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
卷六 第 1a 页 WYG1400-0490c.png
钦定四库全书
 释文纪卷六
           明 梅鼎祚 辑
(四/)
 支敏度(先西域人晋成世与康僧渊等过江聪哲/有誉开元释教录云晋惠时豫章山沙门)
  合维摩诘经序
盖维摩诘经者先哲之格言弘道之宏标也其文微而
婉厥旨幽而远可谓唱高和寡故举世罕览然斯经梵
卷六 第 1b 页 WYG1400-0490d.png
本出自维耶离在昔汉兴始流兹土于时有优婆塞支
恭明逮及于晋有法护叔兰此三贤者并博综稽古研
机极玄殊方异音兼通开解先后译传别为三经同本
人殊出异或辞句出入先后不同或有无离合多少各
异或方言训古字乖趣同或其文梵越其趣亦乖或文
义混杂在疑似之间若此之比其涂非一若其偏执一
经则失兼通之功广披其三则文烦难究余是以合两
令相附以明所出为本以兰所出为子分章断句使事
卷六 第 2a 页 WYG1400-0491a.png
类相从令寻之者瞻上视下读彼案此足以释乖迕之
劳易则易知矣若能参考校异极数通变则万流同归
百虑一致庶可以辟大通于未寤阖同异于均致若其
配不相畴傥失其类者俟后明哲君子刋之从正
  合首楞严经记(梵文同晋音/勇伏定意)
此经本有记云支谶所译出谶月支人也汉桓灵之世
来在中国其博学渊妙才思测微凡所出经类多深玄
贵尚实中不在文饰今之小品阿阇世伅真般舟悉谶
卷六 第 2b 页 WYG1400-0491b.png
所出也又有支越字恭明亦月支人也其父亦汉灵帝
之世来献中国越在汉生似不及见谶也又支亮字纪
明资学于谶故越得受业于亮焉越才学深彻内外备
通以季世尚文时好简略故其出经颇从文丽然其属
辞㭊理文而不越约而义显真可谓深入者也以汉末
沸乱南度奔吴黄武至建兴中所出诸经凡数十本自
有别传记录亦云出此经今不见复有异本也然此首
楞严自有小不同辞有丰约文有晋梵较而寻之要不
卷六 第 3a 页 WYG1400-0491c.png
足以为异人别出也恐是越嫌谶所译者辞质多梵音
所异者删而定之其所同者述而不改二家各有记录
耳此一本于诸本中辞最省便又少梵音遍行于世即
越所定者也至大晋之初有沙门支法护白衣竺叔兰
并更译此经求之于义互相发明披寻三部劳而难兼
欲令学者即得其对今以越所定者为母护所出为子
兰所译者系之其所无者辄于其位记而别之或有文
义皆同或有义同而文有小小增减不足重书者亦混
卷六 第 3b 页 WYG1400-0491d.png
以为同虽无益于大趣分部章句差见可耳
勇伏定记曰元康元年四月九日燉煌菩萨支法护手
执梵经口出首楞严三昧聂承远笔受愿令四辈览综
奉宣观异同意(并出三/藏记集)
 康法邃
  譬喻经序(隋费长房历代三宝纪东晋录云譬喻/经十卷成帝世沙门康法邃类集众经)
   (撰出此部/事甚要妙)
譬喻经者皆是如来随时方便四说之辞敷演弘教训
卷六 第 4a 页 WYG1400-0492a.png
诱之要牵物引类转相證据互明善恶罪福报应皆可
寤心免彼三涂如今所闻亿未载一而前后所写互多
复重今复撰集事取一篇以为十卷比次首尾皆令条
别趣使易了于心无疑愿率土之贤有所遵承永升福
堂为将来基(出三藏/记集)
 释道安(姓卫常山扶柳人博涉经义南投襄阳化/行樊沔后归苻坚建元中终长安五级寺)
  安般注序(安穷览经典注般若道行密迹/安般诸经序致渊富妙尽深旨)
安般者出入也道之所寄无往不因德之所寓无往不
卷六 第 4b 页 WYG1400-0492b.png
托是故安般寄息以成守四禅寓骸以成定也寄息故
有六阶之差寓骸故有四级之别阶差者损之又损之
以至于无为级别者忘之又忘之以至于无欲也无为
故无形而不因无欲故无事而不适无形而不因故能
开物无事而不适故能成务成务者即万有而自彼开
物者使天下兼忘我也彼我双废者守乎唯守也故修
行经以斯二法而成寂得斯寂者举足而大千震挥手
而日月扪疾吹而铁围飞微嘘而须弥舞斯皆乘四禅
卷六 第 5a 页 WYG1400-0492c.png
之妙止御六息之大辨者也夫执寂以御有崇本以动
末有何难也安般居十念之一于五根则念根也故撰
法句者属唯念品也昔汉氏之末有安世高者博闻稽
