无序则乱
子曰事君三违而不出竟则利禄也人虽曰不要吾弗
信也(竟与境通/要平声)
 正义郑氏康成曰违犹去也利禄言为贪禄留也臣
卷六十八 第 58b 页 WYG0126-0261b.png
 以道去君至于三而不遂去是贪禄必以其强与君
 要也 陈氏浩曰不出境实无去志也谓非要利可
 乎
子曰事君慎始而敬终
 正义郑氏康成曰轻交易绝君子所耻
 案慎始不轻于委贽敬终不怠于宦成
子曰事君可贵可贱可富可贫可生可杀而不可使为

卷六十八 第 59a 页 WYG0126-0261c.png
 正义郑氏康成曰乱谓违废事君之礼 吕氏大临
 曰臣之事君富贵贫贱生杀唯君所命其不可夺者
 吾之理义而巳凡违乎理义者皆乱也 马氏睎孟
 曰在物者有命在巳者有义有命故可贵可贱可富
 可贫可生可杀有义故不可使为乱 徐氏师曾曰
 君之所加即命之所在故顺受而不苟为趋避若非
 义则虽富贵生全以诱之贫贱杀戮以怵之终不肯
 从君于昏也
卷六十八 第 59b 页 WYG0126-0261d.png
子曰事君军旅不辟难朝廷不辞贱处其位而不履其
事则乱也故君使其臣得志则慎虑而从之否则孰虑
而从之终事而退臣之厚也易曰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辟音避难乃旦反朝直/遥反处上声孰与熟通)
 正义郑氏康成曰履犹行也君使其臣谓使之聘问
 师役之属慎虑而从之有此巳志也谨慎思虑从命
 而行欲其必有成否谓非巳志也虽非已志孰虑而
 从之又计于已利害也终事而退非巳志者事成则
卷六十八 第 60a 页 WYG0126-0262a.png
 去也不事王侯言臣致仕而去不复事君也 孔氏
 颖达曰此明臣礼君使之在军旅之中不辟危亡之
 难在朝廷之中不辞卑贱之所君所使虽当巳才犹
 宜谨慎思虑从君之命而行之必使成功也君所使
 虽非巳本才而君命无择则弥熟思虑而从行之于
 巳为利当勤力为之即于巳有害亦须为之不得辞
 也终事事毕也既本非巳才而幸得终竟即辞而退
 也得志不得志并从而无违是臣行之笃厚也引易
卷六十八 第 60b 页 WYG0126-0262b.png
 蛊卦上九爻辞证终事而退是臣之厚也 吕氏大
 临曰事君者不仕则巳仕则卑贱有所不辞诗云硕
 人俣俣公廷万舞事君者不受命则巳受之则患难
 有所不辞诗曰靡室靡家猃狁之故处其位而不履
 其事如弓人耻为弓矢人耻为矢乱于名实者也得
 志合素志也否者不合其素志也虽有所合不敢以
 得志而自满故慎虑而从之有所不合又非所宜辞
 亦不敢怨于不得志而不事事故孰虑而从之卒事
卷六十八 第 61a 页 WYG0126-0262c.png
 则致为臣而去则所以自免而不累于上故曰臣之
 厚也蛊者有事之时自九五而下皆以干蛊能不能
 为得失至于上九事之终且无位也故曰不事王侯
 唯不事王侯乃可以高尚其事不见役于人若委质
 而仕反欲高尚其事而不事事则旷官尸利无所逃
 罪矣故此章取以为證
 案此承上章不可使为乱而言食其禄必忠其事不
 可以临难而逃居其职必守其官不可以位卑自诿
卷六十八 第 61b 页 WYG0126-0262d.png
 不然或避难或辞贱则处其位而不履其事即乱矣
 故君于我言听计从不敢自恃而必慎虑以从即巳
 有去志而时与事有不可请亦不可悻悻而去必熟
 虑以从俟其事终乃致仕而去盖必去者义而不遽
 去者仁故曰臣之厚也又不得去凡数端一违其愿
