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
卷十 第 1a 页 WYG1399-044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梁文纪卷十      明 梅鼎祚 编
  周舍(字升逸汝南安城人齐中书侍郎颙/子仕齐太常丞入梁历太子詹事)
   衮服议(天监七年诏可礼舍天监初以异能召/拜尚书祠部郎 仪损益多自舍出)
诏旨以王者衮服宜画凤皇以示差降按礼有虞氏皇
而祭深衣而养老郑玄所言皇则是画凤皇羽也又按
礼所称杂服皆以衣定名犹加衮冕则是衮衣而冕明
有虞言皇者是衣名非冕明矣画凤之旨事实灼然
卷十 第 1b 页 WYG1399-0448b.png
   皇太子释奠议(天监八年/舍议从之)
释奠仍会既惟大礼请依东宫元会太子著绛纱襮乐
用轩悬预升殿坐者皆服朱衣
   又有司议
礼云凡为人子者升降不由阼阶案今学堂凡有三阶
愚谓客若降等则从主人之阶今先师在堂义所尊敬
太子宜登阼阶以明从师之义若释奠事讫宴会之时
无复先师之敬太子升堂则宜从西阶以明不由阼义
卷十 第 2a 页 WYG1399-0449a.png
   吏部郎徐勉议
郑玄云由命士以上父子异宫宫室既异无由阼阶之
礼请释奠及宴会太子升堂并宜由东阶若舆驾幸学
自然中陛(并隋/书)
   鼎铭
天下宁康异方同轨九牧作贡百司咸理范金铸器戒
镇阶所波圆月镜传之无已(艺文/类聚)
  何佟之(字士威庐江灊人历齐骁骑将军/入梁为尚书左丞天监二年卒)
卷十 第 2b 页 WYG1399-0449b.png
   雩祭依明堂议(建武二年旱有司议雩祭依明/堂祠部郎何佟之议从之 梁)
    (书传云佟之明习事数齐朝吉凶礼则皆取/决焉梁初百度草创依礼定议多所裨益)
周礼司巫云若国大旱则帅巫而舞雩郑玄云雩旱祭
也天子于上帝诸侯以下于上公之神又女巫云旱暵
则舞雩郑玄云使女巫舞旱祭崇阴也郑众云求雨以
女巫礼记月令云命有司为民祈祀山川百原乃大雩
帝用盛乐乃命百县雩祀百辟卿士有益于民者以祈
谷实郑玄云阳气盛而恒旱山川百原能兴云致雨者
卷十 第 3a 页 WYG1399-0449c.png
也众水所出为百原必先祭其本雩吁嗟求雨之祭也
雩帝谓为坛南郊之旁祭五精之帝配以先帝也自鼗
鞞至柷敔为盛乐他雩用歌舞而已百辟卿士古者上
公以下谓勾龙后稷之类也春秋传曰大雩龙见而雩
止当以四月王肃云大雩求雨之祭也传曰龙见而雩
谓四月也若五月六月大旱亦用雩礼于五月著雩义
也晋永和中中丞启雩制在国之南为坛祈上帝百辟
舞童八列六十四人歌云汉诗皆以孟夏得雨报太牢
卷十 第 3b 页 WYG1399-0449d.png
于时博士议旧有坛汉魏各自讨寻月令云命有司祈
祀山川百原乃大雩又云乃命百县雩祀百辟卿士则
大雩所祭唯应祭五精之帝而已勾芒等五神既是五
帝之佐依郑玄说宜配食于庭也郑玄云雩坛在南郊
坛之旁而不辨东西寻地道尊右雩坛方郊坛为轻理
应在左宜于郊坛之东营域之外筑坛既祭五帝谓坛
宜员寻雩坛高广礼传无明文案觐礼设方明之祀为
坛高四尺用圭璋等六玉礼天地四方之神王者率诸
卷十 第 4a 页 WYG1399-0450a.png
侯亲礼为所以教尊尊也雩祭五帝粗可依放谓今筑
坛宜崇四尺其广轮仍以四为度径四丈周员十二丈
而四阶也设五帝之位各依其方如在明堂之仪皇齐
以世祖配五精于明堂今亦宜配飨于雩坛矣古者孟
春郊祀祈嘉谷孟夏雩祭祈甘雨二祭虽殊而所为者
一礼唯有冬至报天初无得雨赛帝今虽阙冬至之祭
而南郊兼祈报之礼理不容别有赛答之事也礼祀帝
于郊则所尚省费周祭灵威仰若后稷各用一牲今祀
卷十 第 4b 页 WYG1399-0450b.png
五帝世祖亦宜各用一犊斯外悉如南郊之礼也武皇
遏密未终自可不奏盛乐至于旱祭舞雩盖是吁嗟之
义既非存欢乐谓此不涉嫌其馀祝史称辞仰祈灵泽
而已礼舞雩乃使无阙今之女巫并不习歌舞方就教
试恐不应速依晋朝之议使童子或时取舍之宜也司
马彪礼仪志云雩祀著皂衣盖是崇阴之义今祭服皆
缁差无所革其所歌之诗及诸供须辄勒主者申摄备

卷十 第 5a 页 WYG1399-0450c.png
   世祖配明堂议(隆昌元年有司奏参议明堂咸/以世祖配国子助教谢昙济议)
    (案祭法禘郊祖宗并列严祀郑玄注义亦据/兼飨宜祖宗两配文武双祀助教徐景嵩光)
    (禄大夫王逡之谓宜以世祖文皇帝配祠部/郎何佟之议周之文武尚推后稷以配天谓)
    (文皇宜推世祖以配帝虽事施于尊祖亦义/章于严父焉左仆射王晏议以为若用郑玄)
    (祖宗通称则生有功德没垂尊称历代配帝/何止于郊今殷荐上帝允属世祖百代不毁)
    (其文庙乎诏可至永元二年/何佟之又议时以佟之为允)
案祭法有虞氏禘黄帝而郊喾祖颛顼而宗尧周人禘
喾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郑玄云禘郊祖宗谓祭祀
卷十 第 5b 页 WYG1399-0450d.png
以配食也禘谓祀昊天于圜丘也祭上帝于南郊曰祭
祀五帝五神于明堂曰祖宗郊祭一帝而明堂祭五帝
小德配寡大德配众王肃云祖宗是庙不毁之名果如
肃言殷有三祖三宗并应不毁何故止称汤契且王者
之后存焉舜宁立尧顼之庙传世祀之乎汉文以高祖
配泰畤至武帝立明堂复以高祖配食一人两配有乖
圣典自汉明以来未能反者故明堂无兼配之祀窃谓
先皇列二帝于文祖尊新庙为高宗并世祖而泛配以
卷十 第 6a 页 WYG1399-0451a.png
申圣主严父之义先皇于武皇伦则第为季义则经为
臣设配飨之坐应在世祖之下并列俱西向
   国子博士王摛议
孝经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
帝不云武王又周颂思文后稷配天也我将祀文王于
明堂也武王之文唯执竞云祀武王此自周庙祭武王
诗弥知明堂无矣佟之又议孝经是周公居摄时礼祭
法是成王反位后所行故孝经以文王为宗祭法以文
卷十 第 6b 页 WYG1399-0451b.png
王为祖又孝莫大于严父配天则周公其人也寻此旨
宁施成王乎若孝经所说审是成王所行则为严祖何
得云严父耶且思文是周公祀后稷配天之乐歌我将
是祀文王配明堂之乐歌若如摛议则此二篇皆应在
复子明辟之后请问周公祀后稷文王为何所歌又国
语云周人禘喾郊稷祖文王宗武王韦昭云周公时以
文王为宗其后更以文王为祖武王为宗寻文王以文
治而为祖武王以武定而为宗欲明文亦有大德武亦
卷十 第 7a 页 WYG1399-0451c.png
有大功故郑注祭法云祖宗通言耳是以诗云昊天有
成命二后受之注云二后文王武王也且明堂之祀有
单有合故郑云四时迎气于郊祭一帝还于明堂因祭
一帝则以文王配明一宾不容两主也享五帝于明堂
则泛配文武泛之为言无的之辞其礼既盛故祖宗并

   景懿后迁登新庙车服议(建武二年有司奏景/懿后迁登新庙车服)
    (之仪祠部郎何/佟之议上从之)
卷十 第 7b 页 WYG1399-0451d.png
周礼王之六服大裘为上衮冕次之五车玉辂为上金
辂次之皇后六服袆衣为上褕翟次之首饰有二副为
上编次之五车重翟为上厌翟次之上公有大裘玉辂
而上公夫人有副及袆衣是以祭统云夫人副袆立于
东房也又郑云皇后六服唯上公夫人亦有袆衣诗云
翟茀以朝郑以翟茀为厌翟侯伯夫人入庙所乘今上
