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一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一 第 1a 页 WYG0449-012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宋名臣言行录后集卷一
            宋 朱子 纂集
   韩琦 魏国忠献王
  字稚圭相州人中进士第二人事仁宗英宗神宗
  官至丞相配享英宗庙庭
天圣五年仁宗初临轩试进士公年二十名在第二时
 唱名第一甲方终太史奏日下五色云见左右从官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一 第 1b 页 WYG0449-0125b.png
 皆贺于殿上
监左藏库时方贵高科多径去为显职公独滞于筦库
 众以为非宜公处之自若不以为卑冗职事亦未尝
 苟且(并家/传)
徙开封府推官理事不倦暑月汗流浃背府尹王博文
 大器重之曰此人要路在前而治民如此真宰相器
 也(胡氏传/家录)
以右司諌供职劝上明得失正朝廷纪纲亲近忠直放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一 第 2a 页 WYG0449-0126a.png
 远邪佞时灾异数见公以灾变屡发主于执政者非
 才累言于上未见纳公又奏曰岂陛下择辅弼未得
 其人耶若杜衍范仲淹孔道辅宋郊胥偃众以为忠
 正之臣可备进擢不然尝所用者王曾吕夷简蔡齐
 宋绶亦人所属望也章十上不报公抗疏乞出上乃
 罢宰臣王随陈尧佐参政韩亿石中立等(家/传)
公又言赏罚当从中书出今数闻有内降不可不止玉
 曾蔡齐宋绶当世名臣宜大用上纳其说王沂公见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一 第 2b 页 WYG0449-0126b.png
 公论事切直有本末谓公曰比年台諌官多畏避为
 自安计不则激发近名如君固不负所职谏官宜若
 此沂公天下正人公得此益自信(行/状)
民间作销金服玩公请以先朝旧制禁绝之乃下诏申
 谕未几有犯者开封以刑名未明申请审刑院议止
 徒三年公奏大中祥符八年敕犯销金者斩请复用
 之
诏同详定阮逸胡瑗等所造钟律公曰祖宗旧法遵用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一 第 3a 页 WYG0449-0126c.png
 斯久属者跔一士之偏议变数朝之定律臣切计之
 不若穷作乐之源为致治之本使政令平简民物熙
 洽海内击壤鼓腹以歌太平斯乃上世之乐可得以
 气象求乎既达其源又当究当今之所急国家方夏
 宁一又弛边备犬戎之性岂能常保愿陛下与左右
 弼臣缓兹求乐之诚移访安边之议急其所急在理
 为长遂诏将来南郊用和岘旧乐
发解开封府举人时惟礼部贡院置封弥誊录二司开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一 第 3b 页 WYG0449-0126d.png
 封止有封弥官公请并设誊录司以示至公从之
公言自古兴俭以劝天下必以身先之今欲减省浮费
 莫如自宫掖始请令三司取入内内侍省并御药院
 内东门司先朝及今来赐予支费之目比附酌中皆
 从减省无名者一切罢之
公为諌官三年所存諌稿欲敛而焚之以效古人慎密
 之义然恐无以见人主从諌之美乃集七十馀章为
 三卷曰諌垣存稿自序于首大略曰諌主于理胜而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一 第 4a 页 WYG0449-0127a.png
 以至诚将之(并家/传)
以益利路人饥为体量安抚使公至则蠲减税以募人
 入粟招募壮者等第刺以为厢禁军一人充军数口
 之家得以全活檄剑门关民流移而东者勿禁简州
 艰食为甚明道中以灾伤尝劝纳粟后粜钱十六馀
 万归于常平公曰是钱乃赈济之馀非官缗也发库
 尽以给四等以下户逐贪残不职吏罢冗役七百六
 十人为饘粥活饥人一百九十馀万蜀人曰使者之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一 第 4b 页 WYG0449-0127b.png
 来更生我也(家/传)
元昊初叛兵锋锐甚中国久不知战人心颇恐授公陜
 西安抚使趣上道公勇欲自效驰至延安则𦍑已解
 围去然士气沮伤将吏往往移病求罢职公即选练
 材武治战守器慰安居人收召豪杰与之计议范雍
 守延州朝廷以为不能欲以赵振代公奏曰愿留雍
 以观后效无已则范仲淹为可以为国家计非私仲
 淹也若涉朋比误陛下事当族庆人陈叔庆等陈边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一 第 5a 页 WYG0449-0127c.png
 防策补官东南公奏曰忠义愤懑为国献计虽稍收
 用乃置于僻左实羁縻之非所以开示诚意招徕人
 才也
康定元年夏竦都护西师公副之未几遣学士晁宗悫
 内侍王守忠督出兵攻贼公曰如诏意为便不则元
 昊聚兵出不意攻伐我仓卒赴敌必败合府争之公
 所论不得用使持奏还而元昊掠镇戎军偏将刘继
 宗逆战果不利诏下切责俾以进兵日月来上众复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一 第 5b 页 WYG0449-0127d.png
 会议乃画攻守二策求中决公驰驿奏阙下上许用
 攻策已而执政以为难公不得已独上章曰元昊精
 兵不出四五万馀皆妇女老弱举族而行我四路之
 兵不为少分戍数十城寨彼聚而来故常众我散故
 常寡相遇每不敌是以元昊能数胜今不究此失乃
 待贼大过以二十万重兵惴然守界濠不敢与虏角
 臣实痛之愿更命近臣观贼之隙如不可不击则愿
 不疑臣言奏虽未下知兵者以公言为然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一 第 6a 页 WYG0449-0128a.png
