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宋名臣言行录 别集下卷二
宋名臣言行录 别集下卷二 第 1a 页 WYG0449-0511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宋名臣言行录别集下卷二
           宋 李幼武 纂集
   吕颐浩 成国忠穆公
  字元直齐州人元祐九年登进士第宣和末漕河
  北靖康中以宫祠居扬州建炎初加徽学淮东安
  抚知扬州上幸扬权户侍次年迁户书寻同佥院
  为江淮两浙经置使治江宁后拜右仆射御营使
宋名臣言行录 别集下卷二 第 1b 页 WYG0449-0511d.png
  寻罢为观学提举崇福宫俄除江东安抚兼知池
  州绍兴初拜少保左仆射力辞少保加特进三年
  罢为观文大学士提举洞霄居台州五年知潭州
  兼帅八年加少傅镇定江军节使知建康兼江东
  安抚制置大使兼行营留守力辞罢为醴泉观使
  寻除西京留守属疾力辞薨年六十九赠太保淳
  熙十四年配享高庙
公漕河北奏燕山开边其势难守上怒诏王安中以公
宋名臣言行录 别集下卷二 第 2a 页 WYG0449-0512a.png
 沮抑疆事唱难守之说以疑众心可面诘颐浩此后
 应副有阙或为国生事者坐以军法
公奏曰今敌骑渐逼东京若人心一摇淮南望风而下
 望赦河北京东两路蠲其二税与公私积欠以收民
 心今百辟皆言强弱不敌臣愿阴为过江之备而大
 为拒寇之资申饬诸将训习强弩以俟夹淮一战此
 不易之策夫彼之所长者骑而我以步兵抗之故不
 宜于平原旷野惟扼险用奇乃可掩击又水战之具
宋名臣言行录 别集下卷二 第 2b 页 WYG0449-0512b.png
 在今宜讲然防淮难防江易近虽于镇江之岸摆泊
 海船而上流诸郡自荆南抵仪真可渡处甚多岂可
 不预为计望置使两员一自镇江至池阳一自池阳
 至荆南专提举造船且询水战利害又驻跸维扬当
 以一军屯盱眙一军屯寿春以备冲突
颐浩以佥书枢密为江东制置使兼知江宁府时子摭
 为两浙运干遣蜡书来言傅等叛逆之详颐浩即走
 介入杭伺贼状并寓书于张浚刘光世别以片纸遗
宋名臣言行录 别集下卷二 第 3a 页 WYG0449-0512c.png
 浚曰时事如此吾侪可但巳乎乃决策举兵颐浩至
 丹阳浚等偕会浚见颐浩以大计咨之颐浩曰事不
 谐不过赤族浚壮其言遂议进兵传檄中外苗刘之
 反也王世修为之谋时颐浩军巳次吴江世修闻之
 至军中云上巳处分颐浩奏以单骑入朝颐浩奏曰
 臣等所统将士忠义所激可合不可离愿提军入觐
 傅等计穷益惧颐浩军次临平苗翊等出战颐浩被
 甲立水次出入行伍间督战翊等败走二凶引兵开
宋名臣言行录 别集下卷二 第 3b 页 WYG0449-0512d.png
 门出遁颐浩引勤王兵入都城人夹道耸观咸以手
 加额
初胜非求去上问谁可代者胜非曰以时事言之须吕
 颐浩张浚上曰二人孰优胜非曰颐浩练事而粗率
 浚喜事而疏浅上曰俱轻浚太少年遂以颐浩为右
 仆射
颐浩请以尚书左右仆射并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门下
 中书侍郎并改为参知政事尚书左右丞并减罢自
宋名臣言行录 别集下卷二 第 4a 页 WYG0449-0513a.png
 元丰改官制肇建三省凡军国事中书揆而议之门
