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卷二 第 1a 页 WYG0812-0117a.png
钦定四库全书卷
 法书要录卷二     唐 张彦远 撰
  梁虞和论书表
  梁武帝观钟繇书法十有二意
  梁武帝与陶隐居论书启九首
  梁庾元威论书
  庾肩吾书品论
  梁袁昂古今书评
卷二 第 1b 页 WYG0812-0117b.png
  陈释智永题右军乐毅论后
  后魏江式论书表
   梁中书侍郎虞和论书表
臣闻爻画既肇文字载兴六艺归其善八体宣其妙厥
后群能间出洎乎汉魏钟张擅美晋末二王称英羲之
书云顷寻诸名书钟张信为绝伦其馀不足存又云吾
书比之钟张当抗行张草犹当雁行羊欣云羲之便是
小推张不知献之自谓云何欣又云张字形不及右军
卷二 第 2a 页 WYG0812-0117c.png
自然不如小王谢安尝问子敬君书何如右军荅云故
当胜安云物论殊不尔子敬荅曰世人那得知夫古质
而今妍数之常也爱妍而薄质人之情也钟张方之二
王可谓古矣岂得无妍质之殊且二王暮年皆胜于少
父子之间又为今古子敬穷其妍妙固其宜也然优劣
既微而会美俱深故同为终古之独绝百代之楷式桓
玄耽玩不能释手乃撰二王纸迹杂有缣素正行之尤
美者各为一帙常置左右及南奔虽甚狼狈犹以自随
卷二 第 2b 页 WYG0812-0117d.png
擒获之后莫知所在刘毅颇尚风流亦甚爱书倾意搜
求及将败大有所得卢循素善尺牍尤珍名法西南豪
士咸慕其风人无长幼翕然尚之家赢金币竞远寻求
于是京师三吴之迹颇散四方羲之为会稽献之为吴
兴故三吴之近地偏多遗迹也又是末年遒美之时中
世宗室诸王尚多素嗤贵游不甚爱好朝廷亦不搜求
人间所秘往往不少新渝惠侯雅所爱重悬金招买不
计贵贱而轻薄之徒锐意摹学以茅屋漏汁染变纸色
卷二 第 3a 页 WYG0812-0118a.png
加以劳辱使类久书真伪相糅莫之能别故惠侯所蓄
多有非真然招聚既多时有佳迹如献之吴兴二笺足
为名法孝武亦纂集佳书都鄙士人多有献奉真伪混
杂谢灵运母刘氏子敬之甥故灵运能书而特多王法
臣谢病东皋游玩山水守拙乐静求志林壑造次之遇
遂纡雅顾预陟泛之游参文咏之末其诸佳法恣意披
览愚好既深稍有微解及臣遭遇曲沾恩诱渐渍玄猷
朝夕咨训题勒美恶指示媸妍点画之情昭若发蒙于
卷二 第 3b 页 WYG0812-0118b.png
时圣虑未存草体凡诸教令必应真正小不在意则伪
谩难识事事留神则难为心力及飞龙之始戚藩告衅
方事经略未遑研习及三年之初始玩宝迹既科简旧
秘再诏寻求景和时所散失及乞左右嬖幸者皆原往
罪兼赐其直或有顽愚不敢献书遂失五卷多是戏学
伏惟陛下爰凝睿思淹留草法拟效渐妍赏析弥妙旬
日之间转求精秘字之美恶书之真伪剖判体趣穷微
入神机息务閒从容研玩乃使使三吴荆湘诸境穷幽
卷二 第 4a 页 WYG0812-0118c.png
测远鸠集散逸及群臣所上数月之间奇迹云萃诏臣
与前将军巢尚之司徒参军事徐希秀淮南太守孙奉
伯科简二王书评其品题除猥录美供御赏玩遂得游
目瑰翰展好宝法锦质绣章烂然毕睹大凡秘藏所录
钟繇纸书六百九十七字张芝缣素及纸书四千八百
二十五字年代既久多是简帖张昶缣素及纸书四千
七十字毛弘八分缣素书四千五百八十八字索靖纸
书五千七百五十五字钟会书五纸四百六十五字是
卷二 第 4b 页 WYG0812-0118d.png
高祖平秦川所获以赐永嘉公主俄为第中所盗流播
始兴及泰始开运地无遁宝诏庞沈搜索遂乃得之又
有范仰(一作/师)恒献上张芝缣素书三百九十八字希世
之宝潜采累纪隐迹于二王耀美于盛辰别加缮饰在
新装二王书所录之外繇是拓书悉用薄纸厚薄不均
辄好绉起范晔装治卷帖小胜犹谓不精孝武使徐爰
治护随纸长短参差不同具以数十纸为卷披视不便
不易劳茹善恶正草不相分别今所治缮悉改其弊孝
卷二 第 5a 页 WYG0812-0119a.png
武撰子敬学书戏习十卷为帙傅云戏学而不题或真
行章草杂在一纸或重作数字或学前辈名人能书者
或有聊尔戏书既不留意亦殊猥劣徒闻则录曾不披
简卷小者数纸大者数十巨细差悬不相匹类是以更
裁减以二丈为度亦取小王书古诗赋赞论或草或正
言无次第者入戏学部其有恶者悉皆删去卷既调均
书又精好羲之所书紫纸多是少年临川时迹既不足
观亦无取焉今拓书皆用大厚纸泯若一体同度剪截
卷二 第 5b 页 WYG0812-0119b.png
皆齐又补接败字体势不失墨色更明凡书虽同在一
卷要有优劣今此一卷之中以好者在首下者次之中
者最后所以然者人之看书必锐于开卷懈怠于将半
既而略进次遇中品赏悦留连不觉终卷又旧书目帙
无次第诸帙中各有第一至于第十脱落散乱卷帙殊
等今各题其卷帙所在与目相应虽相涉入终无杂谬
又旧以封书纸次相随草正混糅善恶一贯今各随其
品不从本封条目纸行凡最字数皆使分明一毫靡遗
卷二 第 6a 页 WYG0812-0119c.png
二王缣素书珊瑚轴二帙二十四卷纸书金轴二帙二
十四卷又纸书玳瑁轴五帙五十卷皆互帙金题玉躞
织成带又有书扇二帙二卷又纸书飞白章草二帙十