公往来塞下勤苦忘寝食期有以报上出按屯至泾原
 闻元昊乞和公谕诸将曰无约而降者谋也宜益备
 遽调兵兵未集贼果入钞山外公指图授诸将曰山
 间狭隘可守过此必有伏或致师以怒我或为饵以
 诱我皆无得辄出待其归且惰也邀击之而裨将任
 福王仲宝狃小胜数违节度公檄之曰违节度有功
 亦斩福犹进兵遇伏遂战死疾公者乞置公大罪后
 大帅使收馀兵得檄福衣带间封上之朝廷知罪在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一 第 6b 页 WYG0449-0128b.png
 诸将止左迁右司諌知秦州
公在秦增广州城以保固东西市招集属户益市诸羌
 马讨杀生羌之钞边者厉兵以待贼讫公去秦贼不
 敢窥塞
庆历二年陜西四帅皆改观察使公为秦州观察使曰
 吾君忧边臣子何可以择官独不辞
初京师所遣戍兵脆懦不习劳苦贼尝轻之目曰东军
 而土兵劲悍善战公奏增土兵以抗贼而稍减屯戍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一 第 7a 页 WYG0449-0128c.png
 内实京师又以笼竿城据冲要乞建为德顺军以蔽
 萧关鸣沙之道既任事久岁补月完甲械精坚诸城
 皆有备赏罚信于军中将亦习战斗识形势每出辄
 有功公方建请于鄜延渭三州各以土兵三万为一
 军军虽别屯而耳目相通为一视虏所不备互出𢷬
 之破其和市屠其种落困挠其国因以招横山之人
 度横山隳则平夏兵素弱必不能支我下视兴灵穴
 中兔尔章既上又与范公定谋益坚而元昊黠贼知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一 第 7b 页 WYG0449-0128d.png
 不可敌亦敛兵不敢近塞(并行/状)
公驻延安忽有人夜携匕首至卧内遽褰帏帐公起坐
 问曰谁何曰某来杀諌议又问曰谁遣汝来曰张相
 公遣某来盖是时张元夏国正用事也公复就枕曰
 汝携予首去其人曰某不忍愿得金带足矣遂取带
 而出明日亦不治此事俄有守陴卒报城橹上得金
 带者纳之时范纯祐亦在延安谓公曰不治此事为
 得体盖行之则沮国威今乃受其带是堕贼计中矣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一 第 8a 页 WYG0449-0129a.png
 公叹曰非琦所及(麈/史)
公与范公同召拜枢密使副公自请捍边至五表不听
 既至又与范公伸前议同决策上前期以兵覆元昊
 会夏国送款公谋不果用范公每恨龃龉功不就故
 作阅古堂诗叙其事传于世
初夏人方议和公以谓边备不可弛请与范公俱出按
 行遂命公宣抚陜西范公宣抚河东范请益兵屯河
 阳蒲中及以兵从公以为不必请兵上前议未合退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一 第 8b 页 WYG0449-0129b.png
 于殿庐中犹争公曰若尔则臣乞自行不用朝廷一
 人一骑范色忿欲再请对道公语公笑止之会富公
 赞公说卒不发兵范亦不以为忤(家/传)
公至关陜以兵数虽多而杂以疲弱耗用度选禁军不
 堪征战者停放一万二千馀人后田况乞选诸路军
 不堪战者为厢军云若谓兵骄久一旦澄汰恐致乱
 则去年韩琦汰边兵万馀人岂闻有为乱者哉(家/传)
时仁宗以天下多事急于求治手诏宰相杜衍曰朕用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一 第 9a 页 WYG0449-0129c.png
 韩琦范仲淹富弼皆中外人望有可施行宜以时上
 之又开天章阁赐坐咨访急务公条九事大略备西
 北选将帅明按察丰财用抑佞倖进有能退不才去
 冗食谨入官继又献七事议稍用而小人巳侧目不
 安二府皆合班奏事公必尽言事虽属中书公亦对
 上指陈其实同列尤不悦独仁宗识之曰韩琦性直
 (行/状)
苏子美辈为进奏院事发仁宗为谗者所惑夜遣中使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一 第 9b 页 WYG0449-0129d.png
 散入大臣家捕同饮者公明日对曰夜来闻遣官绕
 京城捕馆职甚骇物听此事但付有司自有行遣上
 色悔久之(别/录)
诸人欲以进奏院事倾正党宰相章得象晏殊不可否
 贾昌朝参政阴主之张方平宋祁王拱辰皆同力以
 排至列状言王益柔作傲歌罪当诛公时在右府因
 两府同对言益柔狂语何足深计较方平等皆陛下
 近臣今西边用兵有何限大事不为论列而同状攻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一 第 10a 页 WYG0449-0130a.png
 一王益柔其情亦可见上遂释然(别/录)
徙知郓州京东素多盗捕盗之法以百日为三限限不
 获者抵罪盗未必得而被刑者众公请获他盗者听
 比折除过捕者有免刑之路故盗多获朝廷著为天
 下法至今用之(家/传)
徙镇定定州久用戎将治兵无法度至于骄不可使公
 至即用兵律裁之察其横军中尤不可教者捽首斩
 军门外士死攻围赙赏其家恤其孤儿使继衣廪恩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一 第 10b 页 WYG0449-0130b.png
 威既信则仿古兵法作方员锐三阵指授偏将日月
 教习之由是定兵精劲齐一号为可用冠河朔岁大
 歉为法赈之活饥人七百万邻城旁路刺取其法视
 中山隐然为雄镇声动虏中(行/状)
定卒恶米陈下执筹不请公时为帅闻之驰入仓群卒
 约十馀人皆持米前诉公曰米乃如此馀人皆退后
 出怀中米一裹曰琦亦请此朝廷置此米一㪷约八
 镮内地不售一百今虽陈下售犹不失四镮适皆自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一 第 11a 页 WYG0449-0130c.png
 汝扇摇命尽戮十卒于前公凝然不动一军股栗(遗/事)
中书习旧弊每事必用例五房史操例在手顾金钱惟
 意所去取所欲与白举用之所不欲行或匿例不见
