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一
卷十一 第 1a 页 WYG1400-060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释文纪卷十一
           明 梅鼎祚 辑
(九秦/后) (北凉/)
 释僧睿(魏郡长乐人博通经论从罗/什受业参正所译与相赏契)
  大品经序
摩诃般若波罗蜜者出八地之由路登十阶之龙津也
夫渊府不足以尽其深美故寄大以目之水镜未可以
卷十一 第 1b 页 WYG1400-0604b.png
喻其澄朗故假慧以称之造尽不足以得其涯极故借
度以明之然则功讫有无度名所以立照本静末慧日
以之生旷兼无外大称由以起斯三名者虽义涉有流
而诣得非心迹寄有用而功实非待非心故以不住为
宗非待故以无照为本本以无照则凝知于化始宗以
非心则忘功于行地故启章玄门以不住为始妙归三
慧以无得为终假号照其真应行显其明无生冲其用
功德旌其深大明要终以验始沤和即始以悟终荡荡
卷十一 第 2a 页 WYG1400-0605a.png
焉真可谓大业者之通涂佛乘者之要轨也夫宝重
故防深功高故挍广嘱累之所以慇勤功德之所以屡
增良有以也而经来兹土乃以秦言译之典谟乖于殊
制名寔丧于不谨致使求之弥至而失之弥远顿辔重
关而穷路转广不遇渊匠殆将坠矣亡师安和尚凿荒
涂以开辙标玄指于性空落乖踪而直达殆不以谬文
为阂也亹亹之功思过其半迈之远矣鸠摩罗什法师
慧心夙悟超拔特诣天魔干而不能回渊识难而不能
卷十一 第 2b 页 WYG1400-0605b.png
屈扇龙树之遗风震慧响于此世秦王感其来仪时运
开其凝滞以弘始三年岁次星纪冬十二月二十日至
长安秦王扣其虚关匠伯陶其渊致虚关既开乃正此
文言渊致既宣而出其释论渭滨流祇洹之化西明启
如来之心逍遥集德义之僧京城溢道咏之音末法中
兴将始于此乎子既知命遇此真化敢竭微诚属当译
任执笔之际三惟亡师五失及三不易之诲则忧惧交
怀惕焉若厉虽复履薄临深未足喻也幸冀宗匠通鉴
卷十一 第 3a 页 WYG1400-0605c.png
文虽左右而旨不违中遂谨受案译敢当此任以弘始
五年岁在癸卯四月二十三日于京城之北逍遥园中
出此经法师手执梵本口宣秦言两释异音交辩文旨
秦王躬览旧经验其得失咨其通途坦其宗致与诸宿
旧义业沙门释慧恭僧䂮僧迁宝度慧精法钦道流僧
睿道恢道标道恒道悰等五百馀人详其义旨审其文
中然后书之以其年十二月十五日出尽挍正检括明
年四月二十三日乃讫文虽粗定以释论检之犹多不
卷十一 第 3b 页 WYG1400-0605d.png
尽是以随出其论随而正之释论既讫尔乃文定定之
未已已有写而传者又有以意增损私以般若波罗蜜
为题者致使文言舛错前后不同良由后生虚己怀薄
信我情笃故也梵本唯序品阿鞞跋致品魔事品有名
馀者直第其品数而巳法师以名非佛制唯存序品略
其二目其事数之名与旧不同者皆是法师以义正之
者也如阴入持等名与义乖故随义改之阴为众入为
处持为性解脱为皆舍除入为胜处意止为念处意断
卷十一 第 4a 页 WYG1400-0606a.png
为正勤觉意为菩提直行为圣道诸如此比改之甚众
梵音失者正之以天竺秦言谬者定之以字义不可变
者即而书之是以异名斌然梵音殆半斯实匠者之公
谨笔受之重慎也幸冀遵实崇本之贤推而体之不以
文朴见咎烦异见情也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序
般若波罗蜜经者穷理尽性之格言菩萨成佛之弘轨
