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六
卷十六 第 1a 页 WYG0124-045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礼记义疏卷十六
 王制第五之二
天子百里之内以共官千里之内以为御(共供/同)
 正义郑氏康成曰谓此地之田税所给也 孔氏颖
 达曰此论畿内千里之地田税所供给之事百里之
 内谓去王城百里四面相距则二百里千里之内谓
 四面相距为千里去王城四面五百里二者相互也
卷十六 第 1b 页 WYG0124-0452b.png
  叶氏梦得曰官者天子宗庙社稷宾客燕享有司
 所共也御者乘舆服膳匪颁赐予王所用也君子廉
 于奉己严于事神人犹家造以祭器为先牺赋为次
 养器为后以奉己为非急也 方氏悫曰以近者与
 人欲其易给而无劳以远者奉己欲其难致而有节
 百里之内非不共御也以共官为主尔千里之内非
 不共官也以共御为主尔 又曰御者以卑御尊之
 称故凡天子所用之物皆谓之御
卷十六 第 2a 页 WYG0124-0453a.png
 存疑郑氏康成曰官谓其文书财用也御谓衣食
 孔氏颖达曰言田税知非口率出泉案周礼关市之
 赋以待王膳服邦中之赋以待宾客四郊以待稍秣
 家削以待匪颁邦甸以待工事邦县以待币帛邦都
 以待祭祀山泽以待丧纪币馀以待赐予是口率出
 泉各有所用官府所需卑亵故用近物进御衣食所
 须尊重故用远物此殷法也 陈氏祥道曰周官太
 府颁财或以地之所便或以地之所宜或以类之所
卷十六 第 2b 页 WYG0124-0453b.png
 从岂以近者共官远者为御乎又太宰之制国用必
 合王府之财为之调度乃可岂官府之所共止于百
 里膳服之御必千里乎 刘氏彝曰官谓王国所禄
 之士大夫言百里之内专以养乡遂之民而教以三
 物拔其贤能以共王官用起政教以倡天下者也御
 谓王之卿掌政教以御天下之诸侯言千里之内专
 以养天下之大贤大能用为公卿上大夫以典其六
 卿之治以御八州之诸侯也
卷十六 第 3a 页 WYG0124-0453c.png
 案古止有田赋未尝有口率出泉郑说非也又古人
 简质不以簿书为事安见百官所司止文书财用乎
 亦不若叶氏之正当也刘氏谓教成乡遂之民可为
 王官养大贤为公卿以御诸侯义亦迂曲
千里之外设方伯五国以为属属有长十国以为连连
有帅三十国以为卒卒有正二百一十国以为州州有
伯八州八伯五十六正百六十八帅三百三十六长八
伯各以其属属于天子之老二人分天下以为左右曰
卷十六 第 3b 页 WYG0124-0453d.png
二伯(长上声帅色类反卒郑训聚读萃孔读卒/伍之卒陈训禦卒然之变读猝从郑为长)
 正义郑氏康成曰属连卒州犹聚也(孔疏属是系属/连是连接卒是)
 (卒伍州是聚/居皆有聚意)伯帅正亦长也(孔疏但/异其名)凡长皆因贤侯
 为之殷之州长曰伯虞夏及周皆曰牧(孔疏虞书日/觐四岳群牧)
 (左传夏贡金九牧/周礼太宰建其牧)老谓上公周礼曰九命作伯春秋
 传曰自陜以东周公主之自陜以西召公主之 孔
 氏颖达曰此论畿外设方伯连帅卒正兼二伯之事
 长诸侯者非贤不可故因其州内贤侯为之非州外
卷十六 第 4a 页 WYG0124-0454a.png
 别取贤牧也郑答张逸云畿内之州不置伯有乡遂
 之吏主之伯即牧也故周礼大宰云施典于邦国建
 其牧立其监是畿外邦国有牧畿内不置牧有八伯
 也 彭氏汝砺曰千里之外已下以国之体统言八
 州已下以国之名数言伯即取诸正正即取诸帅帅
 即取诸长之中八伯各有所统而又上属于天子之
 老老谓二伯此先王盛时上下相维而可以长治久
 安也 刘氏孟冶曰五官之长自称于诸侯曰天子
卷十六 第 4b 页 WYG0124-0454b.png
 之老既取其德又取其年
 通论陈氏祥道曰古之官有常名有异名内而为比
 长闾师族师党正州长乡大夫此常名也及任以师
 田之事则为军将师帅旅帅卒长两司马公司马此
 异名也外而为公侯伯子男此常名也及寓以连属
 之法则为属长连帅卒正州伯此异名也王者建万
 国以分其土亲诸侯以合其人不分其土则守不专
 不合其人则势不一上文千八百国分其土也此继
卷十六 第 5a 页 WYG0124-0454c.png
 以方伯连帅合其人也古者什伍之法于州乡则联
 其民于师田则联其徒于宿卫则联其官故能以中
 国为一人而无内患为属连卒州以联其国为长帅
 正伯以联其人故能以天下为一家而无外虞伯皆
 称牧者自内言之则屈于二伯故称牧曲礼九州之
 长入天子之国曰牧是也自外言之则伸于诸侯故
 称伯王制谓方伯之国是也 徐氏自明曰先王举
 天下以封建诸侯苟无纪纲于其间则强弱有以相
卷十六 第 5b 页 WYG0124-0454d.png
 吞而大小无以相维故方伯连帅之设所以维诸侯
 之存亡也文王尝为殷西伯矣至周盛时诸侯千八
 百国周召为东西伯分陜而主之太公封于齐亦受
 五侯九伯专征之命书顾命毕公太保率东西诸侯
 以入至于蔡仲管叔监牧荆豫(案荆州牧蔡仲/豫州牧管叔)君陈
 毕公迭居东郊则大为二伯小为八伯咸出于天子
 之命以统天下之诸侯方伯连帅设于下而礼乐征
 伐出于上此先王封建之大权也宣王中兴此制未
卷十六 第 6a 页 WYG0124-0455a.png
 泯韩侯在韩申伯在荆布在诸侯以统万国复古之
 业于是乎在延及平王牧伯弛职东迁之变唯晋郑
 二国是依向使平王因是二国以振牧伯之任则诸
 侯尚可为也奈何以文侯之贤而归之于国以郑伯
 之贤而乃夺之政则周之事权于是去矣自是转相
 吞灭莫能统纪春秋之际可得而考者百有七十馀
 国而已春秋之初齐僖卫宣未尝见其受命而齐僖
 自以为东伯黎之臣子亦以方伯连帅之职责卫宣
卷十六 第 6b 页 WYG0124-0455b.png
 蒲之役二国又自相推许而春秋亦记曰胥命盖是
 时诸侯莫适所主而望大国之安靖已周室不以为
 意齐侯自见为牧伯之后窃取方伯连帅之权而因
 以为利耳未几齐桓晋文踵其馀迹而牧伯不出于
 王命强大得专行于弱小矣然王使召伯赐齐侯以
 侯伯之命是犹有待于王命也晋文致天王于践土
 而策命晋侯为侯伯君子以为何异于要而取之况
 二公之身其亲所屠灭者甚众方之古牧伯比小事
卷十六 第 7a 页 WYG0124-0455c.png
 大之义果何如哉又其甚者郤犨为公族大夫以主
 东诸侯将以帅诸侯而使其大夫主之安在其为宗
 诸侯也
 案公羊传曰天子三公者何天子之相也天子之相
 何以三自陜而东周公主之自陜而西召公主之一
 相处乎内郑氏引周召以释二伯眉山孙氏驳之谓
 三公自三公二伯自二伯一相处内之说不足信古
 制有以二伯兼三公者有以三公兼二伯者公羊亦
卷十六 第 7b 页 WYG0124-0455d.png
 谓三公三人一专治内二分治外耳非谓实指二人
 一治内一治外也
千里之内曰甸千里之外曰采曰流(采音/菜)
 正义郑氏康成曰曰甸服治田出谷税(孔疏禹贡五/百里曰甸服)
 (百里赋纳总二百里纳/铚及秸粟米皆治田事)曰采九州之内地取其美物
 以当谷税曰流谓九州之外夷狄流移或贡或不禹
 贡荒服之外三百里蛮二百里流 孔氏安国曰采
 事也百里之内供王事不一 孔氏颖达曰此总论
卷十六 第 8a 页 WYG0124-0456a.png
 畿内外九州治田及采取美物并九州之外或贡或
 不之事
 存异孔氏颖达曰殷制中国方三千里面去王城千
 五百里五百里为畿内千里外采取美物曰采周制
 则王畿外面各三千里采取美物大行人侯服其贡
 祀物甸服贡嫔物男服贡器物采服贡服物卫服贡
 材物要服贡货物殷千五百里为流周则三千五百
 里为流 蔡氏沈曰禹贡侯服百里采卿大夫采邑
卷十六 第 8b 页 WYG0124-0456b.png
 所在
 辨正陈氏祥道曰采禹贡所谓侯服百里采流禹贡
 所谓荒服二百里流 方氏悫曰千里外莫近于侯
