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卷二 第 1a 页 WYG1400-0423c.png
钦定四库全书
 释文纪卷二
            明 梅鼎祚 辑
后汉
 明帝(姓刘氏讳庄/光武帝子)
  诏报楚王英(明帝为太子时英独归附太子亲爱/之喜黄老学为浮屠斋戒祭祀初明)
   (帝梦金人长大项有日光以问群臣或曰西方/有神其名曰佛陛下所梦得无是乎于是遣使)
   (天竺问其道术图其形像而还有经数千万卷/以虚无为宗包罗精粗善为宏阔远大之言所)
卷二 第 1b 页 WYG1400-0423d.png
   (求在一体之内所明在视听之外世俗或以为/玄微深远难得而测故王公大人观死生报应)
   (之际莫不矍然自失焉永平八年诏令天下死/罪皆入缣赎英遣郎中令奉黄缣白纨三十匹)
   (诣国相曰托在蕃辅过恶累积欢喜大恩奉送/缣帛以赎愆罪国相以闻诏报英因以班示诸)
   (国中傅英后大交方士造作/图书乃废徙丹阳泾县自杀)
楚王诵黄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洁斋三月与神为
誓何嫌何疑当有悔吝其还赎以助伊蒲塞桑门之盛
(后汉书帝魏收魏书释老/志作章 诏报楚王误)
 牟融(隋书经籍志牟子二/卷后汉太尉牟融撰)
卷二 第 2a 页 WYG1400-0424a.png
  理惑论(三十七篇子一云苍/梧太守牟 博传)
牟子既修经传诸子书无大小靡不好之虽不乐兵法
然犹读焉惟读神仙不死之书抑而不信以为虚诞是
时灵帝崩后天下扰乱独交州差安北方异人咸来在
焉多为神仙辟谷长生之术时人多有学者牟子常以
五经难之道家术士莫敢对焉比之于孟轲距杨朱墨
翟先是时牟子将母避世交趾年二十六归苍梧娶妻
太守闻其守学谒请署吏时年方盛志精于学又见世
卷二 第 2b 页 WYG1400-0424b.png
乱无仕宦意竟遂不就是时诸州郡相疑隔塞不通太
守以其博学多识使致敬荆州牟子以为荣爵易让使
命难辞遂严当行会被州牧优文处士辟之复称疾不
起牧弟为豫章太守为中郎将笮融所杀时牧遣骑都
尉刘彦将兵赴之恐外界相疑兵不得进牧乃请牟子
曰弟为逆贼所害骨肉之痛愤发肝心当遣刘都尉行
恐外界疑难行人不通君文武兼备有专对才今欲相
屈之零陵桂阳假涂于通路何如牟子曰被秣伏枥见
卷二 第 3a 页 WYG1400-0424c.png
遇日久烈士忘身期必骋效遂严当发会其母卒亡遂
不果行久之退念以辩达之故辄见使命方世扰攘非
显已之秋也乃叹曰老子绝圣弃智修身保真万物不
干其志天下不易其乐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故可
贵也于是锐志于佛道兼研老子五千文含玄妙为酒
浆玩五经为琴簧世俗之徒多非之者以为背五经而
向异道欲争则非道欲默则不能遂以笔墨之间略引
圣贤之言證解之名曰牟子理惑云
卷二 第 3b 页 WYG1400-0424d.png
或问曰佛从何出生宁有先祖及国邑不皆何施行状
何类乎牟子曰富哉问也请以不敏略说其要盖闻佛
化之为状也积累道德数千亿载不可纪记然临得佛
时生于天竺假形于白净王夫人昼寝梦乘白象身有
六牙欣然悦之遂感而孕以四月八日从母右胁而生
堕地行七步举右手曰天上天下靡有踰我者也时天
地大动宫中皆明其日王家青衣复产一儿□中白马
亦乳白驹奴字车匿马曰犍陟王常使随太子太子有
卷二 第 4a 页 WYG1400-0425a.png
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身长丈六体皆金色顶有肉髻颊
车如师子舌自覆面手把千辐轮顶光照万里此略说
其相年十七王为纳妃邻国女也太子坐则迁座寝则
异床天道孔明阴阳而通遂怀一男六年乃生父王珍
伟太子为兴宫观妓女宝玩并列于前太子不贪世乐
意存道德年十九二月八日夜半呼车匿勒犍陟跨之
鬼神扶举飞而出宫明日廓然不知所在王及吏民莫
不歔欷追之及田王曰未有尔时祷请神祇今既有尔
卷二 第 4b 页 WYG1400-0425b.png
如玉如圭当续禄位而去何为太子曰万物无常有存
当亡今欲学道度脱十方王知其弥坚遂起而还太子
径去思道六年遂成佛焉所以孟夏之月生者不寒不
热草木华英释狐裘衣絺绤中吕之时也所以生天竺
