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二
卷二十二 第 1a 页 WYG1401-021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释文纪卷二十二
            明 梅鼎祚 辑
(三/)
 元帝(讳绎字世诚小字/法车武帝第七子)
  谢敕送齐王瑞像还启
臣闻非晦非明法身凝寂有感有见渴仰赴几伏惟陛
下百姓为心宜观众觉十方皆见普照王畿将使化行
卷二十二 第 1b 页 WYG1401-0215b.png
南国乃眷西顾江水安流大川利涉鲜云叆叇暂掩晨
离甘雨霏微犹藏宿雾高明可仰与天花而俱落清梵
腾空杂埙篪以相韵顶礼最胜敬谒法王瞻彼堵墙不
足为喻立处针锋弗云易拟臣身持净戒心抃法流接
足道周膜拜路左得未曾有喜跃充遍(艺文/类聚)
  谢赐功德净馔一头启
瑶器自满金鼎流味浆含都蔗味资石蜜
  又谢赉功德食一头启
卷二十二 第 2a 页 WYG1401-0216a.png
天厨净馔庵罗法果(并北户/录注)
  与萧咨议等书
盖闻圆光七尺上映真珠之云面门五色旁临珊瑚之
地化为金案夺丽水之珍变同珂雪高玄霜之彩岂不
有机则感感而遂通有神则智智而必断故碧玉之楼
升堂未易紫绀之殿入室为难必须五根之信以信为
首六度之檀以檀为上故能舍财从信去有即空率斯
而谈良可知矣窃以瑞像放光倏将旬日蹈舞之深形
卷二十二 第 2b 页 WYG1401-0216b.png
于寤寐抃跃之诚结于兴寝稍觉十字之蒸嗤何曾之
馔五鼎之味笑主偃之辞鼋羹麟脯空闻其说羊酪猩
唇曷足云也困于酒食未若过中不餐螺蚳登俎岂及
春蔬为净欲吾子三日洁齐自寅至戍一中而巳自有
米如玉锐盐类虎形云梦之芹辽东之藻十斤之梨千
树之橘青笋紫姜固栗霜枣适口充肠无索弗获八功德
水并入法流四王俱至偕让弘道同志为友岂不盛欤
萧绎疏
卷二十二 第 3a 页 WYG1401-0216c.png
  与刘智藏书(智藏/见后)
菩萨萧法车置邮大士刘智藏侍者自林宗遄反玄度
言归以结元礼之心弥益真长之叹故以临风望美对
月怀贤有劳寤寐无忘兴寝方今玄冥在节岁聿云遒
日似青缇云浮红蕊清台炭重北宫井溢想禅说为娱
稍符九次成诵之功转探三密山间芳杜自有松竹之
娱岩穴鸣琴非无薜萝之致修德之暇差足乐也昔韩
梅两福求羊二仲郑林腾名于冯翊周党传芳于太原
卷二十二 第 3b 页 WYG1401-0216d.png
或有百镒可捐千金非贵松子为餐蒲根是服未有高
蹈真如归宗法海梵王四鹤集林籞而相鸣帝释千马
经丘园而跼步有一于此犹或称奇兼而总之何其盛
也故知南临之水已类吕梁之川北眺之山弥同武安
之岭岂复还思溆浦尚想彊台眷彼汉池载怀荒谷以
此相求心可知矣仆久厌尘邦本怀人外加以服膺常
住讽味了因弥用思齐每增求友常欲登却月之岭荫
偃盖之松挹璇玉之源解莲华之剑藩维有限脱屣无
卷二十二 第 4a 页 WYG1401-0217a.png
由每坐向诩之床恒思管宁之榻梦匡山而太息想桓
亭而延伫白云间之苍江不极未因抵掌我劳如何想
无金玉数在邮示弱水难航犹致书于青鸟流川弗远
伫芳音于赤玉鹤望还信以代萱苏得志忘言此宁多
述法车叩头叩头(并广弘/明集)
  荆州长沙寺阿育王像碑
盖闻璇玑玉衡穹昊所以纪物金版玉文淳精所以播
气何则咸秩社首义尽于寰中铸鼎冯翊未穷于系表
卷二十二 第 4b 页 WYG1401-0217b.png
况复道冠万灵理超千圣智周十地行圆四等变海成
苏移山入芥针锋广说藕丝见道惠音八种面门五色
组钵生华入青楼而吐曜金床照采出紫殿而相辉才
度莲河即处天冠之寺始游罗卫便居坚固之林斯盖
俯应阎浮未臻常乐降情诱接岂穷妄相若乃境无引
汲智生浅深明同一体惑起十重七地初刃方称变易
三达后心因穷智种然俱冥四德脱屣双林示表金棺
现焚檀椁浩浩焉不可知巳却望五津距青莲之洞傍
卷二十二 第 5a 页 WYG1401-0217c.png
临三峡带明月之流
  善觉寺碑
金盘上疏非求承露玉前临宁资润础飞轩绛屏若
丹气之为霞绮井绿泉如青云之入吕宝绳交映无惭
紫绀之宫花台照日有迹白林之地铭曰
聿遵胜业代彼天工四园枝翠八水池红花疑凤翼殿若
龙宫银城映沼金铃响风露台含月珠幡拂空(金陵梵/刹志作舄)
  钟山飞流寺碑
