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二


卷十二 第 1a 页 WYG1208-025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文安集卷十二
            元 揭傒斯 撰
 碑
  大元敕赐脩堰碑
江水出蜀西南徼外东至于岷山而禹导之秦昭王时
蜀太守李冰凿离堆分其江以灌川蜀川蜀以饶自秦
历千数百年所过冲薄荡齧大为民害有司岁治堤防
卷十二 第 1b 页 WYG1208-0257b.png
百三十三所役兵民多者万馀人少者千人其下犹数
百人人七十日不及七十日虽事治不得休息不役者
三日一缗富屈于资贫屈于力上下交病会其费岁不
下七万缗毫发出于民十九藏于吏槩之出入不足以
更费至今上皇帝即位之明年佥四川廉访司事吉当
普巡行周视得要害之处三十有二馀悉罢之且召灌
州判官张弘计曰若甃之石则役可罢民可苏弊可除
胡惮而莫之为弘曰公虑及此此生民之福国家之幸
卷十二 第 2a 页 WYG1208-0258a.png
万世之利也弘请出私钱试以小堰堰成水暴涨堰不
动乃具文书会行省及蒙古军七翼之长郡县守宰乡
遂之老各陈其便宜皆曰便复祷祠与神约昔凿离堆
以富川蜀建万世之利神之功也今水失其道民失其
利吏乘其弊若此而神弗之救是神之惠弗终也神克
相予予治神弗予相请与神从事卜之吉于是徵工发
徒以至元改元十有一月朔肇事于都江堰都江即禹
凿之处分水之源也盐井关限其西北水西关据其西
卷十二 第 2b 页 WYG1208-0258b.png
南江南北皆东行北旧为冰凿以辟沫水之害中为都
江堰少东为大小钓鱼又东跨二江为石门以节江北
之水又东为利民台台之东南为侍郎杨柳三堰其水
自离堆分流入于南江南江东至鹿角又东至金马口
又东过大安桥入于成都俗称大皂江江之正源也北
江少东为虎头山为斗鸡台台有水则尺为之画凡十
有一水及其九其民喜过则忧没则困乃书深淘凌低
作堰六字其傍为治水之法皆冰所为也又东为离滩
卷十二 第 3a 页 WYG1208-0258c.png
又东过凌虚步云二桥又东至三石渠酾为二渠其一
自上马骑东流过郫入于成都古谓之内江今府江是
也其一自三石洞北流过将军桥又北过四石洞折而东流过新繁入于成都古谓之外江此冰所穿二江也
南江自利民台有支流东南出万工堰又东为骆驼又
东为雄口绕青城而东鹿角之北涯有渠曰马灞东流
至成都入于南江渠东行二十馀里水决其南涯四十
有九岁疲民力以塞之乃自北涯凿二渠与杨柳渠合
卷十二 第 3b 页 WYG1208-0258d.png
东行数十里复与马坝渠会而渠始安流自金马口之
西凿二渠合金马渠东南入于新津江罢蓝绽黄水千
金白水新至至三利十二堰北江三石洞之东为外应
颜上五斗诸堰外应颜上之水皆东北流入外江五斗
之水入于马坝渠皆内江之支流也外江东至崇宁亦
为万工堰堰之支流自北而东为三十六洞过清白堰
东入彭汉之间而清白堰水溃其南涯延袤二里馀有
司因溃以为堰堰辄坏乃疏其北涯旧渠直流而东罢
卷十二 第 4a 页 WYG1208-0259a.png
其堰及三十六洞之役嘉定之青神有堰曰鸿化则授
成其长吏使底其功应期而毕若成都之九里堤崇宁
之万工堰彭之堋口丰润千江石洞济民罗江马脚诸
堰工未及施而诏亦责长吏及农隙为之诸堰都江及
利民台之役最大侍郎杨柳外应颜上五斗次之鹿角
万工骆驼碓口三利又次之而都江又居大江中流故
以铁万六千觔铸为大龟贯以铁柱而镇其源以捍其
浮槎然后即工诸堰皆甃以山石范铁以关其中取桐
卷十二 第 4b 页 WYG1208-0259b.png
实之油刀麻为丝和石之灰以苴罅漏禦水潦岸善崩
者密筑江石以护之上植杨柳傍种蔓荆栉比鳞次赖
以为固盖以数百万计所至或疏旧渠而导其流以节
民力或凿新渠以杀其势以益民用遇水之会则为石
门以时启闭而泄蓄之凡智力所及无不为也初郡县
及兵家共掌都江之政延祐七年其兵官奏请独任郡
县乃以其民分治下流诸堰广其增脩而大其役民苦
之至是复合焉常岁获水之用仅数月堰辄坏今虽缘
卷十二 第 5a 页 WYG1208-0259c.png
渠所置碓硙纺绩之处以千万计四时流转而无穷其
始至都江水深广莫可测忽有大洲涌出其西南方可
数里人得用事其间入山伐木崩石已满随取而足所
向皆然蜀故多雨自初役至于功毕无雨雪故力省而
功倍而民不知劳若有相之者亦其忠诚所感如此致
使天子赐酒之使相望于道省台劝功之檄不绝于吏
所溉六州十二县之民咸歌舞焉而下至郡县上至藩
部恶其害己且疾且怨或决三洞之水以灌其次或毁
卷十二 第 5b 页 WYG1208-0259d.png
都江之石以害其成挠之百端不拔益固甫越五月大
功告成百一恒费民永休享古未有也而吉当普会以
监察御史召省台上其功诏臣傒斯记之于碑臣闻水