者天地之中处其中和也所著经凡有十二部合八亿
四千万卷其大卷万言巳下小卷千言巳上佛教授天
下度脱人民因以二月十五日泥洹而去其经戒续存
履能行之亦得无为福流后世持五戒者一月六斋斋
卷二 第 5a 页 WYG1400-0425c.png
之日专心壹意悔过自新沙门持二百五十戒日日斋
其戒非优婆塞所得闻也威仪进止与古之典礼无异
终日竟夜讲道诵经不预世事老子曰孔德之容唯道
是从其斯之谓也
问曰何以正言佛佛为何谓乎牟子曰佛者谥号也犹
名三皇神五帝圣也佛乃道德之元祖神明之宗绪佛
之言觉也恍惚变化分身散体或存或亡能小能大能
圆能方能老能少能隐能彰蹈火不烧履刃不伤在污
卷二 第 5b 页 WYG1400-0425d.png
不染在祸无殃欲行则飞坐则扬光故号为佛也
问曰何谓之为道道何类也牟子曰道之言导也导人
致于无为牵之无前引之无后举之无上抑之无下视
之无形听之无声四表为大綩綖其外毫釐为细间关
其内故谓之道
问曰孔子以五经为道教可拱而诵履而行今子说道
虚无恍惚不见其意不指其事何与圣人言异乎牟子
曰不可以所习为重所希为轻惑于外类失于中情立
卷二 第 6a 页 WYG1400-0426a.png
事不失道德犹调弦不失宫商天道法四时人道法五
常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
其名强字之曰道道之为物居家可以事亲宰国可以
治民独立可以治身履而行之充乎天地废而不用消
而不离子不解之何异之有乎
问曰夫至实不华至辞不饰言约而至者丽事寡而达
者明故珠玉少而贵瓦砾多而贱圣人制七经之本不
过三万言众事备焉今佛经卷以万计言以亿数非一
卷二 第 6b 页 WYG1400-0426b.png
人力所能堪也仆以为烦而不要矣牟子曰江海所以
异于行潦者以其深广也五岳所以别于丘陵者以其
高大也若高不绝山阜跛羊凌其巅深不绝涓流孺子
浴其渊麒麟不处苑囿之中吞舟之鱼不游数仞之溪
剖三寸之蚌求明月之珠探枳棘之巢求凤凰之雏必
难获也何者小不能容大也佛经前说亿载之事却道
万世之要太素未起太始未生乾坤肇兴其微不可握
其纤不可入佛悉弥纶其广大之外剖析其窈妙之内
卷二 第 7a 页 WYG1400-0426c.png
靡不纪之故其经卷以万计言以亿数多多益具众众
益富何不要之有虽非一人所堪譬若临河饮水饱而
自足焉知其馀哉(弘明窈上多/一寂字误)
问曰佛经众多欲得其要而弃其馀直说其实而除其
华牟子曰否夫日月俱明各有所照二十八宿各有所
主百药并生各有所愈狐裘备寒絺绤御暑舟舆异路
俱致行旅孔子不以五经之备复作春秋孝经者欲博
道术恣人意耳佛经虽多其归为一也犹七典虽异其
卷二 第 7b 页 WYG1400-0426d.png
贵道德仁义亦一也孝所以说多者随人行而与之若
子夏子游俱问一孝而仲尼答之各异攻其短也何弃
之有哉
问曰佛道至尊至大尧舜周孔曷不修之乎七经之中
不见其辞子既耽诗书悦礼乐奚为复好佛道喜异术
岂能踰经传美圣业哉窃为吾子不取也牟子曰书不
必孔丘之言药不必扁鹊之方合义者从愈病者良君
子博取众善以辅其身子贡云夫子何常师之有乎尧
卷二 第 8a 页 WYG1400-0427a.png
事尹寿舜事务成周学吕望孔学老𥅆亦俱不见于七
经也四师虽圣比之于佛犹白鹿之与麒麟燕鸟之与
凤凰也尧舜周孔且犹与之况佛身相好变化神力无
方焉能舍而不学乎五经事义或有所关佛不见记何
足怪疑哉
问曰云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何其异于人之甚也
殆富耳之语非实之云也牟子曰谚云少所见多所怪
睹馲驼言马肿背尧眉八彩舜目重瞳子皋陶马喙文
卷二 第 8b 页 WYG1400-0427b.png
王四乳禹耳参漏周公背偻伏羲龙鼻仲尼反頨老子
日角月玄鼻有双柱手把十文足蹈二五此非异于人
乎佛之相好奚足疑哉
问曰孝经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曾子临没
启予手启予足今沙门剃头何其违圣人之语不合孝
子之道也吾子常好论是非平曲直而反善之乎牟子
曰夫讪圣贤不仁平不中不智也不仁不智何以树德
德将不树顽嚚之俦也论何容易乎昔齐人乘船渡江
卷二 第 9a 页 WYG1400-0427c.png
其父堕水其子攘臂捽头颠倒使水从口出而父命得
苏夫捽头颠倒不孝莫大然以全父之身若拱手修孝