卷二十二 第 5b 页 WYG1401-0217d.png
清梵夜闻风传百常之观宝铃朝响声扬千秋之宫同
符上陇望长安之城阙有类偃师瞻洛阳之台殿瞰连
甍而如绮杂卉木而成帷铭曰
云聚峰高风清钟彻月如秋扇花疑春雪极目千里平
原迢
  旷野寺碑
云楣胶葛桂栋阴崇刻虬龙如洞房倒莲花于绮井月
殿朗而相晖雪宫穆以华壮䡾䡾璇题虹梁生于暮雨
卷二十二 第 6a 页 WYG1401-0218a.png
嶪嶪银榜飞观入乎云中铭曰
圆珰旦晖方诸夜朗金盘曜色宝铃成响(崇艺文/作峰)
  郢州晋安寺碑
凤凰之岭芊绵映色莲花之洞照曜增辉山云黄鹤疑
闻天之夜响城称却月似轻云之霄蔽铭曰
虹梁紫柱螭桷丹墙绮井飞栋华榱璧珰应龙若动威
凤疑翔玉舄霄润金池夕光朱城却棁紫陌潜通堑柳
朝绿江晖暝红落霞将暮鲜云夕布峰下阳乌林生阴
卷二十二 第 6b 页 WYG1401-0218b.png
兔分佩隔浦皇樯隐雾俱听法钟同观宝聚
  扬州梁安寺碑
窃以阳之有宗者莫拟于灵乌夜之有光者孰踰于阴兔
故以日门见羲和之色月殿望奔娥之象而合璧迢
尺犹且莫量朗镜悠远积空之所不算复有紫川青龙之
水却月朝霞之山白圭玄璧饯瑶池之上银阙金宫出瀛
洲之下空台四柱随仙衣而俱飏宝堑三重映瑞园而涵
影旃檀散馥无复圆觉之风地涌神龛皆成多宝之塔
卷二十二 第 7a 页 WYG1401-0218c.png
  摄山栖霞寺碑
金池无底已通宝堑之侧玉树生风傍临䌽船之上七
重栏楯七宝莲花通风承露含香映日铭曰
苔衣翠屋树隐丹楹涧浮山影山传涧声风来露歇日
度霞轻三灾不毁得一而贞
  归来寺碑
幡影飏于绛台梵声依于应塔三相不留萧蚕终坏八
苦遐长灯蛾未已铭曰
卷二十二 第 7b 页 WYG1401-0218d.png
铃随风振盘依露泫丹桂无枝朱扬自剪九苑萌枯三
昧叶卷疏树摇落翻流清浅
  荆州放生亭碑
鱼从流水本在桃花之源龙处大林恒捻浮云之路岂谓
陵阳垂钓失云失水庄子悬竿吞钩吞饵虽复玄龟夜梦
终见取于宋王朱鹭晨飞尚张罗于汉后譬如黄雀伺蝉
不知随弹应至青鹯逐免讵识扛鼎方前北海之餐鹦鹉
未始非人西王之使传信谁云贱鸟故知鱼鸟一观俱在好
卷二十二 第 8a 页 WYG1401-0219a.png
生欲使金床之雁更及衡阳之侣雪山之鹿不充食苹之宴
  庄严寺僧旻法师碑
夫宏才妙物云液之所降生独振孤标伦类之所远绝是故
随光烛魏非折水之恒珍和璧入秦岂润山之常宝僧旻法
师盖天地之淳精宇宙之瑰器本姓孙氏有吴开国大皇帝
其先也法师道蔼二仪德充四海含春夏之长生抱日月
之贞明辞旨清新置言閒远千门万户必臻其奥九部五
时若指诸掌坦然夷易豁尔洞开故缁素结辙华戎延道
卷二十二 第 8b 页 WYG1401-0219b.png
晨风之郁北林龙鱼之趣深泽哲人云逝指南谁属铭曰
永离百非闻之寂灭苟云未树共归今辙方坟结构伽蓝
罢设朱火一潜青松长列
  光宅寺大僧正法师碑
昂昂千里孰辨麒麟之踪汪汪万顷谁测波澜之际望
之若披云雾睹之如观日月至乃耆年宿望蓄思搆疑
悬钟无尽短兵有倦犹若分旦望景履冰待日莫不倾
河注烛虚往实归皇帝革命受图补天纫地转金轮于
卷二十二 第 9a 页 WYG1401-0219c.png
忍土策绀马于阎浮逸翮方超图南辍轨岂直尽兹相
府署彼义年方当高步仙阶永编金牒繁霜凝而旦委
松风凄而暮来悲马鸣之不反望龙树而心哀铭曰
澄月夜亏清氛旦卷曾峦远岸苍江傍缅
  梁安寺刹下铭
阿阁峞洞房䆗窱似灵光之金扇类景福之银铺垂
琬琰之文珰饰琅玕之仙宝神童戾止亟连翩于威风
萨埵来游屡徘徊于绀马有识之所虔仰无著之所招
卷二十二 第 9b 页 WYG1401-0219d.png
提观慧楼而下拜望天街而兴善辞曰
尘沙无始造色无先飞蛾不息萦蚕自缠箧蛇未断藤
鼠方缘苦流长汎爱火恒然髻珠孰晓怀宝讵宣挺兹
灵觉时惟天仙真籍表圣化乳称权宝刹千道高幡四
悬凤楼含日龙台吐烟紫山翠羽红水青莲雪官月殿
晨晖夜圆宵长梵响风远钟传仙衣有拂灵刹无边
  香垆铭
苏合氤氲非烟似云时秾更薄乍聚还分火微难尽风
卷二十二 第 10a 页 WYG1401-0220a.png
长易闻孰云道力慈悲所薰(并艺文/类聚)
  内典碑铭集林序
夫法性空寂心行处断感而遂通随方引接故鹊园善
诱马苑弘宣白林将谢青树已列是宣金牒方寄银身
自像教东流化行南国吴主至诚历七霄而光曜晋王
