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九
卷二十九 第 1a 页 WYG1401-036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释文纪卷二十九
            明 梅鼎祚 辑
(十/)
 大士傅弘(一名/翕)
  致武帝书(弘义乌县双林乡人体权应道蹑嗣维/摩依止双林大通六年遣弟子傅暀致)
   (书武帝帝诏迎讲金刚/经后舍宅为双林寺)
双林树下当来解脱善慧大士白国主救世菩萨今欲
卷二十九 第 1b 页 WYG1401-0362b.png
修上中下善希能受持其上善略以虚怀为本不著为
宗亡相为因涅槃为果其中善略以治身为本治国为
宗天上人间果报安乐其下善略以护养众生胜残去
杀普令百姓俱禀六齐今闻皇帝崇法欲伸论义未遂
襟怀故遣弟子傅暀驰书告白(景德传灯录持治身/续高僧传作 身)
   武帝诏答
大士为度众生欲来随意
  心王铭(元释念常佛祖历代通载云昭明太子问/大士何不论义答曰菩萨所说非长非短)
卷二十九 第 2a 页 WYG1401-0363a.png
   (非广非狭非有边非无边如如正/理复有何言尝著心王铭一篇)
观心空王玄妙难测无名无相大有神力能灭千灾成
就万德体性虽空能施法则观之无形呼之有声为大
法将心戒传经水中盐味色里胶青决定是有不见其
形心王亦尔身内居停面门出入应物随情自在无碍
所作皆成了本识心识心见佛是心是佛是佛是心念
念佛心佛心念佛欲得早成戒心自律净律净心心即
是佛除此心王更无别佛欲求成佛莫染一物心性虽
卷二十九 第 2b 页 WYG1401-0363b.png
空贪瞋体实入此法门端坐成佛到彼岸巳得波罗蜜
慕道真士自观自心知佛在内不向外寻即心即佛即
佛即心心明识佛晓了识心离心非佛离佛非心非佛
莫测无所堪任执空滞寂于此漂沈诸佛菩萨非此安
心明心大士悟此玄音身心性妙用无能改是故智者
放心自在莫言心王空无体性能使色身作邪作正非
有非无隐显不定心性虽空能凡能圣是故相劝好自
防慎刹那造作还复漂沈清净心智如世黄金般若法
卷二十九 第 3a 页 WYG1401-0363c.png
藏尽在身心无为泫宝皆浅非深诸佛菩萨了此本心
有缘遇者非去来今
 释智藏
  启辞武帝(智藏姓顾本名净藏吴人天监末舍身/大谶一无遗馀还居钟山开善寺因不)
   (履世上启辞/帝手敕谕之)
夙昔顾省心或不调欲依佛一语于空閒自制而从缘
流二十馀载在乎少壮故可推斥今既老病身心俱减
若复退一毫便不堪自课故愿言静处少自荣卫非敢
卷二十九 第 3b 页 WYG1401-0363d.png
傲世求名非欲从閒自诞特是常人近情惧前途之巳
迫耳
   武帝敕谕智藏
求空自閒依空入慧高蹈养神实是胜乐不违三乘亦
以随喜惟别之际能无悢然岐路赠言古人所重犹劝
法师行无碍心大悲为首方便利益随时用舍不宜顿
杜以隔碍心行菩萨道无有是处(续高/□传)
 释保志(一作宝志姓朱金城人修习禅/业齐梁间时著异迹天监中卒)
卷二十九 第 4a 页 WYG1401-0364a.png
  请雨启(天监五年旱上启上使沙门法云讲胜鬘/夜便大雪志云须水一盆加刀其上俄而)
   (大/雨)
志病不差就官乞活若不启白官应得鞭杖愿于华光
殿讲胜鬘请雨(高僧/传)
 都讲法彪
  发般若经题论义(案此当是中大通七年同泰寺/之讲也 广弘明集云馀有问)
   (答一十二卷访本/未获故其文盖阙)
都讲枳园寺法彪唱曰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制曰曼倩
卷二十九 第 4b 页 WYG1401-0364b.png
云谈何容易在乎至理弥不可说虽罄两端终惭四答
夫实智不动至理无言湛然莫测超尔独远照尽空界
不运其明用穷有境不施其功无住住以之住无得得
以之得百福殊相同入无生万善异流俱会平等故能
导群盲而并驱方六舟而俱济成菩提之妙果入涅槃
之玄门三明不能窥其机七辩不能宣其实大圣世尊
不违本誓以方便力接引众生于无名相寄名相说使
访道者识涂令问津者知归所以于王舍城大师子吼
卷二十九 第 5a 页 WYG1401-0364c.png
