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
卷二十 第 1a 页 WYG1345-0164c.png
钦定四库全书
 会稽掇英揔集卷二十
            宋 孔延之 撰
   修禊于云门王献之山亭序(王勃/)
观夫天下四海以宇宙为城池人生百年用林泉为窟
宅虽朝野殊致出处异途莫不拥冠盖于烟霞披薜萝
于山水况乎山阴旧地王逸少之池亭永兴新郊许玄
度之风月琴台凉落犹停隐遁之宾酿渚荒凉尚有过
卷二十 第 1b 页 WYG1345-0164d.png
逢之客仙舟荡漾若海上之查来羽盖参差似辽东之
鹤起或昂昂骋骥或泛泛飞凫俱安名利之场各得逍
遥之地而上属无为之道下栖玄邈之风永淳二年暮
春三月修祓禊于献之山亭也迟迟风景出没媚于郊
原片片云飞远近生于林薄杂花争发非止桃蹊迟鸟
乱飞有馀莺谷王孙春草处处皆青仲统芳园家家并
翠于是携旨酒列芳园先祓禊于长洲却申文于促席
良谈吐玉长江与斜汉争流清歌绕梁白云将红尘并
卷二十 第 2a 页 WYG1345-0165a.png
落他乡易感自栖恨于兹晨羁客何情更驩娱于此日
加以今之视昔己非昔日之驩后之视今岂复今时之
会人之情也能不悲乎宜题姓字以倾怀抱使夫会稽
竹箭则雄我于东南昆阜琳琅亦归予于西北大原王
勃序
   送灵澈上人庐山回归沃洲序(权德舆/)
昔庐山远公钟山约公皆以文章广心地用赞后学俾
学者乘理以诣因言而悟得非玄津之一𣲖乎吴兴长
卷二十 第 2b 页 WYG1345-0165b.png
老昼公掇六义之清英首冠方外入其室者有沃洲澈
上人上人心冥空无而迹寄文字故语甚夷易如不出
常境而诸生思虑终不可至其变也如风送迭韵冰玉
相和层峰千仞下有金碧𢥠鄙夫之目初不敢视三复则淡
然天和晦于其中故睹其容览其词知其心不待境静
而静况会稽山水自古胜绝东晋逸民多遁世于此夏
五月上人自炉峰言旋复于是邦予知夫拂方𫀆坐轻
舟溯沿镜中静得佳句然后深入空寂万虑洗然则向
卷二十 第 3a 页 WYG1345-0165c.png
之境物又其稊稗也鄙人方景行企尚之不暇恶敢以
离群为叹哉
   唐释灵澈上人文集序(刘禹锡/)
释子工为诗尚矣休上人赋别怨约法师哭范尚书咸
为当时才士之所倾叹厥后比比有之上人生于会稽
本汤氏子聪察嗜学不肯为凡夫因辞父兄出家号灵
澈字源澄虽受经论一心好篇章从越客维学为诗遂
籍籍有闻维卒乃抵吴兴与长老诗僧皎然游讲艺益
卷二十 第 3b 页 WYG1345-0165d.png
至皎然以书荐于辞人包侍郎佶包得之大喜又以书
致于李侍郎纾是时以文章风韵主盟于世者包李以
是上人之名由二公而飏如云得风柯少叶张以文章接
才子以禅理悦高人风仪甚雅谈笑多味贞元中西游
京师名振辇下缁流嫉之造飞语激动中贵人侵诬得
罪徙汀州入会稽归东越时吴楚间诸侯多宾礼招迓
之元和十一年终于宣州开元寺七十有一门人迁之
建塔于越之山阴天柱峰之陲从本教也初上人在吴
卷二十 第 4a 页 WYG1345-0166a.png
兴居柯山与昼公为侣(皎然字昼/时以字行)时予方以两髦执笔
砚陪其吟咏皆曰孺子可教后相遇于京洛有支许之
契焉上人没后十七年予为吴郡其门人秀峰捧先师
之文来乞辞以志且曰师尝在吴赋诗近二千首今删
取三百篇勒为十卷自大历至元和凡五十年间接词
客文人詶唱别为十卷今也思行乎昭世求一言羽翼
之因为许曰世之言诗僧多出江右灵一导其源护国
袭之清江扬其波法振沿之如么弦孤韵瞥入人耳非
