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
卷六 第 1a 页 WYG1328-075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松泉集卷六

  吏部尚书汪由敦撰

  策问

  丙辰科山东乡试策问五道

  问经术者圣学之津梁儒林之正轨自汉而下齐鲁诸
贤多能羽翼经传卓然成家若田何伏胜申培辕固高
堂生之流渊源授受可略陈其概欤汉书艺文志周易
卷六 第 1b 页 WYG1328-0750b.png
十二篇次第可考费直郑康成之徒何为而取传附经
程子易传何以尚仍王弼之旧欤邵子象数之学朱子
所推服者也皇极经世之编果能得大易之精蕴欤尚
书今文古文今已合而为一宋时传注为朱子所取之
四家或亦可辅蔡传而行欤诗有三经三纬四始五际
之说而五际出于诗纬诞谩难信其果然欤豳一诗而
三用或以七月为豳风楚茨大田为豳雅思文良耜为
豳颂先儒顾未及之何欤春秋书王法韩愈之见卓矣
卷六 第 2a 页 WYG1328-0750c.png
或月或日或名或字果圣人之笔欤抑鲁史之文欤汉
书言易本隐以之显春秋推见至隐其义何居唐宋取
士皆用九经今春秋独宗胡传而仪礼周礼不列学宫
或亦当次第复设欤

  圣祖仁皇帝开天明道表章群经易诗书春秋具有成


  世宗宪皇帝颁行海内士子得见圣籍之大成

  皇上命儒臣纂修三礼经学昌明莫盛于 今日诸生
卷六 第 2b 页 WYG1328-0750d.png
诵习所得条次陈之毋泛毋隐

  问史家纪传之体本诸尚书编年本诸春秋而自司马
迁班固而后咸以纪表志传为正史汗简相承代袭其
体顾范蔚宗独不立表而三国志至梁陈诸书及南北
史表志缺如后人将何所稽乎说者谓表之为体本之
历谱牒与纪传相表里而班书之古今人物表新唐书
之宰相世系表又遵何说欤古之为史者多继世而卒
业又或集众手而成书孰得孰失可概陈欤司马温公
卷六 第 3a 页 WYG1328-0751a.png
通鉴上继春秋其排纂之方所谓长编丛目附注厥体
若何实录统纪杂史小说文集靡不蒐采贯穿固不专
主正史也其间异同详略去取之义若何诏诰诗赋物
异恢谐或存或否其义安在朱子纲目笔削之旨与通
鉴相出入者能举其要欤唐人尝立三史科自诸史以
及本朝实录皆以试士朱子分年课士之议亦欲分左
国诸史为三科仿而行之果有补实学欤 国朝纂修
明史纪表志传具已告成

卷六 第 3b 页 WYG1328-0751b.png
  圣天子右文稽古行将进而讲编年之体以继涑水之
鸿裁绍紫阳之心法诸生有淹通史法足充著作之选
者其各摅所见

  问儒行为民风之表率期于怀文抱质有守有为汉制
选举最为近古其时经术修明学有家法崇尚气节淬
厉名检殆非唐以后所能几其风何所自欤朱子云士
人当有礼义廉耻张子谓士悫而后智能立身之本何
者为要邹鲁之乡圣泽之涵濡深远经明行修当不乏
卷六 第 4a 页 WYG1328-0751c.png
人而化导渐摩所以端其风尚者果何在欤书院之设
与学校相表里而或以为声气之资是岂设教之初旨
欤其设教之条目使之检束身心淹通经史宜如何而
可先儒之教法莫善于胡瑗之经义治事斋与朱子白
鹿洞学规分年读书法今有能仿而行之者欤博学宏
词科始于唐而盛于宋如陆贽杜黄裳富弼真德秀吕
祖谦王应麟皆中其选是可以广得人之途然或尚浮
华而不能研穷义蕴或强记诵而不能娴熟体裁必如
卷六 第 4b 页 WYG1328-0751d.png
何精择而后浮薄者无从冒进涉猎者不致滥收以仰


