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十
卷三十 第 1a 页 WYG0125-004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礼记义疏卷三十
 礼运第九之一
  正义孔氏颖达曰案郑目录云名礼运者以其记
  五帝三王相变易阴阳转运之道此于别录属通
  论 张子曰礼运本是一片段文字混混然一大
  意须是据大体而观之乃能见若字字句句细碎
  求之必不能得如天降膏露地出醴泉即尧舜之
卷三十 第 1b 页 WYG0125-0046b.png
  世实求此物安得也但言其至和可致此耳 朱
  子曰胡明仲云礼运是子游作 陈氏浩曰疑子
  游门人所记篇首大同小康说则非夫子之言
  黄氏震曰篇首意匠微近老子然终篇混混为一
  极多精语如论造化谓天秉阳垂日星地秉阴窍
  于山川论治谓圣人能以天下为一家中国为一
  人论人谓天地之心又谓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
  神之会五行之秀气论礼谓固人肌肤之会筋骸
卷三十 第 2a 页 WYG0125-0047a.png
  之束皆千古名言 黄氏乾行曰运谓气运气运
  在人则为帝王礼乐之因革在天则为阴阳造化
  之流通然天时人事相为符应礼乐阴阳相为表
  里故其始也法阴阳而作礼乐其终也以礼乐而
  赞阴阳 芮氏城曰以运会言则自唐虞而三代
  大同而小康其衰也为杞宋为幽厉为幽国疵国
  僭君胁君污隆升降皆时会为之也以运行言则
  自分天地转阴阳变四时播五行垂而为日星窍
卷三十 第 2b 页 WYG0125-0047b.png
  而为山川明有制度幽有鬼神变化流行皆大一
  为之也一篇前后义兼两端
  案通篇极言礼之重独篇首小康之说乃老氏礼
  起于忠信之衰道德之薄之意与通篇殊不相应
  考之家语皆无之惟有礼之所生与天地并不由
  礼而在位则以为殃句与下言偃如此乎礼之
  急紧相接则此为小戴所搀入窃老庄之说以为
  高而不知其缪也辨此一莭之缪则通篇粹然无
卷三十 第 3a 页 WYG0125-0047c.png
  疵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
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
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与观皆去/声下与如)
 (字喟去愧反又苦怪反太/息也逮音代一音代计反)
 正义郑氏康成曰蜡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
 索飨之(孔疏郊特牲文据周言之夏则十月殷则/十一月建亥之月也以万物功成报之)
 祭宗庙(孔疏月令腊先祖五祀总言之皆曰蜡/析言之祭百神曰蜡祭宗庙曰息民)时孔
卷三十 第 3b 页 WYG0125-0047d.png
 子仕鲁在助祭之中(孔疏助祭臣而称宾者以/祭祀欲以宾客为荣也)观阙
 也(孔疏尔雅观谓之阙县法象魏使民观之故名观/亦名象魏魏巍也巍巍高大也何休云天子两观)
 (外阙诸侯台门不得有阙象有之用天子/礼也孔子出庙门往雉门登游于观之上)孔子见鲁
 君于祭礼有不备于此又睹象魏旧章之处故感而
 叹之言偃孔子弟子子游大道谓五帝时也英俊选
 之尤者逮及也言不及见不言鲁事为其太切故广
 言之(孔疏广言五帝以/下及三王之事) 孔氏颖达曰此明孔子为
 礼不行而发叹遂论五帝三王道德优劣之事夏曰
卷三十 第 4a 页 WYG0125-0048a.png
 清祀殷曰嘉平周曰蜡喟然而叹一感鲁君之失礼
 一感旧章之废弃也英即禹汤文武三代中之俊异
 者 方氏悫曰以其无名无迹故以道称之以其代
 废代兴故以代数之言三代之为英见五帝之为质
 也 朱氏申曰言不及见帝王之盛而有志焉孔子
 有帝王之德而不得其位故但有志而已 黄氏乾
 行曰道有升降政由俗革虽圣人不能不与时推移
 若欲回情文兼备之风反太古无为之治亦非人情
卷三十 第 4b 页 WYG0125-0048b.png
 但人亡政息故不能不惓惓于鲁尔
 存异郑氏康成曰志谓识古文(孔疏孔子自序虽不/及见前代而有记志)
 (之书披览可知周礼云外史/掌四方之志春秋云其善志) 徐氏师曾曰英谓三
 代贤臣
 案志者心之所之有志乃吾其为东周之意郑谓识
 古文孔谓记志之书非也三代之英即下由此其选
 也意有禹汤文武之君即有皋益伊周之臣徐单指
 臣亦偏
卷三十 第 5a 页 WYG0125-0048c.png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
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
