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1a 页 WYG0124-000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四
钦定礼记义疏          礼类三(礼记之属/)
 提要
     (臣/)等谨按
  钦定礼记义疏八十二卷乾隆十三年
  御定三礼义疏之第三部也经文四十九篇釐为七十七卷附载图
    五卷其诠释七例亦与周官义疏同三礼以郑氏为专门王
    肃亦一代通儒博观典籍百计难之弗胜也后儒所见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1b 页 WYG0124-0001b.png
    曾不逮肃之弃馀乃以一知半解哗然诋郑
    氏不闻道韩愈所谓不自量者其是类欤然
    周官仪礼皆言礼制礼记则兼言礼意礼制
    非考證不明礼意则可推求以义理广摭群
    言于郊社乐舞裘冕车旗尊彝圭鬯燕饮飨
    食以及月令内则诸名物皆一一辨订即诸
    子轶门百家杂说可以恭考古制者亦详徵
    博引曲證旁通而辨说则颇采宋儒以补郑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2a 页 WYG0124-0002a.png
    注所未备其中庸大学二篇陈浩集说以朱
    子编入四书遂删除不载殊为妄削古经今
    仍录全文以存旧本惟章句改从朱子不立
    异同以消门户之争盖言各有当义各有取
    不拘守于一端而后见
  衡鉴之至精也至于
 御纂诸经易不全用程傅本义而仍以程傅本义居
    先书不全用蔡傅而仍以蔡傅居先诗不全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2b 页 WYG0124-0002b.png
    用朱傅而仍以朱傅居先春秋于胡傅尤多
    所驳正刋除而尚以胡傅标题列三傅之次
    惟礼记一经于陈浩集说仅弃瑕录瑜杂列
    诸儒之中不以冠首仰见
  睿裁精审务恊是非之公尤足正胡广等礼记大
    全依附门墙随声标榜之谬矣乾隆四十六
    年十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3a 页 WYG0124-0002c.png
      总 校 官 (臣/) 陆 费 墀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4a 页 WYG0124-000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四 礼类三(礼记之属/)
 钦定礼记义疏凡例
   一
  本朝崇尚经术周易折中奉
圣祖御纂后诗书春秋次第成编兹
 特命儒臣纂修三礼
 钦定折衷于是五经炳备咸正无缺惟礼记经文既多
    注释繁富故简帙逾旧今勒成七十有七卷图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4b 页 WYG0124-0003b.png
    五卷共八十二卷
   一说礼诸家或专尚郑孔或喜自立说而好排注
    疏纷纷聚讼兹各虚心体究无所专适惟说之
    是者从之至于义理之指归一奉程朱为圭臬
    云
   一三礼同为圣典而戴记旨非一端必博徵群籍
    以求精解确證故自竹书汲冢周秦诸子帝王
    世纪及史汉等皆在采录其诸儒由郑氏而下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5a 页 WYG0124-0003c.png
   至
 本朝儒家专训戴经外或注他经或在别说义有当
   引咸采择以入案中不另标姓氏其宋元以来
   或𠞰说雷同芜蔓冗陋无足𤼵明者皆屏汰不
   录
  一经文如玉藻王制诸篇有先后错简宜更正者
   止于注内表明之诸家或未详究则以案语𤼵
   之而文仍旧本无专辄改易用昭遵古之义惟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5b 页 WYG0124-0003d.png
   月令乐记章句稍有并合分析为便于训释也
  一经文字样间有不同如九龄或作九聆九铃等
   并附出本文下
  一中庸大学二篇自宋大儒编为四书其后俗本
   礼记遂有止载其目而不列其文者兹仍曲台
   之旧以尊全经以存古本兼辑朱注以示准绳
   而正义等条概置勿用
  一礼经名物度数尤当精审极究辨是非而正异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6a 页
   同故注中于郊社乐舞裘冕车旗尊彝圭鬯燕
   饮飨食及月令纪候之物内则有事之文皆再
   三考订研核必求至当而九天六天明堂大庙
   郑王之殊互今古之参差或驳或甄要取归于
   不惑其有去古既远类不可以强通者则从阙
   疑
  一每经文下讲说诸家各以时代为次代同者则
   以其人之先后为次所引注疏间或先孔后郑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6b 页
   者则因经文之先后次之
  一每经文下释诂辨析互引旁连说或兼存义有
   总括先正义次通论馀论次存疑存异次辨正
   次案次总论如案系辨正则列在存疑存异后
   若但𤼵明经义则列在存疑存异前七十七卷
   统归画一
  一先儒称郑氏康成称周程张朱子及称姓名若
   某氏某曰等体例亦归画一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7a 页
  一孔疏或释注或阐经旨各分大小书之与周官
   仪礼贾疏一例
  一所引注疏或仍其全文或节其要义有删无增
   亦无改
  一古注疏每篇目下必有解题著所以名篇之意
   今自郑孔外凡诸家有所论说皆采取其要使
   一篇大旨开卷即明
  一月令一篇诸家所论得失不同今采周书时训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7b 页
   吕不韦书淮南子及唐月令各附于下而以时
   宪书较当时节候以备参考
  一礼记虽杂成于汉儒然微言大义往往斯在即
   以檀弓事或傅疑明堂位辞多夸越王制与周
   官孟子各有牴牾亦必详求义训不附会亦不
   武断
  一校正字体点画无讹一遵康熙字典
  一古六经皆有图盖左图右史所以按验而便稽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8a 页 WYG0124-0005a.png
   考也兹编既成复因礼器三礼诸图之旧损益
   为图并加图说俾穷经者瞭如指掌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9a 页 WYG0124-0005c.png
 引用姓氏
 周
  荀氏(况/)
 汉
  董氏(仲舒/) (宽夫/) (广川/)
  毛氏(苌/)     (赵郡/)
  司马氏(迁/) (子长/) (龙门/)
  孔氏(安国/) (子国/) (曲阜/)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9b 页 WYG0124-0005d.png
  戴氏(德/)  (延君/) (谯国/)
  戴氏(圣/) (次君/)
  刘氏(向/)  (子政/)
  刘氏(歆/)  (子骏/)
  杜氏(子春/)    (缑氏/)
  班氏(固/)  (孟坚/) (扶风/)
  贾氏(逵/)  (景伯/)
  仲氏(长统/) (公理/) (高平/)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10a 页 WYG0124-0006a.png
  郑氏(兴/)  (少赣/)
  郑氏(众/)  (仲师/)
  马氏(融/)  (季长/) (扶风/)
  许氏(慎/)  (叔重/)
  服氏(虔/)  (子慎/)
  卢氏(植/)  (子干/) (涿郡/)
  何氏(休/)  (邵公/) (任城/)
  郑氏(玄/)  (康成/) (高密/)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10b 页 WYG0124-0006b.png
  赵氏(岐/)  (邠卿台卿/一字)
  蔡氏(邕/)  (伯喈/) (陈留/)
  高氏(诱/)
  应氏(劭/) (仲瑗仲南顿/一作 远)
  刘氏(熙/)  (成国/)
  李氏(巡/)
  田氏(琼/)
  王氏(肃/)  (子邕/)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11a 页 WYG0124-0006c.png
  孙氏(炎/)  (叔然/) (乐安/)
  苏氏(林/)  (孝友/) (陈留/)
  谯氏(周/)  (允南/) (西充/)
  韦氏(昭/)  (弘嗣/) (云阳/)
  射氏(慈/)  (孝宗/)
  何氏(晏/)  (平叔/) (南阳/)
 晋
  杜氏(预/)  (元凯/) (当阳/)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11b 页 WYG0124-0006d.png
  孙氏(毓/)
  郭氏(璞/)  (景纯/) (闻喜/)
  范氏(宁/)  (武子/)
  傅氏(咸/)  (长虞/) (义渠/)
  贺氏(循/)  (彦先/) (山阴/)
  徐氏(邈/)  (仙民/) (姑幕/)
  刘氏(智/)  (子房/) (高唐/)
 宋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12a 页 WYG0124-0007a.png
  庾氏(蔚之/)    (颍川/)
  范氏(晔/)  (蔚宗/) (顺阳/)
 梁
  贺氏(玚/)  (德琏/) (山阴/)
  崔氏(灵恩/)   (东武城/)
  何氏(胤/)  (子季/) (潜江/)
  皇氏(侃一作皇甫/) (吴郡/)
