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仪礼集编 卷二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1a 页 WYG0110-0098c.png
钦定四库全书
 仪礼集编卷二
          龙里县知县盛世佐撰
士冠礼第一之二
筵于户西南面
 注曰筵主人之赞者户西室户西
 敖氏曰户西即户牖间也后皆放此户西客位也筵
 于此者以其成人尊之此席东上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1b 页 WYG0110-0098d.png
  世佐案大夫士东房西室故以户牖间为客位若
  室有东西房者则以牖前为客位皆取其近西也
  详见乡饮酒礼
赞者洗于房中侧酌醴加柶覆之面叶
 注曰洗盥而洗爵者昏礼曰房中之洗在北堂直室
 东隅篚在洗东北面盥侧酌者言无为之荐者面前
 也叶柶大端赞酌者宾尊不入房古文叶为擖
 敖氏曰洗洗觯也酌醴盖西面也云侧明无佐之酌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2a 页 WYG0110-0099a.png
 者凡赞者酌醴皆侧也特于此见之
 郝氏曰侧特也特一酌无三醮也叶匙首宽薄如叶
 张氏曰注引昏礼證房中别有洗非在庭之洗也侧
 酌者赞者自酌还自荐也柶类今茶匙叶即匙头赞
 者前其叶以授宾者欲宾得前其柄以授冠者冠者
 得之乃前其叶以扱醴而祭也柶用时仰之赞者不
 自用故覆之以授也
  世佐案侧偏也房中侧谓房中之西偏也盖房中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2b 页 WYG0110-0099b.png
  之洗直室东隅则其于房为西侧也明矣经言此
  者著赞者洗觯之处也侧字句绝先儒以侧酌醴
  为句而训侧为特宜其说愈多而愈支也又案昏
  礼醴使者及醴妇皆赞者自酌还自荐脯醢而不
  云侧酌则注义绌矣凡赞者之酌未闻有佐之者
  何独于是而云侧乎敖说亦不可通也
宾揖冠者就筵筵西南面宾受醴于户东加柶面枋筵
前北面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3a 页 WYG0110-0099c.png
 注曰户东室户东今文枋为柄
 敖氏曰赞者出房西面宾由西序往故受醴于室户
 东言面枋见其讶受也固加柶矣乃言之者见其更
 为之也
 张氏曰致祝当在此时祝辞见后
  世佐案讶受并受之辨见聘礼
冠者筵西拜受觯宾东面答拜
 注曰筵西拜南面拜也宾还答拜于西序之位东面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3b 页 WYG0110-0099d.png
 者明成人与为礼异于答主人
 张氏曰冠者拜讫进受觯宾既授觯乃复西序之位
 答之宾答主人拜当西阶北面此西序东面故注云
 异于答主人
荐脯醢
 注曰赞冠者也
 敖氏曰不言于席前可知也荐脯醢脯在西
冠者即筵坐左执觯右祭脯醢以柶祭醴三兴筵末坐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4a 页 WYG0110-0100a.png
啐醴捷柶兴降筵坐奠觯拜执觯兴宾答拜
 注曰捷柶扱柶于醴中其拜皆如初
 疏曰祭醴三者如昏礼始扱一祭又扱再祭也此啐
 醴不拜既爵者以其不卒爵故也
 敖氏曰祭脯醢以脯祭擩醢而祭之既祭不言右执
 觯者可知也筵末席之西端也亦以柶兼诸觯乃坐
 啐醴建犹立也云建者上叶下枋与扱时异又以明
 其已入于觯则不复执之也降筵坐于筵西也不卒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4b 页 WYG0110-0100b.png
 爵故既啐则拜其意与拜既爵者同
  世佐案祭祭先代始为饮食之人也必祭之者示
  不忘本也啐尝也尝醴成宾意也不中席者明此
  席所以行礼不主为饮也捷当作建字之讹也士
  昏礼聘礼皆云建柶谓以柶插于醴中也插之盖
  下枋上叶不卒觯者糟醴不可尽也
    右醴冠者(朱子曰醴依下章注当/作礼谓以醴礼之也)
冠者奠觯于荐东降筵北面坐取脯降自西阶适东壁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5a 页 WYG0110-0100c.png
北面见于母
 注曰荐东荐左凡奠爵将举者于右不举者于左适
 东壁者出闱门也时母在闱门之外妇人入庙由闱
 门
 疏曰荐左据南面为正也闱门见杂记彼注云宫中
 之门曰闱门为相通者是也
 敖氏曰笾豆而云荐者上经云荐脯醢故因其事而
 名之省文后皆放此必取脯者见其受赐也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5b 页 WYG0110-0100d.png
 郝氏曰降自西阶父在不敢由阼也东壁庙东侧室
 冠子则父主外事在东序母主内事在东壁子既冠
 入见也郑注东壁为闱门外古庙在宅东由庙中入
 宅曰闱门果尔当云适西壁何为反适东壁乎有事
 于宗庙宜夫妇共亲之岂父在庙母独在宅乎非也
母拜受子拜送母又拜
 注曰妇人于丈夫虽其子犹侠拜
 敖氏曰母于其子乃侠拜者重冠礼也凡妇人与丈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6a 页 WYG0110-0101a.png
 夫为礼其礼重者则侠拜
 郝氏曰古者妇人肃拜少仪云妇人虽君赐肃拜肃
 拜者立拜也男子跪拜妇人立拜故古妇人与男子
 为礼必侠拜侠拜者妇人先一拜男子答拜妇人又
 一拜也
  世佐案母先子拜先儒多疑之冠义云见于母母
  拜之见于兄弟兄弟拜之成人而与为礼也夫礼
  之而先拜于敌者则可于其子终嫌太重孔氏颖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6b 页 WYG0110-0101b.png
  达云庙中冠子以酒脯奠庙讫子持所奠酒脯见
  于母母拜其酒脯重从尊者处来故拜之非拜子
  也斯言得之观见母以脯而见兄弟以下徒见也
  亦足以明之矣然则篇中无奠庙文何也曰冠者
  受醴于庙是即奠庙矣非必以其受荐之馀复荐
  之皇祖也母又拜何也曰此注所谓侠拜也敖氏
  曰凡妇人与丈夫为礼礼重则侠拜受庙脯固重
  礼也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7a 页 WYG0110-0101c.png
    右冠者见于母
宾降直西序东面主人降复初位
 敖氏曰初位阼阶东直东序之位
冠者立于西阶东南面宾字之冠者对
 注曰对应也其辞未闻
 疏曰未字先见母字讫乃见兄弟之等急于母缓于
 兄弟也
 郝氏曰字以代名也辞见后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7b 页 WYG0110-0101d.png
    右字冠者
宾出主人送于庙门外
 注曰不出外门将醴之
 敖氏曰宾出而赞者不从以其当与冠者为礼也
 张氏曰此下冠礼既成宾出就次以后诸事冠者见
 兄弟见赞者见姑姊为一节易服见君见乡大夫先
 生为一节主人醴宾又一节凡三节
请醴宾宾礼辞许宾就次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8a 页 WYG0110-0102a.png
 注曰此醴当作礼次门外更衣处也以帷幕簟席为
 之
 朱子曰醴冠者章言醴者皆指其物而言故注不改
 字此醴与醴冠者之醴同义故改之下章醴宾亦此
 义故不重出
 敖氏曰请醴之辞则士昏记有之此礼虽与彼异辞
 宜略同醴之宾之礼壹献有俎有币似飨矣乃曰醴
 者亦因用醴而名之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8b 页 WYG0110-0102b.png
    右宾出就次
冠者见于兄弟兄弟再拜冠者答拜见赞者西面拜亦
如之
 注曰见赞者西面拜则见兄弟东面拜赞者后宾出
 疏曰亦如之者言赞者先拜而冠者答之也(从集说/节本)
 敖氏曰兄弟与赞者皆先拜之亦重冠礼也兄弟位
 在洗东赞者位在西方亦西当西序赞者为礼竟则
 亦出而就次此时兄弟之在庙者冠者皆见之乃不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9a 页 WYG0110-0102c.png
 见父者以难为礼也盖此时冠者于凡所见者皆不
 先拜而答拜乃其礼当然尔父至尊也是礼有不可
 行故阙之且父为冠主虽不见之亦无嫌也不见宾
 者宾既醴之则交拜矣是亦见也若复行礼则几于
 亵
  世佐案敖氏论不见宾之故得之不见父者直以
  父为冠主故耳自为主者冠毕自当见父(大戴礼/云太子)
  (与庶子其冠/皆自为主)如谓至尊难为礼则君亦至尊也下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9b 页 WYG0110-0102d.png
  文有奠挚于君之礼矣何嫌乎又疏以为冠毕已
  见不言可知盖皆不知礼意而迁就其说者
入见姑姊如见母
 注曰入入寝门也庙在寝门外如见母者亦北面姑
 与姊亦侠拜也不见妹妹卑
  世佐案姜氏云弟亦皆见见姊不见妹省文非也
  兄弟乃同姓之称上文兄弟毕袗玄宁必冠者之
