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一
卷十一 第 1a 页 WYG1328-036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果堂集卷十一
              吴江沈彤撰
 行状 述 告文 哀词
  徵仕郎翰林院检讨潘先生行状
   曾祖志伊明广西布政使司右参政
   祖锡祚明湖广布政使司理问
   父凯
卷十一 第 1b 页 WYG1328-0366b.png
国朝赠日讲官起居注翰林院检讨
   江南苏州府吴江县潘耒年六十三状
先生字次耕又字稼堂晚自号止止居士生而聪警善
记或试之历日过目背诵不舛落一字比长复得顾炎
武徐枋王锡阐吴炎兄柽章诸君为之师友数年于经
籍子史诗赋古文词历算声音之学课习讨论遂无不
洞达暇则游览名山大川尚志廓情不慕荣禄康熙十
七年
卷十一 第 2a 页 WYG1328-0366c.png
徵博学鸿词之士左谕德卢琦刑部主事谢重辉以先
生名上先生以母老固辞终不获命而行抵都
召试体仁阁下擢二等第二除翰林院检讨纂修明史
先生又牒吏部以独子终养请代题三请三格乃受职
先生谓有明三百年史事繁委宜博采而精于考證分
任而一其义例秉笔严而论平岁月宽而帙简遂作议
以上总裁然之令撰食货志而兼订他纪传自洪武及
宣德五朝具有成槁十九年
卷十一 第 2b 页 WYG1328-0366d.png
诏更定殿廷乐章先生首上议增五事时逆藩悉定并
献平蜀平滇二赋公卿传诵进充日讲官知起居注兼
纂修
世祖章皇帝实录
圣训初博学鸿词之士之官翰林入史局也多进士出
身尝为官而朱彝尊严绳孙二君与先生皆自布衣与
选及日讲官起居注之添设而三人亦同入直又馆阁
应奉文非出三人手院长不谓然用是资格自高者既
卷十一 第 3a 页 WYG1328-0367a.png
莫不忌此三人而先生又精敏敢言每同列质所疑辄
援据经史百子横从应答无少逊避故忌者于先生视
朱严二君尤甚甄别议起遂坐浮躁降调先生在翰林
五年至是归里四十二年之春
圣祖仁皇帝南巡复先生原官越三年
圣祖又南巡大学士陈公廷敬时扈
驾相见欲荐起先生先生曰止止止吾初志也吾分也
赋老马行以谢竟不复出先生家居凡二十馀年遭母丧
卷十一 第 3b 页 WYG1328-0367b.png
哀毁骨立哭其兄若弟过时而悲赎其兄之子为民边
外者婚嫁殡葬其亲故之尤贫无力者皆罄所储为之
其游览名山大川视布衣时益多其乐之而形于诗文
亦益甚晚岁惟究心易象数与历算之学以四十七年
九月廿九日病卒平生慕古人之崇德尚功勋陈谟猷
以济时匡俗而非已之位所得为则遇其得为者莫不
劝厉有不得遂辄忧虞不乐至出处进退又必辨之明
持之严虽达可有为不肯或苟其性行如此故所为诗
卷十一 第 4a 页 WYG1328-0367c.png
若文多扶树风节裨于治道卓然有立于声音反切幼而神
悟及往来四方尽通其变乃著类音八卷以补订前古音学
之讹阙其诗集十六卷文集二十卷别集四卷合名遂初堂
集与类音并刻行世其明五朝史槁若干卷藏于家适子其
炳既述先生行乞铭于陈公廷敬又十馀年乃属彤为之状
以备史馆作文苑传之采择敢撰次其历官行事如右谨状
  右春坊右中允汪先生行状
先生讳士鋐字文升号退谷苏州府长洲县人相传系
卷十一 第 4b 页 WYG1328-0367d.png
出新安郡为唐越国公华之后其家牒断自明初讳得
