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1a 页 WYG0111-000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仪礼集编卷二十一
          龙里县知县盛世佐撰
觐礼第十
 郑目录云觐见也诸侯秋见天子之礼春见曰朝夏
 见曰宗秋见曰觐冬见曰遇朝宗礼备觐遇礼省是
 以享献不见焉三时礼亡惟此存尔觐礼于五礼属
 宾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1b 页 WYG0111-0001b.png
 疏曰案曲礼下云天子当扆而立诸侯北面而见天
 子曰觐天子当宁而立诸公东面诸侯西面曰朝郑
 注诸侯春见曰朝受挚于朝受享于庙生气文也秋
 见曰觐一受之于庙杀气质也朝者位于内朝而序
 进觐者位于庙门外而序入王南面立于扆宁而受
 焉夏宗依春冬遇依秋春秋时齐侯唁鲁昭公以遇
 礼相见取易略也是朝宗礼备觐遇礼省可知
 孔氏曰凡诸侯朝王一年四时案宗伯春曰朝夏曰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2a 页 WYG0111-0002a.png
 宗秋曰觐冬曰遇郑注朝犹朝也欲其来之早宗尊
 也欲其尊王觐之言勤也欲其勤王之事遇犹偶也
 欲其若不期而俱至若通而言之悉曰朝从初受名
 觐礼云诸侯前朝皆受舍于朝又云乘墨车载龙旂
 弧韣乃朝又春秋僖二十八年夏五月经曰公朝于
 王所知朝通名也但朝觐宗遇礼异耳案大行人云
 侯服岁壹见甸服二岁壹见男服三岁壹见采服四
 岁壹见卫服五岁壹见要服六岁壹见随服更来周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2b 页 WYG0111-0002b.png
 而复始然而六服分来又每方服别分为四分一分
 朝春一分宗夏一分觐秋一分遇冬四方并然故郑
 注云其朝贡之岁四方各四分趋四时而来或朝春
 或宗夏或觐秋或遇冬要服之外有夷镇藩三服案
 大行人云九州之外谓之藩国世壹见郑注云世谓
 父死子立及嗣王即位乃一来耳六服之中服数朝
 外又有四名一是时见曰会者若诸侯有不服者王
 将有征讨之事若东方诸侯不服则与东方诸侯共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3a 页 WYG0111-0002c.png
 讨之若南方诸侯不服则与南方诸侯共讨之诸方
 皆然朝竟王乃为坛于国外与之会盟春于国东夏
 南秋西冬北会则随事无有定期有时而然故曰时
 见曰会也二曰殷见曰同者天子十二年一巡守或
 应巡守之岁而天下未平或王有他故不获自行则
 四方诸侯并朝京师朝竟亦于国外为坛以命之政
 事殷众也其来既众故曰殷见曰同也三曰时聘曰
 问者谓王有事诸侯非朝王之岁不得自来遣大夫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3b 页 WYG0111-0002d.png
 来聘因而问王起居此亦无常期故曰时聘曰问也
 四曰殷頫曰视者谓元年七年十一年唯有侯服来
 朝朝者既少诸侯遣卿大夫以大礼来聘聘者既众
 故曰殷也頫亦见也为来见王起居故曰頫也殷頫
 亦并依时春东夏南秋西冬北各随方逐时但不每
 方分为四耳故郑注大行人云其殷同四方四时分
 来如平时也郑既云四时分来如平时而前六服初
 时唯云四时虽不言四方后又云四方各分趋四时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4a 页 WYG0111-0003a.png
 明其同也然所以殷頫不须分见四时者小礼不须
 更见四时法也又曰凡天子三朝其一在路门内谓
 之燕朝大仆掌之故大仆云王视燕朝则正其位文
 王世子云公侯朝于内朝亲之也此则王与宗人图
 其嘉事及王退俟大夫之朝也其二是路门外之朝
 谓之治朝司士掌之故司士云正朝仪之位王南乡
 三公北面东上孤东面北上卿大夫西面北上王族
 故士虎士在路门之右南面东上大仆大右大仆从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4b 页 WYG0111-0003b.png
 者在路门之左南面西上此是每日视朝之位其王
 与诸侯宾射亦与治朝同故射人云三公北面孤东
 面卿大夫西面诸侯在朝则皆北面不云王族故士
 虎士大仆大右者文不具耳不云士者郑注云此与
 诸侯射士不与案诸侯大射士立于西方东面是天
 子大射士亦预礼也其三是皋门之内库门之外谓
 之外朝朝士掌之故朝士云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
 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面三槐三公位焉此是询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5a 页 WYG0111-0003c.png
 众庶之朝也
 吕氏大临曰古者谓相见曰朝相问曰聘臣见于君
 子见于亲贱见于贵皆谓之朝以朝暮别之则朝见
 曰朝暮见曰夕以春秋别之则春见曰朝秋见曰觐
 然考之舜典二月东巡守肆觐东后则春亦曰觐盖
 朝觐互名至周始以春秋别之又有夏宗冬遇以备
 四时之朝又曰春朝以图天下之事秋觐以比邦国
 之功夏宗以陈天下之谟冬遇以恊诸侯之虑则四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5b 页 WYG0111-0003d.png
 者非独时异事亦异矣曲礼言天子之立有当依当
 宁之别其朝位有诸侯北面及诸公东面诸侯西面
 之别则朝觐之礼非独事异仪亦异矣
 陈氏祥道曰周礼司几筵凡大朝觐王位设黼依依
 前南乡觐礼天子衮冕负斧依明堂位天子负斧依南
 乡而立则天子于朝觐未尝有当宁之礼司士正朝
 仪之位王南乡三公北面孤东面卿大夫西面朝士
 掌建邦外朝之法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右九棘公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6a 页 WYG0111-0004a.png
 侯伯子男位焉面三槐三公位焉明堂位三公北面
 诸侯西面诸伯东面诸子东北面诸男西北面特射
 人掌群臣见王之位诸侯北面焉则诸侯之于朝觐
 未尝有北面之礼记之所言非周制也古者冠礼冠
 于庙聘礼享于庙禘而发爵服尝而出田邑𤼵秋政
 出而治兵入而策勋莫不一于庙凡以尊重事不敢
 轻之已矣岂独觐礼然㦲
 游氏桂曰夫礼不可一端尽也不有君臣相临之礼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6b 页 WYG0111-0004b.png
 则无以见大君之尊不有宾主相与之礼则无以见
 同姓异姓亲亲之恩夫诸侯之中有伯父焉有叔父
 焉有伯舅焉有叔舅焉有兄弟焉有昏姻焉三王家
 天下所恃以为天下者不独恃其利势也天子以亲
 亲之恩而临诸侯诸侯亦以亲亲之恩而报天子上
 下相睦同奖一姓所以数百年长久安宁而无患由
 此之故且尊卑之分不统于一圣人固以为不可天
 子之尊诸侯之卑其自然之分固也然诸父兄弟舅甥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7a 页 WYG0111-0004c.png
 昏姻相去之远而久不相见于其来朝忘亲亲之恩专
 以分临之圣人之心无乃有所不安于此此亲亲之恩
 宾主之礼所以行于春朝而异于觐礼之受于庙而臣
 皆北面也此三代之至文圣人待诸侯之礼备矣
 项氏安世曰朝以行礼觐以献功行礼则异等威辨
 仪物盛朝会之礼以示众庶故君于外而立臣分班
 而见也献功则南面而听治北面而致之故受之于
 内而一其向也朝者正礼之名觐主于见而已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7b 页 WYG0111-0004d.png
 敖氏曰此篇主言同姓大国之君入觐于王之礼初
 无四时之别与周官所谓秋见曰觐之意异
 汪氏克宽曰天地位而尊卑定矣卑高陈而贵贱位
 矣王者首出庶物德配二仪其尊贵明矣而圣人所
 恃以为天下者不独恃其尊贵势分也故于诸侯之
 卑其中同姓则有伯父叔父焉异姓则有伯舅叔舅
 焉有兄弟焉有婚姻焉于其来朝也逆劳视馆具备