  兄弟哉不得援以为见妹之證敖氏谓未成人则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10a 页 WYG0110-0103a.png
  不与为礼得之
    右冠者见兄弟赞者姑姊
乃易服服玄冠玄端爵韠奠挚见于君遂以挚见于乡
大夫乡先生
 注曰易服不朝服者非朝事也挚雉也乡先生乡中
 老人为卿大夫致仕者
 疏曰乡先生即乡饮酒乡射礼先生书传所谓父师
 也亦有士之少师郑以经但言乡大夫故略不言也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10b 页 WYG0110-0103b.png
 敖氏曰此玄端更言玄冠者别于向之缁布冠也奠
 贽见于君谓执贽至下奠贽再拜稽首也见于君亦
 玄端而不朝服者以其未仕也所见者亦玄端见之
 乡大夫乡之异爵者也或曰乡大夫即主治一乡者
 未知孰是先生德齿俱尊者也士相见礼曰士见于
 大夫终辞其贽于其入也一拜其辱见于先生之礼
 亦宜如之
 顾氏炎武曰士之嫡子继父者也故得奠挚见于君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11a 页 WYG0110-0103c.png
 庶子不得见君左传昭公四年仲与公御菜书观于
 公叔孙怒而逐之是也
 张氏曰见君见乡大夫先生非必是日因见兄弟等
 类言之耳
  世佐案乡大夫当以敖氏后说为正
    右见于君及乡大夫乡先生
乃醴宾以壹献之礼
 注曰壹献者主人献宾而已即燕无亚献者献酢酬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11b 页 WYG0110-0103d.png
 宾主人各两爵而礼成特牲少牢馈食之礼献尸此
 其类也士礼一献卿大夫三献宾醴不用柶者泲其
 醴内则曰饮重醴稻醴清糟黍醴清糟粱醴清糟凡
 醴事质者用糟文者用清
 疏曰此醴亦当为礼文不具也
 朱子曰注不言改字说见上非不具也
 张氏曰注引内则者明醴有清有糟前醴子用糟此
 醴宾其清者也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12a 页 WYG0110-0104a.png
主人酬宾束帛俪皮
 注曰饮宾客而从之以财货曰酬所以申畅厚意也
 束帛十端也俪皮两鹿皮也
 敖氏曰此酬宾之礼当行于宾受献之后未卒爵之
 前犹食礼既受侑币乃卒食也
 张氏曰酬宾大夫用束帛乘马天子诸侯以玉将币
 士束帛俪皮献数多少不同其酬币唯于奠酬之节
 一行之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12b 页 WYG0110-0104b.png
赞者皆与赞冠者为介
 注曰赞者众宾也皆与亦饮酒为众宾介宾之辅以
 赞为之尊之饮酒之礼贤者为宾其次为介
 朱子曰赞者谓主人之赞者也恐字误作众宾耳
 敖氏曰言此于酬宾之后者明酬币惟用于正宾也
 介副也以副于正宾名之饮酒之礼有宾有介有众
 宾此赞冠者为介其馀为众宾也众宾之位亦在堂
 乡饮酒礼宾席于户牖间介席于西序众宾之席继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13a 页 WYG0110-0104c.png
 宾而西
  世佐案赞者盖兼众宾及主人之赞者言也众宾
  即戒而不宿者既来观礼亦有助主人成礼之意
  故云赞者注意如此非误也但注言众宾而不及
  主人之赞者为未备耳乡饮酒记云主人之赞者
  西面北上不与无算爵然后与此宜亦如之
    右醴宾
宾出主人送于外门外再拜归宾俎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13b 页 WYG0110-0104d.png
 注曰一献之礼有荐有俎其牲未闻使人归诸宾家
 也
  世佐案此俎盖以乾肉载之冠子者不杀礼之正
  也不杀则不用鲜肉可知必归之者俎肴之贵者
  与人饮食而归其贵者厚之也
    右送宾
 朱子曰此章以上正礼已具以下皆礼之变
 张氏曰以上士冠礼正经颇疑数事冠于庙重成人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14a 页 WYG0110-0105a.png
 也未冠不以告既冠不以见何也见于母而不见于
 父见赞者而不见宾疏以为冠毕已见似矣然醴毕
 即见于母仪节相承则见父见宾当于何时岂在酌
 醴定祥之前与又言归俎而不言载俎其牲未闻注
 已陈之要皆文不具也
  世佐案古人凡事禀命于祢矧冠昏重礼乎经不
  言者可知也曲礼言取妻者齐戒以告鬼神而士
  昏礼亦不具即此例不见父与宾说见前非文不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14b 页 WYG0110-0105b.png
  具也
若不醴则醮用酒
 注曰若不醴谓国有旧俗可行圣人用焉不改者也
 曲礼曰君子行礼不求变俗祭祀之礼居丧之服哭
 泣之位皆如其国之故谨脩其法而审行之是也酌
 而无酬酢曰醮醴亦当为礼
 疏曰自此以上说周礼冠子之法自此以下至取笾
 脯以降如初说夏殷冠子之法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15a 页 WYG0110-0105c.png
 刘氏敞曰若不醴则醮用酒谓庶子也醴重醮轻昏
 礼适妇醴之庶妇醮之丈夫之冠犹妇人之嫁则醮
 用酒者必庶子也下文曰庶子冠于房外南面遂醮
 焉是矣注云谓国有旧俗可行圣人用焉又注醮于
 客位云夏殷礼也皆非也夏殷有天下千有馀岁冠
 礼行之久矣设以醮为礼焉溥天之下皆醮也周公
 何以改之然则醮于客位当曰醴于客位嫡子冠于
 阼醴于客位以变为敬也庶子冠与醮相因不于阼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15b 页 WYG0110-0105d.png
 亦不于客位略庶子也醮礼繁醴礼简以简为贵也
 醮三举醴一辞以少为贵也醮用酒醴用醴以质为
 贵也醮有折俎醴脯醢而已不尚味也酒在房外醴
 在房中以变为敬也此皆圣人分别嫡庶异其仪也
 朱子曰不醴而醮乃当时国俗不同有如此者如鲁
 卫之幕有縿布祔有离合皆周礼自不同未必夏殷
 法也记注所云若以杞宋二代之后及他远国未能
 纯用周礼者言之则或可通然亦未有明文可考也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16a 页 WYG0110-0106a.png
 此注又言改字者上下文异故须别出也
 敖氏曰此醮与醴大意略同惟用酒而仪物繁为异
 上既见醴礼矣此复言不醴则醮者盖冠礼之始惟
 醴而已然少近于质故后世圣人又为此醮礼与之
 并行焉言若者文质在人用之惟所欲耳
 郝氏曰醮釂也尽饮之名醴一酌醮三酌加折俎盛
 者杀牲较醴多文矣凡礼先质而后文醴与醮皆历
 世已行之迹若者随时不定之辞若醴则用醴若醮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16b 页 WYG0110-0106b.png
 则用酒醴浊而酒清
 张氏曰醴醮二法其异者醴侧尊在房醮两尊于房
 户之间醴用觯醮用爵醴篚从尊在房醮篚从洗在
 庭醴待三加毕乃一举醮每一加即一醮醴荐用脯
 醢醮每醮皆用脯醢至三醮又有乾肉折俎醴赞冠
 者酌授宾宾不亲酌醮则宾自降取爵升酌酒醴者
 每加入房易服出房立待宾命醮则每醮讫立筵西
 待宾命醴者每加冠必祝醴时又有醴辞醮者加冠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17a 页 WYG0110-0106c.png
 时不祝至醮时有醮辞其馀仪节并不异也
 姜氏曰此若不醴及下文若杀皆礼之变用酒礼盛
 于醴杀牲礼盛于脯醢折俎而冠礼不以盛礼先之
 者圣人于始冠示以淳古之意即始加用缁布冠之
 意也其又及于用酒杀牲者则权也夫拜下改为拜
 上圣人虽违众而不从其泰若麻冕改纯则圣人亦
 以无害于礼而从之若不醴若杀意亦如此若如疏
 者之说则夏尚忠商尚质而反谓其文胜于周也岂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17b 页 WYG0110-0106d.png
 理之所可通哉
  世佐案众说不同当以朱子为正凡礼皆由质而
  趋于文疏以醴之质者为周礼醮之文者为夏殷
  礼倒矣宜后儒莫之从也刘氏知疏说之非而其
  自为说亦未善如以此节为醮庶子经当云若庶
  子则醮用酒而下文亦不应别见庶子冠法矣朱
  子谓庶子一醮以酒安得有若此及下文杀牲之
  盛礼哉盖冠礼之初惟醴而已庶子则一醮以酒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18a 页 WYG0110-0107a.png
  所谓醴重而醮轻也(醴重醮轻郑/注曾子问语)若三醮杀牲乃
  后人为此以尊异适子而庶子不敢干焉然非圣
  人之意矣圣人之所以分适庶者以质为贵以变
  为敬二语尽之贵繁贵多固非制礼者之意而贵
  简贵少又非变礼者之意也敖氏知冠礼始惟有
  醴后乃为醮所见最卓而以醮为圣人所制则惑
  也此特叔世变礼之后国俗有此不同记者以其
  无甚害于礼而存之犹夫子从纯之意耳岂真圣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18b 页 WYG0110-0107b.png
  人所制哉姜说实本朱子然亦不能坚守其说而
  迁就之至以用酒杀牲为圣人之权盖见此节列