 如北山诗人劳于王事而不得养其父母是也一违
 其才如庞士元非百里才孟公绰不可为滕薛大夫
 是也一不欺其隐如自靖自献于先王一自安于命
卷六十八 第 62a 页 WYG0126-0263a.png
 如北门之大夫伐檀之君子也极其变如苏属国之
 奉使颜清臣之陷贼皆所谓终事而退者要同归于
 厚而巳
子曰唯天子受命于天士受命于君故君命顺则臣有
顺命君命逆则臣有逆命诗曰鹊之姜姜鹑之贲贲人
之无良我以为君(鹑音莼/贲音奔)
 正义孔氏颖达曰诗鄘风鹑之奔奔刺宣姜之诗
 吕氏大临曰天道无私莫非理义君所以代天而治
卷六十八 第 62b 页 WYG0126-0263b.png
 者推天之理义以治斯人而巳故天秩天叙天命天
 讨莫非天也臣之受命于君者合乎礼义为顺命不
 合则为逆 彭氏丝曰引诗证君之逆理臣下不苟
 徇也
 存疑郑氏康成曰言皆有所受不敢专也唯当为虽
 字之误也臣受顺则行顺受逆则行逆如其所受于
 君则为君不易矣
 案此又承上章熟虑从之而言见熟虑而从必其事
卷六十八 第 63a 页 WYG0126-0263c.png
 犹可委曲将顺者也若君有逆命则断不可从矣盖
 君所受命者天臣之受命于君亦天也君命顺乎天
 理则臣顺君命若君命逆乎天理则臣必逆君命乃
 能以君顺乎天若伊尹之于大甲其为逆也多矣不
 如是讵能成大甲之德使永保天命终为商一代之
 大宗也哉引诗以证君命逆则臣有逆命之意郑注
 反责重于君恐非正义 又案此以上为第六支以
 臣事君明君子之义
卷六十八 第 63b 页 WYG0126-0263d.png
子曰君子不以辞尽人故天下有道则行有枝叶天下
无道则辞有枝叶是故君子于有丧者之侧不能赙焉
则不问其所费于有病者之侧不能馈焉则不问其所
欲有客不能馆则不问其所舍故君子之接如水小人
之接如醴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坏小雅曰盗言孔甘
乱是用餤(行下孟反费芳贵反/淡徒阚反餤音谈)
 正义郑氏康成曰行有枝叶所以益德也言有枝叶
 是众虚华也枝叶依干而生言行亦由礼出不问者
卷六十八 第 64a 页 WYG0126-0264a.png
 皆辟有言而无其实(孔疏戒其不/得虚言也)水相得合而巳酒
 醴相得则败淡无酸酢少味也接或为交盗贼也孔
 甚也餤进也 孔氏颖达曰此明君子之行不可虚
 用其辞言君子与人之交必须验行不得以其言辞
 之善则谓行之尽善也有道之世则依礼所行外馀
 美好如干之有枝叶也无道之世人皆无礼行不诚
 实但言辞虚美如干之有枝叶也小雅巧言篇刺幽
 王之诗引之證小人甘以坏 吕氏大临曰君子不
卷六十八 第 64b 页 WYG0126-0264b.png
 以辞尽人不敢轻信人也孔子曰听其言而观其行
 不以辞尽人之义也枝叶者干之文也天下有道则
 人致文于行天下无道则人致文于辞问所费于丧
 者而不能赙问所欲于病者而不能馈问所舍于客
 而不能馆则其言也不出于诚心君子耻之故与其
 不能惠而问之不如不问之愈也君子之接人也以
 信而不以苟说人故如水淡而可久小人之接人也
 苟说而不以信如醴之甘而不可久故凡言之甘而
卷六十八 第 65a 页 WYG0126-0264c.png
 不出乎诚心者必将有以盗诸人传曰币重而言甘
 诱我也甘言入则受其盗故曰盗言孔甘乱是用餤
 存异方氏悫曰天下有道则君子之道发之于行事
 此行所以有枝叶天下无道则君子之道载之空言
