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二 (自动笺注)
欽定四庫全書
 禹貢錐指卷十二
              德清胡渭
弱水至于合黎(釋文弱本或作溺合如字黎力兮反)
 傳曰合黎水名流沙正義曰顧氏云地說書合黎山名但此水出合黎因山為名也鄭玄以為山名地理張掖郡刪丹縣桑欽以為弱水自此西至酒泉合黎居延縣居延澤在東北古文以為流沙如志之言酒泉郡張掖郡西居延屬張掖合黎酒泉流沙合黎之東與此傳不合案經弱水西流水旣至合黎餘波入于流沙當如傳文合黎流沙之東不得在其西也蘇氏合黎山名易氏曰甘州張掖郡弱水刪丹縣南山下合黎山在張掖縣西北二百里俗名要塗山薛氏曰弱水吐谷渾界窮石山刪丹西至合黎山與張掖河合(渭)按導亦循行之謂與導菏澤之導異禹治水躬親其事或遣官屬徃治之及九州功畢其水之大而切於利害者有九禹舟行從源至委核其治否故謂之導非疏瀹決排之謂先儒皆以導為治夫治河積石治江先岷山有是理乎經旨鬱而不明可歎張掖郡今為甘州衛西行都司酒泉郡今為肅州衛刪丹縣即今山丹衛居延故城在甘州衛東北塞外其澤曰居延海弱水正流出合峽口東北注之非經所謂流沙
書序云隨濬川諸家皆以導山為隨山導水
濬川夫導山即隨山之事信矣而以導水為濬
川則大不可何以其然水性就下從下而泄
治水自下始禹之言曰予決九川四海
畎澮距川自下而高也九州之序首冀次兖青
徐揚荆豫梁雍亦自下而高也說禹貢無不
此為指要獨至導水以為濬川何其向者
意相背乎誠如所言則治水先弱次黒次河而
九州之序當以雍次冀而不以兖次冀矣河先
而後龍門壺口之役不得第一功矣漢先
嶓冢而後三澨江先岷山而後九江則荆不得
梁而前矣漢先大别而後彭蠡江先東陵而後
澤則揚不得越荆而前矣淮先桐柏而後泗沂
不得越豫而前矣渭洛治之最後則豫又當次
雍而居九州之末矣種種悖謬總由不知導水
功畢之後求合書序之所言耳林少穎亦知
處有不可通而不能尋究其故遂謂治水之先
不在九州非惑之甚與
九州所紀諸水是禹施功次第導水所紀九川
是禹循行次第
蔡傳云水疏導者已附於逐州之下於此又派
别而詳紀之而水之經緯可見矣渭按禹乘舟
而行核其治否此文蓋紀實非為逐州之下諸
水源不貫派别而詳記之以相為經緯
弱水不言所出桑欽以為張掖刪丹縣鄭康
成曰衆水東流此獨西流水經注無之其所
與所入不可得詳今按近志弱水山丹衛西南
石山離騷夕次於窮石即此淮南子云弱水出
石山也(衛在陜西行都司東一百二十里本刪丹口勒二縣張掖郡後魏刪丹)
(曰山丹復故元升山丹州改置山丹衛西南有窮石山吐谷渾十六國春秋乞伏孔)
(子擊吐谷渾覓地于弱水南即此水也元和志弱水刪丹縣南山下括地志云門山一名窮石)
公元401年
(在刪丹縣西南七十里十六國春秋北凉永安元年沮渠蒙遜從兄男成期同祭門山是也)
(隋志刪丹縣有祀山弱水都司祁連山山丹衛南一百五十里弱水所出葢皆窮石之異名)
(又按說文㞦山也或曰弱水所出从山几聲居履切隋志祀山疑即㞦字之誤)北流
其衛西又西北甘州衛北(寰宇記弱水甘州北二十三里)又
西逕合黎山與張掖河合(行都司刪丹在城西源祁連山西流入)
(張掖河即弱水西陲今略云此水春夏之間褰裳涉及其漲也亦可浮舟土人不知造舟耳)
(自與張掖河合其下通名為張掖河今俗謂之黒河此地無舟後人以不毛芥皮船可渡之)
(說附㑹其間並屬虚妄)張掖河古羌谷水一名合黎水出
衞西吐谷渾北流張掖縣北合弱水張掖
自下兼弱水之目(漢志張掖得縣有羌谷水出羌中東北至居延入)
(海括地志羌谷水一名鮮水一名黎水一名覆表水今名副投河亦名張掖河自吐谷渾北流)
(入張掖縣史記正義云合黎水源出臨松縣山東北流張掖故城下又北流至縣北二十三里)
(合弱水明一統志張掖河在都司城西十里源出擺通州流經祁連山西出合黎山名合黎水入)
