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九
卷九 第 1a 页 WYG0124-026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礼记义疏卷九
 檀弓上第三之一
  正义陆氏德明曰檀弓鲁人
  存疑孔氏颖达曰郑目录云名檀弓者以其善于
  礼故著姓名显之今山阳有檀氏此檀弓在六国
  之时以此篇载仲梁子故知是六国时人也
  案此篇杂出传闻多不可信檀弓名篇者因其在
卷九 第 1b 页 WYG0124-0260b.png
  简端耳篇中檀弓不再见未必因其善礼著之也
  刘氏彝曰篇首言子游及篇内多言之疑是其门
  人所记
公仪仲子之丧檀弓免焉仲子舍其孙而立其子檀弓
曰何居我未之前闻也趋而就子服伯子于门右曰仲
子舍其孙而立其子何也伯子曰仲子亦犹行古之道
也昔者文王舍伯邑考而立武王微子舍其孙腯而立
衍也夫仲子亦犹行古之道也子游问诸孔子孔子曰
卷九 第 2a 页
否立孙(免音问舍音舍下皆同居/音姬腯徒本反衍以善反)
 正义郑氏康成曰公仪盖鲁同姓(孔疏案史记鲁相/公仪休此子服伯)
 (子是鲁人故/疑同姓也)周礼适子死立适孙为后仲子所立非
 也居读为姬齐鲁间语助也檀弓去宾位(案宾入门/左入以西)
 (为左也今不左而/右故曰去宾位)就主人兄弟之贤者问之(孔疏案/宾位随)
 (主人变小敛之前主人未忍在主位有事在西阶下/宾亦入门西吊于西阶士丧礼君使人禭主人拜送)
 (拜宾即位西阶下东面是也小敛后尸出堂然后有/饰主人位在阼阶下西面宾于东阶下吊士丧礼小)
 (敛讫男女奉尸侇于堂主人降自西阶即位踊袭绖/于序东是也檀弓之来当在小敛前知者仲子初丧)
卷九 第 2b 页
 (即正适庶/之位故也)子服伯子盖鲁大夫仲孙蔑之玄孙子服
 景伯也(孔疏案世本献子蔑生孝伯孝伯生惠伯惠/伯生昭伯昭伯生景伯此云子服伯子者景)
 (是谥伯/是字也) 孔氏颖达曰此论仲子废适立庶为檀弓
 所讥之事亦犹行古之道者言馀人有行古之道仲
 子亦如馀人也
 通论陈氏祥道曰先王贵适贱庶使名分正而不乱
 争夺息而不作故子生则冢子接以大牢庶子少牢
 冢子未食而见庶子已食而见冠则适子于阼阶庶
卷九 第 3a 页
 子于房外死适子斩庶子期其礼之重轻隆杀如此
 以其傅重不傅轻故也史曰父不祭于支庶之宅君
 不祭于臣仆之家此适庶之分不可不辨也春秋之
 时宋宣公舍子与夷立弟穆公穆公又舍子冯立与
 夷而与夷卒见杀莒纪公黜太子仆爱季佗而卒召
 祸晋献公杀世子申生立奚齐而卒乱晋齐灵公废
 太子光立公子牙而卒乱齐不察乎此每每趣祸良
 可悼也
卷九 第 3b 页
 存疑郑氏康成曰故为非礼以非仲子也礼朋友在
 他邦乃袒免(案郑注士丧礼云免之制未闻旧说以/为如冠状广一寸丧服小记日斩衰髻)
 (发以麻免而以布此用麻布为之如今之著/惨头矣自项中而前交于额上却绕紒也)文王立
 武王权也(胡氏铨日武王之立以功季陈氏浩曰或/以德不以长如大王传位 历之意与)
 微子适子死立其弟衍殷礼也(案汤崩不立太甲而/立外丙仲壬其后又)
 (多以弟嗣立故郑/据之为殷礼与)伯子为亲者隐耳 方氏悫曰檀
 弓之免非所服而服之也服非所服之服所以讥立
 非所立之意耳 马氏睎孟曰檀弓之免子游之麻
卷九 第 4a 页 WYG0124-0262a.png
 绖有朋友之道欲正而不可得者故重为之服所以
 视其亲言惟亲则有可正之恩就臣之位所以视其
 臣言惟臣则有可正之义
 案檀弓于仲子据丧服记不应免郑氏因有废适之
 文谓弓为非礼讥之适庶废立非细事弓既知当早
 为救正至以吊服讥之所谓成事不可说者矣乃始
 问废立之故何耶就本文玩之弓之来吊似未知仲
 子之舍孙故怪闻其事趋而就子服伯子问也所以
卷九 第 4b 页 WYG0124-0262b.png
 免者酌吊朋友之礼从厚耳如子游之吊裼裘曾子
 袭裘同母异父昆弟或齐衰或大功从母之夫舅之
 妻或云无服或云同爨缌此等礼文当时即无一定
 子游之麻哀檀弓之免似如此丧服记朋友在他邦
 袒免檀弓免耳未纯用他邦无主之礼讥吊之说不
 足据也史记周本纪不载伯邑考逸周书武王克商
 自大王大伯王季虞公文王邑考以列升告似伯邑
 考早卒矣微子世家无腯名此记所云不可考
卷九 第 5a 页 WYG0124-0262c.png
事亲有隐而无犯左右就养无方服勤至死致丧三年
事君有犯而无隐左右就养有方服勤至死方丧三年
事师无犯无隐左右就养无方服勤至死心丧三年(左/右)
 (徐读佐佑饶如/字养以尚反)
 正义郑氏康成曰隐谓不称扬其过失无犯谓不犯
 颜而谏论语曰事父母几谏(孔疏此指寻常之过若/有大恶亦当犯颜孝经)
 (父有争子则不/陷于不义是也)左右谓扶持之方犹常也子则然无
 常人(孔疏凡言左右者据仆从之臣立有左右之官/位此但是子左右扶持之不常遣一人在左一)
卷九 第 5b 页 WYG0124-0262d.png
 (人在右故/云无常人)勤劳辱之事致谓戚容称其服此以恩为
 制也有犯无隐谓既谏人有问其国政者可以语其
 得失若齐晏子为晋叔向言之(孔疏昭三年左传景/公谓晏子曰子近市)
 (何贵何贱时景公繁于刑有鬻踊者对曰踊贵屦贱/后聘晋与叔向言齐国之政将归陈氏是既谏得言)
 (君之过也孔子不仕昭公讳取同姓而称丘也过者/圣人含弘劝奖揽过归已非实事也若史策书理则)
 (不一良史直笔不隐董狐书赵盾是也忠顺/臣则讳君亲之恶春秋讳国恶之类是也)就养有
 方不可侵官也(孔疏成十六年晋楚战于鄢陵时栾/书将中军栾针为晋侯车右晋侯陷)
 (于淖栾书将载晋侯针曰书退侵官冒也故云然此/谓平常小事若君有危难当致死论语能致其身是)
卷九 第 6a 页 WYG0124-0263a.png
 (也/)方丧资于事父此以义为制也心丧戚容如父而
 无服此以恩义之间为制也 孔氏颖达曰此论事
 亲及事君师之法臣子著服之义致之言至也哀情
 至极而居丧礼也方丧比方父丧也事师无犯同亲
 之恩无隐同君之义 饶氏鲁曰子之于亲不分职
 守事事皆当理会无可推托事师如事父故皆无方
 臣之事君当各尽职守故曰有方
 通论方氏悫曰养言左右则养无不至勤言至死则
卷九 第 6b 页 WYG0124-0263b.png
 勤无时已君亲与师相须而后成我之身者丧之虽
 各不同所以尽三年之隆一也栾共子曰民生于三
 事之如一其序先亲而后君者内外之分先君而后
 师者贵贱之等 马氏睎孟曰无犯者事亲之仁也
 及其变以义终之则不能无犯无隐者事君之义也
 及其变以仁终之则不能无隐若夫师者所受教而
 非教之者也故无犯则不全君臣之义亲其贤爱其
 道有故而合非天性者也故无隐则不全父子之仁
卷九 第 7a 页 WYG0124-0263c.png
季武子成寝杜氏之葬在西阶之下请合葬焉许之入
官而不敢哭武子曰合葬非古也自周公以来未之有
改也吾许其大而不许其细何居命之哭
 正义郑氏康成曰武子鲁公子季友之曾孙季孙夙
 (孔疏世本公子友生齐仲齐仲/生无逸无逸生行父行父生夙)自见夷人冢墓以为
 寝欲文过(孔疏武子云合葬非古法从周公以来始/有我成寝时谓此冢墓不须合葬故夷平)
 (之是文饰/其过也) 孔氏颖达曰听之葬是许其大哭是细
 也先儒皆以杜氏丧从外来就武子之寝合葬与孔
卷九 第 7b 页 WYG0124-0263d.png
 子合葬于防同又案晏子春秋景公成路寝之台逢
 于阿(案古本晏子/春秋作何)盆成括后丧并得附葬景公寝中
 与此同
 通论马氏睎孟曰圣人尽人道以送死夫妇合葬所
 以从生者之志诗曰榖则异室死则同穴盖生虽有
 礼以限内外之别死未尝不同所归葬则同穴附则
 同圹祭则同几体魄既降魂气在上先王设为丧祭
 之礼聚其散附其离而同之者所以合鬼神立至教
卷九 第 8a 页 WYG0124-0264a.png
 也 刘氏彝曰成寝而夷人之墓不仁也不改葬而
 又请合焉非孝也许其合而命之哭矫伪以文过也
 寝者所以安其家乃处其家于人之冢上墓者所以
 安其先乃处其先于人之阶下皆不近人情非礼明
 矣 方氏悫曰周官墓大夫之职凡争墓地者听其