  圣天子乐育之盛心欤我

  皇上崇儒重道作人之化方新将储栋梁之材以裕
国家之用多士之所以自立者何在试敷陈之

  问山左界禹贡兖青徐三州之域清济浊河是为灵渎
潍淄沂泗经载名川大野孟诸荷泽雷夏皆称巨浸乃
泉湖之要惟转漕是资而灌溉之饶鲜有称焉何欤河
卷六 第 5a 页 WYG1328-0752a.png
工最重者惟黄与运今黄流顺轨运道深通固无溢决
之虞浅阻之患至其他支流𣲖别有可引以通舟楫而
滋田亩当为修举者欤泉出济兖者二百四十有八其
五𣲖之分可指数欤蓄泉以济运为急设加以疏导节
宣亦可资之以兴水利欤水匮以五湖为大其濒湖淤
涨之地保无有利其沃衍规佔佃作者欤湖中茭苇鱼
蜃之产有可兼以利民者欤徒骇马颊二河既经开浚
运河水涨赖以宣泄其善策矣第无源之水其流易涸
卷六 第 5b 页 WYG1328-0752b.png
水潦既降故迹渐湮或导附近泉源使经流不竭斯不
至飞沙壅积而水至有归或所当讲求者欤周礼遂人
十夫有沟百夫有洫千夫有浍万夫有川楚蔿掩之为
政也鸠薮泽数疆潦规偃猪町原防水利之宜讲也亟


  圣天子宵旰勤劳于民生乐利之源事事谋其久远诸
生究心实用生斯土者必能辨其物宜其详切言之以
为 当宁献

卷六 第 6a 页 WYG1328-0752c.png
  问明罚敕法以禁民为非将使民日迁善远罪而不自
知意至厚也 国朝大清律平恕详明昭垂法守
世宗宪皇帝特命修辑为集解附例

  亲加裁定颁行直省恪示章程我

  皇上如天好生复允廷臣之请开馆续修务令缕析条
分归于平允律注一仍旧章其应行刊入之例附载某
律者或删或益何以因时用中折衷尽善欤三代以上
未有律之名上服下服大小之比即今之引例也而汉
卷六 第 6b 页 WYG1328-0752d.png
唐以来有律令格式例之名于何昉欤萧何造汉法九
篇昼一清静播诸民谣顾何以行之未久而董生致戒
于任刑温舒发愤于狱吏析律贰端深浅不平见于宣
帝之诏将附益之过多欤抑律虽设而用之者不善欤
先圣尝以德礼政刑并举为言陈宠谓出于礼则入于
刑威仪三千固与五刑之属相准欤汉唐大狱令都省
集议博士议郎得引经以断韩愈谓经之所明者制有
司者也要之经者圣人觉世之大法律者圣人治世之
卷六 第 7a 页 WYG1328-0753a.png
大权虽理本同原而施之各异使折狱者不专以律令
从事其将何所据依欤夫慎测浅深之宜意论轻重之
量固非可委之胥吏也多士有深明律意者具著于篇

  辛酉科顺天武乡试策问一道

  问揆文必兼奋武而设兵所以卫民易曰地中有水师
君子以容民畜众说者谓师卦六爻任将治兵次舍论
功之道靡弗备具意师出以律尤治师之本欤三代以
上兵农不分周官之制居则为比闾族党出则为伍两
卷六 第 7b 页 WYG1328-0753b.png
卒旅而大司马春蒐夏苗秋狝冬狩寓训练于无事之
时至汉唐而后兵自为兵制亦各异源流沿革可历举
其大概欤 国家重熙累洽世际升平而巩固苞桑不
忘武备内而八旗三营外而将军督抚提镇法制周详
度越千古我

  皇上纬武经文觐光扬烈

  训谕各省武臣勤加训练务令军容整肃纪律精严凡
有统兵之责宜何如奋勉以仰副

卷六 第 8a 页 WYG1328-0753c.png
  圣天子治益求治安益求安之至意欤抑讨军实备器
械饬部伍勤简阅固将弁之专责而信赏必罚尤在大
僚之督率欤阵法有风后握奇武侯八阵皆以六十四
数为队寓对待流行之用其四正四隅分合进退变化
相生机权所在诸生能备悉其规制欤用兵在将古名
将之彪炳史册者指不胜屈而或宽或严善谋善战者
能料敌制胜所向无前其治军不同而成功则一所谓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者可一一指陈欤多士于治兵为
卷六 第 8b 页 WYG1328-0753d.png
将之道讲习有素矣其各以心得著于篇