也轨不弘则不足以冥群异指其归性不尽则物何以
卷十一 第 4b 页 WYG1400-0606b.png
登道埸成正觉正觉之所以成群异之所以一何莫由
斯道也是以累教慇勤三抚以之频发功德叠挍九增
以之屡至如问相标玄而玄其玄幻品忘寄而忘其忘
道行坦其津难问穷其源随喜忘趣以要终照明不化
以即玄章虽三十贯之者道言虽十万佩之者行行凝
然后无生道足然后补处及此而变一切智也法华镜
本以凝照般若冥末以解悬解悬理趣菩萨道也凝照
镜本告其终也终而不泯则归途扶疏有三实之迹权
卷十一 第 5a 页 WYG1400-0606c.png
应不夷则乱绪纷纶有惑趣之异是以法华般若相待
以期终方便实化冥一以俟尽论其穷理尽性夷明万
行则实不如照取其大明真化解本无三则照不如实
是故叹深则般若之功重美实则法华之用徵此经之
尊三抚三嘱未足惑也有秦太子者寓迹储宫拟韵区
外玩味斯经梦想增至准悟大品深知译者之失会闻
鸠摩罗法师神授其文真本犹存以弘始十年二月六
日请令出之至四月三十日校正都讫考之旧译真若
卷十一 第 5b 页 WYG1400-0606d.png
荒田之稼芸过其半未讵多也斯经正文凡有四种是
佛异时适化广略之说也其多者云有十万偈少者六
百偈此之大品乃是天竺之中品也随宜之言复何必
计其多少议其烦简也梵文雅质案本译之于丽巧不
足朴正有馀矣幸冀文悟之贤略其华而几其实也(大/藏)
(鳞字函亦/录梵作胡)
  法华经后序
法华经者诸佛之秘藏众经之实体也以华为名者照
卷十一 第 6a 页 WYG1400-0607a.png
其本也称分陀利者美其盛也所兴既玄其旨甚婉自
非达识传之罕有得其门者夫百卉药木之英万物寔
之本也八万四千法藏者道果之源也故以喻焉诸华之
中莲华最胜华而未敷名屈摩罗敷而将落名迦摩罗
处中盛时名分陀利未敷喻二道将落譬泥洹荣曜独
足以喻斯典至如般若诸经深无不极故道者以之而
归大无不该故乘者以之而济然其大略皆以适化为
本应务之门不得不以善权为用权之为化悟物虽弘
卷十一 第 6b 页 WYG1400-0607b.png
于实体不足皆属法华固其宜矣寻其幽旨恢廓宏邃
所该甚远岂徒说实归本毕定殊途而已耶乃实大明
觉理囊括古今云佛寿无量永劫未足以明其久也分
身无数万形不足以异其体也然则寿量定其非数分
身明其无实普贤显其无成多宝昭其不灭夫迈玄古
以超今则万世同一日即百化以悟玄则千途无异辙
夫如是者则生生未足以言其在永寂亦未可言其灭
矣寻幽宗以绝往则丧功于本无控心辔于三昧则忘
卷十一 第 7a 页 WYG1400-0607c.png
期于二地经流兹土虽复垂及百年译者昧其虚津灵
关莫之或启谈者乖其准格幽迹罕得而履徒复搜研
皓首并未有窥其门者秦司𨽻挍尉左将军安城侯姚
嵩拟韵玄门宅心世表注诚斯典信诣弥至每思寻其
文深识译者之失既遇鸠摩罗法师为之传写指其大
归真若披重霄而高蹈登昆崙而俯盻矣于时听受领
悟之僧八百馀人皆是诸方英秀一时之杰也是岁弘
始八年岁次鹑火
卷十一 第 7b 页 WYG1400-0607d.png
  思益经序
此经天竺正音名毗絁沙真谛是他方梵天殊特妙意
菩萨之号也详听什公传译其名翻覆展转意似未尽
良由未备秦言名实之变故也察其语意会其名旨当
是持意非思益也直以未喻持义遂用益耳其言益者
超绝殊异妙拔之称也思者进业高胜自强不息之名
也旧名持心最得其实又其义旨旧名等御诸法梵天
坦其津涂世尊照其所明普华奖其非心文殊泯以无
卷十一 第 8a 页 WYG1400-0608a.png
生落落焉真可谓法轮再转于阎浮法鼓重声于宇内
