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七 第 1a 页 WYG0124-048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礼记义疏卷十七
五制第五之三
天子七日而殡七月而葬诸侯五日而殡五月而葬大
夫士庶人三日而殡三月而葬三年之丧自天子达
正义郑氏康成曰尊者舒卑者速春秋传曰天子七
月而葬同轨毕至诸侯五月同盟至大夫三月同位
至士踰月外姻至(杜氏预曰言同轨以别四夷之国/言同盟同在方岳之盟诸侯以下)
钦定礼记义疏卷十七
五制第五之三
天子七日而殡七月而葬诸侯五日而殡五月而葬大
夫士庶人三日而殡三月而葬三年之丧自天子达
正义郑氏康成曰尊者舒卑者速春秋传曰天子七
月而葬同轨毕至诸侯五月同盟至大夫三月同位
至士踰月外姻至(杜氏预曰言同轨以别四夷之国/言同盟同在方岳之盟诸侯以下)
卷十七 第 1b 页 WYG0124-0484b.png
(不言毕至有/来有不来也) 孔氏颖达曰自此至不祭明天子以
下殡葬日月不同及衣衾牲器之数天子诸侯位既
尊重送终礼物其数既多许其申遂故日月缓也大
夫及士礼数既卑送终之物其数简少义许夺情故
日月促也必至三日者冀其更生三日不生亦不生
矣左传云大夫三月士踰月而此总云三月者除死
月为三月士三月者数死月正是踰越一月故言踰
月耳
下殡葬日月不同及衣衾牲器之数天子诸侯位既
尊重送终礼物其数既多许其申遂故日月缓也大
夫及士礼数既卑送终之物其数简少义许夺情故
日月促也必至三日者冀其更生三日不生亦不生
矣左传云大夫三月士踰月而此总云三月者除死
月为三月士三月者数死月正是踰越一月故言踰
月耳
卷十七 第 2a 页 WYG0124-0485a.png
通论刘氏彝曰天子功德施于四海诸侯功德洽于
一国大夫士恩德孚于一家庶人恩德著于其族固
有小大之差天子葬者其当朝岁之诸侯六服罔有
不至或奔丧或会葬或会于练祥如四时之朝焉其
不当朝岁之诸侯则为位服于其国而遣卿以会葬
同轨之毕至谓此也七月而葬所以极四海之哀诚
也诸侯之葬必五月者相为宾也同盟之诸侯也虽
非同盟而为其甥舅姑姊妹之邦也士庶人三月而
一国大夫士恩德孚于一家庶人恩德著于其族固
有小大之差天子葬者其当朝岁之诸侯六服罔有
不至或奔丧或会葬或会于练祥如四时之朝焉其
不当朝岁之诸侯则为位服于其国而遣卿以会葬
同轨之毕至谓此也七月而葬所以极四海之哀诚
也诸侯之葬必五月者相为宾也同盟之诸侯也虽
非同盟而为其甥舅姑姊妹之邦也士庶人三月而
卷十七 第 2b 页 WYG0124-0485b.png
葬其事具其诚尽矣
案此以下因上言丧葬而类及之在周则宗伯之掌
此不详也天子之丧在侯服者无不奔也若在宾服
则不责其必至矣其有父母之丧则大君者天下之
所同亲者人子之所独君子不夺人之丧王吏不讨
可知故左氏说诸侯于天子之丧但使上卿吊上卿
会葬者固非而公羊说虽父母丧亦奔者亦过也
庶人县封葬不为雨止不封不树丧不贰事自天子达
案此以下因上言丧葬而类及之在周则宗伯之掌
此不详也天子之丧在侯服者无不奔也若在宾服
则不责其必至矣其有父母之丧则大君者天下之
所同亲者人子之所独君子不夺人之丧王吏不讨
可知故左氏说诸侯于天子之丧但使上卿吊上卿
会葬者固非而公羊说虽父母丧亦奔者亦过也
庶人县封葬不为雨止不封不树丧不贰事自天子达
卷十七 第 3a 页 WYG0124-0485c.png
于庶人(县悬同封窆同为去声自天子/句郑属下节今从王氏属上句)
正义郑氏康成曰县封当为悬窆(孔疏郑知封当为/窆者封土无悬系)
(之理窆谓下棺会案窆从之穴/会意封从之土 意篆作□)悬窆者至卑不得引
绋下棺(孔疏士无碑有/二繂系棺下之)虽雨犹葬以其礼仪少封谓
聚土为坟(案封从丰土会意/篆作□后混为一)不封之不树之又为至
卑无饰也(孔疏不积土为封不标/墓以𣗳卑不须显异也)周礼曰以爵等为
丘封之度与其树数则士以上乃皆封树(孔疏周礼/冢人职文)
(彼注王公曰丘诸臣曰封又引汉律列侯坟高四丈/关内侯以下至庶人各有差檀弓孔子葬母崇四尺)
正义郑氏康成曰县封当为悬窆(孔疏郑知封当为/窆者封土无悬系)
(之理窆谓下棺会案窆从之穴/会意封从之土 意篆作□)悬窆者至卑不得引
绋下棺(孔疏士无碑有/二繂系棺下之)虽雨犹葬以其礼仪少封谓
聚土为坟(案封从丰土会意/篆作□后混为一)不封之不树之又为至
卑无饰也(孔疏不积土为封不标/墓以𣗳卑不须显异也)周礼曰以爵等为
丘封之度与其树数则士以上乃皆封树(孔疏周礼/冢人职文)
(彼注王公曰丘诸臣曰封又引汉律列侯坟高四丈/关内侯以下至庶人各有差檀弓孔子葬母崇四尺)
卷十七 第 3b 页 WYG0124-0485d.png
(注盖周之士其树白虎通云天子松/诸侯柏大夫栗士槐庶人树以榆柳)贰之言二也
孔氏颖达曰许慎云死葬之以礼以雨而葬是不行
礼
通论孔氏颖达曰公羊说雨不克葬谓天子诸侯也
卿大夫臣贱不能以雨止又释废疾云虽庶人葬为
雨而止则在庙未发之时庶人及卿大夫亦得为雨
止若其已发在路及葬则不为雨止也其人君在庙
及在路及葬皆为雨止 陈氏祥道曰鲁葬定公与
孔氏颖达曰许慎云死葬之以礼以雨而葬是不行
礼
通论孔氏颖达曰公羊说雨不克葬谓天子诸侯也
卿大夫臣贱不能以雨止又释废疾云虽庶人葬为
雨而止则在庙未发之时庶人及卿大夫亦得为雨
止若其已发在路及葬则不为雨止也其人君在庙
及在路及葬皆为雨止 陈氏祥道曰鲁葬定公与
卷十七 第 4a 页 WYG0124-0486a.png
敬嬴以雨不克葬而春秋讥之则不为雨止者不特
庶人而已
存异郑氏康成曰庶人终丧无二事不使从政也丧
大记曰大夫士既葬公政入于家既卒哭弁绖带金
革之事无辟也(孔疏引以证大夫/士在丧有二事)
辨正王氏安石曰丧不贰事当连自天子至于庶人
为句三年不从政所谓不贰事使一于丧事也金革
无辟上使之非也或权制也
庶人而已
存异郑氏康成曰庶人终丧无二事不使从政也丧
大记曰大夫士既葬公政入于家既卒哭弁绖带金
革之事无辟也(孔疏引以证大夫/士在丧有二事)
辨正王氏安石曰丧不贰事当连自天子至于庶人
为句三年不从政所谓不贰事使一于丧事也金革
无辟上使之非也或权制也
卷十七 第 4b 页 WYG0124-0486b.png
案丧不贰事谓一志于亲天子则谅阴不言诸侯居
庐未有命戒大夫既葬亦致其事于君士亦三年废
业也庶人县封至不树言贵贱之礼制有殊丧不贰
事言贵贱之专志则一 又案夲文明以葬不为雨
止属庶人而陈氏又非无据且考丧礼有道车载蓑
笠之文则君葬雨不止矣战国策有雪甚及牛目而
止之事或战国及秦汉遇雨雪皆止遂以是定制与
丧从死者祭从生者支子不祭
庐未有命戒大夫既葬亦致其事于君士亦三年废
业也庶人县封至不树言贵贱之礼制有殊丧不贰
事言贵贱之专志则一 又案夲文明以葬不为雨
止属庶人而陈氏又非无据且考丧礼有道车载蓑
笠之文则君葬雨不止矣战国策有雪甚及牛目而
止之事或战国及秦汉遇雨雪皆止遂以是定制与
丧从死者祭从生者支子不祭
卷十七 第 5a 页 WYG0124-0486c.png
正义郑氏康成曰从死者谓衣衾棺椁从生者谓奠
祭之牲器 孔氏颖达曰卢植云从生者谓除服之
后吉祭之时以子孙官禄祭其父祖若丧中之祭虞
祔练祥仍从死者之爵故小记云士祔于大夫则易
牲又云其妻为大夫而卒而后其夫不为大夫而祔
于其妻则不易牲杂记云上大夫之虞也少牢卒哭
成事祔皆大牢下大夫之虞也犆牲卒哭成事祔皆
少牢是丧中之祭仍从死者之礼也郑云丧中奠祭
祭之牲器 孔氏颖达曰卢植云从生者谓除服之
后吉祭之时以子孙官禄祭其父祖若丧中之祭虞
祔练祥仍从死者之爵故小记云士祔于大夫则易
牲又云其妻为大夫而卒而后其夫不为大夫而祔
于其妻则不易牲杂记云上大夫之虞也少牢卒哭
成事祔皆大牢下大夫之虞也犆牲卒哭成事祔皆
少牢是丧中之祭仍从死者之礼也郑云丧中奠祭
卷十七 第 5b 页 WYG0124-0486d.png
得从生者之爵与小记杂记违者小记杂记据生者
无官爵故丧祭用死者之礼若生者有爵则祭从生
者之法丧祭尚尔后吉祭可知奠谓葬前祭谓葬后
包丧终吉祭也郑必与卢植别者以此云祭从生者
丧从死者相对与中庸大夫士祭与葬相对皆祭与
丧连及故祭中兼丧奠也或云在丧中祭尚从死者
爵至吉祭乃用生者禄耳奠者自吉祭之奠耳 朱
子曰葬用死者之爵祭用生者之禄
无官爵故丧祭用死者之礼若生者有爵则祭从生
者之法丧祭尚尔后吉祭可知奠谓葬前祭谓葬后
包丧终吉祭也郑必与卢植别者以此云祭从生者
丧从死者相对与中庸大夫士祭与葬相对皆祭与
丧连及故祭中兼丧奠也或云在丧中祭尚从死者
爵至吉祭乃用生者禄耳奠者自吉祭之奠耳 朱
子曰葬用死者之爵祭用生者之禄
卷十七 第 6a 页 WYG0124-0487a.png
通论陈氏祥道曰祭虽从生者而有所谓从死者故
父为士子为天子诸侯而其尸服则以士服支子虽
不祭而有所谓祭故宗子为士庶子为大夫则以上
牲祭于宗子之家
案祭从生者谓适长子也适长为士支子为大夫亦
祇以士主祭不以大夫古人极重宗法支子不祭谓
不主祭耳其祝辞云宗子某为介子某荐其常事则
庶子为大夫而以大夫牲可知但主其祭者宗子之
父为士子为天子诸侯而其尸服则以士服支子虽
不祭而有所谓祭故宗子为士庶子为大夫则以上
牲祭于宗子之家
案祭从生者谓适长子也适长为士支子为大夫亦
祇以士主祭不以大夫古人极重宗法支子不祭谓
不主祭耳其祝辞云宗子某为介子某荐其常事则
庶子为大夫而以大夫牲可知但主其祭者宗子之
卷十七 第 6b 页 WYG0124-0487b.png
为士者耳且云荐其常事则亦常从大夫之爵故曰
士摄大夫惟宗子也陈说审矣
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大祖之庙而七诸侯五庙二昭
二穆与大祖之庙而五大夫三庙一昭一穆与大祖之
庙而三士一庙庶人祭于寝
正义郑氏康成曰此周制七者大祖及文王武王之
祧与亲庙四大祖后稷也诸侯大祖谓始封之君王
者之后不为始封之君庙大夫大祖谓别子始爵者
士摄大夫惟宗子也陈说审矣
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大祖之庙而七诸侯五庙二昭
二穆与大祖之庙而五大夫三庙一昭一穆与大祖之
庙而三士一庙庶人祭于寝
正义郑氏康成曰此周制七者大祖及文王武王之
祧与亲庙四大祖后稷也诸侯大祖谓始封之君王
者之后不为始封之君庙大夫大祖谓别子始爵者
卷十七 第 7a 页 WYG0124-0487c.png
大传曰别子为祖是也虽非别子始爵者亦然士一
庙谓诸侯之中士下士名曰官师者上士二庙寝适
寝也 陈氏祥道曰积厚者流泽广积薄者流泽狭
庙而祭之仁之至也以七以五以三以一义之尽也
先王于死者常待之以生由士而上生而异宫死则
为之立庙庶人则生非异宫死则祭于寝而已
通论孔氏颖达曰周所以七者文武受命其庙不毁
以为二祧并始祖后稷及高祖以下亲庙四故为七
庙谓诸侯之中士下士名曰官师者上士二庙寝适
寝也 陈氏祥道曰积厚者流泽广积薄者流泽狭
庙而祭之仁之至也以七以五以三以一义之尽也
先王于死者常待之以生由士而上生而异宫死则
为之立庙庶人则生非异宫死则祭于寝而已
通论孔氏颖达曰周所以七者文武受命其庙不毁