公夫人副袆既同则重翟或不殊矣况景皇懿后礼崇
九命且晋朝太妃服章之礼同于太后宋代皇太妃唯
卷十 第 8a 页 WYG1399-0452a.png
无五牛旗为异其外侍官则有侍中散骑常侍黄门侍
郎散骑侍郎各二人分从前后部同于王者内职则有
女尚书女长御各二人棨引同于太后又魏朝之晋王
晋之宋王并置百官拟于天朝至于晋文王终犹称薨而
太上皇称崩则是礼加于王矣故前议景皇后悉依近
代皇太妃之仪则侍卫陪乘并不得异后乘重翟亦谓
非疑也寻齐初移庙宣王神主乘金辂皇帝亲奉亦乘
金辂先往行礼毕仍从神王至新庙今所宜依准也
卷十 第 8b 页 WYG1399-0452b.png
   社稷向位议(永明十一年兼祠部郎何佟之议/仪曹称治礼学士议难佟之又申)
    (其议治礼又难凡三往复/至建武二年佟之议乃行)
案礼记郊特牲社祭土而主阴气也君南向于北墉下
答阴之义也郑玄云答犹对也北墉社内北墙也王肃
云阴气北向故君南向以答之答之为言是相对之称
知古祭社北向设位斋官南向明矣近代相承帝社南
向太社及稷并东向而斋官位在帝社坛北西向于神
背后行礼又名稷为稷社甚乖礼意及未知失在何时
卷十 第 9a 页 WYG1399-0452c.png
原此理当未久窃以皇齐改物礼乐惟新中国之神莫
贵于社若遂仍前谬惧亏盛典谓二社语其义则殊论
其神则一位并宜北向稷若北向则成相背稷是百谷
之总神非阴气之主宜依先东向斋官立社坛东北南
向立东为上诸执事西向立南为上稷依礼无兼称今
若欲尊崇正可名为太稷耳岂得谓为稷社耶腊祀太
社日近案奏事御改定仪注
   仪曹称治礼学士议
卷十 第 9b 页 WYG1399-0452d.png
郊特牲又云君之南向答阳也臣之北向答君也若以
阳气在南则位应向北阴气在北则位宜向南今南北
二郊一限南向皇帝黑瓒阶东西向故知坛墠无系于
阴阳设位宁拘于南北群神小祠类皆限南面荐飨之
时北向行礼盖欲申灵祇之尊表求幽之义魏世秦静
使社稷别营称自汉以来相承南向汉之于周世代未
远鄗上颓基商丘馀树犹应尚存迷方失位未至于此
通儒达识不以为非庾蔚之昔已有此议后徐爰周景
卷十 第 10a 页 WYG1399-0453a.png
远并不同仍旧不改
   佟之又议
来难引君南向答阳臣北向答君敢问答之为言为是
相对为是相背相背则社位南向君亦南向可如来议
郊特牲云臣之北向答君复是君背臣今言君南臣北
向相称答则君南不得称答矣记何得云祭社君南向
以答阴耶社果同向则君亦宜西向何故在社南向在
郊西向耶解则不然记云君之南向答阳此明朝会之
卷十 第 10b 页 WYG1399-0453b.png
时盛阳在南故君南向对之犹圣人南面而听向明而
治之义耳宁是祈祀天地之日乎知祭社北向君答故
南向祀天南向君答宜北向矣今皇帝黑瓒阶东西向
者斯盖始入之别位非接对之时也案记云社所以神
地之道也又云社祭土而主阴气又云不用命戮于社
孔安国云社主阴阴主杀传曰日蚀伐鼓于社杜预曰
责群阴也社主阴气之盛故北向设位以本其义耳馀
祀虽亦地祇之贵而不主此义故位向不同不得见馀
卷十 第 11a 页 WYG1399-0453c.png
阴祀不北向便谓社应南向也案周礼祭社南向君求
幽宜北向而记云君南向答阴之义求幽之论不乖欤
魏权汉社社稷同营共门稷坛在社坛北非古制后移
宫南自当加静此言乃是显汉社失周法见汉世旧事
尔时祭社南向未审出何史籍就如议者静所言是祭
社位向仍汉旧法汉又袭周成规因而不改者则社稷
三座并应南向今何改帝社南向泰社及稷并东向邪
   南北郊用牲奏(建武二年祠部郎何佟之奏刘/绘议驳佟之乂议参议为允从)
卷十 第 11b 页 WYG1399-0453d.png
    (之/)
案周礼大宗伯以苍璧礼天黄琮礼地郑玄又云皆有
牲币各放其器之色知礼天圜丘用玄犊礼地方泽用
黄牲矣牧人云凡阳祀用骍牲阴祀用黝牲郑玄云骍
赤黝黑也阳祀祭天南郊及宗庙阴祀祭地北郊及社
稷祭法云燔柴于泰坛祭天也瘗埋于泰圻祭地也用
骍犊郑云地阴祀用黝牲与天俱用犊故连言之耳知
此祭天地即南北郊矣今南北两郊同用玄牲又明堂
卷十 第 12a 页 WYG1399-0454a.png
宗庙社稷俱用赤有违昔典又郑玄云祭五帝于明堂
勾芒等配食自晋以来并圜丘于南郊是以郊坛列五
帝勾芒等今明堂祀五精更阙五神之位北郊祭地祇
而设重黎之坐二三乖舛惧亏盛则
   刘绘议
语云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未详山
川合为阴祀不若在阴祀则与黝乖矣
   又议
卷十 第 12b 页 WYG1399-0454b.png
周礼以天地为大祀四望为次祀山川为小祀周人尚
赤自四望以上牲色各依其方者以其祀大宜从本也
山川以下牲色不见者以其祀小从所尚也则论礼二
说岂不合符
   朝日夕月议(永元元年步兵校/尉何佟之议从之)
盖闻圣帝明王之治天下也莫不尊奉天地崇敬日月
故冬至祀天于圜丘夏至祭地于方泽春分朝日秋分
夕月所以训民事君之道化下严上之义也故礼云王
卷十 第 13a 页 WYG1399-0454c.png
者必父天母地兄日姊月周礼典瑞云王搢大圭执镇
圭藻藉五采五就以朝日马融云天子以春分朝日秋
分夕月觐礼天子出拜日于东门之外卢植云朝日以
立春之日也郑玄云端当为冕朝日春分之时也礼记
朝事议云天子冕而执镇圭尺有二寸率诸侯朝日于
东郊所以教尊尊也故郑知此端为冕也礼记保傅云
三代之礼天子春朝朝日秋暮夕月所以明有敬也而
不明所用之定辰马郑云用二分之时卢植云用立春
卷十 第 13b 页 WYG1399-0454d.png
之日佟之以为日者太阳之精月者太阴之精春分阳
气方永秋分阴气向长天地至尊用其始故祭以二至
日月礼次天地故朝以二分差有理据则融玄之言得
其义矣汉世则朝朝日暮夕月魏文帝诏曰觐礼天子
拜日东门之外反礼方明朝事议曰天子冕而执镇圭
率诸侯朝日于东郊以此言之盖诸侯朝天子祀方明
因率朝日也汉改周法群公无四朝之事故不复朝于
东郊得礼之变矣然旦夕常于殿下东向拜日其礼太
卷十 第 14a 页 WYG1399-0455a.png
烦今采周春分之礼损汉日拜之仪又无诸侯之事无
可出东郊今正殿即亦朝会行礼之庭也宜常以春分
于正殿之庭拜日其夕月文不分明其议奏魏秘书监
薛循请论云旧事朝日以春分夕月以秋分案周礼朝
日无常日郑玄云用二分故遂施行秋分之夕月多东
潜而西向拜之背实远矣谓朝日宜用仲春之朔夕月
宜用仲秋之朔淳于睿驳之引礼记云祭日于东祭月
于西以端其位周礼秋分夕月并行于上世西向拜月
卷十 第 14b 页 WYG1399-0455b.png
虽如背实亦犹月在天而祭之于坎不复言背月也佟
之案礼器云为朝夕必放于日月郑玄云日出东方月
出西方又云大明生于东月生于西此阴阳之分夫妇
之位也郑玄云大明日也知朝日东向夕月西向斯盖
各本其位之所在耳犹如天子东西游幸朝堂之官及
拜官者犹北向朝拜宁得以背实为疑耶佟之谓魏世
所行善得与夺之衷晋初弃圜丘方泽于两郊二至辍
礼至于二分之朝致替无义江左草创旧章多阙宋氏
卷十 第 15a 页 WYG1399-0455c.png
因循未能反古窃惟皇齐应天御极典教惟新谓宜使
盛典行之盛代以春分朝于殿庭之西东向而拜日秋
分夕于殿庭之东西向而拜月此即所谓必放日月以
端其位之义也使四方观化者莫不欣欣而颂美旒藻
之饰盖本天之至质也朝日不得同昊天至质之礼故
玄冕三旒也近代祀天著衮十二旒极文章之义则是
