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十七
卷四十七 第 1a 页 WYG0125-0460c.png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礼记义疏卷四十七
 大传第十六
  正义孔氏颖达曰案郑目录云名曰大传者以其
  记祖宗人亲之大义此于别录属通论
  通论陈氏祥道曰禘者祭之大者也追王者孝之
  大者也名者人治之大者也人道者礼义之大者
  也是篇言人道者三则其所谓祭祀追王服术宗
卷四十七 第 1b 页 WYG0125-0460d.png
  族之类莫非人道而已岂非传之大者哉故命曰
  大传 吴氏澄曰仪礼经十七篇惟丧服一篇之
  经有传此篇通用丧服传之文而推广之丧服传
  逐章释经如易之彖象传此篇不释经而汎说则
  如易之系辞传不释经而统论大凡也人以系辞
  传为易大传故此篇亦名大传云
礼不王不禘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诸侯
及其大祖大夫士有大事省于其君干祫及其高祖(王/如)
卷四十七 第 2a 页
 (字又于况反下同禘徒细/反下同大祖之大音泰)
 正义郑氏康成曰凡大祭曰禘自由也大祭其先祖
 所由生大祖诸侯受封君也 王氏肃曰所自出虞
 夏出黄帝殷周出帝喾也 孔氏颖达曰此论王及
 诸侯大夫士祭祖先之义诸侯非王及祭大祖耳大
 夫士有勋劳大事为君所善者则君许其祫祭至于
 高祖 赵氏匡曰不王不禘明诸侯不得有也所自
 出谓所系之帝诸侯五庙惟大祖庙百世不迁及其
卷四十七 第 2b 页
 大祖言及者远祀之所及也不言禘者不王不禘无
 所疑也有省谓有功往见省记者也据此体势相连
 皆说宗庙之事不得谓之祭天 张子曰禘其祖之
 所自出始受姓者也以其祖配之以始祖配也所出
 之祖无庙于太祖之庙禘之而已万物本乎天人本
 乎祖故以所出之祖配天地 方氏悫曰礼不王不
 禘盖德愈隆而孝愈广位愈尊而祭愈远故也此禘
 也或谓之閒祀或谓之追享或谓之大祭何也以其
卷四十七 第 3a 页
 非四时之常祀故谓之閒祀及祖之所自出故谓之
 追享比常祭为特大故谓之大祭名虽不同至于所
 及为适当焉则一而已此所以通谓之禘也诸侯及
 其大祖即王制所谓二昭二穆与大祖之庙而五是
 也有大事省于其君诗序所谓有功而见知是矣祫
 谓毁庙之主合食于祖庙也大夫止于三庙士止于
 二庙一庙则庙祭固不及高祖必待祫然后及之故
 曰干祫及其高祖祫人君所行之祭非人臣之常礼
卷四十七 第 3b 页
 也特人君非常之赐而已 叶氏梦得曰大事大功
 也省察也干上达也古者诸侯有祫而无禘大夫有
 时祭而无祫禘天子之事祫诸侯之事大夫既不得
 祫然有大功见察于天子则视诸侯上达而祫其毁
 主(案本文惟云及其高祖不云高/祖以上毁庙之主此云毁主误) 王氏炎曰记大
 传者首言礼一字明所记者礼之旧典非汉儒臆说
 也禘与祫不同祫则大祖东乡毁庙及群庙之主昭
 南乡穆北乡合食于大祖之庙禘则祖之所自出者
卷四十七 第 4a 页 WYG0125-0462a.png
 东乡而以祖配食昭穆各以其次故禘为大祫次之
 如周人之祀后稷祖庙
 通论张子曰文武之功起于后稷故推以配天严父
 莫大于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上帝即天
 也聚天之神而言之则谓之上帝此武王祀文王推
 父以配上帝也曰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
 文王以配上帝不曰武王者以周之礼乐尽出周公
 制作故以其作礼乐者言之以始祖配天须在冬至
卷四十七 第 4b 页 WYG0125-0462b.png
 冬至一阳生万物之始宗祀九月万物之成父者我
 之所自生帝者万物之祖故推以为配而祭于明堂
 其实与帝一也 陈氏祥道曰祀先之礼自祢而祖
 自祖而推之以及始祖备矣而禘又推始祖之所自
 出而以其始祖配之非仁孝诚敬之至者莫能行也
  朱子曰禘之意最深长如祖考与自家身心未相
 辽绝祭祀之理亦自易理会至如郊天祀地犹有天
 地之显然者不敢不尽其心至祭其始祖己自大段
卷四十七 第 5a 页 WYG0125-0462c.png
 阔远难尽其感格之道今又推其始祖之所自出而
 祀之苟非察理之精微诚意之极至安能与于此哉
  项氏安世曰必以祖配之者犹祭天必以人帝配
 之使有依也
 存异郑氏康成曰凡大祭曰禘谓郊祀天也王者之
 先祖皆感太微五帝之精以生苍则灵威仰赤则赤
 熛怒黄则含枢纽白则白招拒黑则汁光纪皆用正
 岁之正月郊祭之盖特尊焉孝经曰郊祀后稷以配
卷四十七 第 5b 页 WYG0125-0462d.png
 天配灵威仰也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汎配五帝
 也大事寇戎之事也省善也善于其君谓免于大难干
 犹空也空祫谓无庙祫祭之于坛墠 孔氏颖达曰
 空祫及其高祖此对诸侯为言言支庶为大夫士者
 耳若适为大夫亦有大祖故王制云大夫三庙一昭
 一穆与大祖之庙而三是也 方氏悫曰此禘也或
 谓之肆献祼犹事生之有享焉故谓之肆献祼
 案周礼四时之閒祀追享朝享谓閒祀中有此二者
卷四十七 第 6a 页 WYG0125-0463a.png
 为大耳非三名也肆献祼谓朝践天子凡祭皆有之
 以肆献祼为禘亦误
 辨正赵氏匡曰郑见祭法说禘在郊上故为配祭昊
 天上帝于圜丘之说至云祖之所自出谓感生帝灵
 威仰此文出自谶纬始于汉哀平间伪书也故桓谭
 贾逵蔡邕王肃之徒疾之如仇而郑氏通之于经其
 诬甚矣 刘氏彝曰礼不王不禘者谓大禘于庙非
 祭天地郑氏引纬书以为禘祭大微五精帝事非经
卷四十七 第 6b 页 WYG0125-0463b.png
 据圣人之意不如是也證以下文其理焕然矣
 案大夫三庙则高祖无庙可祀故郑为坛墠之说然
 据祭法坛墠有祷则祭不言祫也王制大夫有大祖
 庙则亦祫于大祖庙耳何坛墠之足云寇戎说亦未
 确至王制言大祖庙祭法言皇考庙二说盖传闻异
 辞耳 又案程子曰高祖有服不祭甚非故大夫三
 庙其昭穆二庙实具四世之主虽于经无据然以程
 子说推之则大夫士并宜祭及高祖但限于庙制无
卷四十七 第 7a 页 WYG0125-0463c.png
 高曾二庙则立高祖之主于祖庙立曾祖之主于祢
 庙礼以义起义自可通则昭穆二庙实具四世之主
 其说亦未可厚非也但大夫有时祭而无祫必有大
 功见察于天子则视诸侯上达而祫及之耳
牧之野武王之大事也既事而退柴于上帝祈于社设
奠于牧室遂率天下诸侯执豆笾逡奔走追王大王亶
父王季历文王昌不以卑临尊也(逡息俊反追王于况/反亶于但反父音甫)