 服而采又侯服之最近者莫远于荒服而流又荒服
 之最远者举此则绥要之服在其中
 案此节本禹贡而约言之孔氏据禹贡以释甸之义
 又不据禹贡以释采流何邪后人多据蔡氏书传以
 驳郑氏采取美物之说则公卿大夫王子弟食邑在
卷十六 第 9a 页 WYG0124-0456c.png
 王畿千里之内未有在畿外者恐蔡亦未为得也今
 考禹贡侯服百里采二百里男邦三百里诸侯孔注
 谓采事也男任也百里供王事不一二百里犹任内
 事至三百里乃专斥候于外似优于蔡至流为流放
 罪人之地则蔡说可与郑并存至孔氏所论殷周疆
 域尤不确若刘敞谓采当作要服二百里蔡之蔡则
 二百里蔡之文可据百里采之文亦可据而又必改
 字以为之说何邪
卷十六 第 9b 页 WYG0124-0456d.png
天子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
 正义孔氏颖达曰此论天子设公卿大夫元士之数
  方氏悫曰三公取阳数也卿倍公而三之大夫又
 三之元士又三之位尊者其事约而总位卑者其事
 详而分故官之法位愈卑而数愈倍焉以周官言之
 大宰上士八人中士十有六人下士三十有二人则
 中下之士互相倍可知而此不言者阳数穷于九九
 故以八十一元士终焉
卷十六 第 10a 页
 存异郑氏康成曰此夏制也明堂位曰夏后氏官百
 举成数也 陆氏佃曰周官三百六十则夏殷宜二
 百四十唐虞宜百二十百二十者唐虞三代所不变
 自馀皆称事为之非其正也
 辨正胡氏铨曰明堂位夏后氏之官百比此为少书
 夏商官倍是为二百比此为多郑以为夏何据也
 彭氏汝砺曰此实汉博士斟酌建官之法欲以为定
 制耳
卷十六 第 10b 页
 案三公大师大傅大保也九卿三孤少师少傅少保
 及六官冢宰司徒宗伯司马司寇司空也周法三公
 三孤多六卿兼之实六卿耳三公九卿尚非实数况
 大夫士以下能一一覈之乎而必求其为夏为殷弥
 凿矣
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下大夫五人上士二十七人次
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其君下大夫五人上
士二十七人小国二卿皆命于其君下大夫五人上士
卷十六 第 11a 页
二十七人
 正义郑氏康成曰命于天子者天子𨕖用之如今诏
 书除吏是矣小国亦三卿一卿命于天子二卿命于
 其君此文似误脱耳或者欲见畿内之国二卿与
 孔氏颖达曰此论天子命诸侯之国卿大夫及士之
 数 崔氏灵恩曰大国三卿者周制立司徒兼冢宰
 司马兼宗伯司空兼司寇之事故左传云季孙为司
 徒叔孙为司马孟孙为司空也三卿命于天子则大
卷十六 第 11b 页
 夫以下皆其君自命之下大夫五人者取小卿为言
 司徒之下置小卿二人一小宰一小司徒司空之下
 一小司寇一小司空司马之下惟置一小卿小司马
 也 陈氏祥道曰三等之国卿数不同大夫士之数
 则同者卿则合治大夫士则分职故卿数与禄以国
 之大小为差大夫士之数与禄则同焉而已于大夫
 言下大夫则知卿之为上大夫也于士言上士则知
 其有中下也
卷十六 第 12a 页 WYG0124-0458a.png
 通论李氏曰周官大宰职施典于邦国设其参傅其
 伍陈其殷施则于都鄙立其两参即三卿也伍大夫
 也殷上士也两贰卿也司马职曰凡制军大国三军
 次国二军小国一军皆命卿为之则知虽畿外之小
 国犹一卿命于天子也二卿皆命于其君者畿内之
 国也畿外举大国次国以见小国畿内举公卿以见
 大夫 彭氏汝砺曰小国二卿则一人兼三官之事
 大国欲其权不侔上故三卿皆命于天子小国欲其
卷十六 第 12b 页 WYG0124-0458b.png
 权足制下故二卿皆命于其君 方氏悫曰受命于
 天子为隆受命于其君者为杀
 通论徐氏自明曰内诸侯禄外诸侯嗣非有轻重而
 又更出迭入为之诸侯不得久其权也列国之卿命
 于天子王臣布在诸侯之国而诸侯每岁贡士于天
 子诸侯不得私其人也大国三卿命于天子小国二
 卿命于其君命其大不命其小圣人控制大邦优假
 小国之意深矣自周之东上失其柄惟陈女叔鲁单
卷十六 第 13a 页 WYG0124-0458c.png
 伯郑祭仲说者以为命大夫齐管仲谓天子之二守
 国高在是天子所命之卿外私自立者相环也至晋
 为伯主多置群官而天子之命卿其名仅存耳卿以
 军将为名而三军之制一军有二卿邲之战实备六
 卿至于司马司空反位大夫之列不复卿官矣汉初
 藩国二千石以上皆汉为置而国事皆隶于傅相文
 帝之世淮南厉王逐汉所置二千石请自置七国之
 叛衡山淮南之乱大抵皆私自置官也唐节度留后
卷十六 第 13b 页 WYG0124-0458d.png
 皆得辟置其贤者既归之而怙强负固者又得以私
 奸党而终成藩镇之乱亦不识内外之势矣
天子使其大夫为三监监于方伯之国国三人(上监古/暂反下)
 (监古衔反/卷末同)
 正义郑氏康成曰使佐方伯领诸侯 孔氏颖达曰
 此论天子遣大夫往监方伯之事每一州三人三八
 二十四人崔氏云殷之方伯皆有三人辅之监所领
 之诸侯 马氏曰周官乃施典于邦国而建其牧立
卷十六 第 14a 页 WYG0124-0459a.png
 其监牧之下又立监所谓三监者是也
 存疑陆氏佃曰武王立武庚于邶以管叔蔡叔监之
 周官曰建其牧立其监然则武庚二王后其牧与郑
 谓二王之后不为牧不知何据 应氏镛曰监之详
 无所考先儒以三公之孤四命者当之要亦一人耳
 大国三卿其二命于天子孤者王朝所遣二卿大国
 所置而亦命于王朝是所以为三人与书梓材曰王
 启监厥乱为民又曰自古王若兹监所从来古矣司
卷十六 第 14b 页 WYG0124-0459b.png
 寇王朝之臣也而命以监临则为诸侯之长则为监
 者不必专遣大夫诸侯既为监则他国亦必听命而
 方伯连帅又不必特制与
 案三监监方伯之国疑只是汉置诸侯守相之法而
 作王制者见其如此因刺诸书取武王命管叔监殷
 事以实之因管蔡与霍叔三人故曰三监又曰天子
 使其大夫为三监云云则真汉时法如曹参为齐相
 而苏意为楚相等是也后儒信为实然遂欲以三公
卷十六 第 15a 页 WYG0124-0459c.png
 之孤四命者当之无论止是一人与国三人文不合
 抑于使其大夫之旨不更缪乎至黄帝二监亦后世
 增附之言与武庚为牧说等耳未足为据应氏又引
 梓材王启监厥乱为民谓为监者不必专遣大夫穿
 凿曲傅尤甚
天子之县内诸侯禄也外诸侯嗣也
 正义郑氏康成曰县内选贤置之于位其国之禄如
 诸侯不得世位外有功乃封之使之世也冠礼记云
卷十六 第 15b 页 WYG0124-0459d.png
 继世以立诸侯象贤也 孔氏颖达曰此论畿内食
 采邑诸侯不得继世及外诸侯父死嗣位之事畿内
 公卿大夫之子父死得食父之采邑不得继父为公
 卿大夫故直云禄有罪乃夺之公羊谷梁说云卿大
 夫世则权并一姓妨塞贤路经讥尹氏崔氏是也畿
 内诸侯父死视元士若有贤德乃复父位若畿外诸
 侯父死未赐爵亦视元士除服则袭父位 马氏睎
 孟曰内诸侯禄而有德者亦可以使之出为诸侯外
卷十六 第 16a 页 WYG0124-0460a.png
 诸侯嗣而有功者可以使之入而为公卿若郑武公
 之类是也 黄氏震曰内诸侯使其有地则权移于
 下而人主孤外诸侯不使专其国则藩屏无助而人
 主亦孤 李氏曰古者生财有道用财有礼故仕者
 世禄而有馀然未尝不教之以尽其材使见于事业
 惟其有禄也所以异于弃贤者之类绝功臣之世惟
 其有放黜也所以异于官人以世者也
 通论叶氏梦得曰内之公卿大夫受田视公侯伯子
卷十六 第 16b 页 WYG0124-0460b.png
 男故通称为诸侯(案此胜于郑周礼注内诸/侯惟三公及王子弟之说)
 案古之外诸侯皆自唐虞以来历千馀年世守其国
 世有其民其新朝所封不过数十国耳周初蒲姑灭
 而后齐封奄灭而后鲁封唐灭而后晋封其灭者其