 北魏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12b 页 WYG0124-0007b.png
  徐氏(遵明/) (子判/) (华阴/)
  李氏(谧/)  (永和/)
  袁氏(翻/)
 北齐
  熊氏(安生/) (植之/) (阜城/)
 隋
  王氏(通/)  (仲淹/) (文中子/)
 唐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13a 页 WYG0124-0007c.png
  陆氏(元朗/) (德明/) (吴县/)
  魏氏(徵/)  (元成/)
  孔氏(颖达/) (仲达冲衡水/一作 远)
  贾氏(公彦/)    (洺州/)
  颜氏(师古/) (籀/)  (万年/)
  张氏(守节/)
  杜氏(佑/)  (君卿/) (万年/)
  赵氏(匡/)  (伯循/) (河东/)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13b 页 WYG0124-0007d.png
  邱氏(光庭/)
  韩氏(愈/) (退之/) (昌黎/)
  柳氏(宗元/) (子厚/) (河东/)
  成氏(伯玙/)    (中山/)
 宋
  聂氏(崇义/)    (洛阳/)
  孙氏(奭/)  (宗古/) (博平/)
  邢氏(炳/)  (叔明/)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14a 页 WYG0124-0008a.png
  欧阳氏(修/) (永叔/) (庐陵/)
  曾氏(巩/)  (子固/) (南丰/)
  刘氏(敞/)  (原父/) (公是/)
  刘氏(攽/)  (贡父/) (公非/)
  司马氏(光/) (君实/) (涑水/)
  王氏(安石/) (介甫/) (临川/)
  何氏(洵直/)
  王氏(昭禹/) (光远/) (东岩/)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14b 页 WYG0124-0008b.png
  方氏(悫/)  (性夫/) (严陵/)
  马氏(睎孟/) (彦醇/)
  刘氏(彝/) (执中/) (长乐/)
  李氏(格非/) (文叔/) (济南/)
  陆氏(佃/)  (农师/) (山阴/)
  刘氏(安世/) (器之/) (元城/)
  周子(敦颐/) (茂叔/) (濂溪/)
  程子(颢/)  (伯淳/) (明道/)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15a 页 WYG0124-0008c.png
  程子(颐/) (正叔/) (伊川/)
  张子(载/) (子厚/) (横渠/)
  范氏(祖禹/) (淳夫/) (华阳/)
  苏氏(轼/)  (子瞻/) (东坡/)
  顾氏(临/)  (子敦/)
  刘氏(恕/)  (道原/) (京兆筠州/一作)
  黄氏(敏求/)    (演山/)
  黄氏(裳/)  (冕仲/) (延平/)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15b 页 WYG0124-0008d.png
  周氏(谞/)  (希圣/) (延平/)
  吕氏(大临/) (与叔/) (蓝田/)
  周氏(行已/) (恭叔/) (浮沚/)
  吕氏(希哲/) (原明/) (荥阳/)
  彭氏(汝砺/) (器资/) (鄱阳/)
  李氏(觏/)  (泰伯/) (盱江/)
  晁氏(说之/) (以道/) (嵩山/)
  沈氏(括/)  (存中/) (梦溪翁/)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16a 页 WYG0124-0009a.png
  杨氏(时/)  (中立/) (龟山/)
  陈氏(祥道/) (用之/) (三山/)
  陈氏(𤾉/)  (晋之/)
  胡氏(安国/) (康侯/) (崇安/)
  范氏(成大/) (致能/) (吴郡/)
  叶氏(梦得/) (少蕴/) (石林/)
  慕容氏(彦逄/) (叔遇/) (毗陵/)
  胡氏(铨/)  (邦衡/) (庐陵/)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16b 页 WYG0124-0009b.png
  应氏(镛/)  (子容/) (金华/)
  高氏(闶/)  (抑崇/) (息斋/)
  程氏(迥/)  (可久/) (沙随/)
  程氏(大昌/) (泰之/) (休宁/)
  郑氏(樵/)  (渔仲/) (夹漈/)
  洪氏(适/)  (景伯/) (鄱阳/)
  洪氏(迈/)  (景卢/) (容斋/)
  王氏(蘋/)  (信伯/) (福清/)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17a 页 WYG0124-0009c.png
  林氏(之奇/) (少颖/) (三山/)
  高氏(文彪/)    (会稽/)
  胡氏(寅/)  (明仲/) (致堂/)
  胡氏(宏/)  (仁仲/) (五峰/)
  林氏(光朝/) (谦之/) (艾轩/)
  张氏(栻/)  (敬夫/) (南轩/)
  吕氏(祖谦/) (伯恭/) (东莱/)
  朱子(熹/)  (元晦/) (紫阳/)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17b 页 WYG0124-0009d.png
  薛氏(季宣/) (士龙/) (永嘉/)
  史氏(浩/)  (直翁/) (四明/)
  陆氏(九渊/) (子静/) (象山/)
  陈氏(傅良/) (君举/) (止斋/)
  王氏(炎/)  (晦叔/) (双溪/)
  唐氏(仲友/) (与正/) (金华/)
  叶氏(适/)  (正则/) (水心/)
  项氏(安世/) (平甫/) (括苍/)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18a 页 WYG0124-0010a.png
  黄氏(度/)  (文叔/) (山阴/)
  郑氏(锷/)  (刚中/) (三山/)
  李氏(舜臣/) (子思/) (隆山/)
  黄氏(干/)  (直卿/) (勉斋/)
  辅氏(广/)  (汉卿/) (庆源/)
  蔡氏(沈/)  (仲默/) (九峰/)
  杨氏(复/)  (信斋/) (秦溪/)
  杨氏(简/)  (敬仲/) (慈湖慈溪/一作)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18b 页 WYG0124-0010b.png
  沈氏(清臣/) (正卿/) (晦岩/)
  游氏(桂/)  (元𤼵/) (广安/)
  陈氏(骙/)  (叔进/) (天台/)
  易氏(祓/)  (彦祥彦山斋/一作 章)
  叶氏(时/)  (秀𤼵/) (竹野/)
  顾氏(元常/) (平甫/) (新定/)
  陈氏(淳/)  (安卿/) (北溪/)
  林氏(椅/) (奇卿/)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19a 页 WYG0124-0010c.png
  沈氏(焕/)  (晦叔/) (四明/)
  邵氏(渊作渊万宗/一) (金华/)
  徐氏(自明/) (诚甫/) (永嘉/)
  戴氏(溪/)  (少望肖岷隐/一作 望)
  祝氏(穆/)  (和父/)
  潘氏(植/)  (子醇/) (浦城/)
  张氏(逸/)  (大隐/)
  庄氏(夏/)  (子礼/) (永春/)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19b 页 WYG0124-0010d.png
  晁氏(公武/) (子止/) (昭德/)
  赵氏(汝腾/) (茂实/)
  真氏(德秀/) (景元希西山/一作 元)
  魏氏(了翁/) (华父/) (鹤山/)
  王氏(与之/) (次点/) (东岩/)
  范氏(钟/)  (仲和/) (金华/)
  严氏(粲/)  (坦叔/) (华谷/)
  黄氏(仲炎/) (若晦/) (永嘉/)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20a 页 WYG0124-0011a.png
  李氏(冶/)  (敬斋/)
  卫氏(湜/)  (正叔/) (昆山/)
  张氏(虙/)     (四明/)
  陈氏(埴/)  (器之/) (潜室/)
  刘氏(孟冶/)
  饶氏(鲁/) (仲元/) (鲁斋/)
  王氏(应麟/) (伯厚/) (深宁叟/)
  熊氏(禾/)  (去非/) (勿轩/)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20b 页 WYG0124-0011b.png
  马氏(廷鸾/) (翔仲/) (碧梧/)
  朱氏(申/)  (周翰/) (建安/)
  林氏(希逸/) (鬳斋/)
  黄氏(震/)  (东𤼵/) (慈溪/)
  陈氏(振孙/) (伯玉/) (直斋/)
  家氏(铉翁/) (则堂/) (处士/)
 元
  马氏(端临/) (贵与/) (鄱阳/)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21a 页 WYG0124-0011c.png
  敖氏(继公/) (君善/) (长乐/)
  吴氏(澄/)  (幼清/) (临川/)
  金氏(履祥/) (吉甫/) (仁山/)
  熊氏(朋来/) (与可/)
  陈氏(浩/)  (可大/) (东汇/)
  程氏(复心/)    (婺源/)
  陈氏(栎/)  (定宇/) (新安/)
  彭氏(应龙/) (翼夫/) (集斋/)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21b 页 WYG0124-0011d.png
  戴氏(侗/)
  彭氏   (廉夫/)
  虞氏(集/)  (伯生/) (邵庵/)
  李氏(廉/)
