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仪礼集编 卷首上
仪礼集编 卷首上 第 1a 页 WYG0110-001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仪礼集编卷首上
          龙里县知县盛世佐撰
  纲领
   一通论制礼之本
书皋陶谟天叙有典敕我五典五惇哉天秩有礼自我
 五礼有庸哉
周礼春官大宗伯之职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示之礼
仪礼集编 卷首上 第 1b 页 WYG0110-0014b.png
 以佐王建保邦国以吉礼事邦国之鬼神示以禋祀
 祀昊天上帝以实柴祀日月星辰以槱燎祀司中司
 命风师雨师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以狸沈祭山
 林川泽以副辜祭四方百物以肆献祼享先王以馈
 食享先王以祠春享先王以礿夏享先王以尝秋享
 先王以烝冬享先王以凶礼哀邦国之忧以丧礼哀
 死亡以荒礼哀凶札以吊礼哀祸灾以禬礼哀围败
 以恤礼哀寇乱以宾礼亲邦国春见曰朝夏见曰宗
仪礼集编 卷首上 第 2a 页 WYG0110-0014c.png
 秋见曰觐冬见曰遇时见曰会殷见曰同时聘曰问
 殷覜曰视以军礼同邦国大师之礼用众也大均之
 礼恤众也大田之礼简众也大役之礼任众也大封
 之礼合众也以嘉礼亲万民以饮食之礼通宗族兄
 弟以昏冠之礼亲成男女以宾射之礼亲故旧朋友
 以飨燕之礼亲四方之宾客以脤膰之礼亲兄弟之
 国以贺庆之礼亲异姓之国
论语学而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仪礼集编 卷首上 第 2b 页 WYG0110-0014d.png
 为政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
 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八佾人而
 不仁如礼何 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先进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
 用之则吾从先进 阳货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
左传成公十三年刘子曰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谓命
 也是以有动作礼义威仪之则以定命也能者养之
 以福不能者败以取祸 昭公二十五年子太叔曰
仪礼集编 卷首上 第 3a 页 WYG0110-0015a.png
 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
 实则之
礼记礼器先王之立礼也有本有文忠信礼之本也义
 理礼之文也无本不立无文不行 礼时为大顺次
 之体次之宜次之称次之 君子曰甘受和白受采
 忠信之人可以学礼苟无忠信之人则礼不虚道是
 以得其人之为贵也 经解恭俭庄敬礼教也 中
 庸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
仪礼集编 卷首上 第 3b 页 WYG0110-0015b.png
 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
孟子曰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礼之实节
 文斯二者是也
荀氏况曰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
 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
 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
 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
 (持史记/作待)而长是礼之所起也故礼者养也君子既得
仪礼集编 卷首上 第 4a 页 WYG0110-0015c.png