  壬戌科会试策问五道

  问圣贤之学莫要于知性虞书言心不言性更夏至商
始见于汤诰程子曰受天地之中为性然则允执厥中
其即性之谓欤孔子言成之者性又曰性相近中庸言
天命之谓性孟子则曰性善大学举修身之全功独不
一言及性何欤荀卿言性恶无论矣扬雄以为善恶混
韩愈以为有三品其论孰为优欤此外如贾谊上中下
卷六 第 9a 页 WYG1328-0754a.png
之分董仲舒禾米之喻于诸子之说何如也有宋诸儒
论性最详而义亦不一程子言性即理也邵子则以为
性者道之形体延平李氏论善在未有恶之先朱子则
谓性在先善在后四子者之不同亦有说欤程子又言
论性不论气不备张子言形而后有气质之性朱子称
为二说早出可息诸家之纷争然其意实本于临川王
氏今其文可考也能折衷言之欤生之谓性尝见斥于
孟子而程子亦曰生之谓性果告子之旨欤我

卷六 第 9b 页 WYG1328-0754b.png
  皇上至诚尽性仁民爱物以参赞化育者固己见之实
事复懋勤无间性命之学洞悉精微诸生虽未能仰测
高深而讲求有素各以所见著于篇

  问亲民莫如守令而知府统率属县其职尤重汉治最
为近古循吏治行备载史册或以宽和长厚称平或以
公廉明察致誉或以礼让敦化为急或以兴利足民为
先其绩效可具述欤讼平政理俗阜民安将由选任之
得其人欤抑考课之尽其道欤为官择人不宜轻授其
卷六 第 10a 页 WYG1328-0754c.png
说似已第资格相沿铨法有定必欲使人地相宜何道
而可六计弊吏昉自周官汉刺史以六条察郡国治状
唐贞观中遣孙伏伽褚遂良等亦以六条黜陟官吏皆
课守牧之成法也其条目同欤否欤诸史例载循吏孰
最优而可为师法其列传之雷同误谬而未可信者何
事虚诈而必宜削者何人可得而指数欤我

  皇上澄叙官方休养黎庶尤注意司牧之人以悃愊安
静为尚

卷六 第 10b 页 WYG1328-0754d.png
  谕旨屡颁至周且悉近复

  命直省督抚甄别所属郡守斯诚知人安民正本清源
之至意为大吏者宜何如详慎奉行以端表率而收实
效欤簿书筐箧是务鹰击毛鸷为能吏治之蠹也二千
石宜何以自效多士其昌言之觇夙抱焉

  问虞咨十二牧曰食哉惟时洪范八政食居其首计安
元元诚不可不随时而为之备也自古常平仓义仓社
仓广惠仓预备仓诸政凡言积贮者类必及之顾古今
卷六 第 11a 页 WYG1328-0755a.png
时势异宜民俗贫富异用地气燥湿异备道里远近广
狭异势其储蓄之宜多宜少孰缓孰急通昔人之意而
经久可行者何在耕九馀三古之善则也顾所馀者聚
之于官欤抑藏之于民欤听民之自为所则无制领之
于官则滋弊何道而使户有盖藏吏无侵扰欤欲广储
蓄不得不资采买顾或谓采买则富民获增价之利而
贫民未受减粜之益且使产米之乡榖价翔踊而抑勒
赔偿诸弊丛生然欤否欤岁有上熟中熟下熟昔人有
卷六 第 11b 页 WYG1328-0755b.png
籴三籴二籴一之分非槩责以取盈也则因时制宜固
亦有道欤封疆大吏以广储分贮为急公而地方有司
处之未当其亦有善全之良策欤出陈易新其信能敛
散而民沽实惠欤

  皇上保赤诚求无微不烛茅檐衣食日廑

  睿虑多士就见闻所及其直陈之无隐

  问学校者教化所由出其制之见于经者莫备于周官
戴记大司徒之所职乡大夫州长师氏保氏之所掌大
卷六 第 12a 页 WYG1328-0755c.png
司乐之所教与夫王制文王世子内则明堂位诸篇所
纪能举其名通其义欤汉立太学置博士弟子员一时
称彬彬多文学之士其所教授者何术也经师传述各
以专门名家石渠白虎之会至天子亲临称制其所崇
尚者何道唐宋国学规条得失若何明南北两都皆有
国子监其师儒之掌成均者孰为最著督学之任若陈
选之于南畿薛应旂之于浙皆以学术为诸生所宗外
此尚有可表见者欤我