以为二祧并始祖后稷及高祖以下亲庙四故为七
卷十七 第 7b 页 WYG0124-0487d.png
也若王肃则以为天子七庙者高祖之父祖为二祧
并始祖及亲庙四为七周文武受命不迁之庙权礼
所施非常庙之数殷之三宗宗其德而存其庙亦不
以为数凡七庙者皆不称周礼器云天子七庙孙卿
云有天下者事七世又云自上以下降杀以两今使
天子诸侯立庙并亲庙以四而止则君臣同制尊卑
不别郑必谓天子七庙唯周制者礼器云周旅酬六
尸一人发爵则周七尸七庙明矣今使文武不在七
并始祖及亲庙四为七周文武受命不迁之庙权礼
所施非常庙之数殷之三宗宗其德而存其庙亦不
以为数凡七庙者皆不称周礼器云天子七庙孙卿
云有天下者事七世又云自上以下降杀以两今使
天子诸侯立庙并亲庙以四而止则君臣同制尊卑
不别郑必谓天子七庙唯周制者礼器云周旅酬六
尸一人发爵则周七尸七庙明矣今使文武不在七
卷十七 第 8a 页 WYG0124-0488a.png
数既不同祭又不享尝岂礼也哉故卢植云二祧谓
文武榖梁传天子七庙汉书韦玄成四十八人议皆
云周以后稷始封文武受命石渠论白虎通云周以
后稷文武特七庙曾子问孔子云七庙无虚主若王
肃数高祖之父高祖之祖与文武而九主当有九孔
子何云七庙无虚主乎且天子七庙者有其人则七
无其人则五若诸侯庙制虽有其人不得过五此天
子诸侯七五之异也始封之君谓王之子弟封为诸
文武榖梁传天子七庙汉书韦玄成四十八人议皆
云周以后稷始封文武受命石渠论白虎通云周以
后稷文武特七庙曾子问孔子云七庙无虚主若王
肃数高祖之父高祖之祖与文武而九主当有九孔
子何云七庙无虚主乎且天子七庙者有其人则七
无其人则五若诸侯庙制虽有其人不得过五此天
子诸侯七五之异也始封之君谓王之子弟封为诸
卷十七 第 8b 页 WYG0124-0488b.png
侯为后世之大祖当此君之身不得立出王之庙则
全无庙也诸侯不敢祖天子若有大功德王特命之
则可如鲁有文王之庙郑祖厉王是也此始封君之
子得立一庙始封六世之孙始五庙备也若异姓始
封如大公之属初封则得立五庙从诸侯礼也郑注
王者之后不为始封之君庙者以其始封之君非有
功德唯因先代以封之不得为后世之大祖得立此
君所出王者之庙也大夫之大祖则诸侯之子始为
全无庙也诸侯不敢祖天子若有大功德王特命之
则可如鲁有文王之庙郑祖厉王是也此始封君之
子得立一庙始封六世之孙始五庙备也若异姓始
封如大公之属初封则得立五庙从诸侯礼也郑注
王者之后不为始封之君庙者以其始封之君非有
功德唯因先代以封之不得为后世之大祖得立此
君所出王者之庙也大夫之大祖则诸侯之子始为
卷十七 第 9a 页 WYG0124-0488c.png
卿大夫是嫡夫人次子或众妾之子别异于正君故
云别子郑注虽非别子始爵者亦然者一是别子初
虽身为大夫中间废退至远世子孙始得爵命则以
为大祖别子不得为大祖也二是别子及子孙不得
爵命者后世始得爵命自得为大祖三是全非诸侯
子孙异姓为大夫者及他国之臣初来仕为大夫者
亦得为大祖郑答赵商云王制所论皆殷制若周制
别子始爵其后得立别子为大祖若非别子之后虽
云别子郑注虽非别子始爵者亦然者一是别子初
虽身为大夫中间废退至远世子孙始得爵命则以
为大祖别子不得为大祖也二是别子及子孙不得
爵命者后世始得爵命自得为大祖三是全非诸侯
子孙异姓为大夫者及他国之臣初来仕为大夫者
亦得为大祖郑答赵商云王制所论皆殷制若周制
别子始爵其后得立别子为大祖若非别子之后虽
卷十七 第 9b 页 WYG0124-0488d.png
为大夫但立父祖曾祖三庙而已随时而迁不得立
始爵者为大祖此大夫三庙者天子诸侯之大夫皆
同以此及祭法更不别云诸侯之大夫卿即大夫总
号也案祭法适士二庙今此云士一庙故知是诸侯
之中士下士祭法云官师一庙则天子之中士下士
皆二庙也郑知诸侯中士下士同一庙者以祭法云
适士二庙言适士则不得兼中下也庶人之祭谓荐
物以其无庙故惟荐而已荐献不可亵处故知适寝
始爵者为大祖此大夫三庙者天子诸侯之大夫皆
同以此及祭法更不别云诸侯之大夫卿即大夫总
号也案祭法适士二庙今此云士一庙故知是诸侯
之中士下士祭法云官师一庙则天子之中士下士
皆二庙也郑知诸侯中士下士同一庙者以祭法云
适士二庙言适士则不得兼中下也庶人之祭谓荐
物以其无庙故惟荐而已荐献不可亵处故知适寝
卷十七 第 10a 页 WYG0124-0489a.png
也 程子曰自天子至于庶人五服未尝有异皆至
高祖服既如是祭祀亦当如是七庙五庙亦止是祭
及高祖大夫士虽或三庙二庙一庙或祭寝庙虽异
亦不祭及高祖若止祭祢则犹知母而不知父禽
兽道也尊祢而不及祖非人道也 马氏睎孟曰祖
以功建故无可毁之礼百世不迁昭穆以亲崇故有
可毁之礼亲尽则祧 朱子曰以诸侯五庙言之周
礼建国之神位左宗庙则五庙皆当在公宫之东南
高祖服既如是祭祀亦当如是七庙五庙亦止是祭
及高祖大夫士虽或三庙二庙一庙或祭寝庙虽异
亦不祭及高祖若止祭祢则犹知母而不知父禽
兽道也尊祢而不及祖非人道也 马氏睎孟曰祖
以功建故无可毁之礼百世不迁昭穆以亲崇故有
可毁之礼亲尽则祧 朱子曰以诸侯五庙言之周
礼建国之神位左宗庙则五庙皆当在公宫之东南
卷十七 第 10b 页 WYG0124-0489b.png
其制孙毓以为外为都宫大祖在北二昭二穆以次
而南盖大祖之庙始封之君居之昭之北庙二世之
君居之穆之北庙三世之君昭之南庙四世之君穆
之南庙五世之君庙皆南乡各有门堂室寝而墙宇
四周焉大祖之庙百世不迁自馀四庙则六世之后
每一易世而一迁其迁之也新主祔于其班之南庙
南庙之主迁于北庙北庙亲尽则迁其主于大庙之
西夹室而谓之祧凡庙主在夲庙之室中皆东乡及
而南盖大祖之庙始封之君居之昭之北庙二世之
君居之穆之北庙三世之君昭之南庙四世之君穆
之南庙五世之君庙皆南乡各有门堂室寝而墙宇
四周焉大祖之庙百世不迁自馀四庙则六世之后
每一易世而一迁其迁之也新主祔于其班之南庙
南庙之主迁于北庙北庙亲尽则迁其主于大庙之
西夹室而谓之祧凡庙主在夲庙之室中皆东乡及
卷十七 第 11a 页 WYG0124-0489c.png
其祫于大庙之室中则唯大祖东乡为最尊之位群
昭之入乎此者皆列于北墉下而南乡群穆之入乎
此者皆列于南牖下而北乡(案庙室北有墉无牖郊/特牲亳社北牖知庙北)
(无牖室南有牖诗于/以奠之宗室牖下)南乡者取其乡明故谓之昭北
乡者取其深远故谓之穆盖群庙之列则左为昭而
右为穆祫祭之位则北为昭而南为穆昭常为昭穆
常为穆二世祧则四世迁昭之北庙六世祔昭之南
庙三世祧则五世迁穆之北庙七世祔穆之南庙昭
昭之入乎此者皆列于北墉下而南乡群穆之入乎
此者皆列于南牖下而北乡(案庙室北有墉无牖郊/特牲亳社北牖知庙北)
(无牖室南有牖诗于/以奠之宗室牖下)南乡者取其乡明故谓之昭北
乡者取其深远故谓之穆盖群庙之列则左为昭而
右为穆祫祭之位则北为昭而南为穆昭常为昭穆
常为穆二世祧则四世迁昭之北庙六世祔昭之南
庙三世祧则五世迁穆之北庙七世祔穆之南庙昭
卷十七 第 11b 页 WYG0124-0489d.png
者祔则穆者不迁穆者祔则昭者不动此所以祔必
以班尸必以孙而子孙之列亦以为序若武王谓文
王为穆考成王称武王为昭考则自其始祔而已然
春秋传以管蔡郕霍为文之昭邘晋应韩为武之穆
则虽其世既远而犹不易也宗庙之制但以左右为
昭穆不以昭穆为尊卑故五庙同为都宫则昭常在
左穆常在右而外有以不失其序一世自为一庙则
昭不见穆穆不见昭而内有以各全其尊必大祫而
以班尸必以孙而子孙之列亦以为序若武王谓文
王为穆考成王称武王为昭考则自其始祔而已然
春秋传以管蔡郕霍为文之昭邘晋应韩为武之穆
则虽其世既远而犹不易也宗庙之制但以左右为
昭穆不以昭穆为尊卑故五庙同为都宫则昭常在
左穆常在右而外有以不失其序一世自为一庙则
昭不见穆穆不见昭而内有以各全其尊必大祫而
卷十七 第 12a 页 WYG0124-0490a.png
会于一室然后序其尊卑之次则凡已毁未毁之主
又毕陈而无所易唯四时之祫不陈毁庙之主则高
祖有时而在穆或高之上无昭而特设位于祖之西
祢之下无穆而特设位于曾之东也与曰然则毁庙
云者何也曰春秋传曰坏庙之道易檐可也改涂可
也说者以为将纳新主示有所加耳非尽撤而悉去
之也曰然则天子之庙其制若何曰唐之文祖虞之
神宗殷之七世三宗其详不可考独周制犹有可言
又毕陈而无所易唯四时之祫不陈毁庙之主则高
祖有时而在穆或高之上无昭而特设位于祖之西
祢之下无穆而特设位于曾之东也与曰然则毁庙
云者何也曰春秋传曰坏庙之道易檐可也改涂可
也说者以为将纳新主示有所加耳非尽撤而悉去
之也曰然则天子之庙其制若何曰唐之文祖虞之
神宗殷之七世三宗其详不可考独周制犹有可言
卷十七 第 12b 页 WYG0124-0490b.png
然而汉儒之记不同谓后稷始封文武受命而王故
三庙不毁与亲庙四而七者诸儒说也谓三昭三穆
与大祖之庙而七文武为宗不在数中者刘歆说也
虽其数之不同然其位置迁次宜亦与诸侯之庙无
甚异者大夫三庙则视诸侯而杀其二然其大祖昭
穆之位犹诸侯也适士二庙则视大夫而杀其一官
师一庙则视大夫而杀其二然其门堂室寝之备犹
大夫也曰庙之为数降杀以两而其制不降何也曰
三庙不毁与亲庙四而七者诸儒说也谓三昭三穆
与大祖之庙而七文武为宗不在数中者刘歆说也
虽其数之不同然其位置迁次宜亦与诸侯之庙无
甚异者大夫三庙则视诸侯而杀其二然其大祖昭
穆之位犹诸侯也适士二庙则视大夫而杀其一官
师一庙则视大夫而杀其二然其门堂室寝之备犹
大夫也曰庙之为数降杀以两而其制不降何也曰
卷十七 第 13a 页 WYG0124-0490c.png
降也天子之山节藻棁复庙重檐诸侯固有所不得
为者矣诸侯之黝垩斲砻大夫有不得为者矣大夫
之仓楹斲桷士又不得为矣曷为而不降哉独门堂
室寝之合然后可名为宫则其制有不得而杀耳盖
由命士以上父子皆异宫生也异宫而死不得异庙
则有不得尽其事生事存之心者是以不得而降也
后世公私之庙皆同堂异室而以西为上者由汉明
帝始汉之始诸庙皆自营之各为一处虽都宫之制
为者矣诸侯之黝垩斲砻大夫有不得为者矣大夫
之仓楹斲桷士又不得为矣曷为而不降哉独门堂
室寝之合然后可名为宫则其制有不得而杀耳盖
由命士以上父子皆异宫生也异宫而死不得异庙
则有不得尽其事生事存之心者是以不得而降也
后世公私之庙皆同堂异室而以西为上者由汉明
帝始汉之始诸庙皆自营之各为一处虽都宫之制
卷十七 第 13b 页 WYG0124-0490d.png
昭穆之位不复如古然犹不失独专一庙之尊至于
明帝不知礼义之正而务为抑损之私遗诏藏主于
光烈皇后更衣别室而其臣子不敢有加焉魏晋循
之遂不能革而先王宗庙之礼始尽废矣(案北魏清/河王怿庙)
(议云古者七庙之堂皆别光武以来异室同堂后汉/书祭祀志洛阳高庙加祭孝宣孝元及太宗世宗凡)
(五帝西京庙成哀平三帝主四时祭于故高庙则同/堂异室不始于汉明矣又考祭祀志明帝遗诏藏主)
(于世祖庙更衣朱子/则据本纪而言耳)降及近世诸侯无国大夫无邑
则虽同堂异室之制犹不能备独天子之尊可以无
明帝不知礼义之正而务为抑损之私遗诏藏主于
光烈皇后更衣别室而其臣子不敢有加焉魏晋循
之遂不能革而先王宗庙之礼始尽废矣(案北魏清/河王怿庙)
(议云古者七庙之堂皆别光武以来异室同堂后汉/书祭祀志洛阳高庙加祭孝宣孝元及太宗世宗凡)
