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 第 1a 页 WYG0826-004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庚子销夏记卷四 吏部左侍郎孙承泽撰
五月之末久旱不雨林居始觉有热意静坐青藤
下取古石刻翻阅日以二卷为率忆丁亥之冬曾
著帖考今冉冉十三年矣旧所见者失去大半存
者重一寓目聊借以潇洒送日月而已烟云过眼
宁敢谬执为常有乎退翁手记
宋赐毕文简淳化阁帖
庚子销夏记卷四 吏部左侍郎孙承泽撰
五月之末久旱不雨林居始觉有热意静坐青藤
下取古石刻翻阅日以二卷为率忆丁亥之冬曾
著帖考今冉冉十三年矣旧所见者失去大半存
者重一寓目聊借以潇洒送日月而已烟云过眼
宁敢谬执为常有乎退翁手记
宋赐毕文简淳化阁帖
卷四 第 1b 页 WYG0826-0043b.png
淳化帖为墨苑至宝内府枣木板拓用澄心堂纸李
廷圭墨者绝少其字极丰穰而有神采凡钩捺转折
起伏诸法俱备宛如手书余初见一二本上有翰林
学士院印及绍圣三年装题字者极精工宝之如拱
璧忽于戊子之春见九本乃淳化四年赐学士毕士
安者拓法佳妙纸色墨色如古漆板诚海内第一部
也时贾人索价甚昂余与子朴极力搜措衣物一时
俱罄盖恐市价图利分析售之使此奇宝无复珠连
廷圭墨者绝少其字极丰穰而有神采凡钩捺转折
起伏诸法俱备宛如手书余初见一二本上有翰林
学士院印及绍圣三年装题字者极精工宝之如拱
璧忽于戊子之春见九本乃淳化四年赐学士毕士
安者拓法佳妙纸色墨色如古漆板诚海内第一部
也时贾人索价甚昂余与子朴极力搜措衣物一时
俱罄盖恐市价图利分析售之使此奇宝无复珠连
卷四 第 2a 页 WYG0826-0044a.png
璧合之日非为一人耽清玩也
帖中第八卷第十卷俱有毕文简题云淳化四年四
月二十八日当直中使就院赐御札八分千字文一
卷法帖一十卷受恩如是激昂可知第九卷有苏丞
相颂题云苏氏家藏子容题第十卷题云乙卯闰六
月十四日太一宫斋晚临南轩看不知谁题下有长
字印疑是贾秋壑又有李洪德秀题云右法帖十卷
得于吴兴苏氏乃元祐丞相魏公家物第八卷后用
帖中第八卷第十卷俱有毕文简题云淳化四年四
月二十八日当直中使就院赐御札八分千字文一
卷法帖一十卷受恩如是激昂可知第九卷有苏丞
相颂题云苏氏家藏子容题第十卷题云乙卯闰六
月十四日太一宫斋晚临南轩看不知谁题下有长
字印疑是贾秋壑又有李洪德秀题云右法帖十卷
得于吴兴苏氏乃元祐丞相魏公家物第八卷后用
卷四 第 2b 页 WYG0826-0044b.png
公高之裔印盖言毕公高之后也余假守濡须郡斋
刊魏公谭训内载公于相国寺得毕文简赐本阁帖
甚奇且云文简以图书斥远祖名未中礼因考实录
淳化二年文简自考功郎拜学士四年五月出知升
州然则乃文简在翰林时所赐也下用李氏叔固及
李氏家藏印
尝考辍耕录载大梁刘衍卿所见淳化祖石帖每卷
有题识种种今帖中无之然帖上洗去之痕甚多岂
刊魏公谭训内载公于相国寺得毕文简赐本阁帖
甚奇且云文简以图书斥远祖名未中礼因考实录
淳化二年文简自考功郎拜学士四年五月出知升
州然则乃文简在翰林时所赐也下用李氏叔固及
李氏家藏印
尝考辍耕录载大梁刘衍卿所见淳化祖石帖每卷
有题识种种今帖中无之然帖上洗去之痕甚多岂
卷四 第 3a 页 WYG0826-0044c.png
另一本耶即此本耶至云淳化四年六月廿二日赐
毕士安按文简以四年五月出知外州何至六月复
有钦赐之事此则不可解者也原装用山和尚锦今
帖仍是山和尚锦盖锦中五色银锭纹名山和尚也
所谓祖石帖者帖几经翻刻而以原刻为祖石非别
有一帖在淳化之前而祖之也陆友仁以李后主升
