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
卷二十 第 1a 页 WYG0814-019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书苑菁华卷二十
              宋 陈思 撰
  杂著
   晋杨泉草书赋
惟六书之为体美草法之最奇杜垂名于古昔皇著法乎
今斯字要妙而娟好势绮丽而分驰解𨽻体之细微散委曲
而得宜乍抑扬而奋发似龙凤之腾仪应神灵之变化象
卷二十 第 1b 页 WYG0814-0195b.png
日月之盈亏画纵疏而植立衡平体而均施或敛束而
相抱或婆娑而四垂或攒剪而齐整或上下之参差或
阴岑而高举或落箨而低披其娟好施媚如明珠之陆
离其翰发摅藻如春华之扬极其提墨纵体如美女之
长眉其滑泽流易如长溜之分岐其骨梗强壮如柱础
之不基其断除穷尽如工匠之画规其芒角唅牙如严
霜之傅枝众巧百态无奇不尽宛转翻覆如丝相持
   齐王僧虔书赋
卷二十 第 2a 页 WYG0814-0195c.png
惟凭虚而测有思法想而图空心经(阙/)则目象手以其
容心麾毫以手从风摇挺气妍(阙/)深切尔其𨽻也明敏
(阙/)嬳约(阙/)趋将摘文能缛词韵笙簧仪春等爱丽景依
长沉若云郁轻若蝉扬稠必昂萃约实拱张垂端整曲
裁邪制方或其美于巨巧或双竞于(阙/) 形绵靡而多
态气陵厉其如芒故其委邈也必妍献体也贵壮迹乘
规而骋势志循检而怀放
   唐吴融览䛒光上人草书想贺监赋
卷二十 第 2b 页 WYG0814-0195d.png
贺秘监来归会稽雾隐霞栖𣲖镜湖水作沼凿石篑峰
为梯叹非雌雉畏其雄鸡东皋子无乡不醉漆园吏有
物皆齐孔子悠哉顾龟邱以寻胜翟公何尔罗雀门而
更题一日豁层轩怀素壁攘袂高下飞文终绎风雨随
生鱼龙序掷涛奔浪走中秋逄犯斗之槎月上云开半
夜见陨天之石狂兕无群离鸿一只横鲁阳挥去之戈
树吕布射来之戟援毫既罢悦自忘疲满堂生金玉之
宝出世掩鬼神之奇日落帘捲户掩枕欹云情自远鹤
卷二十 第 3a 页 WYG0814-0196a.png
态难羁但将健笔以为适岂待閒人之见知邈矣清风
跂焉仰止今观上士之殊艺可继伊人之逸轨当时芸
阁较于富贵浮云此日柴门得不尘埃脱屣
   梁陶隐居论杨三仙君真迹
杨君书最上不今不古能细能大大较虽效郗法笔力
规矩兼于二王(杨君名羲晋人/见窦泉述书赋)许掾书乃是学缺而字
体劲利偏善写经画符子剔祖善郁勃峰势殆非人功
所逮长史章草乃能而正书古拙隐居昔见从通思善
卷二十 第 3b 页 WYG0814-0196b.png
别法书叹其神识今睹三君之迹一字一画皆望影悬
了自善思非智艺所及待天假此鉴令以有是诀尔
   隋释智果心成诵
迫展右肩(头须长者向右展/宁宣台尚字是)
长舒左足(有足者向左舒/宝其类字是)
峻拔一角(字方者抬右角/圆有周字是)
潜虚平腹(右军云书稍粗于左右亦须看远近均/匀递相覆盖放令右虚用见罔月字是)
间合间开(无字等四画四点为/综上心开则下合也)
卷二十 第 4a 页 WYG0814-0196c.png
隔仰隔覆(并字是隔二畺字隔三皆/斟酌二三字仰覆用之)
回互留放(为字有磔掠相重者则交字上柱下/放茶字上放下柱是也不可并放)
变换垂缩(为两竖画一垂一缩并字右缩/左垂尔字右垂左缩上下亦然)
繁则减除(为王书悬字虞书书毚字皆去/一点张书盛字改血从皿字)
疏当补续(王书神字虔字皆加/一点却字从节也)