(五帝西京庙成哀平三帝主四时祭于故高庙则同/堂异室不始于汉明矣又考祭祀志明帝遗诏藏主)
(于世祖庙更衣朱子/则据本纪而言耳)降及近世诸侯无国大夫无邑
则虽同堂异室之制犹不能备独天子之尊可以无
卷十七 第 14a 页 WYG0124-0491a.png
所不致顾乃梏于汉明非礼之礼而不得以致其备
物之孝盖合为一庙则所以尊大祖者既亵而不严
所以事亲庙者又厌而不尊是皆无以尽其事生事
存之心而宗庙之礼亦为虚文矣 陈氏祥道曰庙
所以象生之有朝也寝所以象生之有寝也建之观
门之内不敢远其亲也位之观门之左不忍死其亲
也
存疑郑氏康成曰殷则六庙契及汤与二昭二穆夏
物之孝盖合为一庙则所以尊大祖者既亵而不严
所以事亲庙者又厌而不尊是皆无以尽其事生事
存之心而宗庙之礼亦为虚文矣 陈氏祥道曰庙
所以象生之有朝也寝所以象生之有寝也建之观
门之内不敢远其亲也位之观门之左不忍死其亲
也
存疑郑氏康成曰殷则六庙契及汤与二昭二穆夏
卷十七 第 14b 页 WYG0124-0491b.png
则五庙无大祖禹与二昭二穆而已(案祭法言夏后/氏祖颛顼而宗)
(禹不应谓夏无大祖殷人祖契而宗汤又商书咸有/一德云七世之庙可以观德则不应殷止六庙无大)
(祖/)
存疑陆氏佃曰国语曰工史书世宗祝书昭穆知庙
次昭穆与世次异矣周官小宗伯既掌辨庙祧之昭
穆小史又掌奠系世辨昭穆则明世次先后与庙祧
之昭穆异矣至于大祫即依世次与七庙常祀昭穆
不同故小史又曰祭祀以书叙昭穆之俎簋若昭穆
(禹不应谓夏无大祖殷人祖契而宗汤又商书咸有/一德云七世之庙可以观德则不应殷止六庙无大)
(祖/)
存疑陆氏佃曰国语曰工史书世宗祝书昭穆知庙
次昭穆与世次异矣周官小宗伯既掌辨庙祧之昭
穆小史又掌奠系世辨昭穆则明世次先后与庙祧
之昭穆异矣至于大祫即依世次与七庙常祀昭穆
不同故小史又曰祭祀以书叙昭穆之俎簋若昭穆
卷十七 第 15a 页 WYG0124-0491c.png
一定何必辨而叙之
辨正何氏洵直曰说者谓对父则身为之穆对子则
身为之昭其意以为庙次与世次不同故昭穆迁徙
无常位右者可移之左左者可移之右殊不知庙次
与世次一也庙次虽迁昭穆之班一定不移祖以传
孙孙以传孙纵历百世其当为昭当为穆者未之有
改也如武王之时庙次以文王为穆至襄王之世凡
历十八君矣犹谓之穆左氏载富辰之语曰管蔡郕
辨正何氏洵直曰说者谓对父则身为之穆对子则
身为之昭其意以为庙次与世次不同故昭穆迁徙
无常位右者可移之左左者可移之右殊不知庙次
与世次一也庙次虽迁昭穆之班一定不移祖以传
孙孙以传孙纵历百世其当为昭当为穆者未之有
改也如武王之时庙次以文王为穆至襄王之世凡
历十八君矣犹谓之穆左氏载富辰之语曰管蔡郕
卷十七 第 15b 页 WYG0124-0491d.png
霍文之昭邘晋应韩四国武之穆宫之奇谓大伯虞
仲为大王之昭虢仲虢叔为王季之穆夫大王文王
其子对父皆称昭曰文王之昭大王之昭王季武王
其子对父皆称穆曰武王之穆王季之穆其为子一
也知昭穆为定班而庙次世次未始异也说者引鲁
语曰工史书世宗祝书昭穆知庙次昭穆与世次异
又不然工史所书者帝系世夲之属宗祝所书者几
筵表著之位自其谱牒则谓之世据其班秩则谓之
仲为大王之昭虢仲虢叔为王季之穆夫大王文王
其子对父皆称昭曰文王之昭大王之昭王季武王
其子对父皆称穆曰武王之穆王季之穆其为子一
也知昭穆为定班而庙次世次未始异也说者引鲁
语曰工史书世宗祝书昭穆知庙次昭穆与世次异
又不然工史所书者帝系世夲之属宗祝所书者几
筵表著之位自其谱牒则谓之世据其班秩则谓之
卷十七 第 16a 页 WYG0124-0492a.png
昭穆则庙次昭穆岂与世次不同乎
案四庙五庙六庙七庙之说纷纭不一或谓七庙天
子之定制或谓实止四庙或谓夏五庙禹与二昭二
穆殷六庙汤与契二昭二穆周七庙后稷文武二祧
与亲庙四然其说皆原于礼纬在西汉时其言始封
之君为大祖以下五庙迭毁古之正礼者韦玄成等
也其言天子三昭三穆与大祖之庙而七者其正法
数可常数者刘歆也至东汉时王肃以为天子七庙
案四庙五庙六庙七庙之说纷纭不一或谓七庙天
子之定制或谓实止四庙或谓夏五庙禹与二昭二
穆殷六庙汤与契二昭二穆周七庙后稷文武二祧
与亲庙四然其说皆原于礼纬在西汉时其言始封
之君为大祖以下五庙迭毁古之正礼者韦玄成等
也其言天子三昭三穆与大祖之庙而七者其正法
数可常数者刘歆也至东汉时王肃以为天子七庙
卷十七 第 16b 页 WYG0124-0492b.png
是通百代之言则同于刘歆郑康成以为高祖以下
与始祖而五明立庙之正以亲为限则同于玄成而
卢植马融亦守此议然自康成而后讲经议礼者并
据王制祭法斥郑四庙之谈伸王七庙之说又据王
肃谓高祖之父高祖之祖与文武二主则周庙宜有
九设周之祖宗更有功德受命如二人者亦当更立
庙以祀而必不仅九庙而止理固宜然也
天子诸侯宗庙之祭春曰礿夏曰禘秋曰尝冬曰烝(礿/礿)
与始祖而五明立庙之正以亲为限则同于玄成而
卢植马融亦守此议然自康成而后讲经议礼者并
据王制祭法斥郑四庙之谈伸王七庙之说又据王
肃谓高祖之父高祖之祖与文武二主则周庙宜有
九设周之祖宗更有功德受命如二人者亦当更立
庙以祀而必不仅九庙而止理固宜然也
天子诸侯宗庙之祭春曰礿夏曰禘秋曰尝冬曰烝(礿/礿)
卷十七 第 17a 页 WYG0124-0492c.png
(同/)
正义郑氏康成曰此盖夏殷之祭名(孔疏以与周不/同而夏殷之祭)
(无文故/疑之)周则改之春曰祠夏曰礿(孔疏周礼大宗伯/以祠春享先王以)
(礿夏享/先王)以禘为殷祭(孔疏公羊传五年而再殷祭春/秋僖八年秋七月禘于大庙殷)
(犹大/也)诗小雅曰礿祠烝尝于公先王(孔疏诗小雅天/保篇文王受命)
(已改殷夏祭禘名为礿而诗先礿/后祠从便文先烝后尝以韵句也)此周四时祭宗庙
之名 孔氏颖达曰自此至地者一节论天子诸侯
大夫四时祭宗庙及祭天地山川之事皇氏侃云礿
正义郑氏康成曰此盖夏殷之祭名(孔疏以与周不/同而夏殷之祭)
(无文故/疑之)周则改之春曰祠夏曰礿(孔疏周礼大宗伯/以祠春享先王以)
(礿夏享/先王)以禘为殷祭(孔疏公羊传五年而再殷祭春/秋僖八年秋七月禘于大庙殷)
(犹大/也)诗小雅曰礿祠烝尝于公先王(孔疏诗小雅天/保篇文王受命)
(已改殷夏祭禘名为礿而诗先礿/后祠从便文先烝后尝以韵句也)此周四时祭宗庙
之名 孔氏颖达曰自此至地者一节论天子诸侯
大夫四时祭宗庙及祭天地山川之事皇氏侃云礿
卷十七 第 17b 页 WYG0124-0492d.png
薄也春物未成祭品鲜薄禘次第也夏物虽未成依
时次第而祭白虎通云尝者新谷熟而尝之烝众也
孙炎云进也冬时物成可进者众也 陈氏祥道曰
礿禘以饮为主所以顺乎阳尝烝以食为主所以顺
乎阴
存疑孔氏颖达曰郊特牲春禘郑改读礿祭义春禘
郑直云夏殷礼不改字以已见郊特牲也 赵氏匡
曰禘非时祭之名汉儒见春秋惟两书禘一春一夏
时次第而祭白虎通云尝者新谷熟而尝之烝众也
孙炎云进也冬时物成可进者众也 陈氏祥道曰
礿禘以饮为主所以顺乎阳尝烝以食为主所以顺
乎阴
存疑孔氏颖达曰郊特牲春禘郑改读礿祭义春禘
郑直云夏殷礼不改字以已见郊特牲也 赵氏匡
曰禘非时祭之名汉儒见春秋惟两书禘一春一夏
卷十七 第 18a 页 WYG0124-0493a.png
所以或谓之春祭或谓之夏祭耳 陈氏祥道曰殷
以长发为大禘言大以见小则夏禘小禘也郊特牲
祭义言春禘盖夏礼也 陆氏佃曰春夏以饮为主
审谛之时也春可谓之礿亦可谓之禘夏可谓之禘
亦可谓之礿郊特牲曰春禘而秋尝王制曰春礿夏
禘是也祠品物少文词多春之事而已故夏未有言
祠者 虙氏曰周官所言春祠夏礿此周礼王制祭
统所言春礿夏禘此殷礼郊特牲祭义所言春禘此
以长发为大禘言大以见小则夏禘小禘也郊特牲
祭义言春禘盖夏礼也 陆氏佃曰春夏以饮为主
审谛之时也春可谓之礿亦可谓之禘夏可谓之禘
亦可谓之礿郊特牲曰春禘而秋尝王制曰春礿夏
禘是也祠品物少文词多春之事而已故夏未有言
祠者 虙氏曰周官所言春祠夏礿此周礼王制祭
统所言春礿夏禘此殷礼郊特牲祭义所言春禘此
卷十七 第 18b 页 WYG0124-0493b.png
夏礼也何以知之记曰殷人尚声乐三阕然后出迎
牲又曰乐阳气也又曰殷人先求诸阳则殷祭皆用
乐矣郊特牲所言春禘秋尝而先之以享禘有乐而
食尝无乐则为夏礼非殷礼也春禘既为夏礼则春
礿自得为殷礼矣 吴氏澄曰此春夏祭名是记者
误章内礿皆当读祠禘皆当读礿
案周官与诗并周礼祠与礿尝与烝皆易其序此言
春礿夏禘礿犹可言即礿而禘之名迥殊故郑疑为
牲又曰乐阳气也又曰殷人先求诸阳则殷祭皆用
乐矣郊特牲所言春禘秋尝而先之以享禘有乐而
食尝无乐则为夏礼非殷礼也春禘既为夏礼则春
礿自得为殷礼矣 吴氏澄曰此春夏祭名是记者
误章内礿皆当读祠禘皆当读礿
案周官与诗并周礼祠与礿尝与烝皆易其序此言
春礿夏禘礿犹可言即礿而禘之名迥殊故郑疑为
卷十七 第 19a 页 WYG0124-0493c.png
夏殷礼虙氏又云春禘者夏夏禘者殷盖王制作于
汉作者不见周礼而杂采四代礼为之也赵伯循据
大传驳此谓禘大祭非时祭汉儒见春秋惟两书禘
一春一夏故误则僖公之禘书秋七月汉儒何不见
而误云秋禘与周以重祭赐鲁未闻赐晋何左传晋
人言寡君之未禘祀与是周人以大禘为重故改时
祭之名而世犹通称之今但辨禘之有时祭有大祭
不必以记驳记也
汉作者不见周礼而杂采四代礼为之也赵伯循据
大传驳此谓禘大祭非时祭汉儒见春秋惟两书禘
一春一夏故误则僖公之禘书秋七月汉儒何不见
而误云秋禘与周以重祭赐鲁未闻赐晋何左传晋
人言寡君之未禘祀与是周人以大禘为重故改时
祭之名而世犹通称之今但辨禘之有时祭有大祭
不必以记驳记也
卷十七 第 19b 页 WYG0124-0493d.png
天子祭天地诸侯祭社稷大夫祭五祀天子祭天下名
山大川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诸侯祭名山大川之
在其地者(视一/作视)
正义郑氏康成曰视视其牲器之数(孔疏案夏传其/馀山川视伯小)
(者视子男注谓牲币粢盛爵献之数非谓尊卑也周/礼上公饔饩九牢饪五牢飨九献豆四十侯伯饔饩)
(七牢饪四牢豆三十二子男饔饩五牢饪三牢豆二/十四簋皆十二侯伯无别夏传侯与伯别不可强合)
在其地若齐人祭泰山晋人祭河是也(孔疏泰山齐/鲁之界故齐)
(人有事/于泰山) 朱子曰一家之主则一家鬼神属焉诸侯
山大川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诸侯祭名山大川之
在其地者(视一/作视)
正义郑氏康成曰视视其牲器之数(孔疏案夏传其/馀山川视伯小)
(者视子男注谓牲币粢盛爵献之数非谓尊卑也周/礼上公饔饩九牢饪五牢飨九献豆四十侯伯饔饩)
(七牢饪四牢豆三十二子男饔饩五牢饪三牢豆二/十四簋皆十二侯伯无别夏传侯与伯别不可强合)
在其地若齐人祭泰山晋人祭河是也(孔疏泰山齐/鲁之界故齐)
(人有事/于泰山) 朱子曰一家之主则一家鬼神属焉诸侯
卷十七 第 20a 页 WYG0124-0494a.png
守一国则一国鬼神属焉天子有天下则天下鬼神
属焉 马氏睎孟曰天地域之最大天子域中所尊
故祭天地社稷土榖之神诸侯为天子守土故祭社