五卷并旃檀轴又纸书戏学一帙十二卷玳瑁轴此皆
书之冠冕也自此以下别有三品书凡五十二帙五百
二十卷悉旃檀轴又羊欣缣素及纸书亦选取其妙者
为十八帙一百八十卷皆漆轴而已二王新入书各装
为六帙六十卷别充备预又其中入品之馀各有条贯
卷二 第 6b 页 WYG0812-0119d.png
足以声华四宇价倾五都天府之名珍盛代之伟宝陛
下渊昭自天触理必镜凡诸思制莫不妙极乃诏张永
更制御纸紧洁光丽辉日夺目又合秘墨美殊前后色
如点漆一点竟纸笔则一二简毫专用白兔大管丰毛
胶漆坚密草书笔悉使长毫以利纵舍之便兼使吴兴
郡作青石圆砚质滑而停墨殊胜南方瓦石之器缣素
之工殆绝于昔王僧虔寻得其术虽不及古不减郗家
所制二王书献之始学父书正体乃不相似至于绝笔
卷二 第 7a 页 WYG0812-0120a.png
章草殊相拟类笔迹流怿宛转妍媚乃欲过之羲之书
在始未有奇殊不胜庾翼郗愔迨其末年乃造其极尝
以章草荅庾亮亮以示翼翼叹服因与羲之书云吾昔
有伯英章草书十纸过江亡失常痛妙迹永绝忽见足
下荅家兄书焕若神明顿还旧观旧说羲之罢会稽住
蕺山下一老妪捉十许六角竹扇出市王聊问一枚几
钱云直二十许右军取笔书扇扇为五字妪大怅惋云
举家朝餐惟仰于此何乃书坏王云但言王右军书字
卷二 第 7b 页 WYG0812-0120b.png
索一百入市市人竞市去姥复以十数扇来请书王笑
不荅又云羲之常自书表与穆帝帝使张翼写效一毫
不异题后荅之羲之初不觉更详看乃叹曰小人几欲
乱真又羲之性好鹅山阴昙𥗝(一作/酿)村有一道士养好
鹅十馀王清旦乘小船故往意大愿乐乃告求市易道
士不与百方譬说不能得道士乃言性好道久欲写河
上公老子缣素早办而无人能书府君若能自屈书道
德经各两章便合群以奉羲之便住半日为写毕笼鹅
卷二 第 8a 页 WYG0812-0120c.png
而归又尝诣一门生家设佳馔供亿甚盛感之欲以书
相报见有一新棐床(一作/材)几至滑净乃书之草正相半
门生送王归郡还家其父已刮尽生失书惊懊累日桓
玄爱重书法每宴集辄出法书示宾客客有食寒具者
仍以手捉书大点污后出法书辄令客洗手兼除寒具
子敬常笺与简文十许纸题最后云民此书甚合愿存
之此书为桓玄所宝高祖后得以赐王武刚未审今何
在谢奉起庙悉用棐材右军取棐书之满床奉收得一
卷二 第 8b 页 WYG0812-0120d.png
大箦子敬后往谢为说右军书甚佳而密已削作数十
棐板请子敬书之亦甚合奉并珍录奉后孙履分半与
桓玄用履为扬州主簿馀一半孙恩破会稽略以入海
羲之为会稽子敬七八岁学书羲之从后掣其笔不脱
叹曰此儿书后当有大名子敬出戏见北馆新泥垩壁
白净子敬取帚沾泥汁书方丈一字观者如市羲之见
叹美问所作荅云七郎羲之作书与亲故云子敬飞白
大有意是因于此壁也有一好事年少故作精白纱裓
卷二 第 9a 页 WYG0812-0121a.png
著诣子敬子敬便取书之草正诸体悉备两袖及褾略
周年少觉王左右有凌夺之色掣裓而走左右果逐之
及门外斗争分裂少年才得一袖耳子敬为吴兴羊欣
父不疑为乌程令欣时年十五六书已有意为子敬所
知子敬往县入欣亝欣衣白新绢裙昼眠子敬因书其
裙幅及带欣觉欢乐遂宝之后以上朝廷中乃零失子
敬门生以子敬书种蚕后人于蚕纸中寻取大有所得
谢安善书不重子敬每作好书必谓被赏安辄题后荅
卷二 第 9b 页 WYG0812-0121b.png
之朝廷秘宝名书久已盈积太初狂迫乃欲一时烧除
左右怀让者苦相譬说乃止臣见卫恒古来能书人录
一卷时有不通今随事改正并写诸杂势一卷今新装
二王镇书定目各六卷又羊欣书目六卷钟张等书目
一卷文字之部备矣谨诣省上表并上录势新书以闻
六年九月中书侍郎臣虞和上
   梁武帝观钟繇书法十二意
    平(谓横/也)  直(谓纵/也)  均(谓间/也)
卷二 第 10a 页 WYG0812-0121c.png
    密(谓际/也)  锋(谓端/也)  力(谓体/也)
    轻(谓屈/也)  决(谓牵/掣也)  补(谓不/足也)
    损(谓有/馀也)  巧(谓布/置也)  称(谓大/小也)
字外之奇文所不书世之学者宗二王元常逸迹曾不
睥睨羲之有过人之论后生遂尔雷同元常谓之古肥
子敬谓之今瘦今古既殊肥瘦颇反如自省览有异众
说张芝钟繇巧趣精细殆同机神肥瘦古今岂易致意
真迹虽少可得而推逸少至学钟书势巧形密及其独
卷二 第 10b 页 WYG0812-0121d.png
运意疏字缓譬犹楚音习夏不能无楚过言不悒未为
笃论又子敬之不迨逸少犹逸少之不迨元常学子敬
者如画虎也学元常者如画龙也余虽不习偶见其理
不习而言必慕之欤聊复自记以补其阙非欲明解强
以示物也傥有均思思盈半矣
   陶隐居与梁武帝论书启
奉旨左右中书复稍有能者惟周喜赞夫以含心之荄
实俟夹钟吐气今既自上体妙为下理用成工每惟申
卷二 第 11a 页 WYG0812-0122a.png
钟王论于天下进艺方兴所恨微臣沉朽不能钻仰高
深自怀叹慕前奉神笔三纸并今为五非但字字注目
乃画画抽心日觉劲媚转不可说以雠昔岁不复相类
正此即为楷式何复多寻钟王臣心本自敬重今者弥
增爱服俯仰悦豫不能自已启