卷二十 第 4b 页 WYG1345-0166b.png
大乐之音独吴兴昼公服备众体昼公后澈公承之至
如芙蓉园新寺诗云经来白马寺僧到赤乌年谪汀州
云青蝇为吊客黄犬寄家书可谓入作者阃域岂独雄
于诗僧间耶
   送无作上人游云门法华序(孙合/)
越中山水名于天下山寺云门法华又名焉尝忆北海
游越越帅日率从事乐妓酒馔访北海北海不乐因曰
某久住此盖为云门法华二寺今日携酒乐大似方便
卷二十 第 5a 页 WYG1345-0166c.png
发遣越帅乃己(此出孙相公谱书/谱书是颜鲁公作)又见朱仿诗曰长忆
云门寺门前千万峰合尝居越中每吟此诗未游二寺
常以为过上人名僧也又游名寺前欲游天台今游云
门法华二寺宜哉乃知灵鹤不之蓬岛则在青田有异
凡禽游不择地别上人怏怏因为序送之
   游小隐山叙(钱公辅/)
越城之西南有所谓王氏山园者众以为一境胜绝太
守杨公曰彼可游焉一日携宾佐浮轻舟走平湖四五
卷二十 第 5b 页 WYG1345-0166d.png
里而至望其门如楼阁之在烟云中入其堂登其亭廓
然如形骸之出尘世外山苍溪碧缭绕四注皆可襟迎
而袖揖奇葩珍树映雪满前公奋曰吾来越旧矣未有
如今日胜且快者使呼其主而诘之曰山名谓何对曰
有而非美名也亭有名乎则曰朴愚敢以名为公使图
以来因名其山曰小隐山堂亦因山之名堂之东荣俯
槛而窥者曰瑟瑟池出堂而登数级乃止曰胜奕亭自
亭而北登降乎竹间五六十步而后至者曰忘归亭过
卷二十 第 6a 页 WYG1345-0167a.png
而至于最上者曰湖光亭顺山而西达于山足曰翠麓
亭由忘归至翠麓曰探幽径曰撷芳径曰扪萝磴曰百
花顶皆因其所遇而得之心焉己而至于山外有池池
心有宇曰鉴中亭转而通于始至之门门隅亦有池有
宇曰倒影亭凡一景一趣无不为之称者且曰今而后
吾当数至此也因命通判军州事钱公辅书以镵诸石
噫人生百岁尘鞅荣利淫惑病忧纷纷而汨之几日而
如此乐几何而如此胜耶予弗书不祥预是游者都官员
卷二十 第 6b 页 WYG1345-0167b.png
外郎江钺节度推官袁嗣隆观察推官王仲衍前进士
王霁朱方凡六人皇祐三年春二月二十八日叙
   越州图序(沈立/)
按图记越州本禹贡扬州之域初禹东巡狩会群臣于
会稽之山执玉帛者万国至帝少康封少子无馀于越
以奉禹祀是为越侯至勾践遂破吴并有其地地里志
曰吴地斗分野于辰在丑周秦而下兴废靡常隋大业
中改为越州至唐僖宗幸蜀以董昌讨刘汉宏遂为节
卷二十 第 7a 页 WYG1345-0167c.png
度使未几昌叛钱镠擒昌因为镇东军命镠兼两藩节
度使升为大都督府皇朝兴国三年忠献王奉土归朝
廷今𨽻两浙东路州境东西二百三十二里南北四百四
十七里领会稽山阴剡诸暨萧山馀姚上虞新昌八县
凡主客二十一万六千六百六十三户夏秋二税和买共
八十万一千三十六屯石贯疋府县官属五十二员厢
禁军一十二指挥军府职吏共二百三十人罗城周围
旧管四十五里今实计二十四里二百五十步城门九
卷二十 第 7b 页 WYG1345-0167d.png
唐杨素筑子城十里仓场库务三十五州县坊郭计七
十一乡村镇市六百八十三桥梁一百二十九祠庙九
十五寺院宫观三百三十七会稽与钱塘分浙东西若
论其事权地望则钱塘宜当东南第一而越实次之昔
白乐天元微之尝为杭越守互以诗笔相誇人到于今
称之如较其舆赋繁重狱讼清简则越为之胜观其土
俗雅尚风物温秀儒学之士居常数十百人以词笔取
甲科升迩列者比比有之其刺史之居据高凭峻茂林
卷二十 第 8a 页 WYG1345-0168a.png
