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九
卷十九 第 1a 页 WYG0814-018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书苑菁华卷十九
             宋 陈思 撰
  书诀
   蔡邕九势八诀
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立形势尽
矣藏头护尾力在字终下笔用力肌肤之丽故曰势来
不可立势去不可遏惟学软则奇怪生焉凡落笔结字
卷十九 第 1b 页 WYG0814-0185b.png
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势递相映带无使字背自
转笔宜左右回顾无使节目孤露
藏锋点画出入之迹欲左先右至回左亦尔
藏头图笔属纸合笔心常在点画中行
护尾点画势尽力收
疾势出于啄磔之中又在竖笔𦂳趯之内
掠笔在䟎锋峻趯用之
涩势在于𦂳駃战行之
卷十九 第 2a 页 WYG0814-0186a.png
横鳞竖勒之规此名九势得之虽无师授亦能妙合古
人须翰墨功多即造妙境耳
八字诀曰轻为屈折子知之乎曰岂不为钩笔转角折
锋轻过之谓乎
巧为布置子知之乎曰岂不为欲书先预想字形布置
令气势异巧之谓乎
锋为末子知之乎曰岂不为己成画使其锋健之谓乎
力为体子知之乎曰岂不为趯笔则画点皆有力即骨
卷十九 第 2b 页 WYG0814-0186b.png
体自能雄媚之谓乎
均为间子知之乎曰岂不为筑锋下笔皆须宛成无令
其疏之谓乎
称为大小子知之乎曰岂不为大字促之令小小字展
之令大须令茂密之谓乎
损为有馀子知之乎曰岂不为趣长短笔点画不足而
常使意势有馀之谓乎
益为不足子知之乎曰岂不为画点或有失趣者即以
卷十九 第 3a 页 WYG0814-0186c.png
傍点救之之谓乎
   白云先生书诀
天台紫真谓予曰子虽至矣而未善也书之气必达乎
道同混元之理七宝齐贵万古能名阳气明则华壁立
阴气大则风神生把笔扺锋肇乎本壮力圆则润势疾
则浑坚则劫逸则峻内贵盈外贵虚起不孤伏不寡回
迎非近背接非远望之惟逸发之惟靖敬兹法也书妙
尽矣言讫真逸子遂籍多以为陈续维永和九年三月
卷十九 第 3b 页 WYG0814-0186d.png
六日右军将军王羲之记
   变通异诀
点不变谓之布棋画不变谓之布算方不变谓之斗圆
不变谓之环此则书之大病学者切宜慎之
   唐太宗笔法诀
夫欲攻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
于玄妙心神不正字则欹斜志气不和书必颠覆同鲁
庙之器虚则欹满则覆中则正正者冲和之谓也
卷十九 第 4a 页 WYG0814-0187a.png
大抵锐竖则锋正锋正则四面势全次实指指实则节
力均平次虚掌掌虚则运用便易
为点必收贵坚而重
为画必勒贵涩而迟
为击必勍掠贵险而劲
为竖必努贵战而雄
为戈必润贵迟凝而不顾
为环必郁贵戚锋而总转
卷十九 第 4b 页 WYG0814-0187b.png
为波必磔贵三折而遣毫
侧不得平其笔
勒不得卧其笔须笔锋先行
努不宜直直则失力
趯须存其笔锋得而出
策须仰策而收
掠须笔锋左出而利
啄须卧笔而疾掩
卷十九 第 5a 页 WYG0814-0187c.png