 此辞所以有枝叶
 案巧言诗言甚甘而可餤者盗言也君子宁为其淡
 者尔方说以辞有枝叶为明道之言更属别义 又
 案皇说发端起皆子言之则此章为一支起处当作
卷六十八 第 65b 页 WYG0126-0264d.png
 子言之或传写误也
子曰君子不以口誉人则民作忠故君子问人之寒则
衣之问人之饥则食之称人之善则爵之国风曰心之
忧矣于我归说(誉平声衣去声/食音似说音税)
 正义郑氏康成曰誉绳也(孔疏绳以量度于物凡口/誉于人亦须量之于心故)
 (以誉为绳左传蔡侯/绳息妫杜注绳誉也)问人之寒以下皆为有言不可
 以无实 孔氏颖达曰诗曹风蜉蝣刺曹君之诗引
 之证疾虚言之义 陈氏浩曰诗人忧昭公之无所
卷六十八 第 66a 页 WYG0126-0265a.png
 依故曰其于我而归税乎说读税舍息也
 存疑郑氏康成曰归说欲归其所说忠信之人也
 案以言与人谓之誉口与之而实不至是不忠也诗
 言我心忧子之无所归也其于我归息乎是出于中
 心之诚不复以言与人也郑说诗似拗
子曰口惠而实不至怨菑及其身是故君子与其有诺
责也宁有已怨国风曰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巳焉哉(菑读灾晏于/諌反巳音以)
卷六十八 第 66b 页 WYG0126-0265b.png
 正义郑氏康成曰善言而无信人所恶也巳谓不许
 也言诺而不与其怨大于不许也诗言相与为昏礼
 而不终言始会合言笑和悦要誓甚信今不思其本
 恩之反覆反覆之不思亦巳焉哉无如此人何怨之
 深也 孔氏颖达曰此明言不实则怨将及身诺谓
 许人物责谓许之不与而被责也引卫风氓之篇證
 许而不与被人所怨也 吕氏大临曰人有求而巳
 之始虽咈人之意而终不害乎信故其怨小诺人而
卷六十八 第 67a 页 WYG0126-0265c.png
 不践其言虽不咈人意而终害乎信故其责大 彭
 氏丝曰口惠如晋许赂秦列城五既而背之此怨菑
 所以及也 黄氏震曰诺而不予者虚言绝而不许
 者直情故宁此勿彼 徐氏师曾曰诗言今之反覆
 乃始者不思之过也喻今之见责于人由始不思而
 诺之耳
 案晏晏情之密旦旦许之明其诺如此似乎可信然
 其心实不思践此言也践言之不思而轻为是诺其
卷六十八 第 67b 页 WYG0126-0265d.png
 责宜矣亦巳之而不诺哉引以證宁有已怨之意
子曰君子不以色亲人情疏而貌亲在小人则穿窬之
盗也与(穿音川窬羊/朱反与平声)
 正义孔氏颖达曰不以色亲人谓不以虚伪善色诈
 亲于人也情疏貌亲外内乖异心不悫实恒畏于人
 如细人奸盗也 吕氏大临曰色亲人者巧言令色
 足恭无诚心以将之情疏貌亲主于为利亦欺人不
 见君子耻之故不为也
卷六十八 第 68a 页 WYG0126-0266a.png
子曰情欲信辞欲巧
 正义陈氏浩曰情欲信即大学意诚之谓也巧当作
 考即曲礼则古昔称先王之谓否则为无稽之言矣
 存疑郑氏康成曰巧谓顺而说也 孔氏颖达曰君
 子情貌欲得信实言辞欲得和顺美巧不违逆于理
 与巧言令色者异
 案考古文作丂此字误耳情见乎外谓相接之蔼然
 可见处考成也谓自验其实记者以此结上四章盖
卷六十八 第 68b 页 WYG0126-0266b.png
 情而信则不以色亲人辞而考则不以辞尽人不以
 口誉人必无口惠而实不至者矣 又案以上为第
 七支以交际言言君子言色皆务于实
子言之昔三代明王皆事天地之神明无非卜筮之用