先五行食首八政九畴所序其次可观矣夫水者衣食
之原也然所以为利亦所以为害在善导之而已禹平
水土犹已溺之后稷播种犹已饥之万世有称焉是故为政不本于农不允于水是为不知务不知务是谓冥
行之臣李冰一凿离堆民受其赐吉当普才大而德敏
卷十二 第 6a 页 WYG1208-0260a.png
忧深而知远不枉其道不屈其志临难忘身为国忘家
安于命而勇于义而知所先务故事可立而功可建其
在四川若请罢盐运使司正盐井之法以去其奸利置
安抚使抚四方流寓之民使安其耕凿及居台端知无
不言言无不合诚国之宝也判官张弘殚智竭虑终始
克相其成虽百折而不悔亦今之贤有司乎是役也石
工金工皆七百人木工二百五十人徒三千九百人而
蒙古军居其二千粮为石千有奇石之材取于山者百
卷十二 第 6b 页 WYG1208-0260b.png
万有奇石之灰以斤计六万有奇油半之铁六万五千
麻五千最其工之直物之贾以缗计四万九千有奇皆
出于民之庸积而在官者馀二十万一千八百缗责灌
守以贷于民岁取其息以备祭祀若淘滩脩堰之共仍
蠲灌之兵民常所徭役以专其堰事呜呼后之涖此土
者尚永鉴于兹勿怠其政隳其事以为民病以为国家
之忧臣拜手稽首而作颂曰凿离堆兮江势分川蜀饶兮民忘为秦秦可忘兮国有
卷十二 第 7a 页 WYG1208-0260c.png
人何后世兮忘吾民岁伐竹兮历岩㠂载乱石兮堰江
涛堰无功兮民孔劳民孔劳兮天不吊龙伯怒兮江妃
笑岂江之为患兮惟人自厚龙节兮绣衣炜皇皇兮
不我遗召龙工兮汝为汝讵知兮予所期江滔滔兮广
且深鼋鼍出没兮蛟龙昼吟下不可以极兮上若有临
洲澶漫兮江之心吾伐石兮石自摧吾召民兮民子来
堰既作兮民无患菑此岂予之功兮神汝哀神洋洋兮
功既毕堰永固兮民安佚川蜀饶兮国之实千万年兮
卷十二 第 7b 页 WYG1208-0260d.png
功不失惟帝之力兮臣之职
  重建济州会源闸碑
皇帝元年夏六月都水丞张侯改作济州会源闸成明
年春二月具功状遣其属孟思敬至京师请文勒石惟
我元受命定鼎幽蓟经国体民绥和四海辨方物以定
贡赋穷河渠以逸漕渡乃改任城县为济州以临齐鲁
之交据燕吴之冲道汶泗以会其源置闸以分其流西
北至安民入于新河埭于临清地降九十尺为闸十六
卷十二 第 8a 页 WYG1208-0261a.png
以达于永济渠南至沽头地降百十有六尺为闸十又
南入于河北至奉符为闸一以节汶水而会源之闸制
于其中岁益久政日弛弊日滋漕渡用弗时先皇帝以
为忧延祐六年冬诏以侯分治东阿始脩复旧政诞布
新令严暴横之禁杜奸利之门南疏北导靡所宁处明
年冬以当代请去弗许行视济闸峻怒狠悍岁数坏舟
楫土崩石泐岌不可持乃伐石区里之山转木淮海之
滨度功即工大改作焉明年皇帝建元至治三月甲戌
卷十二 第 8b 页 WYG1208-0261b.png
朔侯朝至于河上率徒相宜导水东行竭其下上而堨
其中以储众材彻故闸夷坳泓徙其南二十尺降七尺
以为基下错植巨栗如列星贯以长松实以白石槩视
其地无有所罅漏衡五十尺纵百六十尺八分其纵四
为门纵孙其南之三北之一以敌水之奔突震荡五分
其衡二为门容折其三以为两墉四分其容去其一以
为门崇廉其中而翼其外以附于防参分门纵间于北
之二以为门中夹树石凿以纳悬板五分门崇去其一
卷十二 第 9a 页 WYG1208-0261c.png
以为凿崇翼之外更为石防以禦水之洄洑冲薄纵皆
二百三十尺爰琢爰甃犬牙相入苴以白麻固以白胶
磨砻铲磢关以劲铁厓削砥平混如天成冠以飞梁偃
如卧虹越六月十有三日乙卯讫功大会群属宴于河
上以落之二徒咸在旄倪田集酒举乐作挥锸决堨舣
棹鱼贯水平舟行伐鼓欢呼进退閒暇其称侯之功颂
侯之德雷动云合且拜曰圣天子继志述事不易任以
成厥功惟亿万年享天之休是役也以功计石工百六
卷十二 第 9b 页 WYG1208-0261d.png
十人木工十人金工五人土工五人徒千四百二十人
以材计木万一百四十有一石五千一百二十有八甓
二亿一千二百有五十以觔计铁二万五千五百麻二
千三百灰三亿三万三百三十有四以石计粟十二百
有五十视他闸三之视旧倍之其出于县官者铁若麻
木十之七石五之一粟五之三馀一以便宜调度不以
烦民此其大较也初侯至之明年凡河之溢者辟之壅
者涤之决者塞之拔其藻荇使舟无所底禁其刍牧使
卷十二 第 10a 页 WYG1208-0262a.png
防有所固隆其防而广其阯脩其石之岩陁穿漏者筑
其壤之疏恶者延袤七百里防之外增为长堤以阏暴
涨而河以安流潜为石窦以纳积潦而濒河三郡之田
民皆得耕种又募民采马蔺之实种之新河两涯以锢
其溃沙北自临清南至彭城东至于陪尾绝者通之郁
者厮之为杠九十有八为梁五十有八而挽舟之道无
不夷矣乃建分司及会源石佛师庄三闸之署以严官
守树河泊龙君祠八故都水少监马之真兵部尚书李
卷十二 第 10b 页 WYG1208-0262b.png