画像经五帝而弥新次道孝伯嘉宾玄度斯数子者亦
一代名人或修理止于伽蓝或归心尽于谈论铭颂所
称兴公而已夫披文相质博约温润吾闻斯语未见其
卷二十二 第 10b 页 WYG1401-0220b.png
人班固硕学尚云赞颂相似陆机钩深犹闻碑赋如一
唯伯喈作铭林宗无愧德祖能诵元常善书一时之盛
莫得系踵况般若玄渊真如妙密触言成累系境非真
金石何书铭颂谁阐然建塔纪功招提立寺或兴造有
由或誓愿所记故镌之玄石传诸不朽亦有息心应供
是曰桑门或谓智囊或称印手高座擅名预师尹之席
道林见重陪飞龙之座峨眉庐阜之贤邺中宛邓之哲
昭哉史册可得而详故碑文之兴斯焉尚矣夫世道亟
卷二十二 第 11a 页 WYG1401-0220c.png
改论文之理非一时事推移属词之体或异但繁则伤
弱率则恨省存华则失体从实则无味或引事虽博其
意犹同或新意虽奇无所倚约或首尾伦帖事似牵课
或复博涉体制不工能使艳而不华质而不野博而不
繁省而不率文而有质约而能润事随意转理逐言深
所谓菁华无以间也予幼好雕虫长而弥笃游心释典
寓目词林顷常搜聚有怀著述譬诸法海无让波澜亦
等须弥归同一色故不择高卑唯能是与傥未详悉随
卷二十二 第 11b 页 WYG1401-0220d.png
而足之名为内典碑铭集林合三十卷庶将来君子或
裨观见焉
  简文帝法宝联璧序
窃以观乎天文日月所以贞丽观乎人文藻火所以昭
发况复玉毫朗照出天人之表金牒空解生文章之外
虽境智冥焉言语斯绝咏歌作焉可略谈矣粤乃书称
汤诰篇陈梦说昔则王畿居亳今则帝业维扬功施天
下我之自出岂与姚墟石纽谯城温县御龙居夏唐杜
卷二十二 第 12a 页 WYG1401-0221a.png
入周而巳哉皇帝垂衣负扆辨方正位车书之所会同
南暨交阯风云之所沾被西渐流沙武实止戈秉宜生
之剑乐彰治定减庖牺之瑟相兼二八知微知彰将称
四七如貔如虎宁俟容成翠屋之游广成石室之会故
以宗心者忘相归凭者常乐昔转轮护法南宫有金龙
之瑞梵天请道东朝开宝盖之祥尽善尽美独高皇代
古者所以出师入保冬羽秋籥实以周颂幼冲用资端
士汉盈末学取凭通议大传之论孟侯小戴之谈司业
卷二十二 第 12b 页 WYG1401-0221b.png
山川珍异俟郊迎而可知帷幄后言籍恳田而求验以
今方昔事则不然我副君业迈宣尼道高启筮之作声
超姬发宁假卞兰之颂譬衡华之峻极如渤澥之波澜
显忠立孝行修言道博施尚仁动微成务智察舞鸡爻
分封蚁爰初登仕明试以功德加三辅威行九流董师
虎据操铍蝉冕津乡济沈物仰平分之恩沂岱邛岷民
思后来之政陈苍留反裘之化淮海高墨帻之声威渐
黄支化行赤谷南通舜玉北平尧柳朝鲜航海夜郎款
卷二十二 第 13a 页 WYG1401-0221c.png
塞然后体道方震雨施云行汉用戊申晋维庚午增晖
前曜独擅元贞恩若春风惠如冬日履道为舆策贤成
驷降意韦编留神缃帙许商算术王围射谱南龟异说
东驰杂赋任良奕棋□门式法箴兴琴剑铭自盘盂无
不若指诸掌寻泾辨渭重以凤艳风飞鸾文飙竖纤者
入无伦大者含元气韵调律吕藻震玄黄岂俟取赞彦
先询闻雅主至于鹿园深义龙宫奥说远命学徒亲登
讲肆词为宪章言成楷式往复王粲事轶魏储酬答蔡
卷二十二 第 13b 页 WYG1401-0221d.png
谟道高晋两似悬钟之应响犹衢樽之待酌率尔者踵
武逖听者风声是使金坚秘法宝冥夕梦无怀不灭华
胥夜感自非建慧桥明智剑薰戒香沐定水何以空积
忽微历贤劫而终现黍累回斡蕴珠藏而方传加以大
秦之籍非符八体康居之篆有异六爻二乘始辟譬马
传兔一体同归弃犀崇象润业滋多见思平积本有凝
邈了正相因虽谈假绩不摄单影即此后心还踪初焰
俱宗出倒莲华起乎淤泥并会集藏明珠曜于贫女性
卷二十二 第 14a 页 WYG1401-0222a.png
相常空般若无五时之说不生烦恼涅盘为万德之宗
无不酌其菁华撮其旨要采彼玳鳞拾兹翠羽润珠隋
水抵玉昆山每至鹤关旦启黄绮之俦朝集鱼灯夕朗
陈吴之徒晚侍皆仰禀神规躬承睿旨爰赐嘉名谓之
联璧联含珠而可拟璧与日而方升以今岁次摄提星
在监德百法明门于兹总备千金不刋独高斯典合二
百二十卷号法宝联璧虽玉杯繁露若倚蒹葭金台凿
楹似吞云梦绎自伏枥西河摄官南国十回凤琯一奉
卷二十二 第 14b 页 WYG1401-0222b.png
龙光笔削未勤徒荣卜商之序稽古盛则文惭安国之
制谨抄纂爵位陈诸左方
使持节平西将军荆州刺史湘东王绎年二十七字世