子之常父命绝于水矣孔子曰可与适道未可与权所
谓时宜施者也且孝经曰先王有至德要道而泰伯短
发文身自从吴越之俗违于身体发肤之义然孔子称
之其可谓至德矣仲尼不以其短发毁之也由是而观
苟有大德不拘于小沙门捐家财弃妻子不听音不视
色可谓让之至也何违圣语不合孝乎豫让吞炭漆身
卷二 第 9b 页 WYG1400-0427d.png
聂政皮面自刑伯姬蹈火高行截容君子为勇而有义
不闻讥其自毁没也沙门剃除须发而比之于四人不
已远乎
问曰夫福莫踰于继嗣不孝莫过于无后沙门弃妻子
捐财货或终身不娶何其违福孝之行也自苦而无奇
自拯而无异矣牟子曰夫长左者必短右大前者必狭
后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妻子财
物世之馀也清躬无为道之妙也老子曰名与身孰亲
卷二 第 10a 页 WYG1400-0428a.png
身与货孰多又曰观三代之遗风览乎儒墨之道术诵
诗书修礼节崇仁义视清洁乡人传业名誉洋溢此中
士所施行恬淡者所不恤故前有随珠后有虓虎见之
走而不敢取何也先其命而后其利也许由栖巢木夷
齐饿首阳孔圣称其贤曰求仁得仁者也不闻讥其无
后无货也沙门修道德以易游世之乐反淑贤以贸妻
子之欢是不为奇孰与为奇是不为异孰与为异哉
问曰黄帝垂衣裳制服饰箕子陈洪范貌为五事首孔
卷二 第 10b 页 WYG1400-0428b.png
子作孝经服为三德始又曰正其衣冠尊其瞻视原宪
虽贫不离华冠子路遇难不忘结缨今沙门剃头发被
赤布见人无跪起之礼威仪无盘旋之容止何其违貌
服之制乖缙绅之饰也牟子曰老子云上德不德是以
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三皇之时食肉衣皮巢居
穴处以崇质朴岂复须章黼之冠曲裘之饰哉然其人
称有德而孰疣之信而无为沙门之行有似之矣或曰
如子之言则黄帝尧舜周孔之俦弃而不足法也牟子
卷二 第 11a 页 WYG1400-0428c.png
曰夫见博则不迷听聪则不惑尧舜周孔修世事也佛
与老子无为志也仲尼栖栖七十馀国许由闻禅洗耳
于渊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不溢其情不淫其
性故其道为贵在乎所用何弃之有乎
问曰佛道言人死当复更生仆不信此言之审也牟子
曰人临死其家上屋呼之死已复呼谁或曰呼其魂魄
牟子曰神还则生不还神何之乎曰成鬼神牟子曰是
也魂神固不灭矣但身自朽烂耳身譬如五谷之根叶
卷二 第 11b 页 WYG1400-0428d.png
魂神如五谷之种实根叶生必当死种实岂有终亡得
道身灭耳老子曰吾所以有大患以吾有身也若吾无
身吾有何患又曰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或曰为道
亦死不为道亦死有何异乎牟子曰所谓无一日之善
而问终身之誉者也有道虽死神归福堂为恶既死神
当其殃愚夫闇于成事贤智预于未萌道与不道如金
比草善之与恶如白方黑焉得不异而言何异乎
问曰孔子云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此圣
卷二 第 12a 页 WYG1400-0429a.png
人之所纪也今佛家辄说生死之事鬼神之务此殆非
圣哲之语也夫履道者当虚无澹泊归志质朴何为乃
道生死以乱志说鬼神之馀事乎牟子曰若子之言所
谓见外未识内者也孔子疾子路不问本末以此抑之
耳孝经曰为之宗庙以鬼享之春秋祭祀以时思之又
曰生事爱敬死事哀戚岂不教人事鬼神知生死哉周
公为武王请命曰旦多才多艺能事鬼神夫何为也佛
经所说生死之趣非此类乎老子曰既知其子复守其
卷二 第 12b 页 WYG1400-0429b.png
母没身不殆又曰用其光复其明无遗身殃此道生死
之所趣吉凶之所住至道之要实贵寂寞佛家岂好言
乎来问不得不对耳钟鼓岂有自鸣者桴加而有声矣
问曰孔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孟子讥陈相之学许
行曰吾闻出自幽谷迁于乔木未闻下乔木入幽谷者
也吾子弱冠学尧舜周孔之道而今舍之更学释氏之
术不已惑乎牟子曰此吾未解大道时之馀语耳若子
可谓见礼制之华而闇道德之实窥炬烛之明未睹天