古今礼之变也礼天朝日既服宜有异顷世天子小朝会
著绛纱袍通天金博山冠斯即今朝之服次衮冕者也
卷十 第 15b 页 WYG1399-0455d.png
窃谓宜依此拜日月甚得差降之宜也佟之任非礼局
轻奏大典实为侵官伏追惭震
   亥日籍田议(永明三年有司奏来年正月二十/五日丁亥可祀先农即日舆驾亲)
    (耕宋元嘉大明以来并用立春后亥日尚书/令王俭以为亥日籍田经记无文通下详议)
    (参议奏用佟之丁亥诏可儒本传云佟之/少习三礼太尉王险为时 宗雅相推重)
   兼太学博士刘蔓议
礼孟春之月立春迎春又于是月以元日祈谷又择元
辰躬耕帝籍卢植说礼通辰日日甲至癸也辰子至亥
卷十 第 16a 页 WYG1399-0456a.png
也郊天阳也故以日籍田阴也故以辰阴礼卑后必居
其末亥者辰之末故记称元辰法曰吉亥又据五行之
说木生于亥以亥日祭先农又其义也
   太常丞何諲之议
郑注云元辰盖郊后吉亥也亥水辰也凡在垦稼咸存
洒润五行说十二辰为六合寅与亥合建寅月东耕取
月建与日辰合也
   国子助教桑惠度议
卷十 第 16b 页 WYG1399-0456b.png
寻郑玄以亥为吉辰者阳生于子元起于亥取阳之元
以为生物亥又为水十月所建百谷赖兹沾润毕熟也
   助教周文山议
卢植云元善也郊天阳也故以日籍田阴也故以辰蔡
邕月令章句解元辰云日干也辰支也有事于天用日
有事于地用辰
   助教何佟之议
少牢馈食礼云孝孙某来日丁亥用荐岁事于皇祖伯
卷十 第 17a 页 WYG1399-0456c.png
某注云丁未必亥也直举一日以言之耳禘太庙礼日
用丁亥若不丁亥则用已亥辛亥苟有亥可也郑又云
必用丁巳者取其令名自丁宁自变改皆为谨敬如此
丁亥自是祭祀之日不专施于先农汉文用此日耕籍
祠先农故后王相承用之非有别义
   殿中郎顾皓之议
郑玄称先郊后吉辰而不说必亥之由卢植明子亥为
辰亦无常辰之证汉世躬籍肇发汉文诏云农天下之
卷十 第 17b 页 WYG1399-0456d.png
本其开籍田斯乃草创之令未睹亲载之吉也昭帝癸
亥耕于钩盾弄田明帝癸亥耕下邳章帝乙亥耕定陶
又辛丑耕怀魏之烈祖实书辛未不系一辰徵于两代
矣推晋之革魏宋之因晋政是服膺康成非有异见者
也班固序亥位云阴气应亡射该藏万物而杂阳阂种
且亥既水辰含育为性播厥取吉其在兹乎固序丑位
云阴大旅助黄钟宣气而牙物序未位云阴气受任助
蕤宾君主种物使长大茂盛是汉朝迭选魏室所迁酌
卷十 第 18a 页 WYG1399-0457a.png
旧用丑实兼有据
   遏密朝会作乐议(建武二年朝会时世祖遏密/未终朝议疑作乐不祠部何)
    (佟之议/从之)
昔舜受终文祖义非胤尧及放勋徂落遏密三祀近代
晋康帝继成帝于时亦不作乐怀帝永嘉元年惠帝丧
制未终于时何充议云古帝王相承虽世及有异而轻
重同礼
   世祖祥忌禫日议(建武二年有司以世祖文皇/帝正月二十四日再忌日二)
卷十 第 18b 页 WYG1399-0457b.png
    (十九日大祥三月二十九日祥禫至尊及群/臣泄哀之仪应定准下二学八座丞郎等祠)
    (部郎何佟/之议诏可)
   博士陶韶议
名立义生自古之制文帝正号祖宗式序昭穆祥忌禫
日皇帝宜服祭服出太极泄哀百僚亦祭服陪位
   太常丞李撝议
寻尊号既追重服宜正但已从权制故苴杖不说至于
钻燧既同天地亦变容得无感乎且晋景献皇后崩群
卷十 第 19a 页 WYG1399-0457c.png
臣备小君之服追尊之后无违后典追尊之帝故宜同
帝礼矣虽臣子一例而礼随时异至尊龙飞中兴事非
嗣武理无深衣之变但王者体国亦应吊服出正殿举
哀百僚致恸一如常仪
   太常丞领国子助教谢墨济议
夫丧礼一制限节两分虞祔追亡之情小祥抑存之礼
斯盖至爱可申极痛宜屈耳文皇帝虽君德早凝民化
未洽追崇尊极实缘于性今言臣则无实论已则事虚
卷十 第 19b 页 WYG1399-0457d.png
圣上驭宇更奉天眷祇礼七庙非从三后周忌祥禫无
所依设
   何佟之议
春秋之旨臣子继君亲虽恩义有殊而其礼则一所以
敦资敬之情笃方丧之义主上虽仰嗣高皇尝经北面
世祖方今圣历御宇垂训无穷在三之恩理不容替窃
谓世祖祥忌至尊宜吊服升殿群臣同致哀感事毕百
官诣宣德宫拜表仍致哀陵园以引追远之慕
卷十 第 20a 页 WYG1399-0458a.png
   启蛰郊议(天监三年左丞吴操之启称传云启/蛰而郊郊应立春之后尚书左丞何)
    (佟之议自是冬至谓之祭天启蛰名/为祈谷 以下六条议郊祀明堂)
今之郊祭是报昔岁之功而祈今年之福故取岁首上
辛不拘立春之先后周冬至于圜丘大报天也夏正又
郊以祈农事故有启蛰之说自晋太始二年并圜丘方
泽同于二郊是知今之郊禋礼兼祈报不得限以一途
也帝曰圜丘自是祭天先农即是祈谷但就阳之位故
在郊也冬至之夜阳气起于甲子既祭昊天宜在冬至
卷十 第 20b 页 WYG1399-0458b.png
祈谷时可依古必须启蛰在一郊坛分为二祭
   郊祼议(佟之议/启从之)
案鬯者盛以六彝覆以画幂备其文饰施之宗庙今南
北二郊仪注有祼既乖尚质谓宜革变
   博士明山宾议
表记天子亲耕粢盛秬鬯以事上帝盖明堂之祼耳郊
不应祼
   郊祀器席议(有司以为祀竟器席相承还库请/依典烧埋之佟之等议自是从有)
卷十 第 21a 页 WYG1399-0458c.png
    (司议烧/埋之)
案礼祭器弊则埋之今一用便埋费而乖典帝曰荐籍
轻物陶匏贱器方还付库容复秽恶但敝则埋之盖谓
四时祭器耳
   又议(天监/四年)
周礼天曰神地曰祇今天不称神地不称祇天攒题宜
曰皇天座地攒宜曰后地座
   又议
卷十 第 21b 页 WYG1399-0458d.png
南郊明堂用沉香取本天之质阳所宜也北郊用上和
香以地于人亲宜加杂馥
   祫祭及功臣议(天监三年佟之议诏从之/ 以下七条议庙祀丧礼)
禘于首夏物皆未成故为小祫于秋冬万物皆成其礼
尤大司勋列功臣有六皆祭于大烝知祫尤大乃及之
也近代禘祫并不及功臣有乖典制宜改
   庙祀断哭议(三年都令史王景之列自江左以/来郊庙祭祀帝已入斋百姓尚哭)
    (以为乖礼佟/之议诏报)
卷十 第 22a 页 WYG1399-0459a.png
案礼国门在皋门外今之篱门是也今古殊制若禁凶
服不得入篱门为太远宜以六门为断
   武帝诏报
六门之内士庶甚多四时蒸尝俱断其哭若有死者棺
器须来既许其大而不许其细也到斋日宜去庙二百
步断哭
   省牲议(四年/奏可)
案礼未祭一日大宗伯省牲镬祭日之晨君亲牵牲丽
卷十 第 22b 页 WYG1399-0459b.png
碑后代有冒暗之防而人主犹必亲奉故有夕牲之礼
顷代人君不复躬牵相承丹阳尹牵牲于古无取宜依
以未祭一日之暮太常省牲视镬祭日之晨使太尉牵
牲出入也少牢馈食杀牲于庙门外今仪注诣厨烹牲
谓宜依旧
   又议
郑玄云天子诸侯之祭礼先有祼尸之事乃迎牲今仪
注乃至荐熟毕太祝方执圭瓒祼地违谬若斯又近代
卷十 第 23a 页 WYG1399-0459c.png
人君不复躬行祼礼太尉既摄位实宜亲执其事而越
使卑贱太祝甚乖旧典愚谓祭日之晨宜使太尉先行
祼献乃后迎牲
   武帝报
祼尸本使神有所附今既无尸祼将安设
   祼礼议
如马郑之意祼虽献尸而义在求神今虽无尸求神之
义恐不可阙
卷十 第 23b 页 WYG1399-0459d.png
