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卷一 第 1a 页 WYG0826-010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绘事备考卷一
          湖广按察使王毓贤撰
  画法
画有六法一曰气韵生动二曰骨法用笔三曰应物象
形四曰随类傅彩五曰经营位置六曰传模移写六法
精论万古不移然而笔法以下五者可学而能至于气
韵必属生知既不可以巧密得复不可以岁月到惟在
卷一 第 1b 页 WYG0826-0106b.png
默契神会几于自然而已故气韵生动出于天成人莫
窥其巧者谓之神品笔墨超绝傅染得宜意趣有馀者
谓之妙品得其形似而不失规矩者谓之能品尝观往
古名迹多出轩冕才贤岩穴上士依仁游艺探赜钩深
风雅匠心一寄于画品既高矣气韵安得不高气韵高
矣生动在所必至故谓神之又神而极其精能焉凡画
必周气韵始为證道不尔虽竭巧思止同俗艺师既不
能授之于弟父亦安能传之于子断自天机非关人事
卷一 第 2a 页 WYG0826-0106c.png
者也又如道法相传谓之心印心本道源涉想成迹迹
与心合是之谓印爰及万法缘虑施为随心所合皆得
名印矧书画发之于心思托之于毫素非印而何道法
存乎体用疏密书画本乎气韵高卑夫画犹书也扬子
曰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而君子小人见矣
  笔意
气韵生于匠心神彩彰于用笔则用笔之难槩可知矣
考镜前贤惟王献之能为一笔书陆探微能为一笔画
卷一 第 2b 页 WYG0826-0106d.png
盖无一粟之殊一尘之染而后一笔可就也用笔之法
自始及终连绵相属气脉不断意存笔先笔周意内画
尽而意在象应而神全是以神閒意定则思不竭而笔
不困也昔宋元君将画众史毕至受揖而立伸纸和墨
在外者半一史后至儃然不趋受揖不立回翔就舍使
人视之方解衣磐礴元君曰可矣此真能画者也故画
有六要一曰气韵兼力二曰格制俱老三曰变异合理
四曰彩绘有泽五曰去来自然六曰师学舍短又有六
卷一 第 3a 页 WYG0826-0107a.png
长粗卤求笔一也僻涩求才二也细巧求力三也狂怪
求理四也无墨求染五也平画求长六也亦有三病曰
板曰刻曰结板者腕弱笔痴全亏取与物状平褊不能
圜混也刻者运笔中疑心手相戾勾画之际妄生圭角
也结者欲行不行当散不散似物凝碍不能流畅也苟
能综其所要用其所长去其所病斯得之矣若未穷三
理徒举一隅画者既不留心观者谁当拭目总而论之
大抵气韵高笔画壮则愈玩愈佳其格凡豪弱者初观
卷一 第 3b 页 WYG0826-0107b.png
纵似可采久之还复意怠矣
  赏识
看画如看美人其丰神韵致有在肌体之外者今人看
古迹必先求形似次及傅染而后考其事实殊非赏鉴
之法也昔米元章有言好事与赏鉴家自是两等家业
优饶循名好胜遇即收置不辨异同此为好事若夫赏
鉴则天性高明多阅传纪或得画意或自能画每觏卷
轴辨晢秋毫援證其迹而研思极虑焉如对古人如尝
卷一 第 4a 页 WYG0826-0107c.png