 狱讼当是时岂有夷人之墓以成寝者哉而季氏乃
 有是事者由周官之法坏故也
 存疑郑氏康成曰记此者善其不夺人之恩
卷九 第 8b 页 WYG0124-0264b.png
 存异陆氏佃曰杜氏请迁于外而合葬之 张子曰
 杜氏必是殡故取其柩以归合葬也自伯禽至武子
 之世多历年岂容城中有墓
 辨正胡氏铨曰谓善其不夺人之恩非也讥其夷人
 之墓故为是琐琐耳
 案如张子说宜记曰杜氏之殡周法殡于西阶夏殷
 于阼于两楹此外别无殡法礼士庶人踰月葬小记
 云未葬主人不释服此有故必不得已者若停柩衰
卷九 第 9a 页 WYG0124-0264c.png
 世之法耳古无此事然如陆氏请迁之说则成寝之
 先宜迁矣奈何听其夷耶此事晏子春秋自可徵不
 必疑也
子上之母死而不丧门人问诸子思曰昔者子之先君
子丧出母乎曰然子之不使白也丧之何也子思曰昔
者吾先君子无所失道道隆则从而隆道污则从而污
伋则安能为伋也妻者是为白也母不为伋也妻者是
不为白也母故孔氏之不丧出母自子思始也(丧如字/伋音急)
卷九 第 9b 页 WYG0124-0264d.png
 正义郑氏康成曰子上孔子曾孙子思伋之子名白
 其母出礼为出母期父卒为父后者不服耳(孔疏丧/服传云)
 (与尊者为一体不/敢服其私亲也)污犹杀也有隆有杀进退如礼自
 子思始记礼所由废非之也 孔氏颖达曰此论子
 上不丧出母之事子思既在子上当为出母有服故
 门人疑而问之道隆则从而隆谓父在为出母宜加
 隆厚为之著服污犹杀也谓父卒子为父后礼当减
 杀不为著服 陈氏祥道曰夫于妻有出之礼子于
卷九 第 10a 页 WYG0124-0265a.png
 母无绝之道故不为父也妻不可谓不为子也母为
 子也母故必丧不为父也妻故止于期丧之者恩期
 年者义
 存疑孔氏颖达曰先君子谓孔子伯鱼之母被出死
 期而犹哭是丧出母也(案说在本章此先君/子泛言孔氏以下耳)
 存异张子曰出妻不当使子丧之礼也子于母则不
 可忘父不使之丧固不可违父当默持心丧若父使
 之丧而丧之圣人处权子思惟循礼而已 朱子曰
卷九 第 10b 页 WYG0124-0265b.png
 出母得罪于祖不得入祖庙不丧出母是正礼孔子
 却是变礼也又曰子思所答与仪礼都不相应礼为
 人后者为出母无服只合以此答之 吴氏澄曰子
 上父在不得为出母服者子思兄死时使其子续伯
 父主祖与曾祖之祭既主尊者之祭则不敢服其私
 亲不为伯父后而接续主祭者礼大宗无子不立后
 而但夺宗也何以知子思之有兄曰子思哭嫂
 案丧服传为父后者为出母无服张子朱子皆据之
卷九 第 11a 页 WYG0124-0265c.png
 断子上不丧出母为合礼考孔氏疏为后指父没适
 子承重主祭者孔知指承重主祭言者小记云为父
 后者为出母无服丧者不祭故也此孔说之确有所
 据者子上既父在无废祭之嫌有服明矣朱子又云
 出母得罪于祖不得入祖庙故无服而以孔子使服
 出母为变礼是又不分父在父没适子众子俱不当
 服矣丧服齐衰杖期章有出妻之子为母者何耶母
 出虽得罪于祖然于子犹为亲者属既不当制服则
卷九 第 11b 页 WYG0124-0265d.png
 继母嫁者从为之服报继父同居者为服不杖期皆
 不可通也史记孔子世家伯鱼八传至鲋始有弟子
 襄以上俱单传哭嫂之说不可据即如其说既不为
 伯父后而但藉口主祭逃出母之服于义安耶吴氏
 盖求其说不得而为之辞者也
孔子曰拜而后稽颡颓乎其顺也稽颡而后拜颀乎其
至也三年之丧吾从其至者(颡素党反颓徒回反颀音/恳又音畿 案家语孔子)
 (曰上有子张有父之丧公明仪/相焉问稽颡于孔子十七字)
卷九 第 12a 页 WYG0124-0266a.png
 正义郑氏康成曰颓顺也先拜宾顺于事也颀至也
 先触地无容哀之至 孔氏颖达曰此论丧拜之异
 拜者主人孝子拜宾也拜为宾稽颡为已前宾后已
 颓然而顺序也颀恻隐貌先触地无容后乃拜宾为
 亲痛深恻隐之至也 朱子曰拜而后稽颡先以两
 手伏地如常然后引首向前叩地稽颡而后拜开两
 手先以首叩地却交手如常 姚氏舜牧曰顺亦从
 哀中出但先拜犹知礼宾不若先稽颡自致其哀耳
卷九 第 12b 页 WYG0124-0266b.png
 故孔子从其至
 通论孔氏颖达曰下檀弓云秦穆公使人吊公子重
 耳重耳稽颡不拜示不为后也重耳在周时知先稽
 颡后拜者士丧礼周礼也云拜稽颡者谓拜之时先
 稽颡丧大记云拜稽颡与士丧礼同 陈氏祥道曰
 孔子之时礼废滋久天下不知先稽颡之为重而或
 以轻为重是犹不知拜下之为礼而或以泰为礼故
 孔子救拜之弊则曰吾从其至救泰之弊则曰吾从
卷九 第 13a 页 WYG0124-0266c.png
 下 吴氏澄曰拜而后稽颡九拜中此名吉拜轻丧
 之拜用此先作稽首一拜后作空手一拜稽颡而后
 拜九拜中此名凶拜重丧之拜用此
 存疑郑氏康成曰拜而后稽颡此殷之丧拜稽颡而
 后拜此周之丧拜从其至者重者尚哀戚自期如殷
 可(孔疏知殷周之丧拜者/孔子所论每殷周相对) 吴氏澄曰周官九拜今
 约之为三一曰拜先跪两膝著地次拱两手到地乃
 俯其首不至于地周官谓之空首凡经传记单言拜
卷九 第 13b 页 WYG0124-0266d.png
 字者皆谓此故得专拜之名二曰顿首先两膝著地
 次两手到地乃俯其首下至于手此拜之加重者三
 曰稽首两膝著地两手到地乃俯其首至于地在手
 之前此拜之最重者稽颡即稽首以其为凶礼故易
 首为颡以别于吉凡丧之再拜者先作空手一拜后
 作稽首一拜
 案大祝九拜注云空首者拜头至手所谓拜手也疏
 云空首时引头至地首顿地即举故名顿首其至地
卷九 第 14a 页 WYG0124-0267a.png
 稽留多时则为稽首三者之别如此吴氏以此拜为
 大祝之空首是矣但以首不至地为空首首下至手
 为顿首不已戾乎稽首与稽颡固似无别然据贾公
 彦以稽颡为触地无容则与稽首别矣乌得以稽首
 即稽颡耶至先空手后稽首之说则又不免武断矣
 辨正马氏睎孟曰三年之丧丧拜非三年之丧以吉
 拜(案非三年之丧者大祀注/所谓齐哀不杖以下也)郑氏以为殷拜周拜于
 经无见
卷九 第 14b 页 WYG0124-0267b.png
孔子既得合葬于防曰吾闻之古也墓而不坟今丘也
东西南北之人也不可以弗识也于是封之崇四尺孔
子先反门人后雨甚至孔子问焉曰尔来何迟也曰防
墓崩孔子不应三孔子泫然流涕曰吾闻之古不脩墓
 (识式志反/泫胡犬反)
 正义郑氏康成曰言既得者少孤不知其墓也墓谓
 兆域今之封茔也土之高者曰坟东西南北居无常
 处也(孔疏谓不恒在乡若久乃还归不知/葬之处所故不可不封坟记识其处)聚土曰封
卷九 第 15a 页 WYG0124-0267c.png
 先反当脩虞事也后待封也不应以其非礼也三言
 之者以孔子不闻脩犹治也 陆氏德明曰防墓防
 地之墓也 陈氏浩曰封土为垄曰坟一恐人不知
 而误犯一恐已或忘而难寻泫然流涕者自伤不能
 谨之于封筑之时以致倾圯且言古人所以不脩墓
 者敬谨之至无事于脩也
 通论郑氏康成曰古谓殷时聚土封之周礼也周礼
 曰以爵等为邱封之度高四尺盖周之士制(孔疏天/子之墓)
卷九 第 15b 页 WYG0124-0267d.png
 (一丈诸侯八尺其次降杀以两知高四尺周之士制/者叔梁纥虽为大夫周礼公侯伯之大夫再命与天)
 (子中士同云周之士/制者谓天子之士也)
 存疑庾氏蔚之曰防墓崩者防守其墓备拟其崩也
  孔氏颖达曰泫然流涕者自伤脩墓违古致令崩
 坏重脩也
 案如孔说是悔其封矣不如陈义为确孔子明言脩
 墓庾说不可通若以为防守则何为不应至三言之
 乃泫然出涕耶周官冢人疏引春秋纬天子坟高三
卷九 第 16a 页 WYG0124-0268a.png
 仞诸侯半之大夫八尺士四尺孔氏谓天子一丈诸
 侯八尺其次降杀以两则大夫六尺士亦四尺二说
 不同周之四尺当今营造尺二尺五寸
孔子哭子路于中庭有人吊者而夫子拜之既哭进使
者而问故使者曰醢之矣遂命覆醢(使色吏反/覆芳服反)
 正义郑氏康成曰寝中庭也拜吊者为之主也使者
 自卫来赴者故谓死之意状醢之者示欲啖食以怖
 众覆弃之不忍食 孔氏颖达曰此论师资之恩兼