稷大夫有家故祭五祀在上者可以兼下故天子祭
天地社稷五祀在下者不可以兼上故诸侯祭社稷
而不得祭天地大夫祭五祀而不得祭社稷古之祀
典有功于民则祀之名山大川民所取财用也天子
君天下其所报者众故祭天下名山大川诸侯君一
属焉 马氏睎孟曰天地域之最大天子域中所尊
故祭天地社稷土榖之神诸侯为天子守土故祭社
稷大夫有家故祭五祀在上者可以兼下故天子祭
天地社稷五祀在下者不可以兼上故诸侯祭社稷
而不得祭天地大夫祭五祀而不得祭社稷古之祀
典有功于民则祀之名山大川民所取财用也天子
君天下其所报者众故祭天下名山大川诸侯君一
卷十七 第 20b 页 WYG0124-0494b.png
国其所报者寡故祭名山大川之在其地者 吴氏
澄曰祭法云大夫以下成群立社曰置社盖大夫以
下所得祭者民社不得祭国社也
案郑注曲礼据月令户灶中霤门行此注据祭法司
命中霤门行厉有地大夫祭五无地大夫祭三孔氏
申之谓曲礼无差别者殷礼此有差别者周法也曲
礼亦明言天子诸侯大夫安见其言无差别乎夫五
祀春户木夏灶火夏季中霤土秋门金冬行水于理
澄曰祭法云大夫以下成群立社曰置社盖大夫以
下所得祭者民社不得祭国社也
案郑注曲礼据月令户灶中霤门行此注据祭法司
命中霤门行厉有地大夫祭五无地大夫祭三孔氏
申之谓曲礼无差别者殷礼此有差别者周法也曲
礼亦明言天子诸侯大夫安见其言无差别乎夫五
祀春户木夏灶火夏季中霤土秋门金冬行水于理
卷十七 第 21a 页 WYG0124-0494c.png
为当若司命为天星泰厉为外鬼其不当列于五祀
甚明不当以彼惑此也
天子诸侯祭因国之在其地而无主后者
正义郑氏康成曰谓所因之国先王先公有功德宜
享世祀今绝无后为之祭主者 孔氏颖达曰天子
置都之所及诸侯所封之内皆因古昔先王先公所
居之地今其地子孙绝灭而无主后者则天子诸侯
祭之(陈氏浩曰在王畿者天子/祭之在侯邦者诸侯祭之) 叶氏梦得曰亡国
甚明不当以彼惑此也
天子诸侯祭因国之在其地而无主后者
正义郑氏康成曰谓所因之国先王先公有功德宜
享世祀今绝无后为之祭主者 孔氏颖达曰天子
置都之所及诸侯所封之内皆因古昔先王先公所
居之地今其地子孙绝灭而无主后者则天子诸侯
祭之(陈氏浩曰在王畿者天子/祭之在侯邦者诸侯祭之) 叶氏梦得曰亡国
卷十七 第 21b 页 WYG0124-0494d.png
绝世而无主后者虽己废而不可举然先王兴灭继
绝而因国亦祭者所以见其仁也
存异郑氏康成曰昔夏后氏郊鲧至杞为夏后而更
郊禹晋侯梦黄熊入国而祀夏郊此其礼也(孔疏祭/法夏后)
(氏郊鲧礼运杞郊禹不郊鲧故鲧无主后然有/功犹当祀晋为盟主当代天子摄群神之祀)
案左传子产对叔向言迁阏伯于商丘商人是因迁
实沈于大夏唐人是因晏子对景公昔爽鸠氏始居
此地季荝因之有逢伯陵因之蒲姑氏因之而后太
绝而因国亦祭者所以见其仁也
存异郑氏康成曰昔夏后氏郊鲧至杞为夏后而更
郊禹晋侯梦黄熊入国而祀夏郊此其礼也(孔疏祭/法夏后)
(氏郊鲧礼运杞郊禹不郊鲧故鲧无主后然有/功犹当祀晋为盟主当代天子摄群神之祀)
案左传子产对叔向言迁阏伯于商丘商人是因迁
实沈于大夏唐人是因晏子对景公昔爽鸠氏始居
此地季荝因之有逢伯陵因之蒲姑氏因之而后太
卷十七 第 22a 页
公因之彼其先世尝有功德于民今无主后则祭之
宜也若黄熊之说颇诞而晋祀夏郊亦非礼也不当
据以为證
天子犆礿祫禘祫尝祫烝诸侯礿则不禘禘则不尝尝
则不烝烝则不礿诸侯礿犆禘一犆一祫尝祫烝祫(犆/音)
(特祫/音洽)
正义郑氏康成曰犆犹一也祫合也 孔氏颖达曰
南方诸侯春礿祭竟夏来朝西方诸侯夏祭竟秋来
宜也若黄熊之说颇诞而晋祀夏郊亦非礼也不当
据以为證
天子犆礿祫禘祫尝祫烝诸侯礿则不禘禘则不尝尝
则不烝烝则不礿诸侯礿犆禘一犆一祫尝祫烝祫(犆/音)
(特祫/音洽)
正义郑氏康成曰犆犹一也祫合也 孔氏颖达曰
南方诸侯春礿祭竟夏来朝西方诸侯夏祭竟秋来
卷十七 第 22b 页
朝北方诸侯秋祭竟冬来朝东方诸侯冬祭竟春来
朝各废一时耳馀三时皆祭也 程子曰诸侯亦祭
祫只是祠礿尝烝之祭为庙烦故每年于四祭之中
三祭合食于祖庙惟春则祭诸庙也 陆氏佃曰时
祭唯礿犆各于其庙祀之夏禘秋尝冬烝三昭三穆
皆升合食于祖庙所谓三年大祫与此异彼祫之大
者也 陈氏祥道曰祭祀之礼有大有小有备有阙
天子备而不阙然有所谓阙者大故之时而已诸侯
朝各废一时耳馀三时皆祭也 程子曰诸侯亦祭
祫只是祠礿尝烝之祭为庙烦故每年于四祭之中
三祭合食于祖庙惟春则祭诸庙也 陆氏佃曰时
祭唯礿犆各于其庙祀之夏禘秋尝冬烝三昭三穆
皆升合食于祖庙所谓三年大祫与此异彼祫之大
者也 陈氏祥道曰祭祀之礼有大有小有备有阙
天子备而不阙然有所谓阙者大故之时而已诸侯
卷十七 第 23a 页
阙而不备然有所谓备者不朝之岁而已 又曰天
子春犆而三时皆祫诸侯亦春犆而秋冬皆祫其异
于天子者禘一犆一祫而已 又曰天子言祫禘祫
尝祫烝诸侯言尝祫烝祫此特变文而已非有异也
陈氏浩曰时祭之祫亲庙之主升合食三年大祫
则毁庙之主亦与焉
存疑郑氏康成曰天子诸侯之丧毕合先君之主于
祖庙而祭之谓之祫后因以为常天子先祫而后时
子春犆而三时皆祫诸侯亦春犆而秋冬皆祫其异
于天子者禘一犆一祫而已 又曰天子言祫禘祫
尝祫烝诸侯言尝祫烝祫此特变文而已非有异也
陈氏浩曰时祭之祫亲庙之主升合食三年大祫
则毁庙之主亦与焉
存疑郑氏康成曰天子诸侯之丧毕合先君之主于
祖庙而祭之谓之祫后因以为常天子先祫而后时
卷十七 第 23b 页
祭(孔疏以经文祫在上天/子位尊故先为大礼也)诸侯先时祭而后祫(孔疏/以经)
(文祫在下诸侯位卑取其/渐备故先小礼后大礼)凡祫之岁春一礿而已不
祫以物无成者不殷祭(孔疏夏殷/殷祭三)周改夏祭曰礿以
禘为殷祭也(孔疏周殷/祭止三)鲁礼三年丧毕祫于大祖明
年春禘于群庙自是之后而再殷祭一祫一禘也虞
夏之制诸侯岁朝故四时必废一祭礿犆互明犆礿
文禘一犆一祫下天子也祫岁不禘 孔氏颖达曰
此论夏殷天子诸侯大祭及时祭之事殷以前不知
(文祫在下诸侯位卑取其/渐备故先小礼后大礼)凡祫之岁春一礿而已不
祫以物无成者不殷祭(孔疏夏殷/殷祭三)周改夏祭曰礿以
禘为殷祭也(孔疏周殷/祭止三)鲁礼三年丧毕祫于大祖明
年春禘于群庙自是之后而再殷祭一祫一禘也虞
夏之制诸侯岁朝故四时必废一祭礿犆互明犆礿
文禘一犆一祫下天子也祫岁不禘 孔氏颖达曰
此论夏殷天子诸侯大祭及时祭之事殷以前不知
卷十七 第 24a 页 WYG0124-0496a.png
几年一祫礼纬云三年一袷五年一禘郑云百王通
义则虞夏殷周皆同三年一祫皇氏谓虞夏祫祭每
年皆为又云三时祫者谓夏秋冬或一时得祫即为
之不三时俱祫郑注禘祫志云王制记先王之法祫
为大祭祫于秋于夏于冬周公制礼祭不欲数如郑
此言则夏殷三时俱殷祭皇氏之说非也 又曰禘
祫大小郑以公羊传云大事者何大祫也毁庙之主
陈于大祖未毁庙之主皆升合食于大祖故为大事
义则虞夏殷周皆同三年一祫皇氏谓虞夏祫祭每
年皆为又云三时祫者谓夏秋冬或一时得祫即为
之不三时俱祫郑注禘祫志云王制记先王之法祫
为大祭祫于秋于夏于冬周公制礼祭不欲数如郑
此言则夏殷三时俱殷祭皇氏之说非也 又曰禘
祫大小郑以公羊传云大事者何大祫也毁庙之主
陈于大祖未毁庙之主皆升合食于大祖故为大事
卷十七 第 24b 页 WYG0124-0496b.png
若王肃张融孔晁皆据逸礼以禘为大祫为小郑不
用逸礼 又曰尔雅云禘大祭也谓比四时为大也
若左氏及杜氏则皆以禘为三年一大祭在大祖之
庙传无祫文然则祫即禘也 张子曰诸侯春祭高
祖夏祫群庙秋祭曾祖冬又祫来春祭祖夏又祫秋
祭祢冬又祫
辨正林氏之奇曰禘祫之说诸儒聚讼久矣论年之
先后则郑康成高堂隆谓先三而后二徐邈谓先二
用逸礼 又曰尔雅云禘大祭也谓比四时为大也
若左氏及杜氏则皆以禘为三年一大祭在大祖之
庙传无祫文然则祫即禘也 张子曰诸侯春祭高
祖夏祫群庙秋祭曾祖冬又祫来春祭祖夏又祫秋
祭祢冬又祫
辨正林氏之奇曰禘祫之说诸儒聚讼久矣论年之
先后则郑康成高堂隆谓先三而后二徐邈谓先二
卷十七 第 25a 页 WYG0124-0496c.png
而后三辨祭之小大则郑康成谓祫大于禘王肃谓
禘大于祫贾逵刘歆谓一祭而二名礼无差降又或
谓禘以夏不以春祫以冬不以秋矛盾相攻卒无定
论郑氏之说曰鲁礼三年丧毕而祫于大祖明年禘
于群庙自尔以后五年而再殷祭一禘一祫为之说
者曰僖公薨文公即位二年秋八月大事于大庙大
事祫也推此是丧毕祫于大祖也明年春禘虽无正
文约僖公定公八年皆有禘又可知盖以文公二年
禘大于祫贾逵刘歆谓一祭而二名礼无差降又或
谓禘以夏不以春祫以冬不以秋矛盾相攻卒无定
论郑氏之说曰鲁礼三年丧毕而祫于大祖明年禘
于群庙自尔以后五年而再殷祭一禘一祫为之说
者曰僖公薨文公即位二年秋八月大事于大庙大
事祫也推此是丧毕祫于大祖也明年春禘虽无正
文约僖公定公八年皆有禘又可知盖以文公二年
卷十七 第 25b 页 WYG0124-0496d.png
祫则知僖宣二年亦皆有祫僖宣二年既有祫则明
年是三年春禘四年五年六年秋祫是三年祫更加
七年八年并前为五年禘故禘于群庙也自后三年
一祫五年一禘不知当春秋时诸侯僣乱鲁之祭祀
皆妄举也诸侯而郊上帝禘始祖罪也大夫而旅泰
山舞八佾罪也春秋常事不书其书者皆悖礼乱常
之事故书郊者九书禘者二与夫大事一有事二烝
二尝一之类无非记其非礼据僖公以三十二年冬
年是三年春禘四年五年六年秋祫是三年祫更加
七年八年并前为五年禘故禘于群庙也自后三年
一祫五年一禘不知当春秋时诸侯僣乱鲁之祭祀
皆妄举也诸侯而郊上帝禘始祖罪也大夫而旅泰
山舞八佾罪也春秋常事不书其书者皆悖礼乱常
之事故书郊者九书禘者二与夫大事一有事二烝
二尝一之类无非记其非礼据僖公以三十二年冬
卷十七 第 26a 页 WYG0124-0497a.png
十二月薨至文公二年秋八月丧制未毕未可以祫
也而乃大事焉一恶也跻僖公二恶也经无三年禘
祭之文何自知之徒约僖公宣公八年皆有禘而云
愈缪矣况宣公八年经书有事于大庙有事则是常
制也而以为禘何邪且闵公二年春秋书吉禘于庄
公是鲁常以二年即禘矣何待三年与八年乎至其
言祭之时春秋书大事于秋八月而彼以为冬书闵
公之禘于夏四月僖公之禘于秋七月而彼一以为
也而乃大事焉一恶也跻僖公二恶也经无三年禘
祭之文何自知之徒约僖公宣公八年皆有禘而云
愈缪矣况宣公八年经书有事于大庙有事则是常
制也而以为禘何邪且闵公二年春秋书吉禘于庄
公是鲁常以二年即禘矣何待三年与八年乎至其
言祭之时春秋书大事于秋八月而彼以为冬书闵
公之禘于夏四月僖公之禘于秋七月而彼一以为
卷十七 第 26b 页 WYG0124-0497b.png
夏既夲鲁礼以行祀典而又不用其时是自戾也虽
然鲁礼诚非矣先王之制可得闻乎曰禘祫之文不
详所可知者禘尊而祫卑矣礼不王不禘或问禘之
说夫子答以不知讥鲁僖僣也春秋之法所讥在祭
则书其祭名不然则否书郊书望书禘则所讥在郊
望与禘也若文公之祫则讥其短丧逆祀不在于祫
故曰大事而已何者禘者推始祖所自出之君而追
祀之则谓之禘此天子之祭名诸侯无禘礼鲁用之
然鲁礼诚非矣先王之制可得闻乎曰禘祫之文不
详所可知者禘尊而祫卑矣礼不王不禘或问禘之
说夫子答以不知讥鲁僖僣也春秋之法所讥在祭