玄帖为法帖之祖马传庆陈简斋等各袭其说至董
玄宰又以为澄清堂帖是祖帖皆误也宋太宗当平
毕士安按文简以四年五月出知外州何至六月复
有钦赐之事此则不可解者也原装用山和尚锦今
帖仍是山和尚锦盖锦中五色银锭纹名山和尚也
所谓祖石帖者帖几经翻刻而以原刻为祖石非别
有一帖在淳化之前而祖之也陆友仁以李后主升
玄帖为法帖之祖马传庆陈简斋等各袭其说至董
玄宰又以为澄清堂帖是祖帖皆误也宋太宗当平
卷四 第 3b 页 WYG0826-0044d.png
定之后出内府之藏令王著摹勒上石以传后世岂
有反祖亡国之帖而赐臣下乎
余既得文简赐本而缺首卷以为大美忌完理固如
是正不必求全阅数月忽有持首卷来售者乃宋拓
之最精者也与宋人汪逵诸君所考无异无论墨色
开卷可辨其所刻卷数版数字相联而字比诸帖中
字皆大他本所绝无有也遂令十卷俱足亦异数也
戊戌李上林以所藏宋拓第五卷阁帖送阅宋裱断
有反祖亡国之帖而赐臣下乎
余既得文简赐本而缺首卷以为大美忌完理固如
是正不必求全阅数月忽有持首卷来售者乃宋拓
之最精者也与宋人汪逵诸君所考无异无论墨色
开卷可辨其所刻卷数版数字相联而字比诸帖中
字皆大他本所绝无有也遂令十卷俱足亦异数也
戊戌李上林以所藏宋拓第五卷阁帖送阅宋裱断
卷四 第 4a 页 WYG0826-0045a.png
坏已甚余重装之题云淳化官法帖真本极其丰逸然带
有开国朴气他本摸刻虽极精工非失之瘦即失之媚远
不及也吾向见第六卷第十卷上有翰林学士院印及绍
圣三年冬至前一日装题字乃初拓本也又见第七卷第
八卷上有贾似道印乃中年拓本也今复见此第五卷上
有横裂纹乃晚年拓本也吾三见而备悉帖之终始惟拈
出朴气二字则潭绛大观诸刻一齐拜下风矣戊戌六月
二十六日退翁记庚子五月二十四日重阅于集古阁
有开国朴气他本摸刻虽极精工非失之瘦即失之媚远
不及也吾向见第六卷第十卷上有翰林学士院印及绍
圣三年冬至前一日装题字乃初拓本也又见第七卷第
八卷上有贾似道印乃中年拓本也今复见此第五卷上
有横裂纹乃晚年拓本也吾三见而备悉帖之终始惟拈
出朴气二字则潭绛大观诸刻一齐拜下风矣戊戌六月
二十六日退翁记庚子五月二十四日重阅于集古阁
卷四 第 4b 页 WYG0826-0045b.png
宋赐本大观太清楼帖
宋拓大观帖有黄白纸二种所见不一而黄纸者止
见一部字法精妙宛如手书乃徽宗赐宰相余深者
予初从市贾得二本于江右李梅公得二本莱阳左
旦明得二本浙江张尔唯得一本宝坻曹子固得一
本第一本在以盐换烂纸者担头吴太和收之余数
四购求不与后以银酒卮十件易得止缺第九本闻
杭州姜汇思有此本虽非黄纸者然系初拓予有颜
宋拓大观帖有黄白纸二种所见不一而黄纸者止
见一部字法精妙宛如手书乃徽宗赐宰相余深者
予初从市贾得二本于江右李梅公得二本莱阳左
旦明得二本浙江张尔唯得一本宝坻曹子固得一
本第一本在以盐换烂纸者担头吴太和收之余数
四购求不与后以银酒卮十件易得止缺第九本闻
杭州姜汇思有此本虽非黄纸者然系初拓予有颜
卷四 第 5a 页 WYG0826-0045c.png
鲁公大字麻姑坛记帖世无二本姜欲得之更益以
宋人画卷乃相易而十卷适完按此帖在宋时莆田
方楷曾以百万购之不得后年久散乱王沣翁多方
凑合始成全帙今兵火之后业已散乱如曩时而复
珠联璧合岂非神物在世有鬼神呵护之以至是乎
王澧翁有手跋极详
宋拓绛帖
绛帖第五第六第七第八共四卷乃宋人方楷所藏
宋人画卷乃相易而十卷适完按此帖在宋时莆田
方楷曾以百万购之不得后年久散乱王沣翁多方
凑合始成全帙今兵火之后业已散乱如曩时而复
珠联璧合岂非神物在世有鬼神呵护之以至是乎
王澧翁有手跋极详
宋拓绛帖
绛帖第五第六第七第八共四卷乃宋人方楷所藏
卷四 第 5b 页 WYG0826-0045d.png