磔须战笔外发得意徐乃出之
大点要作棱用忌于圆平贵于通变合笔处策羊字是

合勒处勒士字是也
凡横画并仰上覆收士字是也
三须解磔上中下仰不覆春主字是也凡画宜变通者
悉用之
合掠印掠户乎是也
卷十九 第 5b 页 WYG0814-0187d.png
彡乃形影字右边不可一向为之须背下撇之
父须上磔衄锋下磔放出不可双出
多是四击一缩二三亦缩四须出锋
巧在乎躏磔则古秀而意深拙在乎轻浮则薄俗而直
致以采摭菁英芟薙芜秽庶近乎翰墨脱专执自贤阙
于师授则众病锋起衡鉴徒悬于闇矣
   唐范阳卢隽临妙诀
吴郡张旭言自智永襌师过江楷法随渡永襌师乃羲
卷十九 第 6a 页 WYG0814-0188a.png
献之孙得其家法以授虞世南虞传陆东之陆傅子彦
远彦远仆之堂舅以授余不然何以知古人之词云耳
隽按永禅师从侄纂及孙涣皆善书能继世张怀瓘书
断称上官仪师法虞公过于纂矣张志逊又纂之亚是
则非独专于陆也王叔明书后吕又云虞褚同师于史
陵陵盖隋人也旭之傅法盖多其人若韩太傅滉徐吏
部浩颜鲁公真卿魏仲庠又傅蒋陆及从侄野奴二人
予所知者又傅清河崔邈邈傅褚长文韩方明徐吏部
卷十九 第 6b 页 WYG0814-0188b.png
傅之皇甫阅阅以柳宗元员外为入室刘尚书禹锡为
及门者言柳公常(阙/)  五柳傅方少卿直温近代贺
拔式(阙/)    马璋李中丞戎子方皆得名者盖书
非口傅手授而云能知未之见也小子蒙昧常有心焉
而良师不遇岁月久矣天机懵然因取翰林隐术右军
笔势论徐吏部论书窦暨字格永字八法势论删繁选
要以为其篇系辞言智者观其彖辞思过半矣倘学者
殚思于此钟繇羲献诚可见其心乎
卷十九 第 7a 页 WYG0814-0188c.png
  第一用纸笔
  第二认势
  第三裹束
  第四真如立
  第五草如走
  第六上稀
  第七中匀
  第八下齐
卷十九 第 7b 页 WYG0814-0188d.png
用笔之法拓大指擪中指敛第二指拒名指令掌心虚
如握印此大要也
凡用笔以大指节外置笔令动转自在然后奔头微拒
奔中中钩笔拒亦勿令太𦂳名指拒中指小指拒名指
此大要也皆不过双苞自然虚掌实指永字论云以大
指拓头指钩中指此盖言单苞者当然必须气脉均匀
拳心须虚则转侧圆顺腕须健起粘纸则轻重失准把
笔浅深在去纸远近远则浮泛虚薄近则揾锋体重
卷十九 第 8a 页 WYG0814-0189a.png
用水墨之法水散而墨在迹浮而棱敛事若自然纸刚
则用软笔策掠按拂制在一锋纸柔用硬笔充努钩磔
顺成在纸纯刚如以锥画石纯柔如以泥洗泥既不圆
畅神格亡矣画石及壁同纸刚例盖其相得也
  书意
   梁武帝观钟繇书法十二意
    平谓横也  直谓纵也  均谓间也
    密谓际也  锋谓端也  力谓体也
卷十九 第 8b 页 WYG0814-0189b.png
    轻谓屈也  决谓牵制也 补谓不足也
    损谓有馀也 巧谓布置也 称谓大小也
字外之奇文所不书世之学者宗二王元常逸迹曾不
睥睨羲之有过人之论后生遂尔雷同元常谓之古肥
子敬谓之今瘦今古既殊肥瘦颇反如自省览有异众
说张芝钟繇巧趣精细殆同机神肥瘦古今岂易致意
其迹虽少可得而推逸少至学钟书势巧形密及其独
运意疏字缓譬犹楚音习夏不能无楚过言不悒未为
卷十九 第 9a 页 WYG0814-0189c.png
笃论夫子敬之不迨逸少犹逸少之不迨元常学子敬
者如画虎也学元常者如画龙也余虽不习偶见其理