 正义郑氏康成曰柴祈奠告天地及先祖也先祖者
卷四十七 第 7b 页 WYG0125-0463d.png
 行主也(孔疏曾子问云古者师行必以迁庙主行故/甘誓云用命赏于祖此武王所载行主者也)
 牧室牧野之室也古者郊关皆有馆焉(孔疏遗人云/凡国野十里)
 (有庐二十里有宿五十里有市道路尚然/明郊关亦有馆舍郑言此者證牧野有室)逡疾也疾
 奔走言勤事周颂曰逡奔走在庙不以卑临尊不用
 诸侯之号临天子也 孔氏颖达曰此论武王伐纣
 率诸侯以祭祖庙追王大王王季上尊祖祢与前相
 接也牧野之战是武王之大事也既战而退燔柴以
 告天陈辞以告社奠祭于牧野之馆室以告行主遂
卷四十七 第 8a 页 WYG0125-0464a.png
 领天下诸侯执豆笾逡奔走在庙祭先祖此时乃追
 王大王名亶父者又追王王季历及文王昌等为王
 此追王者王迹所由兴故也若非王迹所由兴不必
 追王故小记云父为士子为天子诸侯祭以天子诸
 侯其尸服以士服是也 方氏悫曰尔雅言邑外曰
 郊郊外曰牧牧外曰野书言王朝至于殷郊牧野此
 云牧之野则武王之事乃在于殷邑之外而已柴者
 升其气祈者求以事奠者荐以物天下诸侯执豆笾
卷四十七 第 8b 页 WYG0125-0464b.png
 逡奔走则各以其职来祭故也执豆笾以见四时之
 和气逡奔走以见四表之欢心所谓古公季历西伯
 皆当世之所称也大王王季文王乃后来之所追也
 且祖祢为侯子孙为王则是以卑临尊也故追王之
 者不敢以子孙之卑而临祖祢之尊也
 案大王王季文王理宜追王惟当柴于上帝祈于社
 之时遂率诸侯行之若曰此皇天后土之所命而诸
 侯共承之非子孙之所敢为也
卷四十七 第 9a 页 WYG0125-0464c.png
 通论陈氏祥道曰武王出师受命文考类于上帝宜
 于冢土以告伐也既事而退柴于上帝祈于社设奠
 于牧室以告成也伐者天与神之命成者天与神之
 功 又曰既事而退柴帝祈社商郊之祭也故在享
 庙之前柴望大告武成丰邑之祭也故在享庙之后
  李氏开曰于牧野则先柴祈而后设奠于丰则先
 告庙而后柴望者盖祀于牧野则天地以尊至于丰
 则以告庙为始此祭祀之序也
卷四十七 第 9b 页 WYG0125-0464d.png
 存异郑氏康成曰文王称王早矣于殷犹为诸侯于
 是著焉(孔疏文王所以早称王者案中侯我应篇云/我称非早一民固下注云一民心固臣下虽)
 (时为早于/年为晚矣) 孔氏颖达曰周本纪云文王受命六年
 立灵台布王号于时称王年九十六也合符候云文
 王立后稷配天追王大王王季暂追王耳谥号未定
 至武王乃定之中庸言周公追王谓以王礼改葬耳
 辨正陈氏祥道曰追王之事武王有其志而佐以周
 公也司马迁言文王改正朔追尊太王王季妄矣书
卷四十七 第 10a 页 WYG0125-0465a.png
 曰至于商郊牧野诗曰矢于牧野维予侯兴牧室牧
 野之室也郑康成以行主为先祖其说是矣周本纪
 称武王载文王木主以行果载以行则文王之庙虚
 主矣为假主以行则文王之庙二主矣马迁之说得
 非惑于文考受命之说乎春秋书王正月公羊曰王
 者孰谓谓文王也盖于是时虞芮质成天固已命之
 然作周而未成有所统而未集不幸九年而终至此
 武王周公所以正其名而追之也观祖伊称文王以
卷四十七 第 10b 页 WYG0125-0465b.png
 西伯武王称文王以文考则文王未尝称王可知也
  吕氏祖谦曰考之武成曰大王肇基王迹王季其
 勤王家我文考文王克成厥勋诞膺天命盖三王皆
 肇基之主所以追王之也 项氏安世曰父尊子卑
 祖尊孙卑久矣岂区区之称号所能相临邪彼谓不
 以诸侯之卑而临天子者秦人忘亲尚势之说而汉
 儒因之耳
 案郑据纬书谓文王称王九年孔又据纬书谓文王
卷四十七 第 11a 页 WYG0125-0465c.png
 尊后稷配天追王大王王季李氏并谓文王追王后
 稷史记述旧传言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考书泰誓
 止称文考武成乃称文王金縢篇言若尔三王逸周
 书言一月甲子入殷乙丑复于军二月辛亥告于天
 宗上帝祀大王王季文王是追王在克商后一月古
 人谓行主为公祢故人遂误为载文王主也中庸言
 周公追王者周家制作皆出于公故系之公耳孔氏
 必求其说谓周公追王乃改葬以王礼未必然也纵
卷四十七 第 11b 页 WYG0125-0465d.png
 周公于大王王季之墓高其封大其域亦不得以追
 王名之国语言昔我先王后稷犹诗言玄王桓拨亦
 臣子之统辞李氏谓文王追王后稷亦无据之说也
上治祖祢尊尊也下治子孙亲亲也旁治昆弟合族以
食序以昭缪别之以礼义人道竭矣(祢本或作祢年礼/反缪同穆音木别)
 (彼列反/下并同)
 正义郑氏康成曰治犹正也缪读为穆声之误也竭
 尽也 孔氏颖达曰此论武王伐纣之后因治亲属
卷四十七 第 12a 页 WYG0125-0466a.png
 合族之礼叙昭穆之事上正祖祢是尊其尊下正子
 孙是亲其亲上主尊敬故曰尊尊下主恩爱故曰亲
 亲会合族人以食之礼又次序族人以昭穆之事所
 谓旁治兄弟也别之以礼义总结上三事 马氏睎
 孟曰上治祖祢则上有所杀下治子孙则下有所杀
 旁治昆弟则旁有所杀上杀下杀旁杀而亲毕矣故
 合族以食使之有所同而内外之意一序以昭穆别
 以礼义使之有所异而亲疏之义明则人道为尽于
卷四十七 第 12b 页 WYG0125-0466b.png
 此矣 陈氏祥道曰自仁率亲等而上之至于祖名
 曰轻自义率祖顺而下之至于祢名曰重此上治祖
 祢尊之也诸侯冢子生接以大牢庶子皆以少牢冢
 子未食而见庶子已食而见为长子三年庶子期为
 适孙期庶孙大功此下治子孙亲之也兄弟期从兄
 弟大功族兄弟小功此旁治昆弟也周礼大宗伯曰
 以饮食之礼亲兄弟宗族记曰系之以姓而不别缀
 之以食而弗殊则饮食者人情之合欢者也观文王
卷四十七 第 13a 页 WYG0125-0466c.png
 燕兄弟而唐棣之美作幽王不能燕乐同姓而頍弁
 之刺兴则合族以食礼之大者也礼曰君与族人燕
 则膳宰为主人又曰族食世降一等诗曰厌厌夜饮
 在宗载考国语曰亲戚享燕有殽烝又曰岁饫不倦
 时宴不淫则族食之礼合之以时等之以世掌之以
 膳夫其荐也以殽烝其饮也或以夜盖合族以食恩
 也序其昭穆别之以礼义所以节恩者也无恩则离
 恩而无以节之则乱先王之于宗族使不至于离且
卷四十七 第 13b 页 WYG0125-0466d.png
 乱无他尽人道以治之而已 方氏悫曰序以昭穆
 谓三者皆为先后之序若小宗伯所谓辨庙祧之昭
 穆盖序祖祢之昭穆也鲁语言昭穆等胄之亲疏盖
 序子孙之昭穆也祭统言昭与昭齿穆与穆齿盖序
 昆弟之昭穆也别以礼义谓远近之别也上曰祖曰
 祢下曰子曰孙旁曰昆曰弟此之谓别之以礼尊尊
 有等亲亲有杀合族有降此之谓别之以义若是则
 人道岂复有馀蕴哉故曰竭尽矣
卷四十七 第 14a 页
