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十四
卷六十四 第 1a 页 WYG0126-011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礼记义疏卷六十四
 仲尼燕居第二十八
  正义孔氏颖达曰案郑目录云名曰仲尼燕居善
  其不倦燕居言及于礼著其字言事可法也退朝
  而处曰燕居此于别录属通论
仲尼燕居子张子贡言游侍纵言至于礼(燕于/见反)
 正义郑氏康成曰言游言偃子游也纵言汎说事(孔/疏)
卷六十四 第 1b 页 WYG0126-0118b.png
 (广言诸事/遂至于礼)
子曰居女三人者吾语女礼使女以礼周流无不遍也
 (女音汝后同语鱼/据反下同遍音遍)
 正义郑氏康成曰居坐也使之坐凡与尊者言更端
 则起也 孔氏颖达曰周流谓周旋流转言我使汝
 等恒以礼周旋流转无不遍于天下 方氏悫曰周
 言其不亏于一方流言其不滞于一曲周流则其用
 无所不遍 陈氏浩曰周流无不遍者随遇而施无
卷六十四 第 2a 页 WYG0126-0119a.png
 不中节也
子贡越席而对曰敢问何如子曰敬而不中礼谓之野
恭而不中礼谓之给勇而不中礼谓之逆子曰给夺慈
(中竹仲反下同给音/急又其劫反下同)
 正义郑氏康成曰夺犹乱也巧言足恭之人似慈仁
 特言是者感子贡也子贡辨近于给(孔疏子贡问礼/辨而不让夫子)
 (因感喻之贡案先问不可谓给/恐是因子 能言故以喻也) 孔氏颖达曰言不
 中礼则于事为失野谓鄙野恭谓便辟足恭捷给之
卷六十四 第 2b 页 WYG0126-0119b.png
 人貌为恭敬似慈爱宽仁而实不慈仁但其貌乱真
 慈仁也 方氏悫曰敬言其心恭言其貌心敬而不
 中礼则文辞寡故谓之野貌恭而不中礼则文辞多
 故谓之给勇而不中礼则以力而不以德故谓之逆
 给则论语所谓口给也三人侍坐之序子张为首子
 贡为次言游为末子张未对而子贡对焉此所以为
 越序也 马氏睎孟曰恭不中礼谓之给盖能足恭
 未有不能巧言者给夺慈仁言色取仁而行违也
卷六十四 第 3a 页 WYG0126-0119c.png
 陈氏浩曰野与逆二者犹是直情径行而然使习于
 礼则无此患矣唯足恭便佞之人是曲意徇物致饰
 于外务以悦人貌类于慈仁而本心之德则亡矣故
 谓之夺慈仁
 案恭主容敬主事心主于事则或疏于礼故谓之野
 勇亦在任事上见勇往直前不顾尊长故谓之逆所
 谓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也再记子曰语已绝而复
 言也后放此
卷六十四 第 3b 页 WYG0126-0119d.png
子曰师尔过而商也不及子产犹众人之母也能食之
不能教也(食音/嗣)
 正义郑氏康成曰过与不及言敏钝不同俱违礼也
 (孔疏师于事敏疾商于事迟钝过案朱子论语注子/张才高意广而好为苟难故常 中子夏笃信谨守)
 (而规模狭隘故常不及/不止敏钝不同而已)众人之母言子产慈仁多不
 矜庄又与子张相反子产尝以其乘舆济冬涉者而
 舆梁不成是慈仁亦违礼(孔疏约/孟子文) 孔氏颖达曰此
 明不中礼之人父义母慈父能教而不能爱母则能
卷六十四 第 4a 页 WYG0126-0120a.png
 爱而不能教 周氏谞曰子张于中道则过而子夏
 则不及子产之惠犹众人之母则亦过又不能教则
 亦不及也 吴氏澄曰卜商不在坐而并言之者以
 其不及与子张之过相反也子产母道有馀父道不
 足师商两人而一过一不及子产一人而有过有不
 及故并言之
 案子产十五字家语别见正论篇而文特详疑脱简
 在此
卷六十四 第 4b 页 WYG0126-0120b.png
子贡越席而对曰敢问将何以为此中者也子曰礼乎
礼夫礼所以制中也
 正义郑氏康成曰礼乎礼惟有礼也 马氏睎孟曰
 中出于人之性而所以节性者在乎礼而已故曰夫
 礼所以制中 吴氏澄曰先云礼乎者设为问辞后
 云礼者设为答辞也
 案人皆受中于天而所禀有过不及惟礼为天理之
 节文以礼制之而过者俯而就不及者仰而企斯皆
卷六十四 第 5a 页 WYG0126-0120c.png
 可以至于中也
 总论孔氏颖达曰自此至相示而已明说礼之事
子贡退言游进曰敢问礼也者领恶而全好者与子曰
然然则何如子曰郊社之义所以仁鬼神也尝禘之礼
所以仁昭穆也馈奠之礼所以仁死丧也射乡之礼所
以仁乡党也食飨之礼所以仁宾客也(与音馀/食音嗣)
 正义郑氏康成曰领犹治也好善也 孔氏颖达曰
 子游问礼之为体治去恶事而留全善事者与与语
卷六十四 第 5b 页 WYG0126-0120d.png
 辞馈奠谓人之初死设此馈食之奠射谓乡射乡谓
 乡饮酒 马氏睎孟曰仁者有推恩而及之之意事
 天地主于敬故于郊社言鬼神事宗庙主于爱故于
 禘尝言昭穆馈奠之礼始死者之奠也始死而致死
 之则不仁此馈奠所以仁死丧也习射尚功则壮者
 有以励习乡尚齿则少者有所让所以待乡党者尽
 矣食以示其爱飨以示其敬所以待宾客者尽矣
 应氏镛曰仁心发于中而后礼文见于外及礼之举
卷六十四 第 6a 页 WYG0126-0121a.png
 而是心达焉则幽明之间咸顺其序驩欣浃洽皆在
 吾仁中是仁之周旋畅达也 刘氏彝曰领恶犹言
 克己也视听言动非礼则勿所以克去己私之恶而
 全天理之善也 吴氏澄曰上言以礼制中损其过
 益其不及盖因其气质之偏而除治之所谓领恶也
 下言仁鬼神至仁宾客盖因其德性之善而充周之
 所谓全好也 姚氏舜牧曰领恶而全好则此心一
 仁也仁则无所往而不为仁矣
卷六十四 第 6b 页 WYG0126-0121b.png
 存异郑氏康成曰仁犹存也凡存此者所以全善之
 道也郊社尝禘馈奠存死之善者也射乡食飨存生