脩竹环厕其左右前后楼阁交映亭榭相望晨昏起居
云山在目若蓬莱阁望海亭东斋西园皆燕游之最著
者其人物则郑洪谢敷王右军贺知章徐浩数公皆以
名载图史又其胜槩如稽山鉴湖兰亭苧萝若耶禹穴
之比者甚众又按道书会稽山即阳明洞天也其伽蓝
禅丛则天章云门天衣戒珠最为佳胜至于蔬鲜珍隽
花竹奇怪固不可得而遽数也然习俗务农桑事机织
纱绫缯帛岁出不啻百万缣由租调归于县官者十尝
卷二十 第 8b 页 WYG1345-0168b.png
六七复又封域大半濒海居人以鱼盐为生而好聚饮
督课太急则诋冒者益众守令患其重困于民而亦不
敢少为宽假立曾高本越人也间领漕居杭尝为钱塘
图今遂请守越因作会稽图少冀好事者知其梗槩耳
时熙宁庚戌中元日记
   鉴湖序(曾巩/)
鉴湖一曰南湖南并山北属州城漕渠东西距江汉顺
帝永和五年会稽太守马臻之所为也至今九百七十
卷二十 第 9a 页 WYG1345-0168c.png
有五年矣其周三百五十有八里凡水之出于东南者
皆委州之东自城至于东江其北堤石䃮二阴沟十有
九通民田田之南属漕渠北东西属江者皆溉之州之
东六十里自东城至于东江其南堤阴沟十有四通民
田田之北抵漕渠南并山西并堤东属江者皆溉之州
之西三十里曰柯山斗门通民田田之东并城南并堤
北滨漕渠西属江者皆溉之揔之溉山阴会稽两县十
四乡之田九千顷非湖能溉田九千顷而巳盖田之至
卷二十 第 9b 页 WYG1345-0168d.png
江者尽于九千顷也其东曰曹娥斗门曰蒿口斗门水
之循南堤而东者由之以入于东江其西曰广陵斗门
曰新径斗门水之循北堤而西者由之以入于西江其
北曰朱储斗门去湖最远盖由三江之上两山之间疏
为二门而以时视田中之水小溢则纵其一大溢则尽
纵使入于三江之口所谓湖高于田丈馀田又高海丈
馀水少则泄湖溉田水多则泄田中水入海故无荒废
之田水旱之岁者也繇汉以来几千载其利未尝废也
卷二十 第 10a 页 WYG1345-0169a.png
宋兴民始有盗湖为田者祥符之间二十七户庆历之
间二户为田四顷当是时三司转运司犹下书切责州
县使复田为湖然自此吏益慢法而奸民浸起至于治
平之间盗湖为田者凡八千馀户为田七百馀顷而湖
废几尽矣其仅存者东为漕渠自州至于东城六十里
南通若耶溪自樵风径至于桐坞十里皆水广不能十
馀丈每岁少雨田未病而湖盖己先涸矣自此以来人
争为计说蒋堂则谓宜有罚以禁侵耕有赏以开告者杜
卷二十 第 10b 页 WYG1345-0169b.png
杞则谓盗湖为田者利在纵湖水一雨则放声以动州
县而斗门辄发故为之立石则水一在五云桥水深八
尺有五寸会稽主之一在跨湖桥水深四尺有五寸山
阴主之而斗门之钥使皆纳于州水溢则遣官视则而
谨其纵闭又以为宜益理堤防斗门其敢田者拔其苗而
责其力以复湖而重其罚犹以为未也又以为宜加两
县之长以提举之名课其督察而为之殿赏吴奎则谓
每岁农隙当僦人浚湖积其泥涂以为丘阜使县主役
卷二十 第 11a 页 WYG1345-0169c.png
而州与转运使提点刑狱督摄赏罚之张次山则谓湖
废仅有存者难卒复宜益广漕路及他利便处使了漕
及注民田里置石柱以识之柱之内禁敢田者刁约则
谓宜斥湖三之一与民为田而益堤使一丈高则湖可
不开而其利自复范师道施元长则谓重侵耕之禁犹
不能使民无犯而斥湖与民则侵者孰禦又以湖水较
之高于城中之水或三尺有六寸或二尺有六寸而益
堤壅水使高则水之败城郭庐舍可必也张伯玉则谓
卷二十 第 11b 页 WYG1345-0169d.png