本又第六卷上有水精宫道人印乃赵子昂所藏本
皆纸墨精妙绛帖之最佳者也按绛州法帖二十卷
乃潘师旦用淳化帖重摹而参入别帖视宋人翻刻
阁帖此最精采师旦尚哲宗秦国公主又名潘驸马
帖潘自能刻石虽井阑阶砌皆遍刻无馀故段数最
多或长尺馀者师旦死二子析而为二长者负官缗
没十卷于库绛守重刻下十卷足之谓之东库本幼
者复重摹上十卷亦足成一部于是绛有公私二本
皆纸墨精妙绛帖之最佳者也按绛州法帖二十卷
乃潘师旦用淳化帖重摹而参入别帖视宋人翻刻
阁帖此最精采师旦尚哲宗秦国公主又名潘驸马
帖潘自能刻石虽井阑阶砌皆遍刻无馀故段数最
多或长尺馀者师旦死二子析而为二长者负官缗
没十卷于库绛守重刻下十卷足之谓之东库本幼
者复重摹上十卷亦足成一部于是绛有公私二本
卷四 第 6a 页 WYG0826-0046a.png
靖康兵火石并不存金人百年之间重摹至再南渡
后潘氏真本已称难得今传世者大约皆𣙜场中翻
刻所谓亮字不全本新绛本北本是也如方赵二公
藏本真此时之星凤矣余又于王长垣寓见方楷所
藏第九第十二卷而第九卷首叶断损处与单炳文
所考吻合单炳文云淳化官本法帖今不复多见其
次绛帖最佳而旧本亦已难得尝以数本较之字画
多不侔某家所藏旧本第九卷大令书一卷第四行
后潘氏真本已称难得今传世者大约皆𣙜场中翻
刻所谓亮字不全本新绛本北本是也如方赵二公
藏本真此时之星凤矣余又于王长垣寓见方楷所
藏第九第十二卷而第九卷首叶断损处与单炳文
所考吻合单炳文云淳化官本法帖今不复多见其
次绛帖最佳而旧本亦已难得尝以数本较之字画
多不侔某家所藏旧本第九卷大令书一卷第四行
卷四 第 6b 页 WYG0826-0046b.png
内面字右边转笔正在石破缺处隐然可见今本乃
无右边转笔全不成字其面字下一字与第五行第
七字亦不同又第七行第一字旧本乃行书止字今
本乃草书心字笔法且俗余所见九卷与单所考无
异信乎方氏所藏本为当今第一即赵本虽真亦觉
墨色少逊其馀上有日月字等号者不足言矣
潭帖
甲申后予见潭帖最多盖潭有初刻本有私第本有
无右边转笔全不成字其面字下一字与第五行第
七字亦不同又第七行第一字旧本乃行书止字今
本乃草书心字笔法且俗余所见九卷与单所考无
异信乎方氏所藏本为当今第一即赵本虽真亦觉
墨色少逊其馀上有日月字等号者不足言矣
潭帖
甲申后予见潭帖最多盖潭有初刻本有私第本有
卷四 第 7a 页 WYG0826-0046c.png
碑匠家本有新刻本有三山木本皆潭也而以刘丞
相命僧希白所摹刻者为最今所藏第三第四二卷
乃希白所摹刻者故独存之字法清劲不俗不媚绛
帖之下屈指惟此帖耳昔苏子瞻于桂帅程钦之家
见潭帖谓希白作字自有江左风味故长沙帖比淳化
待诏所摹为胜世俗不察争访阁本误矣子瞻善书
者乃以为潭胜阁帖何比拟失伦耶盖子瞻之书从
唐人颜鲁公杨少师入手不深究晋旨故其言如是
相命僧希白所摹刻者为最今所藏第三第四二卷
乃希白所摹刻者故独存之字法清劲不俗不媚绛
帖之下屈指惟此帖耳昔苏子瞻于桂帅程钦之家
见潭帖谓希白作字自有江左风味故长沙帖比淳化
待诏所摹为胜世俗不察争访阁本误矣子瞻善书
者乃以为潭胜阁帖何比拟失伦耶盖子瞻之书从
唐人颜鲁公杨少师入手不深究晋旨故其言如是
卷四 第 7b 页 WYG0826-0046d.png
信乎鉴帖之难也
阁帖中不收颜鲁公犹之文选中不收兰亭叙当日
岂无见而然政难与世人深语耳
定武禊帖肥本
余生平酷爱兰亭叙不啻昔人所谓有兰亭癖者然
求一真定武本三十年无所遇所收者宋人翻刻本
至于唐石宋榻戛戛乎难言之矣南和白侍御抱一
家传一本是赵子固藏本所谓落水兰亭也其本旧
阁帖中不收颜鲁公犹之文选中不收兰亭叙当日
岂无见而然政难与世人深语耳
定武禊帖肥本