不敢以其私亵事上帝是故不犯日月不违卜筮卜筮
不相袭也
 正义郑氏康成曰神明谓群神也无非卜筮之用言
 动任卜筮也日月谓冬夏至及四时也(孔疏冬至谓/祭圜丘夏至)
卷六十八 第 69a 页 WYG0126-0266c.png
 (谓祭方泽四时/谓四时迎气也)袭因也大事则卜小事则筮(孔疏大/事谓征)
 (伐出师及巡守也其实是中事对小事为大耳/小事若周礼簭人有九簭筮更筮咸之属是也)所不
 违者日与牲尸也(孔疏左传礼不卜常祀卜其牲日/特牲少牢礼大夫士筮尸则天子)
 (诸侯/卜尸) 崔氏灵恩曰凡卜一而吉则不更启若初不
 吉则二不至于三大事卜筮兼用故尚书有龟从筮
 逆龟逆筮从之义皆据一用而言也初吉多则更卜
 若初凶多则亦卜至三所言三者皆谓三度用之非
 一度用三王之龟筮也卜筮各用者不得为袭中事
卷六十八 第 69b 页 WYG0126-0266d.png
 兼用则谓之相袭 吕氏大临曰冬至祀天夏至祭
 地四时迎气用四立皆素有定日不用卜他祭祀之
 当卜日者不可犯此素定之日然既卜之吉则不可
 违故曰不犯日月不违卜筮违之犯之皆不敬也记
 曰大飨不问卜此谓日月之素定者如冬夏日至之
 类他则皆卜如启蛰而郊郊用辛之类故大宰祀五
 帝帅执事而卜日卜筮不相袭者主祭祀而言大事
 用卜小事用筮在他事则卜筮兼用之簭人云国之
卷六十八 第 70a 页 WYG0126-0267a.png
 大事先筮而后卜春秋传僖二十五年晋卜纳襄王
 得黄帝战于阪泉之兆又筮之得大有之聧哀九年
 晋卜伐宋亦卜而后筮则兼用亦明矣
 通论马氏睎孟曰传曰圣人不烦卜筮凡事可默决
 之于心而不烦于卜筮也然则事神明而用卜筮者
 不敢以私亵事卜筮也祭义曰虽有明知之心必进
 断其志焉示不敢专以尊天也与此同义外事阳也
 刚亦阳也故用刚日内事阴也柔亦阴也故用柔日
卷六十八 第 70b 页 WYG0126-0267b.png
 案大宰祭祀用卜者乃类宜祈报及有事祭告之祀
 非二至四立也传所云卜郊则祈谷之郊非二至之
 郊社也
 总论孔氏颖达曰此至篇末总明卜筮之事
大事有时日小事无时日有筮外事用刚日内事用柔
日不违龟筮
 正义郑氏康成曰大事有事于大神有常时常日也
 有事于小神无常时常日临有事筮之刚日柔日顺
卷六十八 第 71a 页 WYG0126-0267c.png
 阴阳也阳为外阴为内 方氏悫曰小事临机而作
 故无时日曰有筮则无卜可知 朱氏申曰外事郊
 社之祭刚日甲丙之类也内事宗庙之祭柔日乙丁
 之类
 存疑郑氏康成曰事之内外别乎四郊(孔疏先师以/为祭天而用)
 (辛虽外用柔日祭社用甲虽内用刚日今谓事之外/内别乎四郊者谓四郊之外为外事若甲午祠兵吉)
 (日庚午既差我马之类是也四郊之内为内事若郊/之用卒及宗庙少牢用丁亥之属是也故言别于四)
 (郊以四/郊为限)
卷六十八 第 71b 页 WYG0126-0267d.png
 辨正吕氏大临曰郑以郊外事反用辛故谓郊在四
 郊之内同内事故用柔日之辛然社乃内事而反用
 甲说亦未可行盖所谓内事外事分别刚柔汎言众
 事尔如郊用辛社用甲自别有义难以刚柔取类也
子曰牲牷礼乐齐盛是以无害乎鬼神无怨乎百姓(牷/音)
 (全齐音粢/本亦作赍)
 正义郑氏康成曰牷犹纯也 方氏悫曰鬼神有祸
 福故于鬼神曰害百姓有休戚故于百姓曰怨 黄
卷六十八 第 72a 页 WYG0126-0268a.png
 氏震曰牲牷礼乐齐盛有常故幽则无害乎鬼神言