 有罪者也不然旧国无罪而亡先王且有兴灭继绝
 之典何尝利其土地人民而夺之乎若外无可封之
 地即文之四友武之十乱亦止于畿内授之采邑周
 之周召毕荣皆畿内也其后周公封鲁召公封燕别
卷十六 第 17a 页 WYG0124-0460c.png
 建国而采邑犹世毕公封魏康叔封卫外世国而采
 邑不世凡祭芮荣外无国而其邑则世皆度其功而
 差次之其世采邑者贤德才能任以公卿大夫之位
 大则如康叔为司寇聃季为司空小则如滕叔为卜
 正毛叔郕叔以亲世邑而无官至毛伯有刺厉王诗
 则又贤而任职矣若宰周公师尹凡以官举皆任职
 者也若仍叔之子武氏之子未尝任职无官可称有
 使令之事则亦及之胡传讥为世官施及童稚误也
卷十六 第 17b 页 WYG0124-0460d.png
 盖畿内九十馀国皆为世禄而任职者止六卿二十
 七大夫耳岂必人人而官之乎至上士以下则并不
 世禄者诸侯之卿大夫虽不世然如齐之高国则皆
 受邑于王世其禄亦世其职鲁之季氏受费臧氏受
 防亦世有其邑而季文子之父无逸臧文仲之父伯
 瓶皆未尝为大夫则世其禄而不世官亦与天子之
 世禄法等也其后鲁三家晋六卿由世禄而变为世
 官周之末失使然非古矣
卷十六 第 18a 页 WYG0124-0461a.png
 存疑孔氏颖达曰畿内不世爵而畿外得世者以畿
 内公卿大夫辅佐于王非贤不可故不世也畿外诸
 侯常有大功报其劳效又在外少事故得世也此父
 死子禄者不在九十三国之数虽论夏法殷周亦然
 案此即畿内九十三国中其世禄者亦以其祖父有
 功报其劳效而卿大夫任职辅王故禄可世而官不
 可世畿外世爵亦以国有卿大夫任职辅君非谓侯
 国少事非贤亦可以为夏法无据也
卷十六 第 18b 页 WYG0124-0461b.png
制三公一命卷若有加则赐也不过九命次国之君不
过七命小国之君不过五命(卷音衮/古本反)
 正义郑氏康成曰卷通曰衮三公八命矣复加一命
 则服龙衮(孔疏三公八命身著鷩冕/加一命则为上公著衮冕)与王者之后同
 多于此则赐非命服也(孔疏制不合加出君特赐/非礼法之常谓之褒衣)
 孔氏颖达曰此论三公以下次国小国之君爵命之
 数此篇皆王者之制于此特言制者以三公位尊又
 加一命其事极重故也 朱子曰天子之龙一升一
卷十六 第 19a 页 WYG0124-0461c.png
 降上公但有降龙以龙首卷然故谓之卷 方氏悫
 曰王之三公在朝则八命而服七章之鷩冕及其出
 封加一等乃赐之以九章之衮冕衮虽三公可服非
 有加则不赐故曰不过九命典命所谓以九为节者
 也 彭氏汝砺曰次国之君谓侯伯卿在内六命出
 为侯伯则赐鷩冕七章之服典命所谓以七为节也
 小国之君谓子男大夫在内四命出为子男则赐毳
 冕五章之服典命所谓以五为节也
卷十六 第 19b 页 WYG0124-0461d.png
 存疑郑氏康成曰虞夏之制天子服有日月星辰周
 礼曰诸公之服自衮冕而下如王之服(孔疏虞夏之/制天子服有)
 (日月星辰者皋陶谟云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会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绣是也日一)
 (月二星辰三山四龙五华虫六此六者皆画于衣宗/彝七藻八火九粉米十黼十一黻十二此六者皆绣)
 (于裳至周豋龙于山取其神登火于宗彝取其明尊/神明也而冕服九章一曰龙二曰山三曰华虫四曰)
 (火五曰宗彝皆画以为缋六曰藻七曰粉米八曰黼/九曰黻皆絺以为绣则衮之衣五章裳四章凡九也)
 (鷩之衣三章裳四章凡七也毳之衣三章裳二章凡/五也希之衣一章裳二章凡三也玄者衣无文裳刺)
 (黻而已是以谓之玄焉衣法天故章数奇裳法地故/章数耦周礼司服王祀昊天上帝则服大裘而冕祀)
卷十六 第 20a 页 WYG0124-0462a.png
 (五帝亦如之享先王则衮冕享先公飨射则鷩冕祀/四望山川则毳冕祭社稷五祀则希冕祭群小祀则)
 (玄冕郑引此者證三公一命衮谓周制/也周以前则山在衮上不得云一命衮)
 辨正郑氏锷曰周礼言公自衮冕而下如王之服则
 知自衮冕而上王自有服章无疑衮冕上之章服非
 日月星辰而何则王服十二章明矣 杨氏曰详玩
 司服经文则知有虞作服十二章周亦十二章甚明
 享先王则衮冕衮冕者绘衮龙于服而冕也享先公
 飨射鷩冕者绘华虫于服而冕也盖服有六而冕则
卷十六 第 20b 页 WYG0124-0462b.png
 一先郑谓六服同冕是也祀昊天上帝之服备十二
 章则绘三辰于服而冕可知也贾公彦云郑氏九章
 此无正文郑并以意解之则疏家已知其非而不之
 信矣 林氏之奇曰郑氏所据不过左氏三辰旂旗
 之文左氏谓旗有三辰何尝谓衣无三辰邪况又谓
 上公九章而王服亦九章将何所别郊特牲云祭之
 日王被衮以象天则十二章备郑氏谓有日月星辰
 之象此鲁礼也岂有周制以九鲁乃加以十二之礼
卷十六 第 21a 页 WYG0124-0462c.png
 乎 叶氏梦得曰在内嫌于逼天子故其命以八以
 六以四从阴之数在外有人君之道故其命以九以
 七以五从阳之数
大国之卿不过三命下卿再命小国之卿与下大夫一

 正义郑氏康成曰不著次国之卿者以大国之下互
 明之(孔疏大国之卿不过三命则知次国之卿不/过再命大国下卿再命则知下国次卿一命)
 卿命则异(孔疏大国上卿三命下卿再命次国上卿/再命下卿一命小国上下卿并皆一命故)
卷十六 第 21b 页 WYG0124-0462d.png
 (云卿命/则异)大夫皆同(孔疏大夫则大国次国小国皆同/一命以大国下卿再命差之明大)
 (夫一命又小国大夫一命则次/国亦可知矣是大夫皆同也)周礼公侯伯之卿三
 命其大夫再命子男之卿再命其大夫一命 孔氏
 颖达曰此论大小国卿大夫命数不同之事
 通论孔氏颖达曰此夏殷制案周礼公国之孤四命
 与馀卿不同则知此大国之卿不过三命亦谓孤也
 大国下卿再命者谓除孤以外之卿就再命之中分
 为中卿下卿也故前文云次国之上卿位当大国之
卷十六 第 22a 页 WYG0124-0463a.png
 中是也次国之卿再命亦谓上卿执政者若鲁之季
 孙下卿一命亦分为中下二等故前文云中当其下
 下当其上大夫是也小国之卿虽同一命亦分为三
 等故前文云小国之上卿位当大国之下卿中当其
 上大夫下当其下大夫其大国次国小国大夫虽同
 一命当皆分为上下二等文已具于上今总云下大
 夫者对卿言之 陆氏佃曰周官子男之卿再命今
 此云小国之卿与下大夫一命者盖言畿内小国之
卷十六 第 22b 页 WYG0124-0463b.png
 卿如此与上小国之卿皆命于君同义
 案本文无次国郑推之当降大国一等而周礼典命
 侯伯之卿大夫与公同子男之卿再命大夫一命故
 孔以为此夏殷制其实汉博士约为此制非周亦非
 夏殷也
凡官民材必先论之论辨然后使之任事然后爵之位
定然后禄之
 正义郑氏康成曰论谓考其德行道艺辨谓考问得
卷十六 第 23a 页 WYG0124-0463c.png
 其定也爵谓正其秩次禄与之以常食 孔氏颖达
 曰此论择贤材任以爵禄之事官其人必先论量考
 问事已分辨得其定实故云辨虽考问知其实未明
 其干能故任以事事又干了然后正其秩次除授位
 定然后与之以禄 陈氏祥道曰任事然后爵之者
 能者也任官然后爵之者贤者也 马氏睎孟曰司
 马辨论官材论国中之士也凡官民材者兼乎万民
 而言之也论国中之士其法详故考校于中年论万
卷十六 第 23b 页 WYG0124-0463d.png
 民之士其法略故三年然后论之
爵人于朝与士共之刑人于市与众弃之是故公家不
畜刑人大夫弗养士遇之涂弗与言也屏之四方唯其
所之不及以政示弗故生也(朝音潮/屏上声)
 正义郑氏康成曰必共之者所以审慎之也书曰克
 明德慎罚屏犹放去也已施刑则放之弃之役赋不
 与亦不授之以田困乏又无赒饩也虞书曰五流有
 宅五宅三居是也周则墨者使守门劓者使守关宫