 下审而覆之尚书承而行之三省皆不置官长以左
 右仆射兼两省侍郎二相既分班进呈自是首相不
 复与朝廷议论宣仁后垂帘大臣觉其不便始请三
 省合班奏事分省治事历绍圣至崇宁皆不能改议
 者谓门下相既同进呈公事则不应自驳巳行之命
 是东省之职可废也及是上纳颐浩等言始合三省
 为一如祖宗之故论者韪之于是颐浩同平章事
宋名臣言行录 别集下卷二 第 4b 页 WYG0449-0513b.png
上谓辅臣曰国用匮乏政以所费处多颐浩曰用兵费
 财最号不赀汉文不言兵而天下富上曰用兵与营
 造最费国用深可戒也
草泽天文耿静言太微垣正午推步今岁荧惑躔次方
 在巳未应至太微垣上曰此人不深知朕夜以星图
 仰张殿中四更亲起见其巳至昨夜已退二度半颐
 浩曰宋景出人君之言三而荧惑退舍或者疑焉陛
 下寅畏天应之速如此信传记之非虚也
宋名臣言行录 别集下卷二 第 5a 页 WYG0449-0513c.png
日蚀仅四分未几退上谓宰执曰太史初奏日蚀早而
 分深朕适观之蚀浅而退速何也颐浩曰陛下严恭
 寅畏天鉴精诚宜感格如此颐浩奏事毕曰迩来圣
 容清癯恐以艰难圣虑焦劳所致上曰朕常夜观天
 象见荧惑躔次积差食素已二十馀日须俟复行轨
 道当复常膳
始张浚建武昌之计颐浩是之有成说矣及浚宣抚川
 陜未几江浙士大夫摇动颐浩遂变初议是日召随
宋名臣言行录 别集下卷二 第 5b 页 WYG0449-0513d.png
 驾百官及诸统制赴都堂至晚以二十五封进入大
 率皆言岳鄂道远馈饷难继又虑上驾一动则江北
 群盗乘虚过江东南非我有矣翌日辅臣入对上犹
 未观谓颐浩曰但恐封事中趋向不一人臣若不以
 家谋专为国计则无不安虑矣颐浩曰金人之谋以
 陛下所至为边面今当且战且避但奉陛下于万全
 之地臣愿留常润死守上曰朕左右岂可无宰相上
 曰张守言不如留杜充建康不可过江颐浩曰臣与
宋名臣言行录 别集下卷二 第 6a 页 WYG0449-0514a.png
 韩世忠议本自如此上曰善遂决吴越之行
上次平江谍报金人将由海道以窥江浙乃命刘光世
 兼节制圌山等处颐浩请自平江督诸将拒战上以
 颐浩未可去行在乃命周望为两浙宣抚守平江
宰执奏驻跸之所上曰会稽止可暂住稍久则人怀安
 而不乐屡迁颐浩曰将来宜驻浙右徐谋入蜀上曰
 朕倚雍之强资蜀之富固善但张浚奏汉中止可备
 万人粮恐太少两浙若委付得人钱帛犹可沂流而
宋名臣言行录 别集下卷二 第 6b 页 WYG0449-0514b.png
 西至于粮斛岂可漕运颐浩曰若第携万兵入蜀则
 淮浙江湖以至闽广将为盗区皆非国家有矣
颐浩闻金穷蹙乃请上幸浙西且下诏亲征以为先声
 而亟出锐兵策应韩世忠庶几必擒兀术上纳之乃
 下诏亲征
时除颐浩为建康大元帅上因曰议者谓颐浩多引用
 山东人且颐浩为相当收天下之才而独私其乡曲
 非公道也颐浩过阙见上言自去国不知金人之实
宋名臣言行录 别集下卷二 第 7a 页 WYG0449-0514c.png
 闻巳渡淮北去然金人多诈而难测避寇固当预办
 然禦寇之计尤不可缓望鉴去岁敌骑追袭之事选
 兵二万分为二项一项浙西一项江东或据水乡或
 阨山险邀而击之万一今冬金不渡江则愿宰执预
 为之计俟来夏则遣兵北向分二万由海道趋文登
 以摇青齐分二万由淮阳以撼郓濮盖金之用兵深
 忌夏月我必乘其忌而攻之夫难得易失者天之时
 难成易败者人之功愿陛下爱惜分阴汲汲图之
宋名臣言行录 别集下卷二 第 7b 页 WYG0449-0514d.png