余生平酷爱兰亭叙不啻昔人所谓有兰亭癖者然
求一真定武本三十年无所遇所收者宋人翻刻本
至于唐石宋榻戛戛乎难言之矣南和白侍御抱一
家传一本是赵子固藏本所谓落水兰亭也其本旧
卷四 第 8a 页 WYG0826-0047a.png
称阔行五字未损神韵浑沦世间第一鸿宝侍御由
林县令徵为御史此帖不一日去手壬午予自楚中
典试回侍御招余饮出此帖侑觞侍御为余门人余
不敢一语赞恐侍御疑余欲得之也既而世道沧桑
侍御避地会稽予次儿道楷亦就婚在彼每出帖相
视辄言不能令予再见之惨然不乐越十五年侍御
隐居山中学出世法忽遣一介之使持帖遗余退谷
中谓入山来一切俱弃岂可独留此物以累清虚乎
林县令徵为御史此帖不一日去手壬午予自楚中
典试回侍御招余饮出此帖侑觞侍御为余门人余
不敢一语赞恐侍御疑余欲得之也既而世道沧桑
侍御避地会稽予次儿道楷亦就婚在彼每出帖相
视辄言不能令予再见之惨然不乐越十五年侍御
隐居山中学出世法忽遣一介之使持帖遗余退谷
中谓入山来一切俱弃岂可独留此物以累清虚乎
卷四 第 8b 页 WYG0826-0047b.png
予意不欲收使者不肯持回适有唐僧贯休所画罗
汉卷神奇绝世乃以遗之觉三十年大愿一旦豁然
而故人高谊时时在我心目间也
赵子固所藏兰亭乃姜白石旧物后有白石跋云嘉
泰壬戌十二月因与乡人汤伯升过童道人许见此
禊帖知是乌台卢提点者所藏定武旧刻后数日雪
后更欲雪上车寒凛因诣童买得之又跋云廿馀年
习兰亭皆无入处今夕灯下观之颇有所悟漫书于
汉卷神奇绝世乃以遗之觉三十年大愿一旦豁然
而故人高谊时时在我心目间也
赵子固所藏兰亭乃姜白石旧物后有白石跋云嘉
泰壬戌十二月因与乡人汤伯升过童道人许见此
禊帖知是乌台卢提点者所藏定武旧刻后数日雪
后更欲雪上车寒凛因诣童买得之又跋云廿馀年
习兰亭皆无入处今夕灯下观之颇有所悟漫书于
卷四 第 9a 页 WYG0826-0047c.png
此此帖后归于霅川萧氏在其家二十年又归于俞
玉鉴家又归于高干辨家赵子固托满师以半万劵
得之舟过升山风厉帆坏子固抱帖立浅水中曰兰
亭在此馀不足惜也乃自为跋数百言以记之末云
首尾三十三年心好目玩终获为我物几死犹不恨
也人其可以轻视予有此哉其笃好之如此
赵松雪跋云古今言书者以右军为最善评右军之
书者以禊帖为最善真迹既亡其刻之石者以定武
玉鉴家又归于高干辨家赵子固托满师以半万劵
得之舟过升山风厉帆坏子固抱帖立浅水中曰兰
亭在此馀不足惜也乃自为跋数百言以记之末云
首尾三十三年心好目玩终获为我物几死犹不恨
也人其可以轻视予有此哉其笃好之如此
赵松雪跋云古今言书者以右军为最善评右军之
书者以禊帖为最善真迹既亡其刻之石者以定武
卷四 第 9b 页 WYG0826-0047d.png
为最善然而纸墨有精粗拓手有工拙于是优劣分
焉此本纸墨精拓手工在定武中岂非至宝耶又云
吾观禊帖多矣未有若此本之妙者此本后或归子
昂也
定武禊帖瘦本
瘦本定武帖缺角处有柯九思印盖其所藏也姜白
石言兰亭石本以有锋芒棱角为上此本群带右流
天五字已缺而锋颖神采奕奕拓法之最工者也济
焉此本纸墨精拓手工在定武中岂非至宝耶又云
吾观禊帖多矣未有若此本之妙者此本后或归子
昂也
定武禊帖瘦本
瘦本定武帖缺角处有柯九思印盖其所藏也姜白
石言兰亭石本以有锋芒棱角为上此本群带右流
天五字已缺而锋颖神采奕奕拓法之最工者也济
卷四 第 10a 页 WYG0826-0048a.png
南邢子愿曾翻刻之视此相去千里矣甲午始来余
家余曾题之云昔人谓评兰亭如聚讼其实有不然
者兰亭之有定武如众星之有斗群峰之有岳也举
目可辨宁待聚讼乎兰亭之妙法度悉备而不以法
见神力具足而不以力见所谓纯绵裹铁此其是矣
宋人极力规模不下百本或学其纯绵而失之妩媚