侍中国子祭酒南兰陵萧子显年四十八字景畅
散骑常侍御史中丞彭城刘溉年五十八字茂灌
散骑常侍步兵校尉东官侍南琅邪王修年四十二字
彦远
卷二十二 第 15a 页 WYG1401-0222c.png
吴郡太守前中庶子南琅邪王规年四十三字威明
都官尚书领右军将军彭城刘孺年五十五字孝稚
太府卿步兵校尉河南褚球年六十三字仲宝
中军长史前中庶子陈郡谢侨年四十五字国美
中庶子彭城刘遵年四十七字孝陵
中庶子南琅邪王稚年四十五字孺通
宣城王友前仆东海徐喈年四十二字彦邕
前御史中丞河南褚沄年六十字士洋
卷二十二 第 15b 页 WYG1401-0222d.png
北中郎长史南兰陵太守陈郡袁君正年四十六字世

中散大夫金华宫家令吴郡陆襄年五十四字师卿
中散大夫琅邪王藉年五十五字文海
新安太守前家令东海徐摛年六十四字士缋
前尚书左丞沛国刘显年五十三字嗣芳
中书侍郎南兰陵萧几年四十四字德玄
云麾长史寻阳太守前仆京兆韦棱年五十五字威直
卷二十二 第 16a 页 WYG1401-0223a.png
前国子博士范阳张绾年四十三字孝卿
轻车长史南兰陵萧子范年四十九字景则
庶子吴郡陆罩年四十八字洞元
庶子南兰陵萧瑱年四十字文容
秘书丞前中舍人南琅邪王许年二十五字幼仁
宣城王文学南琅邪王训年二十五字怀范
洗马权兼太府卿彭城刘孝仪年四十九字子仪
洗马陈郡谢禧年二十六字休度
卷二十二 第 16b 页 WYG1401-0223b.png
中军录前洗马彭城刘蕴年三十三字怀芬
前洗马吴郡张孝总年四十二字孝总
南徐州治中南兰陵萧子开年四十四字景发
平西中录事参军典书通事舍人南郡庾肩吾年四十
八字子慎
北中记室参军颍川庾仲容年五十七字仲容
宣惠记室参军南兰陵萧滂年三十二字希传
舍人南兰陵萧清年二十七字元专
卷二十二 第 17a 页 WYG1401-0223c.png
宣惠主簿前舍人陈郡谢嘏年二十五字茂范
尚书都官郎陈郡殷劝年三十字弘善
安北外兵参军彭城刘孝威年三十九字孝威
前尚书殿中郎南兰陵萧恺年二十九字元才(并广弘/明集)
 昭明太子萧统(字德施小字维/摩武帝长子)
  答云法师请开讲书(太子留情内典选十僧入玄/圃云为上首既云请开讲令)
   (旨解二谛/法身义)
统览近示知欲见令道义夫释教凝深至理渊粹一相
卷二十二 第 17b 页 WYG1401-0223d.png
之道杳然难测不二之门寂焉无响自非深达玄宗精
解妙义若斯之处岂易轻辨至于宣扬正教在乎利物
耳弟子之于内义诚自好之乐之然钩深致远多所未
悉为利之理盖何足论诸僧并入法门游道日广至于
法师弥不俟说云欲见餐禀良所未喻想得此意不复
多云统和南
   法云重请昭明太子开讲启
释法云启殿下以生知上识精义入神自然胜辨妙谭
卷二十二 第 18a 页 WYG1401-0224a.png
出俗每一往复阖筵心醉真令诸天赞善实使释梵雨
华贫道虽幼知向方而长无成业簉之滥吹圣明而识
惭无退者岂不愿餐幽致敢祈仰者诚在希闻妙说今
猥蒙启旨未许群情退思轻脱用深悚惧渴仰有实饥
虚非假循思检愿重以祈闻惟希甘露当开用得永袪
鄙吝伏愿四弘本誓曲允三请慇勤谨启
  重答云法师书
重览来示知犹欲令述义不辨为利具如前言甘露之
卷二十二 第 18b 页 WYG1401-0224b.png
开弥惭来说若止是略标义宗无为不尔但愧以鱼目
拟法师之夜光耳统和南
  谢敕赉看讲启
臣统启主书管万安奉宣敕旨以臣今讲竟曲垂劳问
伏以正言深奥总一群经均斗杓以命四时等太阳而
照万国臣不涯庸浅轻敢奉宣莫测天文徒观玉府惭
悚交并寝兴无寘仰降中使俯赉光临荣荷殊慈靡知
启处不任下情谨附启事谢闻谨启
卷二十二 第 19a 页 WYG1401-0224c.png
  谢敕参解讲启
臣统启主书周昂奉宣敕旨垂参臣今解讲伏以至理
希夷微言渊奥非所能钻仰遂以无庸叨兹宣释将应
让齿反降教胄之恩允宜尚学翻荷说经之诏窃以挟
八威之策则神物莫干服九丹之华则仙徒可役臣仰
承皇威训兹学侣奉扬圣旨洞晓群儒鼓冶异师陶钧
久滞方使惠施恧其短长公孙罢其坚白王生挫辩既
尽神气法开受屈永隐东峰中使曲临弥光函席仰戴
卷二十二 第 19b 页 WYG1401-0224d.png
殊恩不知启处不任下情谨奉启事谢闻谨启
  谢敕赉制旨大涅盘经讲疏启
臣统启后阁应敕木佛子奉宣敕旨垂赉制旨大般涅
槃经讲疏一部十帙合目百一卷寒乡睹日未足称奇
采药逢仙曾何譬喜臣伏以六爻所明至邃穷于几象
四书所总施命止于域中岂有牢笼因果辨斯宝城之
教网罗真俗开兹月满之文方当道洽大千化均百亿
云弥识种雨遍身田岂复论唐帝龟书周王策府何待
卷二十二 第 20a 页 WYG1401-0225a.png
刋寝孟津屏黜丘索甘露妙典先降殊恩揣已循愚不
胜庆荷不任顶戴之至谨奉启