  于经文之内不敢断然以为变礼不得不曲为回
  护而其辞屈矣是皆不知此篇经记混淆之所致
  也窃谓此篇之经至归宾俎而止矣自此以下皆
  记也凡为记者有三有记经所未备者有记礼之
  变异者(变以时代言/异以国俗言)有各记所闻颇与经义相违
  者记经所未备者周公之徒为之与经并行者也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19a 页 WYG0110-0107c.png
  记礼之变异则非周之盛时之书矣盖自巡守礼
  废天子不能申变礼易乐之讨而异政殊俗者出
  焉其在春秋之际乎至于各记所闻而颇失经意
  者则七十子后学所记也意其初经与记分记与
  记亦不相杂至汉儒掇拾灰烬之馀窜以经师之
  说而三者之辨不可复知且有经连于记记混于
  经者错乱无次于记为甚读者不可不分别观之
  也何以明自此以下之为记也试以昏礼较之此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19b 页 WYG0110-0107d.png
  若不醴及下文若杀犹昏礼记若不亲迎也所谓
  记礼之变异也若孤子若庶子及冠者母不在犹
  昏礼记庶妇及宗子无父之类所谓记经未备也
  诸辞则昏礼俱属记尤为明證唯屦制一节朱子
  移附陈器服节之末或是彼处脱简然详其文体
  亦似昏礼记挚不用死腊必用鲜之类经盖以屦
  贱不与冠服并言而记者详之亦是记所未备也
  自冠义以下乃汉儒取戴记家语以成文观其中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20a 页 WYG0110-0108a.png
  载孔子之言而篇末又杂出老氏之意其非本记
  之旧明矣首以冠义二字题之若小戴记篇目然
  十七篇无此例也作者原不敢自附于本经之记
  而编礼者误以记之一字加之若移彼记字于此
  节之首则得矣此非愚之创见也朱子谓醴宾节
  以上正礼已具以下皆礼之变固已微示其意矣
  张氏未尝见通解亦谓送宾归俎以上士冠礼正
  经似与朱子有暗合者愚故推明之以自附于窃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20b 页 WYG0110-0108b.png
  取之意云
尊于房户之间两甒有禁玄酒在西加勺南枋
 注曰房户间者房西室户东也禁承尊之器也名之
 为禁者因为酒戒也玄酒新水也虽今不用犹设之
 不忘古也
 敖氏曰两甒一酒一玄酒也玄酒在西尊西上也尊
 西上者以冠者之位在其西故顺之他篇不见者其
 义皆放此加勺加于二尊之上而覆之也玄尊亦加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21a 页 WYG0110-0108c.png
 勺者不以无用待之也南枋为酌者北面覆手执之
 便也
 郝氏曰水曰玄酒玄水色
洗有篚在西南顺
 注曰洗庭洗当东荣南北以堂深篚亦以盛勺觯陈
 于洗西南顺北为上也
 敖氏曰醮而设洗之节亦与醴同惟有篚为异此见
 其异者耳篚以盛爵也下篚之爵三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21b 页 WYG0110-0108d.png
始加醮用脯醢宾降取爵于篚辞降如初卒洗升酌
 注曰始加者言一加一醮也加冠于东序醮之于户
 西同耳始醮亦荐脯醢宾降者爵在庭酒在堂将自
 酌也辞降如初如将冠时降盥辞主人降也凡荐出
 自东房
 朱子曰始加二字乃叠见前始加缁布冠一章之礼
 醮用脯醢乃题下事其实宾客拜后乃荐之也宾升
 酌时冠者犹在出房南面之位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22a 页 WYG0110-0109a.png
 敖氏曰赞者筵于户西宾乃降也用爵醮礼文也卒
 洗亦当壹揖壹让乃升
  世佐案此章于其仪文之与醴同者每云如初则
  醴在先而醮为后起益可见矣
冠者拜受宾答拜如初
 注曰赞者筵于户西宾升揖冠者就筵乃酌冠者南
 面拜受宾授爵东面答拜如醴礼也于宾答拜赞者
 则亦荐之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22b 页 WYG0110-0109b.png
 张氏曰宾亦筵前北面释醮辞讫冠者乃南面拜受
冠者升筵坐左执爵右祭脯醢祭酒兴筵末坐啐酒降
筵拜宾答拜冠者奠爵于荐东立于筵西
 注曰冠者立俟宾命宾揖之则就东序之筵
 朱子曰此正醮礼也下两醮及后章三醮凡言如初
 者皆谓如此礼也
 张氏曰降筵奠爵而后拜执爵兴宾乃答拜拜讫冠
 者乃奠爵荐东其节亦与醴同注云就东序之筵谓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23a 页 WYG0110-0109c.png
 当更加皮弁也
彻荐爵筵尊不彻
 注曰彻荐与爵者辟后加也不彻筵尊三加可相因
 由便也
 敖氏曰彻之亦赞冠者也每醮礼毕必彻荐爵者所
 以新后醮之礼若不相因然彻荐爵盖入于房
加皮弁如初仪再醮摄酒其他皆如初
 注曰摄犹整也整酒谓挠之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23b 页 WYG0110-0109d.png
 朱子曰此如初仪者如前再加一章之仪也下条放
 此再醮摄酒其他皆如初言唯摄酒异于始醮其他
 皆如之也
 张氏曰挠谓更益整顿之示新也
加爵弁如初仪三醮有乾肉折俎哜之其他如初
 注曰乾肉牲体之脯也折其体以为俎哜尝之
 疏曰周礼腊人郑注云大物解肆乾之谓之乾肉若
 今梁州鸟翅矣薄析曰脯棰之而施姜桂曰腵脩若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24a 页 WYG0110-0110a.png
 然乾肉与脯脩别言之今梁州鸟翅者或为豚解而
 七体以乾之谓之乾肉及用之将升于俎则节析为
 二十一体故总名乾肉折俎也
 陈氏祥道曰肱骨三肩臂臑也股骨三肫胳觳也脊
 骨三正脊脡脊横脊也胁骨三代胁正胁短胁也正
 胁之前则膉也肫之上则髀也然则左右肱之肩臂
 臑与左右股之肫胳觳而为十有二脊骨三与左右
 胁骨六而为九二觳正祭不荐于神尸主人之俎两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24b 页 WYG0110-0110b.png
 髀不升于主人主妇之俎膉不升于吉祭之俎则祭
 之所用者去髀膉而二十有一去二觳而为十九矣
 国语曰禘郊之事则有全脀王公立饫有房脀亲戚
 燕饮有殽脀则全脀豚解也房脀体解也殽脀骨折
 也士丧礼将豚四剃去蹄两胉脊既夕鼎实羊左胖
 亦如之然则四剃者殊左右肩髀而为四又两胉一
 脊而为七此所谓豚解也若夫正祭则天子诸侯有
 豚解体解礼运曰腥其俎熟其殽体其犬豕牛羊腥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25a 页 WYG0110-0110c.png
 其俎谓豚解而腥之为七体熟其殽谓解之爓之为
 二十一体是也大夫士有体解无豚解以其无朝践
 献腥之礼故也
 朱子曰豚解之义陈说得之二十一体则折脊为三
 曰正脊曰脡脊曰横脊两胉各三曰代胁曰长胁曰
 短胁凡六两肱各三曰肩曰臂曰臑凡六两股各三
 曰觳曰肫曰胳凡六通为二十一体凡牲与腊方解
 割时皆是如此但牲则两髀以贱而不升于正俎耳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25b 页 WYG0110-0110d.png
 故少牢礼具列自髀以下凡二十一体但髀不升耳
 而郑氏注云凡牲体之数备于此初不及他体也况
 此言脂则又不殊贱也而周礼内饔及此经昏礼两
 疏皆言二十一体乃不数两髀而不计其数之不足
 盖其疏略至少牢疏及陈祥道乃去髀而以两觳足
 之盖是此经后篇犹有脰及两觳可以充数然欲尽
 取之则又衍其一故独取两觳而谓脰非正体若果
 如此则觳亦非正体又何为而取之耶此其为说虽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26a 页 WYG0110-0111a.png
 巧而近于穿凿不可承用又曰初仪见上三醮唯摄
 酒及有乾肉折俎哜之为异其它皆如始醮也
 敖氏曰俎设于脯醢之南士虞礼曰有乾肉折俎二
 尹缩祭半尹此乾肉亦缩俎而左朐右末其所哜即
 祭半尹者也亦振祭乃哜之唯言哜省文耳物至齿
 谓之哜知其味谓之尝
  世佐案折俎折牲体载于俎也用乾肉者不杀故
  也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26b 页 WYG0110-0111b.png
北面取脯见于母
 敖氏曰著此者见其与醴同也下放此
    右醮
若杀则特豚载合升离肺实于鼎设扃鼏
 注曰特豚一豚也凡牲皆用左胖煮于镬曰亨在鼎
 曰升在俎曰载载合升者明亨与载皆合左右胖离
 割也割肺者使可祭也可哜也
 疏曰升载之法载在后升在前今先言载后言升又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27a 页 WYG0110-0111c.png
 合字在载升之间者通言之欲见在俎在镬俱曰合
 也鼏者以茅覆鼎长则束其本短则编其中扃牛鼎
 大扃长三尺膷鼎小扃长二尺皆依汉礼而知今此
 豚鼎当用小扃也周礼少牢特牲乡饮乡射皆用右
 胖唯虞礼丧祭反吉故用左此云用左胖或据夏殷
 之法也凡肺有二种一者举肺一者祭肺就举肺之