或学其裹铁而失之硬直即面貌已远况精神乎此
本在赵中舍士祯家济南邢太仆得之太仆殁归于
家余曾题之云昔人谓评兰亭如聚讼其实有不然
者兰亭之有定武如众星之有斗群峰之有岳也举
目可辨宁待聚讼乎兰亭之妙法度悉备而不以法
见神力具足而不以力见所谓纯绵裹铁此其是矣
宋人极力规模不下百本或学其纯绵而失之妩媚
或学其裹铁而失之硬直即面貌已远况精神乎此
本在赵中舍士祯家济南邢太仆得之太仆殁归于
卷四 第 10b 页 WYG0826-0048b.png
新城王氏兵乱淄川人以五斗米易得携至京师不
知重也刘安丘见之叹赏其人乃珍秘之时余物色
定武帖不得再四购求不许其人爱予唐人维摩说
法图及宣铸乳炉乃彼此相易未几赵子固所藏五
字未损本亦至子固本肥此本瘦盖纸有厚薄惨湿
之不同寔一石也于是宇内秀气尽在吾几砚前矣
余未见赵柯藏本之先日所服膺惟国学本此本明
初出于天师庵土中送置国学字法遒秀气味深厚
知重也刘安丘见之叹赏其人乃珍秘之时余物色
定武帖不得再四购求不许其人爱予唐人维摩说
法图及宣铸乳炉乃彼此相易未几赵子固所藏五
字未损本亦至子固本肥此本瘦盖纸有厚薄惨湿
之不同寔一石也于是宇内秀气尽在吾几砚前矣
余未见赵柯藏本之先日所服膺惟国学本此本明
初出于天师庵土中送置国学字法遒秀气味深厚
卷四 第 11a 页 WYG0826-0048c.png
宋人诸家所临远不及之每疑燕京自石晋后沦于
境外此石何时所刻何时入土定在石晋以前姜尧
章云定武本在官库中熙宁中薛绍彭刻一副本易
之取原石刻损五字以归此本五字未损或薛氏所
刻副本乎又云大观间诏取薛氏所藏石龛至宣和
殿内丙午寇至与岐阳石鼓俱载而北今石鼓具在
而兰亭何在此本五字未刻损非薛氏所藏石也盖
定武今之定州也去京师不远薛氏所刻副本金元
境外此石何时所刻何时入土定在石晋以前姜尧
章云定武本在官库中熙宁中薛绍彭刻一副本易
之取原石刻损五字以归此本五字未损或薛氏所
刻副本乎又云大观间诏取薛氏所藏石龛至宣和
殿内丙午寇至与岐阳石鼓俱载而北今石鼓具在
而兰亭何在此本五字未刻损非薛氏所藏石也盖
定武今之定州也去京师不远薛氏所刻副本金元
卷四 第 11b 页 WYG0826-0048d.png
人移之于此理或然也
宋刻石本今存者一为颖上本相传颖上井中夜放
光如虹县令异之使下探得兰亭及六铜罍一为长
治本崇祯初陜西苟好善令长治掘地得兰亭及舍
利数颗苟与余同官汴梁时曾以拓本见遗今石已
在苟君家矣余所见前人集本如宋理宗御府所集
最为精工每刻玉池皆用御府图书其一百一十七
刻俱全在故内今零散不可问矣又南宋丞相游似
宋刻石本今存者一为颖上本相传颖上井中夜放
光如虹县令异之使下探得兰亭及六铜罍一为长
治本崇祯初陜西苟好善令长治掘地得兰亭及舍
利数颗苟与余同官汴梁时曾以拓本见遗今石已
在苟君家矣余所见前人集本如宋理宗御府所集
最为精工每刻玉池皆用御府图书其一百一十七
刻俱全在故内今零散不可问矣又南宋丞相游似
卷四 第 12a 页 WYG0826-0049a.png
所集亦百馀本今西川胡菊潭先生所收二三十本
后皆有手题用㬌仁及克斋图书其中有御府领字
从山本极为精采余手摹之刻石置山斋(按退翁题/跋云禊帖)
(领字从山本米老曾刻之世称三米兰亭及见元本/则知米刻己意多而古法少未合也因与刘居士雨)
(若经营三月始登之石婆/娑二老精力尽于此矣)
右军黄庭经
黄庭经传世者少佳本褚河南临者旧称第一然石
缺其半乙酉之春从市贾得宋装小册一函展视用
后皆有手题用㬌仁及克斋图书其中有御府领字
从山本极为精采余手摹之刻石置山斋(按退翁题/跋云禊帖)
(领字从山本米老曾刻之世称三米兰亭及见元本/则知米刻己意多而古法少未合也因与刘居士雨)
