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 第 1a 页 WYG0067-051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禹贡锥指卷十
德清胡渭撰
黑水西河惟雍州(说文雍于用反)
传曰西距黑水东据河龙门之河在冀州西正义曰
河在雍州之东而谓之西河者以冀州西界故王制
云自东河至于西河千里而近是河相对而为东西
也渭按黑水水经注云出张掖鸡山南流至燉煌过
三危山南流入于南海括地志云源出伊州伊吾县
禹贡锥指卷十
德清胡渭撰
黑水西河惟雍州(说文雍于用反)
传曰西距黑水东据河龙门之河在冀州西正义曰
河在雍州之东而谓之西河者以冀州西界故王制
云自东河至于西河千里而近是河相对而为东西
也渭按黑水水经注云出张掖鸡山南流至燉煌过
三危山南流入于南海括地志云源出伊州伊吾县
卷十 第 1b 页 WYG0067-0510b.png
北百二十里南流绝三危山在沙州燉煌县东南四
十里二说未知孰是通典云孔郑通儒莫知其所或
是年代久远遂至堙涸无以详焉辩见导水河经龙
门而南至于华阴为西河左传昭十三年晋叔鱼谓
季孙曰将为子除馆于西河礼记子夏退而老于西
河之上史记魏武侯浮西河而下封吴起为西河守
皆此水也
十里二说未知孰是通典云孔郑通儒莫知其所或
是年代久远遂至堙涸无以详焉辩见导水河经龙
门而南至于华阴为西河左传昭十三年晋叔鱼谓
季孙曰将为子除馆于西河礼记子夏退而老于西
河之上史记魏武侯浮西河而下封吴起为西河守
皆此水也
卷十 第 2a 页 WYG0067-0511a.png
尔雅河西曰雍州注云自西河至黑水疏引李巡
云兼得梁州之地周礼正西曰雍州疏云周之雍
豫于禹贡兼梁州之地按梁并于雍说本汉志然
雍州西北二边世有戎翟之患自夏桀时畎夷入
居邠岐之间成汤既兴伐而攘之及殷室中衰诸
夷皆叛至于武丁征西戎鬼方三年乃克故其诗
曰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
言武丁能继汤之烈也及武乙暴虐犬戎寇边周
卷十 第 2b 页 WYG0067-0511b.png
古公踰梁山而避于岐下及太丁之时季历伐燕
京之戎戎人大败周师文王为西伯西有昆夷之
患北有猃狁之难遂攘戎翟而戍之莫不宾服厉
王无道戎狄寇掠乃入犬丘杀秦仲之族宣王承
厉王之后猃狁孔炽整居焦穫侵镐及方至于泾
阳雍州之域为戎翟所侵陵如此则其疆场未必
能悉如禹贡又禹贡梁州之山水无一入职方者
故杜氏言梁州当夏殷之间为蛮夷之国盖即牧
京之戎戎人大败周师文王为西伯西有昆夷之
患北有猃狁之难遂攘戎翟而戍之莫不宾服厉
王无道戎狄寇掠乃入犬丘杀秦仲之族宣王承
厉王之后猃狁孔炽整居焦穫侵镐及方至于泾
阳雍州之域为戎翟所侵陵如此则其疆场未必
能悉如禹贡又禹贡梁州之山水无一入职方者
故杜氏言梁州当夏殷之间为蛮夷之国盖即牧
卷十 第 3a 页 WYG0067-0511c.png
誓所称庸蜀卢彭等是也雍之并梁亦虚名耳今
据周礼言之正东曰青州其南则有扬其北则有
幽而西则不然目雍州以正西其西北西南两隅
皆缺焉然则梁地为羁縻之国固不待言而雍之
西境如西倾积石猪野流沙三危黑水之区皆没
于戎翟禹贡之旧疆不可复问矣尔雅目雍州以
河西则华山以南不在界中可知其西北亦当亏
损殷周之雍实小于禹贡或因并梁之说而反以
卷十 第 3b 页 WYG0067-0511d.png
为大此耳食之学未可与道古也
雍州为奥区神皋后稷始封于邰(一作骀又作斄)公刘处
豳太王徙岐文王作丰武王治镐及扈崇密须之
封皆在焉春秋时可考者虢(文王弟所封曰西虢)周召毕丰
郑(初封咸林之地汉为郑县属京兆今华州是)秦芮梁崇密骊戎白狄
晋(西境是)凡十四国战国时属秦而魏赵亦兼得其
地秦并天下置内史上郡北地九原陇西云中(西南)
(境唐榆林郡是)汉以其地之西偏置凉州(领郡十汉志云改雍曰凉)而
雍州为奥区神皋后稷始封于邰(一作骀又作斄)公刘处
豳太王徙岐文王作丰武王治镐及扈崇密须之
封皆在焉春秋时可考者虢(文王弟所封曰西虢)周召毕丰
郑(初封咸林之地汉为郑县属京兆今华州是)秦芮梁崇密骊戎白狄
晋(西境是)凡十四国战国时属秦而魏赵亦兼得其
地秦并天下置内史上郡北地九原陇西云中(西南)
(境唐榆林郡是)汉以其地之西偏置凉州(领郡十汉志云改雍曰凉)而
卷十 第 4a 页 WYG0067-0512a.png
三辅则领于司隶后汉并因之魏分置秦州晋又
分置雍州(领郡国七治京兆凉州领郡国八治武威秦州领郡六治上邽)唐为京
畿之京兆府(雍州)华阴(华)冯翊(同)扶风(岐)新平(邠)等
郡关内道之汧阳(陇)安定(泾)彭原(宁)安化(庆)平凉
(原)灵武(灵)五原(盐)宁朔(宥)洛交(鄜)中部(坊)延安(延)
咸宁(丹)上郡(绥)银川(银)新秦(麟)朔方(夏)九原(丰)榆
林(胜)安北(大都护府分丰胜二州界置)等郡陇右道之天水(秦)
陇西(渭)金城(兰)会宁(会)安乡(河)临洮(洮)和政(岷)宁
卷十 第 4b 页 WYG0067-0512b.png
塞(廓)西平(鄯)武威(凉)张掖(甘)酒泉(肃)晋昌(瓜)燉煌
(沙)伊吾(伊)交河(西)北庭(庭州后为都护府)安西(都护府)等郡
按以上通典所列伊吾交河北庭安西自古为戎
狄不在禹贡九州之限又河湟之间吐谷浑故地
未尝为郡县故不入雍域以今舆地言之陜西临
洮平凉庆阳延安凤翔五府其西安府则唯商州
洛南山阳镇安商南巩昌府则唯凤县两当徽州
成县阶州文县为梁域馀皆属雍又榆林卫宁夏
(沙)伊吾(伊)交河(西)北庭(庭州后为都护府)安西(都护府)等郡
按以上通典所列伊吾交河北庭安西自古为戎
狄不在禹贡九州之限又河湟之间吐谷浑故地
未尝为郡县故不入雍域以今舆地言之陜西临
洮平凉庆阳延安凤翔五府其西安府则唯商州
洛南山阳镇安商南巩昌府则唯凤县两当徽州
成县阶州文县为梁域馀皆属雍又榆林卫宁夏
卷十 第 5a 页 WYG0067-0512c.png
卫宁夏中卫及靖远岷州洮州三卫行都司所领
甘州庄浪等诸卫所其在化外者南至西倾积石
西踰三危北抵沙漠皆古雍州域也
黑水今不可得详据括地志言出伊吾南流绝三
危山则当自燉煌北大碛外流入郡界南经白龙
堆东三危山西又南经吐谷浑界中又南经吐蕃
界中绕出河源之外而入于南海梁州之黑水别
是一川非为雍西界者也说见导水
卷十 第 5b 页 WYG0067-0512d.png
西河东与冀分界自今榆林卫故胜州东北折而
南且西经府谷神木又西南经葭州吴堡又南经
绥德清涧延川延长又东南经宜川(并属延安府)又南
经韩城合阳朝邑以至于华阴(并属西安府)与豫接界
河行凡一千七百馀里
雍之南界自华阴太华山以西为华州渭南蓝田
鄠县盩厔(并属西安府)郿县宝鸡(并属凤翔府)皆以南山与
梁分界又西为凤县有大散岭又西为徽州有铁
南且西经府谷神木又西南经葭州吴堡又南经
绥德清涧延川延长又东南经宜川(并属延安府)又南
经韩城合阳朝邑以至于华阴(并属西安府)与豫接界
河行凡一千七百馀里
雍之南界自华阴太华山以西为华州渭南蓝田
鄠县盩厔(并属西安府)郿县宝鸡(并属凤翔府)皆以南山与
梁分界又西为凤县有大散岭又西为徽州有铁
卷十 第 6a 页 WYG0067-0513a.png
山木皮岭又西为成县有鹫峡羊头峡龙门戍(并属)
(巩昌府)又西为岷州卫又西为洮州卫有西倾山皆
与梁分界处也(详见梁州)自西倾又西历吐谷浑南至
大积石自积石又西历吐谷浑南党项白兰之北
至于黑水吐谷浑本辽东鲜卑种也东晋初徙居
枹罕宋景平中其子孙有阿豺者升西彊山观垫
江源则其地南至西倾矣又数传为夸吕始自号
可汗治伏俟城在青海西十五里据有甘松之南
卷十 第 6b 页 WYG0067-0513b.png
洮水之西南极于白兰其地东西三千里南北千
馀里党项羌在古析支之地汉时烧当羌亦尝居
之白兰者羌之别种也其地皆与吐谷浑接吐谷
浑在河湟之间即先零烧当诸羌故地积石在其
西南南枕赐支河曲禹导河自此始则湟水之南
积石之北西倾之西其为雍州之域无疑矣
雍之北界经无可见约略言之自今塞外东受降
城之西与冀分界(元和志云东受降城在胜州榆林县东北八里)又西四
馀里党项羌在古析支之地汉时烧当羌亦尝居
之白兰者羌之别种也其地皆与吐谷浑接吐谷
浑在河湟之间即先零烧当诸羌故地积石在其
西南南枕赐支河曲禹导河自此始则湟水之南
积石之北西倾之西其为雍州之域无疑矣
雍之北界经无可见约略言之自今塞外东受降
城之西与冀分界(元和志云东受降城在胜州榆林县东北八里)又西四
卷十 第 7a 页 WYG0067-0513c.png
百里为中受降城(元和志云南至麟州四百里)又西四百馀里
为西受降城(元和志云在丰州西北八十里)唐景龙二年张仁愿
所筑南直今榆林卫黄河经三城之南谓之北河
河北有阴山为华夷大限侯应曰北边塞至辽东
外有阴山东西千馀里是也又西为高阙山战国
时赵筑长城并阴山下至高阙为塞及秦始皇斥
逐匈奴城河上为塞又使蒙恬度河取高阙陶山
北假中筑亭障以逐戎人是也其地又有光禄塞
卷十 第 7b 页 WYG0067-0513d.png
鸡鹿塞汉受降城皆云中五原二郡境也又西为
河西四郡之北鄙汉太初中收匈奴休屠浑邪王
地置武威张掖酒泉敦煌以通西域隔绝羌胡往
来武威姑臧县北三百里有白亭军元和志云在
马城河东岸天宝十年哥舒翰置因白亭海为名
也张掖东北一千五百馀里有地曰居延元狩二
年霍去病出北地二千馀里过居延太初三年使
路博德筑居延泽上今甘州卫塞外居延故城是
河西四郡之北鄙汉太初中收匈奴休屠浑邪王
地置武威张掖酒泉敦煌以通西域隔绝羌胡往
来武威姑臧县北三百里有白亭军元和志云在
马城河东岸天宝十年哥舒翰置因白亭海为名
也张掖东北一千五百馀里有地曰居延元狩二
年霍去病出北地二千馀里过居延太初三年使
路博德筑居延泽上今甘州卫塞外居延故城是
卷十 第 8a 页 WYG0067-0514a.png
也亦曰居延塞元为亦集乃路地理志云在甘州
北一千五百里城东北有大泽西北俱接沙碛乃
汉居延故城明洪武初冯胜拔肃州进至扫林山
亦集乃路是也合黎山在张掖县西北二百里弱
水由此东北入居延泽遮虏障在肃州酒泉县北
二百四十里李陵与单于战处敦煌即今废沙州
卫卫北抵大碛碛外即古伊吾卢地唐置伊州今
为废哈密卫也自云中至敦煌六郡皆古雍州之
卷十 第 8b 页 WYG0067-0514b.png
域后为戎翟所据至秦汉始收复者其北皆临大
碛大碛即沙幕(汉人谓之幕唐人谓之碛)东西数千里南北远
者千里无水草不可驻牧虽禽兽亦不能居之
通典曰梁州境宇虽遐远而杂以夷獠中夏唯冀
州最大渭按九州雍为大冀梁次之雍东西相距
约三千七百馀里南北相距约二千五百馀里四
隅无大空缺禹导山水所行无外国地河自积石
入雍域为中国河禹导河自此沿流而下直至于
碛大碛即沙幕(汉人谓之幕唐人谓之碛)东西数千里南北远
者千里无水草不可驻牧虽禽兽亦不能居之
通典曰梁州境宇虽遐远而杂以夷獠中夏唯冀
州最大渭按九州雍为大冀梁次之雍东西相距
约三千七百馀里南北相距约二千五百馀里四
隅无大空缺禹导山水所行无外国地河自积石
入雍域为中国河禹导河自此沿流而下直至于
卷十 第 9a 页 WYG0067-0514c.png
龙门则金城朔方之河必不在戎翟界中可知也
杜氏误以龙支之积石为禹贡之积石遂谓河湟
之间自古为羌戎非中国所有雍西南境亏地广
二千里轮千馀里矣故语大不数雍云
弱水既西
传曰导之西流至于合黎正义曰诸水言既道此言
