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
卷十 第 1a 页 WYG1400-057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释文纪卷十
            明 梅鼎祚 辑
(八秦/后)
 释僧肇(京兆人学善方等兼通三藏后秦主姚兴命/入逍遥园与僧睿等详定经论从什咨禀所)
  (悟更多弘始中终/长安实为兴所害)
  宗本义(肇因罗什出大品之后著般若无知论以/呈什什称善曰吾解不谢子辞当相挹刘)
   (遗民见此论叹曰不意方袍复冇平叔因与远/公披寻玩味往复致书后又著不真空论物不)
卷十 第 1b 页 WYG1400-0574b.png
   (迁论并注维摩及制诣经论序并传于世及什/亡后肇追悼永往翘思弥厉乃著涅槃无名论)
   (表上秦主姚兴兴答旨殷勤备加赞述班诸子/侄 案此梁慧皎高僧传所载四论般若无知)
   (最先次物不迁次不真空次涅槃无名开元释/教录亦然而并无宗本义陈释慧达有夹科肇)
   (论其义序则今本/也与传录小异)
本无实相法性性空缘会一义耳何则一切诸法缘会
而生缘会而生则未生无有缘离则灭如其真有有则
无灭以此而推故知虽今现有有而性常自空性常自
空故谓之性空性空故故曰法性法性如是故曰实相
卷十 第 2a 页 WYG1400-0575a.png
实相自无非推之使无故名本无言不有不无者不如
有见常见之有邪见断见之无耳若以有为有则以无
为无有既不有则无无也夫不存无以观法者可谓识
法实相矣是谓虽观有而无所取相然则法相为无相
之相圣人之心为住无所住矣三乘等观性空而得道
也性空者谓诸法实相也见法实相故云正观若其异
者便为邪观设二乘不见此理则颠倒也是以三乘观
法无异但心有大小为差耳沤和般若者大慧之称也
卷十 第 2b 页 WYG1400-0575b.png
诸法实相谓之般若能不形證沤和功也适化众生谓
之沤和不染尘累般若力也然则般若之门观空沤和
之门涉有涉有未始迷虚故常处有而不染不厌有而观
空故观空而不證是谓一念之力权慧具矣一念之力
权慧具矣好思历然可解泥洹尽谛者直结尽而已则
生死永灭故谓尽耳无复别有一尽处耳
  物不迁论
夫生死交谢寒暑迭迁有物流动人之常情余则谓之
卷十 第 3a 页 WYG1400-0575c.png
不然何者放光云法无去来无动转者寻夫不动之作
岂释动以求静必求静于诸动必求静于诸动故虽动
而常静不释动以求静故虽静而不离动然则动静未
始异而惑者不同缘使真言滞于竞辩宗途屈于好异
所以静躁之极未易言也何者夫谈真则逆俗顺俗则
违真违真故迷性而莫返逆俗故言淡而无味缘使中
人未分于存亡下士抚掌而弗顾近而不可知者其唯
物性乎然而不能自巳聊复寄心于动静之际岂曰必
卷十 第 3b 页 WYG1400-0575d.png
然试论之曰道行云诸法本无所从来去亦无所至中
观云观方知彼去去者不至方斯皆即动而求静以知
物不迁明矣夫人之所谓动者以昔物不至今故曰动
而非静我之所谓静者亦以昔物不至今故曰静而非
动动而非静以其不来静而非动以其不去然则所造
未尝异所见未尝同逆之所谓塞顺之所谓通苟得其
道复何滞哉伤夫人情之惑也久矣目对真而莫觉既
知往物而不来而谓今物而可往往物既不来今物何
卷十 第 4a 页 WYG1400-0576a.png
所往何则求向物于向于向未尝无则向物于今于今
未尝有于今未尝有以明物不来于向未尝无故知物
不去覆而求今今亦不往是谓昔物自在昔不从今以
至昔今物自在今不从昔以至今故仲尼曰回也见新
交臂非故如此则物不相往来明矣既无往返之微朕
有何物而可动乎然则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
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复何怪哉噫
圣人有言曰人命逝速速于川流是以声闻悟非常以
卷十 第 4b 页 WYG1400-0576b.png
成道缘觉觉缘离以即真苟万动而非化岂寻化以阶
道覆寻圣言微隐难测若动而静似去而留可以神会
难以事求是以言去不必去閒人之常想称住不必住
释人之所谓往耳岂曰去而可遣住而可留耶故成具
云菩萨处计常之中而演非常之教摩诃衍论云诸法
不动无去来处斯皆𨗳达群方两言一会岂曰文殊而
乖其致哉是以言常而不住称去而不迁不迁故虽往
而常静不住故虽静而常往虽静而常往故往而弗迁
卷十 第 5a 页 WYG1400-0576c.png
虽往而常静故静而弗留矣然则庄生之所以藏山仲
尼之所以临川斯皆感往者之难留岂曰排今而可往
是以观圣人心者不同人之所见得也何者人则谓少
壮同体百龄一质徒知年往不觉形随是以梵志出家
白首而归邻人见之曰昔人尚存乎梵志曰吾犹昔人
非昔人也邻人皆愕然非其言也所谓有力者负之而
趋昧者不觉其斯之谓欤是以如来因群情之所滞则
方言以辩惑乘莫二之真心吐不一之殊教乖而不可
卷十 第 5b 页 WYG1400-0576d.png
异者其唯圣言乎故谈真有不迁之称导俗有流动之
说虽复千途异唱会归同致矣而徵文者闻不迁则谓
昔物不至今聆流动者则谓今物可至昔既曰古今而
欲迁之者何也是以言往不必往古今常存以其不动
称去不必去谓不从今至古以其不来不来故不驰骋
于古今不动故各性住于一世然则群籍殊文百家异
说苟得其会岂殊文之能惑哉是以人之所谓住我则
言其去人之所谓去我则言其住然则去住虽殊其致
卷十 第 6a 页 WYG1400-0577a.png
一也故经云正言似反谁当信者斯言有由矣何者人
则求古于今谓其不住吾则求今于古知其不去今若
至古古应有今古若至今今应有古今而无古以知不
来古而无今以知不去若古不至今今亦不至古事各
性住于一世有何物而可去来然则四象风驰璇玑电
卷得意毫微虽速而不转是以如来功流万世而常存
道通百劫而弥固成山假就于始篑脩途托至于初步
果以功业不可朽故也功业不可朽故虽在昔而不化
卷十 第 6b 页 WYG1400-0577b.png
不化故不迁不迁故则湛然明矣故经云三菑弥纶而
行业湛然信其言也何者果不俱因因因而果因因而
果因不昔灭果不俱因因不来今不灭不来则不迁之
致明矣复何惑于去留踟蹰于动静之间者哉然则乾
坤倒覆无谓不静洪流淊天无谓其动苟能契神于即
物斯不远而可知矣
  不真空论
夫至虚无生者盖是般若玄鉴之妙趣有物之宗极者
卷十 第 7a 页 WYG1400-0577c.png
也自非圣明特达何能契神于有无之间哉是以至人
通神心于无穷穷所不能滞极耳目于视听声色所不
能制者岂不以其即万物之自虚故物不能累其神明
者也是以圣人乘真心而理顺则无滞而不通审一气
以观化故所遇而顺适无滞而不通故能混杂致淳所
遇而顺适故则触物而一如此则万象虽殊而不能自
异不能自异故知象非真象象非真象故则虽象而非
象然则物我同根是非一气潜微幽隐殆非群情之所
卷十 第 7b 页 WYG1400-0577d.png
尽故顷尔谈论至于虚宗每有不同夫以不同而适同
有何物而可同哉故众论竞作而性莫同焉何则心无
者无心于万物万物未尝无此得在于神静失在于物