 公令删取五房例及刑房断例除其冗缪不可用者
 为纲目类次之封縢谨掌每用例必自阅自是人知
 赏罚可否出宰相五房史不得高下于其间(行/状)
公自为相即与当时诸公同力一德谋议制作铨补天
 下士所汲引多正直有名或忠厚可镇风俗以公议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一 第 11b 页 WYG0449-0130d.png
 用之士莫知出何人门下嘉祐四年下祫享赦事多
 便民者命诸路举学行尤异笃遣诣京师馆于太学
 试舍人院差使授官立柴氏后为崇义公法春秋存
 亡继绝之义择才臣诣四方宽恤民力籍户绝田租
 为广惠仓以广赈恤募耕唐邓废田劝课农作守令
 治最者久其任以率吏课裁定令敕以省疑谳弛茶
 禁以便东南之民议者以谓近于三代之仁义多公
 所论议施行(行/状)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一 第 12a 页 WYG0449-0131a.png
仁宗春秋高继嗣未立天下以为忧虽或有言者而大
 臣莫敢为议首公数乘间伏奏乞选立太子上顾曰
 后宫一二欲就馆卿毋亟后诞育皆皇女公一日挟
 孔光传进对曰汉成帝立二十五年无继嗣已议立
 帝弟之子定陶王为太子成帝中材常主犹能之以
 陛下之明何难于此哉太祖为天下长虑泽流至今
 惟陛下以太祖心为心则无不可矣仁宗感悟始以
 英宗判宗正寺英宗力辞宦官宫妾势未便中外皆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一 第 12b 页 WYG0449-0131b.png
 危之公复启曰陛下属之以大任而不肯当盖其沉
 远详重识虑有以过人非有他也犹豫不决招谗慝
 生变故且名未正则尚得以辞名体一定父子之分
 明则浮议亦不得复摇矣仁宗欣纳曰如此则宜乘
 明堂大礼前亟立为太子乃召枢密大臣谕其事或
 愕曰此大事毋遽上顾曰朕意决矣曰诚如此敢为
 天下贺又召学士为诏书学士亦请对然后进藁英
 宗既为太子尚坚卧公又奏曰今既为陛下子何所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一 第 13a 页 WYG0449-0131c.png
 间哉愿令宫人就谕旨及本宫族属敦劝上如其请
 始就兴宁宫会仁宗弃天下平旦入预大议英宗即
 帝位宫门徐开追百官班宣遗制卫士坐甲诸司幕
 庑下治丧人情肃然日至午市肆犹有未知者公性
 厚重未尝名其功其门人亲客或燕坐从容语及太
 子定策事必正色曰此仁宗圣德神断为天下计太
 后母道内助之力朝廷定议久矣臣子果何预焉(行/状)
仁宗嗣未立公请置内学教宗子建储之意默存其中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一 第 13b 页 WYG0449-0131d.png
 事未及行仁宗倦勤势渐迫更不暇置内学每进对
 罢即论太子天下本不可不豫立以系天下心语日
 益切时有二宗子育宫中公谓二宗子陛下亦必自
 能见其孰聪明知否上以英宗为言公即将顺乞降
 圣旨劄子权判宗正司后两府通签御劄张升太尉
 见之惧深罪公何不与之素议及次日殿上大言此
 事系社稷陛下不可错上曰此事与相公商量来升
 下殿至中书又诘公公曰此甚入思虑来不错升退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一 第 14a 页 WYG0449-0132a.png
 公笑曰若素议岂不坏了事(遗/事)
英宗初为皇太子时允弼最尊属心不平且有语国朝
 制度嗣天子即位先亲王贺次六军次见百官公是
 时先独召允弼入称先帝晏驾太子即位大王当贺
 允弼曰皇子为谁曰某人允弼曰岂有团练使为天
 子者何不立尊行公曰先帝有诏允弼曰焉用宰相
 遂循殿陛上公叱下曰大王人臣也不得无礼左右
 甲士已至遂贺次召诸亲王见六军百官中外晏然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一 第 14b 页 WYG0449-0132b.png
 (遗/事)
英宗即位已数月初挂服于柩前哀未发而疾暴作大
 呼语言恐人所不可闻左右皆反走大臣辈骇愕痴
 立莫知所措公亟投杖于地直趋至前抱入帘曰谁
 激恼官家且当服药内人惊散公呼之徐徐方来遂
 拥上以授之曰皆须用心照管官家再三慰安以出
 仍戒当时见者曰今日事惟某人见某人见外人未
 有知者复就位哭处之若无事然欧公归以语所亲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一 第 15a 页 WYG0449-0132c.png
 曰韩公遇事真不可及(并别/录)
英宗初以惊疑得疾虽平而疑未解潜晦自居犹若疾
 者面壁卧不受药饵公日率同僚自捧药以进公俯
 而恳告则或熟视而不言或取药覆公之衣而不顾
 公或跪于榻上者移时或拜于床下者数四太后每
 劳公曰相公亦不易胜矣大王汝自劝及大王劝之
 尤不顾也然须公强之而后服(别/录)
英宗遇貂珰少恩礼左右不悦多道禁中隐密者虽大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一 第 15b 页 WYG0449-0132d.png
 臣亦心惑之公独屹然不动昌言于众曰岂有前殿
 不曾差了一语而一入宫门得许多错来琦深疑此
 事帘前亦屡以此为对自尔人情知公意不摇妄传
 语言者遂息慈寿一日送密札与公有为孀妇作主
 之语仍敕中贵俟报公但曰领旨公以山陵有事呈
 乞晚临后上殿诸公不预既见谓上曰官家不得惊
 有一文字进呈只是不可泄陛下今日皆太后力恩
 不可报然既非天属之亲愿加意承奉便自无事上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一 第 16a 页 WYG0449-0133a.png
 曰谨奉教公又云此文字臣不敢留幸宫中密焚之
 若泄则间遂开卒难合矣他日光献对中书泣诉英
 宗疾中语言起居状继而枢密院对语亦如前富弼
 谓公曰适闻帘下说否弼不忍闻盖富意亦以太后