 其养又好其别曷为别曰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
 轻重皆有称者也 天地者生之夲也先祖者类之
 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无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无
 君师恶治三者偏亡焉无安人故礼上事天下事地
 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
贾氏谊曰夫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
 后是故法之所用易见而礼之所为难知也若夫庆
 赏以劝善刑罚以惩恶先王执此之政坚如金石行
仪礼集编 卷首上 第 4b 页 WYG0110-0015d.png
 此之令信如四时据此之公无私如天地耳岂顾不
 用哉然而曰礼云礼云者贵绝恶于未萌而起教于
 微渺使民日迁善远罪而不自知也
司马氏迁曰洋洋美德乎宰制万物役使群众岂人力
 也哉余至大行礼官观三代损益乃知缘人情而制
 礼依人性而作仪其所由来尚矣
刘氏向曰礼以养人为本如有所差是过而养人也刑
 罚之过或至死伤今之刑非皋陶之法也而有司请
仪礼集编 卷首上 第 5a 页 WYG0110-0016a.png
 定法削则削笔则笔救时务也至于礼乐则曰不敢
 是敢于杀人不敢于养人也为其俎豆筦弦之间小
 不备因是绝而不为是去小不备而就大不备大不
 备或莫甚焉夫教化之比于刑法刑法轻是舍所重
 而急所轻也且教化所恃以为治也刑法所以助治
 也今废所恃而独立其所助非所以致太平也
扬氏雄曰礼多仪或曰日昃不食肉肉必乾日昃不饮
 酒酒必酸宾主百拜而酒三行不已华乎曰实无华
仪礼集编 卷首上 第 5b 页 WYG0110-0016b.png
 则野华无实则史华实副则礼 或问德表曰莫知
 作上作下请问莫知曰礼行于彼而民得于此奚其
 知或曰孰若无礼而德曰礼体也人而无礼焉以为
 德 圣人之治天下也碍诸以礼乐无则禽异则貉
 吾见诸子之小礼乐不见圣人之小礼乐也
荀氏悦曰使遽者揖让百拜非礼也忧者弦歌鼓瑟非
 乐也礼者敬而已矣乐者和而已矣匹夫匹妇处畎
 亩之中必礼乐存焉尔
仪礼集编 卷首上 第 6a 页 WYG0110-0016c.png
徐氏干曰夫法象立所以为君子法象者莫先于正容
 貌慎威仪是故先王之制礼也为冕服采章以旌之
 为佩玉鸣璜以声之欲其庄也欲其尊也焉可懈慢
 也夫容貌者人之符表也符表正故情性治情性治
 故仁义存仁义存故盛德著盛德著故可以为法象
 斯谓之君子矣 夫礼也者敬之经也敬也者礼之
 情也无敬无以行礼无礼无以节敬道不偏废相须
 而行是故能尽敬以从礼者谓之成人过则生乱
仪礼集编 卷首上 第 6b 页 WYG0110-0016d.png
 孔子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存
 乎六艺者著其末节也谓夫陈笾豆置尊俎执羽籥
 钟磬升降趋翔屈伸俯仰之数也非礼乐之本也礼
 乐之本也者其德音乎
王氏通曰白黑相渝能无微乎是非相扰能无散乎故
 齐鲁毛韩诗之末也大戴小戴礼之衰也 或曰君
 子仁而已矣何用礼为子曰不可行也或曰礼岂为
 我辈设哉子不答既而谓薛收曰斯人也旁行而不
仪礼集编 卷首上 第 7a 页 WYG0110-0017a.png
 流矣安知教意哉有若谓先王之道斯为美也 礼
 其皇极之门乎圣人所以向明而节天下也其得中
 道乎故能辨上下定民志
 门人有问姚义孔庭之法曰诗曰礼不及四经何也
 姚义曰尝闻诸夫子矣春秋断物定志而后及也乐
 以和(阙一/字)德全而后及也书以制法从事而后及也
 易以穷理知命而后及也故不学春秋无以主断不
 学乐无以知和不学书无以议制不学易无以通理
仪礼集编 卷首上 第 7b 页 WYG0110-0017b.png
 四者非具体不能及故圣人后之岂养蒙之具耶或
 曰然则诗礼何为而先也义曰夫教之以诗则出辞
 气斯远暴慢矣约之以礼则动容貌斯立威严矣度
 其言察其志考其行辨其德志定则发之以春秋于
 是乎断而能变德全则导之以乐于是乎和而知节
 可从事则达之以书于是乎可以立制知命则申之
 以易于是乎可以尽性若骤而语春秋则荡志轻义
 骤而语乐则喧德败度骤而语书则狎法骤而语易
仪礼集编 卷首上 第 8a 页 WYG0110-0017c.png
 则玩神是以圣人知其必然故立之以宗列之以次
 先成诸已然后备诸物先济乎近然后形乎远亶其
 深乎亶其深乎子闻之曰姚子得之矣