 中复有三称一名举肺为食而举二名离肺少仪云
 三牲之肺离而不提心也三名哜肺以齿哜之此三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27b 页 WYG0110-0111d.png
 者皆据生人为食而有也就祭肺之中亦复有三称
 一者谓之祭肺为祭先而有之二者谓之忖肺切之
 使断三者谓之切肺名虽与忖肺异实则同也三者
 皆为祭而有(朱子曰忖亦作刌疑/即切字写误为二耳)
 陈氏曰豚则吉凶皆合升用成牲则升其胖而去髀
 吉升右而凶升左脊胁六而肱股五为十一体也
 敖氏曰载衍文士丧礼曰特豚四剃去蹄两胉脊此
 其合升之体数也肺离之者使绝之而为祭也既祭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28a 页 WYG0110-0112a.png
 则哜之故又名哜肺其与脊同举者则谓之举肺鼎
 设扃是亦举之也孤子则举鼎陈于门外此不陈惟
 俟时而入错于阼阶前也
 郝氏曰肺即豕肺周人尚肺火德胜金祭食先肺扃
 铉也鼎两旁有铉反向上以木横贯盖上而举之且
 以压制鼎盖如门之扃鼏幂通密闭也
 张氏曰案特牲少牢及乡饮酒皆用右胖此合升左
 右胖或以嘉礼故异之与注云凡牲皆用左胖疏以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28b 页 WYG0110-0112b.png
 为郑据夏殷之法未知然否
  世佐案杀牲而醮又醮礼之异者也每变而益侈
  其去圣人尚质之意远矣言合于载升之间见其
  合升于鼎而载之也句法与公食大夫礼云盖执
  豆相似敖以载为衍字非载于俎亦合者唯为冠
  者一人设也人多则折又案注左胖之左恐是右
  字之讹
始醮如初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29a 页 WYG0110-0112c.png
 注曰亦荐脯醢彻荐爵筵尊不彻矣
 朱子曰初谓前章之始醮也
再醮两豆葵菹蠃醢两笾栗脯
 注曰蠃醢䗂蝓醢今文蠃为蜗
 疏曰案郑注周礼醢人云细切为齑全物若䐑为菹
 作醢及臡者先膊乾其肉乃后莝之杂以粱曲及盐
 渍以美酒涂置甀中百日则成矣是作醢及菹之法
 也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29b 页 WYG0110-0112d.png
 熊氏曰蠃注谓䗂蝓案方言燕赵间以为蜘蛛韵书
 以为蜗牛蜘蛛蜗牛非可食者疏引尔雅为证彼尔
 雅乃训诂之儒集经注以为书者或疑内则有蜗醢
 恐是䗂踰蜗牛之谓然内则之蜗乃力戈切集韵古
 螺字作蜗韵释云蚌属也非蜗牛之蜗矣陆佃直谓
 蜗牛可醢盖为礼注所误尔蠃即螺字亦作蜗韵书
 以为香螺也
 朱子曰再醮唯摄酒加笾豆为异不言如初者可知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30a 页 WYG0110-0113a.png
 也
 敖氏曰两豆两笾之位若以有俎之礼言之则醢在
 菹东栗在菹西脯在栗南也此荐虽不与三醮有俎
 者相因而位则亦放之与
 郝氏曰蠃蛤属圆者为蠃剉而渍之以酒为醢
三醮摄酒如再醮加俎哜之皆如初哜肺
 注曰摄酒如再醮则再醮亦摄之矣加俎哜之哜当
 为祭字之误也祭俎如初如祭脯醢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30b 页 WYG0110-0113b.png
 疏曰祭先之法祭乃哜之又不宜有二哜故注破加
 俎之哜为祭也
 朱子曰初谓上章之始醮也上章及此三醮两节但
 皆摄酒哜俎为异而其它皆如初则祭已在其中矣
 故注于上章三醮初不改字于此盖误改之疏又妄
 为之说皆非也但上章之俎无肺而此有肺故又特
 言所哜者肺而不嫌于复出则此哜字从本文为是
 陆氏亦云哜读如字哜肺释上哜之为哜肺也凡言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31a 页 WYG0110-0113c.png
 之法多此类
 敖氏曰摄酒如再醮此与不杀之礼互言也加俎者
 谓于笾豆之外又加豚俎也设之当菹醢之南三加
 后者弥尊故三醮而后者愈盛礼宜相称也哜之谓
 绝祭哜之不言祭者亦文省肺之哜者必祭祭者不
 必哜也皆如初谓此再醮三醮之所不见者皆如不
 杀始醮之礼也云哜肺者又明其所哜之异于不杀
 者也不杀则祭用乾肉而哜之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31b 页 WYG0110-0113d.png
 张氏曰加俎者不彻豆笾而加设此牲俎也其祭亦
 止祭俎肺不复祭脯醢
  世佐案上章云彻荐爵筵尊不彻谓每醮之笾豆
  与爵皆如其旧而更之惟筵尊仍旧也此章云如
  初则豆笾之加者亦彻而更设可知加俎之义当
  如敖说张误
卒醮取笾脯以降如初
 敖氏曰笾脯谓其在笾者也言此以别于所祭者耳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32a 页 WYG0110-0114a.png
    右杀牲而醮
若孤子则父兄戒宿
 注曰父兄诸父诸兄
 敖氏曰孤子虽尊于家然未冠则不可与成人为礼
 于外故戒宿宾客则诸父若兄为之惟言父兄戒宿
 则筮日筮宾为期之事皆将冠者自主之可知
冠之日主人紒而迎宾拜揖让立于序端皆如冠主礼
于阼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32b 页 WYG0110-0114b.png
 注曰冠主冠者亲父若宗兄也古文紒为结今文礼
 作醴
 杨氏曰父在时冠于东序醴于户西此则冠于东序
 三加讫又改筵受醴于东序也
 敖氏曰孤子未冠而于此乃行成人之礼者无父则
 得伸其尊也诸父若兄不主其事者家无二主也必
 立于序端者因冠主之位也礼谓宾与冠者行礼也
 盖指三加与醴之类而言行礼皆于阼亦见其异于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33a 页 WYG0110-0114c.png
 父在者以其为主人故也然则若醮若醴皆因冠席
 为之与
 张氏曰有父加冠则将冠者紒而候于房中孤子则
 紒而迎宾拜揖让立皆如为子加冠之主人有父加
 冠则醴于室户西孤子则醴于阼此其异也
  世佐案惟言紒则不采衣可知记曰孤子当室冠
  衣不纯采是也礼当从今文作醴谓以醴礼冠者
  也敖说非父在者冠于阼醴于户西此特记其与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33b 页 WYG0110-0114d.png
  彼异者耳三加于阼不待言也疏云言礼则兼醴
  醮二法亦非也古者唯醴而已又案注云冠主冠
  者亲父若宗兄盖谓冠主之中兼斯二者父在父
  为主父没宗兄为主家统于一尊也然则孤子冠
  而自为主人其唯宗子与
凡拜北面于阼阶上宾亦北面于西阶上答拜
 敖氏曰此宾主相拜之正位也
 张氏曰父在加冠受醴户西拜于筵西南面宾答拜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34a 页 WYG0110-0115a.png
 于序端东面此则与宾各专阶北面也
若杀则举鼎陈于门外直东塾北面
 注曰孤子得申礼盛之父在有鼎不陈于门外
 疏曰凡陈鼎在外者宾客之礼也在内者私家之礼
 也是在外者为盛也
 敖氏曰直东塾当其南也鼎陈于此亦俟时而入错
 之大夫士陈鼎于门外皆北面惟丧奠乃西面耳国
 君陈鼎南面天子未闻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34b 页 WYG0110-0115b.png
  世佐案此又记孤子冠之变礼
    右孤子冠
  世佐案曾子问父没而冠则已冠扫地而祭于祢
  已祭而见伯父叔父而后飨冠者可补此节之阙
若庶子则冠于房外南面遂醮焉
 注曰房外谓尊东也不于阼阶非代也不醮于客位
 成而不尊
 疏曰周之庶子宜依适子用一醮夏殷庶子亦依三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35a 页 WYG0110-0115c.png
 醮三代适子有祝辞若庶子则无故下文注云凡醮
 者不祝
 朱子曰疏说恐非盖一醮以酒者正也其用醴与三
 醮为适而加耳(世佐案三醮/是后世所加)庶子则皆一醮以酒足
 矣(世佐案庶子/冠无变礼)
 杨氏曰记云适子冠于阼以著代也庶子不于阼而
 冠于房外南面非代故也记云醮于客位加有成也
 是适子于客位成而尊之此则成而不尊故因冠之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35b 页 WYG0110-0115d.png
 处遂醮焉
 敖氏曰言遂者见其因冠席也冠醮同处可以不必
 别布席此言庶子指父在者也父在而冠宜别于适
 父没则其礼同矣
  世佐案庶子之冠之异于适者唯此三事耳冠位
  不于东序一也礼之用酒而不用醴二也醮于冠
  位而不别布席三也其他皆如之下注云凡醮者
  不祝谓三醮耳非指庶子而言疏引之误又案此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36a 页 WYG0110-0116a.png
  不别言庶子之父存没见其礼皆如是也敖氏谓
  父没与适子同非盖庶子父没则宗子为冠主昏
  礼云支子则称其宗是其例矣焉得同
    右庶子冠
冠者母不在则使人受脯于西阶下