既西由地势导之使西流也郑云众水皆东此水独
西故记其西下也程氏曰弱水初必壅遏而东既导
之西则逆者顺矣渭按地理志张掖删丹县桑钦以
卷十 第 9b 页 WYG0067-0514d.png
为导弱水自此西至酒泉合黎今陜西行都司之山
丹卫故删丹县也详见导水
傅同叔云横流之时弱水亦东侵而被于河河不
安而泾亦受其患禹导之使西以复其故道则河
西无泛滥之水河安而泾亦安矣渭按弱水在大
河之西其地虽远而泛滥特甚雍州之患无急于
此者故禹先治之河大矣弱水之去来不足为重
丹卫故删丹县也详见导水
傅同叔云横流之时弱水亦东侵而被于河河不
安而泾亦受其患禹导之使西以复其故道则河
西无泛滥之水河安而泾亦安矣渭按弱水在大
河之西其地虽远而泛滥特甚雍州之患无急于
此者故禹先治之河大矣弱水之去来不足为重
卷十 第 10a 页 WYG0067-0515a.png
轻其为灾亦止河西耳泾水更不相及不可以既
字连下为义
泾属渭汭(释文泾音经属之蜀反汭本又作内同如锐反)
传曰属逮也水北曰汭言治泾水入于渭正义曰属
谓相连属故训为逮逮及也言水相及毛诗传云汭
水涯也郑云汭之言内也盖以人皆南面望水则北
为汭也且泾水南入渭而名为渭汭知水北曰汭言
治泾水使之入渭亦是从故道也地理志云泾水出
安定泾阳县西幵头山东南至冯翊阳陵县入渭行
卷十 第 10b 页 WYG0067-0515b.png
千六十里渭按泾阳故城在今陜西平凉府平凉县
西南幵头山在县西一百里阳陵故城在今西安府
高陵县西南二十里说文汭水相入也左传闵公二
年虢公败犬戎于渭汭杜预曰水之隈曲曰汭
周礼雍州其川泾汭诗大雅曰淠彼泾舟烝徒楫
之邶风曰泾以渭浊湜湜其沚皆禹贡之泾水也
水经无泾水之目渭水篇中于入渭处仅附见一
西南幵头山在县西一百里阳陵故城在今西安府
高陵县西南二十里说文汭水相入也左传闵公二
年虢公败犬戎于渭汭杜预曰水之隈曲曰汭
周礼雍州其川泾汭诗大雅曰淠彼泾舟烝徒楫
之邶风曰泾以渭浊湜湜其沚皆禹贡之泾水也
水经无泾水之目渭水篇中于入渭处仅附见一
卷十 第 11a 页 WYG0067-0515c.png
语而寰宇记原州平高县笄头山一名崆峒山下
引水经注云盖大陇山之异名庄子谓黄帝学道
于广成子盖在此山百泉县泾水下引水经泾水
出安定泾阳县高山注云山海经曰高山泾水出
焉东流注于渭入关谓之八水弹筝峡下引水经
注云泾水径都卢山山路之内常有如弹筝之声
行者闻之鼓舞而去又云弦歌之山峡口水流风
吹滴崖响如弹筝之韵因名泾州灵台县蒲川下
卷十 第 11b 页 WYG0067-0515d.png
引水经注云蒲川水出南山蒲谷东北合细川水
又东北合且氏川水邠州宜禄县芮水下引水经
注云汭水又东径宜禄川俗谓之宜禄川水芹川
下引水经注云出罗山县千子山山一名千子岭
东流径宜禄县北真宁县大陵水下引水经注云
大陵小陵水出巡和南殊川西南径宁阳城故豳
诗云夹其皇涧陵水即皇涧也乾州永寿县高泉
下引水经注云甘泉即高泉山也耀州云阳县泾
又东北合且氏川水邠州宜禄县芮水下引水经
注云汭水又东径宜禄川俗谓之宜禄川水芹川
下引水经注云出罗山县千子山山一名千子岭
东流径宜禄县北真宁县大陵水下引水经注云
大陵小陵水出巡和南殊川西南径宁阳城故豳
诗云夹其皇涧陵水即皇涧也乾州永寿县高泉
下引水经注云甘泉即高泉山也耀州云阳县泾
卷十 第 12a 页 WYG0067-0516a.png
水下引水经注云泾水东流历峡谓之泾峡五龙
谷泉下引水经注云五龙水出云阳宫西南雍州
醴泉县谷口城下引水经注云九嵏山东仲山西
谓之谷口即寒门也此皆言泾水而今本无之是
水经元有泾水篇宋初尚存后乃亡之耳今据通
典元和志寰宇记长安志及近世州县志所载以
补水经之阙泾水出平凉府平凉县西笄头山(县为)
(府治本汉泾阳县幵头山在崆峒山西亦作笄头史记黄帝西至于崆峒登笄头之山是也又作鸡)
卷十 第 12b 页 WYG0067-0516b.png
(头秦始皇巡陇西北地至鸡头山是也元和志原州平高县笄头山一名崆峒山在县西一百里又)
(百泉县西至州九十里泾水源出县西南泾谷地理志泾阳县笄头山泾水所出淮南子云笄头山)
(一名薄落山故泾水亦曰薄落水又南流径都卢山山路之中常如弹筝之声故行旅因谓之弹筝)
(峡按百泉本汉朝那及泾阳地今为平凉县地故山入其界平高即今固原州元和志云笄头山在)
(平高县西一百里误也平高当作平凉)东南流径其县南又东南径
华亭县东北(华亭在府南一百二十里本汉汧县地)又东径泾州南
(泾州在府东一百五十里本汉安定县唐为保定县泾州治元和志泾水在县东一里)又东
径长武县北汭水入焉(长武在邠州西北八十里本汉鹑觚县地唐为宜禄)
(百泉县西至州九十里泾水源出县西南泾谷地理志泾阳县笄头山泾水所出淮南子云笄头山)
(一名薄落山故泾水亦曰薄落水又南流径都卢山山路之中常如弹筝之声故行旅因谓之弹筝)
(峡按百泉本汉朝那及泾阳地今为平凉县地故山入其界平高即今固原州元和志云笄头山在)
(平高县西一百里误也平高当作平凉)东南流径其县南又东南径
华亭县东北(华亭在府南一百二十里本汉汧县地)又东径泾州南
(泾州在府东一百五十里本汉安定县唐为保定县泾州治元和志泾水在县东一里)又东
径长武县北汭水入焉(长武在邠州西北八十里本汉鹑觚县地唐为宜禄)
卷十 第 13a 页 WYG0067-0516c.png
(县汭水源出凤翔府陇州西四十里弦蒲薮东流过长武县南而东注于泾汭一作芮)又东
南径邠州北(邠州在西安府西北三百五十里本汉漆县唐为新平县邠州治元和志)
(新平县泾水西北自宜禄县界流入)又东南径淳化县西(淳化在州东少南一)
(百四十里本汉云阳县元和志泾水在云阳县西南二十五里)又南径永寿县东
(永寿在西安府乾州北九十里本汉漆县地元和志泾水自新平县界流入旧志泾水在县东五十)
(里)又南径醴泉县东(醴泉在府西北一百二十里本汉谷口县九嵏山在县东)
(北五十里长安志云醴泉县在九嵏山东仲山西当泾水出谷之处故谓之谷口今县东四十里谷)
(口城是)又东南径泾阳县南(泾阳在府北七十里本汉池阳县晋惠帝析置)
卷十 第 13b 页 WYG0067-0516d.png
(泾阳县元和志云苻秦置今县东南泾阳故城是也隋移今治池阳故城在今县西北二里后周废)
(入泾阳沟洫志云秦令水工郑国凿泾水自中山西邸瓠口为渠并北山东注洛三百馀里注填阏)
(之水溉舄卤之地四万馀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彊卒并诸侯因名曰郑)
(国渠至武帝元鼎六年百三十六岁儿宽为左内史奏请穿凿六辅渠以益溉郑国旁高卬之田后)
(十六岁大始二年赵中大夫白公复奏穿渠引泾水首起谷口尾入栎阳注渭中袤二百里溉田四)
(千五百顷因名曰白渠民得其饶歌之曰田于何所池阳谷口郑国在前白渠起后举锸为云决渠)
(为雨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之口言此两渠饶也渭按中读曰仲)
(即今九嵏之东仲山也邸至也瓠口即冶谷亦称瓠中北山即巀嶭诸山也泾水在今泾阳县南七)
(入泾阳沟洫志云秦令水工郑国凿泾水自中山西邸瓠口为渠并北山东注洛三百馀里注填阏)
(之水溉舄卤之地四万馀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彊卒并诸侯因名曰郑)
(国渠至武帝元鼎六年百三十六岁儿宽为左内史奏请穿凿六辅渠以益溉郑国旁高卬之田后)
(十六岁大始二年赵中大夫白公复奏穿渠引泾水首起谷口尾入栎阳注渭中袤二百里溉田四)
(千五百顷因名曰白渠民得其饶歌之曰田于何所池阳谷口郑国在前白渠起后举锸为云决渠)
(为雨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之口言此两渠饶也渭按中读曰仲)
(即今九嵏之东仲山也邸至也瓠口即冶谷亦称瓠中北山即巀嶭诸山也泾水在今泾阳县南七)
卷十 第 14a 页 WYG0067-0517a.png
(里左传成十三年晋师及秦战于麻隧秦师败绩晋师济泾及侯丽而还襄十四年晋帅诸侯之师)
(伐秦济泾而次秦人毒泾上流师人多死即此水也仲山在县西北七十里东北接嵯峨山西麓中)
(隔冶谷西南连九嵏山泾水经其中冶水出谷处俗谓之东谷口西距谷口二十馀里即封禅书所)
(谓寒门谷口也宋至道初议脩郑白渠诏皇甫选何亮相度选等言郑渠并仲山而东凿断冈阜首)
(尾三百馀里连亘山足岸壁颓坏堙废已久度其制置之始泾河平浅直入渠口暨年代寖远泾河)
(陡深水势渐下与渠口相悬水不能至峻崖之处渠岸久废实难致力三白渠溉泾阳栎阳高陵云)
(阳三原富平六县田三千八百五十馀顷宜增筑堤堰以固护之自是以后三白渠屡加修治颇得)
(其利而郑渠卒不可兴复元和志云大白渠在泾阳县东北十里中白渠首受大白渠东流入高陵)
卷十 第 14b 页 WYG0067-0517b.png
(县界南白渠首受中白渠东南流亦入高陵县界也六辅渠在郑渠上流之南三白渠在郑渠下流)
(之南)又东南径高陵县西南入于渭水(县志云泾水至县西南上)
(马渡入渭)
汭之言内其字或作内河内曰冀州州在内北也
汉中郡亦在汉水之北阎百诗云渭汭汭字解有
作水北者有作水之隈曲者有作水曲流者有作
水中州者总不若说文汭水相入也于此处为确
解左氏一书庄四年曰汉汭闵二年曰渭汭宣八
(之南)又东南径高陵县西南入于渭水(县志云泾水至县西南上)
(马渡入渭)
汭之言内其字或作内河内曰冀州州在内北也
汉中郡亦在汉水之北阎百诗云渭汭汭字解有
作水北者有作水之隈曲者有作水曲流者有作
水中州者总不若说文汭水相入也于此处为确
解左氏一书庄四年曰汉汭闵二年曰渭汭宣八
卷十 第 15a 页 WYG0067-0517c.png
年曰滑汭昭元年曰雒汭四年曰夏汭五年曰罗
汭二十四年曰豫章之汭二十七年曰沙汭定四
年曰淮汭哀十五年曰桐汭水名下系以汭者众
矣又何疑于禹贡渭按汭水相入与水之隈曲曰
汭二义适相成而不相悖盖两水相入其水会襟
带处必有隈曲诗大雅芮鞫之即芮即职方泾汭
之汭水名也汉志扶风汧县下云芮水出西北东
入泾诗芮阸雍州川也师古曰阸读与鞫同余因
卷十 第 15b 页 WYG0067-0517d.png
此悟水北曰汭之义盖泾水东南流至邠州长武
县东芮水自平凉府灵台县界流经县南而东注
于泾公刘所居故豳城正在二水相会内曲之处
及其后人众而地不能容则又营其外曲以居之
故曰止旅乃密芮鞫之即郑笺曰水之内曰隩水
之外曰鞫外即南内即北也推之洛汭亦然召诰
太保以庶殷攻位于洛汭传云洛水北今河南城
也汉河南县即周之王城东去巩县之什谷尚百
县东芮水自平凉府灵台县界流经县南而东注
于泾公刘所居故豳城正在二水相会内曲之处
及其后人众而地不能容则又营其外曲以居之
故曰止旅乃密芮鞫之即郑笺曰水之内曰隩水
之外曰鞫外即南内即北也推之洛汭亦然召诰
太保以庶殷攻位于洛汭传云洛水北今河南城
也汉河南县即周之王城东去巩县之什谷尚百
卷十 第 16a 页 WYG0067-0518a.png
有馀里召公治都邑之位岂逼侧洛水入河之口
乎知洛汭则知渭汭矣或曰雍州有二渭汭从孔
义则凡渭北之地皆为渭汭此渭汭当为汉高陵
县地后渭汭当为汉怀德县地(今朝邑)同一渭汭而
前后所指各别经岂支离若是邪曰地异而其为
渭汭则同高陵者泾渭二水之会也怀德者河渭
二水之会也均为水北均为水相入均为水之隈
曲渭汭兼地而言不专指水口也
卷十 第 16b 页 WYG0067-0518b.png
易氏曰洛入河处谓之洛汭渭入河处谓之渭汭
泾至云阳而入渭又至华阴之永丰仓而入河此