奥鲁赤中书断事官忙速祠三以迎休报劳凡河之所
经命藏水以待暍者种树以待休者遇流莩则男女异
葬之饿者为粥以食之死而藏饥而活者岁数千人是
以上知其忠下信其令用克果于兹役也侯亦勤且能
矣然古者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故人才得以自见
方世祖皇帝时天清地宁群贤满朝少监马公之徒得
以陈力载劳垂功无穷者虑之远择之审任之专也向
使侯竟代去虽怀甚忠极智无能究于其职是亦侯所
卷十二 第 11a 页 WYG1208-0262c.png
遇也惟兹闸地最要役最大马氏之后侯之功为最盛
故详于是碑以告役之人侯名仁仲河南人辞曰
昔在至元惟忠武王自南还归请开河渠自鲁涉齐以
达京师河渠既成四海率从万世是资朝帆夕樯垂四
十年孰慢而隳翼翼张侯受命仁宗号令风驰徵工发
徒既涤既修济闸攸基先鸡而兴既星而休触冒炎曦
疾者药之死者槥之奚有渴饥拊循劳徕信赏必罚勿
亟勿迟十旬之间遹溃于成智罔或遗洋洋河流中有
卷十二 第 11b 页 WYG1208-0262d.png
行舟若遵大逵舳舻相衔罔敢后先亦罔敢稽贤王才
侯自北自南顾盼咨嗟曰惟京师为天下本本隆则固
惟帝世祖既有南土河梁是务四方之供于千万里如
出跬步圣继明承命官选材惟侯之遇昔者舟行日不
数里今以百数昔者舟行岁不数万今以亿虑惟公乃
明惟勇乃成惟廉则恕汶泗之会有截其闸有菀其树功在国家名在天下永世是度
  天华万寿宫碑
卷十二 第 12a 页 WYG1208-0263a.png
唐贞元中吉州刺史阎侯隐于城东十五里天岳山之
芙蓉峰后传以为仙云其山世为阎氏业子孙世为郡
人山高广可十里俯览郡中诸山或言古仙人浮丘伯
及其弟子王郭二人亦尝往来其处及称山中多光怪
倏忽变化甚异延祐三年侯诸孙弘毅即其地祠浮丘
以其二弟子及侯配广殿大庭高门修廊皆合制度又
割田廪有道之士以奉祠事明年郡人曾编修巽申为
请于玄教大宗师命为天华观至顺元年升为宫明年
卷十二 第 12b 页 WYG1208-0263b.png
正一教主三十九代天师加天华万寿宫并书其颜咸
谓君子作始宜具金石刻为刻辞按庐陵志侯名寀初
隐芙蓉后得道山东南三十里之洞岩临江玉笥山志
又言承天宫西南十五里南障山葆光观有吉州阎使
君别墅后得道衡岳学仙之人固芒忽不可知而戎昱
集载送吉州阎使君入道诗此尤足徵者浮丘事见列
仙传天下高山绝境类有浮丘遗迹要不可诘然古之
士君子负德行才艺不见用于世或著书立言以传其
卷十二 第 13a 页 WYG1208-0263c.png
道或躬耕采拾以乐其志或依托佛老以寄其迹若此
者世多有之后世至有因之以为富贵利达之途赫然
与王公大人并驰争先者侯之孙自壮岁抱其才游京
师数荐不合去最后受知集贤诸学士荐为甘肃儒学
副提举又翩然叹曰即见用以踰五望六之年驰数千
里之地逐尺寸之禄智者不为也且天华吾故土吾将
老焉其犹有乃祖之风与辞曰
瞻天华之岩岩兮前青牛而后玄武乍蜿蜒而回伏兮
卷十二 第 13b 页 WYG1208-0263d.png
忽骞腾而轩翥丹霞烂其高兮白云缟乎在下俯城郭
之鳞蓐兮览平原之膴膴香城郁其在望兮乃匡仙之
故居枕黑潭之黕淡兮大江淘而右趋步灵皋而造神
澳兮顾列仙之攸馆浮丘既厌世而高驰兮阎仙又摈
余而不返召青鸾使驾辂兮俾凤以调笙抗文龙之云
旗兮仍析羽以为旌冀神君之来降兮余将肃其并迎
孔子欲乘桴浮海兮老亦度关而西游知文武之不
可作兮道凛乎其莫留何盛世之孔明兮亦高蹈而远
卷十二 第 14a 页 WYG1208-0264a.png
引矧兹邑之钜丽兮乃英贤之所缊君子固难进而易
退兮亦因时而显隐神君既有此灵宫兮曰高明而又
爽垲山丛丛以四周兮缭青川之浼浼抚下人而顾怀
兮历千岁而犹未改起倚槛而浩歌兮将毕景而靡悔  临江路玉笥山万寿承天宫碑
天下称大名山在大江之西者三曰匡庐曰阁皂曰玉
笥玉笥又为天下绝境按道书及图志于洞天则太秀
法乐于福地则都木凡为老氏之宫二为观二十有一
卷十二 第 14b 页 WYG1208-0264b.png
而皆统于万寿承天之宫宫在洞天之西三会峰之下
玉涧之上云即梅子真隐处汉初覆箱之麓有观曰玉
梁言初为观时天降白玉梁因以为名晋永嘉中徙号
于此唐之季道士刘潜谷建老君院观旁曹处明亦建
精思院而王处士遂以观为灵宝院南唐保大中徙灵
宝文质议合三院之田复为玉梁观刘传陈绍规王传
丁守玄姚文质曹传宋怀德汪希声皆有道者号玉梁
八祖宋大中祥符元年赐观额曰承天宣和初升为宫
卷十二 第 15a 页 WYG1208-0264c.png
宫之众几六千指为友寮五十馀而唐宋之君数设金
箓醮于此故玉笥之名震天下大观庚寅宫灾各出建
坛场以居寮之存者仅十有三灵宝之友曰超燕浩然
水竹养真老君曰仁智玉洞玉山寿玉精思曰清音清
隐桐涧道冲云庵建炎绍兴之际管辖刘思齐知宫杨
得清始复其宫何道冲何守元继之宫日以修咸淳中