 多仪笃以亲亲之恩接以主宾之礼而恩礼雍雍乎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8a 页 WYG0111-0005a.png
 尊贵势分之间有莫知其德之感化之至也此春朝
 所以异乎觐礼之受于庙而臣皆北面也夫贽贡诸
 侯所以述职也今也亲受之于朝其志重于器物者
 明尊贤之礼等也祭器天子所以事神也今焉用之
 于大飨其致敬于宾客者示神事之礼同也若是者
 岂天子自示寡昧而忘其尊卑之分哉盖以亿兆归
 命于一人而一人未易遽化也治乱潜几于一德而一德难
 乎遽孚也于是崇德率众谦已下贤俾上之恩深下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8b 页 WYG0111-0005b.png
 之报厚内外同奖于一心远近咸归于一德卒致垂
 拱成化享国永年而能保其尊贵者有由来矣此所
 以为三代之至文朝见之盛礼也
 郝氏曰诸侯朝见天子曰觐周衰礼废文武攸同之
 迹不可详考后儒纂缉旧闻摹为觐礼记其大略耳
 未若燕射聘食诸侯大夫礼言之娓娓然而反足信
 周礼大宗伯春朝夏宗秋觐冬遇皆名家以臆凿说
 诸侯见天子礼唯有觐今以觐礼为严曰杀气质生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9a 页 WYG0111-0005c.png
 气文别为朝宗遇以便不宁侯是东迁以还颓政非
 先王旧章也郑康成好信不达谓三时礼亡岂其然
 乎岂其然乎
 姜氏曰案周礼朝宗觐遇会同六者皆朝见于王之
 礼今仪礼独存觐礼一篇而馀礼者皆阙其异同固
 皆不可考矣郑注云朝有摈迎之仪取于通情也夏
 宗亦如之觐无摈迎之仪取于辨分也冬遇亦如之
 何氏云入朝而与天子议行天道生育之令故相见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9b 页 WYG0111-0005d.png
 时先有温厚气象入觐而与天子议行肃杀之政故
 相见时先有严毅气象也以此而推今觐礼自至于
 郊始而其前在国以至入境无文者盖其前当与朝
 礼同而至郊以后其仪则异与
  世佐案朝觐大典而三礼所陈已不能无异况后
  之说者乎礼记出于汉儒之纂录犹可曰是夏殷
  法也仪礼周礼皆周公制作时所定不应枘凿乃
  尔则以朝觐宗遇之礼因时而制者固不可强而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10a 页 WYG0111-0006a.png
  一也且此篇自郊劳以前赐车服以后文多不具
  必其详已见于朝礼故于是略之也礼经之逸者
  多矣执此区区之仅存者而谓其所不见者皆无
  是礼也岂通论哉郑氏解经固多牵合之弊要其
  有本者不可尽废也世儒信经不笃逞臆而谈其
  为经害尤甚得游氏汪氏之说而通之亦可知春
  朝秋觐之所由以分矣
觐礼至于郊王使人皮弁用璧劳侯氏亦皮弁迎于帷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10b 页 WYG0111-0006b.png
门之外再拜
 注曰郊谓近郊去王城五十里小行人职曰凡诸侯
 入王则迎劳于畿则郊劳者大行人也皮弁者天子
 之朝朝服也璧无束帛者天子之玉尊也不言诸侯
 言侯氏者明国殊舍异礼不凡之也郊舍狭寡为帷
 宫以受劳掌舍职曰为帷宫设旌门
 疏曰案大行人上公三劳侯伯再劳子男一劳盖五
 等同有畿劳侯伯又加远郊劳上公又加近郊劳此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11a 页 WYG0111-0006c.png
 据上公而言五十里有市市有馆或来者多馆舍狭
 寡故为帷宫(从杨氏/图节本)
 敖氏曰劳而用璧以为信天子于诸侯之礼也璧无
 束帛别于享礼且为其当还之也凡以玉行礼而当
 还者例不用帛云侯氏者指来觐之一者而言耳若
 泛言之乃云诸侯帷门者以帷为门也掌舍职曰为帷
 宫设旌门彼天子之制也然则此但为坛与帷门而
 已其不为宫与盖于坛之南横设两帷于两旁而空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11b 页 WYG0111-0006d.png
 其中以当门也不受于馆舍而受于此盖其礼宜然
 耳
 郝氏曰称侯氏者君前以侯为氏不敢自殊也帷郊
 外设帷为次以受王命
 张氏曰此下言侯氏入觐初至之事至郊则郊劳至
 国则赐舍凡二节
使者不答拜遂执玉三揖至于阶使者不让先升
 注曰不答拜者为人使不当其礼也不让先升奉王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12a 页 WYG0111-0007a.png
 命尊也升者升坛
 敖氏曰侯氏既拜亦揖而先入门右使者乃执玉也
 言遂者明即于此执之也使者既入门左侯氏乃与
 之三揖也
  世佐案升阶之法先升者先让今使者先升而不
  让则侯氏之不敢让可知也
侯氏升听命降再拜稽首遂升受玉
 注曰使者东面致命侯氏东阶上西向听之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12b 页 WYG0111-0007b.png
 敖氏曰降拜于阶间北面升就使者北面讶受之
使者左还而立侯氏还璧使者受侯氏降再拜稽首使
者乃出
 注曰左还还南面示将去也立者见侯氏将有事于
 已俟之也还玉重礼
 疏曰直云使者左还不云拜送玉者凡奉命使皆不
 拜送若身自致者乃拜送
 敖氏曰左还东面以俟之也侯氏就使者还璧使者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13a 页 WYG0111-0007c.png
 于是复南面受之降拜为送玉也亦于阶间北面还
 璧者明其以为信也
侯氏乃止使者使者乃入侯氏与之让升侯氏先升授
几侯氏拜送几使者设几答拜
 注曰侯氏先升宾礼统焉几者安宾所以崇优厚也
 上介出止使者则已布席也
 敖氏曰有司既布席侯氏乃出止使者止止其去也
 且迎而欲傧之使者亦礼辞许侯氏揖先入使者乃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13b 页 WYG0111-0007d.png
 入也既入不言三揖者如上礼可知让升侯氏与使
 者三让而先升使事既毕则行宾主礼也傧而用几
 尊王使也授几设几之仪见于士昏聘礼及少牢下
 篇此经文略也
 郝氏曰止使者将傧也侯氏先升导宾也授几则设
 席可知使者受几自设于席左也
侯氏用束帛乘马傧使者使者再拜受侯氏再拜送币
 注曰傧使者所以致尊敬也拜者各于其阶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14a 页 WYG0111-0008a.png
 敖氏曰使者受傧不稽首者同为王臣故不因其受
 币之礼也其授受之节盖于坛中亦北面授
使者降以左骖出侯氏送于门外再拜侯氏遂从之
 注曰騑马曰骖左骖设在西者其馀三马侯氏之士
 遂以出授使者之从者于外从之者遂随使者以至
 朝
 敖氏曰使者亦左执币乃北面右执左骖以出也四
 马象在车前故西者曰左骖驾车之马两服居中两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14b 页 WYG0111-0008b.png
 骖在旁使者以左骖出侯氏之士以三马从之既则
 其从者并授币而皆讶受马也从之者随以入国
 郝氏曰左骖庭实四马最西一马也马首北以西为
 左
    右郊劳
 杨氏曰凡布席设几皆在西北位此帷宫恐亦当然
 帷宫无堂可升升者坛也左氏传子产相郑伯以如
 楚舍不为坛注云至敌国郊除地封土为坛以受郊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15a 页 WYG0111-0008c.png
 劳是也又宣十八年子家坛帷复命于介谓之坛帷
 是坛亦帷其旁非特为帷宫而已设几则必有席盖
 几席相将无席何以设几故郑注云上介出止使者
 则己布席太宰赞玉几注云立而设几优尊者此使
 者亦不坐而设几故注云几者安宾所以崇优厚
天子赐舍
 注曰以其新至道路劳苦未受其礼且使即安也赐
 舍犹致馆也所使者司空与小行人为承摈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15b 页 WYG0111-0008d.png
 疏曰此不言致馆言赐舍者天子尊极故也司空主