  彭氏(丝/)  (鲁叔/) (鲁斋/)
 明
  刘氏(基/)  (伯温/) (青田/)
  王氏(袆/) (子充/) (金华/)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22a 页 WYG0124-0012a.png
  汪氏(克宽/) (德辅/) (环谷/)
  方氏(孝孺/) (希古/) (正学/)
  邵氏(宝/)  (国贤/) (二泉/)
  邱氏(浚/)  (仲深/) (琼山/)
  罗氏(钦顺/) (允升/) (整庵/)
  吕氏(楠/)  (仲木/) (泾野/)
  何氏(孟春/) (子元/) (郴州/)
  魏氏(校/)  (子才/) (庄渠/)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22b 页 WYG0124-0012b.png
  姚氏(舜牧/) (虞佐虞承庵/一作 飏)
  徐氏(师曾/) (伯鲁/) (鲁庵/)
  季氏(本/)  (明德/) (彭山/)
  王氏(应电/) (昭明/) (明斋/)
  邓氏(元锡/) (汝极/) (潜谷/)
  郝氏(敬/)  (仲舆/) (楚望/)
  吕氏(坤/)  (叔简/) (新吾/)
  余氏(心纯/) (葵明/) (黄岗/)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23a 页 WYG0124-0012c.png
  王氏(圻/)     (洪州/)
  黄氏(乾行/)   (玉岩/)
  张氏(怡/)
  杨氏(鼎熙/)    (缉庵/)
  芮氏(城/)  (岩尹/) (溧阳/)
  秦氏(继宗/)
  何氏(兆清/) (圣徵/) (吴中/)
  汤氏(三才/) (中立/) (丹阳/)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23b 页 WYG0124-0012d.png
  卢氏(翰/)
  孙氏(佖/)     (眉山/)
  晏氏(光/)
  李氏(开/) (去非/) (小舟/)
  王氏      (石梁/)
  吴氏(华/)
  张氏(燧/)
  史氏(駉孙/)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24a 页 WYG0124-0013a.png
  毛氏(信卿/)
  蒋氏(君实/)
  胡氏(迥/)
  王氏(子墨/)
  董氏(玮/)
  王氏(乔桂/)
  董氏(师让/)
  詹氏(道傅/)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24b 页 WYG0124-0013b.png
  董氏(应𤾉/)
  孙氏(景南/)
  徐氏
  李氏
  虙氏
  张氏
  彭氏
  王氏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25a 页 WYG0124-0013c.png
  许氏
         (以上二十四人未详世次今附/于此)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26a 页 WYG0124-001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礼记义疏目录
 卷首
圣制
  纲领
 卷一
  曲礼上第一之一
 卷二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26b 页 WYG0124-0014b.png
  曲礼上第一之二
 卷三
  曲礼上第一之三
 卷四
  曲礼上第一之四
 卷五
  曲礼上第一之五
 卷六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27a 页 WYG0124-0014c.png
  曲礼下第二之一
 卷七
  曲礼下第二之二
 卷八
  曲礼下第二之三
 卷九
  檀弓上第三之一
 卷十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27b 页 WYG0124-0014d.png
  檀弓上第三之二
 卷十一
  檀弓上第三之三
 卷十二
  檀弓下第四之一
 卷十三
  檀弓下第四之二
 卷十四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28a 页 WYG0124-0015a.png
  檀弓下第四之三
 卷十五
  王制第五之一
 卷十六
  王制第五之二
 卷十七
  王制第五之三
 卷十八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28b 页 WYG0124-0015b.png
  王制第五之四
 卷十九
  王制第五之五
 卷二十
  月令第六之一
 卷二十一
  月令第六之二
 卷二十二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29a 页 WYG0124-0015c.png
  月令第六之三
 卷二十三
  月令第六之四
 卷二十四
  月令第六之五
 卷二十五
  月令第六之六
 卷二十六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29b 页 WYG0124-0015d.png
  曾子问第七之一
 卷二十七
  曾子问第七之二
 卷二十八
  文王世子第八之一
 卷二十九
  文王世子第八之二
 卷三十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30a 页 WYG0124-0016a.png
  礼运第九之一
 卷三十一
  礼运第九之二
 卷三十二
  礼运第九之三
 卷三十三
  礼运第九之四
 卷三十四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30b 页 WYG0124-0016b.png
  礼器第十之一
 卷三十五
  礼器第十之二
 卷三十六
  郊特牲第十一之一
 卷三十七
  郊特牲第十一之二
 卷三十八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31a 页 WYG0124-0016c.png
  郊特牲第十一之三
 卷三十九
  内则第十二之一
 卷四十
  内则第十二之二
 卷四十一
  玉藻第十三之一
 卷四十二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31b 页 WYG0124-0016d.png
  玉藻第十三之二
 卷四十三
  玉藻第十三之三
 卷四十四
  明堂位第十四
 卷四十五
  丧服小记第十五之一
 卷四十六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32a 页 WYG0124-0017a.png
  丧服小记第十五之二
 卷四十七
  大传第十六
 卷四十八
  少仪第十七
 卷四十九
  学记第十八
 卷五十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32b 页 WYG0124-0017b.png
  乐记第十九之一
 卷五十一
  乐记第十九之二
 卷五十二
  乐记第十九之三
 卷五十三
  杂记上第二十之一
 卷五十四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33a 页 WYG0124-0017c.png
  杂记上第二十之二
 卷五十五
  杂记下第二十一之一
 卷五十六
  杂记下第二十一之二
 卷五十七
  丧大记第二十二之一
 卷五十八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33b 页 WYG0124-0017d.png
  丧大记第二十二之二
 卷五十九
  祭法第二十三
 卷六十
  祭义第二十四之一
 卷六十一
  祭义第二十四之二
 卷六十二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34a 页 WYG0124-0018a.png
  祭统第二十五
 卷六十三
  经解第二十六 哀公问第二十七
 卷六十四
  仲尼燕居第二十八 孔子閒居第二十九
 卷六十五
  坊记第三十
 卷六十六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34b 页 WYG0124-0018b.png
  中庸第三十一之一
 卷六十七
  中庸第三十一之二
 卷六十八
  表记第三十二
 卷六十九
  缁衣第三十三
 卷七十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35a 页 WYG0124-0018c.png
  奔丧第三十四 问丧第三十五 服问第三十
   六
 卷七十一
  閒傅第三十七 三年问第三十八
 卷七十二
  深衣第三十九 投壶第四十 儒行第四十一
 卷七十三
  大学第四十二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35b 页 WYG0124-0018d.png
 卷七十四
  冠义第四十三 昏义第四十四
 卷七十五
  乡饮酒义第四十五 射义第四十六
 卷七十六
  燕义第四十七 聘义第四十八
 卷七十七
  丧服四制第四十九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36a 页
 卷七十八
  礼记图一
 卷七十九
  礼记图二
 卷八十
  礼记图三
 卷八十一
  礼记图四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36b 页
 卷八十二
