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十四
卷四十四 第 1a 页 WYG1401-065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释文纪卷四十四
            明 梅鼎祚 辑
 无名氏(一及此下序记并未详作者/经 论律第以世代为次)
  (后汉/姚秦) (吴/宋)  (东晋/后魏) (苻秦/隋)
  四十二章经序(后汉/)
昔汉孝明皇帝夜梦见神人身体有金色项有日光飞
在殿前意中欣然甚悦之明日问群臣此为何人也有
卷四十四 第 1b 页 WYG1401-0651b.png
通人傅毅曰臣闻天竺有得道者号曰佛轻举能飞殆
将其神也于是上悟即遣使者张骞羽林中郎将秦景
博士弟子王遵等十二人至大月支国写取佛经四十
二章在十四石函中登起立塔寺于是道法流布处处
修立佛寺远人伏化愿为臣妾者不可称数国内清宁
含识之类蒙恩受赖于今不绝也(出三藏/记集)
  佛说兴起行经序(一名严成宿缘经后汉/外国三藏康孟详译)
所谓昆崙山者则阎浮利地之中心也山皆宝石周匝
卷四十四 第 2a 页 WYG1401-0652a.png
有五百窟窟皆黄金常五百罗汉居之阿耨大泉外周
围山山内平地泉处其中泉岸皆黄金以四兽头出水
其口各绕一匝巳还复其方出投四海象口所出者则
黄河是也其泉方各二十五由延深三厥劣一厥劣者
七里也泉中有金台方一由延台上有金莲华以七宝
为茎如来将五百罗汉常以月十五日于中说戒因舍
利弗问佛十事宿缘后以十五日时将本弟子说讫乃
止如是至九往所以十问而九答者以木锵之对人间
卷四十四 第 2b 页 WYG1401-0652b.png
偿之欲示人宿缘不可逃避故也又阿耨泉中非有漏
碍形所可周游虽有阿难为如来所接也所以殷勤告
舍利弗者欲化诸龙故也(大藏与/字函)
  法句经序(吴/)
昙钵偈者众经之要义昙之言法钵者句也而法句经
别有数部有九百偈或七百偈及五百偈偈者结语犹
诗颂也见佛见事而作非一时言各有本末布在众经
佛一切智厥性大仁悯伤天下出兴于世开现道义所
卷四十四 第 3a 页 WYG1401-0652c.png
以解人凡十二部经总括其要别为四部四部阿含佛
去世后阿难所传卷无大小皆称闻如是处佛所究畅
其说是后五部沙门各自钞众经中四句六句之偈比
次其义条别为品于十二部经靡不斟酌无所适名故
曰法句夫诸经为法言法句者犹法言也近世葛氏传
七百偈偈义致深译人出之颇使其浑漫唯佛难值其
文难闻又诸佛兴皆在天竺天竺言语与汉异音云其
书为天书语为天语名物不同传实不易唯昔蓝调安
卷四十四 第 3b 页 WYG1401-0652d.png
侯世高都尉弗调译梵为汉审得其体斯以难继后之
传者虽不能密犹尚贵其实粗得大趣始者维祇难出
自天竺以黄武三年来适武昌仆从受此五百偈本请
其同道竺将炎为译将炎虽善天竺语未备晓汉其所
传言或得梵语或以义出音近于质直仆初嫌其为辞
不雅维祗难曰佛言依其义不用饰取其法不以严其
传经者当令易晓勿失厥义是则为善座中或曰老氏
称美言不信信言不美仲尼亦云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卷四十四 第 4a 页 WYG1401-0653a.png
明圣人意深邃无极今传梵义实宜径达是以自竭受
译人口因循本旨不加文饰译所不解则阙不传故有
脱失多不出者然此虽辞朴而旨深文约而义博事均
众经章有本故句有义说其在天竺始进业者不学法
句谓之越叙此乃始进者之鸿渐深入者之奥藏也可
以启蒙辨惑诱人自立学之功微而所包者广实可谓
妙要者哉昔传此时有所不出会将炎来更从咨问受
此偈等复得十三品并校往古有所增定第其品目合
卷四十四 第 4b 页 WYG1401-0653b.png