公复相首言先平内寇然后可以禦外侮今李成摧破
 李允文革面张用招安李敦仁巳败江淮惟张琪邵
 清两寇非久即可荡平惟闽中之寇不一又孔彦舟
 据鄂马友据潭曹成李宏在湖南江西之间而邓庆
 袭富剽掠南雄英韶诸郡贼兵多寡不等然闽中之
 寇最急广东之寇次之盖闽中去行在不远二广未
 经残破若非疾速剿除为患不细诏枢密院措置
公言今国步多艰中原隔绝江淮之地尚有巨贼要当
宋名臣言行录 别集下卷二 第 8a 页 WYG0449-0515a.png
 先定驻跸之地使号令易通于川陜将兵顺流而下
 漕运不至艰阻至是诏以会稽漕运不继移跸临安
公为政喜用材吏以其多出京黼之门恐为言者所持
 乃白于上下诏戒朋党蔡京王黼门人有材者听举
 用
上谓公曰刘光世于卿有故怨诸事略与应副因以廉
 蔺事为戒又曰君相本是一体不须避形迹嫌疑公
 具奏致怨本末
宋名臣言行录 别集下卷二 第 8b 页 WYG0449-0515b.png
上谕宰执曰人主待臣下当以至诚知其不可用不若
 罢去疑之而留之无益也又曰人主之德莫大于仁
 仁之一字非尧舜不能于是公等仰赞圣学高明以
 诚仁二者治心修身正家齐天下有馀裕矣退而以
 为当记
公与秦桧因陈天下大计当用二广财力葺荆湖两路
 使通京西接陜右此天下左臂如京东诸州为叛臣
 所据正如国初河东且留以蔽敌诸路先定他时并
宋名臣言行录 别集下卷二 第 9a 页 WYG0449-0515c.png
 力图之似未为晚桧请自当一面上曰卿等当居中
 运才不可授人以柄公等感叹诏书而退
公与桧同秉政桧知公不为时论所与乃多引知名之
 士为助欲倾公以专朝权上颇觉之乃下诏戒朋党
先是桑仲遣人告朝廷专当协力恢复京师公信之屡
 尝请因夏月举兵北向以复中原且谓人事天时今
 皆可为何者昨自维扬之变兵械十忘八九未几虏
 分三路入寇江浙兵皆散而为盗自陛下专意军政
宋名臣言行录 别集下卷二 第 9b 页 WYG0449-0515d.png
 拣汰其冗修饰器甲今张浚军三万有全装甲万副
 刀鎗弓箭皆备韩世忠军四万岳飞军二万三千王
 𤫙军一万三千虽不能如浚之军亦皆精锐刘光世
 军四万老弱颇众然选之亦可得其半神武中军杨
 沂中后军陈思恭(一作巨/思古)皆不下万人而御前忠统
 如崔增姚端张守忠等军亦二万臣上考太祖之取
 天下正兵不过十万况今有兵十六七万何惮不为
 臣愿睿断早定命世忠浚与臣等共议决策北向令
宋名臣言行录 别集下卷二 第 10a 页 WYG0449-0516a.png
 世忠由宿泗光世由徐曹以入又于明州留海船三
 百只令范温阎皋乘四月南风北去径取登莱此数
 路皆有粮可因不必调民馈运大兵既集豫必北走
 所得诸郡就择土豪为守虏举兵来争其地则彼出
 我入彼入我出扰之数年中原可复况今之战兵其
 精锐者皆中原之人恐久而消磨异时势必难举此可
 为深惜者也及闻桑仲进兵乃议大出师身自将军
 北向且言近闻虏伪合兵以窥川陜若于未来举兵
宋名臣言行录 别集下卷二 第 10b 页 WYG0449-0516b.png
 必可牵制陜西之急万一王师逐豫则彼必震恐因
 令世忠自京入关亦一奇也
上谕二相曰颐浩专治军旅秦桧专理庶务当如种蠡
 分职而桧党亦建言昔周宣王内修外攘故能中兴
 今二相宜分任内外之事上乃命公总师开府镇江
 公请辟参谋官已下文武七十七员铸都督府印赐
 激赏银帛二万匹两上供经制钱三十万缗米六万
 斛度牒八百道月给公帑钱二千缗及许召诸州守