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此经亦名为大品经古旧相传
有五时般若穷检经论未见其说唯有仁王般若题列
卷后具有其文第一佛在王舍城说大品般若第二佛
在舍卫国祗洹林中说金刚般若第三佛在舍卫国祗
洹林说天王般若第四佛在王舍城说光赞般若第五
佛在王舍城说仁王般若其云金刚般若有八卷淮南
唯有校量功德一品即其本名金刚般若卷后题云佛
五时说般若此是初时说此土未有第二时说两记相
卷二十九 第 5b 页 WYG1401-0364d.png
反难得承用大智论言般若部党有多有少止云光赞
放光道行举此三经不列五时此土有光赞放光道行
三经放光即是大品光赞道行与放光无殊正以详略
为异光赞起序品至散华品凡二十七品大本至散华
有二十九品光赞阙无二品道行初起三段尽后嘱累
凡有三十品依大本除前六品犹应有八十四品道行
阙无五十四品光赞道行与大品事义无异为是出经
者辞有文质是为在天竺时巳分为三部前注大品亦
卷二十九 第 6a 页 WYG1401-0365a.png
开为五别随文析理非为异处僧睿小品序云斯经正
文凡有四种是佛异时适化广略之说其文多者十万
偈少者六百偈此之大品乃是天竺中品但言四种不
说五时前谓僧睿小品序即是七卷般若随从旧闻致
成差漏不远而复庶无祗悔僧睿所言小品即是道行
般若何以知然以三事验故知其然一道行般若尾末
亦自题为小品二七卷有二十九品道行文有三十品
僧睿序三十品者不序二十九品者三僧睿序止赞道
卷二十九 第 6b 页 WYG1401-0365b.png
行二字其文言云章虽三十冠之者道言虽十万倍之
者行行凝然后无生道足然后补处以是义故知道行
经即是小品大品之名是道安法师出经后事道安云
昔在汉阴十有五载讲放光经岁常再过尔时犹未名
为大品前来小品后至小品有三十章大品有九十章
多少不同以相形待小大之名所以得生复有人言佛
说五时教第一时在鹿野苑转四谛法轮乃至第五时
于双树间转大般涅槃云大品经是第二时教净名思
卷二十九 第 7a 页 WYG1401-0365c.png
益是第三时教法华经是第四时教是义不然释论言
须菩提闻法华经中说声闻人皆当作佛是故今问为
毕定不毕定是则闻法华在前说大品在后以是因缘
不得言大品经是第二时说又如二夜经中说佛从得
道夜至涅槃夜是两中间所说经教一切皆实不颠倒
以是义知从尼连禅河边初得道日乃至娑罗林中入
涅槃夜常说般若波罗蜜中本起经云如来始成道优
陀耶还净饭王问今者独处思忆何事优陀耶答云世
卷二十九 第 7b 页 WYG1401-0365d.png
尊唯空苦乐非真净饭王言灾矣悉达一切皆有如何
言无反矣悉达与人为雠此是始成道时说般若波罗
蜜高贵德王经言菩萨修行方等大般涅槃不闻布施
不见布施乃至不闻大涅槃不见大涅槃知见法界解
了实相空无所有第九功德经言菩萨修大涅槃于一
切法悉无所见若有见者不见佛性不能修习般若波
罗蜜不得入于大般涅槃乃至广说以如是因缘故当
知初成道日乃至涅槃夜常说般若波罗蜜经般若波
卷二十九 第 8a 页 WYG1401-0366a.png
罗蜜是诸佛母三世如来皆由是生无相大法非可戏
论岂得限以次第局以五时根性不同宜闻非一亦复
不但止有五时往年令庄严僧旻法师与诸学士共相
研覈检其根性应所宜闻凡有三百八十人是则时教
甚为众多一人出世多人得利益岂容止为一根性人
次第五时转大法轮所言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者经题
立名凡有三意一以人二以法三人法双举辨意思益
是以人名经法华涅槃是以法名经净名胜鬘是人法
卷二十九 第 8b 页 WYG1401-0366b.png
双举此经立名以法名经离法无人离人无法云何得
言此经以法为名般若是实法人是假名此是人家之
法非法家之人犹如道谛是法宝摄是故此经得受法
名摩诃般若波罗蜜此是天竺音经是此土语外国名
为修多罗此言法本具含五义一出生二涌泉三显示
四绳墨五结鬘训释经字亦有三义一久二通三由久
者名不变灭是名为久三世不迁即是常义通者理无
壅滞是名为通一切无碍即是道义由者出生众善是
卷二十九 第 9a 页 WYG1401-0366c.png
名为由万行轨辙即是法义以经字代修多罗者修多
罗名通经名别修多罗名所以通者凡圣共有所以为