日役五千人浚湖使至五尺当十五载毕至三尺当九
载毕然恐工起之日浮议外摇役夫内溃则虽有智者
犹不能必其成若日役五千人益堤使高八尺当一岁
毕其竹木之费凡九十二万有三千计越之户二十万有
六千赋之而复其租其势易足如此则利可坐收而人不
烦弊陈宗言赵諴复以水势高下难之又以为宜修吴
奎之议以岁月复湖当是时都水善其言又以为宜增
赏罚之令其为说如此可谓博矣朝廷未尝不听用而
卷二十 第 12a 页 WYG1345-0170a.png
著之于法故罚有自钱三百至千千又至于五万刑有
自杖百至于徒二年其文可谓密矣然而田者不止而
日愈多湖不加浚而日愈废其故何哉法令不行而苟
且之俗胜也昔谢灵运从宋文帝求会稽回踵湖为田
太守孟顗不听又求休崲湖为田顗又不听灵运至以
语诋之则利于请湖为田越之风俗旧矣然南湖繇汉
历吴晋以来接于唐又接于钱镠父子之有此州其利
未尝废者彼或以区区之地当天下或以数州为镇或
卷二十 第 12b 页 WYG1345-0170b.png
以一国自王内有供养禄廪之须外有贡输问遗之奉
非得晏然而己也故强水土之政以力本利农亦皆有
数而钱镠之遗法最详至今尚多传于人者则其利之
不可废有以也近世则不然天下为一而安于承平之
故在位者重举事而乐因循而请湖为田者其语言气
力往往足以动人至于修水土之利则又费财动众从
古所难故郑国之役以为足以疲秦而西门豹之治邺
渠人亦以为烦苦其故如此则吾之吏孰肯任难当之
卷二十 第 13a 页 WYG1345-0170c.png
怨来易至之责以待未然之功乎故说虽博而未尝行
法虽密而未尝举田者之所以日多湖之所以日废繇
是而己故以谓法令不行而苟且之俗胜者岂非然哉
夫千岁之湖废兴利害较然易见然自庆历以来三十
馀年遭吏治之因循至于既废而世犹莫寤其所以然
况于事之隐微难得而考者繇苟简之故而弛坏于冥
冥之中又可知其所以然乎今谓湖必不复者曰湖田
之入固饶矣此游谈之士为利于侵耕者言之也夫湖
卷二十 第 13b 页 WYG1345-0170d.png
未尽废则湖下之田旱此方今之害而众人之所睹也
使湖尽废则湖之为田者亦旱矣此将来之害而众人
之所未睹也故曰此游谈之士为利于侵耕者言之而
非实知利害者也谓湖不必浚者曰益堤壅水而巳此
好辩之士为乐闻苟简者言之也夫以地势较之壅水
使高必败城郭此议者之所己言也以地势较之浚湖
使下然后不失其旧不失其旧然后不失其宜此议者
之所未言也又山阴之石则为四尺有五寸会稽之石
卷二十 第 14a 页 WYG1345-0171a.png
几倍之壅水使高则会稽得尺山阴得半地之洼隆不
并则益堤未为有补也故曰此好辩之士为乐闻苟简
者言之而又非实知利害者也二者既不可用而欲禁
侵耕开告者则有赏罚之法矣欲谨水之蓄泄则有闭
纵之法矣欲痛绝敢田者则拔其苗责其力以复其湖
而重其罚又有法矣或欲任其责于州县与转运使提
点刑狱或欲以每岁农隙浚湖或欲禁田石柱之内者又
皆有法矣欲知浚湖之浅深用功若干为日几何欲知增
卷二十 第 14b 页 WYG1345-0171b.png
堤竹木之费几何使之安出欲知浚湖之泥涂积之何所
又己计之矣欲知工起之日或浮议外摇役夫内溃则不
可以必其成又己论之矣诚能收众说而考其可否用其
可者而以在我者润泽之令言必行法必举则何功之不
可成何利之不可复哉巩初蒙恩通判此州问湖之废
兴于人未有能言利害之实者也及到官然后问图于两
县问书于州与河渠司至于参覈之而图成熟䆒之而书具
然后利害之实明故为之论次庶夫计议者有考焉
