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
卷四 第 1a 页 WYG0067-033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禹贡锥指卷四
              德清胡渭撰
海岱惟青州(释文岱音代)
 传曰东北据海西南距岱颜氏(师古)曰岱即太山也
 (渭)按成王赐太公履曰东至于海季札闻齐音曰表
 东海者其太公乎齐湣王谓张仪曰齐僻陋隐居东
 海之上是东据海也而传兼言北楚子谓齐侯曰君
 处北海苏秦说齐王曰北有勃海盖自今成山以至
卷四 第 1b 页 WYG0067-0331b.png
 乐安者是也故云东北据海然自朝鲜以至日照皆
 青也所遗多矣专言东则固可该琅邪与朝鲜也地
 理志岱山在泰山郡博县西北今山东济南府泰安
 州东南有博县故城山在州北五里于故城为西北
 也公羊传曰越在岱阴齐苏秦说齐王曰南有泰山
 史记曰泰山之阳则鲁其阴则齐岱主南言与徐分
 界也而传兼言西则岱不足以表其界盖青西以济
卷四 第 2a 页 WYG0067-0332a.png
 为兖界齐语正封疆西至于济其明徵也北自琅槐
 以西亦以济为兖界故王莽改汉齐郡曰济南而经
 不言济者蒙兖济河之文从可知也传兼言西则欲
 密而反疏甚矣说经之难也
正义云海非可越而言据者东莱东境之县浮海


入海曲之间青州之境非至海畔而已故言据也


汉末有公孙度者窃据辽东自号青州刺史越海


收东莱诸郡尧时青州当越海而有辽东也舜为

卷四 第 2b 页 WYG0067-0332b.png
十二州分青州为营州营州即辽东也渭按安国


传出魏晋问其释舜典云分青为营袭马郑也此


云青州东北据海盖直案当时舆地辽东属幽州


以为青之北境至勃海而止故曰东北据海若忘


乎其营之出于青者而颖达善为传会训据曰跨


以求合于前说夫青之跨海固也而以传之据为


跨则非也以青之据海为跨海犹之可也推而至


于兖之据济扬之据淮荆之据荆山梁之据华山

卷四 第 3a 页 WYG0067-0332c.png

之南雍之据河皆以为跨之则大不可矣颖达岂


未之思邪先儒谓分青为营据尔雅齐曰营州以


立义康成云舜以青州越海分置营州是尧时辽


东本属青也而王明逸非之曰中国疆界固有非


至海畔止者如珠崖在大海中自为一隅而属于


岭南然虽越海而土俗相接又他无可附辽东固


中国东境岂有不属接壤之冀而遥属隔海之青


乎周时辽东即营州而并于幽州则尧时决非属

卷四 第 3b 页 WYG0067-0332d.png
青矣斯言亦近理然孙炎以尔雅为殷制殷必有


所受辽东苟非青域殷何由改青曰营马郑诸儒


相沿已久当从之古今疆域或因或革未可据周


之属幽以證尧时不属青也


周礼正东曰青州其疆域与禹贡大异郑注云青


州则徐州地也盖以其山镇曰沂山其川淮泗其


浸沂沭知之经曰海岱及淮惟徐州又曰淮沂其


乂又曰浮于淮泗是知徐并于青也贾疏云周之

卷四 第 4a 页 WYG0067-0333a.png

青州于禹贡侵豫州之地盖以其泽薮曰望诸知


之望诸即孟猪经于豫州曰导菏泽被孟猪是知


侵豫之地也疏又云周时幽州南侵徐州之地盖


以其泽薮曰貕养知之地理志琅邪长广县西有


奚养泽琅邪郡属徐州是知侵徐之地也(渭)按长


广故城在今登州府莱阳县东汉属徐州实古青


州域幽之所侵乃青地非徐地也不但此也其川


河泲其浸菑时皆青地为幽所侵而贾不言何其

卷四 第 4b 页 WYG0067-0333b.png
疏也盖今青登莱三府之地在青域者周时皆割


入幽其西又为兖所侵而损豫之东南境以益之


徐则岱山大野皆入于兖是青亦不全得徐也郑


云青州即徐州亦言其大略而已


林少颖云尔雅不言青州者青并于徐也蔡传取


(渭)按齐曰营州注云自岱东至海邢炳疏云营


州即青州地也博物志云营与青同海东有青邱


齐有营邱岂是名乎盖殷改青曰营青地入营未

卷四 第 5a 页 WYG0067-0333c.png

尝并于徐也林氏徒以越海之艰当合徐而不合


营故为此言然邢疏凿凿可据蔡氏汨于近说而


不知考亦独何哉


唐营州治柳城县(西南距平川七百里)此隋开皇三年平高


宝宁以其地置营州大业初改为柳城郡者实在


禹冀州舜幽州之域于青州无涉也水经大辽水


注云渝水首受白狼水南径营邱城西营邱在齐


侨置于此也寰宇记引开元十道略云舜筑柳城

卷四 第 5b 页 WYG0067-0333d.png
以證古时已有柳城之地盖皆因尔雅齐曰营州


之文而附会为此说不知柳城汉属辽西郡隋始


于此置营州名同而地异非舜之分青为营者也


青州有古爽鸠氏之虚为季崱有逢伯陵蒲姑氏


之所因及斟灌斟寻寒过之封皆在焉春秋时可


考者齐纪谭州夷介莱凡七国战国时为齐燕二


国地秦并天下置齐郡琅邪(东境是)辽东汉复置青


(领郡国六)后汉魏并因之(领郡国五)晋分置平州(青州领郡国六)

卷四 第 6a 页 WYG0067-0334a.png

(平州领郡国五)后改曰幽州唐为河南道之北海(青州)济南


(齐)淄川(淄)高密(密)东莱(莱)东牟(登)等郡河北道之


安东都护府按以上通典所列高密之莒县及诸


城之南境当往属徐又有当来属者兖域济阳之


卢县及东阿之东境(后汉榖城县地在济东者即今东阿县)平阴之


北境徐域鲁郡乾封莱芜之北境是也以今舆地


言之山东登州莱州二府其青州府则益都临淄


昌乐安邱寿光临胊及诸城高苑博兴乐安之南

卷四 第 6b 页 WYG0067-0334b.png
境济南府则肥城长清历城章邱邹平长山新城


淄川及泰安莱芜之北境兖州府则唯东阿及平


阴之北境(三府之地南以齐长城故阯与徐分界西及北以汉时济水故道与兖分界)