  谢敕赉制旨大集经讲疏启
臣统启宣诏王慧宝奉宣敕旨垂赉制旨大集经讲疏
二帙十六卷甘露入顶慧水灌心似闇遇明如饥获饱
伏以非色非欲二界同坊匪文匪理三诠云集四辩言
而未极八声阐而莫穷俯应天机垂兹圣作同真如而
无尽与日月而俱悬但观宝舂山获珠大海臣实何能
卷二十二 第 20b 页 WYG1401-0225b.png
恒蒙诱被张奏谷笔岂足陈心抗袖长言未伸歌舞不
任喜荷之至谨奉启谢闻谨启
  谢敕赉水犀如意启(艺文作/简文误)
臣统启应敕左右伯佛掌奉宣敕旨垂赉水犀如意一
柄式是道义所须白玉照彩方斯非贵珊瑚挺质匹此
末珍雕剞既成先被庸薄如蒙汉帝之簪似获赵尧之
印谨仰承威神陈诸讲席方使欢喜罗汉怀弃钵之嗟
王式硕儒忻骊驹之辩熊饰宝刀子桓恧其大赉犛牛
卷二十二 第 21a 页 WYG1401-0225c.png
轻拂张敞惭其旧仪殊恩特降伏深荷跃不任下情谨
启事以闻谨启(并广弘明集/硕艺文作儒)
  东宫上掘得慈觉寺钟启(一作/简文)
窃以白亭旧室绝显祯祥之气阙里故堂暂闻钟石之
响犹复存诸良史汗彼篆素岂如杏梁遗饰回成绀殿
椒墀昔处仍构宝阶启彝钟于殊里记灵文于福地虽
魏庙出玺鲁祠现璧固以推兹孝感恧此祯契将郭令
鄙其开金羊田陋其产玉岂直季武庭树愧韩起之誉
卷二十二 第 21b 页 WYG1401-0225d.png
蜀相宅基惭孝安之碣伏惟览启增思抚瑞深悲恸切
视奁哀喻封箧(艺文/类聚)
  令旨解二谛义(并问/答)
二谛理实深玄自非虚怀无以通其弘远明道之方其
由非一举要论之不出境智或时以境明义或时以智
显行至于二谛即是就境明义若迷其方三有不绝若
达其致万累斯遣所言二谛者一是真谛一名俗谛真
谛亦名第一义谛俗谛亦名世谛真谛俗谛以定体立
卷二十二 第 22a 页 WYG1401-0226a.png
名第一义谛世谛以褒贬立目若以次第言说应云一
真谛二俗谛一与二合数则为三非直数过于二亦名
有前后于义非便真既不因俗而有俗亦不由真而生
正可得言一真一俗真者是实义即是平等更无异法
能为杂间俗者即是集义此法得生浮伪起作第一义
者就无生境中别立美名言此法最胜最妙无能及者
世者以隔别为义生灭流动无有住相涅槃经言出世
人所知名第一义谛世人所知名为世谛此即文證褒
卷二十二 第 22b 页 WYG1401-0226b.png
贬之理二谛立名差别不同真俗世等以一义说第一
义谛以二义说正言此理德既第一义亦第一世既浮
伪更无有义所以但立世名谛者以审实为义真谛审
实是真俗谛审实是俗真谛离有离无俗谛即有即无
即有即无斯是假名离有离无此为中道真是中道以
不生为体俗既假名以生法为体
南涧寺慧超咨曰浮伪起作名之为俗离于有无名之
为真末审浮伪为当与真一体为当有异
卷二十二 第 23a 页 WYG1401-0226c.png
令旨答曰世人所知生法为体出世人所知不生为体
依人作论应如是说若论真即有是空俗指空为有依
此义明不得别异
又咨真俗既云一体未审真谛亦有起动为当起动自
动不关真谛
令旨又答真谛寂然无起动相凡夫惑识自横见起动
(谛一/作理)
又咨未审有起动而凡夫横见无起动而凡夫横见
卷二十二 第 23b 页 WYG1401-0226d.png
令旨又答若有起动则不名横见以无动而见动所以
是横
又咨若法无起动则唯应一谛
令旨又答此理常寂此自一谛横见起动复是一谛唯
应有两不得言一
又咨为有横见为无横见
令旨又答依人为语有此横见
又咨若依人语故有横见依法为谈不应见动
卷二十二 第 24a 页 WYG1401-0227a.png
令旨又答法乃无动不妨横者自见其动
丹阳尹晋安王萧纲咨曰解旨依人为辩有生不生未
审浮虚之与不生只是一体为当有异
令旨答曰凡情所见见其起动圣人所见见其不生依
人为论乃是异体若语相即则不成异具如向释不复
多论
又咨若真不异俗俗不异真岂得俗人所见生法为体
圣人所见不生为体
卷二十二 第 24b 页 WYG1401-0227b.png
令旨答即俗知真即真见俗就此为谈自成无异约人
人辨见自有生不生殊(殊下旧有/辩字当衍)
又咨未审俗谛之体既云浮幻何得于真实之中见此
浮幻
令旨答真实之体自无浮幼惑者横构谓之为有无伤
真实体自玄虚
又咨圣人所见见不流动凡夫所见自见流动既流不
流异愚谓不得为一
卷二十二 第 25a 页 WYG1401-0227c.png
令旨答不谓流不流各是一体正言凡夫于不流之中
横见此流以是为论可得成一
又咨真寂之体本自不流凡夫见流不离真体然则但
有一真不成二谛
令旨答体恒相即理不得异但凡见浮虚圣睹真寂约
彼凡圣可得立二谛名
招提寺慧琰咨曰凡夫见俗以生法为体圣人见真以
不生为体未审生与不生但见其异复依何义而得辨
卷二十二 第 25b 页 WYG1401-0227d.png