古特专阿毗昙学其所出经禅数最悉此经其所译也
兹乃趣道之要径何莫由斯道也魏初康会为之注义
义或隐而未显者安窃不自量敢因前人为解其下庶
欲蚊翮以助随蓝雾润以增巨壑也
  阴持入经序
卷六 第 5b 页 WYG1400-0492d.png
阴持入者世之深病也驰骋人心变德成狂耳聋口爽
耽醉荣宠抱痴投冥酸号三趣其为病也犹癞疾焉入
骨彻髓良医拱手犹蹎蹶焉来则冥然莫有所识大圣
悼兹痛心内发忘身安赴涂炭含厚德忍舞击观罗密
于重云止罝网于八极洪痴不得振其翼巨爱不得逞
其足采善心于毫芒拔凶顽于虎口以大寂为至乐五音
不能聋其耳矣以无为为滋味五味不能爽其口矣曜
形浊世拯擢难计陟降教终潜沦无名诸无著等寻各
卷六 第 6a 页 WYG1400-0493a.png
腾逝大弟子众深惧妙法混然废没于是令迦叶集结
阿难所传凡三藏焉该罗幽廓难度难测也世雄授药
必因本病病不能均是故众经相待乃备非彦非圣罔
能综练自兹以后神通高士各为训释或揽撰诸经以
为行式譬璎玑欤择彼珠珍以色相发佩之冠之为光
为饰喻绘事欤调别众彩以图晖列诸明睿者所撰亦
然此经则是其数也有舍家开士出自安息字世高大
慈流洽播化斯土译梵为晋微显阐幽其所敷宣专务
卷六 第 6b 页 WYG1400-0493b.png
禅观醇玄道数深矣远矣是经其所出也阴入之弊人
莫知苦是故先圣照以止观阴结日损成泥洹品自非
知机其孰能与于此乎从首至于九绝都是四十五药
也以慧断知入三部者成四谛也十二因缘讫净法部
者成四信也其为行也唯神矣故不言而成唯妙矣故
不行而至统斯行者则明白四达立根得眼成十力子
绍胄法王夺泽大千若取證则拔三结住寿成道径至
应真此乃大乘之舟楫泥洹之关路于斯晋土禅观𧿇
卷六 第 7a 页 WYG1400-0493c.png
废学徒虽兴蔑有尽漏何者禅思守玄练微入寂在取
何道犹觇于掌墯替斯要而希见證不亦难乎安末近
积罪生逢百罹世事孔棘世乏圣导潜遁晋山孤居离
众幽处穷壑窃览篇目浅识独见滞而不达夙宵抱疑
咨诹靡质会太阳比丘竺法济并州道人支昙讲陟岨
冒寇重尔远集此二学士高朗博通诲而不倦者也遂
与㭊槃畅碍造兹注解世不值佛又处边国音殊俗异
规矩不同又以愚量圣难以逮也冀未践绪者少有微
卷六 第 7b 页 WYG1400-0493d.png
补非敢自必㭊究经旨
  人本欲生经序
人本欲生经者照乎十二因缘而成四谛也本者痴也
欲者爱也生者生死也略举十二之三以为目也人在
生死莫不浪滞于三世飘萦于九止绸缪八缚者也十
二因缘于九止则第一人亦天也四谛所鉴鉴乎九止
八解所正正乎八邪邪正则无往而不恬止鉴则无往
而不愉无往而不愉故能洞照傍通无往而不恬故能
卷六 第 8a 页 WYG1400-0494a.png
神变应会神变应会则不疾而速洞照傍通则不言而
化不言而化故无弃入不疾而速故无遗物物之不遗
人之不弃斯禅智之由也故经曰道从禅智得近泥洹
岂虚也哉诚近归之要也斯经似安世高译为晋言也
言古文悉义妙理婉睹其幽堂之美阙庭之富或寡矣
安每览其文欲疲不能所乐而玩者三观之妙也所思
而存者想灭之辞也敢以馀暇为之撮注其义同而文
别者无所加训焉
卷六 第 8b 页 WYG1400-0494b.png
  了本生死经序
夫四信妙舆者众祐之宝轩也以运连缚倒见众生凡
在三界罔弗冠痴佩行婴舞生死而趋阴堂揖让色味
骖惑载疑驱驰九止者也既则狎贤侮圣从其奸慝贪
剑恚戚枭截玄路群诽上要殃祸备尝矣世雄顾悯深
图变谋法旌曜于重霓道鼓震于雷吼寂千障乎八纮
慧戈陷乎三有于是碎痴冠决婴佩升信车入谛轨则
因缘息成四喜矣故曰了本生死也了犹解也本则痴
卷六 第 9a 页 WYG1400-0494c.png
也元也如来指举一隅身子伸敷高旨引兴幽赞美矣
盛矣夫计身有命则随缘缚谤佛毁信若弥纶于幽室
矣夫解空无命则成四谛照然立信若日殿之丽乾矣
斯乃五十六药之崇基渊乎盖众行之宗也开微成务
孰先者乎佛始得道隆建大哀此经则十六之一也其
在天竺三藏圣师莫不以为教首而研几也汉之季世
此经始降兹土雅邃奥邈少达旨归者也魏代之初有
高士河南支恭明为作注解探玄畅滞真可谓入室者
卷六 第 9b 页 WYG1400-0494d.png
矣俊哲先人足以折中也然童蒙之伦犹有未悟故仍
前迹附释末训非苟穿凿以紫乱朱也傥孤居始进者
可以辩惑焉