卷十六 第 24a 页 WYG0124-0464a.png
 者使守内刖者使守囿髡者使守积(吴氏澄曰屏之/四方者常法也)
 (周特择其虽受刑而情差轻者使之岂人人使之守/门关囿积也哉大概记礼者之言各有所据或有异)
 (同当以/意通之) 孔氏颖达曰此论爵人刑人之事皆殷法
 也周则天子特假祖庙而拜授之洛诰册命周公是
 也诸侯爵人因尝祭之日祭统云一献君降立于阼
 阶之南南乡所命北面是也周则有爵者刑于甸师
 氏 周氏谞曰众不足以知人可以知人者士而已
 故爵人则与士共之刑人则与众弃之孟子言国人
卷十六 第 24b 页 WYG0124-0464b.png
 杀之而不言国人用之以此 叶氏梦得曰公家不
 畜者示不以国藏恶也大夫弗养者示不以家私恶
 也士遇而弗与之言者示不以身亲恶也
 馀论陈氏祥道曰爵人于朝周官乡老及乡大夫群
 吏献贤能之书于王王再拜受之登于天府内史贰
 之是也刑人于市周官乡士遂士所谓肆之三日是
 也命之于庙未尝不论于朝亲者在所隐不可虑之
 于国人凡此皆周制也
卷十六 第 25a 页 WYG0124-0464c.png
 案此因上民材而言卿大夫尊故爵于庙刑于甸师
 民材卑故爵于朝刑于市若秀士执技至下大夫则
 亦不刑于市礼所谓刑不上大夫贾子所云造请室
 而请罪闻命而自裁也天子诸侯亦不近刑人故春
 秋以阍杀吴子著戒此三代通法正不必辨其为殷
 为周也
诸侯之于天子也比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五年一朝
 (朝音/潮)
卷十六 第 25b 页 WYG0124-0464d.png
 正义郑氏康成曰比年每岁也小聘使大夫大聘使
 卿(孔疏聘礼记曰小聘曰问三介大聘使卿为介/有五人其小聘惟三介故郑知小聘使大夫也)
 则君自行然此大聘与朝晋文霸时所制也(孔疏昭/三年左)
 (传郑子大叔曰文襄之霸也其务/不烦诸侯令三岁而聘五岁而朝)虞夏之制诸侯岁
 朝(孔疏尚书五载一巡狩郑注巡狩之年诸侯朝于/方岳之下其间四年诸侯分来朝于京师遍其聘)
 (问无文/可知)周之制侯甸男采卫要服六者各以其服数
 来朝也(孔疏周礼大行人侯服岁一见甸服二岁一/见男服三岁一见采服四岁一见卫服五岁)
 (一见要服/六岁一见) 孔氏颖达曰此论诸侯遣卿大夫聘问
卷十六 第 26a 页 WYG0124-0465a.png
 及自亲朝之事 陈氏祥道曰朝觐宗遇会同君之
 礼也存頫省聘问臣之礼也诸侯之于天子聘以通
 好朝以述职通好不欲疏故比年一小聘述职不欲
 数故五年一朝书与周官先言朝而后言巡守朝于
 京师者也舜典先言巡守而后言朝朝于方岳是也
 存疑王氏安石曰五年一朝疑即方岳之朝 胡氏
 铨曰五年一朝郑据左氏为解不知子大叔之言乃
 诸侯朝霸主之法非朝天子也文襄不朝京师岂能
卷十六 第 26b 页 WYG0124-0465b.png
 令诸侯朝天子乎夫襄王狩于河阳晋文帅诸侯朝
 于王所而已不朝于周也郑注误矣
 存异黄氏震曰聘者相往来之名非诸侯于天子之
 礼
 案疏谓此录王制者记文襄事非虞夏亦非殷而引
 古孝经注诸侯五年一朝天子天子亦五年一巡守
 朱子注朝聘以时亦用此说则或古通礼而晋用之
 耳虞书五载一巡守群后四朝马融谓四方朝于方
卷十六 第 27a 页 WYG0124-0465c.png
 岳之下郑改之谓唐虞岁朝四方以四季月朝京师
 恐唐虞未必勤诸侯若此蔡又改为巡守之明年东
 诸侯朝又明年南诸侯朝又明年西诸侯朝又明年
 北诸侯朝亦无的据周礼大行人六服皆言见不言
 朝而大宗伯春曰朝夏曰宗秋曰觐冬曰遇郑谓朝
 礼和宗礼盛觐礼肃遇礼简孔谓近东者朝春近南
 者宗夏近西者觐秋近北者遇冬韩侯是北方诸侯
 近西故曰韩侯入觐不知先王何以宽于东严于西
卷十六 第 27b 页 WYG0124-0465d.png
 盛于南简于北疏又言侯服朝者东方以秋西方以
 春南方以冬北方以夏则又变其说矣公羊异义言
 诸侯四时见天子皆曰朝以朝时行礼也猝而相逢
 于路曰遇万斯大谓凡诸侯来受挚于朝皆曰朝受
 享于庙皆曰觐而觐礼有前朝皆受舍于朝之文似
 觐未尝不朝诸侯觐于天子为宫方三百步四门坛
 十有二寻深四尺似觐又不于庙则疑朝者四时四
 方诸侯来见之通名而觐宗遇则因事异名朝而为
卷十六 第 28a 页 WYG0124-0466a.png
 坛以盟曰觐旅而见曰宗其礼隆猝而见曰遇其礼
 简也周礼所谓一岁二岁自巡守之明年起数与岁
 遍存三岁遍頫例同谓巡守之明岁侯服见二岁甸
 服见三岁男服见四岁采服见五岁卫服见所谓五
 年一朝也六岁当要服见而要服为夷王者所不治
 故周官篇首虽言六服承德而后惟言六年五服一
 朝不云六服毕朝也其君朝之明年大夫小聘又明
 年卿来大聘又明年大夫聘又明年卿大聘又明年
卷十六 第 28b 页 WYG0124-0466b.png
 大夫聘又明年君再朝如此则十二年中君亲朝二
 卿大夫聘四大夫小聘六中庸所谓朝聘以时盖如
 此至公羊说谓天子无下聘之义则周礼明言时聘
 以结诸侯之好黄氏谓诸侯于天子有朝无聘则周
 礼明言时聘曰问皆非确论也
天子五年一巡守(守一作狩手/又反下同)
 正义郑氏康成曰天子以海内为家时一巡省之五
 年者虞夏之制也周则十二岁一巡守 孔氏颖达
卷十六 第 29a 页 WYG0124-0466c.png
 曰白虎通云所以巡守者何巡者循也守者牧也为
 天子巡行守土牧民恐远近不同化幽隐不得其所
 者故必亲自行之谦敬重民之至也所以不岁巡守
 何为太烦过五年为太疏因天道三岁一闰天道小
 备五岁再闰天道大备故五年一巡守周十二岁者
 象岁星一周也 朱子曰天子诸侯虽有尊卑然一
 往一来礼无不答故四方诸侯分四年入觐则天子
 一巡守以答之又曰若一岁间行不遍则去一方近
卷十六 第 29b 页 WYG0124-0466d.png
 处会一方之诸侯使来朝也 吕氏祖谦曰天下非
 一人所能独治故众建而为君而诸侯又不能保其
 常治故又巡其所守不然岁月易流人心易懈法度
 易弛上下易隔作新之治岂能久而不变哉 方氏
 悫曰诸侯非徒守天子之土亦所以守天子之法天
 子巡之将以脩其法而已
 存疑孔氏颖达曰夏与殷依郑志当六年一巡守六
 年者取半一岁之律吕也
卷十六 第 30a 页 WYG0124-0467a.png
 案夏殷巡守之年诸书无考郑氏不知何据而孔氏
 又从而为之辞
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柴而望祀山川觐诸侯问百
年者就见之命大师陈诗以观民风命市纳贾以观民
之所好恶志淫好辟命典礼考时月定日同律礼乐制
度衣服正之(柴仕佳反依字作柴大音泰贾/价同好去声辟僻同匹亦反)
 正义郑氏康成曰岱宗东岳也柴祭天告至也觐见
 也老人百年则就见之陈诗谓采其诗而视之市典
卷十六 第 30b 页 WYG0124-0467b.png
 市者贾谓物贵贱厚薄也质则用物贵淫则侈物贵
 民之志淫邪则所好者不正 孔氏颖达曰岁二月
 者皆以夏之仲月律历当其中也二月八月又昼夜
 分五月十一月阴阳终故取四仲月也岱者言万物
 相代于东方宗尊也岱为五岳之首故为尊也既告
 至之后为宫加方明于坛天子出宫东门外拜日反
 祀方明祀方明之后乃以会同之礼见诸侯王升立
 于坛上南面诸公中阶之前北面诸侯东阶之东西
卷十六 第 31a 页 WYG0124-0467c.png
 面诸伯西阶之西东面诸子门东北面诸男门西北
 面玉降阶南面而见之三揖既升坛使诸侯升公拜
 于上等侯伯于中等子男于下等见诸侯之后问百
 年者就见之若未至方岳于道路有百年者王亦先
 见之也大师掌乐之官令各陈其国风之诗以观君
 政之善恶命典市之官进纳物贾之书以观民之好
 恶若民志淫邪爱好邪辟之物由在上教之不正此
 陈诗纳贾所以观民风俗是欲知君上善恶也典礼