二百八十里间泾与渭相连故曰泾属渭汭吴幼
清取之今按诗邶风泾以渭浊湜湜其沚传云泾
渭相入而清浊异故辛氏三秦记附会其辞曰泾
渭合流三百里清浊不杂此山斋之说所自出也
然诗人之意亦谓泾水得渭而形其浊耳毛传云
相入正所谓水相入者专指渭汭而言未必如辛
泾至云阳而入渭又至华阴之永丰仓而入河此
二百八十里间泾与渭相连故曰泾属渭汭吴幼
清取之今按诗邶风泾以渭浊湜湜其沚传云泾
渭相入而清浊异故辛氏三秦记附会其辞曰泾
渭合流三百里清浊不杂此山斋之说所自出也
然诗人之意亦谓泾水得渭而形其浊耳毛传云
相入正所谓水相入者专指渭汭而言未必如辛
卷十 第 17a 页 WYG0067-0518c.png
氏所云也盖自先儒有济与河乱南出还清之说
世因谓泾渭亦然又专指渭口为渭汭故复作是
解草庐舍旧而从新好异之过也
蔡传云泾渭汭三水名属连属也泾水连属渭汭
二水也黄东发非之曰古说泾入于渭水之内而
漆沮既从沣水攸同皆主渭言之文意俱协若以
汭为一水而入泾则泾属渭汭者是泾既入渭汭
又入泾下文漆沮之从沣水之同孰从孰同耶职
卷十 第 17b 页 WYG0067-0518d.png
方氏其川泾汭易氏解云汭非禹贡之汭禹贡言
汭皆水内此川名邹季友亦曰泾水先会汭水后
入渭水则经当言泾属汭渭不当先渭而后汭况
下文即有渭汭字不可异说一言破的蔡说可以
永废矣
漆沮既从(释文沮七徐反)
传曰漆沮之水已从入渭颜氏曰漆沮即冯翊之洛
水吴氏曰从如恒卫既从之从渭按地理志沮水出
汭皆水内此川名邹季友亦曰泾水先会汭水后
入渭水则经当言泾属汭渭不当先渭而后汭况
下文即有渭汭字不可异说一言破的蔡说可以
永废矣
漆沮既从(释文沮七徐反)
传曰漆沮之水已从入渭颜氏曰漆沮即冯翊之洛
水吴氏曰从如恒卫既从之从渭按地理志沮水出
卷十 第 18a 页 WYG0067-0519a.png
北地直路县西东入洛洛水至冯翊怀(怀同)德县东南
入渭直路县自后汉已废其故城在今延安府鄜州
中部县西北二百里怀德今西安府同州之朝邑县
也县西南四十三里有怀德故城水经注云渭水东
过华阴县北洛水入焉阚骃以为漆沮之水华阴县
北即怀德县南也
导渭传云漆沮二水名亦曰洛水出冯翊北正义
云地理志漆水出扶风漆县依十三州记漆水出
入渭直路县自后汉已废其故城在今延安府鄜州
中部县西北二百里怀德今西安府同州之朝邑县
也县西南四十三里有怀德故城水经注云渭水东
过华阴县北洛水入焉阚骃以为漆沮之水华阴县
北即怀德县南也
导渭传云漆沮二水名亦曰洛水出冯翊北正义
云地理志漆水出扶风漆县依十三州记漆水出
卷十 第 18b 页 WYG0067-0519b.png
岐山东入渭则与漆沮不同矣此云会于泾又东
过漆沮是漆沮在泾水之东故孔以为洛水一名
漆沮水经沮水出北地直路县东入洛又曰郑渠
在太上皇陵东南浊水入焉俗谓之漆水又谓之
漆沮其水东流注于洛水志云在冯翊怀德县东
南入渭以水土验之与毛诗古公自土沮漆者别
也彼漆即扶风漆水彼沮则未闻渭按此说是也
本疏引扶风漆水盖未定之论失于刋正耳
过漆沮是漆沮在泾水之东故孔以为洛水一名
漆沮水经沮水出北地直路县东入洛又曰郑渠
在太上皇陵东南浊水入焉俗谓之漆水又谓之
漆沮其水东流注于洛水志云在冯翊怀德县东
南入渭以水土验之与毛诗古公自土沮漆者别
也彼漆即扶风漆水彼沮则未闻渭按此说是也
本疏引扶风漆水盖未定之论失于刋正耳
卷十 第 19a 页 WYG0067-0519c.png
水经沮水出北地直路县东过冯翊祋(丁活反)祤(音诩)
县北东入于洛(今延安府之宜君县西安府之耀州及同官县皆汉祋祤县地)注
云沮水自直路县东南径燋石山东南流历檀台
川俗谓之檀台水屈而夹山西流又西南径宜君
川世又谓之宜君水(在今鄜州宜君县界县北去鄜州二百十里)又得
黄嵚水口(水西北出云阳县石门山黄嵚谷东南流注宜君水云阳今淳化县)东南
流径祋祤县故城西(城在今耀州东一里)又南合铜官水(水出)
(东北而西南径铜官川谓之铜官水又西南径祋祤县东而南径其城南原下西南注宜君水今同)
卷十 第 19b 页 WYG0067-0519d.png
(官县北有铜官川水盖即寰宇记所谓漆水也唐书神龙元年同官县水溢漂居民五百馀家太和)
(三年同官暴水漂没二百馀家)又南出土门山西复谓之沮水(山在)
(今耀州东南四里)又东南历土门南原下东径怀德城南
(城在今富平县西南非朝邑之怀德故城也)又东径汉太上皇陵北(元和)
(志汉太上皇陵在栎阳县东北二十五里今为临潼县地)而东注郑渠又东浊
水注焉(水上承云阳县东大黑泉东南流谓之浊谷水又东南注郑渠又东径太上陵南北)
(屈与沮水合)分为二水一水东南出即浊水也至白渠
与泽泉合俗谓之漆水又谓之漆沮水(漆本作㭍古桼字也)
(三年同官暴水漂没二百馀家)又南出土门山西复谓之沮水(山在)
(今耀州东南四里)又东南历土门南原下东径怀德城南
(城在今富平县西南非朝邑之怀德故城也)又东径汉太上皇陵北(元和)
(志汉太上皇陵在栎阳县东北二十五里今为临潼县地)而东注郑渠又东浊
水注焉(水上承云阳县东大黑泉东南流谓之浊谷水又东南注郑渠又东径太上陵南北)
(屈与沮水合)分为二水一水东南出即浊水也至白渠
与泽泉合俗谓之漆水又谓之漆沮水(漆本作㭍古桼字也)
卷十 第 20a 页 WYG0067-0520a.png
(泽泉水自郑渠合沮水又直绝注浊水至白渠合焉故浊水得漆沮之名)绝白渠东径
万年县故城北为栎阳渠(万年故城即栎阳故城在今临潼县东北七十)
(里)又南屈更名石川水(括地志云沮水一名石川水源出富平县东南入栎)
(阳盖即此与浊水合流者也)又西南径郭𦵧城西与白渠枝渠
合又南入于渭水(今浊水至三原县界散绝白渠亦不入富平县境县所恃以溉)
(者唯石川水而已)其一水东出即沮水也东与泽泉合水
出沮东泽中与沮水隔原相去十五里东流径怀
德城北东南注郑渠合沮水(长安志云泽多泉在富平县西十三里东)
卷十 第 20b 页 WYG0067-0520b.png
(南入漆沮即此水也县志谓之温泉水云出县西北仲山麓)沮循郑渠东径当
道城南(城在频阳县故城南频阳故城在今富平县东北五十里)又东径莲勺
县故城北(今渭南县东北有莲勺废县莲音辇)又东径汉光武故城
北又东径粟邑县故城北(今白水县界有粟邑故城)又东北注
于洛水(洛水在白水县东)渭按郦元以浊水为漆水宋人
则以铜官川水来合沮水者为漆水近志皆承其
说云沮水出中部县西北子午岭(中部在延安府鄜州南一百四)
(十里本汉冯翊翟道县姚秦改置中部县直路故城在焉唐属坊州寰宇记云沮水自坊州升平县)
道城南(城在频阳县故城南频阳故城在今富平县东北五十里)又东径莲勺
县故城北(今渭南县东北有莲勺废县莲音辇)又东径汉光武故城
北又东径粟邑县故城北(今白水县界有粟邑故城)又东北注
于洛水(洛水在白水县东)渭按郦元以浊水为漆水宋人
则以铜官川水来合沮水者为漆水近志皆承其
说云沮水出中部县西北子午岭(中部在延安府鄜州南一百四)
(十里本汉冯翊翟道县姚秦改置中部县直路故城在焉唐属坊州寰宇记云沮水自坊州升平县)
卷十 第 21a 页 WYG0067-0520c.png
(北子午岭出俗号子午水下合榆谷慈马等川遂为沮水按升平废县在今宜君县西北三十五里)
(沮水所经非所出也子午山在中部县北亦曰子午岭沮水出焉岭绵亘庆阳延安二府之间其南)
(麓抵县界或云即桥山也)东南流径宜君县东北又东南径同
官县西(同官在今耀州北七十里)又南径耀州西而东会漆水
(耀州在西安府北少东一百六十里本唐华原县)漆水出同官县东北西
南流至县城东北注于铜官水又西南至州南与
沮水合(寰宇记云华原县漆水自东北同官县界来合沮水长安志云漆水经华原县界十)
(五里南流合沮水入富平县界俗名石川水同官志云漆水在县东北五十里源出北高山以其地)
卷十 第 21b 页 WYG0067-0520d.png
(多漆木而名西南流合铜官川水耀州志云沮水经州城西循西乳山东会漆水漆水自同官县西)
(南流入州境尹师涧水入焉又南经五台山西至乳山与沮水合韩邦奇曰尝至同官县见一大潭)
(水涌出三面皆青石山如壁立水流出东壑问其居人曰漆潭正所谓自同官县界来者)沮水
又东南径富平县西南(今郑渠堙废沮水不复东入洛)又东南径
白水县南而东注于洛(白水县在同州西北一百二十里白水即沮水今其)
(水不至县南之水乃乌泥川之下流耳)然漆水原委宋人始言之他
无所考据也
禹贡豫有洛而雍无洛洛水之名其昉于殷周之
(南流入州境尹师涧水入焉又南经五台山西至乳山与沮水合韩邦奇曰尝至同官县见一大潭)
(水涌出三面皆青石山如壁立水流出东壑问其居人曰漆潭正所谓自同官县界来者)沮水
又东南径富平县西南(今郑渠堙废沮水不复东入洛)又东南径
白水县南而东注于洛(白水县在同州西北一百二十里白水即沮水今其)
(水不至县南之水乃乌泥川之下流耳)然漆水原委宋人始言之他
无所考据也
禹贡豫有洛而雍无洛洛水之名其昉于殷周之
卷十 第 22a 页 WYG0067-0521a.png
际乎周礼雍州之浸曰渭洛诗小雅曰瞻彼洛矣
维水泱泱毛传云洛宗周溉浸水也周语幽王时
三川震韦昭云泾渭洛也史记周本纪西伯献洛
西之地于纣晋世家文公攘戎翟居于河西圁洛
之间魏世家筑长城自郑滨洛以北有上郡汉志
洛水出北地归德县北蛮夷中入河山海经曰白
于之山洛水出于其阳而东流注于渭元和志云
白于山一名女郎山在洛源县北三十里按归德
卷十 第 22b 页 WYG0067-0521b.png
废县在今庆阳府安化县东北隋改曰洛源五代
时废寰宇记云废洛源县在庆州东北二百七十
里白于山又在其北也(庆阳旧志云山在合水县北二十里误)水经
无洛水之目唯沮水渭水注中各一见然寰宇记
庆州安化县尉李下引水经注云尉李城亦曰不
窋城白马水下引水经注云洛川南径尉李城东
北合马岭水号曰马水华池县子午山旧名翟道
山一谓鸡山引水经云有乌鸡水出焉西北注于
时废寰宇记云废洛源县在庆州东北二百七十
里白于山又在其北也(庆阳旧志云山在合水县北二十里误)水经
无洛水之目唯沮水渭水注中各一见然寰宇记
庆州安化县尉李下引水经注云尉李城亦曰不
窋城白马水下引水经注云洛川南径尉李城东
北合马岭水号曰马水华池县子午山旧名翟道
山一谓鸡山引水经云有乌鸡水出焉西北注于
卷十 第 23a 页 WYG0067-0521c.png
洛水乐蟠县有水出县西北引水经注云与青山
水合宁州安定县洛水下引水经一名马岭川水
注云洛水又南径栒邑故城北与新阳川水合珊
瑚谷水下引水经云珊瑚水东南至栒邑入洛襄
乐县大延水下引水经注云大延小延水出油水
南延溪西南流径襄乐县南于延城西二水合流
油水下引水经云与追语川水并出东翟道山鄜
州洛交县白水下引水经云白水源出分水岭三
卷十 第 23b 页 WYG0067-0521d.png
川县苇谷水下引水经注云自苇谷东南流入三
川黄原水下引水经注云砂罗谷水南流径黄原
祠东合苇川坊州中部县石堂山下引水经注云
猪水西出翟道县西石堂山本名翟道山穆天子
传曰癸酉天子命驾八骏之驷造父为御南征朔
野径绝翟道升于太行翟道即县西之石堂山也
郭璞以为陇右狄道非也浅石川下引水经云浅
石川水出翟道山香川水下引水经注云香川水
川黄原水下引水经注云砂罗谷水南流径黄原
祠东合苇川坊州中部县石堂山下引水经注云
猪水西出翟道县西石堂山本名翟道山穆天子
传曰癸酉天子命驾八骏之驷造父为御南征朔
野径绝翟道升于太行翟道即县西之石堂山也
郭璞以为陇右狄道非也浅石川下引水经云浅
石川水出翟道山香川水下引水经注云香川水
卷十 第 24a 页 WYG0067-0522a.png