卷二 第 13a 页 WYG1400-0429c.png
庭之日也孔子所言矫世法矣孟轲所云疾专一耳昔
孔子欲居九夷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及仲尼不容于
鲁卫孟轲不用于齐梁岂复仕于吴越乎禹出西羌而
圣哲瞽瞍生舜而顽嚚由余产西戎而霸秦管蔡自河
洛而流言传曰北辰之星在天之中在人之北以此观
之汉地未必为天中也佛经所说上下周极含血之类
物皆属佛焉是以吾复尊而学之何为当舍尧舜周孔
之道金玉不相伤精魄不相妨谓人为惑时自惑乎
卷二 第 13b 页 WYG1400-0429d.png
问曰盖以父之财乞路人不可谓惠二亲尚存杀巳代
人不可谓仁今佛经云太子须大拿以父之财施与远
人国之宝象以赐怨家妻子弃与他人不敬其亲而敬
他人者谓之悖礼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谓之悖德须大
拿不孝不仁而佛家尊之岂不异哉牟子曰五经之义
立嫡以长太王见昌之志转季为嫡遂成周业以致太
平娶妻之义必告父母舜不告而娶以成大伦贞士须
聘请贤臣待徵召伊尹负鼎干汤宁戚叩角要齐汤以
卷二 第 14a 页 WYG1400-0430a.png
致王齐以之霸礼男女不亲授嫂溺则援之以手权其
急也苟见其大不拘于小大人岂拘常也须大拿睹世
之无常财货非已宝故恣意布施以成大道父国受其
祚怨家不得入至于成佛父母兄弟皆得度世是不为
孝是不为仁孰为仁孝哉
问曰佛道崇无为乐施与持戒兢兢如临深渊者今沙
门耽好酒浆或畜妻子取贱卖贵专行诈绐此乃世之
伪而佛道谓之无为邪牟子曰工输能与人斧斤绳墨
卷二 第 14b 页 WYG1400-0430b.png
而不能使人巧圣人能授人道不能使人履而行之也
皋陶能罪盗人不能使贪夫为夷齐五刑能诛无状不
能使恶人为曾闵尧不能化丹朱周公不能训管蔡岂
唐教之不著周道之不备哉然无如恶人何也譬之世
人学通七经而迷于财色可谓六艺之邪淫乎河伯虽
神不能溺陆地人飘风虽疾不能使湛水扬尘当患人
不能行岂可谓佛道有恶乎(绐一/作诡)
问曰孔子称奢则不逊俭则固与其不逊也宁固叔孙
卷二 第 15a 页 WYG1400-0430c.png
曰俭者德之恭侈者恶之大也今佛家以空财布施为
名尽货与人为贵岂有福哉牟子曰彼一时也此一时
也仲尼之言疾奢而无礼叔孙之论刺桓公之刻楹非
禁布施也舜耕历山恩不及州里太公屠牛惠不逮妻
子及其见用恩流入荒惠施四海饶财多货贵其能与
贫困屡空贵其履道许由不贪四海伯夷不甘其国虞
卿捐万户之封救穷人之急各得其志也僖负羁以一餐
之惠全其所居之闾宣孟以一饭之故活其不赀之躯
卷二 第 15b 页 WYG1400-0430d.png
阴施出于不意阳报皎如白日况倾家财发善意其功
德巍巍如嵩泰悠悠如江海矣怀善者应之以祚挟恶
者报之以殃未有种稻而得麦施祸而获福者也
问曰夫事莫过于诚说莫过于实老子除华饰之辞崇
质朴之语佛经说不指其事徒广取譬喻譬喻非道之
要合异为同非事之妙虽辞多语博犹玉屑一车不以
为宝矣牟子曰事尝共见者可说以实一人见一人不
见者难与诚言也昔人未见麟问尝见者麟何类乎见
卷二 第 16a 页 WYG1400-0431a.png
者曰麟如麟也问者曰若吾尝见麟则不问子矣而云麟
如麟宁可解哉见者曰麟麇身牛尾鹿蹄马背问者霍
解孔子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老子云天地之
间其犹橐籥乎又曰譬道于天下犹川谷与江海岂复
华饰乎论语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引天以比人也子
夏曰譬诸草木区以别之矣诗之三百牵物合类自诸
子谶纬圣人秘要莫不引譬取喻子独恶佛说经牵譬
喻邪
卷二 第 16b 页 WYG1400-0431b.png
问曰人之处世莫不好富贵而恶贫贱乐欢逸而惮劳
倦黄帝养性以五肴为上孔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今沙门被赤布日一食闭六情自毕于世若兹何聊之
有牟子曰富与贵是人所欲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
与贱是人之所恶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老子曰五色