适复蒙给二卷伏览褾帖皆如圣旨既不显垂允少留
不敢久停已就摹素者一段未毕不赴今信纸卷先已
经有兼多他杂无所复取亦请俟俱了日奉送兼此诸
卷二 第 11b 页 WYG0812-0122b.png
书是篇章体臣今不辨复得修习惟愿细书如乐𣪣论
太师箴例依仿以写经传永存寘题中精要而已
   梁武帝荅书
近二卷欲少留差不为异纸卷是出装书既须见前所
以付耳无正可取备于此及欲更须细书如论箴例逸
少迹无甚极细书乐𣪣论乃微粗健恐非真迹太师箴
小复方媚笔力过嫩书体乖异上二者已经至鉴其外
便无可付也
卷二 第 12a 页 WYG0812-0122c.png
   陶隐居又启
乐毅论愚心近甚疑是摹而不敢轻言今旨以为非真
窃自信颇涉有悟箴咏吟赞过为沦弱许静素段遂蒙
永给仰铭矜奖益无喻心此书虽不在法例而致用理
均背间细楷兼复两玩先于都下偶得飞白一卷云是
逸少好迹臣不尝别见无以能辨惟觉势力惊绝谨以
上呈于臣非用脱可充阁愿仍以奉上臣昔于马澄处
见逸少正书目录一卷澄云右军劝进洛神赋诸书十
卷二 第 12b 页 WYG0812-0122d.png
馀首皆作今体惟急就篇二卷古法紧细近脱忆此语
当是零落已不复存澄又云帖注出装者皆拟赉诸王
及朝士臣近见三卷首帖亦谓久已分本不敢议此正
复希于三卷中一两条更得预出装之例耳天旨遂复
顿给完卷下情益深悚息近初见卷题云第二十三四
已欣其多今者赐书卷第遂至二百七十惋讶无已天
府如海非一瓶所汲量用息心前后都已蒙见大小五
卷于野拙之分实已过幸若非殊恩岂可觖望愚固本
卷二 第 13a 页 WYG0812-0123a.png
博涉而不能精昔患无书可看乃愿作主书令史晚爱
隶法又羡典掌之人常言人生数纪之内识解不能周
流天壤区区惟充恣五欲实可耻愧每以为得作才鬼
亦当胜于顽仙至今犹然始欲翻然之自无射以后国
政方殷山心兼默不敢复以閒虚尘触谨于此题事故
遂成烦黩伏愿圣慈照录诚慊
   梁武帝又荅书
又省别疏云故当宜微以著赏此既胜事风训非嫌云
卷二 第 13b 页 WYG0812-0123b.png
云然则所习聊试略言夫运笔邪则无芒角执手宽则
书缓弱点掣短则法拥肿点掣长则法离凘画促则字
势横画疏则字形慢拘则乏势放又少则纯骨无媚纯
肉无力少墨浮涩多墨笨钝比并皆然任意所之自然
之理也若抑扬得所趣舍无违值笔廉断触势峰郁扬
波折节中规合矩分间下注浓纤有方肥瘦相和骨力
相称婉婉瞹瞹视之不足棱棱凛凛常有生气适眼合
心便为甲科众家可识亦当复繇串耳六文可工亦当
卷二 第 14a 页 WYG0812-0123c.png
复繇习耳一闻能持一见能记且古且今不无其人大
抵为论终归是习程邈所以能变书体为之旧也张芝
所以能善书工学之积也既旧既积方可以肆其谈吾
少来乃至不尝画甲子无论于篇纸老而言之亦复何
谓正足见嗤于当今贻笑于后代遂有独冠之言览之
背热隐真于是乎累真矣此直一艺之工非吾所谓胜
事此道心之尘非吾所谓无欲也
   陶隐居又启
卷二 第 14b 页 WYG0812-0123d.png
二卷中有杂迹谨疏注如别恐未允愚衷并窃所摹者
亦以上呈近十馀日情虑悚悸无宁涉事遂至淹替不
宜复待填毕馀条并非用惟叔夜威辇二篇是经书体
式追以单郭为恨伏按卷上第数甚为不少前旨惟有
四卷此书似是宋元嘉中撰集当繇自后多致散失逸
少有名之迹不过数首黄庭劝进像赞洛神此等不审
犹得存不
第二十三卷(今见有十二/条在别纸)按此卷是右军书者惟有八
卷二 第 15a 页 WYG0812-0124a.png
条前乐毅论书乃极劲利而非甚用意故颇有坏字太
师箴大雅吟用意甚至而更成小拘束乃是书扇题屏
风好体其馀五片无的可称臣涛言一纸(此书乃不恶/而非右军父)
(子不识谁人/迹又似是摹)给事黄门一纸治廉沥一纸(凡二萹并是/谢安卫军参)
(军任/靖书)后又治廉沥狸骨方一纸(是子敬书/亦似摹迹)右四条非右
军书
二十四卷(今见有二/十一条在)按此卷是右军书者惟有十一条
并非甚合迹兼多漫抹于摹处难复委曲前黄初三年
卷二 第 15b 页 WYG0812-0124b.png
一纸(是后人/学右军)缪袭告墓文一纸(是许先/生书)抱忧怀痛一纸
(是张/澄书)五月十一日一纸(是摹王珉/书被油)尚想黄绮一纸遂结
滞一纸(凡二篇并后人/所学甚拙恶)不复展一纸(是子/敬书)便复改月一
(是张/翼书)五月十五日繇白一纸(亦是王/珉书)治欬方一纸(是/谢)
(安/书)右一十条非右军书伏恐未垂许以区别今谨上许
先生书任靖书如别比方即可知王珉张澄谢安张翼
书公家应有
   梁武帝又荅书
卷二 第 16a 页 WYG0812-0124c.png
省区别诸书良有精赏所异所同所未可知悉可不耳
给事黄门二纸为任靖书观其送靖书诸字相附近彼
二纸靖书体解离便当非靖书要复当以点画波撇论
极诸家之致此亦非可仓卒运于毫楮且保拙守中也
许任二迹并摹者并付及右三纸正书二十六日至嗣

   陶隐居又启
启伏览书用前意虽止二六而规矩必周后字不出二
卷二 第 16b 页 WYG0812-0124d.png
百亦褒贬大备一言以蔽便书情顿极使元常老骨更
蒙荣造子敬懦肌不沉泉夜逸少得进退其间则玉科
