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 第 1a 页 WYG0067-035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禹贡锥指卷五
德清胡渭撰
海岱及淮惟徐州
传曰东至海北至岱南及淮林氏曰一州之境必有
四至七州皆止二至盖以邻州互见至此州独载其
三边者止言海岱则嫌于青止言淮海则嫌于杨故
必曰海岱及淮而后徐州之疆境始别也(渭)按地理
志桐柏大复山在南阳平氏县东南淮水所出东南
禹贡锥指卷五
德清胡渭撰
海岱及淮惟徐州
传曰东至海北至岱南及淮林氏曰一州之境必有
四至七州皆止二至盖以邻州互见至此州独载其
三边者止言海岱则嫌于青止言淮海则嫌于杨故
必曰海岱及淮而后徐州之疆境始别也(渭)按地理
志桐柏大复山在南阳平氏县东南淮水所出东南
卷五 第 1b 页 WYG0067-0353b.png
至淮陵入海(陵当作阴字之误也)过郡四行三千二百四十里
详见导淮徐西不言所至然尔雅云济东曰徐州则
知其西亦距济而经不言者郑渔仲云岱山之阳济
东为徐岱山以北济东为青言济不足以辨故略之
愚谓此蒙兖济河之文犹夫青耳非为其不足以辨
而略之也
尔雅济东曰徐州郭注云自济东至海似为禹贡
详见导淮徐西不言所至然尔雅云济东曰徐州则
知其西亦距济而经不言者郑渔仲云岱山之阳济
东为徐岱山以北济东为青言济不足以辨故略之
愚谓此蒙兖济河之文犹夫青耳非为其不足以辨
而略之也
尔雅济东曰徐州郭注云自济东至海似为禹贡
卷五 第 2a 页 WYG0067-0354a.png
徐州之旧域然尧时扬州之境跨江北至淮而尔
雅云江南曰扬州盖殷割淮南江北之地以益徐
视尧时之徐则大矣周礼正东曰青州禹贡徐州
之山水皆在焉盖以徐为青青地太半入幽而徐
之西则又入于兖云吕氏春秋泗上曰徐州郑渔
仲释之曰泗水出陪尾山至下邳入淮源委皆在
徐州非若淮之与扬共济之与兖共也故不韦亦
得以为说焉
卷五 第 2b 页 WYG0067-0354b.png
徐州有古大庭少皞之虚(左传梓慎登大庭氏之库注云大庭古国名在)
(鲁城内或曰大庭即炎帝也刘桢鲁都赋云戢武器于有炎之库)有缗大彭奄邳
之封皆在焉春秋时可考者鲁滕茅薛徐邾莒萧
郯遂任宿须句颛臾鄫鄅阳鄣郳(后为小邾)向极牟铸
鄟邿偪阳根牟钟吾甲父凡二十九国战国时属
鲁而宋齐楚亦兼得其地秦并天下置泗水琅邪
(西境是)薛郡汉改置东海郡复以其地为徐州(领郡国四)
后汉魏晋并因之(魏晋领郡国七)唐为河南道之彭城(徐州)
(鲁城内或曰大庭即炎帝也刘桢鲁都赋云戢武器于有炎之库)有缗大彭奄邳
之封皆在焉春秋时可考者鲁滕茅薛徐邾莒萧
郯遂任宿须句颛臾鄫鄅阳鄣郳(后为小邾)向极牟铸
鄟邿偪阳根牟钟吾甲父凡二十九国战国时属
鲁而宋齐楚亦兼得其地秦并天下置泗水琅邪
(西境是)薛郡汉改置东海郡复以其地为徐州(领郡国四)
后汉魏晋并因之(魏晋领郡国七)唐为河南道之彭城(徐州)
卷五 第 3a 页 WYG0067-0354c.png
临淮(泗)鲁郡(兖)东海(海)琅邪(沂)等郡按以上通典
所列唯鲁郡乾封莱芜之北境当往属青其当来
属者兖域东平之须昌钜野宿城及寿张之东境
济阳平阴之南境青域高密之莒县及诸城之南
境是也以今舆地言之江南徐州及凤阳府之怀
远五河虹县泗州宿州灵璧淮安府之桃源清河
安东邳州宿迁雎宁海州赣榆山东兖州府则滋
阳曲阜宁阳邹县泗水滕县峄县金乡鱼台济宁
卷五 第 3b 页 WYG0067-0354d.png
嘉祥钜野东平汶上沂州郯城费县及平阴之南
境济南府则新泰及泰安莱芜之南境青州府则
蒙阴沂水莒州日照及诸城之南境皆古徐州域
也
海自江南山阳县东折而西北为淮水入海之口
其北岸则安东县也是为徐域海自县东而北历
海州东中有郁林山(亦名郁洲北齐置东海县元和志云本汉赣榆县地俗谓)
(之郁州亦谓之田横岛)又北历赣榆县东又东北历山东日
境济南府则新泰及泰安莱芜之南境青州府则
蒙阴沂水莒州日照及诸城之南境皆古徐州域
也
海自江南山阳县东折而西北为淮水入海之口
其北岸则安东县也是为徐域海自县东而北历
海州东中有郁林山(亦名郁洲北齐置东海县元和志云本汉赣榆县地俗谓)
(之郁州亦谓之田横岛)又北历赣榆县东又东北历山东日
卷五 第 4a 页 WYG0067-0355a.png
照县东又东北历诸城县东至琅邪台过此则为
青域矣
徐北至岱岱之西南为东平其南为泰安所谓汶
阳之田者也东南为莱芜新泰沂州莒州诸城皆
以长城故阯与青分界详见青州
淮水今自凤阳府寿州界(州在淮南)东流经怀远五河
泗州南又东北经淮安府清河县南与黄河合又
东经安东县南而东北入于海中流与扬分界故
卷五 第 4b 页 WYG0067-0355b.png
曰南及淮也
岱济之间与兖分界盖在东平汶上钜野之西济
淮之间与豫分界盖在金乡砀山宿州怀远之西
淮沂其乂(释文沂鱼依反)
传曰二水已治正义曰乂训治也故云二水已治地
理志云沂水出泰山盖县临乐子山南至下邳入泗
过郡五行六百里淮出桐柏山发源远矣于此州言
之者淮水至此而大为害尤甚喜得其治故于此记
岱济之间与兖分界盖在东平汶上钜野之西济
淮之间与豫分界盖在金乡砀山宿州怀远之西
淮沂其乂(释文沂鱼依反)
传曰二水已治正义曰乂训治也故云二水已治地
理志云沂水出泰山盖县临乐子山南至下邳入泗
过郡五行六百里淮出桐柏山发源远矣于此州言
之者淮水至此而大为害尤甚喜得其治故于此记
卷五 第 5a 页 WYG0067-0355c.png
之(渭)按桐柏山在南阳平氏县东南其故城在今南
阳府桐柏县西北四十里详见导淮盖县故城在今
青州府沂水县西北淮纳沂不决淮距海则沂无所
归故必先淮而后沂也
曾彦和云淮出豫境至扬徐之间始大其泛滥为
害尤在于徐故淮之治于徐言之此说非也徐扬
共是淮而扬地较卑岂独能无患盖当时淮患孔
急不可须臾待故禹在徐即令扬属役与徐协力
阳府桐柏县西北四十里详见导淮盖县故城在今
青州府沂水县西北淮纳沂不决淮距海则沂无所
归故必先淮而后沂也
曾彦和云淮出豫境至扬徐之间始大其泛滥为
害尤在于徐故淮之治于徐言之此说非也徐扬
共是淮而扬地较卑岂独能无患盖当时淮患孔
急不可须臾待故禹在徐即令扬属役与徐协力
卷五 第 5b 页 WYG0067-0355d.png
治之扬所以不复言治淮也
水经注沂水出泰山盖县艾山(郑玄云出沂山亦或云临乐山水有)
(二源南源世谓之柞泉北水俗谓之鱼穷泉俱东南流合成一川齐乘曰郑康成云沂水出沂山按)
(今蒙阴县东北地名南河川小阜之下有曰狗泉此沂源也东南径马头固山有泉东流与之合北)
(望沂山五十里殊无别源疑沂山水源古流今竭耳明万历中傅履重著水利论曰沂源出蒙阴鲁)
(艾诸山皆涓滴细流自石罅中出经数十里近县稍大而河形散漫不可灌溉渭按东镇沂山在今)
(青州府沂水县北一百十里接临朐县界寰宇记云即东泰山也无沂源又雕崖山在县西北一百)
(七十里南接蒙阴县界去县治一百三十里沂水于此发源是谓狗泉盖即康成所谓沂山也黄子)
水经注沂水出泰山盖县艾山(郑玄云出沂山亦或云临乐山水有)
(二源南源世谓之柞泉北水俗谓之鱼穷泉俱东南流合成一川齐乘曰郑康成云沂水出沂山按)
(今蒙阴县东北地名南河川小阜之下有曰狗泉此沂源也东南径马头固山有泉东流与之合北)
(望沂山五十里殊无别源疑沂山水源古流今竭耳明万历中傅履重著水利论曰沂源出蒙阴鲁)
(艾诸山皆涓滴细流自石罅中出经数十里近县稍大而河形散漫不可灌溉渭按东镇沂山在今)
(青州府沂水县北一百十里接临朐县界寰宇记云即东泰山也无沂源又雕崖山在县西北一百)
(七十里南接蒙阴县界去县治一百三十里沂水于此发源是谓狗泉盖即康成所谓沂山也黄子)
卷五 第 6a 页 WYG0067-0356a.png
(鸿云周礼青州镇曰沂山郑康成谓沂水所出今沂水实出雕崖山北去东泰山尚五十馀里则古)
(沂山当即指此隋唐时始移沂山之名于东泰山而祀之以为东镇其实二山不可混也子鸿此言)
(甚覈临乐艾山雕崖疑即沂山支阜之异名山跨蒙沂二县之境故县志各载为沂源耳齐乘所谓)
(狗泉者即北源之鱼穷泉其出马头固山者即南源之柞泉也)又东径盖县故城
南(齐乘曰沂水过马头固南流径盖县故城按颜师古云盖读如本字)又东径浮来
山浮来之水注之(春秋书公及莒人盟于浮来即此地)又南径爆山
西(山有二峰相去一里双峦齐秀员峙若一)又西南径东莞县故城西
(城即今沂水县治其北有故郓城)与小沂水合(水出黄孤山西南流径其城北西南)
卷五 第 6b 页 WYG0067-0356b.png
(注于沂)又南径东安县故城东而南合时密水(水出时密)
(山莒人归共仲于鲁及密而死是也东安故城在沂水县西南)又南合桑泉水(水北)
(出五女山东南流合巨围水堂阜水㟬崮水庐川水及蒙阴二水入沂)又南径阳都
县故城东(县故阳国城在沂水县西南)又南与蒙山水合(水出蒙山)
(之阴)又南径中邱城西(春秋城中邱即此)又南径临沂县故
城东(城在今沂州北)治水注之(治本作洛今据汉志改正)俗谓之小沂
水(治水出泰山南武阳县之冠石山地理志曰冠石山治水所出应劭云武水出焉盖水异名也)
(东流径蒙山下又东南径颛臾城北又东南径费县故城南又东南径祊城南又东南注于沂齐乘)
(山莒人归共仲于鲁及密而死是也东安故城在沂水县西南)又南合桑泉水(水北)
(出五女山东南流合巨围水堂阜水㟬崮水庐川水及蒙阴二水入沂)又南径阳都