分若仰背(为缩也州册之类皆须自立/其仰背钟王所书皆是也)
合如对目(为逄也八字州字/皆须潜相瞩睨)
孤单必大(一点一画成/其独立者是)
卷二十 第 4b 页 WYG0814-0196d.png
重并仍促(为昌吕文枣等字上促林棘/羽等字左促森淼字兼用之)
以侧映斜(丿为斜乀为侧交/次以之类是也)
如斜附曲(谓人为由女宴/必在之类是也)
覃积一字功归自得盈虚(仰背抑覆重缩/回互不失也)统视连行妙
在相承起复
   隋释智永右军乐毅论
乐毅论者正书第一梁世模出天下珍之自萧阮之流
莫不论学陈天嘉中人得以献之帝赐始兴王王作牧
卷二十 第 5a 页 WYG0814-0197a.png
镜中即以见示吾昔闻其妙今睹其贵阅玩良久匪朝
伊夕始兴薨后仍属废帝既没又属馀干公主以帝王
所重恒加宝爱隋世诸王皆求不得及天下一统四海
同文果匆匆追寻累载而方得此书留意运工时尽神
妙其间书误两字不欲点除遂雌黄治民然后用笔陶
隐居云大雅吟乐毅论大师箴等笔力鲜媚纸墨精新
斯言得之矣释智永记
   唐太宗书王羲之傅后
卷二十 第 5b 页 WYG0814-0197b.png
书契之兴肇乎中古绳文鸟迹不足可观末代去朴归
华舒笺点翰争相誇尚竞其工拙伯英临池之妙无复馀
踪师宜悬帐之奇罕有遗迹逮乎钟王以降略可言焉
钟虽擅美一时称为奇绝论其尽善或有所疑至于布
纤浓分疏密霞舒云卷无所间然但其体则古而不今
字则长而愈制语其大量以此为瑕献之虽有父风殊
非新巧观其字势疏瘦如隆冬之枯树览其笔踪拘束
若严家之饿𨽻其枯树也虽枯折而无屈伸其饿𨽻也
卷二十 第 6a 页 WYG0814-0197c.png
则羁羸而不放纵夫斯二者固翰墨之病与子云近出
擅名江表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行行若萦春蚓字
字如绾秋蛇卧王濛于纸上坐徐偃于笔下虽秃千兔
之翰聚无一毫之筋窃万古之皮敛无半分之骨以兹
播美非其滥名耶此数子者皆誉过其实所以详察古
今研精篆数其惟王逸少乎观其点曳之工裁成
之妙烟霏露结状若断而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
而反直玩之不觉为倦览之莫识其端心慕于此一人
卷二十 第 6b 页 WYG0814-0197d.png
而已其馀区区之类何足论哉
   唐虞世南劝学篇
自古贤哲勤乎学而立其名若不学即没世而无闻矣
且谓之竹箭湛卢之断割不刮而羽之不淬而砺之终
不见利用之材耳羲之云耽玩之功积如丘山张芝学
书池水尽黑当其雅趣求彼意旨无图其形容而滞于
体质此贵乎志意专精必有诚应也今中宵之际遂梦吞
笔既觉之后若在胸臆又因假寐见张芝指一道字用
卷二十 第 7a 页 WYG0814-0198a.png
笔体法斯也是明志诚感神信有徵矣故羲之于山阴
写黄庭经感三台神降其子献之会稽山见一异人披
云而下左手持纸右手持笔以遗献之献之受而问之
曰君何姓氏复何游处笔法奚施答曰吾象外为宅不
变为姓常守为字其笔迹岂殊吾体耶献之披服斯言
退而临写向逾三岁竟昧其徵况乃不学乎羲之云自
非通灵感物不可与谈斯道夫道者学以致之饱食终
日而无所用心则去之逾远不得其门而入虽勤苦而
卷二十 第 7b 页 WYG0814-0198b.png
无成矣今立君臣之体数以攻战之势将以近而逾远
必因筌而得兔务欲成其体要启其户牖庶俟将来君
子思而勉之