其东北跨海为故辽东都司之东境及朝鲜国皆


古青州域也


青之东境登莱二府之地斗入大海中东西长八


九百里形如吐舌史记齐世家云齐自泰山属之


琅邪北被于海膏壤二千里盖并登莱计之也海

卷四 第 7a 页 WYG0067-0334c.png

水自日照县东与徐分界(日照本汉海曲县属珢邪郡今属青州府莒州)


北历诸城县东折而东北历胶州即墨莱阳栖霞


文登诸县南又东北出而西折历宁海州及福山


蓬莱二县北(蓬莱登州府治也海在府城北五里北与辽东相望自新开海口而东北)


(扺辽东金州卫南之旅顺口三百里而近有沙门砣矶铁山诸岛可以泊舟避风一帆径度亦不甚)


(险汉书元封二年遣栖船将军杨仆从齐浮勃海击朝鲜元和志大人故城在登州黄县北二十里)


(司马宣王伐辽东造此城运粮船从此入今新罗百济往还常由于此)又西历招远


掖县昌邑潍县北与兖分界

卷四 第 7b 页 WYG0067-0334d.png
禹河自碣石入海碣石以西为逆河其东则海无


所谓勃海也勃海之名始见于战国策苏秦说齐


曰北有勃海是也然春秋时已有之左传楚子使


屈完谓齐桓公曰君处北海韩非子曰齐景公与


晏子游于少海北海少海即勃海也亦作勃澥说


文云海之别又谓之裨海齐语渠弭于有渚韦昭


注云渠弭裨海是也列子曰勃海之东有大壑名


曰归墟归墟者尾闾也应劭曰海之横出者曰勃

卷四 第 8a 页 WYG0067-0335a.png

史记索隐崔浩曰勃旁跌也旁跌出者横在齐北


故齐都赋云海旁出为勃(徐轩左思皆有齐都赋)汉置勃海


郡治浮阳县即今河间府之沧州又置北海郡治


营陵县即今青州府之昌乐县二郡皆在勃海之


滨一属兖一属青也元和志莱州掖县北有渤海


则已入东莱郡界过碣石二百馀里矣元人又以


铁山为碣石于钦齐乘曰青州东北跨海跨小海


也盖太行恒岳北徼之山循塞东入朝鲜海限塞

卷四 第 8b 页 WYG0067-0335b.png
山有此一曲北自平州碣石南至登州沙门岛是


为渤海之口阔五百里西入直沽几千里焉(于氏所谓)


(碣石盖即铁山也铁山南对沙门岛北与旅顺口相接正当渤海之口若在昌黎者与此地遥隔五)


(六百里安得举以为言)渤海初不若是之远经云夹右碣石


入于河又云至于碣石入于海汉天文志云中国


山川东北流其维首在陇蜀尾没于勃海碣石碣


石者河海分界处也碣石以西至直沽口禹时为


逆河战国时谓之勃海勃海止此耳以铁山沙门

卷四 第 9a 页 WYG0067-0335c.png

为勃海之口而旅顺以东为大海近志之失也详


见导河


舜典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传云泰山为四岳


所宗周礼兖州山镇曰岱山尔雅河东岱李巡云


东岳泰山也史记黄帝东至于海登岱宗汉书五


行志曰泰山岱宗五岳之长王者易姓告代之处


也山有天门曰观马第伯封禅仪记云仰视天门


窔辽如从穴中视天直上七里类羊肠逶迤名曰

卷四 第 9b 页 WYG0067-0335d.png
环道往往有絙索可得而登也应劭汉官仪云泰


山东南山顶名曰日观鸡一鸣时见日始欲出长


三丈许故以名焉唐六典云泰山周一百六十里


高四十馀里今泰安州境有云云亭亭梁父社首


高里石闾徂徕等山新泰县境有龟山新甫山虽


随地异名实泰山之支峰别阜也


岱南与徐分界处尝考齐长城故阯而约略得之


管子曰长城之阳鲁也长城之阴齐也是春秋时

卷四 第 10a 页 WYG0067-0336a.png

已有长城矣竹书纪年曰梁惠成王二十年齐筑


防以为长城城缘河径泰山千馀里东至琅邪台


入海齐记曰齐宣王乘山岭之上筑长城东至海


西至济州千馀里水经注云济水自临邑县东又


北径平阴城西京相璠曰平阴齐地在济北卢县


故城西南十里(今长清县西南二十五里有卢县故城)南有长城东


至海西至济河道所由名防门去平阴三里齐侯


堑防门即此也其水引济故渎尚存(见济水)又云朱

卷四 第 10b 页 WYG0067-0336b.png
虚县泰山上有长城(泰山东泰山也亦名小泰山在临胊县南百里朱虚故城)


(在县东)西接岱山东连琅邪巨海千有馀里盖田氏


之所造(见东汶水)括地志云长城西北起济州平阴县


缘河历泰山北冈上经齐州淄州东至密州琅邪


台入海(台在州治诸城县东南百四十里琅邪山上)元和志云故长城


首起平阴北二十九里通典云卢县有长城东至


海苏代说燕王曰齐有长城钜防钜防即防门也


寰宇记云诸城县南四十里有长城东南自海迤

卷四 第 11a 页 WYG0067-0336c.png

逦上大朱山尽州南界二百五十里(大朱山南距琅邪台六十)


(里)今按齐长城横绝泰山绵地千馀里自平阴而


东历肥城(在县北)长清(在县南)泰安(在州西北六十里)莱芜(在县)


(北)淄川(在县南)沂水(在县北九十五里)临朐(在县南又有穆陵关在大岘山)