  十二门经序
十二门者要定之目号六双之关径也定有三义焉禅
也等也空也用疗三毒绸缪重病婴斯幽厄其日深矣
贪囹恚圄痴城至固世人游此犹登春台甘处欣欣如
居花殿嬉乐自娱莫知为苦尝酸速祸因惫五道夫唯
卷六 第 10a 页 WYG1400-0495a.png
正觉乃识其谬耳哀倒见之苦伤蓬流之痛为设方便
防萌塞渐辟兹慧定令自浣涤挫锐解纷返神玄路苟
非至德其道不凝也夫邪僻之心必有微著是故禅法
以四为差焉贪淫囹者荒色悖蒸不别尊卑浑心耽缅
习以成狂亡国倾身莫不由之虚迷空醉不知为幻故
以死尸散落自悟渐断微想以至于寂味乎无味故曰
四禅也瞋恚圄者争纤芥之虚声结沥血之重咎恩亲
绝于快心交友腐于纵忿含怒彻髓不悛灭族圣人见
卷六 第 10b 页 WYG1400-0495b.png
强梁者不得其死故训之以等丹心雠亲至柔其志受
垢含苦治之未乱淳德邃厚兕不措角况人害乎故曰
四等也愚痴城者诽古圣谤真谛慢二亲轻师傅斯病
尤重矣以慧探本知从痴爱分别末流了之为惑练心
攘慝狂病瘳矣故曰四空也行者挹禅海之深醴溉昏
迷之盛火激空净之渊流荡痴尘之秽垢则皎然成大
素矣行斯三者则知所以宰身也所以宰身者则知所
以安神也所以安神者则知所以度入也然则经无巨
卷六 第 11a 页 WYG1400-0495c.png
细出自佛口神心所制言为世宝慧日既没三界丧目
经藏虽存渊玄难测自非至精孰达其微于是诸开士
应真各为训解释其幽赜辩其差贯则烂然易见矣穷
神知化何复加乎从十二门已后则是训传也凡学者
行十二门却尽神足灭外止粗谓之成五道也三向诸
根进消内结谓尽诸漏也始入尽漏名不退转诸佛嘉
叹记其成号深不可测独见晓焉神不可量独能精焉
陵云轻举净光烛幽移海飞岳风出电入浅者如是况
卷六 第 11b 页 WYG1400-0495d.png
成佛乎是乃三乘之大路何莫由斯定也自始发迹逮
于无漏靡不周而复始习兹定也行者欲崇德广业而
不进斯法者其犹无柯而求伐不饭而徇饱难以获矣
醒寤之士得闻要定不亦妙乎安宿不敏生值佛后又
处异国楷范多阙仰希古烈滞而未究寤寐忧悸有若
疾首每惜兹邦禅业替废敢作注于句末虽未足光融
圣典且发蒙者傥易览焉安世高善开禅数斯经似其
所出故录之于末
卷六 第 12a 页 WYG1400-0496a.png
  大十二门经序
夫淫息存乎解色不系防闲也有绝存乎解形不系念
空也色解则冶容不能缚形解则无色不能滞不缚者
虽天魔玉颜窈窕艳姿莫足倾之之谓固也不滞者虽
游空无识泊然永寿莫足碍之之谓真也何者执古以
御有心妙以了色虽群居犹刍灵泥洹犹如幻岂多制
形而重无色哉是故圣人以四禅防淫淫无遗焉以四
空灭有有无现焉淫有之息要在明乎万形之未始有
卷六 第 12b 页 WYG1400-0496b.png
百化犹逆旅也怨憾之兴兴于此彼此彼既兴遂成仇
敌仇敌适成勃然赫怒赫怒已发无所不至至不可至
神幽想狱乃毒乃辛欣之甘之是以如来训之以等等
所难等何往不等等心既富怨本息矣岂非为之乎未
有图难于其易者乎夫然则三事凶耽废然息矣十二
重关廓然辟矣根立而道生觉立而道成莫不由十二
门立乎定根以逆道休也大人挥变荣光四塞弹撇安
明吹沬千万默动异刹必先正受明夫匪禅无以统乎
卷六 第 13a 页 WYG1400-0496c.png
无方而不留匪定无以周乎万形而不碍禅定不愆于
神变乎何有也至矣尽矣蔑以加矣此经世高所出也
辞旨雅密正而不艳比诸禅经最为精悉案经后记云
嘉禾七年在建邺周司𨽻舍写缄在箧匮向二百年矣
冥然不行无闻名者比丘竺道护于东垣界贤者经中
得送诣护泽乃得流布得经之后俄而其家遇火护若
不睹为灰炭矣自然将丧斯禅也后死者不得与闻此
经也此经也八音所诲四道作训约无乏文重无简矣
卷六 第 13b 页 WYG1400-0496d.png
精义入神何以上乎前世又为悬解一家之传故筌而
次之然世高出经䝿本不饰天竺古文文通尚质仓卒
寻之时有不达今为略注继前人之末非敢乱朱冀有
以寤焉
  道行般若波罗蜜经序
大哉智度万圣资通咸宗以成也地合日照无法不周
不恃不处累彼有名既外有名亦病无形两忘玄莫块
然无主此智之纪也夫永寿莫美乎上乾而齐之殇子
卷六 第 14a 页 WYG1400-0497a.png
神伟莫美于凌虚而同之涓滞至德莫大乎真人而比
之朽种高妙莫大乎世雄而喻之幻梦由此论之亮为