通经名别者此土圣人所说名之为经所以为别以经
字代修多罗欲令闻者即得信解摩诃此言大般若此
言智慧波罗此言彼岸蜜此言度又云到具语翻译云
大智慧度言彼岸度者盖是国语不同此以为非彼以
为是此以为是彼以为非随俗之说更无异义此中有
四意一称德二出体三辨用四明宗大是称德智慧是
卷二十九 第 9b 页 WYG1401-0366d.png
出体度是辨用彼岸是明宗此中复有二意一者法说
二者譬说大者是法说彼岸是譬说即以彼岸譬于涅
槃云何是大义空是大义涅槃十八空云言大空者谓
般若波罗蜜空此经言色大故般若大不待小空名为
大空大若定大不名为大无得而称是为大义云何智
慧义能知诸法实相是智义能照诸法无生是慧义若
有照有得不名智慧无照无得而本圆寂是智慧义云
何为度义生死是此岸涅槃是彼岸烦恼为中流以第
卷二十九 第 10a 页 WYG1401-0367a.png
一度济于四流以是因缘名之为度度若定度不名为
度无去无来是名度义又云到者以无生慧能證涅槃
未到云到是体性能到故名为到不见因有能到不见
果有所到是名到义云何是彼岸义生死是此岸涅槃
是彼岸生死不异涅槃涅槃不异生死不行二法是彼
此岸义所以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修般若
波罗蜜当得萨婆若不佛言不世尊不修般若波罗蜜
当得萨婆若不佛言不世尊修不修当得萨婆若不佛
卷二十九 第 10b 页 WYG1401-0367b.png
言不世尊非修非不修当得萨婆若不佛言不世尊若
不尔云何当得萨婆若佛言菩萨摩诃萨得萨婆若如
相须菩提又问言世尊菩萨不以二法不以不二法云
何当得一切种智佛言无所得即是得以是得得无所
得又佛言色即萨婆若乃至一切种智即萨婆若色如
相乃至一切种智如相皆是一相无二无别以是义故
名般若波罗蜜若能离著取缘忘怀求理如响受声如
幻听法斯真可谓般若波罗蜜矣止诵初章更无异识
卷二十九 第 11a 页 WYG1401-0367c.png
义乖传灯心非受水岂能宣金口于慧殿散甘露于香
城润良田之种子发菩提之萌芽譬坳塘之水随百川
而入巨海犹蟭螟之目因千日而窥大明岂知其涯岸
之所止泊宁见照烛之所近远凭藉大众宿植德本仰
承如来慈善根力傥有疑难冀能酬答
 释惠津
  与瑗律师书(此与瑗答书皆梁/末侯景乱后也)
惠津和南窃闻寻师万日以礼见知而津伏奉未淹过
卷二十九 第 11b 页 WYG1401-0367d.png
蒙优接昔邹阳上书乃可引为上客宋玉陈赋则一赐
以良田且复康会来吴才堪师表摩腾入汉行合律仪
者哉故知道寄人弘德不孤立俦今访古并非其例岂
可虚佩宠灵坐安隆渥便是名踰分外誉起身表但法
轮初启请业者如云非直四海同风天下慕义遂令负
笈之徒排肩自远归仁之士继踵来仪华阴成市曾何
足云举袂如帷岂得独高前代况乃阐禅定之初门开
智慧之灯炬信实倾河倒海宣说不穷先进者陷于金
卷二十九 第 12a 页 WYG1401-0368a.png
城后生者摧其利齿可号熏修戒善能令十地璎珞守
持身行则使八正庄严允穆圣凡协和幽显加有怀铅
握锥之好聚萤流麦之勤或剖蚌求珠开河出宝而惠
津一介无取内外靡闻学谢悬钟言惭散粉同斯曲木
空厕直兰类此蒹葭谬参玉树乃知沧溟汪濊不待毫
滴之珠华岳穹崇宁俟游尘之壤譬兹秋凤如彼春林
坠独叶不预百枝落一毛何关六翮正言身名仰委触
途凭累区区寸诚喻如皎日不意三边有务四郊多垒
卷二十九 第 12b 页 WYG1401-0368b.png
致使亏赞讲筵请益成废言及悲鲠宁可具披所冀难
静障除更敦咨受不任恋结行遣祗承惠津和南
 释昙瑗(未详氏族金陵/人以戒律处世)
  答津律师书
信来枉告良用怃然余学惭技痒人非准的中间虽曾
讲授不异管内窥天岂足作范后昆踵武前哲盖身疾
弗瘳门人引去一师盛业废而莫传五十之年忽焉将
至长夜永怀惆怅何巳每有好事者日相请逼遂以罢
卷二十九 第 13a 页 WYG1401-0368c.png
老复成自励如法师数子本出名家洛下奇才当今利
齿必欲探覈论部任持律藏方为美器日见绝尘复有
海表奇僧聚中开士皆学无常师不远而至访道质疑
足称一时之乐不意蕃兵犯跸敌马饮江塔庙焚如义
徒道殣即日京华故老倚席不谈乃复爰访幽阿令其
训𨗳久废无次何以诲人故乃荆棘生乎口中雌黄谬
于舌杪矣煎水求冰未足为喻伫能近顾方陈寸款瑗