(若经营三月始登之石婆/娑二老精力尽于此矣)
右军黄庭经
黄庭经传世者少佳本褚河南临者旧称第一然石
缺其半乙酉之春从市贾得宋装小册一函展视用
卷四 第 12b 页 WYG0826-0049b.png
笔之妙宛如手书其墨色拓工俱绝上书御府古石
刻盖唐石而宋装也为宋高宗所鉴赏上有内府图
书印及奉华宝藏印刘夫人掌内书记居奉华堂凡
有上品书画始用其印此帖诚不世之珍每晨坐小
窗下旭光满室开卷欣然盖十五年于兹矣
二王洛神赋
右军所书洛神赋世绝不传大令亦未见全本此石
不知何时所刻笔致古逸真翩若惊鸿宛如游龙世
刻盖唐石而宋装也为宋高宗所鉴赏上有内府图
书印及奉华宝藏印刘夫人掌内书记居奉华堂凡
有上品书画始用其印此帖诚不世之珍每晨坐小
窗下旭光满室开卷欣然盖十五年于兹矣
二王洛神赋
右军所书洛神赋世绝不传大令亦未见全本此石
不知何时所刻笔致古逸真翩若惊鸿宛如游龙世
卷四 第 13a 页 WYG0826-0049c.png
目所不经见者合装成帙余曾有题云向闻王右军
有所书洛神赋求之二十年弗获寓目即大令洛神
亦止见宋拓十三行耳丁亥之春同诸友人于报国
寺松下见右军洛神钱咋舌称为异宝越数日复见
大令全文二王妙迹一旦完聚真异数也宋人董广
川最称该博其书跋云逸少此赋当以为第一今无
复存者但子敬所书犹传未可以伯仲间论也又云
昔马澄评右军书谓劝进洛神赋诸书皆作今体知
有所书洛神赋求之二十年弗获寓目即大令洛神
亦止见宋拓十三行耳丁亥之春同诸友人于报国
寺松下见右军洛神钱咋舌称为异宝越数日复见
大令全文二王妙迹一旦完聚真异数也宋人董广
川最称该博其书跋云逸少此赋当以为第一今无
复存者但子敬所书犹传未可以伯仲间论也又云
昔马澄评右军书谓劝进洛神赋诸书皆作今体知
卷四 第 13b 页 WYG0826-0049d.png
逸少尝书此赋子敬当是习其家学耳是广川止见
大令洛神未见右军书也今并子敬书亦无复存者
矣名迹在世有日减无日增可慨也余行年六十始
获暏此良厚幸矣退翁记于山西之烟霞窟
大令洛神帖后有元人跋云子敬书洛神如龙如鸾
莫可踪迹世代以来咸知所宝或以十三行或以八
行为珍閟其全文不可得盖可知己此刻具其文可
想像也更当兵乱临揽宁不慨然至正二十六年岁
大令洛神未见右军书也今并子敬书亦无复存者
矣名迹在世有日减无日增可慨也余行年六十始
获暏此良厚幸矣退翁记于山西之烟霞窟
大令洛神帖后有元人跋云子敬书洛神如龙如鸾
莫可踪迹世代以来咸知所宝或以十三行或以八
行为珍閟其全文不可得盖可知己此刻具其文可
想像也更当兵乱临揽宁不慨然至正二十六年岁
卷四 第 14a 页 WYG0826-0050a.png
在丙午五月二十一日跋是日为小暑节天气蒸雨
久之数点而止华盖叟记
澄清堂帖
澄清堂所刻皆右军书计十卷黄长睿谓为唐贺季
真手摹李后主得之刻石澄清堂极其精善远在淳
化阁帖之上惜世无传者余仅得第一第三第四共
三卷然王氏书法备于是矣是帖余付之朴儿置天
津海云阁戊戌五月余同内人观海取此帖舟中一
久之数点而止华盖叟记
澄清堂帖
澄清堂所刻皆右军书计十卷黄长睿谓为唐贺季
真手摹李后主得之刻石澄清堂极其精善远在淳
化阁帖之上惜世无传者余仅得第一第三第四共
三卷然王氏书法备于是矣是帖余付之朴儿置天
津海云阁戊戌五月余同内人观海取此帖舟中一
卷四 第 14b 页 WYG0826-0050b.png
日数十展记旧所跋
李后主刻此帖后宋太宗见而悦之因刻淳化帖相敌
至于神骨风致固非王侍书所能办耳(五月廿五日/海门舟中)
书家草法宜入规应矩力能扼腕处处停笔为佳所
谓忙中不及作草也此法惟右军独据其胜而澄清
帖悉传其神(扬村/舟中)
舟至河西务司关者胡君亟欲相晤以舟小有内眷