 营城郭宫室馆亦宫室之事故知所使者司空也但
 司空亡无正文故云与以疑之知小行人为承摈者
 案小行人及郊劳视馆将币为承而摈是其义也
 敖氏曰侯氏至于国而即馆天子则使上大夫赐舍
 也此舍谓分馆
曰伯父女顺命于王所赐伯父舍
 注曰此使者致馆辞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16a 页 WYG0111-0009a.png
 疏曰此及下经皆云伯父谓同姓大国也举同姓大
 国则同姓小国及异姓之国礼不殊也
侯氏再拜稽首
 注曰受馆
 敖氏曰不著其所是于舍门外也使者东面致命侯
 氏西面听命既则北面拜
傧之束帛乘马
 注曰王使人以命致馆无礼犹傧之者尊王使也侯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16b 页 WYG0111-0009b.png
 氏受馆于外既则傧使者于内
 敖氏曰侯氏于使者亦有迎送之拜不言者文略耳
 下于大夫戒之礼亦然 案注云礼谓礼物也
    右赐舍
天子使大夫戒曰某日伯父帅乃初事
 注曰大夫者卿为讶者也掌讶职曰凡讶者宾客至
 而往诏相其事戒犹告也其为告使顺循其事也初
 犹故也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17a 页 WYG0111-0009c.png
 疏曰初事者以其四时朝觐自是寻常故事也(从集/说节)
 (本/)
 敖氏曰此戒之亦于舍门外其面位与赐舍同
 郝氏曰某日谓觐日帅乃初事率循故事也诸侯既
 至入觐自有常期天子必使人告示宾礼之意
 张氏曰此下言将觐之事王使人告觐期诸侯先期
 受次于庙凡二事
侯氏再拜稽首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17b 页 WYG0111-0009d.png
 注曰受觐日也
    右戒日
诸侯前朝皆受舍于朝同姓西面北上异姓东面北上
 注曰言诸侯者明来朝者众矣顾其入觐不得并耳
 受舍于朝受次于文王庙门之外聘礼记曰宗人授
 次次以帷少退于君之次则是次也言舍者尊舍也
 天子使掌次为之诸侯上介先朝受焉此觐也言朝
 者觐遇之礼虽简其来之心犹若朝也分别同姓异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18a 页 WYG0111-0010a.png
 姓受之将有先后也春秋传曰寡人若朝于薛不敢
 与诸任齿则周礼先同姓
 疏曰春夏受贽于朝无迎法受享于庙有迎礼秋冬
 受贽受享皆在庙并无迎法是以大门外无位既受
 觐于庙故在庙门外受次又云天子春夏受享诸侯
 相朝聘迎宾客者皆有外次即聘礼记宗人授次是
 也有外次于大门外者则无庙门外之内次天子觐
 遇在庙者有庙门外之内次无大门外之外次此文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18b 页 WYG0111-0010b.png
 是也又云下曲礼云天子当依而立诸侯北面而见
 天子曰觐彼诸侯皆北面不辨同姓异姓与此不同
 者此谓庙门外为位时彼谓入见天子时
 李氏微之曰受舍于朝所谓外朝也
 敖氏曰朝犹觐也前朝者先觐日也此舍如庐舍之
 舍谓觐时待事之处也若诸侯相朝则但授次而已
 聘礼记所云君之次者是也
 张氏曰受舍于朝康成以为受次于文王庙门之外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19a 页 WYG0111-0010c.png
 盖以下文有肉袒庙门之东一语遂以为宗庙戴氏
 驳之甚当天子三朝皋门内库门外之朝谓之外朝
 路门外之朝谓之内朝亦曰治朝其后路寝谓之燕
 朝燕朝非接见诸侯之所则受享于庙者路门外之
 朝天子当扆而立者也受贽于朝者库门外之朝天
 子当宁而立者也郑既以庙为宗庙遂以朝为路门
 外之内朝故其注曲礼者曰朝者位于内朝而序进
 觐者位于庙门外而序入当亦误也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19b 页 WYG0111-0010d.png
  世佐案此云诸侯云皆则天子之见诸侯非一一
  而见之也明矣前朝其觐之前一日与曲礼孔疏
  云其朝日未出之前恐非是舍即大门外之次也
  不于临时授之而先事受之者防凌越也朝外朝
  也受舍必亲造朝重其事也孔疏云诸侯上介受
  舍于庙门外亦非同姓西面北上异姓东面北上
  此次之位也非朝位也此礼盖亦讶听之又案注
  疏谓春夏受贽于朝受享于庙秋冬一受之于庙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20a 页 WYG0111-0011a.png
  盖以下经侯氏肉袒庙门之东决之也张氏则以
  庙为内朝朝为外朝引曲礼为證不知曲礼所言乃
  夏殷之制非周制也陈氏虙氏辨之详矣康成据
  仪礼以释曲礼先儒尝訾其谬今欲正注疏之失
  而不免仍蹈其误此愚所未敢信也
    右受舍
侯氏裨冕释币于祢
 注曰将觐质明时也裨冕者衣裨衣而冠冕也裨之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20b 页 WYG0111-0011b.png
 为言埤也天子六服大裘为上其馀为裨以事尊卑
 服之而诸侯亦服焉上公衮无升龙侯伯鷩子男毳
 孤絺卿大夫玄此差司服所掌也祢谓行主迁主矣
 而云祢亲之也释币者告将觐也其释币如聘大夫
 将受命释币于祢之礼既则祝藏其币归乃埋之于
 祧西阶之东
 疏曰裨读从诗政事一埤益我取裨陪之义天子吉
 服有九言六服者㨿六冕而言以大裘为上无埤义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21a 页 WYG0111-0011c.png
 衮冕以下皆为裨诸侯唯不得有大裘上公则衮冕
 以下故云此差司服所掌
 敖氏曰裨冕者冕服之次者也侯氏若上公也则服
 鷩侯伯也则服毳子男也则服希是时天子受觐亦
 服其裨冕故觐者不得服其上服也天子以大裘而
 冕十二章者为上衮冕九章者次之祢谓考也释币
 者告将觐也其礼则筵几于其馆堂户牖之间南面
 祝升自西阶君升自阼阶祝奠币于几下君北乡祝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21b 页 WYG0111-0011d.png
 在左君及祝再拜兴祝曰孝嗣侯某将觐天子敢用
 嘉币告于皇考某侯又再拜君就东箱祝就西箱有
 间君反位祝乃取币藏之君反于阼乃降而遂出也
 归则埋币于祢庙西阶之东此朝以裨冕亦与周官
 异大行人职言朝服云上公冕服九章侯伯七章子
 男五章皆其上服也
 郝氏曰觐之晨侯氏先自告其行主古者大事出奉
 其庙主行有事则告裨犹副也天子衮冕为正诸侯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22a 页 WYG0111-0012a.png
 以下冕服为副释币奠币告祢以将入觐也古者天
 子受觐于庙所以昭先烈也诸侯入觐告祢所以率
 先职也
 张氏曰此下至升成拜降出备言入觐之事质明先
 以将觐告行主乃入觐以瑞玉为贽次行三享次肉
 袒请罪凡三节王劳之乃出裨冕者上公衮冕侯伯
 鷩冕子男毳冕也案玉藻诸侯元冕以祭不得服衮
 冕以下而此裨冕释币于祢者以将入天子之庙故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22b 页 WYG0111-0012b.png
 服之也
  世佐案裨冕者诸侯之朝服也上公衮冕九章侯
  伯鷩冕七章子男毳冕五章皆其上服也而谓之
  裨者据王而言犹下记以金路而下为偏驾也玉
  藻亦云诸侯玄端(注云端/当为冕)以祭裨冕以朝是三礼
  所言合矣侯氏裨冕为将朝也释币则因事而服
  之耳故与正祭异也夫诸侯于其国虽祭不得服
  其上服惟于朝天子及助祭之时服之而敖氏又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23a 页 WYG0111-0012c.png
  谓当服其次则上服更何所服之乎其说盖不可
  通矣祢注以为迁庙主㨿曾子问而言也但彼所
  云乃天子巡守之礼诸侯述职无明文故敖氏直
  以为考据经而断近得其实当从之
    右释币于祢
乘墨车载龙旂弧韣乃朝以瑞玉有缫
 注曰墨车大夫制也乘之者入天子之国车服不可