孔氏颖达曰夫礼者经天地理人伦本其所起在天地
 未分之前故礼运云夫礼必本于太一是天地未分
 之前已有礼也礼者理也其用以治则与天地俱兴
 故昭二十六年左传称晏子云礼之可以为国也久
 矣与天地并但于时质略物生则自然而有尊卑若
仪礼集编 卷首上 第 8b 页 WYG0110-0017d.png
 羔羊跪乳鸿雁飞有行列岂由教之者哉是三才既
 判尊卑自然而有但天地初分之后即应有君臣治
 国但年代绵远无文以言案谯周古史考云有圣人
 以火德王造作钻燧出火教民熟食人民大悦号曰
 燧人次有三姓乃至伏羲制嫁娶以俪皮为礼作琴
 瑟以为乐又帝王世纪云燧人氏没包羲氏代之以
 此言之则嫁娶嘉礼始于伏羲也世纪又云神农始
 教天下种榖故人号曰神农案礼运云夫礼之初始
仪礼集编 卷首上 第 9a 页 WYG0110-0018a.png
 诸饮食燔黍捭豚蒉桴而土鼓又明堂位云土鼓苇
 籥伊耆氏之乐又郊特牲云伊耆氏始为蜡蜡即田
 祭与种榖相协土鼓苇籥又与蒉桴土鼓相当故熊
 氏云伊耆氏即神农也既云始诸饮食致敬鬼神则
 祭祀吉礼起于神农也又史记云黄帝与蚩尤战于
 涿鹿则有军礼也易系辞黄帝九事章云古者葬诸
 中野则有凶礼也又论语撰考云轩知地利九牧倡
 教既有九州之牧当有朝聘是宾礼也若然自伏羲
仪礼集编 卷首上 第 9b 页 WYG0110-0018b.png
 以后至黄帝吉凶宾军嘉五礼始具其唐尧则舜典
 云修五礼郑康成以为公侯伯子男之礼又云命伯
 夷典朕三礼案舜典云类于上帝则吉礼也百姓如
 丧考妣则凶礼也群后四朝则宾礼也舜征有苗则
 军礼也嫔于虞则嘉礼也是舜时五礼具备直云典
 朕三礼者据事天地与人为三礼其实事天地惟吉
 礼也其馀四礼并人事兼之矣案论语云殷因于夏
 礼周因于殷礼则夏商亦有五礼郑康成注大宗伯
仪礼集编 卷首上 第 10a 页 WYG0110-0018c.png
 唯云唐虞有三礼至周分为五礼不言夏商者但书
 篇散亡夏商之礼绝灭无文以言故据周礼有文者
 而言耳武王没成王幼弱周公代之摄政六年致太
 平述文武之德而制礼也
周子曰礼理也乐和也阴阳理而后和君君臣臣父父
 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万物各得其理然后和故
 礼先而乐后
程子曰礼之本出于民之情圣人因而导之耳礼之器
仪礼集编 卷首上 第 10b 页 WYG0110-0018d.png
 出于民之俗圣人因而节文之耳圣人复出必因今
 之衣服器用而为之节文其所谓贵本而亲用者亦
 在时王斟酌损益之耳 大凡礼必须有意礼之所
 尊尊其义也失其义陈其数祝史之事也
张子曰礼者理也须是学穷理礼则所以行其义知理
 则能制礼然则礼出于理之后今在上者未能穷则
 在后者乌能尽今礼文残阙须是先求得礼之意然
 后观礼合此礼者即是圣人之制不合者即是诸儒
仪礼集编 卷首上 第 11a 页 WYG0110-0019a.png
 添入可以去取
欧阳氏修曰由三代而上治出于一而礼乐达于天下
 由三代而下治出于二而礼乐为虚名古者宫室车
 舆以为居衣裳冕弁以为服尊爵俎豆以为器金石
 丝竹以为乐以适郊庙以临朝廷以事神而治民其
 岁时聚会以为朝觐聘问欢忻交接以为射乡食飨
 合众兴事以为师田学校下至里闾田亩吉凶哀乐
 凡民之事莫不一出于礼由之以教其民为孝慈友
仪礼集编 卷首上 第 11b 页 WYG0110-0019b.png
 悌忠信仁义者常不出于居处动作衣服饮食之间
 盖其朝夕从事者无非乎此也此所谓治出乎一而
 礼乐达于天下安习而行之不知所以迁善远罪而
 成俗也及三代已亡遭秦变古后之有天下者自天
 子百官名号位序国家制度宫车服器一切用秦其
 间虽有欲治之主思所改作不能超然远复三代之
 上而牵其时俗稍即以损益大抵安于苟简而已
 其朝夕从事则以簿书狱讼兵食为急曰此为政也
仪礼集编 卷首上 第 12a 页 WYG0110-0019c.png
 所以治民至于三代礼乐具其名物而藏于有司时
 出而用之郊庙朝廷曰此为礼也所以教民此所谓
 治出于二而礼乐为虚名故自汉以来史官所记事
 物名数降登揖让拜俛伏兴之节皆有司之事耳所
 谓礼之末节也然用之郊庙朝廷自搢绅大夫从事
 其间者皆莫能晓习而天下之人至于老死未尝见
 也况欲识礼乐之盛晓然喻其意而被其教化以成
 俗乎
仪礼集编 卷首上 第 12b 页 WYG0110-0019d.png
周氏行已曰礼经三百威仪三千皆出于性非伪貌饰
 情也天尊地卑礼固立矣类聚群分礼固行矣人者
 位乎天地之间立乎万物之上尊卑类分不设而彰
 圣人循此制为冠昏丧祭朝聘乡射之礼以行君臣
 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义其形而下者见于饮食器