 疏曰内则云舅没则姑老若死当云没不得云不在
 且母死则不得使人受脯今言不在者或归宁或疾
 病也使人受脯为母生在于后见之也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36b 页 WYG0110-0116b.png
 朱子曰经云不在恐兼存没而言若被出而嫁亦是
 也盖主人若非宗子则固有无主妇者此云使人未
 必母使之也又昏礼使者授人脯之后又执以反命
 则此使人受脯之后亦必更有礼节但文不具不可
 考耳
    右母不在
戒宾曰某有子某将加布于其首愿吾子之教之也
 注曰吾子相亲之辞吾我也子男子之美称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37a 页 WYG0110-0116c.png
 疏曰上某主人名下某子之名布缁布冠也教之者
 以加冠行礼为教之也(从集说/节本)
 敖氏曰冠礼三加乃惟云布者取其始加而质者言
 之谦也又以士昏礼例之此以下所载诸辞皆当为
 记文乃在经后记前亦未详
  世佐案诸辞之当为记敖氏已见及之特狃于汉
  儒所定本而未能断耳且不知是篇之记之混于
  经者固不止此也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37b 页 WYG0110-0116d.png
宾对曰某不敏恐不能共事以病吾子敢辞
 注曰病犹辱也
主人曰某犹愿吾子之终教之也宾对曰吾子重有命
某敢不从
 注曰敢不从许之辞
宿曰某将加布于某之首吾子将莅之敢宿宾对曰某
敢不夙兴
 注曰莅临也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38a 页 WYG0110-0117a.png
 敖氏曰正宾而下其宿之之辞皆同惟以主人之亲
 宿与否别之耳
始加祝曰令月吉日始加元服
 注曰令吉皆善也元首也
 朱子曰诸辞皆当以古音读之其韵乃叶
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寿考惟祺介尔景福
 注曰祺祥也介景皆大也因冠而戒且劝之女如是
 则有寿考之祥大女之大福也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38b 页 WYG0110-0117b.png
 朱子曰顺古与慎通用
 敖氏曰弃尔幼志戒之也慎尔成德勉之也言先去
 幼志而后能慎成德也幼志即传所谓童心成德成
 人之德
 张氏曰冠义云即冠将责以父子君臣长幼之礼即
 所谓成德也祝以有是德即有是福是劝之也
再加曰吉月令辰乃申尔服
 注曰辰子丑也申重也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39a 页 WYG0110-0117c.png
敬尔威仪淑慎尔德眉寿万年永受胡福
 注曰胡犹遐也远也
 敖氏曰有威而可畏谓之威有仪而可象谓之仪德
 者得也行道而有得于心之谓德者内也威仪者外
 也学者固当以德为先威仪为后然不重其外亦未
 必能保其中之所有者也故此先言敬威仪乃后言
 慎德淑善也眉寿豪眉也人年老必有豪眉秀出者
  世佐案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是以动作威仪之则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39b 页 WYG0110-0117d.png
  威仪云者声音笑貌云乎哉容貌颜色曾子所谓
  道动容周旋中礼孟子所谓盛德盖有诸中必形
  诸外制乎外所以养其中而敬之一字则又合内
  外彻始终者也冠子之时而即以是勖之可谓知
  要矣
三加曰以岁之正以月之令咸加尔服
 注曰正犹善也咸皆也皆加女之三服谓缁布冠皮
 弁爵弁也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40a 页 WYG0110-0118a.png
兄弟具在以成厥德
 敖氏曰厥者指兄弟而言能成兄弟之德则正身齐
 家之事也以此勉之其所以责成人之道也深矣
 张氏曰言成此冠礼是成其德也
  世佐案厥指冠者言也敖说非
黄耇无疆受天之庆
 注曰黄黄发也耇冻梨也皆寿徵也疆竟
 疏曰冻梨面如冻梨之色也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40b 页 WYG0110-0118b.png
 张氏曰首三句为一联服叶德庆叶疆音羌正令二
 句又自相叶
醴辞曰甘醴惟厚嘉荐令芳
 注曰嘉善也善荐谓脯醢芳香也
 敖氏曰醴言厚见其未泲
拜受祭之以定尔祥承天之休寿考不忘
 注曰休美也不忘长有令名
 张氏曰定祥承休与易凝命之旨相类天人之理微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41a 页 WYG0110-0118c.png
 见于此
醮辞曰旨酒既清嘉荐亶时
 注曰亶诚也
始加元服兄弟具来孝友时格永乃保之
 注曰善父母为孝善兄弟为友时是也格至也永长
 也保安也行此乃能保之凡醮者不祝
 敖氏曰保守而有之也言女方加元服而兄弟皆来
 者盖女孝友之德有以感格之也然自今以后当常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41b 页 WYG0110-0118d.png
 保守此德而勿失之美而复戒之也一加则一醮故
 每醮之辞辄见加冠之序以明其各有所为而不嫌
 与祝辞同也经于醮礼始加无异文于再加三加皆
 云如初仪乃见醮礼则是醮者亦祝明矣醮礼文故
 以多仪为贵
 张氏曰孝友时格孝友极其至也教以尽孝友之道
 乃可长保之也注凡醮者不祝谓用酒以醮者每加
 冠毕但用醮辞醮之其方加冠时不用祝辞也详醮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42a 页 WYG0110-0119a.png
 词始加元服等句与祝辞相类兼用之则复矣疏以
 为醮庶子不用祝辞错会注意来力之反与时之叶
  世佐案张说得之保之者谓保其元服也孝弟为
  仁之本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始醮而言及于此
  其所以诏之者切矣又案醮而不祝唯适子三醮
  者耳庶子一醮每加仍有祝辞其醮辞亦与此异
  大抵如醴辞而易其首句与
再醮曰旨酒既湑嘉荐伊脯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42b 页 WYG0110-0119b.png
 注曰湑清也伊惟也
 敖氏曰独言脯者欲协音耳亦但举其所上者言也
 凡一笾一豆则先脯后醢
乃申尔服礼仪有序祭此嘉爵承天之祜
 注曰祜福也
 敖氏曰序谓始加再加之次第
三醮曰旨酒令芳笾豆有楚
 注曰旨美也楚陈列之貌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43a 页 WYG0110-0119c.png
 疏曰用再醮之笾豆不增改之故云有楚
  世佐案每醮笾豆皆更易之疏误
咸加尔服肴升折俎
 敖氏曰肴谓乾肉若豚也诗曰尔殽伊脯
承天之庆受福无疆
 张氏曰亦两句叶
  世佐案醮辞后世变礼者所撰视醴辞加多矣然
  推本孝友犹有古训之遗则焉记者所以取之与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43b 页 WYG0110-0119d.png
字辞曰礼仪既备令月吉日昭告尔字爰字孔嘉
 注曰昭明也爰于也孔甚也
髦士攸宜宜之于假
 注曰髦俊也攸所也于犹为也假大也宜之是为大
 矣
 朱子曰假恐与嘏同福也注说非是
 敖氏曰假通典作嘏今从之髦士才德过人之称言
 髦士乃与嘉字相宜若宜之则为嘏矣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44a 页 WYG0110-0120a.png
永受保之曰伯某甫仲叔季唯其所当
 注曰伯仲叔季长幼之称甫是丈夫之美称孔子为
 尼甫周大夫有嘉甫宋大夫有孔甫是其类甫字或
 作父
 疏曰某甫者若云尼甫嘉甫也伯仲叔季若兄弟四
 人则依次称之夏殷质则积仲周文则积叔若管叔
 蔡叔是也殷质二十造字之时便兼伯仲叔季称之
 周文造字时未呼伯仲至五十乃加而呼之故檀弓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44b 页 WYG0110-0120b.png
 云幼名冠字五十以伯仲周道也若孔子始冠但字
 尼甫至年五十乃称仲尼是也(从通解/节本)
 朱子曰案檀弓孔疏云人年二十冠而加字如曰伯
 某甫者年至五十耆艾转尊则又舍其某字而直以
 伯仲别之与此贾疏不同疑孔说是
 王氏应麟曰二十为字未呼伯仲至五十乃加呼之
 此仪礼贾疏也二十已有伯某甫仲叔季虽云伯仲
 皆配某甫而言至五十直呼伯仲此礼记孔疏也朱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45a 页 WYG0110-0120c.png
 文公曰疑孔疏是石林(叶梦/得号)谓五十为大夫去某甫
 言伯仲而冠以字如南仲荣叔南季之类然仲山甫
 尹吉甫皆卿士亦以字为重
 张氏曰此辞宾直西序东面与子为字时命之也据
 释文备与日叶为一韵字音滋嘉叶居之反为一韵
 假叶音古与甫为一韵顾炎武云备与字一韵嘉与
 宜一韵假与甫一韵古人文字错综不必二句一韵