出中部县北香山在县西南三十七里自宜君县
界来南香水在县南三十五里出遗谷泥水下引
水经云泥水出翟道县泥谷蒲水下引水经注云
蒲谷水源出中部县蒲谷原丹州宜川县丹阳川
下引水经云蒲川水自鄜州洛川县流入丹阳川
延州肤施县清水下引水经注云清水出上郡北
流至老人谷俗谓老人谷水又东径高奴县合丰
水同州冯翊县商原下引水经注云洛水南径商
卷十 第 24b 页 WYG0067-0522b.png
原西俗谓许原也沙阜下引水经注云洛水东径
沙阜北其阜东西八十里南北三十里俗名之曰
沙苑澄城县新城下引水经注云云门谷水源出
澄城县界朝邑县朝坂下引水经注云洛水东南
历彊梁原俗所谓朝坂此皆言洛水而今本无之
是水经元有洛水篇宋初尚存后乃亡之耳今据
通典元和志寰宇记长安志及近世州县志所载
以补水经之阙洛水出安化县东北白于山(安化庆阳)
沙阜北其阜东西八十里南北三十里俗名之曰
沙苑澄城县新城下引水经注云云门谷水源出
澄城县界朝邑县朝坂下引水经注云洛水东南
历彊梁原俗所谓朝坂此皆言洛水而今本无之
是水经元有洛水篇宋初尚存后乃亡之耳今据
通典元和志寰宇记长安志及近世州县志所载
以补水经之阙洛水出安化县东北白于山(安化庆阳)
卷十 第 25a 页 WYG0067-0522c.png
(府治本汉郁郅县属北地郡今县治即其故城)南流径废洛源县(府志云有芦草)
(沟在安化县北百七十里即洛水之源)又东径保安县西南(保安在延安府)
(西北一百八十里本唐永康镇宋置保安军)又东南径安塞县西(安塞在府)
(西南四十里本汉高奴县地)又南径甘泉县西(甘泉在府西南九十里本汉雕)
(阴县寰宇记云洛水径雕阴县秦望山今县南二十里雕阴山是也)又东南径鄜州
东(鄜州在府南一百八十里本汉雕阴县地唐为洛交县鄜州治)又南为三川水
(在州南六十里庆阳之华池水黑水流经此会因名亦谓之洛交水)又南径洛川县
西南(洛川在州东六十里本汉鄜县地)又南径中部县东北(县志云县)
卷十 第 25b 页 WYG0067-0522d.png
(东十里有古川口即沮洛交会处亦曰龙首川渭按此不过沮水之枝津至近世下流壅塞不由富)
(平入洛则此遂为二水交会之通川耳)又南径宜君县东又东南径
白水县东与沮水合(沮水旧循郑渠东至此入洛今自富平界已绝)又东
南径澄城县西与蒲城县分水(澄城在同州北一百里本汉徵县沟)
(洫志云武帝用严熊言穿渠自徵引洛水至商颜下溉重泉以东万馀顷故恶地穿得龙骨故名曰)
(龙首渠商颜即今同州北三十五里之商原也蒲城在华州北少西一百二十里本汉重泉县长安)
(志洛水在蒲城县东五十里)又南径同州西南(同州在西安府东北二百八十)
(里本汉临晋县)又东径沙阜北(寰宇记云沙苑一名沙阜在冯翊县南十二里其阜)
(平入洛则此遂为二水交会之通川耳)又南径宜君县东又东南径
白水县东与沮水合(沮水旧循郑渠东至此入洛今自富平界已绝)又东
南径澄城县西与蒲城县分水(澄城在同州北一百里本汉徵县沟)
(洫志云武帝用严熊言穿渠自徵引洛水至商颜下溉重泉以东万馀顷故恶地穿得龙骨故名曰)
(龙首渠商颜即今同州北三十五里之商原也蒲城在华州北少西一百二十里本汉重泉县长安)
(志洛水在蒲城县东五十里)又南径同州西南(同州在西安府东北二百八十)
(里本汉临晋县)又东径沙阜北(寰宇记云沙苑一名沙阜在冯翊县南十二里其阜)
卷十 第 26a 页 WYG0067-0523a.png
(东西八十里南北三十里)又东南径朝邑县西之朝坂(即彊梁原元和)
(志云朝邑县以北据朝坂为名)又南自赵渡镇历华阴县西北葫
芦滩入渭水经注云渭水至华阴县北洛水入焉
阚骃以为漆沮之水是也明成化中洛水改流而
东过镇南径趋于河不复至华阴入渭矣(汉志归德下云)
(洛入河怀德下云入渭盖杂采古记故有不同其曰入河者以二水合流渭亦可称洛耳或疑禹时)
(漆沮本入河其后改流入渭成化中乃复故非也然黄文叔云今洛入河处与渭稍离亦水道改矣)
(则似不始于成化当考)
卷十 第 26b 页 WYG0067-0523b.png
诗大雅民之初生自土沮漆传云沮水漆水也周
颂猗与漆沮潜有多鱼传云漆沮岐周二水也此
皆谓扶风之漆沮而林少颖以猗与漆沮释漆沮
既从恐非小雅瞻彼洛矣传以为宗周溉浸之水
亦不言洛即漆沮谓漆沮亦曰洛水实自安国书
传始而阚骃郦道元从之孔颖达复援以释诗于
是洛与漆沮合而为一水矣其浊水上承云阳大
黑泉名漆沮水者乃土俗之称而洛水之为漆沮
颂猗与漆沮潜有多鱼传云漆沮岐周二水也此
皆谓扶风之漆沮而林少颖以猗与漆沮释漆沮
既从恐非小雅瞻彼洛矣传以为宗周溉浸之水
亦不言洛即漆沮谓漆沮亦曰洛水实自安国书
传始而阚骃郦道元从之孔颖达复援以释诗于
是洛与漆沮合而为一水矣其浊水上承云阳大
黑泉名漆沮水者乃土俗之称而洛水之为漆沮
卷十 第 27a 页 WYG0067-0523c.png
则先儒皆以为然故颜师古注汉书亦用其说然
直路之沮自栎阳县界合浊水分为二水一循郑
渠而东注洛其间二百馀里实郑国之所凿汉志
云沮入洛亦据既有郑渠后言之耳自郑渠一废
而浊水绝于三原沮水不抵富平可见此水在古
时元合浊水至栎阳入渭而不与洛通也程大昌
雍录谓禹贡漆沮惟富平石川河正当其地确不
可易
卷十 第 27b 页 WYG0067-0523d.png
扶风有二漆水而沮则无闻汉志漆县下云水在
县西不言其所出入水经云出杜阳县俞山东北
入于渭(杜阳今为麟游县)说文云出杜阳岐山东入渭阚
骃云出漆县西北岐山东入渭郦道元云周太王
去邠度漆踰梁山止岐下故诗曰民之初生自土
沮漆又曰率西水浒至于岐下此一漆也阚骃云
有水出杜阳县岐山北漆溪谓之漆渠西南流注
岐水郦道元云杜水出杜阳山东南流合漆水水
县西不言其所出入水经云出杜阳县俞山东北
入于渭(杜阳今为麟游县)说文云出杜阳岐山东入渭阚
骃云出漆县西北岐山东入渭郦道元云周太王
去邠度漆踰梁山止岐下故诗曰民之初生自土
沮漆又曰率西水浒至于岐下此一漆也阚骃云
有水出杜阳县岐山北漆溪谓之漆渠西南流注
岐水郦道元云杜水出杜阳山东南流合漆水水
卷十 第 28a 页 WYG0067-0524a.png
出杜阳之漆溪谓之漆渠南流合岐水至美阳县
注于雍水(美阳今为岐山扶风二县地)隋志扶风普润县有漆
水(括地志同普润故城在今麟游县西一百二十里)此又一漆也元和志
云漆水在新平县西九里(漆县唐为新平县今邠州是)北流注
于泾今麟游县东南亦有漆水与此异寰宇记云
按注水经曰漆水自宜禄界来又东过漆县北(今本)
(水经注无此文元和志云宜禄县东至邠州八十一里今长武县是)即今邠州所治
也今县西九里有白土川东北流经白土原东陈
卷十 第 28b 页 WYG0067-0524b.png
阳原西又东北注泾水恐是汉之漆水但古今异
名耳麟游之漆水南流与杜阳水合非汉之漆水
也渭按泾水今自邠州北东南流入永寿县界漆
水东北流必注于泾言入渭者非漆县之漆注泾
以入渭普润之漆合杜岐雍以入渭皆在泾水之
西其不得为禹贡之漆也明矣二漆中必有一沮
在麟游之漆当是沮水土俗音讹以沮为漆耳
沣水攸同(释文沣芳弓反)
名耳麟游之漆水南流与杜阳水合非汉之漆水
也渭按泾水今自邠州北东南流入永寿县界漆
水东北流必注于泾言入渭者非漆县之漆注泾
以入渭普润之漆合杜岐雍以入渭皆在泾水之
西其不得为禹贡之漆也明矣二漆中必有一沮
在麟游之漆当是沮水土俗音讹以沮为漆耳
沣水攸同(释文沣芳弓反)
卷十 第 29a 页 WYG0067-0524c.png
传曰沣水所同同之于渭正义曰渭发源远以渭为
主上云泾属渭是矣漆沮既从已从于渭沣水所同
亦同于渭以渭为主故也地理志沣水出扶风鄠县
东南北过上林苑入渭渭按鄠县今属陜西西安府
其故城在今县北二里上林苑在今长安县西南沣
水至咸阳县西南入渭诗曰丰水东注维禹之绩言
同于渭也
沣一作丰又作酆汉志扶风鄠县古国有扈谷亭
主上云泾属渭是矣漆沮既从已从于渭沣水所同
亦同于渭以渭为主故也地理志沣水出扶风鄠县
东南北过上林苑入渭渭按鄠县今属陜西西安府
其故城在今县北二里上林苑在今长安县西南沣
水至咸阳县西南入渭诗曰丰水东注维禹之绩言
同于渭也
沣一作丰又作酆汉志扶风鄠县古国有扈谷亭
卷十 第 29b 页 WYG0067-0524d.png
扈夏启所伐酆水出东南又有潏水皆北过上林
苑入渭水经无沣水之目其附见渭水篇中者曰
渭水自槐里县故城南(槐里今为兴平县在西安府西少北一百里)又
东合甘水(水出南山甘谷北流至鄠县合涝水入渭甘誓云大战于甘即此地)又东
丰水从南来注之地说云渭水与丰水会于短阴
山内水会无他高山异峦所有唯原阜石激而已
汉书音义张揖曰酆水出鄠县南山酆谷北入渭
长安志丰水出长安县西南五十五里终南山丰
苑入渭水经无沣水之目其附见渭水篇中者曰
渭水自槐里县故城南(槐里今为兴平县在西安府西少北一百里)又
东合甘水(水出南山甘谷北流至鄠县合涝水入渭甘誓云大战于甘即此地)又东
丰水从南来注之地说云渭水与丰水会于短阴
山内水会无他高山异峦所有唯原阜石激而已
汉书音义张揖曰酆水出鄠县南山酆谷北入渭
长安志丰水出长安县西南五十五里终南山丰
卷十 第 30a 页 WYG0067-0525a.png
谷其源阔一十五步其下阔六十步水深三尺自
鄠县界来终县界由马坊村入咸阳合渭水(咸阳县在)
(西安府西北五十里)昔文王作丰武王治镐诗咏其事郑康
成云丰在丰水之西镐在丰水之东相去盖二十
五里也
相如上林赋曰终始灞浐出入泾渭酆镐潦潏纡
馀委蛇经营乎其内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
态李善注引关中记云泾渭灞浐酆镐潦潏凡八
卷十 第 30b 页 WYG0067-0525b.png
川也按八川唯泾在渭北馀皆在渭南出南山谷
中北入渭沣水禹功之所及独著于经馀详见导
渭
苏传云从如少之从长渭大而漆沮小故言从泾
渭相若故言同林少颖以为曰属曰从曰同但变
其文耳无异义也
雍州先泾次漆沮次沣禹治水之序也导渭先沣
次泾次漆沮渭纳水之序也
中北入渭沣水禹功之所及独著于经馀详见导
渭
苏传云从如少之从长渭大而漆沮小故言从泾
渭相若故言同林少颖以为曰属曰从曰同但变
其文耳无异义也
雍州先泾次漆沮次沣禹治水之序也导渭先沣
次泾次漆沮渭纳水之序也
卷十 第 31a 页 WYG0067-0525c.png
林少颖云雍州之地东距龙门之河当夫河流泛
滥未折而东雍州亦被其害及禹既载壶口治梁
及岐二山在孟门龙门之间实河之所经河自此
顺流而东则治河之功既见于冀州矣故经序此
州治水之迹唯弱水既西渭合众水以归于河则
其功毕矣自荆岐既旅而下遂言平地川泽皆已
有成绩也
荆岐既旅终南惇物至于鸟鼠(渭按惇史记作敦)
传曰已旅祭言治功毕此荆在岐东非荆州之荆终
卷十 第 31b 页 WYG0067-0525d.png
南惇物鸟鼠三山名正义曰治水从下自东而西先
荆后岐荆在岐东也地理志云禹贡北条荆山在冯
翊怀德县南三山空举山名不言治意蒙上既旅之
文也地理志云扶风武功县有太一山古文以为终
南垂山古文以为惇物皆在县东渭按荆岐鸟鼠并
详见导山鸟鼠山在今陜西临洮府渭源县西渭水
出焉上文言入渭者唯三水而禹之所治不尽于此
荆后岐荆在岐东也地理志云禹贡北条荆山在冯
翊怀德县南三山空举山名不言治意蒙上既旅之
文也地理志云扶风武功县有太一山古文以为终
南垂山古文以为惇物皆在县东渭按荆岐鸟鼠并
详见导山鸟鼠山在今陜西临洮府渭源县西渭水
出焉上文言入渭者唯三水而禹之所治不尽于此
卷十 第 32a 页 WYG0067-0526a.png