宋名臣言行录 别集下卷二 第 11a 页 WYG0449-0516c.png
 臣时暂至军前议事皆从之上谕公曰卿耆艾有劳
 今总督之任以大事委卿不当复亲细务公惶恐奉
 诏
公寻次常州部将赵延寿叛光世讨平之公称疾不进
 寻召还
公进呈王大智所造战车上言大智知兵法可用因语
 公曰卿为相当识人物如大智携以自随今造水战
 之具不当弃能也
宋名臣言行录 别集下卷二 第 11b 页 WYG0449-0516d.png
公言祖宗官制内外差遣并付审官士大夫自有调官
 之路故请嘱奔竞之风息近世堂除阙多侵上注拟
 士人失职廉耻道丧欲外自监司郡守及旧格堂除
 通判内自察官省郎以上及馆职书局编修官外并
 令吏部依格注拟从之
初创沿海制置使以仇悆为之建司于浙西公言近创
 此司最为得策然虏舟从海来有二道一自海北岸
 来至明之定海一自南岸来至秀之海盐万一有警
宋名臣言行录 别集下卷二 第 12a 页 WYG0449-0517a.png
 远不能及乞令仇悆专管浙西别命人管浙东从之
上谓宰执曰朕见凡询众集议二三其说事愈不决公
 曰诚然上曰朕自即位六年备尝艰险非天相之何
 由脱难今盗平谷稔天意可知假如寇或南来避与
 不避如何公曰若尽遣诸将禦江寇岂能便渡但先
 定计以待之上曰未闻千里而畏人者公曰圣意如
 此诸将谁敢不前耶
时诸路盗贼稍息公虑守令不虔请分遣御史循行诸
宋名臣言行录 别集下卷二 第 12b 页 WYG0449-0517b.png
 路上乃诏三省选强明廉谨之人台察不足则以郎
 摄之皆令引对面给亲札御宝历回日考其殿最以
 著赏罚
公自江上回欲倾秦桧而未得其便过平江守臣席益
 谓之曰自为党可也然党魁在琐闼当先去之公大
 喜遂引胜非还朝(胜非知绍兴公荐之同/都督乃奉京祠兼侍读)复自内批
 令日赴都堂议事位如枢密院事上欲以逼桧会边
 报王伦来归侍御黄龟年言桧专主和议沮止国家
宋名臣言行录 别集下卷二 第 13a 页 WYG0449-0517c.png
 恢复远图且植党专权渐不可长桧即上章辞位遂
 免桧仍榜朝堂不复用
公言今岁必稔欲于镇江上下积粟三十万石以备军
 用上曰若选得精兵十五万分作三军何事不成祖
 宗取天下兵数不过如此
时召试馆职虞沄沈长卿石公揆三人上谓宰执曰馆
 职试人当取实学朕亲揽其程文如长卿尚怀朋附
 公曰惟沄答所问而公揆文辞荒略乃除沄校书郎
宋名臣言行录 别集下卷二 第 13b 页 WYG0449-0517d.png
 馀不预选
宰执奏戚里高士曈乞落阶官诏除权四方客省四方
 馆公事仍转一官上曰士曈宣仁近亲又最长故优
 异之然不可躐等高爵厚禄留待立功将士朕于外
 戚未尝假以恩泽今后宫之家官未有过保义郎者
 公曰汉有恩泽侯本朝固无也
自宇文虚中使金之后率募小臣或布衣借官以行如
 王伦洪皓朱弁辈皆为所拘既而尼玛哈在沄中遣乌
宋名臣言行录 别集下卷二 第 14a 页 WYG0449-0518a.png
 凌阿思谋至馆具言息兵议和之意俾伦南归至是
 公议当再遣使以骄其意乃命潘致尧为奉表通问
 使高公绘副之并附香药果茗缣帛金银进两宫二
 后以路由东京令公作书且以果茗币帛遗刘麟
公与胜非并相以军用不足劄取江浙湖南诸路大军
 月桩钱以上供经制系省封桩等窠名充其数茶盐
 钱并不得用所桩不给十之一二故郡邑多横赋于
 民大为东南之患今江浙月桩钱自绍兴二年始
宋名臣言行录 别集下卷二 第 14b 页 WYG0449-0518b.png