为一部三十九篇大凡偈七百五十二章都凡一万四
千五百八十字庶有补益共广闻焉(大藏所字函部出/三藏别有四 无)
(下四部二字众经作采经或曰作/咸曰复得作重得往古作往故)
  首楞严三昧经注序(东晋/)
首楞严三昧者晋曰勇猛伏定意也谓十住之人志当
而功显不为而务成盖勇猛伏之名生于希尚者耳虽
功高天下岂系其名哉直以忘业宗而称立遗称故名
遗训三千敷典诰群生瞻之而弗及钻之而莫喻自非
卷四十四 第 5a 页 WYG1401-0653c.png
奇致超玄梵可以应乎圣录所谓勇猛者诚哉难阶也
定意者谓迹绝仁智有无兼忘虽复寂以应感惠泽者
苍生何尝不通惠以仁智照以玄宗所以寂者未可得
而分也故其篇云悉遍诸国亦无所分于法身不坏也
谓虽从感若流身充宇宙岂有为之者哉谓化者以不
化为宗作者以不作为主为主其自忘焉像可分哉若
至理之可分斯非至极也可分则有亏斯成则有散所
谓为法身者绝成亏遗合散灵鉴与玄风齐踪员神与
卷四十四 第 5b 页 WYG1401-0653d.png
太阳俱畅其明不分万类殊观法身全济非亦宜乎故
曰不分无所坏也首楞严者冲风冠乎知丧洪绪在于
忘言微旨尽于七住外迹显乎三权洞重玄之极奥耀
八特之化筌插高木之玄标建十准以伺能玩妙旨以
调习既习释而知玄遗慈故慈洽弃照而照宏也故有
陶化育物绍以经纶自非领略玄宗深达奇趣岂云究
之哉沙门支道林者道心冥乎上世神悟发于天然俊
朗明彻玄映色空启于往数位叙三乘余时复畴咨豫
卷四十四 第 6a 页 WYG1401-0654a.png
闻其一敢以不敏系于句末想望来贤助删定焉
  渐备经十住梵名并书序
 波牟提陀晋曰一住  维摩罗晋曰二住
 波披迦罗晋曰三住  阿至摸晋曰四住
 头都耶晋曰五住   阿比目祛晋曰六住
 头罗迦摩晋曰七住  阿遮罗晋曰八住
 抄头摩提晋曰九住  昙摩弥迦晋曰十住
渐备经晋曰十住名
卷四十四 第 6b 页 WYG1401-0654b.png
 第一住名悦豫    第二住名离垢
 第四住名兴光    第四住名辉耀
 第五住名难胜    第六住名目前
 第七住名玄妙    第八住名不动
 第九住名善哉意   第十住名法雨
渐备经十住行
 第一住(今亡/)     第二住说戒行事
 第三住说十二门五通事第四住说三十七品事
卷四十四 第 7a 页 WYG1401-0654c.png
 第五住说四谛事   第六住说十二因缘事
 第七住说权智事   第八住说神足变化事
 第九住说神足教化事 第十住亦说神足教化事
渐备经护公以元康七年出之其经有五卷五万馀言
第一卷说一住事今无此一卷今现有二住以下至十
住为十品
渐备经十住与本业大品异说事委悉于本业大品不
知何以曀于凉州昔凉州诸道士释教道竺法彦义斯
卷四十四 第 7b 页 WYG1401-0654d.png
二道士并皆博学以经法为意不知何以不集此经
亦不闻其有所说始知博闻之难其人兴显经且亦是
大经说事广大义理幽深乃是众经之美望辞叙茂赡
真有奇闻而帛法巨亦是博学道士昔邺中亦与周旋
不知何以复不集此经又不闻其言博闻强记信难有
护公出须赖经虽不见恒闻彦说之张天锡更出首楞
严故当应委于先者元康七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沙门
法护在长安市西寺中出渐备经手执梵本译为晋言
卷四十四 第 8a 页 WYG1401-0655a.png
护公菩萨人也寻其馀音遗迹使人仰之弥远夫诸方
等无生诸三昧经类多此公所出真众生之冥梯大品
出来虽数十年先出诸公略不综习不解诸公何以尔
诸公才明过人当能留心思研心以为至业者故当极
有所得先出诸公故恨太简于文句殊多可恨大品顷
来东西诸讲习无不以为业于文句犹不同觉其转深
但才分有限思寻有极幽旨作非短思所尽然文句故