 尽同也交龙为旂诸侯之所建弧所以张縿之弓也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23b 页 WYG0111-0012d.png
 弓衣曰韣瑞玉谓公桓圭侯信圭伯躬圭子榖璧男
 蒲璧缫所以藉玉以韦衣木广袤各如其玉之大小
 以朱白苍为六色
 疏曰云墨车大夫制者以周礼巾车职云大夫乘墨
 车故也云乘之者入天子之国车服不可尽同者巾
 车云同姓金路异姓象路四卫革路据在本国所乘
 并得与天子同此乘墨车以朝是车服不可尽同也
 云交龙为旂诸侯之所建者司常职文云弧所以张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24a 页 WYG0111-0013a.png
 縿之弓者尔雅说旌旗正幅为縿故以此弧弓张縿
 之两幅也(从集说/节本)
 敖氏曰乘墨车屈也载龙旂不没其实也晋韩宣子
 聘于周自称曰士大国之卿自比天子之士则其君
 自比于大夫亦宜也上云前朝此云乃朝则以觐名
 篇之意可见矣
  世佐案凡旌旗之属皆有弧以张縿弧上又画枉
  矢考工记辀人云弧旌枉矢以象弧是也龙旂弧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24b 页 WYG0111-0013b.png
  韣载之于车以为饰也龙旂象文德也弧弓也载
  弧不忘武备也于龙旂则张之弧则韬之以韣是
  矢其文德虽有武备而不用也一车饰也而先王
  之寓意深矣缫说见聘礼记
天子设斧依于户牖之间左右几
 注曰依如今绨素屏风也有绣斧文所以示威也斧
 谓之黼几玉几也左右者优至尊也其席莞席纷纯
 加缫席画纯加次席黼纯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25a 页 WYG0111-0013c.png
 敖氏曰右亦设几者至尊宜逸不取便其右之义也
 然则天子升席不由下矣生人左几自诸侯而下
 郝氏曰斧作黼绣黼为屏风设于座后天子所依也
 考工记白与黑谓黼色取西北金水严凝象乾之断
 也户牖之间南面之位古庙制堂北中为室牖东为
 室户席在户牖间左右皆几优至尊也神几尚右人
 几尚左左右兼设以安至尊为神人共主也
 张氏曰依读如扆于岂反孔安国顾命传云扆屏风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25b 页 WYG0111-0013d.png
 画为斧文置户牖间是也莞席纷纯等并周礼司几
 筵文
天子衮冕负斧依
 注曰衮衣者裨之上也缋之绣之为九章其龙天子
 有升龙有降龙衣此衣而冠冕南乡而立以俟诸侯
 见
 疏曰负谓背之南面也
 敖氏曰衮冕天子之裨冕也负斧依以俟侯氏入所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26a 页 WYG0111-0014a.png
 谓不下堂而见诸侯也而周官齐仆职乃言车送逆
 朝觐者之节大行人职亦先言公侯伯子男其朝位
 宾主之间相去之步数乃云庙中将币亦与是礼异
 者与
 张氏曰自衮冕至玄冕五者皆裨衣惟衮为最尊天
 子与上公同服以有升龙为异九章一曰龙二曰山
 三曰华虫四曰火五曰宗彝皆缋于衣六曰藻七曰
 粉米八曰黼九曰黻皆绣于裳凡九也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26b 页 WYG0111-0014b.png
  世佐案周礼齐仆职云朝觐宗遇飨食皆乘金路
  其法仪各以其等为车送逆之节疏云大行人云
  上公九十步介九人摈者五人庙将币三享郑注
  云朝先享不言朝朝正礼不嫌有等是春夏受贽
  于朝无迎法受享则有之秋冬一受之于庙亦无
  迎法故郊特牲云觐礼天子不下堂而见诸侯是
  受贽受享皆无迎法今言朝觐宗遇飨食皆乘金
  路者谓因此朝觐宗遇而与诸侯行飨食在庙即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27a 页 WYG0111-0014c.png
  有乘金路迎宾客之法也斯言善通二礼之异矣
啬夫承命告于天子
 注曰啬夫盖司空之属也为末摈承命于侯氏下介
 传而上上摈以告天子天子见公摈者五人见侯伯
 摈者四人见子男摈者三人皆宗伯为上摈春秋传
 曰啬夫驰
 疏曰此所陈摈介当在庙之外门东陈摈从北乡南
 行西陈介从南乡北各自为上下啬夫承命告于天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27b 页 WYG0111-0014d.png
 子则命先从侯氏出下文天子得命呼之而入命又
 从天子下至侯氏即令入此觐遇礼略惟有此一辞
 而已司仪云交摈三辞者据诸侯自相见于大门外
 法其天子春夏受享于庙见于大门亦可交摈三辞
 矣又云大宗伯为上摈小行人为承摈啬夫为末摈
 若子男三摈此则足矣若侯伯四摈别增一士上公
 五摈更别增二士若时会殷同则肆师为承摈
 敖氏曰侯氏以天子将庙受之其礼太重故不敢而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28a 页 WYG0111-0015a.png
 辞焉啬夫于是承其命以告于天子摈者不承命者
 是时在庙门内犹未出也或曰啬夫微者也不可以
 与国君接而直告于至尊盖啬当作大字之误也未
 知是否
  世佐案啬夫盖诸侯之末介故承其君入觐之命
  以告也所告者天子之摈者耳乃云告于天子者
  犹上云天子设斧依其实司几筵设之也
天子曰非他伯父实来予一人嘉之伯父其入予一人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28b 页 WYG0111-0015b.png
将受之
 注曰言非他者亲之辞嘉之者美之辞也上摈又传
 此而下至啬夫侯氏之下介受之传而上上介以告
 其君君乃许入
 敖氏曰言所以庙受之者非有他也以嘉其来朝之
 故耳
  世佐案诗云岂伊异人兄弟匪他昏礼婿见之辞
  亦曰某以非他故皆亲之之意也敖说非此摈者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29a 页 WYG0111-0015c.png
  纳宾之辞也乃云天子曰者见其述王言也
侯氏入门右坐奠圭再拜稽首
 注曰入门右执臣道不敢由宾客位也卑者见尊奠
 挚而不授
摈者谒
 注曰谒犹告也上摈告以天子前辞欲亲受之如宾
 客也其辞所易者曰伯父其升
侯氏坐取圭升致命王受之玉侯氏降阶东北面再拜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29b 页 WYG0111-0015d.png
稽首摈者延之曰升升成拜乃出
 注曰摈者请之侯氏坐取圭则遂左降拜稽首送玉
 也从后诏礼曰延延进也
 疏曰侯氏得摈者之告坐取圭遂向门左从左堂涂
 升自西阶致命也(从句读/节本)
 敖氏曰拜于西阶东别于内臣也侯氏既成拜宰乃
 受玉以东是时王于侯氏之拜皆不答所以见至尊
 之义也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30a 页 WYG0111-0016a.png
    右觐
 杨氏曰曲礼云天子当扆而立诸侯北面而见天子
 曰觐此经同姓西面异姓东面彼诸侯觐皆北面不
 辨同姓异姓者此谓庙门外为位时彼谓入见天子
 时郑注云觐者位于庙门外而序入入谓北见天子
 时
 郝氏曰此节叙觐礼简而直情而信无交摈三辞亲
 迎亲送宾主对立远近步数之法郑氏僻信周礼穿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30b 页 WYG0111-0016b.png
 凿妆饰过也嗟乎天冠地履万古常新虽无此文觐
 礼可知况彰彰如是乃引衰世下堂之事以为三时
 礼阙岂不谬哉
  世佐案交摈三辞乃诸侯相朝之礼郝以是为朝
  王礼诬矣
四享皆束帛加璧庭实惟国所有
 注曰四当为三古书作三四或皆积画此篇又多四
 字字相似由此误也大行人职曰诸侯庙中将币皆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31a 页 WYG0111-0016c.png
 三享其礼差又无取于四也初享或用马或用虎豹之
 皮其次享三牲鱼腊笾豆之实龟也金也丹漆丝纩
 竹箭也其馀无常货此地物非一国所能有惟所有
 分为三享皆以璧帛致之
 疏曰三牲鱼腊笾豆之实以下皆礼器文云璧帛致
 之者据享天子而言若享后即用琮锦但三享在庭
 分为三段一度致之据三享而言非谓三度致之为