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
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
大同(长竹丈反矜读鳏分音问/恶乌路反为己之为去声)
 正义郑氏康成曰公共也禅位授圣不家之睦亲也
 不独亲独子孝慈之道广也有所养无匮乏也分犹
卷三十 第 5b 页 WYG0125-0048d.png
 职也有归皆得良奥之家劳事不惮施无吝心仁厚
 之教也谋不兴盗不作尚辞让之故也外户不闭禦
 风气而已同犹和也平也 孔氏颖达曰此先明五
 帝时也天下为公不私传子孙即废朱均而用舜禹
 是也选贤与能不世诸侯若黜四凶而举十六相是
 也讲信脩睦谈说辄有信行习皆亲睦也不独亲己
 亲不独子己子使天下之老者皆得赡养终其馀年
 年齿盛壮者不爱其力以奉老幼天下之幼者皆获
卷三十 第 6a 页 WYG0125-0049a.png
 长养以成人无告及有疾者皆获恤养也男有分者
 无才者耕有能者仕各当其职无失分也女谓嫁为
 归君上有道嫁无失时也财货不收录则物坏世穷
 无所资用故收而藏之正是恶其弃地耳非是藏之
 为己有乏者即与也为事用力不惮劬劳正是恶其
 相欺惜不出于身耳非是欲自营赡也谋之所起本
 为鄙诈今天下一心故图谋之事闭塞而不起有乏
 必与窃盗焉施有能必位乱贼何作故扉从外阖盖
卷三十 第 6b 页 WYG0125-0049b.png
 重门击柝本禦暴客既无盗窃乱贼则户无所捍拒
 故从外而闭也率土皆终故曰大同 刘氏彝曰五
 帝之治世质民纯人人内尽其情而情不生外无其
 已而善益劝故君不自尊而天下共尊之臣不自贤
 而天下共贤之一德安于上而兆民莫不化之一善
 出于人而四海莫不师之是以选贤与能讲信脩睦
 不必自于朝廷而族党人人推让不敢以为己私也
 君尽其性于上民尽其性于下不曰大道之行乎
卷三十 第 7a 页 WYG0125-0049c.png
 方氏悫曰天生其利人乃不取是以人逆天也故货
 弃于地为可恶人犯其劳我享其效是因人成事也
 故力不出于身为可恶取非其有谓之盗伺间而发
 谓之窃绝理谓之乱毁则谓之贼 朱氏申曰不独
 亲其亲孝其亲以及人之亲也不独子其子慈其子
 以及人之子也使老有所终以将化而欲善其终也
 壮有所用以方刚而欲致其用也幼有所长以尚少
 而欲趋于长也天之穷民与废民发政施仁宜有以
卷三十 第 7b 页 WYG0125-0049d.png
 养之谋闭而不兴以力不必为己而同乎无知盗窃
 乱贼而不作以货不必藏于己而同于无欲也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
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
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
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
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
卷三十 第 8a 页 WYG0125-0050a.png
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知音/智埶)
 (音世亦作势去起吕反上案故谋用是作十字当在/货力为己下大人世及 此错简耳家语无礼义至)
 (兵由此起五十四字及以著其义以下三十七字止/有礼之所与与天地并如有不由礼而在位者则以)
 (为殃二/十一字)
 正义郑氏康成曰隐犹去也天下为家传位于子也
 货力为己俗狭啬也大人诸侯也乱贼繁多为城郭
 沟池以服之也谋作兵起以违大道敦朴之本也教
 令之稠其弊则然老子曰法令滋章盗贼多有由用
卷三十 第 8b 页 WYG0125-0050b.png
 也用礼义以为治也考成也刑犹则也埶埶位也去
 罪退之也殃犹祸恶康安也言小安者失之则贼乱
 将作矣 孔氏颖达曰此明三代俊英之事孔子生
 及三代之未故称今也天下为家父传天位与子也
 君以天位为家故四海各亲其亲而子其子父子曰
 世兄弟曰及诸侯亦传位自与家也奸诈之谋用是
 货力为己而兴作战争之兵由此货力为己而发起
 既私位独财则更相争夺所以为城郭沟池以自卫
卷三十 第 9a 页 WYG0125-0050c.png
 固也贤犹崇重也既盗贼并作故须勇更相欺妄故
 须知勇知之士皆被崇重也以功为己立功起事不
 为他人也禹汤文武成王周公以其时谋作兵起递
 相争战能以礼义成治故为三王中之英选君臣诸
 事有失故并用礼义以为之纪君臣义合故曰正父
 子天然故曰笃兄弟同气故言睦夫妻异姓故言和
 又用礼义设为宫室衣服车旗饮食上下贵贱有多
 少之制度田种谷稼之所里居宅之地贵贱皆异品也著
卷三十 第 9b 页 WYG0125-0050d.png
 其义以下皆谨礼之事民有失宜用礼裁之民有相
 欺用礼成之民有罪者用礼以照明之民有仁者用