异味竭声色之奉不能夺也斯足以为赏鉴矣看画之
法不可偏执一见前贤命意立格各有其道或栖心尺
幅之中或游神六合之外一皴一染皆有源委讵可囿
吾所见律彼诸贤乎古人笔法详明意思精到初若率
易久觉深长今人虽亦缜密细玩不无拟议也御题诸
画真伪相杂往往有当时名手临摹之笔尝观秘府所
藏摹本其上悉题真迹明昌所题尤多具眼自能辨之
至于绢素新旧一览可知唐绢粗厚宋绢轻细尺寸不
卷一 第 4b 页 WYG0826-0107d.png
容稍紊然又当验之于墨色名笔用墨透入绢缕精采
毕现卑弱者尽力仿效终不能及粉墨浮于绢素之上
神气枯寂矣惟古人画藁谓之粉本前辈多珍藏之以
其草草不经意处自然神妙宣和绍兴间储积最富识
者固宜留意也灯下不可看书筵前醉后亦不可看画
有卷舒侵涴之虞极为害事
  优劣
佛道人物士女牛马今不及古山水林石花竹禽鱼古
卷一 第 5a 页 WYG0826-0108a.png
不及今何以明之如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吴道子与
阎立本兄弟皆纯正雅重妙出天然吴生之作为万世
法号曰画圣而张萱周昉韩干戴嵩辈气韵骨法亦复
出人意表后之学者终莫能及故曰今不及古至于李
成关同范宽董源之妙品徐熙黄筌黄居寀之神品前
既不藉师资后亦无能继者借使二李三王之俦更起
边鸾陈庶之伦再生更将何以措手于其间哉故曰古
不及今夫顾陆张阎体裁各异张周韩戴理致俱优昔
卷一 第 5b 页 WYG0826-0108b.png
贤论之详矣惟吴道子独称画圣才全法备无愧斯言
由近而约举之气象萧疏烟林清旷毫锋颖脱墨采精
微者营丘之制也石体坚凝杂木丰茂台阁典雅人物
庄严者关氏之风也峰峦浑厚格局沈雄抢笔俱匀人
物皆质者范氏之作也皴法古隽傅彩清和意趣高閒
天真烂漫者董氏之踪也语云黄资富贵徐制野逸此
非专言厥体盖见闻所习得之于心而应之于手耳筌
与居寀始事孟蜀为待诏入宋为宫赞给事禁中多写
卷一 第 6a 页 WYG0826-0108c.png
珍禽瑞鸟琪花文石徐熙江南处士志节高简多写浦
云汀树芦雁渊鱼二者春兰秋菊各极一时之胜俱享
重名于后世未可轩轾论也援今證古迹著理明观者
庶辨金鍮得分玉石焉
  楷模
图画之要全在得体则楷模一定之法不可不讲也画
人物者必分贵贱容貌朝代衣冠释门有慈悲方便之
仪道像具修真度世之范帝王崇上圣天日之表诸蕃
卷一 第 6b 页 WYG0826-0108d.png
得慕华钦顺之情文人著礼义忠信之风武士多勇悍
英烈之气隐逸敦肥遁高世之节贵戚尚纷华靡丽之
习帝释明福德严重之威鬼神作丑䰩驰趡之状士女
尽端妍婑媠之态田家存醇氓朴野之真而欢娱惨澹
温恭桀骜之辨亦在其中矣画衣纹木石用笔全类于
书有重大而调畅者有细密而劲健者勾绰纵掣理无
妄下画林木者樛枝挺干屈节皴皮纽裂多端分敷万
状画山石者多作矾头亦为凌面落笔便见坚重之性
卷一 第 7a 页 WYG0826-0109a.png
皴淡即生窊凸之形每留素以成云或借地而为雪其
破墨之功为尤难焉画畜兽者肉分肥圜毛骨隐起精
神筋力向背停匀须体诸物所禀之性画龙者析出三
停分成九似穷挐攫奋迅之妙得回蟠升降之宜画水
者有一摆之波三折之浪布之字势辨虎爪形沦涟湍