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
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圣人为腹不为目此言
岂虚哉柳下惠不以三公之位易其行段干木不以其
卷二 第 17a 页 WYG1400-0431c.png
身易魏文之富许由巢父栖木而居自谓安于帝宇夷
齐饿于首阳自谓饱于文武盖各得其志而已何不聊
之有乎
问曰若佛经深妙靡丽子胡不谈之于朝廷论之于君
父修之于闺门接之于朋友何复学经传读诸子乎牟
子曰子未达其源而问其流也夫陈俎豆于垒门建旌
旗于朝堂衣狐裘以当蕤宾被絺绤以御黄钟非不丽
也乖其处非其时也故持孔子之术入商鞅之门赍孟
卷二 第 17b 页 WYG1400-0431d.png
轲之说诣苏张之庭功无分寸过有丈尺矣老子曰上
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
笑之吾惧大笑故不为谈也渴不必待江河而饮井泉
之水何所不饱是以复治经传耳
问曰汉地始闻佛道其所从出邪牟子曰昔孝明皇帝
梦见神人身有日光飞在殿前欣然悦之明日博问群
臣此为何神有通人傅毅曰臣闻天竺有得道者号之
曰佛飞行虚空身有日光殆将其神也于是上悟遣使
卷二 第 18a 页 WYG1400-0432a.png
者张骞羽林中郎将秦景博士弟子王遵等十二人于大
月支写佛经四十二章藏在兰台石室第十四间时于
洛阳城西雍门外起佛寺于其壁画千乘万骑绕塔三
匝又于南宫清凉台及开阳城门上作佛像明帝存时
预修造寿陵陵曰显节亦于其上作佛图像时国丰民
宁远夷慕义学者由此而滋
问曰老子云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又曰大辩若讷大巧
苦拙君子耻言过行设沙门有至道奚不坐而行之何
卷二 第 18b 页 WYG1400-0432b.png
复谈是非论曲直乎仆以为此德行之贱也牟子曰来
春当大饥今秋不食黄钟应寒蕤宾重裘备预虽早不
免于愚老子所云谓得道者耳未得道者何知之有乎
大道一言而天下悦岂非大辩乎老子不云乎功遂身
退天之道也身既退矣又何言哉今之沙门未及得道
何得不言老氏亦犹言也如其无言五千何述焉若知
而不言可也既不能知又不能言愚人也故能言不能
行国之师也能行不能言国之用也能行能言国之宝
卷二 第 19a 页 WYG1400-0432c.png
也三品各有所施何德之贱乎唯不能言又不能行是
谓贱也
问曰如子之言徒当学辩达修言论岂复治情性履道
德乎牟子曰何难悟之甚乎夫言语谈论各有时也璩
瑗曰邦有道则直邦无道则卷而怀之宁武子曰邦有
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孔子曰可与言而不与言失人不
可与言而与言失言故智愚自有时谈论各有意何为
当言论而不行哉
卷二 第 19b 页 WYG1400-0432d.png
问曰子云佛道至尊至快无为澹泊世人学士多讥毁
之云其辞说廓落难用虚无难信何乎牟子曰至味不
合于众口大音不比于众耳作咸池设大章发箫韶咏
九成莫之和也张郑卫之弦歌时俗之音必不期而拊
手也故宋玉云客歌于郢为下里之曲和者千人引商
徵角众莫之应此皆悦邪声不晓于大度者也韩非以
管窥之见而谤尧舜接舆以毛釐之分而刺仲尼皆耽
小而忽大者也夫闻清商而谓之角非弹弦之过听者
卷二 第 20a 页 WYG1400-0433a.png
之不聪矣见和璧而名之石非璧之贱也视者之不明
矣神蛇能断而复续不能使人不断也灵龟发梦于宋
元不能免豫且之网大道无为非俗所见不为誉者贵
不为毁者贱用不用自天也行不行乃时也信不信其
命也
问曰吾子以经传理佛之说其辞富而义显其文炽而
说美得无非其诚是子之辨也牟子曰非吾辨也见博
故不惑耳问曰见博其有术乎牟子曰由佛经也吾未
卷二 第 20b 页 WYG1400-0433b.png
解佛经之时惑甚于子虽诵五经适以为华未成实矣
吾既睹佛经之说览老子之要守恬惔之性观无为之
行还视世事犹临天井而窥溪谷登嵩岱而见丘垤矣
五经则五味佛道则五谷矣吾自闻道以来如开云见
白日炬火入冥室焉
问曰子云佛经如江海其文如锦绣何不以佛经答吾
问而复引诗书合异为同乎牟子曰渴者不必须江海