 之意为然而归咎于英宗及公力劝太后彻帘不敢
 令富公预闻后中书已得光献旨还政密院犹未知
 也迨手书出富公愕然因此不悦(家/传)
英宗既自外来又方寝疾不豫人情向在太后公虑宫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一 第 16b 页 WYG0449-0133b.png
 中有不测者一日因对深以言动太后曰臣等只在
 外面不得见官家内中保护全在太后若官家失照
 管太后亦未安稳太后惊曰相公是何言语自家更
 是用心公即曰太后照管则众人自照管同列为缩
 颈流汗既而吴奎曰语不太过否公曰不得不如此
 (别/录)
公潜察英庙巳安而曹后未有还政意乃先建议英庙
 曰可一出祈雨使天下之人识官家上然之咨太后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一 第 17a 页 WYG0449-0133c.png
 太后怒曰独不先禀此耶孩儿未安恐未能出公曰
 可以出矣后曰人主出不可以不备礼仪方处丧素
 仗未具公曰此小事朝廷颐旨即办不数日素仗成
 上遂幸相国寺京师之疑巳解太后不久即还政
曹后初未还政公力引古以动之云前世母后更聪明
 者多莫不以固吝权位败名德太后若脱然复辟则
 是千古所未有请阅史书一一可见太后曰自家何
 敢望贤人公察其意回矣即连赞成之后数日批出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一 第 17b 页 WYG0449-0133d.png
 云某日更不御殿公亟令捲帘彻坐乃往白上上曰
 莫未否公曰已得亲诏矣上遂释然
初曹后难于还政公说曰当别与太后议仪制(山呼警/跸益卫)
 (士五百/人之类)太后既允即以讽上上曰相公苦崇奖母后
 是岂好事公曰臣等亟以此诱之方肯放下陛下何
 惜此邪(并别/录)
帝疾甚时有不逊语后不乐大臣有不预立太子者阴
 进废立之说惟宰相韩琦确然不变参政欧阳脩深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一 第 18a 页 WYG0449-0134a.png
 助其议尝奏事帘前慈圣呜咽流涕具道不逊状琦
 曰此病故尔病已必不尔子病母不容之乎慈圣不
 怿曰皇亲辈皆笑太后欲于旧窝中寻兔儿闻者惊
 惧皆退数步独琦不动曰太后不要胡思乱量少间
 修乃进曰太后事仁宗数十年仁圣之德著于天下
 妇人之性鲜不妒忌昔温成之宠太后处之裕然何
 所不容今母子之间而反不能忍邪后意稍和修复
 进曰仁宗在位岁久德泽在人人所信服故一日晏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一 第 18b 页 WYG0449-0134b.png
 驾天下禀命奉戴嗣君无一人敢异同者今太后一
 妇人臣等五六措大尔非仁宗遗意天下谁肯听从
 太后默然久之而罢后数日独见英宗帝曰太后待
 我无恩公曰自古圣帝明王不为少矣然独称舜为
 大孝岂其馀皆不孝邪父母慈爱而子孝此常事不
 足道惟父母不慈而子不失孝乃可称但恐陛下事
 之未至尔父母岂有不慈者帝大悟自是不复言太
 后短矣熙宁中欧公退居颖上间言及此曰古所谓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一 第 19a 页 WYG0449-0134c.png
 社稷臣韩公近之(龙川/志)
英宗初立外六班有谋变者或言于公公曰事不成不
 过族耳吾不惧也既而卒无事英宗即政公以其勇
 智不世出可与有为乃考寻中书祖宗御批得百馀
 番俱阙略不全补缀仅能识其字皆经国长算大策
 如取太原伐江南伐犬戎付中书之类编成十馀轴
 英宗一见之不觉避御座是时同列皆谓公有不言
 教万乘事后上仙公哭之恸曰何事不可为(别/录)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一 第 19b 页 WYG0449-0134d.png
入内都知任守忠者奸邪反覆间谍两宫时司马温公
 在諌院吕諌议为侍御凡十馀章请诛之英宗虽悟
 未施行宰相韩琦一日出空头敕一道参政欧公已
 签书矣参政赵槩难之问欧公曰何如曰第书之韩
 公必自有说公坐政事堂以头子勾任守忠立廷下
 数之曰汝罪当死责蕲州团练副使蕲州安置取空
 头敕填之差使臣即日押行其意以为少缓则中变
 矣(闻见/录)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一 第 20a 页 WYG0449-0135a.png
公临大节处危疑苟利国家知无不为若湍水之赴深
 壑无所忌惮或諌曰公所为如是岂惟身不自保恐
 家无处所殆非明哲之所尚公叹曰为人臣者尽力
 以事其君死生以之顾事之是非何如尔至于成败
 天也岂可豫忧其不成遂辍不为哉闻者愧服(温公/撰祠)
 (堂/记)
治平中夏国汛使至将以十事闻朝廷未知其何事也
 时大常少卿祝咨馆伴既受命先见枢府已而见丞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一 第 20b 页 WYG0449-0135b.png
 相公曰枢密何语曰枢府云若使人议及十事第云
 授命馆伴不敢辄及边事公笑曰岂有止主饮食而
 不及他语邪公乃徐料十事以授祝曰彼及某事则
 以某辞对辩某事则以某辞折及宴果及十事凡八
 事正中公所料夏人竦服(燕/谈)
濮安懿王以英宗践阼例当改封上尤详谨不欲遽既
 踰大祥始诏两制议其礼两制谓当称大国封皇伯
 中书拟所生称皇伯无经据又封爵须下诰名之则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一 第 21a 页 WYG0449-0135c.png
 未得其中方下三省再议英宗复诏罢之而台諌官
 攻中书不已尤指欧阳公诸公莫不避匿自解公独
 谓人曰此中书事皆共议何可独罪欧阳公士大夫
 叹其平直忠谅不肯推谤与人(行/状)
治平三年上疾革二府问疾罢公奏曰陛下久不视朝
 中外忧惧宜蚤建太子以安众心上颔之公请上亲