(亦集乃界行都司志云張掖河原黒河自鎭城西南山流出經祁連山積雪消融其流益盛傍合)
(黎山出羌谷口北入亦集乃)弱水西北高臺所北(所在都司西)
公元1456年
(一百六十里本表是縣酒泉郡後漢曰表氏後周廢入張掖縣明初為甘州衛地景泰七年分)
(置髙臺所所十里合黎山行都司志云黒河髙臺所北二百步即弱水西陲今略云黒河)
(自所發源北流甘州復折西北流入所北環所三面其在甘州散漫板橋西至九壩)
(皆合為一水深沙浮不可徒涉)又西逕鎭夷所南(所在都司西北三百里髙臺)
(所西北一百六十里本酒泉郡地明置鎭夷髙邑李瀠禹門鎭夷黒水張掖郡西門外十)
(里之黒水也其水由南山甘峻堡西番地面出來直下北山約寛十里北行百餘里匯為大河西)
(行至鎭夷所出口外水由上岸而下迅疾沙石偕行土人呼為黒河其水逺望黝然而黒掬之)
(實白水也但與黒沙行望之若黒水耳此水大小分為七十二渠漑田數萬頃居民不鑿井皆飮)
公元1648年
(此水其南為天山西北合黎山余於順治戊子之冬曽渡此河比西黄河尤寛上流甚淺可及馬)
(腹下流浮舟不能渡按黒河之狀禹門目驗得之最為詳確黒河張掖河自南山流至甘)
(州衛弱水合則鎭夷黒水弱水禹門韓汝節以此為界雍之黒水非也)又西北
出合黎山峽口(合黎山自甘州衛西接鎭夷所界其峽口都司所謂谷口也)
(葢張掖本名谷水經此峽而出因名羌谷口)又東北居延故城又
公元前121年
東北居延澤(漢書元狩二年將軍去病公孫敖北地二千餘里過居延師古曰)
(居延匈奴中地名也韋昭以為張掖縣失之張掖所置居延縣者以安處所獲居延人而置此縣括)
(地志居延故城在張掖東北一千五百三十里唐志張掖河西北出合黎山峽傍河東壖屈曲東)
(北行千里有寧㓂軍故同城守捉也軍東北居延海又北三百里有花門山堡又東北千里至囘)
(鶻衙帳史正義云弱自合黎山折而北流流沙磧之西入居延澤行千五百里元志亦集乃)
公元前102年
(路在甘州東北一千五百里城東北有大澤西北俱接沙磧居延故城按此城太初三年路博)
(德所築亦曰居延塞非居延縣也班志以澤繫縣下未當)其下流不知所歸
後漢書東夷傳夫餘國北有弱水晉書四夷傳挹
公元1103年
婁國東濵大海北弱水唐書北狄貞觀三年
奚國阿㑹部為弱水州則似弱水居延澤東
北流歴夫餘挹婁之北境歸於東海其所行
逺當亦不下黒水
合黎山自甘州衞西北綿延西接髙臺所界又
西接鎭夷所界隋志張掖縣合黎山元和志
黎山俗名要塗山在張掖縣西北二百里括地志
門山一名合黎誤行都司合黎山在甘州
衞北四十里迤邐鎭夷所石硤口三百里一作
合離水經合離山在酒泉㑹水縣東北注云合黎
山也按㑹水縣故城在今肅州衞東北十六國
春秋呂光呂纂段業戰于合離離即黎字之
訛也羌谷水北至張掖縣合黎山下弱水合故
因山為名曰合黎水是合黎水弱水也經所謂
合黎果主水而言則其文當曰導弱水西為合黎
之水矣而經不然傳曰水名非也
程大昌禹貢論曰自西漢以來指言弱水之地其
顯著者凡六而班固地志三出條支一也酒
崑崙二也張掖刪丹桑欽以為西至酒泉
合黎三也自漢志以外賈耽張掖郡張掖
當之唐史以小勃律之娑夷河東女之康延川
之其多如此臣惟取條支水之西入西海者以
經文而他皆不取為其地望不與經合也經曰
弱水旣西班賈三家所稱皆不出甘肅兩州
之間其水未嘗西流故臣所不據而本漢書
西域長老所傳條支弱水以為經證其水西
流注西海聲敎訖于四海者槩之故敢主其
說(按史記大宛大月氐居媯水北其南則大夏漢書西域安息臨媯水是此水歴三國之境)
(而條支無之何以知媯水即弱水邪)蔡傳云按通鑑太武柔然
水西行至莬園水分搜討又循弱水西行
涿邪山則弱水在莬園水之西涿邪山之東矣
公元429年
(事在宋文帝元嘉六年)北史載太武至莬園水分搜討