而饮饥者不必待敖仓而饱道为智者设辩为达者通
卷二 第 21a 页 WYG1400-0433c.png
书为晓者传事为见者明吾以子知其意故引其事若
说佛经之语谈无为之要譬对盲者说五色为聋者奏
五音也师旷虽巧不能弹无弦之琴狐貉虽煴不能热
无气之人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
闻不合其耳矣转为蚊䖟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
蹀躞而听是以诗书理子耳
问曰吾昔在京师入东观游太学视俊士之所规听儒
林之所论未闻修佛道以为贵自损容以为上也吾子
卷二 第 21b 页 WYG1400-0433d.png
曷为耽之哉夫行迷则改路术穷则反故可不思欤牟
子曰夫长于变者不可示以诈通于道者不可惊以怪
审于辞者不可惑以言达于义者不可动以利也老子
曰名者身之害利者行之秽又曰设诈立权虚无自贵
修闺门之礼术时俗之际会赴趣间隙务合当世此下
士之所行中士之所废也况至道之荡荡上圣之所行
乎杳兮如天渊兮如海不合窥墙之士数仞之夫固其
宜也彼见其门我睹其室彼采其华我取其实彼求其
卷二 第 22a 页 WYG1400-0434a.png
备我守其一子速改路吾请履之故祸福之源未知何
若矣
问曰子以经传之辞华丽之说褒赞佛行称誉其德高
者陵青云广者踰地圻得无踰其本过其实乎而仆讥
刺颇得疹而中其病也牟子曰吁吾之所褒犹以尘埃
附嵩泰收朝露投江海子之所谤犹握瓢觚欲减江海
蹑耕耒欲损昆崙侧一掌以翳日光举土块以塞河冲
吾所褒不能使佛高子之毁不能令其下也
卷二 第 22b 页 WYG1400-0434b.png
问曰王乔赤松八仙之箓神书百七十卷长生之事与
佛经岂同乎牟子曰比其类犹五霸之与五帝阳货之
与仲尼比其形犹丘垤之与华恒涓渎之与江海比其
文犹虎鞟之与羊皮斑纻之与锦绣也道有九十六种
至于尊大莫尚佛道也神仙之书听之则洋洋盈耳求
其效犹握风而捕影是以大道之所不取无为之所不
贵焉得同哉
问曰为道者或辟谷不食而饮酒啖肉亦云老氏之术
卷二 第 23a 页 WYG1400-0434c.png
也然佛道以酒肉为上戒而反食谷何其乖异乎牟子
曰众道丛残凡有九十六种澹泊无为莫尚于佛吾观
老氏上下之篇闻其禁五味之戒未睹其绝五谷之语
圣人制七典之文无止粮之术老子著五千之文无辟
谷之事圣人云食谷者智食草者痴食肉者悍食气者
寿世人不达其事见六禽闭气不息秋冬不食欲效而
为之不知物类各自有性犹磁石取铁不能移毫毛矣
问曰谷宁可绝不牟子曰吾未解大道之时亦尝学焉
卷二 第 23b 页 WYG1400-0434d.png
辟谷之法数千百术行之无效为之无徵故废之耳观
吾所从学师三人或自称七百五百三百岁然吾从其
学未三载间各自殒没所以然者盖由绝谷不食而啖
百果享肉则重盘饮酒则倾樽精乱神昏谷气不充耳
目迷惑淫邪不禁吾问其故何答曰老子云损之又损
以至于无为徒当日损耳然吾观之但日益而不损也
是以各不至知命而死矣且尧舜周孔各不能百载而
末世愚惑欲服食辟谷求无穷之寿哀哉
卷二 第 24a 页 WYG1400-0435a.png
问曰为道之人云能却疾不病弗御针药而愈信有之
乎何以佛家有病而进针药邪牟子曰老子云物壮则
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唯有得道者不生亦不壮不壮
亦不老不老亦不病不病亦不朽是以老子以身为大
患焉武王居病周公乞命仲尼有疾子路请祷吾见圣
人皆有疾矣未睹其无病也神农尝草殆死者数十黄
帝稽首受针于岐伯此之三圣岂当不如今之道士乎
察省斯言亦足以发矣
卷二 第 24b 页 WYG1400-0435b.png
问曰道皆无为一也子何以分别罗列云其异乎更令
学者狐疑仆以为费而无益也牟子曰俱谓之草众草
之性不可胜言俱谓之金众金之性不可胜言同类殊
性万物皆然岂徒道乎昔杨墨塞群儒之路车不得前
人不得步孟轲辟之乃知所从师旷弹琴俟知音之在
后圣人制法冀君子之将睹也玉石同匮猗顿为之于
悒朱紫相夺仲尼为之叹息日月非不明众阴蔽其光
佛道非不正众私掩其公是以吾分而别之臧文之智
卷二 第 25a 页 WYG1400-0435c.png
微生之直仲尼不假者皆正世之语何费而无益乎
问曰吾子讪神仙抑奇怪不信有不死之道是也何为
独信佛道当得度世乎佛在异域子足未履其地目不