激使观者浩然有江湖之思画屋木者折算无亏笔画
匀壮深远透空一去百斜至于汉殿吴宫规制不失珠
林紫府局度斯存苟不深求何由下笔画花果草木当
卷一 第 7b 页 WYG0826-0109b.png
晰四时景候阴阳向背枝条老嫩苞萼后先即园蔬野
草亦有性理宜加详察画翎毛者在识诸禽形体名件
羽毛之苍稚觜爪之利钝飞鸣宿食各寓岁时脱误毫
釐便亏形似凡斯条贯悉本正宗融会所由缺一不可
者也历稽往谱代有传人因事论衡别具梗槩
  服饰
衣冠之制荐历变更考迹绘图必分时代衮冕法服之
重三礼备存名物实繁不可得而载也汉魏以前皆戴
卷一 第 8a 页 WYG0826-0109c.png
幅巾晋宋之世始用羃䍦后周以三尺皂绢向后幞发
谓之幞头武帝时裁成四角隋朝惟贵臣服黄绫纹袍
乌纱帽九镮带六合靴次用桐木黑漆为巾子裹于幞
头之内前系二脚后垂二脚贵贱通服之而乌帽渐废
唐太宗常服翼善冠贵臣服进德冠则天朝复以丝葛
为幞头巾子赐在廷诸臣开元间乃易以罗又别赐供
奉官及内臣圜头宫样巾子至唐末方用漆纱裹之沿
至宋代皆服焉上世咸衣襕衫秦时始以紫绯绿袍为
卷一 第 8b 页 WYG0826-0109d.png
三等品服庶人以白至周武帝时下加襕唐高宗给五
品以上随身鱼又敕品官服紫者金玉带服绯者金带
服绿者银带服青者鍮石带庶人服黄铜带一品以下
文官带手巾算袋刀子砺石睿宗诏武官五品以上带
七事跕蹀开元初罢之晋处士冯翼衣布大袖周缘以
皂下加襕前系二长带隋唐内外皆服之谓之冯翼衣
后世呼为直裰梁志有裤褶以从戎事三代以前人皆
跣足三代以后乃著木履伊尹编草为之名曰履秦世
卷一 第 9a 页 WYG0826-0110a.png
参用丝革靴本鞮属赵武灵王好之令有司衣袍者穿
皂靴唐代宗诏宫人侍左右者穿红锦靿靴凡兹衣冠
服饰经营者所宜详辨也若阎立本画昭君出塞图戴
帷帽以据鞍王知慎画梁武南郊图御衣冠而跨马不
知帷帽创从隋代轩车废自唐朝虽无害于名笔亦足
为丹青之病焉
  藏弆
画之源流诸家备载类之论叙分门已详自唐末变乱
卷一 第 9b 页 WYG0826-0110b.png
五代散亡图画收藏存者无几逮至宋朝方得以次搜
集太平兴国间诏天下郡县访求前贤墨迹于是荆湖
转运使得汉张芝草书唐韩干马二本以献韶州太守
得唐张九龄画像并文集九卷以献从此四方表进者
殆无虚日乃命待诏高文进黄居采检详而品第之端
拱元年于崇文院中堂置秘阁命吏部侍郎李至兼秘
书监点勘供御图书选三馆正本书万卷及内府图画
并前贤墨迹数千轴藏之阁中御书飞白匾其上车驾
卷一 第 10a 页 WYG0826-0110c.png
临幸诏近臣纵观赐曲宴焉又天章龙图宝文三阁后
苑有图书库亦藏贮图画书籍每岁伏日曝晾焚芸香
辟蠹内侍省掌之而皆统于秘阁四库所藏云次鳞集
天下翰墨之盛顿还旧观矣稽之典册始自道释迄于
蔬果门类凡十专精一艺与有兼才者代不乏人综其
大纲稍加论列夫经纬之义书不能尽其形容而后继
之以画菁华所著谓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可也
  道释
卷一 第 10b 页 WYG0826-0110d.png