瀚海西接張掖水北燕然山通鑑小異
瀚海張掖水於弱水近乎程氏據西域傳以弱
水為在條支援引甚悉長安西行一萬二千二
百里又百餘日方至條支其去雍州如此之逺禹
豈歴窮荒而導其流也哉其說非是(渭)按魏書
二年帝討蠕蠕黒山出沙漢至栗水水西
行過竇憲故壘于菟水去平城三千七百里
分軍搜討東至瀚海西接張掖水北燕然山東
西五千餘里南北三千里張掖水即張掖通鑑
所謂弱水者也瀚海張掖東西相距五千餘
安得為近此皆不詳考之過賈耽張掖河當
弱水是也程氏乃以條支之媯水為禹貢弱水
黒水入于南海經志之矣向使弱水果與條支
之媯水通一川何不言入西海而云餘波
入于流沙游談不根蔡氏闢之當矣而又引
宗元之說云西海之山有弱水西海條支國
之所臨也在以為然在程則以為何義
韓氏禹貢詳略弱水出自西海之山西海今在
西寧衞城西三百餘里窮石之山當在其左右
東而西一千五十里至甘州張掖地過合黎山
又五百一十里至肅州酒泉地又八百餘里至
沙州燉煌地以上皆雍域也又二萬餘里至條
支以入西海蔡傳以此西海弱水所出故非之
荒逺之外禹雖未嘗豈可以其未至而遽疑
非一水哉則夫莬園水涿邪山皆其所經過
地也但逺之外無可考其接續之所耳(渭)按
本山海經西海之山即崑崙丘弱水即郭注所
不勝鴻毛者也而林少穎西海鮮水王莽
西海郡處韓氏誤承其說以為西寧衞西凡
塞外得止水則之海非眞海也西海本名卑禾
羌海亦名青海又名鮮水金城郡臨羌縣西
北塞外(詳見導河積石下)隱測其地當在刪丹南數百里
然窮石一門山括地云在刪丹縣南七十
里去青海逺古未有謂此山在青海旁者且青
海在湟水之南弱水果出其左右不得湟水
浩亹水而北至張掖也韓氏云云葢由羌谷水
鮮水下流弱水合為張掖河故遂以此
水為西海而窮石山亦在其左右耳至其敘弱水
之所經自東而西至燉煌又二萬餘里至條支
西海謬妄尤甚黒水大川亘絶雍之西界
水流燉煌滲入沙中則注於黒水矣其能越
黒水西南以至條支西海乎今黒水旣陻亦
不聞燉煌中有自流沙入西域者其為無稽
之言審矣且莬園水涿邪山在張掖東北弱水
出合峽口居延澤者之所經也韓氏亦錯認
西域書生不諳地理憑臆而談徒來識者之笑
耳韓氏雍産也以雍人言雍水世或謂必得其實
詳辨
漢志觻(音鹿)得縣下云羌谷水出羌中東北至居延
入海過郡二行二千二百里按羌谷水張掖
上源也其下流弱水合則弱水居延海
知矣過郡二者張掖酒泉自合黎山居延海
行千五百里遡其源而計之則有二千二百里矣
禹貢言出刪丹者為弱水之正源出觻得者為
弱水别源正源主也别源客也志家徇今而忘
古徃主客易位故云羌谷水居延海刪丹
弱水之下則闕而不言讀者意㑹可也
餘波入于流沙
 傳曰弱水餘波西溢入流沙顔氏曰流沙燉煌西林氏曰弱水溢其餘波以被于流沙猶導菏澤孟豬也薛氏曰流沙大磧也在沙州西八十里其沙隨風流行故名陳氏曰弱水之正入合黎其餘則入于流沙金氏大抵西北地多沙磧史書所謂河沙諸國佛書所謂沙界恒河沙是也沙則水滲而下沙州西山北之地即連流弱水滲其下也鄭氏(曉)曰弱水正派至于合黎過此無事疏鑿矣其餘波入于流沙聽其流衍耳志合黎見其經流有所歸流沙見其支流有所洩渭按弱水入流沙而謂之餘波蓋時遇衍溢則分泄於流沙不常入也其正流自合黎山峽口東北居延故此云餘波
水經流沙地在張掖居延縣東北注云居延澤在
其縣故城尚書所謂流沙如月五日弱水
流沙流沙水流行也元和志居延海居延
澤其沙風流行故曰流沙弱水自合峽口
北水不為患禹治此水止合黎未嘗及其北
雍州云弱水旣西而導水則有入流沙之文無
居延澤之文後人目驗之見弱水實入居延
澤則以是流沙云爾亦莫計其在合黎之西與
合黎之東也雖然云西被于流沙苟在居延
北而非西矣經豈有二流沙哉若夫風吹流行
磧中徃徃有之未可以是定為禹貢之流沙
通典燉煌郡流沙地其沙風流行在郡西八
十里今為嘉峪關外廢沙州衞地(衞在肅州衞西八百六里)楚