可力为方欲研之穷此一生冀有微补渐备经恨不得
卷四十四 第 8b 页 WYG1401-0655b.png
上一卷冀因缘冥中之助忽复得之渐备所说十住位
分众行各有阶级目下殊异于众经方欲根悉研寻之
如令茫茫犹涉大海不知第一住中何说彼或有因缘
信使君不可不持作意尽寻求之理大品上两卷若有
可寻之阶亦勤以为意护公出光赞计在放光前九年
不九年当八年不知何以遂逸在凉州不行于世寻出
经时乃在长安出之而都不流行乃不知其故吾往在
河北唯见一卷经后记云十七章年号日月亦与此记
卷四十四 第 9a 页 WYG1401-0655c.png
同但不记处所所以为异然出经时人云聂承远笔受
帛元信沙门法度此人皆长安人也以此推之略当必
在长安出此经梵本亦言于阗沙门祗多罗所赍来也
此同如慧常等凉州来疏正似凉州出未详其故或乃
护公在长安时经未流宣唯持至凉州未能乃详审泰
元元年岁在丙子五月二十四日此经达襄阳释惠常
以酉年因此经寄牙市人康儿展转至长安长安安法
华遣人送至牙市牙市人送达襄阳付沙门释道安襄
卷四十四 第 9b 页 WYG1401-0655d.png
阳时齐僧有三百人使释僧显写送与扬州道人竺法
汰渐备经以泰元元年十月三十达襄阳亦是慧常等
所送与光赞俱来顷南乡间人留写故不与光赞俱至
耳首楞严须赖并皆与渐备俱至凉州道人释慧常岁
在壬申于内苑寺中写此经以酉年因寄至子年四月
二十三日达襄阳首楞严经事事多于先者非第一第
二第九此章最多近三四百言许于文句极有所益须
罗经亦复小多能有住处云有五百戒不知何以不至
卷四十四 第 10a 页 WYG1401-0656a.png
此乃最急四部不具于大化有所阙般若经乃以善男
子善女人为教首而戒立行之本百行之始犹树之有
根常以为深恨若有缘便尽访求之理先梵本有至信
因之勿零落(此文多/有脱误)
  阿毗昙心序
释和尚昔在关中令鸠摩罗跋提出此经其人不闲晋
语以偈本难译遂隐而不传至于断章直云修妒路及
见提婆乃知有此偈以偈检前所出又多首尾隐没互
卷四十四 第 10b 页 WYG1401-0656b.png
相涉入译人所不能传者彬彬然是以劝令更出以晋
泰元十六年岁在单阏贞于重光其年冬于浔阳南山
精舍提婆自执梵经先诵本文然后乃译为晋语比丘
道慈笔受至来年秋复重与提婆校正以为定本时众
僧上座竺僧根支僧纯等八十人地主江州刺史王凝
之优婆塞西阳太守任固之为檀越并共劝佐而兴立
(并出三/藏经集)
  法显传自记游天竺事后序
卷四十四 第 11a 页 WYG1401-0656c.png
是岁甲寅晋义熙十二年岁在寿星夏安居末迎法显
道人既至留共冬斋因讲集之际重问游历其人恭顺
言辄依实由是先所略者劝令详载显复具叙始末自
云顾寻所经不觉心动汗流所以乘危履崄不惜此形
者盖是志有所存专其愚直故投命于不必全之地以
达万一之冀于是感叹斯人以为古今罕有自大教东
流未有忘身求法如显之比然后知诚之所感无穷否
而不通志之所奖无功业而不成成夫功业者岂不由
卷四十四 第 11b 页 WYG1401-0656d.png
忘失所重重失所忘者哉(大藏兵/字函)
  沙弥十戒并威仪序(失译人名今/附东晋录)
夫乾坤覆载以人为贵立身处世以礼仪为本君臣父
子非礼不立防邪止奸非礼不禁和国崇婚非礼不定
逊悌乡邑非礼不通师徒朋友非礼不敬吊丧问疾非
礼不行昔先贤垂范永以为轨则丧祭之仪世务之急
是以信行之机旦夕之要今世浮游或轻或重或深或
浅不谐法则以致讥论(大藏叔/字函)
卷四十四 第 12a 页 WYG1401-0657a.png
  戒因缘经鼻奈耶序(苻秦坚案岁壬午秦/主苻 建元十三年)
阿难出经面承圣旨五百应真更互定察分为十二部
于四十九年之诲无片言遗失又抄十二部为四阿含
阿毗昙鼻奈耶三藏备也天竺学士罔弗尊焉讽之咏
之未坠于地也其大高座沙门则兼该三藏中下高座
则通一通二而巳耳经流秦土有自来矣随天竺沙门