自三才并运象教乃兴儒与释道如三辰之丽天垂象
万世因事为图者宜无所不及而画家擅名则专言道
释盖以其眉发有异于人冠服不同于世布祗陀之金
界绀珠满月有其容写大赤之玉毫芝绶云衣备其制
使观者判然而知为缁羽之流非犹夫黼黻山龙缙绅
缝掖极明堂宣室之尊严辨凌烟瀛洲之清贵也释道
起于晋朝以至宋代数百年间名笔甚众如晋宋之顾
陆梁隋之张展诚出类拔萃者矣唐时之吴道子鹰扬
卷一 第 11a 页 WYG0826-0111a.png
独步几至前无古人五代之曹仲元亦能度越前辈及
宋而绘事益工凌轹往哲若李得柔之画神仙妙有气
骨精于设色一时名重如孙知微且承下风而窃绪论
焉其馀非不善也求之谱传不可多得如赵裔高文进
辈咸以道释见长然裔学朱繇譬之婢作夫人举止终
觉羞涩文进产于蜀世皆以蜀画为名是获虚誉也讵
宜漫循形迹遽失考求哉
  人物
卷一 第 11b 页 WYG0826-0111b.png
昔贤论人物有曰白晰如瓠则为张苍眉目若画则为
马援神姿高彻则为王衍閒雅甚都则为长卿容仪俊
爽则为裴楷体貌闲丽则为宋玉此画家之绳墨也至
于状美女者蛾眉皓齿有东邻之蕣华惊鸿游龙见洛
神之蕙质或善为妖态作愁眉啼妆堕马髻折腰步龋
齿笑者往往施之于图画此极形容为议论者也若夫
殷仲堪之眸子裴叔则之颊毫精神尽在阿堵中姿韵
不愧丘壑间固非议论之所及又何形容之足言故画
卷一 第 12a 页 WYG0826-0111c.png
人物最为难工大都得其形似率乏天然之趣自吴晋
以来卓荦可传如吴之曹不兴晋之卫协隋之郑法士
唐之郑虔周昉五代之赵岩杜霄宋代之李公麟辈虽
笔端无口而尚论古人品其高下洞如观火较若列眉
即暗中摸索亦复易得惟以人物得名而独不见于谱
传如张昉之雄健程坦之高閒尹质元霭之简贵后世
多不知识岂真前有曹卫继有赵李照映千古遂使数
子销光铲彩于其间哉是在具眼鉴别之矣
卷一 第 12b 页 WYG0826-0111d.png
  蕃族
解缦胡之缨而冠裳魏阙屏金戈之迹而干羽虞廷以
视越裳之白雉固有异矣后世遂至遣子弟入学效职
贡来宾虽风俗庶几淳厚亦先王功德足以惠怀之也
凡斯盛举莫不有图而图画之所传多取佩弓刀挟弧
矢为田猎狗马之戏若非此不能尽其形容者然山川
风土既殊服饰衣冠自异苟一究心何难立辨顾乃屑
屑从事于弓刀狗马之属而讲求之亦云末矣自唐至
卷一 第 13a 页 WYG0826-0112a.png
宋以画蕃族见长者五人唐则胡瑰胡虔五代则东丹
王王仁寿房从真皆能考證方隅规摹物类笔墨所至
俱有体裁东丹虽产北土止写本国风景寻其手迹要
自不凡王庭卓歇之图大漠游畋之作旌旗器械兽畜
车马悉可按而数也其后高益赵光辅张戡李成辈亦
得名于时然光辅以气骨为主而风格稍俗戡成极力
形容而所乏者气骨不能兼长尽美何容方驾前人乎
  龙鱼
卷一 第 13b 页 WYG0826-0112b.png
易象乾龙有所谓在田在天在渊者焉言其变化超忽
不易窥测也诗陈鱼藻有所谓颁首莘尾依蒲者焉言
其游深泳广相忘江湖也夫龙鱼既见之于经则亦圣
人所不废画虽小道宁不可与易文诗义互相发明乎
龙固形容所难及然叶公好之遂至真龙下观画之为
道亦犹是也吴曹不兴行溪上见赤龙出水中写其形