   武帝报
此本因尸以祀神今若无尸则宜立寄求之所祼义乃

   又议(奏未报而/佟之卒)
祭统云献之属莫重于祼今既存尸卒食之献则祼鬯
之求实不可阙又送神更祼经记无文宜依礼革
   临川王母墓被发议(天监元年齐临川献王所/生妾谢献墓被发不至埏)
    (门萧子晋傅重咨礼官/佟之议武帝以为得体)
卷十 第 24a 页 WYG1399-0460a.png
改葬服缌见柩不可无服故也此止侵坟土不及于椁
可依新宫火处三日哭假而已
   公卿以下祭服议(天监二/年依议)
公卿以下祭服里有中衣即今之中单也案后汉舆服
志明帝永平二年初诏有司采周官礼记尚书乘舆服
从欧阳说公卿以下服从大小夏侯说祭服绛缘领袖
为中衣绛裤袜示其赤心奉神今中衣绛缘足有所明
无俟于裤既非圣法谓不可施
卷十 第 24b 页 WYG1399-0460b.png
   乐歌奏(隋志云梁初北中/郎司马何佟之奏)
按周礼王出入则奏王夏尸出入则奏肆夏牲出入则
奏昭夏今乐府之夏唯变王夏为皇夏盖缘秦汉以来
称皇故也而齐氏仍宋仪注迎神奏昭夏皇帝出入奏
永至牲出入更奏引牲之乐其为舛谬莫斯之甚请下
礼局改正
   周舍议
礼王出奏王夏大祭祀与朝会其用乐一也而汉制皇
卷十 第 25a 页 WYG1399-0460c.png
帝在庙奏永至乐朝会之日别有皇夏二乐有异于礼
为乖宜除永至还用皇夏又礼尸出入奏肆夏宾入大
门奏肆夏则所设唯在人神其与迎牲之乐不可滥也
宋季失礼顿亏旧则神入庙门遂奏昭夏乃以牲牢之
乐用接祖考之灵斯皆前代之深疵当今所宜改也(并/隋)
(书/)
  明山宾(字孝若平原鬲人齐徵君僧绍子仕齐广/阳令入梁历散骑常侍兼国子祭酒终摄)
   (北兖/州事)
卷十 第 25b 页 WYG1399-0460d.png
   二郊同日议(梁台建山宾为右军记室参军掌/治吉礼天监五年称诏更详议并)
    (依/之)
伏寻制旨周以建子祀天五月祭地殷以建丑祀天六
月祭地夏以建寅祀天七月祭地自顷代以来南北二
郊同用夏正
   又议
二仪并尊三朝庆始同以此日二郊为允并请迎五帝
于郊皆以始祖配飨及郊庙受福唯皇帝再拜明上灵
卷十 第 26a 页 WYG1399-0461a.png
降祚臣下不敢同也
   迎气服大裘议(天监八/年从之)
周官祀昊天以大裘祀五帝亦如之顷代郊祀之服皆
用衮冕是以前奏迎气祀五帝亦服衮冕愚谓迎气祀
五帝亦宜用大裘礼俱一献
   庙祀樽彝议
樽彝之制祭图唯有三樽一曰象樽周樽也二曰山罍
夏樽也三曰著樽殷樽也徒有彝名竟无其器直酌象
卷十 第 26b 页 WYG1399-0461b.png
樽之酒以为圭瓒之实窃寻祼重于献不容共樽宜循
彝器以备大典案礼器有六彝春祠夏礿祼用鸡彝鸟
彝王以圭瓒初祼后以璋瓒亚祼故春夏两祭俱用二
彝今古礼殊无复亚祼止循其二春夏鸡彝秋冬牛彝
庶礼物备也
   武帝报
鸡是金禽亦主巽位但金火相伏用之通夏于义为疑
   又议
卷十 第 27a 页 WYG1399-0461c.png
臣愚管不奉明诏则终年乖舛案鸟彝是南方之物则
主火位木生于火宜为鸟彝春夏兼用
   郊庙礼牲议(旧太社廪牺吏牵牲司农省牲太/祝吏赞牲天监四年明山宾议帝)
    (惟以太祝赞牲为疑又以司农省牲于理似/伤牺吏执纼即事成卑议以太常丞牵牲馀)
    (依明/议)
案郊庙省牲日则廪牺令牵牲太祝令赞牲祭之日则
太尉牵牲郊特牲云社者神地之道国主社稷义实为
重今公卿贵臣亲执盛礼而令微吏牵牲颇为轻末且
卷十 第 27b 页 WYG1399-0461d.png
司农省牲又非其义太常礼官实当斯职礼祭社稷无
亲事牵之文谓宜以太常省牲廪牺令牵牲太祝令赞

   贵嫔母丧议
贵嫔既居母忧皇太子出贵嫔别第一举哀以申圣情
庶不乖礼(并隋/书)
   荐朱异(旧制年二十五方得释褐异时二十一/特敇擢为扬州议曹从事史寻有诏求)
    (异能之士五经博/士明山宾荐之)
卷十 第 28a 页 WYG1399-0462a.png
窃见钱塘朱异年时尚少德备老成在独无散逸之想
处闇有对宾之色器宇弘深神表峰峻金山万丈缘陟
未登玉海千寻窥映不测加以圭璋新琢锦组初构触
响铿锵值采便发观其信行非惟十室所稀若使负重
遥途必有千里之用
  陆玮
   天地祭一献议(天监七年武帝以一献为质三/献则文事天之道理不应然诏)
    (下详议博士陆玮明山宾/礼官司马褧等议从之)
卷十 第 28b 页 WYG1399-0462b.png
宗祧三献义兼臣下上天之礼主在帝王约理申义一
献为允(隋/书)
  朱异(字彦和吴郡钱塘人遍治五经犹明礼易/历迁中领军以劝纳侯景至乱惭愤卒)
   祀四望议(天监六年议者以为北郊有岳镇海/渎之座又有四望之座疑为烦重仪)
    (曹郎朱异明山宾徐勉议不决至十六/年北郊八座奏省四望松浙五湖等座)
郑众云四望谓日月星海郑玄云谓五岳四镇四渎寻
二郑之说互有不同窃以望是不即之名凡厥遥祭皆
有斯目岂容局于星海拘于海渎请命司天有关水旱
卷十 第 29a 页 WYG1399-0462c.png
之义爰有四海名山大川能兴云致雨一皆备祭
   明山宾议
舜典云望于山川春秋传曰江汉沮漳楚之望也而今
北郊设岳镇海渎又立四望窃谓烦黩宜省
   徐勉议
岳渎是山川之宗至于望祀之义不止于岳渎也若省
四望于义为非
   郊服大裘议(宋齐郊祀帝皆衮冕天监初始造/大裘明堂仪注犹云衮冕异议改)
卷十 第 29b 页 WYG1399-0462d.png
    (服大/裘)
礼大裘而冕祭昊天上帝五帝亦如之良由天神高远
义须诚质今从汎祭五帝理不容文
   明堂用瓦樽议
齐仪初献樽彝明堂贵质不应三献又不应象樽礼云
朝践用太樽郑云太樽瓦也记又云有虞氏瓦樽此皆
在庙所用犹以质素况在明堂礼不容象今请改用瓦
樽庶合文质之衷
卷十 第 30a 页 WYG1399-0463a.png
   郊献议
宗庙贵文故庶羞百品天义尊远则须简约今仪注所
荐与庙不异即理徵事如为未允请自今明堂有膳准
二郊但帝之为名本主生育成岁之功实为显著非如
昊天义绝言象虽曰同郊复应微异若水土之品蔬果
之属犹宜以荐止用梨枣橘栗四种之果姜蒲葵韭四
种之菹粳稻黍粱四种之米自此以外郊所无者请并
从省除
卷十 第 30b 页 WYG1399-0463b.png
   五帝祀先青帝议(明山宾制仪注明堂祀五帝/行礼先自赤帝始异议又诸)
    (议帝并/从之)
明堂既汎祭五帝不容的有先后东阶而升宜先春帝
请改从青帝始
   明堂器用议
明堂笾豆等器皆以彫饰寻郊祀贵质改用陶匏宗庙
贵文诚宜彫俎明堂之礼既方郊为文则不容陶匏比
庙为质又不应彫俎斟酌二途须存厥衷请改用纯漆
卷十 第 31a 页 WYG1399-0463c.png
   明堂停灌授俎议
旧仪明堂祀五帝先酌郁鬯灌地求神及初献清酒次
酃终醁礼毕太祝取俎上黍肉当御前以授请依郊仪
止一献清酒且五帝天神不可求之于地二郊之祭并
无黍肉之礼并请停灌及授俎法
   明堂祀用特牛议
旧明堂皆用太牢案记云郊用特牲又云天地之牛角
茧栗五帝既曰天神理无三牲之祭而毛诗我将篇云
卷十 第 31b 页 WYG1399-0463d.png
祀文王于明堂有维羊维牛之说良由周监二代其义
贵文明堂方郊未为极质故特用三牲止为一代之制
今斟酌百王义存通典蔬果之属虽符周礼而牲牢之
用宜遵夏殷请自今明堂止用特牛既合质文之中又