虚即色者明色不自色故虽色而非色也夫言色者但
当色即色岂待色色而后为色哉此直语色不自色未
领色之非色也本无者情尚于无多触言以宾无故非
有有即无非无无即无寻夫立文之本旨者直以非有
非真有非无非真无耳何必非有无此有非无无彼无
卷十 第 8a 页 WYG1400-0578a.png
此直好无之谈岂谓顺通事实即物之情哉夫以物物
于物则所物而可物以物物非物故虽物而非物是以
物不即名而就寔名不即物而履真然则真谛独静于
名教之外岂曰文言之能辩哉然不能杜默聊复厝言
以拟之试论之曰摩诃衍论云诸法亦非有相亦非无
相中论云诸法不有不无者第一真谛也寻夫不有不
无者岂谓涤除万物杜塞视听寂寥虚豁然后为真谛
者乎诚以即物顺通故物莫之逆即伪即真故性莫之
卷十 第 8b 页 WYG1400-0578b.png
易性莫之易故虽无而有物莫之逆故虽有而无虽有
而无所谓非有虽无而有所谓非无如此则非无物也
物非真物物非真物故于何而可物故经云色之性空非
色败空以明夫圣人之于物也即万物之自虚岂待宰
割以求通哉是以寝疾有不真之谈超日有即虚之称
然则三藏殊文统之者一也故放光云第一真谛无成
无得世俗谛故便有成有得夫有得即是无得之伪号
无得即是有得之真名真名故虽真而非有伪号故虽
卷十 第 9a 页 WYG1400-0578c.png
伪而非无是以言真未尝有言伪未尝无二言未始一
二理未始殊故经云真谛俗谛谓有异耶答曰无异也
此经直辨真谛以明非有俗谛以明非无岂以谛二而
二于物哉然则万物果有其所以不有有其所以不无
有其所以不有故虽有而非有有其所以不无故虽无
而非无虽无而非无无者不绝虚虽有而非有有者非真
有若有不即真无不夷迹然则有无称异其致一也故
童子叹曰说法不有亦不无以因缘故诸法生璎珞经
卷十 第 9b 页 WYG1400-0578d.png
云转法轮者亦非有转亦非无转是谓转无所转此乃
众经之微言也何者谓物无耶则邪见非惑谓物有耶
则常见谓得以物非无故邪见为惑以物非有故常见
不得然则非有非无者信真谛之谈也故道行云心亦
不有亦不无中观云物从因缘故不有缘起故不无寻
理即其然矣所以然者夫有若真有有自常有岂待缘
而后有哉譬彼真无无自常无岂待缘而后无哉若有
不能自有待缘而后有者故知有非真有有非真有虽
卷十 第 10a 页 WYG1400-0579a.png
有不可谓之有矣不无者夫无则湛然不动可谓之无万
物若无则不应起起则非无以明缘起故不无也故摩诃
衍论云一切诸法一切因缘故应有一切诸法一切因缘
故不应有一切无法一切因缘故应有一切有法一切因
缘故不应有寻此有无之言岂直反论而已哉若应有即
是有不应言无若应无即是无不应言有言有是为假有
以明非无借无以辨非有此事一称二其文有似不同苟
领其所同则无异而不同然则万法果有其所以不有不
卷十 第 10b 页 WYG1400-0579b.png
可得而有有其所以不无不可得而无何则欲言其有有
非真生欲言其无事象既形象形不即无非真非实有然
则不真空义显于兹矣故放光云诸法假号不真譬如幼
化人非无幻化人幻化人非真人也夫以名求物物无当
名之实以物求名名无得物之功物无当名之实非物也
名无得物之功非名也是以名不当实实不当名名实无
当万物安在故中观云物无彼此而人以此为此以彼为
彼彼亦以此为彼以彼为此此彼莫定乎一名而惑者怀
卷十 第 11a 页 WYG1400-0579c.png
必然之志然则彼此初非有惑者初非无既悟彼此之
非有有何物而可有哉故知万物非真假号久矣是以
成具立强名之文园林托指马之况如此则深远之言
于何而不在是以圣人乘千化而不变履万惑而常通
者以其即万物之自虚不假虚而虚物也故经云甚奇
世尊不动真际为诸法立处非离真而立处立处即真也然
则道远乎哉触事而真圣远乎哉体之即神(玄鉴一/作玄览)
  般若无知论(注云假致疑/难以𨗳深旨)
卷十 第 11b 页 WYG1400-0579d.png
夫般若虚玄者盖是三乘之宗极也诚真一之无差然
异端之论纷然久矣有天竺沙门鸠摩罗什者少践大
方研几斯趣独拔于言象之表妙契于希夷之境齐异
学于迦夷扬淳风于东扇将爰烛殊方而匿耀凉土所
以道不虚应应必有由矣弘始三年岁次星纪秦乘入
国之谋举师以来之意也北天之运数其然矣大秦天
王者道契百王之端德洽千载之下游刃万机弘道终
日信季俗苍生之所天释迦遗法之所仗也时乃集义
卷十 第 12a 页 WYG1400-0580a.png
学沙门五百馀人于逍遥观躬执秦文与什公参定方等
其所开拓者岂唯当时之益乃累劫之津梁矣余以短
乏曾厕嘉会以为上闻异要始于时也然则圣智幽微
深隐难测无相无名乃非言象之所得为试惘象其怀
寄之狂言耳岂曰圣心而可辨哉试论之曰放光云般
若无所有相无生灭相道行云般若无所知无所见此
辨智照之用而曰无相无知者何耶果有无相之知不
知之照明矣何者夫有所知则有所不知以圣心无知
卷十 第 12b 页 WYG1400-0580b.png
故无所不知不知之知乃曰一切知故经云圣人无所
知无所不知信矣是以圣人虚其心而实其照终日知
而未尝知也故能默耀韬光虚心玄鉴闭智塞聪而独
觉冥冥者矣然则智有穷幽之鉴而无知焉神有应会
之用而无虑焉神无虑故能独王于世表智无知故能
玄照于事外智虽事外未始无事神虽世表终日域中
所以俯仰顺化应接无穷无幽不察而无照功斯则无
知之所知圣神之所会也然其为物也实而不有虚而
卷十 第 13a 页 WYG1400-0580c.png
不无存而不可论者其唯圣智乎何者欲言其有无状
无名欲言其无圣以之灵圣以之灵故虚不失照无状
无名故照不失虚照不失虚故混而不渝虚不失照故
动以接粗是以圣智之用未始暂废求之形相未暂可
得故宝积曰以无心意而现行放光云不动等觉而建
立诸法所以圣迹万端其致一而已矣是以般若可虚
而照真谛可亡而知万动可即而静圣应可无而为斯
则不知而自知不为而自为矣复何知哉复何为哉
卷十 第 13b 页 WYG1400-0580d.png
难曰夫圣人真心独朗物物斯照应接无方动与事会
物物斯照故知无所遗动与事会故会不失机会不失
机故必有会于可会知无所遗故必有知于可知必有
知于可知故圣不虚知必有会于可会故圣不虚会既
知既会而曰无知无会者何耶若夫忘知遗会者则是
圣人无私于知会以成其私耳斯可谓不自有其知安
得无知哉答曰夫圣人功高二仪而不仁明逾日月而
弥昏岂曰木石瞽其怀期于无知而已哉诚以异于人
卷十 第 14a 页 WYG1400-0581a.png
者神明故不可以事相求之耳子意欲令圣人不自有
其知而圣人未尝不有知无乃乖于圣心失于文旨者
乎何者经云真般若者清净如虚空无知无见无作无
缘斯则知自无知矣岂待返照然后无知哉若有知性
空而称净者则不辨于惑智三毒四倒皆亦清净有何
独尊净于般若若以所知美般若所知非般若所知自
常净故般若未尝净亦无缘致净叹于般若然经云般
若清净者将无以般若体性真净本无惑取之知本无
卷十 第 14b 页 WYG1400-0581b.png
惑取之知不可以知名哉岂唯无知名无知知自无知
矣是以圣人以无知之般若照彼无相之真谛真谛无
兔马之遗般若无不穷之鉴所以会而不差当而无是
寂漠无知而无不知者矣
难曰夫物无以自通故立名以通物物虽非名果有可