   唐刘禹锡论书
或问书曰书足以记姓名而已工与拙何损益于数哉
答曰此诚有之盖举下之说尔非蹈中之说亦犹言居
室曰避燥温而已言衣裳曰适寒煖而已言饮食曰充
腹而已言车马曰代劳而已言禄位曰代耕而已今夫
卷二十 第 8a 页 WYG0814-0198c.png
考居室必以高门丰室为美笥衣裳必以文章鲜泽为
甲评饭食必以精良海陆为贵第车马必以华轩绝足
为高谈禄位必以重侯累封为意是数者皆不举汗下
之说奚独于书也行之夫礼曰士依于德游于艺德者
何曰至曰敏曰孝之谓艺者何礼乐射御书数之谓是
则艺居三德之后而士必游之也书居数之上而六艺
之一也语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奕者
乎为之犹贤乎已是则博奕不得列于艺差愈于饱食
卷二十 第 8b 页 WYG0814-0198d.png
无所用心耳吾观今之人适有面诋之曰子书居下品
矣其人必哑尔而笑或夷然不屑诋之曰子握槊奕棋
居下品矣其人必赧然而愧或艴然而怒是故敢以六
艺斥人不敢以奕博斥人嗟乎众尚之移人也问者曰
然则备魏晋宋齐间亦尝尚斯艺矣至有君臣争名父
子不让何哉客曰吾姑欲求中道耳子宁以尚之之弊
相规哉且夫信者美德也秦穆尚之而贤臣莫赎黄老
者至道也窦后好之而儒臣见绌道德且不可尚矧由
卷二十 第 9a 页 WYG0814-0199a.png
道德以下者乎所谓中道而言书者何处之文学之下
奕博之上材钧而善者得以加誉遇钧而善者得以议
能所加在乎誉非实也不黩于货所议在乎过非罪也
不紊于刑夫如是庶乎六书之学不湮坠而已乎
   唐李华论书
或有人示以文卷者中有小学说一篇其略曰鸿文先
生坐于堂上手执经一卷弟子以次立先生讲既已而
为文焉示于众子则不善书也小学家流曰先生通儒
卷二十 第 9b 页 WYG0814-0199b.png
也而弗能此学何哉鸿文先生方隐几闻是言也笑而
召之责曰夫儒之立身以学乎以书乎苟其书则孔子
无以加也且止云典籍至是则无以闻也尔徒学书记
姓名而已巳乎华既览之心愤愤然思有以喻故作论

夫六艺中此为难事人罕晓其奥予非能也亦尝闻其
旨盖用笔在乎虚掌而实指缓钩而急送意在笔前字
居笔后其势如舞凤翔鸾则其妙也大抵字不可拙不
卷二十 第 10a 页 WYG0814-0199c.png
可巧不可今不可古华质相半可也钟王之法悉而
备矣近世虞世南得其体别有婉媚之态凡云八法学
者悉善予有二字之诀至神之方所谓截拽也苟善斯
字逸少伯英彼何人哉噫谅哉书功之深人之难能知
也是谓曷可已乎
   唐司空图书屏记
人之格状或峻其心必劲心之劲则视其笔迹亦足见
其人矣历代入书品者八十一人贤杰多在其间不可
卷二十 第 10b 页 WYG0814-0199d.png
诬也国初欧虞之后继有名公元和长庆间先大夫初
以诗师友兵部卢公载从事于商于因题纪唱和乃以
书受知于裴公休辟倅钟陵及徵拜侍御史退居中条
时李忻州戎亦以草𨽻著称为计吏在蒲因辍所宝徐
公浩真迹一屏以为贶凡四十二副八体皆备所题多
文选五言诗其朔风动秋草边马有归心十数字或草
或𨽻尤为精绝或缀小简于其下记云怒猊抉石渴骥
奔泉可以下视碧落矣先公清旦披玩殆废寝食常嘱
卷二十 第 11a 页 WYG0814-0200a.png
诫云真长诗英吏部笔力逸气相资奇功无迹儒家之
宝莫踰此屏也然二者皆美神物所窥必当夺璧于中
流飞铓于烈火也殆非子之所可存耳庚子之岁遇乱
自虞邑居负之置于玉城别业丙辰春正月陜军复入