见贵诚之义
   雩祭燔柴议(武帝谓以火祈水于理/为乖异议停从坎瘗典)
案周宣云汉之诗毛注有瘗埋之文不见有燔柴之说
若以五帝必柴今明堂又无其事
卷十 第 32a 页 WYG1399-0464a.png
   庙祀羹钘议(从/之)
二庙祀相承止有一钘羹盖祭祀之礼应有两羹相承
止于一钘即礼为乖请加熬油莼羹一钘
   封阳侯服议(天监十四年异/为舍人议可之)
礼年虽未及成人己有爵命者则不为殇封阳侯年虽
中殇已有拜封不应殇服(并隋/书)
  何敬容(字国礼庐江人齐史部尚书昌宇子尚/齐主拜驸马都尉入梁历太子詹事)
   宁国临城公入学议(大同七年皇太子表其子/宁国临城公入学时议者)
卷十 第 32b 页 WYG1399-0464b.png
    (以与太子有齿胄之义/疑之敬容等议制可)
侍中尚书令臣敬容尚书仆射臣缵尚书臣僧旻臣之
遴臣筠等以为参点并事宣尼回路同咨泗水邹鲁称
盛洙汶无讥师道既光得一资敬无亏亚贰况于两公
而云不可(隋/书)
  徐摛(字士秀东海郯人一字士缋历太/子左卫率侯景乱侍简文在幽卒)
   临城公夫人觌见议(夫人即简文妃侄女旧礼/妇见舅姑众宾列观引春)
    (秋夫人姜氏至公使大夫宗妇觌用币简/文时为太子以问中庶子徐摛摛议从之)
卷十 第 33a 页 WYG1399-0464c.png
仪礼云质明赞见妇于舅姑杂记又云妇见舅姑兄弟
姊妹皆立于堂下政言妇是外宗未审㛠令所以停坐
三朝观其七德舅延外客姑率内宾堂下之仪以备盛
礼近代妇于舅姑本有戚属不相瞻看夫人乃妃侄女
有异他姻觌见之仪谓应可略(梁/书)
   太子令
纁雁之仪既称合于二姓酒食之会亦有因不失亲若
使榛栗腶脩贽馈必举副笄编珈盛饰斯备不应妇见
卷十 第 33b 页 WYG1399-0464d.png
之礼独以亲阙顷者敬进酏醴已传妇事之则而奉盘
沃盥不行侯服之家是知繁省不同质文异世临城公夫
人于妃既是姑侄宜停省(隋/书)
  司马筠(字贞素河内温人晋谯王承后博通三礼/齐起家奉朝请历梁尚书左丞始兴内史)
   皇子慈母服议(天监七年安成太妃陈氏薨江/州刺史安成王秀荆州刺史始)
    (兴王憺并以慈母表解职不许太妃薨京邑/丧祭无主中书舍人周舍议高祖下制舍又)
    (议上因是敕礼官议皇子慈母之服尚书祠/部郎司马筠议高祖以为不然于是筠等请)
    (依制改定嫡妻之子母没为父妾所养服之/五月贵贱并同以为永制 梁书司马筠传)
卷十 第 34a 页 WYG1399-0465a.png
   周舍议
贺彦先称慈母之子不服慈母之党妇又不从夫而服
慈姑小功服无从故也庾蔚之云非徒子不从母而服
其党孙又不从父而服其慈由斯而言慈祖母无服明
矣寻门内之哀不容自同于常按父之祥禫子并受吊
今二王诸子宜以成服日单衣一日为位受吊
   武帝制
二王在远诸子宜摄祭事
卷十 第 34b 页 WYG1399-0465b.png
   周舍又议
礼云缟冠玄武子姓之冠则世子衣服宜异于常可著
细布衣绢为领带三年不听乐又礼及春秋庶母不世
祭盖谓无王命者耳吴太妃既朝命所加得用安成礼
秩则当祔庙五世亲尽乃毁陈太妃命数之重虽则不
异慈孙既不从服庙食理无传祀子祭孙止是会经文
   司马筠皇子慈母服议
宋朝五服制皇子服训养母礼依庶母慈已宜从小功
卷十 第 35a 页 WYG1399-0465c.png
之制按曾子问云子游曰丧慈母礼欤孔子曰非礼也
古者男子外有傅内有慈母君命所使教子也何服之
有郑玄注云此指谓国君之子也若国君之子不服则
王者之子不服可知又丧服经云君子子为庶母慈已
者传曰君子子者贵人子也郑玄引内则三母止施于
卿大夫以此而推则慈母之服上不在五等之嗣下不
逮三士之息傥其服者止卿大夫寻诸侯之子尚无此
服况乃施之皇子谓宜依礼刋除以反前代之惑
卷十 第 35b 页 WYG1399-0465d.png
   武帝又制
礼言慈母凡有三条一则妾子之无母使妾之无子者
养之命为母子服以三年丧服齐衰章所言慈母是也
二则嫡妻之子无母使妾养之慈抚隆至虽均乎慈爱
但嫡妻之子妾无为母之义而恩深事重故服以小功
丧服小功章所以不直言慈母而云庶母慈已者明异
于三年之慈母也其三则子非无母正是择贱者视之
义同师保而不无慈爱故亦有慈母之名师保既无其
卷十 第 36a 页 WYG1399-0466a.png
服则此慈亦无服矣内则云择于诸母与可者使为子
师其次为慈母其次为保母此其明文言择诸母是择
人而为此三母非谓择取兄弟之母也何以知之若是
兄弟之母其先有子者则是长妾长妾之礼实有殊加
何容次妾生子乃退成保母斯不可也又有多兄弟之
人于义或可若始生之子便应三母俱阙耶由是推之
内则所言诸母是谓三母非兄弟之母明矣子游所问
自是师保之慈非三年小功之慈也故夫子得有此对
卷十 第 36b 页 WYG1399-0466b.png
岂非师保之慈母无服之證乎郑玄不辨三慈混为训
释引彼无服以注慈已后人致谬实此之由经言君子
子者此虽起于大夫明大夫犹尔自斯以上弥应不异
故传云君子子者贵人之子也总言曰贵则无所不包
经传互文交相显发则知慈加之义通乎大夫以上矣宋
代此科不乖礼意便加除削良是所疑
   迎气祭不用牲议(梁制用特牛天监七年尚/书左丞司马筠议从之)
昆虫未蛰不以火田鸠化为鹰罻罗方设仲春之月祀
卷十 第 37a 页 WYG1399-0466c.png
不用牲止圭璧皮币斯又事神之道可以不杀明矣况
今祀天岂容尚此请夏初迎气祭不用牲
   尚书祭服议(天监九年司马/筠等参议从之)
礼记玉藻云诸侯玄冕以祭裨冕以朝杂记又云大夫
冕而祭于公弁而祭于已今之尚书上异公侯下非卿
士止有朝衣本无冕服但既预斋祭不容同在于朝宜
依太常及博士诸斋官例著皂衣绛襈中单竹叶冠若
不亲奉则不须入庙
卷十 第 37b 页 WYG1399-0466d.png
   尚书参庙祀跣袜议(天监十一年/诏可 附)
按礼跣袜事由燕坐屦不宜陈尊者之侧今则极敬之
所莫不皆跣清庙崇严既绝恒礼凡有履行者应皆跣
(隋/书)
  司马褧(字元素河内温人仕齐王府/行参军入梁历晋安王长史)
   议贵嫔母服牒(天监五年褧为祠部郎司马议/从之褧传父业专精三礼所议)
    (多/行)
贵嫔母车亡应有服制谓宜准公子为母麻衣之制既
卷十 第 38a 页 WYG1399-0467a.png
葬而除(隋/书)
   东宫宴会奏乐议(天监六年东宫新成皇太子/出宫后于崇正殿宴会兼殿)
    (中郎司/马褧议)
既于崇正殿宴会太子临座其事重宣依礼会奏金石
轩县之乐旧东宫元会仪注宫臣先入入时无乐至上
宫客入方奏乐(杜氏/通典)
  贺琛(字国宝会稽山阴人/历金紫光禄大夫)
   驳大功冠嫁议(琛初为尚书通事舍人参礼仪/事累迁尚书左丞时皇太子议)
卷十 第 38b 页 WYG1399-0467b.png
    (大功之末可以冠子/嫁女驳之遂从琛议)
令旨以大功之末可得冠子嫁女不得自冠自嫁推以
记文窃犹致惑案嫁冠之礼本是父之所成无父之人
乃可自冠故称大功小功并以冠子嫁子为文非关惟
得为子已身不得也小功之末既得自嫁娶而亦云冠
子娶妇其义益明故先列二服每明冠子嫁子结于后
句方显自娶之义既明小功自娶即知大功自冠矣盖
是约言而见旨若谓缘父服大功子服小功小功服轻
卷十 第 39a 页 WYG1399-0467c.png
故得为子冠嫁大功服重故不得自嫁自冠者则小功