众圣宗矣何者执道御有卑高有差此有为之域耳非
据真如游法性冥然无名也据真如游法性冥然无名
者智度之奥室也名教远想者智度之蘧庐也然存乎
證者莫不契其无生而煌眩存乎迹者莫不忿其荡冥
而诞诽道动必反优劣致殊眩诽不其宜乎不其宜乎
要斯法也与进度齐轸逍遥俱游千行万定莫不以成
卷六 第 14b 页 WYG1400-0497b.png
众行得字而智进全名诸法参相成者求之此列也且
其经也进咨第一义以为语端追述权便以为谈首行
无细而不历数无微而不极言似烦而各有宗义似重
而各有主璅见者庆其迩教而悦寤宏哲者望其远标
而绝目陟者弥高而不能阶涉者弥深而不能测谋者
虑不能规寻者度不能尽暨杳冥矣真可谓大业渊薮
妙矣者哉然凡谕之者考文以徵其理者昏其趣者也
察句以验其义者迷其旨者也何则考文则异同每为
卷六 第 15a 页 WYG1400-0497c.png
辞寻句则触类每为旨为辞则丧其卒成之致为旨则
忽其始拟之义矣若率初以要其终或忘文以全其质
者则大智玄通居可知也从始发意逮一切智曲成决
著八地无染谓之智也故曰远离也三脱照空四非明
有统鉴诸法因后成用药病双亡谓之观也明此二行
于三十万言其如视诸掌乎颠沛造次无起无止也佛
泥曰后外国高士抄九十章为道行品桓灵之世朔佛
赍诣京师译为汉文因本顺旨转音如已敬顺圣言了
卷六 第 15b 页 WYG1400-0497d.png
不加饰也然经既抄撮合成章投音殊俗异译人口传
自非三达胡能一一得本缘故乎由是道行颇有首尾
隐者古贤论之往往有滞仕行耻此寻求其本到于阗
乃得送诣仓垣出为放光品斥重省删务令婉便若其
悉文将过三倍善出无生论空持巧传译如是难为继
矣二家所出足令大智焕尔阐幽支谶全本其亦应然
何者抄经删削所害必多委本从圣乃佛之至诫也安
不量末学庶几斯心载咏载玩未坠于地检其所出事
卷六 第 16a 页 WYG1400-0498a.png
本终始犹令折伤玷缺戢然无际假无放光何由解斯
经乎永谢先哲所蒙多矣今集所见为解句下始现有
首终隐现尾出经见异铨其得否举本證抄敢增损也
幸我同好饰其瑕谪也(大藏淡字/函块作隤)
  合放光光赞略解序
放光光赞同本异译耳其本俱出于阗国持来其年相
去无几光赞于阗沙门祗多罗以泰康七年赍来护公
以其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出之放光分如檀以泰康三
卷六 第 16b 页 WYG1400-0498b.png
年于阗为师送至洛阳到元康元年五月乃得出耳先
光赞来四年后光赞出九年也放光于阗沙门无又罗
执梵竺叔兰为译言少事约删削重复事事显炳焕然
易观也而从约必有所遗于天竺辞及腾每大简焉光
赞护公执梵本聂承远笔受言准天竺事不加饰悉则
悉矣而辞质胜文也每至事首辄多不便诸反覆相明
又不显灼也考其所出事周密耳互相补益所悟实多
恨其寝逸凉土九十一年几至泯灭乃达此邦也斯经
卷六 第 17a 页 WYG1400-0498c.png
既残不具并放光寻出大行华京息心居士翕然传焉
中山支和上遣人于仓垣断绢写之持还中山中山王
及众僧城南四十里幢幡迎经其行世如是是故光赞
人无知者昔在赵魏迸得其第一品知有兹经而求之
不得至此会慧常进行慧辩等将如天竺路经凉州写
而因焉展转秦雍以晋泰元元年五月二十四日乃达
襄阳寻之玩之欣有所益辄记其所长为略解如左般
若波罗蜜者成无上正真道之根也正者等也不二入
卷六 第 17b 页 WYG1400-0498d.png
也等道有三义焉法身也如也真际也故其为经也以
如为首以法身为宗也如者尔也本末等尔无能令不
尔也佛之兴灭绵绵常存悠然无寄故曰如也法身者
一也常净也有无均净未始有名故于戒则无戒无犯
在定则无定无乱处智则无智无愚泯尔都忘二三尽
息皎然不缁故曰净也常道也真际者无所著也泊然
不动湛尔玄齐无为也无不为也万法有为而此法渊
默故曰无所有者是法之真也由是其经万行两废触
卷六 第 18a 页 WYG1400-0499a.png
章辄无也何者痴则无往而非徼终日言尽物也故为
八万四千尘垢门也慧则无往而非妙终日言尽道也
故为八万四千度无极也所谓执大净而万行正正而
不害妙乎大也凡论般若推诸病之疆服者理彻者也
寻众药之封域者断迹者也高谈其辙迹者失其所以