则书其祭名不然则否书郊书望书禘则所讥在郊
望与禘也若文公之祫则讥其短丧逆祀不在于祫
故曰大事而已何者禘者推始祖所自出之君而追
祀之则谓之禘此天子之祭名诸侯无禘礼鲁用之
卷十七 第 27a 页 WYG0124-0497c.png
僣也若祫则毁庙未毁庙之主皆合食于大祖非惟
天子有祫诸侯亦得祫也详二祭之名则禘尊祫卑
可谓明矣先儒据郑氏说率以祫大于禘是以诸侯
之制加天子之制可乎考之经籍禘祫之文可知者
此耳至于年数之久远祭时之先后则经无所据学
者当阙其疑 杨氏复曰知禘者禘其祖之所出不
兼群庙之主而唯以其祖配之则禘与祫异不容混
矣知大祫兼群庙之主则自大祖而下毁庙未毁庙
天子有祫诸侯亦得祫也详二祭之名则禘尊祫卑
可谓明矣先儒据郑氏说率以祫大于禘是以诸侯
之制加天子之制可乎考之经籍禘祫之文可知者
此耳至于年数之久远祭时之先后则经无所据学
者当阙其疑 杨氏复曰知禘者禘其祖之所出不
兼群庙之主而唯以其祖配之则禘与祫异不容混
矣知大祫兼群庙之主则自大祖而下毁庙未毁庙
卷十七 第 27b 页 WYG0124-0497d.png
之主皆合食于大祖矣
案先儒说禘纷如聚讼然其义莫如游氏所谓仁人
为能享帝孝子为能飨亲及朱子所云先王报夲追
远莫深于禘之说最为谛当若禘与祫异及禘尊祫
卑则林氏之说确为可据时祭之名春祠夏礿秋尝
冬烝其为周礼确然而三代异物王制杂采三代以
为汉法曰礿曰禘夏殷未必无是名也今知此禘是
时祭非大祭足矣
案先儒说禘纷如聚讼然其义莫如游氏所谓仁人
为能享帝孝子为能飨亲及朱子所云先王报夲追
远莫深于禘之说最为谛当若禘与祫异及禘尊祫
卑则林氏之说确为可据时祭之名春祠夏礿秋尝
冬烝其为周礼确然而三代异物王制杂采三代以
为汉法曰礿曰禘夏殷未必无是名也今知此禘是
时祭非大祭足矣
卷十七 第 28a 页 WYG0124-0498a.png
天子社稷皆大牢诸侯社稷皆少牢大夫士宗庙之祭
有田则祭无田则荐庶人春荐韭夏荐麦秋荐黍冬荐
稻韭以卵麦以鱼黍以豚稻以雁(大如字又音/泰少诗照反)
正义郑氏康成曰有田者既祭又荐新(孔疏以月令/天子祭庙又)
(有荐新如以彘尝麦先荐寝庙/士丧礼有荐新如朔奠故知也)士荐牲用特豚(孔疏/按仪)
(礼特牲是有地之士用特牲今无地/之士荐宜贬降不用成牲故用特豚)大夫以上用羔
(孔疏以诸侯大夫有地祭者用少牢其无地荐者则/用羔也言以上则包天子皆用羔也但天子诸侯亦)
(用馀牲不/皆用羔)所谓羔豚而祭百官皆足诗曰四之日其
有田则祭无田则荐庶人春荐韭夏荐麦秋荐黍冬荐
稻韭以卵麦以鱼黍以豚稻以雁(大如字又音/泰少诗照反)
正义郑氏康成曰有田者既祭又荐新(孔疏以月令/天子祭庙又)
(有荐新如以彘尝麦先荐寝庙/士丧礼有荐新如朔奠故知也)士荐牲用特豚(孔疏/按仪)
(礼特牲是有地之士用特牲今无地/之士荐宜贬降不用成牲故用特豚)大夫以上用羔
(孔疏以诸侯大夫有地祭者用少牢其无地荐者则/用羔也言以上则包天子皆用羔也但天子诸侯亦)
(用馀牲不/皆用羔)所谓羔豚而祭百官皆足诗曰四之日其
卷十七 第 28b 页 WYG0124-0498b.png
蚤献羔祭韭庶人无常牲取与新物相宜而已(孔疏/谓相)
(宜者两物俱有非气味相宜雁陈氏曰春宜豚冬宜/鲜此非其时羊宜黍豕宜稷 宜麦鱼宜菰又非其)
(配但取其多而易得耳类方氏曰韭性温阳类卵阴/物也黍麦南方之谷阳 鱼豚阴物也稻西方之谷)
(阴类雁阳鸟也亦/有阴阳相配之义) 孔氏颖达曰此论天子诸侯祭
用牲牢及庶人所荐之物 贾氏公彦曰羊豕曰少
牢牛羊豕三牲具为大牢若一牲不得牢名故郊特
牲与特牲皆不言牢也 陈氏祥道曰天子社稷福
被天下故用大牢诸侯社稷福止一国故用少牢诸
(宜者两物俱有非气味相宜雁陈氏曰春宜豚冬宜/鲜此非其时羊宜黍豕宜稷 宜麦鱼宜菰又非其)
(配但取其多而易得耳类方氏曰韭性温阳类卵阴/物也黍麦南方之谷阳 鱼豚阴物也稻西方之谷)
(阴类雁阳鸟也亦/有阴阳相配之义) 孔氏颖达曰此论天子诸侯祭
用牲牢及庶人所荐之物 贾氏公彦曰羊豕曰少
牢牛羊豕三牲具为大牢若一牲不得牢名故郊特
牲与特牲皆不言牢也 陈氏祥道曰天子社稷福
被天下故用大牢诸侯社稷福止一国故用少牢诸
卷十七 第 29a 页 WYG0124-0498c.png
侯社稷少牢而宗庙则大牢者宗庙以仁社稷以义
仁则极其隆故与天子同义则有所辨故亚于天子
庶人之荐不过致其易得者而已 又曰古者祭必
卜日而荐新不择日祭有尸而荐无尸以至不出神
主奠而不祭有时物而无三牲黍稷此荐新之大略
也 陆氏佃曰春荐韭春无新榖故也 陈氏浩曰
荐虽无时然亦不过四时各一举而已
存疑郑氏康成曰祭以首时荐以仲月(孔疏晏子春/秋云天子以)
仁则极其隆故与天子同义则有所辨故亚于天子
庶人之荐不过致其易得者而已 又曰古者祭必
卜日而荐新不择日祭有尸而荐无尸以至不出神
主奠而不祭有时物而无三牲黍稷此荐新之大略
也 陆氏佃曰春荐韭春无新榖故也 陈氏浩曰
荐虽无时然亦不过四时各一举而已
存疑郑氏康成曰祭以首时荐以仲月(孔疏晏子春/秋云天子以)
卷十七 第 29b 页 WYG0124-0498d.png
(下至士皆祭以首时故明堂位云季夏六月以禘礼/祀周公于大庙周六月是夏四月杂记云七月而禘)
(献子为之讥其不用六月也其周礼四仲祭者因田/猎而献禽非正祭也服虔注桓公五年传云鲁祭天)
(以孟月祭宗庙以仲月非郑义也大夫士既以首时/祭故荐以仲月若天子诸侯礼尊物熟则荐之不限)
(孟仲季故月令孟夏荐麦孟秋荐黍季秋荐稻是也/大夫既荐以仲月而服虔注昭元年传祭人君用孟)
(月人臣用仲月不同者非郑义也南师解云祭以首/时者谓大夫士也若得祭天者祭天以孟月祭宗庙)
(以仲月其禘祭祫祭时祭亦用孟月其馀诸侯不得/祭天者大祭及时祭并用孟月既无明据义得两通)
(故并存焉案春秋桓公八年五月烝十四年八月尝/僖公八年七月禘昭公十五年二月禘此等皆不用)
(孟月者以春秋乱世不/能如礼故参差不一也) 陆氏佃曰天子尝黍在夏
(献子为之讥其不用六月也其周礼四仲祭者因田/猎而献禽非正祭也服虔注桓公五年传云鲁祭天)
(以孟月祭宗庙以仲月非郑义也大夫士既以首时/祭故荐以仲月若天子诸侯礼尊物熟则荐之不限)
(孟仲季故月令孟夏荐麦孟秋荐黍季秋荐稻是也/大夫既荐以仲月而服虔注昭元年传祭人君用孟)
(月人臣用仲月不同者非郑义也南师解云祭以首/时者谓大夫士也若得祭天者祭天以孟月祭宗庙)
(以仲月其禘祭祫祭时祭亦用孟月其馀诸侯不得/祭天者大祭及时祭并用孟月既无明据义得两通)
(故并存焉案春秋桓公八年五月烝十四年八月尝/僖公八年七月禘昭公十五年二月禘此等皆不用)
(孟月者以春秋乱世不/能如礼故参差不一也) 陆氏佃曰天子尝黍在夏
卷十七 第 30a 页 WYG0124-0499a.png
故庶人秋始荐黍天子尝稻在秋故庶人冬始荐稻
由是言之天子孟夏尝麦庶人荐麦在仲夏矣天子
仲春荐韭庶人荐韭在季春矣
案周礼明言仲夏享礿仲冬享烝是天子祭以仲月
矣其祭以仲月取四时之中也明堂位言鲁季夏六
月以禘礼祀周公于大庙其所言仲月季月皆是周
正鲁虽大禘而以季夏避天子也杂记言七月而禘
献子为之则禘当在季夏而鲁以孟秋矣故颂鲁僖
由是言之天子孟夏尝麦庶人荐麦在仲夏矣天子
仲春荐韭庶人荐韭在季春矣
案周礼明言仲夏享礿仲冬享烝是天子祭以仲月
矣其祭以仲月取四时之中也明堂位言鲁季夏六
月以禘礼祀周公于大庙其所言仲月季月皆是周
正鲁虽大禘而以季夏避天子也杂记言七月而禘
献子为之则禘当在季夏而鲁以孟秋矣故颂鲁僖
卷十七 第 30b 页 WYG0124-0499b.png
公之诗直云秋而载尝祭统合之言大尝禘谓此大
尝即大禘也安见天子与诸侯祭必皆以首时乎
祭天地之牛角茧栗宗庙之牛角握宾客之牛角尺诸
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庶
人无故不食珍庶羞不踰牲燕衣不踰祭服寝不踰庙
(茧又作茧公典反握/乌角反燕伊见反)
正义郑氏康成曰握谓长不出肤故谓祭享羞不踰
牲谓祭以羊则不以牛肉为羞 孔氏颖达曰玉藻
尝即大禘也安见天子与诸侯祭必皆以首时乎
祭天地之牛角茧栗宗庙之牛角握宾客之牛角尺诸
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庶
人无故不食珍庶羞不踰牲燕衣不踰祭服寝不踰庙
(茧又作茧公典反握/乌角反燕伊见反)
正义郑氏康成曰握谓长不出肤故谓祭享羞不踰
牲谓祭以羊则不以牛肉为羞 孔氏颖达曰玉藻
卷十七 第 31a 页 WYG0124-0499c.png
云天子食日少牢朔月大牢诸侯食日特牲朔月少
牢则知大夫食日特豚朔月特牲士食日无文朔月
特豚 又曰诸侯祭以大牢得杀牛诸侯之大夫祭
以少牢得杀羊天子大夫祭亦得杀牛其诸侯及大
夫享食宾得用牛也 陈氏祥道曰大礼必简则小
礼必烦简则内心而贵诚故天地之牛角茧栗烦则
外心而贵味故宗庙之牛角握宾客之牛角尺角茧
栗非必茧栗也以其过于茧栗则非礼角握非必握
牢则知大夫食日特豚朔月特牲士食日无文朔月
特豚 又曰诸侯祭以大牢得杀牛诸侯之大夫祭
以少牢得杀羊天子大夫祭亦得杀牛其诸侯及大
夫享食宾得用牛也 陈氏祥道曰大礼必简则小
礼必烦简则内心而贵诚故天地之牛角茧栗烦则
外心而贵味故宗庙之牛角握宾客之牛角尺角茧
栗非必茧栗也以其过于茧栗则非礼角握非必握
卷十七 第 31b 页 WYG0124-0499d.png
也以其过于握则非礼至于角尺亦若是也国语曰
郊禘之牛角茧栗禘之牛与郊同不及握也
存疑张子曰不踰不丰于牲也牲体小而羞掩豆谓
之踰牲不谓用羊而不用牛也 叶氏梦得曰庶羞
常荐而踰牲嫌于备物燕衣常用而踰祭服嫌于事
神寝所常安而踰庙嫌于享亲故礼皆不与
案孔疏据周礼膳夫王日一举谓周公制礼天子日
食大牢诸侯日食少牢玉藻之文恐非也杀牲盛馔
郊禘之牛角茧栗禘之牛与郊同不及握也
存疑张子曰不踰不丰于牲也牲体小而羞掩豆谓
之踰牲不谓用羊而不用牛也 叶氏梦得曰庶羞
常荐而踰牲嫌于备物燕衣常用而踰祭服嫌于事
神寝所常安而踰庙嫌于享亲故礼皆不与
案孔疏据周礼膳夫王日一举谓周公制礼天子日
食大牢诸侯日食少牢玉藻之文恐非也杀牲盛馔
卷十七 第 32a 页 WYG0124-0500a.png
曰举日少牢亦牲也何必日杀一牛然后谓之牲哉
楚语天子举以大牢祀以会诸侯举以特牛祀以大
牢举与祀并言必朔日可知朔日大牢则常日少牢
矣不踰牲三说郑氏为典而叶氏亦该盖庶羞常所
食燕衣常所服寝人所居无故不杀以节用而仁亦
行乎其中不踰以谨礼而用亦无不节矣
古者公田藉而不税市廛而不税关讥而不征林麓川
泽以时入而不禁夫圭田无征用民之力岁不过三日
楚语天子举以大牢祀以会诸侯举以特牛祀以大
牢举与祀并言必朔日可知朔日大牢则常日少牢
矣不踰牲三说郑氏为典而叶氏亦该盖庶羞常所
食燕衣常所服寝人所居无故不杀以节用而仁亦
行乎其中不踰以谨礼而用亦无不节矣
古者公田藉而不税市廛而不税关讥而不征林麓川
泽以时入而不禁夫圭田无征用民之力岁不过三日
卷十七 第 32b 页 WYG0124-0500b.png
田里不粥墓地不请(藉在亦反廛直连/反麓音鹿粥音育)
正义郑氏康成曰藉之言借也借民力治公田美恶
取于此不税民之所自治也孟子曰殷人七十而助