 笔指挥上乃批曰立太王为皇太子公曰太王乃颖
 王也烦圣躬更亲书之上又批于后云太王颖王某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一 第 21b 页 WYG0449-0135d.png
 公曰欲乞只今晚宣麻上颔之时神宗在侧闻是命
 辞于榻前者久之制下又设置东宫官属由是国本
 定矣
神宗既即位王陶自东宫入御史府为中丞意有所觖
 望奏弹宰相不押常朝班朝廷以宰相日奏事垂拱
 退诣文德殿押常朝班或已过辰正则御史台放班
 行之已数十年为故事陶愤不胜乃肆诋诬上察其
 奸罢陶言职(行/状)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一 第 22a 页 WYG0449-0136a.png
陶言公不押常朝班为跋扈帝遣近臣以陶言示公公
 奏曰臣非跋扈者陛下遣一小黄门至则可缚臣矣
 帝为之动出陶知陈州(闻见/录)
一日上谓公近有欲以二大国封濮王者如何公曰先
 帝遵守典礼不敢爵父而陛下岂可爵祖又当以何
 亲称之邪此必党濮议者欲求必胜殊不顾上累圣
 德而措先帝于重不幸也愿深察之上欣然纳焉(家/传)
公为相日曾公为亚相赵康靖欧公为参政凡事该政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一 第 22b 页 WYG0449-0136b.png
 令则曰问集贤该典故则曰问东厅该文学则曰问
 西厅至大事则自决之人以为得相体(麈/史)
英宗上仙今上即位一日遂恳辞位上流涕谓相公欲
 何之公一日又持四方士人见责不退书开陈以谓
 清议不容如此岂敢安位上又流涕不语请益坚他
 日忽宣谕已有恩命云亦不久在外虚席以待故除
 两镇(除镇安德胜等军节/度兼侍中判相州)有衮衣待还之语公复进
 见谓制语太过使臣不得安外乞改之上不许(遗/事)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一 第 23a 页 WYG0449-0136c.png
诏复知相州仍令赴阙朝觐陛辞之日上从容访问政
 事公因进言用人当辨邪正为治之本莫先于此上
 曰侍中国之龟鉴朕敢不从(家/传)
公自长安入觐朝廷欲留之公阴知时事遂坚请相陛
 辞日上谓卿去谁可属国者公引元老一二人上问
 金陵何如公曰为翰林学士则有馀处此地则不可
 上又不答公便退后有问公何以识之公曰尝读金
 陵答杨忱一书窥其心术只为一身不为天下以此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一 第 23b 页 WYG0449-0136d.png
 知非宰相器(遗/事)
公自永兴过阙神宗问曰卿与王安石议论不同何也
 公曰仁宗立先帝为皇嗣时安石有异议与臣不同
 故也帝以公之语问荆公公曰方仁宗欲立先帝为
 太子时春秋未高万一有子措先帝于何地臣之论
 所以与琦异也荆公强辩类此公请册英宗为皇嗣
 时仁宗曰少俟后宫有就阁者公曰后宫生子所立
 嗣退居旧邸可也盖公有以处之矣然荆公当英宗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一 第 24a 页 WYG0449-0137a.png
 世屡诏不至实自慊也(闻见/录)
改判大名时朝廷行青苗法众议谓非便台谏官及言
 者皆以罪斥中外无复敢言者公慨然上疏乞罢其
 法条例司疏难颁下及令进奏官指挥本院将中书
 劄子颁行天下公再奏曰臣详制置司疏驳事件即
 将臣元奏要切之语多从删去唯举大概用偏辞曲
 说为阻难及引周礼国服为息之说文其缪妄上以
 欺罔圣听下以愚弄天下之人将使无复敢言其非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一 第 24b 页 WYG0449-0137b.png
 者臣不胜痛愤至再有辨列按周礼泉府掌以市之
 征布敛市之不售货之滞于民用者以其价买之物
 揭而书之以待不时而买者买者各从其抵郑众释
 云书其价揭着其物也不时买者谓急求也抵故价
 也臣谓周制民有货在市而无人买或有积弊而妨
 民用者则官以时价买之书其物价示民若有急求
 者则以官原买价与之此所谓王道也经又云凡赊
 者祭祀无过旬日丧纪无过三月郑众释云赊贳也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一 第 25a 页 WYG0449-0137c.png
 以祭祀丧纪故从官贳买物唐贾公彦疏云赊与民
 不取利也经又云凡民之贷与其有司辨授之以国
 服为之息郑众释云贷者谓从官借本价也故有息
 使民弗利以其所贾之国所出为息也此所谓王道
 也而郑康成云以其于国服事之税为息也于国事
 受园廛之田而贷万泉者则期出息五百臣谓周礼
 园廛二十而税一近郊十一远郊二十而三甸稍县
 都皆无过十一唯其漆林之征二十有五郑康成盖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一 第 25b 页 WYG0449-0137d.png
 约此法谓从官贷钱若受园廛之地贷万钱者出息
 五百公彦因而解谓近郊十一者万钱期出息一千
 远郊二十而三者万钱期出息一千五百甸稍县都
 之民万钱期出息二千臣谓如此则须漆林之户取
 贷方出息二千五百也然当时未必如此也今放青
 苗钱凡春贷十千半年之内便令纳利二千秋再放
 十千至年终又令纳利二千则是贷万钱者不问远
 近之地岁令出息四千也周礼至远之地止出息二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一 第 26a 页 WYG0449-0138a.png
 千今青苗取利尚过周礼一倍则制置司所言比周
 礼贷民取息立定分数已不为多亦是欺罔上听且
 谓天下之人皆不能辨也且今古异制贵于便时周
 礼所在有不可施于今者其事非一若谓泉府一职
 今可施行则上言以官钱买在市不售及民间积滞
 之货候民急求则依原买价与之民有祭祀丧纪就
 官中借物限旬日三月还官而不取其利制置司何