县故城东(县故阳国城在沂水县西南)又南与蒙山水合(水出蒙山)
(之阴)又南径中邱城西(春秋城中邱即此)又南径临沂县故
城东(城在今沂州北)治水注之(治本作洛今据汉志改正)俗谓之小沂
水(治水出泰山南武阳县之冠石山地理志曰冠石山治水所出应劭云武水出焉盖水异名也)
(东流径蒙山下又东南径颛臾城北又东南径费县故城南又东南径祊城南又东南注于沂齐乘)
卷五 第 7a 页 WYG0067-0356c.png
(曰沂水自诸葛城又南径王祥墓孝感水入焉又南至沂州城东小沂水西南入焉又南分流入三)
(十六穴湖东通沭水宋庆历间沂州修城碑云大小二沂环流外转而小沂尤湍于西北平日波如)
(簟纹清浅可爱及山雨水至如百万陈马摩垒而来谓此水也明知州何格议曰治沂有二难一隘)
(于石沟一隘于庙山自石沟以上有坊口通长沟温泉入沭之故道庙山以下有马儿湾通五丈沟)
(芦塘诸湖入邳之故道实乂沂之故迹也坊口既塞每遇淫雨石沟以上不得由长沟入沭决㲼口)
(而横流沂水之东南乡州北之孝感乡此长沟不可不开以杀石沟之溢者也沂水自入州境合治)
(浚洪祊诸水并趋庙山河流既威山麓亢隘反趋马儿湾入五丈沟又过郯之马头以出宿迁而州)
(之擅湖利者谋塞马儿湾水合出于庙山下无所分泄泛滥逆行上自费之朱纪等口十二处州境)
卷五 第 7b 页 WYG0067-0356d.png
(之白龙等口二十九处屡见冲决近河乡郭转为沮洳而郯之港口马头等十七处又下于沂费者)
(垫溺滋甚此马儿湾不可不开以疏庙山之隘者也渭按费县故城在今费县西北二十里治水径)
(其南土人谓之浚河)沂水又南径开阳县故城东(县故鄅国春秋哀公)
(三年城启阳即此故城在沂州北)又东径襄贲县东(今沂州西南有襄贲故城)
(贲音肥)又屈从县西南流又屈南径郯县西(县故郯国今郯)
(城县西南有郯县故城西南去邳州治百五十里)又南径良城县南(左传昭十)
(三年晋侯会吴子于良即此地今邳州北有良城故城)又南径下邳县北(今邳)
(州东三十里有下邳故城)分为二水一水于城北西南入泗一
(垫溺滋甚此马儿湾不可不开以疏庙山之隘者也渭按费县故城在今费县西北二十里治水径)
(其南土人谓之浚河)沂水又南径开阳县故城东(县故鄅国春秋哀公)
(三年城启阳即此故城在沂州北)又东径襄贲县东(今沂州西南有襄贲故城)
(贲音肥)又屈从县西南流又屈南径郯县西(县故郯国今郯)
(城县西南有郯县故城西南去邳州治百五十里)又南径良城县南(左传昭十)
(三年晋侯会吴子于良即此地今邳州北有良城故城)又南径下邳县北(今邳)
(州东三十里有下邳故城)分为二水一水于城北西南入泗一
卷五 第 8a 页 WYG0067-0357a.png
水径城东屈从县南亦注泗谓之小沂水(水上有桥徐泗)
(间以为圮张子房遇黄石公于圮上即此邳州志云沂河旧在州西一里今其道为黄流淤塞水自)
(郯城入运河)以今舆地言之沂水出沂水县(属青州府)历沂
州郯城(并属兖州府)至邳州合泗水又东南至清河县
入淮(邳州清河并属淮安府)导淮云东会于泗沂是也此经
沂与淮并书而不及泗者盖泗之上流不为患至
合沂而始大沂则自下邳以上为患已深(观齐乘及何格)
(之言可见)故禹特治之经所以言沂不言泗也
卷五 第 8b 页 WYG0067-0357b.png
蔡传引曾氏曰徐州水以沂名者非一郦道元谓
水出尼丘山西北径鲁之雩门亦谓之沂水水出
泰山武阳之冠石山亦谓之沂水而沂水之大则
出于泰山也按水经注出尼丘之沂水流径鲁县
故城南北对稷门稷门一名高门亦曰雩门水即
曾点所浴也西入泗水与经文之沂无涉水经注
有小沂水者三曾仅举其一沂水出泰山郡之盖
县今但云出于泰山非也疑脱盖县二字
水出尼丘山西北径鲁之雩门亦谓之沂水水出
泰山武阳之冠石山亦谓之沂水而沂水之大则
出于泰山也按水经注出尼丘之沂水流径鲁县
故城南北对稷门稷门一名高门亦曰雩门水即
曾点所浴也西入泗水与经文之沂无涉水经注
有小沂水者三曾仅举其一沂水出泰山郡之盖
县今但云出于泰山非也疑脱盖县二字
卷五 第 9a 页 WYG0067-0357c.png
蒙羽其艺(释文艺鱼世反渭按艺汉书作蓺)
传曰二山已可种艺正义曰地理志云蒙山在泰山
蒙阴县西南羽山在东海祝其县南诗云艺之荏菽
故艺为种也(渭)按此浚畎浍距川之事非淮沂乂而
二山遂可艺也今山东青州府蒙阴县南有蒙阴故
城江南淮安府赣榆县南有祝其故城皆汉县也方
耕曰作既种曰艺
蒙山在今蒙阴县南四十里西南接费县界诗鲁
传曰二山已可种艺正义曰地理志云蒙山在泰山
蒙阴县西南羽山在东海祝其县南诗云艺之荏菽
故艺为种也(渭)按此浚畎浍距川之事非淮沂乂而
二山遂可艺也今山东青州府蒙阴县南有蒙阴故
城江南淮安府赣榆县南有祝其故城皆汉县也方
耕曰作既种曰艺
蒙山在今蒙阴县南四十里西南接费县界诗鲁
卷五 第 9b 页 WYG0067-0357d.png
颂奄有龟蒙论语季氏将伐颛臾孔子曰昔者先
王以为东蒙主邢炳疏云山在鲁东故曰东蒙也
汉志蒙阴县有蒙山祠颛臾国在山下后魏志新
泰县有蒙山(宋省蒙阴后魏以其地改置新泰县)刘芳徐州记蒙山
高四十里长六十九里西北接新泰县界元和志
蒙山在新泰县东八十八里费县西北八十里东
蒙山在费县西北七十五里是谓蒙与东蒙为二
山也齐乘曰龟山在今费县西北七十里蒙山在
王以为东蒙主邢炳疏云山在鲁东故曰东蒙也
汉志蒙阴县有蒙山祠颛臾国在山下后魏志新
泰县有蒙山(宋省蒙阴后魏以其地改置新泰县)刘芳徐州记蒙山
高四十里长六十九里西北接新泰县界元和志
蒙山在新泰县东八十八里费县西北八十里东
蒙山在费县西北七十五里是谓蒙与东蒙为二
山也齐乘曰龟山在今费县西北七十里蒙山在
卷五 第 10a 页 WYG0067-0358a.png
龟山东二山连属长八十里禹贡之蒙羽论语之
东蒙正此蒙山也后人惑于东蒙之说遂误以龟
山当蒙山蒙山为东蒙而隐没龟山之本名故今
定正之邑人公鼐论曰蒙山高峰数处俗以在东
者为东蒙中央者为云蒙在西者为龟蒙其实一
山龟山自在新泰其北有沃壤所谓龟阴之田亦
非即龟蒙峰也参之以邢疏东蒙即蒙山非有二
山明矣
卷五 第 10b 页 WYG0067-0358b.png
汉志祝其县南有羽山杜预左传注亦云在祝其
县西南县之故城在今赣榆县界而隋志胊山县
有羽山元和志云羽山在朐山县西北一百里又
云在临沂县东南一百十里与朐山县分界朐山
今海州临沂今沂州也近志郯城县东北亦有羽
山接赣榆界齐乘云羽山旧在胊山县东北九十
里今属沂州在东南百二十里时郯城未复故在
州境也诸说不同要之此山在沂州之东南海州
县西南县之故城在今赣榆县界而隋志胊山县
有羽山元和志云羽山在朐山县西北一百里又
云在临沂县东南一百十里与朐山县分界朐山
今海州临沂今沂州也近志郯城县东北亦有羽
山接赣榆界齐乘云羽山旧在胊山县东北九十
里今属沂州在东南百二十里时郯城未复故在
州境也诸说不同要之此山在沂州之东南海州
卷五 第 11a 页 WYG0067-0358c.png
之西北赣榆之西南郯城之东北实一山跨四州
县之境也明一统志云在赣榆县西北八十里则
误矣说者皆以此山为舜殛鲧处山下有羽潭即
左传所云其神化为黄熊入于羽渊者也愚谓此
地太近非荒服放流之宅孔安国舜典传云羽山
东裔在海中今登州府蓬莱县有羽山寰宇记云
在县东十五里即殛鲧处有鲧城在县南六十里
以近殛鲧之地而名此与孔传谓在海中者合当
卷五 第 11b 页 WYG0067-0358d.png
从之齐乘九目山东北二十里有龙山又北即羽
山蓬莱新志云在县东南三十里禹贡之羽在徐
域舜典之羽在青域不可以无辨
苏传云二水既治则二山可治后儒皆遵其说今
按蒙山南去淮水约五百馀里羽山亦几三百里
淮之横溢不到二山及其既乂二山亦未必悉治
唯沂水历蒙羽之间利害颇切然二山仍自有畎
浍之水当浚之以距川者亦非但治沂而已也
山蓬莱新志云在县东南三十里禹贡之羽在徐
域舜典之羽在青域不可以无辨
苏传云二水既治则二山可治后儒皆遵其说今
按蒙山南去淮水约五百馀里羽山亦几三百里
淮之横溢不到二山及其既乂二山亦未必悉治
唯沂水历蒙羽之间利害颇切然二山仍自有畎
浍之水当浚之以距川者亦非但治沂而已也
卷五 第 12a 页 WYG0067-0359a.png
淮不乂则沂不可得而治沂不乂则蒙羽不可得
而治然淮沂既乂而二山畎浍距川之处施功正
不少也沂水介于二山之间其西为蒙山蒙山水
蒙阴二水皆出焉又有治水桑泉水堂阜水㟬崮
水并历蒙阴县界中东南注于沂此蒙山畎浍之
流章章可考者也其东为羽山有沭游二水并山
而行畎浍之水皆入焉沭自北而南合泗以入淮
游分淮而北会沭以入海沂东通沭沭东通游苞
卷五 第 12b 页 WYG0067-0359b.png
络灌注绵地数百里按沭水汉志作术水出琅邪
东莞县南至下邳入泗行七百一十里(今沂水县治即东莞)
(故城)临淮淮浦县有游水北入海(今安东县西有淮浦故城)水经
注云沭水出东莞县大弁山与小泰山连麓而异
名也(元和志云沭水俗名涟水)东南径其县东又南径阳都县
东(沂水县西南有阳都故城齐乘曰水出沂山东麓传履重水利论曰沭水汎滥奔溃淤沙弥望)
(竭力修筑随复淤塞)又南径即丘县(故春秋之祝丘桓公五年城祝丘是也今沂州)
(东北有即丘故城齐乘曰沭水自莒州又南温泉水西来入焉又东南经仓山马岭羽山由吾群山)
东莞县南至下邳入泗行七百一十里(今沂水县治即东莞)
(故城)临淮淮浦县有游水北入海(今安东县西有淮浦故城)水经
注云沭水出东莞县大弁山与小泰山连麓而异