者为始祖得之八世孙广东左布政使讳起凤于先生
为曾祖布政生沂州知州讳希汲沂州生巩昌府岷州
同知讳元絅是为显考布政忤魏忠贤罢官以气节闻
于时沂州巩昌并称能吏而巩昌尤敏辨善决疑狱先
生少颖异好读书有才略有作能下笔立成不加点窜
与其兄武曹份右衡钧皆以文学知名又喜为四方游
北入京南走广西抵陜所至辄为士大夫誉叹康熙二
卷十一 第 5a 页 WYG1328-0368a.png
十六年中顺天副榜阅三年考授镶黄旗教习设法以
课其子弟多成立者先是祭酒释菜先圣庙赞礼非其
人而教习期满赴吏部试每十人以知县用者八州同
用者二州同以缺少辄不得官先生乃言于祭酒吴公
苑曰圣庙礼严宜重赞拜之任请以教习摄考州同以
知县用则官不滥而仕路通吴公颔之后请于
朝奉
俞旨于是赞拜得人而教习补官无壅滞患实自先生
卷十一 第 5b 页 WYG1328-0368b.png
发之也先生既教习三年当以知县用未及选中丙子
顺天举人明年会试第一廷试二甲第一改庶吉士庚
辰散馆除编修寻入直南书房四十二年冬扈
驾西安闻父卒奔丧至岷州居年馀扶榇南归遂奉
旨在扬州校刋全唐诗服除补官以四十六年夏赴京
特升右春坊右中允兼翰林院编修充日讲官起居注
未几转左自先生入翰林及预讲幄每奏对进讲献所
为诗若文多所裨政治不徒以闳博辨丽为能以故
卷十一 第 6a 页 WYG1328-0368c.png
上特重其才与志频加褒宠
赐御书砚笔珍馔瓜果金帛甚厚且骎骎欲大用之以
观其效一时知遇莫与比伦其有巩昌之丧也
上赐以白金百两兼命官给舆马资俾奔丧归榇先生
至岷州而巩昌公所遗官马六百馀匹无接养者先生
慨然曰是
朝廷马也其可坐观遂留与其兄弟出私财牧养蕃息
及领马官至乃扶榇归初洮岷道黄志嶂欲丈量青山
卷十一 第 6b 页 WYG1328-0368d.png
加赋巩昌公力格其议连被侵冤用是发愤卒后志璋
复怂恿临巩布政使将行于所辖西府先生闻痛哭力
陈不可状事竟得寝又叠藏桥者巩昌公所建也历十
年矣会夏水暴至桥齧民没马死者众先生即倡议捐
金钱建桥如故岷州人咸德之四十七年以丁继母忧
去官遂不复补閒居无事卜宅于京师之日南坊疏泉
种树日赋诗著文临古书法于其间以自娱其为文喜
谈吏事有所见辄反覆论议晓告当事冀得用其言而
卷十一 第 7a 页 WYG1328-0369a.png
泽及于民为书有奇势横纵自放而分间布白无分寸
失名公卿碑版多出其手以雍正元年某月某日卒于
日南坊第享年六十有六先生事兄如其父待朋友亲
戚如其兄弟后进之有文行者称道弗倦虽贫困未尝
以非义干人人以急告必曲为之尽故其生也则莫不
感既卒也则皆恻然以伤先生所撰书其奉
敕纂修者全唐诗外有皇舆全览陜西省若千卷自编
进呈者有长安宫殿考二十卷私辑者有近光集二十
卷十一 第 7b 页 WYG1328-0369b.png
八卷四六金桴十二卷瘗鹤铭考一卷行世全秦艺文
志若干卷三秦纪闻若干卷华岳志六卷玉堂掌故若
干卷元和郡县志补阙六卷近光馀集若干卷赋体丽
则若干卷皆藏于家其自著秋泉居士集若干卷亦家
藏未刻配某氏某人女继配某氏某人女子二人连萼
山东沂州费县知县连芳国子监生沂州公与先曾祖
同举于乡最相善其后以女妻巩昌公未昏而殁于两
家世好先生固余父行也今连萼又与余善出其所条
卷十一 第 8a 页 WYG1328-0369c.png
事件请状于余以丐当代大人先生之铭余不敢辞谨
撰次如左
  翰林院编修赠侍读学士义门何先生行状