卷十六 第 31b 页 WYG0124-0467d.png
 之官于周则大史也考校四时及十二月之大小时
 有节气早晚月有弦望晦朔考之使各当其节又正
 定甲乙之日阴管之同阳管之律玉帛之礼鼓钟之
 乐及制度衣服各有等差当正之使正尧典云恊时
 月正日同律度量衡文小异而意同也 方氏悫曰
 春而东巡守夏南秋西冬北所以顺天时也必居方
 岳之下使诸侯知所趋故也天高故燔柴以上达山
 川远故望而祀之就见百年以乞老者之言也诗所
卷十六 第 32a 页 WYG0124-0468a.png
 以志诗言之哀乐足以见民风之厚薄民风之厚薄
 足以知上政之得失故命大师陈诗焉民之所志所
 好不必皆淫僻观之盖所以防其淫僻也王者必颁
 历以一天下正朔故巡守则考时月定日考之虑其
 不一定之欲其无差也律有阴阳礼有隆杀乐有清
 浊制有大小度有长短衣服有文质未尝同也此所
 谓同欲其同出于天子则正于一也 陈氏祥道曰
 柴望先于觐诸侯尊神也见百年先于陈诗纳贾贵
卷十六 第 32b 页 WYG0124-0468b.png
 老也尊神而后贵老贵老而后观民事之序也陈诗
 纳贾所以观在下者之所尚考时月至于制度衣服
 所以观在上者之所行考时月定日所以和天道同
 律礼乐制度衣服正之所以齐人道也言礼乐制度
 则衣服举矣又言衣服者盖民德之不一僭乱之所
 起常在于衣服之间故也 蔡氏沈曰时日之差由
 于积日故其序先粗后精凡百制度受法于律故其
 序先本后末
卷十六 第 33a 页 WYG0124-0468c.png
 存疑金氏履祥曰既类而出四岳又四祭焉数而渎
 矣本文言柴而望祀于山川盖柴即望祀所用欲其
 气之旁达也 郑氏康成曰同阴律也
 存异陆氏佃曰东巡守至于岱句宗读如宗祀文王
 于明堂之宗天一而尊故曰宗柴山川卑而众故曰
 望秩宗在柴上尊也秩在望下卑也于柴言宗故于
 望亦言秩若但言类言禋则亦但言望而已
 案周礼大师执同律以听军声则阴律曰同固有据
卷十六 第 33b 页 WYG0124-0468d.png
 但此文法宜以考时月句定日句同律礼乐制度衣
 服句与虞书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一例而以正
 之二字总结上文言考之定之同之总归于正也
山川神祗有不举者为不敬不敬者君削以地宗庙有
不顺者为不孝不孝者君绌以爵变礼易乐者为不从
不从者君流革制度衣服者为畔畔者君讨有功德于
民者加地进律(绌丑/律反)
 正义郑氏康成曰举犹祭也不顺者谓若逆昭穆(孔/疏)
卷十六 第 34a 页 WYG0124-0469a.png
 (如鲁逆祀/跻僖公)流放也讨诛也律法也(孔疏释诂文法谓/法度诸事皆是即)
 (大行人上公九命缫藉九寸冕/服九章建常九斿之等是也) 孔氏颖达曰山川
 是外神故云不举不举不敬也山川在其国境故削
 以地宗庙是内神故云不顺不顺不孝也宗庙可以
 表明爵等故绌以爵礼乐虽为大事非是切急所须
 故以为不从君惟流放制度衣服便是政治之急故
 以为畔君须诛讨此四罪先轻后重 陈氏祥道曰
 不敬则无礼不孝则不仁不从与畔则不道无礼未
卷十六 第 34b 页 WYG0124-0469b.png
 至于不仁不孝未至于不道此所以削地而后绌爵
 绌爵而后流讨也削绌流讨而继之以加地进律者
 退不肖然后可以进贤故也 马氏睎孟曰进律者
 进以爵也若子男以五为节则进之以七侯伯以七
 为节则进之以九也
 通论应氏镛曰四巡之礼与舜典所载无甚相远也
 然帝舜脩五礼辑五瑞复五器上下交际之仪温温
 乎其可挹也王制以削绌流讨之罚警于先以加地
卷十六 第 35a 页 WYG0124-0469c.png
 进律之赏诱于后赏罚黜陟之政凛凛乎其甚严也
 夫舜岂全无黜陟哉特其德胜而不深特乎法焉耳
 世之淳漓治之烦简德之盛衰于此可观矣 李氏
 曰先王之政已亡其馀泽已熄郑人来归祊而泰山
 之祀不举鲁跻僖公而宗庙不顺杞用夷礼作淫乐
 而礼乐变易作丘赋聚鹬冠而制度革祭祀不举而
 不能削其地宗庙不顺而不能绌其爵变礼易乐而
 不能流革制度而不能讨此春秋之所以作也
卷十六 第 35b 页 WYG0124-0469d.png
五月南巡守至于南岳如东巡守之礼八月西巡守至
于西岳如南巡守之礼十有一月北巡守至于北岳如
西巡守之礼归假于祖祢用特(假音格祢/乃礼反)
 正义郑氏康成曰假至也特特牛也祖下及祢皆一
 牛 孔氏颖达曰案尔雅释山云泰山为东岳郭注
 在奉高县西北霍山为南岳郭注在衡阳湘南县南
 今在庐江潜县西汉武帝以衡山辽旷因谶纬皆以
 霍山为南岳故移其神于此其土人皆呼为南岳华
卷十六 第 36a 页
 山为西岳郭注在弘农华阴县西南恒山为北岳郭
 注在恒山上曲阳县西北 方氏悫曰天子之出必
 造乎祢及其归也必假于祖祢出而造之所以象生
 时之必告也归而假之所以象生时之必面也特一
 牛也用特以见约焉则巡守之不为烦费可知 黄
 氏震曰此刺虞书而为之
 通论马氏端临曰古者帝王巡守以省方观民初非
 游适然舜必五载周必十二载又以四岳为戻止之
卷十六 第 36b 页
 地盖虽本忧民之心尚有烦民之事故出必有期止
 必有方 李氏格非曰田仆职曰以田以鄙则王之
 于都鄙未尝无巡守而止言四岳之诸侯者盖先王
 之于畿内诸侯也有祭祀以驭其神则山川无不举
 祭祀无不顺有礼俗以驭其民则礼不得变乐不得
 易制度衣服不得革矣盖圣人治之略则考之详治
 之详则考之略所以致四海于一堂之上也
 馀论胡氏安国曰其宫室道涂可以预脩故民不劳
卷十六 第 37a 页
 供给调度可以预备故物不费自秦而后巡游无度
 至长吏以不办被诛民庶以烦劳自厌而巡守之义
 亡矣故春秋书公朝于王所以所非其所为贬正本
 之义也
 案十一月北巡守传言周虽改正巡狩烝享皆自夏
 焉则周亦以夏正子月北巡守矣而孔子赞易于复
 言后不省方何邪岂周之巡守自以周正故子月不
 出而传者妄与
卷十六 第 37b 页
天子将出类乎上帝宜乎社造乎祢诸侯将出宜乎社
造乎祢(类陆德明作禷/造七报反下同)
 正义郑氏康成曰类宜造皆祭名其礼亡(孔疏古尚/书说非时)
 (祭天谓之类郑注虽非常祭类正礼而为之欧阳说/以事类为之若舜摄位及巡守及征伐各以事类也)
 (小宗伯凡天地之大灾类社稷宗庙尔雅起大事动/大众必先有事于社而后出谓之宜大祝一曰类二)
 (曰造是三/者皆祭名) 皇氏侃曰行必有主无则主命载于齐
 车书云用命赏于祖是也今出辞别先从卑起最后
 至祖取迁主则行若还则先祖后祢不复告天白虎
卷十六 第 38a 页 WYG0124-0471a.png
 通云天道无内外也 孔氏颖达曰此论天子巡守
 之礼知此是巡守者以下别云出征也类乎上帝祭
 告天也宜乎社者巡行方事诛杀封割应载社主云
 宜者令诛伐得宜社主地又为阴诛杀亦阴也造至
 也谓至祖父之庙也白虎通云独言祢何辞从卑不
 敢留尊者之命至祢不嫌不至祖也诸侯将出谓朝
 王及自相朝盟会征伐之事不得告天故从社始亦
 载社主也造乎祢者亦告祖及载主也 周氏谞曰
卷十六 第 38b 页 WYG0124-0471b.png
 类者言虽有事而祈亦类于常礼宜者求其无所不
 宜故孙炎以宜为求见福佑也造求其有所至也帝
 者远人而尊故以礼言之社者近人而卑故以福佑
 言之祢则亲之而已故以所至言之 方氏悫曰前
 言巡守之归而不言出此言出而不言归互相备也
  马氏睎孟曰类礼则略于祭天宜礼则略于祭地
 通论陈氏祥道曰书曰类于上帝诗曰是类是祃周
 礼小宗伯兆五帝于四郊四望四类亦如之凡天地
卷十六 第 39a 页 WYG0124-0471c.png
 之大灾类社稷宗庙则为位肆师类造上帝则为位
 大祝六祈一曰类二曰造类上帝大会同造于庙诅
 祝掌类造之祝号礼记曰天子将出类于上帝造于
 祢则类者类其神而祭之也造者即而祭之也类之
 所施或于上帝或于日月星辰或于社稷或于宗庙