管辖李允一之兄珏为閤门宣赞舍人得幸上为请以
甲乙传次从之入国朝至元二十六年诏加万寿承天
卷十二 第 15b 页 WYG1208-0264d.png
宫给五品章以允一为本宫住持提点兼本路道录与
知宫谢景巽谋大新其宫以称上赐景巽乃种树积财
以待之大德三年初作东西庑而允一卒刘寿翁周源
深刘居敬何应仙等继之皇庆二年寿翁源深建寿春
阁主宰三官三殿延祐改元建三门及正纪堂钟楼斋
堂庖库之属至顺二年居敬应仙建三清殿费以钜
计居敬及李师周各以私钱五千缗倡之馀皆出诸宫
中王实仙等木惟栋材得巨杉株于郡人邓守一馀皆
卷十二 第 16a 页 WYG1208-0265a.png
取之谢景巽所手植之者于是栋宇之制金碧之饰象
设之严莫不度越于前矣又增饭众之田合新旧为亩
万有奇而宫始大备君子曰虽有三大名山惟此山兼
洞天福地之重峰有太白云台君王秦望之属三十有
三坛有太清太一曜明白鹤之属三十有九台有东华
赤松白云之属十有二谷有彤霞丹阳之属五井有丹
砂玉乳醴泉之属十至若三溪八池七潭六源四坞二
十四涧皆胜绝之处高摩天关胜入地轴载之莫究其
卷十二 第 16b 页 WYG1208-0265b.png
名穷之莫极其源云雨所都雷电所家金芝灵草之所
囿神龙异兽之所窟宅天钟其英地储其灵磅礴扶舆
非遗世绝俗乘虚驭景之士不能遍睹也古今隐居得
道于此计不可数其幸知名者若秦孔丘明等十人汉
梅子真梁杜昙永萧子云唐罗子房罗公远谢修通刘
道平宋沈鳞毛得一李思广之徒三十有八人皆磊落
奇杰世不常有其不肯名于世者不知其几且神禹大
圣也汉武英君也言皆尝应符受箓于此使天下之人
卷十二 第 17a 页 WYG1208-0265c.png
披图志听游士谈说孰不延颈稽首矫然如在弱水之
外信天下之绝境矣而万寿承天宫实统此山不亦重
乎今宫庭之丽不独可称上赐又足以称此山不亦美
乎然是宫也兴于汉盛于唐燬于宋虽复于南渡又二
百馀年以至于今始完且美厥惟艰哉为之后者当何
如其继也今住持提点是宫者通玄冲素明远法师教
门高士何君应仙也宫之浩然堂邵天麟念其修复之
难何刘以上诸老之勤请文刻石余与邵然又尝识何
卷十二 第 17b 页 WYG1208-0265d.png
君序已复系以诗辞云
大江之西洞庭东三山鼎峙争长雄玉笥嵯峨与天通
千回万转重复重十人避秦入山中池养十鱼为九龙
九人乘龙上虚空赤帝飞入为九四海照耀何烘隆
三疏不救莽贼凶曹瞒欺天塞帝聪玉梁白昼随灵霳
寿春真人抗灵踪玉坛佳气常郁葱璇题翠羽开神宫
九霞照地光熊熊急涧鸣玉相撞舂群峰四合如朝宗承天万年亮天功太秀幽诡都木同重岩洞壑守鬼工
卷十二 第 18a 页 WYG1208-0266a.png
白猿夜啼宝气冲我欲求之白云封金阙先生碧两□
弟子文咏敬以恭巢云驾雾留飞踪玄洲长史白玉容
八十二口来相从一入不复世莫逢忽而见之若发蒙
朱宫玉堂绣帘栊青童素女清而丰桃花杏花相映红
忽而不见空冥濛或闻玲玲磬与钟或如金鸡晓啼风
何刘沈谢数十公遗声逸响犹沨沨霓旌羽节何当降
霞衣飘飘佩琅𤧚下与世人哀瘝恫身为风牧尝先鸿
上佐皇羲播时雍还淳返朴服孝忠物不疵疠年谷丰
卷十二 第 18b 页 WYG1208-0266b.png
气酣飞上三会峰周览四极摩苍穹前有天柱如华嵩
落日照作金芙蓉三峰东出号赤松云台太白相横纵
群玉金扇远更浓两峰相倚如驱蛩紫微高阁紫霞冲
石桥金柱争巃嵷长江外抱如白虹束以惊峡轰奔洪
千金万古声淙淙百神歆集元气融超凌蓬莱轶崆峒
仙来不来我心忡山中有草名碧茸食之千岁颜如童
我欲求之不可穷愿佩含景从仙翁紫袍白马来两
夺取神君一尺铜坐阅绝景忘春冬
卷十二 第 19a 页 WYG1208-0266c.png
  敕赐汉昭烈帝庙碑
燕俗庙祀汉昭烈帝关将军羽及秦蜀郡太守李冰甚
虔昭烈关将军皆涿人今州南十里楼桑村即昭烈故
宅其祀昭烈羽宜以乡里故冰在蜀堰江水以灌民田
又凿石为五犀牛以厌水妖燕无洪河大川岁多暴水
故涿之范阳礼智乡有益者神巫王媪之子也媪为巫
五十馀年媪死益袭其业如媪之神遂合所得施与作
昭烈帝及蜀太守庙于其里前辽阳行省平章政事今
卷十二 第 19b 页 WYG1208-0266d.png
中政院使哈喇特穆尔相以私钱若千而殿堂门庑象
设器物之属无不备元统元年九月十日为请于上降
香币以落其成明年三月六日又言之奎章阁侍书学
士实喇卜使奏命臣傒斯纪其事于石而上皆从之其
不绝人为善之略如此且天子固天下神民之主凡有功烈于民者宜不限以地使天下皆得尸而祝之以系
其尚德慕义之心然臣闻有天地即有鬼神鬼神一阴
阳也阳其神阴其鬼阳变而阴化一变一化鬼神之道
卷十二 第 20a 页 WYG1208-0267a.png
著矣故传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谓鬼神能祸福人