卷九 第 16b 页 WYG0124-0268b.png
 明子路死之意状 陆氏佃曰哭以师友之间进之
 也 吴氏澄曰哭师于寝哭朋友于寝门外中庭在
 寝之外寝门之内故谓之师友之间
 通论陈氏祥道曰颜渊之死正命也子路之死非正
 命也孔子哭颜渊哭其正命之短哭子路哭其非正
 命之终哭之则同其所以哭之则异孔子哭于中庭
 视之犹子也有人吊焉而夫子拜之自视犹父也遂
 命覆醢者非特不忍食之又不忍见之也 游氏桂
卷九 第 17a 页 WYG0124-0268c.png
 曰出公虽大恶而子路学于孔子之门有古义焉子
 路之失失于执古义而不知变也
 存疑郑氏康成曰与哭师同亲之也(孔疏下云师吾/哭诸寝今哭于)
 (中庭故云与哭师同之王氏安石曰孔子哭子路/与师同或者哭弟子 礼当如师犹服之有报乎)
 卫世子蒯聩篡辄而立子路死之(案事在哀公/十五年左传) 游
 氏桂曰琴张闻宗鲁死将往吊之仲尼曰齐豹之盗
 而孟絷之贼女何吊焉宗鲁死于公孟与子路死于
 出公一也宗鲁死孔子以为不足吊子路死孔子哭
卷九 第 17b 页 WYG0124-0268d.png
 之如此其哀为子路贤也
 案春秋哀公二年晋鞅纳蒯聩于戚十六年蒯聩自
 戚入于卫中閒皆辄拒父之年公谷两传皆有不受
 父命以尊王父命之说考左氏蒯聩出奔灵公尝欲
 立公子郢郢固辞灵公卒夫人曰立郢君命也又固
 辞且曰有亡人之子辄在遂立辄是辄立无灵公之
 命也天下无无父之子即蒯聩有命当废辄即有命
 当立父可拒乎郑氏谓蒯聩篡辄而立此就当时辄
卷九 第 18a 页 WYG0124-0269a.png
 立为义耳臣子胁灭君父谓之篡若以篡加之父且
 加之久为子拒之父于理于名恐俱不顺春秋诛乱
 贼于蒯聩出奔反国皆书卫世子不绝蒯聩于卫者
 正深著辄之恶也若聩为篡而书法如此则春秋之
 例乱矣孔悝执国政助拒父之子子路为悝宰不能
 救及于难死之诚好勇无所取材者朱子云子路仕
 卫之失前辈论之多矣然子路却见不到非知其非
 义而苟为者其论甚明游氏以宗鲁为比亦似未协
卷九 第 18b 页 WYG0124-0269b.png
 宗鲁由齐豹事公孟絷齐豹与公孟絷交恶既语宗
 鲁将杀之反许豹行事知难不告以二心事絷成齐
 豹之恶此于义两无所可者故曰齐豹之盗而孟絷
 之贼子路似不可以此比孔子哭之问故又覆醢自
 师弟之情如此然辄拒父而孔子受其公养且历数
 年盖圣人体道之大权又别有义
曾子曰朋友之墓有宿草而不哭焉
 正义郑氏康成曰宿草谓陈根也为师心丧三年于
卷九 第 19a 页 WYG0124-0269c.png
 朋友期可 孔氏颖达曰曾子孔子弟子姓曾(案鄫/子之)
 (后以国为氏/去邑为曾)名参字子舆鲁人也朋友虽无亲而有
 同道之恩期而犹哭者非在家立哭位以终期年张
 敷云于一岁之内闻朋友之丧或经过朋友之墓则
 哭期外则不哭也 方氏悫曰师犹父朋友相视犹
 兄弟以丧父之义丧师则以丧兄弟之义丧朋友墓
 有宿草则期年矣是以兄弟之义丧之也
子思曰丧三日而殡凡附于身者必诚必信勿之有悔
卷九 第 19b 页 WYG0124-0269d.png
焉耳矣三月而葬凡附于棺者必诚必信勿之有悔焉
耳矣丧三年以为极亡则弗之忘矣故君子有终身之
忧而无一朝之患故忌日不乐(亡郑如字绝句王极字/绝句亡作忘向下读孙)
 (依郑作亡而如/王分句今从之)
 正义郑氏康成曰言三日三月欲其尽心脩备之附
 于身谓衣衾附于棺谓明器之属(孔疏棺中物少三/日可办棺外物多)
 (三月可就故言日月欲见宜慎也案既夕礼明器之/外有用器弓矢耒耜两敦两杅盘匜燕乐器甲胄干)
 (笮杖笠翣等故云之属事应氏镛曰附棺若/卜其宅兆邱壤封树之 不独明器之属也)终身之
卷九 第 20a 页 WYG0124-0270a.png
 忧念其亲也忌日不乐谓死日不用举吉事 孔氏
 颖达曰此论丧之初死及葬送终之具须尽孝子之
 情及思念父母不忘之事也三日殡三月葬据大夫
 士礼 陈氏祥道曰君子于亲有终制之丧三年是
 也有终身之丧忌日是也
 通论方氏悫曰经曰缌小功以为杀期九月以为閒
 三年以为隆故三年之丧所以为丧之极也亡则弗
 之忘矣者死者之形虽亡而生者之心未尝忘之也
卷九 第 20b 页 WYG0124-0270b.png
 忌日不乐盖终身之忧有见于此 胡氏铨曰终身
 之忧永慕也内则云终身也者非终父母之身终其
 身也忌日不乐有戚容忌举吉事 马氏睎孟曰君
 子事亲无所不用诚信至明器则备物不可用亦诚
 信乎盖之死而致死之不仁而不可为之死而致生
 之不知而不可为明器之用仁知之道诚信之至者
 也知此则可以无悔也
 存疑郑氏康成曰无一朝之患毁不灭性也(孔疏终/身念亲)
卷九 第 21a 页 WYG0124-0270c.png
 (是不忘之事不得有一朝灭性之患故/惟忌日不乐他日则可恐其常毁也) 陈氏浩曰
 冢宅崩毁出于不意所谓一朝之患或曰殡葬皆一
 时事于此不谨则有悔惟其诚信故无此患
 案此明孝子之孝久而不忘言附于身者必诚必信
 勿使有悔于三日焉耳矣附于棺者必诚必信亦勿
 使有悔于三月焉耳矣即服丧之诚信亦三年以为
 极而君子有亡则弗之忘者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
 而无一朝之患也终身之忧战战兢兢如临如履一
卷九 第 21b 页 WYG0124-0270d.png
 息尚存忧未释也无一朝之患非仁无为非礼无行
 不以小不诚信或致患也语意与孟子正同但孟子
 以存心言此专以孝言耳祭义亦云终身之忧忌日
 之谓以经證经明白易晓而郑乃谓无一朝之患毁
 不灭性孔谓恐其常毁故惟忌日不乐则以忌日不
 乐申无一朝之患与祭义违改故为惟并与本经违
 矣夫毁之灭性恒在初丧未有以此虑之三年后者
 至陈氏冢宅崩毁则葬时诚信足矣岂终身之忧只
卷九 第 22a 页
 忧冢宅之崩毁乎
孔子少孤不知其墓殡于五父之衢人之见之者皆以
为葬也其慎也盖殡也问于鄹曼父之母然后得合葬
于防(父音甫衢求于反慎依郑注作引张子读如字鄹/鄹同侧留反曼音万 胡氏铨曰此一经疑在孔)
 (子既得合葬/于防之前)
 辨正陈氏浩曰家语孔子生三岁而叔梁纥死少孤
 及颜氏死夫子成立久矣圣人人伦之至岂有终母
 之世不寻求父葬之地至母殡而犹不知父墓乎且
卷九 第 22b 页
 母死而殡于衢路必无室庐而死于道路者不得已
 之为耳圣人礼法之宗主而忍为之乎马迁为野合
 之诬谓颜氏讳而不告郑注因之以滋后世之惑且
 如虞舜瞽瞍之事世俗不胜异论非孟子辞而辟之
 后世谓何此经杂出诸子所记其间不可据以为实
 者多矣孟子曰主痈疽与侍人瘠环何以为孔子愚
 亦谓终身不知父墓何以为孔子此非细故不得不
 辨
卷九 第 23a 页
 存疑郑氏康成曰孔子之父鄹叔梁纥与颜氏之女
 徵在野合而生孔子徵在耻焉不告(孔疏野合不备/于礼也案家语)
 (叔梁纥七十无妻颜父谓三女曰邹大夫身长七尺/武力绝伦谁能与之为妻二女莫对徵在进曰从父)
 (所制将何问焉父曰即尔能矣遂以妻之生孔子三/岁而叔梁纥卒七十之男始取徵在灼然不能备礼)
 (亦名野合若论语野人野哉之类非谓草野而合也/但徵在耻其与夫不备礼为妻见孔子知礼故不告)
 五父衢名(方氏悫曰左氏传谓诅诸五/父之衢是衢四达之道也)殡于家则知
 之者无由怪已欲𤼵问端也慎当为引礼家读然声
 之误也殡引饰棺以輤葬引饰棺以柳翣(孔疏葬引/柩之时饰)
卷九 第 23b 页
 (棺以柳翣其殡引之礼以輤案杂记诸侯行而死于/道其輤有裧缁布裳帷輤为赤色大夫布裳帷士苇)
 (席以为屋蒲席以为裳帷大夫以下虽无輤取诸侯/輤同名丧大记云君龙帷黼荒黼翣二黻翣二画翣)
 (二大夫画惟画荒黻翣二画翣二士布帷布荒画翣/二在上日荒在旁曰惟总谓之柳故云饰棺以柳翣)
 孔子是时以殡引不以葬引 孔氏颖达曰此论孔
 子访父墓之事言不知父墓者谓不委曲适知墓之
 所在不是全不知去处其或出辞入告总望本处而
 拜今将合葬须正知处所也殡不应在外故称盖为
 不定之辞 张子曰孔子殡母于五父之衢以在衢
卷九 第 24a 页
 故其殡周密有如葬然故人之见之者皆以为葬也
 其实是殡之周慎故曰其慎也盖殡也其慎也属下