 类之所因或以巡守或以大师或以大灾造则或于
 上帝或于宗庙凡此皆有所祈也不若大旅之有所
 告而已故大祝六祈有类造而无旅焉郑康成以宗
卷十六 第 39b 页 WYG0124-0471d.png
 伯之四类为日月星辰盖以四类在四郊四望之下
 而知之也尔雅以诗之是类是祃为师祭盖以大祝
 大师类上帝而知之也社稷宗庙非大灾则无类祭
 上帝非巡守之所至则无造祭巡守于其将出则类
 上帝于其所至则造上帝大师于其将出亦类上帝
 于其所至特祃于所征之地而已昔武王伐纣既事
 而退柴于上帝成王营洛位成之后用牲于郊牛二
 此盖类礼也何则书于舜之既受命则类乎上帝汤
卷十六 第 40a 页 WYG0124-0472a.png
 之既受命则告于上天是既事则必祭祭必以类礼
 也于舜之既受命言类则汤之既受命而类可知既
 受命而类则师之既事邑之既成又可知也类造之
 礼其详不可得而知要之劣于正祭与旅也观祀天
 旅上帝而大宗伯掌之类造上帝小宗伯肆师掌之
 则礼之隆杀著矣四类日月星辰于四郊则类上帝
 盖南郊乎 又曰帝非不可以言造以类为主社祢
 非不可以言类以造为主
卷十六 第 40b 页 WYG0124-0472b.png
 存疑张子曰类者与旅相似言既祭东方帝则东方
 山川百神皆从而至祭所谓类者以一类祭也若非
 时有事于一方则止以其方之百神从祭于一方之
 上帝故亦言类 彭氏廉夫曰宜于社载社主以行
 造于祢或亦载父主
 案张子谓若有事于一方则止祭其方之帝之神理
 或有之而巡守周历四方则将出必不先类一方也
 若彭氏载父主之说则断不然七庙无虚主载祧主
卷十六 第 41a 页 WYG0124-0472c.png
 不载祢主文王世子在军守于公祢以在外亲之也
 非真祢主史记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或因公祢之
 名而误耳
天子无事与诸侯相见曰朝考礼正刑一德以尊于天
(朝直/遥反)
 正义郑氏康成曰事谓征伐(孔疏知非丧者天子/七月而葬同轨毕至)
 孔氏颖达曰朝谓常朝虽四时而来朝朝是总名也
 诸侯相与朝王之时考校礼仪正定刑法专一道德
卷十六 第 41b 页 WYG0124-0472d.png
 以尊崇天子不言乐者礼中兼之 方氏悫曰考天
 子之礼则礼乐自天子出矣正天子之刑则征伐自
 天子出矣礼乐征伐皆自天子出则诸侯莫有异心
 故能一德以尊于天子也
 存疑陆氏佃曰相见主言天子见不见在天子也
 案古诸侯朝天子天子无不见者陆氏说恐非或曰
 尊于天子见尊于天子也
天子赐诸侯乐则以柷将之赐伯子男乐则以鼗将之
卷十六 第 42a 页 WYG0124-0473a.png
诸侯赐弓矢然后征赐鈇钺然后杀赐圭瓒然后为鬯
未赐圭瓒则资鬯于天子(柷昌六反鼗音桃鈇音斧钺/音越圭一作圭瓒音赞鬯音)
 (畅/)
 正义郑氏康成曰柷鼗皆所以节乐将谓执以致命
 圭瓒鬯爵鬯秬酒也得其器乃敢为其事 孔氏颖
 达曰凡与人之物置其所与大者于地执其小以致
 命于人将行也谓执以行命柷以节一曲之始其事
 宽故以将诸侯之命鼗以节一唱之终其事狭故以
卷十六 第 42b 页 WYG0124-0473b.png
 将伯子男之命也赐弓矢谓八命作牧者宗伯注侯
 伯有功德者加命得专征伐当州之内若九命为二
 伯则得专征一方五侯九伯也若七命以下不得弓
 矢之赐则尚书大传所谓以兵属于得专征伐者此
 弓矢则尚书彤弓一彤矢百卢弓一卢矢千(案尚书/今本作)
 (卢弓一卢矢百左/传作旅弓矢千)于周礼则唐弓大弓合七而成规
 者赐鈇钺谓上公九命者赐鈇钺然后得专讨晋文
 公虽赐弓矢未赐鈇钺不得专杀故执卫侯归于京
卷十六 第 43a 页 WYG0124-0473c.png
 师圭瓒以大圭为柄黄金勺青金外而朱其中鼻寸
 衡四寸瓒槃大五升口径八寸下有槃口径一尺鼻
 勺为龙口有流前注赐圭瓒亦谓上公九命者若未
 赐圭瓒则用璋瓒鬯者酿秬黍为酒和以郁金之草
 谓之郁鬯不以郁和则直谓之鬯而已 马氏睎孟
 曰征与杀以致天讨弓矢鈇钺所以致天讨之器诸
 侯必俟天子之赐者臣无有作威所用惟君之所赐
 而已 周氏谞曰礼独以鬯为言者僭莫僭于祭鬯
卷十六 第 43b 页 WYG0124-0473d.png
 者九献之首芬芳下达于渊泉诸侯道足以首出一
 国德足以下达然后赐圭瓒使自为鬯不尔则资鬯
 于天子示其所以事神明者不足于己而有待于上
 也
 通论孔氏颖达曰鲁无弓矢之赐陈恒弑君孔子请
 讨篡逆当征也若邻国无罪而辄征之则不可
 案诸侯能和民人则赐乐能征不服则赐弓矢能杀
 有罪则赐鈇钺能脩孝道则赐郁鬯孔谓此赐乐非
卷十六 第 44a 页 WYG0124-0474a.png
 九锡之乐故伯子男能受之夫古诸侯有是善则赐
 是物岂必拘于九哉书云搏拊琴瑟以咏堂上之乐
 也下管鼗鼓堂下之乐也合止柷敔堂上堂下合乐
 也合乐盛故以赐诸侯堂下卑故以赐伯子男搏拊
 不赐升歌堂上最尊也
天子命之教然后为学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
天子曰辟雍诸侯曰頖宫(辟璧同/頖泮同)
 正义郑氏康成曰学所以敩士之宫辟明雍和也所
卷十六 第 44b 页 WYG0124-0474b.png
 以明和天下(孔疏谓于此学中习学道艺欲/使天下之人悉皆明达谐和)頖之言
 班也(孔疏頖是/分判之义)所以班政教尊卑异名也 孔氏颖
 达曰以经文承上诸侯之下故直云天子命之教不
 云命诸侯
 案诗注云筑土壅水之外圆如璧注又云頖之言半
 也南通水北无也二注不同者此注解其义诗注解
 其形也(案朱子诗传亦以/形名则诗注为确)
 存疑郑氏康成曰尚书传曰百里之国二十里之郊
卷十六 第 45a 页 WYG0124-0474c.png
 七十里之国九里之郊五十里之国三里之郊(孔疏/此伏)
 (生多士传文国城居中四面各半如百里之国则面/有五十里以十分之四为郊面五十里则郊二十里)
 (若周则司马法云百里郊天子方千里以百里为郊/则诸侯之郊皆计竟大小故郑注聘礼云远郊上公)
 (五十里侯伯三十里子/男十里近郊各半之也)此小学大学殷之制(孔疏以/殷人养)
 (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知左学小而右学大也/若周则大学在国小学在郊亦具下文故知非周也)
  朱氏申曰小学以教未成人者言在左则大学在
 右可知大学以教成人者言在郊则小学在国可知
 辨正张子曰此小学是教国子胄子之幼小者未能
卷十六 第 45b 页 WYG0124-0474d.png
 入大学则其学在宫之左右天子诸侯所视之大学
 必在国中无在郊之理此大学即郊学对小学而言
 大耳非国子胄子俊造所居但国之设学校必均故
 于四郊为之立学学者之就学无甚远之差也郊学
 则乡遂大夫教之国中大学则天子诸侯所自视者
 也郊学虽非俊造国胄之所居亦有时而往如行礼
 于其间使不帅教者观之 王氏安石曰天下不可
 一日无教学不可一日废于天下王制所谓命之教
卷十六 第 46a 页 WYG0124-0475a.png
 然后为学者何也曰教不可不资之天子资之天子
 道德所以一也立诸侯未有不命之教者古之立国
 也必资礼于天子所谓命之教矣
 案伏生所述犹为近古孔因郑此殷制之说又引司
 马法辨周异于殷夫殷之诸侯大半因夏之旧周之
 诸侯大半因殷之旧其城郭郊野皆定久矣安见周
 之郊必异殷之郊且周止据司马法百里郊一句推
 之亦初无明据也大学小学详辨下文
卷十六 第 46b 页 WYG0124-0475b.png
天子将出征类乎上帝宜乎社造乎祢祃于所征之地
受命于祖受成于学出征执有罪反释奠于学以讯馘
(祃音骂又音伯诗既伯既祷/讯又作谇音信馘古获反)
 正义郑氏康成曰祃师祭也为兵祷其礼亦亡(孔疏/祃祭)