 皆也(从句读/节本)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31b 页 WYG0111-0016d.png
 郝氏曰四享诸侯五等子男同等故四犹下言四传
 摈也
奉束帛匹马卓上九马随之中庭西上奠币再拜稽首
 注曰卓读如卓王孙之卓卓犹的也以素的一马以
 为上书其国名后当识其何产也马必十匹者不敢
 斥王之乘用成数敬也
 疏曰中庭亦是南北之中不参分庭一在南者以其
 三享同陈须入庭深设之故也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32a 页 WYG0111-0017a.png
 熊氏朋来曰案韵释卓蚤也盖诸侯朝觐进十马难
 尽数牵引至殿庭先引上一马而九马随之当以卓
 训蚤于义为通
 敖氏曰匹马卓上谓以一马卓然居前而先行也言
 此者明其入不与九马相属也此奠币盖于入门左
 之位
 郝氏曰奉亲奉特出曰卓论语云如有所立卓尔一
 马中庭卓立九马罗列于后先进者从西以次并列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32b 页 WYG0111-0017b.png
 而东故曰西上
  世佐案卓字之训注说似凿当以后说为正
摈者曰予一人将受之
 注曰亦言王欲亲受之
 敖氏曰此摈者曰乃言予一人则是摈者凡告于侯
 氏皆为述王言矣是亦异于国君以下摈者之礼与
  世佐案上云天子曰此云摈者曰文互见也
侯氏升致命王抚玉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33a 页 WYG0111-0017c.png
 注曰王不受玉抚之而已轻财也
 敖氏曰抚之者示受之王不执璧帛者贬于瑞玉亦
 至尊礼异也
 郝氏曰王抚玉以手抚摩其璧不抚帛也抚其玉不
 亲受尊受卑者之礼与昏礼舅氏抚妇之贽同
侯氏降自西阶东面授宰币西阶前再拜稽首以马出
授人九马随之
 注曰以马出随侯氏出授王人于外也王不使人受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33b 页 WYG0111-0017d.png
 马者至于享王之尊益君侯氏之卑益臣
 疏曰币即束帛加璧并玉言币故小行人合六币皮
 马与玉皆为币宰即太宰太宰主币周礼太宰职云
 大朝觐会同赞玉币玉献玉几玉爵注云助王受此
 四者是也春夏受贽于朝虽无迎法王犹在朝至受
 享又迎之而称宾主觐礼受享皆无迎法不下堂而
 见诸侯已是王尊侯卑王犹亲受其玉至于三享使
 自执其马王不使人受之于庭是王之尊益君侯氏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34a 页 WYG0111-0018a.png
 之卑益臣也享天子讫亦当有币问公卿大夫左传
 曰戎朝于周发币于公卿
 敖氏曰币谓璧帛西阶前拜送币者非其正位以欲
 执马由便也摈者不延之升变于授圭时也马左马
 也侯氏亲以左马出敬之至也王臣不于内受马者
 无以为节亦至尊之礼异也凡他礼之庭实其主人
 之士受之者皆以堂上授受为节
 郝氏曰侯氏自奉其玉帛降西阶下东面授太宰即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34b 页 WYG0111-0018b.png
 阶下再拜稽首送币不敢授之堂上也王既受享侯
 氏自牵其马出授王人异于常礼主人士受以出也
  世佐案侯氏拜于西阶前者与宰授受为礼也故
  摈者不延之以升
事毕
 注曰三享讫
 敖氏曰觐有三享经之所见初享之仪耳其次二享
 庭实惟国所有不可相蒙故空其文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35a 页 WYG0111-0018c.png
    右三享
乃右肉袒于庙门之东
 注曰右肉袒者刑宜施于右也凡以礼事者左袒
 敖氏曰肉袒示恐惧也袒右变于礼事也为之于庙
 门之东亦变位
 郝氏曰觐享既毕黜陟未分惧王或谴乃右肉袒请
 事肉袒袒衣见肉
乃入门右北面立告听事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35b 页 WYG0111-0018d.png
 注曰入更从右者臣益纯也告听事者告王以国所
 用为罪之事也
 疏曰国所用为罪之事加得字解之当云告王以国
 所用为者得非罪之事(世佐案此疏则今本注/为罪之间脱一非字)
 敖氏曰入而复右已事更端也告听事者告摈者以
 已于此听事也
 郝氏曰听事犹言待罪告告摈者
 张氏曰告听事者告王以已所为多罪愿听王谴责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36a 页 WYG0111-0019a.png
 之事也
摈者谒诸天子天子辞于侯氏曰伯父无事归宁乃邦
 注曰谒告宁安也乃犹女也
 敖氏曰天子辞于侯氏者天子以命摈者摈者以告侯氏
 也云伯父无事者辞其听也云归宁乃邦者安之之
 辞实未使之归也
 汪氏克宽曰此诸侯入辞而天子告之之辞也忠厚
 警戒蔼然见之参之书文侯之命曰父义和其归视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36b 页 WYG0111-0019b.png
 尔师宁尔邦其义同也
  世佐案此诸侯请罪而天子辞之之辞也汪说殆
  失考与
侯氏再拜稽首出自屏南适门西遂入门左北面立王
劳之再拜稽首摈者延之曰升升成拜降出
 注曰王辞之不即左者当出隐于屏而袭之也天子
 外屏劳之劳其道劳也
 疏曰云天子外屏者据此文出门乃云屏南也(从集/说节)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37a 页 WYG0111-0019c.png
 (本/)
 陈氏祥道曰古者门皆有屏天子设之于外诸侯设
 之于内礼台门而旅树旅道也当道而设屏此门外
 之屏也治朝在路门之外天子当宁而立宁在门屏
 之间此路门之屏也国语曰吴王背手而立夫人向
 屏此寝门内之屏也鲁庙疏屏天子之庙饰此庙门
 之屏也月令天子田猎整设于屏外此田防之屏也
 疏屏疏通之也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37b 页 WYG0111-0019d.png
 敖氏曰出自屏南乃适门西则侯氏之出入天子之
 门亦必由闑东矣适门西为袭也西下似脱袭字袒
 于东袭于西宜相变也王劳之亦摈者传王之辞
 郝氏曰屏南屏墙南侯氏既得天子命遂出庙门由
 屏南适门西入庙门左北面复常位也劳安慰也升
 拜拜谢也
    右侯氏听事天子辞乃劳之
天子赐侯氏以车服迎于外门外再拜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38a 页 WYG0111-0020a.png
 注曰赐车者同姓以金路异姓以象路服则衮也鷩
 也毳也古文曰迎于门外也
 疏曰案周礼巾车掌五路玉路以祀尊之不赐诸侯
 金路同姓以封象路异姓以封革路以封四卫木路
 以封蕃国郑云同姓谓王子母弟率以功德出封虽
 为侯伯其画服犹如上公赐鲁侯郑伯服则衮冕得
 乘金路以下与上公同则太公与杞宋虽异姓服衮
 冕乘金路矣异姓谓舅甥之国与王有亲者得乘象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38b 页 WYG0111-0020b.png
 路异姓侯伯同姓子男皆乘象路以下四卫谓要服
 以内庶姓与王无亲者自使伯子男皆乘革路以下
 蕃国据外为总名皆乘木路而已案司服上陈王之
 吉服百九下云公之服自衮冕而下如王之服侯伯
 自鷩冕而下如公之服子男自毳冕而下如侯伯之
 服也
 敖氏曰门外舍门外也案聘礼则舍惟有一门而已
 此今文虽有外门外之文然以其行礼之节求之绝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39a 页 WYG0111-0020c.png
 无可以为二门者之徵故且以古文为正
 张氏曰自此至乃归皆言王赐礼侯氏之事
路先设西上路下四亚之重赐无数在车南
 注曰路谓车也凡君所乘车曰路路下四谓乘马也
 亚之次车而东也诗云君子来朝何锡予之虽无予
 之路车乘马又何与之玄衮及黼重犹善也所加赐
 善物多少由恩也春秋传曰重锦三十两
 疏曰路大也君之居以大为名是以云路寝路门之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39b 页 WYG0111-0020d.png