 读之则意明 马氏睎孟曰叔梁纥宋人丧葬之制
 盖从古墓而不坟此孔子少孤所以不知墓也
 案孔丛子此说生于魏臣李由之对魏王当时孔子
 顺已斥其造谤诬圣不足据也
邻有丧舂不相里有殡不巷歌丧冠不緌
 正义郑氏康成曰不緌去饰 陈氏浩曰冠必有笄
卷九 第 24b 页
 以贯之以纮系笄顺颐而下结之曰缨垂其馀于前
 者谓之緌
 案丧服斩衰冠绳缨齐衰以下冠布缨皆不言緌是
 去饰之事
有虞氏瓦棺夏后氏堲周殷人棺椁周人墙置翣周人
以殷人之棺椁葬长殇以夏后氏之堲周葬中殇下殇
以有虞氏之瓦棺葬无服之殇(堲古作即子栗反翣所/甲反长丁丈反殇式羊)
 (反/)
卷九 第 25a 页
 正义郑氏康成曰有虞氏上陶(孔疏考工记陶人造/瓦器引之證瓦棺也)
 始不用薪也(孔疏易下系云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今虞氏既造瓦器故云始不用也)
 熟曰堲烧土冶以周于棺也(孔疏堲土为陶冶之形/大小得容棺也 陈氏)
 (浩曰冶土为砖四/周于棺之坎也)或谓之土周(案曾子问下殇/土周葬于园)弟子
 职曰右手折堲(孔疏管子弟子职篇云左手秉烛右/手折堲引之者證火熟曰堲之义)
 殷人上梓(孔疏考工记文/引之以證椁也)椁大也以木为之言椁大于
 棺也墙柳衣也(孔疏丧大记注云在旁曰帷在上曰/荒帷荒所以衣柳则以帷荒之内木)
 (材为柳其实帷荒及木材等总名曰柳故缝人云衣/翣柳之材注云柳之言聚诸饰之所聚是帷荒总名)
卷九 第 25b 页
 (柳也孔案后孔子之丧章郑注饰棺墙置翣云墙柳/衣也 氏曰对下设披设崇设旐之事皆委曲言之)
 (故亦委曲解之其实墙即柳也周人墙置翣注云墙/柳者文无所对故直云柳也杂记不毁墙之下注云)
 (墙惟裳也皆望经为义故三注不同据此则当时孔/本此经注墙柳也无衣字孔此经疏亦引缝人解郑)
 (不注衣之义今/有衣字误也)凡此言后王之制文(孔疏虞瓦棺夏/瓦棺之外加堲)
 (周殷梓棺替瓦棺又有木为椁替堲/周周又于椁旁置柳置翣是渐文也)周葬殇以下不
 同略未成人也 孔氏颖达曰此论棺椁所起及用
 棺椁之差 陆氏德明曰十六至十九为长殇十二
 至十五为中殇八岁至十一为下殇七岁以下为无
卷九 第 26a 页 WYG0124-0273a.png
 服之殇生未三日不为殇 方氏悫曰椁之于棺如
 城之有郭也墙以帷柩而周围如墙翣以饰柩而翼
 蔽如羽世愈久礼愈备也长殇而下死者愈少则礼
 愈杀也
 通论马氏睎孟曰棺椁以比化墙置翣以为观美皆
 所以尽孝子之心无使恶于死而已葬殇有异于成
 人之礼故皆以少长制之而不为贵贱之等何者天
 下无生而贵者也
卷九 第 26b 页 WYG0124-0273b.png
夏后氏尚黑大事敛用昏戎事乘骊牲用玄殷人尚白
大事敛用日中戎事乘翰牲用白周人尚赤大事敛用
日出戎事乘騵牲用骍(骊力知反徐即兮反翰又作/䮧胡旦反又音寒騵音原)
 正义郑氏康成曰夏建寅之月为正物生色黑大事
 丧事也昏时亦黑戎兵也马黑色曰骊尔雅曰騋牝
 骊牡玄(孔疏庾人云八尺以上为龙七尺以上为騋/六尺以上为马凡马皆牝骊牡玄独言騋者)
 (举中见/上下也)玄黑𩔖也殷建丑之月为正物牙色白日中
 时亦白翰白色马也易曰白马翰如(孔疏贲卦/六四爻)周建
卷九 第 27a 页 WYG0124-0273c.png
 子之月为正物萌色赤(孔疏萌是牙之微细皆据一/种之草大汎而言建子始动)
 (建寅乃出若荠麦以秋而生/月令仲冬荔挺出不在此例)日出时亦赤騵骝马白
 腹(孔疏诗驷騵彭彭传云上周下殷故周人戎事乘/之若其馀事则明堂位云周人黄马蕃鬣是也)
 (王氏安石曰此似见诗有驷騵彭彭遂有乘騵乘翰/之别马以共戎事若皆以一物则可以给戎者鲜矣)
 (或者止以此物供/贵者则理有可通) 孔氏颖达曰此论三代正朔所
 尚之色不同书传略说云天有三统物有三变故正
 色有三三正记云正朔三而改文质再而覆郑意舜
 以十一月为正尚赤尧以十二月正尚白高辛以十
卷九 第 27b 页 WYG0124-0273d.png
 三月正尚黑高阳十一月正尚赤少暤十二月正尚
 白黄帝十三月正尚黑神农十一月正尚赤女娲十
 二月正尚白伏羲以上未有闻焉以子月阳气始生
 物得阳气微稍变动故为天统丑月物已吐芽惟在
 地中含养故为地统寅月物出于地人功当须脩理
 故为人统统者本也天地人之本也必以此三月为
 正者以此月物生微细又是岁之始生王者继天理
 物天地人三者所继不同故正朔不相袭也若孔安
卷九 第 28a 页 WYG0124-0274a.png
 国则改正朔惟殷周二代故注尚书汤承尧舜禅代
 之后革命创制改正易服是从汤始改正朔也
 通论陈氏祥道曰春秋书大事于大庙传云国之大
 事在祀与戎祭义曰夏后氏祭其闇殷人祭其阳周
 人祭日以朝及闇是以子路之与祭质明而始行事
 晏朝而退孔子以为知礼则大事用日出者祭以朝
 之质明也祭以朝之质明敛亦如之故曰大事敛用
 日出 方氏悫曰丧事凶礼也戎事军礼也祀事吉
卷九 第 28b 页 WYG0124-0274b.png
 礼也不及宾嘉者以非大事故也
 存疑陈氏浩曰禹以治水之功得天下故尚水之色
 汤以征伐故尚金之色周之尚赤取火胜金也 应
 氏镛曰周木德也而尚赤岂取木所生之色乎
 案夏道近人而忠故尚黑黑最卑下近人者也殷道
 骏肃故尚白白最清洁亦色之本也周道文故尚赤
 赤者文明之至也史记云王者易姓受命必慎始初
 改正朔易服色义如是矣汉书律历志三代各据一
卷九 第 29a 页 WYG0124-0274c.png
 统天统始施于子半日萌色赤地统受之于丑初日
 肇化而黄至丑半日牙化而白人统受之于寅初日
 孳成而黑至寅半日生成而青天始复于子地化自
 丑毕于辰人生自寅成于申故天统以甲子地统以
 甲辰人统以甲申此论与孔氏相𤼵其所谓赤而黄
 而白而黑而青似五行相生为说陈氏应氏又以五
 行相胜为说又由三统而推五行不足据也
穆公之母卒使人问于曾子曰如之何对曰申也闻诸
卷九 第 29b 页 WYG0124-0274d.png
申之父曰哭泣之哀齐斩之情饘粥之食自天子达布
幕卫也縿幕鲁也(齐音咨本又作齐饘本又作饘之然/反粥之六反幕本又作幂音莫徐音)
 (觅縿音绡/徐音萧)
 正义郑氏康成曰穆公鲁哀公之曾孙(孔疏案世本/哀公蒋生悼)
 (公宁宁生元公嘉嘉生/穆公不衍是曾孙也)问居丧之礼曾子曾参之子
 名申(案申字/子西)幕或为幦 孔氏颖达曰此论尊卑之
 丧有异同之事有声之哭无声之泣并为哀也齐为
 母斩为父情同故云情厚曰饘希曰粥朝夕食一溢
卷九 第 30a 页 WYG0124-0275a.png
 米故曰食也自天子达者父母之丧贵贱不殊 马
 氏睎孟曰哭泣之哀齐斩之情饘粥之食乃所以自
 致者由庶人达于天子无所加损至于幕帟之饰末
 而已矣而得以隆杀焉此鲁卫所以有縿布之辨也
  李氏格非曰先王之制小敛殡葬所以为死者之
 礼故自天子以至于庶人有等哭泣齐斩饘粥所以
 尽生者之情故天子达于庶人一也由前所以立礼
 由后所以立仁齐斩所以称情而为之也故曰齐斩
卷九 第 30b 页 WYG0124-0275b.png
 之情
 存疑郑氏康成曰縿缣也读如绡卫诸侯礼鲁天子
 礼两言之者僭已久也(孔疏周公一人得用天子礼/后代僭用之故曾申举卫与)
 (鲁俱是诸侯后代不宜异谓鲁之诸公不宜与卫异/也案周礼幕人掌惟幕幄帟注云在旁曰惟在上日)
 (幕帷幕皆以布为之四合象宫室曰幄王所居之怅/也帟小幕幄帟皆以缯为之今云天子用绡幕者下)
 (文加斧于椁上毕涂屋注云以刺绣于縿幕加椁以/覆棺已乃屋其上尽涂之是绣幕加斧文者衬棺之)
 (幕在涂之内以覆棺椁也若其涂上之帟则大夫以/上有之故掌次云凡丧王则张帟三重诸侯再重孤)
 (卿大夫/不重) 方氏悫曰卫所存者殷礼故用布幕之质
卷九 第 31a 页 WYG0124-0275c.png
 鲁所存者周礼故用縿幕之文 陆氏佃曰縿读如
 字以縿记帛盖卫幕用布鲁用帛尔雅纁帛縿 游
 氏桂曰穆公苟欲行礼所谓贵贱一者固当一也所
 谓天子诸侯异者固当异也礼文之制曾申独举幕
 而不举其他则其他推是而可知晋文公请隧于王