 礼赏之以为则民有争者用礼讲说之使推让行上
 五德皆示民为常法也若为君而不用此谨礼五事
 虽在富贵之埶位众必以为祸恶共以罪黜退之矣
  张子曰大道之行由礼义行者也礼义为纪行礼
 义者也纪对纲而细规规然详于小不见其大也若
 夫大道之行礼义沛然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卷三十 第 10a 页
  又曰使尧舜承桀纣之后亦当礼义以为纪六君
 子生尧舜之时是亦大同圣人成性一之以礼义六
 君子谨礼所以达其大欲至于大同也 胡氏铨曰
 下言禹汤由此则大人谓天子 马氏睎孟曰传子
 传贤皆天之所与非人之所为也五帝三王何与焉
 老有所终至废疾有养三王未尝不同也以正君臣
 至以立田里五帝之时亦莫不行也孔子伤时之弊
 欲复归于至德之盛故言如此
卷三十 第 10b 页
 通论陆氏佃曰与贤与子其义一也不足为时之厚
 薄然后世一不与子则争乱随之是亦天也虽以为
 时之厚薄可也
 存疑郑氏康成曰大道之人以礼于忠信为薄
 案此三节为第一段孔子答子游之问以溯帝王之
 治而归于礼也自石梁王氏指为非孔子语后儒皆
 因之然考其所以致訾有二昔王子雍谓礼记所述
 孔子之言皆家语文后人见其已见礼记遂于家语
卷三十 第 11a 页
 除其本文而亦有以已意增改者今考家语无谋作
 兵起等语则为后人窜入无疑夫天高地下万物散
 殊礼已行乎其閒特大同之世民风沕穆日行礼而
 不知至三代乃觉其以礼为教耳以唐虞视羲农则
 唐虞已觉其文以夏殷视成周则夏殷犹存其朴此
 皆天地风气日开人心机智日生之故圣人之治与
 时为宜正不得高五帝而卑三王也但孔子谓韶尽
 善武未尽善孟子谓尧舜性之汤武反之圣人分上
卷三十 第 11b 页
 有不同则德化浅深亦自有异老庄不知此义谓礼
 为忠信之薄全不识天秩天叙本原记者见本文有
 大同字增小康字作对殊失圣人本旨又改去与天
 地并句与通篇全不照管此记者增改之缪也而细
 考注疏则今文又有错简孔疏谋作兵起紧承货力
 为己文义甚明今文错简似礼义为纪乃所以兆谋
 致兵者则六君子如何又必谨于礼文义并难通矣
 此又今文错脱之缪也
卷三十 第 12a 页 WYG0125-0052a.png
言偃复问曰如此乎礼之急也孔子曰夫礼先王以承
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诗曰相鼠
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是故夫礼必本于
天殽于地列于鬼神达于丧祭射御冠昏朝聘故圣人
以礼示之故天下国家可得而正也(复扶又反下复问/同治平声相去声)
 (殽户教反冠古/乱反朝音潮)
 正义郑氏康成曰相视也遄疾也言鼠之有身体如
 人而无礼者矣人之无礼可憎贱如鼠不如疾死之
卷三十 第 12b 页 WYG0125-0052b.png
 愈也(孔疏引诗鄘风言鼠有形体人亦有形体鼠无/礼故贱人有礼故贵若人而无礼何异于鼠不)
 (如速死无所侵害也而朱子曰言/相鼠犹有体可以人 无礼乎)圣人则天之明因
 地之利取法度于鬼神以制礼下教令也既又祀之
 尽其敬也教民严上也(孔疏谓法天地鬼神以制礼/既毕下此礼之教令以教民)
 (又祀此等之/神教民严上)鬼者精魂所归(孔疏精魂归/藏不知其所)神者引物
 而出(孔疏宗庙能引出仁义山川能引出兴/作五祀能引出制度又俱能引出福庆)谓祖庙
 山川五祀之属也民知严上则此礼达于下也(孔疏/丧是)
 (哀笃君亲祭是享祀君亲射御是防卫供御尊者冠/有著代之义昏有代亲之感朝是君之敬上聘是臣)
卷三十 第 13a 页 WYG0125-0052c.png
 (之事君民既知严上于/此八者之礼无教不从)民知礼则易教 孔氏颖达
 曰言承天则承地可知失礼则死若桀纣也得礼则
 生若禹汤也殽效也天远故言本地近故言效圣王
 既法天地鬼神以制礼而教民且祀天禋地享宗庙
 祭山川一则报其礼所从来之功一则教民严上之
 义 张子曰礼必本于天殽于地列于鬼神此属自
 然而言也天自然有礼如天尊地卑是也殽于地明
 于地也如山川有大小草木有长短皆天生而见于
卷三十 第 13b 页 WYG0125-0052d.png
 地也列于鬼神遍于鬼神也如社有土功稷有养人
 之功五岳为一方之镇皆是也达于丧祭射御冠昏
 朝聘此属人道而言亦莫非天理也 又曰天无形
 固有无体之礼礼有形则明于地明于地则有山川
 宗庙五祀皆布列于地上者也礼无不在天所自有
 人特节文之耳达于丧祭射御冠昏朝聘是见于迹
 也 刘氏彝曰先王正心诚意动必如礼者欲盛厥
 德以配天地承天之道也礼有定制执民两端不敢
卷三十 第 14a 页
 太过不敢不及治人之情也人失礼则行悖于中刑
 祸之道不曰死乎得礼则动协于极安吉之道不曰
 生乎礼也者能使三才各安其位而不失其宜者也
 故天得其礼则阴阳和地得其礼则刚柔顺鬼神得
 其礼则生敛时至于丧祭射御冠昏朝聘得其礼则
 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各得其分而不失其常苟