 之善者也郊有后稷社有句龙(孔疏明此鬼神是人/之鬼神非易阴阳七)
 (八九六/之鬼神) 孔氏颖达曰仁谓仁恩相存念也
 案此恶字只就过不及说领恶全好紧承中字言之
 张子曰礼仪三百威仪三千无一物之非仁也程子
 曰医家以手足痿痹为不仁此言最善名状举天地
 人鬼之交接总一吾仁之周流痿痹之患无有矣郑
卷六十四 第 7a 页 WYG0126-0121c.png
 孔训仁作存其说近凿
子曰明乎郊社之义尝禘之礼治国其如指诸掌而已
乎是故以之居处有礼故长幼辨也以之闺门之内有
礼故三族和也以之朝廷有礼故官爵序也以之田猎
有礼故戎事闲也以之军旅有礼故武功成也是故宫
室得其度量鼎得其象味得其时乐得其节车得其式
鬼神得其飨丧纪得其哀辨说得其党官得其体政事
得其施加于身而错于前凡众之动得其宜(长竹丈反/后皆同量)
卷六十四 第 7b 页 WYG0126-0121d.png
 (音谅下同错七/故反又音措)
 正义郑氏康成曰治国指诸掌言易知也郊社尝禘
 尊卑之事有治国之象焉辨别也三族父子孙也(孔/疏)
 (三者于己最近昏礼三族之不虞郑注三族父昆弟/已昆弟子昆弟以期丧废昏故举三者言之与此异)
 (也妇方氏悫曰父子合尊卑兄弟合长幼/夫 合内外为三族 或曰三族即三党)凡言得者
 得法于礼也量豆区斗斛也(孔疏左传云四升为豆/注云四豆为区四区为)
 (釜又律历志云十/升为斗十斗为斛)味酸苦之属四时有所多(孔疏周/礼食医)
 (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及献所宜也(孔疏周礼兽人春献狼/夏献麋秋冬献鹿豕)
卷六十四 第 8a 页 WYG0126-0122a.png
 式谓载也所载有尊卑辨礼之说谓礼乐之官教学
 者党类也(孔疏辨说诗书礼/乐不乖事之义理)体尊卑异而合同(孔疏/若长)
 (官与属官尊卑异而共掌一事类/陆氏佃曰若宰相不亲小事之) 孔氏颖达曰前
 经明郊社等礼各有所因故此经广明郊社尝禘明
 而用之则有功又广明诸礼所用有功诸事郊社祭
 天地尝禘祭宗庙皆是事之难者能明其理则治国
 甚易了也族属也度谓制度高下大小得礼之度数
 象谓法象言斛斗之量三牲之鼎各得其礼之法象
卷六十四 第 8b 页 WYG0126-0122b.png
 故易传云以制器者尚其象节谓乐曲之节飨谓天
 神人鬼各得其飨食丧纪谓五服亲疏各得其哀情
 错置也众谓万事也以礼加身而错之万事皆得其
 所宜合结用礼之功 方氏悫曰室有奥阼席有上
 下居处有礼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闺门
 有礼也设官分职列爵分土朝廷有礼也春蒐夏苗
 秋狝冬狩田猎有礼也进退有度左右有局军旅有
 礼也戎事闲于无事之时故于田猎言之武功成于
卷六十四 第 9a 页 WYG0126-0122c.png
 尚功之日故于军旅言之宫室若鲁庄公之丹楹刻
 桷臧文仲之山节藻棁盖失其度故也量左为升以
 象阳之所升右为合以象阴之所合仰者为斛以象
 显而有所承覆者为斗以象隐而有所庇外圜其形
 动以天内方其形静以地也鼎口在上以象有所受
 于上足在下以象有所立于下大者为鼐弇者为鼒
 足奇其数参乎天也耳偶其数两乎地也其器疏以
 达者象春高以粗者象夏廉以深者象秋闳以奄者
卷六十四 第 9b 页 WYG0126-0122d.png
 象冬器固无适而非象止以量鼎为言者量为器之
 大鼎为器之重大者重者得其象则小者轻者可知
 阳而不散阴而不密刚气不怒柔气不慑乐得其节
 也有六等之数作车之得其式辨五路之用乘车之
 得其式也鬼神得其飨者若天神皆降地示皆出可
 得而礼是矣丧纪得其哀者发于容体声音言语饮
 食居处衣服而各得其哀也辨说得其党若在官言
 官在府言府在库言库在朝言朝之类官得其体者
卷六十四 第 10a 页 WYG0126-0123a.png
 若天官掌邦治地官掌邦教春官掌邦礼夏官掌邦
 政之类政事得其施者若施典于邦国施则于都鄙
 施法于官府之类自宫室得其度而下皆以本于礼
 故能各有所得焉以礼加于身错于前无所不用礼
 故用皆得其宜也 马氏睎孟曰郊社所以事天地
 而义藏其中尝禘所以事宗庙而礼陈其外因义以
 设礼因礼以考义神而明之存乎人则治国其如示
 诸掌乎推而通之以至加于身而错于前凡动无不
卷六十四 第 10b 页 WYG0126-0123b.png
 宜也 陈氏浩曰明乎郊社之义则事天如事亲明
 乎尝禘之礼则事亲如事天仁人孝子明于此故能
 推民胞物与之心而天下国家有不难治者矣
 案郊社尝禘举上最重者而申言之居处以下又举
 上所未及而广言之所谓周流无不遍也
子曰礼者何也即事之治也君子有其事必有其治治
国而无礼譬犹瞽之无相与怅怅乎其何之譬如终夜
有求于幽室之中非烛何见若无礼则手足无所错耳
卷六十四 第 11a 页 WYG0126-0123c.png
目无所加进退揖让无所制是故以之居处长幼失其
别闺门三族失其和朝廷官爵失其序田猎戎事失其
策军旅武功失其制宫室失其度量鼎失其象味失其
时乐失其节车失其式鬼神失其飨丧纪失其哀辨说
失其党官失其体政事失其施加于身而错于前凡众
之动失其宜如此则无以祖洽于众也(治直吏反下其/治治国并同相)
 (息亮反伥/敕良反)
 正义郑氏康成曰凡言失者无礼故也策谋也祖始
卷六十四 第 11b 页 WYG0126-0123d.png
 也洽合也言失礼无以为众倡始无以合和众 孔
 氏颖达曰前经明诸事得礼则有其功此明诸事失
 礼则有害即事之治言万物之治皆由礼 方氏悫
 曰祖言有所继洽言有所合经曰礼为可继也易曰
 嘉会足以合礼 陆氏佃曰耳目无所加不知所以
 给视听也 吴氏澄曰无礼则手足皆妄动故曰无