献孙皓当时以为神笔后世寖失其传迄于五代渐精
厥艺墨气灵宕处有前人所不及者宋朝董羽杨晖宋
卷一 第 14a 页 WYG0826-0112c.png
永锡刘寀辈更以龙水得名而其法始大备焉鱼虽耳
目之常玩能之者多然所画皆庖中几上物求其生活
变动无有也五代袁义专画鱼蟹名重于时宋朝刘采
亦工此技噞喁游泳咸有至理故当代盛称之后之来
者尚不乏人因事按图庶几可得若徐白徐皋辈未尝
不画鱼未尝不擅名而无生趣赵克夐所谓有垂涎之
思乏临渊之羡者也
  兽畜
卷一 第 14b 页 WYG0826-0112d.png
乾象天天行健故为马坤象地地任重而顺故为牛马
与牛兽畜也而乾坤之大取以为象岂非任重致远深
有合于易义乎历稽画史以画牛马得名者不一而足
盖亦有见乎此若夫虎豹鹿豕獐兔之类非寻常耳目
之所习则取其寒野荒原跳荡奔逸与夫不就羁絷之
状用写笔间豪迈之气而已至于犬羊猫狸目所恒见
最为难工但能向花间竹外绣幄舞茵之际稍得俊黠
神情不落摇尾乞怜俗态斯近之矣工画马者晋有史
卷一 第 15a 页 WYG0826-0113a.png
道硕唐有曹霸韩干工画牛者唐有戴嵩戴峄五代有
厉归真宋有朱义工画犬者唐有赵博文五代有张及
之宋有赵令松工画羊者五代有罗塞翁工画虎者唐
有李渐宋有赵邈卓工画猫者五代有李蔼之宋有王
凝何尊师皆以兽畜得名者也又如包鼎画虎裴文睍
画牛非不工致而气格野俗使包鼎视李渐裴文睍视
戴嵩固已瞠乎其后矣兽畜之作讵易言哉
  草虫
卷一 第 15b 页 WYG0826-0113b.png
草虫著于诗诗人属之比兴亦多识之一徵也画者出
其性情象彼名物奇思掞藻纤想入微欲以寸管丹黄
为诗人鼓吹焉自陈至宋善画草虫得名者不过数人
如陈之顾野王五代之唐垓宋之郭元方及僧居宁辈
咸称绝技若徐熙工画蝉蝶而当世以为善画花熙具
兼才自可无藉于此至如侯文庆以善画草虫得为待
诏僧守贤谭宏辈俱以善画草虫果蓏得名而鉴裁者
未之深许盖亦前有野王后有居宁故声誉为之不彰
卷一 第 16a 页 WYG0826-0113c.png

  花鸟
五行之精萃于天地之间阴阳橐钥一嘘而敷荣一吸
而揫敛朝华夕秀发现于卉木者不可胜计赋形呈彩
虽本自然造物未尝容心其所以润色文明光华采物
将于是乎在焉羽虫三百六十其声音颜色饮啄态度
远而巢居野处眠沙宿浦戏广浮深近而穿帘贺厦知
岁司晨啼春噪晚莫不有一定之理焉故诗人六义多
卷一 第 16b 页 WYG0826-0113d.png
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律历四时亦记其荣枯语默之候
绘事之精与诗历互相发明久矣若花之于牡丹芍药
禽之于鸾凤孔翠必以富贵为主松竹梅菊鸥鹭雁鹜
当以幽静为归至若鸾鹤之轩昂鹰隼之搏击梧桐杨
柳之扶疏风韵乔松古柏之傲睨岁寒寓诸图绘足以
感发兴起人之性情者卒能夺造化而侔神明未可目
之为雕虫小技也自唐至宋精于花鸟如薛鹤郭鹞边
鸾黄筌父子徐熙父子赵昌崔白辈莫不以此名家并
卷一 第 17a 页 WYG0826-0114a.png
称千古焉约举四十馀人出处各有本末浅深工拙大
概可知他如牛戬李怀衮之徒亦工花鸟然戬作百雀
