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五
卷十五 第 1a 页 WYG1328-084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松泉集卷十五

  吏部尚书汪由敦撰

  跋二

  跋周易本义

  汉艺文志易经十二篇颜师古谓上下经及十翼为十
二篇此东汉以前之旧也以文言八卦中者自费直始
至郑康成王辅嗣遂合彖象文言于经程传所从本是
卷十五 第 1b 页 WYG1328-0844b.png
也吕成公得嵩山晁氏所编古周易复定为十二篇朱
子本义从之明初传义兼行遂析本义而合于程传今
监本耑行本义乃篇次仍依程传非朱子之旧矣此刻
仿宋椠一依本义成书高曾矩矱于焉足徵良可重也
于潜徐君潜昭得是书属司业晋江陈先生为定音句
予复加审校因书以纪时日壬子三月既望

  跋手录春秋名号归一图

  初肄业三传苦其氏名字谥官爵国地错举互见或一
卷十五 第 2a 页 WYG1328-0845a.png
简之中或数十年之后习其读而废失之者屡矣欲条
举异呼汇为一帙以备遗忘而多故未暇适读纳兰成
氏所刻经解得冯继先春秋名号归一图与余意颇合
但间有舛漏耳因录置巾笥以为他日起本

  跋手录诗所

  诗所四卷安溪李文贞公著其发明郑卫不删之旨精
凿了当令吕成公复起群疑亦当尽释豳雅豳颂朱子
虽尝引其绪而未敢自信公毅然主之而为之畅其说
卷十五 第 2b 页 WYG1328-0845b.png
要固不易之论也至其属词之雅洁训义之渊懿则朱
子而外说经者举莫之逮庚子夏蝶园徐公从公孙立
侯传钞经 进诸遗书余因得而伏读遂手抄以归丁
未夏立侯以刻本见示盖至是而海内家有其书矣余
既以先睹为快且尝役毫楮费日力不忍弃也乃跋而
藏之于家立侯承公意用顾宁人诗本音为训则余书
之所未备云

  跋韦昭国语解

卷十五 第 3a 页 WYG1328-0845c.png
  年来觅韦昭国语解于京师书肆迄不可得今年秋衍
圣公广棨入

  觐饷以家刻国语发而读之韦氏之名没矣而注则全
装成适有知武举之

  命乃携之棘闱以公馀为之句读其讹字及篇段之不
当属而属者舛误不少惜不得善本是正率以意改之
浃日而卒业喜天之假以日而惬所愿也书诸末简以
志幸

卷十五 第 3b 页 WYG1328-0845d.png
  读荀子书后

  荀子言根乎道而行文委曲纡徐以畅其旨孟子而外
卓乎为诸家冠盖老子谨严庄列恣肆惟荀氏理近正
而辞大醇不独唐宋名家多从此出即汉京贾董亦多
依仿其文辞愚谓学文之士读六经论语而外当读荀
子荀子熟秦汉以及八家举包孕其中矣

  校后汉书书后

  雍正十年壬子夏吴郡沈君颍谷来京师应京兆试箧
卷十五 第 4a 页 WYG1328-0846a.png
中携班范二书是前辈何义门先生阅本喜从借临沈
于是书颇珍护而以予求之笃切遂出以相示予馆职
之暇辄研朱批校事随日生屡作屡辍读志甫毕颍谷
报罢南归因留列传六册俾予卒业自壬子五月至今
十阅月乃得竣事何校皆汲古阁本而予所校后汉书
乃钟人杰所开注文删削十不存五颇以为恨适同门
陈紫澜购得此本校毛刻更精兼录刘氏刊误与监本
略同予一见欣赏紫澜慨然许以相易遂就加覆校良
卷十五 第 4b 页 WYG1328-0846b.png
友之助受益良多并疏卷末以识所自

  评文选书后(三则)

  予临此书始于夏四月望今以七月望后三日卒业幸
侍清严得优游典籍实词臣之嘉遇爰恭纪岁月以志
圣恩(其一)

  西苑直庐距寓次至近率以日出后入直阅此书则当
辰已之间未尝踰午中间惟长至致斋暂辍数日馀未
为他事所夺故得了此予初入馆阅三国志时反不能
卷十五 第 5a 页 WYG1328-0846c.png
如此专一乃知人事酬酢最足妨功而业举子者乃日
以应酬为事无惑乎业之日荒也同日又记(其二)

  此毛氏初刻后康熙丙寅钱士谧重校已改补讹字如
七发脱简及雪赋空行皆已补正而何校尚刊改如此
其多固知校书大是难事(其三)

  书韩文考异书后

  康熙壬寅馆大司空蝶园先生家以李文贞公重刻浙
西人藏宋本韩文考异用朱笔校正随手圈点一过其
卷十五 第 5b 页 WYG1328-0846d.png
紫笔则灵皋方君评本也雍正戊申衔恤南还复读一
过时所用乃蓝笔最后于李玉洲同门处见何义门前
辈评本用墨笔尽录其评语义门于诸书参互考订爬
罗抉剔不遗馀力时有繁琐过当处要是第一细心读
书人可为粗疏浅略苟简之药予所临若两汉三国志
文心雕龙史通文选及此书皆时置案头且喜借人转
临以广其传云