也故于渭北举荆岐渭南举终南惇物以包之梁岐
之役渭亦既治矣而自岐以西则未也至是旅及于
乌鼠则涤源之事毕矣
诗秦风曰终南何有有纪有堂传云周之名山曰
终南亦作中南左传司马侯曰中南九州之险是
也汉书东方朔传曰南山出玉石金银铜铁良材
百工所取给万民所仰足也又有粳稻梨栗桑麻
竹箭之饶土宜姜芋水多䵷鱼贫者得以人给家
之役渭亦既治矣而自岐以西则未也至是旅及于
乌鼠则涤源之事毕矣
诗秦风曰终南何有有纪有堂传云周之名山曰
终南亦作中南左传司马侯曰中南九州之险是
也汉书东方朔传曰南山出玉石金银铜铁良材
百工所取给万民所仰足也又有粳稻梨栗桑麻
竹箭之饶土宜姜芋水多䵷鱼贫者得以人给家
卷十 第 32b 页 WYG0067-0526b.png
足无饥寒之忧地理志曰鄠杜竹林南山檀柘号
称陆海为九州膏腴关中记曰终南一名中南言
在天下之中居都之南也(释文曰三秦记云终南又名地肺)
终南之名唯见于秦风而小雅则称南山不一而
足又有北山盖南山谓都南诸山终南太一在焉
北山谓都北诸山九嵏甘泉巀嶭等也古终南止
于盩厔自秦襄公取周地为诸侯徙都于汧国人
作诗以美之以终南起兴终南远接岍岐盖自此
称陆海为九州膏腴关中记曰终南一名中南言
在天下之中居都之南也(释文曰三秦记云终南又名地肺)
终南之名唯见于秦风而小雅则称南山不一而
足又有北山盖南山谓都南诸山终南太一在焉
北山谓都北诸山九嵏甘泉巀嶭等也古终南止
于盩厔自秦襄公取周地为诸侯徙都于汧国人
作诗以美之以终南起兴终南远接岍岐盖自此
卷十 第 33a 页 WYG0067-0526c.png
始说者遂以终南蔽南山谓西起秦陇东彻蓝田
横亘八百里皆终南矣汉人又以都南之山为秦
岭西都赋云睎秦岭是也而终南则以武功之太
一当之若盩厔以东无终南焉殊不可晓今按张
衡西京赋云于前则终南太一潘岳西征赋云面
终南而背云阳又云太一巃嵷李善注云汉书武
功县有太一古文以为终南此赋下云太一明与
终南别山西京赋云于前则终南太一二山明矣
卷十 第 33b 页 WYG0067-0526d.png
此说是也窃意太一垂山皆禹贡之惇物后人改
名离为二山耳水经注云太一山亦曰太白山在
武功县南(武功故县在今凤翔府都县东四十里渭水径其北南对太白山)去长
安二百里不知其高几何俗云武功太白去天三
百杜彦达曰太白山南连武功山于诸山最为秀
杰冬夏积雪望之皓然郿县志云太白山在县东
南四十里渭水之南东连武功县界武功志云太
白山在县西南九十里亦名太乙山接郿县及盩
名离为二山耳水经注云太一山亦曰太白山在
武功县南(武功故县在今凤翔府都县东四十里渭水径其北南对太白山)去长
安二百里不知其高几何俗云武功太白去天三
百杜彦达曰太白山南连武功山于诸山最为秀
杰冬夏积雪望之皓然郿县志云太白山在县东
南四十里渭水之南东连武功县界武功志云太
白山在县西南九十里亦名太乙山接郿县及盩
卷十 第 34a 页 WYG0067-0527a.png
厔界而垂山则但述汉志语其形体若何高大几
何莫能言之盖垂山即太一之北峰无二山也俱
在县东故莫得而判焉后人又以太一之南为武
功其北为太白在禹贡则总为惇物郭景纯所谓
一实而数名者也程大昌雍录云终南山既高且
广多出物产故禹贡曰终南惇物不当别有一山
自名惇物此臆说也经文简奥鸟鼠同穴已省却
二字而终南之下加以惇物不几成附赘悬疣耶
卷十 第 34b 页 WYG0067-0527b.png
传言三山相望正义云至于为首尾之辞故言相
望按终南与惇物接谓之相望可也惇物西北距
鸟鼠且千里安得谓之相望
陈大猷云古人举事必祭况治水大事乎然旅独
于梁雍言之者盖九州终于梁雍以见诸州名山
皆有祭也旅独于蔡蒙荆岐言之者盖纪梁之山
终于蔡蒙纪雍之山始于荆岐以见州内诸名山
皆有祭也故下文复以九山刋旅总结之渭按陈
望按终南与惇物接谓之相望可也惇物西北距
鸟鼠且千里安得谓之相望
陈大猷云古人举事必祭况治水大事乎然旅独
于梁雍言之者盖九州终于梁雍以见诸州名山
皆有祭也旅独于蔡蒙荆岐言之者盖纪梁之山
终于蔡蒙纪雍之山始于荆岐以见州内诸名山
皆有祭也故下文复以九山刋旅总结之渭按陈
卷十 第 35a 页 WYG0067-0527c.png
说自佳然恐非经旨壶口治河梁岐治河兼治野
故曰载曰治蒙羽岷嶓专治野故曰艺蔡蒙荆岐
终南惇物鸟鼠专治溪谷之水非田野不可言艺
故曰旅三危治黑水兼治溪谷之水使人可居故
曰宅其言各有所当要皆纪水土之功书旅意不
在祀典也
原隰厎绩至于猪野
传曰下湿曰隰猪野地名言皆致功正义曰下湿曰
隰释地文地理志云武威县东北有休屠(音除)泽古文
卷十 第 35b 页 WYG0067-0527d.png
以为猪壄泽郑玄以为诗云度其隰原即此原隰是
也原隰豳地从此致功西至猪野之泽也渭按今西
安府邠州及三水县皆豳地汉武威县属武威郡今
为陜西行都司镇番卫地休屠泽在卫东北
尔雅广平曰原下湿曰隰原本作原周礼夏官有
原师掌辨丘陵坟衍原隰之名说文原高平之野
人所登隰坂下湿也诗云畇畇原隰曾孙田之又
也原隰豳地从此致功西至猪野之泽也渭按今西
安府邠州及三水县皆豳地汉武威县属武威郡今
为陜西行都司镇番卫地休屠泽在卫东北
尔雅广平曰原下湿曰隰原本作原周礼夏官有
原师掌辨丘陵坟衍原隰之名说文原高平之野
人所登隰坂下湿也诗云畇畇原隰曾孙田之又
卷十 第 36a 页 WYG0067-0528a.png
云原隰既平泉流既清又云皇皇者华于彼原隰
又云原隰裒矣兄弟求矣原隰处处有之公刘云
度其隰原当亦与流泉夕阳相类非一定之地名
也又如复降在原脊令在原隰有荷华隰有苌楚
之类或单称原或单称隰二字可合可离故公刘
称隰原与泉单为韵若一定之地名则岂可颠倒
以就韵乎周礼大司徒以土会之法辨五地之物
生其五曰原隰礼记孟春之月善相丘陵阪险原
卷十 第 36b 页 WYG0067-0528b.png
隰土地所宜他书言原隰者尚多皆非一定之地
名也以公刘之隰原为禹贡之原隰义实未安然
论其地望则渭南渭北皆已旅平唯豳地尚宜致
功且从此西此逾河以至武威道涂顺便而原隰
又无地以应之故诸家皆从郑氏
水经都野泽在武威县东北注云县在姑臧城北
三百里东北即休屠泽也古文以为猪野其水上
承姑臧武始泽泽水二源东北流为一水又东北
名也以公刘之隰原为禹贡之原隰义实未安然
论其地望则渭南渭北皆已旅平唯豳地尚宜致
功且从此西此逾河以至武威道涂顺便而原隰
又无地以应之故诸家皆从郑氏
水经都野泽在武威县东北注云县在姑臧城北
三百里东北即休屠泽也古文以为猪野其水上
承姑臧武始泽泽水二源东北流为一水又东北
卷十 第 37a 页 WYG0067-0528c.png
径马城东谓之马城河(城即休屠城也本匈奴休屠王都汉志武威郡休屠)
(县有休屠城元和志云在凉州姑臧县北六十里)河水又东北与横水合
(水出姑臧城下武威郡凉州治也汉元朔三年改雍曰凉州迁于冀晋徙治此其水侧城北流注马)
(城河今凉州卫治即姑臧故城也北至镇番卫一百九十里)又东北清涧水入
焉俗亦谓之五涧水(水出姑臧城东而西北流注马城河)又与长泉
水合(水出姑臧东揟次县西北历黄沙阜而东北流注马城河汉志揟次属武威郡其故城在)
(今庄浪所西北)又东北径宣威县故城南(汉志宣威属武威郡西魏省入)
(姑臧今为镇番卫地)又东北径武威县故城东(汉太初四年匈奴浑邪王)
卷十 第 37b 页 WYG0067-0528d.png
(杀休屠王降以其众置武威县)地理志曰合水出姑臧南山北至
武威入海届此水流两分一水北入休屠泽俗谓
之西海一水又东径一百五十里入猪野世谓之
东海通谓之都野矣(太康地记云河北得水为河塞外得水为海)晋省
武威入姑臧故括地志云猪野泽在凉州姑臧县
东北二百八十里也旧志谓白亭海即猪野泽今
按元和志白亭军在姑臧县北三百里马城河东
岸因白亭海为名白亭海一名会水在肃州酒泉
武威入海届此水流两分一水北入休屠泽俗谓
之西海一水又东径一百五十里入猪野世谓之
东海通谓之都野矣(太康地记云河北得水为河塞外得水为海)晋省
武威入姑臧故括地志云猪野泽在凉州姑臧县
东北二百八十里也旧志谓白亭海即猪野泽今
按元和志白亭军在姑臧县北三百里马城河东
岸因白亭海为名白亭海一名会水在肃州酒泉
卷十 第 38a 页 WYG0067-0529a.png
县东北百四十里以北有白亭故名白亭海是军
与海东西相距八九百里徒遥取为名耳后人以
军在姑臧而名白亭遂混为一处陜西行都司志
云白亭海一名小阔端海子五涧谷水流入此海
盖误以休屠泽为白亭海也
禹贡称厎绩者三冀覃怀梁和夷及此原隰是也
孔传不言原隰为地名汉志亦阙愚按原隰虽处
处有之而秦中之原独多地势高下相因有原则
卷十 第 38b 页 WYG0067-0529b.png
必有隰其卑于原者即隰也西京赋曰于后则高
陵平原据渭踞泾澶漫靡迤作镇于近此言渭北
诸原也今泾阳县有石安原百顷原覆车原丰稔
原西成原清凉原其西则咸阳县有毕原咸阳原
短阴原兴平县有始平原郿县有积石原(亦称北原)武
功县有西原(亦称雍原)东原扶风县有三畤原岐山县
有周原凤翔县有石鼓原西畤原其东则高陵县
有奉政原鹿苑原三原县有天齐原丰原孟侯原
陵平原据渭踞泾澶漫靡迤作镇于近此言渭北
诸原也今泾阳县有石安原百顷原覆车原丰稔
原西成原清凉原其西则咸阳县有毕原咸阳原
短阴原兴平县有始平原郿县有积石原(亦称北原)武
功县有西原(亦称雍原)东原扶风县有三畤原岐山县
有周原凤翔县有石鼓原西畤原其东则高陵县
有奉政原鹿苑原三原县有天齐原丰原孟侯原
卷十 第 39a 页 WYG0067-0529c.png
白鹿原富平县有掘陵原羊蹄原中华原北卤原
南卤原八公原同州有商原(即商颜)许原朝邑县有
彊梁原(即朝坂)其北则长武县有鹑觚原(一名浅水原)黄
萯原耀州亦负高原故县名华原澄城县有临高
原韩城县有韩原高门原此皆原之在渭北者西
都赋曰郑白之沃衣食之源提封五万疆埸绮分
沟塍刻镂原隰龙鳞是也渭南亦有原凡南山之
麓陂陀漫衍者皆原也长安县有细柳原其东则
卷十 第 39b 页 WYG0067-0529d.png
咸宁县有毕原(毕终南之道名)神禾原少陵原(即鸿固原)乐游
原蓝田县有白鹿原凉风原(亦称风凉原)临潼县有普
陀原(或云即藕原)断原渭南县有新丰原(一名光明原又名青原)
其西则郿县有五丈原诗小雅云信彼南山维禹
甸之畇畇原隰曾孙田之我疆我理南东其亩是
也原多则隰亦多不可胜名故总谓之原隰其地
则尽今之西安府境兼得凤翔府之东鄙张良所
谓沃野千里班固所谓九州之上腴者也梁岐之
原蓝田县有白鹿原凉风原(亦称风凉原)临潼县有普
陀原(或云即藕原)断原渭南县有新丰原(一名光明原又名青原)
其西则郿县有五丈原诗小雅云信彼南山维禹
甸之畇畇原隰曾孙田之我疆我理南东其亩是
也原多则隰亦多不可胜名故总谓之原隰其地
则尽今之西安府境兼得凤翔府之东鄙张良所
谓沃野千里班固所谓九州之上腴者也梁岐之
卷十 第 40a 页 WYG0067-0530a.png
役固尝施功于渭矣至是兼治其南北使泾漆沮
沣皆由渭入河此决川距海之事也五山主溪谷
而言原隰主田野而言皆浚畎浍距川之事也厥
田上上密迩帝都故禹治之也加详诗两称禹甸
一为梁山一为南山南山明言原隰梁山之野平
原最多班固叙郑白之沃亦称原隰原隰所该甚
广与大陆相似谓公刘之隰原亦在厎绩中则可
谓禹贡之原隰专在豳地则不可也世宗郑氏已
卷十 第 40b 页 WYG0067-0530b.png
久故仍存其说而以管见附焉
自原隰以至猪野中间所历之地不可复考未知
从河处渡河按今庄浪所本汉武威郡地延袤千
馀里号为沃壤东阻黄河与靖远卫分水(卫治即唐会州)