初李纲为湖广宣抚请于所在州军造酒许之及是公
 因进呈言茶盐𣙜酤今日所仰养兵若三代井田李
 唐府兵可复则此皆可罢不然财用舍此何出胜非
 曰𣙜酤自汉孝武时因兵兴而有上曰行之千馀年
 不能改可见长久之利
诏前宰执条上攻守之策公上十事一论不用兵则中
 原不可复二论虏将志骄意满此将亡之兆三论用
 兵当以夏月四论分道进兵宜以五万人由泗上𢷬
宋名臣言行录 别集下卷二 第 15a 页 WYG0449-0518c.png
 汴京二万人由海上攻沂密又二万人驻濠上为援
 不可深入惟敕大将不得杀掠至八月班师明年复
 出五论军粮海道二万人日食米四百石合于四明
 支一月粮计一万二千石附海船以去至山东则有
 粮可因濠上军粮由淮可运此皆不患惟趋汴京之
 师合赍十日粮至南京则粮亦可因矣六论发兵日
 乞圣驾驻跸镇江七论淮南通泰盐岁一千四五百
 万贯而二浙止七八百万通泰倍于二浙尤宜选能
宋名臣言行录 别集下卷二 第 15b 页 WYG0449-0518d.png
 吏为守八论机不可失兵虑得捷如吴玠初击退于
 和尚原再禦退于饶风岭又大捷于金人关去岁贼
 犯淮甸亦无所得而遁若不发兵终无息肩之期矣
 臣考宣和间户部月支才九十万而近年月支百一
 十万夫养兵二十万不北向以争天下则东南民力
 何以堪九论海船以闽为上广次之温明又次之今
 天既以此利赐我宜用之以扰登莱南风而往北风
 而归虏虽铁骑百万必不能禦十论今前宰执六人
宋名臣言行录 别集下卷二 第 16a 页 WYG0449-0519a.png
 议必不一是非可否在陛下独断之而已
绍兴五年夏旱湖南尤甚公为帅究心荒政奏截拨上
 供米三万石及令广西帅漕两司备五万石水运至
 本路充赈济又乞降助教敕度僧牒诱上户粜米民
 不能耕则借之粮种夏税亦就秋并输全活甚众
摭以朝散郎直秘阁秦桧追恨公不已使台州守臣曾
 享求其家阴事会摭惧罪阳瘖乃以众证定罪梧州
 安置于是一家破矣
宋名臣言行录 别集下卷二 第 16b 页 WYG0449-0519b.png
或问朱文公以公何如人曰这人粗胡乱一时间得他
 用不是道
   朱胜非 忠靖公
  字藏一上蔡人高宗朝拜右仆射
公为中书舍人兼直学士院时事皆草创诏书填委而
 院无几案公常凭败鼓草诏然文气严重如平时
刑书杨应诚等奉使高丽回具述高丽君臣见拒之意
 宰执皆欲罪其负恩上亦怒形于色公曰自是前此
宋名臣言行录 别集下卷二 第 17a 页 WYG0449-0519c.png
 待之太厚安能责黄潜善曰若以巨舟载精甲二万
 径造其国彼能无惧乎公曰越海征燕山之事可戒
 上怒稍解后两月高丽奉表谢罪执礼甚恭优诏答
 之
公奏祖宗旧制宰执子弟例不堂除只于铨部注拟罢
 政不以罪则推恩迁擢盖二府号表则之地不阿其
 亲当以身率故也赵普子弟皆作武官普再作相长
 子授庄宅使范纯仁再相子正平博学能文行义甚
宋名臣言行录 别集下卷二 第 17b 页 WYG0449-0519d.png
 高未尝出官竟死选调绍圣中蔡京相不数年子六
 人孙四人为执政从官尝有谢表云奉觞在庭子孙
 并列张盖归家父子同途宰相刘正夫王黼之子尤
 懦弱或始于馀岁而以曲恩倖例列于从班宣和末
 谏官李会疏论以为尚从竹马之游已造荷囊之列
 时以为名言
王渊除迁书枢密胜非言渊除命诸将有语刘正彦见
 渊擢用且乘有敌难遂图不轨又苗傅以渊出其下
宋名臣言行录 别集下卷二 第 18a 页 WYG0449-0520a.png