名之物当于此名矣是以即名求物物不能隐而论云
圣心无知又云无所不知意谓无知未尝知知未尝无
知斯则名教之所通立言之本意也然论者欲一于圣
卷十 第 15a 页 WYG1400-0581c.png
心异于文旨寻文求实未见其当何者若知得于圣心
无知无所辨若无知得于圣心知亦无所辨若二都无
得无所复论哉答曰经云般若义者无名无说非有非
无非实非虚虚不失照照不失虚斯则无名之法故非
言所能言也言虽不能言然非言无以传是以圣人终
日言而未尝言也今试为子狂言辨之夫圣心者微妙
无相不可为有用之弥勤不可为无不可为无故圣智存
焉不可为有故名教绝焉是以言知不为知欲以通其
卷十 第 15b 页 WYG1400-0581d.png
鉴不知非不知欲以辨其相辨相不为无通鉴不为有
非有故知而无知非无故无知而知是以知即无知无
知即知无以言异而异于圣心也
难曰夫真谛深玄非智不测圣智之能在兹而显故经
云不得般若不见真谛真谛则般若之缘也以缘求智
智则知矣答曰以缘求智智非知也何者放光云不缘
色生识是名不见色又云五阴清净故般若清净般若
即能知也五阴即所知也所知即缘也夫知与所知相
卷十 第 16a 页 WYG1400-0582a.png
与而有相与而无相与而无故物莫之有相与而有故
物莫之无物莫之无故为缘之所起物莫之有故则缘
所不能生缘所不能生故照缘而非知为缘之所起故
知缘相因而生是以知与无知生于所知矣何者夫智
以知所知取相故名知真谛自无相真智何由知所以
然者夫所知非所知所知生于知所知既生知知亦生
所知所知既相生相生即缘法缘法故非真非真故非
真谛也故中观云物从因缘有故不真不从因缘(阙/)
卷十 第 16b 页 WYG1400-0582b.png
即真今真谛曰真真则非缘真非缘故无物从缘而生
也故经云不见有法无缘而生是以真智观真谛未尝
取所知智不取所知此智何由知然智非无知但真谛
非所知故真智亦非知而子欲以缘求智故以智为知
缘自非缘于何而求知哉
难曰论云不取者为无知故不取为知然后不取耶若
无知故不取圣人则冥若夜游不辨缁素之异矣若知
然后不取知则异于不取矣答曰非无知故不取又非
卷十 第 17a 页 WYG1400-0582c.png
知然后不取知即不取故能不取而知
难曰论云不取者诚以圣心不物于物故无惑取也无取
则无是无是则无当谁当圣心而云圣心无所不知耶答
曰然无是无当者夫无当则物无不当无是则物无不是
物无不是故是而无是物无不当故当而无当故经云尽
见诸法而无所见者也
难曰圣心非不能是诚以无是可是虽无是可是故当是
于无是矣是以经云真谛无相故般若无知者诚以般若
卷十 第 17b 页 WYG1400-0582d.png
无有有相之知若以无相为无相有何累于真谛也答曰圣
人无无相也何者若以无相为无相无相即为相舍有而之
无譬犹逃峰而赴壑俱不免于患矣是以至人处有而不有
居无而不无虽不取于有无然亦不舍于有无所以和光尘
劳周旋五趣寂然而往泊尔而来恬淡无为而无不为泊
难曰圣心虽无知然其应会之道不差是以可应者应
之不可应者存之然则圣心有时而生有时而灭可得
然乎答曰生灭者生灭心也圣人无心生灭焉起然非
卷十 第 18a 页 WYG1400-0583a.png
无心但是无心心耳又非不应但是不应应耳是以圣
人应会之道则信若四时之质直以虚无为体斯不可
得而生不可得而灭也
难曰圣智之无惑智之无俱无生灭何以异之答曰圣
智之无者无知惑智之无者知无其无虽同所以无者
异也何者夫圣心虚静无知可无可曰无知非谓知无
惑智有知故有知可无可谓知无非曰无知也无知即
般若之无也知无则真谛之无也是以般若之与真谛
卷十 第 18b 页 WYG1400-0583b.png
言用即同而异言寂即异而同同故无心于彼此异故
不失于照功是以辨同者同于异辨异者异于同斯则
不可得而异不可得而同也何者内有独鉴之明外有
万法之实万法虽实然非照不得内外相与以成其照
功此则圣所不能同用也内虽照而无知外虽实而无
相内外寂然相与俱无此则圣所不能异寂也是以经
云诸法不异者岂曰续凫截鹤夷岳盈壑然后无异哉
诚以不异于异故虽异而不异也故经云甚奇世尊于
卷十 第 19a 页 WYG1400-0583c.png
无异法中而说诸法异又云般若与诸法亦不一相亦
不异相信矣
难曰论云言用则异言寂则同未详般若之内则有用
寂之异乎答曰用即寂寂即用用寂体一同出而异名
更无无用之寂而主于用也是以智弥昧照逾明神弥
静应逾动岂曰明昧动静之异哉故成具云不为而过
为宝积曰无心无识无不觉知斯则穷神尽智极象外
之谈也即之明文圣心可知矣
卷十 第 19b 页 WYG1400-0583d.png
   刘遗民致问僧肇条般若无知论书
遗民和南顷餐徽闻有怀遥伫岁末寒严体中如何音
寄雍隔增用抱蕴弟子沈痾草泽常有弊瘵耳因慧明
道人北游裁通其情古人不以形疏致淡悟涉则亲是
以虽复江山悠邈不面当年至于企怀风味镜心象迹
伫悦之勤良以深矣缅然无因瞻霞永叹顺时爱敬冀
因行李数有承问伏愿彼大众康和外国法师常休纳
上人以悟发之器而遘兹渊对想开究之功足以尽过
卷十 第 20a 页 WYG1400-0584a.png
半之思故以每惟乖阔愤愧何深此山僧清常道戒弥
厉禅隐之馀则惟研惟讲恂恂穆穆故可乐矣弟子既
以遂宿心而睹兹上轨感寄之诚日月铭至远法师顷
恒履宜思业精诣乾乾宵夕自非道用潜流理为神御
孰以过顺之年湛气若兹之勤所以凭慰既深仰谢逾
绝去年夏末始见生上人示无知论才运清俊旨中沉
允推涉圣文婉而有归披味殷勤不能释手真可谓浴
心方等之渊而悟怀绝冥之肆者矣若令此辩遂通则
卷十 第 20b 页 WYG1400-0584b.png
般若众流殆不言而会可不欣乎可不欣乎然夫理微
者辞险唱独者应希苟非绝言象之表者将以存象而
致乖乎意谓答以缘求智之章婉转穷尽极为精巧无
所间然矣但暗者难以顿晓犹有馀疑一两今辄题之
如别想从容之暇复能粗为释之论序云般若之体非
有非无虚不失照照不失虚故曰不动等觉而建立诸
法下章云异乎人者神明故不可以事相求之耳又云
用即寂寂即用神弥静应逾动夫圣心冥寂理极同无
卷十 第 21a 页 WYG1400-0584c.png
不疾而疾不徐而徐是以知不废寂寂不废知未始不
寂未始不知故其运物成功化世之道虽处有名之中
而远与无名同斯理之玄故常所弥昧者矣但今谈者
所疑于高论之旨欲求圣心之异为谓穷灵极数妙尽
冥符耶为将心体自然灵怕独感耶若穷灵极数妙尽
冥符则寂照之名故是定慧之体耳若心体自然灵怕
独感则群数之应固以几乎息矣夫心数既玄而孤运
其照淳神化表而慧明独存当有深證可试为辨之疑
卷十 第 21b 页 WYG1400-0584d.png
者当以抚会应机睹变之知不可谓之不有矣而论旨
云本无惑取之知而未释所以不取之理谓宜先定圣
心所以应会之道为当唯照无相耶为当咸睹其变耶
若睹其变则异乎无相若唯照无相则无会可抚既无
会可抚而有抚会之功意有未悟幸复悔之论云无当
则物无不当无是则物无不是物无不是故是而无是
物而不当故当而无当夫无当而物无不当乃所以为
至当无是而物无不是乃所以为真是岂有真是而非
卷十 第 22a 页 WYG1400-0585a.png
是至当而非当而云当而无当是而无是耶若谓至当