(上西接沂水县界)莒州(在州北)以讫于诸城(在县南七十里)皆有故


阯此虽后人所筑然皆因冈阜自然之势为之禹


时青徐分界亦必以此也


青西及北以济为界郑渔仲云不言济者以兖州

卷四 第 11b 页 WYG0067-0336d.png
见之也按水经注济水自临邑过平阴卢县历城


台县梁邹临济安平乐安利县至琅槐入海以今


舆地言之平阴长清齐河历城界中之大清河及


章邱邹平常山新城高苑博与乐安界中之小清


河即汉时济水会汶入海之故道古青兖分界处





青之东北界无可考疏云越海而有辽东之地恐


未尽通典云青州之界东跨海从岱山东历密州

卷四 第 12a 页 WYG0067-0337a.png

东北经海曲莱州越海分辽东乐浪三韩之地西


抵辽水此说近是然三韩地太远而玄菟不可遗


窃疑汉武所开二郡皆古嵎夷之地在青州之域


者而三韩不与焉盖嵎夷羲和之所宅朝鲜箕子


之所封不应在化外先儒但云有辽东非也汉书


言东夷天性柔顺异于三方之外故孔子悼道不


行设浮于海欲居九夷后汉书言东夷率皆土著


喜饮酒歌舞或冠弁衣锦器用俎豆所谓中国失

卷四 第 12b 页 WYG0067-0337b.png
礼求之四夷者也观其土俗则青之东北界不止


于辽东明矣史记秦始皇本纪云地东至海暨朝


鲜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朝鲜列传云自始


全燕时略属真番朝鲜为置吏筑鄣塞秦灭燕属


辽东外徼燕秦之所经略盖禹贡嵎夷之地唐一


行所谓北戒山河抵恒山之右乃东循塞垣至濊


貊朝鲜者也


明辽东都指挥使司兼辖汉辽东西二郡之地都

卷四 第 13a 页 WYG0067-0337c.png

司城西四百二十里为广宁卫本辽东无虑县也


卫西幽州域卫东营州域都司城东至鸭绿江五


百六十里与高丽分水太康地志云乐浪遂城县


有碣石长城所起通典云在今高丽旧界盖即蒙


恬所筑起临洮至辽东者也东汉以来故阯湮没


都司城北至三万卫三百三十里古肃慎氏地卫


西有开元城金置会宁府号为上京禹贡青州之


北界当极于此卫东北距长白山千馀里其水北

卷四 第 13b 页 WYG0067-0337d.png
流为混同江南流为鸭绿江唐书东夷传云高丽


马訾水出韎鞨之白山色若鸭头即此江也都司


城南至旅顺海口七百三十里去登州不远顺风


扬帆信宿可达明初辽东士子附山东乡试后以


渡海之艰改附顺天犹周之并营于幽也

嵎夷既略(释文嵎音隅)
 传曰嵎夷地名正义曰即尧典宅嵎夷是也嵎
 夷莱夷和夷为地名淮夷为水名略是简略之义故
卷四 第 14a 页 WYG0067-0338a.png
 用功少为略也王氏曰略为之封畛也曾氏曰地接于
 夷为之封畛金氏曰首书嵎夷诸州无此例也但青州
 实跨海而有东夷兼尧命羲和宅嵎夷以候正东之景
 故特表于前(渭)按后汉书东夷有九种昔尧命羲仲
 宅嵎夷曰旸谷盖日之所出也赞曰宅是嵎夷曰乃
 旸谷巢山?海厥区九族是以九夷为嵎夷也金说
 本此盖碣石之功毕禹即东行至辽东经略嵎夷然
 后渡海而南治潍淄二水也
卷四 第 14b 页 WYG0067-0338b.png
嵎夷按说文云尚书考灵曜及史记作禺铁(渭)


五帝本纪作郁夷张守节曰郁音隅夏本纪仍作


嵎夷司马贞曰今文尚书及帝命验并作禺铁在


辽西铁古夷字也纬书已亡检史记无作禺铁者


唯说文作嵎铁铁字见金部云古文铁从夷从夷


则可读为夷不当作铁其作铁者盖后人传写之





九州唯此书略必有精义传云用功少曰略非也

卷四 第 15a 页 WYG0067-0338c.png

按左传曰天子经略诸侯正封古之制也封略之


内何非君土又曰封畛土略又曰侵败王略略皆


训界经略犹言经界也王说本此而曾氏尤善林


少颖称之


尧典传云东表之地称嵎夷旸明也日出于谷而


天下明故称旸谷旸谷嵎夷一也正义曰青州在


东界外之畔为表故云东表之地据日所出谓之


旸谷指其地名即称嵎夷故云旸谷嵎夷一也然

卷四 第 15b 页 WYG0067-0338d.png
不言在何郡县说文崵山在辽西一曰嵎铁旸谷


也既在辽西则冀域而非青域不可以当禹贡之


嵎夷薛士龙云嵎夷今登州齐乘因以宁海州为


嵎夷近世皆宗其说余按封禅书秦始皇东游海


上祠齐之八神其七曰日主祠成山成山斗入海


最居齐东北隅以迎日出云韦昭曰成山在东莱


不夜县今文登县东北一百八十里有成山是也


(不夜故城在县东)自古相传为日出之地谓羲仲之所宅

卷四 第 16a 页 WYG0067-0339a.png

在此颇近理然文登与莱州接壤禹既略嵎夷不


应越莱夷而西治潍淄是则可疑耳且朝鲜更在


成山之东寅宾出日尤为得宜(元史天文志言郭守敬为太史四海)


(测景之所凡二十七东极高丽西至滇池南踰朱崖北尽铁勒皆古人之所未及按高丽即古朝鲜)


(北极出地三十八度与登州同后世朝鲜为外国测景但可在登州尧时嵎夷为青域测景自当在)


(朝鲜也元之初起威行塞外诸国罔不臣服故测景穷河源悉听其所为)范史以东夷


九族为嵎夷必有根据杜氏通典亦用其说今从


(通鉴唐高宗显庆五年命苏定方伐百济以新罗王春秋为嵎夷道行军总管是亦以东夷为嵎夷也)

卷四 第 16b 页 WYG0067-0339b.png
汉书武帝纪云元封三年朝鲜斩其王右渠降以


其地为乐浪临屯玄菟真番郡地理志云玄菟乐


浪武帝时置皆朝鲜濊貊句骊蛮夷应劭曰玄菟


故真番国乐浪故朝鲜国也后汉书东夷传云濊


及沃沮句骊本皆朝鲜之地也汉元封三年灭朝


鲜分置四郡至昭帝始元五年罢临屯真番以并


乐浪玄菟玄菟复徙居句骊自单大领已东沃沮


濊貊悉属乐浪然则此二郡之地东穷大海皆古

卷四 第 17a 页 WYG0067-0339c.png

嵎夷也玄菟北与夫馀挹娄连壤故为之封畛使


北国不得南侵乐浪南与三韩分海故为之封畛


使岛夷不得北侵而中外之防峻矣

潍淄其道(释文潍音惟本亦作惟又作维淄侧其反渭按潍淄汉书作惟甾颜氏云惟字今作维甾)
(字或作淄古今通用也)
 传曰潍淄二水复其故道正义曰地理志云潍水出
 琅邪箕屋山(山见说文班志无之此误增)北至都昌县入海过郡
 三行五百二十里淄水出泰山莱芜县原山东北至
 博昌县入海(今汉书本作入泲)林氏曰河济下流兖受之淮
卷四 第 17b 页 WYG0067-0339d.png
 下流徐受之江汉下流扬受之青虽近海然不当众
 流之冲但潍淄二水顺其故道则功毕矣比之他州
 用力最省者也蔡氏曰上文言既道禹为之道也此
 言其道泛滥既去水循其道也渭按都昌属北海郡
 博昌属千乘郡今山东青州府莒州东有箕县故城
 益都县西南有莱芜故城博兴县东南有博昌故城
 莱州府昌邑县西有都昌故城皆汉县也
卷四 第 18a 页 WYG0067-0340a.png