者无之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此鬼神之机
而善恶之应皆人所自为也虽古之巫觋祷禳祈禜亦
因其人心所感而为之应焉尔所祷非所感而能福人
者无之故曰皆人所自为也若昭烈续汉祚于既亡关
羽不事贼操而委质刘氏李冰当秦之暴而拯民于溺
至今人庙而祀之者岂非为善之应耶亦其所自为也
神既以此而受福于千万世其所以福人者岂肯异于
卷十二 第 20b 页 WYG1208-0267b.png
其所受耶呜呼阴阳也鬼神也极天下为能变化者也
福善祸淫而无所容其心人可不知所自为者乎诗曰
求福不回此之谓也臣既奉诏谨拜手稽首而著其说
复为之诗曰
坎坎兮伐鼓扬扬兮合舞神之来兮如云神之去兮如
雨神福我民兮不知民望神兮恐神不来神不来兮心
孔悲神之来兮民之依黄屋兮赤旂左诸葛兮右羽飞
神在汉兮汉不衰汉虽衰兮神不遗神福我国兮踰汉
卷十二 第 21a 页 WYG1208-0267c.png
盛时长戟兮丹毂堰江流兮灌平陆神在蜀兮秦之福
禾黍芃芃兮妖孽伏神福我民兮如神在蜀涿鹿兮范
阳神之合兮煌煌宜君宜臣兮祚灵长五风十雨兮均
万方庙孔硕兮荐苾芳神永世兮兹顾享
  双节庙碑皇帝元年江浙行省言漳州万户府知事阚文兴死其
君配王氏死其夫邦人既为之立庙请加褒显以慰邦
人心以为天下后世劝乃下部定封太常议谥而封阚
卷十二 第 21b 页 WYG1208-0267d.png
文兴为英毅侯王氏为贞烈夫人庙曰双节之庙今右
司郎中张侯士弘为吏部侍郎时所力行也新安郑玉
复持张侯命请暴其事于丽牲之石阚文兴不知何许
人王氏金陵民间女至元十三年从万户贾将军戍漳
州十七年八月望剧贼陈钓眼夜率众为乱杀招讨傅
全及其一家官军死者十八九阚文兴力战死其配王
氏有美色为贼所执逼污之绐曰我不幸至此岂敢爱
其身愿收葬吾夫然后唯命贼义而许之得其夫乱尸
卷十二 第 22a 页 WYG1208-0268a.png
中置积薪火之遂自跃火中并烧死后十八年府始上
其事连帅及部使者以达行省又九年行省始闻于朝
下礼部议部请访王氏族里旌其门闾收恤其宗亲乃
以其事付史馆事下江浙求之六年无所得乃用漳守
言表其故营曰烈女之坊然无及文兴者又二十有一
年士民之言不已以有今日之请呜呼二人之死卓卓
如此犹历五十有四年始获五等之封双节之锡且必
待张侯赞之人之伏岩薮沈下僚砥名砺操欲闻于天
卷十二 第 22b 页 WYG1208-0268b.png
下不亦难矣况数十年之间有司之请朝廷之议皆为
王氏止王氏信莫及矣阚文兴亦讵可少哉天下绾符
杖节拥万夫之众镇千里之地者不知其几一旦四方
有急天子之命未及于境已闭閤称疾者有矣遂委兵
而逃者有矣当是时变起仓卒使阚文兴第守簿书期
会之常负妻子踰垣而避之亦孰得而议之而临难忘
身见危授命蒙凶威蹈白刃奋万死不顾之勇死而不
悔者何则祸乱作于前忠义激于内不暇择地而死也
卷十二 第 23a 页 WYG1208-0268c.png
至于王氏决死生于俄顷不辱其身烈丈夫有弗逮矣
君子曰人皆死于危二人独死于安皆有苟免之道而
不为也然江浙之请虽坚中书之命虽下微张侯英毅
必不侯贞烈之封亦不及而阚之死其君王之死其夫
亦岂欲求庙食冀褒宠邀誉于天下哉诚不忍弃君臣
夫妇之义焉耳傅全阖门死难有司之请朝廷之议皆
不及者武臣死事国有常典云其辞曰世道升降视纲与常纲常弗紊国乃吉昌仡仡阚侯夙
卷十二 第 23b 页 WYG1208-0268d.png
佐戎幕匪矛匪戟而簿书攸记婉婉王姬来嫔于阚夙
兴夜寐惟警戒是鉴元有南土爰镇于漳闽山岩岩以
海为疆谓国既平谓威德既加弗戒弗备而内生孽芽
盗夜斫营侯亦战死王姬不辱入火如水五十四年民
请弗却庙有新号封有新爵载念厥初风教未立三纲
如此命胡不集唯侯克齐而家而妇克配尔德生虽不
融没有遗则民心孔怀庙食孔宜式著刻辞为臣妾之

卷十二 第 24a 页 WYG1208-0269a.png
  龚先生碑
自周程朱张氏没天下壹资其书以为富贵利达孔孟
之道闇然不明宋末科目极弊之馀用周程朱张氏之
书以为教吾郡南昌则有龚先生云先生没九年其门
人朱志孚黄希尹三以状谒铭其始至也余以忧在告
其再至也国方有火故三至而辞益悲志益勤得师弟
子终始之道乃叙其槩而铭之先生讳日新字中孚五
岁入小学十岁通进士业十五有能声从胡氏纯饶氏
卷十二 第 24b 页 WYG1208-0269b.png
应中吴氏应期始去旧业由周程朱张氏之说以求达
夫孔孟至元中以郡太守之招分教进贤日与邑贤士
龚君焕讲求孔孟之旨使知仁义为重富贵利达为轻
而孔孟之道为大邑人翕然师尊之先生八岁时大父
成已以户调督输失期逮至邑潜往候之坐当笞从容
进曰火父耋老家君适有采薪之忧幸少贷当代输令
大惊试以尚书禹贡盘庚诸篇诵说如注令礼而免之
父钧尝得暴疾气已绝咸谓宜迁正寝先生曰必三日