非常当真是非常是此盖悟惑之言本异耳固论旨所
以不明也愿复重喻以袪其惑矣论至日即与远法师
详省之法师亦好相领得意但标位似各有本或当不
必理尽同矣顷兼以班诸有怀屡有击其节者而恨不得
与斯人同时也(婉而高僧传作婉然题作条想作愿玄/陈耀文天中记载遗民书云易称天)
(盖取幽深之名诗咏彼苍近在远望/之色浴心方䓁之渊悟怀绝冥之肆)
  释答刘遗民书
卷十 第 22b 页 WYG1400-0585b.png
不面在昔伫想用劳慧明道人至德去年十二月疏并
问披寻反覆欣若暂对凉风届节顷常如何贫道劳疾
多不佳耳信南返不悉八月十五日释僧肇疏答报像
虽殊妙期不二江山虽缅理契即邻所以望途致想虚
襟有寄君既遂嘉遁之志标越俗之美独恬事外欢足
方寸每一言集何常不远喻林下之雅咏高致悠然清
散未期厚自保爱每因行李数有承问愿彼山僧无恙
道俗通佳承远法师之胜常以为欣慰虽未清承然服
卷十 第 23a 页 WYG1400-0585c.png
膺高轨企伫之勤为日久矣公以过顺之年湛气弥厉
养徒幽岩抱一冲谷遐迩仰咏何美如之每亦翘想一
隅悬庇霄岸无由写敬致慨良深君清对终日快有悟
心之欢也即此大众寻当什法师如宜秦王道性自然
天机迈俗城堑三宝弘道是务由使异典胜僧方远而
至灵鹫之风萃于兹土领公远举乃千载之津梁也于
西域还得方等新经二百馀部请大乘禅师一人三藏
法师一人毗婆沙法师二人什法师于大石寺出新至
卷十 第 23b 页 WYG1400-0585d.png
诸经法藏渊旷日有异闻禅师于瓦官寺教习禅道门
徒数百夙夜匪懈邕邕肃肃致可欣乐三藏法师于中
寺出律藏本末精悉若睹初制毗婆沙法师于石羊寺
出舍利弗阿毗昙胡本虽未及译时问中事发言奇新
贫道一生猥参嘉运遇兹盛化自恨不睹释迦祗洹之
集馀复何恨而慨不得与清胜君子同斯法集耳生上
人顷在此同止数年至于言话之际常相称咏中途还
南君得与相见未更近问惘悒何言威道人至得君念
卷十 第 24a 页 WYG1400-0586a.png
佛三昧咏并得远法师三昧咏及序此作兴寄既高辞
致清婉能文之士率称其美可谓游涉圣门扣玄关之
唱也君与法师当数有文集因来何少什法师以午年
出维摩经贫道时预德次参承之暇辄复条记成言以
为注解辞虽不文然义承有本今因信持一本往南君
閒详试可取看来问婉切难为郢人贫道思不关微兼
拙于笔语且至趣无言言必乖趣云云不已竟何所辩
聊以狂言示詶来旨耳疏云称圣心冥寂理极同无虽
卷十 第 24b 页 WYG1400-0586b.png
处有名之中而远与无名同斯理之玄固常所弥昧者
以此为怀自可忘言内得取定方寸复何足以人情之
所异而求圣心之异乎疏曰谈者为穷灵极数妙尽冥
符则寂照之名故是定慧之体耳若心体自然灵泊独
感则群数之应固以几乎息矣意谓妙尽冥符不可以
定慧为名灵泊独感不可称群数以息两言虽殊妙用
常一迹我而乖在圣不殊也何者夫圣人玄心默照理
极同无既曰为同同无不极何有同无之极而有定慧
卷十 第 25a 页 WYG1400-0586c.png
之名定慧之名非同外之称也若称生同内有称非同
若称生同外称非我也又圣心虚微妙绝常境感无不
应会无不通冥机潜运其用不勤群数之应亦何为而
息耶且夫心之有也以其有有有不自有故圣心不有
有不有有故有无有有无有故则无无无无故圣心不
有不无不有不无其神乃虚何者夫有也无也心之影
响也言也象也影响之所攀缘也有无既废则心无影
响影响既沦则言象莫测言象莫测则道绝群方道绝
卷十 第 25b 页 WYG1400-0586d.png
群方故能穷灵极数穷灵极数乃曰妙尽妙尽之道本乎
无寄夫无寄在乎冥寂冥寂故虚以通之妙尽存乎极
数极数故数以应之数以应之故动与事会虚以通之
故道超名外道超名外因谓之无动与事会因谓之有
因谓之有者应夫真有强谓之然耳彼何然哉故经云
圣智无知而无所不知无为而无所不为此无言无相
寂灭之道岂曰有而为有无而为无动而乖静静而废
用也而今谈者多即言以定旨寻大方而徵隅怀前识
卷十 第 26a 页 WYG1400-0587a.png
以标玄存所存之必当是以闻圣有知谓之有心闻圣
无知谓等太虚有无之境边见所存岂是处中莫二之
道乎何者万物所殊然性本常一不可而物然非不物
可物于物则名相异陈不物于物则物而即真是以圣
人不物于物不非物于物不物于物物非有也不非物
于物物非无也非有所以不取非无所以不舍不舍故
妙存即真不取故名相靡因名相靡因非有知也妙存
即真非无知也故经云般若于诸法无取无舍无知无
卷十 第 26b 页 WYG1400-0587b.png
不知此攀缘之外绝心之域而欲以有无诘者不亦远
乎请诘夫陈有无者夫智之生也极于相内法本无相
圣智何知世称无知者谓䓁木石太虚无情之流灵鉴
幽烛形于未兆道无隐机宁曰无知且无知生于无知
无无知也无有知也无有知也谓之非有无无知也谓
之非无所以虚不失照照不失虚泊然永寂靡执靡拘
孰能动之令有静之使无耶故经云真般若者非有非
无无起无灭不可说示于人何则言其非有者言其非
卷十 第 27a 页 WYG1400-0587c.png
是有非谓是非有言其非无者言其非是无非谓是非
无非有非非有非无非非无是以须菩提终日说般若
而云无所说此绝言之道知何以传庶参玄君子有以
会之耳又云宜先定圣心所以应会之道为当唯照无
相耶为当咸睹其变也谈者似谓无相与变其旨不一
睹变则异乎无相照无相则失于抚会然则即真之义
惑有滞也经云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
色若如来旨观色空时应一心见色一心见空若一心
卷十 第 27b 页 WYG1400-0587d.png
见色则唯色非空若一心见空则唯空非色然则空色
两陈莫定其本也是以经云非色者诚以非色于色不
非色于非色若非色于非色太虚则非色非色何所明
若以非色于色即非色不异色非色不异色色即为非
色故知变即无相无相即变群情不同故教迹有异耳
考之玄籍本之圣意岂复真伪殊心空有异照耶是以
照无相不失抚会之功睹变动不乖无相之旨造有不
异无造无不异有未尝不有未尝不无故曰不动等觉
卷十 第 28a 页 WYG1400-0588a.png
而建立诸法以此而推寂用何妨如之何谓睹变之知
异无相之照乎恐谈者脱谓空有两心静躁殊用故言
睹变之知不可谓之不有耳若能舍已心于封内寻玄
机于事外齐万有于一虚晓至虚之非无者当言至人
终日应会与物推移乘运抚化未始为有也圣心若此
何有可取而曰未释不取之理又云无是乃所以为真
是无当乃所以为至当亦可如来言耳若能无心于为
是而是于无是无心于为当而当于无当者则终日是
卷十 第 28b 页 WYG1400-0588b.png
不乖于无是终日当不乖于无当但恐有是于无是有
当于无当所以为患耳何者若真是可是至当可当则
名相以形美恶是生生生奔竞孰与止之是以圣人空
洞其怀无识无知然居动用之域而止无为之境处有
名之内而宅绝言之乡寂寥虚旷莫可以形名得若斯
而巳矣乃曰真是可是至当可当未喻雅旨也恐是当
之生物谓之然彼自不然何足以然耳夫言迹之兴异
途之所由生也而言有所不言迹有所不迹是以善言
卷十 第 29a 页 WYG1400-0588c.png
言者求言所不能言善迹迹者寻迹所不能迹至理虚
玄拟心已差况乃有言恐所示转远庶通心君子有以