 也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45b 页 WYG0110-0120d.png
    右辞
 郝氏曰祝辞杂用诗语多后人补撰
  世佐案诸辞唯醮辞后人拟作其馀皆周公制作
  时所定未必周公自作盖祝雍史佚辈承旨为之
  使天下后世皆遵而用之也大戴礼公冠云成王
  冠周公使祝雍祝王曰达而弗多也是其徵矣
屦夏用葛玄端黑屦青絇繶纯纯博寸
 注曰屦者顺裳色玄端黑屦以玄裳为正也絇之言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46a 页 WYG0110-0121a.png
 拘也以为行戒状如刀衣鼻在屦头繶缝中紃也纯
 缘也三者皆青博广也
 疏曰屦顺裳色者礼之通例衣与冠同屦与裳同也
 缝中紃谓相接之处缝中有绦紃也缘谓绕口缘边
 也絇纯亦以绦为之博寸谓纯之广也(从集说/节本)
 敖氏曰絇取屈中之义而名之缀于屦头以为饰也
 张氏曰此下言三服之屦不与上服同陈者屦贱故
 别言之夏葛屦冬皮屦春秋热则从夏寒则从冬此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46b 页 WYG0110-0121b.png
 玄端黑屦初加时所用
素积白屦以魁柎之缁絇繶纯纯博寸
 注曰魁蜃蛤柎注也
 疏曰魁即蜃蛤一物也煅为炭灰用之柎注谓涂注
 于上使色白也
 郝氏曰魁头也柎跗同底也即士丧礼綦结于跗之
 跗以魁跗之谓以头为底如今靴头反底向上也
 张氏曰此皮弁服之屦再加时所用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47a 页 WYG0110-0121c.png
  世佐案魁柎敖以为皆未详今且依注疏之说
爵弁纁屦黑絇繶纯纯博寸
 注曰爵弁屦以黑为饰爵弁尊其屦饰以缋次
 疏曰案冬官画缋之事云青与白相次赤与黑相次
 玄与黄相次郑云此言画缋六色所象及布采之第
 次缋以为衣又云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
 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黻郑云此言刺绣采所用
 绣以为裳此是对方为缋次比方为绣次案郑注屦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47b 页 WYG0110-0121d.png
 人云复下曰舄襌下曰屦又注云凡舄之饰如缋之
 次凡屦之饰如绣之次也者即上黑屦以青为絇繶纯
 白屦以黑为絇繶纯则白与黑黑与青为绣次之事
 也今次爵弁纁屦纁南方之色赤不以西方白为絇
 繶纯而以北方黑为絇繶纯者取对方缋次为饰举
 舄者尊爵弁是祭服故饰与舄同也
 朱子曰三屦经不言所陈处注疏亦无明文疑亦在
 房中故既加冠而适房改服即得并易屦而出也但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48a 页 WYG0110-0122a.png
 不知的在何处疑服既北上则或各在其裳之南也
 敖氏曰此见屦者或言衣或言裳或言冠错综以为
 文也先卑而后尊以三加之次言之也三屦陈之盖
 在其裳之西
 张氏曰此三加所用之屦
  世佐案朱子云屦在裳南者据经服北上言也敖
  氏云在裳西者据经服东领言也盖服既东领则
  裳与带韠以次而西屦当在其末敖说近是北上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48b 页 WYG0110-0122b.png
  三服之次也
冬皮屦可也
 疏曰冬时寒许用皮故云可也
 敖氏曰皮屦不见其色与饰同于上可知上言夏此
 言冬则是周之礼四时皆可冠矣
不屦繐屦
 注曰繐屦丧屦也缕不灰治曰繐
 疏曰丧服记云繐衰四升有半繐衰既丧服明繐屦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49a 页 WYG0110-0122c.png
 亦是丧屦言此者欲见大功未可以冠子恐人以冠
 子故于屦末因禁之也
 敖氏曰不屦之屦著屦之称也繐乃布之疏者以之
 为屦则轻凉也言此者嫌夏时冠或得用之繐非吉
 布而冠则嘉礼之重者是以不宜屦此屦若燕居则
 或屦之可
  世佐案注以繐屦为丧屦疏云言此者见大功未
  可以冠子故于屦末禁之殆非今以丧服考之斩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49b 页 WYG0110-0122d.png
  衰菅屦又公士大夫之众臣为其君绳屦齐衰疏
  屦不杖麻屦此丧屦之见于经者也齐衰三月与
  大功同绳屦繐衰与小功以下同吉屦无絇此丧
  屦之见于记及注疏者也五服之屦如斯而已不
  见有所谓繐屦者注特以繐是衰布意之耳未可
  信也又曾子问云如将冠子而未及期旦而有齐
  衰大功小功之丧则因丧服而冠杂记云以丧冠
  者虽三年之丧可也谓大功未可冠子者禁其吉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50a 页 WYG0110-0123a.png
  冠不禁其丧冠也屦丧屦是丧冠矣又何禁焉且
  大功合著绳屦非繐屦也盖凡布之细而疏者即
  谓之繐汉时南阳有邓繐以造此布得名此布之
  用盖不止为衰也敖说似得之矣或曰繐屦繐衰
  之屦也繐衰之屦与吉同但无絇耳絇是屦头之
  饰古以为行戒恐后人或不辨其有无而屦之也
  故言此以禁之未知是否(考三礼图童子服黑屦/无絇青繶纯则无絇之)
  (屦未冠者著之既冠则以/此为丧屦而不复著矣)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50b 页 WYG0110-0123b.png
    右屦
  世佐案朱子移此附陈器服章敖氏从之今考其
  文亦记体也故仍其旧

 疏曰凡言记者皆是记经不备兼记经外远古之言
 郑注燕礼云后世衰微幽厉尤甚礼乐之书稍稍废
 弃盖自尔之后有记乎又案丧服记子夏为之作传
 不应自造还自解之记当在子夏之前孔子时未知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51a 页 WYG0110-0123c.png
 定谁所录
 熊氏曰仪礼是经礼记是传儒者恒言之以冠义昏
 义乡饮酒义射义燕义聘义与仪礼士冠士昏乡饮
 酒射燕聘之礼相为经传也刘氏又补士相见公食
 大夫二义以为二经之传及读仪礼则士冠礼自记
 冠义以后即冠礼之记矣士昏礼自记士昏礼凡行
 事以后即昏礼之记矣乡饮酒自记乡朝服谋宾介
 以后即乡饮之记矣乡射礼自记大夫与公士为宾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51b 页 WYG0110-0123d.png
 以后即乡射之记矣燕礼自记燕朝服于寝以后即
 燕礼之记矣聘礼自记久无事则聘以后即聘礼之
 记矣公食大夫礼自记不宿戒以后即公食大夫之
 记矣觐礼自记几俟于东厢以后即觐礼之记矣士
 虞礼自记虞沐浴不栉以后即士虞礼之记矣特牲
 馈食礼自记特牲以后即特牲之记矣士丧礼则士
 处适寝以后附在既夕者即士丧礼之记矣既夕礼
 则启之昕以后即既夕之记矣汉儒称既夕礼即士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52a 页 WYG0110-0124a.png
 丧礼下篇故二记合为一也丧服一篇每章有子夏
 作传而记公子为其母以后又别为丧服之记其记
 文亦有传是子夏以前有此记矣十七篇惟士相见
 大射少牢馈食有司彻四篇不言记其有记者十有
 三篇然冠礼之记有孔子曰其文与郊特牲所记冠
 义正同其馀诸篇惟既夕之记略见于丧大记之首
 章丧服之传与大传中数与(与疑当/作语)相似馀记自与
 小戴冠昏等六义不同何二戴不以礼经所有之记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52b 页 WYG0110-0124b.png
 文而传之也十三篇之后各有记必出于孔子之后
 子夏之前盖孔子定礼而门人记之故子夏为作丧
 服传而并其记亦作传焉
  世佐案诸记不出一手亦非一代所成其别有三
  说已见前疏所谓作于幽厉之后者特其一耳若
  其翼经而行者自有此礼以来不可一日而阙宁
  待后世而具乎子夏所传亦其最先出者此篇记
  有孔子曰乃汉儒所录未可执是而谓十三篇之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53a 页 WYG0110-0124c.png
  记尽出于孔子之后子夏之前也据汉书艺文志
  所载诸记与经文各自为书本不相杂以记附于
  逐篇之下者其始于郑氏乎郑氏注易合彖象于
  经(见魏志博士/淳于俊语)亦其例也朱子又以记文分系于
  逐节之左亦欲学者寻省易了今不从之者恐乱
  经文也窃取朱子周易本义之意云
冠义
 朱子曰此篇之末本有记一章今考之皆见于家语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53b 页 WYG0110-0124d.png
 邾隐公篇而彼详此略故今于此删去而取彼文修
 润以附冠义
 张氏曰此记已有孔子曰当在孔子后不知定谁所
 录冠义又记中小目馀篇不复言其义者或欲举一
 例馀也又戴记亦有冠义又后儒所为故与此异也