辞之乃出精楮求书并赠其先人震亨所著书予喜
李后主刻此帖后宋太宗见而悦之因刻淳化帖相敌
至于神骨风致固非王侍书所能办耳(五月廿五日/海门舟中)
书家草法宜入规应矩力能扼腕处处停笔为佳所
谓忙中不及作草也此法惟右军独据其胜而澄清
帖悉传其神(扬村/舟中)
舟至河西务司关者胡君亟欲相晤以舟小有内眷
辞之乃出精楮求书并赠其先人震亨所著书予喜
卷四 第 15a 页 WYG0826-0050c.png
为临此帖觉腕力差胜盖原本极佳窥其几微便胜
数倍此名帖之足宝也(河西务/舟中)
吾行年六十始知草法友人陈石云窥其旨而未熟
王孟津熟矣而未得其法盖作草最忌连绵子敬所
以不及右军细玩澄清帖思过半矣(泊舟张家湾夜/半大雨挑灯记)
(此/)
夏禹衡岳碑
岣嵝碑余所藏有二本一乃嘉定壬申何致游南岳
数倍此名帖之足宝也(河西务/舟中)
吾行年六十始知草法友人陈石云窥其旨而未熟
王孟津熟矣而未得其法盖作草最忌连绵子敬所
以不及右军细玩澄清帖思过半矣(泊舟张家湾夜/半大雨挑灯记)
(此/)
夏禹衡岳碑
岣嵝碑余所藏有二本一乃嘉定壬申何致游南岳
卷四 第 15b 页 WYG0826-0050d.png
至祝融峰下遇樵者访禹碑樵者言石璧有数十字
俾之𨗳前过隐真屏复渡一二小涧攀萝扪葛至碑
所得古篆七十馀字乃取随行市历碎而摹之归献
长沙转运曹彦约刻之岳麓书院者一乃湛甘泉先
生重刻新泉精舍者其碑韩昌黎刘禹锡俱有诗称
不得见而欧阳集古录赵氏金石录郑渔仲金石略
俱未载其为真伪不可知然字画奇古非近代人所
能为自可宝也
俾之𨗳前过隐真屏复渡一二小涧攀萝扪葛至碑
所得古篆七十馀字乃取随行市历碎而摹之归献
长沙转运曹彦约刻之岳麓书院者一乃湛甘泉先
生重刻新泉精舍者其碑韩昌黎刘禹锡俱有诗称
不得见而欧阳集古录赵氏金石录郑渔仲金石略
俱未载其为真伪不可知然字画奇古非近代人所
能为自可宝也
卷四 第 16a 页 WYG0826-0051a.png
释文有三家从杨慎其沈镒杨廷相则参注其下承
帝曰咨(沈云/嗟)翼辅佐(杨云/硕)卿洲渚(沈云/水处)与登鸟兽(杨/云)
(万/有)之门参身洪流(杨云一/鱼一池)而明发尔兴久旅(沈云/以此)忘
家宿岳麓庭智营形折心罔弗辰往求平定华岳泰
衡宗疏事裒劳馀伸(杨云/祗神)禋郁(沈云/嬴)塞昏徙南渎衍
亨(沈云暴/昌言)衣制食备万国其宁(杨云/宇奠)窜(杨云/鼠)舞永(沈/云)
(蒸/)奔
周穆王坛山刻石
帝曰咨(沈云/嗟)翼辅佐(杨云/硕)卿洲渚(沈云/水处)与登鸟兽(杨/云)
(万/有)之门参身洪流(杨云一/鱼一池)而明发尔兴久旅(沈云/以此)忘
家宿岳麓庭智营形折心罔弗辰往求平定华岳泰
衡宗疏事裒劳馀伸(杨云/祗神)禋郁(沈云/嬴)塞昏徙南渎衍
亨(沈云暴/昌言)衣制食备万国其宁(杨云/宇奠)窜(杨云/鼠)舞永(沈/云)
(蒸/)奔
周穆王坛山刻石
卷四 第 16b 页 WYG0826-0051b.png
赞皇坛山吉日癸巳四字奇古之甚宋皇祐中宋郊
寻而摹之县令刘庄凿取辇归州治权郡事李中祐
龛致厅璧政和五年道君取入内府靖康之变遂不
可问余从博古堂得一纸乃政和以前拓本后又得
三纸一为赞皇翻刻本一为中书谢从宁刻本一为
吴恭顺惟英刻本闻宋景濂曾刻于浦阳书院未见
其本古刻瘦劲而有天然之致非后人所能摹也
周宣王石鼓文
寻而摹之县令刘庄凿取辇归州治权郡事李中祐
龛致厅璧政和五年道君取入内府靖康之变遂不
可问余从博古堂得一纸乃政和以前拓本后又得
三纸一为赞皇翻刻本一为中书谢从宁刻本一为
吴恭顺惟英刻本闻宋景濂曾刻于浦阳书院未见
其本古刻瘦劲而有天然之致非后人所能摹也
周宣王石鼓文
卷四 第 17a 页 WYG0826-0051c.png