相期于文外耳(如宜高僧传作休胜弘道作弘通方远/作自远律藏作律部胡本作梵本清胜)
(作道胜乖趣作乖至心宋释遵式注肇论疏虚襟作虚/㦗鼎案㦗音禁勤也 坚固也又音金心动也与虚无)
(预而肇注㦗云心也㦗/义不得言心襟字为是)
  涅槃无名论(并上秦主/姚兴表)
僧肇言肇闻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君王得一以治
天下伏惟陛下浚哲钦明道与神会妙契环中理无不
卷十 第 29b 页 WYG1400-0588d.png
统游刃万机弘道终日威被苍生垂文作则所以域中
有四大而王居一焉涅槃之道盖是三乘之所归方等
之渊府渺漭希夷绝视听之域幽致虚玄殆非群情之
所测肇以人微猥蒙国恩得閒居学肆在什公门下十
有馀载虽众经殊致胜趣非一然涅槃一义常以听习
为先肇才识闇短虽屡蒙诲喻犹怀疑漠漠为竭愚不
已亦如似有解然未经高胜先唱不敢自决不幸什公
去世咨参无所以为永慨而陛下圣德不孤独与什公
卷十 第 30a 页 WYG1400-0589a.png
神契目击道存快尽其中方寸故能振彼玄风以启末
俗一日遇蒙答安城侯姚嵩书问无为宗极何者夫众
生所以久流转生死者皆由著欲故也若欲止于心即
无复生死既无生死潜神玄默与虚空合其德是名涅
槃矣既曰涅槃复何容有名于其间哉斯乃穷微言之
美极象外之谈者也自非道参文殊德侔慈氏孰能宣
扬玄道为法城堑使夫大教卷而复舒幽旨沦而更显
寻玩殷勤不能暂舍欣悟交怀手舞弗暇岂直当时之
卷十 第 30b 页 WYG1400-0589b.png
胜轨方乃累劫之津梁矣然圣旨渊玄理微言约可以
匠彼先进拯拔高士惧言题之流或未尽上意庶拟孔
易十翼之作岂贪丰文图以弘显幽旨辄作涅槃无名
论论有九折十演博采众经托證成喻以仰述陛下无
名之致岂曰关诣神心穷究远当聊以拟议玄门班喻
学徒耳论末章云诸家通第一义谛皆云廓然空寂无
有圣人吾常以为太甚径庭不近人情若无圣人知无
者谁实如明诏实如明诏夫道恍惚窅冥其中有精若
卷十 第 31a 页 WYG1400-0589c.png
无圣人谁与道游顷诸学徒莫不踌躇道门快快此旨
怀疑终日莫之能正幸遭高判宗徒㦎然扣关之俦蔚
登玄室真可谓法轮再转于阎浮道光重映于千载者
矣今演论之作旨曲辨涅槃无名之体寂彼廓然排方
外之谈条牒如左谨以仰呈若少参圣旨愿敕存记如
其有差伏承指授僧肇言(泥曰泥洹涅槃此三名前后异/出盖是楚夏不同耳云涅槃音)
(正也作作则高僧传作作□渺漭作渺茫馀载作馀年/殊致 殊趣胜趣作胜致永慨作永恨九折十演作十)
(演九折闇闇/短一作 昧)
卷十 第 31b 页 WYG1400-0589d.png
  九折十演者
   开宗第一
无名曰经称有馀涅槃无馀涅槃无秦言无为亦名灭度
无为者取乎虚无寂寞妙绝于有为灭度者言其大患
永灭超度四流斯盖是镜像之所归绝称之幽宅也而
曰有馀无馀者良是出处之异号应物之假名耳余尝
试言之夫涅槃之为道也寂寥虚旷不可以形名得微
妙无相不可以有心知超群有以幽升量太虚而永久
卷十 第 32a 页 WYG1400-0590a.png
随之弗得其踪迎之罔眺其首六趣不能摄其生力负
无以化其体潢漭恍惚若存若往五目不睹其容二听
不闻其响冥冥窅窅谁见谁晓弥纶靡所不在而独曳
于有无之表然则言之者失其真知之者反其愚有之
者乖其性无之者伤其躯所以释迦掩室于摩竭净名
杜口于毗耶须菩提唱无说以显道释梵绝听而雨华
斯皆理为神御故口以之而默岂曰无辩辩所不能言
也经云真解脱者离于言数寂灭永安无始无终不晦
卷十 第 32b 页 WYG1400-0590b.png
不明不寒不暑湛若虚空无名无说论曰涅槃非有亦
复非无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寻夫经论之作岂虚构哉
果有其所以不有则不可得而有有其所以不无则不
可得而无也何者本之有境则五阴永灭推之无乡则
幽灵不竭幽灵不竭则抱一湛然五阴永灭则万累都
捐万累都捐故与道通洞抱一湛然故神而无功神而
无功故至功常存与道通洞故冲而不改冲而不改故
不可为有至功常存故不可为无然则有无绝于内称
卷十 第 33a 页 WYG1400-0590c.png
谓沦于外视听之所不暨四空之所昏昧恬焉而夷怕
焉而泰九流于是乎交归众圣于是乎冥会斯乃希夷
之境太玄之乡而欲以有无题榜标其方域而语其神
道者不亦邈哉(潢漭传作眇漭以之而默作为缄嘿无/说作为證道断作路绝通洞并作通同)
(恬焉作/恬兮)
   覈体第二
有名曰夫名号不虚生称谓不自起经称有馀涅槃无
馀涅槃者盖是返本之真名神道之妙称者也请试陈
卷十 第 33b 页 WYG1400-0590d.png
之有馀者谓如来大觉始兴法身初建澡八解之清流
憩七觉之茂林积万善于旷劫荡无始之遗尘三明镜
于内神光照于外结僧那于始心终大悲于赴难仰攀
玄根俯提弱丧超迈三域独蹈大方启八正之平路坦
众庶之夷途骋六通之神骥乘五衍之安车至于出生
入死与物推移道无不合德无不施穷化母之始物极
玄枢之妙用廓虚宇于无疆耀萨云于幽烛将绝朕于
九止永沦太虚而有馀缘不尽馀迹不泯业报犹魂圣
卷十 第 34a 页 WYG1400-0591a.png
志尚存此有馀涅槃也经云陶冶尘滓如鍊真金万累
都尽而灵觉独存无馀者谓至人教缘都讫灵照永灭
廓尔无眹故曰无馀何则夫大患莫若于有身故灭身
以归无劳勤莫先于有智故绝智以沦虚然则智以形
倦形以智劳轮转脩途疲而弗已经曰智为杂毒形为
桎梏渊默以之而辽患难以之而起所以至人灰身灭
智捐形绝虑内无机照之勤外息大患之本超然与群
有永分浑而与太虚同体寂焉无闻泊尔无兆冥冥长
卷十 第 34b 页 WYG1400-0591b.png
往莫知所之其犹灯尽火灭膏明俱竭此无馀涅槃也
经云五阴永尽譬如灯灭然则有馀可以有称无馀可
以无名无名立则宗虚者欣尚于冲默有称生则怀德
者弥仰于圣功斯乃典诰之所垂文先圣之所轨辙而
曰有无绝于内称谓沦于外视听之所不暨四空之所
昏昧使夫怀德者自绝宗虚者靡托无异杜耳目于胎
壳掩玄象于霄外而责宫商之异辨玄素之殊者也子
徒知远推至人于有无之表高韵绝唱于形名之外而
卷十 第 35a 页 WYG1400-0591c.png
论旨竟莫知所归幽途故自蕴而未显静思幽寻寄怀
无所岂所谓朗大明于冥室奏玄响于无闻者哉
   位体第三
无名曰有馀无馀者盖是涅槃之外称应物之假名耳
而存称谓者封名志器象者耽形名也极于题目形也
尽于方圆方圆有所不写题目有所不传焉可以名于
无名而形于无形者哉难序云有馀无馀者信是权寂
致教之本意亦是如来隐显之诚迹也但未是玄寂绝
卷十 第 35b 页 WYG1400-0591d.png
言之幽致又非至人环中之妙术耳子独不闻正观之
说欤维摩诘言我观如来无始无终六入巳过三界已
出不在方不离方非为有非为无不可以识识不可以
智知无言无说心行处灭以此观者乃名正观以他观
者非见佛也放光云佛如虚空无去无来应缘而现无
有方所然则圣人之在天下也寂寞虚无无执无竞导
而弗先感而后应譬犹幽谷之响明镜之像对之弗知
其所以来随之罔识其所以往恍焉而有惚焉而亡动
卷十 第 36a 页 WYG1400-0592a.png