名也(元和志云沭水俗名涟水)东南径其县东又南径阳都县
东(沂水县西南有阳都故城齐乘曰水出沂山东麓传履重水利论曰沭水汎滥奔溃淤沙弥望)
(竭力修筑随复淤塞)又南径即丘县(故春秋之祝丘桓公五年城祝丘是也今沂州)
(东北有即丘故城齐乘曰沭水自莒州又南温泉水西来入焉又东南经仓山马岭羽山由吾群山)
卷五 第 13a 页 WYG0067-0359c.png
(联络沭东沂西夹山而行山峡之间有山口池者俗云禹凿沂水由三十六穴湖贯北峡口与沭相)
(通按今莒州东有沭水自沂水县流入至州南折而西南径沂州东又南入郯城县界盖即丘故城)
(虽在沂州境而莒州亦得其县地故也)又南径厚丘县(今沭阳县北有厚丘故城)
分为二渎(齐乘曰沭水自厚丘县分为二今名南涟北涟也)一南径建陵
县故城东(故城在沭阳县西北一百五里建陵山下)至下邳入泗(下邳故城)
(在今邳州东三十里有直河入泗即古沭水也)其左渎东南径司吾城东
(今宿迁县北有司吾故城)又东南历柤口城中东南至朐县入
游注海也(今海州南有胊县故城)又云淮水于淮浦县枝分
卷五 第 13b 页 WYG0067-0359d.png
北为游水历朐县与沭合径胊山西(山在海州南四里)又
北径利城县故城东(寰宇记云故利城在赣榆县西六十里)又北历羽
山西又北径祝其县故城西(左传祝其实夹谷服虔曰地二名也赣榆)
(志云祝其故城在县南五十里夹谷山西南十五里)又左径即丘县故城西
又东北径赣榆县北又东北径纪鄣故城南(左传昭十)
(九年齐伐莒莒子奔纪鄣杜预曰纪鄣地二名赣榆县东北有故纪城寰宇记云在县东北七十五)
(里平地近海也)又东北入海尔雅曰淮别为浒游水亦枝
称者也以今舆地言之沭水出沂水县历莒州沂
北径利城县故城东(寰宇记云故利城在赣榆县西六十里)又北历羽
山西又北径祝其县故城西(左传祝其实夹谷服虔曰地二名也赣榆)
(志云祝其故城在县南五十里夹谷山西南十五里)又左径即丘县故城西
又东北径赣榆县北又东北径纪鄣故城南(左传昭十)
(九年齐伐莒莒子奔纪鄣杜预曰纪鄣地二名赣榆县东北有故纪城寰宇记云在县东北七十五)
(里平地近海也)又东北入海尔雅曰淮别为浒游水亦枝
称者也以今舆地言之沭水出沂水县历莒州沂
卷五 第 14a 页 WYG0067-0360a.png
州郯城至沭阳县西北分为二水其一南至邳州
入泗即齐乘所谓南涟水也其一为左渎北至海
州与安东之游水合自下游沭通称又北至赣榆
入海即齐乘所谓北涟水也说者皆云淮沂既治
则蒙羽可艺而不知禹更有施功之处羽山尤不
明白故沭游二水特详著之
茅氏汇疏曰山之可艺者众矣而独举徐之蒙羽
与梁之岷嶓以例馀州岷嶓江汉所出其山高大
卷五 第 14b 页 WYG0067-0360b.png
蒙羽非其匹也意其壤地沃饶亦略有同者与经
言徐田上中齐乘云沂州东南芙蓉山下有湖溉
田数千顷香粳亩钟古称琅邪之稻元和志承县
界有陂十三所(汉承县属东海郡承音證今峄县西北有承县故城)今沂峄
二州(元沂州治临沂县峄州治峄县)仰泇承二水溉田青徐水利
莫与为匹皆十三陂之遗迹(齐乘又云东泇河出沂州西北之其山南)
(流至卞庄站东分一枝入芙蓉湖西泇河出峄州东北抱犊山东南流至三合村与东泇合又有鱼)
(沟水出浮丘山亦合于此故名三合南贯四湖又南合武河入泗谓之泇口淮泗舟楫通焉)则
言徐田上中齐乘云沂州东南芙蓉山下有湖溉
田数千顷香粳亩钟古称琅邪之稻元和志承县
界有陂十三所(汉承县属东海郡承音證今峄县西北有承县故城)今沂峄
二州(元沂州治临沂县峄州治峄县)仰泇承二水溉田青徐水利
莫与为匹皆十三陂之遗迹(齐乘又云东泇河出沂州西北之其山南)
(流至卞庄站东分一枝入芙蓉湖西泇河出峄州东北抱犊山东南流至三合村与东泇合又有鱼)
(沟水出浮丘山亦合于此故名三合南贯四湖又南合武河入泗谓之泇口淮泗舟楫通焉)则
卷五 第 15a 页 WYG0067-0360c.png
蒙羽为沃壤可知(渭)按峄近蒙沂近羽然齐乘所
言诸水皆在蒙山之野去羽山尚远羽之侧近则
唯沭游为大横流之后水道填淤大川已治而畎
浍之水不得所归则良田长为污莱矣此蒙羽之
间所以必勤荒度也所治者众大小诸水役均功
敌不可偏举一二故言山以包之
大野既猪东原厎平(释文猪张鱼反刘东胡反厎之履反渭按野汉书作壄猪史记作都)
(后同郦道元云水泽所聚谓之都亦曰猪)
传曰大野泽名水所停曰猪东原致功而平言可耕
卷五 第 15b 页 WYG0067-0360d.png
正义曰地理志大野泽在山阳钜野县北钜即大也
檀弓曰污其宫而猪焉又泽名孟猪停水处也故云
水所停曰猪往前漫溢今得猪水为泽也东原即今
之东平郡蔡氏曰东原在徐之西北而谓之东者以
在济东故也汉东平国景帝亦名济东国益知大野
东原所以志济也渭按今山东兖州府钜野县西有
钜野故城何承天曰钜野湖泽广大南通洙泗北连
檀弓曰污其宫而猪焉又泽名孟猪停水处也故云
水所停曰猪往前漫溢今得猪水为泽也东原即今
之东平郡蔡氏曰东原在徐之西北而谓之东者以
在济东故也汉东平国景帝亦名济东国益知大野
东原所以志济也渭按今山东兖州府钜野县西有
钜野故城何承天曰钜野湖泽广大南通洙泗北连
卷五 第 16a 页 WYG0067-0361a.png
清济旧县故城正在泽中是也(何语见水经济水注)汉东平国
治无盐县其故城在今东平州东东原乃汶济之下
流禹陂大野使水得所停而下流之患以纾又浚东
原之畎浍注之汶济然后其地致平可以耕作也
周礼兖州泽薮曰大野夏元肃云大野在徐之西
兖之东周无徐州故以属兖尔雅十薮鲁有大野
左传哀十四年西狩于大野获麟杜注云在高平
钜野县东北大泽是也秦汉之际称钜野泽史记
治无盐县其故城在今东平州东东原乃汶济之下
流禹陂大野使水得所停而下流之患以纾又浚东
原之畎浍注之汶济然后其地致平可以耕作也
周礼兖州泽薮曰大野夏元肃云大野在徐之西
兖之东周无徐州故以属兖尔雅十薮鲁有大野
左传哀十四年西狩于大野获麟杜注云在高平
钜野县东北大泽是也秦汉之际称钜野泽史记
卷五 第 16b 页 WYG0067-0361b.png
彭越渔于钜野泽中后又称巨泽水经注济水东
北出巨泽是皆大野矣元和志云大野泽在钜野
县东五里南北三百里东西百馀里近志云钜野
泽在县城北按钜野故城在今县之西而何承天
云旧县故城皆在泽中则泽必不起自今县之东
北可知也盖此地屡遭河患汉元光三年河决濮
阳瓠子注钜野通淮泗后二十馀年始塞自是之
后五代晋开运初宋咸平三年天禧三年熙宁十
北出巨泽是皆大野矣元和志云大野泽在钜野
县东五里南北三百里东西百馀里近志云钜野
泽在县城北按钜野故城在今县之西而何承天
云旧县故城皆在泽中则泽必不起自今县之东
北可知也盖此地屡遭河患汉元光三年河决濮
阳瓠子注钜野通淮泗后二十馀年始塞自是之
后五代晋开运初宋咸平三年天禧三年熙宁十
卷五 第 17a 页 WYG0067-0361c.png
年金明昌五年河皆决入钜野溢于淮泗或由北
清河入海自汉以来冲决填淤凡四五度高下易
形久已非禹迹之旧逮元至正四年河又决入此
地钜野嘉祥汶上任城等县皆罹水患及河南徙
泽遂涸为平陆而畔岸不可复识矣
吴幼清曰大野泽俗称梁山泺于钦齐乘亦云泽
即梁山泊也梁山在寿张县东南七十里东平州
西南五十里东接汶上县界(史记梁孝王尝北猎良山汉书作梁山服)
卷五 第 17b 页 WYG0067-0361d.png
(虔曰在寿张县南括地志云在寿张县西南二十五里此汉寿张县也故城在今东平州西南)汶
水西南流与济水会于山之东北回合而成泺志
云大野泽之下流也水常汇于此金时河益南徙
梁山泺渐淤今按水经注济水自乘氏县西分为
二一水东南流一水从县东北流入钜野泽是为
济渎又北右合洪水又东北径寿张县西(此亦汉县非今)
(寿张县治王陵店者也)安民亭南汶水从东北来注之亭北
对安民山东临济水水东即无盐县界济水又东
水西南流与济水会于山之东北回合而成泺志
云大野泽之下流也水常汇于此金时河益南徙
梁山泺渐淤今按水经注济水自乘氏县西分为
二一水东南流一水从县东北流入钜野泽是为
济渎又北右合洪水又东北径寿张县西(此亦汉县非今)
(寿张县治王陵店者也)安民亭南汶水从东北来注之亭北
对安民山东临济水水东即无盐县界济水又东
卷五 第 18a 页 WYG0067-0362a.png
北径梁山东袁宏北征赋曰背梁山截汶波即此
处也梁山跨东平寿张之境而汶济会于其东北
汇成此泺志以为大野泽之下流下流二字视吴
于独有分刌
王明逸谓大野即南旺湖按湖在汶上县西南三
十五里会通河之西岸志云湖即钜野泽之东偏
萦回百五十馀里宋时与梁山泺合而为一围三
百馀里亦曰张泽泺熙宁十年河道南徙会于梁
卷五 第 18b 页 WYG0067-0362b.png
山张泽泺是也明永乐九年开会通河遂画为二
堤漕渠贯其中渠之东岸有蜀山湖谓之南旺东
湖周六十五里中央有蜀山堤北有马踏湖亦谓
之南旺北湖周三十四里有奇南旺地特高号为
水脊赖有闸以节其流去闸则南北分泻一空矣
泽体洿下能钟水似不应尔东湖盖即水经注所
称茂都淀也郦道元云汶水自桃乡四分(桃乡故城在今)
(汶上县东北四十里)谓之四汶口(今东平州东戴村坝即四汶口之地)其左二
堤漕渠贯其中渠之东岸有蜀山湖谓之南旺东
湖周六十五里中央有蜀山堤北有马踏湖亦谓
之南旺北湖周三十四里有奇南旺地特高号为
水脊赖有闸以节其流去闸则南北分泻一空矣
泽体洿下能钟水似不应尔东湖盖即水经注所
称茂都淀也郦道元云汶水自桃乡四分(桃乡故城在今)