招魂云西方之害流沙千里旋入雷淵爢散
不可山海經流沙出鍾山西行又南行昆侖
公元335年
西南入海晉書咸康元年張駿使楊宣越流沙
公元383年
龜兹苻堅建元十九年呂光西域髙昌
進及流沙三百餘里無水俄而大雨得濟魏書
眞君沮渠無諱敦煌流沙西據鄯善
士卒流沙死者大半九年帝遣萬度歸自敦
煌以輕騎流沙鄯善下之周書鄯善西北
流沙百里夏日熱氣為行旅之患風之欲至
老駝知之即鳴而聚立埋其口鼻於沙中人每
以為候亦即將擁蔽鼻口其風迅斯須過盡
若不防者必至危斃北史鄯善西至且末七百
里而遥且末國大流沙數百里裴矩西域記
髙昌東南瓜州千三百里並沙磧水草四面
茫然唐書西域吐谷渾西北流沙百里
熱風行人風將發老駝引項鳴埋鼻沙中人
候之以氊蔽鼻口乃無恙郭義廣志流沙在玉
門關東西百里三斷名三隴云渭按以上
諸書所言皆禹貢之流沙也自玉門陽關西域
兩道鄯善南山北渡行至莎車南道
鄯善流沙之路故周書特繫之鄯善金吉甫
云嘗問西域賈人流沙否曰識之非惟流石
亦隨之流也此沙西南出千里唐書吐蕃傳河
東北直莫賀延磧尾殆五百里磧廣五十里北
沙州西南吐谷渾寖狹故號磧尾隱測其地
劒南之西此磧尾者乃流沙之盡處也又有白
龍堆在廢夀昌縣陽關西東三危北望蒲昌
葢亦流沙之屬西域鄯善樓蘭國最在東
垂近漢當白龍堆水草元始車師後王國有
新道出五船北通玉門關徃來差近戊巳校尉
普欲開以省道里半避白龍堆之阸贊曰通西域
近有龍堆逺則蔥嶺天地所以界别區域絶外
内也又有鳴沙山在廢沙州衞南通沙州燉煌
縣有鳴沙山五代史高居誨使于闐記云瓜州
十里鳴沙山冬夏殷殷有聲如雷禹貢流沙
一統志云古沙州城南七里鳴沙山如乾
天氣清朗沙鳴聞數里外夫三危黒水皆在敦
煌而又有龍堆鳴沙以為之證禹貢之流沙不在
居延明矣然弱水敦煌滲入沙中宜也自鎭
夷所迄嘉峪關亦不聞有西流出塞之水以今騐
古殊為可疑嘗按髙居誨云自甘州始涉磧磧無
然則張掖郡界已有沙磧髙邑李濚曰西北山
髙多風不惟河水與沙俱流抑且風勢與沙俱滚
公元389年
己丑肅州時過髙臺竟日沙漠之地驛
路僅辨馬跡十數廢莊墻垣尚在房屋皆空問
土人云此處風猛沙飛院中擡沙如擡雪遇一
西北風大將一莊水田墩院半被沙埋而平昔
沙地却被大風卷盡露出腴田因而别築莊院
渠灌田又成富庶流沙之名不止沙州矣此皆
禹門目騐得之可見合黎之地即是流沙
弱水餘波從此西溢滲入沙中無迹可尋東北
居延之流滔滔不絶尚書安得不以其澤
流沙也哉世經生旣不見西溢之故瀆又不
知有東北之正流宜其倀倀無所適從
經曰餘波則必有正流在矣說者皆忘此二字
雍州文則以為弱水西流而不知有東北流
也據導水文則以為弱水合黎入流沙而不
知其正流遶合黎山東北以入居延也蓋禹所施
功者止西流道故弱水旣西禹所循行者止
合黎山南故曰至于合黎入于流沙然有餘波二
字則東北正流仍未嘗抹摋化工筆也世都憒
千年暗室陳氏一言為之炳燭
古之言弱水不一山海經西海南流沙之濱
大山崑崙之丘其下有弱水淵環郭璞
曰其水不勝鴻毛史記大宛安息長老傳聞
弱水西王母未嘗漢書地理金城臨羌縣
西有西王母石室弱水昆侖山司馬相如傳經
炎火而浮弱水杭絶浮渚流沙師古曰弱
水謂西域絶逺水乘毛車以渡者耳非張掖
水也楚辭嚴夫子哀時命曰擥瑶木之橝枝兮望
閬風板桐弱水汨其為難路中斷而不通
漢書西域大秦國西有弱水流沙西王母所居
近於日所入也十洲記禹乘蹻車渡弱水祠上
帝於北河博物志漢武帝時西域胡來獻香乘毛
車以渡弱水栁宗元愚溪西海之山有水焉散
無力不能負芥投之則委靡墊没及厎而後
故名曰弱史記正義弱水二源皆出女國北阿
耨達山即崑侖南流合於女國東去一里
丈餘闊六十步非毛舟不可南流入海舊唐書
東女國王居延川中有弱水南流牛皮為船
以渡新唐書東女國弱水南流縫革為船以上