甘露流津于季末灵液沾润于遐裔者矣而恭明前译
颇丽其辞仍迷其旨是使宏标乖于谬文至味淡于华
艳虽复研寻弥稔而幽旨莫启幸遇鸠摩罗什法师于
关右既得更译梵音正文言于竹帛又蒙披释玄旨晓
大归于句下于时咨悟之僧二千馀人大斋法集之众
欣遇难遭之庆近是讲肆之来未有其比于时予与道
恒谬当传写之任辄复疏其言记其事以贻后来之贤
卷十一 第 8b 页 WYG1400-0608b.png
岂期必胜其辞必尽其意耶庶以所录之言粗可髣髴
其心耳不同时事之贤傥欲全见其高座所说之旨故
具载之于文不自加其意也
  毗摩罗诘提经义疏序
此经以毗摩罗诘所说为名者尊其人重其法也五百
应真之所称述一切菩萨之所叹伏文殊师利对扬之
所明答普现色身之要言皆其说也借座于灯王致饭
于香积接大众于右掌内妙药于忍界阿难之所绝尘
卷十一 第 9a 页 WYG1400-0608c.png
皆其不可思议也高格迈于十地故弥勒屈之而虚已
崇墉超于学境故文殊已还并未有窥其庭者法言恢
廓指玄门以忘期观品夷照总化本以冥想落落焉声
法鼓于维耶而十方世界无不悟其希音恢恢焉感诸
佛于一室而恒沙正觉无不应其虚求予始发心启蒙
于此讽咏研求以为喉襟禀玄指于先匠亦复未识其
绝往之通塞也既蒙鸠摩罗什法师正玄文擿幽旨始
悟前译之伤本谬文之乖趣耳至如以不来相为辱来
卷十一 第 9b 页 WYG1400-0608d.png
不见相为相见未缘法为始神缘合法为止心诸如此
比无品不有无章不尔然后知边情譣诐难可以参契
真言厕怀玄悟矣自慧风东扇法言流咏已来虽曰讲
肆格义迂而乖本六家偏而不即性空之宗以今验之
最得其实然垆冶之功微恨不尽当是无法可寻非寻
之不得也何以知之此土先出诸经于神识性空明言
处少存神之文其处甚多中百二论文未及此又无通
鉴谁与正之先匠所以辍章于遐慨思决言于弥勒者
卷十一 第 10a 页 WYG1400-0609a.png
良在此也自提婆以前天竺义学之僧并无来者于今
始闻宏宗高唱敢预希味之流无不竭其聪而注其心
然领受之用易存忆识之功难掌自非般若朗其闻慧
总持铭其思府焉能使机过而不遗神会而不昧者哉
故因纸墨以记其文外之言借众听以集其成事之说
烦而不简者贵其事也质而不丽者重其意也其指微
而婉其辞博而晦自非笔受胡可胜哉是以即于讲次
疏以为记冀通方之言不咎其烦而不要也
卷十一 第 10b 页 WYG1400-0609b.png
  自在王经后序
此经以菩提名号为题者盖是思益无尽意密迹诸经
之流也以其圆用无方故名自在势无与等故称为王
标准宏廓故非思之所及幽旨玄凝寻者莫之髣髴此
土先出方等诸经皆是菩萨道行之式也般若指其虚
标勇伏明其必制法华泯一众流大哀旌其拯济虽各
有其美而未备此之所载秦大将军尚书令常山公姚
显真怀简到彻悟转诣闻其名而悦之考其旨而虚襟
卷十一 第 11a 页 WYG1400-0609c.png
思弘斯化广其流津以为斯文既布便若菩萨常住不
去此世奔诚发自大心欣跃不能自替遂请鸠摩罗法
师译而出之得此二卷于菩萨希踪卓荦之事朗然昭
列矣是岁弘始九年岁鹑首
  关中出禅经序
禅法者向道之初门泥洹之津径也此土先出脩行大
小十二门大小安般虽是其事既不根悉又无受法学
者之戒盖阙如也鸠摩罗法师以辛丑之年十二月二
卷十一 第 11b 页 WYG1400-0609d.png
十日自姑臧至长安予即以其月二十六日从受禅法
既蒙启授乃知学准法有成脩首楞严经云人在山中
学道无师道终不成是其事也寻蒙抄撰众家禅要得
此三卷初四十三偈是鸠摩罗罗陀法师所造后二十
偈是马鸣菩萨之所造也其中五门是婆须蜜僧迦罗
叉沤波崛僧伽斯那勒比丘马鸣罗陀禅要之中抄集