 隧天子葬礼文公于葬独请隧则其他亦从是而可
 知也此襄王所以不许以幕而殡则殡礼视幕而相
 从者皆可知也此曾申所以独举其一以见其馀也
卷九 第 31b 页 WYG0124-0275d.png
 案縿幕云天子之礼者郑于下加斧于椁上注云用
 縿幕刺斧文覆棺故据之耳孔氏难其證亦用郑此
 注以为在涂内者其实刺覆棺之衣为斧文未见其
 为縿幕而诸侯覆棺幕用布经亦无文于义疑也方
 氏亦想当然言之耳孟注曾西曾子之孙误
晋献公将杀其世子申生公子重耳谓之曰子盖言子
之志于公乎世子曰不可君安骊姬是我伤公之心也
曰然则盖行乎世子曰不可君谓我欲弑君也天下岂
卷九 第 32a 页 WYG0124-0276a.png
有无父之国哉吾何仃如之使人辞于狐突曰申生有
罪不念伯氏之言也以至于死申生不敢爱其死虽然
吾君老矣子少国家多难伯氏不出而图吾君伯氏苟
出而图吾君申生受赐而死再拜稽首乃卒是以为共
世子也(重直龙反盖依注作盍户腊反弑本又/作煞音试少诗召反难乃旦反共音恭)
 正义郑氏康成曰骊姬献公伐骊戎所𫉬女(案事在/庄公二)
 (十八/年)申生之母早卒骊姬嬖焉献公信骊姬之谮重
 耳欲使世子言见谮之意(孔疏案僖四年左传云姬/谓太子曰君梦齐姜必速)
卷九 第 32b 页 WYG0124-0276b.png
 (祭之太子祭归胙于公公田姬置诸宫六日毒而献/之公祭地地坟与犬犬毙与小臣小臣亦毙姬泣曰)
 (贼由太子是骊/姬申生之事也)盖当为盍何不也重耳申生异母弟
 后立为文公(孔疏献公烝于齐姜生太子申生大/戎狐姬生公子重耳是异母弟也)
 公之心者言其意则骊姬必诛也岂有无父之国者
 言人有父则皆恶欲弑父者辞犹告也狐突申生之
 傅舅犯之父也前此献公使申生伐东山皋落氏(案/事)
 (在闵公/二年)狐突谓申生欲使之行今言此者谢之也伯
 氏狐突别氏(孔疏狐是总氏伯仲是兄弟之字字伯/者谓之伯氏字仲者谓之仲氏故传云)
卷九 第 33a 页 WYG0124-0276c.png
 (叔氏其忘诸乎又此下云叔氏专以/礼许人是一人之身字则别为氏也)子骊姬之子奚
 齐不出者自皋落氏反后突惧称疾赐犹惠也既告
 狐突乃雉经(孔疏雉牛鼻绳也或谓雉鸟耿介为人/𫉬必自屈折其头而死汉书载赵贯高)
 (自绝亢死申/生当亦然)可以为恭于孝则未之有(孔疏春秋左/传云晋侯杀)
 (其世子申生父不义也孝子不陷亲于不义申生不/能自理遂陷父有杀子之恶虽心存孝而于理终非)
 (故不曰孝但谥为恭以其顺于/事父而已谥法敬顺事上曰恭)
 通论陈氏祥道曰申生于亲可言而惧伤公之心于
 义可逃而谓天下岂有无父之国以至忘其躬之不
卷九 第 33b 页 WYG0124-0276d.png
 阅而恤国家之多难不顾生死之大节而谨再拜之
 末仪是恭而已非孝也虽然春秋之时如卫辄拒父
 楚商臣弑君则申生之行盖可哀而恕之故礼不以
 申生为不孝而以为恭犹诗不以伋寿为不孝而以
 为不瑕也 吴氏澄曰孝子之事亲如仁人之事天
 岂敢私有其身而避祸逃死哉申生必杀而后奚齐
 可立设使申生出奔献公必谓其结援邻国以图他
 日纳已非如郑之使盗杀子臧必如晋之以币锢栾
卷九 第 34a 页 WYG0124-0277a.png
 盈则负不孝之罪大矣但一出奔即是彰父之恶不
 待身杀而后为陷父于恶也予尝谓屈原之忠申生
 之孝其行虽未合乎中庸其心则纯然天理之公略
 无人欲之私申生但知顺父之为孝屈原但知忧国
 之为忠而一身之生死不计世之议者其何足以知
 申生之心哉
 存疑姚氏舜牧曰申生所处地位极难晨牝先杜其
 諌路有必不可言者女戎先绝其去路有必不可逃
卷九 第 34b 页 WYG0124-0277b.png
 者事出不得已而从容就义此人子之至难
 存异胡氏铨曰案春秋自闵二年至僖二十三年狐
 突事晋未尝去此云不出记礼者误
 案先儒论申生惟吴氏澄为当盖但知尊爱君父绝
 不为已身有计较商量之想者也如姚氏说似只揣
 无去路而死者耳非申生之本心于经文语气亦不
 合也 又案晋语败翟稷桑谗言益起狐突杜门不
 出是伯氏不出有明徵胡氏偶失考耳
卷九 第 35a 页 WYG0124-0277c.png
鲁人有朝祥而莫歌者子路笑之夫子曰由尔责于人
终无已夫三年之丧亦已久矣夫子路出夫子曰又多
乎哉踰月则其善也(已夫音/扶绝句)
 正义郑氏康成曰子路笑其为乐速夫子为时如此
 人行三年丧者希抑子路以善彼又复也 孔氏颖
 达曰此论大祥除衰杖之日不得即歌之事祥谓二
 十五月大祥歌哭不同日故仲由笑之夫助语也孔
 子抑子路善彼人既不当实礼恐学者致惑待子路
卷九 第 35b 页 WYG0124-0277d.png
 出后更以正礼言之 陈氏浩曰朝祥旦行祥祭之
 礼也朝祥莫歌固为非礼特以礼教哀废之时而此
 人独能行三年之丧故夫子抑子路之笑然终非正
 礼恐学者致疑故俟子路出乃正言之其意若曰名
 为三年之丧实则二十五月今已至二十四月矣此
 去可歌之日又岂多有日月乎哉但更踰月而歌则
 为善矣盖圣人于此虽不责之以备礼亦未尝许之
 以变礼也
卷九 第 36a 页 WYG0124-0278a.png
 通论孔氏颖达曰案丧服四制祥之日鼓素琴不讥
 弹琴而讥歌者琴以手笙歌以气手在外而远气在
 内而近也(陈氏祥道曰琴自/外作歌由中出也)
 存疑陈氏祥道曰丧凶礼也祭吉礼也毕凶礼之丧
 犹为吉祭之禫未全乎吉也祥歌同日失之太速子
 路笑之失之太严孔子所以恕鲁人而抑子路之责
 人无已也
 案祥之日鼓素琴此自节哀顺变之礼岂有于此日
卷九 第 36b 页 WYG0124-0278b.png
 歌者夫子云踰月则善正礼也陈氏谓子路之笑失
 之太严似非本指
鲁庄公及宋人战于乘丘县贲父御卜国为右马惊败
绩公队佐车授绥公曰末之卜也县贲父曰他日不败
绩而今败绩是无勇也遂死之圉人浴马有流矢在白
肉公曰非其罪也遂诔之士之有诔自此始也(乘绳證/反县音)
 (玄贲音奔父音甫队直𩔖/反绥息佳反诔力轨反)
 正义郑氏康成曰县卜皆氏也右谓车右勇力者为
卷九 第 37a 页 WYG0124-0278c.png
 之马惊败绩惊奔失列也戎车之贰曰佐(孔疏周礼/戎仆掌倅)
 (车之政道仆掌贰车之政田仆掌佐车之政则戎车/之贰曰倅此云佐者周礼相对为文散言则田猎兵)
 (戎皆武事同称佐车少仪/注戎猎之副曰佐是也)圉人掌养马者(孔疏昭七/年左传云)
 (牛有牧马有圉/是圉人掌马也)白肉股里肉也(孔疏股里白故谓之/白肉非谓肉色白也)
 流矢中马非御与右之罪士有诔自此始记礼所由
 失也(谢氏枋得曰庄公以义起而诔之/后世因之不改则非故记其始) 孔氏颖达
 曰此论鲁庄公与士为谥之事乘丘鲁地庄公十年
 夏六月齐师宋师次于郎公子偃曰宋师不整可败
卷九 第 37b 页 WYG0124-0278d.png
 也宋败齐必还请击之大败宋师于乘丘齐师乃还
  朱氏申曰公责卜国而贲父自责马之驰骋在御
 不在右也
 存疑郑氏康成曰末之犹微哉言卜国无勇也死之
 二人赴敌而死也(孔疏知二人俱死者卜国被责县/贲父自称无勇既序二人于上即)
 (陈遂死于下/明俱死也)诔诔其赴敌之功以为谥周虽以士为
 爵犹无谥也殷大夫已上为爵(孔疏知周以士为爵/者案掌客云凡介行)
 (人宰史皆有飧饔饩以其爵等为之牢礼凡介行人/皆士也而云爵等是士有爵也故郑注大行人云命)
卷九 第 38a 页 WYG0124-0279a.png
 (者五公侯伯子男爵者四孤卿大夫士知犹无谥者/以此言诔自此始故也知殷大夫已上为爵者案士)
 (冠礼古者生无爵死无谥于士冠之下记此是/据士也士冠是周礼而云古者故知是殷已上) 陈
 氏祥道曰马惊在御不在右庄公末卜而不末县记
 称县死而不言卜死何耶庄公之末卜责其轻者以
 见其重者记称县死即其责之所不及者以见其责
 所及者也 又曰庄公乘丘之战非义也流矢中马
 而败绩非其罪而罪之非智也以成德之诔而加之
 未成德之士使与士丧同非礼也非义与智贻害于
卷九 第 38b 页 WYG0124-0279b.png
 一时其罪小非礼乱法于万世其罪大记者即其罪
 大者记之故曰士之有诔自此始也