  礼记图五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37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礼记义疏卷首
圣制
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四时宣其气百昌欣其荣而
于穆不巳之理主宰其中者本至易而无难也地有山
川河岳涵负万类飞走动息之各安其居𤼵生长养之
各顺其序而安贞顺应之德根柢其内者本至简而无
繁也乐由天作其极也如乾之易礼以地制其极也如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37b 页
坤之简是故行缀兆兴羽籥作钟鼓非所谓易也而易
在其中几筵升降酌献酬酢非所谓简也而简寓其内
本之于中者和而爱则闻其乐者皆知亲其亲本之于
中者和而敬则见其礼者皆知尊其尊尊尊而亲亲易
简之本也故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争则由于不简
也怨则由于不易也岂所语于圣人之揖让而治天下
者耶夫不能极礼乐之至则不能易简不能易简则不
能化成天下彼淫乐慝礼之日兴无论矣即规规于器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38a 页 WYG0124-0020a.png
数仪文之末而不得其本原辄曰我能兴礼乐也岂有
当哉
轩辕氏命伶伦取嶰谷之竹断两节而吹之以为黄钟
之宫制十二筒以听凤之鸣其雄鸣为六雌鸣亦六比
黄钟之宫而准隔八之法以相生六律之义所由昉也
六律定而度量衡莫不定焉六律所以为万事根本而
黄钟又六律之根本也盖古之圣王其为民之计至深
远矣为之食以救其饥为之衣以禦其寒处之宫室以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38b 页 WYG0124-0020b.png
去其昏垫董之学校以化其浇漓犹恐其相欺也为之
斗斛权衡以信之相夺也为之城郭甲兵以卫之司徒
修六礼以节民性明七教以兴民德大司乐以成均之
义教王胄子与公卿大夫元士之适子及凡民之俊秀
所以作君作师既富方谷者也然其法天时兴地利导
人和以兴作劳息莫不以六律为之根本授时以历而
历本于律齐民以政而政本于律是故分至寒暑之各
应其时而岁月日时无差也九十分黄钟之长一为一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39a 页 WYG0124-0020c.png
分各自其十以登于引则度之长短皆得也黄钟之管
容子谷秬黍中者一千二百为一龠十龠则合积而至
于斛则量之多寡不忒也一龠之重十有二铢倍之则
两十六两为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则衡之重轻不
爽也黄钟正则六律正六律正则万事成夫天下至大
也万事至纷也以一人齐万事执此以往莫之或差也
此古昔圣王所以能一道德同风俗也与
月令所云来岁之宜即象魏所布之政也先王治民原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39b 页 WYG0124-0020d.png
不期于朝令而暮改也宋室行新法举周官一岁五岁
三十岁皆有变更之法以附会其说谬矣
天德王道其本一也一者何曰心而已圣人言王道必
本诸一心然心不可以名象形不可以言语饰不可以
事功论不可以鬼神惕盖敬鬼神而远之鬼神亦吾心
中之一物耳论事功则唐太宗致治之盛几于成康然
于古圣王天德王道一以贯之者槩乎其未有闻也至
于言语名象更为枝蔓其不可以徵心明矣故记言王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40a 页 WYG0124-0021a.png
道亦曰心无为也以守至正
记曰人情者圣王之田盖生民有欲无主乃乱上天眷
命作之君师君师者所以裁成辅相而治其情者也得
其道而理之则其情恊拂其道而驱之则其情乱恊则
天下归心乱则兆民背叛其机甚微而宗社之安危系
焉故圣王之治人情犹农夫之治田圣王小心畏惧日
昃不遑所以事上帝而畏民碞者凡以治人情而无卤
莽灭裂之患故大顺大化沦肌浃髓万世之业本于此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40b 页 WYG0124-0021b.png
焉夫惟施之也有次第是以其成功大而远彼不以治
理为心而耽晏安者是犹弃田而弗治而霸者假仁仗
义以蕲速成者亦犹揠苗助长均为惑之甚矣
神明而阳乾之属也鬼暗而阴坤之属也一阳来复子
月天开先王于是乎行郊祀之礼以迓微阳记云礼行
于郊而百神受职盖阳气方倡生物伊始也然礼本于
天而成于地乾德统天并坤而有之使其稍有不恊则
于阳气或悖而不足以𤼵生物之机是故先王钦若昊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41a 页 WYG0124-0021c.png
天对越上帝则风雨节而寒暑时地且受职况百神哉
礼者敬而已矣君子敬以直内如松柏之有心礼之用
和为贵君子和以应物如竹箭之有筠以竹箭之筠较
松柏之心心内而筠外也心为质而筠为文要之外根
于内文本乎质君子之居心即所以应物也诚敬之至
通于神人以之事天飨帝彼徒以威仪玉帛饰诸外者
无其心矣遑问筠哉
少仪云执虚如执盈入虚如有人盖教人主敬之学也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41b 页 WYG0124-0021d.png
夫言主敬敬岂外来哉心与敬二则有时而敬有时而
不敬又安能合盈虚有无而一之哉圣人教人常使人
反身而诚诚在于身又焉用反此其义正与少仪相𤼵
明学者果能与敬合一则能合盈虚有无而一之不见
有敬之可主况有不敬之事乎
鼓无资于五声五声不能外鼓以成九奏之谐水无资
于五色五色不能离水以成山龙之绘其在于人内而
五常外而五伦其相接而为内外之枢以备具乎一身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42a 页 WYG0124-0022a.png
者莫若五官五官不能自治其治之者曰学学之道奈
何亦惟推五常之性以接乎五伦之交俾无不得其宜
而已夫五官质也杂乎气质之缘则理欲半之尽其学
之之道而恭从明聪睿之德虽圣贤不是过否则外物
之交己私之锢有不可胜言者非如五声无鼓五色无
水徒紊其声败其色而已也则夫五官之于学岂不较
声之于鼓色之于水而更重哉
学记曰先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君子之学何以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42b 页 WYG0124-0022b.png
异是涤性命之原返昭旷之本湛湛然出之无穷之府
引之不竭之渊所以疏其源也游之乎诗书之圃行之
乎仁义之涂沛然其内充而外达也浩然其日引而月
长也优游渐进不舍昼夜而终必至乎大成所以竟其
委也虽然疏其源而达其委者又岂有所作为也哉孟
子曰如智者若禹之行水则无恶于智矣君子为学无
躁进之志也无穿凿之巧也顺之以自然而待之以积
久至于一旦豁然贯通则达海之𫝑有莫能禦者矣不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43a 页 WYG0124-0022c.png
然者无万川之归又安能不竭于尾闾之泄哉
大礼与天地同节大乐与天地同和礼乐相资而成至
道内以淑其身外以化其民皆犹二气之保合独阴不
生独阳不成也知此则知礼乐不可斯须离矣
记曰报者天下之利夫君子不言利而天地圣人则以
利为四德之一且以占天下之报者岂不曰报以天下
则天下之报即天下之利以天下之利报天下天地圣
人何容心乎故物之来者报之因其自然而各当其理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43b 页 WYG0124-0022d.png
各适其性此利之在我者也物之去也报之亦因其自
然而各遂其生各观其成此利之在物者也利在我而
无我利在物而因物所谓以天下之报普天下之利也
故廓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天地无心以万物为心圣
人无情以万民为情报者天下之利盖如是而已矣
表记云君子淡以成夫有人已内外之见者不能淡者
也君子内不见我外不见人与物无亲而无物不亲譬
之于水无不淡也则无不以淡成也大而江河细而沟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44a 页 WYG0124-0023a.png
浍非水分也人自分也有分则人我立而水之淡终始
无分也故曰君子如水水惟无已故以水为水可以水
为醴亦可醴水之所成也小人者君子之所曲成也
周之王业虽造于太王王季文武而开皇灵承天眷绵
宝祚抚万邦实由后稷教民稼穑肇祀上帝始之故惟
后稷之祀易富亦惟后稷之祀难则也难则维何有后
稷之德与诚则明水之荐可告馨香无后稷之德与诚
则虽灿陈乎苍璧黄琮备列乎镛钟贲鼓吾知神之不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44b 页 WYG0124-0023b.png
享矣古圣人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未有民不和而神
降以福者后稷之详穑事以供粢盛成民者至即所以
事神者诚岂犹有致憾于未备哉迨其后周公作礼乐
渐至文盛而大羹不和牺尊疏布羃椫杓犹祖述先人
之意即以后稷所以事天者事后稷记称武周为达孝
盖武周之孝自后稷之祀有以启之矣
君子求为己则不蕲人之誉求实得则不因有虚名而
自止记曰贵玉而贱䃉此物此志也小人之异于君子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45a 页 WYG0124-0023c.png
者有二庸懦无成者犹瓦缶之自弃假名要誉者犹以
䃉而乱玉君子依乎中庸温其如玉人不知而不愠遁
世而无闷亦如良玉之在璞已耳孔子欲待价而沽盖
求而不能待则玉已自失其美矣可不慎乎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46a 页 WYG0124-002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礼记义疏卷首