卷六 第 12b 页 WYG1328-0755d.png
  皇上振兴学校乐育人才既聚天下优行生徒廪之国
学又

  命外省各立书院

  赐以扁额颁以书籍资以膏火鼓舞作兴之道至矣尤
慎简学政

  亲加考试复

  命大吏会同所司甄别教职岂非以教之有其地尤不
可不慎择其人欤有训士之责者其何以仰副

卷六 第 13a 页 WYG1328-0756a.png
  德意也

  圣谟洋洋励诸生以为已实学夫为上为德为下为民
皆以为己也随时随地反诸身而实体之其道可不亟
讲欤多士涵濡

  教泽久矣其抒所心得以对

  问律礼相为表里唐虞之世象以典刑其即律所由昉
欤周作甫刑其论刑益详所云轻重诸罚有权殆有似
于后人之比例周官大司寇有三典五刑小司寇有八
卷六 第 13b 页 WYG1328-0756b.png
辟士师有五禁五戒而司刺掌三刺三宥三赦之法以
施上服下服之罪其于律例何属也魏李悝作法经萧
何本以定律叔孙通益为傍章十八篇所谓傍章者律
欤抑即成例之可据以定谳者欤历代刑章互有损益
其世轻世重见于刑法志者可略言其槩欤易曰君子
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狱立政之戒苏公亦曰式敬尔由
狱然则律虽有定固在于用之得其当欤汉令疑狱移
廷尉宋制重刑下两制大臣台諌反复杂议将亦以情
卷六 第 14a 页 WYG1328-0756c.png
伪万端非律例所能尽固在于准情行法明律意以善
其用欤

  世宗宪皇帝钦定大清律集解附例为万世法程我
皇上如天好生本刑期无刑之德意重刋律例轻重权
衡悉承

  睿断斟酌必期于尽善洵足昭画一之守矣而言官建
白及外省司刑之吏间乃奏请纷更顾安能一事必具
一例也诸生于制律之原用刑之道质诸经义剀切陈
卷六 第 14b 页 WYG1328-0756d.png


  甲子科顺天乡试策问五道

  问六经者礼义之权衡道化之橐籥也我 国家文教
覃洽经学昌明易书诗春秋皆经

  御纂既已刋布黉序学士知所循诵习传矣其间折中
汉宋采剟义疏与夫删辑之例可晰举欤三礼纂修行
将告竣周官戴记旧说多详士礼究习差少其可兼取
旁参者几家也古者师承多门承传各别今则家无异
卷六 第 15a 页 WYG1328-0757a.png
学指归一是然夙闻宜广非可专已守残易故尊王黜
郑矣辅嗣名理果优郑义欤荀谞虞翻干宝蜀才诸家
于王郑同异何如其传至今日繄藉何书也传义行而
王郑绌即程传本义果一一吻合欤尚书今古文之辨
昉自何时古学授受可指数欤传洪范者几家孰为精
粹毛序朱传人互短长然四始六义其大指固不可诬
也吕成公与朱子同时同学而读诗记持论各殊可约
举其大端欤三传短长昔人论之已悉孰当孰否可备
卷六 第 15b 页 WYG1328-0757b.png
究欤啖赵陆淳之说得失何在诸生穷经有日矣姑举
一隅以觇用心所在游谈无根昔贤所戒其切陈之

  问古者教出于一士之治身治民非有二道其效于官
者即其修于家者也史记始著循吏传于春秋取孙叔
敖子产公仪休数人若左氏内外传所载名卿大夫论
列治民之道与夫家语吕览韩婴刘向所撰著周秦吏
治嘉言善绩所遗实多可详述欤前汉传载六人后汉
传十一人名绩可胪举欤循吏所不载而治行卓卓著
卷六 第 16a 页 WYG1328-0757c.png
于两汉者几何人魏晋以迄于唐稽古爱民接迹两汉
者有几宋代名贤所至多有声绩诸生所心仪者何人
程朱之书诸生所诵习而奉为矩矱者也其居官设施
之槩可得闻欤俗吏谨趋承务矫饰善事上官而民实
被其困何以绳之拘迂曲谨之士仅习簿书苟幸无过
非能为民兴一利去一害也去之则罪无可指容之则
民无所赖何以待之古者刺史守令得自展布今则临
以督抚监司束以考成期限法甚密矣然非得己也且
卷六 第 16b 页 WYG1328-0757d.png
教养固无二理也由今之法亦何难行古之道而动称
拘于时势何也