古谓殷时(孔疏以下/或兼虞夏)廛市物邸舍税其舍不税其物
讥讥异服识异言征亦税也(孔疏关境上门但呵禁/非违不税行人之物此)
(夏殷/之法)周礼国凶札则无门关之征(孔疏周非凶札即/征但不知税之䡖)
(重/)犹讥也麓山足也入犹治也(孔疏以时入若獭祭/鱼然后渔人入泽梁)
治圭田者不税所以厚贤也此则周礼之士田以任
正义郑氏康成曰藉之言借也借民力治公田美恶
取于此不税民之所自治也孟子曰殷人七十而助
古谓殷时(孔疏以下/或兼虞夏)廛市物邸舍税其舍不税其物
讥讥异服识异言征亦税也(孔疏关境上门但呵禁/非违不税行人之物此)
(夏殷/之法)周礼国凶札则无门关之征(孔疏周非凶札即/征但不知税之䡖)
(重/)犹讥也麓山足也入犹治也(孔疏以时入若獭祭/鱼然后渔人入泽梁)
治圭田者不税所以厚贤也此则周礼之士田以任
卷十七 第 33a 页 WYG0124-0500c.png
近郊之地税什一用民之力谓治城郭宫室道渠田
里墓地皆受于公民不得私也粥卖也请求也 孔
氏颖达曰周礼均人丰年旬用三日中年旬用二日
无年旬用一日年岁不同虽丰不得过三日 陈氏
祥道曰藉而不税所以宽农廛而不税所以宽商讥
而不征所以宽旅山泽以时入而不禁所以宽万民
又曰商贾恶其盛又恶其衰盛则去夲者众衰则
货不阜通故于其盛则抑之以征衰则宽之以无征
里墓地皆受于公民不得私也粥卖也请求也 孔
氏颖达曰周礼均人丰年旬用三日中年旬用二日
无年旬用一日年岁不同虽丰不得过三日 陈氏
祥道曰藉而不税所以宽农廛而不税所以宽商讥
而不征所以宽旅山泽以时入而不禁所以宽万民
又曰商贾恶其盛又恶其衰盛则去夲者众衰则
货不阜通故于其盛则抑之以征衰则宽之以无征
卷十七 第 33b 页 WYG0124-0500d.png
凡因时以权之起一人之徭则百亩不举起十人之
徭则千亩不举先王知其如此故用民之力岁不过
三日所以宽之也田里不粥则生者无相兼并而民
无憾于养生墓地不请则死者有所安厝而民无憾
于送死藉也廛也讥也时入也夫也圭田也用民力
也义也而不税不征不禁无征不过三日仁也颁之
田里墓地仁也禁之不粥不请义也 徐氏师曾曰
此泛言王政以见今之不然自公田以至墓地不请
徭则千亩不举先王知其如此故用民之力岁不过
三日所以宽之也田里不粥则生者无相兼并而民
无憾于养生墓地不请则死者有所安厝而民无憾
于送死藉也廛也讥也时入也夫也圭田也用民力
也义也而不税不征不禁无征不过三日仁也颁之
田里墓地仁也禁之不粥不请义也 徐氏师曾曰
此泛言王政以见今之不然自公田以至墓地不请
卷十七 第 34a 页 WYG0124-0501a.png
皆古制也
存疑孔氏颖达曰郑知周制畿内用夏之贡法者载
师云以廛里任国中之地以场圃任园地以宅田士
田贾田任近郊之地以官田牛田赏田牧田任远郊
之地以公邑之田任甸地以家邑之田任稍地以小
都之田任县地以大都之田任畺地郑注云廛里邑
里居也廛民居之区域也宅田致仕者之家所受田
也士田自卿以下所受圭田也贾田在市贾人其家
存疑孔氏颖达曰郑知周制畿内用夏之贡法者载
师云以廛里任国中之地以场圃任园地以宅田士
田贾田任近郊之地以官田牛田赏田牧田任远郊
之地以公邑之田任甸地以家邑之田任稍地以小
都之田任县地以大都之田任畺地郑注云廛里邑
里居也廛民居之区域也宅田致仕者之家所受田
也士田自卿以下所受圭田也贾田在市贾人其家
卷十七 第 34b 页 WYG0124-0501b.png
所受田也官田庶人在官者其家所受田也牛田牧
田畜牧者之家所受田赏田者赏赐之田也公邑谓
六遂馀地天子使大夫治之家邑大夫之采地小都
卿之采地大都公之采地又司马云井十为通通为
匹马三十家士一人徒二人通十为成成百井三百
家革车一乘士十人徒二十人计一成百井井有九
家百井即九百家而云一成三百家者以此田上中
下除宫室涂巷三分之一自馀通率一家受二夫故
田畜牧者之家所受田赏田者赏赐之田也公邑谓
六遂馀地天子使大夫治之家邑大夫之采地小都
卿之采地大都公之采地又司马云井十为通通为
匹马三十家士一人徒二人通十为成成百井三百
家革车一乘士十人徒二十人计一成百井井有九
家百井即九百家而云一成三百家者以此田上中
下除宫室涂巷三分之一自馀通率一家受二夫故
卷十七 第 35a 页 WYG0124-0501c.png
一成为三百家是一井九家为定无公田也故郑云
以载师职及司马法论之周制畿内用夏之贡法不
税夫者谓乡遂及公邑若采地即为井田税夫与畿
外同知畿外用助法者案诗小雅雨我公田遂及我
私春秋宣十五年云初税亩传云榖出不过藉论语
云盍彻乎孟子云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
八家皆私百亩知之也然畿外诸侯虽立公田实亦
用贡法孟子云野九夫之田而税一即九一而助国
以载师职及司马法论之周制畿内用夏之贡法不
税夫者谓乡遂及公邑若采地即为井田税夫与畿
外同知畿外用助法者案诗小雅雨我公田遂及我
私春秋宣十五年云初税亩传云榖出不过藉论语
云盍彻乎孟子云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
八家皆私百亩知之也然畿外诸侯虽立公田实亦
用贡法孟子云野九夫之田而税一即九一而助国
卷十七 第 35b 页 WYG0124-0501d.png
中什一使自赋故郑云邦国亦异外内耳但郊内地
少郊外地多从多言之故云畿外制公田不税夫也
又曰畿内无公田故有圭田圭洁白也德行洁白
乃与之田此是殷礼周则通士田税什一 吴氏澄
曰夫圭田夫田谓馀夫所受二十五亩之田圭田谓
卿以下所受五十亩之圭田也无征谓既不税其所
受亦不令助耕公田也 陈氏浩曰圭田亦似有功
德者赐之若赐圭瓒
少郊外地多从多言之故云畿外制公田不税夫也
又曰畿内无公田故有圭田圭洁白也德行洁白
乃与之田此是殷礼周则通士田税什一 吴氏澄
曰夫圭田夫田谓馀夫所受二十五亩之田圭田谓
卿以下所受五十亩之圭田也无征谓既不税其所
受亦不令助耕公田也 陈氏浩曰圭田亦似有功
德者赐之若赐圭瓒
卷十七 第 36a 页 WYG0124-0502a.png
案此将言司空度地居民之法而先述古制以发端
其大指皆夲于孟子其言古者盖自秦汉以溯三代
通指夏商周而言孔以圭田上为殷法民力下兼通
周礼非也商制八家同井皆私百亩而同养公田故
为藉言借民力以耕之周制九夫为井悉以授民而
与贡异者贡校岁以为常周随年之凶丰使民纳十
亩之入年丰则通其有年凶则通其无故为彻言君
民上下相通也商之公田在私田外周之公田即在
其大指皆夲于孟子其言古者盖自秦汉以溯三代
通指夏商周而言孔以圭田上为殷法民力下兼通
周礼非也商制八家同井皆私百亩而同养公田故
为藉言借民力以耕之周制九夫为井悉以授民而
与贡异者贡校岁以为常周随年之凶丰使民纳十
亩之入年丰则通其有年凶则通其无故为彻言君
民上下相通也商之公田在私田外周之公田即在
卷十七 第 36b 页 WYG0124-0502b.png
私田中故孟子云惟助为有公田言惟助有则彻无
以明其制之异云虽周亦助见助凶丰相通彻亦凶
丰相通明其意之同盖自商初至周历六百馀年生
齿必日繁无田可给不得不变法并以公田授民故
曰九夫为井又曰夫三为屋屋三为井此周一井九
夫彻与助异之明證也若彻原是助法周又七百馀
岁则人人共晓孟子何用辞费哉自春秋至战国兵
争死亡生齿日耗反不免地广人稀故孟子欲行助
以明其制之异云虽周亦助见助凶丰相通彻亦凶
丰相通明其意之同盖自商初至周历六百馀年生
齿必日繁无田可给不得不变法并以公田授民故
曰九夫为井又曰夫三为屋屋三为井此周一井九
夫彻与助异之明證也若彻原是助法周又七百馀
岁则人人共晓孟子何用辞费哉自春秋至战国兵
争死亡生齿日耗反不免地广人稀故孟子欲行助
卷十七 第 37a 页 WYG0124-0502c.png
法所谓与时宜之也郑孔谓周制畿内用夏之贡法
无公田畿外用殷之助法有公田若内为采邑即有
公田与畿外同则断不然安有一朝定法不自行之
而但使邦国行之者乎且周自公刘已彻田为粮安
有至武王周公而反尽变畿内为贡法者乎 又案
孔陈二说皆与孟子必有圭田异朱子云圭洁也所
以奉祭祀也世禄常制之外又有圭田最明又夫字
有三解一说即馀夫二十五亩不应叙圭田上恐非
无公田畿外用殷之助法有公田若内为采邑即有
公田与畿外同则断不然安有一朝定法不自行之
而但使邦国行之者乎且周自公刘已彻田为粮安
有至武王周公而反尽变畿内为贡法者乎 又案
孔陈二说皆与孟子必有圭田异朱子云圭洁也所
以奉祭祀也世禄常制之外又有圭田最明又夫字
有三解一说即馀夫二十五亩不应叙圭田上恐非
卷十七 第 37b 页 WYG0124-0502d.png
一说治圭田之农不征力役又与厚贤无涉盖此夫
即一夫受田之税所谓什一者言圭田五十亩不征
五亩之税也
司空执度度地居民山川沮泽时四时量地远近兴事
任力凡使民任老者之事食壮者之食(上度如字下度/待洛反量去声)
(食音/嗣)
正义郑氏康成曰司空冬官卿掌邦事者度丈尺也
居民观其寒暖燥湿(孔疏寒暖谓四时燥/谓山湿谓川沮泽)沮谓莱沛
即一夫受田之税所谓什一者言圭田五十亩不征
五亩之税也
司空执度度地居民山川沮泽时四时量地远近兴事
任力凡使民任老者之事食壮者之食(上度如字下度/待洛反量去声)
(食音/嗣)
正义郑氏康成曰司空冬官卿掌邦事者度丈尺也
居民观其寒暖燥湿(孔疏寒暖谓四时燥/谓山湿谓川沮泽)沮谓莱沛
卷十七 第 38a 页 WYG0124-0503a.png
(孔疏草所生为/莱水所生为沛)量地谓制邑井之处(孔疏谓平原之/地沃衍堪建井)
(邑左传所谓井沃衍也若/山林薮泽之地不堪井邑)兴事谓筑邑庐宿市也(孔/疏)
(筑邑则筑城也用力难重故云兴事周礼遗人凡/国野之道十里有庐三十里有宿五十里有市)凡
使民宽其力饶其食 孔氏颖达曰凡国家为役之
法老少功程不同老则功少壮则功多今使民之时
虽壮者限以老者之功程故曰任老者之事凡廪饩
牲体壮者食多老者食少虽老者给以壮者之料故
曰食壮者之食 方氏悫曰小而水所止曰沮大而
(邑左传所谓井沃衍也若/山林薮泽之地不堪井邑)兴事谓筑邑庐宿市也(孔/疏)
(筑邑则筑城也用力难重故云兴事周礼遗人凡/国野之道十里有庐三十里有宿五十里有市)凡
使民宽其力饶其食 孔氏颖达曰凡国家为役之
法老少功程不同老则功少壮则功多今使民之时
虽壮者限以老者之功程故曰任老者之事凡廪饩
牲体壮者食多老者食少虽老者给以壮者之料故
曰食壮者之食 方氏悫曰小而水所止曰沮大而
卷十七 第 38b 页 WYG0124-0503b.png
水所钟曰泽 陈氏祥道曰居民山川沮泽所以辨
地宜时四时所以候天气量地远近兴事任力所以
均民力 徐氏师曾曰事即制邑居民之事制邑必
兴役兴役必任民力凡使民三句又承上而言宽恤
之政
案度谓规画经界之大法山川沮泽势有高卑故气
有寒暖燥湿而天时物候亦因有早晚之不同必验
四时物候之异以知阴阳向背之宜而量远近以居
地宜时四时所以候天气量地远近兴事任力所以
均民力 徐氏师曾曰事即制邑居民之事制邑必
兴役兴役必任民力凡使民三句又承上而言宽恤
之政
案度谓规画经界之大法山川沮泽势有高卑故气
有寒暖燥湿而天时物候亦因有早晚之不同必验
四时物候之异以知阴阳向背之宜而量远近以居