卷二十九 第 13b 页 WYG1401-0368d.png
  与梁朝士书
光宅寺昙瑗白窃惟至人垂诲各赴机权故外设约事
三千内陈律仪八万诚复楷训义门无非惩恶孔定刑
辟以诘奸宄释敷羯磨用摈违法二圣分教别有司存
顷见僧尼有事每越讼公府且内外殊揆科例不同或
内律为轻外制成重或内法为重外网更轻凡情僶俛
肆其阿便若苟欲利己则舍内重而附外轻若在陷他
则弃内轻而依外重非惟秽黩时宰便为顿乖理制幸
卷二十九 第 14a 页 WYG1401-0369a.png
属明令公匡弼社稷和燮阴阳舟楫大乘柱石三宝遐
迩向风白黑兼庆贫道忝居僧列颇曾采习毗尼累获
僧曹送事访律详决寻佛具切戒国有宪章絓僧家诤
执未审依何折断谨致往牒伫奉还旨庶成约法永用
遵模释昙瑗呈(并广弘/明集)
 释玄光
  辩惑论(并序后弘明集玄光此论在宋释僧悯戎/华论 梁刘协灭惑论前论中引宋武帝)
   (齐陆修静则当/时在齐梁间)
卷二十九 第 14b 页 WYG1401-0369b.png
夫大千遐邈万化无际尘游梦境染惑声华缘想增霭
奚识明政由淳风漓薄使众魔纷竞矣若矫诈谋荣必
行五逆威强导蒙必施六极虫气霾满致患非一念东
吴遭水仙之厄西夷载鬼卒之名闽薮留种民之秽汉
叶感思子之歌忠贤抚叹民治凌歇揽地沙草宁数其
罪涓流末学莫知宗本世教讹辞诡蔽三宝老鬼民等
咏嗟盈路皆是炎山之煨烬河雒之渣糁沦湑险难余
甚悼焉聊诠往迹庶镜未然照迷童于互乡显妙趣于
卷二十九 第 15a 页 WYG1401-0369c.png
尘外休风冥被彼我情判岂是言声所能摅写
   禁经上价一逆
夫言籍云舒贯空有之美圣贤功绩何莫由斯实学者
之渊海生民之日月所以波崙菩萨慈悲等照震雷光
于炎涂弭魔贼于险泽汎灵舟于信风接浮生于苦海
闻道诸经制杂凡意教迹邪险是故不传怪哉道化空
被禁锢观今学者不顾严科但得金帛便与其经贫者
造之至死不睹贪利无慈逆莫过此又其方术秽浊不
卷二十九 第 15b 页 WYG1401-0369d.png
清乃扣齿为天鼓咽唾为醴泉马屎为灵薪老鼠为芝
药资此求道焉能得乎昔秦皇汉武不获轻身使徐福
公孙远冥云波祈候通仙影响无陈夫閒心祛欲则事
与道邻岂假骤涉之劳咽唾嗑齿者乎
   妄称真道二逆
夫质懋纁霞者言神丹之功开明净智者必𦿆花之气
虽保此为真而未能无终况复张陵妄称天师既侮慢
人鬼即身受报汉兴平末为蟒蛇所噏子衡奔寻无处
卷二十九 第 16a 页 WYG1401-0370a.png
畏负清议之报讥乃假设权方以表灵化之迹生縻鹤
足置石崖顶谋事办毕尅期发之到建安元年遣使告
曰正月七日天师升玄都米民山獠蚁集阈外云台治
民等稽首再拜言伏闻圣驾玄都臣等长辞荫接尸尘
方享九幽方夜衡入久之乃出诡称曰吾旋驾辰华尔
各还所治净心持行存师念道衡便密抽游胃鹤直冲
虚空民獠愚戆佥言登仙贩死利生欺罔天地
   合气释罪三逆
卷二十九 第 16b 页 WYG1401-0370b.png
夫灭情去欲则道心明真群斯班姓妄造黄书咒癞无
端以伏轻诮(咒曰天道毕三五成日月俱出窈窈入冥/冥气入真气通神气布道气行奸邪鬼贼)
(皆消亡视我者盲听我者聋敢有谋图我者反受其殃/我吉而彼凶至甲子诏冥醮录男女媟合尊卑无别吴)
(陆修静复/勤勤行此)乃开命门抱真人婴儿回戏龙虎作如此之
势用消灾散祸其可然乎其可然乎汉时仪君行此为
道魑魅乱俗被斥燉煌后至孙恩佚荡滋甚士女溷漫
不异禽兽夫色尘易染爱结难消况交气丹田延命仙
穴肆兵过玉门之禁变态穷龙虎之势生无忠贞之节
卷二十九 第 17a 页 WYG1401-0370c.png
死有青庭之苦诚愿明天检镜斯辈物我端清莫负冥

   挟道作乱四逆
夫冥宗难晓声华易惑缘累重渊岳德轻风露如黄巾
等鸢望汉室反易天明罪悉伏诛次有子鲁复称鬼道
神祗不佐为野麋所突末后孙恩复称紫道不以民贱
之轻欲图帝贵之重作云响于幽窦发妄想于空玄水
仙惑物枉杀老稚破国坏民岂非凶逆是以宋武皇帝
卷二十九 第 17b 页 WYG1401-0370d.png
为之慨然乃龙飞千里虎步三江掩扑群妖不劳浃辰
含识怀欢草木春光
   章书代德五逆
夫至化馀尘不可诬蔽诠谥灵魄务依明德道无真体
妄逐妖空辄言东行醉酒没故如此顽瞢宁非陋僻又
迁达七祖文意浅薄乞免担沙石长作道鬼夫圣智穷
微有念斯照何烦祭酒横费纸墨若必须辞诉然后判