所言皆在絶域史固云傳聞之而未嘗見且鴻
不勝草芥難負而顧可乘毛車皮船以渡乎此
齊諧志怪之流不足深論藉令有之亦與禹貢
弱水無涉韓汝節曲護程大昌之說以為
所導者雖在雍地而其水實與條支弱水通為
一川嗜痂之癖所不
黒水至于三危入于南海
 林氏三危南海凡數千里禹導黒水三危即得其故道從此以達南海其間千里不加人功修治經載水至三危即曰入于南海也薛氏曰黒水沙州燉煌縣三危山流出徼外書謂南流入海其當時所見西境極於流沙而知黒水所歸當時即叙之戎大略可知也渭按黒水三危並見雍州梁之黒水别是一川非界雍之西者黒水三危以北杜氏謂今已堙涸自三危以南水行徼外不可得詳亦莫知其從何處南海南海揭陽西至象林皆是所謂海盡東海也唯黒水所入為南海故言南以别之
傳云黒水自北而南經三危梁州南海正義
地理益州郡計在蜀郡西南三千餘里故滇
公元前109年
王國武帝元封二年始開為郡郡内有滇池縣
縣有黒水祠止言其有祠不知水之所在鄭云
中國無也傳之此言順經文耳案酈元水經黒水
張掖鷄山南流燉煌三危山南流入于南
海然張掖燉煌並在河北所以黒水得越河入南
海者河自積石以西皆多伏流黒水得越而南
也渭按滇池所祠之黒水金沙江雍州無渉
說見梁州山海經曰灌湘之山又東五百里曰鷄
山黒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海(見南山經)鷄山不知在何
郭璞無注而孔疏引水以為張掖鷄山
(顔師古漢書同)檢今本無此文蓋其書有散逸太平
御覽張掖記曰黒水縣界鷄山亦名玄圃昔
有娀氏女簡狄浴於玄止之水即黒水據此
鷄山當在甘州張掖縣界漢為觻得縣地今陜西
甘州衛西有張掖河即古羌谷水出羌中北流
衛西為張掖河合弱水東北居延海俗謂之黒
河此水並不經三危南海安得以此禹貢
黒水山海經明言南流注于海必非東北入居
延之張掖河其鷄山恐亦不在縣界
張守節史記正義括地云黒水源伊吾縣
北百二十里又南流二千里而絶三危山燉煌
東南四十里而又自為之說曰按南海揚州
大海岷江下至揚州東入海也其黒水源在伊
州從伊州東南三千餘里至鄯州鄯州東南四百
餘里至河州黄河且曰南海去此甚逺阻隔
山隴岷之屬當洪水浩浩西戎不深致功
故有疏略渭按南海焦弱侯以為交趾二廣
是也其在揚州東者正謂之東海焉得南海
乎今河州黄河之北唯湟水浩亹水入河不聞
有水自沙州東南流經鄯州至此入河者所謂
水將安在黒水三危南流當路之山亦非
隴岷之屬西戎荒逺禹功不及三危以北之黒
水近為雍界何言不深致功洪水浩浩九州在處
有之古文所紀之水豈皆疏略不足信乎且水
之入河者同歸於海渭洛入河經書入河而不書
入海黒水果隨河而東經安得書曰入于南海
瞽說欺人眞書田之稂莠鋤而去之斯為快也
易氏云樊綽蠻書蠻水之入南海有四西洱
河與瀾滄江合一麗水與瀰渃江合二也新豐
川合勃弄諸水三也唐蒙所見盤江四也綽指麗
水為黒水一名漾禆江而羅些城北有山即三危
山其水從羅些城三危山西南上流出於西羌
吐蕃下流南至蒼望城又南至王道勿川有瀰
江西南來南經驃國之東而入海蔡傳云樊
綽謂西夷之水南流入于南海者凡四曰區江曰
西洱河曰麗水曰瀰渃江皆入于南海其曰麗水
者即古之黒水三危山臨峙其上渭按蔡氏述
蠻中四水與易氏異麗水諸家以為金沙江
麗江府者然金沙江有二一即古繩水東北
流合若水僰道岷江不入南海一在緬甸
明正統中王驥麓川兵抵金沙江諸酋震怖
自古漢人無至此者也綽云麗水南經驃國
入海驃即緬元史曰古朱波也漢謂之撣唐謂之
麗水從此南海其為緬甸金沙而非麗江
金沙也明矣此江東北距麗江府二千餘里易
氏謂樊綽所稱麗水即漾禆江大謬雲南巨川
漾濞(或作禆又作備)瀾滄潞(一作怒)江亦入南海然其源
皆在吐蕃河源之東黒水不得越河而南與諸
川㑹唯緬甸金沙其源在河源之西黒水自三