顾氏日知录曰潍水出琅邪郡箕屋山(在今莒州西北九十)


(里)书禹贡潍淄其道左传襄公十八年晋师东侵


及潍是也其字或省水作维或省糸作淮又或从


心作惟总是一字汉书地理志琅邪郡朱虚下箕


下作维灵门下横下折泉下作淮上文引禹贡惟


甾其道又作惟一卷之中异文三见(马文炜曰汉书王子侯表)


(城阳顷王子东淮侯类封北海按北海郡别无淮水盖亦潍字之异文)通鉴梁武帝


纪魏李叔仁击邢杲于惟水(胡三省注惟当作潍)古人之文

卷四 第 18b 页 WYG0067-0340b.png
或省或借其旁并从鸟隹之隹则一尔后人误读


为淮沂其乂之淮而呼此水为槐河失之矣(按淮字当)


(从佳人之佳乃得声今本说文亦误)


水经注潍水出琅邪箕县潍山(许慎吕忱云潍水出箕屋山淮南子)


(曰潍水出覆舟山盖广异名也元和志潍山在密州莒县东北八十三里潍水所出渭按说文潍水)


(出琅邪箕屋山谓琅邪郡箕县之屋山非山名箕屋也)东北径其县故城西


又东北径诸县故域西(城在今诸城县西南)又东北径东武


县故城西(故城汉琅邪郡治也今为诸城县治元和志潍州故堰在诸城县东北四十六)

卷四 第 19a 页 WYG0067-0340c.png

(里蓄以为塘方二十馀里溉水田万顷)又北径平昌县故城东(城在今安)


(邱县南)又北径高密县故城西(城在今县西南元和志潍水在高密县西)


(南去县四十里韩信与楚将龙且夹潍水而陈即此处)又北径淳于县东(今安)


(邱县东北有淳于故城潍水在县东五十里)又北左会汶水(此东汶也出朱虚县)


(小泰山)北径平城亭西又东北径密乡亭西(应劭曰淳于县)


(东北有平城亭又四十里有密乡亭故县也今昌邑县南有平城故城东南有密乡故城)又东


北径下密县故城西(城在昌邑县东南与潍县接界潍县本唐北海县元和志)


(海在北海县东北一百二十里潍水南去县五十五里)又东北径都昌县故

卷四 第 19b 页 WYG0067-0340d.png
城东(晋省都昌入掖县宋建隆三年始以其地改置昌邑县)又东北入于海


(元和志莱州掖县海在县北五十二里)以今舆地言之维水出莒州


东北潍山历诸城(属青州府)高密(属莱州府)安邱(属青州府)潍县


至昌邑东北五十里入海也(并属莱州府)


说文有甾字菑字而无淄字淄作甾或作菑周礼


幽州浸曰菑时是也水经注淄水出泰山莱芜县


西南原山下世谓之原泉(淮南子曰淄水出自饴山盖山别名也括地志)


(曰淄州淄川县东北七十里原山淄水所出俗传云禹治水功毕土石黑数里之中波若漆故谓之)

卷四 第 20a 页 WYG0067-0341a.png

(淄水齐乘曰淄水出今益都县岳阳山东麓地名泉河古莱芜地岳阳即原山也淄多伏流俗谓上)


(下有十八漏益都新志淄水源曰泉河头泉在县西南一百三十里)东北流径莱芜


(谷在今益都县西南元和志淄水西去益都县五十五里)屈而西北流径其


县故城南(述征记曰城在莱芜谷当路岨两山间道由南北门元和志莱芜县故城在今)


(淄州东南六十里按故城明初割属益都今在其西南或仍谓在淄川县界者误也今莱芜本汉嬴)


(县唐贞观元年省入博城长安四年复以其地置莱芜县在泰安州东一百二十里)又西北


转径城西又北出山谓之莱芜口(齐乘曰淄水自莱芜谷又北径)


(长峪青州旧志自临淄西南至古莱芜有长峪界两山间踰二百里中通淄河按长峪本名马陉亦)

卷四 第 20b 页 WYG0067-0341b.png
(名弇中见春秋传)东北流径牛山西又东径临淄县故城


南东得天齐水口(水出南郊山下谓之天齐渊五泉并出山即牛山也水在齐八)


(祠中北流注于淄)又北径其城东(城中有营邱尔雅云水出其前左为营邱也汉)


(齐郡治此)又东径利县东(晏谟曰利县在齐城北五十里齐城即青州府北五十里)


(之临淄故城也今博兴县东有利县故城)又东北径东安平城北(应劭曰博)


(昌县西南三十里有安平亭故县也按淄水自利县东又东北流不得过博昌之西南今临淄县东)


(有安平故城若以为是则当先安平后利县岂注文偶尔失次邪不然则道元误引利县东北当别)


(有东安平城也)又东径巨淀县故城西(城在今乐安县东北)又东北

卷四 第 21a 页 WYG0067-0341c.png

径广饶县故城南(城亦在乐安东北汉广饶巨淀二县属齐郡后汉省晋复置广)


(饶刘宋改曰千乘历代因之金改曰乐安元和志淄水南去千乘县二十八里)又东入马


车渎(渎水首受巨淀即浊水所注也在今乐安县东北齐乘云今乐安高家港也县志云在县)


(东五十里清水泊北)乱流东北径琅槐故城南(应劭曰博昌东北八十里)


(有琅槐乡故县也今乐安县东北一百十里琅槐故城是)又东北径马井城北


与时绳之水合互受通称(时水出齐城西南二十五里平地出泉即如水)


(也亦谓之源水因水色黑俗又目之为黑水渑水出营城东世谓之汉溙水北径傅昌南界入时水)


(自下通谓之渑又东北至广饶故域北东北入淄水孔子曰淄渑之水合易牙尝而知之谓斯水矣)

卷四 第 21b 页 WYG0067-0341d.png
(绳当作渑齐乘云时水之源南近淄水详其地形盖伏淄所发土人名曰乌河一名耏水亦名如水)


(渑水北流势极屈曲俗称九里十八湾)又东北至皮邱沈入于海(沈疑)


(是坈如马常坈之类下同)故晏谟伏琛并言淄渑之水合于皮


邱沈西(元和志寿光县淄渑二水西自千乘县界流入去县四十里)地理志曰


马车渎至琅槐入海盖举县言也(谓言琅槐而不言皮邱坈)


今舆地言之淄水出益都县东南岳阳山历临淄


博兴乐安至寿光县北由清水泊入海(并属青州府元和志)