 纲领一(此篇论本经源/流及本经精蕴)
汉书艺文志曰礼古经五十六卷经十七篇(朱子曰即/今仪礼也)
 记百三十一篇(朱子曰七十子/后学所记也)明堂阴阳三十三篇
 (朱子曰古明/堂之遗事)王史氏二十一篇(朱子曰七十/子后学者)曲台后
 苍九篇(如淳曰行礼射于曲台后/苍为记故名曰曲台记)明堂阴阳说五篇
 周官经六篇周官傅四篇(颜氏师古曰即今周官礼/也亡冬官以考工记充之)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46b 页 WYG0124-0024b.png
刘氏歆曰易曰有夫妇父子君臣上下然后礼义有所
 错而帝王质文世有损益至周曲为之防事为之制
 故曰礼经三百威仪三千
北史儒林传曰郑康成为众经注解易诗书礼论语孝
 经大行于河北自魏末大儒徐遵明兼通之其后三
 礼并出遵明之门徐傅业于熊安生后生能通礼经
 者多是安生门人诸生尽通小戴大抵南北所为章
 句好尚互有不同礼则同遵于郑氏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47a 页 WYG0124-0024c.png
隋书经籍志曰高堂生傅十七篇又有古经出于淹中
 (苏氏林曰淹/中里名也)而河间献王好古爱学收集馀烬得而
 献之合五十六篇并威仪之事至宣帝时后苍最明
 其业乃为曲台记苍授梁人戴德及德从兄之子圣
 沛人庆普三家并立后汉惟曹充傅庆氏以授其子
 褒汉末郑康成傅小戴之学后以古经校之取其于
 义长者作注为郑氏学 汉初河间献王得仲尼弟
 子及后学者所记一百三十一篇献之时亦无傅之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47b 页 WYG0124-0024d.png
 至刘向考校经籍检得一百三十篇向因第而叙之
 而又得明堂阴阳说三十三篇孔子三朝记七篇王
 氏史氏记二十一篇乐记二十三篇凡五种合二百
 十四篇戴德删其烦重合而记之为八十五篇谓之
 大戴记而戴圣又删大戴之书为四十六篇谓之小
 戴记汉末马融傅小戴之学融又足月令一篇明堂
 位一篇乐记一篇合四十九篇而康成受业于融又
 为之注今周官六篇古经十七篇小戴记四十九篇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48a 页 WYG0124-0025a.png
 凡三种惟郑注立于国学其馀并多散亡又无师说
孔氏颖达曰礼记之作出自孔氏但正礼残阙无复能
 明故范武子不识殽烝鲁君及赵鞅谓仪为礼至孔
 子殁后七十二子之徒共撰所闻以为此记或录旧
 礼之义或录变礼所由或兼记体履或杂序得失故
 编而录之以为记也中庸是子思伋所作缁衣公孙
 尼子所撰郑康成云月令吕不韦所修卢植云王制
 为汉文博士所录其馀众篇皆如此例但未能尽知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48b 页 WYG0124-0025b.png
 所记之人也 六艺论云今礼行于世者戴德戴圣
 之学也戴德传礼八十五篇则大戴礼是也戴圣传
 礼四十九篇则此礼记是也儒林传云大戴授琅琊
 徐氏小戴授梁人桥仁字季卿杨荣字子孙仁为大
 鸿胪家世传业
唐元行冲传曰开元中魏光乘请用类礼(魏徵传徵以/小戴礼综汇)
 (不伦更作类/礼二十篇)列于经命行冲与诸儒作疏将立之学
 张说言戴圣所传向已千载与经并立不可罢帝然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49a 页 WYG0124-0025c.png
 之
叶氏梦得曰礼家之学五传弟子分曹教授盖小戴最
 为后出而今之言礼者惟小戴为众所宗此无他六
 经始出诸儒讲习未精且未有他书以證其是非历
 时既久诸儒议论既精而又简书时出于山崖屋壁
 之间可以为證而学者得以考同异而长短见矣长
 者出而短者废自然之理也
郑氏樵曰孝经疏曰经礼三百威仪三千礼记说曰正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49b 页 WYG0124-0025d.png
 经三百动仪三千礼器曰经礼三百曲礼三千中庸
 曰礼仪三百威仪三千详此诸文当时制作本有二
 书其三百篇者记言官府职掌上下之序其三千者
 皆委曲升降进退之辞汉世后苍曲台杂记数万言
 在宣帝时立学官至郑康成然后训释始具至孔颖
 达贾公彦而后疏始备 孝宣立大小戴礼至平帝
 时复立逸礼世祖中兴易尚书诗礼春秋凡十四博
 士汉法六经惟立学官然后开弟子员设射策科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50a 页 WYG0124-0026a.png
朱子曰案礼仪威仪小戴作经礼曲礼而中庸以礼经
 为礼仪所谓曲礼则皆礼之微文小节如今曲礼少
 仪内则玉藻弟子职篇所记事亲事长起居饮食容
 貌辞气之法制器备物宗庙宫室衣服车旗之等凡
 所以行乎经礼之中者其篇之全数虽不可知然条
 而析之亦应不下三千有馀矣 大戴礼冗杂其好
 处小戴采来做礼记了然尚有零碎好处在
陈氏振孙曰汉信都王太傅戴德延君九江太守圣次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50b 页 WYG0124-0026b.png
 君皆受礼于后苍谓大小戴礼者也汉初以来迄于
 刘向校定中书诸家所记殆数百篇戴德删其烦重
 为八十五篇圣又删为四十九篇今行于世而大戴
 实存四十篇意其阙者即圣所删耶然哀公问投壶
 二篇与今礼记文不异他亦间有同者(以上论本/经源流)
司马氏迁曰洋洋美德乎宰制万物役使群众岂人力
 也哉余至大行礼官(索隐曰大行秦官主礼/仪汉景帝改曰大鸿胪)观三代
 损益乃知缘人情而制礼依人性而作仪其由来尚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51a 页 WYG0124-0026c.png
 矣人道经纬万端规矩无所不贯诱进以仁义束缚
 以刑罚故德厚者位尊禄重者宠荣所以总一海内
 而整齐万民也是以君臣尊卑贵贱之序下及黎庶
 车舆衣服宫室饮食嫁娶丧祭之分事有宜适物有
 节文
孔氏颖达曰夫礼者经天纬地本之则太一之初原始
 要终体之乃人情之欲夫人上资六气下乘四序赋
 清浊以醇醨感阴阳而迁变故曰人生而静天之性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51b 页 WYG0124-0026d.png
 也感物而动性之欲也喜怒哀乐之志于是乎生动
 静爱恶之心于是乎在精粹者虽复凝然不动浮躁
 者实亦无所不为是以古圣人鉴其若此欲保之以
 正直纳之以德义故乃上法圆象下参方载道之以
 德齐之以礼礼者体也履也人之所生礼为大也非
 礼无以事天地之神辨君臣长幼之位是礼之时义
 大矣哉 礼者理也其用以治则与天地俱兴故左
 传称晏子云礼之可以为国也久矣与天地并但于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52a 页 WYG0124-0027a.png
 时质略物生则自然而有尊卑若羔羊跪乳鸿雁飞
 有行列岂由教之者哉是三才既判尊卑自然而有
 但天地初分之后即应有君臣治国但年代绵远无
 文以言
司马氏光曰礼之为用大矣哉用之于身则动静有法
 而百行备焉用之于家则内外有别而九族睦焉用
 之于乡则长幼有伦而俗化美焉用之于国则君臣
 有叙而政治成焉用之于天下则诸侯顺服而纪纲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52b 页 WYG0124-0027b.png
 正焉岂直几席之上户庭之间得之而不乱哉
曾氏巩曰夫礼者其本在于养人之性而其用在于言
 动视听之间使人之言动视听一于礼则安有放其
 邪心而穷于外物哉不放其邪心不穷于外物则祸
 乱可息而财用可充其立意微其为法远矣故设其
 器制其物为其数立其文以待其有事者皆人之起
 居出入吉凶哀乐之具所谓其用在乎言动视听之
 间者也然而古今之变不同而俗之便习亦异则法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53a 页 WYG0124-0027c.png
 制度数其久而不能无弊者势固然也故为礼者其
 始莫不宜于当世而其后多失而难遵亦其理然也
 失则必改制以求其当故羲农以来至于三代礼未
 尝同也 盖上古圣人有为耒耜者或不为宫室为
 舟车者或不为棺椁至于后世有为宫室者不以土
 处为不可变也为棺椁者不以衣薪为不可易也岂
 好为相反哉以为人之所既病者不可因也又至于
 后圣则有设两观而更采椽之资攻文梓而易瓦棺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53b 页 WYG0124-0027d.png
 之素岂不能从俭哉以为人情之所好者为之节而
 不能变也由是观之古今之变不同而俗之便习亦
 异则亦屡变其法以宜之何必一一以追先王之迹
 哉其要在于养民之性防民之欲者本末先后能合
 乎先王之意而已此制作之方也故元樽之尚而薄
 酒之用大羹之先而庶馐之饱一以为贵本一以为
 亲用则知圣人作而为后世之礼者必贵俎豆而今
 之器用不废也先弁冕而今之衣服不禁也其推之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54a 页
 皆然然后其所改易更革不至大拂天下之势骇天
 下之情而固已合乎先王之意矣是以羲农以来至
 于三代礼未尝同而制作之如此者未尝异也
周子曰礼理也乐和也阴阳理然后和君君臣臣父父
 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万物各得其理而后和故
 礼先而乐后
张子曰礼记如中庸大学出于圣门无可疑者某旧多
 疑儒行今观之亦多善处书一也已见与不见耳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54b 页
程子曰礼记杂出于汉儒然其间传圣门绪馀其格言
 甚多如乐记学记大学之类无可议者檀弓表记坊
 记之类亦甚有至理惟知言者择之如王制礼运礼
 器其书亦多傅古意若閒居燕居三无五起之说文
 字可疑 礼记除中庸大学惟乐记最为近道学者
 深思自得之礼记之表记其亦近道矣乎其言正
 古人自洒扫应对以至冠昏丧祭莫不有礼今皆废