 辨正吕氏曰释文作马惊败而无绩字案乘丘之战
 鲁胜也无败绩之事当时止是马惊败耳初不预军
 之胜负也 吴氏澄曰诔者述其功行以哀之之辞
 如后世祭文之𩔖非谥也
 案古者战必有卜周官大卜作龟之八命一曰征是
 也末无也是时公子偃窃出公遂从之故不及卜公
卷九 第 39a 页 WYG0124-0279c.png
 因车败而悔其不卜贲父耻车败以死赴敌而鲁遂
 因而胜也马惊御者之事公何以舍御而责右且古
 无以姓呼臣者又本经县贲父死耳郑兼指二人而
 孔附会之未免曲说礼有诔而不谥者如下哀公之
 诔尼父是也有诔而谥者如下谥贞惠文子是也谥
 必兼诔而诔不必谥郑谓诔其功以为谥似未必然
 殷士不为爵之说郑注三礼多言之然不见确据
曾子寝疾病乐正子春坐于床下曾元曾申坐于足童
卷九 第 39b 页 WYG0124-0279d.png
子隅坐而执烛童子曰华而睆大夫之箦与子春曰止
曾子闻之瞿然曰呼曰华而睆大夫之箦与曾子曰然
斯季孙之赐也我未之能易也元起易箦曾元曰夫子
之病革矣不可以变幸而至于旦请敬易之曾子曰尔
之爱我也不如彼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
以姑息吾何求哉吾得正而毙焉斯已矣举扶而易之
反席未安而没(睆华版反箦音责与音馀/瞿纪具反革音急毙音弊)
 正义郑氏康成曰病谓疾困子春曾参弟子元申曾
卷九 第 40a 页 WYG0124-0280a.png
 参之子隅坐不与成人并也华画也(孔疏凡绘画五/色必有光华故)
 (云/画)箦谓床笫也(孔疏尔雅释/器箦谓之笫)睆说者谓刮其节目字
 或为刮(孔疏刮削节目睆睆然好礼记本有作华而/刮者 案春官司几筵掌五几五席筵国宾)
 (于牖前莞筵纷纯加缫席画纯仪礼公食记上大夫/蒲筵加萑席贾氏曰国宾谓筵孤也筵孤用莞筵缫)
 (席卿大夫用蒲筵萑席此孤与卿大夫坐席不同则/大夫与士不同可知若卧席经无其文或谓士大夫)
 (席制不殊则曾子何必乘疾革易之然不可考矣尔/雅箦为床笫郭景纯以笫为床板床板未尝显露童)
 (子何由知丧大记设床袒笫盖设床冰上故单其笫/以达冰气若板则无隙气不能达非板可知毛传以)
 (箦为积朱传以箦为床栈笫系于床欲易笫当并易/床记但言易箦则非编木之笫也张子疑为簟席陈)
卷九 第 40b 页 WYG0124-0280b.png
 (氏直断为簟史记范睢传云卷以箦置厕中司马贞/索隐以箦为苇荻之薄薄织苇为之席织蒲或竹为)
 (之是凡可卷俱谓之箦而蒲席不能华睆旧说/刮其节目则竹席近之今各存其说以备参考)(陈/氏)
 (浩曰使童/子勿言)以病困不可动也呼虚惫之声未之能易
 已病故也革急也变动也幸觊也彼童子也以德谓
 成己之德息犹安也言苟容取安毙仆也举扶而易
 之言病虽困犹勤于礼 孔氏颖达曰此论曾子临
 死守礼不变之事 张子曰箦必簟席之𩔖以其可
 易华而睆必陈之在上显露也 程子曰曾子易箦
卷九 第 41a 页 WYG0124-0280c.png
 须要如此乃安人不能如此者只为不见实理实见
 得是实见得非必不肯安于此 未子曰季孙之赐
 曾子之受皆为非礼或者因仍习俗尝有其事而未
 能正耳但及其疾病不可以变之时一闻人言而必
 举扶以易之则非大贤不能矣此是切要处正在此
 毫釐顷刻之间
 通论孔氏颖达曰韩诗外传云曾子仕于莒得粟三
 秉方是之时曾子重其禄而轻其身亲没之后齐迎
卷九 第 41b 页 WYG0124-0280d.png
 以相楚迎以令尹晋迎以上卿方是之时曾子重其
 身而轻其禄既言轻其禄是未为大夫礼男子不死
 于妇人之手妇人不死于男子之手故春秋鲁僖公
 薨于小寝讥即安也成公薨于路寝传曰言道也已
 不为大夫当依礼不得寝大夫之箦也 朱子曰易
 箦结缨未须论优劣但看古人谨于礼法不以死生
 之变易其所守如此 陈氏祥道曰童子以其非礼
 而发问事师以义也曾元知其非礼而不忍易事父
卷九 第 42a 页 WYG0124-0281a.png
 以恩也小恩不如大义之愈孟子言曾元养口体不
 易箦其养体之事与
 存疑杨氏慎曰尸子纣弃黎老之言而用姑息之语
 注姑妇女也息小儿也(案姑息犹言姑妇所谓妇人/之仁也郑训苟容取安亦通)
始死充充如有穷既殡瞿瞿如有求而弗得既葬皇皇
如有望而弗至练而慨然祥而廓然(瞿音句慨古爱/反廓苦郭反)
 正义郑氏康成曰皆忧悼在心之貌也求犹索物
 孔氏颖达曰记人因前有死事遂广说孝子容节也
卷九 第 42b 页 WYG0124-0281b.png
 事尽理屈为穷言亲始死孝子匍匐而哭之心形充
 屈如急行道极无所复去也既殡心形稍缓矣瞿瞿
 眼目速瞻之貌如有所失而求觅之不得也既葬又
 渐缓矣皇皇犹栖栖也葬后亲归草土孝子心形栖
 栖皇皇无所依托如望彼人来而人不至也练则转
 缓也至小祥但叹慨日月若驰之速也至大祥而寥
 廓情意不乐而已
 通论方氏悫曰下篇述颜丁之居丧则皇皇于始死
卷九 第 43a 页 WYG0124-0281c.png
 慨焉于既葬问丧则皇皇于反哭所言不同者盖君
 子有终身之丧思亲之心岂有隆杀哉先王制礼略
 为之节而已故其所言不必同
邾娄复之以矢盖自战于升陉始也鲁妇人之髽而吊
也自败于台鲐始也(娄力俱反陉音形髽侧/瓜反台音胡鲐音台)
 正义郑氏康成曰战于升陉鲁僖二十二年秋也时
 师虽胜(孔疏传云我师败绩邾人/𫉬公胄悬诸鱼门是也)死伤亦甚无衣可
 以招魂败于台鲐鲁襄四年秋也(孔疏案传冬十月/邾人伐鄫臧纥救)
卷九 第 43b 页 WYG0124-0281d.png
 (鄫侵邾败于狐鲐/此云秋举其初也)台当为壶字之误也春秋传作狐
 鲐(案误狐为壶声之似又/误壶为台形之似也)时家家有丧髽而相吊去
 纚而紒曰髽(孔疏案士冠礼纚广终幅长六尺所以/韬发今以凶事故去之但露紒而已)
 礼妇人吊服大夫之妻锡衰士之妻则疑衰与皆吉
 笄无首素总(孔疏丧服传云大夫吊于命妇锡衰命/妇吊于大夫亦锡衰是大夫之妻吊服)
 (锡衰也士妻吊服无文故郑云疑衰与周礼司服有/锡衰缌衰疑衰丧服注云士之吊服疑衰则知士妻)
 (亦疑衰也吉笄无/首素总大戴礼文) 孔氏颖达曰此论二国失礼之
 事复必用矢者时邾人志在胜敌矢是心之所好故
卷九 第 44a 页
 用所好招魂冀其复反也 陈氏浩曰升陉鲁地释
 云邾人呼邾声曰娄故曰邾娄 方氏悫曰矢所以
 施于射非所以施于复髽所以施于丧非所以施于
 吊因之而不改则非矣
 馀论游氏桂曰先王之世虽用兵临军之际未有不
 由礼者孔子曰杀人之中又有礼焉两军交战杀人
 要有所止未有若后世之僵尸百万流血千里而后
 已者也故死者之家丧吊之礼犹得行乎其间升陉
卷九 第 44b 页
 以前未尝无战死者得复以衣而不以矢台鲐以前
 未尝无战死而相吊者得吊以衰而不以髽则是杀
 人之甚必自升陉台鲐始记礼者记其失礼之甚也
 存疑孔氏颖达曰因兵而死身首断绝不生者应无
 复法若身首不殊因伤致死复有可生之理则用矢
 招魂 陈氏浩曰夫以尽爱之道祷祠之心孝子不
 能自已冀其复生也疾而死行之可也兵刃之下肝
 脑涂地岂有再生之理复之用矢不亦诬乎
卷九 第 45a 页
 案复招其魂尽爱之道也死不同而生者不忍其魂
 之散则一岂以肝脑涂地而废之
南宫绦之妻之姑之丧夫子诲之髽曰尔毋从从尔尔
母扈扈尔盖榛以为笄长尺而总八寸(绦吐刀反毋音/无从音总扈音)
 (户榛侧巾反/长直亮反)
 正义郑氏康成曰南宫绦孟僖子之子南宫阅也字
 子容其妻孔子兄女诲教尔汝也从从谓大高扈扈
 谓大广(孔疏楚辞招隐云山气巃嵷兮石嵯峨则从/从是高之貌扈扈犹广也尔雅释山云卑而)
卷九 第 45b 页
 (大/扈)尔语助总束发垂为饰齐衰之总八寸 孔氏颖
 达曰此论妇人为舅姑服髽与笄总之法丧服传云
 总长六寸谓斩衰也此齐衰长八寸以二寸为差也
 以下无文亦当然丧服箭笄长一尺吉笄长尺二寸
 此榛笄亦长尺是斩衰齐衰笄同一尺降吉笄二寸
 也(案大功以下笄无文/贾氏公彦曰容差降)但恶笄或用栉或用榛故称
 盖以疑之(案丧服传恶笄者栉笄也栉非木名以柳/之木为笄耳玉藻云沐栉用椫栉发睎用)
 (象栉是也椫白理无文栉笄宜用/椫无椫则榛可故曰盖榛以为笄)