 无礼则性命不可得而正矣 陈氏祥道曰本于天
 者礼之道殽于地者礼之体列于鬼神者礼之情达
卷三十 第 14b 页
 于丧祭射御冠昏朝聘者礼之度数礼之为道则尊
 而其体则卑其情则幽而其度数则显 方氏悫曰
 天地鬼神礼之所以立也丧祭八者礼之所以行也
 丧凶礼祭吉礼射御军礼冠昏嘉礼朝聘宾礼经礼
 三百曲礼三千大体不过是五者 应氏镛曰上数
 语明礼之功用以明人生死所由系下四语总礼之
 体用以明天下国家治乱所由别礼之大原出于天
 故推其自出而本之效法之谓地故因其成法而效
卷三十 第 15a 页
 之列于鬼神充塞乾坤昭布森列而不可紊达于丧
 祭至朝聘人道交际周流上下而无不通法于天地
 鬼神者理所以承天之道达于天下国家者事所以
 治人之情理与事一而二二而一者也 吴氏澄曰
 言制礼者必根本乎天效放乎地遍取法于一切鬼
 神而达为人所通行之礼也 陈氏浩曰本于天者
 天理之莭文也丧祭八者人事之仪则也 徐氏师
 曾曰天秩有礼礼以承之者礼之体人情易纵礼以
卷三十 第 15b 页
 治之者礼之用夫礼以下又详言之礼无过不及之
 差是本天之莭文有上下之等是效地之高卑有变
 通之妙是列鬼神之变化三者理也所谓承天之道
 也达于丧祭以笃父子达于射御以和长幼达于冠
 昏以明男女达于朝聘以正君臣八者事也所谓治
 人之情者也理与事二而一也
 案此一莭为第二段子游即礼发问而子约言礼之
 始终本末以答之也
卷三十 第 16a 页 WYG0125-0054a.png
言偃复问曰夫子之极言礼也可得而闻与孔子曰我
欲观夏道是故之杞而不足徵也吾得夏时焉我欲观
殷道是故之宋而不足徵也吾得坤乾焉坤乾之义夏
时之等吾以是观之(与音/馀)
 正义郑氏康成曰子游欲知礼终始所成子言欲行
 其礼观其所成也杞夏后氏之后宋殷人之后徵成
 也无贤君不足与成也得夏四时之书其书存者有
 小正得殷阴阳之书其书存者有归藏(孔疏熊氏云/殷易以坤为)
卷三十 第 16b 页 WYG0125-0054b.png
 (首故先/坤后乾)观观于二书之意 孔氏颖达曰此明礼之
 所起因得二书知上代以来至于今世时代运转之
 变通即下礼之初以下是也 朱子曰徵證也
 蒋氏君实曰三代圣人损益不同制作殊事皆本阴
 阳之义而发之夏之所建以寅为正则尚忠尚黑之
 制皆自此出也商之序易以坤为首则尚质尚白之
 制皆自此出也圣人不能考杞宋之馀备见夏商之
 盛制而能因四时阴阳之书详识夏商之本旨此圣
卷三十 第 17a 页 WYG0125-0054c.png
 人之观礼所以异乎人之观之也 应氏镛曰上天
 下泽所以为礼而坤乾之书以坤为首有其义也阴
 阳循环更相为始而夏时以寅为首有其等也玩坤
 乾之自下而上则知礼之交际无不通且有卑法之
 意玩四时之自始而终则知礼之秩序不可紊且有
 无穷之象焉 沈氏焕曰义是礼之变等是礼之常
 于坤乾观变于夏时观常非圣人孰能观之 顾氏
 元常曰上文言三代谨礼故此从夏殷言之下言古
卷三十 第 17b 页 WYG0125-0054d.png
 今礼之大意至我观周道以后乃叹鲁之本旨也
 通论张子曰殷尚质故以所先见者言之乾必因坤
 而著故先坤犹言形神人必因形乃见神若不因形
 神何附著 方氏悫曰论语言其略则文献皆不足
 徵此言其详则文犹有得焉耳周官大卜掌三易之
 法一连山二归藏三周易连山首艮位在东北之间
 则向乎人之时夏用人正故其书以之孔子称曰夏
 时者以人时得其正故也归藏则首乎坤各归其根
卷三十 第 18a 页 WYG0125-0055a.png
 密藏其用合乎地之时殷用地正故其书以之孔子
 称曰坤乾者以资生于丑地为主于下故也周易则
 首乎乾周而复始刚柔相摩合乎天之时周用天正
 故其书以之孔子序以乾坤者以资始于子天为主
 于上故也然孔子以夏殷之易观礼者易之所见者
 象礼之所形者器器由象出也天地有上下之位四
 时有先后之序礼之道如斯而已周监二代故六官
 备天地四时之名也天地之理为妙故以义言达于
卷三十 第 18b 页 WYG0125-0055b.png
 内也四时之迹为显故以等言辨于外也
 案夏时坤乾当时必实有其书郑注其书存者有小
 正归藏举二书以见其梗概未尝谓即此二书也马
 氏谓归藏汉志无之连山隋志无之郑氏非汉人乎
 归藏其所亲见不得执汉志而谓汉志无归藏也至
 连山为刘炫伪作则北史明言之然连山之名见于
 周礼亦不得谓古无是书也若王石梁谓小正归藏
 何足徵礼则观易象春秋何言周礼在鲁也说诗必
卷三十 第 19a 页 WYG0125-0055c.png
 此诗不太拘乎
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污尊而抔饮蒉桴而
土鼓犹若可以致其敬于鬼神(燔音烦捭音檗污音蛙/抔音陪蒉郑读块又如)
 (字桴/音浮)
 正义郑氏康成曰言其物虽质略有齐敬之心则亦
 可以荐羞于鬼神鬼神飨德不飨味也中古未有釜
 甑释米捭肉加于烧石之上而食之耳(孔疏燔黍以/水洮释黍水)
 (加于烧石之上以燔之捭豚捭/析豚肉加于烧石之上而熟之)今北狄犹然污尊凿