(会宁县)疑当时从此渡河历庄浪抵镇番也若夫猪
野之治则亦不专治此泽必并其上源而治之姑
臧皆在厎绩中矣汉书称凉州之畜为天下饶东
汉时目姑臧为脂膏之地后魏书太武灭北凉敕
自原隰以至猪野中间所历之地不可复考未知
从河处渡河按今庄浪所本汉武威郡地延袤千
馀里号为沃壤东阻黄河与靖远卫分水(卫治即唐会州)
(会宁县)疑当时从此渡河历庄浪抵镇番也若夫猪
野之治则亦不专治此泽必并其上源而治之姑
臧皆在厎绩中矣汉书称凉州之畜为天下饶东
汉时目姑臧为脂膏之地后魏书太武灭北凉敕
卷十 第 41a 页 WYG0067-0530c.png
太子晃曰姑臧城东西二门外涌泉合于城北其
大如河自馀沟渠流入漠中其间仍无燥地水草
既丰土地亦美此禹贡所以志猪野也
三危既宅三苗丕叙(渭按宅史记作度)
传曰西裔之山已可居三苗之族大有次叙正义曰
左传称舜去四凶投之四裔舜典云窜三苗于三危
是三危为西裔之山也地理志杜林以为敦煌郡即
古瓜州昭九年左传云先王居梼杌于四裔故允姓
之奸居于瓜州注云允姓阴戎之祖与三苗俱放于三
卷十 第 41b 页 WYG0067-0530d.png
危瓜州今燉煌也禹治水未毕已窜三苗水灾既除
彼得安定故云三苗之族大有次叙吕氏曰三苗不
道窜于三危自后世观之凡以罪流放者听其自残
自生在所不恤圣人之心不如此方其有罪必行窜
弃刑行之后施仁发政自当同及故禹治水至三危
亦为画其居宅傅氏曰三危既宅此治黑水之成功
也渭按汉敦煌唐分为瓜沙二州水经注云三危山
彼得安定故云三苗之族大有次叙吕氏曰三苗不
道窜于三危自后世观之凡以罪流放者听其自残
自生在所不恤圣人之心不如此方其有罪必行窜
弃刑行之后施仁发政自当同及故禹治水至三危
亦为画其居宅傅氏曰三危既宅此治黑水之成功
也渭按汉敦煌唐分为瓜沙二州水经注云三危山
卷十 第 42a 页 WYG0067-0531a.png
在敦煌县南括地志云在沙州燉煌县东南四十里
山有三峰故名亦名卑羽山今为嘉峪关外废沙州
卫地(卫本属行都司后弃之化外)既宅谓降丘宅土也治黑水及
三危而止兼有浚畎浍之事故言山以包之自猪野
至黑水中隔弱水弱水先已治故猪野功毕即继以
黑水也三苗今为湖广岳州府地吴起曰三苗之国
左洞庭右彭蠡是也舜臣尧窜其君及民于三危至
是禹安定之
山有三峰故名亦名卑羽山今为嘉峪关外废沙州
卫地(卫本属行都司后弃之化外)既宅谓降丘宅土也治黑水及
三危而止兼有浚畎浍之事故言山以包之自猪野
至黑水中隔弱水弱水先已治故猪野功毕即继以
黑水也三苗今为湖广岳州府地吴起曰三苗之国
左洞庭右彭蠡是也舜臣尧窜其君及民于三危至
是禹安定之
卷十 第 42b 页 WYG0067-0531b.png
正义云三危山必是西裔未知山之所在郑玄引
地记书曰三危之山在鸟鼠之西南当岷山则在
积石之西南地记乃妄书其言未必可信要知三
危之山必在河之南也渭按水经注两引山海经
以證尚书之三危一云三危之山三青鸟居之广
圆百里在鸟鼠山西(见第四十卷末)一云三危在燉煌南
与岷山相接山南带黑水(见第三十一卷江水)与地记略同
鸟鼠之西南当岷山则在今临洮府南岷州卫北
地记书曰三危之山在鸟鼠之西南当岷山则在
积石之西南地记乃妄书其言未必可信要知三
危之山必在河之南也渭按水经注两引山海经
以證尚书之三危一云三危之山三青鸟居之广
圆百里在鸟鼠山西(见第四十卷末)一云三危在燉煌南
与岷山相接山南带黑水(见第三十一卷江水)与地记略同
鸟鼠之西南当岷山则在今临洮府南岷州卫北
卷十 第 43a 页 WYG0067-0531c.png
矣又云在积石之西南殊不可晓山南带黑水盖
以扶州之黑水出素岭山入白水者当之也妄言
无疑三危山自当以在沙州者为是后魏书太平
真君六年讨吐谷浑杜丰追被囊度三危至雪山
即沙州之三危也肃州旧志云白龙堆沙东倚三
危北望蒲昌是为西极要路推其地望可以得三
危之形势矣
上句统居人言之下句则经理三苗之事苗虽窜
卷十 第 43b 页 WYG0067-0531d.png
其顽梗之性未必尽除与良民杂处或为害及是
措置得宜俾各安其业不相侵扰人皆以为仁之
至而不知其义之尽也
今文虞夏书凡言苗者五何迁乎有苗尧在位七
十载中事也窜三苗于三危舜摄位时事也三苗
丕叙禹治雍州时事也苗顽弗即工禹弼成五服
时事也分北三苗舜即位九载后事也苗自是不
复为恶矣晚出大禹谟更有徂征之事在禹摄位
措置得宜俾各安其业不相侵扰人皆以为仁之
至而不知其义之尽也
今文虞夏书凡言苗者五何迁乎有苗尧在位七
十载中事也窜三苗于三危舜摄位时事也三苗
丕叙禹治雍州时事也苗顽弗即工禹弼成五服
时事也分北三苗舜即位九载后事也苗自是不
复为恶矣晚出大禹谟更有徂征之事在禹摄位
卷十 第 44a 页 WYG0067-0532a.png
之后舜窜其族而无所难禹用大师而反不服识
者疑之
厥土惟黄壤
林氏曰天下之物得其常性者最贵土色本黄此州
黄壤故其田为上上而非馀州之所及
厥田惟上上厥赋中下
传曰田第一赋第六人功少正义曰此与荆州赋田
升降皆较六等荆州升之极故云人功修此州降之
极故云人功少其馀相较少者从此可知也王制云
卷十 第 44b 页 WYG0067-0532b.png
凡居民量地以制邑度地以居民地邑民居必参相
得也则民当相准而得有人功修人功少者记言初
置邑者可以量之而州境阔远民居先定新遭洪水
存亡不同故地势有美恶人功有多少治水之后即
为此差在后随人少多必得更立其等此非永定也
九州田赋之高下先儒皆云以人功修不修故人
功一以开垦多为修否则为不修一以粪多而力
得也则民当相准而得有人功修人功少者记言初
置邑者可以量之而州境阔远民居先定新遭洪水
存亡不同故地势有美恶人功有多少治水之后即
为此差在后随人少多必得更立其等此非永定也
九州田赋之高下先儒皆云以人功修不修故人
功一以开垦多为修否则为不修一以粪多而力
卷十 第 45a 页 WYG0067-0532c.png
勤为修反是则为不修雍田第一而赋居第六斯
为人功少之极矣今按诗云奕奕梁山维禹甸之
经所谓治梁及岐者是也郑白之沃皆在焉秦汉
资以富饶其西为岐阳西北为豳地诗咏太王之
迁岐曰周原膴膴菫荼如饴咏公刘之迁豳曰度
其隰原彻田为粮则豳岐之土亦膏腴也此皆田
之在渭北者也诗曰信彼南山维禹甸之则田之
在渭南者东方朔云丰镐之间号为土膏贾亩一
卷十 第 45b 页 WYG0067-0532d.png
金是也史记货殖传曰自汧雍以东至河华膏壤
沃野千里虞夏之贡以为上田然则雍地虽大其
在中邦之限禹所则壤以成赋者不过方千里其
间又有高山长谷可以为田者少不若冀之平原
旷野一望皆良田又则壤之地居多即令雍他日
人功益修亦未能及冀赋之第一由是推之田美
而少则赋亦不甚多田恶而多则赋亦不甚少不
尽系乎人功之修否也
沃野千里虞夏之贡以为上田然则雍地虽大其
在中邦之限禹所则壤以成赋者不过方千里其
间又有高山长谷可以为田者少不若冀之平原
旷野一望皆良田又则壤之地居多即令雍他日
人功益修亦未能及冀赋之第一由是推之田美
而少则赋亦不甚多田恶而多则赋亦不甚少不
尽系乎人功之修否也
卷十 第 46a 页 WYG0067-0533a.png
九等之赋只就告成时言之疏云在后随人少多
必得更立其等真通人之见愚谓此不但赋等为
然即贡物之多少他日亦未必尽同也
或问汉书云自郑渠成溉舄卤之地四万馀顷关
中始为沃野无凶年然则前未有渠时渭北之地
皆舄卤也雍田何以称上上乎曰此地之为舄卤
以沟洫废也禹尽力乎沟洫导溪谷之水以注之
田间蓄泄以时旱潦有备高原下隰皆良田也泾
卷十 第 46b 页 WYG0067-0533b.png
水在其旁禹莫之用岂其智不若后人哉诚无所
藉于此也自商鞅坏井田开阡陌而沟洫之制废
矣沟洫之制废则水泉写去其地为咸卤五榖不
殖秦人患之此郑国之策所以行也然渠成之后
舄卤仍不少儿宽所谓郑国旁高卬之田严熊所
谓重泉以东故恶地是也故又有辅渠白渠龙首
渠之役及后汉都雒诸渠渐废杜佑云秦汉时郑
渠溉田四万顷白渠溉四千五百馀顷唐永徽中
藉于此也自商鞅坏井田开阡陌而沟洫之制废
矣沟洫之制废则水泉写去其地为咸卤五榖不
殖秦人患之此郑国之策所以行也然渠成之后
舄卤仍不少儿宽所谓郑国旁高卬之田严熊所
谓重泉以东故恶地是也故又有辅渠白渠龙首
渠之役及后汉都雒诸渠渐废杜佑云秦汉时郑
渠溉田四万顷白渠溉四千五百馀顷唐永徽中
卷十 第 47a 页 WYG0067-0533c.png
所溉唯万许顷洎大历初又减至六千顷则两渠
之利至唐而益微矣宋人以郑渠久废不可兴复
唯修三白渠其所溉者泾阳富平等六县田三千
八百馀顷而已熙宁中于仲山旁更穿丰利渠溉
田二万五千馀顷元至正初以新渠堰坏乃复治
旧渠口溉田四万五千馀顷其数不减于汉然未
几亦废何也则以泾流愈深渠身愈高水不能入
口故也盖地有高下势有顺逆浚畎浍之水以距
卷十 第 47b 页 WYG0067-0533d.png
川其势顺而易引川之水以入畎浍其势逆而难
顺而易者行之万世而无弊间有小坏修治亦易
为力逆而难者其始虽有不訾之利而其后将穷
而无所复岁岁作堰浚渠得不偿劳由今日观之
关中沃野徒虚语耳此行所无事圣人之智所以
为大而后世之穿渠溉田者为智之凿而不足贵
也子因舄卤之说而致疑于禹贡若雍州之田非
两渠无以成其美不亦过乎
顺而易者行之万世而无弊间有小坏修治亦易
为力逆而难者其始虽有不訾之利而其后将穷
而无所复岁岁作堰浚渠得不偿劳由今日观之
关中沃野徒虚语耳此行所无事圣人之智所以
为大而后世之穿渠溉田者为智之凿而不足贵
也子因舄卤之说而致疑于禹贡若雍州之田非
两渠无以成其美不亦过乎
卷十 第 48a 页 WYG0067-0534a.png
厥贡惟球琳琅玕(释文球音求琳韦音来金反琅音郎玕音干渭按球史记作璆)
传曰球琳皆玉名琅玕石而似玉正义曰释地云西
北之美者有昆崙虚之璆琳琅玕焉说者皆云球琳
美玉名琅玕石而似珠者陆氏曰山海经云昆崙山
有琅玕树
益稷戛击鸣球传曰球玉磬正义曰释器云球玉
也乐器唯磬用玉故球为玉磬顾命大玉夷玉天
球在东序传曰球雍州所贡正义曰郑玄云大玉
传曰球琳皆玉名琅玕石而似玉正义曰释地云西
北之美者有昆崙虚之璆琳琅玕焉说者皆云球琳
美玉名琅玕石而似珠者陆氏曰山海经云昆崙山
有琅玕树
益稷戛击鸣球传曰球玉磬正义曰释器云球玉
也乐器唯磬用玉故球为玉磬顾命大玉夷玉天
球在东序传曰球雍州所贡正义曰郑玄云大玉
卷十 第 48b 页 WYG0067-0534b.png
华山之球也夷玉东北之珣玗琪也天球雍州所
贡之玉色如天者皆璞未见琢治故不以礼器之
名释也渭按特磬以玉为之堂上之乐也鸣球是
已成之磬其未成器者谓之天球言天然之球也
郑云色如天非是雍州所贡当为磬材未经琢治
者故传释天球以此实之不然则豫贡磬错将安
所用邪然球亦不止为磬材诗小雅鞞琫有珌传
云鞞容刀鞞也琫上饰珌下饰也诸侯璗琫而璆
贡之玉色如天者皆璞未见琢治故不以礼器之
名释也渭按特磬以玉为之堂上之乐也鸣球是
已成之磬其未成器者谓之天球言天然之球也
郑云色如天非是雍州所贡当为磬材未经琢治
者故传释天球以此实之不然则豫贡磬错将安
所用邪然球亦不止为磬材诗小雅鞞琫有珌传
云鞞容刀鞞也琫上饰珌下饰也诸侯璗琫而璆
卷十 第 49a 页 WYG0067-0534c.png
珌大夫镣琫而璆珌商颂受小球大球笺云受小
玉谓尺二寸圭也受大玉谓珽长三尺礼记玉藻
曰笏天子以球玉注云球美玉也是圭珽笏珌皆
用球为之也琳美玉上林赋云玫瑰碧琳西都赋
云琳珉青荧则琳乃玉之青碧色者其为用也广
琅玕后世以为杂佩之饰古时则未有闻也
尔雅昆崙虚之璆琳盖即西域于阗之玉也陶弘