者始知道君无玄鉴之能天曹无天眼之照三官疲于
卷二十九 第 18a 页 WYG1401-0371a.png
谨案伺吏劳于讨捕闻其奏章本拟急疾而戊辰之日
上必不达不达太上则生民枉死鸣呼哀哉实为五逆
   畏鬼带符妖法之极一
夫真心履顺者妖忤革其气是以至圣高贤无情于万
化故能洞游金石卧宿烟霞此纯诚感通岂佩带使然
哉其经辞致姱慢鬼弊云左佩太极章右佩昆吾铁指
日则停晖拟鬼千里血若受黄书赤章言即是灵仙硠
屐入靖不朝太上至于使六甲神而跪拜圊厕(如郭景/纯亦云)
卷二十九 第 18b 页 WYG1401-0371b.png
(仙流登圊度/厄竟不免灾)愚痴颠倒岂识仪节闻其著符昔时军标
张角黄符子鲁戴绛卢悚紫标孙恩孤虚并矫惑王师
终灭人鬼
   制民课输欺巧之极二
夫五斗米教出自天师后生邪浊复立米民世人厌畏
是以子明杜恭俱困魔蟒又涂炭斋者事起张鲁氐夷
难化故制斯法乃驴𩥇泥中黄卤泥面擿头悬柳埏埴
使熟此法指在边陲不施华夏至义熙初有王公其次
卷二十九 第 19a 页 WYG1401-0371c.png
贪宝惮苦窃省打拍吴陆修静甚知源僻犹泥揬额悬
縻而巳痴僻之极幸勿言道
   解厨纂门不仁之极三
夫开闉大施与物通美左道馀气乃纂门解厨矜身与
食怀哤斑之态昔张子鲁汉中解福大集祭酒及诸鬼
(鬼卒鬼民鬼吏鬼道此是子鲁轻于民夷作此名也/又天师系师嗣师及三女师此是张鲁自称美也又)
(道姑道男冠女官道父道母神君种民此是合气之后/赠物名也又米民米性都功祭酒此是荒时抚化名也)
(又贫道三洞法师长安僧袆作此名也又先生道民仙/公王秣陵县民王灵期作也又道士蚁贼制酒米贼此)
卷二十九 第 19b 页 WYG1401-0371d.png
(是世人之所目也乂法师都讲侍经者是陆修静傍佛/依世制此名也又天公地公及称臣妾太平之道五斗)
(米道大道紫道鬼神师若仙此作贼时假威名也乂胶/东栾大拜五利将军虽有茅土而无臣节汉武之末不)
(复称/之也)酣进过常遂致醟逸丑声遐布远达岷方刘璋教
曰夫灵仙养命犹节松霞而厚身嗜味奚能尚道子鲁
闻之愤耻意深罚其扫路世传道士后会举标以防斯
难兼制厨令酒限三升汉末巳来谓为制酒至王灵期
削除舋目先王道民并其赈锡虽有五利之贵更为妖
物之名
卷二十九 第 20a 页 WYG1401-0372a.png
   度厄苦生虚妄之极四
夫质危秋蒂命薄春冰业风吹荡蓬回化境所以景公
任于缘命孙子记为行尸迷徒湫学不识大方至有疾
病衰祸妄甚妖祟之原渊鬼鸲以为灾渡危厄于遐川
詹钓星于悬溜雪丹章于华山乃蹙颦眉猊謑诟冥鬼
云三官使者巳送光归逝者故然空丧辞货斯实祭酒
规巾糈之利蚕食百姓公私并损致使火宅惊于至圣
归歌动于人思矣
卷二十九 第 20b 页 WYG1401-0372b.png
   梦中作罪顽痴之极五
夫天属化始乃识照为原弃舍身命草木非数然大地
丘山莫非我故尘沧川㵿漫皆是我泪血以此而观谁
非亲友或梦见先亡辄云变怪夫人鬼虽别生灭固同
恩爱之情时复影响群邪无状不识逆顺召食鬼吏兵
奏章断之割截幽灵单心谁照幸愿未来勿尚迷言使
天堂无辍食之思冰河静灾念之声
   轻作寒暑凶佞之极六
卷二十九 第 21a 页 WYG1401-0372c.png
夫渊默心口者万行之真德而尘界众生率无慈爱虓
凶邪佞符章竞作悬门贴户以诳愚俗高贤有识未之
安也造黄神越章用持杀鬼又制赤章用持杀人趣悦
世情不计殃罪阴谋怀嫉经有旧准死入铁钳火狱生
出鸱鶪瘖哑精骸惛朽沦离永劫谁知斯乎老鬼民辈
道相不然事之宜质夫諌刺虽苦智者甘闻故略致言
幸试三思能拂迹改图即与大化同风矣良其不革请
俟明德备照声曲以晓长夜岂是今日弱辞所陈哉
卷二十九 第 21b 页 WYG1401-0372d.png
 释僧顺
  释三破论(十九条集本论道士假张融作/ 弘明 编梁刘协灭惑论后)
论曰泥洹是死未见学死而得长生此灭种之化也释
曰夫生生之厚至于无生则张毅单豹之徒是其匹矣
是以儒家云人莫不爱其死而患其生老氏云及吾无
身吾有何患庄周亦自病痛其一身此三者圣达之流
叵以生为患夫欲求无生莫若泥洹泥洹者无为之妙
称谈其迹也则有王宫双树之文语其实也则有常住
卷二十九 第 22a 页 WYG1401-0373a.png
常乐之说子方轮回五道何由闻涅槃之要或有三盲
摸象得象耳者争云象如簸箕得象鼻者争云象如舂