显然可观若非圣證品析恐爱附近习之风永遂沦迷矣
伯英既称草圣元常实自隶绝论旨所谓殆同璿玑神
宝旷世以来莫继斯理既明诸画虎之徒当日就辍笔
反古归真方弘盛世愚管见预闻喜佩无届比世皆高
尚子敬子敬元常继以齐名贵斯式略海内非惟不复
知有元常于逸少亦然非排弃所可涅而无缁不过数
卷二 第 17a 页 WYG0812-0125a.png
纸今奉此论自舞自蹈未足逞泄日月愿以所摹窃示
洪远思旷此二人皆是均思者必当赞仰踊跃有盈半
之益臣与洪远虽不相识从子诩以学业往来故因之
有会但既在阁恐或以应闻知摹者所采字大小不甚
均调熟看乃尚可恐竟意大殊此篇方传千载故宜令
迹随名偕老益增美晚所奉三旨伏循字迹大觉劲密
窃恐既以言发意则应言而新手随意运笔与手会故
意得谐称下情欢仰宝奉愈至世论咸云江东无复钟
卷二 第 17b 页 WYG0812-0125b.png
迹常以叹息比日伫望中原廓清太丘之碑可就摹采
今论旨云真迹虽少可得而推是犹有存者不审可复
几字既无出见理冒愿得工人摹填数行脱蒙见此实
为过幸又逸少学钟势巧形密胜于自运不审此例复
有几纸垂旨以黄庭像赞等诸文可更有出给理自运
之迹今不复希请学钟法仰惟殊恩
   梁武帝又荅书
钟书乃有一卷传以为真意谓悉是摹学多不足论有
卷二 第 18a 页 WYG0812-0125c.png
两三行许似摹微得钟体逸少学钟的可知近有二十
许首此外字细画短多是钟法今始欲令人帖装未便
得付来月日有竟者当遣送也
   陶隐居又启
逸少自吴兴以前诸书犹为未称凡厥好迹皆是向在
会稽时永和十许年中者从失郡告灵不仕以后略不
复自书皆使此一人世中不能别也见其缓异呼为末
年书逸少亡后子敬年十七八全放此人书故遂成与
卷二 第 18b 页 WYG0812-0125d.png
之相似今圣旨标题足使众识顿悟于逸少无复末年
之讥阮研近闻有一人学研书遂不复可别臣比郭摹
所得虽粗写字形而无复其用笔迹势不审前后诸卷
一两条谨密者可得在出装之例复蒙垂给至年末间
不此泽自天直以启审非敢必觊
   梁庾元威论书
所学正书宜以殷钧范怀约为主方正循纪修短合度
所学草书宜以张融王僧虔为则体用得法意气有馀
卷二 第 19a 页 WYG0812-0126a.png
章表笺书于斯足矣夫才能则关性分耽嗜殊妨大业
但令𦂳快分明属辞流便字不须体语辄投声若以巳
巳莫分东柬相乱则两王妙迹二陆高才顷来非所用
也王延之有言曰勿欺数行尺牍即表三种人身岂非
一者学书得法二者作字得体三者轻重得宜意谓犹
须言无虚出斯则善矣近何令贵隔势倾朝野聊尔疏
漏遂遭十秽之书今聊存两事书曰有寒士自陈简于
掌选诗云伎能自寡薄支叶复单贫柯条滥垂景木石
卷二 第 19b 页 WYG0812-0126b.png
讵知晨狗马虽难画犬羊诚易驯效嚬终未似学步岂
如真寔云乱朝绪是曰斁彝伦俗作于兹混人途自此
沌离合之诗由来久矣不知讥剥爰加称赞是其第六
秽也近来贵宰于二品清宦进不假手作书而笔迹过
鄙无法度彼恭拜忽云永感荅人借车还白不具真本
流传合朝耻辱是其第七秽也以此而言书何容易且
梁制与平吉人笺书有增怀语者不得荅书许乃告绝
私吊荅中彼此言感思乖错者州望须刺大中正处入
卷二 第 20a 页 WYG0812-0126c.png
清议终身不得仕盛名年少宜留意勉之余见学阮研
书者不得其骨力婉媚唯学挛拳委尽学薄绍之书者
不得其批研渊微徒自经营崄急晚途别法贪省爱异
浓头纤尾断腰顿足一八相似十小难分屈等如匀变
前为草咸言祖述王萧无妨日有讹谬星不从生籍不
从来许慎门徒居然嗢噱卫恒子弟宁不伤嗟诖误众
家岂宜改习书字之兴繇来尚矣沮诵苍颉黄帝史也
周宣王时柱下史史籀始著籀书今六八之法虽存十
卷二 第 20b 页 WYG0812-0126d.png
五之篇亡矣及秦相李斯破大篆为小篆造苍颉七章
中车府令赵高造爰历六章太史胡毋敬造博学七章
后人分五十五章为三苍上卷至哀帝元嘉中扬子云
作训纂记滂喜为中卷和帝永元中贾升郎更续记彦
(盘/音)均为下卷皆是记字字出衙人故人称为三苍也夫
苍雅之学儒博所宗自景纯注解转加敦尚汉晋正史
及古今字书并云苍颉九篇是李斯所作今窃寻思必
不如是其第九章论豨信京刘等郭云豨信是陈豨韩
卷二 第 21a 页 WYG0812-0127a.png
信京刘是大汉西土是长安此非谶言岂有秦时朝宰
谈汉家人物牛头马腹先达何以安之江左硕儒相系
梁初复有任昉及沈约悉未有讥驳余忽横议实不自
许敬俟明哲定其可否而字韵集方言广雅凡录字者
十有四家许慎穿凿贾氏乃奏说文曹产开拓许侯爰
成字苑说文则形声具举字苑则品类周悉追悟典坟
字弗全体周礼以鸡斯为笄纚礼记以相近为禳祈致
令众议丛残音辞䮞互盖繇程邈变隶流传未一郑公
卷二 第 21b 页 WYG0812-0127b.png
诗谱颇显其源且书文一反草木相从凡五百六十七
部合一万五千九百一十五字即曰世中所行十分裁
一而今点画失体深成怪也近有居士阮孝绪撰古今
文字三卷穷搜正典次丹阳五官丘陵撰文字指要二
卷精加擿发惟此两书可称要用余少值明师留心字
法所以坐右作午畺宇不依羲献妙迹不逐陶葛名方