 坏 礼之本出于民之情圣人因而导之耳礼之器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55a 页
 出于民之俗圣人因而节文之耳圣人复出必因今
 之衣服器用而为之节文其所谓贵本而亲用者亦
 随时更斟酌而损益之耳 天下无一物无礼乐且
 置两只椅子才不正便无序无序便乖乖便不和
陈氏祥道曰先王之法以礼为本其宫室衣服车旗械
 用有等其冠昏丧祭朝聘射御有仪即器以观理无
 非法象之所寓即文以观义无非道义之所藏使人
 思之而知所以教守之而知所以禁奢者不得骋无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55b 页
 度之心俭者不得就苟简之节奇者不得以乱常邪
 者不得以害正此上下所以辨而民志所以定也
周氏谞曰天秩有礼自我五礼有庸哉盖其以欲灭命
 以人废天者圣人不庸惟其天秩之所有是乃圣人
 之所庸者也
郑氏樵曰礼本于人情情生而礼随之古者民淳事简
 礼制未有然斯民不能无室家之情则冠昏之礼已
 萌乎其中不能无交际之情则乡射之礼已萌乎其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56a 页 WYG0124-0029a.png
 中不能无追慕之情则丧祭之礼已萌乎其中自是
 已还日趋于文燔黍捭豚足以尽相爱之礼矣必以
 为未足积而至于笾豆鼎俎徐行后长足以尽相敬
 之礼矣必以为未足积而至于宾主百拜其文非不
 盛也然即其真情而观之则笾豆鼎俎未必如燔黍
 捭豚相爱之厚也宾主百拜未必如徐行后长相亲
 之密也大抵礼有本有文情者其本也享食之文揖
 逊拜跪其本则敬而已丧纪之文擗踊哭泣其本则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56b 页 WYG0124-0029b.png
 哀而已祭祀之文祼献酬酢其本则诚而已即其本
 而观之日用三牲可以为养啜菽饮水亦可以为养
 袭冒绞紟可以为葬敛手足形亦可以为葬庭实旅
 百可以为享瓠叶兔首亦可以为享区区之文不患
 其不该也有其本而无其文尚可以义起有其文而
 无其本则并与文俱废矣何谓礼本情而已
朱子曰有许顺之者说人谓礼记是汉儒说恐不然汉
 儒最纯者莫如董仲舒仲舒之文最纯者莫如三策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57a 页 WYG0124-0029c.png
 何尝有礼记中说话来如乐记所谓天高地下万物
 散殊而礼制行矣流而不息合同而化而乐兴焉仲
 舒如何说得到这里想必古来流传得此个文字如
 此
陈氏浩曰前圣继天立极之道莫大于礼后圣垂世立
 教之书亦莫先于礼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孰非精神
 心术之所寓故能与天地同其节四代损益世远经
 残其详不可得闻矣仪礼十七篇戴记四十九篇先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57b 页 WYG0124-0029d.png
 儒表章庸学遂为千万世道学之渊源其四十七篇
 之文虽纯驳不同然义之深浅同异诚未易言也(以/上)
 (论本经/精蕴)
 纲领二(此篇论本经义/例及读经方法)
仲氏长统曰周礼之经礼记之传礼记作于汉儒虽名
 为经其实传也
陆氏德明曰此记二礼之遗阙故名礼记
孔氏颖达曰上自游夏之初下终秦汉之际其间岐途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58a 页 WYG0124-0030a.png
 诡说虽纷然竞起而馀风曩烈亦时或独存于是博
 物通人知今温古考前代之宪章参当时之得失是
 以所见各记旧闻错综鸠聚以类相附礼记之目于
 是乎在 注者解书之名但释义之人多称为傅傅
 谓傅述为义或亲承圣旨或师儒相傅故云传今谓
 之注者谦也不敢传授直注己意而已若然则傅之
 与注各出巳情皇氏以为自汉以前为傅自汉以后
 为注然王肃在郑之后何以亦谓之傅其义非也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58b 页 WYG0124-0030b.png
吕氏大临曰礼记皆孔子门人所传授之书杂收于遗
 编断简者皆礼之变节也
胡氏寅曰礼记出于孔子弟子必去吕不韦之月令汉
 儒之王制其次则经解儒行之类仍博集名儒择冠
 昏丧祭燕射相见之礼典以类相从然后可为一书
 若中庸大学不可附之礼篇至于乐记表记学记坊
 记燕居缁衣格言甚多当为中庸大学之次礼运礼
 器玉藻郊特牲之类又其次也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59a 页 WYG0124-0030c.png
郑氏樵曰三礼之学其所以讹异者其端有四有出于
 前人之所行而后人更之者如墨始于晋髽始于鲁
 庙有二主始于齐桓朝服以缟始于季康以至古者
 冠缩缝今也衡缝同为一代而异制如此幸而遗说
 尚存得以推考因革之故设其不存则或同或异无
 乃滋后人之疑乎有出于圣人之门而传之各异者
 如曾子袭裘而吊子游裼裘而吊小敛之奠曾子曰
 于东方子游曰于西方异父之服子游曰为之大功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59b 页 WYG0124-0030d.png
 子夏曰为之齐衰同师于夫子而异说如此况复传
 之群弟子之门人则其失又远也从而信之则矛盾
 可疑从而疑之则其说有师承此文义不能无乖异
 也有后世诸儒损益前代而自为一代之典者如吕
 不韦作月令盖欲为秦典故祭祀官名不纯于周汉
 博士欲为汉制故封爵不纯于古后世明知二书出
 于秦汉犹且曰月令为周制王制为商制况三礼之
 书所成者非一人所作者非一时又乌能使之无乖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60a 页 WYG0124-0031a.png
 异也有专门之学欲自名家而妄以臆见为先代之
 训者如春秋之末执羔执雁鲁人已不自知则礼之
 所存盖无几也秦世灰灭殆尽汉世不爱高爵以延
 儒生宁弃黄金以酬断简诸儒各述所闻杂以臆见
 而实未见古人全书故其说以霍山为南岳以大尉
 为尧官以商之诸侯为千八百国以周之封域为千
 里者四十九以分陜处内为三公以大宰大宗大卜
 大士等为六官当时信其古书而无疑后世以其传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60b 页 WYG0124-0031b.png
 久远而不敢辨又安能使之无乖异乎礼乐之讹以
 此后世议明堂或以为五室或以为九室或以为十
 二室议大学或以为五学或以为当如辟雍或以为
 当如胶庠或以为当如成均瞽宗夫明堂一也而制
 有三大学一也而名有六此何以使后世无疑哉
 有古文不通今多缘字以起义者如礼记谓礼者体
 也义者宜也如此类甚多有随方训释取舍不同者
 土音不同而训诂亦异是以熊安生本朔人则多用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61a 页 WYG0124-0031c.png
 北音郑康成本齐人则多收齐音陆德明本吴人则
 多从吴音郑注经字有不安有曰当作当为之语有
 曰读作读如之语而不敢轻改圣贤之字
朱子曰礼记是解仪礼如仪礼有冠礼礼记便有冠义
 仪礼有昏礼礼记便有昏义以至燕射之类莫不皆
 然 仪礼礼之根本而礼记乃其枝叶礼记本秦汉
 上下诸儒解释仪礼之书又有他书附益于其间今
 欲定作一书先以仪礼篇目置于前而附礼记于其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61b 页 WYG0124-0031d.png
 后如射礼则附以射义似此类已得二十馀篇若其
 馀曲礼少仪又自作一项而以类相从若疏中有说
 制度处亦当采取以益之 问吕祖谦三礼篇次曰
 仪礼附记上篇士冠礼(冠义/附)士昏礼(昏义/附)士相见礼
  乡饮酒礼(乡饮酒/义附)乡射礼(射义/附)燕礼(燕义/附)大射礼
  聘礼(聘义/附)公食大夫礼 觐礼 仪礼附记下篇
 丧服(丧服小记大传/服问閒传附)士丧礼既夕礼士虞礼(丧大记/奔丧问)
 (丧曾子问/檀弓附)特牲馈食礼少牢馈食礼有司彻(祭义祭/统附)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62a 页 WYG0124-0032a.png
 礼记篇次曲礼内则玉藻少仪投壶深衣(六篇为/一类)
 制月令祭法(三篇为/一类)文王世子礼运礼器郊特牲明
 堂位大传(与丧小记误/处多当釐正)乐记(七篇为/一类)经解哀公问仲
 尼燕居孔子閒居坊记儒行(六篇为/一类)学记中庸表记
 缁衣大学(五篇为/一类)以上恐有未安幸更详之 语录
 贺孙因问祭礼附祭义如说孝许多如何来得曰便
 是祭礼难附兼祭义前所说多是天子礼若仪礼所
 存惟少牢馈食特牲馈食是诸侯大夫士礼兼是只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62b 页 WYG0124-0032b.png
 是馈食若天子祭便合有初閒祭腥等事如所谓建
 设朝事燔燎膻芗意欲将周礼中天子祭礼逐件作
 一总脑却以礼记附如疏中有说天子皆编出此书
 所系甚大 小戴记之第一篇曲礼言委曲礼仪之
 事所谓曲礼三千者也其可随事而见者已包在经
 礼三百篇之内矣此篇乃其杂碎首尾出入诸篇不
 可随事而见者故合而记之自为一篇而又多为韵
 语使学者得以讽于口而存诸心盖曲礼之记也第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63a 页 WYG0124-0032c.png
 十二篇内则盖古经也郑氏以为男女居室事父母
 舅姑之法以闺门之内礼仪可则故曰内则今案此
 必古者学校教民之书宜以次于昏礼第十八篇学
 记言古者学校教人传道授业之次第与其得失兴
 废之所由盖兼大小学言之旧注多失其指第十七
 篇少仪言少者事长之节注疏以为细小威仪非也
 第三十一篇中庸程氏以为其书成于子思其言与
 大学相𤼵明熹闻之先君子常以大学者此篇之户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63b 页 WYG0124-0032d.png
 庭而此篇则大学之阃奥也第四十篇投壶第记主
 人与客燕饮投壶之礼郑氏以为实曲礼之正篇其