   曾祖思佐生员妣杨氏
   祖应登生员妣陆氏
   考栋生员妣陆氏吴氏陈氏
先生讳焯字屺瞻苏之长洲人其先有某者元元统间
以义行旌门先生取其事名书塾学者因称义门先生
卷十一 第 8b 页 WYG1328-0369d.png
少读书数行齐下为文才思横发及长博学强识敦气
节善持论名重吴中康熙之二十四年先生年二十三
由崇明县学生拔贡国子监时昆山徐学士乾学常熟
翁祭酒叔元方收召后进其所善科第立致先生亦游
两人门而慎自持见事不符义且加讥切其后交绝于
翁复千徐之怒至辨讼于大府故累踬京闱而名益重
四方莫不闻四十一年冬
圣祖南巡驻涿州
卷十一 第 9a 页 WYG1328-0370a.png
召直𨽻巡抚李光地语询草泽遗才李公以先生荐遂
召直南书房明年
赐举人试礼部下第复
赐进士改庶吉士仍直南书房寻
命侍读皇八子贝勒府兼武英殿纂修及散馆得
旨再教习三年明年丁外艰归服阕丁后母艰初先生
选刻四书文行远集数种流播远近皆能变学者旧习
既从李文贞公游得成弘先辈宗传复刻示历科程墨
卷十一 第 9b 页 WYG1328-0370b.png
三百篇及以艰家居益勤励其穷六经玩五子以究极
四书精蕴为著文之本根文贞公闻而喜贻先生书曰
有明盛时治太平而俗淳厚士大夫明理者多盖经义
之学有助焉今无论已仕未仕稍有才气辄慕为诗古
文视经义如土苴子仍谆谆以此指授甚善先生又令
学者从事史鉴群籍择所载治法之善者类为几编更
迭省想应举以之对策当官度时地之宜而推行之凡
家居五六年稽古育才不异诸生时其育才也且欲就
卷十一 第 10a 页 WYG1328-0370c.png
举业而引之儒术故为教视昔尤粹云五十二年冬再
以文贞荐
召赴阙仍直武英殿明年授编修又明年秋
驾在热河有搆飞语以闻者
上还京先生迎道旁即
命收系并悉簿录其舍中书付直南书房学士蒋廷锡
等视有无狂诞语检五日无有间有讥笑士大夫著作
诟近科文者黏签以进而书中所厕辞吴县令馈金札
卷十一 第 10b 页 WYG1328-0370d.png
槁并进焉
上阅毕怒渐解且嘉其有守简数条
命内侍诣狱诘责先生各据实奏辨反报仅坐免官还
其书
命仍直武英殿方其被系也危且不测而先生语言眠
食如平常锒铛中正襟读易声出户外上奏数百言无
一字脱误守者惊服及仍直武英殿益感
恩修纂益力严寒酷暑不少怠历五六年遂致疾疾剧
卷十一 第 11a 页 WYG1328-0371a.png
诏赐医药以六十一年六月九日卒年六十二
上曰何焯修书勤学问好朕正欲用之不意骤殁深可
悯惜遂复原官
特赠侍读学士
赐金给符传归丧
命有司存恤其孤先生蓄书数万卷凡经传子史诗文
集杂说小学多参稽互證以得指归于其真伪是非密
疏隐显工拙源流皆各有题识如别黑白及刋本之讹
卷十一 第 11b 页 WYG1328-0371b.png
阙同异字体之正俗亦分辨而补正之其校定两汉书
三国志最有名乾隆五年从礼部侍郎方苞请令写其
本付国子监为新刋本所取正而凡题识中有论人者
必迹其世彻其表里论事者必通其首尾尽其变论经
时大略者必本其国势民俗以悉其利病尤超轶数百
年评者之林盖先生才气豪迈而心细虑周每读书论
古辄思为用天下之具故详审绝伦若此暇时喜临摹
晋唐法帖所作真行书并入能品
卷十一 第 12a 页 WYG1328-0371c.png
圣祖尝命书朱子四书章句集注奏
御嘉奖
命即锓板会
上崩未颁发板贮内府所著诗古文数百篇皆追从唐
之作者语古斋识小录数册多删取诸题识为之系狱