 (始造军法者盖蚩尤或曰/黄帝熊氏以为祭地非也)受命于祖告祖也受成于
 学定兵谋也释奠礼先师也讯馘所生获断耳者(孔/疏)
 (讯是生获而可言问者/馘是已死而截耳者)诗曰执讯获丑(孔疏小雅/出车篇)
 曰在頖献馘(孔疏鲁颂/泮水篇)馘或为国 孔氏颖达曰此
卷十六 第 47a 页 WYG0124-0475c.png
 论天子出征所祭之事受命于祖谓出时不敢自专
 有所禀承祖祢皆告以祖为尊故特言祖即前文造
 乎祢也但前据告行此据以征伐之事故云受命然
 则受命于祖在造乎祢之前但前文类帝宜社祃于
 所征之地总说出行之时然后本初时受命受成之
 事所以文倒也受成于学谓在学谋论兵事好恶可
 否其谋成定受此成定之谋于学也出师征伐执此
 有罪之人还反而归释菜奠币于学以讯馘告先圣
卷十六 第 47b 页 WYG0124-0475d.png
 先师也直云先师文不具耳
 通论周氏谞曰受命非不于祢也以禀于尊者为主
 受成非不于朝也以谋于众者为主讯馘之所告非
 不及庙社也以受成者为主
 存疑郑氏康成曰释奠释菜奠币 孔氏颖达曰释
 菜奠币案大胥职云春入学舍采合舞文王世子亦
 云释菜郑注礼轻惟释蘋藻无牲牢无币帛文王世
 子又云兴器用币注云以器成告徒用币无菜亦无
卷十六 第 48a 页 WYG0124-0476a.png
 牲牢又始立学者释奠于先圣先师及行事必以币
 是释奠有牲牢有币帛无用菜之文此以释菜解经
 释字奠币解经奠字似以讯馘告但有菜币无牲牢
 也于事有疑
 辨正黄氏震曰释奠即舍采周礼春入学舍采吕览
 仲春上丁命乐正习舞舍采文王世子春官释奠于
 先师秋冬亦如之用之视学释奠之礼一也又曰凡
 始立学必释奠于先圣先师及行事必以币用之始
卷十六 第 48b 页 WYG0124-0476b.png
 立学释奠之礼二也此出征反释奠于学三也其所
 行之礼皆以采而非菜也盖贽见必先用币故事神
 亦先用币释置采帛而奠安神位之前此礼之最重
 者若菜则菹也物之薄而礼之末故惟士子始入学
 用之学记曰大学始教皮弁祭菜是也文王世子曰
 既兴器用币然后释菜亦谓立学既已兴器用币世
 子入学亦用菜人无生而贵者耳释奠与释菜全不
 相干郑氏因月令误以采为菜遂以士始入学之礼
卷十六 第 49a 页 WYG0124-0476c.png
 释此且分释与奠为二误益甚矣
天子诸侯无事则岁三田一为乾豆二为宾客三为充
君之庖(乾音干庖/步交反)
 正义郑氏康成曰三田者夏不田盖夏时也(孔疏夏/禹以仁)
 (让得天下又避其夏名故不/田此取春秋纬运斗枢文)周礼春曰蒐夏曰苗秋
 曰狝冬曰狩乾豆谓腊之以为祭祀豆实也庖今之
 厨也 孔氏颖达曰自此至覆巢一节论天子以下
 田猎之事无事谓无征伐出行丧凶之事猎在田中
卷十六 第 49b 页 WYG0124-0476d.png
 又为田除害故称田也郑释废疾曰岁三田谓以下
 乾豆三事为田也非脯而云乾者谓作醢及臡先乾
 其肉故云乾豆是上杀者也二为宾客中杀者也三
 充君庖下杀者也案谷梁桓四年范宁云上杀中心
 死速乾之以为豆实次杀射髀骼死差迟故为宾客
 下杀中肠污泡死最迟故充庖厨又车攻毛传云自
 左膘而射之达于右腢为上杀达右耳本次之射左
 髀达于右䯚为下杀是亦有三等之杀先宗庙次宾
卷十六 第 50a 页
 客尊神敬宾之义 方氏悫曰事谓丧荒之类天子
 诸侯于无事之岁然后田则其田也可谓有节矣春
 蒐夏苗秋狝冬狩则田所行之时也乾豆宾客充君
 之庖则田所为之事也所行之时有四所为之事有
 三故曰岁三田也与易言田获三品同义公羊氏以
 夏不田误矣夫乾豆所以奉神宾客所以奉人充庖
 所以奉己先神而后人先人而后己故其序如此
无事而不田曰不敬田不以礼曰暴天物
卷十六 第 50b 页
 正义郑氏康成曰不敬者简祭祀略宾客 孔氏颖
 达曰暴天物者田猎不以礼杀伤过多是暴害天所
 生之物以礼田者则下文天子不合围以下至不覆
 巢皆是也 马氏睎孟曰田者所以供祖庙可田而
 不田故曰不敬田虽以杀为上而杀之中又有礼焉
 故曰不以礼 黄氏震曰天地生万物圣人赞之以
 礼所以辅相天地而交万物有道也
天子不合围诸侯不掩群天子杀则下大绥诸侯杀则
卷十六 第 51a 页
下小绥大夫杀则止佐车佐车止则百姓田猎(绥郑读/緌今如)
 (字/)
 正义郑氏康成曰合围掩群为尽物也绥当为緌有
 虞氏之旌旗也下谓弊之(孔疏/于地) (仆/)佐车驱逆之车
 (孔疏驱驱出禽兽使趋/田者逆逆要不得令走) 孔氏颖达曰天子四时田
 猎皆得围但围而不合若诸侯惟春田不得围其夏
 秋冬皆得围围亦不合故下曲礼云国君春田不围
 泽此诸侯不掩群者是畿内诸侯为天子大夫故下
卷十六 第 51b 页
 曲礼云大夫不掩群此并熊氏说若皇氏则以此为
 夏殷礼下曲礼为周礼也绥旌旗无斿者周谓之大
 麾于周则春夏田用绥故郑答赵商云春夏用大麾
 秋冬用大常诗传天子发抗大绥诸侯发抗小绥此
 抗绥以表天子诸侯之获也大夫杀则止佐车则天
 子诸侯杀未止佐车也云佐车止则百姓田猎以此
 推之则天子杀然后诸侯杀诸侯杀然后大夫杀
 方氏悫曰佐车止则百姓田猎者盖尊卑先后之序
卷十六 第 52a 页
 也 马氏睎孟曰此田以礼之事也示其有爱物之
 仁也
 馀论李氏觏曰兵者不祥之器若无故而习是习杀
 人也故因田而教焉鸟兽亦含血气若无故而杀是
 暴天物也故因祭而行焉以彰事神之礼即以作不
 虞之备
 案郑诸经改字朱子亦多从本字独此訾郑误而以
 为正立执绥之绥则不然御车之法御者先升执绥
卷十六 第 52b 页
 以授乘车者乘车者升则御者释之而执辔以驱岂
 有常抗此绥以立者且驱驰之节在辔不在绥也诗
 韩奕言淑旂绥章注云绥章染鸟羽或旄牛尾注于
 旂竿之首为表章诗传天子发抗大绥诸侯发抗小
 绥是绥即指旌旗言之抗者举之极高犹诗言孑孑
 干旄孑孑干旌言旌可言旄言旂言绥亦可抗即孑
 孑之貌不必定改为緌耳盖绥当杀时抗之则杀竟
 自当下之也猎时车上所建者大绥小绥猎竟献禽
卷十六 第 53a 页
 虞人所立者虞旗虞旌两不相碍孔氏误以大绥小
 绥亦以表获因致胡氏谓旗当立不当仆驳之此以
 误致误若谓夏殷所用周不得用则明堂位所陈四
 代服器孰非当时所兼用乎
獭祭鱼然后虞人入泽梁豺祭兽然后田猎鸠化为鹰
然后设罻罗草木零落然后入山林昆虫未蛰不以火
田不麛不卵不杀胎不夭夭不覆巢(獭他达反又他瞎/反豺音柴罻音尉)
 (麛又作麑音迷卵力管反夭/子表反天乌老反覆音福)
卷十六 第 53b 页
 正义郑氏康成曰取物必顺时候也梁绝水取鱼者
 罻小网也昆明也明虫者得阳而生得阴而藏麛卵
 胎夭未成物重伤之也夭断杀也少长曰夭覆败也
  孔氏颖达曰月令正月獭祭鱼孝经纬云兽蛰伏
 獭祭鱼则十月中也是獭一岁再祭鱼此谓十月时
 正月虽獭祭鱼虞人不得入泽梁也月令九月豺乃
 祭兽夏小正十月豺祭兽则是九月末十月初也鸠
 化有渐月令季夏鹰乃学习孟秋鹰乃祭鸟其鸠化
卷十六 第 54a 页
 为鹰则八月时也罻捕鸟网也又尔雅云鸟罟谓之
 罗草木零落谓十月时月令季秋草木黄落其零落
 则十月时也故毛诗传云草木不折不操斧斤不入
 山林此谓官民总取材木若依时取者则山虞云仲
 冬斩阳木仲夏斩阴木不在零落时也昆虫未蛰不
 以火田谓未十月时也从十月以后至仲春皆得火
 田故司马职云春火弊也不麛不卵国语云兽长麛
 夭鸟翼鷇卵是春尤甚此注云重伤未成物则四时
卷十六 第 54b 页
 皆然也夭与麛相连故郑云少长曰夭 彭氏翼夫
 曰麛鹿子亦凡兽子之通称不覆巢恶伤其字乳又
 尽物而取之也
 通论陈氏祥道曰昆虫未蛰不以火田以火伏而后
 蛰者毕故也然孟春启蛰而周礼仲春之田有火弊
 者焚圃草以田可也焚山林以田不可也月令仲春
 禁焚礼也郊特牲季春出火为焚非礼也春秋时楚
 子田使齐侯载燧此火田之所用者与
卷十六 第 55a 页
 存疑方氏悫曰獭祭鱼盖孟春之月也豺祭兽盖季
 秋之月也鱼阴物也其性随阳而上春为阳中鱼于