卷二十 第 15a 页 WYG1345-0171c.png
  杂文
   朱育对
会稽典录曰孙亮时有山阴朱育少好奇字凡所特达
依体像类造作异字千名以上仕郡门下书佐太守濮
阳兴正旦宴见掾吏言次问太守昔闻朱颍川问士于
郑召公韩吴郡问士于刘圣博王景兴问士于虞仲翔
尝见郑刘二荅而未睹仲翔对也钦闻国贤思睹盛美
有日矣书佐宁识之乎育对曰往过习之昔初平末年
卷二十 第 15b 页 WYG1345-0171d.png
王府君以渊妙之才超迁临郡思贤嘉善乐采名俊问功
曹虞翻曰闻玉出昆山珠生南海远方异域各生珍宝
且曾闻士人叹美贵邦旧多英俊徒以远于京畿含香
未越耳功曹雅好博古宁识其人邪翻对曰夫会稽上
应牵牛之宿下当少阳之位东渐巨海西通五湖南畅
无垠北渚浙江南山攸居实为州镇昔禹会群臣因以
命之山有金木鸟兽之殷水有鱼盐珠蚌之饶海岳精
液善生俊异是以忠臣系踵孝子连闾下及贤女靡不
卷二十 第 16a 页 WYG1345-0172a.png
育焉王府君笑曰地势然矣士女之名可悉闻乎翻对
曰不敢及远略言其近者耳往者孝子句章董黯尽心
色养丧致其哀单身林野鸟兽归怀怨亲之辱白日报
雠海内闻名昭然光著太中大夫山阴陈嚣渔则化盗
居则让邻感侵退藩遂成义里摄养车妪行足厉俗自
扬子云等上书荐之粲然传世太尉山阴郑公清亮质
直不畏彊禦鲁相山阴钟离意禀殊特之姿孝家忠朝
宰县相国所在遗惠故取养有君子之誉鲁国有丹书
卷二十 第 16b 页 WYG1345-0172b.png
之信及陈宫费齐皆上契天心功德治状记在汉籍有
道山阴赵晔徵士上虞王充各洪才渊懿学究道源著
书垂藻络驿百篇释经传之宿疑解当世之磐结或上
穷阴阳之奥秘下摅人情之归极交趾刺史上虞县綦
毋俊拔济一郡让爵土之封决曹掾上虞孟英三世死
义主簿句章梁宏功曹史馀姚驷勋主簿句章郑云皆
敦终始之义引罪免居门下督盗贼馀姚伍隆(莫侯/反)
主簿任光章安小吏黄他身当白刃济君于难扬州从
卷二十 第 17a 页 WYG1345-0172c.png
事句章王修委身授命垂声来世河内太守上虞魏少英
遭世屯蹇忘家忧国列在八俊为世英彦尚书乌伤杨乔桓
帝妻以公主辞疾不纳近故太尉上虞朱公天资聪亮钦明神
武策无失谟征无遗虑是以天下义兵思以为首上虞女子
曹娥父溺江流投水而死立石碑记炳然著显王府君曰是既然
矣颍川有巢许之逸轨吴有太伯之三让贵郡虽士人纷纭于
此足矣翻对曰故先言其近者耳若乃引上世之事及抗
节之士亦有其人昔越王翳让位逃于巫山之穴越人薰而
卷二十 第 17b 页 WYG1345-0172d.png
出之斯非太伯之俦耶且太伯外来之君非其地人也若
以外来言之则大禹亦巡于此而葬之矣鄞大里黄公洁
已暴秦之世高祖即阼不能一致惠帝恭让出则济难
徵士虞姚严遵王莽数聘抗节不行光武中兴然后俯
就矫手不拜志陵云日皆著于传籍较然彰明岂如巢
许流俗遗谭不见经传者哉王府君笑曰善哉话言也贤矣
非君不著太守未之前闻也濮阳府君曰御史所云既闻
其人亚斯以下者书佐宁识之乎育曰瞻仰景行敢不
卷二十 第 18a 页 WYG1345-0173a.png
识之近者太守上虞陈业洁身清行志怀霜雪贞亮之
信同操柳下遭汉中微委官弃禄遁迹黟歙以求其志
高邈妙踪天下所闻故相文遗之尺牍之书比竟三高
其聪明大略忠直謇谔则侍御史馀姚虞翻偏将军乌
伤骆统其渊懿纯德则太子少傅山阴阚泽学通行茂
作帝师儒其雄姿武毅立功当世则后将军贺齐勋成
绩著其探极秘术言合神明则太史令上虞吴范其文
章之士立言粲盛则御史中丞句章任弈鄱阳太守章