(汶上县东北四十里)谓之四汶口(今东平州东戴村坝即四汶口之地)其左二
卷五 第 19a 页 WYG0067-0362c.png
水双流西南径无盐东平陆(今汶上县治即东平陆故城)又西
合为一水西南入茂都淀淀水西南出谓之巨野
沟又西南入桓公河次一汶西径寿张故城东遂
为泽渚盖即今南旺北湖也三汶皆在汶上县界
其右一汶西南流径无盐故城南又西南径寿张
故城北又西南入济此汶在东平州界即旧注安
山湖合济水者也茂都淀水西南出为巨野沟则
泽在南旺之西虽相去不远而湖之不得即为泽
卷五 第 19b 页 WYG0067-0362d.png
也明矣自宋时梁山泺与南旺湖混而为一世遂
指南旺为大野说经者惑焉焦弱侯云大野泽元
末为黄河所决后遂涸而志家以南旺湖当之譬
诸好古者执今之所铸而坚以为商彝也不亦过
乎
史记集解曰郑玄云东原地名今东平郡即东原
索隐曰张华博物志云兖州东平郡即尚书之东
原孔疏本此今东平州及泰安之西南境是也(其地)
指南旺为大野说经者惑焉焦弱侯云大野泽元
末为黄河所决后遂涸而志家以南旺湖当之譬
诸好古者执今之所铸而坚以为商彝也不亦过
乎
史记集解曰郑玄云东原地名今东平郡即东原
索隐曰张华博物志云兖州东平郡即尚书之东
原孔疏本此今东平州及泰安之西南境是也(其地)
卷五 第 20a 页 WYG0067-0363a.png
(在岱之西南济之东汶之北)左传僖元年公赐季友汶阳之田
注云汶水北地水经蛇水出冈县东北泰山西南
流径汶阳之田齐所侵也自汶之北平畅极目(见汶)
(水)元和志汶阳故城在龚邱县东北五十四里其
城侧土田沃饶故鲁为汶阳之田龚邱今宁阳也
县本鲁阐邑杜氏春秋释地曰阐在冈县北者也
欢邑亦在县界即定十年齐人所归之欢田矣东
原土田沃饶而地势下湿故先儒言水患既平始
卷五 第 20b 页 WYG0067-0363b.png
可耕作也
济水自梁山东又北径须胊城西(城在东平州西南)又北
径微乡东(京相璠曰寿张县西北三十里有故微乡)又北径须昌县西
(州西有须昌故城)经所云会汶而又北者春秋庄公三十
年公及齐侯遇于鲁济又襄公十八年诸侯会于
鲁济同伐齐杜预曰济水历齐鲁界在齐界为齐
济在鲁界为鲁济盖鲁地也谓是水之滨矣济西
系兖域大野东原之役乃二州协力为之
济水自梁山东又北径须胊城西(城在东平州西南)又北
径微乡东(京相璠曰寿张县西北三十里有故微乡)又北径须昌县西
(州西有须昌故城)经所云会汶而又北者春秋庄公三十
年公及齐侯遇于鲁济又襄公十八年诸侯会于
鲁济同伐齐杜预曰济水历齐鲁界在齐界为齐
济在鲁界为鲁济盖鲁地也谓是水之滨矣济西
系兖域大野东原之役乃二州协力为之
卷五 第 21a 页 WYG0067-0363c.png
厥土赤埴坟草木渐色(释文埴市力反郑作戠徐郑王皆读曰炽韦昭音试渐如字本)
(又作蔪字林才冉反包必茅反字或作苞)
传曰土黏曰埴渐进长包丛生正义曰戠埴音义同
考工记用土为瓦谓之抟埴之工是埴为黏土易渐
卦彖云渐进也释言云苞稹也孙炎曰初丛生曰苞
郭璞曰今人呼丛致者曰稹渐苞谓长进丛生言其
美也曾氏曰埴腻也黏昵如脂之腻也周有抟埴之
工老子言埏埴以为器惟土之腻故可抟可埏也林
氏曰徐受淮之下流其地垫溺已甚草木不得遂茂
(又作蔪字林才冉反包必茅反字或作苞)
传曰土黏曰埴渐进长包丛生正义曰戠埴音义同
考工记用土为瓦谓之抟埴之工是埴为黏土易渐
卦彖云渐进也释言云苞稹也孙炎曰初丛生曰苞
郭璞曰今人呼丛致者曰稹渐苞谓长进丛生言其
美也曾氏曰埴腻也黏昵如脂之腻也周有抟埴之
工老子言埏埴以为器惟土之腻故可抟可埏也林
氏曰徐受淮之下流其地垫溺已甚草木不得遂茂
卷五 第 21b 页 WYG0067-0363d.png
久矣至此始进长丛生故特书曰草木渐包
厥田惟上中厥赋中中
传曰田第二赋第五
厥贡惟土五色
传曰王者封五色土为社建诸侯则各割其方色土
与之使立社焘以黄土苴以白茅茅取其洁黄取王
者覆四方正义曰焘覆也苴以白茅用白茅裹土与
厥田惟上中厥赋中中
传曰田第二赋第五
厥贡惟土五色
传曰王者封五色土为社建诸侯则各割其方色土
与之使立社焘以黄土苴以白茅茅取其洁黄取王
者覆四方正义曰焘覆也苴以白茅用白茅裹土与
卷五 第 22a 页 WYG0067-0364a.png
之韩诗外传云天子社广五丈东方青南方赤西方
白北方黑上冒以黄土将封诸侯各取其方色土苴
以白茅以为社明有土谨敬洁清也蔡邕独断云天
子太社以五色土为坛皇子封为王者授之太社之
土以所封之方色苴以白茅使之归国以立社谓之
茅土林氏曰前言赤埴坟此又兼五色者盖此州之
土大抵赤色者最多青黄白黑仅有
汉书武帝赐齐王闳策曰受兹青社燕王旦曰玄
白北方黑上冒以黄土将封诸侯各取其方色土苴
以白茅以为社明有土谨敬洁清也蔡邕独断云天
子太社以五色土为坛皇子封为王者授之太社之
土以所封之方色苴以白茅使之归国以立社谓之
茅土林氏曰前言赤埴坟此又兼五色者盖此州之
土大抵赤色者最多青黄白黑仅有
汉书武帝赐齐王闳策曰受兹青社燕王旦曰玄
卷五 第 22b 页 WYG0067-0364b.png
社广陵王胥曰赤社盖古之遗制犹存故郊祀志
元始五年令徐州牧岁贡五色土各一斗也元和
志云徐州彭城郡开元贡五色土各一斗寰宇记
亦云徐州岁贡五色土各一斗出彭城县北三十
五里之赭土山徐州新志萧县东南山出白土西
山出红土今按水经注姑幕县有五色土王者封
建诸侯随方受之(见漓水)姑幕汉属琅邪郡其故城
在今诸城县西北县本鲁诸邑(今县西南有诸县故城春秋城诸即)
元始五年令徐州牧岁贡五色土各一斗也元和
志云徐州彭城郡开元贡五色土各一斗寰宇记
亦云徐州岁贡五色土各一斗出彭城县北三十
五里之赭土山徐州新志萧县东南山出白土西
山出红土今按水经注姑幕县有五色土王者封
建诸侯随方受之(见漓水)姑幕汉属琅邪郡其故城
在今诸城县西北县本鲁诸邑(今县西南有诸县故城春秋城诸即)
卷五 第 23a 页 WYG0067-0364c.png
(此)亦齐琅邪邑(今县东南有琅邪山山上有琅邪台齐景公云遵海而南放于琅邪)
(即此)古青徐接壤处也汉琅邪郡隶徐州元始之贡
疑即是此地所出李乐并云出彭城恐非古时贡
物盖后人唯知彭城为徐州遂专以郡界所出当
之窃意此土经不言所出之地则徐域必在处多
有但他县或止三两色而姑幕五色俱全故其名
特著耳
羽畎夏翟(释文夏行雅反翟徒历反渭按翟汉书作狄)
传曰夏翟翟雉名羽中旌旄羽山之谷有之正义曰
卷五 第 23b 页 WYG0067-0364d.png
释鸟云翟山雉此言夏翟则夏翟共为雉名周礼立
夏采之官取此名也司常云全羽为旞析羽为旌用
此羽为之故云羽中旌旄林氏曰周礼天官夏采郑
注云夏翟羽也禹贡徐州贡此夏翟之羽有虞氏以
为緌后世或无故染鸟羽象而用之又染人秋染夏
郑注云染五色也以是知夏翟乃雉之具五色者古
之车服器用以雉为饰者多矣不但旌旄也吴氏曰
夏采之官取此名也司常云全羽为旞析羽为旌用
此羽为之故云羽中旌旄林氏曰周礼天官夏采郑
注云夏翟羽也禹贡徐州贡此夏翟之羽有虞氏以
为緌后世或无故染鸟羽象而用之又染人秋染夏
郑注云染五色也以是知夏翟乃雉之具五色者古
之车服器用以雉为饰者多矣不但旌旄也吴氏曰
卷五 第 24a 页 WYG0067-0365a.png
夏五色具也茅氏(瑞徵)曰禹浚畎不遗穷谷以岱畎
羽畎知之徐州土五色雉羽亦五色物华土产适相
符合岂天壤灵气有独钟而禽鸟亦得气之先也与
师旷禽经五采备曰翚亦曰夏翟注云雉尾至夏
则光鲜也(渭)按夏读若槚非春夏之夏注谬按尔
雅释鸟曰伊雒而南雉素质五采皆备曰翚诗云
如翚斯飞言其文之奂散也翚即夏翟审矣
峄阳孤桐(释文峄音亦一音夕)
传曰孤特也峄山之阳特生桐中琴瑟正义曰地理
羽畎知之徐州土五色雉羽亦五色物华土产适相
符合岂天壤灵气有独钟而禽鸟亦得气之先也与
师旷禽经五采备曰翚亦曰夏翟注云雉尾至夏
则光鲜也(渭)按夏读若槚非春夏之夏注谬按尔
雅释鸟曰伊雒而南雉素质五采皆备曰翚诗云
如翚斯飞言其文之奂散也翚即夏翟审矣
峄阳孤桐(释文峄音亦一音夕)
传曰孤特也峄山之阳特生桐中琴瑟正义曰地理
卷五 第 24b 页 WYG0067-0365b.png
志云东海下邳县西有葛峄山即此山也林氏曰诗
云梧桐生矣于彼朝阳盖桐之生以向日者为良必
以孤桐者犹言孤竹之管也陆农师云梧桐性便湿
地不生于冈引毛传曰梧桐不生高冈太平而后生
朝阳则是山阳之桐难得其孤生者尤难得也(渭)按
后汉郡国志下邳东海县有葛峄山本峄阳山刘昭
补注云山出名桐伏滔北征记曰今槃根往往而存
云梧桐生矣于彼朝阳盖桐之生以向日者为良必
以孤桐者犹言孤竹之管也陆农师云梧桐性便湿
地不生于冈引毛传曰梧桐不生高冈太平而后生
朝阳则是山阳之桐难得其孤生者尤难得也(渭)按
后汉郡国志下邳东海县有葛峄山本峄阳山刘昭
补注云山出名桐伏滔北征记曰今槃根往往而存
卷五 第 25a 页 WYG0067-0365c.png
山在今淮安之邳州西北六里
林少颖云峄山即诗所谓保有凫绎非也(渭)按汉
志东海下邳县葛峄山在西古文以为峄阳鲁国
驺县故邾国峄山在北峄绎古字通今兖州府邹
县东南有峄山一名邾绎亦曰邹峄此即凫绎之
绎左传邾文公卜迁于绎史记秦始皇刻石颂功
德者也水经注泗水历下邳县径葛峄山东即奚
仲所迁之邳绎元和志谓之峄阳山邳州新志云
林少颖云峄山即诗所谓保有凫绎非也(渭)按汉
志东海下邳县葛峄山在西古文以为峄阳鲁国
驺县故邾国峄山在北峄绎古字通今兖州府邹
县东南有峄山一名邾绎亦曰邹峄此即凫绎之