令旨答曰凡夫于无称有圣人即有辨无有无相即此
谈一体(称一/作构)
又咨未审此得谈一一何所名
令旨答曰正以有不异无无不异有故名为一更无异

又咨若无不异有有不异无但见其一云何为二
令旨答凡夫见有圣人见无两见既分所以成二
卷二十二 第 26a 页 WYG1401-0228a.png
又咨圣人见无无可称谛凡夫见有何得称谛(得一/作能)
令旨答圣人见无在圣为谛凡夫审谓为有故于凡为

栖玄寺昙宗咨曰圣人为见世谛为不见世谛
令旨答曰圣知凡人见有世谛若论圣人不复见此
又咨圣人既不见世谛云何以世谛教化众生
令旨答圣人无惑自不见世谛无妨圣人知凡夫所见
故曲随物情说有二谛
卷二十二 第 26b 页 WYG1401-0228b.png
又咨圣人知凡见世谛即此凡夫不
令旨答此凡即是世谛圣人亦不见此凡
又咨圣既不见凡焉知凡见世谛
令旨答圣虽自无凡亦能知有凡自谓为有故曲赴其
情为说世谛
司徒从事中郎王规咨曰未审真俗既不同岂得相即
之义
令旨答圣人所得自见其无凡人所得自见其有见自
卷二十二 第 27a 页 WYG1401-0228c.png
不同无妨俗不出真外
又咨未审既无异质而有二义为当义离于体为当即
义即体
令旨答更不相出名为一体愚圣见殊自成异义
又咨凡夫为但见俗亦得见真不
令旨答止得见俗不得见真
又咨体既相即宁不睹真
令旨答凡若见真不应睹俗睹俗既妄焉得见真
卷二十二 第 27b 页 WYG1401-0228d.png
灵根寺僧迁咨曰若第一以无过为义此是赞叹之名
真离于俗亦应是赞叹之名
令旨答曰即此体真不得言叹第一义谛既更立美名
所以是叹
又咨无胜我者既得称赞叹我体即真何故非叹
令旨答无胜我者所以得称赞叹我体即真亦是我真
故非赞叹
又咨我无过者所以得称赞叹我是不伪何得非赞
卷二十二 第 28a 页 WYG1401-0229a.png
令旨答不伪直是当体之名如人体义谓之解义正足
稽其实体岂成赞叹(稽一/作称)
又咨此法无能出者焉能即是赞叹(焉能一/作焉得)
令旨既云无出非赞如何
罗平侯萧正立咨曰未审俗谛是生法以不
令旨答曰俗谛之体正是生法
又咨俗既横见何得有生
令旨答横见为有所以有生
卷二十二 第 28b 页 WYG1401-0229b.png
又咨横见为有实自无法实既无法说何为生
令旨答即此生法名为横见亦即此横见名为生法
又咨若是横见不应有生若必有生何名横见(不应有/生一作)
(实自/无生)
令旨答既云横见实自无生但横见为有有此横生(实/自)
(无生一作/不应有生)
衡山侯萧恭咨曰未审第一义谛既有义目何故世谛
独无义名
卷二十二 第 29a 页 WYG1401-0229c.png
令旨答曰世既浮俗无义可辨
又咨若无义可辨何以称谛
令旨答凡俗审见故立谛名
又咨若凡俗见有得受谛名亦应凡俗见有得安义字
令旨答凡俗审见故谛名可立浮俗无义何得强字为

又咨浮俗虽无实义不无浮俗之义既有此浮俗何得
不受义名
卷二十二 第 29b 页 WYG1401-0229d.png
令旨答正以浮俗故无义可辨若有义可辨何名浮俗
中兴寺僧怀咨曰令旨解言真不离俗俗不离真未审
真是无相俗是有相有无相殊何得同体
令旨答曰相与无相此处不同但凡所见有即是圣所
见无以此为论可得无别
又咨既是一法云何得见为两见既有两岂是一法
令旨答理乃不两随物所见故得有两
又咨见既有两岂不相违
卷二十二 第 30a 页 WYG1401-0230a.png
令旨答法若实两可得相违法实不两人见自两就此
作论焉得相乖
又咨人见有两可说两人理既是一岂得有两
令旨答理虽不两而约人成两(约一/作令)
始兴王第四男萧映咨曰第一义谛其义第一德亦第
一不
令旨答曰义既第一德亦第一
又咨直言第一巳包德义何得复加义字以致繁复
卷二十二 第 30b 页 WYG1401-0230b.png
令旨答直言第一在义犹昧第一见义可得尽美
又咨若加以义字可得尽美何不加以德字可得尽美
令旨答第一是德岂待复加但加义字则德义双美
又咨直称第一足见其美偏加义字似有所局
令旨答第一表德复加义字二美俱陈岂有所局
吴平世子萧励咨曰通旨云第一义谛世谛褒贬立名
真俗二谛定体立名寻真谛之理既妙绝言虑未审云
何有定体之旨
卷二十二 第 31a 页 WYG1401-0230c.png
令旨答曰谈其无相无真不真寄名相说以真定体
又咨若真无谛无体今寄言辨体未审真谛无相何不
寄言辨相
令旨答寄言辨体犹恐贬德若复寄言辨相则有累虚

又咨真谛玄虚离于言说今既称有真岂非寄言辨相
令旨答寄有此名名自是相无伤此理无相虚寂
又咨未审此寄言辩体为是当理为不当理
卷二十二 第 31b 页 WYG1401-0230d.png
令旨答无名而说名不合当理
又咨若寄言辨名名不当理未审此寄将何所说(一作/将作)
(何/说)
令旨答虽不当理为接引众生须名相说
宋熙寺慧令咨曰真谛以不生为体俗谛以生法为体
而言不生即生生即不生为当体中相即为当义中相

令旨答云体中相即义不相即
卷二十二 第 32a 页 WYG1401-0231a.png
又咨义既不即体云何即
令旨答凡见其有圣睹其无约见成异就体恒即
又咨体既无两何事须即
令旨答若无体无别两缘见有两见既两异须明体即
又咨若如解旨果是就人明即
令旨答约人见为二二谛所以名生就人见明即此亦
何妨
始兴王第五男萧晔咨曰真谛称真是实真不
卷二十二 第 32b 页 WYG1401-0231b.png
令旨答曰得是实真
又咨菩萨会真之时为忘俗忘真不
令旨答忘俗忘真故说会真
又咨若忘俗忘真故说会真忘俗忘真何谓实真
令旨答若存俗存真何谓实真正由两遣故谓实真
又咨若忘俗忘真而是实真亦应忘真忘俗而是实俗
令旨答忘俗忘真所以见真忘真忘俗弥见非俗
又咨菩萨会真既忘俗忘真今呼实真便成乖理
卷二十二 第 33a 页 WYG1401-0231c.png
令旨答假呼实真终自忘真两忘称实何谓乖理
兴皇寺法宣咨曰义旨云俗谛是有是无故以生法为
体未审有法有体可得称生既是无法而云何得有生
(既一/作无)
令旨答俗谛有无相待而立既是相待故并得称生
又咨若有无两法并称为生生义既一则有无无异
令旨答俱是凡夫所见故生义得同是有是无焉得不