 不废祀也明则无怨乎百姓言皆正供也
 存疑陈氏浩曰详文理不违龟筮四字当在牲牷齐
 盛礼乐之下
 案此承上不违龟筮言卜日既定而后以牲牷礼乐
 齐盛奉之则可以无害乎鬼神无怨乎百姓所谓无
 害无怨总归重不违龟筮上如陈说则礼乐齐盛岂
 有卜而用之者
卷六十八 第 72b 页 WYG0126-0268b.png
子曰后稷之祀易富也其辞恭其欲俭其禄及子孙诗
曰后稷兆祀庶无罪悔以迄于今(易音/异)
 正义郑氏康成曰富之言备也以传世之禄共俭者
 之祭易备也兆四郊之祭处也(案此谓/后稷时)迄至也言祀
 后稷于郊以配天(案此谓/成王时)庶几其无罪悔乎福禄传
 世乃至于今 孔氏颖达曰前言不违卜筮动合神
 明此言后稷祭祀福流后世以證成其义诗是大雅
 生民之篇美成王尊祖配天也言今所以尊后稷配
卷六十八 第 73a 页 WYG0126-0268c.png
 天者以后稷生存之时于四郊之兆域祭祀于天事
 皆合礼庶无罪过悔恨迄至于今文武而王天下
 曾氏巩曰自后稷肇祀前后相承兢兢业业惟恐一
 有罪悔𫉬戾于天阅数百年而此心不易故曰庶无
 罪悔以迄于今言周人世世如此也 方氏悫曰其
 辞恭则物虽薄而诚足以飨神其欲俭则物虽少而
 用足以行礼此祀之所以易富也盛德必百世祀其
 禄及子孙不亦宜乎 徐氏师曾曰有恭敬之祝辞
卷六十八 第 73b 页 WYG0126-0268d.png
 则诚足以飨神无求福之大欲则专乎报本故不美
 多品而祀易备也由是神格鬼享降之以福由身及
 其子孙而有国有天下也
子曰大人之器威敬天子无筮诸侯有守筮天子道以
筮诸侯非其国不以筮卜宅寝室天子不卜处大庙(处/上)
 (声大/音泰)
 正义郑氏康成曰威敬言其用之尊严天子无筮谓
 征伐出师若巡守天子至尊大事皆用卜也(孔疏以/前云外)
卷六十八 第 74a 页 WYG0126-0269a.png
 (事用刚日内事用柔日据在国诸事今此云无筮又/云道以筮又云诸侯非其国不以筮皆据将欲出行)
 (及在道之事下云道以筮则无筮是未在道故知征/伐出师若巡守欲发时也天子大事不徒用筮而巳)
 (兼用卜也故簭人云国之大事先簭而后/卜此云无筮无徒筮耳不谓全无筮也)春秋传曰
 先王卜征五年岁袭其祥(孔疏左传襄公十一年言/先王将巡守先五年每岁)
 (卜之岁岁恒吉而后始行乃案古者五年一巡守是/岁将出乃卜三龟一袭吉 出未必五年五卜皆吉)
 (乃出/之谓)守筮守国之筮国有事则用之道以筮者始将
 出卜之道有小事则用筮诸侯入他国则不筮不敢
 问吉凶于人之国也诸侯受封乎天子因国而国唯
卷六十八 第 74b 页 WYG0126-0269b.png
 宫室欲改易者得卜之耳(孔疏诸侯初受封时因先/王旧国则不卜若初建国)
 (不因旧则必卜/可建国之处也)天子不卜处大庙言卜可建国之处
 吉则宫庙吉可知 孔氏颖达曰所主之器当威严
 敬重不可私亵于小事杂用飨时则用燕则不用也
 道谓出行于道路之上临时有小事唯用筮也卜宅
 寝室诸侯受封不卜建国之吉否但建国巳后宅及
 寝室则卜之 吕氏大临曰天子无筮者天子体尊
 在国中有事皆卜而不以筮至于巡守征伐在道则
卷六十八 第 75a 页 WYG0126-0269c.png
 以筮盖以龟当敬而不可亵也诸侯卑于天子在国
 中居守有事则筮降于天子之用龟也至于出竟则
 不筮盖不敢问吉凶于人之国且辟天子也小宗伯
 云凡建国左宗庙右社稷则宗庙有定位虽天子不