之末非明父子服除不应复云冠子嫁子也若谓小功
之文言已可娶大功之文不言已冠故知身有大功不
得自行嘉礼但得为子冠嫁窃谓有服不行嘉礼本为
吉凶不可相干子虽小功之末可得行冠嫁犹应须父
得为其嫁冠若父于大功之末可以冠子嫁子是于吉
凶礼无碍吉凶礼无碍岂不得自冠自嫁若自冠自嫁
于事有碍则冠子嫁子宁独可通今许其冠子而塞其
卷十 第 39b 页 WYG1399-0467d.png
自冠是琛之所惑也又令旨推下殇小功不可娶妇则
降服大功亦不得为子冠嫁伏寻此旨若谓降服大功
不可冠子嫁子则降服小功亦不可自冠自娶是为凡
厥降服大功小功皆不得冠娶矣记文应云降服则不
可宁得惟称下殇今不言降服的举下殇实有其义夫
出嫁出后或有再降出后之身于本姊妹降为大功若
是大夫服士又以尊降则成小功其于冠嫁义无以
异所以然者出嫁则有受我出后则有传重并欲薄于
卷十 第 40a 页 WYG1399-0468a.png
此而厚于彼此服虽降彼服则隆昔实期亲虽再降犹
依小功之礼可冠可嫁若夫期降大功大功降为小功
止是一等降杀有伦服末嫁冠故无有异惟下殇之服
特明不娶之义者盖缘以幼稚之故夭丧情深既无受
厚他姓又异传重彼宗嫌其年稚服轻顿成杀略故特
明不娶以示本重之恩是以凡厥降服冠嫁不殊惟在
下殇乃明不娶其义若此则不得言大功之降服皆不
可冠嫁也且记云下殇小功言下殇则不得通于中上
卷十 第 40b 页 WYG1399-0468b.png
语小功则不得兼于大功若实大小功降服皆不冠嫁
上中二殇亦不嫁冠者记不得直云下殇小功则不可
恐非文意此又琛之所疑也
   启陈四事奏(琛普通中迁散骑常侍是时皆缘/饰奸谄深害时政琛遂启陈事条)
    (封奏高祖大怒召主书于前口授敕/责琛琛但谢过而已不敢复有指斥)
臣荷拔擢之恩曾不能效一职居献纳之任又不能荐
一言窃闻慈父不爱无益之子明君不蓄无益之臣臣
所以当食废飧中宵而叹息也辄言时事列之于后非
卷十 第 41a 页 WYG1399-0468c.png
谓谋猷宁云启沃独缄胸臆不语妻子辞无粉饰削藁
则焚脱得听览试加省鉴如不允合亮其戆愚
    其一事
今北边稽服戈甲解息政是生聚教训之时而天下户
口减落诚当今之急务虽是处彫流而关外弥甚郡不
堪州之控总县不堪郡之裒削更相呼扰莫得治其政
术惟以应赴徵敛为事百姓不能堪命各事流移或依
于大姓或聚于屯封盖不获已而窜亡非乐之也国家
卷十 第 41b 页 WYG1399-0468d.png
于关外赋税盖微乃至年常租课动致逋积而民失安
居宁非牧守之过东境户口空虚皆由使命繁数夫犬
不夜吠故民得安居今大邦大县舟舸衔命者非唯十
数复穷幽之乡极远之邑亦皆必至每有一使属所搔
扰积理深为民害驽困邑宰则拱手听其渔猎桀黠长
吏又因之而为贪残纵有廉平郡犹掣肘故邑宰怀印
类无考绩细民弃业流冗者多虽年降复业之诏屡下
蠲赋之恩而终不得反其居也
卷十 第 42a 页 WYG1399-0469a.png
    其二事
圣主恤隐之心纳隍之念闻之遐迩至于翾飞蠕动犹
且度脱况在兆庶而州郡无恤民之志故天下颙颙惟
注仰于一人诚所谓爱之如父母仰之如日月敬之如
鬼神畏之如雷霆苟须应痛逗药岂可不治之哉今天
下宰守所以皆尚贪残罕有廉白者良由风俗侈靡使
之然也淫奢之弊其事多端粗举二条言其尤者夫食
方丈于前所甘一味今之燕喜相竞誇豪积果如山岳
卷十 第 42b 页 WYG1399-0469b.png
列肴同绮绣露台之产不周一燕之资而宾主之间裁
取满腹未及下堂已同臭腐又歌姬舞女本有品制二
八之锡良待和戎今言妓之夫无有等秩虽复庶贱微
人皆盛姬姜务在贪污争饰罗绮故为吏牧民者竞为
剥削虽致赀巨亿罢归之日不支数年便已消散盖由
宴醑所费既破数家之产歌谣之具必俟千金之资所
费事等丘山为欢止在俄顷乃更追恨向所取之少今
所费之多如复傅翼增其搏噬一何悖哉其馀淫侈著
卷十 第 43a 页 WYG1399-0469c.png
之凡百习以成俗日见滋甚欲使人守廉隅吏尚清白
安可得耶今诚宜严为禁制道之以节俭贬黜雕饰纠
奏浮华使众皆知变其耳目改其好恶夫失节之嗟亦
民所自患正耻不及群故勉强而为之苟力所不至还
受其弊矣今若釐其风而正其失易于反掌夫论至治
者必以淳素为先正彫流之弊莫有过俭䃼者也
    其三事
圣躬荷负苍生以为任弘济四海以为心不惮胼胝之
卷十 第 43b 页 WYG1399-0469d.png
劳不辞癯瘦之苦岂止日仄忘饥夜分废寝至于百司
莫不奏事上息责下之嫌下无逼上之咎斯实道迈百
王事超千载但斗筲之人藻棁之子既得伏奏帷扆便
欲诡竞求进不说国之大体不知当一官处一职贵使
理其紊乱匡其不及心在明恕事乃平章但务吹毛求
疵擘肌分理运挈瓶之智徼分外之求以深刻为能以
绳逐为务迹虽似于奉公事更成其威福犯罪者多巧
避滋甚旷官废职长弊增奸实由于此今诚愿责其
卷十 第 44a 页 WYG1399-0470a.png
公平之效黜其谗愚之心则下安上谧无侥倖之患矣
    其四事
自征伐北境帑藏空虚今天下无事而犹日不暇给者
良有以也夫国敝则省其事而息其费事省则养民费
息则财聚止五年之中尚于无事必能使国丰民阜若
积以岁月斯乃范蠡灭吴之术管仲霸齐之由今应内
省职掌各检其所部凡京师治署邸肆应所为或十条
宜省其五或三条宜除其一及国容戎备在昔应多在
卷十 第 44b 页 WYG1399-0470b.png
今宜少虽于后应多即事未须皆悉减省应四方屯传
邸治或旧有或无益或妨民有所宜除除之有所宜减
减之凡厥兴造凡厥费财有非急者有役民者又凡厥
讨召凡厥徵求虽关国计权其事宜皆须息费休民不息
费则无以聚财不休民则无以聚力故蓄其财者所以
大用之也息其民者所以大役之也若言小事不足害
财则终年不息矣以小役不足妨民则终年不止矣扰
其民而欲求生聚殷阜不可得矣耗其财而务赋敛繁
卷十 第 45a 页 WYG1399-0470c.png
兴则奸诈盗窃弥生是弊不息而其民不可使也则难
可以语富彊而图远大矣自普通以来二十馀年刑役
荐起民力彫流今魏氏和亲疆场无警若不及于此时
大息四民使之生聚减省国费令府库蓄积一旦异境
有虞关河可扫则国弊民疲安能振其远略事至方图
知不及矣
   武帝敕责贺琛
謇謇有闻殊称所期但朕有天下四十馀年公车谠言
卷十 第 45b 页 WYG1399-0470d.png
见闻听览所陈之事与卿不异常欲承用无替怀抱每
苦倥偬更增惛惑卿珥貂纡组博问洽闻不宜同于阘
茸止取名字宣之行路言我能上事明言得失恨朝廷
之不能用或诵离骚荡荡其无人遂不御乎千里或诵
老子知我者希则我贵矣如是献替莫不能言正旦兽
鐏皆其人也卿可分别言事启乃心沃朕心卿云今北
边稽服政是生聚教训之时而民失安居牧守之过朕
无则哲之知触向多弊四聪不开四明不达内省责躬
卷十 第 46a 页 WYG1399-0471a.png
无处逃咎尧为圣主四凶在朝况乎朕也能无恶人但
大泽之中有龙有蛇纵不尽善不容皆恶卿可分明显
出某刺史横暴某太守贪残某官长凶虐尚书兰台主
书舍人某人奸猾某人取与明言其事得以黜陟向令
舜但听公车上书四凶终自不知尧亦永为闇主卿又
云东境户口空虚良由使命繁多但未知此是何使卿
云驽困邑宰则拱手听其渔猎桀黠长吏又因之而为
贪残并何姓名廉平掣肘复是何人朝廷思贤有如饥
卷十 第 46b 页 WYG1399-0471b.png
渴廉平掣肘实为异事宜速条闻当更擢用凡所遣使
多由民讼或复军粮诸所飙急盖不获已而遣之若不