绎左传邾文公卜迁于绎史记秦始皇刻石颂功
德者也水经注泗水历下邳县径葛峄山东即奚
仲所迁之邳绎元和志谓之峄阳山邳州新志云
卷五 第 25b 页 WYG0067-0365d.png
俗名距山以其与沂水相距也此乃禹贡之峄阳
汉志极其分明林氏混而一之大谬蔡传主葛峄
是也而黄文叔以为在邹县非唯不见北征记语
亦不知有地理志矣(峄山自北而南葛峄乃邹峄之尽处故峄阳当在下邳也)
应劭风俗通义曰梧桐出峄阳山采东南孙枝为
琴声甚清雅金吉甫云桐性虚特生于山阳则清
虚特异贡之以为琴瑟后世难得则取凡桐之旧
者为之谓桐不百年则木之生气不尽木生气尽
汉志极其分明林氏混而一之大谬蔡传主葛峄
是也而黄文叔以为在邹县非唯不见北征记语
亦不知有地理志矣(峄山自北而南葛峄乃邹峄之尽处故峄阳当在下邳也)
应劭风俗通义曰梧桐出峄阳山采东南孙枝为
琴声甚清雅金吉甫云桐性虚特生于山阳则清
虚特异贡之以为琴瑟后世难得则取凡桐之旧
者为之谓桐不百年则木之生气不尽木生气尽
卷五 第 26a 页 WYG0067-0366a.png
而后能与天地阴阳之气相应也(渭)按桐不限何
地唯以生高山者为良周官大司乐云和之琴瑟
于圜丘奏之空桑之琴瑟于方丘奏之龙门之琴
瑟于宗庙奏之是其时琴瑟之材不必取诸峄阳
也后世龙门特著枚乘七发云龙门之桐高百尺
而无枝其根半死半生使琴摰斫斲以为琴是已
嵇康琴赋云惟椅梧之所生兮托峻岳之崇冈含
天地之醇和兮吸日月之休光张协七命云寒山
卷五 第 26b 页 WYG0067-0366b.png
之桐出自太冥含黄钟以吐干据苍岑而孤生盖
凡桐之特生于山冈者皆足贵也禹时则峄阳饶
有其材遂令贡之耳
琴瑟堂上之乐与人声相比故材取峄桐弦以檿
丝盖其重也
泗滨浮磬(释文泗音四)
传曰泗水涯水中见石可以为磬正义曰泗水傍山
而过石为泗水之涯水中见石若水上浮然此石可
凡桐之特生于山冈者皆足贵也禹时则峄阳饶
有其材遂令贡之耳
琴瑟堂上之乐与人声相比故材取峄桐弦以檿
丝盖其重也
泗滨浮磬(释文泗音四)
传曰泗水涯水中见石可以为磬正义曰泗水傍山
而过石为泗水之涯水中见石若水上浮然此石可
卷五 第 27a 页 WYG0067-0366c.png
以为磬故谓之浮磬茅氏曰此州制贡大略并供礼
乐之用(渭)按泗滨先儒但云泗水之涯而不言在何
县水经注泗水自彭城又东南过吕县南水上有石
梁焉故曰吕梁晋太康地记曰水出磬石书所谓泗
滨浮磬者也括地志亦云泗水至彭城吕梁出磬石
今徐州东南六十里有吕梁洪高诱淮南子注云吕
梁在彭城吕县石生水中禹决而通之盖即磬石之
所出也金元以来泗殚为河明嘉靖中恶其石破害
运船凿之使平而浮磬愈不可问矣
乐之用(渭)按泗滨先儒但云泗水之涯而不言在何
县水经注泗水自彭城又东南过吕县南水上有石
梁焉故曰吕梁晋太康地记曰水出磬石书所谓泗
滨浮磬者也括地志亦云泗水至彭城吕梁出磬石
今徐州东南六十里有吕梁洪高诱淮南子注云吕
梁在彭城吕县石生水中禹决而通之盖即磬石之
所出也金元以来泗殚为河明嘉靖中恶其石破害
运船凿之使平而浮磬愈不可问矣
卷五 第 27b 页 WYG0067-0366d.png
浮磬之浮诸家所说不一周希圣云浮过也与名
浮于实之浮同惟泗滨之石其高过于水上者可
以为磬此一说也林少颖云磬之为器必取其石
之最轻者然后其声清越以长但以轻故谓之浮
此又一说也黄镇成云浮磬出泗水之滨非必水
中盖浮生土中不根著者金吉甫云浮磬如今砚
石之取子石者盖石根不著岩崖而特生故谓之
卷五 第 28a 页 WYG0067-0367a.png
浮此又一说也三说皆不如旧解周氏小与孔疏
异犹不相背云
浮磬先儒皆以为贡石曾彦和曰不云浮石而云
浮磬者成磬而后贡之蔡传二义兼收愚谓曾说
非是夔曰予击石拊石石即磬也已成之磬可称
石则石之宜为磬者因其用以名其质亦可称磬
磬即石之名太康地记谓之磬石是其义也(秦刻峄山)
(以颂德曰刻此乐石或云峄山近泗水乐石即磬石也)
卷五 第 28b 页 WYG0067-0367b.png
隋志下邳县有磬石山陈师凯曰舆地要览云磬
石山在下邳县西南八十里寰宇记云泗水中无
此石其山在泗水南四十里今取磬石上供乐府
大小击之其声清越恐禹治水之时水至此山矣
(渭)按下邳今邳州也西南与凤阳之灵璧县接界
县北七十里有磬石山浮磬于水平后贡之禹必
不以怀襄之状状其石水至此山殊属傅会窃意
晋初去汉未远太康地记当有所本磬石盖实出
石山在下邳县西南八十里寰宇记云泗水中无
此石其山在泗水南四十里今取磬石上供乐府
大小击之其声清越恐禹治水之时水至此山矣
(渭)按下邳今邳州也西南与凤阳之灵璧县接界
县北七十里有磬石山浮磬于水平后贡之禹必
不以怀襄之状状其石水至此山殊属傅会窃意
晋初去汉未远太康地记当有所本磬石盖实出
卷五 第 29a 页 WYG0067-0367c.png
吕梁水中历年已久水上之石采取殆尽馀皆没
水中吕梁湍激艰于采取(上下二洪相距凡七里巨石齿列波流汹涌)
灵璧石声亦清越乃改用之但不知始于何时(隋志)
(有磬石山疑隋以前改用)后人见吕梁水上不复有可用之石
遂疑地记为虚而以灵璧石为禹贡之浮磬矣焦
弱侯云今泗滨绝无磬石惟灵璧县北山之石色
苍碧琢之可为磬或当时泗滨石取之已尽若今
端溪下岩之石者亦未可知此说是也又按今陜
卷五 第 29b 页 WYG0067-0367d.png
西西安府之耀州本唐华原县州东有磬玉山出
青石扣之铿然有声白居易华原磬诗序云天宝
中始废泗滨磬用华原石代之询诸磬人则曰故
老云泗滨声下调不能和得华原磬考之乃和由
是不改其诗曰磬襄入海去不归长安市人为乐
师华原磬与泗滨石清浊两声谁得知刺乐工非
其人也泗滨磬废已久乐史宋人而云今取磬石
上供乐府岂当时华原又废而复用灵璧邪苏轼
青石扣之铿然有声白居易华原磬诗序云天宝
中始废泗滨磬用华原石代之询诸磬人则曰故
老云泗滨声下调不能和得华原磬考之乃和由
是不改其诗曰磬襄入海去不归长安市人为乐
师华原磬与泗滨石清浊两声谁得知刺乐工非
其人也泗滨磬废已久乐史宋人而云今取磬石
上供乐府岂当时华原又废而复用灵璧邪苏轼
卷五 第 30a 页 WYG0067-0368a.png
游戏马台诗云坐听郊原琢磬声是亦复用灵璧
之一證也
日知录曰先王之制乐也具五行之气夫水火不
可得而用也故寓火于金寓水于石凫氏为钟火
之至也泗滨浮磬水之精也(石生于土而得夫水火之气火石多水石)
(少泗滨磬石得水之精者也故浮)用天地之精以制器是以五行
备而八音谐矣
淮夷蠙珠暨鱼(释文蠙丘蒲边反徐扶坚反字乂作玭韦昭音薄迷反渭按暨史记汉书并作)
(臬盖古暨字后同)
卷五 第 30b 页 WYG0067-0368b.png
传曰蠙珠珠名正义曰蠙是蚌之别名此蠙出珠遂
以蠙为珠名郑玄以为淮水之上夷民献此珠与鱼
也蔡氏曰夏翟孤桐浮磬珠鱼各有所产之地非他
处所有故详其地云吴氏曰淮夷淮北之夷(渭)按鱼
未详二孔不指言何种薛氏以为文魮蔡氏以为淮
白鱼愚未敢信也
孔传淮夷二水出蠙珠及美鱼正义曰蠙与鱼皆
以蠙为珠名郑玄以为淮水之上夷民献此珠与鱼
也蔡氏曰夏翟孤桐浮磬珠鱼各有所产之地非他
处所有故详其地云吴氏曰淮夷淮北之夷(渭)按鱼
未详二孔不指言何种薛氏以为文魮蔡氏以为淮
白鱼愚未敢信也
孔传淮夷二水出蠙珠及美鱼正义曰蠙与鱼皆
卷五 第 31a 页 WYG0067-0368c.png
水物而以淮夷冠之知淮夷是二水名淮即四渎
之淮夷盖小水后来竭涸不复有其处耳王肃亦
以淮夷为水名(渭)按淮夷见经传非一处即孔注
费誓亦云淮浦之夷此独以为二水名不应前后
相戾及检陆氏释文曰淮夷郑云淮水之夷民马
云淮夷二水名孔传云淮夷之水本亦作淮夷二
水始知二字乃传写之讹颖达不知而曲为之说
殊可笑也眺以道谓和夷二水名误本于此王肃
卷五 第 31b 页 WYG0067-0368d.png
解经专反郑学宜其从马而违郑也
淮南北近海之地皆为淮夷书序曰武王崩三监
及淮夷叛又曰成王东伐淮夷遂践奄费誓曰徂
兹淮夷徐戎并兴诗序宣王命召公平淮夷常武
曰率彼淮浦省此徐土又曰截彼淮浦王师之所
鲁颂曰奄有龟蒙遂荒大东至于海邦淮夷来同
左传僖十三年淮夷病杞此皆淮北之夷在徐州
之域者也江汉之诗曰江汉浮浮武夫滔滔匪安
淮南北近海之地皆为淮夷书序曰武王崩三监
及淮夷叛又曰成王东伐淮夷遂践奄费誓曰徂
兹淮夷徐戎并兴诗序宣王命召公平淮夷常武
曰率彼淮浦省此徐土又曰截彼淮浦王师之所
鲁颂曰奄有龟蒙遂荒大东至于海邦淮夷来同
左传僖十三年淮夷病杞此皆淮北之夷在徐州
之域者也江汉之诗曰江汉浮浮武夫滔滔匪安
卷五 第 32a 页 WYG0067-0369a.png
匪游淮夷来求春秋昭公四年楚子召诸侯及淮
夷会于申此皆淮南之夷在扬州之域者也经所
称淮夷乃淮北之夷汉临淮郡有淮浦县今为安
东县属淮安府淮水从此入海即诗所谓淮浦矣
淮夷盖在东方荒服之内故亦谓之东夷今淮扬
二府近海之地皆是也
陆德明云蠙一作玭音薄迷反蚌也今按说文玭
珠也从玉比声宋弘云淮水中生玭珠玭珠之有
卷五 第 32b 页 WYG0067-0369b.png
声下又出蠙字云夏书玭从虫宾是蠙玭实一字
也薛士龙云山海经文魮(音毗)之鱼背如覆釜鸟首
蛇尾是生珠玉今鳆鱼似之鳆鱼又名石决明珠
之所生盖蚌属也(唐李玽海药本草云真珠出南海石决明产也薛依此为言)
说文引宋弘说蠙珠珠有声者未详盖薛因玭亦
有魮音故以为文魮之鱼又按郭璞江赋文魮磬