卷十二 第 25a 页 WYG1208-0269c.png
乃可时时手注善药口中翌日忽自苏又十二年而终
妇翁袁大夫渐治宜黄有杀人之舅诬其甥而已證之
者先生至邑廉得实白而正之咸淳初度宗潜藩恩试
京师谒陈尚书宜中坐顷贾似道至起避旁舍中宾退
尚书曰能一诣此人否对曰不能尚书嗟叹久之咸淳
癸酉复与计偕而国亡矣吴先生疾也日往问焉其没
也无以为哀已葬焉其教人也谆谆不倦不达不止呜
呼先生远矣今之读周程朱张之言者皆是也而先生
卷十二 第 25b 页 WYG1208-0269d.png
远矣没之日实至治二年八月五日以某年月日葬于
某夫人某氏子男三以庄立信太初庄早世孙男五名
与窦侍郎禹钧之子同而亡其侃乃铭之曰
道行以天行道以人万变摩荡忽而淄磷惟君子人内
主外宾彼德于天吾自吾身穷达一揆尊尊亲亲邈矣
先生勒此贞珉  严先生碑
世有朴山易说十四卷宋未吉之太和严先生肃所著
卷十二 第 26a 页 WYG1208-0270a.png
也咸淳中江丞相万里马丞相廷鸾皆好其书献之天
子徵为秘书省校勘宋亡之岁三月二十有五日亦以疾
亡皇庆初余在京师识其曾孙有开有才艺有德行问
其世则曰吾之先冯翊人也唐之季祖实为江淮转运
判官遭乱不能归留居广陵子可求事江南吴王为尚
书仆射同平章事子续又事江南李主亦以门下侍
郎同平章事是为懿公迁金陵乱孙美举家南窜至太
和家焉遂为太和严氏自懿公后始去干戈事文学自
卷十二 第 26b 页 WYG1208-0270b.png
秘书郎常州推官震始登宋庆历壬午进士迄宋亡为
世科之家又一十有八年余在奎章阁遗余书曰昔者
常获与子详吾世家于京惟大父积学笃行著书立言
以惠我后人而墓道之石未列所刻辞敢请按先生字
子方曾大父讳光道朝奉郎通判潮州康元之弟也官
保义郎淮东制置司干辨公事大父讳知古父讳起予
娶段氏子男二骧文用文孙男四曾孙男若干人女若
干人寿六十六墓在县南之某乡隆福山之原夫易之
卷十二 第 27a 页 WYG1208-0270c.png
道深远矣世之言易者至众矣严氏之书最晚出致使
名宰相献之天子藏之秘府固有以得圣人之心乎严
氏两世相霸国而转徙丧乱曾无宁岁积十有馀世乃
得先生以四圣人之心竭四十年之力其书不与国俱
尽宜哉先生之被徵召也到官数月即自免去曰吾岂
以六十之年而不知其所止乎易曰介于石不终日贞
吉言知几矣铭曰
经之全惟易然言之难公得焉子若孙尚永传
卷十二 第 27b 页 WYG1208-0270d.png
  乐丘碑
余尝读老氏书至长生久视之说曰此世所谓神仙
者非耶又有能以术役鬼神召雷电祷雨旸已疾疠亦
曰出老氏老氏果何道哉庐陵高敏则君者博达
深识之士也有所善颐浩先生颐浩先生者郡之安福
人也名同寅字惟寅姓陈氏宋咸淳中弃家入清真观
为道士至国朝天下郡县置道官又置南北道教所以
领之其教所号之曰明素葆真大师教门高士以为郡
卷十二 第 28a 页 WYG1208-0271a.png
道录即为之不辞历住冲虚观梅峰道院所至祷雨旸
已疫疠崇栋宇辟土田至于起居饮食莫不与人同也
然今年八十矣颜如春花步履飘飘然才如四五十人
又善为歌诗一字不作俗下语不知何道以致之又察
其所读书皆老氏书也其行事皆非老氏所尝言
者岂守其真而溷其迹耶高敏则君又常闻其言曰天
地果无终乎则累累乎莽苍之野者何为而有之天地
果有终乎则炳而为日月星辰峙而为山岳流而为河
卷十二 第 28b 页 WYG1208-0271b.png
海何为而莫之易也故圣人能存其所无终而不能存
其所有终众人常欲存其所有终而不能存其所无终
彼累累者吾独且奈何哉今求吾之道者曰老氏也
求吾之行者曰老氏也彼乌知老者天地存亦存
天地终与终天地而有不终者存焉彼又乌知老
方且为乐丘以待天地之终也闻有揭子者能言孰为
我使志之高敏则君以告乃为之志而歌曰
猗颐浩兮不与我好兮而使余告兮猗颐浩兮不与我
卷十二 第 29a 页 WYG1208-0271c.png
期兮而谓余知兮天地廓廓不可以度日月烁烁不可
以约吾非老安能志斯丘之乐
  大元敕赐正奉大夫江南湖北道肃政廉访使董
   公神道碑
元统元年十有一月月几望奎章阁承制学士臣实喇
卜召臣傒斯至学士院传诏命臣撰故正奉大夫江南
湖北道肃政廉访使董公神道碑别敕新南台治书侍
御史臣巙巙书其文翰林学士承旨臣师敬篆其额臣
卷十二 第 29b 页 WYG1208-0271d.png
窃谓自太祖皇帝应天启运其将相大臣父子孙曾传
百数十年称名臣者数十人或拥旄杖节出谋发虑佐
定海宇或安危靖乱行政施化藩屏国家于外或献可
替否拾遗补过匡救政理于内功不绝于信史名不染
于罪籍天下庸人妇女皆能称说者惟董氏而已以臣
傒斯获备载籍与有荣耀故不敢伏阙辞让谨按公讳
守中字子平世为真定藁城人曾大父龙虎卫大将军
左副元帅知中山府事讳俊大父资德大夫佥书枢密