 所错耳目皆妄听妄视故曰无所加策谓讲武教战
 之谋策制谓全师克敌之法制
卷六十四 第 12a 页 WYG0126-0124a.png
子曰慎听之女三人者吾语女礼犹有九焉大飨有四
焉苟知此矣虽在畎亩之中事之圣人已两君相见揖
让而入门入门而县兴揖让而升堂升堂而乐阕下管
象武夏籥序兴陈其荐俎序其礼乐备其百官如此而
后君子知仁焉行中规还中矩和鸾中采齐客出以雍
彻以振羽是故君子无物而不在礼矣入门而金作示
情也升歌清庙示德也下而管象示事也是故古之君
子不必亲相与言也以礼乐相示而已
卷六十四 第 12b 页 WYG0126-0124b.png
 (女音汝县音玄阕苦穴反籥音药中竹仲反/下同还音旋齐夲又作荠在细在私二反)
 正义郑氏康成曰犹有九焉吾所欲语女馀有九也
 但大飨有四大飨谓飨诸侯来朝者四者谓金再作
 升歌清庙下管象也事之谓立置于位也县兴金作
 也(孔疏谓金奏第一作也案大射礼宾及庭奏肆夏/至主人献宾宾再拜受爵乐阕是金一作也但大)
 (射以臣为宾故及庭始金奏/若邻国君来入门即金奏也)金再作者献主君又作
 也(孔疏案大射礼主人献宾之后主人洗象觚献于/公公拜受爵乃奏肆夏公卒爵而乐阕大射礼谓)
 (臣为主而献君若两君相见则/宾献主君故献主君又作也)下谓堂下也夏籥文
卷六十四 第 13a 页 WYG0126-0124c.png
 舞也(方氏悫曰夏籥夏禹之乐大夏/也文舞必执羽籥故谓之夏籥)序更也堂下吹
 管舞文武之乐更起也知仁焉知礼乐所存也采齐
 雍振羽皆乐章也振羽振鹭及雍金作示情也宾主
 人各以情相示也(孔疏主人示宾以恩/情宾示主人以敬情)金性内明象
 人情也示德相示以德也清庙颂文王之德示事相
 示以事也武象武王之大事也 孔氏颖达曰大飨
 谓邻国两君相见县兴谓钟磬兴而动作谓金奏作
 也下管象武之上少升歌清庙一句下文既详故略
卷六十四 第 13b 页 WYG0126-0124d.png
 之入门而金作覆释前文古之君子相朝会不必亲
 自以事相与丁宁而言但以礼乐微相示语而已
 方氏悫曰两君相见其礼大若以飨礼养老与春飨
 孤子则小也象即诗所谓象舞武即诗所谓大武也
 大夏文舞必执羽籥故谓之夏籥客之出也犹歌以
 雍见客之能雍非特于来时而已器之彻也犹歌以
 振羽见主之无斁非特于在此之时而已示情欲宾
 主以情相接也示德欲宾主以德相让也示事者欲
卷六十四 第 14a 页 WYG0126-0125a.png
 宾主以事相成也 吴氏澄曰九者大飨有四并前
 之五者为九也仁鬼神以下之五是即诸礼之中总
 其凡而言大飨之四是就一礼之中分其目而言礼
 有飨有食有燕飨礼重于食燕诸侯飨诸侯视诸侯
 飨大夫之礼为大故曰大飨大飨之礼大节有四初
 迎宾一也次献宾二也次乐宾三也终送宾四也揖
 让入门而县兴此迎宾时也揖让升堂而乐阕此献
 宾时也献毕工入堂上弦瑟而歌清庙歌毕堂下吹
卷六十四 第 14b 页 WYG0126-0125b.png
 管而迭兴象舞夏籥之二舞此乐宾时也礼毕而宾
 出则以雍彻之诗振羽之诗歌而送之此大飨之四
 礼也荐俎谓献宾之时所陈礼乐谓自初及终所行
 之礼节所奏之乐章先后皆有次第也百官谓执礼
 服役之职备具而无缺也
 通论方氏悫曰雍振鹭二诗本以禘太祖与助祭而
 又用之于此者犹之鹿鸣本以燕群臣而又用之于
 乡饮酒也然论语言以雍彻其用与此不同又何也
卷六十四 第 15a 页 WYG0126-0125c.png
 盖彼所言者天子飨神之事此所言者诸侯飨宾之
 事故诸侯所用之大者天子止用之于小者此所以
 不同 陈氏祥道曰晋飨穆叔歌文王之诗穆叔以
 为文王两君相见之乐则诸侯相见歌文王而不歌
 清庙也孔子谓诸侯相见歌清庙者盖二王后诸侯
 之长礼然也
 存疑卢氏植曰大飨有九者揖让入门一也入门县
 兴二也揖让升堂三也升堂乐阕四也下管象武五
卷六十四 第 15b 页 WYG0126-0125d.png
 也夏籥序兴六也陈其荐俎七也序其礼乐八也备
 其百官九也 郑氏康成曰象武武舞也 王氏肃
 曰揖让入门至升堂一也升堂乐阕二也下管象武
 夏籥序兴三也陈其荐俎序其礼乐备其百官四也
 行中规五还中矩六和鸾中采齐七客出以雍八彻
 以振羽九 孔氏颖达曰郑以献宾乐作一献主君
 乐作二升歌三下管四其馀五事王与郑同皇侃以
 夏籥合下管为一事郑不数夏籥皇义非也案周颂
卷六十四 第 16a 页 WYG0126-0126a.png
 维清奏象武也 又曰初时管中吹象武之曲已后
 与夏籥文舞更递而作故云舞文武之乐更起也
 陆氏佃曰九者一清庙二象三雍四振羽五肆夏六
 采齐七武八夏九籥熊氏云勺籥也籥是舞勺
 案前以仁言礼已浑举其全此言礼犹有九将析言
 其义之所该不举郊社禘尝者前已言明乎其义治
 国如指掌所谓尽其诚信与其忠敬顺以备者其义
 尤多可意会也大飨有四举飨以例其馀言飨以仁
卷六十四 第 16b 页 WYG0126-0126b.png
 宾客则观之固可知仁而析言其义则示情示德示
 事又有其三郑注吾所欲语女馀有九但大飨有四
 又言大飨四节金再作升歌清庙下管象是明以金
 作示情升歌示德下管示事言矣初不云大飨分九
 节也孔氏不达其意述卢说王说见卢全异王似可
 附合遂言前四事郑与王异后五事郑与王同直诬
 郑矣夫中规中矩君子行步之常可分之以当大飨
 之五节六节乎郑注初无是说也陆因郑而加误分
卷六十四 第 17a 页 WYG0126-0126c.png
 夏与籥为二又增入肆夏以足之本经明云大飨有
 四何尝言大飨有九更何尝言大飨之礼用乐有九
 耶释经而忘经益之缪矣 又案文王世子言下管
 象舞大武此言下管象武文稍略耳非以象武为一
 且谓大武不舞亦以管吹之也且象文舞武武舞不
 可混称武舞也玉藻言趋以采齐行以肆夏周旋中