时门人某妄意中有忌讳悉取投诸火或传其藏弆于
家云先生事亲孝谨于诸弟能推财让产馈遗虽亲故
不妄受而于亲故贫者咸有恩晚岁落官入直刍米仆
卷十一 第 12b 页 WYG1328-0371d.png
赁不给其不妄受也自如门人有才而贫者恒饮食于
家而教之凡著录者四百知名者三之一超卓者十馀
人夫人王氏忠烈公佐圣孙女亦读书知大义能辅成
先生志子寿馀一名云龙生员彤游先生门五年承其
学行颇有所记忆先生殁时复访求积十馀载得寖多
戊午己未间史馆蒐天下名人事迹迄今六七年曾莫
为之状以应乃就所见闻择其大且要者考核而诠叙
之以补献史馆备文苑传之采择乾隆九年八月朔旦
卷十一 第 13a 页 WYG1328-0372a.png
门人吴江沈彤谨状
  述先师仪封张公训
雍正三年二月某日彤在南阳阅邸抄知吾师礼部尚
书仪封张公卒泫然流涕痛无所承学将昧陋以终其
身又恨数年来病且贫不克致身京都益薰公之德于
未没时也既念曩者从公苏州闻公之训辄感愧奋厉
今当追述其语时观之以自警云初彤谒公于苏之葑
门请问为学之要公曰朱子不云乎主敬以立其本穷
卷十一 第 13b 页 WYG1328-0372b.png
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学之要尽此三言他日复
往谒公公曰论语言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老氏贪
生佛者畏死烈士殉名皆利也利独在货财禄位间乎
审其途而后志可得正焉后宗老欲得公题先太常祠
额遂往请明旦使奉謇谔遗风四大字至彤往拜赐曰
祖考之光公曰是奚足哉孝经云立身行道扬名于后
世乃光也有耻所以立身自强所以行道闻尔加意宋
五子书且五六载苟专志不懈其于道也何有又曰我
卷十一 第 14a 页 WYG1328-0372c.png
少而志道功之加有误焉者中岁以来始识其正持身
临民无敢背违然且多不惬于志近者欲复将程朱之
书而尽心焉老年精力销亡吏事繁殆无暇日所望正
在后生辈耳子之年几何对曰二十五矣公曰方少壮
其必勉之彤于是请为弟子公始以江苏巡抚劾贪残
不法大吏大吏亦奸欺诬劾故待
命于葑门既
圣祖遣大臣谳奏者再
卷十一 第 14b 页 WYG1328-0372d.png
圣祖以谳奏皆不实削奸吏籍还公任时彤以疾不进
谒明年春当应乡举彤病甚公闻赐之药饵且传语曰
心之动也不妄即病无由作作亦易瘳五子书足以养
心读不可辍应乡举非要事昔之钜儒或以布衣终老
而独善其身无不可者后彤病少差入署谢公喜问比
所读何书对曰连太极图说定性书西铭而读之公曰
善三篇者虽各自为文而义实相贯圣人定之以中正
仁义而主静故能以其情顺万事而无情知化穷神所
卷十一 第 15a 页 WYG1328-0373a.png
以定之也不愧屋漏存心养性君子修之之事也其效
则廓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害仁济恶大率患在自私
而用智苟如是则为悖之小人也必矣其不然乎窃惟
公欲以己之所得者推而致诸人人故苟有来学必反
覆指诲又惧人徒事言语不反求诸身心也每陈说古
义随人与事曲为摩切故以彤之薄劣亦幸得与闻其
训数千言性短于强识历年远多所遗忘顾即是所述
而致其功亦可以不终于昧陋也己
卷十一 第 15b 页 WYG1328-0373b.png
  先考真崖府君述