 案上治下治旁治总在治亲一条内而治亲一条内
 却分四事上治尊尊下治亲亲不待言矣旁治中却
 有长长及男女有别二等合之以食序以昭穆所谓
 同姓从宗合族属所以长长也别之以礼义所谓异
 姓主名治际会所以厚别也如此则通篇血脉贯通
 别之以礼义一句孔氏谓通结上三事马氏陈氏专
 属旁治一事方氏又以序昭穆别礼义皆通上三事
 于义皆可通而要不若直注男女有别为确即后服
卷四十七 第 14b 页
 术之六三曰名四曰出入亦大都在男女中也
圣人南面而听天下所且先者五民不与焉一曰治亲
二曰报功三曰举贤四曰使能五曰存爱五者一得于
天下民无不足无不赡者五者一物纰缪民莫得其死
圣人南面而治天下必自人道始矣(听体宁反与音预/纰匹弥反徐孚夷)
 (反又方齐/反缪音谬)
 正义郑氏康成曰且先言未遑馀事也功功臣也存
 察也察有仁爱也物犹事也纰缪犹错也人道谓此
卷四十七 第 15a 页
 五事 孔氏颖达曰圣人即位所且欲先行者五事
 治亲即前三事三事若正则于家国皆正故急在前
 报功谓报其有功劳者使为诸侯之属是也举贤谓
 举用岩穴有贤德之士使能谓无功德非贤者而有
 道艺亦录之使各当其职存爱谓上四者为政既足
 又宜察民下侧陋之中有仁爱之心者亦赏异之赡
 是优足之馀莫得其死言无得以寿终也 方氏悫
 曰民不与焉非不以民为事苟能行此五者民亦从
卷四十七 第 15b 页
 而治矣故后言民无不足无不赡者夫正之以善之
 谓治予其所施之谓报升之于位之谓举任之以职
 之谓使念之而不忘之谓存必自人道始盖以治亲
 为先故也始言听天下终言治天下者盖事之来也
 听其可否而后治之使正焉故言之序如此 辅氏
 广曰五者无非为民而曰民不与焉何哉言未及于
 民事如劳来劝率赒给之类也 陈氏浩曰言此五
 事之得失关国家之治乱也人道申言上文之意
卷四十七 第 16a 页
 彭氏丝曰丝属而不周曰纰被饰而过实曰缪
 馀论陆氏佃曰郑氏谓察有仁爱者盖啜羹放麛其
 持心不同古者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以此后世以
 善求事为精神以能讦人为风采刻薄之徒进而仁
 爱者不见察民始莫得其死矣 陈氏祥道曰汤有
 天下德懋懋官功懋懋赏武王有天下崇德而后报
 功周官八统进贤使能然后保庸先王于有功者非
 不报也特在进贤使能之后耳后世类皆急勋劳而
卷四十七 第 16b 页
 缓贤能以报功继治亲以举贤使能后存爱岂汉儒
 之说与
 存异姚氏舜牧曰先世功德遗爱在民兴灭继绝所
 以存之
 总论孔氏颖达曰此广明圣人受命以临天下有不
 可变革及有可变革之事
立权度量考文章改正朔易服色殊徽号异器械别衣
服此其所得与民变革者也其不可得变革者则有矣
卷四十七 第 17a 页
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别此其不可得与民变
革者也(量音亮正音征徽讳韦反械户/戒反长长并丁文反后并同)
 正义郑氏康成曰权称锤也度丈尺也量斗斛也文
 章礼法也(孔疏谓夏殷/周损益之礼)服色车马也(孔疏夏尚黑殷/尚白周尚赤车)
 (马各随所/尚之正色)徽号旌旂之名也(孔疏旌旂夏大麾殷大/白周大赤周礼有九旗)
 (九旗外又有小旌旗司常官府各象其事州里各象/其名家各象其号 陈氏祥道曰左傅扬徽者公徒)
 (即此徽也用兵之法以旌/旂待昼事以名号待夜事)器械礼乐之器及甲兵也
 (案凡礼乐之器统谓之器甲兵则谓之/械以为戒备而设也孟子曰予有戒心)衣服吉凶之
卷四十七 第 17b 页
 制也徽或作袆亲亲四者人道之常 孔氏颖达曰
 立权度量言始有天下必宜造此物也考校也正谓
 年始朔谓月初王者得政改故用新周子殷丑夏寅
 是改正也周夜半殷鸡鸣夏平旦是改朔也殊别也
 器谓楬豆房俎礼乐之器械谓戎路革路兵甲之属
 别衣服者周吉服九章虞以十二章殷凶不厌贱周
 贵则降卑此诸事是末故可变革与民为新也 方
 氏悫曰铢两斤钧石谓之五权首言权则以规矩准
卷四十七 第 18a 页 WYG0125-0469a.png
 绳衡皆始于此故也权之轻重度之长短量之多少
 及其久也则不能无差故立以定之文章盖言礼乐
 法度久则不能无坏故考以正之正朔者天之所为
 则改之而已服色者人之所为故可易焉此七者治
 之法也或以三或以五或以九其数虽不同所以为
 亲亲之义则一也有祖有曾有高其名虽不同所以
 为尊尊之义则一也四世而缌五世袒免疏戚虽不
 同所以为长长之义则一也父则隆于母夫则隆于
卷四十七 第 18b 页 WYG0125-0469b.png
 妇兄弟则隆于姊妹其位虽不同所以别男女之义
 则一也此四者治之道也道有常要在久之而不易
 故曰不可得与民变革也既曰变又曰革何也天下
 之理因之则有常革之则有变因革则存乎人变常
 则存乎事人与事常相须而已 陈氏祥道曰立权
 度量所以示民信改正朔所以授民时考文章别衣
 服所以示民礼易服色殊徽号异器械所以便民用
 盖圣人立法因民而已民之所安圣人不强去民之
卷四十七 第 19a 页 WYG0125-0469c.png
 所厌圣人不强存通其变使民不倦天下其有敝法
 哉宜革而因物失其均宜因而革物失其则故得于
 天者可因而不可革则亲亲尊尊长长男女有别是
 也成于人者可革而不可因则立权度量考文章改
 正朔易服色殊徽号异器械别衣服是也衣服言其
 制服色言其色
 通论马氏睎孟曰自立权度量至于别衣服者礼之
 文也文则应时而造自亲亲至于男女有别者礼之
卷四十七 第 19b 页 WYG0125-0469d.png
 本也本则理有不可易 辅氏广曰圣人之治有所
 更易无非所以奉天命而顺人心固非私意所能也
 亲亲仁也尊尊长长义也男女有别礼也知者知此
 者也信者信此者也其不可得而变革者经也 黄
 氏震曰此借制度之可变以形人道之不可变主人
 道也
同姓从宗合族属异姓主名治际会名著而男女有别
其夫属乎父道者妻皆母道也其夫属乎子道者妻皆
卷四十七 第 20a 页 WYG0125-0470a.png
妇道也谓弟之妻妇者是嫂亦可谓之母乎名者人治
之大者也可无慎乎(际音祭著知虑反属音/烛嫂本又作嫂悉早反)
 正义郑氏康成曰合合之宗子之家序昭穆也异姓
 谓来嫁者也主于母与妇之名耳际会昏礼交际之
 会也著明也母妇之名不明则人伦乱也母焉则尊
 之妇焉则卑之尊之卑之明非己伦(孔疏既尊卑悬/绝明知非己之)
 (伦/位)以厚别也昆弟之妻夫之昆弟不相为服不成其
 亲也(孔疏若男女尊卑隔绝相服成亲义无混杂此/兄弟之妻若成亲为服则数相聚见奸乱易生)
卷四十七 第 20b 页 WYG0125-0470b.png
 男女无亲则远于相见(孔疏以其全同/路人恩亲不接) 孔氏颖达
 曰此论同姓从宗异姓主名明男女有别之事同姓
 父族也从宗谓从大小宗也合聚族人亲疏使昭为