 是时则易取故獭祭鱼而入泽梁者因以为取鱼之
 候也兽阳物也其质乘阴而成秋为阴中兽于是时
 则可取故豺祭兽而田猎者因以为取兽之候也
 案方氏獭祭鱼据月令似较据孝经纬为确然月令
 于季春言天子始乘舟荐鲔于寝庙以鲔先至而荐
 之则是春未必听民渔也盖鱼春而孕夏乃别孕若
卷十六 第 55b 页
 春而听民渔与不卵不杀胎异矣故以孔疏为确
冢宰制国用必于岁之杪五谷皆入然后制国用用地
小大视年之丰耗以三十年之通制国用量入以为出
 (杪音眇/量音亮)
 正义郑氏康成曰制国用如今度支经用杪末也小
 大丰耗谓小国大国丰凶之年各以岁之收入制其
 用多少多不过礼少有所杀也通三十年之率当有
 九年之蓄出谓所当给为(孔疏给谓给百官宾客及/民人为谓为造国家器服)
卷十六 第 56a 页 WYG0124-0480a.png
 (也/) 孔氏颖达曰自此至以乐一节论冢宰制国用
 及年之丰耗并丧祭及所蓄积之法凡制国用多少
 必计地大小又视年之丰耗若地大年丰则制用多
 地小年耗则制用少先以三十年通融之法留九年
 蓄外计见在之物以制国用每年所入分为四分一
 分拟为储积三分为当年所用二年又留一分三年
 又留一分是三年总得三分为一年之蓄通三十年
 之率当有十年之蓄也此云当有九年之蓄者崔灵
卷十六 第 56b 页 WYG0124-0480b.png
 恩云三十年之间大略有闰月十三足为一年故惟
 有九年之蓄王肃以为二十七年有九年之蓄而言
 三十者举成数也未知孰是
 通论刘氏彝曰用地大小者欲知万民多寡之实也
 视年丰耗者以裁国家费用之宜也通以三十年所
 入之数则丰耗在其中矣即其通数以为礼制则三
 十年之内虽有凶荒国用亦不匮又有九年之蓄在
 外所以防大凶灾保育其民者也 马氏睎孟曰岁
卷十六 第 57a 页 WYG0124-0480c.png
 之杪万物皆成九赋皆入故周官以九式均节财用
 必在于九赋之后也国之用在于财财之所出在于
 地地之所生本于天时地之所出有多寡而天时之
 所成亦有多寡故曰用地小大视年之丰耗盖礼之
 大伦以地之广狭而为常礼之厚薄以年之上下而
 为变也
 案冢宰掌六典统百官均四海于职无所不统而独
 言制国用者承平之世府库盈馀君心易侈心侈则
卷十六 第 57b 页 WYG0124-0480d.png
 用奢用奢则敛厚敛厚则民贫民贫则乱作古之冢
 宰节以九式凡君所用大府司会职币职岁皆得据
 式以争君莫之违也后世乃取惟王不会一言以纵
 欲国服为息四字以朘民是恶知制用足国之道哉
祭用数之仂丧三年不祭惟祭天地社稷为越绋而行
事丧用三年之仂丧祭用不足曰暴有馀曰浩祭丰年
不奢凶年不俭(仂音勒/又音力)
 正义郑氏康成曰仂算今年一岁经用之数而用其
卷十六 第 58a 页 WYG0124-0481a.png
 什一也越绋行事不敢以卑废尊越犹躐也绋輴车
 索也(孔疏未葬之前属绋于輴以备火灾今/祭天地社稷须越躐此绋而往祭所)丧大事
 故用三岁之什一暴犹耗也(孔疏物被残/暴则虚耗)浩犹饶也
 (陈氏浩曰暴残败之义言不齐整/浩汎滥之义所谓以美没礼也) 孔氏颖达曰私
 丧者是其卑天地社稷是其尊今虽遭私丧既殡以
 后若有天地社稷之祭即行之 马氏睎孟曰国用
 不止于丧祭而言丧祭举重也丧用三年之仂祭则
 用数之仂何也祭有常典而丧出非常之变也出于
卷十六 第 58b 页 WYG0124-0481b.png
 非常之变故丧三年不祭非特哀有所隆而祭亦有
 所不暇也礼之厚薄与年之上下丰年则用丰年之
 仂凶年则用凶年之仂丰年而加于仂之外则谓之
 奢凶年而略于仂之内则谓之俭乃所以与年之上
 下也 黄氏震曰不奢不使过于数之仂不俭不使
 不及于数之仂也
 通论孔氏颖达曰天地社稷故有越绋之礼六宗及
 山川之等卑于天地社稷待丧终乃祭其宫中五祀
卷十六 第 59a 页 WYG0124-0481c.png
 在丧内则亦祭之故曾子问曰君薨五祀之祭不行
 既殡而祭之自启殡至于反哭五祀之祭不行既葬
 而祭之但祭时须人既少众官不皆使尽去不为越
 绋也天地社稷之祭预卜时日今忽有丧故既殡越
 绋行事若遭丧之后当天地郊社常祭之日其启殡
 至于反哭则避此郊社祭日而为之案礼卒哭而祔
 练而禘于庙此等为新死者而为之则非常祭也其
 常祭必待三年丧毕也其春秋之时未至三年而为
卷十六 第 59b 页 WYG0124-0481d.png
 吉祭者皆非礼也 程子曰越绋则是犹在殡宫于
 时无由致齐又安能脱丧服衣祭服此皆难行纵天
 地之祀不可废则止可使冢宰摄耳 张子曰惟天
 地社稷越绋而行事则是未葬则如何祭是时虽欲
 祭之不可得也若居丧未祭则因礼有缌不祭之文
 方丧之初虽功缌如何可祭又岂可三年废祖先之
 祭久而哀杀可齐则便可祭以人情酌之三年之丧
 期可祭期之丧既葬可祭缌功之丧踰月可祭祭各
卷十六 第 60a 页 WYG0124-0482a.png
 以其盛服祭罢反丧服 吕氏大临曰丧不贰事则
 祭虽至重亦有所不可行盖祭而诚至则忘哀祭而
 诚不至不如不祭之为愈也后人哀死不如古人之
 隆故多疑于此
 案周礼大宗伯王不与祭则摄位而天官亦有宰祭
 之文注谓有故则王不祭冢宰宗伯皆可摄之夫故
 孰有大于王丧方在殡者参以程子之论则未葬以
 前天地社稷之祭使冢宰或宗伯摄既葬则亲往耳
卷十六 第 60b 页 WYG0124-0482b.png
 越绋与大辂越席之越同谓辂车之索不用丝而用
 苧麻也
 存疑方氏悫曰易归奇于扐以象闰扐者指间也揲
 蓍而四分之奇归之指间此所谓扐方四分之一耳
 数之仂一年所用四分之一也三年之仂三年所用
 四分之一也
 辨正孔氏颖达曰仂是分散之名考工记以其围之
 阞谓三分之一此知为什一者以民税一岁之十一
卷十六 第 61a 页 WYG0124-0482c.png
 谓祭所用亦谓什一也
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
曰国非其国也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
年之食以三十年之通虽有凶旱水溢民无菜色然后
天子食日举以乐(溢音/亦)
 正义郑氏康成曰菜色食菜之色民无食菜之饥色
 天子乃日举以乐侑食
 通论孔氏颖达曰积贮满九年之后则腐坏当随时
卷十六 第 61b 页 WYG0124-0482d.png
 给用 李氏格非曰鲁庄公冬大无麦禾臧孙告籴
 于齐传曰古者税什一丰年备败不外求而上下皆
 足也虽累凶年民弗病也一年不艾而百姓饥君子
 非之 又曰先王之治田荡之以沟均之以遂足以
 禦凶旱舍之以列泻之以浍足以禦水溢而犹恃九
 年之蓄者待天灾之尽也先王备水旱者具矣而犹
 有水旱之患盖天时不可知虽先王之备法犹有不
 免也 陈氏祥道曰古者天子大丧大荒大札则不
卷十六 第 62a 页 WYG0124-0483a.png
 举天地有灾邦有大故则不举至于荒政则蕃乐大
 凶则弛县然则以三十年之通虽有凶旱水溢民无
 菜色然后天子食日举以乐岂不宜哉 应氏镛曰
 此非谓旱乾水溢亦不废乐也谓既有三十年通制
 之规模虽凶灾而民不病则常时可以日举乐耳盖
 虽一饭之顷而不忘乎民也若夫偶值凶年则虽有
 备而亦岂敢用乐乎
 案三十年之通则是蓄有十年之食故虽有水旱而
卷十六 第 62b 页 WYG0124-0483b.png
 民无菜色文传解云有十年之积者王无一年之积
 者亡正与此相表里或曰九年之蓄非直谓蓄有九
 年之食盖指九年耕之所蓄则食仅支三年国无三
 年之食故曰不足无六年所耕之蓄则是国无二年
 之食故曰急无三年所耕之蓄则国且无一年之食
 故曰国非其国也不然有九年六年不具论犹有三
 年之食而曰国非其国不已甚乎
钦定礼记义疏卷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