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蜀鉴 提要
蜀鉴 提要 第 1a 页 WYG0352-048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史部三
 蜀鉴         纪事本末类
  提要
    (臣/)等谨案蜀鉴十卷不著撰人名氏前有方
    孝孺序称宋端平中绍武李文子尝仕于蜀
    蒐采史传起秦取南郑至宋平孟昶上下千
    二百年事之系乎蜀者为书十卷云云世遂
    题为文子作考亭渊源录亦载李文子字公
蜀鉴 提要 第 1b 页 WYG0352-0481b.png
    谨光泽人(案光泽即绍武之/属县今尚仍古名)李方子之弟绍
    兴四年进士官至知太安军绵阆州潼川府
    著蜀鉴十卷然考端平三年文子所作序中
    称燕居深念䌷绎前闻因俾资中郭允蹈缉
    为一编云云则此书为资州郭允蹈所撰文
    子特总其事耳世即以为文子作亦犹大易
    粹言本曾穜命方闻一作而直斋书录解题
    遂误以为穜作也其书每事各标总题如袁
蜀鉴 提要 第 2a 页 WYG0352-0482a.png
    枢通鉴纪事本末之例其兼以考證附目末
    则较纲目为详赡焉宋自南渡后以荆襄为
    前障以兴元汉中为后户天下形势恒在楚
    蜀故允蹈是书所述皆战守胜败之迹于军
    事之得失地形之险易恒三致意而于古人
    用兵故道必评其今在某处其经营擘画用
    意颇深他如辨荆门之浮桥引水经注以證
    荆州记之误陈仓之马鸣阁引蜀志以纠寰
蜀鉴 提要 第 2b 页 WYG0352-0482b.png
    宇记之误斜谷之遮要引兴元记以补裴松
    之注之缺诸葛亮之筑乐城引通鉴以辨华
    阳国志寰宇记之异同于地理亦颇精核又
    所载罗尚之抗李雄张罗之据犍为亦较晋
    书载记及十六国春秋为详皆足裨史乘之
    考證唯所论蜀之地势可以北取中原引汉
    高祖为證则与李舜臣江东十鉴同意姑以
    励恢复之气耳诸葛亮所不能为而谓后人
蜀鉴 提要 第 3a 页 WYG0352-0482c.png
    能之乎末二卷叙西南夷始末其载犍为郡
    之置始于汉代不知唐之庄琰播郎等州即
    其故地又所载南诏始末谓骠信败于韦皋
    而南蛮始衰不知实败于高骈而蛮乃不振
    所记未免稍略然其时方虑内讧无暇外攘
    著书之志主于捍拒秦陇之师振控巴渝之
    险其他边徼之事固在所略亦其时势为之
    矣乾隆四十六年十月恭校上
蜀鉴 提要 第 3b 页 WYG0352-0482d.png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 (臣/) 陆 费 墀
蜀鉴 提要 第 4a 页 WYG0352-0483a.png
蜀鉴序
宋端平中昭武李文子尝仕于蜀蒐择史传自秦取南
郑至宋平孟昶上下千二百年事之系乎蜀者为书拾
卷凡一统之离合地势之险易贤才之众寡攻守之得
失与夫忠顺致福之基逆乱取祸之原莫不毕举而详
之名曰蜀鉴殿下受封兹土既笃志二帝三王之典以
明道立德复纵观史策考论臧否以为劝戒暇日览是
书而有取焉俾臣序之将重锓而传于世臣惟流峙不
蜀鉴 提要 第 4b 页 WYG0352-0483b.png
易者山川之形也变迁靡常者古今之事也形势得之
而后固事变得之而后安君不得之则无以守其国臣
不得之则无以守其身者万世当行之道也蜀之形势
天下之险莫先焉然惟有道者处之行仁义之政尽忠
顺之礼惟持人心之具胶结而不可解范防外患之方
巩固而不可陵则山若为之益高江若为之弥深关门
不加讥呵而众庶乐业福祥自至苟不循道上无以得
乎君下无以宜乎民而欲恃江山以为守其果足恃乎
蜀鉴 提要 第 5a 页 WYG0352-0483c.png
是非成败之已然者槩可见于此书矣恭惟殿下之国
甫五载宽大仁厚之政洽乎夷蛮忠孝慎恭之德闻于
四方不怒而群臣知耻不杀而万民畏威固已超乎千
载之表尚何俟此书以为鉴抑书之意亦何俟臣之言
而后明哉然圣智之虑不止于善一身安一时而必欲
垂法子孙黎民以传示后世夫后世至远也子孙黎民
至众也欲至远与至众者皆若殿下之心以保邦家于
无穷则示之以往古之鉴非过也而臣承命而有言焉
蜀鉴 提要 第 5b 页 WYG0352-0483d.png
虽自知其过而亦不敢辞也汉中府学教授方孝孺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