 等引左氏重锦以證重赐也(从杨氏/图节本)
 敖氏曰路车一而已乃云西上者以其与马同设也
 四马设于车东异于驾也
 汪氏克宽曰周制诸侯践位而入见则有锡命修聘
 来朝则有锡命能敌王所忾而献功则有锡命此礼
 之正也若书称蔡仲之命文侯之命诗称王锡韩侯
 王命召虎之类是已若遣使就其国而锡命之礼无
 是也如春秋书王使荣叔来锡桓公命天王使毛伯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40a 页 WYG0111-0021a.png
 来锡公命之类皆非正也比事以观义自见矣
 郝氏曰重赐加赐如金帛器用往畜之类
  世佐案车以轮为上加马时马在车前是其下也
  故以乘马为路下四
诸公奉箧服加命书于其上升自西阶东面大史是右
 注曰言诸公者王同时分命之而使赐侯氏也右读
 如周公右王之右是右者始随入于升东面乃居其
 右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40b 页 WYG0111-0021b.png
 疏曰言诸非一之义以诸侯来觐者众各停一馆故
 命诸公分往赐之周公右王左传晋祁奚语引之者
 證大史是右是佐公而在公右之义也大史卑始时
 随公后升讫公东面大史于是乃居公右而并东面
 以宣王命也
 敖氏曰奉箧服者一人耳乃云诸公者若师若傅若
 保不定也置服于箧故谓之箧服命书若文侯之命
 之类是也先设庭实乃奉其所以将命者亦至尊之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41a 页 WYG0111-0021c.png
 礼异也此不言揖让之礼如劳可知
  世佐案是义如王躬是保之是云大史是右者主
  诸公而立文也
侯氏升西面立大史述命
 注曰读王命书也
侯氏降两阶之间北面再拜稽首
 注曰受命
 敖氏曰是时侯氏升降自阼阶故拜于两阶之间不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41b 页 WYG0111-0021d.png
 于阶东者拜至尊之命宜异于常礼也使者不辞之
 者以其同为王臣且尊之也春秋传宰孔止齐侯毋
 下拜以王命辞之也
升成拜
 注曰大史辞之降也春秋传曰且有后命以伯舅耋
 老母下拜此辞之类
 敖氏曰亦于阼阶上不辞之而升成拜尊者之礼也
 必成拜者放授玉之仪也受劳者未有所放故惟拜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42a 页 WYG0111-0022a.png
 于下而已
  世佐案升成拜以公辞之故也不言公辞文省既
  拜于下乃辞礼之正也春秋僖九年左传王使宰
  孔赐齐侯胙齐侯未下拜而孔辞之待以殊礼也
  既不复成拜于上者谦不敢贪天子之命也故与
  此异敖以为不辞而升成拜非
大史加书于服上侯氏受
 注曰受箧服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42b 页 WYG0111-0022b.png
 敖氏曰受亦北面诸公南面讶受之此受于堂乃不
 著其所是就而受之明矣
使者出侯氏送再拜傧使者诸公赐服者束帛四马傧
大史亦如之
 注曰既云拜送乃言傧使者以劳有成礼略而遂言
 张氏曰使者兼公与大史而言傧使者在拜送前乃
 于送后略言之者以前经郊劳时已详载成礼故略
 言已足也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43a 页 WYG0111-0022c.png
    右赐车服
同姓大国则曰伯父其异姓则曰伯舅同姓小邦则曰
叔父其异姓小邦则曰叔舅
 注曰据此礼云伯父同姓大邦而言
    右天子称诸侯之辞
飨礼乃归
 注曰礼谓食燕也王或不亲以其礼币致之略言飨
 礼互文也掌客职曰上公三享三食三燕侯伯再享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43b 页 WYG0111-0022d.png
 再食再燕子男一享一食一燕
 疏曰案聘礼及诸文言飨皆单云飨无云礼郑故引
 掌客五等飨食燕三者具有明礼为食燕也云互文
 者直言飨见王无故亲享之若王有故亦以侑币之
 礼致之变食燕而言礼见王有故以礼币致之亦宜
 有王无故亲食燕故云互文也
    右天子待诸侯之礼
诸侯觐于天子为宫方三百步四门坛十有二寻深四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44a 页 WYG0111-0023a.png
尺加方明于其上
 注曰四时朝觐受之于庙此谓时会殷同也宫谓壝
 土为埒以象墙壁也为宫者于国外春会同则于东
 方夏会同则于南方秋会同则于西方冬会同则于
 北方八尺曰寻十有二寻则方九十六尺也深谓高
 也从上曰深司仪职曰为坛三成成犹重也三重者
 自下差之为三等而上有堂焉堂上方二丈四尺上
 等中等下等每面十二尺方明者上下四方神明之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44b 页 WYG0111-0023b.png
 象也上下四方之神者所谓神明也会同而盟明神
 监之则谓之天之司盟有象者犹宗庙之有主乎王
 巡守至于方岳之下诸侯会之亦为此宫以见之司
 仪职曰将会诸侯则命为坛三成宫旁一门诏王仪
 南乡见诸侯也
 疏曰案大宗伯云时见曰会殷见曰同郑注云时见
 者言无常期诸侯有不顺服者王将有征讨之事则
 既朝觐王为坛于国外合诸侯而命事焉春秋传曰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45a 页 WYG0111-0023c.png
 有事而会不协而盟是也殷犹众也十二岁王如不
 巡守则六服尽朝朝礼既毕王亦为坛合诸侯以命
 政焉所命之政如王巡守殷见四方四方四时分来
 终岁则遍若如注则时会殷同亦有朝觐在庙假令
 当方诸侯有不顺服则顺服者皆来朝王其中若当
 朝之岁者自于庙朝觐若不当朝之岁者当在坛朝
 十二年王不巡守则殷朝六服之内若当岁者即在
 庙其馀在坛朝故郑言既朝觐乃为坛于国外也朝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45b 页 WYG0111-0023d.png
 事义未在坛朝而先言帅诸侯拜日亦谓帅已朝者
 诸侯而言也方明者合木为上下四方故名方此则
 神明之象故名明秋官司盟云北面诏明神故曰所
 谓明神也天之司盟即左氏襄十一年传司慎司盟
 是也南乡见诸侯者王在堂上公于上等侯伯于中
 等子男于下等奠玉拜皆升堂授玉乃降也
 敖氏曰为宫者筑宫墙也王十二岁若不巡守则四
 方诸侯皆来朝于是为坛壝宫于国门外之南方而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46a 页 WYG0111-0024a.png
 受之此所谓大朝觐也司仪职曰将合诸侯则令为
 坛三成宫旁一门诏王仪南乡见诸侯正谓此也方
 明云者其制方而每面又各以色为其神明之象因以
 名之加此于坛为将祀之也掌舍职曰为坛壝宫设
 棘门
 张氏曰自此至篇末皆言时会殷同及王巡守为坛
 而见诸侯之事
  世佐案此下言诸侯入觐而天子率之以祀群神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46b 页 WYG0111-0024b.png
  也既分觐之又总会之所以固其志也春秋传曰
  有事而会不恊而盟非礼之常故缀于末与然详
  其文体颇有似乎传记者且与周礼司仪及大戴
  朝事所记互有详略疑非此经之旧而记者取以
  足之也为宫掌舍职也司仪主令之四门所谓旁
  一门也坛十有二寻者谓其下等也坛凡三等上
  有堂以祀方明并王立之所方二丈四尺堂下每
  等加广二丈四尺上等方四丈八尺中等方七丈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47a 页 WYG0111-0024c.png
 二尺至其下等则方九丈四尺矣每等高一尺堂亦
 高一尺从堂视下深四尺也
方明者木也方四尺设六色东方青南方赤西方白北
方黑上玄下黄设六玉上圭下璧南方璋西方琥北方
璜东方圭
 注曰六色象其神六玉以礼之上宜以苍璧下宜以
 黄琮而不以者则上下之神非天地之至贵也设玉