 事与射相类于五礼属嘉礼第四十二篇大学程氏
 以为孔氏之遗书也第四十三篇冠义盖汉儒所造
 以释冠礼之义第四十四篇昏义盖汉儒所造以释
 昏礼之义第四十五篇乡饮酒义四十六篇射义亦
 汉儒所造燕义邦国礼聘义邦国礼 凡解释文字
 窃谓须只似汉儒毛孔之流略释训诂名物及文义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64a 页 WYG0124-0033a.png
 理致尤难明者而其易明处更不须贴句相续乃为
 得体盖如此则读者看注即知其非经外之文却须
 将注再就经上理会自然思虑归一功力不分而其
 玩索之味亦益深长矣
马氏廷鸾曰记不随经注疏各为一书读者不能遽晓
 此犹易之彖象文言系辞各自为书郑康成所以欲
 省学者两读而为今易也朱文公于礼书之离者合
 之于易书之合者离之是亦学者所当知也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64b 页 WYG0124-0033b.png
熊氏朋来曰汉儒于礼经辄改某字读为某名如投壶
 二算为纯则纯为全就读为全盖因仪礼乡射经文
 亦有二算为纯注曰纯犹全也一算为奇奇犹亏也
 今读为全不闻读奇为亏如此类甚多(以上论本/经义例)
荀氏况曰礼者法之大分群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于礼
 而止矣是之谓道德之极
张子曰礼记大抵出于圣门二三子之傅讲解各异故
 辞命不能无害至于礼文不可不信己之言礼未必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65a 页 WYG0124-0033c.png
 胜如诸儒如有前后所出不同且阙之记有疑义亦
 且阙之就有道而正焉
程子曰学礼者考文必先先王之意得意乃可以沿革
  子厚以礼教学者最善使学者先有所据守
周氏谞曰礼记杂记先王之法言而尚多汉儒附会之
 疵此学者所宜精择
陆氏佃曰小礼之不谨大礼之所自亡也
胡氏寅曰礼者其数可陈其义难知非仁且智则不能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65b 页 WYG0124-0033d.png
 本人情而约之于中道也故或先王有之而不宜于
 今之世或古未之有而可以义起神而明之存乎其
 人而已
郑氏樵曰四十九篇之书虽杂出于诸儒传记而不能
 悉得圣人之旨然其文繁其义博学者观之随其所
 入博而约之亦可弗畔未可以其言非尽出于夫子
 而轻议之也
朱子曰凡礼有本有文自其施于家者言之则名分之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66a 页 WYG0124-0034a.png
 守爱敬之实其本也冠昏丧祭仪章度数者其文也
 其本者有家日用之常体固不可以一日而不修其
 文又皆所以纲纪人道之始终虽其行之有时施之
 有所然非讲之素明习之素熟则其临事之际亦无
 以合宜而应节是以不可一日而不讲且习焉也
 礼记须兼仪礼读如冠礼丧礼乡饮酒礼之类仪礼
 皆载其事礼记只𤼵明其理读礼记而不读仪礼许
 多理皆无安著处 礼记有说宗庙朝廷说得远后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66b 页 WYG0124-0034b.png
 不切于日用若欲观礼须就礼记节出切于日用常
 行者如玉藻内则曲礼少仪看 学者博学而无以
 约之则非学也何谓约礼是也礼者履也谓昔之诵
 而说之者至是可践而履之也然古礼非必有经盖
 先王之世上自朝廷下达闾巷其仪品有章动作有
 节所谓礼之实者皆践而履之矣则岂必简策而后
 传哉其后礼废儒者惜之乃始论著为书以传于世
 今礼记四十九篇则其遗说己学而求所以约之者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67a 页 WYG0124-0034c.png
 不可以莫之习也易曰知崇礼卑礼以极卑为事故
 自饮食起居洒扫欬唾之间皆有仪节闻之若可厌
 行之若琐碎而不纲然惟愈卑故愈约与所谓极崇
 之知殆未可以差殊观也夫如是故成性存存而道
 义出矣此造约之极功也
项氏安世曰礼记诸篇有相牴牾者盖诸家各记其师
 说如本朝诸臣之家丧祭之礼各成一书亦不能以
 相似也世之好礼者总而集之以资考證可也必欲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67b 页 WYG0124-0034d.png
 曲为之说使贯为一家则妄也如檀弓之言丧或以
 为大功或以为齐衰或以为当使之丧或以为不当
 使之丧或以为可反或以为不可反如此类甚多惟
 其各载姓名故后人不以为疑而得置议论取舍于
 其间未有合为一说而并用之者也自馀诸篇不载
 姓名则遂以为皆古之成礼也而一切强解而曲通
 之可乎
魏氏了翁曰人生而莫不有仁义之性存乎其心经礼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68a 页
 三百曲礼三千圣人禀诸天道所以合内外之道而
 节文乎仁义者也学者诚能即是仅存之礼而推寻
 之内反诸心随事省察充而至于动容周旋之会揖
 逊征伐之时则是礼也将以宅天衷而奠民极岂形
 器云乎哉
卫氏湜曰凌节而求躐等而议越见闻以谈卓约后学
 大患也矧会礼之家名为聚讼傥率意以去取其能
 息同异之辨绝将来之讥乎(以上论读/经方法)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68b 页
 纲领三(此篇论诸家醇/疵及后代礼仪)
范氏蔚宗曰汉兴诸儒颇修艺文东京学者亦各名家
 而章句多者或乃百馀万言康成括囊大典网罗众
 家删裁繁芜刊改漏失自是学者略知所归王父豫
 章君(李贤注蔚宗祖父宁字武/子晋武帝时为豫章太守)每考先儒经训而长
 于康成常以仲尼之门不能过也及传授生徒并专
 以郑氏家法云
孔氏颖达曰大小二戴共氏而分门王郑两家同经而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69a 页
 异注爰从晋宋逮乎周隋其传礼业者江左尤盛其
 为义疏者南人有贺循贺玚庾蔚崔灵恩沈重宣皇
 甫侃等北人有徐遵明李业兴李宝鼎侯聪熊安生
 等其见于世者惟皇熊两家而已熊则违背本经多
 引外义又欲释经文惟聚难义皇氏虽章句详正微
 稍繁广又既遵郑氏乃时乖郑义此皆二家之弊未
 为得也然以熊比皇皇氏胜矣虽体例既别不可因
 循今奉敕删理乃据皇氏以为本其有不备以熊氏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69b 页
 补焉
唐书列传曰孔颖达八岁就学诵记日千馀言闇记三
 礼义宗刘焯名重海内及请质所疑遂大畏服颖达
 与颜师古王恭等受诏撰五经义疏凡百馀篇名曰
 正义王恭讲三礼别为义證甚精博
宋史艺文志曰初礼记月令篇第六即郑注唐明皇改
 黜旧文附益时事号御删月令升为首篇集贤院别
 为之注厥后学者传之而释文义疏皆本郑注遂有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70a 页 WYG0124-0036a.png
 别注小疏者词颇卑鄙淳化初李至复请行郑注秘
 阁集议请如至奏
郑氏樵曰康成用功于六经深矣而后世独取周礼礼
 记毛诗大扺郑氏学长于礼而深于经制故先注礼
 而后笺诗至于训诂又欲以一一求合于周礼不知
 诗人一时之言不可一一牵合也其注礼记以维申
 及甫为仲山甫泮宫为颁政教之宫至笺诗则以甫
 侯为吕侯頖宫为学宫出于一人而为二说盖由注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70b 页 WYG0124-0036b.png
 礼之时未见毛诗笺诗之时注礼已行不可追改笺
 诗之时方悟注礼之失安知他日不悟笺诗之失乎
朱子曰礼记有王肃注煞好大史公乐书载乐记全文
 注家兼存王郑如陆农师礼象陈用之礼书亦该博
 陈氏胜陆氏 郑康成是个好人考礼名数大有功
  王肃议礼必反康成 魏徵以小戴礼综汇不伦
 更作类礼二十篇数年而成太宗美其书录置内府
 今此书不复见甚可惜也 二程与横渠多是古礼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71a 页 WYG0124-0036c.png
 温公则大槩本仪礼而参以今之可行者要之温本
 较稳若伊川礼则祭祀可用昏礼惟温公者好
杨氏复曰先生所定家乡邦国王朝礼专以仪礼为经
 及自述家礼则又通之以古今之宜故冠礼则多取
 司马氏昏礼则参诸司马程氏丧礼则本之司马氏
 后又以高氏之书为最善及论祔迁则取横渠遗命
 治丧则以书仪疏略而用仪礼祭礼则兼用司马程
 氏而先后所见又有不同节祠则以韩魏公所行者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71b 页 WYG0124-0036d.png
 为法若夫明大宗小宗之法以寓爱礼存羊之意此
 又家礼之大义所系盖诸书所未及而先生于此尤
 拳拳也
晁氏公武曰礼记二十卷汉戴圣纂郑康成注即所谓
 小戴者也礼记正义七十卷唐孔颖达等贞观中奉
 诏撰礼记外传四卷唐成伯玙撰义例两卷名数两
 卷虽以礼记为目通以三礼言之刘明素序张幼伦
 注唐月令一卷唐明皇删定李林甫注序谓吕氏定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72a 页 WYG0124-0037a.png
 以孟春日在营室不知气逐闰移节随斗建于是重
 有删定景祐初改从旧文由是别行石经礼记二十
 卷伪蜀张绍文所书首之以月令议者谓经礼三百
 曲礼三千毋不敬一言足以蔽之故先儒以为首肆
 情变乱甚无谓也明道中庸解一卷程颢撰杨中立
 中庸解一卷杨时撰晁以道中庸解一卷游定夫中
 庸解一卷芸阁礼记解十六卷吕与叔撰与叔礼学
 甚精博中庸大学尤所致意也三礼图聂崇义纂集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72b 页 WYG0124-0037b.png
 以郑康成阮谌等六家图刊定建隆二年奏之赐紫
 绶犀带奖其志学窦仪为之序太常礼书一百五十卷
 陈祥道撰解礼之名物且绘其象甚精博丁丑三礼
 辨李心傅撰小戴之书疑者一百九十八郑氏注疑
 者三百七十五各辨其所以而详识之