 一行穆为一行同时食故曰合族属也异姓谓他姓
 之女来为己姓之妻系夫之亲主为母妇之名治正
 也际会所以主此母妇之名正昏姻交接会合之事
 若母妇之名著则男女尊卑异等各有分别不相淫
 乱他姓妇人来嫁己族本无昭穆于己亲惟系夫尊
卷四十七 第 21a 页 WYG0125-0470c.png
 卑而定母妇之号也道犹行列也若其夫随属于己
 之父行者其妻皆己之母行也其夫随属于己之子
 行者其妻皆己之妇行也故妇人来嫁己伯叔之列
 即谓之为母来嫁于己之子行即谓之为妇也男女
 若无尊卑伦类相聚则淫乱易生 刘氏彝曰宗者
 一族人伦之主也天子诸侯尊崇虽其子之亲非嗣
 厥位则莫可得而祢之也是以同姓之亲必崇其宗
 崇其宗则五服各有伦类所以辨亲疏定长幼明尊
卷四十七 第 21b 页 WYG0125-0470d.png
 卑系昭穆也正其一身而人伦之道备焉者宗以正
 之使然也故先王之礼同姓人之昏嫁祭祀燕飨饮
 食必禀于大宗仕进出入馈遗往来亦如之属犹系
 也父之党则系于昭子之党则系于穆昭穆分则序
 之以长幼合族人而食所以正人伦而礼义行于宗
 党矣 马氏睎孟曰同姓者自内出而有所杀嫌于
 无所厚故使之从宗合族属所以亲之以仁恩也异
 姓者自外入而有所厚嫌于无所分故使之主名治
卷四十七 第 22a 页 WYG0125-0471a.png
 际会所以别之以礼义也 吕氏祖谦曰妇人尊卑
 本无定位随其夫之尊卑尔故所主者在名 辅氏
 广曰名著则男女虽际会而有别矣此所谓主名也
  方氏悫曰嫂虽少当敬忌如叟故以文从之是乃
 所以别嫌与名虽非尊而实则敬之盖先王之微意
 也 陈氏浩曰弟妻不可谓之为妇犹兄妻不可谓
 之为母以紊昭穆也故云谓弟之妻妇者是嫂亦可
 谓之母乎言皆不可也
卷四十七 第 22b 页 WYG0125-0471b.png
 通论郑氏康成曰乱者若卫宣公楚平王为子取而
 自纳焉(孔疏左传桓十六年初卫宣公烝于夷姜生/急子取于齐而美公取之生寿及朔又昭十)
 (九年楚平王为大子建取/秦女而美平王自纳之) 孔氏颖达曰凡姓族异
 者所以别异人也天子赐姓赐氏诸侯但赐氏故隐
 八年左传云天子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诸
 侯以字为谥因以为族(案左传以字句言有以字为/族者亦有为谥而因以为族)
 (者如桓族庄族之/类桓魋亦称桓氏)官有世功则有官族邑亦如之以
 此言之天子因诸侯先祖所生赐之曰姓杜预云若
卷四十七 第 23a 页 WYG0125-0471c.png
 舜生妫汭赐姓曰妫封舜之后于陈以所封之土命
 为氏舜后姓妫而氏曰陈故郑驳异义云炎帝姓姜
 太皞之所赐也黄帝姓姬炎帝之所赐也故尧赐伯
 夷姓曰姜赐禹姓曰姒赐契姓曰子赐稷姓曰姬著
 在书传是天子赐姓也诸侯赐卿大夫以氏若同姓
 公族之子曰公子公子之子曰公孙公孙之子其亲
 已远不得上连于公故以王父字为氏若适夫人之
 子则以五十字伯仲为氏若鲁之仲孙季孙是也若
卷四十七 第 23b 页 WYG0125-0471d.png
 庶子妾子则以二十字为氏则展氏臧氏是也若异
 姓则以父祖官及所食之邑为氏以官为氏则司马
 司城是也以邑为氏若韩赵魏是也凡赐氏族者为
 卿乃赐有大功德者生赐以族若叔孙得臣是也虽
 公子之身若有大功德则以公子之字赐以为族若
 仲遂是也其无功德死后乃赐族若无骇是也若子
 孙不为卿其君不赐族子孙自以王父字为族也氏
 族对文为别散则通故左传问族于众仲下曰以字
卷四十七 第 24a 页 WYG0125-0472a.png
 为展氏是也其姓与氏散亦得通故春秋有姜氏子
 氏姜子皆姓而云氏是也 方氏悫曰以众而聚于
 一者谓之族若所谓宗以族得民敬宗故收族是也
 以小而系于大者谓之属若所谓夫属乎父道夫属
 乎子道是也上下之交谓之际彼此之合谓之会若
 王姬下嫁于诸侯者际也会男女之无夫家者会也
 言同姓从宗则异姓非不然也以同姓为宗之所主
 而族属之所系焉不然则离故也经曰妇人从夫其
卷四十七 第 24b 页 WYG0125-0472b.png
 谓是与异姓主名则同姓非不然也以异姓则名之
 所难辨而际会之所因焉不然则乱故也经曰合二
 姓之好其谓是与名著而男女有别者尊者为父亲
 者为母而父母之名著矣外则为夫内则为妇而夫
 妇之名著矣此男女之所以有别也至于父之与夫
 而名著乎外则男又有别矣母之与妇而名著乎内
 则女又有别矣 陈氏祥道曰母妇虽无昭穆而昭
 穆系于父子之别嫂妇无长幼而长幼系于兄弟之
卷四十七 第 25a 页 WYG0125-0472c.png
 伦故妇于世叔父母则大功世叔于妇亦大功以其
 相远而亲之也兄公与叔于嫂妇无服嫂妇于兄公
 与叔亦无服以其相迩而远之也
 馀论应氏镛曰人固有幼而无依年之长幼或甚辽
 绝兄当抚幼弟如父故康诰以兄不念鞠子哀为大
 不友嫂当抚幼叔如子故唐贤有鞠于嫂以有成以
 母服报之恩礼可以有加而名卒不可变者天伦自
 然之序非人所能移也此其所以莫急于正名也
卷四十七 第 25b 页 WYG0125-0472d.png
 徐氏师曾曰今世犹称弟妻为妇殆未之考耳
 存疑郑氏康成曰谓之妇与嫂者以其在己之列以
 名远之耳(孔疏在己之伦列恐相亵渎故弟妻假以/同子妇之名兄妻假以妇老之名殊远之)
 (也/)复谓嫂为母则令昭穆不明(孔疏既以子妻之名/名弟妻若又以诸父)
 (之妻名名兄妻则上下全/乱昭穆不明故不可也)亦可谓之母乎言不可也
 人治所以正人也 孔氏颖达曰此论兄弟之妻相
 称谓之义弟非子行其妻亦谓之妇者以嫌相亵渎
 谓之为妇欲卑远之也弟妻既得为妇号恐兄妻得
卷四十七 第 26a 页 WYG0125-0473a.png
 为母号故明之言嫂不可亦谓之为母也若兄妻又
 为母是兄弟之伦翻为父子之例故借妇老之名以
 为兄妻之号也名谓母妇之名得之则昭穆明失之
 则上下乱是人治之大须慎之也
 案记义盖谓兄弟非父道子道之可称故其妻亦不
 可谓之母与妇而世乃有称弟之妻为妇者是降其
 弟属子道将嫂亦可为母而以兄属父道乎甚言其
 不可之意而郑孔反以称弟妇为厚别似非经意考
卷四十七 第 26b 页 WYG0125-0473b.png
 尔雅女子谓兄之妻曰嫂弟之妻曰妇男子无文以
 男女有别最重同等之嫌而兄公与弟之妻尤必无
 际会也后世假女子之称以相称而称兄妻曰嫂于
 弟妻曰弟妇以别于子妇岂所称无于礼者之礼耶
四世而缌服之穷也五世袒免杀同姓也六世亲属竭
(免音问杀色界/反徐所例反)
 正义郑氏康成曰四世共高祖五世高祖昆弟六世
 以外亲尽无属名 孔氏颖达曰四世谓上至高祖
卷四十七 第 27a 页 WYG0125-0473c.png
 下至己兄弟同承高祖之后者为亲兄弟期一从兄
 弟大功再从兄弟小功三从兄弟缌麻为四世而缌
 麻尽也五世谓共承高祖之父者服袒免而无正服