(渤海在寿光县东北一百十里)据琅槐故城在今乐安县界则淄

卷四 第 22a 页 WYG0067-0342a.png

水入海不当在寿光然清水泊跨二县之境必皆


汉琅槐地马车渎近海处岂即古之皮邱坈与(元和)


(志千乘县北有青邱齐景公畋于青邱即此齐乘云今清水泊是也)朱长孺曰淄水


地志云入济水经独云入海者马车渎以下乃济


水入海处淄水入海之道与济水正同非经志互


有龃龉也渭按济由马车渎入海自金皇统中始


前此不尔也河渠书云于齐通淄济之间故淄得


由博昌入济

卷四 第 22b 页 WYG0067-0342b.png
地志谓淄入济水经谓淄入海杜预谓淄入汶郑


樵以入汶为是今按左传昭二十六年成人伐齐


师之饮马于淄者注云淄水出泰山梁父县西北


入汶此淄即柴汶也杜注左传不误郑据以为禹


贡之淄则误耳


青与兖以济为界则济之下流青亦受之但瀹济


之功在治徐时故此州专纪潍淄亦犹徐扬共是


淮而排淮之功治徐时已毕故独书其乂而扬不

卷四 第 23a 页 WYG0067-0342c.png

复言也敢以补林氏之阙

厥土白坟海滨广斥(释文滨必人反斥徐音尺渭按滨汉书竹濒后同斥史记汉书并作潟)
 传曰滨涯也言复其斥卤正义曰说文卤咸地也东
 方谓之斥西方谓之卤海畔迥阔地皆斥卤故云广
 斥言水害除复旧性也林氏曰此州之土有二种平
 地则色白而性坟至于海滨则弥望皆斥卤之地斥
 者咸土可煮以为盐者也金氏曰斥卤可煮为盐故
 齐有鱼盐之利今登州千里长沙是其地
卷四 第 23b 页 WYG0067-0342d.png
管子曰齐有渠展之盐燕有辽东之煮渠展今不


知所在水经注云平度县有土山胶水北历土山


注于海海南土山以北悉盐坈相承修煮不辍平


度汉属东莱郡故城在今掖县东北自此以西历


昌邑潍县寿光乐安其北境滨海之地疑即是古


之渠展尔雅十薮齐有海隅郭璞以海滨广斥当


之渠展盖海隅之别名也然广斥恐不止于此按


齐语桓公通齐国之鱼盐于东莱使关市讥而不

卷四 第 24a 页 WYG0067-0343a.png

征以为诸侯利韦昭曰言通者则先时禁之矣东


莱齐东莱夷也(汉置东莱郡今为莱州登州二府地)取鱼盐者不征


税所以利诸侯致远物也由是观之则东莱出盐


最多郑康成周礼注云东西曰广(古旷切)南北曰轮


礼记注云横量曰广从量曰轮广者东西之地形


也今登莱二府东西长八九百里三面滨海皆可


以煮盐海滨广斥盖谓此也金说良是(管子注云渠展地名)


(泲水入海之处)

卷四 第 24b 页 WYG0067-0343b.png
冀兖皆滨勃海今静海县东有咸水沽即古豆子


䴚地斥卤数十里盐山县东有咸土周百五十里


长芦盐利出此者十之五六皆兖域也而经不书


徐扬皆滨大海自吴濞煮盐以富其国会稽于是


乎有盐官唐以后淮浙之盐甲于天下二州咸土


更多而经亦不书独于此书海滨广斥何也盖他


州咸土唯沿边一带冀兖徐各数百里扬据禹迹


之所及亦止千馀里而东莱之地斗入大海中长

卷四 第 25a 页 WYG0067-0343c.png

八九百里以三面计之咸土不下二千里是一州


而兼数州之斥地形卓诡故特书之昔太公以齐


地负海舄卤少五榖乃通鱼盐之利而人物辐辏


桓公管仲复脩其业通鱼盐之利于东莱及灵公


灭莱而有其地为利益博故晏子曰鱼盐蜃蛤弗


加于海言陈氏厚施通东莱之利于国中也检汉


志北海郡唯都昌寿光有盐官而东莱郡则曲成


东牟惤(音坚)昌阳当利五县并有盐官则莱夷之产

卷四 第 25b 页 WYG0067-0343d.png
倍于齐国又可知己齐之所出不足以给诸侯故


弛禁而通莱夷之产以济之齐资莱莱无藉于齐


愚故以为广斥在东莱也(通齐国之鱼盐于东莱谓使莱夷之产得售于)


(齐而输之远方不然则何以言利诸侯邪此古人倒装文法慎勿错解)抑又思之人


性不能食淡艰鲜已奏则盐亦食之最急者故禹


既制贡以给国家之用而又懋迁有无使四方之


人各得其所欲青之广斥所以利民者甚大又安


得而不书传意谓经志土复其性审尔则滨海之

卷四 第 26a 页 WYG0067-0344a.png

州皆然何独书于青茅氏汇疏云以盐利早开故


特标土质为贡盐张本庶几得之


乐安县志云海滨广斥谓如今高家港以往其地


都无所生妇人有白首而不识五稼岁时盘荐唯


鱼飧耳知府朱鉴诗曰海若生潮成碧浪天如不


雨尽黄尘可堪二月无花柳踏遍孤村不见春(渭)


按斥卤之地五榖不生大率类此高家港即古马


车渎在县东北五十里谓此亦齐之渠展则可若

卷四 第 26b 页 WYG0067-0344b.png
以为青之广斥尽于此则非也


斥卤对言则东方为斥西方为卤单举则斥亦卤


也故郑康成云斥谓地咸卤史汉并作广潟广韵


云潟咸土周礼草人咸潟疏云逆水之处水写去


其地为咸卤通作舄沟洫志民歌史起曰终古舄


卤兮生稻粱注云舄即斥卤吕氏春秋舄作斥盖


古字斥与潟舄通也黄氏日抄曰案管子斥者薪


刍所生之地卤乃咸地于斥不相干今嘉兴府濒

卷四 第 27a 页 WYG0067-0344c.png

海人呼产芦之地为斥堑渭按海滨咸土不生他


物唯芦生之可充薪刍以给煮盐之用取之甚便


故曰斥者薪刍所生之地未见斥之非卤也嘉兴


之斥堑亦即盐场先儒之义殆不可易

厥田惟上下厥赋中上
 传曰田第三赋第四
厥贡盐絺海物惟错(释文盐馀占反絺敕其反)
 传曰絺细葛错杂非一种林氏曰盐即广斥之地所
 生海物水族之可食者蔡氏元度曰贡物不以精粗
卷四 第 27b 页 WYG0067-0344d.png
 为叙而以多少为叙青州盐居多故叙于先也他仿
 此吴氏曰海物水族螷蜃蠃蚔之类渭按海中之物
 诡类殊形非止江河鳞介之族故谓之错