 规折还中矩在车闻鸾和之声此言行中规还中矩
 和鸾中采齐互文见意耳至于揖让升堂是两君之
卷六十四 第 17b 页 WYG0126-0126d.png
 升升歌清庙是乐工之升初非谓两君升堂时歌清
 庙行指宾出而奏肆夏送之客出既登车而和鸾中
 采齐也诸儒附会愈谬
 总论应氏镛曰此篇言仁者凡三语子贡曰给夺慈
 仁以其辨给而或伤于仁也告言游曰郊社之礼所
 以为仁以其习于威仪而未深体夫仁也告子张曰
 如此而后君子知仁以其堂堂而难与并为仁也各
 因其病而药之使于礼而知其仁则其悟入益深而
卷六十四 第 18a 页 WYG0126-0127a.png
 不专以虚文为礼矣
子曰礼也者理也乐也者节也君子无理不动无节不
作不能诗于礼缪不能乐于礼素薄于德于礼虚(缪音/谬)
 正义郑氏康成曰缪误也素犹质也歌诗所以通礼
 意也作乐所以同成礼文也崇德所以实礼行也王
 制曰乐正崇四术立四教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
 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王大子王子群后之
 大子卿大夫元士之适子国之俊选皆造焉(孔疏明/上从天)
卷六十四 第 18b 页 WYG0126-0127b.png
 (子下至俊选皆须礼乐而成/證君子无礼不动无节不作) 孔氏颖达曰礼者使
 万事合于道理乐者使万事得其节制诗能通达情
 意则行礼审正若不能习诗则情意隔绝于礼错缪
 乐有音声缀兆文饰于礼若不能习乐则于礼朴素
 内心厚于德则外充实若内德浅薄则外礼空虚此
 经虽礼乐并陈德是百行之本乐是礼中之别故明
 礼须诗乐及德乃为善也 陈氏祥道曰礼繁则乱
 非所以为理也乐胜则流非所以为节也君子循礼
卷六十四 第 19a 页 WYG0126-0127c.png
 而动无动而非中也应节而作无作而非和也一动
 一作而礼乐存焉岂小人所能与哉 应氏镛曰礼
 非乐以发越则如采色之素而无饰乐非礼为之质
 干则如支体之偏而不全 陈氏浩曰人而不为周
 南召南犹正墙面而立不能诗者能不缪于礼乎礼
 之用和为贵不能乐则无从容委曲之度是达于礼
 而不达于乐谓之素也忠信之人可以学礼薄于德
 者必不能充于礼也
卷六十四 第 19b 页 WYG0126-0127d.png
 通论陆氏佃曰诗与礼不同礼严而诗宽若礼好色
 则禁怨讟则禁诗不禁好色而禁人之淫不禁怨讟
 而禁人之乱司马迁曰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
 而不乱是也
 存疑郑氏康成曰古之人皆知诸侯之礼乐 孔氏
 颖达曰以前经大飨是诸侯礼乐之事故知此是申
 说前经
 案此节是另起泛说不粘诸侯 又案礼归于一仁
卷六十四 第 20a 页 WYG0126-0128a.png
 则礼固吾心自具之理而升歌下管雍彻用诗乐行
 之是诗乐亦即理之节而非有二也故君子行礼必
 以吾心自具之理为之本无理不动也亦必有诗乐
 以和其节而作焉无节不作也不然不能诗则少温
 柔敦厚之情而于礼亦拘固而成缪不能乐则少和
 顺从容之意而于礼亦朴直而不文皆无节者也若
 夫薄于德则自绝其仁而本心之理亡矣又何以为
 礼哉故曰于礼虚也
卷六十四 第 20b 页 WYG0126-0128b.png
子曰制度在礼文为在礼行之其在人乎
 正义郑氏康成曰文为文章所为 孔氏颖达曰言
 能行礼全在乎人 马氏睎孟曰制度者文为之体
 文为者制度之用簠簋俎豆所谓制度也升降上下
 所谓文为也制度文为皆礼之法也徒法不能自行
 故行之在人 周氏谞曰文言也为行也 辅氏广
 曰行礼虽在人而所谓人者必兴于诗成于乐厚于
 德然后可不然非所谓其人也
卷六十四 第 21a 页 WYG0126-0128c.png
子贡越席而对曰敢问夔其穷与(与音/馀)
 正义郑氏康成曰见其不达于礼 孔氏颖达曰子
 贡惟闻夔善乐不闻夔善礼故问夔穷于礼与
子曰古之人与古之人也达于礼而不达于乐谓之素
达于乐而不达于礼谓之偏夫夔达于乐而不达于礼
是以传于此名也古之人也
 正义郑氏康成曰素与偏俱不备耳 孔氏颖达曰
 素谓朴素偏谓不备具皆不得为穷夔礼乐兼有但
卷六十四 第 21b 页 WYG0126-0128d.png
 特通达于乐不甚通达于礼是以贤名流传后世若
 全不解礼何以传于此名更重美夔为古人与今人
 别也虞书舜命伯夷典朕三礼伯夷让夔是夔知礼
 也 陆氏佃曰古之人不朽者也言夔特以乐传耳
  陈氏祥道曰观夔教胄子以直宽刚简之德达之
 以温柔戒之以无虐无傲则以礼乐教中和亦不过
 如此子贡以为穷恶可哉
 案子贡因子言不能乐于礼素思能乐而不能礼则
卷六十四 第 22a 页 WYG0126-0129a.png
 亦非全人故以夔为问但穷与达正相反达者通之
 至穷者塞之至夔于礼未达容有之而疑其穷则不
 可况夔为古之人并未必不达于礼不可轻议也
子张问政子曰师乎前吾语女乎君子明于礼乐举而
错之而已(女音/汝)
 正义郑氏康成曰言礼乐足以为政也错犹施行也
  吴氏澄曰错置也举而错之谓如手举一物而置
 之一处也
卷六十四 第 22b 页 WYG0126-0129b.png
子张复问子曰师尔以为必铺几筵升降酌献酬酢然
后谓之礼乎尔以为必行缀兆兴羽籥作钟鼓然后谓
之乐乎言而履之礼也行而乐之乐也君子力此二者
以南面而立夫是以天下大平也诸侯朝万物服体而
百官莫敢不承事矣礼之所兴众之所治也礼之所废
众之所乱也目巧之室则有奥阼席则有上下车则有
左右行则有随立则有序古之义也室而无奥阼则乱
于堂室也席而无上下则乱于席上也车而无左右则