 减杀同姓也六世则谓共承高祖之祖者不服袒兔
 同姓而已故云亲属竭
 通论马氏睎孟曰服有五者盖其亲有隆杀则服有
 精粗故四世而缌者服之精乃其服之穷也至于五
 世则宜其无服而先王不忍遂绝之也故为之袒兔
卷四十七 第 27b 页 WYG0125-0473d.png
 之礼所以杀同姓也
 存疑方氏悫曰五世尤疏但不袭不冠以变其吉耳
 六世虽不变吉可也(案六世但不袒兔/耳不变吉则过矣)
其庶姓别于上而戚单于下昏姻可以通乎系之以姓
而弗别缀之以食而弗殊虽百世而昏姻不通者周道
然也(戚千历反单音丹系音计又户计反别/皇如字旧彼列反缀丁卫反食音嗣)
 正义郑氏康成曰玄孙之子姓别于高祖五世而无
 服(孔疏玄孙与高祖服属仍同其姓不异玄孙之子/则四从兄弟承高祖父之后至已五世而无服各)
卷四十七 第 28a 页
 (事小宗因字因官为氏不同高祖之/父是庶姓别于上庶姓氏族之谓也)姓世所由生(孔/疏)
 (五世无服不相/禀承各为氏姓)昏姻可以通乎问之也周之礼所建
 者长也姓正姓也始祖为正姓(孔疏若炎帝姜姓黄/帝姬姓周姓姬本于)
 (黄帝齐姓姜本于炎帝/宋姓子本于契是也)高祖为庶姓(孔疏若鲁之三/桓庆父叔牙季)
 (友之后及郑之七/穆游氏国氏之等)系之弗别谓若今宗室属籍也(孔/疏)
 (汉同宗/有属籍)周礼小史掌定系世辨昭穆(孔疏周礼小史/之官掌定帝系)
 (世本知世/代昭穆) 孔氏颖达曰周家五世以后各为氏族
 不共高祖别自为宗是庶姓别异于上也戚亲也单
卷四十七 第 28b 页
 尽也谓四从兄弟各自为宗不相尊敬是恩亲尽于
 下也庶众也高祖以外人转广远分姓众多故曰庶
 姓周法大宗百世不改虽庶姓别于上而有世系连
 系之以本姓而不分别又缀族以饮食之礼而不殊
 异虽相去百世昏姻不得通也
 通论方氏悫曰周官言定系世所谓系之以姓也以
 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所谓缀之以食也曲礼曰娶
 妻不取同姓则周之不通也明矣 陈氏祥道曰恩
卷四十七 第 29a 页
 出于情有时而可绝义出于理无时而可废故六世
 而亲属竭者恩之可绝也百世而昏姻不通者义之
 不可废也 吕氏祖谦曰礼记庶姓即左传所谓氏
 族如襄二十五年崔武子欲娶东郭偃之姊偃曰男
 女辨姓今君出自丁臣出自桓不可盖崔与东郭皆
 是氏其姓同出于姜自姜姓中分别出来便有所谓
 崔氏有所谓东郭氏此便是庶姓别于上也
 存疑孔氏颖达曰此论殷周统叙宗族之异昏姻可
卷四十七 第 29b 页
 通以殷法而问也 方氏悫曰小记言妇人不知姓
 则书氏则殷无所系可知
 案礼所以别嫌疑嫌之易生者莫甚于男女故记于
 主名治际会三致意焉其曰周道然者尊王制也亦
 自相答耳虽前世或不必如周之严而谓殷为五世
 以后可通昏姻果何所据乎注疏倡之诸儒因之至
 援尧舜以證尤谬故直削之郑氏以庶姓为氏族系
 之以姓为正姓其义固然然对文则异散文则通也
卷四十七 第 30a 页 WYG0125-0475a.png
服术有六一曰亲亲二曰尊尊三曰名四曰出入五曰
长幼六曰从服
 正义郑氏康成曰亲亲父母为首(孔疏次/以妻子)尊尊君为
 首(孔疏次以/公卿大夫)名世母叔母之属出入女子子嫁者及
 在室者(孔疏及出继/为人后者)长幼成人及殇也从服若夫为
 妻之父母妻为夫之党服(孔疏从服下有六等郑/略举夫妻相为而言之)
 孔氏颖达曰此明服术之制 马氏睎孟曰术者言
 其所由服之制有五而术则有六其详至于如此者
卷四十七 第 30b 页 WYG0125-0475b.png
 所谓丧多而其服五上附下附是也亲亲者门内之
 丧也门内之丧则必以恩掩义而以父母为首故为
 父母斩衰此亲亲之重也尊尊者门外之丧也门外
 之丧则以义断恩而以君与臣为首故为君斩衰此
 尊尊之重也名者自彼而适我也出入者自我而适
 彼若姑姊妹之服是也从服者言其以类相从而非
 正服也 吴氏澄曰服术谓圣人制服之道其一亲
 亲承上人道之亲亲下治子孙者而言(案子至亲也/为长子三年)
卷四十七 第 31a 页 WYG0125-0475c.png
 (斩众子齐衰期下而适孙期众孙大功/九月又下而曾孙玄孙并缌麻三月)由子以下皆
 亲亲之下杀也其二尊尊承上尊尊上治祖祢者而
 言(案父至尊也斩衰三年父之上祖/齐衰期上而曾高并齐衰三月)由父而上皆尊
 尊之上杀也其三名其四出入承上男女有别别之
 以礼义而言名者彼女来配此男(案母父之配父在/期父殁齐衰三年)
 (妻己之配齐衰期父不在加以杖妻则为夫斩三年/妇者子配故服大小功伯叔母名同于父之配视己)
 (尊一等故期兄弟之子妇同于子之配视己卑一/等故小功惟兄弟之妻不可同于己之配故无服)
 者此女往配彼男(案姑姊妹女子子在/室齐衰期出嫁大功)入者已嫁而
卷四十七 第 31b 页 WYG0125-0475d.png
 反(案或被出或无子来/归仍服在室之服)其五长幼承上长长旁治昆
 弟而言(案昆弟相为服期而一从/大功再从小功三从缌麻)由长而上又有旁
 尊之上杀(案父之昆弟为从父期再从父小功族父/缌麻祖之昆弟为从祖小功再从及曾祖)
 (之兄弟/皆缌)由幼而下又有旁卑之下杀也(案子行兄弟/之子期从子)
 (小功再从缌孙行兄弟之孙小/功从孙缌亲兄弟之曾孙亦缌)以上丧服之五术本
 于人道之四亲非亲而服者不在此数其六从服谓
 非己之正服从于人而服也故殿于五术之后此篇
 专言治亲制服之正注以尊尊为君服失之
卷四十七 第 32a 页 WYG0125-0476a.png
 案吴氏所论于本篇脉络最为亲切但本篇所述与
 丧服传文同者五而丧服传言父至尊也君至尊也
 则郑所举该丧服传之全吴所举乃本篇之旨也
从服有六有属从有徒从有从有服而无服有从无服
而有服有从重而轻有从轻而重
 正义郑氏康成曰属从子为母之党(孔疏郑举一条/耳夫从妻妻从)
 (夫并/是也)徒从臣为君之党(孔疏亦略举一条耳妻为夫/之君妾为女君之党庶子为)
 (君母之亲子为母/之君母并是也)从有服而无服公子为其妻之父
卷四十七 第 32b 页 WYG0125-0476b.png
 母(孔疏郑引服问篇其妻为本生父母期而公子为/君所厌不得服从是妻有服而公子无服是从有)
 (服而无服嫂叔/无服亦是也)从无服而有服公子之妻为公子之
 外兄弟(孔疏郑亦引服问篇公子被君厌为己外亲/无服而妻犹服之是从无服而有服娣姒亦)
 (是/也)从重而轻夫为妻之父母(孔疏郑引服问篇妻自/为其父母期为重夫从)
 (妻服之三月为轻是从重/而轻也舅之子亦是也)从轻而重公子之妻为其
 皇姑(孔疏郑引服问篇公子为君所厌自为其母/练冠是轻其妻犹为服期是从轻而重也)
 孔氏颖达曰从服有六者从服之中别有六种属从
 者以其亲属为其支党徒从者与彼无亲空服彼之
卷四十七 第 33a 页 WYG0125-0476c.png