 者刻其木而著之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47b 页 WYG0111-0024d.png
 疏曰天地之至贵者昊天昆崙是也既非天地之至
 贵即日月之神典瑞云圭璧以祀日月故用圭璧也
 敖氏曰设六色以象天地四方之色也设六玉为祀
 时以此礼之上不以璧而以圭下不以琮而以璧亦
 与周官异也所以然者以四方之玉无所象故于天
 地之玉亦不必象之也用圭璧者圭璧尊也大宗伯
 职曰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
 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48a 页 WYG0111-0025a.png
 方以玄璜礼北方谓方明之玉也
 郝氏曰方四尺上下四旁各一尺设六色每方一色
 象天地四方也设六玉每方以其玉函木上上与东
 方皆圭上为天帝东方帝所出其玉同圭锐象阳居
 上璧孔象阴居下璋半圭象半阳居南璜半璧象半
 阴居北琥虎形象金猛居西圭上剡象物生居东
 张氏曰方明之制合六木而为之上下四方各异色
 刻木为陷而饰以玉盖以一物而象上下四方之神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48b 页 WYG0111-0025b.png
 非六物也
  世佐案六色设之于木上六玉则分方而置诸其
  侧以礼神也上从北下从南注云刻木而著之恐
  非是上下即天地也礼之用圭璧不用璧琮杀于
  正祭也考典瑞职所以祀日月者乃一圭有邸者
  耳圭璧一物也此云上圭下璧其为二物明矣疏
  混而一之亦非四方之玉则亦各象其方之色而
  已郝说凿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49a 页 WYG0111-0025c.png
上介皆奉其君之旂置于宫尚左公侯伯子男皆就其
旂而立
 注曰置于宫者建之豫为其君见王之位也诸公中
 阶之前北面东上诸侯东阶之东西面北上诸伯西
 阶之西东面北上诸子门东北面东上诸男门西北
 面东上尚左者建旂公东上侯先伯伯先子子先男
 而位皆上东方也诸侯入壝门或左或右各就其旂
 而立王降阶南乡见之三揖土揖庶姓时揖异姓天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49b 页 WYG0111-0025d.png
 揖同姓见揖位乃定古文尚作上
 疏曰中阶之前已下皆朝事仪明堂位文以朝事仪
 论会同之事明堂位周公朝诸侯于明堂不在宗庙
 皆与此同故郑依之也言上者皆以近王为上云或
 左或右者二伯初帅之各依左右若康王之诰云大
 保帅西方诸侯入应门左毕公帅东方诸侯入应门
 右皆北面也土揖庶姓之等是司仪职文郑彼注云
 土揖推手小下之也时揖平推手也天揖推手小举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50a 页 WYG0111-0026a.png
 之
 敖氏曰旂上左而公侯伯子男皆就其旂而立则是
 五等之位自西而东皆北面与朝事义所言诸侯之
 位异也射人职言正朝之位云诸侯在朝则皆北面
 朝士职言外朝之位云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然
 则五等诸侯同在朝唯为一列亦可见矣 郑本上
 作尚注云古文尚作上案上左云者以左为上也且
 春秋传亦有上左之文则上字之义优于尚也宜从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50b 页 WYG0111-0026b.png
 古文
 郝氏曰上介诸侯之相君之旂即诸侯之旂置于宫
 豫识其君朝列之位也上左诸侯各以其爵自东立
 而西不言面皆北面可知
  世佐案尚上通上左者据王而言也王南乡以东
  为左故诸公北面者东上诸侯在诸伯之东诸子
  在诸男之东是皆以左为上也后二说皆非
四传摈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51a 页 WYG0111-0026c.png
 注曰王既揖五者升坛设摈升诸侯以会同之礼其
 奠瑞玉及享币公拜于上等侯伯于中等子男于下
 等摈者每延之升堂致命王受玉抚玉降拜于下等
 及请事劳皆如觐礼是以记之觐云四传摈者每一
 位毕摈者以告乃更陈列而升其次公也侯也伯也
 各一位子男侠门而俱东上亦一位也至庭乃设摈
 则诸侯初入门王宫之伯帅之耳
 疏曰三等拜礼皆司仪职文受玉谓朝抚玉谓享子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51b 页 WYG0111-0026d.png
 男共一位故设摈四(从杨氏/图节本)
 聂氏曰公奠玉于上等降拜于中等侯伯奠玉于中
 等降拜于下等子男奠玉于下等降拜于地及升成
 拜皆于奠玉之处又曰降拜者皆降于地升成拜于
 奠玉之处也
 敖氏曰王既揖于是诸侯皆升奠瑞玉公于上等侯
 伯于中等子男于下等既则皆拜于下摈者总延之
 曰升乃各升成拜于奠玉之处降出三享奠玉币亦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52a 页 WYG0111-0027a.png
 如之传摈者传其摈辞使之升拜也一朝三享凡四
 此于享亦升之异于特觐者以其众也
 郝氏曰四传摈公一侯一伯一子男同一相礼者各
 以其等传命见王于宫而后从王以祭也
 张氏曰据注疏推其次第上介先期置旂质明王帅
 诸侯拜日东郊反祀方明二伯帅诸侯入壝门左右
 立王降阶南乡三揖诸侯皆就其旂而立乃传摈执
 瑞玉以觐璧帛以享请事劳皆如前经所陈也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52b 页 WYG0111-0027b.png
  世佐案大行人云上公摈者五人侯伯四人子男
  三人谓交摈法也此合诸侯于坛用传摈法与交
  摈异其人数未闻传摈者摈者传告五等诸侯使
  之各以其币升坛觐王也以奠玉之等论之公一
  侯伯一子男一则三传摈可矣郑分侯伯以足四
  传之数不若敖说能檃括此礼之始末也降拜之
  法聂氏后说近是
天子乘龙载大旂象日月升龙降龙出拜日于东门之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53a 页 WYG0111-0027c.png
外反祀方明
 注曰此谓会同以春者也马八尺以上为龙大旂大
 常也王建大常縿首画日月其下及旒交画升龙降
 龙朝事仪曰天子冕而执镇圭尺有二寸缫藉尺有
 二寸搢大圭乘大路建太常十有二旒樊缨十有二
 就贰车十有二乘帅诸侯而朝日于东郊所以教尊
 尊也退而朝诸侯由此二者言之已祀方明乃以会
 同之礼见诸侯也凡会同者不恊而盟司盟职曰凡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53b 页 WYG0111-0027d.png
 邦国有疑会同则掌其盟约之载书及其礼仪北面
 诏明神既盟则藏之言北面诏明神则明神有象也
 象者其方明乎及盟时又加于坛上乃以载辞告言
 诅祝掌其祝号
 疏曰此四门之礼乃将见诸侯先礼日月山川也礼
 既毕乃祀方明于坛祀方明礼毕遂去方明于下天
 子乃升坛与诸侯相见朝礼既毕乃更加方明于坛与
 诸侯行盟誓之礼若邦国无疑王帅诸侯朝日而已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54a 页 WYG0111-0028a.png
 无祀方明之事(从杨氏/图节本)
 敖氏曰载大旂者以拜日及祀方明也巾车职曰玉
 路樊缨十有再就建大常十有二斿以祀此载大常
 则乘玉路矣东门即此宫之东门也拜日于东乡其
 所出之处也于宫门外者由便尔祀方明者祀上下
 四方之神也上下四方之神惟壹祀之者因朝为之
 故其礼简大宗伯职曰皆有牲币各放其器之色谓
 祀方明之礼也此言已受诸侯之朝享乃帅而拜日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54b 页 WYG0111-0028b.png
 其节亦与朝事义不同
 郝氏曰乘龙以龙马驾车也大旆大旗也象谓旆上
 画日月交龙之象出由宫出东门即坛宫东门反祀
 方明祀于坛上也
 姜氏曰案周礼司仪职王会同为坛既诏王南向见
 诸侯而与之三揖及其摈之也各以其礼为三等其将
 币亦如之其礼亦如之则传摈固已朝见矣此四传