图飞鸣俛啄工巧有馀殊乏气韵怀衮设色轻薄独以
柔丽取媚于世非其伦也
  蔬果
灌园学圃昔人好尚不同然早韭晚菘来禽青李又皆
为翰林子墨之所誇诩蔬果之见于丹青也宜矣论者
谓郊野之蔬易工于水泽之蔬水泽之蔬易工于园畦
卷一 第 17b 页 WYG0826-0114b.png
之蔬以其愈近愈难也坠地之果易工于折枝之果折
枝之果易工于林间之果以其愈新愈密也一茎一蒂
生意萃焉讵可径情落笔容易受人检点矧蘋蘩可以
羞王公含桃可以荐寝庙蔬果之重典礼斯存非徒事
丹青供人耳目之玩而已
  墨竹
绘事之生色者舍丹青金粉而外无以施其技此未知
画理之妙也夫画之所重者在乎笔能用笔则墨华五
卷一 第 18a 页 WYG0826-0114c.png
采皆足助我文明矣矧此君清风高节又非丹青金粉
所能标致乎故用墨深浅之间可辨风晴雨露百折千
个整整斜斜不专求形似而独得情于象外者墨竹之
神也然其妙不数见于画史而多出于名公卿文人达
士之手岂非胸中丘壑别具规模欲借气吞云梦之笔
为渭水一竿写照乎高寒拂云玉立傲雪使人对之炎
暑生凉尘嚣顿息虽方幅之中已寓千寻之势世俗画
家固不敢窥其籓篱也长于墨竹小景者自五代至宋
卷一 第 18b 页 WYG0826-0114d.png
初知名不过数人惟李颇与魏端献王及文同为最著
熙宁以后作者如林法亦大备所谓不求形似而得情
象外者盖戛戛乎其难之
  宫室
上古之世巢居穴处未有宫室即茅茨土阶足以蔽风
雨而已后世乃为楼观台榭以为游览登涉之地璇题
玉衡星房月馆循名覈实踵事增华而俭朴之风邈焉
然儒者得一亩宫居之竹篱茅舍自若也夫宫室之兴
卷一 第 19a 页 WYG0826-0115a.png
义取易之大壮阶戺有等台门有制黄阁朱闳之节虽
贤者不容稍紊画者于此经营讵可孟浪从事一点一
画必合准绳分瓦寸椽动遵规矩视他画为尤难故自
晋宋迄于梁隋未闻作者有唐三百年下至五代仅一
卫贤以画宫室得名卷轴亦不多见洎宋朝郭忠恕出
然后屋木之法大备柱斗檐牙锱铢无失一时皆盛称
之要其指归视贤等耳固不能有所加也忠恕如此其
他可知若夫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车舆之制涉于度数
卷一 第 19b 页 WYG0826-0115b.png
者各自有法与宫室同求其深合规矩准绳之中最为
难得游于规矩准绳之内而不为所窘舍郭忠恕之外
指亦不多屈焉后之作者如王瓘燕文贵王士元辈非
不可贵然而愈趋愈下矣
  山水
岳镇川灵海涵地负本造化之神明极阴阳之显晦规
摹万里之远形容尺幅之间非其胸中素有丘壑发于
性情者未易落笔也自唐至宋以画山水得名者多不
卷一 第 20a 页 WYG0826-0115c.png
出于画家而特著于缙绅士大夫岂山林秀逸之气反
萃岩廊之上乎亦尝考而论之矣大抵当时所作专尚
气韵则笔法或疏笔法遂工则位置或失兼众妙而有
之世盖难其人焉夫萧瑟嶒嵘嗜之者少昔贤以泉石
膏肓烟霞痼疾为幽人隐士之归若使诸画家尽写山
水求悦时人之目吾正恐其未必然也又何怪于作者
之寥寥乎至唐之李思训卢鸿王维张璪五代之荆浩
关同辈不独画品最优而且人品超卓俱不可及宋之