指南也其所以指南者若假号章之不住五通品之不
贡高是其涉百辟而不失午者也宜精理其辙迹又思
存其所指则始可与言智已矣何者诸五阴至萨云若
卷六 第 18b 页 WYG1400-0499b.png
则是菩萨来往所现法慧可道之道也诸一相无相则
是菩萨来往所现真慧明乎常道也可道故后章或曰
世俗或曰说已也常道则或曰无为或曰复说也此两
者同谓之智而不可相无也斯乃转法轮之目要般若
波罗蜜之常例也
  摩诃钵罗若波罗蜜经抄序
昔在汉阴十有五载讲放光经岁常再遍及至京师渐
四年矣亦恒岁二未敢墯息然每至滞句首尾隐没释
卷六 第 19a 页 WYG1400-0499c.png
卷深思恨不见护公叉罗等会建元十八年正车师前
部王名弥第来朝其国师字鸠摩罗跋提献梵天品一
部四百二牒言二十千首卢首卢三十二字梵数经法
也即审数之凡十七千二百六十首卢残二十七字都
并五十五万二千四百七十五字天竺沙门昙摩蜱执
本佛护为译对而检之慧进笔受与放光光赞同者无
所更出也其二经译入所漏者随其失处称而正焉其
义异不知孰是者辄并而两存之往往为训其下凡四
卷六 第 19b 页 WYG1400-0499d.png
卷其一纸二纸异者出别为一卷合五卷也译梵为秦
有五失本也一者梵语尽倒而使从秦一失本也二者
梵经尚质秦人好文传可众心非文不合斯二失本也
三者梵经委悉至于叹咏叮咛反覆或三或四不嫌其
烦而今裁斥三失本也四者梵有义说正似乱辞寻说
向语文无以异或千五百刬而不存四失本也五者事
已全成将更傍及反腾前辞巳乃后说而悉除此五失
本也然般若经三达之心覆面所演圣必因时俗有易
卷六 第 20a 页 WYG1400-0500a.png
而删雅古以适今时一不易也愚智天隔圣人叵阶乃
欲以千岁之上微言传使合百王之下末俗二不易也
阿难出经去佛未久尊者大迦叶令五百六通迭察迭
书今离千年而以近意量裁彼阿罗汉乃兢兢若此此
生死人而平平若此岂将不知法者勇乎斯三不易也
涉兹五失经三不易译梵为秦讵可不慎乎正当以不
闻异言传令知会通耳何复嫌大匠之得失乎是乃未
所敢知也前人出经攴谶世高审得梵本难系者也
卷六 第 20b 页 WYG1400-0500b.png
又罗攴越斲凿之巧者也巧则巧矣惧窍成而混沌终
矣若夫以诗为烦重以尚书为质朴而删令合今则马
郑所深恨者也近出此撮欲使不杂推经言旨唯惧失
寔也其有方言古辞自为解其下也于常首尾相违句
不通者则冥如合符厌如复㭊乃见前人之深谬欣通
外域之嘉会也于九十章荡然无错疑毫芒之间泯然
无微疹巳矣乎
  增一阿含经序
卷六 第 21a 页 WYG1400-0500c.png
四阿含义同中阿含首以明其指不复重序也增一阿
含者比法条贯以数相次也数终十令加其一故曰增
一也且数数皆增以增为义也其为法也多录禁律绳
墨切厉乃度世检栝也外国岩岫之士江海之人于四
阿含多咏味兹焉有外国沙门昙摩难提者兜祛勒国
人也龆龀出家孰与广闻诵二阿含温故日新周行诸
国无土不涉以秦建元二十年来诣长安外国乡人咸
皆善之武威太守赵文业求令出焉佛念译传昙嵩
卷六 第 21b 页 WYG1400-0500d.png
笔受岁在甲申夏出至来春乃讫为四十一卷分为上
下部上部二十六卷全无遗忘下部十五卷失其录偈
也余与法和共考正之僧䂮僧茂助校漏失四十日乃
了此年有阿城之役伐鼓近郊而正专在斯业之中全
具二阿含一百卷鞞婆娑婆和须蜜僧伽罗刹传此五
大经自法东流出经之优者也四阿含四十应真之所
集也十人撰一部题其起尽为录焉惧法留世久遗逸
散落也斯土前出诸经班班有其中者令为二阿含各
卷六 第 22a 页 WYG1400-0501a.png
为新录一卷全其故目注其得失使见经寻之差易也
合上下部四百七十二经凡诸学士撰此二阿含其中
往往有律语外国不通与沙弥白衣共视也而今已后
幸共护之使与律同此乃兹邦之急者也斯谆谆之诲
幸勿藐藐听也广见而不知护禁乃是学士通中创也
中本起康孟祥出出大爱道品乃不知是禁经比丘尼
法甚慊切真割而去之此乃是大鄙可痛恨者也此二
经有力道士乃能见当以著心焉如其轻忽不以为意
卷六 第 22b 页 WYG1400-0501b.png
者幸我同志鸣鼓攻之可也(大藏形字/函见载)
  道地经序
夫道地者应真之玄堂升仙之奥室也无本之城杳然