而逾寂隐而弥彰出幽入冥变化无常其为称也因应
而作显迹为生息迹为灭生名有馀灭名无馀然则有
无之称本乎无名无名之道于何不名是以至人居方
而方止圆而圆在天而天处人而人原夫能天能人者
岂天人之所能哉果以非天非人故能天能人耳其为
治也故应而不为因而不施因而不施故施莫之广应
而不为故为莫之大为莫之大故乃返于小成施莫之
广故乃归乎无名经曰菩提之道不可图度高而无上
卷十 第 36b 页 WYG1400-0592b.png
广不可极渊而无下深不可测大包天地细入无间故
谓之道然则涅槃之道不可以有无得之明矣而惑者
睹神变因谓之有见灭度便谓之无有无之境妄想之
域岂足以标榜玄道而语圣心者哉意谓至人寂泊无
兆隐显同源存不为有亡不为无何则佛言吾无生不
生虽生不生无形不形虽形不形以知存不为有经云
菩萨入无尽三昧尽见过去灭度诸佛又云入于涅槃
而不般涅槃以知亡不为无亡不为无虽无而有存不
卷十 第 37a 页 WYG1400-0592c.png
为有虽有而无虽有而无故所谓非有虽无而有故所
谓非无然则涅槃之道果出有无之域绝言象之径断
矣子乃云圣人患于有身故灭身以归无劳勤莫先于
有智故绝智以沦虚无乃乖乎神极伤于玄旨者也经
云法身无象应物而形般若无知对缘而照万机顿起
而不挠其神千难殊对而不干其虑动若行云止犹谷
神岂有心于彼此情系于动静者乎既无心于动静亦
无象于去来去来不以象故无器而不形动静不以心
卷十 第 37b 页 WYG1400-0592d.png
故无感而不应然则心生于有心象出于有象象非我
出故金石流而不燋心非我生故日用而不动纭纭自
彼于我何为所以智周万物而不劳形充八极而无患
益不可盈损不可亏宁复痾疠中逵寿极双树灵竭天
棺体尽焚燎者哉而惑者居见闻之境寻殊应之迹秉
执规矩而拟大方欲以智劳至人形患大圣谓舍有入
无因以名之岂谓采微言于听表拔玄根于虚壤者哉
   徵出第四
卷十 第 38a 页 WYG1400-0593a.png
有名曰夫浑元剖判万有参分有既有矣不得不无无
不自无必因于有所以高下相倾有无相生此乃自然
之数数极于是以此而观化母所育理无幽显恢恑谲
怪无非有也有化而无无非无也然则有无之境理无
不统经云有无二法摄一切法又称三无为者虚空数
缘尽非数缘尽数缘尽者则涅槃也而论云有无之表
别有妙道妙于有无谓之涅槃请覈妙道之本果若有
也虽妙非无虽妙非无即入有境果若无也无即无差
卷十 第 38b 页 WYG1400-0593b.png
无而无差即入无境总而括之即而究之无有异有而
非无无有异无而非有者明矣而曰有无之外别有妙
道非有非无谓之涅槃吾闻其语未即于心也
   超境第五
无名曰有无之数诚以法无不该理无不统然其所统
俗谛而已经曰真谛何耶涅槃道是俗谛何耶有无法
是何则有者有于无无者无于有有无所以称有无有
所以称无然则有生于无无生于有离有无无离无无
卷十 第 39a 页 WYG1400-0593c.png
有有无相生具有高下相倾有高必有下有下必有高
矣然则有无虽殊俱未免于有也此乃言象之所以形
是非之所以生岂足以统夫幽极而拟夫神道者乎是
以论称出有无者良以有无之数止乎六境之内六境
之内非涅槃之宅故借出以祛之庶悕道之流髣髴幽
途托情绝域得意忘言体其非有非无岂曰有无之外
别有一有而可称哉经曰三无为者盖是群生纷绕生
乎笃患笃患之尤莫先于有绝有之称莫先于无故借
卷十 第 39b 页 WYG1400-0593d.png
无以明其非有明其非有非谓无也
   搜玄第六
有名曰论旨云涅槃既不出有无又不在有无不在有
无则不可于有无得之矣不出有无则不可离有无求
之矣求之无所便应都无然复不无其道其道不无则
幽途可寻所以千圣同辙未尝虚返者也其道既存而
曰不出不在必有异旨可得闻乎
   妙存第七
卷十 第 40a 页 WYG1400-0594a.png
无名曰夫言由名起名以相生相因可相无相无名无
名无说无说无闻经曰涅槃非法非非法无闻无说非
心所知吾何敢言之而子欲闻之耶虽然善吉有言众
人若能以无心而受无听无听者吾当以无言言之庶
述其言亦可以言净名曰不离烦恼而得涅槃天女曰
不出魔界而入佛界然则玄道在于妙悟妙悟在于即
真即真则有无齐观齐观则彼已莫二所以天地与我
同根万物与我一体同我则非复有无异我则乖于会
卷十 第 40b 页 WYG1400-0594b.png
通所以不出不在而道存乎其间矣何则夫至人虚心
冥照理无不统怀六合于胸中而灵鉴有馀镜万有于
方寸而其神常虚至能拔玄根于未始即群动以静心
恬淡渊默妙契自然所以处有不有居无不无居无不
无故不无于无处有不有故不有于有故能不出有无
而不在有无者也然则法无有无之相圣无有无之知
圣无有无之知则无心于内法无有无之相则无数于
外于外无数于内无心彼此寂灭物我冥一怕尔无朕
卷十 第 41a 页 WYG1400-0594c.png
乃曰涅槃涅槃若此图度绝矣岂容可责之于有无之
内又可徵之于有无之外耶
   难差第八
有名曰涅槃既绝图度之域则超六境之外不出不在
而玄道独存斯则穷理尽性究竟之道妙一无差理其
然矣而放光云三乘之道皆因无为而有差别佛言我
昔为菩萨时名曰儒童于然灯佛所已入涅槃儒童菩
萨时于七住初获无生忍进修三位若涅槃一也则不
卷十 第 41b 页 WYG1400-0594d.png
应有三如其有三则非究竟究竟之道而有升降之殊
众经异说何以取中耶
   辨差第九
无名曰然究竟之道理无差也法华经云第一大道无
有两正吾以方便为怠慢者于一乘道分别说三三车
出火宅即其事也以俱出生死故同称无为所乘不一
故有三名统其会归一而巳矣而难云三乘之道皆因
无为而有差别此以人三三于无为非无为有三也故
卷十 第 42a 页 WYG1400-0595a.png
放光云涅槃有差别耶答曰无差别但如来结习都尽
声闻结习不尽耳请以近喻以况远旨如人斩木去尺
无尺去寸无寸修短在于尺寸不在无也夫以群生万
端识根不一智鉴有浅深德行有厚薄所以俱之彼岸
而升降不同彼岸岂异异自我耳然则众经殊辩其致
不乖
   责异第十
有名曰俱出火宅则无患一也同出生死则无为一也
卷十 第 42b 页 WYG1400-0595b.png
而云彼岸无异异自我耳彼岸则无为岸也我则体无
为者也请问我与无为为一为异若我即无为无为亦
即我不得言无为无异异自我也若我异无为我则非
无为无为自无为我自常有为冥会之致又滞而不通
然则我与无为一亦无三异亦无三三乘之名何由而
生也
   会异第十一
无名曰夫止此而此适彼而彼所以同于得者得亦得
卷十 第 43a 页 WYG1400-0595c.png
之同于失者失亦失之我适无为我即无为无为虽一
何乖不一耶譬犹三鸟出网同适无患之域无患虽同
而鸟鸟各异不可以鸟鸟各异谓无患亦异又不可以
无患既一而一于众鸟也然则鸟即无患无患即鸟无
患岂异异自鸟耳如是三乘众生俱越妄想之樊同适无
为之境无为虽同而乘乘各异不可以乘乘各异谓无
为亦异又不可以无为既一而一于三乘也然则我即
无为无为即我无为岂异异自我耳所以无患虽同而
卷十 第 43b 页 WYG1400-0595d.png
升虚有远近无为虽一而幽鉴有浅深无为即乘也乘
即无为也此非我异无为以未尽无为故有三耳