卷六十四 第 23a 页 WYG0126-0129c.png
乱于车也行而无随则乱于涂也立而无序则乱于位
也昔圣帝明王诸侯辨贵贱长幼远近男女外内莫敢
相踰越皆由此涂出也(复扶又反大音/泰长竹丈反)
 正义郑氏康成曰众之所治所以治也众之所乱所
 以乱也目巧谓但用巧目善意作室不由法度犹有
 奥阼宾主之处也(孔疏尔雅云西南隅谓之奥/奥之外有宾位东阶谓之阼)自目
 巧以下古今常事不可废改也 孔氏颖达曰力谓
 勉力目巧言但用目准视巧思也古之义者自古以
卷六十四 第 23b 页 WYG0126-0129d.png
 来礼乐之意也由此涂出者由此礼乐之涂而出也
  方氏悫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
 云乎哉故不必铺几筵之类然后为礼不必行缀兆
 之类然后为乐也言而履之所谓践言是也行而乐
 之所谓安行是也力此二者谓力行此礼乐而施于
 有政也万物者万事也服体者各服其体而不相侵
 也诸侯朝万物服体百官莫不承事则太平之效也
 夫礼者众之纪纪散而众乱则众之治乱系乎礼之
卷六十四 第 24a 页 WYG0126-0130a.png
 兴废而已隅有奥则尊者所处而别于卑阶有阼则
 主人所历而别于宾所谓室有奥阼也席或以南方
 为上或以西方为上所谓席有上下也乘车之法君
 在左勇士在右所谓车有左右也父之齿随行五年
 以长则肩随之所谓行有随也天子南乡而立自公
 侯而下各有位焉所谓立有序也然则古人之礼至
 于如是者岂徒从事于文为哉亦各有义存焉尔故
 曰古之义也踰越皆过也 陈氏浩曰众之治乱由
卷六十四 第 24b 页 WYG0126-0130b.png
 礼之兴废此所以为政先礼也目巧谓不用规矩绳
 墨但据目力相视之巧也言虽苟简为之亦必有奥
 阼之处此以下皆古圣人制礼之义也又言礼之为
 用无所不在失之则随事致乱贵贱以爵言长幼以
 齿言远近以亲疏言男女以同异言外内以位序言
 也
 存异郑氏康成曰服体体服也谓万物之符长皆来
 为瑞应也(孔疏服谓屈服体谓形体言飞/走动植之物皆来为瑞应也)
卷六十四 第 25a 页 WYG0126-0130c.png
 案服体者言物之有理犹人之有体万事皆从其理
 如视听之聪明手足之恭重便是服体郑孔符应之
 说非也
三子者既得闻此言也于夫子昭然若发矇矣(矇音/蒙)
 正义郑氏康成曰乃晓礼乐不可废改之意 孔氏
 颖达曰经中自目巧以上论礼乐之事质文沿革随
 事变改自目巧以下论尊卑上下万代恒行 吴氏
 澄曰言三子既闻此十二条之言昭然有见如人彻
卷六十四 第 25b 页 WYG0126-0130d.png
 去其蔽目之物然也
 孔子閒居第二十九
  正义孔氏颖达曰案郑目录云名孔子閒居者善
  其无倦而不亵(一作/衰)犹使一弟子侍为之说诗著
  其氏言可法也退燕避人曰閒居此于别录属通
  论 陈氏祥道曰子夏始问为民父母之道继问
  三王参于天地之德有为民父母之道而后可以
  行三王之德洪范曰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
卷六十四 第 26a 页 WYG0126-0131a.png
  故其序如此
孔子閒居子夏侍子夏曰敢问诗云凯弟君子民之父
母何如斯可谓民之父母矣孔子曰夫民之父母乎必
达于礼乐之原以致五至而行三无以横于天下四方
有败必先知之此之谓民之父母矣(閒音闲凯与恺同/丘在反弟又作悌)
 (徒礼反/夫音扶)
 正义郑氏康成曰凯弟乐易也原犹本也横充也败
 谓祸灾也 王氏肃曰五至五者相因自然而至
卷六十四 第 26b 页 WYG0126-0131b.png
 孔氏颖达曰诗大雅泂酌之篇美成王之德凯乐也
 弟易也谓成王行乐易之德为民之父母也圣人行
 五至三无通幽达微无所不悉观其萌兆观微知著
 豫知祸害使民免罹于祸故为民之父母然四方之
 福亦必先知之此主为民除害故举败言之 吕氏
 大临曰礼乐之原在于一心 叶氏梦得曰凯则强
 教而使民尊之父道也弟则悦安而使民亲之母道
 也 方氏悫曰五至由粗以入精故曰致三无自内
卷六十四 第 27a 页 WYG0126-0131c.png
 以达外故曰行横于天下者以是道广被于天下也
 四方有败必先知之言其道又足以几于神也败者
 成之对不言成而止言败者盖君子思患而豫防之
 则败尤在乎先知也 辅氏广曰仁者礼乐之本原
 也此非至仁而以天下万物为一体者不能惟仁故
 可以作民父母 应氏镛曰父母之心恻怛恳至而
 赤子痒疴疾痛无纤发不切于肌肤四方万里微有
 祸败必先知之盖爱其民者切虑其事者周故不善
卷六十四 第 27b 页 WYG0126-0131d.png
 之几微萌芽稍触于吾身则吾已先知而知焉如此
 始无愧于父母之名矣
 案自其极盛而无以复加谓之至君子则推而致之
 以广其充周之用自其至微而不泥于迹谓之无君
 子则施而行之以运其微密之神横于天下正以满
 其达之量也其稍有不序不和处便是败五至终以
 哀三无终以丧正其切于忧民处非五至三无之外
 别有一种忧民之心也
卷六十四 第 28a 页 WYG0126-0132a.png
子夏曰民之父母既得而闻之矣敢问何谓五至孔子
曰志之所至诗亦至焉诗之所至礼亦至焉礼之所至
乐亦至焉乐之所至哀亦至焉哀乐相生是故正明目
而视之不可得而见也倾耳而听之不可得而闻也志
气塞乎天地此之谓五至(上二乐并如/字塞音色)
 正义郑氏康成曰凡言至者至于民也志谓恩意也
 言君恩意至于民则其诗亦至也诗谓好恶之情也
 自此以下皆谓民之父母者善推其所有以与民共
卷六十四 第 28b 页 WYG0126-0132b.png
 之云耳不能闻目不能见行之在心也塞满也 孔
 氏颖达曰君子之恩意既至于民故诗之欢乐亦至