作莼羹不敩晋书不循韵集爰以浅见轻述字府自谓
此文或均萤露齐末王融图古今杂体有六十四书少
卷二 第 22a 页 WYG0812-0127c.png
年崇放家藏纸贵而凤鱼虫鸟是七国时书元常皆作
隶书故贻后来所诘湘东王遣沮阳令韦仲定为九十
一种次功曹谢善勋增其九法合成百体其中以八卦
书为一以太为两法径丈一字方寸千言大上止传可
尔鬼书惟有业杀刁斗出于古器尔㫭繇乎内典散隶
露书终是飞白意谓此等并非通论今所不取余经为
正阶侯书十牒屏风作百体间以采墨当时众所惊异
自尔绝笔惟留草本而已其百体者悬针书垂露书秦
卷二 第 22b 页 WYG0812-0127d.png
望书汲冢书金鹊书玉文书鹄头书虎爪书倒薤书偃
波书幡信书飞白篆古顽书籀文书奇字缪篆制书列
书日书月书风书云书星隶填隶虫食叶书科斗书署
书胡书蓬书相书天竺书转宿书一笔篆飞白书一笔
隶飞白草古文隶横书楷书小科隶此五十种皆纯墨
玺文书节文书真文书符文书芝英隶花草隶幡信隶
钟鼓隶(钟鼓隶释/作钟鼎)龙虎篆凤鱼篆骐驎篆仙人篆科斗
虫篆云篆虫篆鱼篆鸟篆龙篆龟篆虎篆鸾篆龙虎隶
卷二 第 23a 页 WYG0812-0128a.png
凤鱼隶麒麟隶仙人隶科斗隶云隶虫隶鱼隶鸟隶龙
隶龟隶鸾隶蛇龙文隶书龟文书鼠书牛书虎书兔书
龙草书蛇草书马书羊书猴书鸡书犬书豕书此十二
时书已上五十种皆采色其外复有大篆小篆铭鼎摹
印刻符石经象形篇章震书到书反左书等及宋中庶
宗炳出九体书所谓缣素书简奏书笺表书吊记书行
狎书楫书藁书半草书全草书此九法极真草书之次
第焉删舍之外所存犹一百二十体张芝始作一笔飞
卷二 第 23b 页 WYG0812-0128b.png
白书此于井册等字为妙所以唯云一笔飞白书则无
所不通矣反左书者大同中东宫学士孔敬通所创余
见而达之于是座上酬荅诸君无有识者遂呼为众中
清閒法今学者稍多解者益寡敬通又能一笔草书一
行一断婉约流利特出天性顷来莫有继者宗炳又造
画瑞应图千古卓绝王元长颇加增定乃有虞舜獬廌
周穆狻猊汉武神凤卫君舞鹤五城九井螺杯鱼砚金
縢玉英玄圭朱草等凡二百一十物余经取其善草嘉
卷二 第 24a 页 WYG0812-0128c.png
禾灵禽瑞兽楼台器服可为玩对者盈缩其形状参详
其动植制一部焉此乃青出于蓝而实世中未有复于
屏风上作杂体篆二十四种写凡百名将恐一笔鄣子
凡百屏风传者逾谬并怀叹息世本云史皇作图黄帝
臣也其唐虞之文章夏后之鼎象则图画之宗焉其后
绘事逾精丹青转妙乃有钉女心痛图鱼獭集敬君以
之亡妇王嫱繇此失身近代陆绥足称画圣所闻谈者
一笔之外仅可蝉雀顾长康称为三绝终是半痴人耳
卷二 第 24b 页 WYG0812-0128d.png
杂体既资于画所以附乎书末
   梁庾肩吾书品论
玄静先生曰予遍求邃古逖访厥初书名起于玄洛字
势发于仓史故遣结绳取诸爻象诸形会诸人事未有
广此缄縢深兹文契是以一画加大天尊可知二力增
土地卑可审日以君道则字势圆月以臣辅则文体缺
及其转注假借之流指事会意之类莫不状范毫端形
呈字表开篇玩古则千载共朝削简傅今则万里对面
卷二 第 25a 页 WYG0812-0129a.png
记善则恶自削书贤则过必改玉历颁正而化俗帝载
陈言而设教变通不极日用无穷与圣同功参神并运
爰洎中叶舍繁从省渐失颍川之言竟逐云阳之字若
乃鸟迹孕于古文壁书存于科斗符陈帝玺摹调蜀漆
署表宫门铭题礼器鱼犹舍凤鸟已分虫仁义起于麒
麟威形发于龙虎云气时飘五色仙人还作两童龟若
浮溪蛇如赴穴流星疑烛垂露似珠芝英转车飞白掩
素参差倒薤既思种柳之谣长短悬针复想定情之制
卷二 第 25b 页 WYG0812-0129b.png
蚊脚傍低鹄头仰立填飘板上缪起印中波回堕镜之
鸾楷顾雕陵之鹊并以篆籀重复见重昔时或巧能售
酒或妙令鬼哭信无味之奇珍非趣时之急务且具录
前训今不复兼论惟草正疏通专行于世其或继之者
虽百代可知寻隶体发源秦时隶人下邽程邈所作始
皇见而重之以奏事繁多篆字难制遂作此法故曰隶
书今时正书是也草势起于汉时解散隶法用以赴急
本因草创之义故曰草书建初中京兆杜操始以善草
卷二 第 26a 页 WYG0812-0129c.png
知名今之草书是也余自少迄长留心兹艺敏手谢于
临池锐意同于削板而蕺山之扇竟未增钱凌云之台
无因诫子求诸故迹或有浅深辄删善草隶者一百二
十八人伯英以称圣居首法高以追骏处末推能相越
小例而九引类相附大等而三复为略论总名书品
   张芝(伯英/)    钟繇(元常/)
   王羲之(逸少/)
    右三人上之上
卷二 第 26b 页 WYG0812-0129d.png
论曰隶既发源秦史草乃激流齐相跨七代而弥遵将
千载而无革诚开博者也均其文总六书之要指其事
笼八体之奇能拔篆籀于繁芜移楷真于重密分行纸
上类出茧之蛾结画篇中似闻琴之鹤峰崿间起琼山
惭其敛雾漪澜递振碧海愧其下风抽丝散水定其下
笔倚刀欠尺验于成字真草既分于星芒烈火复成于
珠佩或横牵竖掣或浓点轻拂或将放而更留或因挑
而还直敏思藏于胸中巧意发于毫铦詹君端策故以
卷二 第 27a 页 WYG0812-0130a.png