史记货殖传云山东食海盐山西食盐卤宋史食


货志云盐类有二引池而成者曰颗盐周官所谓


盬盐也(盬盐周礼作苦盐苦读曰盬说文盬河东盐池从盐省古声)(古煮字)


䰞井䰞碱而成者曰末盐周官所谓散盐也按今

卷四 第 28a 页 WYG0067-0345a.png

解州盐池密迩帝都其所出岂不足以给甸服千


里之食而必有藉于青者盖洪水之后土性未复


不能凝结成盐故耳水经注云河东盐池出石盐


自然印成朝取夕复终无减损唯水暴雨澍甘潦


奔泆则盐池用耗洪水之为害于盬也明矣舜作


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其诗曰南风之时兮可以阜


吾民之财兮说者谓池遇南风则结盐多故曰可


以阜财盖盬盐未几即兴也然周官盐人之文诸

卷四 第 28b 页 WYG0067-0345b.png
盐用各有所宜则后此盬盐虽兴青之贡恐亦终


不可废耳


诗为絺为绤服之无斁传云精曰絺粗曰绤周官


掌葛以时徵絺绤之材于山农盖取诸畿内此经


为邦国之贡故献其布之精者内外事不同也曲


礼为天子削瓜者副(普逼反)之巾以絺则絺又可用


作巾矣禹时青豫既贡絺扬之岛夷又贡卉服先


儒以为即葛越左思吴都赋云蕉葛升越弱于罗

卷四 第 29a 页 WYG0067-0345c.png

纨是也后世专以出南土者为佳考杜氏通典贡


蕉葛者凡十馀郡皆南土也唯临淄贡丝葛十五


疋犹有禹贡之馀制焉


周礼醢人馈食之豆有蠃(古螺字)醢螷(音排)醢蜃蚔(音迟)


醢又鳖人祭祀共螷蠃蚔以授醢人故林氏以海


物为蠃螷蜃蚔之类然蚔乃蚍蜉子非水族也郑


康成庖人注云青州之蟹胥后汉伏隆传张步遣


使献鳆(音雹)鱼斯实经之海物矣(又按本草乌贼海鹞牡蛎马刀魁蛤)

卷四 第 29b 页 WYG0067-0345d.png
(文蛤车螯东海中皆有之马刀即螷魁蛤即蚶也)礼王者大飨有四海九


州之美味禹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故此等亦令


贡之非以奉上之口腹也青距帝都不过二千馀


里而又献薨(古老反)不献鲜(悉然反)则于民固无害矣


后世海物莫盛于岭海而海岱则微如郭璞江赋


所言王珧海月三蝬𧉈江洪蚶石𧉧鲎蝞之类皆


岭海产也远方驰贡烦扰疲费唐元和中孔戣奏


罢明州岁贡淡菜蚶蛤之属长庆中复贡元稹观

卷四 第 30a 页 WYG0067-0346a.png

察浙东又奏罢之明州且以为苦况粤闽乎以是


知禹贡海物唯青有之而不及徐扬其为斯民虑


也盖详


惟错有别解林少颖云先儒谓海物错杂非一种


此说不然夫既谓之海物而不指其名则固非一


种矣何须更言惟错窃谓此与扬州齿革羽毛惟


木文势正同错别是一物如豫州之磬错也吴幼


清云惟或在句中犹言与及暨也或在句端犹如

卷四 第 30b 页 WYG0067-0346b.png
越如若也错石可磨砺者也诗云他山之石可以


为错(渭)按此错果为石则荆何必又贡砺砥惟字


在句中亦不尽如吴氏训海岱惟青州岂可谓与


青州暨青州邪

岱畎丝枲铅松怪石(释文畎工犬反徐本作畎谷枲思似反铅寅专反字从㕣㕣音以选)
(反怪如字)
 传曰畎谷也怪异好石似玉者岱山之谷出此五物
 皆贡之正义曰释水云水注川曰溪注溪曰谷谷是
卷四 第 31a 页 WYG0067-0346c.png
 两山之间流水之道故言畎去水故言谷也怪石奇
 怪之石故云好石似玉也枲麻也铅锡也岱山之谷
 有此五物美于他方所有故贡之也陆氏(德明)曰怪
 石珷玞之属王氏曰黑锡曰铅林氏曰凡贡不言其
 所出之地者一州所出皆可贡言所出之地者以此
 地所产为良也又曰怪石之贡诚为可疑窃意当时
 制礼作乐资以为器用之饰有必不可阙者非贡无
 益之物以充玩好也程氏(大昌)曰质状色泽似石而
 非石故命为怪非抑之也所以高之也古者用玉比
卷四 第 31b 页 WYG0067-0346d.png
 后世特多其势不得不以似玉者充之玖璁琫琇之
 类是已盖贡怪石以足用非如今灵璧太湖之石嵌
 空玲珑可为戏玩者也(按尹文子云魏田父得玉以告邻人邻人诈之曰此怪石)
 (也怪石似玉故可以相诳)

益稷浚畎浍距川传曰一畎之间广尺深尺曰畎


方百里之间广二寻深二仞曰浍正义曰匠人为


沟洫耜广五寸二耜为耦一耦之伐广尺深尺谓

卷四 第 32a 页 WYG0067-0347a.png

之畎田首倍之广二尺深二尺谓之遂九夫为井


井间广四尺深四尺谓之沟方十里为成成间广


八尺深八尺谓之洫方百里为同同间广二寻深


二仞谓之浍是畎遂沟洫浍皆通水之道惟言畎


浍者举大小而略其馀也与此释岱畎不同(渭)