卷二十二 第 33b 页 WYG1401-0231d.png
又咨若有无果别应有生不生
令旨答既相待立名故同一生义
程乡侯萧祗咨曰未审第一之名是形待以不
令旨答正是形待
又咨第一无相有何形待
令旨答既云第一岂得非待
又咨第一是待既称第一世谛待于第一何不名为第
二若俗谛是待而不称第二亦应真谛是待不名第一
卷二十二 第 34a 页 WYG1401-0232a.png
令旨答若称第一是待于义巳足无假说俗第二方成
相待
又咨若世谛之名不称第二则第一之称无所形待
令旨答第一褒真既云相待世名是待直置可知
光宅寺法云咨曰圣人所知之境此是真谛未审能知
之智为是真谛为是俗谛
令旨答曰能知是智所知是境智来冥境得言即真
又咨有智之人为是真谛为是俗谛
卷二十二 第 34b 页 WYG1401-0232b.png
令旨答若呼有智之人即是俗谛
又咨未审俗谛之人何得有真谛之智
令旨答圣人能忘于俗所以得有真智
又咨此人既冥无生亦应不得称人
令旨答冥于无生不得言人寄名相说常自有人
灵根寺慧令咨曰为于真谛中见有为俗谛中见有
令旨答曰于真谛中横见有有
又咨俗谛之有为实为虚
卷二十二 第 35a 页 WYG1401-0232c.png
令旨答是虚妄之有
又咨为当见妄为当见有
令旨答见于妄有
又咨无名相中何得见有名相
令旨答于无名相见有名相所以妄有
又咨于无名相妄见为有譬如火热惑者言冷得就热
中有冷相不若于无相而有名相亦于火中应有此冷
令旨答火自常热妄见有冷此自惑冷热未尝异
卷二十二 第 35b 页 WYG1401-0232d.png
湘宫寺慧兴咨曰凡夫之惑为当但于真有迷于俗亦

令旨答曰于真见有此是迷真既见有俗不成迷俗
又咨若使解俗便成解真若不解真岂得解俗
令旨答真理虚寂惑心不解虽不解真何妨解俗
又咨此心不解真于真可是惑此心既解俗于惑应非

令旨答实而为语通自是惑辨俗森罗于俗中各解
卷二十二 第 36a 页 WYG1401-0233a.png
庄严寺僧旻咨曰世俗心中所得空解为是真解为是
俗解
令旨答可名相似解
又咨未审相似为真为俗
令旨答习观无生不名俗解未见无生不名真解
又咨若能照之智非真非俗亦应所照之境非真非俗
若是非真非俗则有三谛
令旨答所照之境既即无生无生是真岂有三谛
卷二十二 第 36b 页 WYG1401-0233b.png
又咨若境即真境何不智即真智
令旨答未见无生故非真智何妨此智未真而习观真
境岂得以智未真智而使境非真境
宣武寺法宠咨曰真谛不生不灭俗谛有生有灭真俗
两义得言有异谈其法体只得是一未审体从于义亦
得有二不
令旨答曰体亦不得合从于义
又咨未审就凡圣两见得言两义亦就凡圣两见得言
卷二十二 第 37a 页 WYG1401-0233c.png
两体
令旨答理不相异所以云一就凡圣两见得有二体之

又咨若使凡者见有圣人见无便应凡夫但见世谛有
圣人应见太虚无
令旨答太虚亦非圣人所见太虚得名由于相待既由
待生并凡所见
又咨凡夫所见空有得言是一不
卷二十二 第 37b 页 WYG1401-0233d.png
令旨答就凡为语有实异无约圣作谈无不异有
建业寺僧悯咨曰俗人解俗为当解俗参差而言解俗
为当见俗虚假而言解俗
令旨答只是见俗参差而言解俗
又咨俗谛不但参差亦是虚妄何故解参差而不解虚

令旨答若使凡夫解虚妄即是解真不解虚妄所以名
为解俗
卷二十二 第 38a 页 WYG1401-0234a.png
光宅寺敬脱咨曰未审圣人见真为当渐见为当顿见
令旨答渐见
又咨无相虚怀一见此理万相并寂未审何故见真得
有由渐
令旨答自凡之圣解有浅深真自虚寂不妨见有由渐
又咨未审一得无相并忘万有为不悉忘
令旨答一得无相万有悉忘
又咨一得无相忘万有者亦可一得虚怀穷彼真境不
卷二十二 第 38b 页 WYG1401-0234b.png
应渐见
令旨答如来会寂自是穷真浅行圣人恒自渐见
又咨若见真有渐不可顿会亦应渐忘万有不可顿忘
令旨答解有优劣故有渐见忘怀无偏故万有并寂
  令旨解法身义(并问/答)
法身虚寂远离有无之境独脱因果之外不可以知知
不可以识识岂是称谓所能论辨将欲显理不容嘿然
故随从言说致有法身之称天竺云达磨舍利此土谓
卷二十二 第 39a 页 WYG1401-0234c.png
之法身若以当体则是自性之目若以言说则是相待
立名法者轨则为旨身者有体之义轨则之体故曰法
身略就言说粗陈其体是常住身是金钢身重加研覈
其则不尔若定是金钢即为名相定是常住便成方所
所谓常住本是寄名称名金钢本是譬说及谈实体则
性同无生故云佛身无为不堕诸法故涅槃经说如来
之身非身是身无量无边无有足迹无知无形毕竟清
净无知清静而不可为无称曰妙有而复非有离无离
卷二十二 第 39b 页 WYG1401-0234d.png
有所谓法身(称名一/作称曰)
招提寺慧琰咨曰未审法身无相不应有体何得用体
以释身义
令旨答曰无名无相乃无体可论寄以名相不无妙体
(妙一/作妨)
又咨若寄以名相不无妙体则寄以名相不成无相
令旨答既云寄以名相足明理实无相
又咨若寄以名相而理实无相理既无相云何有体
卷二十二 第 40a 页 WYG1401-0235a.png
令旨答寄言轨物何得无体
又咨亦应寄言轨物非复无相
令旨答轨物义边理非无相所言无相本谈妙体
又咨真实本来无相正应以此轨物何得隐斯真实强
生言相
令旨答真实无相非近学所窥是故接诸庸浅必须寄
以言相
光宅寺法云咨曰未审法身常住是万行得不
卷二十二 第 40b 页 WYG1401-0235b.png
令旨答曰名相道中万行所得
又咨既为万行所得岂是无相若必无相岂为万行所