所持来经遇而便出于十二部毗曰罗部最多以斯邦
人庄老教行与方等经兼忘相似故因风易行也道安
卷四十四 第 12b 页 WYG1401-0657b.png
常恨三藏不具以为阙然岁在壬午鸠摩罗佛提赍阿
毗昙抄四阿含抄来至长安渴仰情久即于其夏出阿
毗昙抄四卷其冬出四阿含抄四卷又其伴罽宾鼻奈
厥名耶舍讽鼻奈经甚利即令出之佛提梵书佛念为
译昙景笔受自正月十二日出至三月二十五日乃了
凡为四卷与往年昙摩侍出戒典相似如合符焉于二
百六十事疑碍之滞都謏然焉上闻异要焕乎可观焉
二年之中于此秦邦三藏具焉然世尊制戒必有所因
卷四十四 第 13a 页 WYG1401-0657c.png
六群比丘生于贵族攀龙附凤虽贪出家而豪心不尽
鄙悖之行以成斯戒二人得道二人生天二人堕龙一
入无择明恃贵不节自遗伊戚向使中开家子遇佛出
学虽不能一坐成道何由如此之困乎然此经是佛未
制戒时其人所犯秽漏行多既制之后改之可贵天竺
持律不都通视唯诸十二法人坚明之士乃开缄縢而
共相授耶舍见嘱见诲谆谆人可使由之不可使知其
言切至乃自是也而今以后秦土有此一部律矣唯愿
卷四十四 第 13b 页 WYG1401-0657d.png
同我之人尤慎所授焉未满五岁非持律人幸勿与之
(大藏兄/字函)
  四阿含暮抄序
阿含暮者秦言趣无也阿难既出十二部经又采撮其
要径至道法为四阿含暮与阿毗昙及律并为三藏焉
身毒学士以为至德未坠于地也有阿罗汉名婆素跋
陀抄其膏腴以为一部九品四十六叶斥重去复文约
义丰真可谓经之璎鬘也百行美妙辨是与非莫不悉
卷四十四 第 14a 页 WYG1401-0658a.png
载也幽奥深富(缺一/字)行之能事毕矣有外国沙门字因提
丽先赍诣前部国秘之佩身不以示人其王弥第求得
讽之遂得布此余以壬午之岁八月东省先师寺庙于
邺寺令鸠摩罗佛提执梵文佛念佛护为译僧导昙究
僧睿笔受至冬十一月乃讫此岁夏出阿毗昙冬出此
经一年之中具二藏也深以自幸但恨八九之年始遇
斯经恐韦编未绝不终其业耳若加数年将无大过也
近敕译人直令转梵为秦解方言而巳经之文质所不
卷四十四 第 14b 页 WYG1401-0658b.png
敢易也又有悬数悬事皆访其人为注其下时复以意
消息者为其章注修妒路者其人注解别经本也其有
直言修妒路者引经證非注解也(大藏籍字函章章注/出三藏作章 注)
  僧伽罗刹所集佛行经序
僧伽罗刹者须赖国人也佛去世后七百年生此国出
家学道游教诸邦至揵陀越土甄陀罽贰王师焉高明
绝世多所述作此土修行道地经其所集也又著此经
宪章世尊自始成道迄于沦虚行无巨细必因事而演
卷四十四 第 15a 页 WYG1401-0658c.png
游化夏坐莫不曲备虽普耀本行度世诸经载佛起居
至谓为密今揽斯经所悟复多矣传其将终我若立根
得力大士诚不虚者立斯树下手援其叶而弃此身使
那罗延力大象之势无能移余如毛发也正使就耶维
者当不燋此叶言然之后便即立终罽贰王自临而不
能动遂以巨絙象挽未始能摇即就耶维炎叶不伤寻
升兜术与弥勒大士高谈彼宫将补佛处贤劫第八以
建元二十年罽宾沙门僧伽跋澄赍此经本来诣长安
卷四十四 第 15b 页 WYG1401-0658d.png
武威太守赵文业请令出焉佛念为译慧嵩笔受正直
慕容作难于近郊然译出不衰余与法和对检定之十
一月三十日乃了也此年出中阿舍六十卷增一阿舍
四十六卷伐鼓击柝之中而出斯一百五卷穷通不改
其恬讵非先师之故迹乎(大藏宜/字函)
  尊婆须蜜菩萨所集论序
婆须蜜菩萨大士次继弥勒作佛名师子如来也从释
迦文降生鞞提国为大婆罗门梵摩渝子厥名郁多罗
卷四十四 第 16a 页 WYG1401-0659a.png
父命观佛寻侍四月具睹相表威变容止还白所见父
得不还巳出家学改字婆须蜜佛般涅槃后游教周妒
国槃奈园高才盖世奔逸绝尘撰集斯经焉别七品为