难陟矣无为之墙邈然难踰矣微门妙闼少窥其庭者
也盖为器也犹海与行者日酌之而不竭返精者无数
而不满其为像也含弘静泊绵绵若存寂寥无言辩之
者几矣恍惚无行求矣漭乎其难测圣人有以见因华
可以成寔睹末可以达本乃为布不言之教陈无辙之
卷六 第 23a 页 WYG1400-0501c.png
轨阐止启观式成定谛髦彦六双率由斯路归精谷神
于乎羡矣夫地也者包润施毓稼穑以成镠镣琼琛罔
弗以载有喻止观莫近于此故曰道地也昔在众祐三
达遐鉴八音四辩赫奕敷化识病而疗声典难算至如
来善逝而大训绝五百无著迁而灵教乖于是有三藏
沙门厥名众护仰雅诸行布在群籍俯悯发进不能悉
洽粗述众经撰要约行目其次序以为一部二十七章
其于行也要犹人首与可终身载不可须臾下犹气息
卷六 第 23b 页 WYG1400-0501d.png
与可终身通不可须臾闭息闭则命殒首下则身殪若
行者暂去斯法奸宄之匿入矣有开士世高者安息王
元子也禅国高让纳万乘位克明俊德改容修道越境
流化爰适此邦其所传训渊微优邃又㭊护所集者七
章译为汉文音近雅质敦兮若朴或变质从文或因质
不饰皇矣世高审得厥旨夫绝爱原灭荣冀息驰骋莫
先于止了痴惑达九道见身幻莫首于观大圣以是达
五根登无漏扬美化易顽俗莫先于止靡不由兹也真
卷六 第 24a 页 WYG1400-0502a.png
可谓盛德大业至矣哉行自五阴尽于成坏则是苦谛
漏尽之迹也神足章者则是禅思五通之要也五十五
观者则是四非常度三结之本也人之处世曚昧未祛
熙熙甘露如飨大牢田处秽海幽厄九月既生迍邅罹
遘百凶寻旋老死婴苦万端漂溺五流莫能自返圣人
深见以为苦證游神八路长陟永安专精稽古则佚乐
若此关情纵欲则酸毒若彼二道显著宜顺所从石以
淬壁剥坚截刚素质精染五色炳灿田是论之可不勉
卷六 第 24b 页 WYG1400-0502b.png
哉予生不辰值皇纲纽绝猃狁猾夏山左荡没避难濩
泽师殒友㭊周爰咨谋顾靡所询时雁门沙门支昙讲
邺都沙门竺僧辅此二仁者聪明有融信而好古冒崄
远至得与酬酢寻章察句造此训传希权与进者暂可
微寤蚊蚋奋翼以助随蓝蚁垄增封嵩岳之顶岂其能
益于高猛哉探赜奥邈唯八辈难之况末学小子庶几
兹哉然天竺圣邦道岨辽远幽见硕儒少来周化先哲
既逝来圣未至进退狼跋咨嗟涕洟故作章句伸已丹
卷六 第 25a 页 WYG1400-0502c.png
赤冀诸神道照我颙颙必枉灵趾烛谬正阙也
  十法句义经序
夫有欲之激百转千化摇荡成教亦何得一端乎是故
正觉因心所迁即名为经邪止名正乱止名定方圆随
器合散从俗随器故因质而立名从俗故缘对而授药
立名无常名则神通矣授药无常药则感而通故矣即
已不器又通其故则诸行汎然因法而结也二三至十
在乎其人病有众寡以人为目耳譬药分剂有单有复
卷六 第 25b 页 WYG1400-0502d.png
诊脉视色投药缘疾法参相成不其然乎自佛即幽阿
难所传分为三藏纂乎前绪部别诸经小乘则为阿含
四行中阿含者数之藏府也阿毗昙者数之苑薮也其
在赤泽硕儒通人不学阿毗昙者盖阙如也夫造舟而
济者其体也安粹数而立者其业也美是故般若启卷
必数了诸法卒数以成经斯乃众经之喉襟为道之枢
极也可不务乎可不务乎于戏前徒不忘玄数者鹜鹭
子也于兹继武有自来矣笃斯业者或不成也爰晋土
卷六 第 26a 页 WYG1400-0503a.png
者世高其俊也伟哉数学渊源流清抱德惠和播馨此
域安虽希高迹末由也已然旋焉周焉藏焉修焉未坠
地也并一不惑以成积习移志蹈远移质缘以高尚欲
疲不能也人亦有言曰圣人也者人情之积也圣由积
靡炉锤之间恶可巳乎经之大例皆异说同行异说者
明夫一行之归致同行者其要不可相无则行必俱行
全其归致则同处而不新不新故顿至而不惑俱行故
丛萃而不迷也所谓知异知同是乃大通既同既异是
卷六 第 26b 页 WYG1400-0503b.png
谓大备也以此察之义焉廋哉义焉廋哉夫玄览莫美
乎同异而得其门者或寡矣明白莫过乎辩数而入其
室者鲜矣昔严调撰十慧章句康僧会集六度要目每
寻其迹欣有寤焉然犹有阙文行未录者今抄而第之
名曰十法句义若其常行之注解若昔未集之贻后同
我之伦傥可察焉
  僧伽罗刹经序(秦言/众护)
僧伽罗刹者须赖国人也佛去世后七百年生此国出
卷六 第 27a 页 WYG1400-0503c.png