卷三十 第 19b 页 WYG0125-0055d.png
 地为尊也抔饮手掬之也蒉读为由声之误也(孔疏/蒉是)
 (草名不可为桴块亦/土类故知当作块)块堛也谓抟土为桴也土鼓筑
 土为鼓也(孔疏盖筑地以为鼓莭杜注周礼籥章云/以瓦为匡盖周代极文不须筑地或曰桴)
 (即搏拊也抟土为/搏拊以手击之) 孔氏颖达曰从此以下至礼之
 大成皆二书所见之事此一莭言上代物虽质略以
 其齐敬可致祭神明也 方氏悫曰观二书足以知
 夏殷之礼观夏殷足以知上古之礼故此言礼之初
 焉自燔黍而下皆始诸饮食之事也方是时地产有
卷三十 第 20a 页 WYG0125-0056a.png
 黍然未有釜甑也故燔之天产有豚然未有刀匕也
 故捭之未能凿木故污尊未知用爵故抔饮鬼神幽
 而难格菲薄之礼疑不足致敬者故以犹若言之
 徐氏师曾曰此下六莭原古始以明圣人制作之功
 而此以养生言之也圣人制作有鼎饪以为食尊罍
 以为饮声乐以为莭其莭如此然其始燔黍捭豚而
 已污尊抔饮而已蒉桴土鼓而已简陋如此而其真
 实无伪可交于神明况于人乎后圣得其意而制礼
卷三十 第 20b 页 WYG0125-0056b.png
 以饰之此礼之所以始于饮食也
 通论张子曰从本言之自微者始从末言之自近者
 始其始必甚质而渐至于文如言礼之初始于拜起
 亦此类也 陈氏祥道曰乐以中声为本土位中央
 其气为中气而籥之为器又以通中声伊耆氏之乐
 始于土鼓中声作焉中于蒉桴中声发焉终于苇籥
 中声通焉乐之所始必本于中声如此周官籥章中
 春昼击土鼓吹豳诗以逆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之凡
卷三十 第 21a 页 WYG0125-0056c.png
 国祈年于田祖吹豳雅击土鼓以乐田畯国祭蜡则
 吹豳颂击土鼓以息老物皆有报本反始之义故犹
 若可以致其敬于鬼神 彭氏廉夫曰蒉与蒯同桴
 鼓槌也以蒯杖为槌而击土鼓
及其死也升屋而号告曰皋某复然后饭腥而苴孰故
天望而地藏也体魄则降知气在上故死者北首生者
南乡皆从其初(号平声饭扶晚反孰/熟通首乡并去声)
 正义郑氏康成曰升屋而号招之于天也饭以稻米
卷三十 第 21b 页 WYG0125-0056d.png
 上古未有火化也苴孰遣奠有火利也苴或为俎(孔/疏)
 (含饭以生米用上古未有火化之法遣/奠包熟肉以送尸法中古脩火之利)地藏谓葬北
 首阴也南乡阳也从其初谓今行之然也 孔氏颖
 达曰上言古代质素此言后世渐文谓五帝以下至
 于三王时也皋引声之言某谓死者名复令其反复
 魄也天望谓望天而招魂地藏谓穴地以藏尸所以
 地藏由体魄则降故所以天望由知气在上故体魄
 降入于地为阴故死者北首归阴之义死者既归阴
卷三十 第 22a 页 WYG0125-0057a.png
 则生者南乡归阳也皆从其初言非是今时始为此
 事皆取法于上古中古而来 方氏悫曰饭必以腥
 虑致生之不知也苴必以孰虑致死之不仁也后世
 于丧有奠始于饭腥而已于葬有遣始于苴孰而已
 体有所附魄有所营皆重浊而为阴故降而在下知
 无不周气无不之皆轻清而为阳故升而在上死者
 仆故言首生者兴故言乡凡是礼也后世虽增其文
 而不能损礼之实或异其迹而不易礼之意故曰皆
卷三十 第 22b 页 WYG0125-0057b.png
 从其初 陈氏祥道曰体魄有灭而无存故不言下
 知气感动而常在故言在上北为阴幽物之所终始
 故死首之南为阳明物之所相见故生乡之 蒋氏
 君实曰死生异域疑若恩弃义绝而不相求乃升屋
 之号皋某之告饭腥苴孰以继其孝养之事天望地
 藏以发其悽怆之思盖虽礼教未备而天理之发露
 于人心者自然如此至于后世棺椁衣衾之备美赗
 赙赠含之毕陈而一念不居事亦末矣故曰皆从其
卷三十 第 23a 页 WYG0125-0057c.png
 初 徐氏师曾曰饭含也腥生也生米亦有腥气苴
 包也孰熟肉此以送死言之见后世送死之礼非后
 圣以私意制之皆从古初人心自有之哀戚尔
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橧巢未有火
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未有麻丝衣
其羽皮(窟苦忽反橧音曾则/登反茹音汝衣去声)
 正义郑氏康成曰未有宫室寒则累土暑则聚薪柴
 居其上也未有火化食腥也此皆上古之时 孔氏
卷三十 第 23b 页 WYG0125-0057d.png
 颖达曰此更论上古之事未有宫室则是五帝以前
 未有火化则惟伏羲以前以中古神农有火也营窟
 者地高则穴于地地下则营累其上而为窟橧巢橧
 聚其薪以为巢 徐氏师曾曰鸟曰羽兽曰皮
 通论方氏悫曰人禀阴阳而生则阳故顺阳而居冬
 阳燠于下故居营窟夏阳燠于上故居橧巢
 存疑孔氏颖达曰茹其毛者虽食鸟兽之肉不能饱
 并茹其毛以助饱若汉苏武以雪杂羊毛食之也
卷三十 第 24a 页 WYG0125-0058a.png
 辨正陈氏浩曰未有火化故去毛不尽而并食之也
 (案此说/胜孔氏)
后圣有作然后脩火之利范金合土以为台榭宫室牖