卷二十 第 18b 页 WYG1345-0173b.png
虞翔各驰文檄晔若春荣处士邓卢叙弟犯公宪自
杀乞代吴宁斯敦山阴祈庚上虞樊正咸代父死罪其
女则松阳柳朱永宁瞿素或一醮守节丧身不顾或遭寇
劫贼死不亏行皆近世之事尚在耳目府君曰皆海内
之英也吾闻秦始皇二十五年以吴越地为会稽郡治
吴汉封诸侯王以何年复为郡而分治于此育对曰刘
贾为荆王贾为英布所杀又以刘濞为吴王景帝四年
濞反诛乃复为郡治于吴元鼎五年除东越因以其地
卷二十 第 19a 页 WYG1345-0173c.png
为治并属于此而江东部都尉后徙章安阳朔元年又
徙治鄞或有寇害复徙句章到永建四年刘府君上书
浙江之北以为吴郡会稽还治山阴自永建四年岁在
己巳以至今年积百二十九岁府君称善是岁吴之太
平三年岁在丁丑育后仕朝常在台阁为东观令遥拜
清河太守加位侍中推刺占射文艺多通
   山阴述(窦公衡/)
天宝甲午岁夏四月宇文颢莅山阴令是日乡黄发与
卷二十 第 19b 页 WYG1345-0173d.png
胥徒洎众趋事于琴堂之下颙以待命公乃从容言曰
自大朴既散大道既隐我先王始议于理盖失人而后
有理失理而后及乱理之义其难乎不易方不变俗因
弊施宜而己夫身违而心违心违而性违以至于夭官
扰而吏扰吏扰而人扰以至于乱故缮性必先缮身心
理人必先理官吏教之不明令长之过化之不率吏人
之罪于是邑人闻之豪暴贪者肃焉而悛贫窭寡弱者
熙焉而安故一年而成其佳政二年而号为乐土人吏
卷二十 第 20a 页 WYG1345-0174a.png
乐安郊坰蓊郁澄湖之上清风穆然兹所以承其声怀
其惠者相与如归然后以顺固以信齐一是以趣务举
滞犹骖之勒若冰之释君子曰山阴之理得其由矣天
下之政烦我政其静天下之理外我理其中身和则心
和心和即性和性和则气和气和则阴阳和然后感其
氤氲志不离德不分官简则吏简吏简则人简人简则
物简物简则天地简然后知其止足上不干下不黩和
与简政之本欤噫古之化吏人俱及其次更及其下俱
卷二十 第 20b 页 WYG1345-0174b.png
不及自太公灌坛仲尼中都言偃武城至宓不齐巫马
期单父六百年间吏人犹及自西门豹史起邺至鲁恭中
牟三百馀年吏人更及自魏晋宋齐梁周隋四百馀年
吏人俱不及圣唐分职公复及之若磅礴而言普畅皆
是则尧之屋不足封舜之刑不足用迁善远罪何虑何
思是理也其体宏哉石而刻之永鉴来者窦公衡记
   历山赋(有序/) (史馆王相/)
馀姚县人有与季父争田于县于州于转运使不直提
卷二十 第 21a 页 WYG1345-0174c.png
点刑狱疑令余来直之将归闵然望历山而赋之历山在
县西上虞县界中或曰舜所耕云
历山之峨峨兮予汝耕之孰汝彊兮此匪予私云然兮
谁汝使子人之子兮余师历山之峨峨兮则维其常人
之子兮云曷而亡云曷而亡兮我之思今孰继兮我之
悲呜呼己矣兮来者为谁
   题禹庙壁(刘彝/)
皇祐二年秋予自闽由太末登天台川陆间行至郡凡
卷二十 第 21b 页 WYG1345-0174d.png
数千里观山泽之可树植者或荒潴焉田亩之可浍畎
者或漫灭焉自剡而西遇雨数日农田甚丰垂穫而遭
霖潦之害春夏斯民饥莩瘝瘠未起者重困是水予心
哀焉呜呼宜树殖而荒潴冻馁之源也宜畎浍而漫灭
水旱之道也天地非不生且育然而吾民重罹饥困赞
乎化育之道未至焉耳夜过鉴湖人指南山而告予曰
禹庙也予具冠带瞻望内起恭肃不觉感者泣下既而
欲志其事厥明次于会稽之门遂写屋壁其歌曰
卷二十 第 22a 页 WYG1345-0175a.png