则前后所藏及佛道图记共七千四百卷与是屏皆为
灰烬痛哉今旅寓华下于进士姚顗所居获览书品及
徐公评论因感愤追述贻信后学具冀精于赏览者必
将继有诠次光化二年八月三日泗水司空图挥涕撰
卷二十 第 11b 页 WYG0814-0200b.png
录谨记
   唐韩方明授笔要说
昔岁学书专求笔法贞元十五年授法于东海徐公璹
十七年授法于清河崔公邈由来远矣自伯英以前本
未有真行草书之法姚思连奉诏论书法王僧虔答竟
陵手书云张芝韦诞钟会索靖二卫并得书名古今无
以变辨其优劣唯见笔力惊绝耳时有罗晖赵袭并善
书与张芝同著名而张矜巧自许众颇惑之常与太仆
卷二十 第 12a 页 WYG0814-0200c.png
朱宽书云上比崔杜不足下方赵罗有馀今言自古能
书皆曰钟张按张自矜巧为众所惑今言笔法亦不言
自张芝芝自云比崔杜不足即可信乎笔法起自崔子
玉明矣清河公虽云传笔法以张旭长史世之所传得
长史法者唯有得永字八法次有五执笔以下并未知
有前闻韩子方明传之于清河公问八法起于𨽻字之
始后汉崔子玉历钟王以下传授至于永禅师而至张
旭始知八法决演五势更备九用则万字无不该于此
卷二十 第 12b 页 WYG0814-0200d.png
墨道之妙最无不由之以成也夫把笔有五种大凡笔
长不过五六寸贵用易便也
第一执管夫书之妙在于执管既以双指包管亦当五
指共执其要实指虚掌钩擪讨送亦曰抵送以备口传
手授之说也世俗皆以单指包之则力不足而无神气
每作一画点虽有解法便当使用不成惟平腕双包虚
掌实指妙无所加也
第二掀管亦名拙谓五指共搦其管末吊笔急速无体
卷二十 第 13a 页 WYG0814-0201a.png
之书或起藁草用之今世俗多用三谓𢳇管书则全无
筋骨洵不可效也
第三撮管谓以五指撮其管末为大草书或书图幛用
之亦与拙管同也
第四握管谓捻拳握管于掌中悬腕以肘助力书之或
云起自诸葛亮倚柱书时霹雳柱裂书亦不辍当用壮
气率以臂力运管书之非书家流所用也后王僧虔用此
法盖以异于人非正则也近在张郎中松用笔亦然
卷二十 第 13b 页 WYG0814-0201b.png
未免为世笑也
第五搦管谓从头指至小指以管放第一二指节中推
之亦是效握管小异所为有好异之辈窃为流俗书图
画用之或亦以凡浅从时傅会为怪异此又非书家之
事也
徐公曰执笔于大指中节前居动转之际以头指齐中
指兼助为力指自然实掌自然虚虽执之使齐必须用
之自在今人皆执笔当节碍其转动拳指塞掌绝其力
卷二十 第 14a 页 WYG0814-0201c.png
势愈执之愈急滞不通纵用之规矩无以施为也
又曰夫执笔在乎便稳用笔在乎轻健故轻则须沉便
则须涩谓藏锋也不涩则险劲之状无由而生也太流
则便成浮滑浮滑则是为俗也故须每点画俱依笔法
然后称书乃因古人之迹所谓何敢妄作者也
又曰夫欲书先当想像所书一纸之中是何词句言语
多少及纸色相称以何等书令与书体相同或真或
行或草与纸相当然意在笔前笔从心后皆须存用笔
卷二十 第 14b 页 WYG0814-0201d.png
法凡有难书之字预须心中布置然后下笔自然容与
徘徊意态雄逸不得临时无法任笔所成则非谓能解

   唐杜光庭明𨽻书所始
世人多以𨽻书始于秦程邈者非也𨽻书之兴兴于周
代何以知之按左传赵孟问绛县人年曰亥有二首六
身是其物也士文伯曰然则二万六千六百有六旬也
盖以亥字之形似布算之状按古文亥作□今无其状
卷二十 第 15a 页 WYG0814-0202a.png