令旨答无名无相何曾有得寄以名相假言有得
又咨寔有万行实得佛果安可以无相全无所得
令旨答问者住心谓实有万行今谓万行自空岂有实
果可得
又咨见有众生修习万行未审何故全谓为无
卷二十二 第 41a 页 WYG1401-0235c.png
令旨答凡俗所见谓之为有理而检之实无万行
又咨经说常住以为妙有如其假说何谓妙有
令旨答寄以名相故说妙有理绝名相何妙何有
庄严寺僧旻咨曰未审法身绝相智不能知绝相绝知
何得犹有身称
令旨答曰无名无相曾有何身假名相说故曰法身
又咨亦应假名相说是智所照何得不可以知知不可
以识识
卷二十二 第 41b 页 WYG1401-0235d.png
令旨答亦得寄名相慧眼所见
又咨若慧眼能见则可以知知若智不能知则慧眼无

令旨答慧眼无见亦无法可见
又咨若云无见有何法身
令旨答理绝闻见实无法身
又咨若无法身则无正觉正觉既有法身岂无
令旨答恒是寄言故有正觉正觉既在寄言法身何得
卷二十二 第 42a 页 WYG1401-0236a.png
定有
宣武寺法宠咨曰未审法身之称为正在妙体金姿丈
六亦是法身(体一/作本)
令旨答曰通而为论本迹皆是别而为语止在常住
又咨若止在常住不应有身若通取丈六丈六何谓法

令旨答常住既有妙体何得无身丈六亦能轨物故可
通称法身
卷二十二 第 42b 页 WYG1401-0236b.png
又咨若常住无累方称法身丈六有累何谓法身
令旨答众生注仰妄见丈六丈六非有有何实累
又咨若丈六非有指何为身
令旨答随物见有谓有应身
又咨既曰应身何谓法身
令旨答通相为辨故兼本迹覈求实义不在金姿
灵根寺慧令咨曰未审为以极智名曰法身为以全相
故曰法身(全一/作绝)
卷二十二 第 43a 页 WYG1401-0236c.png
令旨答无名无相是集藏法身圆极智慧是实智法身
又咨无名无相则无身不身既有法身何谓无相
令旨答正以无相故曰法身
又咨若以无相故曰法身则智慧名相非复法身
令旨答既是无相智慧岂非法身
又咨如其有身何名无相若是无相何得有身
令旨答于无名相假说法身
又咨若假说法身正存名相云何直指无相而谓法身
卷二十二 第 43b 页 WYG1401-0236d.png
令旨答既于无相假立名相岂得异此无相而说法身
灵味寺静安咨曰未审法身乘应以不
令旨答法身无应
又咨本以应化故称法身若无应化何谓法身
令旨答本以轨则之体名为法身应化之谈非今所轨
又咨若无应化云何可轨既为物轨岂无应化
令旨答众生注仰蒙益故云能为物轨化缘巳毕何所
应化
卷二十二 第 44a 页 WYG1401-0237a.png
又咨若能益众生便成应化若无应化何以益物
令旨答能生注仰轨则自成何劳至人俯应尘俗
又咨既生注仰岂无应化若无应化注仰何益
令旨答正由世尊至极神妙特深但令注仰自然蒙祐
若应而后益何谓至神不应而益故成穷美若必令实
应与菩萨岂殊(并广弘明集/昭明集参校)
  同泰僧正讲诗序
大正以贞俗兼解郁为善歌琎师以行有馀力缘情继
卷二十二 第 44b 页 WYG1401-0237b.png
响余自法席既阑便思和寂杼轴二年濡翰两器大正
今春复为同泰建讲法轮将半此作方成所以物色不
同序事或异(昭明/集)
  祭达磨大师文(达磨以梁大通二年终于元魏以/其丧告梁武帝即赗宝玉诏以祭)
   (礼供养太子/为文其略曰)
洪惟圣胄大师荷十力之智印乘六通而泛海运悲智
于梵方拯颠危于华土(佛法正/宗记)
 邵陵王萧纶(字世调武/帝第六子)
卷二十二 第 45a 页 WYG1401-0237c.png
  答皇太子示大法颂启(简文/)
慈锋郁壮妙辩纵横慧舍两(阙/)智包三藏故五时之说
既陈七处之礼斯聚㭊般若之妙源显无生之真谛心
注八流意舍五忍能使六地震动四花普雨折木盖鳞
开罗散翮香乌步花训游于云圃瑞雀飞环翔舞于风
前高门洞启不同铜马之饰宝殿霞开宁假凤凰之瑞
虽复长卿壮辞曾何足数子云妙句比此蔑如
  扬州僧正智寂法师墓志铭
卷二十二 第 45b 页 WYG1401-0237d.png
缘城虚假欲海漂深三相难久八风易侵寔惟上德为
龙为光凝情内莹被采外扬微言折角精义解颐有同
商生譬彼名医妙法方永慧水停滋五通轸慕四众增
(并艺文/类聚)
  设无碍福会教
僚纪大士广济义非为巳导弘群生种种方便所以虚
已乐静表之内经确乎难拔著自外典又加独往斯意
足论隐不隔真乃为菩萨庐山东林寺禅房智表法师
卷二十二 第 46a 页 WYG1401-0238a.png
德称僧杰实号人龙怀道守素多历年所不为事屈不
为时伸上下无常一相无相遂能舍彼耆阇来游垢浊
兴言一面定交杵臼余以薄德谬临大邦教义未闻贵
贤总至昔绮季之出汉年巢许之兴唐日兹乃圣主流
慈天泽滂被异人间出复在此辰不胜舞蹈帝之恩普
也剋今月十日于栖贤寺设无碍会并致敬开士躬咨
胜福下筵餐道凡厥民𨽻爰及庶士罔不率从咸皆请
业上答乾慈永同彼岸外依事宣行(广弘/明集)
卷二十二 第 46b 页 WYG1401-0238b.png
 
 
 
 
 
 
 
 释文纪卷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