 尤不平上之在维扬也内侍康履颇窃威福诸将皆
 嫉之传等胁所部以叛执渊并内侍数十人杀之胜
 非等急趋楼上苗刘与其属列楼下皆被甲露刃康
 允之请上御楼百官咸在三军汹汹传乞诛履上命
 执履付苗等即杀之众犹未退乃请遣使金人且乞
 隆祐太后垂帘听政复请上为太上皇帝魏国公摄
 政庶便和议胜非泣曰逆谋一至于此臣位宰相义
 当死国乃趋出呼其幕属将佐曰诸君言二将此事
宋名臣言行录 别集下卷二 第 18b 页 WYG0449-0520b.png
 出于忠义为国耶或有他图皆曰忠义为国胜非曰
 若果忠义为国则当上下一心并听朝廷处分有异
 志者诛之皆曰诺时李邴亦以逆顺之理晓之由是
 凶燄少挫既退胜非奏来日当降赦盖群凶杀渊又
 劫掠意必望赦然不知逆恶自不赦上可之上曰康
 履忽诸将有取死之道胜非曰附履者必有所求求
 而不得则怨矣上曰此事终如何胜非曰臣观王钧
 甫乃其腹心适尝语臣云二将忠有馀而学不足此
宋名臣言行录 别集下卷二 第 19a 页 WYG0449-0520c.png
 语可为后图之计上曰来早太后御殿胜非曰母后
 称制须二人同对承平故事于今难用乞许独对仍
 自苗传始与其徒日引一人上殿以弭其疑且乞太
 后随宜勉之庶有动心者两宫以为然太后语上曰
 赖用此人若旧相未去事已不可收拾矣甲申上徽
 号于上曰睿圣仁孝皇帝遂幸睿圣宫以杭州显庆
 寺为之太后临朝魏国公摄政大赦天下自是日引
 传等太后勉之皆有喜色而臣僚独对论机事不疑
宋名臣言行录 别集下卷二 第 19b 页 WYG0449-0520d.png
 矣吕颐浩张浚等约共起勤王兵于平江二凶请移
 跸建康胜非曰勤王兵在平江君等难与相遇又趣
 遣使胜非曰未知酋长所在宜先遣小使访之又言
 炎为两火故多盗宜改元以厌之胜非以二事奏太
 后年号似可从乃始改元明受胜非曰反正事已就
 绪惟二凶谓元请本为和戎须待遣使然金兵近在
 江北若遣使金知朝廷变必挟此而来以持其事即
 害反正臣俟所召两师来谕之力辞先遣小使亦密
宋名臣言行录 别集下卷二 第 20a 页 WYG0449-0521a.png
 令留于勤王所矣此必破其谋可毋忧也太后曰天
 生相公救此患难既而小使止平江而新除卢益辞
 行二凶之议遂息张浚以书与二凶二凶得书与其
 属俱至都堂言浚见诋以为逆贼所不能堪胜非恐
 生它变即奏贬浚彬州先是浚遣冯轓见二凶为陈
 成败胜非奏授轓兵部员外郎胜非召二凶及其属
 与之语至是二凶闻勤王之师来甚恐轓知二凶可
 动白胜非议复辟事胜非令轓与二凶议二凶有许
宋名臣言行录 别集下卷二 第 20b 页 WYG0449-0521b.png
 意将下诏率百官请上复辟胜非召传等六人至语
 之令军中自为一奏传无语正彦尚以为疑胜非曰
 勤王之兵未来者使是间自反正尔所以招君等议
 盖欲上下和同不然下诏率百官六军请上还宫君
 等置身何地于是胜非乃使王世修草奏持归军中
 诸将书名及召李邴张守分作百官章三奏三答及
 太后手诏与赦文皆具丁未文武百官诣睿圣宫迎
 请复辟四月朔上御朝太后便欲还政上以问胜非
宋名臣言行录 别集下卷二 第 21a 页 WYG0449-0521c.png
 对曰卷帘当先降诏乃令太后暂出仍下诏明日卷
 帘并复建炎年号又奏二凶未有以处乃并除淮南
 西路制置使许以所部兵行朝廷诸将皆集兵皇城
 门外康允之谓胜非不若遣人谕二凶速引兵去是
 夜二凶开门以出仓皇而遁胜非因力请解政遂以