不习而言心慕之效与聊复自计以补其阙非欲明解
强以示物也傥有巧思思盈半矣
   唐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
余罢秩醴泉特诣东洛访金吾长史张公旭请师笔法
长史于时在裴儆宅憩止已一年矣众有师张公求笔
法或有得者皆曰神妙仆顷在长安师事张公竟不蒙
卷十九 第 9b 页 WYG0814-0189d.png
傅授使知是道也人或问笔法者张皆大笑而对之使
草书或三纸或五纸皆乘兴而散竟不复有得其言者
余自再游洛下相见眷然不替仆因问裴儆足下师敬
长史有何所得曰但得书绢素屏数本亦尝论诸笔法
惟言倍加工学临则书法当自悟尔仆自停裴儆宅月
馀因与裴儆从长史言话散却回向长史请曰仆既承
几丈奖诱日月滋深夙夜工勤耽溺翰墨虽四远流扬
自未稳洽得闻笔法要诀则终为师学以冀至于能妙
卷十九 第 10a 页 WYG0814-0190a.png
岂任感戴之诚也长史良久不言乃左右盻视拂然而
起仆乃从行归东竹林院小堂张公乃当堂踞床坐命
仆居乎小榻乃曰笔法玄微难妄傅授非志士高人讵
可言其要妙也书之求能且攻真草今以授子可须思
妙乃曰夫平谓横子知之乎仆思以对曰尝闻长史九
丈每令为一平画皆须纵横有象此岂非其谓乎长史
乃笑曰然又曰夫直谓纵子知之乎曰岂不谓直者必
纵之不令邪屈之谓乎长史曰然又曰密为际子知之
卷十九 第 10b 页 WYG0814-0190b.png
乎曰岂不谓筑锋下笔皆令宛成不令其疏之谓乎长
史曰然又曰均为间子知之乎曰尝蒙示以间不容光
之谓乎长史曰然又曰锋为末子知之乎曰岂不谓末
以成画使其锋健之谓乎长史曰然又曰力为骨体子
知之乎曰岂不谓趯笔则点画皆有筋骨字体自然雄
媚之谓乎长史曰然又曰轻为曲折子知之乎曰岂不
谓钩笔转角折锋轻过亦谓转角为闇过之谓乎又曰
决为牵制子知之乎曰岂不谓牵掣为撇决意挫锋使
卷十九 第 11a 页 WYG0814-0190c.png
不怯滞令险峻而成以谓之决乎长史曰然又曰补谓
不足子知之乎曰尝闻于长史岂不谓结搆点画或有
失趣者则以别点画旁救之谓乎长史曰然又曰损谓
有馀子知之乎曰尝蒙所授岂不谓趋长短笔长使意
气有馀画若不足之谓乎曰然又曰巧为布置子知之
乎曰岂不谓欲书先预想字形布置令其平稳或意外
字体令有异势是谓之巧乎曰然又曰称谓大小子知
之乎曰尝闻教授岂不谓大字促之令小小字展之使
卷十九 第 11b 页 WYG0814-0190d.png
大兼令茂密所以为称乎长史曰然子言颇皆近之矣
夫书道之妙焕乎其有旨焉字外奇妙凡庸不能辨言
所不能尽世之学者皆宗二王元常颇存逸迹曾不睥
睨笔法之妙遂尔雷同元常谓之古肥子敬谓之今瘦古
今既殊肥瘦颇反如自省览有异众说张芝钟繇功趣
精细殆同神机肥瘦古今岂异致意真迹虽少可得而
推逸少至于学钟势巧形密及其独运意疏字缓譬楚
音习夏不能无楚过言不悒未为笃论又子敬之不逮
卷十九 第 12a 页 WYG0814-0191a.png
逸少犹逸少之不逮元常学子敬者画虎也学元常者
画龙也余虽不习久得其道不习而言心慕之效倘著
巧思思过半矣子其勉之工若精勤悉自当为妙笔真
卿前请曰幸蒙长史九丈傅授用笔之法敢问攻书之
妙何如得齐于古人张公曰妙在执笔令其圆畅勿使
拘挛其次识法谓口傅手授之诀勿使无度所谓笔法
也其次在于布置不慢不越巧使合宜其次纸笔精佳
其次变法适怀纵拾掣夺咸有规矩五者备矣然后能