迷其变化英韶倾耳无以察其音声殆善射之不注妙
斲轮之不传是以鹰爪含利出彼兔毫龙管润霜游兹
虿尾学者鲜能具体窥者罕得其门若探妙测深尽形
得势烟华落纸将动风彩带字欲飞疑神化之所为非
人世之所学惟张有道钟元常王右军其人也张工夫
第一天然次之衣帛先书称为草圣钟天然第一工夫
次之妙尽许昌之碑穷极邺下之牍王工夫不及张天
然过之天然不及钟工夫过之羊欣云贵越群品古今
卷二 第 27b 页 WYG0812-0130b.png
莫二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若孔门以书三子入室矣允
为上之上
   崔瑗(子玉/)    杜度(伯度/)
   师宜官     张昶(文舒/)
   王献之(子敬/)
    右五人上之中
论曰崔子玉擅名北中迹罕南度世有得其摹者王子
敬见之称美以为功类伯英杜度滥觞于草书取奇于
卷二 第 28a 页 WYG0812-0130c.png
汉帝诏复奏事皆作草书师宜官鸿都为最能大能小
文舒声劣于兄时云亚圣子敬泥帚早验天骨兼以掣
笔复识人工一字不遗两叶传妙此五人允为上之中
   索靖(幼安/)    梁鹄(孟皇/)
   韦诞(仲将/)    皇象(休明/)
   胡昭(孔明/)    钟会(士季/)
   卫瓘(伯玉/)    荀舆(长胤/)
   阮研(文几/)
卷二 第 28b 页 WYG0812-0130d.png
    右九人上之下
论曰幼安敛蔓舅氏抗名卫令孟皇功尽笔力字入帐
中仲将不妄染毫须张笔左纸孔明动见模楷所为胡
肥而钟瘦休明斟酌二家驱驾八绝士季之范元常犹
子敬之禀逸少而功拙兼效真草皆成伯玉远慕张芝
近参父迹长胤狸骨方拟而难迨阮研居今观古尽窥
众妙之门虽复师王祖钟终成别搆一体此九人允为
上之下
卷二 第 29a 页 WYG0812-0131a.png
   张超(子并/)    郭伯道
   刘德升(君嗣/)   崔寔(子真/)
   卫夫人(茂猗/)   李式(景则/)
   庾翼(稚恭/)    郗愔(方回/)
   谢安(安石/)    王珉(季琰/)
   桓玄(敬道/)    羊欣(敬元/)
   王僧虔     孔琳之(彦琳/)
   殷钧
卷二 第 29b 页 WYG0812-0131b.png
    右十五人中之上
论曰子并崔家州里颇相仿效可谓酱咸于盐冰寒于
水伯道里居朝廷远讨其迹德升之妙钟胡各采其美
子真俊才门法不坠李妻卫氏自出华宗景则毫素流
靡稚恭声彩遒越郗愔安石草正并驱季琰桓玄筋力
俱骏羊欣早随子敬最得王体孔琳之声高宋氏王僧
虔雄发齐代殷钧颇耽著爱好终得肩随此一十五人
允为中之上
卷二 第 30a 页 WYG0812-0131c.png
   魏武帝(曹操/孟德)   孙皓(吴主/元宗)
   卫觊(伯儒/)    左子邑(伯字/子邑)
   卫恒(巨山/)    杜预(元凯/)
   王廙(世将/)    张彭祖
   任靖      韦昶(文休/)
   王修(敬仁/)    张永
   范怀约     吴休尚
   施方泰
卷二 第 30b 页 WYG0812-0131d.png
    右十五人中之中
论曰魏帝笔墨雄赡吴主体裁绵密伯儒兼叙隶草子
邑分镰梁邯巨山三世元凯累叶王廙为右军之师彭
祖取羲之之道任靖矫名文休题柱敬仁清举致畏逼
之词张范递时俱东南之美施吴邺下同年后萃此十
五人允为中之中
   罗炜(叔景/)    赵袭(元嗣/)
   刘舆      张昭
卷二 第 31a 页 WYG0812-0132a.png
   陆机(士衡/)    朱诞
   王导      庾亮(元规/)
   王洽(敬和/)    郗超(景兴/)
   张翼      宋文帝(姓刘名/义隆)
   康昕      徐希秀
   谢脁(玄晖/)    刘绘
   陶隐居(名弘景/字通明)  王崇素
    右十八人中之下
卷二 第 31b 页 WYG0812-0132b.png
论曰叔景元嗣并称四州刘舆之笔札张昭之无懈陆
机以弘才掩迹朱诞以偏艺流声王导则列圣推能庾
亮则群公挹功王洽以下并通诸法郗超以晚年取誉
张翼善效宋帝康昕希秀孤生谢脁刘绘文宗书范近
来少前陶隐居仙才翰彩状于山谷王崇素绘靡篇书
笔传于里闾此十八人允为中之下
   姜诩      梁宣
   魏徵(玄成/)    韦秀
卷二 第 32a 页 WYG0812-0132c.png
   钟舆      向泰
   羊忱      晋元帝(景文/)
   识道人     范晔(蔚宗/)
   宋炳      谢灵运
   萧思话     薄绍之(敬叔/)
   齐高帝     庾黔娄
   费元瑶     孙奉伯
   王荟      羊祜(叔子/)
卷二 第 32b 页 WYG0812-0132d.png
    右二十人下之上
论曰此二十人并擅毫翰动成楷则殆逼前良见希后
彦允为下之上
   杨经      诸葛融
   杨潭      张炳