 极于民既能欢乐至极于民则以礼接下故礼亦至
 极于民既礼能至极于民必为民之所乐故乐亦至
 极于民既与民同其欢乐若民有祸害则能忧恤极
 于下故哀亦至焉凡此五者皆与民共之君民同有
 感之在于胸心外无形声故目不得见耳不得闻是
 人君志气塞满天地由行五至之道 又曰己欲恩
卷六十四 第 29a 页 WYG0126-0132c.png
 爱民亦欲恩爱己有好恶民亦有好恶己欲礼乐民
 亦欲礼乐己欲哀恤民亦欲哀恤是推己所欲与民
 共之也 徐氏师曾曰五至之道分而言之则各造
 其盛而不同序而推之则互为其根而不乱 姚氏
 舜牧曰五至虽有次第而总由一志字来此志一至
 四者自无不至故云志气塞乎天地子民之心诚切
 恳到心口之间自然欲隐秘而不得便是诗至有是
 心口之图自然有许多经纶料理出来便是礼至有
卷六十四 第 29b 页 WYG0126-0132d.png
 是经纶料理自然欣喜从事而不为疲便是乐至乐
 此而不为疲则视民如伤唯恐或阽于危亡也将戚
 然而不自宁便是哀至哀本于乐乐转为哀朝夕往
 来于中无少止息便是哀乐相生所以视不可得见
 听不可得闻而此志此气充塞于天地閒
 案乐人之立者必忧人之不能立乐人之达者必忧
 人之不能达方幸其生聚而欣然又忧天下之未能
 遍后日之未能保而戚然哀乐相生周流不息此其
卷六十四 第 30a 页 WYG0126-0133a.png
 志气之所充塞直与天地为量矣哀即丧也不见不
 闻即下无体无声无服也言五至而三无已在其中
 下因再问而申言之耳 又案五至至字郑训至于
 民王训相因自然而至陈氏浩训极盛而无以加三
 说相须其义始备
子夏曰五至既得而闻之矣敢问何谓三无孔子曰无
声之乐无体之礼无服之丧此之谓三无子夏曰三无
既得略而闻之矣敢问何诗近之孔子曰夙夜其命宥
卷六十四 第 30b 页 WYG0126-0133b.png
密无声之乐也威仪逮逮不可选也无体之礼也凡民
有丧匍匐救之无服之丧也(其读基宥音又逮读棣选/宣面反匍音扶又音蒲匐)
 (音服又/蒲北反)
 正义郑氏康成曰于意未察求其类于诗诗长人情
 (吕氏大临曰子夏虽闻此言而未深通以诗之/道长于人情故问何诗近之欲通其伦类也)其诗
 读为基声之误也逮逮安和貌言君之威仪安和逮
 逮然(吕氏大临曰逮诗作棣言其威仪富而闲习如/棣之花萼光辉相逮 陈氏浩曰棣棣盛也)
 则民效之此非有升降揖让之礼也(孔疏诗邶风柏/舟篇仁人有威)
卷六十四 第 31a 页 WYG0126-0133c.png
 (可畏有仪可象/民自效法之)救之赒恤之言君于民有丧有以赒
 恤之则民效之此非有衰绖之服(孔疏诗邶/风谷风篇) 朱子
 曰宥宏深也密静谧也基积累于下以承藉乎上者
 也言夙夜积德以承藉天命者宏深而静谧匍匐手
 足并行急遽之状(陈氏浩曰手行/为匍伏地为匐) 吕氏大临曰无
 声者乐之道无体者礼之本无服者丧之理三者行
 之在心外无形状可知也 方氏悫曰宥则宽以致
 和密则深而能静宽而致和所以为乐也然深而能
卷六十四 第 31b 页 WYG0126-0133d.png
 静则为无声焉有威可畏有仪可象所以为礼也然
 不可选则为无体焉匍匐救之所以为丧也然凡民
 而已则为无服焉 辅氏广曰夙夜基命宥密则无
 时而不和威仪逮逮不可选则无动而不节凡民有
 丧匍匐救之则哀不必见于服也 吴氏澄曰三无
 不言志不言诗盖志行乎三者之中能是三者则民
 之情无不达矣所谓礼乐之原也
 存疑郑氏康成曰基谋也密静也言君夙夜谋为政
卷六十四 第 32a 页 WYG0126-0134a.png
 教以安民则民乐之此非有钟鼓之声也(孔疏诗周/颂昊天有)
 (成命篇基始命信宥宽也言文王始信顺天命行/宽弘仁静之化郑意谋为政教民得宽和安静)
子夏曰言则大矣美矣盛矣言尽于此而已乎孔子曰
何为其然也君子之服之也犹有五起焉
 正义郑氏康成曰言尽于此乎意以为说未尽也服
 犹习也君子习读此诗起此之义其说有五也 孔
 氏颖达曰子夏疑其未尽故问之孔子告以何为其
 尽君子习之犹有五种起发也 方氏悫曰大言光
卷六十四 第 32b 页 WYG0126-0134b.png
 辉于外美言充实于内盛言无以有加尽言无有馀
 蕴起言有加而无已 陆氏佃曰犹有五起孔子之
 言所以进商也 董氏仲舒曰勉强行道则德日起
 而大有功
子夏曰何如孔子曰无声之乐气志不违无体之礼威
仪迟迟无服之丧内恕孔悲无声之乐气志既得无体
之礼威仪翼翼无服之丧施及四国无声之乐气志既
从无体之礼上下和同无服之丧以畜万邦无声之乐
卷六十四 第 33a 页 WYG0126-0134c.png
日闻四方无体之礼日就月将无服之丧纯德孔明无
声之乐气志既起无体之礼施及四海无服之丧施于
孙子(施并音异以豉反畜/音旭许六反闻去声)
 正义郑氏康成曰孔甚也(孔疏释/言文)施易也从顺也畜
 孝也(孔疏祭统云/孝者畜也)使万邦之民竞为孝也就成也将
 大也使民之效礼日有所成至月则大矣起犹从也
  孔氏颖达曰此以下五节从轻以渐至于重是从
 微至著也初时威仪迟迟但舒迟而已二则翼翼而
卷六十四 第 33b 页 WYG0126-0134d.png
 恭敬三则上下和同无不从也四则日就月将渐兴
 进也五则施及四海所及远也初则内恕孔悲谓亲
 族之内悲哀其处近也二则施及四国所被远也三
 则以畜万邦皆为孝也四则纯德孔明益甚也五则
 施于孙子垂后世也 吕氏大临曰无声之乐在于
 气志无体之礼在于威仪气志与物不违则固乐矣
 于理既得则尤乐矣于道既合则愈乐矣然则虽曰
 无声日闻四方矣是故天下乐之气志既起也威仪
卷六十四 第 34a 页 WYG0126-0135a.png
 和而缓则无急迫之态敬而肃则无怠慢之容上下
 和同则无乖异之变然则虽曰无体而小者日就大