鸣以孕璆善注引山海经曰文魮之鱼其状如覆
铫鸟首而翼鱼尾音如磬之声是生珠玉与薛所
也薛士龙云山海经文魮(音毗)之鱼背如覆釜鸟首
蛇尾是生珠玉今鳆鱼似之鳆鱼又名石决明珠
之所生盖蚌属也(唐李玽海药本草云真珠出南海石决明产也薛依此为言)
说文引宋弘说蠙珠珠有声者未详盖薛因玭亦
有魮音故以为文魮之鱼又按郭璞江赋文魮磬
鸣以孕璆善注引山海经曰文魮之鱼其状如覆
铫鸟首而翼鱼尾音如磬之声是生珠玉与薛所
卷五 第 33a 页 WYG0067-0369c.png
引不同宋人援古辄改易字句类如此也魮声如
磬岂即所谓珠之有声者邪薛遗此句故曰未详
然文魮据山海经所说其状与蚌不相似亦不类
石决明未知果即是蠙否文魮世所罕见又兼生
玉不可强为附会陆佃埤雅云龙珠在颔蛇珠在
口鱼珠在眼鲛珠在皮(说文鲛海鱼皮间有珠音交)鳖珠在足
蚌珠在腹皆不及蚌珠此言最为明晰盖他物皆
能生珠而蚌珠独多且美故经言蠙珠以别之蠙
卷五 第 33b 页 WYG0067-0369d.png
只是蚌之别名非殊形诡类之物也
金吉甫云淮出唐州其百馀里内尚浅而多潭有
蠙珠潭今其地凡十四潭而不复生珠矣若蠙珠
玉磬古今风气不同盖不常有今按唐州为豫域
地非要荒淮上居人安得谓之夷潭名蠙珠亦近
世附会为之也
珠有以为币者管子曰先王以珠玉为上币是也
有为器饰者佩玉之组贯以蠙珠是也有为宝藏
金吉甫云淮出唐州其百馀里内尚浅而多潭有
蠙珠潭今其地凡十四潭而不复生珠矣若蠙珠
玉磬古今风气不同盖不常有今按唐州为豫域
地非要荒淮上居人安得谓之夷潭名蠙珠亦近
世附会为之也
珠有以为币者管子曰先王以珠玉为上币是也
有为器饰者佩玉之组贯以蠙珠是也有为宝藏
卷五 第 34a 页 WYG0067-0370a.png
者楚语王孙圉曰珠足以禦火灾则宝之是也虞
夏之币无珠玉盖以为器饰宝藏荆州之玑唯宜
贯组故为玑组以献淮夷之蠙珠所用者广则贡
珠以听其所为也
黄文叔云蠙鱼生珠既贡珠又枮其鱼贡之说本
薛氏文魮之枯鱼可致远也以蠙鱼为一物并暨
字亦抹杀矣况文魮又不闻为薧独美乎蔡传云
珠为服饰鱼用祭祀今濠泗楚皆贡淮白鱼亦古
卷五 第 34b 页 WYG0067-0370b.png
之遗制欤按寰宇记楚州产淮白鱼又涟水军产
淮白鱼海鲻鱼蔡说本此然淮鱼之美者岂独一
白鱼以宋制释禹贡终无根据窃谓海物非中土
所有故使青贡之鱼则非其例也帝都在冀河汾
渭洛之间鱼不可胜食何藉于徐意者其王鲔乎
(说文鲔鮥也今谓之鲟鱼鲟一作鳝郭璞尔雅注曰鳣属大者名王鲔小者叔鲔)月令季
春天子荐鲔于寝庙是鱼莫重于鲔也张衡东京
赋王鲔岫居薛综注云山有穴曰岫长老言王鲔
淮白鱼海鲻鱼蔡说本此然淮鱼之美者岂独一
白鱼以宋制释禹贡终无根据窃谓海物非中土
所有故使青贡之鱼则非其例也帝都在冀河汾
渭洛之间鱼不可胜食何藉于徐意者其王鲔乎
(说文鲔鮥也今谓之鲟鱼鲟一作鳝郭璞尔雅注曰鳣属大者名王鲔小者叔鲔)月令季
春天子荐鲔于寝庙是鱼莫重于鲔也张衡东京
赋王鲔岫居薛综注云山有穴曰岫长老言王鲔
卷五 第 35a 页 WYG0067-0370c.png
从南方来出此穴中入河水见日目眩浮水上钓
人取之以献天子用祭其穴在河南小平山水经
注河水东过巩县北有山临城谓之崟㟶邱其下
有穴谓之巩穴言潜通淮浦(今本水经注脱淮字后汉光武纪注引此)
(文云潜通淮浦今从之)北达于河直穴有渚谓之鲔渚成公
子安大河赋曰鳣鲤王鲔暮春来游周礼春荐鲔
然非时及他处则无(河水注云尔雅曰鳣鲔也出巩穴三月则上渡龙门得渡)
(为龙矣否则点额而还初学记云鳣鱼三月中从河上常于孟津捕之淮水亦有)按巩穴
卷五 第 35b 页 WYG0067-0370d.png
所?通者即徐之淮浦薛综云南方正谓此也盖
禹时河中无鲔唯淮浦有之故令淮夷贡鲔后世
鲔由巩穴而出周颂曰有鳣有鲔漆沮之鱼也卫
风曰鳣鲔发发东河之鱼也上下游泳中土往往
有之不必远取之徐方矣推寻事迹容或如此识
之以待博物者
郦善长云地理?閟变化无方巩穴南通淮浦不
可谓理之所无禹时王鲔未由巩穴出亦容有其
禹时河中无鲔唯淮浦有之故令淮夷贡鲔后世
鲔由巩穴而出周颂曰有鳣有鲔漆沮之鱼也卫
风曰鳣鲔发发东河之鱼也上下游泳中土往往
有之不必远取之徐方矣推寻事迹容或如此识
之以待博物者
郦善长云地理?閟变化无方巩穴南通淮浦不
可谓理之所无禹时王鲔未由巩穴出亦容有其
卷五 第 36a 页 WYG0067-0371a.png
事但此鱼果为王鲔经何不言蠙珠暨鲔是则可
疑耳尝考水中之兽有名鱼者诗小雅采薇曰象
弭鱼服采芑曰簟笰鱼服传云鱼服鱼皮也正义
云以鱼皮为矢服左传归夫人鱼轩服虔曰鱼兽
名则鱼皮又可以饰车也陆玑疏曰鱼兽似猪东
海有之其皮背上斑文腹下纯青今以为弓鞬步
叉(黄氏韵会靫埤苍云鞴靫盛箭室鞴音步子虚赋作步叉)其皮虽乾燥为弓
鞬矢服经年海水潮及天将雨其毛皆起海潮还
卷五 第 36b 页 WYG0067-0371b.png
及天晴则毛复如故虽在数千里外可以知海水
之潮自相感也初学记引张华博物志云牛鱼目
似牛形似犊子剥皮悬之潮水至则毛起去则毛
伏杨孚临海水土记云牛鱼象獭毛青黄色似鳣
知潮水上下此牛鱼似即陆玑所谓鱼兽者周书
王会解言禹四海异物有南海鱼革注云今以饰
小车缠兵室之口又扬州贡禺禺鱼注云说文作
鰅鰅鱼名皮有文出乐浪东暆神爵四年初捕输
之潮自相感也初学记引张华博物志云牛鱼目
似牛形似犊子剥皮悬之潮水至则毛起去则毛
伏杨孚临海水土记云牛鱼象獭毛青黄色似鳣
知潮水上下此牛鱼似即陆玑所谓鱼兽者周书
王会解言禹四海异物有南海鱼革注云今以饰
小车缠兵室之口又扬州贡禺禺鱼注云说文作
鰅鰅鱼名皮有文出乐浪东暆神爵四年初捕输
卷五 第 37a 页 WYG0067-0371c.png
考工(少府属官有考工令丞)则此鱼之皮亦似可以饰器物
故输之考工也淮夷属徐临海属扬乐浪属青三
者恐只是一种东海中处处有之禹时徐贡而青
扬不贡亦犹濒海皆煮盐而独贡于青荆梁亦产
橘柚而独贡于扬耳鱼之名见于毛诗左传其皮
可以饰器物故贡之以鱼为水中之兽殊不费辞
似又胜前说
厥篚玄纤缟(释文纤息廉反缟古老反徐古到反)
颜氏曰玄黑也纤细缯也(广韵增疾陵切读若情)缟鲜支也即
卷五 第 37b 页 WYG0067-0371d.png
今所谓素言献黑细缯及鲜支也曾氏曰玄赤而有
黑色黄氏曰徐水宜染玄(渭)按周礼染人六入为玄
其色緅缁之间是赤而有黑色也说文缟鲜色尔雅
缟皓也豫篚之纤非一色故言质而不言色此州之
篚唯玄故兼言色以别之曰玄纤缟薄于纤而不染
言色即可以见质也
传云玄黑缯缟白缯纤细也纤在中则二物皆当
黑色黄氏曰徐水宜染玄(渭)按周礼染人六入为玄
其色緅缁之间是赤而有黑色也说文缟鲜色尔雅
缟皓也豫篚之纤非一色故言质而不言色此州之
篚唯玄故兼言色以别之曰玄纤缟薄于纤而不染
言色即可以见质也
传云玄黑缯缟白缯纤细也纤在中则二物皆当
卷五 第 38a 页 WYG0067-0372a.png
细(渭)按荆州云土梦作乂苏氏说云云梦二土名
而云云土梦者古语如此犹曰玄纤缟云尔此依
孔传立义谓以土字关上下犹以纤字关上下也
然文势终觉不顺曾彦和云先儒以黑经白纬为
纤徐州之篚玄也纤也缟也凡三物释者以玄缟
为二物误矣(渭)按说文缯帛也汉书灌婴贩缯注
云缯者帛之总名则无论疏密厚薄皆可称缯传
云黑缯白缯未失也但玄纤连读不当以纤字关
卷五 第 38b 页 WYG0067-0372b.png
上下耳郑康成礼记注白经赤纬曰缟黑经白纬
曰纤盖当时别有此一种织作为祥禫之服它书
所称纤缟非必尽然也曾氏据此以释禹贡曰纤
缟皆去凶即吉之服夫祥而缟禫而纤三年之丧
变除之节次也使贡篚专为此设是岁岁豫凶事
矣有是理乎参考诸家总不如颜说之当
缟薄于纤何以知之按毛公诗传缟薄缯不染故
色白黄氏韵会缟缯之精白者曲阜之俗善作之
曰纤盖当时别有此一种织作为祥禫之服它书
所称纤缟非必尽然也曾氏据此以释禹贡曰纤
缟皆去凶即吉之服夫祥而缟禫而纤三年之丧
变除之节次也使贡篚专为此设是岁岁豫凶事
矣有是理乎参考诸家总不如颜说之当
缟薄于纤何以知之按毛公诗传缟薄缯不染故
色白黄氏韵会缟缯之精白者曲阜之俗善作之
卷五 第 39a 页 WYG0067-0372c.png
尤为轻细又丧服之变际以布帛之疏密为次故
祥缟而禫纤缟薄于纤明矣纤用丝多密而厚缟
用丝少疏而薄纤盖今之所谓䌷缟则今之所谓
绢也曲阜出缟故谓之鲁缟汉书韩安国云彊弩
之末力不能入鲁缟是也(李斯上书云阿缟之衣徐广曰齐之东阿县缯)
(帛所出水经注东阿县出佳缯缣故史记云秦昭王服阿缟之衣按东阿在兖域齐为阿邑与鲁接)
(壤阿缟盖自齐景公以后仿鲁缟而为之)今兖州府滋阳县犹出文绫
有镜花双距之号雅称轻靡其鲁缟之遗乎(说文纨素)
卷五 第 39b 页 WYG0067-0372d.png
(也东齐谓布帛之细者曰绫广韵绫纨也则绫亦缟素之类)
曾氏云玄以之为衮所以祭也以之为端所以齐
也以之为冠人冠之以为首服者也纤缟皆去凶
即吉之服记曰再期而大祥素缟麻衣中月而禫
禫而纤按纤乃细缯随所染而用之非黑经白纬
之谓王者以丧礼哀死亡邦国之忧缟固可以为
赙然其用不止于此周礼齐服有玄端又有素端
大札大荒大灾皆素服王后命妇之服有素沙郑
曾氏云玄以之为衮所以祭也以之为端所以齐
也以之为冠人冠之以为首服者也纤缟皆去凶
即吉之服记曰再期而大祥素缟麻衣中月而禫
禫而纤按纤乃细缯随所染而用之非黑经白纬