   岑渊      张舆
   王济      李夫人
   刘穆之(道和/)   朱龄石
卷二 第 33a 页 WYG0812-0133a.png
   庾景休     张融(思光/)
   褚元明     孔敬通
   王籍(文海/)
    右十五人下之中
论曰此十五人虽未穷字奥书尚文情披其丛薄非无
香草视其涯岸皆有润珠故遗斯纸以为世玩允为下
之中
   卫宣      李韫
卷二 第 33b 页 WYG0812-0133b.png
   陈基      傅廷坚
   张绍      阴光
   韦熊      张畅
   曹任      宋嘉
   裴邈      羊固
   傅夫人     辟闾训
   谢晦      徐羡之
   孔闾      颜宝光
卷二 第 34a 页 WYG0812-0133c.png
   周仁皓     张欣泰
   张炽      僧岳道人
   法高道人
    右二十三人下之下
论曰此二十三人皆五味一和五色一彩视其雕文非
特刻鹄人人下笔宁止追向遗迹见珍馀芳可折诚以
驱驰并驾不逮前锋而中权后殿各尽其美允为下之

卷二 第 34b 页 WYG0812-0133d.png
今以九例该此众贤犹如玄圃积玉炎洲聚桂其中实
相推谢故有兹多品然终能振此鳞翼俱上龙门傥后
之学者更随点曝云尔
   袁昂古今书评
王右军书如谢家子弟纵复不端正者爽爽有一种风

王子敬书如河洛间少年虽有充悦而举体沓拖殊不
可耐
卷二 第 35a 页 WYG0812-0134a.png
羊欣书如大家婢为夫人虽处其位而举止羞涩终不
似真
徐淮南书如南冈士大夫徒好尚风范终不免寒乞
阮研书如贵胄失品次丛悴不复排突英贤
王仪同书如晋安帝非不处尊位而都无神明
施肩吾书如新亭伧父一往见似扬州人共语便音态

陶隐居书如吴兴小儿形容虽未成长而骨体甚骏快
卷二 第 35b 页 WYG0812-0134b.png
殷钧书如高丽使人抗浪甚有意气滋韵终乏精味
袁崧书如深山道士见人便欲退缩
萧子云书如上林春花远近瞻望无处不发
曹喜书如经论道人言不可绝
崔子玉书如危峰阻日孤松一枝有绝望之意
师宜官书如鹏羽未息翩翩自逝
韦诞书如龙威虎振剑拔弩张
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
卷二 第 36a 页 WYG0812-0134c.png
钟司徒书字十二种意意外殊妙实亦多奇
邯郸淳书应规入矩方圆乃成
张伯英书如汉武帝爱道凭虚欲仙
索靖书如飘风忽举鸷鸟乍飞
梁鹄书如太祖忘寝观之丧目
皇象书如歌声绕梁琴人舍徽
卫恒书如插花美女舞笑镜台
孟光禄书如崩崖人见可畏
卷二 第 36b 页 WYG0812-0134d.png
李斯书世为冠盖不易施平
张芝经奇钟繇特绝逸少鼎能献之冠世四贤共类洪
芳不灭羊真孔草萧行范篆各一时绝妙
右二十五人自古及今皆善能书奉敕遣臣评古今书
臣既愚短岂敢辄量江海但圣旨委臣斟酌是非谨品
字法如前伏愿照览谨启普通四年二月五日内侍中
尚书令哀昂启
敕旨具之如卿所评臣谓钟繇书意气密丽若飞鸿戏
卷二 第 37a 页 WYG0812-0135a.png
海舞鹤游天行间茂密实亦难过萧思话书走墨连绵
字势屈强若龙跳天门虎卧凤阁薄绍之书字势蹉跎
如舞女低腰仙人啸树乃至挥毫振纸有疾闪飞动之
势臣浅见无闻暗于明灭宁敢谬量山海以圣命自天
不得斟酌过失是非如获汤炭
   智永题右军乐𣪣论后
乐毅论者正书第一梁世模出天下珍之自萧阮之流
莫不临学陈天嘉中人得以献文帝帝赐始兴王王作
卷二 第 37b 页 WYG0812-0135b.png
牧境中即以见示吾昔闻其妙今睹其真阅玩良久匪
朝伊夕始兴薨后仍属废帝废帝既殁又属馀杭公主
公主以帝王所重恒加宝爱陈世诸王皆求不得及天
下一统四海同文处处追寻累载方得此书留意运工
特尽神妙其间书误两字不欲点除遂雌黄治定然后
用笔陶隐居云大雅吟乐毅论太师箴等笔力鲜媚纸
墨精新斯言得之矣释智永记
   后魏江式论书表
卷二 第 38a 页 WYG0812-0135c.png
臣闻庖牺氏作而八卦列其画轩辕氏兴而灵龟彰其
彩古史仓颉览二象之文观鸟兽之迹别创文字以代
结绳用书契以纪事宣之王庭则百工以叙载之方册
则万品以明迄于三代厥体颇异虽依类取制未能悉
殊仓氏矣故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以六书一
曰指事二曰谐声三曰象形四曰会意五曰转注六曰
假借盖仓颉之遗法也及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萹
与古文或同或异时人即谓之籀书孔子修六经左丘
卷二 第 38b 页 WYG0812-0135d.png
明述春秋皆以古文厥意可得而言其后七国殊轨文
字乖别暨秦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罢不合秦文者斯