景本草经注曰好玉出蓝田及南阳徐善亭部界
卷十 第 49b 页 WYG0067-0534d.png
中日南卢容水中外国疏勒于阗诸处皆善洁白
如猪膏叩之鸣者是真也苏颂图经本草曰今蓝
田南阳日南不闻有玉惟于阗国出之晋鸿胪卿
张匡邺使于阗作行程记载其国采玉之地云玉
河在于阗城外其源出昆山西流一千三百里至
于阗界牛头山乃疏为三河一曰白玉河在城东
三十里二曰绿玉河在城西二十里三曰乌玉河
在绿玉河西七里其源虽一而其玉随地而变故
如猪膏叩之鸣者是真也苏颂图经本草曰今蓝
田南阳日南不闻有玉惟于阗国出之晋鸿胪卿
张匡邺使于阗作行程记载其国采玉之地云玉
河在于阗城外其源出昆山西流一千三百里至
于阗界牛头山乃疏为三河一曰白玉河在城东
三十里二曰绿玉河在城西二十里三曰乌玉河
在绿玉河西七里其源虽一而其玉随地而变故
卷十 第 50a 页 WYG0067-0535a.png
其色不同每岁五六月大水暴涨则玉随流而至
玉之多寡由水之大小七八月水退乃可取彼人
谓之捞玉其国中有禁器用服食往往用玉中国
所有亦自彼来渭按汉地理志京兆蓝田县山多
美玉东方朔传云南山出玉石外戚传云壁带往
往为黄金釭函蓝田璧西都赋云陆海珍藏蓝田
美玉李善注引范子计然曰玉英出蓝田水经注
云丽戎之山一名蓝田其阴多金其阳多玉是玉
卷十 第 50b 页 WYG0067-0535b.png
本雍州所产后魏书云李预羡古人餐玉之法乃
采访蓝田掘得若环璧杂器者大小百馀枚皆光
润可爱又开元传信记云太真妃最善击磬明皇
令采蓝田绿玉为磬李贺老夫采玉歌云采玉采
玉须水碧琢作步摇徒好色老夫饥寒龙为愁蓝
溪水气无清白是唐时蓝田尚有玉而苏颂曰今
不闻有之未知何缘遂绝丘文庄云汉蓝田出玉
其时西域未通也今中国所用之玉来自于阗有
采访蓝田掘得若环璧杂器者大小百馀枚皆光
润可爱又开元传信记云太真妃最善击磬明皇
令采蓝田绿玉为磬李贺老夫采玉歌云采玉采
玉须水碧琢作步摇徒好色老夫饥寒龙为愁蓝
溪水气无清白是唐时蓝田尚有玉而苏颂曰今
不闻有之未知何缘遂绝丘文庄云汉蓝田出玉
其时西域未通也今中国所用之玉来自于阗有
卷十 第 51a 页 WYG0067-0535c.png
白玄绿三种皆出于河与古时异岂土石之精其
生有限而收之有尽邪然尔雅以璆琳系之昆崙
则中国之玉取给于西域尚矣禹时雍州所贡亦
未必尽出蓝田也
琅玕传云石而似玉或云似珠玉言其质珠言其
形也山海经曰槐江之山上多琅玕金玉又曰开
明山北有珠树又曰赤水之上有三珠树淮南子
曰昆崙山有碧树在其北又曰曾城九重有琅玕
卷十 第 51b 页 WYG0067-0535d.png
在其东珠树碧树即琅玕也乃石之精液凝结成
树形人截断其枝刓之使圆若珠状与珊瑚相类
故张揖广雅以珊瑚为珠郭璞尔雅注云琅玕石
之似珠者或言树之子似珠妄也琅玕之状唯本
草言之最详有石阑干者生蜀郡平泽名医别录
以为即琅玕陶弘景曰此蜀都赋所称青珠也琅
玕是昆崙山上树名苏颂曰今秘书中有异鱼图
载琅玕青色生海中云海人以网于海中取之初
树形人截断其枝刓之使圆若珠状与珊瑚相类
故张揖广雅以珊瑚为珠郭璞尔雅注云琅玕石
之似珠者或言树之子似珠妄也琅玕之状唯本
草言之最详有石阑干者生蜀郡平泽名医别录
以为即琅玕陶弘景曰此蜀都赋所称青珠也琅
玕是昆崙山上树名苏颂曰今秘书中有异鱼图
载琅玕青色生海中云海人以网于海中取之初
卷十 第 52a 页 WYG0067-0536a.png
出水红色久而青黑枝柯似珊瑚而上有孔窍如
虫蛀击之有金石声盖石之美者明莹若珠之色
而状森植尔寇宗奭曰西域记云天竺国出琅玕
苏恭谓是琉璃之类琉璃乃火成之物琅玕非火
成者安得同类李时珍曰琅玕生于西北山中及
海山厓间其云生于海底网取者是珊瑚非琅玕
也在山为琅玕在水为珊瑚亦有碧色者今回回
地方出一种青珠与碧靛相似恐是琅玕所作又
卷十 第 52b 页 WYG0067-0536b.png
曰珊瑚生海厎五七株成林出水变红色者为上
汉赵佗谓之火树是也碧色者亦良昔人谓之青
琅玕许慎云珊瑚赤色或生于海或生于山据此
说则生于海者为珊瑚生于山者为琅玕尤可徵
矣渭按张衡四愁诗曰何以报之青琅玕曹植美
女篇曰腰佩翠琅玕琅玕色青翠故后人取以名
竹杜甫哀王孙曰腰下宝玦青珊瑚珊瑚之青者
即琅玕也琅玕又颇与瑟瑟木难相似瑟瑟即今
汉赵佗谓之火树是也碧色者亦良昔人谓之青
琅玕许慎云珊瑚赤色或生于海或生于山据此
说则生于海者为珊瑚生于山者为琅玕尤可徵
矣渭按张衡四愁诗曰何以报之青琅玕曹植美
女篇曰腰佩翠琅玕琅玕色青翠故后人取以名
竹杜甫哀王孙曰腰下宝玦青珊瑚珊瑚之青者
即琅玕也琅玕又颇与瑟瑟木难相似瑟瑟即今
卷十 第 53a 页 WYG0067-0536c.png
宝石中之碧色者木难亦碧色似珠但瑟瑟出坑
井中(宝石出西番回鹘地方诸坑井内云南辽东亦有之有红绿碧紫数色碧者唐人谓之瑟)
(瑟红者宋人谓之红靺鞨今通呼为宝石以镶首饰器物大者如指头小者如豆粒皆碾成珠状)
木难乃鸟沫所成(美女篇曰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善注引南越异物志云木)
(难金翅鸟吐沫所成碧珠也大秦国珍之)而琅玕则生山厓间森挺若
树以是为别云
古者任土作贡责其所有不责其所无固也然当
时亦必有通融之法凡贡物系之以地者如岱畎
卷十 第 53b 页 WYG0067-0536d.png
之丝枲铅松怪石羽畎之夏翟峄阳之孤桐泗滨
之浮磬但以出此地者为良非谓地在其境内者
贡之他国则不贡也余素持此论然诸州贡物颇
多又有篚此理不易见及观雍州所贡而益信前
说之不妄也球琳琅玕非州产又无篚即以蓝田
之玉当球琳所贡亦止此耳雍州据王制言之大
小二百一十国苟惟蓝田在其境内者贡玉而馀
国则偃然坐享其赋税一无所献于天子有是理
之浮磬但以出此地者为良非谓地在其境内者
贡之他国则不贡也余素持此论然诸州贡物颇
多又有篚此理不易见及观雍州所贡而益信前
说之不妄也球琳琅玕非州产又无篚即以蓝田
之玉当球琳所贡亦止此耳雍州据王制言之大
小二百一十国苟惟蓝田在其境内者贡玉而馀
国则偃然坐享其赋税一无所献于天子有是理
卷十 第 54a 页 WYG0067-0537a.png
乎其必令市取以贡无疑也鲁颂曰憬彼淮夷来
献其琛元龟象齿大赂南金淮夷徐州之夷也元
龟出九江象齿出岭表南金出荆扬之域非市取
之境外何从得此以献鲁邪
圣人不贵远物然礼乐文章之事有必须此以给
其用者则亦令诸侯市取之外国以献如象齿翠
羽球琳琅玕之属是也想其时贾胡各以其国之
所出来相贸易禹曰懋迁有无化居此亦其一端
卷十 第 54b 页 WYG0067-0537b.png
州境附近彼土者市取之良易后世或谓交广之
地在古荆扬之域以象齿翠羽为證然则球琳琅
玕出自昆崙将西域三十六国亦在古雍州之域
邪其不通甚矣
浮于积石至于龙门西河会于渭汭
传曰积石山在金城西南河所经也沿河顺流而北
千里而东千里而南龙门山在河东之西界正义曰
地理志云积石山在金城河关县西南羌中龙门山
地在古荆扬之域以象齿翠羽为證然则球琳琅
玕出自昆崙将西域三十六国亦在古雍州之域
邪其不通甚矣
浮于积石至于龙门西河会于渭汭
传曰积石山在金城西南河所经也沿河顺流而北
千里而东千里而南龙门山在河东之西界正义曰
地理志云积石山在金城河关县西南羌中龙门山
卷十 第 55a 页 WYG0067-0537c.png
在冯翊夏阳县北林氏曰此州达于帝都有二道浮
于积石至于龙门西河者一道也自渭汭以达于河
者又一道也蔡氏曰雍之贡道有二其东北境则自
积石至于西河其西南境则会于渭汭王氏(樵)曰东
北当云西北盖雍东距河若东北境则直浮西河不
须浮于积石也渭按汉河关县在今陜西西宁卫西
南塞外夏阳今西安府之韩城县也积石龙门见导
河渭汭见上文雍之西北境远近不同各从其便以
至龙门不尽由积石其曰浮于积石者举远以该近
于积石至于龙门西河者一道也自渭汭以达于河
者又一道也蔡氏曰雍之贡道有二其东北境则自
积石至于西河其西南境则会于渭汭王氏(樵)曰东
北当云西北盖雍东距河若东北境则直浮西河不
须浮于积石也渭按汉河关县在今陜西西宁卫西
南塞外夏阳今西安府之韩城县也积石龙门见导
河渭汭见上文雍之西北境远近不同各从其便以
至龙门不尽由积石其曰浮于积石者举远以该近
卷十 第 55b 页 WYG0067-0537d.png
耳会于渭汭言出渭之舟逆流而上与浮河之舟相
会于渭水之北今韩城县北龙门山南是其地也
或问雍西北境与西南境分为二道当作何界别
曰西倾鸟鼠之西汉朔方五原及河西五郡地皆
浮河是为北道太华终南惇物以北汉陇西天水
安定北地上郡之地皆浮渭是为南道人欲避龙
门之险苟有水可以通渭者无不由南道矣织皮
会于渭水之北今韩城县北龙门山南是其地也
或问雍西北境与西南境分为二道当作何界别
曰西倾鸟鼠之西汉朔方五原及河西五郡地皆
浮河是为北道太华终南惇物以北汉陇西天水
安定北地上郡之地皆浮渭是为南道人欲避龙
门之险苟有水可以通渭者无不由南道矣织皮
卷十 第 56a 页 WYG0067-0538a.png
以下十二字即不从苏氏更定其三国之贡道亦
必浮积石下龙门也
渭汭在河之西岸华阴朝邑韩城之地皆是也东
与蒲州荣河分水此言雍之贡道故特以西岸言
之韩汝节云今蒲州舜所都也渭水之北今朝邑
县南境渭水至此东入河折而北三十里即蒲州
故舟皆会于渭北今按北船出龙门至荣河县北
汾水入河处便当东转溯汾无缘更顺流而下至
卷十 第 56b 页 WYG0067-0538b.png
朝邑与南船会也且禹告成当尧时帝都平阳距
蒲阪三百馀里韩城北连龙门东对汾口南北贡
船相会当在其间曷为引蒲州以證乎
传云逆流曰会不必泥又云自渭北涯逆水西上
西当作而谓南船出渭之后逆河水而上与北船
相会也孔疏不知为误字释曰禹白帝讫从此西
上更入雍州界真是郢书燕说
阎百诗据金城郡为汉昭帝所置以辨孔传之伪
蒲阪三百馀里韩城北连龙门东对汾口南北贡
船相会当在其间曷为引蒲州以證乎
传云逆流曰会不必泥又云自渭北涯逆水西上
西当作而谓南船出渭之后逆河水而上与北船
相会也孔疏不知为误字释曰禹白帝讫从此西
上更入雍州界真是郢书燕说
阎百诗据金城郡为汉昭帝所置以辨孔传之伪
卷十 第 57a 页 WYG0067-0538c.png
黄子鸿难之曰安知传所谓金城非指金城县而
言乎百诗未有以应也今按安国卒于武帝之世
昭帝纪始元六年以边塞阔远始取天水陇西张
掖郡各二县置金城郡此六县中不知有金城县
否地志积石山系河关县下而金城县无之观羌
中塞外四字则积石山不可谓在金城郡界矣况
县乎且水经注所叙金城县在郡治允吾(音铅牙)县
东唐为五泉县兰州治宋曰兰泉即今临洮府之
卷十 第 57b 页 WYG0067-0538d.png
兰州也与积石山相去悬绝传所谓金城盖指郡
言而郡非武帝时有也此岂身为博士者之手笔
乎
蔡传曰按邢恕奏乞下熙河路造船五百只于黄
河顺流放下至会州西小河内藏放熙河路漕使
李复奏窃知邢恕欲用此船载兵顺流而下去取
兴州契勘会州之西小河咸水其阔不及一丈深
止于一二尺岂能藏船黄河过会州入韦精山石
言而郡非武帝时有也此岂身为博士者之手笔
乎
蔡传曰按邢恕奏乞下熙河路造船五百只于黄
河顺流放下至会州西小河内藏放熙河路漕使
李复奏窃知邢恕欲用此船载兵顺流而下去取
兴州契勘会州之西小河咸水其阔不及一丈深
止于一二尺岂能藏船黄河过会州入韦精山石
卷十 第 58a 页 WYG0067-0539a.png
峡险窄自上垂流直下高数十丈船岂可过至西