之谓王者以丧礼哀死亡邦国之忧缟固可以为
赙然其用不止于此周礼齐服有玄端又有素端
大札大荒大灾皆素服王后命妇之服有素沙郑
卷五 第 40a 页 WYG0067-0373a.png
注云今白縳縳即绢也诗曰素衣朱襮又曰缟衣
綦巾论语素衣麑裘礼记弟子缟带左传季札见
子产与之缟带缟之为用甚多不可以丧纪尽之
亦非但有虞用为燕服矣
浮于淮泗达于河(释文河如字说文作菏工可反渭按史记汉书并作河)
金氏曰达于河古文尚书作达于菏说文引书亦作
菏今俗本误作河耳菏泽与济水相通而泗水上可
以通菏下可以通淮徐州浮淮入泗自泗达菏也青
州书达于济则达河可知故徐州书达于菏则达济
卷五 第 40b 页 WYG0067-0373b.png
可知(渭)按菏谓菏泽在今兖州府定陶县东北说文
菏字下云禹贡浮于淮泗达于菏从水苛声徐铉音
古俄切隶从草作菏俗遂讹为荷又讹为河也许慎
时经犹作菏而史记汉书并作河盖后人传写之误
济水猪为菏泽此经蒙青之文曰达于菏则由济入
漯可知矣徐之东北境可浮沂泗以达济不必从淮
其西北境亦可浮汶以达济不必从泗也
菏字下云禹贡浮于淮泗达于菏从水苛声徐铉音
古俄切隶从草作菏俗遂讹为荷又讹为河也许慎
时经犹作菏而史记汉书并作河盖后人传写之误
济水猪为菏泽此经蒙青之文曰达于菏则由济入
漯可知矣徐之东北境可浮沂泗以达济不必从淮
其西北境亦可浮汶以达济不必从泗也
卷五 第 41a 页 WYG0067-0373c.png
兖青徐扬四州之贡道前后相承不复不乱汶与
济连故青曰浮于汶达于济徐扬道由淮泗从泗
入济必由菏泽故书曰达于渮若作河则复而无
理河漯青且不言矣而徐复云达于河陵乱失次
禹贡必无此书法而人犹谓作河为是者总由不
知菏泽之原委耳
水经注泗水出鲁卞县故城东南桃墟西北(左传昭七)
(年以孟氏成邑与晋而迁于桃杜预曰鲁国卞县东南有桃墟也墟有泽方十五里泽西际阜俗谓)
卷五 第 41b 页 WYG0067-0373d.png
(之妫亭山西北连冈四十馀里冈之西际便得泗水之源博物志曰泗水陪尾盖斯阜者矣石穴吐)
(水五泉俱导穴各径尺元和志泗水出泗水县东陪尾山其源有四四泉俱导因以为名今兖州府)
(泗水县东五十里有陪尾山)又西径其县故城西(城在今泗水县五十里县)
(志云陪尾山下有泗水神祠祠前有泉林寺寺之左右皆深林茂树有大泉十数渟泓澄澈互相灌)
(输会而成溪是为泗水南经卞城东有桥曰卞桥自卞桥西至县城复有大泉数十南北交会入于)
(泗水以达曲阜大扺县境数十里内泉如星列皆泗水也)又西南径鲁县北分
为二(今曲阜县治即鲁故城)北为洙渎(春秋庄公九年浚洙杜预曰洙水在鲁城)
(北音殊)南则泗水(洙泗之间即夫子领徒之所从征记曰阙里有四门其北门去洙水)
(水五泉俱导穴各径尺元和志泗水出泗水县东陪尾山其源有四四泉俱导因以为名今兖州府)
(泗水县东五十里有陪尾山)又西径其县故城西(城在今泗水县五十里县)
(志云陪尾山下有泗水神祠祠前有泉林寺寺之左右皆深林茂树有大泉十数渟泓澄澈互相灌)
(输会而成溪是为泗水南经卞城东有桥曰卞桥自卞桥西至县城复有大泉数十南北交会入于)
(泗水以达曲阜大扺县境数十里内泉如星列皆泗水也)又西南径鲁县北分
为二(今曲阜县治即鲁故城)北为洙渎(春秋庄公九年浚洙杜预曰洙水在鲁城)
(北音殊)南则泗水(洙泗之间即夫子领徒之所从征记曰阙里有四门其北门去洙水)
卷五 第 42a 页 WYG0067-0374a.png
(百馀步今泗水南有夫子冢)泗水又南径鲁城西南合沂水(水出)
(鲁城东南尼丘山西北平地发泉流径鲁县故城南水北对稷门亦曰雩门门南隔水有雩坛曾点)
(所欲风舞处也)又西径瑕丘县东(瑕丘鲁邑即负瑕今滋阳县西有瑕丘故城元)
(和志瑕丘县泗水东自曲阜县界流入与洙水合)屈从县东南流径平阳
县故城西(县即山阳郡之南平阳县也故城在今邹县西)又南径高平县
故城西洸水注之(泗水南径高平山县取名焉洸水者洙水也盖洸洙相入受通)
(称矣故城在邹县南)又南径方与县东菏水从西来注之(水经)
(注菏或作荷又作河今悉改从菏郦云苞水即济水之所菏注以成湖泽也而东与泗水合于湖陵)
卷五 第 42b 页 WYG0067-0374b.png
(县西六十里榖庭城下俗谓之黄水口黄水西北通巨野泽盖以黄水沿注于菏故因以名焉按菏)
(水入泗经言在方与县东注言在湖陵县西必二县以是水为界非有两处也今鱼台县北有方与)
(故城县东南有湖陵故城与沛县接界湖陵秦置后汉章帝改曰湖陆)又屈东南过
湖陆县南左会南梁水(水出蕃县之东北平泽俗以南邻于漷亦谓之西漷)
(水蕃音皮)又南漷水注之(水出东海合乡县西南流入泗春秋哀公二年季孙斯伐)
(邾取漷东田及沂西田是也)又南径薛之上邳城西(奚仲自薛迁于邳则)
(下邳也有下故此为上今滕县西北有薛县故城)又南径沛县东黄水注
之(水出小黄县黄沟国语曰吴子会诸侯于黄池者也元和志沛县泗水自西北流入东去县五)
(水入泗经言在方与县东注言在湖陵县西必二县以是水为界非有两处也今鱼台县北有方与)
(故城县东南有湖陵故城与沛县接界湖陵秦置后汉章帝改曰湖陆)又屈东南过
湖陆县南左会南梁水(水出蕃县之东北平泽俗以南邻于漷亦谓之西漷)
(水蕃音皮)又南漷水注之(水出东海合乡县西南流入泗春秋哀公二年季孙斯伐)
(邾取漷东田及沂西田是也)又南径薛之上邳城西(奚仲自薛迁于邳则)
(下邳也有下故此为上今滕县西北有薛县故城)又南径沛县东黄水注
之(水出小黄县黄沟国语曰吴子会诸侯于黄池者也元和志沛县泗水自西北流入东去县五)
卷五 第 43a 页 WYG0067-0374c.png
(十步)又南径小沛县东(县治故县南垞上东岸有泗水亭汉祖为泗上亭长是也)
(元和志泗水亭在沛县东南一里按寰宇记沛县东南微山下有故沛城尚存后汉吕布传注云小)
(沛即沛县也)又东南径广戚县故城南(城在沛县东北)又径留
县而南径垞城东(元和志故留城在沛县东南五十五里故垞城在彭城县北二)
(十六里兖州人谓实中城曰垞也今徐州北有垞城垞音茶)又东南径彭城县
东北(元和志泗水在彭城县东去县十步今徐州即彭城百步洪在州东南二里泗水所经也)
(水中若有限石悬流迅急乱石激涛凡数里始静俗名徐州洪)又南径彭城县故
城东(城在徐州东南)又东南径吕县南(吕宋邑春秋襄元年楚子辛侵宋吕)
卷五 第 43b 页 WYG0067-0374d.png
(留是也县对泗水水上有石梁焉故曰吕梁县涛崩渀实为泗险孔子所谓鱼鳖不能游又云悬水)
(三十仞流沫九十里今则不能也元和志吕梁在彭城县东南五十七里按徐州北有吕梁故城州)
(志吕梁山在州东南五十里山下即吕梁洪也有上下二洪相距凡七里巨石齿列波涛汹涌明嘉)
(靖二十三年管河主事陈洪范凿吕梁洪平之自是运道益便)又东南径下邳县
葛峄山东又东南径其故城西(元和志峄阳山在下邳县西六里泗)
(水西自彭城县界流入下邳故城在今邳州东三十里)又东南沂水注之又
东南得睢水口(睢水注云出陈留县西蒗荡渠东流径下相县故城南又东南入泗)
(谓之睢口元和志下相故城在宿迁县西北七十里)又径宿预城西又径其
(三十仞流沫九十里今则不能也元和志吕梁在彭城县东南五十七里按徐州北有吕梁故城州)
(志吕梁山在州东南五十里山下即吕梁洪也有上下二洪相距凡七里巨石齿列波涛汹涌明嘉)
(靖二十三年管河主事陈洪范凿吕梁洪平之自是运道益便)又东南径下邳县
葛峄山东又东南径其故城西(元和志峄阳山在下邳县西六里泗)
(水西自彭城县界流入下邳故城在今邳州东三十里)又东南沂水注之又
东南得睢水口(睢水注云出陈留县西蒗荡渠东流径下相县故城南又东南入泗)
(谓之睢口元和志下相故城在宿迁县西北七十里)又径宿预城西又径其
卷五 第 44a 页 WYG0067-0375a.png
城南(故下邳之宿留县也今宿迁县东南有宿预故城)又东径陵栅南(西征)
(记曰旧陵县治也按汉志泗水国有凌县其故城在今宿迁县东南)又东南径淮阳
城北(今桃源县西北有淮阳故城)又东南径魏阳城北(陆机行思赋曰)
(行魏阳之枉渚故无魏阳疑即泗阳县故城也今在桃源县东)又东径角城北而
东南流注于淮(角城县故城在今清河县西南晋义熙中置)以今舆地
言之泗水出泗水县历曲阜滋阳济宁邹县鱼台
滕县(并属山东兖州府)沛县徐州(沛县属徐州隶江南)邳州宿迁桃
源至清河县入淮(并属淮安府)此禹迹也今其故道自
卷五 第 44b 页 WYG0067-0375b.png
徐城以南悉为黄河所占而淮不得擅会泗之名
矣
汉志山阳郡湖陵县下云禹贡浮于淮泗达于河
水在南汉时湖陵县安得有黄河此河字明系菏
字之误水在南谓菏水在县南也郦道元泗水注
引此文云菏水在南水经济水篇言菏水过湖陆
县南东入泗皆确證不独许慎作菏也今按水经
注菏水分济于定陶东北(自菏泽分流)东南径乘氏县
矣
汉志山阳郡湖陵县下云禹贡浮于淮泗达于河
水在南汉时湖陵县安得有黄河此河字明系菏
字之误水在南谓菏水在县南也郦道元泗水注
引此文云菏水在南水经济水篇言菏水过湖陆
县南东入泗皆确證不独许慎作菏也今按水经
注菏水分济于定陶东北(自菏泽分流)东南径乘氏县
卷五 第 45a 页 WYG0067-0375c.png
故城南(县即春秋之乘丘在今钜野县西南)又东径昌邑县故城北
(城在今金乡县西北)又东径金乡县故城南(城即今县治城北有金乡山)
又东径东缗县故城北(城在金乡县东北)又东径方与县
北又东径武棠亭北(有高台下临水昔鲁侯观鱼于棠谓此在方与县故城北)