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胡毋敬作博
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于是秦
烧经书涤除旧典官狱繁多以趋约易始用隶书古文
由此息矣隶书者始皇时衙吏下邽程邈附于小篆所
作也世人以邈徒隶即谓之隶书故秦有八体一曰大
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
卷二 第 39a 页 WYG0812-0136a.png
书七曰殳书八曰𨽻书汉兴有尉律学复教以籀书又
习以八体试之课最以为尚书史书或有字不正辄举
劾焉又有草书莫知谁始考其形画虽无厥谊亦是一
时之变通也孝宣时召通仓颉篇者张敞从受之凉州
刺史杜邺沛人爰礼讲学大夫秦近亦能言之孝平时
徵礼等百馀人说文字于未央以礼为小学元士黄门
侍郎扬雄采以作训纂篇及亡新居摄自以运应制作
使大司空甄丰挍文字之部颇改定古文时有六书一
卷二 第 39b 页 WYG0812-0136b.png
曰古文孔子壁中书也二曰奇字即古文而异者三曰
篆书云小篆也四曰佐书秦隶书也五曰缪篆所以摹
印也六曰鸟虫所以书幡信也壁中书者鲁共王坏孔
子宅而得尚书春秋论语孝经也又北平侯张苍献春
秋左氏传书体与孔氏壁中书又类即前代之古文矣
后汉郎中扶风曹喜号曰工篆小异斯法而甚精巧自
是后学皆其法也又诏侍中贾逵修理旧文殊艺异术
王教一端苟有可以加于国者靡不悉集逵即汝南许
卷二 第 40a 页 WYG0812-0136c.png
慎古学之师也后慎嗟时人之好奇叹俗儒之穿凿惋
文毁于凡誉痛字败于庸说诡更任情变乱于世故撰
说文解字十五篇首一终亥各有部居苞括六艺群书
之诂评释百代诸子之训天地山川草木鸟兽昆虫杂
物奇怪珍异王制礼仪世间人事莫不毕载可谓类聚
群分杂而不越文质彬彬最可得而论也左中郎将陈
留蔡邕采李斯曹喜之法为古今杂形诏于太学立石
碑刋载五经题书楷法多是邕书也后开鸿都书尽其
卷二 第 40b 页 WYG0812-0136d.png
能莫不云集于时诸方献篆无出邕者魏初博士清河
张揖著埤仓广雅古今字诂究诸埤广缀拾遗漏增长
事类抑亦于文为益者也然其字诂方之许篇古今体
用或得或失矣陈留邯郸淳亦与揖同时博开古艺特
善仓雅许氏字指八体六书精究闲理有名于揖以书
教诸皇子又建三字石经于汉碑之西其文蔚焕三体
复宣挍之说文篆隶大同而古字少异又有京兆韦诞
河东卫觊二家并号能篆当时楼观榜题宝器之铭悉
卷二 第 41a 页 WYG0812-0137a.png
是诞书咸传之子孙世称其妙晋世义阳王典词令任
诚吕忱表上字林六卷寻其况趣附托许慎说文而按
偶章句隐别古籀奇惑之字文得正隶不差篆意忱弟
静别仿故左挍令李登声类之法作韵集五卷使宫商
角徵羽各为一篇而文字与兄便是鲁卫音读楚夏时
有不同皇魏承百王之季绍五运之绪世易风移文字
改变篆形谬错隶体失真俗学鄙习复加虚造巧谈辩
士以意为疑炫惑于时难以釐改传曰以众非非行正
卷二 第 41b 页 WYG0812-0137b.png
言信哉得之于斯情矣乃曰追来为归巧言为辩小兔
为䨲神虫为蚕如斯甚众皆不合孔氏古书史籀大篆
许氏说文石经三字也凡所开卷莫不惆怅为之咨嗟
夫文字者六艺之宗王教之始前人所以垂后今人所
以识古故曰本立而道生孔子曰必也正名又曰述而
不作书曰予欲观古人之象皆言遵循旧文而不敢穿
凿也臣六世祖琼家世陈留往晋之初与从父应元俱
受学于卫觊古篆之法埤仓雅言说文之谊当时并收
卷二 第 42a 页 WYG0812-0137c.png
善誉而祖至太子洗马出为冯翊郡值洛阳之乱避地
河西数世传习斯业所以不坠世祖太延中皇风西被
牧𤙶内附臣亡祖文威杖策归国奉献五世传掌之书
古篆八体之法时蒙褒录叙列于儒林官班文省家号
世业暨臣闇短识学庸薄渐渍家风有忝无显但逢时
来恩出愿外得承泽云津侧沾漏润驱驰文阁参预史
官题篆宫禁猥同上哲既竭愚短欲罢不能是以敢藉
六世之资奉遵祖考之训窃慕古人之轨企践儒门之
卷二 第 42b 页 WYG0812-0137d.png
辙辄求撰集古来文字以许慎说文为主爰采孔氏尚
书五经音注籀篇尔雅三仓凡将方言通俗文字埤
仓广雅古今字诂三字石经字林韵集诸赋文字有六
书之谊者以类编联文无重复统为一部其古籀奇字
俗隶诸体咸使班于篆下各有区别诂训假借之谊各
随文而解音读楚夏之声并逐字而注其所不知者则
阙如也脱蒙许冀省百氏之观而周文字之域典书秘
书所须之书乞垂敕给付并学士五人尝习文字者助
卷二 第 43a 页 WYG0812-0138a.png
臣披览书生五人专令招写付中书黄门国子祭酒一
月一监评议疑隐庶无讹谬所撰名目伏听明旨诏曰
可如所请并就太常兼教八分书史也其有所须依请
给之名目待书成重闻式于是撰集字书号曰古今文
字凡四十篇大体依许氏为本上篆下隶
 
 
 
卷二 第 43b 页 WYG0812-0138b.png
 
 
 
 
 
 
 
 法书要录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