卷九 第 46a 页 WYG0124-0283a.png
孟献子禫县而不乐比御而不入夫子曰献子加于人
一等矣(县音玄禫大感/反比必利反)
 正义郑氏康成曰孟献子鲁大夫仲孙蔑(孔疏襄五/年经书仲)
 (孙蔑会吴于善道传云孟献子是也仲称孟者庆父/之后郑注论语云庆父辀称死时人为之讳故云孟)
 (氏杜预谓庆父是庄公/长庶兄庶长故称孟)可以御妇人矣尚不复寝加
 犹踰也 孔氏颖达曰此论献子除丧得礼之宜也
 依礼二十八月始作乐吉祭复寝当时人禫祭之后
 则作乐未至吉祭而复寝今孟献子既禫暂县省乐
卷九 第 46b 页 WYG0124-0283b.png
 而不作比可以御妇人而不入寝虽于礼是常而特
 异馀人故夫子善之云献子加于人一等不谓加于
 礼一等也
 通论孔氏颖达曰祥禫之月先儒不同王肃以二十
 五月大祥其月禫二十六月作乐下云是月禫徙月
 乐士虞礼中月而禫是祥月之中也郑康成则二十
 七月禫二十八月作乐复常丧服四制祥之日鼓素
 琴夫子五日弹琴并此献子禫县之属皆据省乐忘
卷九 第 47a 页 WYG0124-0283c.png
 忧非正乐也其八音之乐工人所奏必待二十八月
 三年问云二十五月而毕者据丧事终除衰弃杖其
 馀哀未尽故更延两月非丧之正也大记禫而内无
 哭者乐作矣谓禫后方将作乐以释内无哭者之义
 非谓即作乐也大记云禫而从御吉祭而复寝閒传
 云大祥居复寝者去垩室复殡宫之寝耳又大记云
 禫而从御谓禫后得御妇人必待吉祭然后复寝也
  马氏睎孟曰三年之丧人子之所自尽而不可以
卷九 第 47b 页 WYG0124-0283d.png
 死伤生故期而小祥再期而大祥祥则禫言祭有即
 吉之渐也大祥之祭可以从吉之时而为人子者不
 忍一朝之閒释衰绖而被玄黄故又有禫以延之虽
 然祥禫之制施于三年之丧则其月同施于期之丧
 则其月异士虞礼曰二十五月太祥中月而禫此三
 年之丧者也父在为母期则哀戚不得致于三年之
 中故祥禫异月盖三年所以为极而致于二十五月
 者其礼不可过以三年之爱而断以期者其情犹可
卷九 第 48a 页 WYG0124-0284a.png
 伸也夫三年之丧既禫而徙月可以作乐故鲁人朝
 祥莫歌而孔子曰踰月则其善也至于孟献子既禫
 而不乐则孔子以为加于人一等矣杂记曰亲丧外
 除故笙歌之乐不作于未禫之前然则孔子既祥五
 日弹琴而不成声十日而成笙歌言十日者盖亦徙
 月之閒也 朱子曰丧礼只是二十五月祥便是禫
 当如王说 又曰今既定制二十七月即此等细琐
 处不须寻讨自致其哀足矣
卷九 第 48b 页 WYG0124-0284b.png
 存异陈氏祥道曰记曰禫而内无哭者乐作矣又曰
 禫而从御吉祭而复寝由此观之孟厌子过于礼孔
 子反称之者非以为得礼也特称其加诸人一等而
 已
 案汉儒郑氏主二十七月据服问中月而禫援中年
 考校證之谓中月中间一月也魏儒王肃主二十五
 月据三年问二十五月而毕且援文王受命唯中身
 谓中月即在此月之中也唐儒王元感谓三年之丧
卷九 第 49a 页 WYG0124-0284c.png
 必三十六月乃毕据丧服四制三年而祥之文也考
 之竹书则唐虞以上实是三年以书陟书元中隔三
 甲子孟子云三年之丧毕其明證也以书考之则商
 二十五月张柬之议引书可徵周确是二十五月盖
 所谓三年者由期而倍之曰三年者首尾必越三年
 也郑以父在为母十一月小祥十三月大祥十五月
 而禫为据不知母本三年也厌其正服故期而小祥
 为此馀服使行大祥三年之正服伸矣不得援此复
卷九 第 49b 页 WYG0124-0284d.png
 为馀服故本文是月即指祥也而朱子亦谓祥即是
 禫也但父母之丧至痛无已古人二十五月而毕亦
 谓先王制礼不敢过耳今自唐以来久矣二十七月
 为定于人子之心独无恔乎则朱子所谓自致其哀
 者尤不可不深长思也戴德变除礼今已无其书夫
 亲丧外除二十五月免丧二十七月复常即在周时
 亦原无过礼礼盖免丧而县而比御亦贤者之俯而
 就矣而犹必以不乐不入责其过礼何耶
卷九 第 50a 页 WYG0124-0285a.png
孔子既祥五日弹琴而不成声十日而成笙歌
 正义郑氏康成曰不成声哀未忘也十日则踰月且
 异旬也五日弹琴十日笙歌除由外也琴以手笙歌
 以气 孔氏颖达曰此论孔子除丧作乐之限祥是
 凶事用远日故十日得踰月若其卜远不吉则用近
 日虽祥后十日亦不成笙歌以其未踰月也 陈氏
 祥道曰祥之日可以鼓素琴君子所以与人同五日
 弹琴而不成声君子所以与人异弹之者礼之不可
卷九 第 50b 页 WYG0124-0285b.png
 废也不成声者仁之所不忍也
有子盖既祥而丝屦组缨(组音/祖)
 正义郑氏康成曰讥其早也礼既祥白屦无絇(孔疏/士冠)
 (礼冬皮屦夏用葛矣云丝屦者此盖以丝为饰如絇/繶纯之属士冠礼白屦缁絇繶纯纁屦黑絇繶纯郑)
 (注屦人云絇屦头饰繶是缝中紃纯缘/也此有子盖白屦以素丝为繶纯也)缟冠素纰(孔/疏)
 (既祥素纰当用素为缨未用组今用素组为缨乃禫/后之服玉藻云玄冠綦组缨知此非綦组缨者綦组)
 (为缨当玄色为冠既祥玄冠/失礼之甚不应直讥组缨也)有子孔子弟子有若
 孔氏颖达曰此明除丧失礼之事 方氏悫曰以丝
卷九 第 51a 页 WYG0124-0285c.png
 为屦之絇以组为冠之缨服之吉者也有子服之于
 既祥则失之早矣然则既祥之屦如之何彻絇而已
 既祥之缨如之何用素而已 陈氏浩曰此二者皆
 讥其变吉之速然盖者疑辞恐记者亦得之传闻故
 疑其辞
死而不吊者三畏厌溺(厌于甲反/溺奴狄反)
 正义郑氏康成曰畏谓人或以非罪攻已不能有以
 说之而死之者厌谓行止危险之下溺谓不乘桥船
卷九 第 51b 页 WYG0124-0285d.png
 不吊以其轻身忘孝也 孔氏颖达曰此论非理横
 死不合吊哭之事 方氏悫曰战陈无勇非孝也其
 有畏而死者乎君子不立岩墙之下其有厌而死者
 乎孝子舟而不游其有溺而死者乎三者皆非正命
 故先王制礼在所不吊 胡氏铨曰畏谓畏避不能
 死难而终不免于死者 陈氏浩曰先儒言明礼可
 以治惧见理不明者畏惧不知所出多自经于沟渎
 此真为死于畏矣
卷九 第 52a 页 WYG0124-0286a.png
 通论王氏肃曰孔子畏匡德能自全也设使圣人卒
 罹不幸何得不痛悼而罪之乎 陈氏祥道曰怖畏
 而死则非勇厌溺而死则非智是以战死而葬者不
 以翣失伍而死者不入兆域垂堂之坐岩墙之立动
 而徵病行而招死凡此君子之所不吊者不特此而
 已宗鲁贼于孟絷及其死也琴张不敢吊季氏专政
 于鲁及其死也曾晰倚门而歌君子之行无他生不
 为人之所不敬死不为人之所不吊而已 应氏镛
卷九 第 52b 页 WYG0124-0286b.png
 曰为国而死于兵亦无不吊之理齐庄公于杞梁之
 妻未尝不吊也
 馀论游氏桂曰古之君子欲正人之过失不专恃乎
 刑罚而已使生者有所愧死者有所憾皆所以诛罚
 之也生有所愧若异其衣冠之𩔖死有所憾若死而
 不吊之𩔖使人劝勉愧耻不丽于过恶其为道尊而
 不迫亦后世所不能及也
 存异张子曰知死而不知生伤而不吊畏厌溺可伤
卷九 第 53a 页 WYG0124-0286c.png
 尤甚故特致哀死者不吊生者以异之且如何不淑
 之辞无所施焉哀有馀而不暇于文也
 案三者之不吊以其死非正命也若因情厚薄因人
 贤否以致哀戚亦非礼之所禁张子谓哀死者甚故
 不吊生者以异之恐无此理礼知死而不知生伤而
 不吊盖因情生哀自合如是哭泣之痛岂能施于不
 知之人此涕之无从也若谓哀死者甚而于生者反
 漠然岂人情耶
卷九 第 53b 页 WYG0124-0286d.png
子路有姊之丧可以除之矣而弗除也孔子曰何弗除
也子路曰吾寡兄弟而弗忍也孔子曰先王制礼行道
之人皆弗忍也子路闻之遂除之
 正义孔氏颖达曰庾氏蔚之云子路因姊妹无主后
 犹可得反服推已寡兄弟亦有申其本服之理故于
 降制已远而犹不除非在室之姊妹欲申服过期也
 盖子路已事仲尼始服姊丧明姊已出嫁非在室也
 通论游氏桂曰伯鱼母死期而犹哭孔子曰嘻其甚
卷九 第 54a 页
 也与此同意人有贤不肖贤者过不肖者不及循其
 过而为之礼则子路伯鱼不知其所终约其不及而