安州之东大河分为六七道散流渭之南山逆流
数十里方再合逆溜水溅滩碛不胜舟载此声若
出必为夏国侮笑事遂寝邢恕之策如李复之言
可谓谬矣然此言贡赋之路亦曰浮于积石至于
龙门西河则古来此处河道固通舟楫矣而复之
言乃如此何也金吉甫云李复所奏河道一则恐
出于吏民之托辞一则故道久废岸谷变迁亦恐
卷十 第 58b 页 WYG0067-0539b.png
非复禹迹之旧渭按孟门以上河患绝少未必有
岸谷变迁之事恕邪人将开边衅吏民之所苦复
因人情而奏寝其事所陈二处湍险恐亦非欺罔
然韦精山石峡悬流岂能及龙门竹箭之驶西安
州逆溜滩碛亦不过如厎柱阏流之艰龙门可下
而厎柱可度此二处何遂不可行大槩是不欲兴
作故极言其害
织皮昆崙析支渠搜西戎即叙(释文崙鲁门反析星历反搜所由反渭按昆崙)
岸谷变迁之事恕邪人将开边衅吏民之所苦复
因人情而奏寝其事所陈二处湍险恐亦非欺罔
然韦精山石峡悬流岂能及龙门竹箭之驶西安
州逆溜滩碛亦不过如厎柱阏流之艰龙门可下
而厎柱可度此二处何遂不可行大槩是不欲兴
作故极言其害
织皮昆崙析支渠搜西戎即叙(释文崙鲁门反析星历反搜所由反渭按昆崙)
卷十 第 59a 页 WYG0067-0539c.png
(史记作昆仑汉书作昆崙搜汉书作叟颜师古云叟读曰搜)
颜氏曰昆崙析支渠搜三国名也林氏曰三国皆西
戎之种故以西戎总括于下又曰苏氏谓三国皆篚
织皮但古语有颠倒详略耳其文当在厥贡惟球琳
琅玕之下浮于积石三句当在西戎即叙之下以记
入河水道结雍州之末简编脱误不可不正某窃谓
不然经所叙有先后之不同者皆据当时事实而言
之如冀州恒卫既从大陆既作独在田赋之下亦据
当时事实而言之必如苏说则亦当属至于衡漳之
颜氏曰昆崙析支渠搜三国名也林氏曰三国皆西
戎之种故以西戎总括于下又曰苏氏谓三国皆篚
织皮但古语有颠倒详略耳其文当在厥贡惟球琳
琅玕之下浮于积石三句当在西戎即叙之下以记
入河水道结雍州之末简编脱误不可不正某窃谓
不然经所叙有先后之不同者皆据当时事实而言
之如冀州恒卫既从大陆既作独在田赋之下亦据
当时事实而言之必如苏说则亦当属至于衡漳之
卷十 第 59b 页 WYG0067-0539d.png
下矣苏氏多变易经文以就已意此类是也傅氏曰
梁州言熊罴狐狸织皮此独言织皮者蒙上文也渭
按三国皆西戎而西戎不止于三国三国乃西戎之
大者皆来入贡则其馀无不宾服故曰西戎即叙
轻改经文此学者之大患然古经实有脱误不可
曲为附会蹈郢书燕说之弊者如雍州织皮以下
十二字是也不必远證第参以梁州之文则此为
梁州言熊罴狐狸织皮此独言织皮者蒙上文也渭
按三国皆西戎而西戎不止于三国三国乃西戎之
大者皆来入贡则其馀无不宾服故曰西戎即叙
轻改经文此学者之大患然古经实有脱误不可
曲为附会蹈郢书燕说之弊者如雍州织皮以下
十二字是也不必远證第参以梁州之文则此为
卷十 第 60a 页 WYG0067-0540a.png
错简明甚其曰织皮即熊罴狐狸织皮也但文有
详略耳曰昆崙析支渠搜犹西倾也但国有多少
耳曰西戎即叙犹言因桓是来也但辞有同异耳
曰浮于积石至于龙门西河会于渭汭犹言浮于
潜逾于沔入于渭乱于河也但彼为一道此为二
道耳梁西倾贡物在贡道之前雍何独不然其浮
于积石三句为雍阖州之贡道犹浮于潜四句为
梁阖州之贡道也然三国之贡非积石无由入而
卷十 第 60b 页 WYG0067-0540b.png
雍之西北境则不由积石者多是又不可执一而
论矣推寻事理苏说为长余不敢变置经文故顺
经立义于前而重伸其说于后林氏引冀州恒卫
大陆之例以折其非是或一义然八州之贡物未
有列于贡道之后者而雍独如此则织皮以下十
二字定当在厥贡球琳琅玕之下安得谓苏氏变
置经文以就已意哉蔡传宗林氏而仍存苏说于
圈外盖亦心知其长而不能尽废也
论矣推寻事理苏说为长余不敢变置经文故顺
经立义于前而重伸其说于后林氏引冀州恒卫
大陆之例以折其非是或一义然八州之贡物未
有列于贡道之后者而雍独如此则织皮以下十
二字定当在厥贡球琳琅玕之下安得谓苏氏变
置经文以就已意哉蔡传宗林氏而仍存苏说于
圈外盖亦心知其长而不能尽废也
卷十 第 61a 页 WYG0067-0540c.png
昆崙国名盖附近昆崙山者传记言昆崙凡四处
一在西域山海经云昆崙墟在西北河水出其东
北隅释氏西域记谓之阿耨达山水经注云按山
海经自昆崙至积石一千七百四十里又引凉土
异物志曰葱岭之水分流东西西入大海东为河
源禹纪所云昆崙者是也一在海外大荒经云西
海之南流沙之滨有大山名曰昆崙其下有弱水
之渊环之此山与条支大秦国相近禹本纪云去
卷十 第 61b 页 WYG0067-0540d.png
嵩高五万里者是也一在酒泉汉志金城临羌县
西北有西王母石室西有弱水昆崙山祠崔鸿十
六国春秋云张骏时酒泉太守马岌上言酒泉南
山即昆崙之体周穆王见西王母乐而忘归谓此
山也上有石室王母堂珠玑镂饰焕若神宫禹贡
昆崙在临羌之西即此明矣括地志云在酒泉县
西南八十里今肃州卫西南昆崙山是也一在吐
蕃通典云吐蕃自云昆崙山在国中西南河之所
西北有西王母石室西有弱水昆崙山祠崔鸿十
六国春秋云张骏时酒泉太守马岌上言酒泉南
山即昆崙之体周穆王见西王母乐而忘归谓此
山也上有石室王母堂珠玑镂饰焕若神宫禹贡
昆崙在临羌之西即此明矣括地志云在酒泉县
西南八十里今肃州卫西南昆崙山是也一在吐
蕃通典云吐蕃自云昆崙山在国中西南河之所
卷十 第 62a 页 WYG0067-0541a.png
出唐书吐蕃传云刘元鼎使还言自湟水入河处
西南行二千三百里有紫山直大羊同国古所谓
昆崙虏曰闷摩黎山东距长安五千里河源其间
是也渭按酒泉在雍州之域不可谓西戎西海距
玉门阳关四万馀里而昆崙更在西海之南去积
石太远其非禹贡之昆崙国明甚西域吐蕃未知
孰是吐蕃闷摩黎山以刘元鼎言计之东北距大
积石不过千馀里浮河甚便然自唐以前未有言
卷十 第 62b 页 WYG0067-0541b.png
昆崙在羌中者何可深信西域之昆崙据山海经
云至积石一千七百馀里则浮河亦不难盖昆崙
与析支渠搜皆在雍州之外禹治雍身历其境三
国闻风慕义争先入贡其过化存神之妙有如此
也
水经注云积石在西羌之中烧当所居也延熹二
年西羌烧当犯塞护羌校尉段颎讨之追出塞至
积石山斩首而还司马彪曰西羌者自析支以西
云至积石一千七百馀里则浮河亦不难盖昆崙
与析支渠搜皆在雍州之外禹治雍身历其境三
国闻风慕义争先入贡其过化存神之妙有如此
也
水经注云积石在西羌之中烧当所居也延熹二
年西羌烧当犯塞护羌校尉段颎讨之追出塞至
积石山斩首而还司马彪曰西羌者自析支以西
卷十 第 63a 页 WYG0067-0541c.png
滨于河首左右居也河水屈而东北流径于析支
之地是为河曲矣应劭曰禹贡析支属雍州在河
关之西东去河关千馀里羌人所居谓之河曲羌
也后汉西羌传云西羌之本出自三苗姜姓之别
也其国近南岳及舜流四凶徙之三危河关之西
南羌地是也滨于赐支至乎河首绵地千里赐支
者禹贡所谓析支者也南接蜀汉徼外蛮夷西北
鄯善车师渭按汉人以西域两河合流至盐泽潜
卷十 第 63b 页 WYG0067-0541d.png
行地下南出于积石为中国河故谓积石为河首
北音读析如赐字从声变故一作赐支其地后为
党项所居通典云党项羌在古析支之地汉西羌
之别种北连吐谷浑也
傅同叔云陆氏曰汉志朔方郡有渠搜县武纪云
北发渠搜是也以余考之汉朔方之渠搜非此所
谓渠搜此亦当是金城以西之戎也后世种洛迁
徙故汉有居朔方者若禹时渠搜居朔方则不应
北音读析如赐字从声变故一作赐支其地后为
党项所居通典云党项羌在古析支之地汉西羌
之别种北连吐谷浑也
傅同叔云陆氏曰汉志朔方郡有渠搜县武纪云
北发渠搜是也以余考之汉朔方之渠搜非此所
谓渠搜此亦当是金城以西之戎也后世种洛迁
徙故汉有居朔方者若禹时渠搜居朔方则不应
卷十 第 64a 页 WYG0067-0542a.png
浮积石陆说非也渭按水经河水自朔方东转径
渠搜县故城北注云礼三朝记曰北发渠搜南抚
交阯此以北对南禹贡之所云析支渠搜矣误始
道元陆氏因之大戴礼汉武帝诏并有三朝记语
渠搜与交阯对举则不在朔方可知龟兹(音丘慈)王
国治去长安七千四百八十里而上郡有龟兹县
师古曰龟兹国人来降附者处之于此故以名云
朔方之渠搜亦此类也周书王会篇曰渠搜以
卷十 第 64b 页 WYG0067-0542b.png
犬注云露犬也能飞食虎豹凉土异物志曰古渠
搜国在大宛北界隋书西域传曰鏺汗国都葱岭
之西五百馀里古渠搜国也(本裴矩西域图记)渠搜之在
西域有明徵矣据汉书大宛北与康居接并在葱
岭西而异物志言渠搜在大宛北界岂汉时康居
部落即古渠搜之地与或曰鏺汗在葱岭之西以
为渠搜毋乃太远曰奚有于是条支国临西海去
玉门阳关四万馀里汉时犹且来献今鏺汗国都
搜国在大宛北界隋书西域传曰鏺汗国都葱岭
之西五百馀里古渠搜国也(本裴矩西域图记)渠搜之在
西域有明徵矣据汉书大宛北与康居接并在葱
岭西而异物志言渠搜在大宛北界岂汉时康居
部落即古渠搜之地与或曰鏺汗在葱岭之西以
为渠搜毋乃太远曰奚有于是条支国临西海去
玉门阳关四万馀里汉时犹且来献今鏺汗国都
卷十 第 65a 页 WYG0067-0542c.png
去长安不过一万二千二百五十馀里浮河而下
至平阳则视长安又差近何言太远也(西域传云康居国王)
(治去长安万二千三百里大宛国王治去长安万二千五百五十里古渠搜在大宛北界道里当略)
(同又水经注引西河旧事曰葱岭在敦煌西八千里通典云燉煌郡去西京三千七百五十五里并)
(葱岭西五百馀里计之则鏺汗去长安一万二千二百五十馀里恰与康居里数相符其为古渠搜)
(国又何疑焉)且后世德不足以及远尚能威行万里之
外况舜禹之德声名洋溢无远弗届者哉经首昆
崙次析支次渠搜盖以入贡之序为先后也
卷十 第 65b 页 WYG0067-0542d.png
传云四国在荒服之外流沙之内羌髳之属盖以
西戎与三国并列而为四孔疏分渠搜为二国非
传意也然西戎乃总名安得与三国并列而为四
王肃云西戎西域也吴幼清云西戎又在三国之
外如汉之西域亦总三十六国今按汉之羌唐之
吐蕃皆西戎也非独西域三国亦西戎不可谓西
戎在三国之外析支为羌种昆崙渠搜乃西域要
之皆西戎也诸说并未当
西戎与三国并列而为四孔疏分渠搜为二国非
传意也然西戎乃总名安得与三国并列而为四
王肃云西戎西域也吴幼清云西戎又在三国之
外如汉之西域亦总三十六国今按汉之羌唐之
吐蕃皆西戎也非独西域三国亦西戎不可谓西
戎在三国之外析支为羌种昆崙渠搜乃西域要
之皆西戎也诸说并未当
卷十 第 66a 页 WYG0067-0543a.png
或问璆琳琅玕出昆崙而三国顾以织皮贡何与
曰班固西域传赞云书曰西戎即叙禹既就而序
之非上威服致其贡物也岛夷贡皮服卉服西倾
昆崙析支渠搜贡织皮盖自上古有然远人向化
苟以是物至则受之而已非若九州之贡制有常
品相循为岁事也李善文选注引世本曰舜时西
王母献白玉环及佩则告成之后亦或有以宝玉献
者然鲁语云昔武王克商通道于九夷八蛮各以
卷十 第 66b 页 WYG0067-0543b.png
其方贿来贡而肃慎氏所贡惟楛矢砮石则亦不
必皆宝玉若王会篇所列则与蒲梢龙文钜象师
子猛犬大雀之类无异矣汉文却千里之马世为
美谈圣人不贵异物纵彼以是贡吾岂不能却之
周书固未可尽信也
禹贡锥指卷十
必皆宝玉若王会篇所列则与蒲梢龙文钜象师
子猛犬大雀之类无异矣汉文却千里之马世为
美谈圣人不贵异物纵彼以是贡吾岂不能却之
周书固未可尽信也
禹贡锥指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