杵虽获象一方终不得全象之实子说泥洹是死真摸
象之一盲矣
论云太子不废妻使人断种释曰夫圣实湛然迹有表
应太子纳妃于储贰者盖欲示人伦之道巳足遂能弃
兹大宝忽彼恩爱耳至如诸天夕降白骥飞城十号之
理斯在何妻子之可有哉且世之孥孺为累最深饥寒
卷二十九 第 22b 页 WYG1401-0373b.png
则生于盗贼饱煖则发于骄奢是以厉妇夕产忽求火
照惟恐似已复更为厉凡夫之种若厉产焉经云一切
众生皆有佛性仰寻此旨则是佛种舍家从道弃厉就
佛为乐为利宁复是加子迷于俗韵滞于重惑梦中之
梦何当晓哉
论云太子不剃头使人落发释曰在家则有二亲之爱
出家则有严师之重论其爱也发肤为上称其严也剪
落为难所以就剃除而欢若辞父母而长往者盖欲去
卷二十九 第 23a 页 WYG1401-0373c.png
此烦恼即彼无为发肤之恋尚或可弃外物之徒有何
可惜哉不轻发肤何以尊道不辞天属何用严师譬如
丧服出绍大宗则降其本生隆其所后将使此子执人
宗庙之重割其归顾之情还本政自一期非恩之薄所
后顿伸三年实义之厚礼记云出必降者有爱我而厚
其例矣经云诸天奉刀持发上天不剃之谈是何言也
子但勇于穿凿怯于寻旨相为慨然
论云子先出家母后作尼则敬其子失礼之甚释曰出
卷二十九 第 23b 页 WYG1401-0373d.png
家之人尊师重法弃俗从道宁可一槩而求且太子就
学父王致敬汉祖善家令之言以太皇为臣魏之高贵
敬齐王作私制晋之储后臣厥父于公庭引此而判则
非疑矣
论云剃头为浮图释曰经云浮图者圣瑞灵图浮海而
至故云浮图也吴中石佛汎海倏来即其事矣今子毁
图像之图为刑屠之屠则泰伯端委而治故无惭德仲
雍剪发文身从容致化遭子今日必罹吠声之尤事有
卷二十九 第 24a 页 WYG1401-0374a.png
似而非非而似者外书以仲尼为圣人内经云尼者女
也或有谓仲尼为女子子岂信之哉犹如屠图之相类
亦何以殊
论云丧门者死灭之门也释曰门者本也明理之所出
入出入从本而兴焉释氏有不二法门老子有众妙之
门书云祸福无门皆是会通之林薮机妙之渊宅出家
之人得其义矣丧者灭也灭尘之劳通神之解即丧门
也桑当为乘字之误耳乘门者即大乘门也烦想既灭
卷二十九 第 24b 页 WYG1401-0374b.png
遇物斯乘故先云灭门末云乘门焉且八万四千皆称
法门奚独丧桑二门哉
论云西域不信虚无老子入关故作形像之化也释曰
原夫形像始立非为教本意当由灭度之后系恋罔巳
旃檀香像亦有明文且仲尼既卒三千之徒永言兴慕
以有若之猊最似夫子坐之讲堂之上令其说法门徒
咨仰与往日不殊曾参勃然而言曰子起此非子之座
推此而谈思仰可知也罗什法师生自殊方聪敏渊博
卷二十九 第 25a 页 WYG1401-0374c.png
善谈法相襁负佛经流布关辅诠以真俗二名验以境
照双寂振无为之高风激玄流于未悟所谓遣之至于
无遣也子谓西域不信虚无诚非笃论君子且强理有
优劣不系形像子以形像而语不亦攻乎异端
论云毁形本不求佛为服西土今中国人士不以正神
自训而取西域之法释曰夫六戎五狄四夷八蛮芸生
之众不闻佛法者不行信受事均八难方今圣主隆三
五之治阐一乘之法天人同庆四海䜣䜣跂行喙息咸
卷二十九 第 25b 页 WYG1401-0374d.png
受其赖蠉蠕之虫自云得所子脱不自思厝言云云宜
急缄其舌亦何劳提耳
论云沙门者沙汰之谓也释曰息心达源号曰沙门此
则练神濯秽反流归洁即沙汰之谓也子欲毁之而义
逾美真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者也
论云入国破国释曰夫圣必缘感无往非应结绳以后
民浇俗薄末代王教挻扬尧孔至如妙法所沾固助俗
为化不待刑戮而自淳无假楚挞而取正石主师澄而
卷二十九 第 26a 页 WYG1401-0375a.png
兴国古王咨勃以隆道破国之文从何取说
论云入家破家释曰释氏之训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
和妻柔备有六睦之美有何不善而能破家唯闻末学
道士有赤章咒咀发擿阴私行坛被发呼天叩地不问
亲疏亲相厌杀此即破家之法矣
论云入身破身释曰夫身之为累甚于桎梏老氏以形
骸为粪土释迦以三界为火宅出家之士故宜去奢华
弃名利悟逆旅之难常希寂灭之为乐流俗之徒反此