 为之礼则原壤宰子不可以为训故礼者通乎贤不
 肖而为之
 存疑郑氏康成曰行道犹行仁义
 案行道之人与孟子行道之人弗受同义家语载其
 说曰行道之人皆弗忍先王制礼过者俯而就之不
 及者跂而及之
卷九 第 54b 页
大公封于营丘比及五世皆反葬于周君子曰乐乐其
所自生礼不忘其本古之人有言曰狐死正丘首仁也
 (大音泰乐乐并音岳一读下/五教反又音洛首手又反)
 通论孔氏颖达曰礼之与乐皆是重本若舜能绍尧
 即名大韶禹治水广大中国则名大夏王业由质而
 兴则礼尚质由文而兴则礼尚文也反葬于周亦重
 本之意周官冢人云先王之葬居中以昭穆为左右
 凡诸侯居左右以前卿大夫居后各以其族周公封
卷九 第 55a 页
 鲁其子孙不反葬于周者以有次子在周世守其采
 地春秋周公是也郑作诗谱云元子伯禽封鲁次子
 君陈世守采地 胡氏铨曰礼乐皆以报本为重舜
 琴思父母之长养是乐其所自生烝畀祖妣以洽百
 礼不忘本也
 存疑郑氏康成曰齐大公受封留为大师死葬于周
 子孙生焉不忍离也(孔疏子孙是大公所生故不忍/离其先祖非谓子孙生在于周)
 (也/)五世之后乃葬于齐齐曰营丘(孔疏观经及注则/大公之外为五世)
卷九 第 55b 页
 (便是玄孙之子服尽亦反者其实反葬止四世知者/案世本大公望生丁公伋伋生乙公得得生㾞公慈)
 (母慈母生哀公不臣齐世家哀公荒淫被纪侯谮之/周周夷王烹哀公亦葬周也哀公是大公玄孙哀公)
 (死弟胡公靖立靖死献公山立山死武公寿立若以/相生为五世则武公以上皆反葬于周若以为君五)
 (世则献公以上反葬于周未知孰是营丘临淄县以/水萦绕故曰营丘 案㾞公齐世家作癸公不臣齐)
 (世家作不辰君五世反葬当自/胡公以上孔云献公以上误)君子言其反葬似礼
 乐之义正丘首正首丘也 孔氏颖达曰此一节论
 忠臣不欲离王室之事大公死反葬于镐陪文武之
 墓其子孙比及五世虽死于齐以大公在周故皆自
卷九 第 56a 页 WYG0124-0288a.png
 齐反归周而葬之
 案皇览吕尚冢在临淄县南十里似大公不葬于周
 矣然大公周公冢现在咸阳文武成康陵附近临淄
 或其子孙葬衣冠或后人傅会未可以皇览为据五
 世反葬之说郑孔亦意为解之无确据如谓君五世
 反葬则当自胡公以上据齐世家哀公同母弟山怨
 胡公与其党率营丘人袭攻杀之而自立则胡公不
 死于周水经淄水篇今胡公陵在广固是不反葬于
卷九 第 56b 页 WYG0124-0288b.png
 周也若生五世则武公以上愈无可考周官天司徒
 以本俗六安万民二曰族坟墓又诸侯及诸臣葬于
 墓者授之兆为之跸均其禁则诸侯子孙得族葬礼
 有明文而以史记及皇览诸书考之则五世反葬又
 无的据于事疑也
伯鱼之母死期而犹哭夫子闻之曰谁与哭者门人曰
鲤也夫子曰嘻其甚也伯鱼闻之遂除之(期音基/与音馀)
 正义郑氏康成曰伯鱼孔子子也名鲤犹尚也嘻悲
卷九 第 57a 页 WYG0124-0288c.png
 恨之声 孔氏颖达曰此论过哀之事期而犹哭则
 是祥后禫前祥外无哭伯鱼在祥外哭故夫子怪其
 甚也 张子云为母期而犹哭夫子怪鲤何也礼期
 至练必别有服服练则不哭时伯鱼不除且哭故夫
 子怪之伯鱼既闻之遂除其服而不哭也
 存疑孔氏颖达曰伯鱼父在为出母应十三月祥十
 五月禫或曰为出母无禫期后全不合哭
 案家语本姓篇孔子年十九娶宋亓官氏明年生子
卷九 第 57b 页 WYG0124-0288d.png
 鲤素王事记年六十六亓官夫人卒无出妻之文据
 礼伯鱼为母父在降服期十一月小祥十三月大祥
 十五月禫礼祥而外无哭者既期犹哭故夫子叹其
 甚未见其为出母也旧说似误
舜葬于苍梧之野盖三妃未之从也季武子曰周公盖
(梧音吾/祔音父)
 辨正胡氏铨曰考经传舜但二妃盖尧二女也事见
 于书甚明孟子亦云二女果秦博士对始皇帝云湘
卷九 第 58a 页
 君者尧二女舜妃也刘向郑氏亦以湘君为二妃而
 离骚九歌有湘君湘夫人王逸解云湘君水神湘夫
 人二妃也山海经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居之郭璞疑
 二女者帝舜之后不当降小君谓其夫人因以二女
 为天帝之女韩子曰璞与逸俱失也夫娥皇为舜正
 妃女英自宜降曰夫人也故九歌辞谓娥皇为君谓
 女英为帝子各以其盛者推言之则知舜无三妃也
 明矣郑氏乃谓舜不告而娶不立正妃但三妃而已
卷九 第 58b 页
 若然曷不见于书传郑解湘君又何不云三妃而云
 二妃也 吴氏澄曰尧荐舜摄位巡守等事皆舜代
 行舜荐禹摄位后当亦然也故温公司马氏诗云虞
 舜既倦勤荐禹为天子安得复南巡迢迢渡湘水然
 则谓舜南巡守而死者妄也
 通论姚氏舜牧曰季武子常云合葬非古也自周公
 以来未之有改此云周公盖祔者祔自周公始定其
 制武子前言以文已之过耳此所云乃礼之正记者
卷九 第 59a 页
 并载之正著其前日文过之罪
 存疑郑氏康成曰舜征有苗而死因留葬焉书说舜
 陟方乃死苍梧于周南越之地今为郡帝喾立四妃
 (孔疏知立四妃者大戴礼帝系篇云长妃有邰氏之/女日姜嫄生稷次妃有娀氏之女曰简狄生契次妃)
 (陈丰氏之女曰庆都生尧次妃陬訾氏/之女曰常宜生挚此注用帝系之文)象后妃四星其
 一明者为正妃馀三小者为次妃(孔疏孝经援神契/云辰极横后妃四)
 (星纵曲相扶祭法云帝喾能序/星辰以著众明象星立妃也)帝尧因焉至舜不告
 而娶不立正妃但三妃而已谓之三夫人离骚所歌
卷九 第 59b 页
 湘夫人舜妃也(孔疏帝王世纪云舜三妃长妃娥皇/无子次女英生商均次癸比生二女)
 (宵明烛光案山海经以为二女此云/三者当以纪为正山海经不可用)夏后氏增以三
 三而九合十二人春秋说云天子取十二即夏制也
 以虞夏及周制差之则殷人又增以三九二十七合
 三十九人周人上法帝喾立正妃又三二十七为八
 十一人以增之合百二十一人其位后也夫人也嫔
 也世妇也女御也五者相参以定尊卑 祝氏穆曰
 檀弓云舜葬于苍梧之野习凿齿云虞舜葬零陵元
卷九 第 60a 页 WYG0124-0290a.png
 和郡县志亦云九疑舜之葬也案太史公曰舜南巡
 行死于苍梧之野归葬于江南之九疑山海经云舜
 之所葬在今道州零陵县界苍梧九疑当是两处后
 人误引舜死之地以为舜葬之所耳 陈氏浩曰天
 子以四海为家南巡而崩故遂葬苍梧之野三妃后
 皆不从舜之葬此记者言合葬之事古人未有因引
 季武子之言谓自周公以来始祔葬也书陟方乃死
 蔡氏曰史记舜崩于苍梧之野孟子言卒于鸣条未
卷九 第 60b 页 WYG0124-0290b.png
 知孰是今零陵九嶷有舜冢云
 案孟子舜卒于鸣条今安邑有鸣条陌陈留平邱有
 鸣条亭与此记苍梧之说皆不合史记云舜崩苍梧
 之野葬九疑山则苍梧在南越矣今淮安海州实有
 苍梧山吕览云舜葬于纪九疑山下有纪邑海州苍
 梧山近莒之纪城然九疑距安邑陈留皆数千里海
 州距陈留亦千馀里岂孟子之谓耶史记云舜南巡
 崩祭法云舜勤民事而野死淮南子则云征三苗死
卷九 第 61a 页 WYG0124-0290c.png
 墨子则云西教七戎道死南已之市皆说之不可解
 者然书亦有陟方乃死之文先儒以为如登遐殂落
 云耳亦似未确山海经载帝王之冢皆重见互出郭
 璞云圣人久于其位仁化广及至于殂亡四海若丧
 考妣故绝域殊俗之人闻天子崩各自祭醊哭泣起
 土为冢是以所在有焉理或如此要其确可信者孟
 子一语耳帝尧四妃无可考即世纪所载但称取散
 宜氏耳若舜取尧二女书有明文未闻三妃孔氏引
卷九 第 61b 页 WYG0124-0290d.png
 世纪为据而以山海经二女之说不可用考山海经
 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居之此中山经之文也其海内
 北经云舜妻登比氏生宵明烛光处河大泽又曰登
 北氏此世纪之说所出但癸比登比登北小异耳古
 事荒阙不可意度大率如此至虞夏殷周妃嫔之数
 则郑氏所据之书殊不足信况如殷增三九之说出
 于臆度乎
钦定礼记义疏卷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