户以炮以燔以亨以炙以为醴酪治其麻丝以为布帛
以养生送死以事鬼神上帝皆从其朔(范范通炮薄交/反燔音烦亨烹)
 (通酪音洛治/平声养去声)
 正义郑氏康成曰作起也脩火之利谓孰冶万物(孔/疏)
 (孰谓亨煮/冶谓陶铸)范金谓铸作器用(孔疏谓为形/范以铸金器)合土谓瓦
卷三十 第 24b 页 WYG0125-0058b.png
 瓴甓及甒大(孔疏檀弓云有虞氏之瓦棺释器云瓴/甗谓之甓郭注塶塼也礼器云君尊瓦)
 (甒又明堂位云泰有虞氏/之尊此等皆烧土为之)榭器之所藏也(孔疏公羊/传宣榭火)
 (乐器藏/焉尔)炮裹烧之也燔加于火上亨煮之镬也炙贯
 之加于火上醴酪烝酿之也酪酢酨朔亦初也亦谓
 今行之然 孔氏颖达曰此论中古神农及五帝三
 王之事世本云燧人出火是火利先有用之简少至
 神农更脩益使多以为台榭以下皆五帝时效法上
 古故曰皆从其朔 刘氏彝曰火无形而潜于木燧
卷三十 第 25a 页 WYG0125-0058c.png
 人钻木出火然后木火始为民利金得火以镕而金
 亦为民利土和以水钧以木而化以火以为器而土
 为民利遂与稼穑均五行之利以养民而礼因五物
 以兴生则养之死则祭之报本反始之心生而礼由
 之弗敢忘乎其本初也 陈氏祥道曰营窟橧巢而
 易之以宫室茹毛饮血而易之以烹炙衣羽皮而易
 之以布帛此所谓通其变使民不倦者也开端之始
 谓之初继终有始谓之朔 王氏安石曰初一始而
卷三十 第 25b 页 WYG0125-0058d.png
 不可变朔则终而复始也 吴氏澄曰营窟土处以
 避寒橧巢木处以避暑饥则食鸟兽之肉寒则衣其
 羽皮此太朴陋不可从也下乃言中古可从之礼脩
 火之利总下三事范金合土一也烹炮燔炙二也治
 丝麻三也以养生二句结上文 董氏应𤾉曰宫室
 代上古之巢窟烹炙代上古之毛血麻丝代上古之
 羽皮皆脩火之利
 通论蒋氏君实曰事之已备圣人不能计其后事之
卷三十 第 26a 页 WYG0125-0059a.png
 未备圣人不能秘其智圣人开物成务以教天下而
 使之相安相养于利用出入之閒使变其燔捭污抔
 而止于笾豆簠簋牺象山罍变其蒉桴土鼓而止于
 笙镛管象椌楬埙篪何病于圣故圣人视夏商以前
 为礼之大意使知养生送死事鬼神之大常皆从其
 朔民未厌神未渎也 黄氏震曰此原古始以明圣
 人制作之功盖易取十三卦之义
故玄酒在室醴盏在户粢醍在堂澄酒在下陈其牺牲
卷三十 第 26b 页 WYG0125-0059b.png
备其鼎俎列其琴瑟管磬钟鼓脩其祝嘏以降上神与
其先祖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齐上下夫妇
有所是谓承天之祜(盏侧眼反粢依注为齐才细反醍/音体嘏音古本或作假古稚反祜)
 (音/户)
 正义郑氏康成曰此言今礼馔具所因于古及其事
 义也(孔疏今礼今世祭祀之礼醴盏牺牲之属是馔/具用古玄酒醴盏是所因于古从玄酒至先祖)
 (以上是事以正/君臣以下是义)粢读为齐声之误也(孔疏粢稷也作/酒用黍不用稷)
 (故知/误)周礼五齐一曰泛齐(孔疏周礼郑注/成而滓泛泛然)二曰醴齐
卷三十 第 27a 页 WYG0125-0059c.png
 (孔疏醴犹体也/成而汁滓相将)三曰盎齐(孔疏盎犹翁也成/而翁翁然葱白色)四曰缇
 齐(孔疏缇成/而红赤)五曰沈齐(孔疏沈成/而滓沈)字虽异盏与盎澄
 与沈盖同物也(孔疏以周礼酒正文醴缇之閒有盎/此醴醍之闻有盏周礼缇齐之下有)
 (沈此醍齐之下/有澄知之也)奠之不同处重古略近也祝祝为主
 人飨神辞也嘏祝为尸致福于主人之辞也祜福也
 福之言备也 孔氏颖达曰玄酒水也以其色黑谓
 之玄太古无酒以水当酒今虽有五齐三酒贵重古
 物故陈设室内而近北也醴谓醴齐盏谓盎齐后世
卷三十 第 27b 页 WYG0125-0059d.png
 所为贱之陈列稍南近户也其泛齐当在玄酒南醴
 齐非粢醍谓醍齐卑之故在堂澄谓沈齐酒谓事酒
 昔酒清酒三者又卑之故陈堂下也陈其牺牲者案
 特牲礼陈鼎于门外北面兽在鼎南东首牲在兽西
 西上北首也备其鼎俎者牲煮于镬镬在庙门外鼎
 随镬设在镬之西取牲体实鼎举鼎而入设阼阶下
 南陈俎鼎西以次载于俎案少牢云鼎入陈于东方
 当序西面北上也琴瑟堂上之乐管磬钟鼓堂下之
卷三十 第 28a 页 WYG0125-0060a.png
 乐上神即先祖指其精气谓之上神指其亡亲谓之
 先祖皇熊皆谓上神天神也正君臣下详见祭统行
 上事得所则特受天之祜福也 方氏悫曰以室对
 户室者户之内户者室之外也以堂对下堂者阶之
 上阶者堂之下也致于味者于道为远寡于味者于
 道为近故礼器曰礼之近人情者非其至也明后世
 之礼虽渐致其文亦未尝不贵其本 周氏谞曰有
 齐酒牺牲钟鼓祝嘏固足以降上神与先祖然必待
卷三十 第 28b 页 WYG0125-0060b.png
 正君臣五者而后可以承天之祜者以备物尽礼犹
 不足以承天所可承天者脩人事而已 张子曰顺
 理则承天之祜 陆氏佃曰此犹未祭也易曰盥而
 不荐有孚颙若正当此时 吴氏澄曰此祭之初事
 君臣父子指尸与君也兄弟同姓之臣上下异姓之