卷十二 第 30a 页 WYG1208-0272a.png
院事典瑞卿讳文忠龙虎公第八子上自天子皆以第
称父资德大夫御史中丞讳士珍公始入太学简知世
祖召问时政条对详敏如素习吏事者命之治仕则辞
年二十二乃以世胄补内供奉历尚服院怀庆路判官
河南行省理问典瑞丞佥典瑞院事集贤侍读学士浙
东廉访使河南湖广参知政事汉中湖南湖北廉访使
累阶正奉大夫公入官几四十年最其在官才十有二
年以母丧去供奉閒居十有七年以尚服院罢解判官
卷十二 第 30b 页 WYG1208-0272b.png
閒居一年以上怒有司左迁公止怀庆之行閒居三年
以父忧不果赴理问及辞典瑞丞终制二年以弟守庸
为御史舍浙东以疾弃河北皆閒居二年遂以至顺四
年六月朔年六十一薨于家自同大父以下亲无不在
傍者薨九日葬邑西九门先茔赠某官当公之居家与
夫人事父母尽其孝遇宗族乡党宾客尽其礼驭臧获
尽其恩诸弟妹婚嫁皆取具夫人奁中之资父之泽则
以让其弟大父之泽则以让其叔父诸子女无适庶视
卷十二 第 31a 页 WYG1208-0272c.png
之如一公之居官潮壅扬州金沙河舟楫不通豪民恐
夺两河地数贿有司勿浚有司亦因以为利及公为河
南竟浚之河北饥部使者下令尽逐流民之南渡者北
归公尽止而济之其在湖广宋以冯文简公故宅为贡
士院在洪山寺傍及宋亡寺毁屋扑碑而有其地公复
取以为贡院江西岁给蒙山银治粮四万馀石右输银
三万五千两兴国龙阁诸山亦多产银有请色辨蒙山
银者公曰此奸利之民也斥之公方留妻子于鄂赴汉
卷十二 第 31b 页 WYG1208-0272d.png
中过汳当国家中兴行省大臣留参军事肃清郡邑以
迓新天子多用公计策独不听谏止孛罗守潼关关果
不守骚动三晋及新天子至召赐白金百两以为河南
廉访使帅师守武关迄乱定无一人敢窥关者明年天
下大饥武昌郡豪控诸米商闭籴以徼大利城中斗米
至万钱公适至杖其党与七十馀人米大贱又辍贡士
庄钱入学养士恐以饥废讲刻朱文公戊申封事于南
阳书院使学者知格君之道有司受赃听民诬父妾负
卷十二 第 32a 页 WYG1208-0273a.png
财逃妾实与争溺水死公正有司及诬者罪惟公平生
于朝廷无干进之牍于权门绝私谒之迹又不幸年止
中寿故上不能尽公之用下不自竭其志竟如是而止
悲哉然臣尝待罪国史伏读太祖以来实录及观董氏
家传朝野所记载询诸典刑故老董氏之先南征北伐
未尝妄杀一人妄施一政天下初定诸将并解兵柄唯
董氏不许以佥枢公寄天子腹心居中者四十年才四
迁其官观公进退可谓无忝乃祖矣公夫人名臣翰林
卷十二 第 32b 页 WYG1208-0273b.png
学士承旨王文康公鹗之孙翰林直学士之纲之女勤
俭懿爱德为九族师封陇西郡夫人生三男子一女子
男辖铉钥也姬子女各一人男燧辖由武备库使五迁而佥群玉内司事廉直贞亮为英宗文宗所知及铉之
笃行钥之好学燧之脩谨皆能守祖父之训为孝子慈
孙龙虎公累赠推忠翊运效节功臣太师谥正献中丞
赠纯诚肃政功臣太傅谥清献阶并开府仪同三司勋
皆上柱国爵皆赵国公铭曰
卷十二 第 33a 页 WYG1208-0273c.png
天启有国笃生贤哲董氏数世终始一节人谓董氏独
保天迪匪天私董唯以不杀如汉酂留佐命兴刘有举
必贤有谋必酬惟满是戒清静是脩又如西平在唐之
造功则让能过则引咎惟善是与惟善是懋而子而孙
半于天下王公令仆方骛并驾人惟好德如春在物生
生靡穷莫之敢遏岂彼骄阳焮灼歊蒸欻兮凛秋为寒
为冰矧兹董公翼翼其承惟祖考是训惟德义是经进
退用舍与时偕行用不尽材寿不侔德而公之啬而后
卷十二 第 33b 页 WYG1208-0273d.png
之益隐卒丰终为天子之公厚本浚源惟子孙之恭臣
拜稽首式扬休风以示赵人以笃世忠
  赵功可墓志铭
余读太史公书至仓公扁鹊传叹曰功之及人深矣然
其子孙无传焉及观欧阳先生守道所为天和老人碑
累千数百言与庞安常并称且曰子若孙皆进于学其
门户将大又叹曰子孙之大也其必由学乎天和姓赵
氏其姓祖三衢人从赵清献公官赣上至庐陵家焉三
卷十二 第 34a 页 WYG1208-0274a.png
世至荣道尽让田庐兄弟而自立荣道生庆善庆善生
鹗飞是为天和博学善为文章有盛德著书百二十有
六卷生四子惠愿戆日章日章从老氏学惠生宋永宋
强愿生宋文戆生宋庠宋安宋永字仪可宋安字功可
以文章齐名号二赵先生仪可尝三贡于乡又入太学
克博士弟子员宋强亦登进士第为韶州仁化簿尉卒
功可虽不及贡他人得其文辄与贡使宋不亡仪可必
不止太学功可必贡且第及科举复则皆老矣仪可寻
卷十二 第 34b 页 WYG1208-0274b.png
没功可丧明然仪可之文播天下功可谨自晦犹为
所尊尚称乡先生太定三年十有二月乙未功可亦殁
明年秋八月其孤靖衰绖走门泣且拜曰我大父则欧
阳先生铭其墓而文丞相题其盖我伯父则翰林学士
承旨程公铭其墓而翰林学士承旨赵公书其碑惟先
人之葬愿并以累子噫余敢抗诸老哉然获知功可今