  书朱子与长子书

卷十五 第 6a 页 WYG1328-0847a.png
  右朱子与长子书前一段条列为学之方以亲师取友
为先务日用之间应事接物之道不外勤谨二字此可
终身行之者不独初学所当服膺勿失而已也后段则
遣令从学之由委曲成就用意周详而激厉之训辞笃
切恳挚闻者皆当为之悚然所言在家汨于俗务又无
师友见闻人于此往往因循悠忽且事事适意无由知
人情物理即令天资颖悟终于阅历未到故男子生而
有志四方坐井观天即使日诵万言何关实用予自十
卷十五 第 6b 页 WYG1328-0847b.png
岁以后即奉先大人命从师数百里外岁时一归省虽
幼稚少所知识而尤悔过愆横逆拂乱历历可数于暇
时追忆所阅者盖已多矣得力正在此处有以知父母
之用心圣贤同一辙也儿辈所处势不能他往则亦从
事于亲师取友而应事接物审所致力无流入于不肖
之归可矣

  跋所录归太仆史记评本(二则)

  向闻有归太仆批史记最善或持临本相示则跋语浅
卷十五 第 7a 页 WYG1328-0847c.png
俚可笑为后人赝托无疑癸卯秋杪从蒋民部子遵借
得此本评语甚略而黄笔标举多得要处然蒋所见亦
后人传录非太仆亲笔疑誊写或有脱落太仆生平得
力史记其动笔批勒当不止一本因临阅一过他日别
有善本亦可相参云(其一)

  予旧有震川先生批本史记乃蒋子遵太守家临本甲
辰借临一过后又从晋陵杨农先前辈家借所藏本覆
校盖同出一本所临也吴晚亭馆丈语次言崔侍御家
卷十五 第 7b 页 WYG1328-0847d.png
亦有震川批本人多从借临盖崔君能不吝以流布为
喜故耳因转借覆阅颇有异同其黄圈多得肯綮先生
与王子敬小柬云子长大手笔多于黄圈识之意先生
评本不一两本或非一时所阅因别用此本临之(其二)

  书沈颍谷所赠史通后

  雍正十年壬子四月吴门沈君颍谷以此书见赠其行
笈中携义门先生所校嘉靖间汪元锡刻本刋椠缪误
颇多视此本为劣而雠校精审丹黄烂如所录钝吟冯
卷十五 第 8a 页 WYG1328-0848a.png
氏评语尤博辨简覈因从借临一过遂为案头善本后
之览者其无忽诸

  书胡广传后

  太平御览引世说云胡广本姓黄五月生父母恶之乃
置之瓮投于江湖胡翁见瓮流下闻有小儿啼声往取
因长养之以为子登三司流中庸之号广后不治本亲
服云我于本亲已为死人也世以此为深讥焉按今世
说不载此条疑是晏元献嫌其乖疏削去之以伯始之
卷十五 第 8b 页 WYG1328-0848b.png
孝于后母岂有忘其本亲者乎

  跋手抄墓铭举例

  墓铭举例四卷明长洲王行止仲所编录也墓之有铭
盖虑夫隧之毁而人莫知其谁何故备书其姓氏名字
世系官伐与卒葬之日月以识之俾见者有所考云尔
其累举生平行谊叙之以文而缀之以诗盖盛于东汉
之世顾其文类近于俳沿至六朝繁缛弥甚掇拾比儗
牵傅成篇文之敝也曾弗若质言之之无失实也昌黎
卷十五 第 9a 页 WYG1328-0848c.png
韩氏乃一以古文为之尝自负学老文钜不苟毁誉于
人为足以信今而传后其辞之雅健亦骎骎与子长孟
坚史传相亚止仲之托始昌黎而叙录河东以下诸家
其见卓矣记曰爱之斯录之矣敬之斯尽其道焉耳孝
子慈孙之致其爱敬者于是乎在而可冒焉为之乎古
之作者文成而法立屡变而不穷综而次之条别同异
而原其所自始譬夫制器者举成器而按其方圆以得
其尺度然后施墨而运斤焉不至偭规背矩而窳败其
卷十五 第 9b 页 WYG1328-0848d.png
器也庶几矣甲辰之夏借得于吴门沈君颍谷手抄成
帙漫书卷端

  跋危太仆文集

  危太仆文一百三十三首后有震川先生跋秀水曹倦
圃侍郎家藏抄本所谓说学斋稿也危公以文名至正
间入明隐然为耆宿其文雄浑博大前逊虞欧后劣王
宋而醇雅清婉高处亦诸公所少南宋冗蔓之习洗刷
殆尽余读而爱之抄手殊恶间以意正其阚误家弟凝
卷十五 第 10a 页 WYG1328-0849a.png
之从江西志中校录又二十馀首于是而不可读者或
希矣集有目无序篇别而不分卷体亦不备盖未定之
本太仆云公有集五十卷如得尽读之以慰倾慕且正
抄本之讹岂不快哉姑识之以俟