卷二十九 第 26b 页 WYG1401-0375b.png
以求全即所谓杀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也近代有好
名道士自云神术过人剋期轻举白日登天曾未数丈
横坠于地迫而察之正大鸟之双翼耳真所谓不能奋
飞者也验灭亡于即事不旋踵而受诛汉之张陵诬调
贡高呼曰米贼亦被夷剪入身破身无乃角弓乎
论曰歌哭不同者释曰人哭亦哭俗内之冥迹临丧能
歌方外之坦情原壤丧亲登木而歌孔子过而不非者
此亦是名教之一方耳
卷二十九 第 27a 页 WYG1401-0375c.png
论云不朝宗者释曰孔子云儒有上不臣天子下不事
公侯儒者俗中之一物尚能若此况沙门者方外之士
乎昔伯成子高子州交伯但希玄慕道似不近屑人事
论云剃头犯毁伤释曰发肤之解具于前答聊更略而
陈之凡言不敢毁伤者正是防其非僻触冒宪司五刑
所加致有残缺耳今沙门者服膺圣师远求十地剃除
须发被服法衣立身不乖扬名得道还度天属有何不
可而入毁伤之义守文之徒未达文外之旨耳轮扁尚
卷二十九 第 27b 页 WYG1401-0375d.png
不移术于其儿予何言哉
论云出家者未见君子皆是避役释曰噫唉何子之难
喻邪左传云言者身之文庄周云言不广不足以明道
余欲无言其可得乎夫出家之士皆灵根宿固德宇渊
深湛乎斯照确乎不拔者也是以其神凝其心通超然
遐想宇宙不能点其胸怀澹尔无寄尘垢何能搅其方
寸割慈亲之重恩弃房栊之欢爱虚室生白守玄行禅
或头陀林野委身馁兽或静节蔬餐精心无怠将勤求
卷二十九 第 28a 页 WYG1401-0376a.png
十力超登无上解脱天罗销散地网兆百福于未萌济
苍生于万劫斯实大丈夫之宏图非吾子所得闻也避
役之谈是何言欤孔子頨喙三尺者虽言出于口终不
以长舌犯人则子之喙三尺矣何多口之为累伤人之
深哉
论云三丁二出一何无缘者释曰无缘即是缘无缘生
有缘即是缘有缘起何以知其然邪世有阖门入道故
曰缘有缘起有生不识比丘者故曰缘无缘生十六王
卷二十九 第 28b 页 WYG1401-0376b.png
子同日出家随父入道是则缘之所牵阖门顿至何其
宜出二之有哉无缘者自就无缘中求反诸己而巳矣
子方永坠无间遑复论此将不欲倒置干戈乎若能反
迷殊副所望
论云道家之教育德成国者释曰道有九十六种佛为
最尊梵志之徒盖是培塿假使山川之神能出云雨者
亦是有国有家之所祀焉其云育德成国不无多少但广
济无边永拔涂炭我金刚一圣巍巍独雄夫太极剖判之初
卷二十九 第 29a 页 WYG1401-0376c.png
已自有佛但于时众生因缘未动故宜且昧名称何以言
之推三皇已上何容都无礼易则乾坤两卦履豫二爻便
当与天地俱生虽曰俱生而名不俱出者良由机感不发
施用未形其理常在其迹不著耳中外二圣其揆一也故
法行云先遣三贤渐诱俗教后以佛经革邪从正李老之
门释氏之偏裨矣经云处处自说名字不同或为儒林之
宗国师道士或寂漠无为而作佛事金口所说合若符契
何为东西跳梁不避高下邪嗟乎外道藉我智慧资我神
卷二十九 第 29b 页 WYG1401-0376d.png
力遂欲挠乱我经文虔刘我教训人之无良一至于此也
论云道者气释曰夫道之名以理为用得其理也则于道
为备是故沙门号曰道人阳平呼曰道士释圣得道之宗
彭𥅆居道之末得道宗者不待言道而道自显居道之末
者常称道而道不足譬如仲尼博学不以一事成名游夏
之徒全以四科见目庄周有云生者气也聚而为生散而
为死就如子言道若是气便当有聚有散有生有死则子
之道是生灭法非常住也尝闻子道又有合气之事愿子
卷二十九 第 30a 页 WYG1401-0377a.png
勿言此真辱矣庄子又云道在屎溺此屎溺之道得非吾
子合气之道乎(并弘/明集)
 狼牙修国王婆伽达多
  奉梁武帝表(天监十四年遣/使阿撤多奉表)
大吉天子足下离淫怒痴哀悯众生慈心无量端严相好
身光明朗如水中月普照十方眉间白毫其白如雪其色
照耀亦如月光诸天善神之所供养以垂正法宝梵行众
增庄严都邑城阁高峻如乾陀山楼观罗列道途平正人
卷二十九 第 30b 页 WYG1401-0377b.png
民炽盛快乐安稳著种种衣犹如天服于一切国为极尊
胜天王悯念群生民人安乐慈心深广律仪清净正法化
治供养三宝名称宣扬布满世界百姓乐见如月初生譬
如梵王世界之主人天一切莫不归依敬礼大吉天子足