  世佐案自此已下与郊特牲所记冠义正同非本
  经之记也其体裁自别读者详之
始冠缁布之冠也太古冠布齐则缁之其緌也孔子曰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54a 页 WYG0110-0125a.png
吾未之闻也冠而敝之可也
 注曰太古唐虞以上緌缨饰未之闻太古质无饰重
 古始冠冠其齐冠白布冠今之丧冠是也
 疏曰太古冠布者谓著白布冠也云齐则缁之者将
 祭而齐则为缁以鬼神尚幽闇也云其緌也孔子曰
 吾未之闻也者孔子时有緌者故非之诸侯则得著
 緌故玉藻云缁布冠缋緌诸侯之冠也云冠而敝之
 可也者据士以上冠时用之冠讫则敝之不复著也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54b 页 WYG0110-0125b.png
 若庶人犹著之故诗云彼都人士台笠缁撮是用缁
 布冠笼其发是庶人常服之矣郑云白布冠者今之
 丧冠是也者以其太古时吉凶同服白布冠未有丧
 冠三代有牟追之等则以白布冠为丧冠若然丧服
 起自夏禹以下也
 敖氏曰其緌也孔子曰吾未之闻者谓太古之时冠
 但有缨未闻其緌也緌者以缨之馀长为饰者也古
 者之缨足以固冠则己未知为饰后世若或用古冠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55a 页 WYG0110-0125c.png
 亦宜存古意若緌之则失之矣玉藻曰缁布冠缋緌
 诸侯之冠也此其夫子之所非者与冠谓始加之后
 也敝犹毁坏也敝之犹可则不复用可知既不复用
 则亦何必以緌为饰乎
 张氏曰记者以经有缁布冠皮弁爵弁玄冠四等之
 冠各记其所从来与古今因革之异此节记缁布冠
 为太古齐冠本无緌又始冠加之以存古意加后不
 复更著也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55b 页 WYG0110-0125d.png
适子冠于阼以著代也
 敖氏曰著明也著代明其代父也
  世佐案阼谓东序少北西面也阼是主人之位适
  子将为父后故冠之于此庶子不代父则于房外
  南面矣
醮于客位加有成也
 敖氏曰加犹尚也尊也有成谓有成人之道也尊其
 有成故以客礼待之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56a 页 WYG0110-0126a.png
 张氏曰加有成加礼于有成德者也(世佐案是说本/家语王肃注)
 姜氏曰客位谓户西也加嘉同适子冠于阼醴于户
 西醮用酒亦如之若庶子则冠于房户外因醮焉凡
 以嘉之也
  世佐案此亦承上适子而言古者适子醴而已不
  曰醴而曰醮则此记之作于后人也益可见矣客
  位非子所宜居也而醮之于此者以其有成人之
  德而加尊之若庶子则因其所冠之位而醮焉是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56b 页 WYG0110-0126b.png
  虽有成而不加尊也
三加弥尊谕其志也
 敖氏曰凡人之志皆欲自卑而尊故三加之礼其最
 尊者在后盖谕其志而然也谕谓深晓之弥益也
 张氏曰谕其志教谕之使其志存修德每进而上也
  世佐案张说得之
冠而字之敬其名也
 注曰名者质所受于父母冠成人益文故敬之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57a 页 WYG0110-0126c.png
 张氏曰敬其名敬其所受于父母之名非君父之前
 不以呼也皆冠义之大者故记者释之
委貌周道也章甫殷道也毋追夏后氏之道也
 注曰或谓委貌为玄冠委犹安也言所以安正容貌
 章明也殷质言以表明丈夫也甫或为父今文为斧
 毋发声也追犹堆也夏后氏质以其形名之三冠皆
 所常服以行道也其制之异同未之闻
 张氏曰此因冠者冠毕易服玄冠故记之道犹制也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57b 页 WYG0110-0126d.png
 言三代冠制此其同等者也
周弁殷冔夏收
 注曰弁名出于槃槃大也言所以自光大也冔名出
 于幠幠覆也言所以自覆饰也
 敖氏曰弁爵弁也冔收与弁同称是亦弁之类也
 张氏曰此因三加爵弁而记其制之相等者
三王共皮弁素积
 注曰质不变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58a 页 WYG0110-0127a.png
 敖氏曰记言此于爵弁之下者欲令异者以类相从
 然后言同者耳盖文法宜然
 张氏曰言三代再加所同用也疑委貌以下节当在
 适子节之前与首节皆言冠制当以类从
无大夫冠礼而有其昏礼古者五十而后爵何大夫冠
礼之有
 注曰据时有未冠而命为大夫者周之初礼年未五
 十而有贤才者试以大夫之事犹服士服行士礼二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58b 页 WYG0110-0127b.png
 十而冠急成人也五十乃爵重官人也大夫或时改
 娶有昏礼是也
 敖氏曰无大夫冠礼而有其昏礼据礼经而言也其
 下二句所以释无大夫冠礼之意也古者谓始有冠
 礼之时也五十而爵者以其年艾德盛乃可服官政
 也后世虽未必五十而后爵然亦不至于未冠而为
 大夫故作记之时去古虽远而犹不别立大夫冠礼
 也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59a 页 WYG0110-0127c.png
 张氏曰自此至末皆明士冠礼可以上达之故此言
 大夫无冠礼如有未冠而为大夫者其冠亦从乎士
 而已
  世佐案自此以下即刘歆所谓仓等推士礼而致
  于天子之说也古者谓殷以前耳非周初也丧服
  殇小功章云大夫为昆弟之长殇此周公之书也
  身为大夫其兄乃有未冠而殇者则年未二十而
  为大夫者有矣如谓试为大夫而仍士礼则为昆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59b 页 WYG0110-0127d.png
  弟之长殇当服大功不得降而为小功也降而为
  小功则已爵也又案大夫以上本无冠礼而玉藻
  记天子诸侯始冠之冠家语记成王冠颂及公侯
  冠礼左传载鲁襄公冠事国语载赵文子冠事然
  则诸侯冠礼始于夏末天子冠礼始于周初大夫
  冠礼其始于周之季世乎孔颖达谓此记直云诸
  侯不云天子又下云天子之元子犹与士同则天
  子冠礼由来已久但无文以明之此臆说也家语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60a 页 WYG0110-0128a.png
  言天子冠礼而直以成王之事实之且曰此周公
  之制也足徵其所自起矣惟其先有诸侯冠礼而
  后有天子冠礼故大戴礼公冠篇(公冠今本/作公符)云天
  子儗焉归有光作天子诸侯无冠礼论乃訾之殆
  未之深考与
公侯之有冠礼也夏之末造也
 注曰造作也自夏初以上诸侯虽父死子继年未满
 五十者亦服士服行士礼五十乃命也至其衰末上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60b 页 WYG0110-0128b.png
 下相乱篡弑所由生故作公侯冠礼以正君臣也
 张氏曰此言不独大夫无冠礼虽公侯冠礼亦夏末
 始作非古也据注训造为作则末字当一读近徐师
 曾解郊特牲云末造犹言末世则二字连读制作义
 在末造之外读者酌之
  世佐案夏之末造也句法与檀弓鲁礼之末失也
  相似皆当于末字一读徐说非
天子之元子犹士也天下无生而贵者也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61a 页 WYG0110-0128c.png
 注曰元子世子也无生而贵皆由下升
 张氏曰天子之元子犹用士礼又不但公侯已也
继世以立诸侯象贤也
 注曰象法也为子孙能法先祖之贤故使之继世也
 张氏曰诸侯继世而立疑其生而贵矣实以其象贤
 乃立之天子元子亦以象贤乃享天位均非生而贵
 者也故其冠皆用士礼也
以官爵人德之杀也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61b 页 WYG0110-0128d.png
 注曰杀犹衰也德大者爵以大官德小者爵以小官
 张氏曰凡以官位爵人皆以德为等杀爵以待有德
 安得有生而贵者乎
死而谥今也古者生无爵死无谥
 注曰今谓周衰记之时也古谓殷殷士生不为爵死
 不为谥周制以士为爵死犹不为谥耳下大夫也今
 记之时士死则谥之非也谥之由鲁庄公始也
 朱子曰此于冠义无所当疑错简也然疏义亦非是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62a 页 WYG0110-0129a.png
 此盖老子不尚贤贵因任之意言上古之时民各推
 其贤者奉以为君没则复奉其子以继之其后遂以
 为诸侯然其子之立也但象似其贤而已非故择贤
 而立之也至于中古乃在上者择人任官而为之爵
 等此则德之衰杀不及上古之时矣文至于周而有
 谥法则生而有爵者死又加谥此则又其杀也上古
 民自立君故生无爵中古未有谥法故虽有爵而无
 谥又以申言古今之变也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62b 页 WYG0110-0129b.png
  世佐案天下无生而贵者也继世以立诸侯象贤
  也此三句即礼运天下为公选贤与能之意谓古