南流或為崑崙墟所阻折西南絶莫賀延磧
尾而南合此水於驃國東入海亦理之所有綽說
近是不當目此為麗水耳然驃國梁州逺
苟以梁之西界即此水則其地西被吐蕃南跨
雲南極於交趾方五六千里以一州而兼五服
地雖禹别九州大小不拘不應懸絶至此余故
謂界梁州當為麗水緬甸金沙江是古
黒水但可以其上源為雍界不可以下流
為梁界也
藝文志樊綽蠻書十卷云咸蔡襲從事
公元862年
今按懿宗咸通三年蔡襲安南都護佐其
幕時南詔阻兵案行者唯交趾地目未窺滇
況梁與雍乎故南詔麗水金沙江遂與
東入海之金沙江混而為一三危雍州山也而
綽乃指南詔羅些城北一山為黒水所經之三危
無異瞇目而道黒白宋儒多襲其說識何淺也
蔡傳云中國山岡脊大抵皆自西北而來積石
西傾岷山岡脊東之水旣入于河漢岷江其岡
脊以西之水即為黒水而入于南海渭按蔡氏以
龍支積石禹貢積石故其山南直西傾又
南為岷山而以岡脊分東西岡脊以東之水皆入
河漢岷江信矣若夫岡脊西之水則勢必入河
安得越河而西為黒水以入南海乎案圗而察之
粲然一笑
蔡傳程大昌之論曰樊綽麗水黒水恐其
狹小不足為界其所西洱河者却與漢志葉榆
澤相貫廣處可二十里旣足以界别二州其流又
正趨南海滇池葉榆之地武帝初開滇巂
時其地古黒水舊祠夷人不知載籍不能
㑹而綽及道元皆謂此澤以榆葉所漬得名則其
水之黒似榆葉積漬所成且其地乃在之正西
東北宕昌不逺宕昌三苗種裔與三苗
叙于三危者又為相應其證騐莫此之明也而傅
同叔非之曰程公駮酈道元等說求漢志益州郡
葉榆縣葉榆澤為黒水之正源又以滇池縣滇池
澤為黒水下流蓋以滇池澤傍有黒水祠為證
也又據道元等敘葉榆入海之地在交趾麊泠
縣(今化外瀼陸等州)為入南海的信有騐也而黒水
西河雍州雍州黒水矣故又求唐史東女
弱水黒水上源東女地正以及東南
與今蜀茂雅二州接境正在益州北去
州河廓界地望甚順東女弱水之來即雍州鄰境
也遂以葉榆一水為界梁雍兩州以應經黒水西
河惟雍州之文信其善辯也而東女弱水前此
黒水之稱稱黒水自程公始其殆可深據乎又
孔穎達滇池黒水祠而不見水程公乃疑更
世旣乆祠或移之他地遥設望祀是亦臆度
說也又三危山無所證著以三苗遺種宕昌(即今)
(化外宕州宕達浪反)疑其當在東女弱水凡此皆余所未
敢執以為實者也渭按程氏小變樊說以葉榆
黒水之源而又援滇池黒水祠以證即如所言
此亦在梁域去雍絶逺而程氏必欲以一水貫二
州因復求東女弱水以為葉榆黒水上源而三
危山當在其旁支舛錯至此而極傅氏駮之深
得其輾轉附㑹之情大昌之謬甚於樊綽杏溪
識逺九峰葉榆蠻語中國文義同安
知為榆樹之葉澤以榆葉所漬得名酈注無此
言蓋亦出樊綽韓汝節云此說尤不通源之黒或
榆葉所漬若流去數千里其色尚不變有是理
乎且他處黒水甚多未聞皆有樹葉落其下也宕
昌國唐為宕州地南至扶州四百一十里北至
岷州二百五十里蓋古梁州北界而程氏云葉
在蜀之正西東北距宕昌不逺宕州西南
大理凡三千餘里而猶謂之不逺豈生不見圗籍
乎且葉榆縣益州郡西七百餘里縣東葉榆
澤其下流雖逕滇池縣南而未嘗黒水之稱安
得謂即其所黒水之源周密齊東壄語曰程
泰之天官經筵進講禹貢闕文疑義疏說甚
詳且多引外國幽奥地理阜陵頗厭之宣諭宰執
六經斷簡闕疑可也何必強為之說且地理
親歴聖賢有所不知朕殊不曉其說想其治
銓曹如此旣而補外其所多引外國幽奥
地理者蓋即條支媯水東女弱水之類小辯破義
不惟無益於經而且有害經坐左官不幸
李元陽黒水辯曰黒水之源不可窮而入南海
水則可數也夫隴蜀無入南海之水唯今滇之
滄江潞江皆由吐蕃西北來蓋與雍州相連
不知果出張掖水勢洶湧並入南海所謂
水者乎然潞江西南蜿蜒緬中内外皆夷其於
梁州之境若不相屬唯䦨滄由西北迤邐東南
徘徊雲南郡縣之界至交趾入海今水内皆為漢
水外即為夷緬則禹之所導以分别梁州界者