 不将此周公太平已试之法尽申明而行之岂可独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一 第 26b 页 WYG0449-0138b.png
 举注疏贷钱取息之利事以诋天下之公言哉上始
 得公疏意已大悟亟欲寝罢王安石引疾在告唯参
 政赵抃等对上论欲罢之意抃乃曰此主于安石乞
 更俟安石出议之安石既出执之益坚闻者惜之未
 几御史中丞吕公著亦言青苗非便安石欲黜之上
 曰须别坐事令出既而又曰公著言韩琦近有章疏
 朝廷亦当听纳自古执政若与藩臣生间隙至有举
 晋阳之甲以逐君侧之恶者安石遽曰只此可逐矣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一 第 27a 页 WYG0449-0138c.png
 公著遂坐诬大臣欲举晋阳之甲罢知蔡州諌官孙
 觉闻之曰此言觉尝奏之今贬公著误也公既以言
 忤权臣又公著告词明坐所因公益恐悚遂以疾上
 章乞知徐州章四上神宗遣内侍李舜举慰谕之乃
 止(家/传)
初法下曰琦旧臣也义不敢默及不听晓官属亟奉行
 曰琦一郡守也其敢不如令(行/状)
公知扬州王荆公初及第为签判每读书至达旦略假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一 第 27b 页 WYG0449-0138d.png
 寐日已高急上府多不及盥漱魏公见荆公少年疑
 夜饮放逸一日从容谓荆公曰君少年毋废书不可
 自弃荆公不答退而言曰韩公非知我者魏公后知
 其贤欲收之门下荆公终不屈故荆公熙宁日录中
 短魏公为多每曰韩公但形相好耳作画虎图以诋
 之公薨荆公挽诗云幕府少年今白发伤心无路送
 灵輀犹不忘少年之语也(闻见/录)
太宗真宗尝猎于大名之郊题诗数十篇贾魏公时刻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一 第 28a 页 WYG0449-0139a.png
 于石公留守日以其诗藏于班瑞殿之壁既成客有
 劝公摹本以进者公曰修之则已安用进为客亦莫
 喻公意韩绛来遂进之公闻之叹曰昔岂不知进邪
 顾上方锐意四夷事不当更导之耳(别/录)
公曰御军自有中道严固不可爱亦不可若当其罪虽
 日诛百人何害人自不怨(遗/事)
魏公潞公俱尝镇北门魏公时朝城令决一守把兵士
 方二下辄悖骂不已令以解府魏公使前问云汝骂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一 第 28b 页 WYG0449-0139b.png
 长官信否对曰当时乘忿实有之公即于解状判处
 斩从容平和略不变色潞公时复有解一卒犹前者
 潞公震怒问之兵对如实公亦判处斩以此见二公
 之量不同如魏公则彼自犯法吾何怒之有不惟学
 术之妙亦天资之高尔(元城/语录)
公所历大藩皆有遗爱戎狄尤畏公名凡使契丹及来
 使者必问韩侍中安否今何在其子忠彦使幕外虏
 主问左右孰屡使南朝识韩侍中观忠彦猊类父否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一 第 29a 页 WYG0449-0139c.png
 或对曰颇类命画工图之而去馆伴王兴功遽以告
 忠彦北门为聘使道旧与京尹书皆押字不名及公
 留守则名于书其副使成禹锡仍喻来介曰以侍中
 在此故特名每南来涉临清界即戒其下曰此韩侍
 中境无多需索也(行/状)
熙宁七年春契丹遣汛使萧禧来言代北对境有侵地
 请遣使分画帝遣中使赐富弼韩琦文彦博曾公亮
 手诏问以计策公疏曰臣观近年以来朝廷举事则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一 第 29b 页 WYG0449-0139d.png
 似不以大敌为恤虏人见形生疑必谓我有图复燕
 南之意故造此衅端屡遣使以争理地界为名观我
 应之之术如何尔其所致虏之疑者七事高丽臣属
 契丹于朝廷久绝朝贡乃因商舶招谕而来于国家
 初无损益而契丹谓以图我一也吐蕃部族不相君
 长未尝为边患而强取其地建熙河一路戕其老弱
 以数万计契丹闻之当谓行将及我二也边近四山
 地势高仰不可为溏泺向闻遣使部兵遍置榆柳以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一 第 30a 页 WYG0449-0140a.png
 制虏骑三也义勇民兵将校甚整教习益精而忽创
 团保甲一道纷然义勇人十去其七破可用之成法
 得增数之虚名四也河外城池工筑并兴增置守具
 检视器械五也创都作院颁降弓刀新样大作战车
 费财殚力先自困弊六也置河北三十七将各专军
 政州县不得关预声言出征又深见可疑之形七也
 夫契丹素为敌国因疑起事不得不然亦其善自为
 谋者也今横使再至初示偃蹇以探伺朝廷况代北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一 第 30b 页 WYG0449-0140b.png
 初与雄州素有定界若优容而与之虏情无厌浸淫
 不许虏遂持此以为已直纵未大举势必渐扰诸边
 卒隳盟好臣昔曾言青苗钱事而言者辄肆厚诬非
 陛下之明几及大戮自此闻新法日下实避嫌疑不
 敢论列今亲被诏问事系国家安危言及而隐罪不
 容诛臣尝窃计始为陛下谋者必曰自祖宗以来因
 循苟简治国之本当先富强则可以鞭笞四夷尽复
 唐之故疆然后制作礼乐以文太平故散青苗钱为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一 第 31a 页 WYG0449-0140c.png
 免役法次第取钱又内外置市易务新制日下更改
 无常官吏违者坐徙不以赦降监司督责以刻为明
 今农怨于畎亩商旅叹于道路官吏不安其职恐陛
 下不尽知也夫欲攘斥四夷以兴太平而先使邦本
 困摇众心离怨此则陛下始谋者大误也又好进之
 人不顾利害但得边事将作富贵可图必曰虏势已
 衰特外恃骄慢尔以陛下神圣文武若择将臣领大