一犍度尽十三犍度其所集也后四品一犍度训释佛
偈也凡十一品十四犍度也该罗深广与阿毗昙并兴
外国傍通大乘特明尽漏博涉十法百行之能事毕矣
寻之漭然犹沧海之无涯可不谓之广乎陟之瞠尔犹
昆岳之无顶可不谓之高乎宝渚极目厌夜光之珍岩
卷四十四 第 16b 页 WYG1401-0659b.png
岫举睫厌天智之玉懿乎富也何过此经外国升高座
者未坠于地也集斯经巳入三昧定如弹指顷神升兜
术弥妒路刀利及僧伽罗刹适彼天宫斯二三君子皆
次补处人也弥妒路刀利者光炎如来也僧伽罗刹者
柔仁佛也兹四大士集乎一堂对扬权智贤圣默然洋
洋盈耳不亦乐乎罽宾沙门僧伽跋澄以秦建元二十
年传此经一部来诣长安武威太守赵政文业者学不
厌士也求令出之佛念译传跋澄难陀禘婆三人执梵
卷四十四 第 17a 页 WYG1401-0659c.png
本慧嵩笔受以三月五日出至七月十三日乃讫梵本
十二千首卢也余与法和对校修饰武威少多润色此
经说三乘为九品特善修行以止观径十六最悉每寻
上人之高韵未尝不忘意味也恨窥数仞之门晚惧失
其宗庙之美百官之富矣(大藏集字函作出三/藏经集富矣 富也)
  达摩多罗禅经序(姚秦/)
夫三业之兴以禅智为宗虽精粗异分而阶籍有方是
故发轸分逵途无乱辙革俗成务功不待积静复所由
卷四十四 第 17b 页 WYG1401-0659d.png
则幽诣告微渊博难究然理不云昧庶智统可寻试略
而言禅非智无以穷其寂智非禅无以深其照然则禅
智之要照寂之谓其相济也照不离寂寂不离照感则
俱游应必同趣功玄于在用交养于万法其妙物也运
群动以至一而不有廓大象于未形而不无无思无为
而无不为是故洗心静乱者以之研虑悟彻入微者以
之穷神也若乃将入其门机在摄会理玄数广道隐于
文则是阿难曲承音诏遇非其人必藏之灵府何者心
卷四十四 第 18a 页 WYG1401-0660a.png
无常规其变多方数无定象待感而应是故化行天竺
缄之有象幽关莫辟罕窥其庭从此而观理有行藏道
不虚授良有以矣如来泥曰未久阿难传其共行弟子
末田地末田地传舍那婆斯此三应真咸乘至愿冥契
于昔功在言外经所不辩必闇轨元匠孱焉无差其后
有优波崛弱而超悟智绝世表才高应寡触理从简八
万法藏所存惟要五部之分始自于此因斯而推固知
形运以系废兴自兆神用则幽步无迹妙动难寻涉粗
卷四十四 第 18b 页 WYG1401-0660b.png
生异可不慎乎可不察乎自此以来感于事变怀其旧
典者五部之学并有其人咸惧大法将颓理深其慨遂
各述赞禅经以隆盛业其为教也无数方便以求寂然
寂乎惟寂其揆一耳而寻条求根者众统本运末者寡
或将暨而不至或守方而未变是故经称满愿之德高
普事之风原夫圣旨非徒令其长亦所以救其短若然
五部殊业存乎其人人不经世道或隆替废兴有时则
互相升降小大之目其可定乎又达节善变出处无际
卷四十四 第 19a 页 WYG1401-0660c.png
晦名寄迹无闻无示若斯人者复不可以名部分既非
名部之所分亦不出于其外别有宗明矣每慨大教东
流禅数尤寡三业无统斯道殆废顷鸠摩耆婆宣马鸣
所述乃有此业虽其道未融盖是为山于一篑欣时来
之有遇感奇趣于若人舍夫制胜之论而顺不言之辩
遂誓被僧那至寂为己任怀德未忘故遗训在兹其为
要也图大成于未象开微言而崇体悟惑色之悖德杜
六门以寝患达忿竞之伤性齐彼我以宅心于是异族
卷四十四 第 19b 页 WYG1401-0660d.png
同气幻形告疏入深缘起见生死际尔乃辟九关于龙
津超三忍以登位垢习凝于无生形累毕于神化故曰
无所从生靡所不生于诸所生而无所生今之所译出
自达摩多罗与佛大先其人西域之㒞禅训之宗搜集
经要劝发大乘宏教不同故有详略之异达摩多罗阖
众篇于同道开一色为恒沙其为观也明起不以(缺一/字)
灭不以尽虽往复无际而未始出于如故曰色不离如
如不离色色不离如色则是如如不离色如则是色佛
卷四十四 第 20a 页 WYG1401-0661a.png