公元860年
唯䦨滄足以之元至元八年大理勸農官張
立道使交趾黒水雲南以至其國觀此則䦨
滄之為黒水益明三危山不在江當亦不
大都為論傳者未嘗三省地形但謂隴在蜀
之北蜀在滇之東北禹貢黒水梁雍二州
之界又入南海不得不疑其跨河知跨河非理
不得不疑其堙涸曽不隴蜀三省鼎足
立隴則西南長入蜀滇則西北斜長近隴蜀
長入滇隴之間正如三足旛然黒水之源正在
旛頭故雍以黒水西界西河而言也梁以黒
水為南界華陽而言也蓋各舉兩端若曰西河
在雍東黒水在雍西華山在梁北黒水在梁南云
爾(渭)按元人以闌滄江黒水因指雲龍州東江
上一山為禹貢三危(州屬蒙化府)不知樊綽所云
在羅些城北者是一是二要雍州山移之於
雲南其謬則均也元陽大理人自謂熟知其鄉之
山川張立道事以證䦨滄之當為黒水䦨滄雖
吐蕃元陽亦嘗泝流而上燉煌之南親見
其與北來黒水接續一川乎若猶未也謂此
江與雍州相連不敢信也吐蕃河源直雲南
江宣撫司西北一千五百餘里而今䦨滄之源
麗江府西北五百餘里其地居河源之東黒水
三危而南則必入于河矣安能越河而南與䦨
相接以入南海乎䦨滄非雍州黒水下流
甚明也
焦弱侯禹貢解云孔穎達水經黒水張掖
鷄山南流燉煌三危山南流入于南海蓋交
二廣之海也今輿地圗肅州黒水南流至積
石幾及三百里不與積石河通此為禹貢黒水
無疑但其去南海遼逺而交南久棄無從考其入
海之道耳是孔說其可信者也然張掖黄河
外若入于南海則亦當截河而過不然當繞出星
宿海之外此諸儒紛紛求之於絶域樊綽之所
案行西南諸夷而未及西北其所麗水西
行入驃始得至南海是得下流不知上源
金仁山又謂瀘水黒水雲南交趾歸化
水廣處如江東南入海而海道自名黒水口
四川行都司城南瀘山瀘水所出交趾
口並無所謂黒水口則金說不足信要之孔得其
上源樊得其下流得所至于三危者而入于
南海之說未通樊得所謂入于南海者而至于
危之說未通也渭按焦說近是鷄山不知何在
燉煌西北大磧以至三危不聞有黒水可以
騐而知之者安見孔之果得上源麗水上源
三危黒水斷續不可知上源不接則下
流亦差矣安見樊之眞得其下流肅州衛志云
西北十五里有黒水沙漠南流黒山
南合白水白水在衞西南二十里源出衞北
山谷南流黒水合又有紅水在衞東南三十
里源出衞南山谷西流㑹於白水西寧衞
西海然則黒水白水紅水俱入臨羌僊海
未嘗三危南海也而顧以為禹貢黒水
凡此弱侯網羅舊聞審擇則有所未遑
瀘水源出建昌西北南合繩若二水北流
蜀江不經交趾入海宜其無黒水口也金說實謬
夏殷之衰雍州西北境皆為戎翟所據及周室
舊都八百里之地悉棄以予秦秦染夷俗諸侯
擯之不與中國㑹盟輶軒之使莫有過而問焉况
三危西裔之區乎故屈原天問黒水玄趾三危
安在蓋自戰國時此地山川已與崑崙弱水
渺茫得之傳聞無從目驗矣秦火之後載
淪亡興治尚書不能黒水三危所在
武帝西域玉門陽關之外使者徃來數十輩不
聞涉大川而西有可以當古之黒水者故班志張
酒泉敦煌郡下並無其文司馬彪亦無可言
酈道元云黒水出張掖鷄山其所南流
燉煌三危南海不過順經為義與他水歴
叙所過之郡縣詳略相去逺矣故杜佑道元
注水銳意尋討不能黒水所經之處唐初
魏王泰括地志又云黒水出伊吾縣北此與張
鷄山未知孰是然其所南流三危者竟亦
不可尋按伊吾縣伊州治也伊吾盧地貞
觀初内附乃置郡縣甘州以至伊州凡一千五
百餘里郵傳不絶宦游之士商旅徒與出使
西域徃來如織而不聞言燉煌之西有黒水
杜佑所以有年久逺或至堙涸之說也難
者曰黒水行及萬里黄河之亞也何至於堙涸余
曰堙涸之故嘗觀於黄河而知之矣夫下流壅塞
上流必決而徙道水之常也齊桓公時九河
公元前602年
下逮周定王五年不過四五十歲而全河南
東之大河黎陽宿胥故瀆漢世不可得
詳矣黒水當亦如此三危以南禹功不及易致
壅塞下流旣然上流決而徙道塞外不復