 卜唯宅寝室则卜之盖寝室为人君之居不可不敬
 以求祜于天故必卜 项氏安世曰凡为宫室者寝
 室宅其中宗庙处左中定则左右可知故但卜寝室
 之所宅不卜宗庙之所处虽天子之庙无卜也诸侯
卷六十八 第 75b 页 WYG0126-0269d.png
 以下可知 方氏悫曰观天子道以筮则天子非无
 筮也所守者龟耳诸侯卜宅寝室则诸侯非无卜也
 所守者筮耳 徐氏师曾曰龟筮者圣人所以寓神
 道之教者也故其为器可畏敬而不可亵玩焉古者
 大事卜小事筮唯天子至尊则大小事皆用卜而不
 用筮诸侯有守国之筮则大小事皆用筮而不用卜
 然天子亦有用筮时如巡守征伐出而在途有事则
 筮明杀于在内也诸侯亦有不用筮时盖守筮用于
卷六十八 第 76a 页 WYG0126-0270a.png
 本国若在他国则不筮不欲人疑其吉凶之问也天
 子亦有不用卜时盖其适诸侯则舍其祖庙居有常
 处不须卜也然此亦大略言之以见大人之器当威
 敬耳
 存疑孔氏颖达曰大人谓天子 张子曰不卜处大
 庙舍诸侯祖庙为常故不卜 方氏悫曰威敬若见
 君之几杖则起遭君之乘车则下是也
 案大人兼天子诸侯孔单指天子未安器即指龟筮
卷六十八 第 76b 页 WYG0126-0270b.png
 方推到几杖乘车则泛又张子谓诸侯适他国惟卜
 宅寝室而巳夫诸侯在国无守龟岂有适他国不以
 筮行反以龟行者非其国不筮岂有筮于人国恐人
 疑之卜于人国人反不疑者且诸侯大夫朝聘于他
 国其国必致馆我卜之不吉将使其国改筑乎恐只
 谓在国之宅寝室可卜适他国则我无可卜虽天子
 适诸侯亦处其大庙而不必卜耳张子说未确
子曰君子敬则用祭器是以不废日月不违龟筮以敬
卷六十八 第 77a 页 WYG0126-0270c.png
事其君长是以上不渎于民下不亵于上
 正义郑氏康成曰敬则用祭器谓朝聘待宾客崇敬
 不敢用燕器也用龟筮问所贡献也上之于下以直
 则下应之以正不亵慢也 孔氏颖达曰敬事君长
 谓诸侯朝天子及小国之于大国 吕氏大临曰不
 废日月者事其君长各有日月如岁之有朝觐宗遇
 一日之有朝夕不敢废也不违龟筮者欲见其君长
 及其所贡献皆卜筮而后进也如此则上之待下下
卷六十八 第 77b 页 WYG0126-0270d.png
 之事上莫非敬也故上不渎于民下不亵于上 方
 氏悫曰祭器所以事神燕器所以事人以事神之礼
 事之则敬可知也不废日月不违龟筮凡以致敬而
 巳故推此道则臣足以事其君幼足以事其长 徐
 氏师曾曰祭用祭器燕用燕器礼之常也唯主人敬
 宾则变其常而用祭器以燕之此天子诸侯待来朝
 之宾也是以诸侯守其常见之期而不敢废卜其贡
 献之礼而不敢违凡以敬事天子及大国而巳是宾
卷六十八 第 78a 页 WYG0126-0271a.png
 主交致其敬也由是敬道行而上不渎下不亵矣
 通论孔氏颖达曰郑注以朝聘用祭器其实冠昏亦
 不用燕器也故左传称鲁襄公冠季武子曰君冠必
 以祼飨之礼行之是用祭器也(周氏谞曰冠昏人道/之始君子之所致敬)
 (故亦用/祭器)
 案以上为第八支以卜筮言亦言敬也首支言敬而
 终复言敬者君子之学一敬而巳能敬则事上治民
 持身接人所谓为仁为义为实者一以贯之矣
卷六十八 第 78b 页 WYG0126-0271b.png
 
 
 
 
 
 
 
钦定礼记义疏卷六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