 者月将矣是故一人行之施及四海也若夫无服之
 丧本由内恕孔悲则视人之丧犹己之丧也既推是
 心施及四国必由是道以畜万邦厥今纯德孔明其
 后施于孙子此仁之至也气志既充威仪既备而笃
 于仁然后三无五起之义可得而尽矣 方氏悫曰
 气志不违内无所戾也故继之以气志既得得之于
卷六十四 第 34b 页 WYG0126-0135b.png
 身则人从之故继之以气志既从内恕孔悲以仁存
 心也仁者爱人故继之以施及四国 马氏睎孟曰
 气志不违气与志交养于中未至于既得得者得中
 也从从心之所念而无所拂也内恕孔悲哀在于心
 而未形于外故继之以施四国畜万邦 陆氏佃曰
 不违德在我而已既从则有在彼者也 辅氏广曰
 不违持其志无暴其气既得则志帅气而气充乎体
 既从则养而无害矣
卷六十四 第 35a 页 WYG0126-0135c.png
 存疑郑氏康成曰不违者民不违君之气志也 孔
 氏颖达曰初言民不违君之气志二云气志既得言
 君之气志得于下三云既从民所从也四云日闻四
 方及于远也五云既起是兴起也
 案无声之乐先儒之说颇异夙夜基命宥密郑谓夙
 夜谋为政教是以政教为君之命故气志不违即以
 民不违君言之既得为君得于民既从为民从乎君
 也吕氏大临谓不违者我与物不违方氏悫谓内无
卷六十四 第 35b 页 WYG0126-0135d.png
 所戾陆氏佃谓德在于我辅氏广则直以持其志无
 暴其气工夫言之似己但乐由中出则无声之乐断
 未有舍其本而泛言君民者故始即以基命言之盖
 必保合天命之太和而后气志之间无所乖逆内无
 乖逆而后事物各得其理而后我之所顺人亦顺之
 而后日闻四方和气洋溢至于天地万物感而太和
 不过吾气志之既起乐之成原如是其静谧也若夫
 礼则自外作故始即以威仪言之迟迟和为贵也翼
卷六十四 第 36a 页 WYG0126-0136a.png
 翼礼节之也然制乎外者正所以养其中与乐不同
 为斯须不可去乎故中言日就月将乃终以施及四
 海礼之成遂如是其广大也丧则一仁之周流也凡
 民有丧匍匐救之惟以己度人而见其孔悲耳由此
 而四国而万邦仁益广也至是而内恕者不待勉强
 也德纯则自如是已且施于孙子仁愈远也子夏长
 于诗故以诗为问而孔子遂历以诗语之咏叹淫泆
 意味深长使人感发兴起有不能自已者此之谓五
卷六十四 第 36b 页 WYG0126-0136b.png
 起也
子夏曰三王之德参于天地敢问何如斯可谓参天
地矣孔子曰奉三无私以劳天下子夏曰敢问何谓三
无私孔子曰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奉斯三
者以劳天下此之谓三无私其在诗曰帝命不违至于
汤齐汤降不迟圣敬日齐昭假迟迟上帝是祇帝命式
于九围是汤之德也(参音骖劳郑读去声今如字覆敷/救反齐郑上读跻下读斋今上如)
 (字下读跻子兮反假读格祗诸/夷反 案今本谓参下无于字)
卷六十四 第 37a 页 WYG0126-0136c.png
 正义郑氏康成曰三王禹汤文武也参天地者其德
 与天地为三也帝天帝也昭明也假至也祇敬也(孔/疏)
 (释诂/文)九围九州之界也是汤之德者是汤奉于无私
 之德也 孔氏颖达曰诗商颂长发之篇美成汤之
 辞 方氏悫曰天立乎上地立乎下人立乎中所谓
 参也立德以居体固已能参之矣至于兴事以致用
 又有在乎奉之焉天地者阴阳之体日月者阴阳之
 用方其参之以居体则止以天地为言及其奉之以
卷六十四 第 37b 页 WYG0126-0136d.png
 致用故兼之以日月也天之运转地之生育日月之
 升降变化不停可谓劳矣为天下者得不奉此三者
 以劳之乎虽然劳之而苟有私人得无怨乎故其所
 奉者主于无私也 朱子曰商之先祖既有明德天
 命未尝去之以至于汤汤之生也应期而降适当其
 时其圣敬又日跻升以至昭假于天久而不息惟上
 帝是敬故帝使之为法于九州也
 存疑郑氏康成曰劳劳来(案孟子劳/之来之)诗读汤齐为汤
卷六十四 第 38a 页 WYG0126-0137a.png
 跻跻升也降下也齐庄也式用也此诗云殷之先君
 为政不违天命至于汤升为君又下天之政教甚疾
 其圣敬日庄严其明道至于民迟迟然安和天是用
 敬之命之用事于九州谓使王也 孔氏颖达曰汤
 降下贤士能速疾不迟假暇也汤以昭明宽暇天下
 之士心迟迟然舒缓也 严氏粲曰汤之谦抑所以
 自降下者甚敏而不迟故圣敬之德日以跻升日跻
 言至诚无息也其昭格于天迟迟甚缓言汤无心于
卷六十四 第 38b 页 WYG0126-0137b.png
 得天付之悠悠也
 案诗义则朱子与诸说尽矣但此引以证奉三无私
 则所谓帝命不违者天之无私也汤与天齐汤之奉
 天无私也盖人有私则有违天无私故命于物者皆
 不违易所云物与无妄也人一有私即与天地不相
 似惟汤之无私与天齐一古人引诗多断章取义似
 如此说乃切合言不迟又言迟迟者不迟克己之勇
 所以致其决迟迟达天之养所以俟其化
卷六十四 第 39a 页 WYG0126-0137c.png
 总论孔氏颖达曰自此至大王之德节论三无私之
 事并明汤及文武三代大王之德
天有四时春秋冬夏风雨霜露无非教也地载神气神
气风霆风霆流形庶物露生无非教也(霆音/廷)
 正义郑氏康成曰言天之施化收杀地之载生万物
 非有所私也无非教者皆人君所当奉行以为政教
 也 孔氏颖达曰此论天地无私圣人则之以为教
 天春生夏长秋杀冬藏以风以雨以霜以露化养于
卷六十四 第 39b 页 WYG0126-0137d.png
 物圣人则之事事效法以为教故云无非教也神气
 谓神妙之气霆雷也地以神气风雷之等流布其形
 众物感此神气风霆之形露见而生人君法此地之
 生物事事奉之以为教故云无非教也春秋云天有
 六气此经云天有风雨不偏属于地但气从地出又