二十七年矣其得辞君生七岁而孤服除而母嫁大父
鞠而教之警敏绝人贯穿诸经罗略百家而为人温厚
卷十二 第 35a 页 WYG1208-0274c.png
纯悫和而不同为文疏达雅粹丰而能约其教人也本
之以不欺继之以不倦故从之游者皆贤子弟其兄死
诸孤孑立皆与教育而婚嫁之而见之未尝不以礼晚
岁楼于屋之西偏揭曰吾美盖感其平生沦落不偶晚
得安享太平无去国怀乡之忧而自幸也自是赋诗饮
酒无日不在兹楼矣及其殁也饮酒三日无疾而殁年
八十一娶胡氏子男三人初远靖初客南海二十年父
死不及归远为新会教官卒凡丧纪维靖而已女一人
卷十二 第 35b 页 WYG1208-0274d.png
适张元孙男六宜简宜晦宜逊宜立宜和宜肃女一人
曾孙男女各一人将以闰月二十日葬所居之赵山呜
呼功可已矣余观靖之为人简悫严重且其为文甚类
其父诸子又类欧阳先生所谓大者其在兹乎仪可后
易名文家复有神甑之事云铭曰
赵昔有甑大比则鸣伯也三应叔果弗灵甑既坠矣天
开圣朝昔视为祥今视为妖温温君子弗究以老蔼蔼
令德无忝祖考嗟尔振振曰子曰孙念尔祖考允大尔
卷十二 第 36a 页 WYG1208-0275a.png

  奔清甫墓志铭安成有士而隐于医者曰奔氏讳清甫生宋宝祐间九
岁而孤即强学自爱视取高科都美官如指掌积勤十
二年而国亡科举废又连遭大丧征徭风火巨室瓦解
乃尽弃其田畴取神农黄帝之书日夜读之心通理解
天授神设以之察脉视疾论生死虚实寒热虽世业鲜
能过之四方无贵贱富贫求者如归市遂以名医闻自
卷十二 第 36b 页 WYG1208-0275b.png
是声日起家日裕而无推剥麋烂之忧天下立医学置
吏多劝君为之者君不应然学校每赖君以为重君平
居孝友凡见父之执母之族必敬之如父母兄深甫贫
事其兄如父事其嫂如母抚其子如子从父仲龙老而
无家养之终身兄及从父没又以礼葬之从妹之夫刘
才英溺死二孤煢然君为经纪其家同居子侄有他适
必谨视其私虽犬豕使各得其所故家羁孤沦落旁皇
无所归或馆之或食之或衣之曰此名家之子也人以
卷十二 第 37a 页 WYG1208-0275c.png
横逆相加未尝难焉惟读书老不释卷多所编校及科
举复而老矣泰定三年七月得疾手课程文一通授其
子沐浴衣冠语众曰后三日夜半吾当死及期而卒年
七十二将以没之明年九月庚申葬郭北顺安乡印山
之原孤元凯命其子中泠以书谒铭君之先汴人七世
祖仕能事宋徽宗为侍禁靖康之乱从隆祐太后南幸
至安城家焉仕能生成甫成甫生逸孝宗时举直言极
谏科逸生成节郎子英生普州安居尉士同士同生志
卷十二 第 37b 页 WYG1208-0275d.png
学是为君之父君三娶皆刘氏子男三元方元凯元中
元方本赵氏子从母归奔故冒奔氏兴元中世医学惟
元凯业儒文多奇女三长适乡贡进士刘辰发之子尚
宾次适倪刚大孙男五长中冷业进士有声馀方向学
女二惟君少孤能勇自树立既食于医能为善不倦又
力以诗书教子孙没犹不忘以进士业励其后且其明
足以知死生之故有合于君子之道宜得铭铭曰
猗民之生汨汨营营为之礼乐以防其情为之药石以
卷十二 第 38a 页 WYG1208-0276a.png
和其形民犹蚩蚩弗念厥生善为政者不失其经善为
方者不爽其平惟以保其真嗟嗟奔卿子孙其兴
  处士杨君墓志铭豫章先生熊氏以六经教授东湖之上燕晋齐鲁关陜
之士皆不远数千里受业门下去即掇高科都显官立
盛名至有闭户穷经甘白首而不屈者郡人杨绶又独
崭然群弟子中其读书务求大意不棘棘章句其为文
钩玄抉幽非博学识字不能读然反覆沈郁固将就平
卷十二 第 38b 页 WYG1208-0276b.png
易而未及者其力行敦六行明五教邪说不能乱世好
不能惑恒居无杂言盛暑必冠带与人交必敬为人谋
必忠不以利害枉其道不以毁誉屈其志三试进士三
见黜不易其所好熊先生深爱之同学亦皆以为不能
及熊先生没常忽忽不自聊然益奋于学有一日千里
之势至顺二年四月二十日年三十八竟以疾卒君子
莫不伤之且曰使不死吾辈皆当出其下明年夏其孤
某年月日葬于某以状介父之执至京师请铭按杨氏
卷十二 第 39a 页 WYG1208-0276c.png
其先本世家五世祖显寿徙豫章遂为南昌辟邪里人
显寿生文质文质生炳及开庆己未进士抚州金溪主
簿会龙炳无子以会龙次子惟善为子后娶信州铅山
主簿胡庭桂女生君君字宗敬早孤能服勤母教又得
名师友以成之故所至有过人者惟人之生也命之脩
短悬于天学之成否系于人是以君子之学尝恐志未
毕年不待也孜孜勉勉死即已矣若杨君者不亦深可
哀耶君娶揭氏生二子成允成彦二女尚幼铭曰
卷十二 第 39b 页 WYG1208-0276d.png
梗楠豫章为栋梁兮璆琳琅玕为圭璋兮才而短折君
子之伤兮
 
 
 
 
 
 文安集卷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