   诘渐第十二
有名曰万累兹彰本于妄想妄想既袪则万累都息二
乘得尽智菩萨得无生智是时妄想都尽结缚永除结
缚既除则心无为心既无为理无馀翳经曰是诸圣智
不相违背不出不在其宝俱空又曰无为大道平等不
二既曰无二则不容异二不体则已体应穷微而曰体
卷十 第 44a 页 WYG1400-0596a.png
而未尽是所未悟也(异二一/作心异)
   明渐第十三
无名曰无为无二则已然矣结是重惑而可谓顿尽亦
所未喻经曰三箭中的三兽渡河中渡无异而有浅深
之殊者为力不同故也三乘众生俱济缘起之津同鉴
四谛之的绝伪即真同升无为然则所乘不一者亦以
智力不同故也夫群有虽众然其量有涯正使智犹身
子辩若满愿穷才极虑莫窥其畔况乎虚无之数重玄
卷十 第 44b 页 WYG1400-0596b.png
之域其道无涯欲之顿尽也书不云乎为学者日益为
道者日损为道者为于无为者也为于无为而日日损
此岂顿得之为要损之又损之以至于无损耳经喻萤
日智用可知矣
   讥动第十四
有名曰经称法身已上入无为境心不可以智知形不
可以象测体绝阴入心智寂灭而复云进脩三位积德
弥广夫进脩本于好尚积德生于涉求好尚则取舍情
卷十 第 45a 页 WYG1400-0596c.png
现涉求则损益交陈既以取舍为心损益为体而曰体
绝阴入心智寂灭此文乖致殊而会之一人无异指南
为北以晓迷夫
   动寂第十五
无名曰经称圣人无为而无所不为无为故虽动而常
寂无所不为故虽寂而常动虽寂而常动故物莫能一
虽动而常寂故物莫能二物莫能二故逾动逾寂物莫
能一故逾寂逾动所以为即无为无为即为动寂虽殊
卷十 第 45b 页 WYG1400-0596d.png
而莫之可异也道行云心亦不有亦不无不有者不若
有心之有不无者不若无心之无何者有心则众庶是
也无心则太虚是也众庶止于妄想太虚绝于灵照岂
可止于妄想绝于灵照标其神道而语圣心者乎是以
圣心不有不可谓之无圣心不无不可谓之有不有故
心想都灭不无故理无不契理无不契故万德斯弘心
想都灭故功成非我所以应化无方未尝有为寂然不
动未尝不为经云心无所行无所不行信矣儒童曰昔
卷十 第 46a 页 WYG1400-0597a.png
我于无数劫以国财身命施人无数以妄想心施非为
施也今以无生心五华施佛始名施耳又空行菩萨入空
解脱门方言今是行时非为證时然则心弥虚行弥广
终日行不乖于无行者也是以贤劫称无舍之檀成具
美不为之为禅典唱无缘之慈思益演不知之知圣旨
虚玄殊文同辨岂可以有为便有为无为便无为哉菩
萨住尽不尽平等法门不尽有为不住无为即其事也
而以南北为喻殊非领会之唱
卷十 第 46b 页 WYG1400-0597b.png
   穷源第十六
有名曰非众生无以御三乘非三乘无以成涅槃然必
先有众生后有涅槃是则涅槃有始有始必有终而经
云涅槃无始无终湛若虚空则涅槃先有非复学而后
成者也
   通古第十七
无名曰夫至人空洞无象而万物无非我造会万物以
成已者其唯圣人乎何则非理不圣非圣不理理而为
卷十 第 47a 页 WYG1400-0597c.png
圣者圣不异理也故天帝曰般若当于何求善吉曰般
若不可于色中求亦不离色中求又曰见缘起为见法
见法为见佛斯则物我不异之效也所以至人戢玄机
于未兆藏冥运于即化总六合以镜心一去来以成体
古今通终始同穷本极末莫之与二浩然太均乃曰涅
槃经曰不离诸法而得涅槃又云诸法无边故菩萨无
边以知涅槃之道存乎妙契妙契之致本乎冥一然则
物不异我我不异物物我玄会归乎无极进之弗先退
卷十 第 47b 页 WYG1400-0597d.png
之弗后岂容终始于其间哉天女曰耆年解脱亦何如

   考得第十八
有名曰经云众生之性极于五阴之内又云得涅槃者
五阴都尽譬犹灯灭然则众生之性顿尽于五阴之内
涅槃之道独建于三有之外邈然殊域非复众生得涅
槃也果若有得则众生之性不止于五阴必若止于五
阴则五阴不都尽五阴若都尽谁复得涅槃者也
卷十 第 48a 页 WYG1400-0598a.png
   玄得第十九
无名曰夫真由离起伪因著生著故有得离故无名是
以则真者同真法伪者同伪子以有得为得故求于有得
耳吾以无得为得故得在于无得也且谈论之作必先
定其本既论涅槃不可离涅槃而语涅槃也若即涅槃以
兴言谁独非涅槃而欲得之耶何者夫涅槃之道妙尽
常数融冶二仪涤荡万有均天人同一异内视不已见返
听不我闻未尝有得未尝无得经曰涅槃非众生亦不
卷十 第 48b 页 WYG1400-0598b.png
异众生维摩诘言若弥勒得灭度者一切众生亦当灭度
所以者何一切众生本性常灭不复更灭此名灭度在
于无灭者也然则众生非众生谁为得之者涅槃非涅
槃谁为可得者放光云菩提从有得耶答曰不也从无
得耶答曰不也从有无得耶答曰不也离有无得耶答曰
不也然则都无得耶答曰不也是义云何答曰无所得
故为得也是故得无所得也无所得谓之得者谁独不
然耶然则玄道在于绝域故不得以得之妙智存乎物
卷十 第 49a 页 WYG1400-0598c.png
外故不知以知之大象隐于无形故不见以见之大音
匿于希声故不闻以闻之故能囊括终古导达群方亭
毒苍生疏而不漏汪哉洋哉何莫由之哉故梵志曰吾
闻弘道厥义弘深汪洋无涯靡不成就靡不度生然则
三乘之路开真伪之途辨贤圣之道存无名之志显矣
  百论序
百论者盖是通圣心之津涂开真谛之要论也佛泥洹
后八百馀年有出家大士厥名提婆玄心独悟俊气高
卷十 第 49b 页 WYG1400-0598d.png
朗道映当时神超世表故能辟三藏之重关坦十二之
幽路擅步迦夷为法城堑于时外道纷然异端竞起邪辩
逼真殆乱正道乃仰慨圣教之凌迟俯悼群迷之纵惑将
远拯沈沦故作斯论所以防正闲邪大明于宗极者矣
是以正化以之而隆邪道以之而替非夫领括众妙孰
能若斯论有百偈故以百为名理致渊玄统群籍之要
文旨婉约穷制作之美然至趣幽简鲜得其门有婆薮
开士者明慧内融妙思奇拔远契玄踪为之训释使沉
卷十 第 50a 页 WYG1400-0599a.png
隐之义彰于微翰讽味宣流被于来叶文藻焕然宗涂
易晓其为论也言而无当破而无执傥然靡据而事不
失真萧焉无寄而理自玄会返本之道著乎兹矣有天
竺沙门鸠摩罗什器量渊弘俊神超邈钻仰累年转不
可测常味咏斯论以为心要先虽亲译而方言未融致
令思寻者踌躇于谬文标位者乖迕于归致大秦司𨽻
校尉安城侯姚嵩风韵清舒冲心简胜博涉内外理思
兼通少好大道长而弥笃虽复形羁时务而法言不辍
卷十 第 50b 页 WYG1400-0599b.png
每抚兹文所慨良多以弘始六年岁次寿星集理味沙
门与什考校正本陶练覆疏务存论旨使质而不野简
而必诣宗致划尔无间然矣论凡二十品品各有五偈
后十品其人以为无益此土故阙而不传冀晓识君子
详而览焉(出三藏记集作大/藏守字函划 尽)
  梵网经序
夫梵网经者盖是万法之玄宗众经之要旨大圣开物
之真模行者阶道之正路是以如来权教虽复无量所
卷十 第 51a 页 WYG1400-0599c.png
言要趣莫不以此为指南之说是以秦主识达圜中神
凝纷表虽威纶四海而沾想虚玄虽风偃八荒而静虑
尘外故弘始三年淳风东扇于是诏天竺法师鸠摩罗
什在长安草堂寺及义学沙门三千馀僧手执梵文口
翻解释五十馀部唯梵网经一百二十卷六十一品其