卷十九 第 12b 页 WYG0814-0191b.png
齐于古人曰敢问长史神用笔势之理可得闻乎长史
曰予傅授笔法得之于老舅念远曰吾昔日学书虽功
深奈何迹不至殊妙后闻于褚河南曰用笔当须如印
印泥思久不悟后于江岛遇见沙地平净令人意悦欲
书乃偶以利锋画而书之其劲崄之状明利媚好自兹
乃悟用笔如锥画沙使其藏锋画乃沉着当其用笔常
欲使其透过纸背此功成之极矣真草用笔悉如画沙
点画净媚则其道至矣如此则其迹可久自然齐于古
卷十九 第 13a 页 WYG0814-0191c.png
人但恐此理以专想功用故其点画不得安动子其书
绅予遂铭谢逡巡再拜而退自此得攻书之妙于兹五
年真草自知可成矣
   字书优劣体意
古今书体不一有古文(黄帝史仓颉观鸟迹制字号曰/古文古文别十三若龟书科斗)
(之/类)有籀书(周宣王时史籀所作谓之大篆大/篆之别十二若殳书鸟书之类)有小篆(李/斯)
(删古文复及篆之籀书为之小/篆之别也如垂露倒薤之类)有𨽻书(程邈作秦朝用/篆奏事繁多即)
(令𨽻人佐书谓之𨽻书之/别则今龙爪虎爪书之类)其后有八分(秦上谷王/次仲作)有飞
卷十九 第 13b 页 WYG0814-0191d.png
(汉蔡/邕作)有行书(汉刘德/升作)有草书(汉史游作号急就其别/有四如章草书一笔书)
(草书/之类)然较其优劣篆籀八分失之太难行书草书失之太
易可为万世行者惟𨽻书自汉晋以来工于𨽻体未
有如钟索卫之笔法也虽然周之保氏教国予以六书
(象形会意指事/谐声转注假借)既教之小学使辩其为书之形必教之
大学使通其书之意是以扬雄作纂训许慎作说文皆
所以发明保氏之法至褚遂良之工楷𨽻虞世南之为
世秘柳公权之聚媚颜真卿之遒婉王羲之之𨽻书徐
卷十九 第 14a 页 WYG0814-0192a.png
浩之草𨽻虽其笔法之工而性命之理道德之义蔑然
无闻若夫因止戈为武以知武之非已功如楚子因反
正为乏以知酆舒之必可伐如晋伯宗因三虫食皿为
蛊如医和知晋侯之疾因亥有二首六身史赵知绛老
人所生日数之积皆因字通其意不然鲁鱼相承无有
正讹君子奚取为
  书志
   宋王愔古今文字志目
卷十九 第 14b 页 WYG0814-0192b.png
    (唐张彦远云未见此书/惟见其目今具录其目)
   上卷古书三十六种
古文篆  大篆   象形   科斗篆
小篆   刻符篆  摹篆   虫书
𨽻书   署书   殳书   缪书
鸟书   尚文大篆 凤书   鱼书
龙书   麒麟书  龟书   蛇书
仙人书  云书   芝英书  金锁书
卷十九 第 15a 页 WYG0814-0192c.png
十二时书 悬针书  垂露篆  倒薤书
偃波书  蚊脚书  草书   行书
楷书   藁书   填书   飞白书
古今小学(三十七家一/百四十七人) 书势五家
   中卷秦汉五十九人
李斯   程邈   胡敬叔  赵高
司马相如 张敞   严延年  汉元帝
史游   刘向   孔光   爰礼
卷十九 第 15b 页 WYG0814-0192d.png
扬雄   陈遵   杜林   刘睦
卫宏   刘当   曹喜   杜度
王次仲  班固   徐干   贾逵
贾鲂   尤姬   许慎   崔瑗
唐宗   曹寿   崔寔   尹珍
罗晖   赵袭   张超   皇甫规妻
李巡   蔡邕   张芝   苏班
刘德升  师宜官  姜羽   梁宣