下犹如现前忝承先业庆嘉无量今遣使问讯大意欲自
往复畏大海风波不达今奉薄献愿大家曲垂领纳
 婆利国王憍陈如
  奉武帝表(天监十/六年)
卷二十九 第 31a 页 WYG1401-0377c.png
伏承圣王敬重三宝兴立塔寺校饰庄严周遍国土四
衢平坦清净无秽台殿罗列状若天宫壮丽微妙世无
与等圣主出时四兵具足羽仪导从布满左右都人士
女丽服光饰市廛丰富充积珍宝王法清整无相侵夺
学徒皆至三乘竞集敷说正法云布雨润四海流通交
会万国长江眇漫清泠深广有生咸资莫能消秽阴阳
和畅灾厉不作大梁扬都圣王无等临覆上国有大慈
悲子育万民平等忍辱怨亲无二加以周穷无所藏积
卷二十九 第 31b 页 WYG1401-0377d.png
靡不照烛如日之明无不受乐犹如净月宰辅贤良群
臣贞信尽忠奉上心无异想伏惟皇帝是我真佛臣是
婆利国主今敬稽首礼圣王足下惟愿大王知我此心
此心久矣非适今也山海阻远无缘自达今故遣使献
金席等表此丹诚
 于陀利国王毗邪跋摩
  奉武帝表(天监十七年遣长/史毗员跋摩奉表)
常胜天子陛下诸佛世尊常乐安乐六通三达为世间
卷二十九 第 32a 页 WYG1401-0378a.png
尊是名如来应供正觉遗形舍利造诸塔像庄严国土
如须弥山邑居聚落次第罗满城郭馆宇如忉利天官
具足四兵能伏怨敌国土安乐无诸患难人民和善受
化正法庆无不通犹处雪山流注雪水八味清净百川
洋溢周回屈曲顺趋大海一切众生咸得受用于诸国
土殊胜第一是名震旦大梁扬郡天子仁荫四海德合
天心虽人是天降生护世功德宝藏救世大悲为我尊
主威仪具足是故至诚敬礼天子足下稽首问讯奉献
卷二十九 第 32b 页 WYG1401-0378b.png
金芙蓉杂香药等愿垂纳受
 盘盘国王
  奉武帝表(大通/元年)
扬州阎浮提震旦天子万善庄严一切恭敬犹如天净
无云明耀满目天子身心清净亦复如是道俗济济并
蒙圣王光化济度一切永作舟航臣闻之庆善我等至
诚敬礼常胜天子足下稽首问讯今奉薄献愿垂哀受
 丹丹国王
卷二十九 第 33a 页 WYG1401-0378c.png
  奉武帝表(中大通/二年)
伏承圣主至德仁洽信重三宝佛法兴显众僧殷集法
事日盛威严整肃朝望国执慈悯苍生八方六合莫不
归服化邻诸天非可言喻不任庆善若暂奉见尊足谨
奉送牙像及塔各二躯并献火齐珠吉贝杂香药等
 中天竺国王曲多(表名/屈多)
  奉武帝表(天监初遣长史/竺罗达奉表)
伏闻彼国据江傍海山川周固众妙悉备庄严国土犹
卷二十九 第 33b 页 WYG1401-0378d.png
如化城宫殿庄饰街巷平垣人民充满欢娱安乐王出
游四兵随从圣明仁爱不害众生国中臣民循行正法
大王仁圣化之以道慈悲群生无所遗弃常修净戒式
导不及无上法船沈溺以济百官氓庶受乐无恐诸天
护持万神侍从天魔降服莫不归仰王身端严如日初
出仁泽普润犹如大云于彼震旦最为殊胜臣之所住
国土首罗天守护令国安乐王王相承未曾断绝国中
皆七宝形像众妙庄严臣自修检如化王法臣名屈多
卷二十九 第 34a 页 WYG1401-0379a.png
奕世王种惟愿大王圣体和平今以此国群臣民庶山
川珍重一切归属五体投地归诚大王使人竺达多由
来忠信是故今遣大王若有所须珍奇异物悉当奉送
此之境土便是大王之国王之法令善道悉当承用愿
二国信使往来不绝此信返还愿赐一使具宣圣命备
敕所宜款至之诚望不空返所白如允愿加采纳今奉
献琉璃唾壶杂香吉贝等物
 师子国王伽叶伽罗诃梨邪(天竺/旁国)
卷二十九 第 34b 页 WYG1401-0379b.png
  奉武帝表(大通/元年)
谨白大梁明主虽山海殊隔而音信时通伏承皇帝道
德高远覆载同于天地明照齐乎日月四海之表无有
不从方国诸王莫不奉献以表慕义之诚或泛海三年
陆行千日畏威怀德无远不至我先王以来唯以修德
为本不严而治奉事正法道化天下欣人为善庆若巳
身欲与大梁共弘三宝以度难化信还伏听告敕今奉
薄献愿垂纳受(并梁书海/南夷传)
卷二十九 第 35a 页 WYG1401-0379c.png
 
 
 
 
 
 
 
 
卷二十九 第 35b 页 WYG1401-0379d.png
 
 
 
 
 
 
 
 释文纪卷二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