二义不可偏废山势已尽平原旷野之乡可以备


五者之制自当依匠人说若在山中崎岖偪侧安


所得成同之地而为之自当依释水说盖谷是涧

卷四 第 32b 页 WYG0067-0347b.png
壑之流直出山中以注溪即禹所谓畎溪则谷口


横截一道受涧壑诸水以注川即禹所谓浍也匠


人之沟洫乃人为之溪谷天成不必五者俱备秩


然整齐


周礼太宰九职其一曰嫔妇化治丝枲又有典丝


典枲掌其藏与其出以待兴功之时颁之于外内


工贾疏云按丧服传牡麻者枲麻也则枲是雄麻


对苴是麻之有蕡实者桓宽盐铁论曰古者庶人

卷四 第 33a 页 WYG0067-0347c.png

耋老而后衣丝其馀则麻枲而已故命曰布衣是


枲贱于丝也兖豫通州之丝皆可贡青所出不尽


美故系之以岱畎


说文铅青金也本草铅一名黑锡今泰山之下不


闻有铅苏颂曰铅生蜀郡平泽今有银坑处皆有


之盖矿利渐开不必以岱畎为良遂隐而不传矣


铅不知其所用案胡粉黄丹皆化铅为之土宿真


言本草云铅乃五金之祖变化最多一变而成胡

卷四 第 33b 页 WYG0067-0347d.png
粉再变而成黄丹是也胡粉一名白粉黄丹一名


朱粉可以代丹垩故贡其材使炼治之以给绘画


涂饰之用也


鲁颂閟宫之卒章曰徂来之松新甫之柏是断是


度是寻是尺松桷有舄路寝孔硕徂徕山在今泰


安州东南四十里实岱之支峰特异其名耳水经


注云徂徕山多松柏诗所谓徂徕之松也邹山记


曰徂徕山在梁父奉高博三县界犹有美松(见第二十)

卷四 第 34a 页 WYG0067-0348a.png

(四卷汶水)昔秦始皇登泰山避风雨于松下因封其树


为五大夫岱畎之多松明矣齐鲁以岱分界徂徕


在南与新甫俱为徐域故其材鲁得用之也


金吉甫云怪石如今莱之温石可为器今青州黑


山红丝石红黄相参文如林木或如月晕如山峰


如云霞如花卉即古怪石也淄川梓桐山石门涧


石色若青金纹如铜屑理极细密亦奇石但不如


红丝石之坚凡此诸品皆可为器用今取以为砚

卷四 第 34b 页 WYG0067-0348b.png
登州府志云怪石出莱阳县五龙山色类昆山石


而文理过之渭按经之怪石本出岱畎青莱登之


地去岱绝远泛引无当也名医别录言白紫石英


皆生太山山谷白石英大如指长二三寸六面如


削白澈有光长五六寸者弥佳寇宗奭曰紫石英


明彻如水精但色紫而不匀李时珍曰太平御览


云自大岘至太山皆有紫石英太山所出甚瑰玮


斯二英者其经之所谓怪石乎英通作瑛说文瑛

卷四 第 35a 页 WYG0067-0348c.png

玉光也徐锴曰案符瑞图玉瑛仁宝不斲自成光


若白华汉文帝时渭阳玉瑛见今白石紫石瑛皆


石之似玉有光莹者由是观之二英之可代玉益


信矣(诗齐风尚之以琼英传云石似玉亦可證石英之义)但近世器服之饰


此石罕用人唯知为药物故言怪石者不复以二


英当之耳(魏文帝黄初元年取白石英紫石英及五色大石起景阳山于芳林园此则与)


(结瑶构琼无别非大禹作贡之意也)

莱夷作牧(释文莱音来牧徐音目一音茂)
 颜氏曰莱夷莱山之夷也林氏曰史记齐世家太公
卷四 第 35b 页 WYG0067-0348d.png
 东就国莱夷来伐与之争营丘左传夹谷之会莱人
 欲以兵劫鲁侯孔子曰两君合好而裔夷之俘以兵
 乱之莱之为夷无疑矣先儒但以为地名非也吴氏
 曰作谓耕作牧谓放牧夷人以耕牧为业也渭按今
 莱州登州二府皆禹贡莱夷之地其成功独后故书
 作牧于赋贡之下与冀之恒卫大陆同一变例

元和志云故黄城在登州黄县东南二十五里古

卷四 第 36a 页 WYG0067-0349a.png

莱子国春秋传齐侯灭莱杜注今东莱黄县是也


莱山在县东南二十里封禅书齐之八祠六曰月


主祠莱山此莱国之所都也今高密县在胶州西


北五十五里县治即夷安故城古夷维邑水经注


胶水北过夷安县东应劭曰故莱夷邑太史公曰


晏平仲莱之夷维人也西去潍水四十里然则高


密亦莱地其境越胶水而西去潍水不远矣即墨


在州东而为齐邑盖灭莱后始有其地耳然春秋

卷四 第 36b 页 WYG0067-0349b.png
时又有夷介二国与莱错壤而居夷在即墨县西


介在胶州之南隐元年纪人伐夷僖二十九年介


葛卢来是也嵎夷既略便当治莱夷而禹不然者


盖以其水入海路近为患不深而潍淄内地宜先


治之此成功所以独后也


孔传云莱夷地名可以放牧说者皆因之以作牧


为一事唯吴幼清不然今按莱夷之地三面濒海


皆为斥卤五谷不生中间又有莱胶劳成羽金与

卷四 第 37a 页 WYG0067-0349c.png

之罘文登不其距艾等山及貕养泽(元和志云泽在莱川昌阳)


(县西北四十里今为登州府莱阳县地也)其可耕者无几齐地负海潟


卤少五谷况莱夷乎耕田不足以自给故必兼畜


牧而后可以厚其生经所以言作又言牧也若从


旧解则作字颇赘且经凡书作皆谓耕作此不当


独异故改从吴氏金吉甫曰莱夷地宜畜牧取其


畜以供此臆说也禹贡周官未有以畜贡者唯周


书王会篇言外国所献有纨牛露犬之类盖非常

卷四 第 37b 页 WYG0067-0349d.png
畜不可据以释此经

厥篚檿丝(释文檿乌簟反渭按檿史记作酓盖从古文本也)
 传曰檿桑蚕丝中琴瑟弦正义曰释木云檿桑山桑
 郭璞曰柘属也檿丝是蚕食檿桑所得丝韧中琴瑟
 弦也(枚乘七发之言琴曰野茧之丝以为弦)苏氏曰檿桑出东莱以织
 缯坚韧异常东莱人谓之山茧渭按丝不入篚而檿
 丝入篚盖贵重之诸篚皆织成之物而此独以丝盖
 或弦或缯听其所为也
卷四 第 38a 页 WYG0067-0350a.png