  圣天子勤恤民隐慎简守令申谕大吏以敦崇实政留
心教养为务诸生学古入官行有司牧之责其各抒所
见以对

  问自太公立九府圜法周官设外府泉府裕民足国其
利溥矣第六官职守具备不言鼓铸之官何也子母轻
重之说盗铸禁令之始可具论欤方今物价日增钱价
卷六 第 17a 页 WYG1328-0758a.png
亦日益曩尝申禁铜之令矣钱之价自若也今弛禁而
钱亦益昂则何说也宝源宝泉两局皆铸钱以供兵饷
搭放之用向者专藉洋铜故铜价昂而小民无所得铜
于是有盗销之说然制器供用与夫列肆而居者未见
其果增于昔且近岁固已专办滇铜矣洋铜无所挟以
居奇而价亦不减则又何说二十年前两局之钱南不
越江淮谓之黄钱其江以南所使者青钱也而江西闽
广之间则间用古钱即西北乡城分釐铢两通用白金
卷六 第 17b 页 WYG1328-0758b.png
其不名一钱者多矣无一不需钱者辇毂之下于两局
为便耳今则穷乡僻壤悉行制钱又向者啇贾挟资皆
用白金今西北镇集数十百金以上无不用钱贸易惟
民所便禁令安所得施然以两局之铸供天下之需行
日远则日见其少而价日昂固其理也其说信否欤各
省请开炉鼓铸相继见告滨海之区则收买洋铜而内
地无不倚办滇南至有截留京运者各省所铸几何其
足供通省之用欤铜厂衰旺不常古者六诏未通蒙段
卷六 第 18a 页 WYG1328-0758c.png
不属其贯朽而不可校者于何取办内外臣工议钱法
者不一得失之要安在诸生就所知者究极言之

  问士者四民之首礼义之所由出物望之所归而国家
所待以为用者也唐虞之世工以纳言时而飏之格则
承之庸之否则威之成周选士俊士造士上贤崇德之
意盛矣而简不帅教者移之郊移之遂屏之远方抑何
严也科举之学昔人谓不患妨功惟患夺志然上以诚
求下以实应研经稽古守礼义重廉耻而无苟且徼倖
卷六 第 18b 页 WYG1328-0758d.png
之心可以得科第亦可以为圣贤安在其夺志也司马
温公十科取士之条程明道正风俗得贤才之奏伊川
看详学制朱子学校贡举私议均有鉴于科目之陋思
以补偏救弊使仿而行之果有裨于实用欤其节目可
备述欤

  圣天子加意作人训饬多士事事切于实用而不可偏
废思得真才夙学以备任使意至厚也诸生可不争自
濯励以审所求端而致力欤经义论表判策其体虽殊
卷六 第 19a 页 WYG1328-0759a.png
其为文一也以三年之揣摩虽鲁钝者亦可跂而及父
师之所为教弟子之所为学者果何事欤传曰士先志
诸生负名教之重席珍待聘居恒为学之方何若其质
言之以观所志

  问天生五材水居其一顾善用之则为利溥而置之无
用则不得其利说者有谓阡陌开而水利之说兴然按
之周官以潴畜水以防止水以沟荡水以遂均水以列
舍水以浍泻水何其详也后世穿渠浚川以兴灌溉之
卷六 第 19b 页 WYG1328-0759b.png
利者未可枚举其著如史起郑国李冰白公郭昌召信
臣王景马臻杜预韦丹诸所兴建地皆安地遗迹胥有
可考欤 国家惠养元元兴废振弊苟利于民虽重费
帑金不惜间者台臣请修河间天津二府水利以次及
于诸郡