熊氏禾曰仪礼为六经之一大小戴记如春秋之左氏
 公谷乃其传耳自安石废罢仪礼但以小戴设科自
 是学者更不知有礼经文公晚年为经传通解大纲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73a 页 WYG0124-0037c.png
 细目具载历门人黄勉斋杨信斋三世始克成书
魏氏了翁曰平江卫氏正叔自郑注孔义陆释以及百
 家之所尝讲者会粹成书凡一百六十卷如范宁何
 晏例各记其姓名以听览者之自择
陈氏振孙曰吕与叔撰表记冠昏乡饮酒乡射燕聘义
 丧服四制凡八篇又有曲礼上下中庸缁衣大学儒
 行深衣投壶八篇此朱晦庵所传本刻之临漳射垛
 书坊称芸阁吕氏即其书也方悫礼记解二十卷以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73b 页 WYG0124-0037d.png
 王氏父子独无解义乃取其所撰三经义及字说申
 而明之其所解文义亦明白马睎孟礼记解七十卷
 亦宗王氏朱子曰方马之解合当参考尽有说得好
 处不可以其新学而黜之也兼山中庸说一卷郭忠
 孝撰中庸集解二卷会稽石塾集凡十家之说晦庵
 为之序大学中庸章句或问各三卷晦庵撰复取石
 子重所集解删其繁乱名以辑略曲礼学记口义各
 二卷戴溪撰中庸说项安世撰礼象十五卷陆佃撰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74a 页 WYG0124-0038a.png
 以改旧图之失陈祥道礼书百五十卷论辨详博閒
 以绘画于唐代诸儒之论近世聂崇义之图或正其
 失或补其阙
卫氏湜曰汉郑康成因卢植事马融以礼记融植所考
 定并为之注唐孔颖达先与朱子奢李善信贾公彦
 柳士宣范义頵张权等取皇熊二家义疏删定续与
 前修疏人及周元达赵君赞王士雄等覆更详审为
 正义凡七十卷邱氏光庭书四卷摭经典训释之不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74b 页 WYG0124-0038b.png
 同复以经典證之中山成氏伯玙为礼记外传四卷
 吴郡张氏幼伦注凡一百一十条虽举礼记为目实
 兼三礼言之宋临川王安石有礼记𤼵明一卷长乐
 刘彝七经中义一百七十卷内礼记四十卷李氏格
 非有精义十六卷随所见为之义横渠张氏有记说
 三卷马氏睎孟有解七十卷延平周氏谞解王制礼
 运礼器郊特牲玉藻学记乐记祭法祭义祭统经解
 哀公问仲尼燕居孔子閒居中庸表记大学共十七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75a 页 WYG0124-0038c.png
 篇不见于中兴馆阁书目山阴陆氏佃解礼四十卷
 又新说四卷严陵方氏悫有解义二十卷蓝田吕氏
 大临有礼解十卷馆阁书目止一卷长乐陈氏祥道
 有讲义二十四卷礼书百五十卷礼例详解十卷案
 方马陆三家书坊锓板传于世方氏最为详悉有补
 初学然杂以字说且多牵合大为一书之累閒有与
 长乐陈氏讲义同者马氏陆氏皆略马氏大学解义
 与蓝田吕氏同朱文公或问以为吕氏今从之陆氏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75b 页 WYG0124-0038d.png
 说多可取间有穿凿亦字学误之也庐陵胡氏铨有
 礼记传十八卷石林叶氏梦得有解礼记十九篇其
 仲子模过庭录时有论说新安朱文公中庸大学章
 句或问之外其他说散见于语录仪礼经传通解广
 安游氏桂为经学十二卷金华应氏镛为纂义二十
 卷庆源辅氏广取注疏及方马胡陆诸家仿吕氏读
 书记编集间有已说金华邵氏渊解曲礼王制乐记
 中庸大学五篇以上解义惟方氏胡氏始末全备自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76a 页 WYG0124-0039a.png
 馀多不过二十篇或三数篇或一二篇或因讲说仅
 十数篇其他如语录如文集凡有及于礼经可以开
 晓后学者裒辑编次粗已详尽
陈氏浩曰近世应氏集解于杂记大小记等篇皆阙而
 不释噫慎终追远其关于人伦世道非细故而可略
 哉(以上论诸/家醇疵)
班氏固曰秦燔诗书陈涉之王也鲁诸儒持孔子礼器
 往归之及高帝围鲁鲁中诸儒尚讲习礼弦歌之音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76b 页 WYG0124-0039b.png
 不绝岂非圣人遗化好学之国哉于是诸儒始得修
 其经学讲习大射乡饮之礼叔孙通作汉礼仪因为
 奉常诸弟子共定者咸为选首汉兴言礼则鲁高堂
 生
范氏蔚宗曰光武中兴爱好经术先访儒雅于是立五
 经博士各以家法教授礼大小戴太常差次总领焉
 中元元年初建三雍明帝亲行其礼建初中大会诸
 儒于白虎观考详同异肃宗亲临称制如石渠故事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77a 页 WYG0124-0039c.png
欧阳氏修曰自汉以来史官所记事物名数降登揖让
 拜俛伏兴之节皆有司之事耳所谓礼之末节也然
 用之郊庙朝廷自搢绅大夫从事其间者皆莫能晓
 习而天下之人至于老死未尝见也况欲识礼乐之
 盛晓然谕其意而被其教化以成俗乎呜呼习其器
 而不知其意忘其本而存其末又不能备具所谓朝
 觐聘问射乡食飨师田学校冠昏丧葬之礼在者几
 何自梁以来各立一家之学唐初即用隋礼太宗时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77b 页 WYG0124-0039d.png
 房元龄魏徵等因隋之礼增以天子上陵朝庙养老
 大射讲武读时令纳皇后皇太子入学太常行陵合
 朔陈兵大社等是为贞观礼高宗时又诏长孙无忌
 杜正伦李义府李友益刘祥道许圉师许敬宗韦琨
 等增之为一百三十卷是为显庆礼其文杂以式令
 而义府敬宗方得幸多希旨傅会事既施行议者皆
 以为非诏复用贞观礼由是终高宗世贞观显庆二
 礼兼行而有司临事远引古义与二礼参考增损之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78a 页
 无复定制开元十年以韦绦为礼仪使掌五礼王岩
 疏请删去礼记旧文而益以今事付集贤院议学士
 张说以为礼记不刊之书去圣久远不可改易而贞
 观显庆礼前后不同宜加折衷诏徐坚李锐施敬本
 撰述未就而锐卒萧嵩代锐为学士奏王仲邱撰定
 一百五十卷是为开元礼由是唐之五礼之文始备
 而后世用之虽时小有损益不能过也贞元中王泾
 为郊祀录十卷元和中韦公肃又录开元以后礼文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78b 页
 损益为礼阁新仪三十卷王彦威为曲台新礼三十
 卷又采元和以来王公士民昏祭丧葬之礼为续曲
 台礼三十卷呜呼考其文记可谓备矣以之施于贞
 观开元之间亦可谓盛矣而不能至三代之隆者具
 其文而意不在焉此所谓礼乐为虚名也哉
宋史礼志曰宋太祖因太常聂崇义重集三礼图诏詹
 事尹拙等儒学之士详定之
叶氏梦得曰国初循用唐开元礼旧书一百五十卷开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79a 页
 宝初始命刘温叟卢多逊扈蒙三人补缉遗逸通以
 今事为开宝通礼二百卷又义纂一百卷以𤼵明其
 旨嘉祐初欧阳文忠公知太常礼院请续编以姚辟
 苏洵掌其事为太常因革礼一百卷议者病其太简
 元丰中苏子容复议详定礼文至大观中始修之郑
 达夫主其事然时无知礼旧人书成颇多牴牾后亦
 废
陈氏祥道曰先王之治以礼为本晚周而下先王之制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79b 页
 寖以扫地天下学者亦失其传故随武子不知殽烝
 孟僖子不知相礼范献子不知问讳曾子不知奠方
 鲁不知尚羔卫不知立市则时之知礼者盖鲜矣汉
 兴叔孙通之绵蕞礼仪徒规当时之近功而其法失
 于太卑鲁二生之论礼乐必期百年然后兴而其言
 失于太高贾谊有修礼之议而困于绛灌曹褒有定
 礼之议而沮于酺敏傅咸极论于晋而诮于流俗刘
 蕡𤼵策于唐而弃于一时繇汉以来千有馀岁礼之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80a 页 WYG0124-0041a.png
 道终不明礼之事终不行也
朱子曰六经之道同归礼乐之用为急遭秦灭学礼乐
 先坏汉晋以来诸儒补缉竟无全书其颇存者三礼
 而已周官一书固为礼之纲领至其仪法度数则仪
 礼乃其本经而礼记郊特牲冠义等篇乃其义疏耳
 前此犹有三礼通学究诸科礼虽不行而士犹得以
 诵习而知其说熙宁以来王安石变乱旧章废仪礼
 而独存礼记之科弃经任传遗本宗末其失已甚而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80b 页 WYG0124-0041b.png
 博士诸生又不过诵其虚文以供应举至于其閒亦
 有因仪法度数之实而立文者则咸幽冥而莫知其
 源一有大议率用耳学臆断而已
魏氏了翁曰河间献王二戴马郑相与保残补坏晋宋
 隋唐诸儒迭为𤼵挥三礼得不尽亡自正义既出先
 儒全书泯不复见自列于科目博士诸生亦不过习
 其句读以为科录计至金陵王氏又罢仪礼取士仅
 存周官戴记之科而士之习于礼者滋鲜就戴记而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81a 页 WYG0124-0041c.png
 言如檀弓丧礼诸篇既指为凶事罕所记省则其所
 业仅一二十篇耳苟不得其义则又诿曰此汉儒之
 说也弃不复讲所谓解说之详仅有方马陆陈诸家
 然而述王氏之说者也惟关洛诸大儒上接洙泗之
 傅乃仅与门弟子难疑答问而未及著为全书呜呼
 学残文阙无所因袭驱一世而冥行焉岂不重可叹
 哉
明史礼志曰明太祖初定天下开礼乐二局广徵耆儒
钦定礼记义疏 提要 第 81b 页 WYG0124-0041d.png
 分曹究讨洪武二年诏诸儒臣修礼书明年告成赐
 名大明集礼其书准五礼而益以冠服车辂仪仗卤
 簿字学音乐凡升降仪节制度名数纤悉毕具又屡
 敇议礼臣李善长傅瓛宋濂詹同陶安刘基魏观崔
 亮牛谅陶凯朱升乐韶凤李原名等编辑成集且诏
 郡县举高洁博雅之士徐一夔梁寅周子谅胡行简
 刘宗弼董彝蔡深滕公琰至京同修礼书(以上论后/代礼仪)
钦定礼记义疏卷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