大先以为澄源引流固宜有渐是以始自二道开甘露
门释四义以反迷启归途以领会分别阴界导以止观
畅散缘起使优劣自辨然后令原始反终妙寻其极其
极非尽亦非所尽乃曰无尽入于如来无尽法门非夫
道冠三乘智通十地孰能洞玄根于法身归宗一于无
相静无遗照动不离寂者哉(庾伽遮罗浮迷译言修/行道地 大藏荣字函)
  杂阿毗昙心序(宋/)
如来泥洹数百年后有尊者法胜于佛所说经藏之中
卷四十四 第 20b 页 WYG1401-0661b.png
抄集事要为二百五十偈号阿毗昙心其后复有尊者
达摩多罗览其所制以为文体不足理有所遗乃更搜
采众经复为三百五十偈补其所阙号曰杂心新旧偈
本凡有六百篇第之数则有十一品篇号仍旧为称唯
有择品一品全异于先尊者多罗复即广引诸论敷演
其义事无不列列无不辩微言玄旨于是昭著自兹之
后道隆于世涉学之士莫不宝之以为美悦于宋元嘉
三年徐州刺史太原王仲德请外国沙门伊叶波罗于
卷四十四 第 21a 页 WYG1401-0661c.png
彭城出之择品之半及论品一品有缘事起不得出竟
至元嘉八年复有天竺法师名求那跋摩得斯陀含道
善练兹经来游扬都更从校定咨详大义余不以闇短
厕在二集之末辄记所闻以训章句庶于览者有过半
之益耳(出三藏/经集)
  正法念处经序(后魏般魏婆罗门/瞿昙 若流支译)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万殊名盖众名之假生非
有生之实然则脩促共尽小大同期而金字绿编缃文
卷四十四 第 21b 页 WYG1401-0661d.png
素篆分途列道门张户设既昧断惑之境未接息言之
路讵能探神测妙苞总无边有圣将应灵因旷远志遗
发肤施单城国及繁星驻䌽夕马腾空出四门以结念
属三疚而圆果十力在巳八解俱照智兼一切慈洽万
方既而法吼傍震甘露降洒鹫山祗树之下鹿苑连
河之地众出恒沙徒繁林竹反穷迷于升极启重昏于
灯炬虽鹄林兴慕檀薪巳燃教义不忘风声逾被寿陵
仰丹素之工清台写金玉之质水骨流辉园闾加等遗
卷四十四 第 22a 页 WYG1401-0662a.png
契馀旨薄传前载幽宗绝唱方备兹辰使持节大将军
领中书监摄吏部尚书京畿大都督渤海王世子高公
道风虚迈神衿峻远负日月于中衢击雷霆于上路德
表生民作舟梁于夷夏器含群物制天渊于庙堂殊流
共委酌而不竭异轸同鹜仰以知归黄扉南辟铃阁东
启则有高士通才幽人伟器懱其汉爵之重鄙其南岳
之游曳裾高步自得门下俱申前趣之礼并应却行之
眷盖以书奏多方术呈异等或披卷而止或一贯独得
卷四十四 第 22b 页 WYG1401-0662b.png
每留神释典洞叩玄门以夫照壁泻瓶遗文必举非徒
九部宁止十二逖矣西方路超百宿精力苦心不惮重
故能法藏流行异文俱凑爰有舍城妙说时将感通
法螺良药响授斯在从善业之本极身念之际标品有
七明义者五至如违俗绝世托想菩提眷彼天人深嗟
鬼畜鉴兹因果冥心是缘笃诚修行又悟前旨载怀依
仰形殊理一大觉下临昭然独晓四摄六通网罗群智
赞扬妙德事属斯文直以风殊俗舛词翰乖绝倾耳注
卷四十四 第 23a 页 WYG1401-0662c.png
目隔若山河将恐灵教有亏玄旨多坠有婆罗门人瞿
昙流支比丘昙林僧昉等并钩深索隐言通理接延居
第馆四事无违乃译明兹典名正法念处起自兴和岁
阳玄黓终于武定渊献之年条流积广合七十卷微言
不昩宏之在我大崇觉典克宣灵迹此乃济四部于法
桥涮六尘于定水心殷业重无德而言虽龙树不追马
鸣日远申法尊道夫岂异昔所以缁素击节雅俗倾首
义有存焉永法三界云尔(大藏非/字函)
卷四十四 第 23b 页 WYG1401-0662d.png
  大乘唯识论序(一名破色心论天亲造魏/国沙门统菩提流支译)
唯识论者乃是诸佛甚深境界非是凡夫二乘所知然
此论始末明三种空何者为三一者人无我空二者因