  皇上轸念民瘼

  特遣大臣相度机宜为经久计诸生鉴古准今宜详往
载以裨国是也畿内诸郡经流凡几支流凡几昔深通
卷六 第 20a 页 WYG1328-0759c.png
而今湮废者几前代所经营如斐延俊何承矩虞集徐
有贞汪应蛟诸人遗意犹可仿而行乎六榖之性各有
所宜水田粳稻或未可强行于西北而制为渠堰使夏
秋行潦水有所受行旅无淖陷之虞雨泽稍愆田有所
资农夫无辍业之叹非所当急讲者欤成周之尽力沟
洫西汉之用功河渠皆捐隙地而不争尺寸之利后世
湖泊池淀率佔膏腴而广耕辟其于稍沟广倍磬折参
伍之义何如也胡瑗授学言治事者数水利诸生其以
卷六 第 20b 页 WYG1328-0759d.png
夙所究者缕析陈之毋隐

  庚午科顺天乡试策问五道

  问道原于天命于人则谓之性命也性也道也合而言
之一也顾各有所主主乎理者浑然至善而己而易谓
继之者善成之者性性与善顾若是其区分欤性即理
也何以不谓之理而谓之性又有所谓气质之性其说
何自始欤五常者性之所秉也易于乾言四德而孟子
示人以四端其义安在心一也或以体言或以用言或
卷六 第 21a 页 WYG1328-0760a.png
以动静言而张子直曰心统性情先儒诸说何者为当
诸生于

  御纂性理精义一书熟复研穷者久矣盍条举而明辨


  问道学之名创于宋史以周张程朱五子上继洙泗渊
源传斯道之正脉而为学术之标准也诸大儒成书具
在其发明精奥得圣道之宗传者何在其所以开示来
学何者最为切要能举其词而采其本欤由孔孟而来
卷六 第 21b 页 WYG1328-0760b.png
迢迢千载前乎五子者不少立言明道之儒孰醇孰疵
可悉数欤五子之中孰开其先孰大其绪孰集其成而
使圣道昌明于后世其宗𣲖所衍流风所渐与闻乎斯
道而实体诸身者几何人诸生诵法圣贤舍是无由问
津其备陈所闻以对

  问服古将以入官吏治之实不可不讲之于平日也守
令为亲民之官治莫切于教养则农桑学校其最要矣
为守令者果能留意于此乎否乎勤农政而劝开垦课
卷六 第 22a 页 WYG1328-0760c.png
蚕织而广树艺兴学校而督士子校艺文似矣然非厚
储蓄实盖藏修水利使旱潦有资徒增田亩之籍报种
植之数庸得为养乎非正伦理励廉耻厚风俗立教化
之大原徒计较词章文艺之短长庸得为教乎他如催
科之令甲狱讼之程限差役之奔走其应之而裕如者
则必有其道矣将以觇坐言起行之实效焉

  问学术多岐而进为有序有志于道者必先辨为学之
方五经四子之书皆以阐明至道其示人入德之要而
卷六 第 22b 页 WYG1328-0760d.png
最切于日用之实者何在曰知曰行曰存养曰省察先
儒为之剖析精微其于圣门所言先后同揆者又何在
也孔子示人以为己而大学言毋自欺言慎独中庸言
戒慎恐惧孟子言人不可以无耻其于闲邪存诚之旨
可不谓本末一贯者欤夫言道必要于心得而言学莫
重于躬行凡所谓下学而上达者深体味之而知其指
归之合一徒事口耳者弗能也诸生其以所心得者著
于篇

卷六 第 23a 页 WYG1328-0761a.png
  问弭盗之方莫良于保甲盖本周制大司徒五家为比
使之相保五比为闾使之相受之遗意实力行之则奸
宄之自外至者莫为之囊橐而无所容固除莠安良之
善术也顾为之长者率市井游惰魁桀之流保无有纵
奸慝而贼良民者乎其董率而紏察之伊谁责也百室
之乡十家之聚比邻族属其人易稽其出入易核至混
迹于牵车服贾方术游艺者孰从而溯其所自通都大
邑舟车辐辏繁庶且厖倏去倏来孰从而致诘保甲之
卷六 第 23b 页 WYG1328-0761b.png
法能概行欤顾悬缉之案日积岁增而以弋获告者百
不一二数也如政体何其熟筹所以善其用者






  松泉集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