 兵深入虏境则幽燕之地一举可复此又未之思也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一 第 31b 页 WYG0449-0140d.png
 今河朔累岁灾伤民力大乏将官粗勇寡谋保甲未
 经训练若驱重兵顿于坚城之下粮道不继腹背受
 敌虽曹彬米信名德宿将犹以此致岐沟之败也臣
 今为陛下计谓宜遣使报聘优致礼币具言朝廷向
 来兴作乃修备之常与北朝通好之久自古所无岂
 有他意且疆土素定当如旧界请命边吏退近者侵
 占之地不可持此造端隳累世之好如将官之类因
 而罢去以释虏疑万一听命则可以迁延岁月陛下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一 第 32a 页 WYG0449-0141a.png
 益养民爱力选贤任能疏远奸䛕进用忠鲠使天下
 悦服边备日充虏果败盟然后一振威势恢复故疆
 快天人之心雪祖宗之愤矣富文曾皆举不与之论
 时荆公再入相曰将欲取之必姑与之也以笔画其
 图命天章阁待制韩缜奉使举与之盖东西弃地五
 百里云祖宗故地荆公轻以畀邻国又建以与为取
 之论至后世奸臣以伐燕为神宗遗意卒致天下之
 乱荆公之罪可胜言哉(闻见/录)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一 第 32b 页 WYG0449-0141b.png
初为馆职所与游者皆一时英俊石曼卿气豪迈多戏
 侮同舍独见公不敢少慢但时呼为韩家盖当时市
 井小民凡所畏尊官则呼厥姓曰某家故石效此语
 自在馆阁已有重望于天下与同馆王拱辰御史萧
 定基同发解开封府举人二公时有争喧公安坐幕
 中阅试卷如不闻拱辰忿不助已诣公室谓公曰此
 中习宰相气度耶公和颜谢之及公为枢副石介有
 庆历盛德颂曰予早识琦琦有奇骨可属大事敦厚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一 第 33a 页 WYG0449-0141c.png
 如勃后为相欧阳永叔作昼锦堂记曰临大节处大
 事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
 社稷之臣矣天下传之以为知言(家/传)
公惟务容小人善恶白黑不大分故小人忌之亦少如
 范富欧尹尝欲分君子小人故小人忌怨日至朋党
 亦起方诸公斥逐独公安焉后扶持诸公复起皆公
 力也(遗/事)
公既解相印王丞相曰为古人所未尝任大臣所不敢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一 第 33b 页 WYG0449-0141d.png
 天下以为名言欧公亦曰进退之际从容有馀德业
 两全谤谗自止过周公远矣(行/状)
公为相作久旱喜雨诗断句云须臾慰满三农望收敛
 神功寂似无人谓此真做出宰相事业也在北门重
 阳有诗云不羞老圃秋容淡且看寒花晚节香公居
 常谓保初节易保晚节难故晚节事事尤著力所立
 特全又作喜雪诗云危石盖深盐虎重老枝擎重玉
 龙寒人谓公身虽在外自任以天下之重如此(遗/事)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一 第 34a 页 WYG0449-0142a.png
公虽在外然其心常系社稷至身老而心益笃虽病不
 忘国家或有时闻更祖宗一法度坏朝廷一纪纲则
 泣血终日不食(别/录)
公曰琦平生仗孤忠以进每遇大事即以死自处幸而
 不死皆偶成实天扶持非琦所能也(同/上)
公云临事若虑得是劄定脚做更不移成败则任他方
 可成务
又尝谓大臣以李固杜乔为本其弊犹恐为胡广赵戒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一 第 34b 页 WYG0449-0142b.png
 若以胡赵自处弊可知也(并遗/事)
公言庆历中与希文彦国同在西府上前争事议论各
 别下殿不失和气如未尝争也当时相善三人正如
 推车子盖其心主于车可行而已
公论君子小人之际当以诚待之但知其小人当浅与
 之接耳凡人至于小人欺已处必露其明以破之公
 独不然明足以照小人之欺然每受之未尝形色也
 (并别/录)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一 第 35a 页 WYG0449-0142c.png
公因论进退曰处去就之难者不可猛而有迹(遗/事)
孙和甫奉使虏中过魏请教于公公曰勿以为夷狄而
 鄙薄之甚善
公在魏府僚属路拯者就案呈有司事而状尾忘书名
 公即以袖覆之仰首与语稍稍潜卷以授之(并别/录)
公在大名日有人献玉盏二只云耕者入坏冢而得表
 里无纤瑕可指亦绝宝也每开宴召客特设一棹覆
 以锦衣置盏其上一日召漕使且将用之酌酒劝座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一 第 35b 页 WYG0449-0142d.png
 客俄为一吏误触倒玉盏俱碎坐客皆愕然吏且伏
 罪公神色不动笑谓座客曰凡物之成毁亦自有数
 俄顾吏曰汝误也非故也何罪之有坐客皆叹公宽
 厚不已(遗/事)
公帅定州时夜作书令一侍兵持烛侍兵旁视烛燃公
 须公遽以袖摩之而作书如故少顷回视则已易其
 人矣公恐主吏鞭之亟呼视之曰勿易渠已解把烛
 矣军中感服(别/录)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一 第 36a 页 WYG0449-0143a.png
公姿貌英特美须髯骨骼清耸眉目森秀图绘传天下
 人以谓高山大岳望之气象雄杰而包育微细畜泄
 云雨藏匿宝怪盖自然也(行/状)
公在相位所进用人惟以公议所在凡荐引于上前未
 尝辄漏其语间因上有宣谕或同僚谈说人始闻之
 (家/传)
有问公郭逵众人皆谓出公力曰用人等事非人臣所
 得专须还他主上若用人是则将顺非则开陈何谓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一 第 36b 页 WYG0449-0143b.png
 琦力始英宗欲郝质在西府公谓质固得但二府论