 支党 方氏悫曰以非正由于己特从人而服故谓
 之从服有所系而从则曰属从无所系而从则曰徒
 从属从由仁而生也徒从以义而起也从有而无从
 重而轻断之以义也从无而有从轻而重济之以仁
 也先王之于服术仁之至义之尽也故率亲则自仁
 率祖则自义
自仁率亲等而上之至于祖名曰轻自义率祖顺而下
之至于祢名曰重一轻一重其义然也
卷四十七 第 33b 页 WYG0125-0476d.png
 正义郑氏康成曰自犹用也率循也恩重者为之三
 年义重者为之齐衰然如是也 孔氏颖达曰此论
 祖祢仁义之事仁恩也亲谓父母也等差也义宜也
 言人情道理宜合如是案丧服条例衰服表恩若高
 曾之服本应缌麻小功而进以齐衰踰数等之服岂
 非为尊重而然至亲以期断而父母加三年宁不为
 恩深故亦然矣 方氏悫曰言率亲以知率祖之为
 尊言率祖以知率亲之为祢因亲以推祖则以阶而
卷四十七 第 34a 页
 升焉故曰等而上之由祖以及祢则即世以降焉故
 曰顺而下之或自仁率或自义率而下止言其义然
 者义宜也宜轻而轻宜重而重是义而已 辅氏广
 曰亲亲仁也逆而上之则渐轻故至于祖名曰轻尊
 尊义也顺而下之则渐重故至于祢名曰重轻则缌
 麻三月重则斩衰三年一轻一重非人之所能为也
 (案祖无缌麻三月者/恐当作齐衰三月)
 存疑郑氏康成曰用恩则父母重而祖轻用义则祖
卷四十七 第 34b 页
 重而父母轻 孔氏颖达曰子孙若用恩爱循亲而
 上至于祖远者恩渐轻故名曰轻用义循祖顺而下
 之至于祢其义渐轻祖则义重故名曰重
 案仁义之道皆根于性命于天而义又自仁出盖义
 即仁之宜而敬即爱之隆也人之初生本于父而已
 由父而上之至于祖则本之本也然亲之名尽于高
 服之制亦尽于高圣人非不念再上之有始祖有始
 祖所自出然而服尽于此者恩有所穷以义断之也
卷四十七 第 35a 页
 若分仁与义而对言之则仁主于爱义主于敬爱施
 于亲敬施于尊二者相权互济而要以仁为本爱莫
 隆于父之亲故为父三年而上杀之至于高曾止三
 月耳盖以仁论则至于祖名曰轻然于祖不敢服以
 功缌之轻而必为之齐衰以仁虽轻而义则重也乃
 为高曾止齐衰三月而下隆之至于祖而齐衰期至
 于祢而斩衰三年盖以仁论则父重即以义论至于
 父亦名曰重盖仁者义之本仁重则义愈重也其轻
卷四十七 第 35b 页
 其重各得其宜是乃所谓义也故曰其义一也郑氏
 谓用义则祖重而父母轻谬矣本文何尝曰自义率
 祖至于祢名曰轻乎
君有合族之道族人不得以其戚戚君位也
 正义郑氏康成曰君恩可以下施而族人皆臣也不
 得以父兄子弟之亲自戚于君位谓齿列也所以尊
 君别嫌也 孔氏颖达曰合族者言君设族食燕饮
 有合会族人之道族人不敢计已亲戚与君齿列
卷四十七 第 36a 页 WYG0125-0478a.png
 陈氏祥道曰君之于族人主乎爱而失爱则疏族人
 之于君主乎敬而失敬则亵以失其爱则疏故有合
 族之道所以明其亲亲之恩以失其敬则亵故不得
 以其戚戚君位所以明其尊尊之义不能亲九族燕
 乐同姓与夫恃亲而不恭者岂知此哉 辅氏广曰
 君有合族之道亲亲仁也族人不得以其戚戚君位
 尊尊义也上所行者仁下所守者义 陈氏浩曰不
 敢上亲于君者一则君有绝宗之道二则以严上下
卷四十七 第 36b 页 WYG0125-0478b.png
 之辨而杜篡代之萌也
 案此为下宗法引端惟族人不得以其戚戚君位此
 别子之义所由立也
 存疑王氏曰位也当自为句盖族人不敢戚君者限
 于位也(案此亦得备一说但/与诸家义别附存之)
庶子不祭明其宗也庶子不得为长子三年不继祖也
 (为于/伪反)
 正义郑氏康成曰明犹尊也一统焉族人上不戚君
卷四十七 第 37a 页 WYG0125-0478c.png
 下又辟宗乃后能相序 孔氏颖达曰此下论卿大
 夫以下继续小宗大宗之义小记文详此文简略小
 记已备释之 方氏悫曰适子为宗宗则承家主祭
 焉庶子非宗也故不得祭 吕氏祖谦曰庶子不祭
 曾子问所谓供其牲物以辨大宗故也
 通论陈氏祥道曰庶子不祭不敢渎其祖于上不得
 为长子三年不敢重其嗣于下皆以己之不继祖所
 以明其宗也盖不继祖大宗之庶者也不继祢小宗
卷四十七 第 37b 页 WYG0125-0478d.png
 之庶者也合而言之皆祖也斩言其服三年言其期
  朱子曰依大传文直谓非大宗则不得祭别子之
 为祖者非小宗则不得各祭其四小宗所主之祖祢
 也其小记则云庶子不祭祢明其宗也又云庶子不
 祭祖明其宗也文意重复恐不如大传语虽简而事
 反该悉也
 案小记言庶子不祭祖为不为长子斩发庶子不祭
 祢为不祭殇与无后者发也故文意重复而义各有
卷四十七 第 38a 页 WYG0125-0479a.png
 主大传直就小宗之庶子推起曰庶子不祭明有继
 祢之小宗子在也其为继祖继曾继高者各有宗子
 则各不得祭以明其宗朱子所谓语虽简而事反该
 悉者此也然郑氏所云亦自明析
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
 正义郑氏康成曰别子谓公子(孔疏诸侯适子继世/为君适子之弟别于)
 (正适是诸侯之/子故谓之别子)若始来在此国者(孔疏或是异姓始/来亦谓之别子以)
 (其别于在本/国不来者)后世以为祖也继别谓别子之世适也
卷四十七 第 38b 页 WYG0125-0479b.png
 (孔疏世继别/子为大宗)族人尊之谓之大宗(孔疏五世外皆为/之齐衰三月母妻)
 (亦/然)是宗子也继祢者父之适也兄弟尊之谓之小宗
 (孔疏皆以/本亲服之) 孔氏颖达曰前既云明其宗此下广陈
 五宗义也诸侯适子继世为君而第二子以下悉不
 得祢先君故云别子并为其后世之始祖故云为祖
 也 张子曰夫所谓宗者以己之旁亲兄弟来宗己
 所以得宗之名是人来宗已非己宗于人也所以继
 祢则谓之继祢之宗继祖则谓之继祖之宗曾高亦
卷四十七 第 39a 页 WYG0125-0479c.png
 然 陈氏埴曰一族之中大宗只是一人小宗尽多
 故一人之身从下数至始祖大宗惟一数至高祖小
 宗则四此古者宗族人情相亲人伦不乱由大宗小
 宗之法而然
 通论贺氏循曰礼宗子之义所以明本祖之正统纪
 百代而不紊者也而宗之义委曲著见者多在别子
 卿大夫虽非别子起于是邦而为大夫者便为大宗
 其适继之亦百代不迁礼记王制云大夫之庙一昭
卷四十七 第 39b 页 WYG0125-0479d.png
 一穆与大祖之庙而三郑君解曰大祖别子始爵者
 也谓起于是国盛德特兴为一宗之始如此则百代
 不迁统族序亲及族人服之皆宜如别子之宗宗子之
 服虽在绝属皆齐衰三月不以大夫位卑或以非代
 封为嫌也 又曰奉宗加于常礼平居即每事咨告
 凡告宗之例宗内祭祀嫁女娶妻死亡子生行来改
 易名字皆告若宗子时祭则告于同宗宗内男女毕
 会丧故亦如之若宗内吉凶之事宗子亦普率宗党