地生财兮天生时圣贤之赞育兮或失其宜畎浍距川
兮川距海水旱罔至兮民无冻饥亩田是起兮帝载以
熙万世永赖兮胡不践履而行之呜呼禹乎谁知禹心
之增悲
   永福院大像赞(沈遁/)
浮屠之说传中州使人知真如寂灭之法然后中州承
事佛为圣人事佛非佛心也佛名如来佛之生也以诸
相为佛耶是相为妄以大身为佛耶是身无体然而非
卷二十 第 22b 页 WYG1345-0175b.png
佛则不名为法是有生者所以登正觉成上道也佛示
灭世以为灭也不灭不生一佛灭诸佛生诸佛灭故支
提偷婆生人以土木为佛俨然佛也人以风火为身完
然身也吾谓还之土木还之风火则是佛与我皆妄也
故知我则知佛是以明慧之士以佛为一而愚者事分
别也犹假以摄心所为有尽为有为法无尽为无为法
者是己昔者钱氏有吴越之地事佛尤为最笃文穆王
有子曰仪开府治于会稽公宫据卧龙之山仪亲以其
卷二十 第 23a 页 WYG1345-0175c.png
女为尼者三人又出其私财数千万即卧龙之阴为佛
庙名曰宝积仪自为文内佛藏中吴越国既除忠懿王
以其族归京师繇是宝积衰而其徒寖以散去日朘月
坏大殿之外鞠为荆榛龙象号恻禽鼠攸居嘉祐六年
长兴公来为是州既将大治学宫乃取宝积之旧殿以
为孔子殿顾视其中则大像岿然在焉或谓公儒者必
毁之公曰夫功难成而易坏前人历年而成之吾一旦
而坏之顾未足以抑浮屠而徒伤前人之功且浮屠之
卷二十 第 23b 页 WYG1345-0175d.png
法方行于天下而塔庙之役未有禁也坏于此将成于
彼使徙而归之其徒是可省千万之赀于后也于是永
福智印师闻而谒公愿得以归永福之正殿曰为是殿
十有六年矣而大像不能成计其费盖千万也今愿因
公而成焉公许之为命工度作凡佣役之费悉取之其
徒二月癸巳先迁中躯其脩丈有八尺大十有二围其
重莫能胜计乃作樏车于陆方舟于河以迁山动风旋
隐隐隆隆人不知其功三佛以次迁逮诸菩萨弟子凡
卷二十 第 24a 页 WYG1345-0176a.png
有二躯以及四壁楣带奥窔之像或突或绘咸因彼寘
此小则寻尺大至逾丈皆不失毫釐有若其素金相玉
毫大祴重𥜗堂堂乎正位端严跋立之侍冠胄撄甲之
神森然在列六月壬申乃讫工内外完具焕若新焉观
者夔夔稽首瞻仰咸以是为大事胜缘非偶然吻合者
不可以知见道也于是时长者之施日以大来重屋崇
崇中严外隆爰及别殿增庳为穹不亟其力而靡不庸
是岁秋八月公去而治于杭智印始欲赞其事乃来请
卷二十 第 24b 页 WYG1345-0176b.png
文于余余方得维摩之说蹈无生法忍杜门远谢人事
何能为文顾不得己强为之赞云
金仙颀颀妙相尊稽首十方尸正法于何为生何为灭
或闻诸佛号如来大匠升天巧模画一切有为吾知假
或盛或衰系其逢得福在心不在佛在昔王子今何
往成就爱女青莲中阿育文殊在深谷繇来所赎本虚
空善哉檀施非一力所愿此地臻极乐种种妙香杂诸
珍我咸洪舍无贪著彼时如来在宝积我心永怀苦不
卷二十 第 25a 页 WYG1345-0176c.png
足今日如来归道场我心欢喜遂瞻依愿我诸佛施慈
悲咸以是心承是报世世子孙应供养长获饶益无时
衰稽山盘盘翠相叠鉴水泱泱迥无极地势博平人物
古晋代衣冠盛于此遗风胜事𥾝可寻大士游方量无碍
龙光有应我为證亿万斯年示来者
 
 
 
卷二十 第 25b 页 WYG1345-0176d.png
 
 
 
 
 
 
 
 会稽掇英总集卷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