卷十七 第 39a 页 WYG0124-0503c.png
之或宜为民居或宜为都邑民居既定然后民事可
兴而民之力可任周礼以九职任万民孰非民事孰
非民力四时物候不同则其事之早晚不同非其时
虽欲用力于事不可得也后乐事劝功正与此相应
恐不指力役之征
通论邓氏元锡曰司徒主地司空主事乃制域制宅
之法周礼不具盖具在冬官而今亡矣 徐氏师曾
曰周礼度地居民属司徒宋儒改度地居民属司空
兴而民之力可任周礼以九职任万民孰非民事孰
非民力四时物候不同则其事之早晚不同非其时
虽欲用力于事不可得也后乐事劝功正与此相应
恐不指力役之征
通论邓氏元锡曰司徒主地司空主事乃制域制宅
之法周礼不具盖具在冬官而今亡矣 徐氏师曾
曰周礼度地居民属司徒宋儒改度地居民属司空
卷十七 第 39b 页 WYG0124-0503d.png
据此则得之
案大司徒掌五地之民数而大司马掌邦国土地之
政故原师职方之属辅之然土功之事分财用平板
干称畚筑程土物议远近略基趾揣厚薄仞沟洫具
糇粮程有司量功命日则司空之掌而其属又有以
佐之冬官虽亡其略可知也
凡居民材必因天地寒煖燥湿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
间者异俗刚柔䡖重迟速异齐五味异和器械异制衣
案大司徒掌五地之民数而大司马掌邦国土地之
政故原师职方之属辅之然土功之事分财用平板
干称畚筑程土物议远近略基趾揣厚薄仞沟洫具
糇粮程有司量功命日则司空之掌而其属又有以
佐之冬官虽亡其略可知也
凡居民材必因天地寒煖燥湿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
间者异俗刚柔䡖重迟速异齐五味异和器械异制衣
卷十七 第 40a 页 WYG0124-0504a.png
服异宜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燥素老反/齐才细反)
(和去声械/户戒反)
正义郑氏康成曰因天地寒煖燥湿者使其材艺堪
地气也(孔疏材谓气性材艺言五方之人其能各殊/五者居处各须顺其性气材艺使堪其地气)
(卢植云能寒者使居/寒能暑者使居暑也)异制谓其形象异俗谓其所好
恶异齐谓其性情缓急(孔疏性谓禀性自然故孝经/说云性者生之质若木性则)
(仁金性则义火性则礼水性则信土性则知情者既/有知识当逐物而迁故有喜怒哀乐好恶此经云刚)
(柔轻重迟速天生自然是性也而连言情者情是性/之小别者耳刚柔轻重迟速有六郑惟云缓急者刚)
(和去声械/户戒反)
正义郑氏康成曰因天地寒煖燥湿者使其材艺堪
地气也(孔疏材谓气性材艺言五方之人其能各殊/五者居处各须顺其性气材艺使堪其地气)
(卢植云能寒者使居/寒能暑者使居暑也)异制谓其形象异俗谓其所好
恶异齐谓其性情缓急(孔疏性谓禀性自然故孝经/说云性者生之质若木性则)
(仁金性则义火性则礼水性则信土性则知情者既/有知识当逐物而迁故有喜怒哀乐好恶此经云刚)
(柔轻重迟速天生自然是性也而连言情者情是性/之小别者耳刚柔轻重迟速有六郑惟云缓急者刚)
卷十七 第 40b 页 WYG0124-0504b.png
(轻速总是急柔重迟总是缓然亦/有柔而速刚而迟者此亦大总耳)异和谓香臭与咸
苦异制谓作务之用(孔疏作务所用不同若考工记/粤之用镈胡之用弓车器谓总)
(用之器械谓兵器何休注/公羊传云攻守之器曰械)异宜谓旃裘与絺绤教谓
礼义政谓刑禁 孔氏颖达曰自此至曰译一节论
中国及四夷居处言语衣服饮食不同之事俗谓民
之风俗宜谓土地器物所宜脩此礼义教化当随其
风俗齐其政令施为当随物之所宜也 马氏睎孟
曰教所以导民俗则因民之所欲也政所以正民而
苦异制谓作务之用(孔疏作务所用不同若考工记/粤之用镈胡之用弓车器谓总)
(用之器械谓兵器何休注/公羊传云攻守之器曰械)异宜谓旃裘与絺绤教谓
礼义政谓刑禁 孔氏颖达曰自此至曰译一节论
中国及四夷居处言语衣服饮食不同之事俗谓民
之风俗宜谓土地器物所宜脩此礼义教化当随其
风俗齐其政令施为当随物之所宜也 马氏睎孟
曰教所以导民俗则因民之所欲也政所以正民而
卷十七 第 41a 页 WYG0124-0504c.png
宜者事得其义之谓也 方氏悫曰刚柔言其材轻
重言其质迟速言其性凡此不特广谷大川之间若
坚土之人刚弱土之人柔以其材之异齐故也丘陵
之民专而长坟衍之民晰而瘠以其质之异齐故也
大蒙之人信空同之人武以其性之异齐故也脩其
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者若封于商墟则启
以商政疆以周索封于夏墟则启以夏政疆以戎索
之类是矣 叶氏梦得曰所谓教者其属有七具于
重言其质迟速言其性凡此不特广谷大川之间若
坚土之人刚弱土之人柔以其材之异齐故也丘陵
之民专而长坟衍之民晰而瘠以其质之异齐故也
大蒙之人信空同之人武以其性之异齐故也脩其
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者若封于商墟则启
以商政疆以周索封于夏墟则启以夏政疆以戎索
之类是矣 叶氏梦得曰所谓教者其属有七具于
卷十七 第 41b 页 WYG0124-0504d.png
天而自然者也父子有亲兄弟有爱夫妇有别君臣
有义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宾客有礼其教成于人而
使然也天虽有自然而成乎人者亦必使然故曰脩
其教所谓政者其属有八所用以相养者也衣服有
常饮食有节事为有度异别有法度量有权数制有
等上所用以防淫者也物之相养虽不可齐淫辟亦
不可无禁故曰齐其政 吴氏澄曰以广谷大川而
言则地产有异而其习尚之所安各异其俗故虽进
有义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宾客有礼其教成于人而
使然也天虽有自然而成乎人者亦必使然故曰脩
其教所谓政者其属有八所用以相养者也衣服有
常饮食有节事为有度异别有法度量有权数制有
等上所用以防淫者也物之相养虽不可齐淫辟亦
不可无禁故曰齐其政 吴氏澄曰以广谷大川而
言则地产有异而其习尚之所安各异其俗故虽进
卷十七 第 42a 页
之以七教然亦不改易其所安之俗使之各得以安
其所安也以刚柔轻重迟速而言则天禀有异而其
身口之所便各异其宜故虽正之以八政然亦不改
易其所便之宜使之各得以宜其所宜也此居民材
之大凡也 徐氏师曾曰此以下皆言居民之事而
此一节则以中国言
通论李氏格非曰周礼司徒以土宜之法辨十有二
土之名物以相民宅而知其利以阜人民以蕃鸟
其所安也以刚柔轻重迟速而言则天禀有异而其
身口之所便各异其宜故虽正之以八政然亦不改
易其所便之宜使之各得以宜其所宜也此居民材
之大凡也 徐氏师曾曰此以下皆言居民之事而
此一节则以中国言
通论李氏格非曰周礼司徒以土宜之法辨十有二
土之名物以相民宅而知其利以阜人民以蕃鸟
卷十七 第 42b 页
兽以毓草木以任土事此所谓量地远近兴事任力
者也以土会之法辨五地之物因此五物者民之常
而施十有二教焉此所谓脩其教不易其俗也以土
均之法辨五物九等制天下之地征以作民职以令
地贡以敛财赋以均齐天下之政此所谓齐其政不
易其宜也盖司徒辨其物司空任其事所以交相治
也
中国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东方曰夷被
者也以土会之法辨五地之物因此五物者民之常
而施十有二教焉此所谓脩其教不易其俗也以土
均之法辨五物九等制天下之地征以作民职以令
地贡以敛财赋以均齐天下之政此所谓齐其政不
易其宜也盖司徒辨其物司空任其事所以交相治
也
中国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东方曰夷被
卷十七 第 43a 页
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
者矣西方曰戎被发衣皮有不粒食者矣北方曰狄衣
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中国夷蛮戎狄皆有安居和
味宜服利用备器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达其
志通其欲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译
(推吐雷反被皮义反题大兮反趾音止/衣去声下同粒音立鞮可兮反译音亦)
正义郑氏康成曰五方之性地气使之然也雕文谓
刻其肌以丹青涅之(孔疏雕刻题额也以丹青雕刻/其额亦文身也仲雍居吴越左)
者矣西方曰戎被发衣皮有不粒食者矣北方曰狄衣
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中国夷蛮戎狄皆有安居和
味宜服利用备器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达其
志通其欲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译
(推吐雷反被皮义反题大兮反趾音止/衣去声下同粒音立鞮可兮反译音亦)
正义郑氏康成曰五方之性地气使之然也雕文谓
刻其肌以丹青涅之(孔疏雕刻题额也以丹青雕刻/其额亦文身也仲雍居吴越左)
卷十七 第 43b 页
(传云断发文身汉书地理志云以辟蛟龙之故刻/其肌以丹青涅之东方南方皆近海故俱文身也)
交趾足相乡浴则同川卧则舛不火食地气暖不为
病也不粒食地气寒少五榖也皆有者其事虽异各
自足也寄象鞮译皆俗閒之名依其事类耳鞮之言
知也今冀部有言狄鞮者 孔氏颖达曰此以下总
论四夷中国之异被发断发故也言有不火食亦有
火食者西方无丝麻惟食禽兽故衣皮东方北方多
鸟故衣羽正北多羊故衣毛凝寒至盛林木又少故
交趾足相乡浴则同川卧则舛不火食地气暖不为
病也不粒食地气寒少五榖也皆有者其事虽异各
自足也寄象鞮译皆俗閒之名依其事类耳鞮之言
知也今冀部有言狄鞮者 孔氏颖达曰此以下总
论四夷中国之异被发断发故也言有不火食亦有
火食者西方无丝麻惟食禽兽故衣皮东方北方多
鸟故衣羽正北多羊故衣毛凝寒至盛林木又少故
卷十七 第 44a 页 WYG0124-0506a.png
穴居五方之民水土各异故言语不通好恶殊别故
嗜欲不同帝王立传语之人达五方之志传五万之
欲使相领解寄者传寄外内言语象者放象外内之
言狄鞮通传夷狄之语与中国相知译者陈也谓陈
说内外之言此通传四方语官也东方谓之夷者风
俗通云东方人好生万物抵触地而出夷者抵也南
方曰蛮者风俗通云君臣同川而浴极为简慢蛮者
慢也西方曰戎者风俗通云斩伐杀生不得其中戎
嗜欲不同帝王立传语之人达五方之志传五万之
欲使相领解寄者传寄外内言语象者放象外内之
言狄鞮通传夷狄之语与中国相知译者陈也谓陈
说内外之言此通传四方语官也东方谓之夷者风
俗通云东方人好生万物抵触地而出夷者抵也南
方曰蛮者风俗通云君臣同川而浴极为简慢蛮者
慢也西方曰戎者风俗通云斩伐杀生不得其中戎