  跋所录初白先生苏诗评本

  初白先生手批苏诗雍正十一年癸丑九月从浦观察
文焯所借得临此予性喜临人批本如亲见钜人长者
听其谈论娓娓著痛痒处洒然称快虽费日力亦自增
卷十五 第 10b 页 WYG1328-0849b.png
长识见庶几多见而识之义云尔

  书陆稼书文集(二则)

  康熙二十九年夏

  圣祖仁皇帝御乾清宫门诏九卿举天下廉吏时泽州
陈文贞公为都御史位在六尚书下

  上数目公若诏公言者公以他尚书奏未毕未即应
上遽问公公对曰灵寿令陆陇其清苑令邵嗣尧真廉


卷十五 第 11a 页 WYG1328-0849c.png
  上颔之未几二人皆召拜御史先是文贞公闻陆公廉
平邵公清刚或曰刚者易折且多怨惧及举者公曰苟
廉矣折且怨庸何伤卒荐用二公

  圣祖勤念民瘼向用廉吏若总督于清端公尚书赵恭
毅公皆始终以清节受

  眷遇以此致六十年郅隆盛治闾阎殷富衣食滋殖

  谟烈所贻小廉大法垂无疆之休而文贞公不以自顾
藉妨荐贤意亦不愧古大臣风云雍正己酉六月海盐
卷十五 第 11b 页 WYG1328-0849d.png
袁孝廉安贻以是集适捡午亭文编所载公墓志谨纪
其事于卷端(其一)

  班史称吴公文翁皆以廉平不至于严而民从化王成
黄霸朱邑廪廪有德让君子之遗风汉治之隆于斯为
盛我 朝当湖陆先生令嘉定灵寿治行盖无愧焉在
嘉定时遇君生日远近民扶老携稚取诸神祠中烛架
列堂皇燃烛焚香罗拜堂下父老有百岁者曰民生几
甲子矣目中未尝见如令君者诣前愿一识令君去之
卷十五 第 12a 页 WYG1328-0850a.png
日民比户结䌽设香案以送或刻木为位旌幢鼓吹迎
归祠祀之栴檀香气滃郁衢路公为政悃愊无华为嘉
定未再岁而决疑狱集逋赋袪奸猾无赖即武健吏瞠
乎不及信哉廉平德让之为效速也观民之戴公如此
而动言民不古若古法不可行于今或乃视大吏所尚
以为张弛朘削愚弄而失其心者抑独何也(其二)

  书陆稼书王学质疑序后

  为学务求切当于日用事物之间悉心静气以义理权
卷十五 第 12b 页 WYG1328-0850b.png
衡之不为气质所拘物欲牵引方是为已先生之学笃
信谨守可谓悫实先生针砭阳明之说不遗馀力于顾
高有恕辞愚谓顾高避阳明诋毁程朱之罪故不敢讼
言傅会其讲学则直阳明宗传耳阳明天分高于身心
性命之奥未尝不研穷体味其所言皆其所心得故于
儒先无影向傅会之言特其根本差误果于自信流弊
遂不可究诘顾高诸公局守门户此正阳明流弊况其
所言亦非由心得又出阳明之下不可以其不附阳明
卷十五 第 13a 页 WYG1328-0850c.png
而尊崇之也

  书徐在川疏草后赠徐谦斋

  都转运使徐君谦斋奉其七世祖在川先生为严文靖
公请蠲南漕疏草相示先生以布衣为民请命隐德焘
后宜其远且益耀况先生发之文靖卒能行之相得益
彰无嫌掠美至其文词恺恻意且与东坡代张文定止
用兵书颉颃矣抑文靖身罹锋镝转徙仅免入告之情
宜何如其迫切而徘徊却顾有待于良友之怂恿非文
卷十五 第 13b 页 WYG1328-0850d.png
靖恝也恬嬉成习日以丰亨豫大相谀涂饰蒙蔽民隐
之不上闻久矣猝然呼吁当宁为之震动青词近列有
噤不敢发声者迄用先生言朝奏夕可此文靖所以为
贤论其世者不可不知也我 朝

  列祖德泽沦洽去年水溢淮徐间

  圣天子宵旰南顾蠲租发赈前后费大农水衡钱巨万
万不已咨询疾苦丁黄鸠鹄之状罔隔堂陛运使君方
以监司需次廷臣推择赴江左吾知其本在川先生之
卷十五 第 14a 页 WYG1328-0851a.png
心而措诸事业为所得为遭逢之幸视文靖何如也运
使之先在川坦斋两先生皆为德于乡乡人称之至今
事之成也必于其会天假之会以厚徐氏运使君其勉
之哉

  书李芍亭拟吴文简神道碑后

  右门生李芍亭拟藁作于戊午之冬拟用桐城相国衔
名藏之笥中因循未录去迄丙寅冬同年门和叔将南
归来请不已且谓即用贱名殊惭僭越而却之不得遂
卷十五 第 14b 页 WYG1328-0851b.png
别改一本付去以此稿李生手书楷法绝工不可废并
存之而纪其后后之阅者当不复疑一碑两文未详孰
是云





  松泉集卷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