 观文殿学士知洪州
诏江州钤辖张忠彦受朱胜非节制上谓宰执曰胜非
 当苗刘之变不为无功范宗尹曰胜非能使二凶不疑
宋名臣言行录 别集下卷二 第 21b 页 WYG0449-0521d.png
 以待勤王之师议者咸称其有谋上曰是时惟胜非
 郑㲄与之抗若颜岐虽好士亦怯懦不能有为故古
 人以威武不能屈为大丈夫也
初江西湖南北路正赋外多别科米则有正耗补欠和
 籴斛面等自一硕输及五六硕钱则有大礼免夫纲
 夫檐夫赡军等自一缗输及七八缗吏缘为奸其名
 日新复调丁壮把隘修寨富者出财贫者出力民不
 堪命则据险结党抗拒县官既免征徭之苦且获攘
宋名臣言行录 别集下卷二 第 22a 页 WYG0449-0522a.png
 掠之利故多去为盗至是胜非上疏极论而宗尹未
 尝历州县不甚知民疾痛但降旨依累降赦令而已
绍兴二年公知绍兴府颐浩荐之同都督荆襄诸军上
 曰胜非入相之日值苗刘作乱当时调护有力朕岂
 不知可与在京宫观留侍经筵盖颐浩必欲引公以
 倾秦桧遂提举醴泉观兼侍读
公再相奏淮北五事一谓国家屯军二十万月费二百
 万缗倘无变通必致坐困逆豫方行什一税法聚以
宋名臣言行录 别集下卷二 第 22b 页 WYG0449-0522b.png
 资虏若王师不出豫计得行今当渡江取彼所积以
 实边圉淮南既实民力自宽二谓逆豫招到淮北山
 寨及知名贼二十六项所以然者彼谓官军不敢出
 逆贼能骤来耳宜分为三军声言取徐邳而实取淮
 阳声言趋京师而实取陈蔡声言入滨沧而实取青
 密使逆豫闻之必分兵拒守然后大军出庐寿直捣
 宋亳豫必成擒矣三虑虏贼并力南寇今虏使既行
 未有要约不若先破豫兵去其一助四大军一出所
宋名臣言行录 别集下卷二 第 23a 页 WYG0449-0522c.png
 得金帛当明谕将帅悉以赏军五淮北有土豪助顺
 者就以为守将俾自为备则兵势益张如此则不二
 三年中原可定上纳之
初诸将虽拥重兵而无分定路分故无所责任公再相
 始议分遣诸帅各据要害遂置沿边诸路沿海制置
 使
初因言者论以中书细务归六曹至是条上裁省细务
 一百十一事归之六曹上谕公曰朝廷所以多事者
宋名臣言行录 别集下卷二 第 23b 页 WYG0449-0522d.png
 以六曹不任责每事取决耳自今宜专责长贰毋得
 循习苟且卿等当进退人才修明法度助朕图恢复之
 计繁文末节非所以委付大臣者公顿首谢
上与宰执论北方事上曰人心国之本也虽有土地若
 失人心亦不可立国公等退而相语曰上神武拨乱
 而以至仁御世内外归心清跸所驻亿兆毕从自然
 成都敌所以不能窥者正恃人心以为固耳
公尝言陛下每称司马光度圣意有恨不同时之叹陛
宋名臣言行录 别集下卷二 第 24a 页 WYG0449-0523a.png
 下亦知光之所以得名者乎盖神宗皇帝有以成就
 之也方其争论新法之际谓之立异好胜谓之沽誉买
 直谓之非上所建立谓之不能体国谓之不遵禀处
 分言章交攻命令切责亦不能成其美矣上首肯久
 之
上诏前宰执条上边事公言自陛下讲明军政赏罚必
 当今内外劲兵三十馀万宜于此时进取无失机后
 悔遂列四事以献一曰进讨僣伪二曰守禦淮江三
宋名臣言行录 别集下卷二 第 24b 页 WYG0449-0523b.png
 曰招抚遗民四曰审度敌情
 
 
 
 
 
 
 宋名臣言行录别集下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