卷十七 第 44b 页 WYG0124-0506b.png
者凶也北方曰狄者风俗通云父子嫂叔同穴无别
狄者辟也其行邪辟 陈氏祥道曰寄言其寓于此
象言其像乎彼鞮言其屦译言其语凡此皆互见也
马氏睎孟曰志欲者言语之蕴言语者志欲之寓
达其志通其欲必在于言语之际故古者有道言语
之官 徐氏师曾曰此因中国而及四夷也
总论陈氏祥道曰先王以治治中国以不治治夷狄
故于中国则有教以道其志有政以齐其行于夷狄
狄者辟也其行邪辟 陈氏祥道曰寄言其寓于此
象言其像乎彼鞮言其屦译言其语凡此皆互见也
马氏睎孟曰志欲者言语之蕴言语者志欲之寓
达其志通其欲必在于言语之际故古者有道言语
之官 徐氏师曾曰此因中国而及四夷也
总论陈氏祥道曰先王以治治中国以不治治夷狄
故于中国则有教以道其志有政以齐其行于夷狄
卷十七 第 45a 页 WYG0124-0506c.png
则立之寄象鞮译而已虽详略不同顺其所安而不
强其所不安则一也
案此极言五方民性之不可推移而各有安居和味
宜服利用备器以明山川沮泽之各有俗宜不可强
同居民者当随地以制宜因民之所利而利之也
凡居民量地以制邑度地以居民地邑民居必参相得
也无旷土无游民食节事时民咸安其居乐事劝功尊
君亲上然后兴学(量去声度待/洛反乐音洛)
强其所不安则一也
案此极言五方民性之不可推移而各有安居和味
宜服利用备器以明山川沮泽之各有俗宜不可强
同居民者当随地以制宜因民之所利而利之也
凡居民量地以制邑度地以居民地邑民居必参相得
也无旷土无游民食节事时民咸安其居乐事劝功尊
君亲上然后兴学(量去声度待/洛反乐音洛)
卷十七 第 45b 页 WYG0124-0506d.png
正义郑氏康成曰兴学立小学大学 孔氏颖达曰
此论居民与地相得及食节事时劝功尊君立学之
事食得其节事得其时民乐悦事务勉励立功尊君
亲上如此然后可得兴学民富而可教也 马氏睎
孟曰邑大而民少则有旷土之患邑小而民多则养
不足而有游民之患 陈氏祥道曰先王之于民居
之然后养之养之然后教之量地制邑以至必参相
得者居之也无旷土以至尊君亲上者养之也然后
此论居民与地相得及食节事时劝功尊君立学之
事食得其节事得其时民乐悦事务勉励立功尊君
亲上如此然后可得兴学民富而可教也 马氏睎
孟曰邑大而民少则有旷土之患邑小而民多则养
不足而有游民之患 陈氏祥道曰先王之于民居
之然后养之养之然后教之量地制邑以至必参相
得者居之也无旷土以至尊君亲上者养之也然后
卷十七 第 46a 页 WYG0124-0507a.png
兴学教之也盖人之生莫不有亲亲长长之良心养
其良心而不陷溺之则由其亲亲以至于亲上由其
长长以至于尊君则尊君亲上天地之道也然后兴
学裁成天地之道也 方氏悫曰食节则无不足之
患事时则无不急之务居民之道亦期其如此而已
故效至于民咸安其居也乐事则不至于劳苦劝功
则不由于勉强尊君则为臣者有逊志亲上则在下
者无离心上不止于君凡在已上者皆是也教不可
其良心而不陷溺之则由其亲亲以至于亲上由其
长长以至于尊君则尊君亲上天地之道也然后兴
学裁成天地之道也 方氏悫曰食节则无不足之
患事时则无不急之务居民之道亦期其如此而已
故效至于民咸安其居也乐事则不至于劳苦劝功
则不由于勉强尊君则为臣者有逊志亲上则在下
者无离心上不止于君凡在已上者皆是也教不可
卷十七 第 46b 页 WYG0124-0507b.png
一日废必待乐事劝功尊君亲上然后兴学者则以
至此然后教学之道可致其详故也制礼作乐必在
于治定功成后亦此意 徐氏师曾曰此节结上文
以起下章
存疑榖梁氏曰古者三百步为里名曰井田井田者
九百公田居一公田为庐井灶葱韭皆取焉 班氏
固曰在邑曰廛在野曰里春令民毕出在野冬则毕
入于邑 郑氏康成曰周礼载师以廛里任国中之
至此然后教学之道可致其详故也制礼作乐必在
于治定功成后亦此意 徐氏师曾曰此节结上文
以起下章
存疑榖梁氏曰古者三百步为里名曰井田井田者
九百公田居一公田为庐井灶葱韭皆取焉 班氏
固曰在邑曰廛在野曰里春令民毕出在野冬则毕
入于邑 郑氏康成曰周礼载师以廛里任国中之
卷十七 第 47a 页 WYG0124-0507c.png
地廛民之邑居在都城者司马法王国百里郊三百
里野 何氏休曰在邑曰里里八十户 赵氏岐曰
公田二十亩八家分之得二亩半以为庐舍则城邑
之居亦二亩半庐则各在其田中而邑聚居也 熊
氏安生曰计量地土广狭制四井为邑每邑居三十
二家 贾氏公彦曰廛是五亩之宅在国中树以桑
麻
辨正季氏夲曰公田为庐舍之说起于榖梁而诸儒
里野 何氏休曰在邑曰里里八十户 赵氏岐曰
公田二十亩八家分之得二亩半以为庐舍则城邑
之居亦二亩半庐则各在其田中而邑聚居也 熊
氏安生曰计量地土广狭制四井为邑每邑居三十
二家 贾氏公彦曰廛是五亩之宅在国中树以桑
麻
辨正季氏夲曰公田为庐舍之说起于榖梁而诸儒
卷十七 第 47b 页 WYG0124-0507d.png
遂以在邑在野各分二亩半以合孟子五亩之宅若
公田之中去二十亩止存八十亩则制禄之时又当
割别井二十亩以足百亩之数不惟失先王正经界
之意而又以邑处农民亦有不便盖一夫一妇食力
之小人也就田斯可以治农桑而死徙无出乡又同
井者之所安也冬则入邑春则出野虽近郊之地住
近国中犹以搬运为烦不欲轻动而况远郊之外必
使远弃田畴徙居国邑人谁乐之且孟子言五亩之
公田之中去二十亩止存八十亩则制禄之时又当
割别井二十亩以足百亩之数不惟失先王正经界
之意而又以邑处农民亦有不便盖一夫一妇食力
之小人也就田斯可以治农桑而死徙无出乡又同
井者之所安也冬则入邑春则出野虽近郊之地住
近国中犹以搬运为烦不欲轻动而况远郊之外必
使远弃田畴徙居国邑人谁乐之且孟子言五亩之
卷十七 第 48a 页 WYG0124-0508a.png
宅未尝以为庐舍信南山之诗云中田有庐盖其家
各就田中小苫茅舍以为息劳守亩之所不占公田
二亩半而正当其中也盖农民所宅必是平原可居
之地另以五亩为一处取于便农功通馌饷去田岂
宜远哉故农民之宅与国中之廛迥别农民之宅乡
里也即制里而道其妻子使养老者也国中之廛市
廛也但为士旅寄寓之所工商懋迁之区而已管子
曰四民者勿使杂处圣王处士就閒燕处工就官府
各就田中小苫茅舍以为息劳守亩之所不占公田
二亩半而正当其中也盖农民所宅必是平原可居
之地另以五亩为一处取于便农功通馌饷去田岂
宜远哉故农民之宅与国中之廛迥别农民之宅乡
里也即制里而道其妻子使养老者也国中之廛市
廛也但为士旅寄寓之所工商懋迁之区而已管子
曰四民者勿使杂处圣王处士就閒燕处工就官府
卷十七 第 48b 页 WYG0124-0508b.png
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韦昭谓国都城郭之域惟
士工商而已农不在焉此古法之仅存者也若处农
在官府市井之閒杂之甚矣
案量地制邑度地居民二语曲尽居民之道盖邑即
今之村落必因地势之环曲高平宽广者为之地势
小则邑小而民居少地势大则邑大而民居多故论
语十室之邑千室之邑一举其至小一举其至大而
或数十室或数百室无定可知矣孟子所谓五亩之
士工商而已农不在焉此古法之仅存者也若处农
在官府市井之閒杂之甚矣
案量地制邑度地居民二语曲尽居民之道盖邑即
今之村落必因地势之环曲高平宽广者为之地势
小则邑小而民居少地势大则邑大而民居多故论
语十室之邑千室之邑一举其至小一举其至大而
或数十室或数百室无定可知矣孟子所谓五亩之
卷十七 第 49a 页 WYG0124-0508c.png
宅大约在此邑中去田亦不甚远故墙下之桑匹妇
蚕之而农事之殷则亦以其妇子馌彼南亩也就邑
视田则谓之出就田视邑则谓之入耳若所谓中田
有庐则在五亩之宅之外即田畔稍高处苫小茅舍
以便憩息避风雨故曰庐明非宅也曰疆埸明不在
公田中也曰有瓜明不可植桑也此与五亩之宅树
墙下以桑之地迥别惟耕夫在焉故妇女自邑来饷
也榖梁谓民居在公田中则据诗中田有庐为说郑
蚕之而农事之殷则亦以其妇子馌彼南亩也就邑
视田则谓之出就田视邑则谓之入耳若所谓中田
有庐则在五亩之宅之外即田畔稍高处苫小茅舍
以便憩息避风雨故曰庐明非宅也曰疆埸明不在
公田中也曰有瓜明不可植桑也此与五亩之宅树
墙下以桑之地迥别惟耕夫在焉故妇女自邑来饷
也榖梁谓民居在公田中则据诗中田有庐为说郑
卷十七 第 49b 页 WYG0124-0508d.png
贾谓五亩之宅皆在都城中则据周礼以廛里任国
中之地为说班赵合之则以公田二十亩八家分之
应各得二亩半知都城亦二亩半为说而不知皆非
也若如榖梁谓民居在公田中则惟商助有公田耳
夏贡无公田民无居乎如郑氏谓五亩之宅皆在都
城则天子都城方十二里大国都城方九里次国方
三里小国方一里举一国之民入处于此何以容之
如班赵谓都城及野各半则周参用贡助国中使自
中之地为说班赵合之则以公田二十亩八家分之
应各得二亩半知都城亦二亩半为说而不知皆非
也若如榖梁谓民居在公田中则惟商助有公田耳
夏贡无公田民无居乎如郑氏谓五亩之宅皆在都
城则天子都城方十二里大国都城方九里次国方
三里小国方一里举一国之民入处于此何以容之
如班赵谓都城及野各半则周参用贡助国中使自
卷十七 第 50a 页 WYG0124-0509a.png
赋者宅止二亩半乎且自国中至近郊五十里远郊
百里更远而邦甸二百里家稍三百里皆民田所在
都城相去远数百里近亦数十里当春夏之交蚕事
正急农事方殷若妇随在田则废蚕功妇留邑治蚕
则农自执㸑若使妇在邑治蚕且饷则岂有隔数十
百里而能馈饷者且冬皆入国中则近郊远郊以及
甸稍数百里无一㸑烟人迹乎故知邑之必与地相
得民居之必与邑相得则知凡民所聚居皆谓之邑
百里更远而邦甸二百里家稍三百里皆民田所在
都城相去远数百里近亦数十里当春夏之交蚕事
正急农事方殷若妇随在田则废蚕功妇留邑治蚕
则农自执㸑若使妇在邑治蚕且饷则岂有隔数十
百里而能馈饷者且冬皆入国中则近郊远郊以及
甸稍数百里无一㸑烟人迹乎故知邑之必与地相
得民居之必与邑相得则知凡民所聚居皆谓之邑
卷十七 第 50b 页 WYG0124-0509b.png
而所授之田即与其邑之居相近断不可如郑贾以
邑专指君之都城知十室千室皆可谓之邑断不可
如何之以邑必八十户熊之以邑必三十二家为定
知制禄皆起于公田之百亩而倍之三之四之十之
则断无以二十亩为庐舍而下士八十亩不得比农
夫之百亩若以别井割补则是分田定而制禄正不
定也先儒惟季氏国中之廛市廛也农民之宅乡里
也二语辨析甚明古如是今亦如是山川沮泽之地
邑专指君之都城知十室千室皆可谓之邑断不可
如何之以邑必八十户熊之以邑必三十二家为定
知制禄皆起于公田之百亩而倍之三之四之十之
则断无以二十亩为庐舍而下士八十亩不得比农
夫之百亩若以别井割补则是分田定而制禄正不
定也先儒惟季氏国中之廛市廛也农民之宅乡里
也二语辨析甚明古如是今亦如是山川沮泽之地
卷十七 第 51a 页 WYG0124-0509c.png
随地皆有邑居而度地居民之法瞭然分田制禄之
法亦瞭然矣
法亦瞭然矣
卷十七 第 51b 页 WYG0124-0509d.png
钦定礼记义疏卷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