缘法体空三者真归佛性空我空者我本自无但凡夫
之人愚痴颠倒于五阴中妄计为有何以知无凡夫依
心识妄想分别于五阴因缘法中见我为有然此我想
于五阴中实不可得若尔般若观此五阴中一二离二
实体不可得犹如兔角若有此我于一中住者应于一
卷四十四 第 24a 页 WYG1401-0663a.png
中见应于异中见应于和合中见云何一中无我者以
有常无常过故若有我与五阴一者五阴无常我亦应
无常复有我欲与阴一者我是常故阴亦应常我若与
阴二者一边即同前无常一边即同前常若离二边者
此亦不然离于二边别相不可得是故实无人我如是
知者名入人无我空因缘法体空者谓诸色等因缘法
以随俗因缘起云何随俗因缘起世人见牛起于牛想
不起马想见马起于马想不起牛想色等法中亦复如
卷四十四 第 24b 页 WYG1401-0663b.png
是见柱起柱想不起色想见色起色想不起柱想如薪
火相待无实薪以离于薪更无实火以离于火更无实
薪于薪更无实火以离于火更无实薪于薪更无实火
能作薪因以离于火更无实薪能作火因而见火说假
名薪见薪说假名火以相待成故如是能成所成而不
离能成因而有所成不离所成因而有能成如彼薪火
能成所成亦实无是名因缘法体空真如法空者所谓
佛性清净之体古今一定故经云佛性者名为第一义
卷四十四 第 25a 页 WYG1401-0663c.png
空所言空者体无万相故言其空无万相者无有世间
色等有为法故无万相非是同于无性法以其真如法
体是故经云去八解脱者名不空空是故不同无法空
也若如是观是名解真如法空
唯识论言唯识者明但有内心无色香等外诸境界何
以得知如人目有肤翳妄见毛轮揵闼婆城等种种诸
色里无前境界但虚妄见有如是诸众生等外诸境界
故言唯识若尔但应言破色不应言破心此亦有义心
卷四十四 第 25b 页 WYG1401-0663d.png
有二种一者相应心二者不相应心相应心者谓无常
妄识虚妄分别与烦恼结使相应名相应心不相应心
者所谓常住第一义谛古今一相自性清净心今言破
心者唯破妄识烦恼相应心不破佛性清净心故得言
破心也(大藏都/字函)
  合部金光明经序
金光明经者教穷满字金鼓击于梦中理极真空宝塔
涌于地上三身果备酬昔报之无亏十地因圆显曩修
卷四十四 第 26a 页 WYG1401-0664a.png
之具足所以经王之号得称于斯将知能宏赞人其位
难量者也大兴善寺沙门释宝贵者即近周世道安神
足伏膺明匠实曰良才玩阅群经未尝释手可谓瞿昙
身子孔氏颜渊者焉然贵睹昔晋朝沙门支敏度合两
支两竺一百五家首楞严五本为一部作八卷又合一
支两竺三家维摩三本为一部作五卷今沙门僧就各
合二谶罗什耶舍四家大集四本为一部作六十卷非
止收涓添海亦是聚芥培山诸此合经文义宛具斯既
卷四十四 第 26b 页 WYG1401-0664b.png
先哲遗踪贵遂依承以为规矩而金光明见有三本初
在凉世有昙无谶译为四卷止十八品其次周世耶舍
崛多译为五卷成二十品后逮梁世真谛三藏于建康
译三身分别业障灭陀罗尼最净地依空满愿等四品
足前出没为二十二品其序略云昙无谶法师称金光
明经篇品阙漏每寻文揣义谓此说有徵而雠校无指
永怀寤寐宝贵每叹此经秘奥后分云何竟无嘱累旧
虽三译本疑未周长想梵文愿言逢遇大隋驭宇新经
卷四十四 第 27a 页 WYG1401-0664c.png
即来帝敕所司相续翻译至开皇十七年法席小间因
劝请北天竺犍陀罗国三藏法师闇那崛多此云志德
重寻后本果有嘱累品后得银主陀罗尼品故知法典
源散派别条分承注末流理难全具赖三藏法师慧性
冲明学业优远内外经论多所博通在京大兴善寺即
为翻译并前先出合二十四品写为八卷学士成都费
长房笔受通梵沙门日严寺释彦琮校练宝珠既足欣
跃载深愿此法灯传之永劫(大藏食/字函)
卷四十四 第 27b 页 WYG1401-0664d.png
  妙法莲华经添品序
妙法莲华经者破二明一之指归也降神五浊宏道三