之所出也六觉中偈是马鸣菩萨脩习之以释六觉也
初观淫恚痴相及其三门皆僧伽罗叉之所撰也息门
卷十一 第 12a 页 WYG1400-0610a.png
六事诸论师说也菩萨习禅法中后更依持世经益十
二因缘一卷要解二卷别时撰出夬驰心纵想则情愈
滞而惑愈深系意念明则澄鉴朗照而造极弥密心如
水火拥之聚之则其用弥全波之散之则其势弥薄故
论云质微则势重质重则势微如地质重故势不如水
水性重故力不如火火不如风风不如心心无形故力
无上神通变化入不思议心之力也心力既全乃能转
昏八明明虽愈于不明而明未全也明全在于忘照照
卷十一 第 12b 页 WYG1400-0610b.png
忘然后无明非明无明非明尔乃几乎息矣慧之功也
故经云无禅不智无智不禅然则禅非智不照照非禅
不成大哉禅智之业可不务乎出此经后至弘始九年
闰月五日重求检挍惧初受之不审差之一毫将有千
里之失详而定之辄复多有所正既备无间然矣
  大智释论序
夫万有本于生生而生生者无生变化兆于物始而始
始者无始然则无生无始物之性也生始不动于性而
卷十一 第 13a 页 WYG1400-0610c.png
万有陈于外悔吝生于内者其唯邪思乎正觉有以见
邪思之自起故阿含为之作知滞有之由惑故般若为
之照然而照本希夷津涯浩汗理超文表趣绝思境以
言求之则乖其深以智测之则失其旨二乘所以颠沛
于三藏新学所以曝鳞于龙门者不其然乎是以马鸣
起于正法之馀龙树生于像法之末正馀易弘故直振
其遗风莹拂而已像末多端故乃寄凡夫示悟物以
渐又假照龙宫以朗搜玄之慧托闻幽秘以穷微言之
卷十一 第 13b 页 WYG1400-0610d.png
妙尔乃宪章智典作兹释论其开夷路也则令大乘之
驾方轨而直入其辩实相也则使妄见之惑不远而自
复其为论也初辞拟之必标众异以尽美卒成之终则
举无执以尽善释所不尽则立论以明之论其未辩则
寄折中以定之使灵篇无难喻之章千载悟作者之旨
信若人之功矣有鸠摩罗耆婆法师者少播聪慧之闻
长集奇拔之誉才举则亢标万里言发则英辩荣枮常
杖兹论为渊镜凭高致以明宗以秦弘始三年岁次星
卷十一 第 14a 页 WYG1400-0611a.png
纪十二月二十日自姑臧至长安秦王虚襟既己蕴在
昔见之心岂徒则悦而已语言相对则掩留终日研微
造尽则穷年忘倦又以晤言之功虽深而恨独得之心
不旷造尽之要虽玄而惜津梁之势未普遂以莫逆之
怀相与弘兼忘之惠乃集京师义业沙门命公卿赏契
之士五百馀人集于渭滨逍遥园堂鸾舆伫驾于洪涘
禁禦息警于林间躬览玄章考正名于梵本咨通津要
坦夷路于来践经本既定乃出此释论论之略本有十
卷十一 第 14b 页 WYG1400-0611b.png
万偈偈有三十二字并三百二十万言梵夏既乖又有
烦简之异三分除二得此百卷于大智三十万言玄章
婉旨朗然可见归途直达无复惑趣之疑以文求之无
间然矣故天竺传云像正之末微马鸣龙树道学之门
其沦湑弱丧矣其故何耶寔由道未契微邪法用盛虚
言与实教并兴崄径与夷路争辙始进者化之而流离
向道者惑之而播越非二匠其孰与正之是以天竺诸
国为之立庙宗之若佛又称而咏之曰智慧日已颓斯
卷十一 第 15a 页 WYG1400-0611c.png
人令再曜世昏寝已久斯人悟令觉若然者真可谓功
格十地道侔补处者矣传而称之不亦宜乎幸哉此中
鄙之外忽得全有此论梵文委曲皆如初品法师以秦
人好简故裁而略之若备译其文将近千有馀卷法师
于秦语大格唯译一往方言殊好犹隔而未通苟言不
相喻则情无由比不比之情则不可以托悟怀于文表
不喻之言亦何得委殊涂于一致理因然矣进欲停笔
争是则挍竞终日卒无所成退欲简而便之则负伤手