苏氏云檿丝出东莱莱夷作牧而后有此故书篚


在其后亦不言独莱夷贡之也登州府志云檿丝


出栖霞县文登招远等县亦有之其茧生山桑不


浴不饲居民取之制为䌷久而不敝斯所谓出东


莱坚韧异常者也今青州济南兖州等处皆有茧


䌷其蚕乃人放椿树上食叶作茧丝不甚坚韧尝


询诸土人野蚕食山桑叶作茧高岩之上樵者往


往得之不过数枚欲制为䌷须广收多积乃成一

卷四 第 38b 页 WYG0067-0350b.png
匹所出至少官长欲市取亦无从得也盖必此种


而后可以当禹贡之檿丝古今事变不同以今之


遍地皆有而疑古之独出于东莱也亦过矣


刘原父曰青徐扬三篚皆三夷之贡也孙徵取之


今按扬之贝锦果出岛夷则下文厥色橘柚岂亦


岛夷贡之乎其不可通也明矣檿丝虽出莱夷他


国可市取以贡亦犹蓝田出玉而贡璆琳者非独


蓝田在其境内者也说见雍州

卷四 第 39a 页 WYG0067-0350c.png

困学纪闻曰地理志谓齐俗弥侈织作冰纨绮绣


纯丽之物号为冠带衣履天下临淄有服官墨子


曰锦绣絺纻乱君之所造其本皆兴于齐景公喜


奢而忘俭幸有晏子以俭镌之然犹几不能胜齐


俗之侈盖自景公始(渭)按汉世齐有三服官春献


冠帻縰为首服纨素为冬服轻绡为夏服又有冰


绮方空(音孔)縠吹纶絮之目齐俗之工于织作如此


然自春秋以前皆未尝有也故青州贡絺篚檿丝

卷四 第 39b 页 WYG0067-0350d.png
而已矣豫贡絺纻扬篚贝锦舜观古人之象以作


绣四者自唐虞有之而墨子以为乱君之所造不


亦悖乎盖一意尚俭讥齐俗之侈而不自觉其言


之过耳

浮于汶达于济
 正义曰地理志云汶水出泰山莱芜县原山西南入
 济蔡氏曰不言达河者因于兖也(渭)按此经蒙兖之
 文曰达于济则由漯以入河可知矣其东北境径浮
卷四 第 40a 页 WYG0067-0351a.png
 济不必从汶也

水经注汶水出泰山莱芜县原山(莱芜县在齐城西南原山又在)


(县西南六十许里从征记曰汶水出县西南流自入莱芜谷夹路连山数百里水隍多行石涧中按)


(原山在今莱芜县东北七十里东接益都西接章邱北接淄川县界高耸出群山之上亦名马耳山)


(魏收志嬴县有马耳山汶水出是马耳即原山矣今又名岳阳山)西南径嬴县故


城南(城在今莱芜县西北)又东南径奉高县北(今泰安州东有奉高废县)


屈从县西南流与一水合俗谓之牟汶(水出牟县故城西南)


(阜下俗谓之胡卢堆西南径奉高县故城而西南流注于汶今莱芜县东有牟县故城牟汶水在县)

卷四 第 40b 页 WYG0067-0351b.png
(南门外西流至泰安州东入汶)又南右合北汶(水出分水溪东南流径泰山东合天)


(门下溪水又东南流径南明堂下昔汉武令奉高作明堂引水为壁雍世谓之石汶又左入于汶水)


(今泰安州南有泮水出泰山分水岭考其源流盖即北汶也)又西南径徂徕山


西(山在州东南四十里)又南径博县故城东(城在川东南汉置唐改曰乾封)


又西南径龙乡故城南又西南径亭亭山(山在州南五十)


(里)又南左会淄水世谓之柴汶(水出泰山梁父县东西南流径菟裘)


(城北又径梁父故城南又西南径柴县故城北又径成邑北春秋齐师围成成人伐齐饮马于斯水)


(者也淄水又西径阳关城南西流注于汶水今按州南有废柴县梁父故城西南有阳关城柴汶水)

卷四 第 41a 页 WYG0067-0351c.png

(在州东三十五里俗名司马河)又南径钜平县故城东(城在州西南)


西南径鲁国汶阳县北又西径汶阳县故城北(城在)


(今宁阳县东北)又西洸水出焉(吕忱曰洸水出东平上承汶水于冈县西阐亭东尔)


(雅汶别为阐其犹洛之有波矣洸水西南流径乘邱县故城东又东南注于洙水按乘邱故城在今)


(滋阳县西北)又西径蛇邱县南(今肥城县南有蛇邱故城本鲁蛇渊囿汉置县)


又西南径冈县北(县本鲁阐邑在今宁阳县境)又西南径东平


章县南(今东平州东有章县故城)又西南径桃乡县故城西(城在)


(令汶上县东北四十里)又西南径寿张县北(寿张本寿良后汉光武更名)

卷四 第 41b 页 WYG0067-0351d.png
又西南至安民亭入于济(今州西南十里安山镇即故安民亭)汶水


自桃乡四分当其派别之处谓之四汶口(即今戴村坝地)


其左二水双流西南至无盐县之郈乡城南又西


南径东平陆故城北又西径危山南(世谓之龙山)又西


合为一水西南入茂都淀(即今南旺湖)次一汶西径郈


亭北又西至寿张故城东遂为泽渚其右一汶西


流径无盐县故城(城在今东平州东)又西径洽乡城南又


西南径寿张县故城北(城在州西南)又西入于济以今

卷四 第 42a 页 WYG0067-0352a.png

舆地言之汶水自莱芜历泰安肥城宁阳至东平


入济合流以注于海此禹迹也迨元人引汶绝济


为会通河明永乐中又筑戴村坝遏汶水尽出南


旺以资运而安山入济之故道填淤久矣


元和志乾封县界有五汶源别而流同五汶者曰


北汶嬴汶柴汶牟汶其一则经流也(四汶口乃下流岐分处不)


(在五汶之数)按郦注无嬴汶嬴汶在今莱芜县南三十


里源出宫山之阴流合牟汶宫山者新甫之别名

卷四 第 42b 页 WYG0067-0352b.png
也山在新泰县西北泮水源出泰山分水岭即北


汶州志谓之堑汶在今泰安州南五汶之外有小


汶在州东南七十里源出宫山流径徂徕山南又


西入汶水所谓大汶口也嬴汶流合牟汶故郦注


不言五汶以小易嬴斯为当矣又有水出莱芜县


寨子村流合牟汶者近志指为浯汶据汉志琅邪


灵门县有高柘山浯水所出东北入潍说文云水


出灵门山世谓之浯汶(浯水合东汶入潍故有此名)在今莒州

卷四 第 43a 页 WYG0067-0352c.png

界与莱芜无涉志妄言耳东汶出朱虚县小泰山


北流至淳于县入潍在今临胊安邱界淮南子曰


汶出弗其西流入济高诱云弗其山名在朱虚县


东是即入潍之东汶言入济者淮南之误也


曾彦和曰汶水有二出莱芜县原山入济者徐州


之汶也出朱虚县泰山入潍者青州之汶也(渭)


原山北接淄川延袤跨青徐之境汶虽徐水其导


源处犹为青域故青之贡道书浮于汶云

 禹贡锥指卷四
卷四 第 43b 页 WYG0067-0352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