 摈之下言拜日祀方明乃朝见之后率行礼祀也而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55a 页 WYG0111-0028c.png
 注顾云已祀方明乃会见诸侯也何哉考朝义所称
 率诸侯朝日东郊者乃约言朝觐之礼而退而朝诸
 侯者则言为坛合诸侯之礼犹此篇觐礼会礼本二
 礼而相继序次其仪未可牵其次而谓既祀乃朝也
 汉兴得郑氏说经功固匪浅然其于阙疑之学盖未
 讲而于治经之义例凡所为对文散文及省文互文
 变文之属亦有未尽融者故不失之臆而牵即失之
 溺而固也学者正其舛驳以发其明通则庶乎得先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55b 页 WYG0111-0028d.png
 圣之遗经矣
  世佐案此言于传摈之下则是受朝以后之事也
  大戴礼言先朝日而后朝诸侯所记不同耳郑氏
  必欲强合之诚不免牵率又拜日以下诸仪皆于
  受朝后一时举行而郑乃分四时以配之亦非
礼日于南门外礼月与四渎于北门外礼山川丘陵于
西门外
 注曰此谓会同以夏冬秋者也变拜言礼者容(容坊/本作)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56a 页 WYG0111-0029a.png
 (客误今从朱/子集注改正)祀也礼月于北郊者月太阴之精以为
 地神也盟神必云日月山川焉者尚著明也诗曰谓
 予不信有如皦日春秋传曰纵予忘之山川神祇其忘
 之乎此皆用明神为信也
 敖氏曰门亦谓宫门礼谓祀之也不言祀者以异于
 正祭变其文耳礼日于南礼月与四渎于北礼山川丘
 陵于西皆随其地之阴阳而为之与拜日于东之义
 异也礼川不于北者四渎尊宜辟之也此三礼者皆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56b 页 WYG0111-0029b.png
 与上事相属而举之天子巡守有怀柔百神望秩山
 川之礼此诸侯以天子不巡守之故而来觐故天子
 于此亦略修祀事以放巡守之礼云
 郝氏曰日为明主东方生明迎日而反祀于坛上既
 祀又礼之者祀方明则合群神而礼则各就其方位
 南北西门皆坛宫门日为阳精故于南门月与四渎
 阴精故于北门山川丘陵主成物故于西门皆于门外
 者望其神致礼也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57a 页 WYG0111-0029c.png
 张氏曰郑云变拜言礼者客祀也拜日于东门之外
 日实在东故言拜日月四渎山川丘陵不在其处但
 于此致敬而已故云客祀不言拜而言礼也礼毕亦
 反祀方明而见诸侯矣
  世佐案上云拜日特迎之而已至是又以牲币之
  属礼之也日君象也故圣王尤重之东者所出之
  方南则其正位也故于是二处行礼焉又案注云
  变拜言礼者容祀也者盖谓拜或无祀祀必先拜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57b 页 WYG0111-0029d.png
  故言礼以兼之本或作客者传写之讹耳张氏不
  察又从而为之辞凿矣
祭天燔柴祭山丘陵升祭川沈祭地瘗
 注曰升沈必就祭者也就祭则是谓王巡守及诸侯
 之盟祭也其盟揭其著明者燔柴升沈瘗祭礼终矣
 备矣郊特牲曰郊之祭也迎长日之至也大报天而
 主日也宗伯职曰以实柴祀日月星辰则燔柴祭天
 谓祭日也柴为祭日则祭地瘗者祭月也日月而云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58a 页 WYG0111-0030a.png
 天地灵之也王制曰王巡守至岱于岱宗柴是王巡
 守之盟其神主日也春秋传曰晋文公为践土之盟
 而传云山川之神是诸侯之盟其神主山川也月者
 太阴之精上为天使臣道莫贵焉是王官之伯会诸
 侯而盟其神主月与
 敖氏曰谓以此四事用其祭物也祭物谓牲币之属
 燔柴者置之于积柴之上而燔之升谓县之瘗埋也
 此皆顺其性而为之盖因上文遂并言正祭之法以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58b 页 WYG0111-0030b.png
 明所谓礼者异于此也然此祭亦不尽与周官合未
 详
 郝氏曰祭即礼也祭天神日月燔柴升烟以通之祭
 山丘陵升高以加之祭川沈物以委之祭地瘗物以
 实之皆所谓礼皆行于各门之外
 张氏曰此言天子巡守四岳各随方向祭之以为盟
 主于山言升于川言沈是就其处而举此礼故知是
 王者巡守之事郑前注云王巡守至于方岳之下诸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59a 页 WYG0111-0030c.png
 侯会之亦为此宫以见之为此经设也郑又以祭天
 为祭日祭地为祭月皆非正祭天地之神前经春夏
 皆祭日则此言祭天燔柴亦谓春夏东巡南巡也前
 经秋祭西郊此言祭山丘陵升亦西巡事前经冬祭
 月与四渎此言祭川沈祭地瘗亦北巡事未知然否
 姑据注疏释之
  世佐案此汎言祭祀之法以释上文之所谓礼之
  者亦如是也日月皆天神也云祭天则所以礼日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59b 页 WYG0111-0030d.png
  月者可知矣云祭山丘陵及祭川则礼于西门
  外者可知矣不云四渎四渎亦川之大者也从川
  可知上不言礼地此言之者以类及之耳故缀于
  末也
    右合诸侯之礼
 郝氏曰郑于此节引周礼四时之说与礼记明堂位
 牵合秋官司盟谓天子设坛郊外与诸侯同盟本文
 自明晓被其附合割强不可读甚无谓也世儒标目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60a 页 WYG0111-0031a.png
 以为大朝觐之礼岂非以耳食者与
  世佐案东莱吕氏说书洛诰云人主临镇新都之
  始齐祓一心对越天地达此精明之德放诸四海
  无所不准而助祭诸侯下逮胞翟之贱亦皆有孚
  颙若收其放而合其离盖格君心萃天下之道莫要
  于此愚谓此篇于朝觐既毕之后恐诸侯有不顺
  服者复合之于坛宫而称殷礼焉亦犹此旨也岂
  必读书歃血而后足以要约之哉郑注固多附会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60b 页 WYG0111-0031b.png
  而周礼司仪职所称将合诸侯则令为坛云云者
  实与此合故取以目之敖氏谓之大朝觐之礼姜
  氏谓之诸侯会同礼亦未为大失以其时会殷同
  及朝诸侯于方岳之下亦放是礼而行之也郝氏
  以耳食诋之过矣

几俟于东箱
 注曰王即席乃设之也东箱东夹之前相翔待事之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61a 页 WYG0111-0031c.png
 处
 敖氏曰经云设斧依于户牖之间左右几乃云天子
 衮冕负斧依则是天子登席于既设几之后也而此
 云几俟于东箱其指未设几之前而言与
偏驾不入王门
 注曰在旁与已同曰偏同姓金辂异姓象辂四卫革
 辂蕃国木辂驾之与王同谓之偏驾不入王门乘墨
 车以朝是也偏驾之车舍之于馆与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61b 页 WYG0111-0031d.png
 敖氏曰言此者明惟王车乃入王门也几非王车皆
 谓之偏驾
 张氏曰周礼巾车掌王五辂玉辂以祀金辂以宾象
 辂以朝革辂以即戎木辂以田此五辂者天子乘之
 为正诸侯分受其四则为偏也驾之为偏其犹冕之
 为裨与
  世佐案偏驾谓诸侯所受金辂以下是也王门王
  城门也不入者以其疑于天子也然则诸侯在天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62a 页 WYG0111-0032a.png
  子之国皆乘墨车不独朝时为然故记著之若以
  此为释乘墨车以朝之故则非也墨车亦未尝入
  皋门岂特偏驾哉
奠圭于缫上
 注曰谓释于地也
 疏曰此解侯氏入门右奠圭释于地时当以缫藉承
 之乃释于地
 敖氏曰明奠时开缫而见玉也经云乃朝以瑞玉有
仪礼集编 卷二十一 第 62b 页 WYG0111-0032b.png
 缫
 
 
 
 
 
 
 仪礼集编卷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