府君讳始树字景冯晚自号真崖又号雨壑姓沈氏世
为吴江人七世祖奎明赠刑科给事中六世祖汉户科
左给事中恤赠太常寺少卿予特祠曾祖讳珫兖东道
按察司副使祖讳自南博学工文词
国朝蓬莱县知县考讳永智字四明能诗以诸生终妣
金氏孺人府君四明公长子也性耿介不同俗善发明
潜德而于物无不爱少嗜经史百家之书年三十遂弃
卷十一 第 16a 页 WYG1328-0373c.png
举子业穷日夜观之兴到即手自抄录加详于隐赜复
好山水于吴越间胜区常典衣游览每当云兴鸟鸣花
发之际流连不舍曰吾以观天地之生机用此老其身
当秀水朱检讨彝尊之在吴郡选明诗也府君持先集
往竭遂相与论明一代人品事迹无彼此抵捂者次及
他史及古经虽注释评论往往能举诵不爽检讨惊叹
以为能世其家之学也晚岁阅义理多益善持论听者
每颐解心悦而去所著诗古文格甚高然多自毁弃存
卷十一 第 16b 页 WYG1328-0373d.png
者仅数篇府君遇富贵而无行义者非面斥之即微辞
刺讥至于修行笃实君子虽贫贱必诚心爱敬称道不
懈以故谤与誉常相持给事公奎敦行孝弟具列周恭
肃所撰墓铭而郡县志轶不载府君数数为宗人言会
雍正中有
诏祠祀古今忠孝节义者即命彤偕族党告诸有司
给事公遂列于祀又太常公祠旧以子孙之贤能
者从飨曾孙自然文行并高私谥曰孝介无后竟
卷十一 第 17a 页 WYG1328-0374a.png
莫之及府君乃遍告族人得如常例外祖妣赵氏孺人
年二十七而寡苦节五十馀年无后未及请旌府君
每为之太息后亦以其事属彤云(乾隆六年题旌七/年得 旨建坊送)
(木主入/节孝祠)吾家世有恒产自副使公转家租食官署而始
贫至府君遂困有时不举火而平生不一以财千人亲
党以危苦告切于身受又常急人而缓已焉凡遇物之
生且长也虽不便于己亦委曲遂之于微虫细草皆然
府君生顺治十五年五月二十日乾隆二年正月十九
卷十一 第 17b 页 WYG1328-0374b.png
日疾卒享年八十配杨氏孺人年二十四来归孝顺勤
俭以其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卒实康熙之二十三年继
配吴氏孺人读书能晓大义动止有则康熙四十八年
年五十二十二月十日卒自有述以雍正十一年十一
月十九日
并葬县西北范隅乡朱村先兆之次子男三
长即彤县学生员次旦幼薰一女适举人徐源府君之
疾也彤以往年试大科尚滞京师薰亦谋菽水于保定
独旦在家以书闻至七日遂卒四叔父发书惟告疾草
卷十一 第 18a 页 WYG1328-0374c.png
书迟留得于二月之晦彤展读惊悸惶恐仓卒就道及
抵家而府君卒七十馀日矣痛无能显吾亲顾不得及
亲之终也而送之哀号悲泣心志荒迷历四五月今择
以十二月七日合祔两孺人墓乃得省想府君之性行
而忍泪述之以求立言君子之铭焉谨述
  先妣吴孺人述
孺人姓吴氏吴江人八世祖璋明赠太仆寺卿世号全
孝翁曾祖河南按察司副使讳瑞徵祖
卷十一 第 18b 页 WYG1328-0374d.png
国朝封工部虞衡司主事讳恪考县学增广生讳之绂
妣申氏黄氏孺人黄出也自幼习诗书知礼法有淑慧
声及笄侍父母疾夙夜奉汤药惟勤年三十归府君为
继配幽静端庄不苟言动家贫屋舍偪仄而外内截然
适舅姑之所问答进退皆中仪则在室而绩麻治茧缀
衣入厨而汲井执爨无不整其容慎其作止虽燕居亦
自检束无怠也吴中风俗每二三月妇女入尼庵礼佛
宅南有小庵相去数武尼数以时来请孺人固辞终其