  者不家天下虽储君必有著德乃贵不以世及为
  礼虽继世必能法祖乃立是皆非生而贵者故其
  冠皆用士礼以官爵人以下与上文似不相属详
  味之盖亦申言用士礼之故也孔氏之疏郊特牲
  也有曰四十强而仕亦应无士冠礼而云士有冠
  礼者士是有识之目故立礼悉用士为正所以王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63a 页 WYG0110-0129c.png
  等并依士礼冠子也是说也可取以释此焉天下
  既无生而贵者则自天子之元子以至于士皆庶
  民耳何以行士礼也士固非贵者也殷以前之士
  有官而无爵周制始以其官而爵之此则德之衰
  矣然犹未有谥也士死而为之谥自周衰始也古
  者生不予爵死不予谥士固非贵者也故其礼可
  通于上下或难之曰死而谥以下注固以士言之
  矣杀是等杀之杀而子以衰杀解之何也曰此本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63b 页 WYG0110-0129d.png
  之朱子也或曰朱子之解具在而子所为说又似
  不与之尽同何也曰朱子解自继世以立诸侯以
  下别为一义与上文绝不相属以其为错简也窃
  疑此与郊特牲文同不应两处皆属错简象贤二
  字见书微子之命亦指古者天子命诸侯而言非
  民自立君之谓彼虽出于今文当得二字之本义
  且象贤者谓能象法前人之贤非仅象似而已也
  释经亦求其是而已问之心而不敢以为安故稍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64a 页 WYG0110-0130a.png
  易之而不辞其妄耳至于记所陈世道升降之故
  愚以为与礼运相似礼运固先儒所谓有老氏意
  者亦犹遵朱子之说也或又曰然则以官爵人德
  之杀也之说可得详与曰古者年未五十而有贤
  才者使之试守其官而不授之以爵必待其功德
  昭著而后爵之是爵人者不以其官也诸侯大夫
  皆然其终身有官而无爵者士也后世以世及为
  礼惧其上下相乱君贱则不足以镇抚之于是幼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64b 页 WYG0110-0130b.png
  而嗣位者势不得不爵之以杜篡弑之源此以官
  爵人之法所由肇也大夫未五十而爵自诸侯而
  例之也士之有爵又自诸侯大夫之例而推之也
  而究其原则皆自弭乱始所以为德之杀或曰官
  与爵异乎曰说命曰官罔及私昵惟其能爵罔及
  恶德惟其贤未尝一之也单言之义可相兼仲虺
  之诰曰德懋懋官是也对举之则官是使之试守
  爵是谓命之王制曰论定然后官之任官然后爵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65a 页 WYG0110-0130c.png
  之是也
 杨氏曰仪礼所存者惟士冠礼自士以上有大夫诸
 侯天子冠礼见于家语冠颂大戴公冠与礼记特牲
 玉藻者虽遗文断缺不全而大槩亦可考如赵文子
 冠则大夫礼也鲁襄公邾隐公冠则诸侯礼也周成
 王冠则天子礼也大夫无冠礼古者五十而后爵何
 大夫冠礼之有其冠也则服士服行士礼而已始冠
 缁布冠自诸侯下达诸侯始加缁布冠缋緌(缁布冠/有緌尊)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65b 页 WYG0110-0130d.png
 (者饰/也)其服玄端再加皮弁三加玄冕(大戴公冠四加/玄冕郑注四当)
 (为三三朱先生曰案本文但言玄端皮弁玄/冕则 加郑说为是唯天子三加其衮冕与)天子始
 冠加玄冠朱组缨(玉藻云玄冠朱组缨天子之冠也/郑氏曰始冠之冠也玄冠委貌)
 再加皮弁(三王共皮弁素积于疏曰此条论第二所/加之冠自天子达 士以其质素故三王)
 (同之无所/改易也)三加衮冕(见上/文)又君冠必以祼享之礼行
 之以金石之乐节之(以钟磬/为之节)以先君之祧处之(诸侯/以始)
 (祖之庙/为祧)又诸侯醴宾以三献之礼其酬宾束刺帛乘
 马其详见于仪礼经传通解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66a 页 WYG0110-0131a.png
 郝氏曰古无大夫冠礼亦附会之说礼所以独有士
 者礼莫不始于士也明乎士礼而大夫以上可引而
 伸之加其等益其数天子诸侯皆可知矣今谓五十
 为大夫故无大夫冠礼天子诸侯未闻必五十而后
 为其亦无冠礼又何也玉藻云玄冠朱组缨天子之
 冠缁布冠缋緌诸侯之冠大戴记云诸侯冠礼四加
 玄冕春秋传云公冠用祼享之礼行之金石之乐节
 之此礼谓皆起于夏末乎焉知士冠之独始于古也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66b 页 WYG0110-0131b.png
 古有士即有大夫有士冠即有大夫冠而诸侯天子
 所损益可知也
 徐氏师曾曰古者天子诸侯十二而冠与大夫皆用
 士礼故仪礼无天子诸侯大夫之冠礼非逸也设不
 幸天子崩太子未冠则冕而践阼不行冠礼己奉宗
 统君天下不可复责以成人之道也故家语孔子曰
 古者王世子虽幼其即位则尊为人君人君治成人
 之事者何冠之有又曰君薨而世子主丧是亦冠也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67a 页 WYG0110-0131c.png
 所谓因丧而冠也盖世子未命于天子故不言即位
 而言主丧周氏不考于礼乃谓元子世子不当用士
 礼而引玉藻公符左传冠颂以补之殊不知玉藻公
 符左传所云皆后世之失成王冠颂如诚有之意者
 周公欲王修德故因仍夏末之礼而使祝雍作颂以
 勖之尔安可取以补仪礼之逸乎
  世佐案大小戴记家语左传国语诸书及此篇之
  记所论天子诸侯大夫冠礼之有无何其殊也有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67b 页 WYG0110-0131d.png
  谓天子诸侯即位已冠无冠礼者冠颂云古者王
  世子虽幼其即位则尊为人君人君治成人之事
  者何冠之有又云君薨而世子主丧是亦冠也已
  人君无所殊也是也(有援此以證大夫者郑注丧/服云大夫无殇服疏云已为)
  (大夫则冠矣大夫冠而不为殇朱子云得为大/夫之时已治成人之事如家语所说人君之例)
  谓天子之元子诸侯之世子其冠与士礼同者冠
  颂云邾隐公既即位将冠使大夫因孟懿子问礼
  于孔子孔子曰其礼如世子之冠虽天子之元子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68a 页 WYG0110-0132a.png
  犹士也其礼无变天下无生而贵者也故此记亦
  云天子之元子犹士是也有谓诸侯大夫因丧而
  冠后不改冠者曾子问云天子赐诸侯大夫冕弁
  服于太庙归设奠服赐服于斯乎有冠醮无冠醴
  (注云不醴明不为改冠然则此诸侯大夫亦因丧/而冠者疏乃谓其幼弱未冠总角从事至当冠之)
  (年因朝/天子非)是也有谓诸侯大夫年未五十犹服士服
  行士礼至五十乃命所以无冠礼者此记与郊特
  牲所云是也此皆论其无者之据也言天子冠者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68b 页 WYG0110-0132b.png
  冠颂记冠成王之颂公冠云天子儗焉玉藻记天
  子之冠是也言诸侯王太子庶子之冠与士异者
  冠颂记公冠则以卿为宾至其酬币于宾则束帛
  乘马等仪节又云王太子庶子之冠儗焉公冠篇
  略同及左传季武子之说玉藻记诸侯之冠是也
  言大夫冠者国语云晋赵文子冠是也此则论其
  有者也或一礼而异议或一篇而异词览者几茫
  乎不知所从矣然其说盖各有指焉未可是彼而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69a 页 WYG0110-0132c.png
  非此也夏以前诸侯无冠礼周以前天子无冠礼
  春秋以前大夫无冠礼凡言无者皆推本古义以
  见世代之升降而其中有二说焉即位已冠为继
  世者言之也五十乃命为崛起者言之也至于除
  丧不改冠者为其先已冠讫特与吉冠不同耳今
  亦略见于杂记(记云既冠于次入/哭踊者三乃出)非无其礼也夫
  自天子诸侯之冠礼既作必有成书以著其详中
  更去籍灭学之变而亡之故本经不能具要其大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69b 页 WYG0110-0132d.png
  节目之所在未尝不以士礼为准而其中四加三
  献之类则亦尊卑隆杀之所由辨也见谓同者不
  尽同见谓异者不尽异自天子以至诸侯之世子
  其冠礼大略可睹矣惟大夫之冠仅一见于国语
  而其礼不得闻记者殆以其衰世之制而略之与
  诸书纂述不一手闻见各异辞而采摭于汉儒者
  久往往错乱附益于其间所以初读之若纷糺而
  莫可诘务条析而会通之庶犁然其各有当也执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70a 页 WYG0110-0133a.png
  一说而尽废其馀岂通论哉
 
 
 
 
 
 
 
仪礼集编 卷二 第 70b 页 WYG0110-0133b.png
 
 
 
 
 
 
 
 仪礼集编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