家学道游教诸邦至犍陀越土甄陀罽贰王师焉高明
绝世多所述作此土修行经大道地经其所集也又著
此经宪章世尊自始成道迄于沦虚行无巨细必因事
而演游化夏坐莫不曲备虽普耀本行度世诸经载佛
起居至谓为密今览斯经所悟复多矣传其将终我若
立根得力大士诚不虚者立斯树下手援其叶而弃此
身使那罗延力大象之势无能移余如毛发也正使就
耶维者当不燋此叶言然之后便即立终罽贰王自临
卷六 第 27b 页 WYG1400-0503d.png
而不能动遂以巨絙象挽未始能摇即就耶维炎叶不
伤寻升兜术与弥勒大士高谈彼宫将补佛处贤劫第
八以建元二十年罽宾沙门僧伽跋澄赍此经本来诣
长安武威太守赵文业请令出焉佛念为译慧嵩笔受
正值慕容作难于近郊然译出不襄余与法和对检定
之十一月三十日乃了也此年出中阿含六十卷增一
阿含四十六卷伐鼓击柝之中而出斯一百五卷穷通
不改其恬讵非先师之故迹乎
卷六 第 28a 页 WYG1400-0504a.png
  阿毗昙八犍度论序
阿毗昙者秦言大法也众祐有所见道果之至颐拟性
形容执乎真像谓之大也有以道慧之至齐观如司南
察乎一相谓之法故曰大法也中阿含世尊责优陀耶
曰汝致诘阿毗昙乎夫然佛以身子五法为大阿毗昙
(戒定慧名/无漏也)佛般涅槃后迦旃延(义第/一也)以十部经浩博
难究撰其大法为一部八犍度四十四品也其为经也
富莫上焉邃莫加焉要道无行而不由可不谓之富乎
卷六 第 28b 页 WYG1400-0504b.png
至德无妙而不出可不谓之邃乎富邃洽备故能微显
阐幽也其说智也周其说根也密其说禅也悉其说道
也具周则二八用各适时密则二十迭为宾主悉则味
净遍游其门具则利钝各别其所以故为高座者所咨
嗟三藏者所鼓舞也其身毒来诸沙门莫不祖述此经
宪章鞞婆沙咏歌有馀味者也然乃大荒之外葱岭之
表虽欲从之末由见也以建元十九年罽宾沙门僧
伽禘婆诵此经甚利来诣长安此丘释法和请令出之
卷六 第 29a 页 WYG1400-0504c.png
佛念译传慧力僧茂笔受和理其指归自四月三十日
出至十月二十三日乃讫其日检校译人颇杂义辞龙
蛇同渊金鍮共肆者彬彬如也和怃然恨之余亦深谓
不可遂令更出夙夜匪解四十六日而得尽定损可损
者四卷焉至于事须悬解起尽之处皆为细其下梵本
十五千七十二首卢(四十八万二/千五百四言)秦言十九万五千二
百五十言其人忘因缘一品云言数可与十门等也周
揽斯经有硕人所尚者三焉以高座者尚其博以尽漏
卷六 第 29b 页 WYG1400-0504d.png
者尚其要以研几者尚其密密者龙象翘鼻鸣不造耳
非人中之至恬其孰能与于此也要者八忍九断巨细
毕载非人中之至练其孰能致于此也博者众微众妙
六八曲备非人中之至懿其孰能综于此也其将来诸
学者游槃于其中何求而不得乎(大藏夏字/函见载)
  十四卷鞞婆沙序
阿难所出十二部经于九十日佛意三昧之所传也其
后别其径至小乘法为四阿含阿难之功于斯而已迦
卷六 第 30a 页 WYG1400-0505a.png
旃延子撮其要行引经训释为阿毗昙四十四品要约
婉显外国重之优波离裁之所由为毗尼与阿毗昙四
阿含并为三藏身毒甚珍未坠于地也其后昙摩多罗
刹集修行亦大行于世也又有三罗汉一名尸陀槃尼
二名达悉三名鞞罗尼撰鞞婆沙广引圣證言辄据古
释阿毗昙焉其所引据皆是大士真人佛印印者也达
悉迷而近烦鞞罗要而近略尸陀最折中焉其在身毒
登无畏座僧中唱言何莫由斯道也其经犹大海与深
卷六 第 30b 页 WYG1400-0505b.png
广浩汗千宝出焉犹昆岳与嵬峨幽蔼百珍之薮资生
之徒于焉斯在兹经如是何求而不有乎有秘书郎赵
政文业者好古索隐之士也常闻外国尤重此经思存
想见然乃在昆岳之右芃野之西眇尔绝域末由也已
会建元十九年罽宾沙门僧伽跋澄讽诵此经四十二
处是尸陀槃尼所撰者也来至长安赵郎饥虚在往求
令出焉其国沙门昙无难提笔受为梵文佛图罗刹译
传敏智笔受为此秦言赵郎正义起尽自四月出至八
卷六 第 31a 页 WYG1400-0505c.png
月二十九日乃讫梵本一万一千七百五十二首卢长
五字也凡三十七万六千六十四言也秦言为十六万
五千九百七十五字经本甚多其人忘失唯四十事是
释阿毗昙十门之本而分十五事为小品回著前以二
十五事为大品而著后此大小二品全无所损其后二
处是忘失之遗者令第而次之赵郎谓译人曰尔雅有