 臣夫妇君与夫人各有其礼各有其事各有其位故
 云正笃睦齐及有所也
 通论孔氏颖达曰崔氏云祭之日王衮冕入尸亦衮
卷三十 第 29a 页 WYG0125-0060c.png
 冕入王不迎尸尸入室乐作九变乃灌尸祭之啐之
 奠之为一献王出迎牲后从灌为二献迎牲入诏于
 庭王亲执鸾刀启毛告于室昭共一牢穆共一牢行
 朝践之事尸出于室太祖之尸户西南面其主在右
 昭在东穆在西相对坐主各在其右祝取膟膋燎于
 炉诏神于室出奠于主前王乃洗肝于鬯而燔之为
 制祭次乃升牲首于室置北墉下后荐朝事之豆笾
 乃荐腥于尸主前谓之朝践王以玉爵酌著尊泛齐
卷三十 第 29b 页 WYG0125-0060d.png
 献尸三献也后以玉尊酌著尊醴齐亚献四献也退
 而合烹设馔于堂延主入室太祖东面昭南面穆北
 面徙馔室内坐前祝酌斝奠于馔南取脂焫萧合馨
 芗大合乐自此以前谓之接祭迎尸入室举奠斝主
 人拜妥尸后荐馔献之豆笾王以玉爵酌壶尊盎齐
 献尸五献也后以玉爵酌壶尊醴齐献尸六献也尸
 十五饭讫王以玉爵因朝践之尊泛齐酳尸七献也
 后荐加豆笾尸酌酢主人主人受嘏王献诸侯后以
卷三十 第 30a 页 WYG0125-0061a.png
 瑶爵因酌馈食壶尊醍齐酳尸八献也王乃以瑶爵
 献卿宾以瑶爵壶尊醴齐献尸九献也九献之后谓
 之加爵用璧角璧散士三加天子诸侯不止三也侯
 伯无朝践馈献二献止七子男无荐腥馈孰二献酳
 尸君一献止五此皆崔氏说今案子男馈孰以前君
 与夫人并无献食后行三献通二灌为五也 陈氏
 祥道曰浊莫如五齐清莫如三酒祭用五齐以神事
 之也三酒以人养之也酒正共五齐三酒以实八尊
卷三十 第 30b 页 WYG0125-0061b.png
 皆陈而弗酌所以致事养之意也故曰惟齐酒不贰
 非此八尊所实则皆有贰大祭所酌度用一尊则以
 三尊副之中祭以二尊副之小祭以一尊副之所以
 致事养之用也司尊彝朝践用两牺尊再献用两象
 尊皆有罍牺象所实泛与醴也罍尊所实盎以下也
 朝用醴馈用盎诸臣自酢用凡酒醴以上君所酌盎
 以下夫人所酌酒正凡祭祀以五齐三酒实八尊似
 天地宗庙皆备五齐而无四齐二齐之别然经有言
卷三十 第 31a 页 WYG0125-0061c.png
 一齐者礼器祭义夫人奠盎是也有言二齐者醴齐
 缩酌盎齐涚酌是也有言三齐者坊记粢醍在堂澄
 酒在下是也有言四齐者此经玄酒醴盏粢醍澄酒
 是也有言五齐者酒正五齐实八尊是也盖二齐者
 天子之时祭一齐者诸侯之时祭宗庙之小祭也三
 齐者宗庙之祫祭四齐者宗庙之禘祭也此人鬼而
 已其上有神示焉则五齐天地社稷之事也且天子
 祭天地诸侯祭社稷而已天子禘始祖所自出诸侯
卷三十 第 31b 页 WYG0125-0061d.png
 则太祖而已天子祫群庙主大夫士及高祖而已则
 时祭一齐祫二齐禘祫三齐社稷四齐可类推也
 存疑孔氏颖达曰崔氏云周礼大祫于大庙则备五
 齐三酒朝践王酌泛齐后酌醴齐馈食王酌盎齐后
 酌醍齐朝献王酌泛齐因朝践之尊再献后酌醍齐
 因馈食之尊诸侯为宾酌沈齐尸酢王与后皆还用
 所献之齐宾长酳尸酢用清酒加爵亦用三酒大禘
 则用四齐三酒不用泛齐朝践王酌醴齐后酌盎齐
卷三十 第 32a 页 WYG0125-0062a.png
 馈食王酌醍齐后酌沈齐朝献王酌醴齐再献后还
 酌沈齐亦尊相因也诸侯为宾亦酌沈齐及三酒之
 法如祫礼四时之祭惟醴盎二齐及三酒朝践王酌
 醴齐后亦酌醴齐馈食王酌盎齐后亦酌盎齐朝献
 王还用醴齐再献后还用盎齐亦尊相因也诸侯为
 宾亦酌盎齐三酒同于祫盖三酒本以供饮尊卑有
 常不得降也鲁及王者之后大祫所用与王禘同若
 禘与王四时同侯伯子男禘用醴盎朝践君夫人酌
卷三十 第 32b 页 WYG0125-0062b.png
 醴齐馈食君夫人酌盎齐朝献君还酌醴齐再献夫
 人还酌盎齐诸臣为宾酌盎齐尸酢君夫人用昔酒
 酢诸臣用事酒加爵皆清酒时祭止盎齐朝践君制
 祭夫人荐盎进孰君割牲夫人荐酒朝献君酌盎齐
 酳尸再献夫人还酌酒以终祭宾献皆酒加爵如禘
 祫之礼卿大夫祭酌奠惟用酒也祫祭既备五齐三
 酒以实八尊泛醴以著尊盛之盎醍沈以壶尊盛之
 凡五又各有明水之尊凡十三酒各加玄酒又六通
卷三十 第 33a 页 WYG0125-0062c.png
 斝彝盛明水黄彝盛郁鬯又二故崔云大祫凡十八
 尊也其禘祭所用四齐醴盎盛以牺尊醍沈盛以象
 尊无降神之乐熊谓亦有之时祭春夏用牺尊盛醍
 齐象尊盛沈齐秋冬用著尊盛醴齐壶尊盛盎齐鲁
 及二王后皆九献与天子同 陈氏祥道曰祫备五
 齐禘备四齐时祭备二齐 又曰记所云君西酌牺
 象夫人东酌罍尊罍尊在阼牺象在西皆所酌而非
 所设此玄酒在室至澄酒在下则所设而非所酌也
卷三十 第 33b 页 WYG0125-0062d.png
 案崔郑皆谓祫大禘小故为等差如此其实禘追所
 自出祫不追所自出安得禘反小于祫礼不王不禘
 安得诸侯亦有禘祫大禘在夏大烝在冬安得禘祫
 并用秋冬之著尊壶尊杞宋脩其礼物作宾王家其
 所脩者夏殷天子之礼安得据周礼之五齐三酒八
 尊而谓二王后与周天子同耶但周天子诸侯祭礼
 散逸姑存其说以为饩羊之供耳陈氏谓禘大祫小