卷十九 第 16a 页 WYG0814-0193a.png
张昶   梁鹄   张(阙/)   毛弘
左伯   魏武帝  邯郸淳  卫觊
钟繇   张昭   苏林   张楫
胡昭   杜恕   诸葛融
   下卷魏晋五十八人
韦诞   张缉   郭伯通  韦熊
来畋   钟会   诸葛瞻  皇象
何曾   傅玄   韦弘   辛旷
卷十九 第 16b 页 WYG0814-0193b.png
魏徵   陈畅   杨肇   岑泉
张弘   朱育   江伟   司马攸
孙皓   杜预   满爽   杨经
吕忱   卫恒   卫宣   裴兴
索靖   牵秀   李韫   向泰
裴邈   张炳   张越   羊忱
荀舆   王   李式   羊固
辟闾训  王导   庾翼   王濛
卷十九 第 17a 页 WYG0814-0193c.png
卫夫人  李廞   王怡   刘劭
王脩   王洽   王羲之  张彭祖
谢安   郤愔   任静   王献之
王珉   桓玄
   唐舒元舆玉箸篆志
秦丞相李斯变苍颉籀文为玉箸篆体尚太古谓古若
无人当时议书者皆输伏之故拔乎能成一家法式历
两汉三国至隋氏更八姓无出右者呜呼天意谓篆之
卷十九 第 17b 页 WYG0814-0193d.png
道不可以终绝故受之以赵郡李氏子阳冰阳冰生皇
唐开元天子时不闻外奖躬入篆室独能融一千年而
与秦斯相见可谓能不孤天意矣当时得议书者亦皆
输伏之且谓之其格峻其力猛其功备光大于秦斯百
倍矣此直见上天以字宝瑞吾唐矣不然何绵更姓氏
而寂寞无人予道不攻篆而识其点画常有意求秦丞
相真迹会秦丞相去久闻其有八字刻在荆玉其洪碑
树在峄山巅今荆璧为玺飞上天矣固不可得而见也
卷十九 第 18a 页 WYG0814-0194a.png
洪碑者留在人间往往有好事者跻颠得见予亦尝闻
得去峄山道路异日将裹足观之未去间行长安会同
里客有得阳冰真迹遗在六副素上者遂请归客堂张
之见虫蚀鸟步痕迹若屈锼石陷入室壁霜画照著疑
龙蛇骇解鳞甲活动皆欲飞去齐目视之分明见文字
之根植吾堂中然后知向之议阳冰也谓同于斯吾虽
未登峄山观此可以信其为深于篆者言之也试以手
拂拭其烟颜尘容侵暴日久摄披折裂玉箸欲折予以
卷十九 第 18b 页 WYG0814-0194b.png
亵慢让其主主曰此易致耳岂当其如是爱耶予曰今
世人以重秦斯之迹非能尽辩别之以其秦古以斯邈
矣向使秦斯与子比肩子能赏之乎曩吾尚欲苦辛登
峄山之巅缩在予掌握中今且独不为子贵子不过生
于唐而得与冰同为唐人吾知冰殁二三十年其踪迹
流于人间固不甚少得为子目数见故易之若此使冰
生于秦时子又安得造次而见遗尘也是子贱目也世
人皆然吁嗟冰既即世是字宝入地矣后人思之孜孜
卷十九 第 19a 页 WYG0814-0194c.png
求之今且遭不知者忽易想生笔下日有新迹固为门
户见睹之物矣冰虽欲求沽售不独弃为粪土必遭其
诟怒也主人闻之其愧色见于颜眉间欲卷而退知其
退也必因循而不信强止留之引笔书其行下志之以
保明其为字宝也不谬词曰斯去千年冰生唐时冰复
去矣后来者谁后千年有人谁能待之后千年无人篆
止于斯呜呼主人为吾宝之
 
卷十九 第 19b 页 WYG0814-0194d.png
 
 
 
 
 
 
 
 书苑菁华卷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