卷四十七 第 40a 页
 以赴役之宗子时祭毕则合族于宗子之家男子女
 子以班宗子为男主宗妇为女主凡所告子生宗子
 皆书于宗籍大宗无后则支子以昭穆后之故宗立
 则宗道存而诸义有主也有一人不惇者则会宗而
 正其罚族不可以无统故立宗宗既定则常尊归之
 宗子虽在凡才犹当佐之佑之奉以为主虽有高明
 之属盛德之亲父兄之尊而不得干其任者所以全
 正统而一人之情也若奸回淫乱行出轨道有殄宗
卷四十七 第 40b 页
 废祀之罪者然后告诸宗庙而改立其次亦义之权
 也 李氏觏曰大宗者其先祖之负荷族人之纪纲
 乎有族食族燕之礼所以收族也夫五服者人道之
 大治也然而远者疏者忘之矣故立大宗以承其祖
 族人五世外皆合之宗子之家序以昭穆则是始祖
 常祀而同姓常亲也始祖常祀非孝乎同姓常亲非
 睦乎
 馀论吕氏大临曰宗子法久不行今虽士大夫亦无
卷四十七 第 41a 页
 收族之法欲约小宗之法且许士大夫家行之其异
 宫同财有馀则归不足则取及昏冠丧祭必告皆今
 可行仍似古法详立条制使之遵行以为睦宗之道
 亦无所害于今法可以渐消析居争竞之丑所补当
 不细矣
 案别子天子诸侯之庶子也虽与适子同出而诸侯
 不得祖天子则别于正适之天子而为诸侯之始祖
 大夫不得祖诸侯则别于正适之诸侯而为大夫之
卷四十七 第 41b 页
 大祖故曰别子为祖其后继此别子者为大宗故曰
 继别为宗若不能为大夫而止为士则不得为大祖
 而其子继之但为继祢之小宗而已盖宗子之立以
 为祭也族人不得祭始祖而得宗别子之世适以共
 祭故大宗惟一非高祖之世适不得祭高祖非祢之
 适亦不得祭祢故必宗高曾祖祢之世适以祭故大
 宗一而小宗有四大宗以祭别子故百世不迁小宗
 至高祖服尽不祭故五世则迁也
卷四十七 第 42a 页 WYG0125-0481a.png
 存疑吕氏大临曰天子之元子为天子之大宗以继
 其大祖而别子为诸侯诸侯不敢祖天子而自为一
 国之大祖故诸侯之元子亦为诸侯之大宗以继其
 大祖而别子为大夫大夫亦不敢祖诸侯而自立家
 为别子之祖继别者为宗亦谓之大宗
 案天子诸侯不可以宗言上记所谓不得以其戚戚
 君位故惟继别者为大宗也如吕氏说则有两大宗
 矣未安
卷四十七 第 42b 页 WYG0125-0481b.png
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百世不迁者别子
之后也宗其继别子之所自出者百世不迁者也宗其
继高祖者五世则迁者也尊祖故敬宗敬宗尊祖之义

 正义郑氏康成曰迁犹变易也继别子别子之世适
 也(孔疏适子适孙/世世继别子)继高祖者亦小宗也(孔疏继高祖/无小宗之文)
 (故云亦/小宗也)先言继祢者据别子子弟之子也(孔疏郑以/经继高祖)
 (为小宗何以前云继祢郑释此意先云继祢者又承/上继别为大宗之下则从别子言之别子子者别子)
卷四十七 第 43a 页 WYG0125-0481c.png
 (之适子弟之子为别子适子之弟所生之子也弟则/是祢其长子则是小宗故云继祢为小宗因别子而)
 (言/也)以高祖与祢皆有继者则曾祖亦有也则小宗四
 与大宗凡五 孔氏颖达曰此覆说大宗小宗之义
 并明敬宗所以尊祖也百世不迁谓大宗也五世则
 迁谓小宗也尊祖故敬宗总结大宗小宗大宗是远
 祖之正体小宗是高祖之正体尊崇其祖故敬宗子
 所以敬宗子者尊崇其先祖之义也 李氏觏曰吾
 于五宗见孝弟之至焉高祖以上远矣而数十百世
卷四十七 第 43b 页 WYG0125-0481d.png
 尊其正体不忘祖也何孝如之袒兔以外疏矣而合
 之以食序以昭穆厚其同姓何弟如之先王之所以
 治天下此其本与周衰法弛斯道以亡废正适者有
 之矣幼陵长者有之矣祖以世继远则忘之矣族以
 服治疏则薄之矣骨肉或如行路尚何有于天下乎
 案敬宗故族无不收所谓系之以姓而弗别者如此
 此宗百世不迁则昏姻百世不通矣
 馀论张子曰今无宗之家所祭不能追远大宗则百
卷四十七 第 44a 页 WYG0125-0482a.png
 世不迁言百世已远矣小宗大宗人主礼者统宗族
 之事者宗也故称宗子国有宗正大抵主族中之礼
 故以主礼称宗人唐虞已称秩宗掌礼秩典秩也宗
 宗族之礼也 陈氏祥道曰大宗始祖之统始祖之
 庙以义立而百世不毁小宗高祖之统高祖之庙以
 恩立而五世则迁以其庙有迁不迁之不同故其宗
 有易不易之不齐也凡此皆卿大夫之制至于公子
 则具下文 吕氏祖谦曰尊祖故敬宗敬宗尊祖之
卷四十七 第 44b 页 WYG0125-0482b.png
 义也盖诸侯必敬宗子者以宗子是祖之适尊所自
 来故敬适也
 存疑孔氏颖达曰自由也谓别子所由出或由此君
 出(案如周公为别/子自文王出)或由他国来(案如孔子祖防叔奔/鲁而孔子犹自谓殷)
 (人/) 吴氏澄曰此章第一节自别子为祖至尊祖之
 义也是言卿大夫士继别子之宗第二节自有小宗
 而无大宗者至公子之宗道也乃是特言公子本身
 自为宗之宗二义各异若蓝田吕氏之说后一节与
卷四十七 第 45a 页 WYG0125-0482c.png
 前一节其义不殊一君但有一公子谓之别子君之
 子虽多止有一人为大宗以下皆不得谓之别子彼
 鲁三桓之为三大宗郑七穆之为七大宗者盖非正
 礼然二说未详孰是姑两存之
 辨正朱子曰之所自出四字疑衍注中亦无其文至
 作疏时方误耳 陈氏祥道曰孔颖达言别子之所
 由出然则别子所由出即国君也其可宗乎榖梁曰
 燕周之分子也分子即别子也
卷四十七 第 45b 页 WYG0125-0482d.png
 案诸侯不得祖天子大夫不得祖诸侯故有别子为
 祖继别为宗之法而记乃云宗其继别子之所自出
 则诸侯仍得祖天子大夫仍得祖诸侯矣且断无别
 子为祖而别子之所自出反称宗之理朱子据郑注
 无文而疑之所自出为衍其说是也孔疏既混吴氏
 乃以三大宗七大宗言之岂知大宗未尝有二而何
 三与七之有耶
有小宗而无大宗者有大宗而无小宗者有无宗亦莫
卷四十七 第 46a 页 WYG0125-0483a.png
之宗者公子是也公子有宗道公子之公为其士大夫
之庶者宗其士大夫之适者公子之宗道也(适丁/历反)
 正义郑氏康成曰公子有此三事也公子谓先君之
 子今君昆弟公子不得宗君君命适昆弟为之宗使
 之宗之是公子之宗道也所宗者适则如大宗(孔疏/公子)
 (既有大宗小宗故知适者如大宗庶者如小宗大宗/之正本是别子之适今公子为大宗谓礼如之非正)
 (大宗故/云如也)死为之齐衰九月(孔疏以君在厌降兄弟降/一等故九月以其为大宗)
 (故齐/衰)其母则小君也(孔疏与/君同母)为其妻齐衰三月(孔疏/同丧)
卷四十七 第 46b 页 WYG0125-0483b.png
 (服宗子/之妻)无适而宗庶则如小宗死为之大功九月(孔/疏)
 (与寻常兄弟相为同君在厌/降一等故为之大功九月)其母妻无服(孔疏母则/庶母妻则)