 视崔郑为优而陈者不酌酌者不陈则酌者置之何
卷三十 第 34a 页 WYG0125-0063a.png
 所疑正尊不酌酌者即其所贰大祭人众酌献亦多
 故必三贰小祭人寡酌献亦少故一贰而已足也
作其祝号玄酒以祭荐其血毛腥其俎孰其殽与其越
席疏布以幂衣其浣帛醴盏以献荐其燔炙君与夫人
交献以嘉魂魄是谓合莫(祝之六反又之右反孰熟通/殽本或作肴户交反越音活)
 (幂音密又作鼏同衣/去声浣音缓莫漠通)
 正义郑氏康成曰此谓荐上古中古之食也周礼祝
 号有六一曰神号(孔疏若皇/天上帝)二曰鬼号(孔疏若皇/祖伯某)
卷三十 第 34b 页 WYG0125-0063b.png
 曰祇号(孔疏若后/土皇祇)四曰牲号(孔疏若牛曰/一元大武)五曰齍号
 (孔疏若稷/曰明粢)六曰币号(孔疏若币/曰量币)号者所以尊神显物
 也(孔疏神号鬼号祗号以尊/神牲号齍号币号以显物)腥其俎谓豚解而腥之
 (孔疏豚解两髀两/肩两胉并脊凡七)及血毛皆所以法于太古也孰其
 殽谓体解而爓之(孔疏肩一臂二臑三肫四胳五正/脊六横脊七长胁八短胁九此特)
 (牲九体少牢则加脡脊代胁为/十一体以汤爓之不全熟也)此以下所法于中古
 也越席剪蒲席也幂覆尊也浣帛练染以为祭服嘉乐
 也莫虚无也孝经说曰上通无莫(孔疏孝经纬文言/人之精灵上通于)
卷三十 第 35a 页 WYG0125-0063c.png
 (虚无/寂寞) 孔氏颖达曰朝践之时设此玄酒于五齐以
 上此重古设之其实不用以祭延尸在堂祝以血毛
 告于室又以俎盛肉进于尸前此皆用上古法以所
 爓骨体进于尸前下皆用中古法也周礼越席疏布
 是祭天物此云君与夫人交献则宗庙礼盖杂陈夏
 殷诸侯法也朝践用醴馈食用盏主人献尸宾长以
 肝从主妇献尸宾长以燔从君一献夫人二献君三
 献夫人四献是交错而献也死者之精神已虚无寂
卷三十 第 35b 页 WYG0125-0063d.png
 寞得生者嘉善而神来歆飨是生者和合于寂寞也
 因鲁之失礼故广陈天子诸侯之事及五帝三王之
 道所言者不可以一代定其法制不可以一槩正其
 先后 方氏悫曰上言祝嘏未见所以为号言玄酒
 醴盏未见所以为用上言牺牲鼎俎而亦未列其详
 故此申言之而又广及于所设所幂所衣也血以告
 幽毛以告全腥事之以神孰事之以人合古今之异
 质文之变而又合君夫人之献则阴阳之义备矣魂
卷三十 第 36a 页
 阳也魄阴也酒阳食阴腥阳孰阴气阳味阴 马氏
 睎孟曰魄者魂之体魂者魄之用体用合之则生离
 之则散故合鬼与神以祭于宗庙之中所以嘉其魂
 魄而合之于冥漠之中也 周氏谞曰君阳以嘉魂
 夫人阴以嘉魄合二者以定之莫定也 吴氏澄曰
 此祭之中事
然后退而合亨体其犬豕牛羊实其簠簋笾豆铏羹祝
以孝告嘏以慈告是谓大祥此礼之大成也(铏音刑盛/和羹器羹)
卷三十 第 36b 页
 (音/庚)
 正义郑氏康成曰此谓荐今世之食也体其犬豕牛
 羊谓分别骨肉之贵贱以为众俎也(孔疏知非尸前/正俎者以所陈)
 (多祭末之事不云/合莫而云大祥也)祝以孝告嘏以慈告各首其义也
 (孔疏少牢祝曰孝孙某敢用柔毛刚鬣嘉荐普淖用/荐岁事于皇祖伯某以某妃配某氏尚飨少牢嘏曰)
 (皇尸命工祝承致多福无疆于女孝孙来女孝孙使/女孝孙受禄于天宜稼于田眉寿万年勿替引之孝)
 (子告神以孝为首神告孝子/以慈为首各本祝嘏之义也)祥善也今世之食于人
 道为善大成者解子游以礼所成也 孔氏颖达曰
卷三十 第 37a 页
 前荐爓未孰今至馈食乃退取爓肉更合烹令孰拟
 更荐尸又尸俎唯载右体其馀不载者及左体亦合
 烹之烹之既孰乃体别骨之贵贱以为众俎供尸及
 待宾客兄弟等簠簋笾豆铏羹皆事尸所供设其笾
 豆亦兼据宾客及兄弟之等也 方氏悫曰以稻梁
 实簠以黍稷实簋以水土之品实笾豆五味之和实
 铏鼎祖祢所望于子孙莫大于孝子孙所赖于祖宗
 莫大乎慈故祝嘏以是告 陆氏佃曰祥吉之先见
卷三十 第 37b 页
 者也上言合莫鬼事也亦哀事也此言大祥人事也
 亦吉事也 陈氏祥道曰饮食宫室布帛之用具则
 养生送死之礼成牺牲酒醴鼓钟祝嘏之用具则事
 神之礼成正君臣笃父子之伦具则教人之礼成
 总论蒋氏君实曰合莫以上朝践之莭大祥以上馈
 食之莭朝践礼之始馈食礼之终始贵乎严终极其
 备血毛腥爓越席疏布犹有贵于古也是曰合莫谓
 本是精神以求神于冥漠之间也合烹体笾豆祝嘏
卷三十 第 38a 页
 是后世之所备也乃曰大祥谓由是备礼而极其祥
 善之义也方其合莫也物味薄而诚敬在礼文简而
 诚意通及其致详也品物具而神祇乐诚意散而词
 说行矣 吴氏澄曰此言祭之末事自初至中末祭
 礼大备故曰大成 徐氏师曾曰奉上世之礼物而
 不及后世则无文奉后世之礼物而不及上世则无
 本故文质备而大成此以上言礼之得者以申谨礼
 之意礼莫重于祭故特言之其所言多宗庙之祭而
卷三十 第 38b 页
 越席疏布则非庙祭之物以降上神亦不专先祖之
 灵盖亦错举而互见之要其为礼之意则一也
 
 
 
 
 
钦定礼记义疏卷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