 风著于土雷出于地故神气风雷偏系于地 吕氏
 大临曰风霆犹风雨皆神气也降于天载于地以成
 化育者也犹于地言之则以流形而可见也 方氏
卷六十四 第 40a 页 WYG0126-0138a.png
 悫曰四时以风雨霜露为之用庶物以神气风霆为
 之体神气者天气也及其下降而得地载之故曰地
 载神气神气散而为风薄而为霆故曰神气风霆风
 霆流形形成而后物生可见故曰庶物露生雨露莫
 不物资以生然止以风霆言之者以风霆无方而莫
 测尤为气之神故也 陈氏浩曰上文明王道之无
 私此言天地之无私也 徐氏师曾曰天以气运于
 上故气一伸而物无不生气一屈而物无不成天道
卷六十四 第 40b 页 WYG0126-0138b.png
 至公之教由四时见之地载神气其始也承天而生
 其终也代天而成地道至公之教由载神气见之
 案上文无私覆载以形体言此节以化工言此天地
 无私之德所谓大信不约大时不齐无心而成化者
 也圣人奉之刑赏一春夏秋冬也鼓舞振作一神气
 也政教恩泽一风霆雨露流形发生之机也
清明在躬气志如神耆欲将至有开必先天降时雨山
川出云其在诗曰嵩高维岳峻极于天维岳降神生甫
卷六十四 第 41a 页 WYG0126-0138c.png
及申维申及甫惟周之翰四国于蕃四方于宣此文武
之德也(耆市志反翰胡/旦反徐音寒)
 正义郑氏康成曰清明在躬气志如神谓圣人也峻
 高大也翰干也言周道将兴五岳为之生贤辅佐甫
 及申为周之干臣天下之蕃卫宣德于四方以成其
 王功此文武之德也是文王武王奉天地无私之德此宣
 王诗也文武之时其德如此而诗无以言之取类以
 明之 孔氏颖达曰此明周文武之德清谓清静明
卷六十四 第 41b 页 WYG0126-0138d.png
 谓显著言圣人清静光明之德在于其身气志变化
 微妙如神谓文武也诗崧高篇美宣王之诗 张子
 曰清明在躬气志如神此言圣人也耆欲犹言祥福
 也雨之将作山川须出云盖一气耳 吕氏大临曰
 清而明者天之德也以天德在躬故气志如神 陈
 氏浩曰清明在躬气志如神即至诚前知之谓也耆
 欲所愿欲之事也有开必先言先有以开发其兆眹
 者如将兴必有祯祥也 徐氏师曾曰此言文武无
卷六十四 第 42a 页 WYG0126-0139a.png
 私之德本源澄澈物不能淆清也本体光明物不能
 蔽明也此无私之体也清明之德在身则气之所适
 志之所向自能前知所谓至诚如神也此无私之用
 也
 存疑郑氏康成曰耆欲将至谓其王天下之期将至
 也神有以开之必先为之生贤知之辅佐若天将降
 时雨山川为之先出云矣仲山甫及申伯为周之干
 臣 朱子曰耆欲将至有开必先家语作有物将至
卷六十四 第 42b 页 WYG0126-0139b.png
 其兆必先此语却是窃疑有物讹为耆欲其兆讹为
 有开
 辨正孔氏颖达曰甫甫侯谓吕侯也郑注礼时未见
 毛诗传后笺诗乃得之故与礼注别也 邵氏渊曰
 耆欲二字古人以明可愿之事不独孔子閒居言之
 也卫孔悝鼎铭亦曰乃考文叔兴旧耆欲
 案天地无私故清明在天地圣人无私故清明在圣
 人由是志气之动亦如风霆之神立之斯立道之斯
卷六十四 第 43a 页 WYG0126-0139c.png
 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圣人之耆欲甫祈至是而圣
 人开之物先应之如天将降时雨而山川先出云者
 然引诗只以证天人相应之理并不重将王天下而
 生贤才意而说者且谓宣王时生申伯亦文武积德
 所感不太迂乎
 总论应氏镛曰是篇论礼乐之原至深至远而实以
 志气为之主始言塞乎天地末言气志如神则充养
 之妙而无閒也孟子所谓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乎天
卷六十四 第 43b 页 WYG0126-0139d.png
 地之閒者也其中论五起而反覆以志气为言盖持
 养用功者不一而足也孟子所谓持其志无暴其气
 者也
三代之王也必先其令闻诗云明明天子令闻不已三
代之德也弛其文德协此四国大王之德也(弛式氏反/大音泰)
 正义郑氏康成曰令善也言以名德善闻天乃命之
 王也不已不倦止也弛施也协和也大王文王之祖
 周道将兴始有令闻 孔氏颖达曰此总结三代以
卷六十四 第 44a 页 WYG0126-0140a.png
 其无私故令闻不已三代之所以王天下者必祖父
 未王之前先有令闻也江汉之篇美宣王之诗明明
 天子谓宣王此记则谓三代之王也言父祖及身令
 闻不休故云三代之德诗亦江汉篇弛本文作矢陈
 也此云弛施也言大王弛其文德和此四方之国居
 豳而狄人侵之不忍斗其民乃徙居岐山之阳而王
 业起焉故云大王之德
 通论孔氏颖达曰唯云汤与文武不称夏者以夏承
卷六十四 第 44b 页 WYG0126-0140b.png
 禹后为天下治水过门不入无私事惟殷周以战争
 而取天下恐其有私故特举之也
 案明明正所谓清明在躬也又独举大王者以大王
 之不陨厥问尤可见文武之王必先其令闻处且以
 明三代之王以文德不以武功恐人疑汤武之得天
 下以征诛非无私也弛文德协四国则劳天下之证
 可见礼乐之原一无私之德也
子夏蹶然而起负墙而立曰弟子敢不承乎(蹶居卫反/又音厥)
卷六十四 第 45a 页 WYG0126-0140c.png
 正义郑氏康成曰承奉承不失队也起负墙者所问
 竟辟后来者 姚氏舜牧曰负墙而立者闻此教而
 谦退以承之也与循墙而惧意同
 
 
 
 
 
卷六十四 第 45b 页 WYG0126-0140d.png
 
 
 
 
 
 
 
钦定礼记义疏卷六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