见其所徒观其文而信其行夫观华者不能知实视影
者不能审形殆其不诚乎牟子曰孔子曰视其所以观
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昔吕望周公问于施政各
知其后所以终颜渊乘驷之日见东野车之驭知其将
败子贡观邾鲁之会而昭其所以丧仲尼闻师旷之弦
卷二 第 25b 页 WYG1400-0435d.png
而识文王之操季子听乐览众国之风何必足履目见

问曰仆尝游于阗之国数与沙门道人相见以吾事难
之皆莫对而辞退多改志而移意子独难改革乎牟子
曰轻羽在高遇风则飞细石在溪得流则转唯泰山不
为飘风动磐石不为疾流移梅李遇霜而落叶唯松柏
之难凋矣子所见道人必学未浃见未博故有屈退耳
以吾之顽且不可穷况明道者乎子不自改而欲改人
卷二 第 26a 页 WYG1400-0436a.png
吾未闻仲尼追盗蹠汤武法桀纣者矣
问曰神仙之术秋冬不食或入室累旬而不出可谓澹
泊之至也仆以为可尊而贵殆佛道之不若乎牟子曰
指南为北自谓不惑以西为东自谓不矇以鸱枭而笑
凤凰执蝼蚓而调龟龙蝉之不食君子不贵蛙蟒穴藏
圣人不重孔子曰天地之性以人为贵不闻尊蝉蟒也
然世人固有啖菖蒲而弃桂姜覆甘露而啜酢浆者矣
毫毛虽小视之可察泰山之大背之不见志有留与不
卷二 第 26b 页 WYG1400-0436b.png
留意有锐与不锐鲁尊季氏而卑仲尼吴贤宰嚭不肖
子胥子之所疑不亦宜乎
问曰道家云尧舜周孔七十二弟子皆不死而仙佛家
云人皆当死莫能免何哉牟子曰此妖妄之言非圣人
所语也老子曰天地尚不得长久而况人乎孔子曰贤
者避世仁孝常在吾览六艺观传记尧有殂落舜有苍
梧之山禹有会稽之陵伯夷叔齐有首阳之墓文王不
及诛讨而没武王不能待成王大而崩周公有改葬之
卷二 第 27a 页 WYG1400-0436c.png
篇仲尼有两楹之梦伯鱼有先父之年子路有菹醢之
语伯牛有亡命之文曾参有启足之词颜渊有不幸短
命之记苗而不秀之喻皆著在经典圣人至言也吾以
经传为證世人为验而云不死者岂不惑哉
问曰子之所解诚悉备焉固非仆等之所闻也然子所
理何以止著三十七条亦有法乎牟子曰夫转蓬漂而
车轮成窊木流而舟楫设蜘蛛布而罻罗陈鸟迹见而
文字作故有法成易无法成难吾览佛经之要有三十
卷二 第 27b 页 WYG1400-0436d.png
七品老氏道经亦三十七篇故法之焉于是惑人闻之
踧然失色叉手避席逡巡俯伏曰鄙人矇瞽生于幽仄
敢出愚言弗虑祸福今也闻命霍如汤雪请得革情洒
心自敕愿受五戒作优婆塞(梁释僧祐/弘明集)
 严佛调(亦云浮调临淮人汉灵中平时与安侯清都/尉安玄传译法镜五部省而不烦号为难继)
  (又撰十慧/传于世)
  沙弥十慧章句序
昔在佛世经法未记言出尊口弟子诵习辞约而义博
卷二 第 28a 页 WYG1400-0437a.png
说解而妙深佛既泥洹微言永绝犹谷水消竭日月陨
坠于是众贤共使阿难演其所闻凡所著出十二部经
其后高明各为注说章句解故或以十数有菩萨者出
自安息字世高韬弘稽古靡经不综悯俗童蒙示以桥
梁于是汉邦敷宣佛法凡厥所出数百万言或以口解
或以文传唯沙弥十慧未闻深说夫十者数之终慧者
道之本也物非数不定行非道不度其文郁郁其用亹
亹广弥三界近观诸身调以不敏得充贤次学未浃闻
卷二 第 28b 页 WYG1400-0437b.png
行未中四夙罹殃咎遘和上忧长无过庭善诱之教
悲穷自潸无所系心于是发愤忘食因閒历思遂作十
慧章句不敢自专事喻众经上以达道德下以慰已志
创奥博崇尚之贤不足留意未升堂室者可以启蒙焉
(释僧祐出/三藏记集)

 废主孙亮(字子明吴郡富/春人权少子)
  与众僧论优婆塞支谦书(谦字恭明一名越大月/支人祖父汉末归化谦)
卷二 第 29a 页 WYG1400-0437c.png
   (从学法典博览经籍世间艺术多所综习为人/细长黑瘦眼多白而睛黄时人语曰支郎眼中)
   (黄身躯虽细是智囊吴主孙权拜谦为博士使/辅导东宫甚加宠秩及太子登即位隐穹隘山)
    (不交世务后卒于/山中亮与众僧书)
支恭明不救所疾其业履冲素始终可尚为之恻怆不
能巳已(出三藏记集传/ 开元释教录)
 康僧会(其先康居人世居天竺移交趾出家砺行博/览属文吴孙权赤乌中至建业为营建初寺)
  (由是江左大法/遂兴晋武初卒)
  安般守意经序(会在吴朝注安般守意法镜道树/三经并制经序辞趣雅赡义旨傲)