释古释言者明古今不同也昔来出经者多嫌梵言方
质而改适今俗此政所不取也何者传梵为秦以不闲
卷六 第 31b 页 WYG1400-0505d.png
方言求知辞趣耳何嫌文质文质是时幸勿易之经之
巧质有自来矣唯传事不尽乃译人之咎耳众咸称善
斯真实言也遂案本而传不令有损言游字时改倒句
馀尽实录也余欣秦土忽有此经挈海移岳奄在兹域
载玩载咏欲疲不能遂佐对校一月四日然后乃知大
方之家富昔见之至狭也恨八九之年方窥其牖耳愿
欲求如意珠者必牢装强伴勿令不周沧海之实者也(出/三)
(藏记集又有道埏六十卷/阿毗昙毗婆沙经序见宋)
卷六 第 32a 页 WYG1400-0506a.png
  比丘尼大戒序
世尊立教法有三焉一者戒律也二者禅定也三者智
慧也斯三者至道之由户泥□之关要也戒者断三恶
之干将也禅者绝分散之利器也慧者齐药病之妙医
也具此三者于取道乎何有也夫然用之有次在家出
家莫不始戒以为基址也何者戒虽检形形乃百行舟
舆也须臾不矜不庄则伤戒之心入矣伤戒之心入而
后欲求不入三恶道未所前闻也故如来举为三藏之
卷六 第 32b 页 WYG1400-0506b.png
首也外国重律每寺立持律月月相率说戒说戒之日
终夜达晓讽乎切教以相维摄犯律必弹如鹰隼之逐
鸟雀也大法东流其日未远我之诸师始秦受戒又乏
译人考校者鲜先人所传相承谓是至澄和上多所正
焉余昔在邺少习其事未及检戒遂遇世乱每以怏怏
不尽于此至岁在鹑火自襄阳至关右见外国道人昙
摩侍讽阿毗昙于律特善遂令凉州沙门竺佛念写其
梵文道贤为译慧常笔受径夏渐冬其文乃讫考前常
卷六 第 33a 页 WYG1400-0506c.png
行世戒其谬多矣或殊失旨或粗举意昔从武遂法潜
得一部戒其言烦直意常恨之而今侍戒规矩与同犹
如何符出门应辙也然后乃知淡乎无味乃直道味也
而嫌其丁宁文多反复称即命慧常令斥重去复常乃
避席谓大不宜尔戒犹礼也礼执而不诵重先制也慎
举止也戒乃径广长舌相三达心制八辈圣士珍之宝
之师师相付一言乖本有逐无赦外国持律其事实尔
此土尚书及与河洛其文朴质无敢措手明祗先王之
卷六 第 33b 页 WYG1400-0506d.png
法言而慎神命也何至佛戒圣贤所䝿而可改之以从
方言乎恐失四依不严之教也与其巧便宁守雅正译
梵为秦东教之士犹或非之愿不刋削以从饰也众咸
称善于是案梵文书唯有言倒时从顺耳前出戒十三
事中起室与檀越议三十事中至大姓家及绮红锦绣
衣及七因缘法如斯之此失旨多矣将来学者审欲求
先圣雅言者宜详揽焉诸出为秦言便约不烦者皆蒲
萄酒之被水者也外国云戒有七篇而前出戒皆八篇
卷六 第 34a 页 WYG1400-0507a.png
今戒七悔过后曰尸叉罽赖尼尸叉罽赖尼有百七事
明也如斯则七篇矣又侍尸叉罽赖尼有百一十事余
嫌其多侍曰我持律许口受十事一记无长也寻僧纯
在丘慈国佛陀舌弥许得比丘尼大戒来出之正与侍
同百有一十尔乃知其审不多也然则比丘戒不止二
百五十阿夷戒不止五百也
比丘大戒本欲说戒维那出堂前唱不净者出次曰庾
跋门怒钵罗鞞处然后入唱行筹曰頞簸含陀阿素舍
卷六 第 34b 页 WYG1400-0507b.png
罗遮丽吏布萨陀心密栗楴娑榻鞞度舍罗姞隶怒说
戒者乃曰僧和集会未受大戒者出僧何等作为答说
戒不来者属授清净说说巳那春夏冬若干日巳过去
僧尽共思惟一切生死过求于度世道若精进持戒同
亦当归死不精进持戒同亦当归死宁持戒而死不犯
戒而生譬如驶水流日月不常住人命疾于彼去者不
复还(并出三/藏记集)
  答郗超书(超遣使遗米千斛修书/累纸深致慇勤安答书)
卷六 第 35a 页 WYG1400-0507c.png
损米千斛弥觉有待之为烦(高僧/传)
  襄阳金像铭(道安所造更历晋宋迄于齐梁屡感/灵相周武灭法建德三年甲午镕毁)
   (于腋下倒垂衣内有铭年月悉符/ 案安閒通阴阳此必安所预定)
晋太元十九年岁次甲午比丘道安于襄阳西郭造丈
八金像此像三周甲午百八十年当灭(唐释道宣/续高僧传)
 
 
 
卷六 第 35b 页 WYG1400-0507d.png
 
 
 
 
 
 
 
 释文纪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