乘权智不思大悲难极先设化成之迹后示髻珠之本
车虽有异雨实无差记以正觉之名许以真子之位同
入法性归之于此昔燉煌沙门竺法护于晋武之世译
正法华后秦姚兴更请罗什译妙法莲华考详二译定
非一本护似多罗之叶什似龟兹之文余捡经藏备见
二本多罗则与正法符会龟兹则共妙法允同护叶尚
卷四十四 第 28a 页 WYG1401-0665a.png
有所遗什文宁无其漏而护所阙者普门品偈也什所
阙者药草喻品之半富楼那及法师等二品之初提婆
达多品普门品偈也什又移嘱累在药王之前二本陀
罗尼并置普门之后其间异同言不能极窃见提婆达
多及普门品偈先贤续出补阙流行余景仰遗风宪章
成范大隋仁寿元年辛酉之岁因普曜寺沙门上行所
请遂共三藏崛多笈多二法师于大兴善寺重勘天竺
多罗叶本富楼那及法师等二品之初勘本犹阙药草
卷四十四 第 28b 页 WYG1401-0665b.png
喻品更益其半提婆达多通入塔品陀罗尼次神力之
后嘱累还结其终字句差殊颇以改正傥有披寻幸勿
疑惑虽千万亿偈妙义难尽而二十七品本文且具所
愿四辨梵词遍神州之域一乘秘教悟像运之机聊记
翻译序之云尔(开元释教录/大藏盖字函)
  缘生经并论序(大藏华字函亦/载云缘生论序)
原是一心积为三界痴流漫远苦树郁高欲讨其际难
测其本理极实相之门筌穷假名之域五因七果十有
卷四十四 第 29a 页 WYG1401-0665c.png
二分缘生之法总备于此凡则迷而起妄圣则悟以通
灵下似兔浮上如象度大哉妙觉渊乎洞尽十地与双
林俱畅闻城共稻芊咸敷至若此经独苞彼例彼所未
说此乃具演攀缘为首对治为末总则一十一门别则
百二十问其旨微而密其词约而隐经之纲目摄在兹
焉并有圣者郁楞迦附此经旨作论显发其论也遍取
三乘之意不执一部之筌先立偈章后兴论释偈有三
十故亦名三十论也大业二年十月南贤豆国(旧名天/竺者讹)
卷四十四 第 29b 页 WYG1401-0665d.png
(也/)三藏法师达摩笈多与故翻经法师彦琮在东都上
林园依林邑所获贤豆梵本译为隋言三年九月其功
乃竟经二卷论一卷三藏师究论閒明义解沈密琮法
师博通经论兼善梵文共对叶本更相扣击一言靡违
三覆逾审辞颇简质意存允正比之昔人差无尤失真
曰法灯足称智藏愿穷后际常益世间云尔(大藏敢字/函 违华)
(字函/作遗)
  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序
卷四十四 第 30a 页 WYG1401-0666a.png
药师如来本愿经者致福消灾之要法也曼殊以慈悲
之力请说尊号如来以利物之心盛陈功业十二大愿
彰因行之宏远七宝庄严显果德之纯净忆念称名则
众苦咸脱祈请供养则诸愿皆满至于病士求救应死
更生王者攘菑转祸为福信是消百怪之神符除九横
之妙术矣昔宋孝武之世鹿野寺沙门慧简已曾译出
传世流行但以梵宋不融文辞杂糅致令转读之辈多
生疑惑矩早学梵书恒披叶典思遇此经验其纰缪开
卷四十四 第 30b 页 WYG1401-0666b.png
皇十七年初获一本犹恐脱误未敢即翻至大业十一
年复得二本更相雠比方为楷定遂与三藏法师达摩
笈多并大隋翻经沙门法行明则长顺海驭等于东都
洛水南上林园翻经馆重译此本深鉴前非方惩后失
故一言出口必三覆乃书传度幽旨差无大过其年十
二月八日翻勘方了仍为一卷所愿此经深义人人共
解彼佛名号处处遍闻十二夜乂念佛恩而护国七千
眷属承经力以利民帝祚遐永群生安乐式贻来世序
卷四十四 第 31a 页 WYG1401-0666c.png
之云尔(大藏惟/字函)
 
 
 
 
 
 
 
卷四十四 第 31b 页 WYG1401-0666d.png
 
 
 
 
 
 
 
 释文纪卷四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