卷十一 第 15b 页 WYG1400-0611d.png
穿凿之讥以二三唯案译而书鄙不备饰幸冀明悟之
贤略其文而挹其玄也(大藏友字函/亦录鄙作都)
  中论序
中论有五百偈龙树菩萨之所造也以中为名者照其
实也以论为称者尽其言也实非名不悟故寄中以宣
之言非释不尽故假论以明之其实既宣其言既明于
菩萨之行道埸之照朗然悬解矣夫滞惑生于倒见三
界以之而沦溺偏悟起于独智耿介以之而致乖故知
卷十一 第 16a 页 WYG1400-0612a.png
大觉在乎旷照小智缠乎隘心照之不旷则不足以夷
有无一道俗知之不尽则未可以涉中途泯二际道俗
之不夷二际之不泯菩萨之忧也是以龙树大士折之
以中道使惑趣之徒望玄指而一变恬之以即化令玄
悟之宾丧咨询于朝彻荡荡焉真可谓理夷路于冲阶
敞玄门于宇内扇慧风于陈枚流甘露于枯悴者矣夫
百梁之构兴则鄙茅茨之侧陋睹斯论之宏旷则知偏
悟之鄙倍幸哉此区之赤县忽得移灵鹫以作镇譣诐
卷十一 第 16b 页 WYG1400-0612b.png
之边情乃蒙流光之馀惠而今而后谈道之贤始可与
论实矣云天竺诸国敢豫学者之流无不玩味斯论以
为喉衿其染翰申释者甚亦不少所出者是天竺梵志
名宾罗伽秦言青目之所释也其人虽信解深法而辞
不雅中其中乖阙烦重者法师皆裁而裨之于经通之
理尽矣文或左右未尽善也百论治外以闲邪斯文袪
内以流滞大智释论之渊博十二门观之精诣寻斯四
者真若日月入怀无不朗然鉴彻矣予玩之味之不能
卷十一 第 17a 页 WYG1400-0612c.png
释手遂复忘其鄙拙托悟怀于一序并目品义题之于
首岂期能释耶盖是欣自同之怀耳(大藏神字/函亦录)
  十二门论序
十二门论者盖是实相之折中道埸之要轨也十二门
者总众枝之大数也门者开通无滞之称也论之者欲
以穷其源尽其理也若一理之不尽则众异纷然有惑
趣之乖一源之不穷则众涂扶疏有殊致之不夷乖趣
不泯大士之忧也是以龙树菩萨开出者之由路作十
卷十一 第 17b 页 WYG1400-0612d.png
二门以正之正之以十二则有无兼畅事无不尽事尽
于有无则忘功于造化理极于虚位则丧我于二际然
则丧我在乎落筌筌忘存乎遗寄筌我兼忘始可以几
乎实矣几乎实则虚实两冥得失无际冥而无际则
能忘造次于两玄泯颠沛于一致整归驾于道埸毕趣
心于佛地恢恢焉真可谓运虚刃于无间奏希声于宇
内济弱丧于玄津出有无于域外者矣遇哉后之学者
夷路既坦幽途既开真得振和鸾于北冥驰白牛以南
卷十一 第 18a 页 WYG1400-0613a.png
迥悟大觉于梦境即百化以安归夫如是者恶复知曜
灵之方盛玄陆之未希也哉睿以鄙倍之浅识犹敢明
识虚关希怀宗极庶日用之有宜冀岁计之能殖况才
之美者乎不胜景仰之至敢以钝辞短思序而申之并
目品义题之于首岂其能益也庶以此微开疾进之路
(并出三藏记集自大/藏守字函疾作)
  出曜经序(此序不似僧睿撰因末有僧睿造首/姑附其云予自武当则尝南游者也)
出曜经者婆须密舅法救菩萨之所撰也集比一千章
卷十一 第 18b 页 WYG1400-0613b.png
立为三十三品名曰法句录其本起系而为释名曰出
曜出曜之言旧名譬喻即十二部经第六部也有罽宾
沙门僧伽跋澄以前秦建元十九年陟葱岭涉流沙不
远万里来至长安其所闇识富博绝伦先师器之既重
其人吐诚亦深数四年中上闻异要奇杂盈耳俄而三
秦覆坠避地东周后秦皇初四年还辕伊洛将返旧乡
伫驾京师望路致慨恨法句之不全出曜之未具缅邈
长怀蕴情盈抱太尉姚旻笃诚深乐闻不俟驾五年秋
卷十一 第 19a 页 WYG1400-0613c.png
请令出之六年春讫澄执梵本佛念宣译道嶷笔受和