卷二 第 29b 页 WYG1400-0437d.png
   (密并见/重后世)
夫安般者诸佛之大乘以济众生之漂流也其事有六
以治六情情有内外眼耳鼻口身心谓之内矣色声杳
味细滑邪念谓之外也经曰诸海十二事谓内外六情
之受邪行犹海受流饿夫梦饭盖无满足也心之溢荡
无微不浃恍惚髣髴出入无间视之无形听之无声逆
之无前寻之无后深微细妙形无丝发梵释仙圣所不
能照明默种子此化生乎彼非凡所睹谓之阴也犹以
卷二 第 30a 页 WYG1400-0438a.png
晦曀种夫粢芬闿手覆种孳有万亿旁人不睹其形种
家不知其数也一朽乎下万生乎上弹指之间心九百
六十转一日一夕十三亿意意有一身心不自知犹彼
种夫也是以行寂系意著息数一至十十数不误意定
在之小定三日大定七日寂无他念泊然若死谓之一
禅禅弃也弃十三亿秽念之意巳获数定转念著随蠲
除其八正有二意意定在随由在数矣垢浊消灭心稍
清净谓之二禅也又除其一注意鼻头谓之止也得止
卷二 第 30b 页 WYG1400-0438b.png
之行三毒四趣五阴六冥诸秽灭矣煛然心明踰明月
珠淫邪污心犹镜处泥秽垢污焉偃以照天覆以临土
聪睿圣达万土临照虽有天地之大靡一夫而能睹所
以然者由其垢浊众垢污心有踰彼镜矣若得良师刬
刮莹磨薄尘微曀荡使无馀举之以照毛发面理无微
不察垢退明存使其然矣情溢意散念万不识一矣犹
若于市驰心放听广采众音退宴存思不识一夫之言
心逸意散浊翳其聪也若自閒处心思寂寞忘无邪欲
卷二 第 31a 页 WYG1400-0438c.png
侧耳靖听万句不失片言斯著心靖意清之所由也行
寂止意悬之鼻头谓之三禅也还观其身自头至足反
覆微察内体污露森楚毛竖犹睹脓涕于斯具照天地
人物其盛若衰无存不亡信佛三宝众冥皆明谓之四
禅也摄心还念诸阴皆灭谓之还也秽欲寂尽其心无
想谓之净也得安般行者厥心即明举眼所观无幽不
睹往无数劫方来之事人物所更现在诸刹其中所有
世尊法化弟子诵习无遐不见无声不闻恍惚髣髴存
卷二 第 31b 页 WYG1400-0438d.png
亡自由大弥八极细贯毛氂制天地住寿命猛神德坏
天兵动三千移诸刹八不思议非梵所测神德无限六
行之由也世尊初欲说斯经时大千震动人天易色三
日安般无能质者于是世尊化为两生一曰何等一曰
尊主演于斯义出矣大士上人六双十二辈靡不执行
有菩萨者安清字世高安息王嫡后之子让国与叔驰
避本土翔而后进遂处京师其为人也博学多识贯综
神模七正盈缩风气吉凶山崩地动针脉诸术睹色知
卷二 第 32a 页 WYG1400-0439a.png
病鸟兽鸣啼无音不照怀二仪之弘仁悯黎庶之顽闇
先挑其耳郤启其目欲之视听明也徐乃陈演正真之
六度译安般之秘奥学者尘兴靡不去秽浊之操就清
白之德者也余生末踪始能负薪考妣祖落三师凋丧
仰瞻云日悲无质受眷言顾之潸然出涕宿祚未没会
见南阳韩林颍川皮业会稽陈慧此三贤者信道笃密
执德弘正烝烝进进志道不倦余从之请问规同矩合
义无乖异陈慧注义余助斟酌非师不传不敢自由也
卷二 第 32b 页 WYG1400-0439b.png
言多鄙拙不究佛意明哲众贤愿共临察义有肱腨加
圣删定共显神融矣
  法镜经序
夫心者众法之原臧否之根同出异名祸福分流以身
为车以家为国周游十方禀无倦息家欲难足犹海吞
流火之获薪六邪之残巳甚于蒺藜网之贼鱼矣女人
佞等三其善伪而信寡斯家之为祸也尊邪秽贱清
真连丛琐谤圣贤兴狱讼丧九亲斯家之所由矣是以
卷二 第 33a 页 WYG1400-0439c.png
上士耻其秽惧其厉为之慑慑如也默思遁迈由明哲
之避无道矣剔发毁容法服为珍靖处庙堂练情攘秽
怀道宣德□导聋瞽或有隐处山泽枕石漱流专心涤
垢神与道俱志寂齐乎无名明化周乎群生贤圣竞乎
清靖称斯道曰大明故曰法镜骑都尉安玄临淮严佛
调斯二贤者年在龆龀弘志圣业钩深致远穷神达幽
悯世蒙惑不睹大雅竭思译传斯经景模都尉口陈严
调笔受言既稽古义又微妙然时干戈未戢志士莫敢
卷二 第 33b 页 WYG1400-0439d.png
或遑大道陵迟内学者寡闻睹其景化可以拯涂炭之
尤崄然义壅而不达因贤竭愚为之注义丧师历载莫
由重质心愤口悱停笔怆如追远慕圣涕泗并流今记
识阙疑俟后明哲庶有畅成以显三宝矣(并出三藏记/集 大藏服)
(字函□作/开龆作束)
 
 
 释文纪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