遣使天下枉直云何综理事实云何济办恶人日滋善
人日蔽欲求安卧其可得乎不遣使而得事理此乃佳
事无足而行无翼而飞能到在所不威而伏岂不幸甚
卿既言之应有深见宜陈秘术不可怀宝迷邦卿又云
守宰贪残皆由滋味过度贪残糜费已如前答汉文虽
爱露台之产邓通之钱布于天下以此而治朕无愧焉
卷十 第 47a 页 WYG1399-0471c.png
若以下民饮食过差亦复不然天监之初思之已甚其
勤力营产则无不富饶惰游缓事则家业贫窭勤修产
业以营盘案自已营之自己食之何损于天下无赖子
弟惰营产业致于贫窭无可施设此何益于天下且又
意虽曰同富富有不同悭而富者终不能设奢而富者
于事何损若使朝廷缓其刑此事终不可断若急其制
则曲屋密房之中云何可知若家家搜检其细已甚欲
使吏不呼门其可得乎更相恐胁以求财帛足长祸萌
卷十 第 47b 页 WYG1399-0471d.png
无益治道若以此指朝廷我无此事昔之牲牢久不宰
杀朝中会同菜蔬而已意粗得奢约之节若复减此必
有蟋蟀之讥若以为功德事者皆是园中之所产育功
德之事亦无多费变一瓜为数十种食一菜为数十味不
变瓜菜亦无多种以变故多何损于事亦毫芥不关国
家如得财如法而用此不愧乎人我自除公宴不食国
家之食多历年稔乃至宫人亦不食国家之食积累岁
月凡所营造不关材官及以国匠皆资雇借以成其事
卷十 第 48a 页 WYG1399-0472a.png
近之得财颇有方便民得其利国得其利我得其利营
诸功德或以卿之心度我之心故不能得知所得财用
暴于天下不得曲辞辩论卿又云女妓越滥此有司之
责虽然亦有不同贵者多畜妓乐至于勋附若两掖亦
复不闻家有二八多畜女妓者此并宜具言其人当令
有司振其霜豪卿又云乃追恨所取为少如复傅翼增
其搏噬一何悖哉勇怯不同贪廉各用勇者可使进取
怯者可使守城贪者可使捍禦廉者可使牧民向使叔
卷十 第 48b 页 WYG1399-0472b.png
齐守于西河岂能济事吴起育民必无成功若使吴起
而不重用则西河之功废今之文武亦复如此取其搏
噬之用不能得不重更任彼亦非为朝廷为之傅翼卿
以朝廷为悖乃自甘之当思致悖所以卿云宜导之以
节俭又云至治者必以淳素为先此言大善夫子言其
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朕绝房室三十馀
年无有淫佚朕颇自计不与女人同屋而寝亦三十馀
年至于居处不过一床之地雕饰之物不入于宫此亦
卷十 第 49a 页 WYG1399-0472c.png
人所共知受生不饮酒受生不好音声所以朝中曲宴
未尝奏乐此群贤之所观见朕三更出理事随事多少
事少或中前得竟或事多至日昃方得就食日常一食
若昼若夜无有定时疾苦之日或亦再食昔要腹过于十
围今之瘦削裁二尺馀旧带犹存非为妄说为谁为之救物
故也书曰股肱惟人良臣惟圣向使朕有股肱可得中
主今乃不免居九品之下不令而行徒虚言耳卿今慊
言便罔知所答卿又云百司莫不奏事诡竞求进此又
卷十 第 49b 页 WYG1399-0472d.png
是谁何者复是诡事今不使外人呈事于义可否无人
废职职可废乎职废则人乱人乱则国安乎以咽废飧
此之谓也若断呈事谁尸其任专委之人云何可得是
故古人云专听生奸独任成乱犹二世之委赵高元后
之付王葬呼鹿为马卒有阎乐望夷之祸王莽亦终移
汉鼎卿云吹毛求疵复是何人所吹之疵擘肌分理复
是何人乎事及深刻绳逐并复是谁又云治署邸肆何
者宜除何者宜省国容戎备何者宜省何者未须四方
卷十 第 50a 页 WYG1399-0473a.png
屯传何者无益何者妨民何处兴造而是役民何处费
财而是非急若为讨召若为徵赋朝廷从来无有此事
静息之方复何者宜各出其事具以奏闻卿云若不及
于事大息其民事至方图知无及也如卿此言即时便
是大役其民是何处所卿云国敝民疲诚如卿言终须
出其事不得空作漫语夫能言之必能行之富国彊兵
之术急民省役之宜号令远近之法并宜具列若不具
列则是欺罔朝廷空示颊舌凡人有为先须内省惟无
卷十 第 50b 页 WYG1399-0473b.png
瑕者可以戮人卿不得历诋内外而不极言其事伫闻
重奏当后省览付之尚书班下海内庶乱羊永除害马
长息惟新之美复见今日(并梁/书)
  贺玚(字德琏会稽山阴人少传礼/业历步兵校尉领五经博士)
   东宫宴会奏乐议(天监中掌宾礼/贺玚议制曰宜)
按礼宾入而悬兴示易以敬也和易以敬宫人皆然谓
不应有异愚以宫人始入便应奏乐
   东宫备二舞议(玚又议上宫元会奏大壮武舞/大观文舞旧东宫仪注既不奏)
卷十 第 51a 页 WYG1399-0473c.png
    (问乐府有缀是旧仪注阙制曰学者今止克/应犹未见其仪更可议玚又议上制从之)
按礼记云天子为乐也以赏诸侯之有功其治人劳者
舞行缀远其治人逸者舞行缀短观其舞知其德以此
而求诸侯舞时王之乐可知也况皇储养德春宫式瞻
攸属谓宜备二舞以宣文武之德焉(并杜氏/通典)
   又议(制曰/宜同)
上宫元会始作乐先奏相和五引今未审东宫元会同

卷十 第 51b 页 WYG1399-0473d.png
  王僧崇
   三公祭服议
今祭服三公衣身画兽其腰及袖又有青兽形与兽同
义应是蜼即宗彝也两袖各有禽鸟形类鸾凤似是华
虫今画宗彝即是周礼但郑玄云蜼𧍪属昂鼻长尾是
兽之轻小者谓宜不得同兽寻冕服无凤应改为雉又
裳有圆花于礼无碍是画师加葩蘤耳藻米黼黻并乖
古制今请改正并去圆花
卷十 第 52a 页 WYG1399-0474a.png
   武帝答
古文日月星辰此以一辰摄三物也山龙华虫又以一
山摄三物也藻火粉米又以一藻摄三物也是为九章
今衮服画龙则宜应画凤明矣孔安国云华者花也则
为花非疑若一向画雉差降之文复将安寄郑义是所
未允(隋/书)
  祖暅
   论历奏(梁初因齐用宋元嘉历天监三年/诏定历员外散骑侍郎祖暅奏)
卷十 第 52b 页 WYG1399-0474b.png
臣先在晋已来世居此职仰寻黄帝至今十二代历元
不同周天斗分疏密亦异当代用之各垂一法宋大明
中臣先人考古法以为正历垂之于后事皆符验不可
改张
   又奏(诏使太史令校候新旧二/历以为新密旧疏暅又奏)
史官今所用何承天历稍与天乖纬绪参差不可承案
被诏付灵台与新历对课疏密前期百日并又再申始
自去冬终于今朔得失之效并已月别启闻夫七曜运
卷十 第 53a 页 WYG1399-0474c.png
行理数深妙一失其源则岁积弥爽所上脱可施用宜
在来正(并隋/书)
  沈重(字德厚吴兴武康人仕博士为后/梁都官尚书历散骑常侍朝周卒)
   钟律议(重大同三年除五经博士议钟律乃依/淮南用京房术得三百六十律详隋书)
易以三百六十策当期之日此律历之数也淮南子云
一律而生五音十二律而为六十音因而六之故三百
六十音以当一岁之日律历之数天地之道也此则自
古而然矣(隋/书)
卷十 第 53b 页 WYG1399-0474d.png
  许懋(字昭哲高阳新城人/历拜太子中庶子)
   封禅议(懋兼著作郎待诏文德省时有请封会/稽禅国山者高祖因集文学之士草封)
    (禅仪将欲行焉懋以为不可因建议高祖纳/之推演懋议称制旨以荅请者由是遂停)
臣案舜幸岱宗是为巡狩而郑引孝经钩命决云封于
太山考绩柴燎禅乎梁甫刻石纪号此纬书之曲说非
正经之通义也依白虎通云封者言附广也禅者言成
功相传也若以禅授为义则禹不应传启至桀十七世
也汤又不应传外丙至纣三十七世也又礼记云三皇
卷十 第 54a 页 WYG1399-0475a.png