 (兄弟之妻/故无服)公子唯己而已则无所宗亦莫之宗(孔疏/既立)
 (适为大宗则不复立庶为小宗前经所谓有大宗而/无小宗是也既无适子可立但立庶子为小宗前经)
 (所谓有小宗而无大宗是也公子唯己而已/即前经有无宗亦莫之宗郑注遥释前耳) 孔氏
 颖达曰以前经明卿大夫自有大宗有小宗以相继
 属此经明诸侯之子身是公子上不得宗君下未为
 后世之宗不可无人主领之义君无适昆弟遣庶兄
卷四十七 第 47a 页 WYG0125-0483c.png
 弟一人为宗领公子礼如小宗是有小宗而无大宗
 也君有适昆弟使之为宗以领公子更不得立庶昆
 弟为宗是有大宗而无小宗也公子唯一无他公子
 可为宗是无宗亦无他公子来宗于己是亦莫之宗
 也公子是也言此三事他人无唯公子有也公子有
 宗道言公子有族人来与之为宗为下起文也公子
 之公者公君也谓公子之君是适兄弟为君者为其
 士大夫之庶者则君之庶兄弟为士大夫所谓公子
卷四十七 第 47b 页 WYG0125-0483d.png
 者也宗其士大夫之适者言君为此公子士大夫庶
 者宗其士大夫之适者谓立公子适者士大夫之兄
 与庶公子为宗也此适者即君之同母弟适夫人所
 生之子 陆氏佃曰言公子有宗道如上所谓无宗
 亦莫之宗是无宗道也故公子之公为此公子求其
 上行先君之昆弟适者使为之宗以统公子此公子
 之宗道也即上行无适以其先君庶昆弟为小宗以
 统之 吕氏祖谦曰假如国君有兄弟四人庶而一
卷四十七 第 48a 页 WYG0125-0484a.png
 适适者君之同母弟公子既不敢宗君君则命同母
 弟为之宗使庶兄弟宗焉若皆庶而无适则须令庶
 长权摄祭事传至子则自宗矣
绝族无移服亲者属也(移本或作施/同以豉反)
 正义郑氏康成曰族昆弟之子不相为服有亲者服
 各以其属亲疏 孔氏颖达曰此论亲尽则无服有
 亲则有服绝族者谓三从兄弟同高祖者族兄弟缌
 麻族兄弟之子及四从兄弟为族属既绝者无施服
卷四十七 第 48b 页 WYG0125-0484b.png
 在旁而及曰移言不延施及之有亲者各以属而为
 之服故曰亲者属也 方氏悫曰九族之外谓之绝
 族以其恩至此绝故也有恩则有服以其恩绝故无
 施服也夫以卑而属尊以幼而属长以庶而属适以
 旁而属正亲亲之道如斯而已故曰亲者属也族绝
 即非其所属 张子曰所谓绝非特此也丧服出妻
 之子为母期则为外祖父母无服传曰绝族无施服
 亲者属也谓妻于夫家与族齿其出也与族绝族绝
卷四十七 第 49a 页 WYG0125-0484c.png
 则为外祖父母无服此所谓无施服然夫妻判合有
 绝族子母至亲无绝道故为出母期谓亲者属礼记
 作移丧服传作施盖古者移施通用
自仁率亲等而上之至于祖自义率祖顺而下之至于
祢是故人道亲亲也
 正义郑氏康成曰亲亲言先有恩 孔氏颖达曰从
 亲亲以至尊祖敬宗收族宗庙严社稷重礼俗成天
 下乐之而无厌倦前文已具此重说之者前论服之
卷四十七 第 49b 页 WYG0125-0484d.png
 轻重此论亲亲之道 方氏悫曰自仁率亲等而上
 之至于祖则始乎亲亲焉自义率祖顺而下之至于
 祢则终乎亲亲焉人道始终乎亲亲也 辅氏广曰
 人道不过仁义亲亲仁也尊祖义也推亲亲之仁至
 于尊祖则义也率尊祖之义而至于亲亲则仁也仁
 义之极则一故曰人道亲亲也又曰亲亲故尊祖
 案义自仁出尊祖之义原出于亲亲之仁则自仁率
 亲等而上之至于别子为祖以仁为本乃见义有所
卷四十七 第 50a 页 WYG0125-0485a.png
 当尊自义率祖顺而下之至于祢以义相形愈见仁
 之有独重则虽一从再从以至绝族而大宗百世不
 迁者孰非此仁之所贯注乎是故人道在亲亲圣人
 治天下所为必自此始也
 总论孔氏颖达曰自此至篇末论人道亲亲
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
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爱百姓故刑罚中
刑罚中故庶民安庶民安故财用足财用足故百志成
卷四十七 第 50b 页 WYG0125-0485b.png
百志成故礼俗刑礼俗刑然后乐诗云不显不承无斁
于人斯此之谓也(中丁仲反乐/音洛斁音亦)
 正义郑氏康成曰收族序以昭穆也严犹尊也孝经
 曰孝莫大于严父百志人之志意所欲也刑犹成也
 斁厌也言文王之德岂不显乎岂不承成先人之业
 乎言其显且承之人乐之无厌也 孔氏颖达曰已
 上亲于亲亲亦上亲于祖以次相亲去已高远故云
 尊祖宗是祖之正胤故云敬宗族人既敬宗子宗子
卷四十七 第 51a 页 WYG0125-0485c.png
 故收族人丧服传云大宗收族是也族人散乱骨肉
 乖离则祭享不严肃若收之则亲族不散昭穆有伦
 宗庙之所以尊严也宗庙严以下始于家邦终于四
 海并立宗之功也先严宗庙而后社稷重百姓百官
 也百官当职更相匡辅则刑罚得中上无淫刑滥罚
 则民手足有所措各安其业故财用得足也百姓足
 君孰与不足天下皆足君及民人百志悉成是谓仓
 廪实知礼莭衣食足知荣辱礼节风俗于是而成所
卷四十七 第 51b 页 WYG0125-0485d.png
 以太平告成功也乐谓不厌也礼俗既成所以民庶
 乐而不倦也引诗周颂清庙之篇言文王之德人无
 厌倦之者斯语辞今尊祖敬宗人皆愿乐亦无厌倦
 故云此之谓也谓与文王相似矣 程子曰收族之
 义止为相与为服祭祀相及 吕氏祖谦曰礼俗不
 可分为两事且如后世虽有笾豆簠簋百姓且不得
 而见安得习以成俗故礼俗不相干盖制而用之谓
 之礼习而安之谓之俗如春秋祭祀不待上令而自
卷四十七 第 52a 页
 安而行之刑是仪刑之刑须是二者合为一方谓之
 礼俗若礼是礼俗是俗不可谓之礼俗 方氏悫曰
 宗五宗也族九族也宗庙者祖祢之祀社稷者土谷
 之神乐者乐也王者功成作乐其以是与不显不承
 则亲亲尊祖之义也无斁于人斯其乐之意也故引
 诗以明之 又曰百姓百官族姓也上言爱百姓非
 不爱庶民也盖政自贵以及贱耳下言庶民安非百
 姓不安也盖贱者已安而贵者可知矣臣以安社稷
卷四十七 第 52b 页
 为事上言社稷故系之于百姓刑不上大夫下言刑
 罚故系之于庶民而已 王氏炎曰此诗颂文王之
 德记此传者即以之明己意耳不显显也不承承也
 亲亲尊祖敬宗收族而宗庙严岂不显乎推其效至
 于财用足百志成礼俗刑岂不承乎礼俗刑而民乐
 岂非人之无斁乎
 通论孔氏颖达曰诗笺云周公祭清庙是不光明文
 王之德与言其光明之也是不承顺文王之志与言
卷四十七 第 53a 页
 其承顺之也与此注不同者礼注在前诗笺在后
 
 
 
 
 
 
 
卷四十七 第 53b 页
 
 
 
 
 
 
 
钦定礼记义疏卷四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