䂮二师师法括而正之时有不怗从本而巳旧有四卷
所益已多得此具解览之画然矣予自武当轩衿华领
咨询观化预参检挍聊复序之
 弘始元年八月十二日写讫
 僧睿造首(大藏定/字函)
 凉州释道朗(北凉主沮渠/蒙逊时人)
  大涅槃经序
卷十一 第 19b 页 WYG1400-0613d.png
大般涅槃者盖是法身之玄堂正觉之实称众经之渊
镜万流之宗极其为体也妙存有物之表周流无穷之
内任运而动见机而赴任运而动则乘虚照以御物寄
言蹄以通化见机而赴则应万形而为像即群情而设
教至乃形充十方而心不易虑教弥天下情不在巳厕
流尘蚁而弗下弥盖群圣而不高功济万化而不恃明
踰万日而不居浑然与太虚同量泯然与法性为一夫
法性以至极为体至极则归于无变所以生灭不能迁
卷十一 第 20a 页 WYG1400-0614a.png
其常生灭不能迁其常故其常不动非乐不能亏其乐
故其乐无穷惑我生于谬想非我起于因假因假存于
名数故至我越名数而非无越名数而非无故能居自
在之圣位而非我不能变非净生于虚净故真净水镜
于万法水镜于万法故非净不能渝是以斯经解章叙
常乐我净为宗义之林间究玄致为涅槃之源用能阐
秘藏于未闻启灵管以通照拯四重之瘭疽拔无间之
疣赘阐秘藏则群识之情畅审妙义之在已启灵管则
卷十一 第 20b 页 WYG1400-0614b.png
悟玄光之潜映神珠之在体然四重无间诽谤方等斯
乃众患之痟疮疣之甚者故大涅槃以无疮疣为义
名斯经以大涅槃为宗目宗目举则明统摄于众妙言
约而义备义名立则照三乘之优劣至极之有在然冥
化无朕妙契无言任之冲境则理不虚运是以此经开
诚言为教本广众喻以会义建护法以涉初睹袐藏以
穷源畅千载之固滞散灵鹫之馀疑至于理微幽蟠微
于微者则诸菩萨弘郢匠之功旷舟船之济清难云构
卷十一 第 21a 页 WYG1400-0614c.png
翻覆周密由使幽途融坦宗归豁然是故诵其文而不
疲语其义而不倦甘其味而无足餐其音而不厌始可
谓微言兴咏于真丹高韵初唱于赤县梵音震响于聋
俗真俗巨曜于今日而寡闻之士偏执之流不量愚见
敢评大圣无涯之典遂使是非兴于诤论讥谤生于快
心先觉不能返其迷众圣莫能移其志方将沈弊入邪
之网长沦九流之渊不亦哀哉不亦哀哉天竺沙门昙
摩谶者中天竺人婆罗门种天怀秀拔领鉴明邃机辩
卷十一 第 21b 页 WYG1400-0614d.png
清胜内外兼综将乘运流化先至燉煌停止数载大沮
渠河西王者至德潜著建隆王业虽形处万机每思弘
大道为法城堑会开定西夏斯经与谶自远而至自非
至感先期孰有若兹之遇哉识既达此以玄始十年岁
次大梁十月二十三日河西王劝请令译谶手执梵文
口宣秦言其人神情既锐而为法殷重临译敬慎殆无
遗隐搜研本正务存经旨唯恨梵本分离残缺未备耳
余以庸浅预遭斯运夙夜感戢欣遇良深聊试标位叙
卷十一 第 22a 页 WYG1400-0615a.png
其宗格岂谓必然窥其宏要者哉
此经梵本正文三万五千偈于此方言数减百万言今
数出者一万馀偈如来去世后人不量愚浅抄略此经
分作数分随意增损杂以世语缘使违失本正如乳之
投水下章言虽然犹胜馀经足满千倍佛涅槃后初四
十年此经于阎浮提宣通流布大明于世四十年后隐
没于地至正法欲灭馀八十年乃得行世雨大法雨自
是已后寻复隐没至于千载像数之末虽有此经人情
卷十一 第 22b 页 WYG1400-0615b.png
薄淡无心敬信遂使群邪竞辩旷塞玄路当知遗法将
灭之相(出三藏/记集)
 
 
 
 
 
 释文纪卷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