禅奕奕谓盛德也五帝禅亭亭特立独起于身也三王
禅梁甫连延不绝父没子继也若谓禅奕奕谓盛德者
古义以伏义神农黄帝是为三皇伏羲封太山禅云云
黄帝封太山禅亭亭皆不禅奕奕而云盛德则无所寄
矣若谓五帝禅亭亭特立独起于身者颛顼封太山禅
云云帝喾封太山禅云云尧封太山禅云云舜封太山
禅云云亦不禅亭亭若合黄帝以为五帝者少昊即黄
帝子又非独立之义矣若谓三王禅梁父连延不绝父
卷十 第 54b 页 WYG1399-0475b.png
没子继者禹封太山禅云云周成王封太山禅社首旧
书如此异乎礼说皆道听所得失其本文假使三王皆
封太山禅梁父者是为封太山则有传世之义禅梁父
则有揖让之怀或欲禅位或欲传子义既矛盾理必不
然又七十二君夷吾所记此中世数裁可得二十馀主
伏羲神农女娲大庭柏皇中央栗陆骊连赫胥尊卢混
沌昊英有巢朱襄葛天阴康无怀黄帝少昊颛顼高辛
尧舜禹汤文武中间乃有共工霸有九州非帝之数云
卷十 第 55a 页 WYG1399-0475c.png
何得有七十二君封禅之事且燧人以前至周之世未
有君臣人心淳朴不应金泥玉检升中刻石燧人伏羲
神农三皇结绳而治书契未作未应有镌文告成且无
怀氏伏羲后第十六主云何得在伏羲前封太山禅云
云夷吾又曰惟受命之君然后得封禅周成王非受命
君云何而得封太山禅社首神农与炎帝是一主而云
神农封太山禅云云炎帝封太山禅云云分为二人妄
亦甚矣若是圣主不须封禅若是凡主不应封禅当是
卷十 第 55b 页 WYG1399-0475d.png
齐桓欲行此事管仲知其不可故举怪物以屈之也秦
始皇登太山中坂风雨暴至休松树下封为五大夫而
事不遂汉武帝宗信方士广召儒生皮弁搢绅射牛行
事独与霍嬗俱上既而子侯暴卒厥足用伤至魏明使
高堂隆撰其礼仪闻隆没叹息曰天不欲成吾事高生
舍我亡也晋武太始中欲封禅乃至太康议犹不定竟
不果行孙皓遣兼司空董朝兼太常周处至阳羡封禅
国山此朝君子有何功德不思古道而欲封禅皆是主
卷十 第 56a 页 WYG1399-0476a.png
好名于上臣阿旨于下也夫封禅者不出正经惟左传
说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亦不谓为封禅郑
玄有参柴之风不能推寻正经专信纬候之书斯为谬
矣盖礼云因天事天因地事地因名山升中于天因吉
土享帝于郊燔柴岱宗即因山之谓矣故曲礼云天子
祭天地是也又祈谷一报谷一礼乃不显祈报地推文
则有乐记云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和故
百物不失节故祀天祭地百物不失者天生之地养之
卷十 第 56b 页 WYG1399-0476b.png
故知地亦有祈报是则一年三郊天三祭地周官有圜
丘方泽者总为三事郊祭天地故小宗伯云兆五帝于
四郊此即月令迎气之郊也舜典有岁二月东巡狩至
于岱宗夏南秋西冬北五年一周若为封禅何其数也
此为九郊亦皆正义至如大旅于南郊者非常祭也大
宗伯国有大故则旅上帝月令云仲春玄鸟至祀于高
禖亦非常祭故诗云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并有雩祷亦
非常祭礼云雩禜水旱也是为合郊天地有三特郊天
卷十 第 57a 页 WYG1399-0476c.png
有九非常祀又有三孝经云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
帝雩祭与明堂虽是祭天而不在郊是为天祀有十六
地祭有三惟大禘祀不在此数大传云王者禘其祖之
所自出以其祖配之异于常祭以故云大于时祭系辞
云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地道焉有人道
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佗三才之道也乾彖云
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
终始六位时成此则应六年一祭坤元亦尔诚敬之道
卷十 第 57b 页 WYG1399-0476d.png
尽此而备至于封禅非所敢闻
   答雩祭燔柴议(敕问凡求阴阳应各从其类今/雩祭燔柴以火祈水意以为疑)
    (懋答/从之)
雩祭燔柴经无其文良由先儒不思故也按周宣云汉
之诗曰上下奠瘗靡神不宗毛注云上祭天下祭地奠
其币瘗其物以此而言谓旱而祭天地并有瘗埋之文
不见有燔柴之说若以祭五帝必应燔柴者今明堂之
礼又无其事且礼又云埋少牢以祭时时之功是五帝
卷十 第 58a 页 WYG1399-0477a.png
此又是不用柴之证矣昔雩坛在南方正阳位有乖求
神而已移于东实柴之礼犹未革请停用柴其牲牢等
物悉从坎瘗以符周宣云汉之说(梁书/)
  虞皭
   奏弹伏暅(暅与何远为郡俱称廉白远累见擢/暅迁阶而已多托疾居家寻求假束)
    (阳迎妹丧因留会稽自表解职高祖诏以为/豫章内史乃出拜治书侍御史虞皭奏有诏)
    (勿/治)
臣闻失忠与信一心之道以亏貌是情非两观之诛宜
卷十 第 58b 页 WYG1399-0477b.png
及未有陵犯名教要冒君亲而可纬俗经邦者也风闻
豫章内史伏暅去岁启假以迎妹丧为解因停会稽不
去入东之始货宅卖车以此而推则是本无还意暅历
典二邦少免贪浊此自为政之本岂得称功常谓人才
品望居何远之右而远以清公见擢名位转隆暅深诽
怨形于辞色兴居叹咤寤寐失图天高听卑无私不照
去年十二月二十一日诏曰国子博士领长水校尉伏
暅为政廉平宜加将养勿使恚念致亏士风可豫章内
卷十 第 59a 页 WYG1399-0477c.png
史岂有人臣奉如此之诏而不亡魂破胆归罪有司擢
发抽肠少自论谢而循奉慠然了无异色暅识见所到
足达此旨而冒宠不辞吝斯苟得故以士流解体行路
沸腾辨迹求心无一可恕窃以暅踉蹡落魄三十馀年
皇运勃兴咸与维始除旧布新濯之江汉一纪之间三
世隆显曾不能少怀感激仰荅万分反覆拙谋成兹巧
罪不忠不敬于斯已及请以暅大不敬论以事详法应
弃市刑辄收所近狱洗结以法从事如法所称暅即主
卷十 第 59b 页 WYG1399-0477d.png
臣谨按豫章内史臣伏暅含疵表行藉悖成心语嘿一
违资敬兼尽幸属昌时擢以不次溪壑可盈志欲无满
要君东走岂曰止足之归负志解巾异乎激处之致甘
此脂膏孰非荼苦佩兹龟组岂殊缧緤宜明风宪肃正
简书臣等参议请以见事免暅所居官凡诸位任一皆
削除
   明堂尺度议(朱异初承制议明堂未定天监十/二年皭为太常丞引周礼议制可)
周礼明堂九尺之筵以为高下脩广之数堂崇一筵故
卷十 第 60a 页 WYG1399-0478a.png
阶高九尺汉家制度犹遵此礼故张衡度堂以筵者也
郑玄以庙寝三制既同俱应以九尺为度
  虞僧虬
   论景慈證母罪启(天监三年建康女子任提女/坐诱口当死其子景慈对鞫)
    (辞云母实行此是时法官/虞僧虬启诏流于交州)
按子之事亲有隐无犯直躬證父仲尼为非景慈素无
防闲之道死有明目之据陷亲极刑伤和损俗凡乞鞫
不审降罪一等岂得避五岁之刑忽死母之罪景慈宜
卷十 第 60b 页 WYG1399-0478b.png
加罪辟(隋/书)
 
 
 
 
 
 
 梁文纪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