周宣王石鼓文在国子监庙门内其形如鼓其数盈
十盖周宣田猎之事史籀之迹也诸家纷纭之说不
足存旧在陈仓野中韩昌黎为博士时请于祭酒欲
舆之太学不从郑馀庆迁之凤翔孔庙经五代之乱
遂至散失宋司马池知凤翔复辇致府学庑已失其
一皇祐四年向傅师搜足大观二年归于汴京诏以
金填其文初致之辟雍后移至保和殿金人破汴辇
致于燕置王宣抚家复移大兴府学元皇庆移置文
十盖周宣田猎之事史籀之迹也诸家纷纭之说不
足存旧在陈仓野中韩昌黎为博士时请于祭酒欲
舆之太学不从郑馀庆迁之凤翔孔庙经五代之乱
遂至散失宋司马池知凤翔复辇致府学庑已失其
一皇祐四年向傅师搜足大观二年归于汴京诏以
金填其文初致之辟雍后移至保和殿金人破汴辇
致于燕置王宣抚家复移大兴府学元皇庆移置文
卷四 第 17b 页 WYG0826-0051d.png
庙戟门内其文漫灭不可读潘迪音训载三百八十
六字薛尚功帖载四百五十一字今存三百二十五
字数虽少于薛帖然遒朴而饶逸韵自是上古风格
薛刻不逮远矣残玑断壁终当以真者为宝也
元至元己卯国子司业潘迪音训刻石鼓旁其自跋
略云迪自为诸生往来鼓旁每抚玩不忍去距今才
三十馀年昔之所存者今已磨灭数字不知后今千
百年所存又何如也间取郑氏樵施氏宿薛氏尚功
六字薛尚功帖载四百五十一字今存三百二十五
字数虽少于薛帖然遒朴而饶逸韵自是上古风格
薛刻不逮远矣残玑断壁终当以真者为宝也
元至元己卯国子司业潘迪音训刻石鼓旁其自跋
略云迪自为诸生往来鼓旁每抚玩不忍去距今才
三十馀年昔之所存者今已磨灭数字不知后今千
百年所存又何如也间取郑氏樵施氏宿薛氏尚功
卷四 第 18a 页 WYG0826-0052a.png
王氏厚之等数家之说考订其音训刻诸石俾习篆
籀者有所稽云
余家有宋拓薛氏石鼓文自跋云右岐阳十鼓周宣
王太史籀所书岁月深远剥泐殆尽前人尝以其可
辨者刻之于石以甲乙第其次虽不成文然典刑尚
存姑勒于此与好事者共之薛帖予得之故内精工
之甚恐后人并此不见矣
石鼓文据杨升庵慎金石古文载其全文谓得唐人
籀者有所稽云
余家有宋拓薛氏石鼓文自跋云右岐阳十鼓周宣
王太史籀所书岁月深远剥泐殆尽前人尝以其可
辨者刻之于石以甲乙第其次虽不成文然典刑尚
存姑勒于此与好事者共之薛帖予得之故内精工
之甚恐后人并此不见矣
石鼓文据杨升庵慎金石古文载其全文谓得唐人
卷四 第 18b 页 WYG0826-0052b.png
拓本于李文正家予读而惊叹已录于京师古石考
中然陆文裕深谓石鼓经博洽之儒如王顺伯郑渔
仲搜访靡馀力咸存断缺欧阳公集古录才四百六
十有五字胡世将资古所录仅多九字孙巨源于佛
龛中得唐人所录古文乃有四百九十七字近世吾
衍子行自谓以甲秀堂谱图随鼓形补缺字列钱为
文以求章句又参以薛尚功诸作亦仅得四百三十
馀字不知近日何缘得此十诗完好如杨用修之所
中然陆文裕深谓石鼓经博洽之儒如王顺伯郑渔
仲搜访靡馀力咸存断缺欧阳公集古录才四百六
十有五字胡世将资古所录仅多九字孙巨源于佛
龛中得唐人所录古文乃有四百九十七字近世吾
衍子行自谓以甲秀堂谱图随鼓形补缺字列钱为
文以求章句又参以薛尚功诸作亦仅得四百三十
馀字不知近日何缘得此十诗完好如杨用修之所
卷四 第 19a 页 WYG0826-0052c.png
从来果有的据固是千古一快如以补缀为奇固不
若阙疑为愈今细读十诗古致翩翩恐非用修所能
办然用修谓得之李文正家而文正怀麓堂稿绝不
道及何也
若阙疑为愈今细读十诗古致翩翩恐非用修所能
办然用修谓得之李文正家而文正怀麓堂稿绝不
道及何也
卷四 第 19b 页 WYG0826-0052d.png
庚子销夏记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