燉煌界中此三危之西鹽澤之東所以不見
黒水也難者又曰水即不至其枯瀆寧無遺跡
乎曰凡黄河旣徙之後其枯瀆風沙塡塞未幾
化為平陸黒水流沙之域風吹擁抑又甚
遺迹無存固其所周定王時河徙史遷亦不
能言賴有周譜載其事王横得據此以推知
河本從西山東北去彼黒水不由中國入海
又雍西久没於戎翟新流故道夫孰為紀之而
為傳之邪禹治黒水不若治河之詳河歴千六百
餘年而亦不免於徙則黒水改流較速疑當在
定王之前屈原已不能知而况伏生輩乎自古
文尚書已不能知而况班固司馬彪酈道元
王泰諸人至若樊綽程大昌金履祥李元陽
紛紛辨論繫風捕景無所得獻笑後人
而已
南海漲海也秦置南海郡番禺下縣揭陽
王莽改曰南海亭蓋南海自此韓愈潮州刺史
上表云州南近界漲海連天是也謝承後漢書
交趾七郡土獻皆從漲海出入(七郡南海欝林蒼梧交趾合浦九)
(眞日南也)南史扶南國東界即大漲海海中大洲
上有諸薄國是東起揭陽西訖林邑扶南東西
距六七千里並稱漲海禹貢所謂南海者也黒
水繞吐蕃河源之外所向或正南或東南西南
未可知而說者多以䦨滄為黒水徒以東南
交趾入海差近梁州徼外其實黒水下流
為闌滄與東南交趾入海旣非出於古記又非
得之目驗憑虛測度終難取信何如闕疑為善
合黎之北禹未嘗身歴地則略而不言而黒
獨言入于南海者蓋西戎即叙之後其人必有
能言黒水所歸者故因而志之
或問元世祖使都實求河源當時若更遣一使
都實俱發一窮河源一求黒水豈不甚善曰求河
源易求黒水河源但自積石泝流而上見其山
下之水與吐蕃之河相接以為源在吐蕃矣黒
水異於是燉煌之西旣無其迹即逢黒水之源
知為古之過三危南海者乎三危以南未悉其
形即逢入南海之流安知為古之出張掖三危
者乎幽荒之域載籍無徵非若禹河之南徙有周
譜以紀其事漢河之故瀆有水經以詳其道也雖
遣使古今源流無可參驗亦何所得
雍州禹貢黒水而外有十黒水一在榆林
西北夏州水經注云黒水出奢延縣之黒
東流合奢延水入河赫連勃勃築統萬城于黒
水之是也(沈氏筆談余奉使慶州嘗宿大幕黒山山長數十土石皆紫黒似)
(今之磁石水出其下所謂黒水也葢即出奢延縣者)一在鞏昌府伏羌
縣縣西有落門聚水經注渭水自落門聚至黒
峽水出南山北流入渭是也一在秦安縣
經注云黒水出黒城西南黒城西至懸鏡
又西南合亭川入渭是也一在延安府洛川
水經注云黒水出定陽縣西山東南流逕其縣
北又東南合定水入河是也一在西安府盩厔
水經注云就水出槐里縣南山竹圃北與黒
水合北流注于渭是也一在平凉府固原州
志云大黒水北流合小黒水寧夏衞入河是也
一在慶陽府安化縣云源太白山西南
環縣寧州九龍川西安府長武縣入涇是
一在延安府安定縣白水東流延川縣
公元1082年
入河志云舊置黒水堡因水以名宋元豐五年
諤遣曲珍黒水安定是也一在今行都司
鎭夷二所境即弱水張掖河出塞入居延海
者俗謂之黒河亦稱黒水是也一在肅州衞西
北自沙漠南流白水紅水西寧衞西海
宇記云酒泉縣有鴻鷺山穆天子傳天子黒水
至于羣玉之山是也(鴻鷺山今名嘉峪山在肅州衛西舊志云即羣玉山也)
此皆水之小小不經三危南海韓汝節以在
鎭夷者為禹貢黒水焦弱侯以在肅州者為禹
貢之黒水並誤
易氏曰欲正主水先清客水弱黒東為中國病禹
經理二川安流中國之川可以次第治矣
(渭)按此主客先後之序山齋就雍言之乎抑統九
州言之乎就雍言之則首治弱末治何以均客
水也而先後殊統九州言之則雍最髙治二水最
而何以反居其先皆於經旨不合不知九水
第乃循行先後之序而非施功先後之序時禹方
在雍水土功畢乗舟案視弱水始導至合黎
西即為黒水導至三危轉而東南積石道塗
之便故首弱次黒以及于河非先客後主之謂也
 禹貢錐指卷十二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