虽春秋之时文字未别而言亥字有二首六身则与今
亥字异下其首之二画竖置身傍□作□此则二万六
千六百之数也㨿此亥文则春秋之时有𨽻书矣又郦
善长水经注云临淄人有发古冢者得铜棺棺外隐起
为文言齐太公玄孙胡公之棺也惟三字古文馀今书
此胡公又在春秋之前即𨽻书兴于周代明矣当时未
全行犹与古人相参自秦程邈已来乃废古文全行𨽻
体故程邈等擅其名非创造也
卷二十 第 15b 页 WYG0814-0202b.png
   江南后主李煜书述
壮岁书亦壮犹嫖姚十八从军初拥千骑凭陵沙漠而
目全无虏又如夏云奇峰畏日烈景纵横炎炎不可向
迩其任势也如此老来笔老如诸葛亮董刑不废敲扑
后兴师日以白羽麾军不见其风骨而毫素相敌笔无
全锋噫壮老不同功用则异唯所能者可以言之书有
七字法谓之拨镫自卫夫人并钟王传授于欧颜褚陆
等流于此日然世人罕知其道者孤以幸会得授会子
卷二十 第 16a 页 WYG0814-0202c.png
先生奇哉是书也非天赋其性口授要诀然后研功覃
思则不能穷其奥妙安得不秘而宝之所谓法者擪捺
钩揭抵导送是也此七字今有颜公真卿墨迹尚于世
余恐将来学无所闻焉故聊记之
   翰林转授隐术
夫攻书之道虽从师授必须先识笔势乃可加工笔势
若明则务于迟涩迟涩既分资于异状异状得矣求诸
变态变态达矣无溺荒僻荒僻去矣藉于神彩神彩生
卷二十 第 16b 页 WYG0814-0202d.png
矣机于玄微则宕逸无方矣若乃一向规模随其工拙
专以定其肥瘦体其疏密齐平过于方整疾速流于滑
易进退生疑否臧不决振动迷于笔前留放惑于手下
方执私心于独见耻请问于智人若此欲造元微则未
之有也今论字之点画傍偏用笔之术多于永字取法
开合向背并遵钟元常王逸少轨则各有条贯自古皆
有口传手授不载文字其用笔图上明之也
夫学书者先须识点画钩挑名字然后集其笔法则结
卷二十 第 17a 页 WYG0814-0203a.png
束得所变通有凭画不变喻排算点不变如若布按
方不变成斗圆不变成钩斯则病之甚也崔子玉云观
其法象俯仰有仪方不中矩圆不中规抑左扬右望之
若欹陶隐居云近左虚右分间不同视之不足学之难
工并其术也楷法起于上谷王次仲蔡邕崔瑗悉能为
之钟元常以之尽妙王逸少得于神彩永禅师不隳
世业欧阳询虞世南克彰时誉递传互变不失其宗八
法熟闲异态皆备若明此道始可攻书尔
卷二十 第 17b 页 WYG0814-0203b.png
夫学书先识宗旨不知隐术难以求工钟王以来例皆
口授虽则心存于法而制在临时逄迎之态资于合宜
大凡笔法点画八体备于永字取则而已然八体起于
永字之始后汉崔子玉历钟王已下传授所用八体该
于万事墨道之最不可不明又闻先达于八体之外更
演五势以为制度
 一钩裹势(须圆角而蹲锋用中指钩以戒/之如罔同曰白南等字用之)
 二钩努势(须于指抵之中圆角而趯锋以指包/而成之如钓勺旬勿力等字用之)
卷二十 第 18a 页 WYG0814-0203c.png
 三裹笔势(须按锋上下蹙衄之/分今字下点是也)
 四传笔势(须抬笔坚策钟元常/书上字常用之是也)
 五奋笔势(险策是也草书/一二三字用之)
夫学先贤圣书实难为意气先知笔理粗会旨归行行
皆有活法字字尽如生动师资相契血脉相传其理渊
澄不可具载
 
 
卷二十 第 18b 页 WYG0814-0203d.png
 
 
 
 
 
 
 
 书苑菁华卷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