(十里经所谓菏水也今鱼台县北十三里有武唐亭)又东径泥母亭北(春秋僖公)
(七年盟于宁母即此也宁泥声相近遂讹为泥母今鱼台县东有宁母亭)又东与钜野
黄水合又东径湖陆县南东入于泗水(今鱼台东二十里谷)
(亭镇即郦注所谓谷庭城菏水入泗处也元和志兖州鱼台县菏水一名五丈沟西自金乡县流入)
卷五 第 45b 页 WYG0067-0375d.png
(去县十里又东南流合泗水泗水东北自任城县界流入经县东与菏水合又东北入徐州沛县界)
(任城即今济宁州也鱼台县在湖陵故城西六十里而菏水更在县北十里与地志水经所云在湖)
(陵县南者不合盖水道改矣)以今舆地言之定陶钜野金乡鱼
台界中(并属兖州府)皆菏水之所经也然此水乃菏泽
之枝流泗水与泽相通之道经所谓菏主泽而言
自乘氏以至湖陵名曰菏水乃出自后人禹时未
有也
地记之言水也凡二水大小相敌既合流自下皆
(任城即今济宁州也鱼台县在湖陵故城西六十里而菏水更在县北十里与地志水经所云在湖)
(陵县南者不合盖水道改矣)以今舆地言之定陶钜野金乡鱼
台界中(并属兖州府)皆菏水之所经也然此水乃菏泽
之枝流泗水与泽相通之道经所谓菏主泽而言
自乘氏以至湖陵名曰菏水乃出自后人禹时未
有也
地记之言水也凡二水大小相敌既合流自下皆
卷五 第 46a 页 WYG0067-0376a.png
得通称多至五六水亦然汉志鲁国卞县泗水至
方与入泲说文泗受泲水东入淮其所谓泲即菏
水也又汉志蕃县南梁水西至湖陵入泲渠郦善
长云泲在湖陆西而左注泗泗泲合流地记或言
泲入泗泗亦言入泲故有入泲之文(渭)按观鱼台
下临菏水而公羊传以棠为济上邑则以菏为济
汉初已然故班固谓泗入济许慎谓泗受济而不
言菏以菏即济也水经济水篇所叙自乘氏以至
卷五 第 46b 页 WYG0067-0376b.png
湖陆即分济之菏自沛县以至睢陵即入淮之泗
而皆以为济水盖本汉志以立文也然又云济水
东至乘氏县西分为二南为菏水北为济渎而泗
水篇则自方与受菏以至睢陵入淮皆以为泗水
是又与禹贡合水经非一时一手作观于此而益
验窃谓济虽小水而能专达于海故得与四渎之
列使合泗入淮者亦济则是因淮以达海矣安得
谓之渎禹主名山川不相假借故河之别曰漯江
而皆以为济水盖本汉志以立文也然又云济水
东至乘氏县西分为二南为菏水北为济渎而泗
水篇则自方与受菏以至睢陵入淮皆以为泗水
是又与禹贡合水经非一时一手作观于此而益
验窃谓济虽小水而能专达于海故得与四渎之
列使合泗入淮者亦济则是因淮以达海矣安得
谓之渎禹主名山川不相假借故河之别曰漯江
卷五 第 47a 页 WYG0067-0376c.png
之别曰沱汉之别曰?不使与正流同名昭其辨
也而后世地记以菏泗为济本支不分大戾经旨
不详为之辨何以使禹贡之书著明如日月哉
二水既合可以通称然不得追溯其上流而被以
所合之名如菏既合泗谓菏为泗可也并湖陵以
上之菏而称之曰泗则大不可矣汉志济阴乘氏
县泗水东南至睢陵入淮按泗水不经是县郦善
长云此乃菏济即所谓菏水分济于定陶东北者
卷五 第 47b 页 WYG0067-0376d.png
也志以其下流合泗而于乘氏县即谓之泗是犹
以泗之下流合菏而于卞县即谓之菏也可乎不
可乎班氏往往有此失如禹至沔阳导?至葭萌
为西汉水而志并其别源之嘉陵水亦以西汉水
目之以为出西县之嶓冢山其失正与此同
苏传云自淮泗入河必道于汴世谓隋炀帝始通
汴入泗禹时无此水道以疑禹贡之言按汉书项
羽与汉约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
以泗之下流合菏而于卞县即谓之菏也可乎不
可乎班氏往往有此失如禹至沔阳导?至葭萌
为西汉水而志并其别源之嘉陵水亦以西汉水
目之以为出西县之嶓冢山其失正与此同
苏传云自淮泗入河必道于汴世谓隋炀帝始通
汴入泗禹时无此水道以疑禹贡之言按汉书项
羽与汉约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
卷五 第 48a 页 WYG0067-0377a.png
文颖注云于荥阳下引河东南为鸿沟以通宋郑
陈蔡曹卫与济汝淮泗会即今官渡是也魏武与
袁绍相持于官渡乃楚汉分裂之处盖自秦汉以
来有之安知非禹迹邪禹贡九州之水皆记入河
水道而淮泗独不能入河帝都所在理不应尔意
其必开此道以通之其后或为鸿沟或为官渡或
为汴上下百馀里间不可必然皆引河水而注之
淮泗也故王浚伐吴杜预与之书曰足下当径取
卷五 第 48b 页 WYG0067-0377b.png
秣陵自江入淮逾于泗汴溯河而上振旅还都浚
舟师之盛古今绝伦而自泗汴溯河可以班师则
汴水之大小当不减于今又足以见秦汉魏晋皆
有此水道非炀帝创开也吴王夫差掘沟通水与
晋会于黄池而江始有入淮之道禹时则无之故
禹贡曰沿于江海达于淮泗明非自海入淮则江
无入淮之道今直云浮于淮泗达于河不言自海
则鸿沟官渡汴水之类自禹以来有之明矣(渭)按
舟师之盛古今绝伦而自泗汴溯河可以班师则
汴水之大小当不减于今又足以见秦汉魏晋皆
有此水道非炀帝创开也吴王夫差掘沟通水与
晋会于黄池而江始有入淮之道禹时则无之故
禹贡曰沿于江海达于淮泗明非自海入淮则江
无入淮之道今直云浮于淮泗达于河不言自海
则鸿沟官渡汴水之类自禹以来有之明矣(渭)按
卷五 第 49a 页 WYG0067-0377c.png
苏氏因说者有谓河当作菏而以为不必然故发
此论元黄公绍为之辨曰浮于淮泗达于河说者
牵合傅会或指鸿沟引河入泗为禹迹或谓当时
必有可达之理朱氏书传亦莫知所折衷今按说
文菏字注引禹贡此文是则达于菏非达于河也
许慎所见盖古文尚书后人传写例以上下文达
于河之句改菏为河陆德明又以河音如字遂启
后人淮泗不能达河之疑然其下复云说文作菏
卷五 第 49b 页 WYG0067-0377d.png
工可切水出山阳湖陵南则非九河之河明矣如
字之音陆氏误也(见韵会)阎百诗曰禹贡济入于河
南溢而为荥而陶丘而菏而汶而海此禹时之济
渎发源注海者也史记河渠书禹功施乎三代自
是之后荥阳下引河东南为鸿沟以通宋郑陈蔡
曹卫与济汝淮泗会此禹后代人于荥泽之北引
河东南流故水经谓河水东过荥阳县蒗荡渠出
焉者是亦引济水分流故汉志谓荥阳县有狼汤
字之音陆氏误也(见韵会)阎百诗曰禹贡济入于河
南溢而为荥而陶丘而菏而汶而海此禹时之济
渎发源注海者也史记河渠书禹功施乎三代自
是之后荥阳下引河东南为鸿沟以通宋郑陈蔡
曹卫与济汝淮泗会此禹后代人于荥泽之北引
河东南流故水经谓河水东过荥阳县蒗荡渠出
焉者是亦引济水分流故汉志谓荥阳县有狼汤
卷五 第 50a 页 WYG0067-0378a.png
渠首受泲东南流者是又自是之后代有疏浚枝
津别渎不可胜数则郦氏注所谓荥波河济往复
径通者也虽然其来古矣苏秦说魏襄王曰大王
之地南有鸿沟则战国前有之晋楚之战楚军于
邲邲即汳水则春秋前有之尔雅水自河出为灉
灉本汳水则尔雅前有之然莫不善于道元之言
曰大禹塞荥泽荥泽莽时方枯岂禹塞之乎又曰
昔禹塞其淫水而于荥阳下引河荥阳河非禹引
卷五 第 50b 页 WYG0067-0378b.png
而谓禹之时已有乎余是以断自河渠书参以荥
阳下引河不见禹贡之书为出禹以后颇自幸其
考比苏氏差详矣(渭)按河当作菏得黄氏之辩而
愈明苏氏引高纪文颖注而忘其出于河渠书也
又安知上文有自是之后四字乎非但苏氏郦道
元亦不察也今百诗唯据此四字判鸿沟非禹迹
真老吏断狱手而愚更有进焉者谓由泗入渮由
菏入济是矣而自陶邱以西舍鸿沟无达河之道
阳下引河不见禹贡之书为出禹以后颇自幸其
考比苏氏差详矣(渭)按河当作菏得黄氏之辩而
愈明苏氏引高纪文颖注而忘其出于河渠书也
又安知上文有自是之后四字乎非但苏氏郦道
元亦不察也今百诗唯据此四字判鸿沟非禹迹
真老吏断狱手而愚更有进焉者谓由泗入渮由
菏入济是矣而自陶邱以西舍鸿沟无达河之道
卷五 第 51a 页 WYG0067-0378c.png
也焉得不指为禹迹乎谓荥阳下引河出禹以后
是矣而由济达河莫知其所经不显示以一涂终
何以破千古之疑乎是当于济漯之间求之盖兖
青徐扬之贡道皆由济入漯以达河而宋儒谓济
漯二水无相通之处则浮济者溯陶邱而西且北
势不得不出于荥阳此苏氏之论所以近理而人
不敢深折其非也诚知经所谓浮于济者乃至菏
会汶之济而非陶邱荥泽之济则济之所以通河
卷五 第 51b 页 WYG0067-0378d.png
者漯也非鸿沟官渡汴水也而纷纭之说不攻自
破矣详见兖州
蔡传许慎曰汳水受陈留浚仪阴沟至蒙为灉水
东入于泗则淮泗之可以达于河者以灉至于泗
也许慎又曰泗受泲水东入淮盖泗水至大野而
合泲然则泗之上源自泲亦可以通河也(渭)按前
说即道汴入河之意后说不知许氏所谓泗受泲
者泲即湖陵入泗之菏而乃云泗水至大野而合
破矣详见兖州
蔡传许慎曰汳水受陈留浚仪阴沟至蒙为灉水
东入于泗则淮泗之可以达于河者以灉至于泗
也许慎又曰泗受泲水东入淮盖泗水至大野而
合泲然则泗之上源自泲亦可以通河也(渭)按前
说即道汴入河之意后说不知许氏所谓泗受泲
者泲即湖陵入泗之菏而乃云泗水至大野而合
卷五 第 52a 页 WYG0067-0379a.png
泲谬甚盖泗水南流合菏不西注大野也上源亦
可通河仍是鸿沟为禹迹之说
禹贡锥指卷五
卷五 第 52b 页 WYG0067-0379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