卷十一 第 19a 页 WYG1328-0375a.png
身未尝一往初孺人抱重疾而府君病痈及寒泄孺人
节时其衣褥食饮亲理药物手浣濯其不洁一不自顾
藉以务惬府君心及数月府君得瘳而孺人疾益甚绵
延二载遂卒实康熙四十八年十二月十日顺治十五
年六月十五日生享年五十有二子男三长即彤县学
生员次旦幼薰女一适县学生员徐源彤生六年读千
字文与孝经孺人课之彤就外傅而夕也闻前言往行
而识焉孺人训之彤之成童也志在有立孺人则因事
卷十一 第 19b 页 WYG1328-0375b.png
而励勉之今彤且二十四尚未有以称孺人之所期而
孺人己前卒教督冥然杳矣悲夫悲夫孺人卒之三月
彤遂病病踰年稍差乃能追忆孺人之性行及尝闻诸
府君舅氏者而私述其概云谨述
 陈谅直曰沈子述考妣二篇事约词质不饰与夸古
 孝子之用心也李习之方希古辈必有取焉
  立后告先府君文
维乾隆二年九月十日哀子彤敢以清酒庶羞昭告于
卷十一 第 20a 页 WYG1328-0375c.png
显考真崖府君之灵呜呼考之愿有冢孙也其来旧矣
乃年跻八十而卒未之遂以逝哀哉又旦也亦恒生女
而不生男薰生男而殇妻死未继致考以老寿终曾不
得一孙男之匍匐于几前也彤伏念三年之后彤即有
男望其于春秋之荐克奔走而跪拜也其期尚远况彤
已五十即不敢致毁毕丧血气必更衰安能期其男之
必得耶从弟凤鸣之次子达年十四矣安重有本心近
而助奠远而传重教诲以榖或克并胜其任因请于四
卷十一 第 20b 页 WYG1328-0375d.png
叔父更名培本立以后彤而为考之冢孙呜呼彤不能
修德获嗣以慰考心今赖旁支上续正体伏冀尊灵夙
夜昭鉴保其体而诱其衷敢告
  汪峻堂哀词
汪君峻堂年二十九以贡生应浙江试殁于旅舍凶问
至吾邑有哭之恸者有垂涕洒泪者有长太息者纷纷
然惊始疑卒谓其人不当死而死虽平生不相识之人
且然其族姻知旧无论噫吾所见尊荣寿考者之死多
卷十一 第 21a 页 WYG1328-0376a.png
矣曾有能得此于人者乎峻堂殁之前数年尝应试京
闱时余方在都见馆阁诸老先生及太学所集四方名
士见其诗若文者无不称其才李詹事绂徐侍读用锡
尤器重之二先生负海内文学重望者也邑之宿儒周
先生振业于周四子宋五子之书咸穷极窔奥其教人
必文与行兼虽从游以老者或不能得其一言之褒而
峻堂以早岁受业辄见许可由其生之文誉死之见伤
而其有所得于己及乎人皆可知矣且以知人无不可
卷十一 第 21b 页 WYG1328-0376b.png
感而无以感人者为徒生也峻堂名栋其先自休宁徙
吴江雍正中析吴江置震泽遂为震泽人生而厚敏好
读书为诗文秀出时俗持躬慎饬寡言笑于六行无不
敦敬礼文儒而博爱于众告之急难虽路人必拯焉余
与峻堂交迹疏而心契峻堂始殁一月三梦余若有所
请然觉辄怆焉靡已乃为词以抒予哀且以报峻堂之
意其词曰
哀哉汪君穷年兀兀以为学而天乃不大其年惟日不
卷十一 第 22a 页 WYG1328-0376c.png
足以为善而不得日之富于天胡靳其文行之大就使
其风弗蔼蔼以腾鶱抑且孤吾党之讲习而丽泽之气
壹郁其不宣哀哉汪君抱良材以早世赍高志而沉沦
生而不薄于儒宗词伯死而痛惜于里党与交亲虽命
蹇而形夭尚有所不夭者存呜呼汪君
 
 
 
卷十一 第 22b 页 WYG1328-0376d.png
 
 
 
 
 
 
 
 果堂集卷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