 道经邦一黥卒主之恐反使不安如狄青为中外所
 伏一旦居此论议纷然而去爱之适所以害之英宗
 沉吟久之曰如此则用郭逵粗胜质遂然之(遗/事)
公元勋盛德如此闻人一小善则曰琦不及也(别/录)
公平日奖进人才极博至心许者不过一二人多见其
 与人长忘人短而用之谓太滥其实胸中不啻黑白
公论时望诸公皆不以经纶许之谓才器须周可当四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一 第 37a 页 WYG0449-0143c.png
 面入粗入细乃经纶事业今皆可当一面才也(遗/事)
公论近世宰相独许裴晋公本朝惟师服王沂公又尝
 云若晋公点检着亦有未尽处君子成人之美不可
 言也不知摘晋公何事或问威克厥爱允济如潞公
 临大事全是威何如曰待威而后济者亦是也然不
 须以威而能济者观公意岂以德不足者必待威以
 立事耶古人谓雕鹗百鸟望而畏之鸾凤百鸟望而
 爱之其服则一其品相远矣(遗/事)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一 第 37b 页 WYG0449-0143d.png
公尝言仁庙议配享清议皆与沂公而不与申公诚意
 不可欺如此又曰顷时丁寇立朝闻天下一善言皆
 归之莱公未必尽出莱公也闻一不善事必归之晋
 公未必尽出晋公也盖天下之善恶争归焉人之修
 身养诚意不可不谨又曰沂公为相论其事则无可
 数者论其人则天下信之以为贤相申公以进贤自
 任恩归于己时士皆出其笼络独欧范尹旋收旋失
 之终不受其笼络(遗/事)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一 第 38a 页 WYG0449-0144a.png
或问君实晦叔天下属望他日大用当何如公曰才偏
 规模小
吴长文子璟素以坚挺有节槩称公亦称之及幕府有
 阙门下有以璟为言者公曰此人气虽壮然包蓄不
 深发必暴且不中节当以此败置而不言不踰年璟
 败皆如其言
赵君锡被召别公请教公曰平日之学正为今日若不
 错馀不错矣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一 第 38b 页 WYG0449-0144b.png
公平日谓成大事在胆未尝以胆许人往往自许也
潞公在西府人有以公进退讽潞公者潞公曰彦博岂
 敢望韩公韩公地位别彦博则有些粗材蒙朝廷擢
 备两府耳人颇与潞公自知之明(并遗/事)
钱明逸久在禁林不合意出为秦州居常怏怏不事事
 公闻之语人曰已虽不欲独不思所部百万生灵邪
 (别/录)
公屡荐欧阳公而仁宗不用他日复荐之曰韩愈唐之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一 第 39a 页 WYG0449-0144c.png
 名士天下望以为相而竟不用使愈为之未必有补
 于唐而谈者至今以为谤欧阳修今之韩愈也而陛
 下不用臣恐后之谈者谤必及国不特臣也陛下何
 惜不一试之以晓天下后世也上从之(谈/丛)
公晚与永叔相知而相亲最深永叔深服公之德量尝
 曰累百欧阳修何敢望韩公公曰永叔相知无他琦
 以诚而已公知永叔不以系辞为孔氏书又多不以
 文中子为可取中书相会累年未尝与之言及也(别/录)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一 第 39b 页 WYG0449-0144d.png
石守道编三朝圣政录将上一日求质于公公指数事
 其一太祖惑一宫鬟视朝晏群臣有言太祖寤伺其
 酣寝刺杀之公曰此岂可为万世法已溺之乃恶其
 溺而杀之彼何罪使其复有嬖将不胜其杀矣遂去
 此等数事守道服其清识(遗/事)
石守道作庆历诗忠邪太明白公与范公适自陜西来
 朝道中得之范公拊股谓公曰为此怪鬼辈坏了公
 曰天下事不可如此如此必坏(别/录)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一 第 40a 页 WYG0449-0145a.png
公言始学行已当如金玉不受微尘之污方是及其成
 德有所受亦有所不害者不然无容矣
公尝谓忠义之心人皆有之惟其执之不固勉之不力
 是以不及于古人(并遗/事)
公尝从容议及养兵事慨然曰琦有所思而得之未尝
 语人人亦未必信养兵虽非古然积习既久不可废
 之又自有利处不为不深昔者发百姓戍边无虚岁
 父子兄弟有生离死别之苦议者但以不如汉唐调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一 第 40b 页 WYG0449-0145b.png
 兵于民独不见杜甫石壕吏一篇调兵于民其弊至
 此后世既收拾强悍无赖者养之以为兵良民虽敛
 税良厚而终身保骨肉相聚之乐此岂小事又其练
 习战阵而豪壮可使安得与农民同日道也(别/录)
公谓处事不可有心有心则不自然不自然则扰太原
 土风喜射故民间有弓箭社琦在太原不禁亦不驱
 故人情自得亦可寓兵备于其间后宋相继政颇著
 心处之下令籍为部伍仍须用角弓太原人贫素用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一 第 41a 页 WYG0449-0145c.png
 木弓自此有卖牛买弓者人始骚然矣此出于有心
 也(遗/事)
公天性清简独观书文昼夜不倦馀暇则喜书札素爱
 颜鲁公书而加以遒健自成一家端重刚劲类其为
 人(行/状)
崔公孺公夫人之弟也公执政用监司非其人则曰公
 居陶镕之地宜法造化为心造化者以蛇虎害人之
 物故置蛇于薮泽置虎于山林今公乃置于通衢使
宋名臣言行录 后集卷一 第 41b 页 WYG0449-0145d.png
 为民害可乎公严惮之(记/闻)
或问伊川量可学否曰可学进则识进识进则量进曰
 如魏公可学否曰魏公是间气(胡氏传/家录)
论韩魏公范文正公皆是天资不由讲学(上蔡/语录)
 
 
 
 宋名臣言行录后集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