卷一 第 20b 页 WYG0826-0115d.png
李成虽师荆浩然格法严备气韵宏远欲过其师健笔
高风直追王李矣他如范宽郭熙王诜之流画法各自
名家亦皆得其一体惜乎止登堂域未窥壸奥拟之同
时作者则为杰出约而计之始唐终宋数百年间专精
山水凡四十馀人奇正相生瑕瑜互见求其尽善尽美
之伦指不多屈有以工而失之者周曾李茂是也有以
拙而失之者商训是也山水之难如此
  制作
卷一 第 21a 页 WYG0826-0116a.png
凡辨古画及收置名迹欲为裱挂者当先审其大小阔
狭品类相近然后装堂遮壁庶几上下停匀其未开脱
者不必裱背如果不佳揭裱一次可矣盖人物之精神
花鸟之秾艳山水之墨气俱在浅深浓淡之间裱一次
坏一次揭裱愈多或至全失也裱画不须用绢补破处
则用之绢新时虽佳久而新旧相抵则于不破处反破
大是可惜至于纸上书画更不当用绢背即熟绢亦不
可用以其性硬与纸相摩久之纹缕皆成绢纹矣甚者
卷一 第 21b 页 WYG0826-0116b.png
横卷直裂直幅横裂各随轴势开断散亡益可虑也
  装潢
晋代以前装潢未著至刘宋时范晔始有其制其后徐
爰虞和徐僧权姚怀珍辈皆装潢妙手也凡煮糊必去
筋滓稀缓得宜搅之不停自然调熟又当入少细研薰
陆香末可以辟蠹用时稍加白蜡和之文致润密舒卷
自如大抵裱背装潢须乘时令候阴阳之气辨燥湿之
宜选择既精珍藏必久一岁之中秋为上春次之夏为
卷一 第 22a 页 WYG0826-0116c.png
下凡溽暑之际切勿装裱不特纸绢失性亦且颜色易
凋裱古绢画先用皂荚清水渐渍于平案之上捍去尘
垢画复鲜明色泽不变补缀抬策以油绢衬之直其边
际密其隙缝端其经纬就其形制拾其遗脱厚薄均调
润洁平稳然后用镂沈檀为轴首或裹鼊束金为饰皆
可若求香洁去虫则白檀其最也小轴用白玉为上水
晶次之琥珀又次之大轴用杉木漆头轻圆最妙前代
多以杂宝为饰易于剥坏故贞观开元中内府图书一
卷一 第 22b 页 WYG0826-0116d.png
例用白檀身紫檀首诚有见乎此也裱面绫锦当随时
尚用之
  格式
大整幅上引首三寸下引首二寸
小全幅上引首二寸七分下引首一寸九分经带四分
上裱除打擪竹外净一尺六寸五分下裱除上轴杆外
净七寸
一幅半上引首三寸六分下引首二寸六分经带八分
卷一 第 23a 页 WYG0826-0117a.png
双幅上引首四寸下引首二寸七分上裱除打擪竹外
净一尺六寸八分下裱除上轴杆外净七寸三分
两幅半上引首四寸二分下引首二寸九分经带一寸
二分
三幅上引首四寸四分下引首三寸一分经带一寸三

四幅上引首四寸八分下引首三寸三分经带一寸五

卷一 第 23b 页 WYG0826-0117b.png
横卷裱合长一尺三寸(高者用/全幅)引首阔四寸五分(高者/五寸)
 以上格式止就画藻画通名画记所载六朝及唐与
 宣和内府成款大槩耳至高宗绍兴定式已有增减
 而明自宣宗以后格愈精式愈雅不独御府装潢金
 题玉躞度逾前代即士大夫家贉裱寻常卷轴亦皆
 有体有裁斟酌尽善矧今日之事事美备毫发无憾
 乎太羹玄酒姑存之以不忘所自云耳
 绘事备考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