中菩萨心地品第十专明菩萨行地是时道融道影三
百人等即受菩萨戒人各从此品以为心首师徒义合
敬写一品八十一部流通于世欲使仰希菩提者追踪
卷十 第 51b 页 WYG1400-0599d.png
以悟理故冀于后代同闻焉(大藏摄/字函)
  维摩诘经序
维摩诘不思议经者盖是穷微尽化妙绝之称也其旨
渊玄非言像所测道越三空非二乘所议超群数之表
绝有心之境渺漭无为而无不为罔知所以然而能然
者不思议也何则夫圣智无知而万品俱照法身无像
而殊形并应至韵无言而玄籍弥布冥权无谋而动与
事会故能统济群方开物成务利见天下于我无为而
卷十 第 52a 页 WYG1400-0600a.png
惑者睹感照因谓之智观应形则谓之身觌玄籍便谓
之言见变动乃谓之权夫道之极者岂可以形言权智
而语其神域哉然群生长寝非言莫晓道不孤运弘之
由人是以如来命文殊于异方召维摩于他土爰集毗
耶共弘斯道此经所明统万行则以权智为主树德本
则以六度为根济蒙惑则以慈悲为首语宗极则以不二
为言凡此众说皆不思议之本也至若借座灯王请饭
香土手接大千室包乾像不思议之迹也然幽关难启
卷十 第 52b 页 WYG1400-0600b.png
圣应不同非本无以垂迹非迹无以显本本迹虽殊而
不思议一也故命侍者标以为名焉大秦天王俊神超
世玄心独悟弘至治于万机之上扬道化于千载之下
每寻玩兹典以为栖神之宅而恨支竺所出理滞于文
常惧玄宗坠于译人北天之运运通有在也以弘始八
年岁次鹑火命大将军常山公左将军安城侯与义学
沙门千二百人于常安大寺请罗什法师重译正本什
以高世之量冥心真境既尽寰中又善方言时手执梵
卷十 第 53a 页 WYG1400-0600c.png
文口自宣译道俗虔虔一言三复陶冶精求务存圣意
其文约而诣其旨婉而彰微远之言于兹显然余以闇
短时豫听次虽思乏参玄然庶得文意辄顺所闻而为
注解略记成言述而无作庶将来君子异世同闻焉(出/三)
(藏记集函大/藏务字)
  长阿含经序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默玄旨非言不传释迦
所以致教是以如来出世大教有三约身口则防之以
卷十 第 53b 页 WYG1400-0600d.png
禁律明善恶则𨗳之以契经演幽微则辩之以法相然
则三藏之作也本于殊应会之有宗则异途同趣矣禁
律律藏也四分十诵法相阿毗昙藏也四分五诵契经
四阿含藏也增一阿含四分八诵中阿含四分五诵杂
阿含四分十诵此长阿含四分四诵合三十经以为一
部阿含秦言法归法归者盖是万善之渊府总持之林
苑其为典也渊博弘富温而弥旷明宣祸福贤愚之迹
剖判真伪异济之原历记古今成败之数墟域二仪品
卷十 第 54a 页 WYG1400-0601a.png
物之伦道无不由法无不在譬彼巨海百川所归故以
法归为名开㭊修途所记长远故以长为目玩兹典者
长迷顿晓邪正难辨显如画夜报应冥昧照若影响劫
数虽辽近犹朝夕六合虽旷现若目前斯可谓朗大明于
幽室惠五目于众瞽不窥五牖而智无不周矣大秦天
王涤除玄览高韵独迈恬智交养道世俱济每惧微言
翳于殊俗以右将军使者司𨽻校尉晋公姚爽质直清
柔玄心超诣尊尚大法妙悟自然上特留怀每任以法
卷十 第 54b 页 WYG1400-0601b.png
事以弘始十二年岁在上章掩茂于长安中寺集名德
沙门五百人请罽宾三藏沙门佛陀耶舍出律藏四分
四十卷十四年讫十五年岁在昭阳奋若出此长阿含
讫凉州沙门佛念为译秦国道士道含笔受时集京夏
名胜沙门于第校定恭承法言敬受无差蠲华崇朴务
存圣旨余以嘉遇猥参听次虽无翼善之功而预亲承
之末故略记时事以示来览焉(出三藏记集大/藏克字函参校)
  鸠摩罗什法师诔(并序/)
卷十 第 55a 页 WYG1400-0601c.png
夫道不自弘弘必由人俗不自觉觉必待匠待匠故世
有高悟之期由人故道有小成之运运在小成则灵津
辍流期在高悟则玄锋可诣然能仁旷世期将千载时
师邪心是非竞起故使灵规潜逝徽绪殆乱爰有什法
师者盖先觉之遗嗣也凝思大方驰怀高观审释道之
陵迟悼苍生之穷蔼故乃奋迅神仪寓形季俗继承洪
绪为时城堑世之安寝则觉以大音时将昼昏乃朗以
慧日思结颓纲于道消缉落绪于穷运故乘时以会错
卷十 第 55b 页 WYG1400-0601d.png
枉以正一扣则时无互乡再击则畏垒归仁于斯时也
羊鹿之驾摧轮六师之车覆辙二想之玄既明一乘之
奥亦显是以端坐岭东响驰八极恬愉弘训而九流思
顺故大秦苻姚二大王师旅以延之斯仁王也心游大
觉之门形镇万化之上外扬羲和之风内盛弘法之术
道契神交屈为形授公以宗匠不重则其道不尊故蕴
怀神宝感而后动自公形应秦川若烛龙之曜神光恢
廓大宗若曦和之出榑桑融冶常道尽重玄之妙閒邪
卷十 第 56a 页 WYG1400-0602a.png
悟俗穷名教之美言既适时理有圆会故辩不徒兴道
不虚唱斯乃法鼓重震于阎浮梵轮再转于天北矣自
非位超脩成体精百练行藏应时其孰契于兹乎以要
言之其为弘也隆于春阳其除患也厉于秋霜故巍巍
乎荡荡乎无边之高韵然隘运幽兴若人云暮癸丑之
年年七十四月十三日薨于大寺呜呼哀哉道匠西倾
灵轴东摧朝曦落曜宝岳崩颓六合昼昏迷驾九回神
关重闭三途竞开夜光可惜盲子可哀罔极之感人百
卷十 第 56b 页 WYG1400-0602b.png
其怀乃为诔曰
先觉登遐灵风缅邈通仙潜凝应真冲漠丛丛九流是
非竞作悠悠盲子神根沈溺时无指南谁识冥度大人
远觉幽怀独悟恬冲静默抱此玄素应期乘运翔翼天
路既曰应运宜当时望受生乘利形标奇相襁褓俊远
髫龀逸量思不再经悟不待匠投足八道游神三向玄
根挺秀宏音远唱又以抗节忽弃荣俗从容道门尊尚
素朴有典斯寻有妙斯录弘无自替宗无拟族霜结如
卷十 第 57a 页 WYG1400-0602c.png
冰神安如岳外迹弥高内朗弥足恢恢高韵可模可因愔
愔冲怀惟妙惟真静以通玄动以应人言为世宝默为
时珍华风既立二教亦宾谁谓道消玄化方新自公之
觉道无不弘灵风遐扇逸响高腾廓之大方然斯慧灯
道音始唱俗网以崩痴根弥拔上善弥增人之寓俗其
途无方统斯群有纽兹颓纲顺以四恩降以慧霜如彼
维摩迹参城坊形虽圆应神冲帝乡来教虽妙何足以
臧伟哉大人振隆圆德标此名相显彼冲默通以众妙
卷十 第 57b 页 WYG1400-0602d.png
约以玄则方隆般若以应天北如何运邅幽里冥剋天
路谁通三途谁塞呜呼哀哉至人无为而无不为拥网
遐笼长罗远羁纯恩下钓客旅上摛恂恂善诱肃肃风
驰道能易俗化能时移柰何昊天摧此灵规至真既往
一道莫施天人哀泣悲恸灵祗呜呼哀哉公之云亡时
唯百六道匠韬斤梵轮摧轴朝阳颓景琼岳颠覆宇宙
昼昏时丧道目哀哀苍生谁抚谁育普天悲感我增摧
衄呜呼哀哉昔吾一时曾游仁川遵其馀波纂承虚玄
卷十 第 58a 页 WYG1400-0603a.png
用之无穷钻之弥坚跃日绝尘思加数年微情末叙已
随化迁如可赎兮贸之以千时无可待命无可延惟身
惟人靡凭靡缘驰怀罔极情悲昊天呜呼哀哉(广弘/明集)
 
 
 
 
 
卷十 第 58b 页 WYG1400-0603b.png
 
 
 
 
 
 
 
 释文纪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