 服之用其形而上者极于无声无臭之微众人勉之
 贤人行之圣人由之故所以行其身与其家与其国
 与其天下者礼治则治礼乱则乱礼存则存礼亡则
仪礼集编 卷首上 第 13a 页 WYG0110-0020a.png
 亡上自古始下逮吾季质文不同罔不由是然而世
 有损益惟周为备夫子尝曰郁郁乎文哉吾从周逮
 其弊也忠信之薄而情文之繁林放问礼之本孔子
 欲从先进盖所以矫正而反弊也然岂礼之过哉为
 礼者之过也
周氏谞曰夫礼者性命之成体者也盖道德仁义同出
 于性命而所谓礼者又出乎道德仁义而为之节文
 者也方其出于道德仁义则道德仁义者乃礼之本
仪礼集编 卷首上 第 13b 页 WYG0110-0020b.png
 也故曰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
 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方其为之节文则道德
 仁义反有资于礼也故曰道德仁义非礼不成呜呼
 此礼之所以为礼者也若夫吉凶之殊军宾之别其
 言不尽于意其意必寓于象故一服饰一器械有以
 存于度数之间者象也象则文也及推而上之有以见
 于度数之表者意也意则情也所谓意者归于性命
 而已矣书曰天秩有礼自我五礼有庸哉盖其以欲
仪礼集编 卷首上 第 14a 页 WYG0110-0020c.png
 灭命以人废天者圣人不为惟其天秩之所有是乃
 圣人之所庸者也然圣人之所以庸之者岂特使天
 下后世知有尊卑之分而苟自异于禽兽耳盖又将
 为入道之资也
朱子曰古礼繁缛后人于礼日益疏略然居今而欲行
 古礼亦恐情文不相称不若今只就今人所行礼中
 删修令有节文制数等威足矣 问先王所谓古礼
 繁文不可考究欲取今见行礼仪增损用之庶其合
仪礼集编 卷首上 第 14b 页 WYG0110-0020d.png
 于人情方为有益如何曰固是曰若是则礼中所载
 冠昏丧祭等仪有可行者否曰如冠昏礼岂不可行
 但丧祭有繁杂耳问若是则非理明义精者不足以
 与此曰固是 圣人有作古礼未必尽用须别有个
 措置视许多琐细制度皆若具文且是要理会大本
 大原曾子说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
 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
 则有司存上许多正是大本大原如今所计会许多
仪礼集编 卷首上 第 15a 页 WYG0110-0021a.png
 正是笾豆之事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到孟
 子已是不说细碎上只说诸侯之礼吾未之学也吾
 尝闻之矣三年之丧齐疏之服饘粥之食自天子达
 于庶人这三项便是大本大原
陈氏淳曰人徒见升降裼袭有类乎美观铿锵节奏有
 近乎末节以为礼乐若无益于人者抑不知释回增
 美皆由于礼器之大备而好善听过皆本乎乐节之
 素明礼以治躬则庄敬不期而自肃乐以治心则鄙
仪礼集编 卷首上 第 15b 页 WYG0110-0021b.png
 诈不期而自销盖接于庄敬者所以养其耳目而非
 以娱其耳目形于舞蹈者所以导其血气而非以乱
 其血气则礼乐之用可知矣
陈氏浩曰前圣继天立极之道莫大于礼后圣垂世立
 教之道亦莫先于礼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孰非精神
 心术之所寓故能与天地同其节
郝氏敬曰圣人盛德至善从心所欲自然周旋中礼如
 论语乡党一篇皆圣人从心之矩曲礼三千悉由此
仪礼集编 卷首上 第 16a 页 WYG0110-0021c.png
 出 昔子游讥子夏之门人小子洒扫应对进退抑
 末也说者病其言过高然亦足以见圣门教人有本
 未尝屑屑仪文可知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言
 礼则曰复曰约言教则曰一曰不多繁文缛节非圣
 人语上之教是商师之学也
姜氏兆锡曰乐记说天高地下万物散殊而礼制行矣
 礼便是自然有这道理加减一毫不得古皇之世狉
 狉榛榛后来圣人继作逐渐发明出来然犹多阙略
仪礼集编 卷首上 第 16b 页 WYG0110-0021d.png
 故二代时犹称尚忠尚质到得周公监视损益详尽
 曲至故孔子曰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此自是恰好了
 到得末流却又太过故孔子曰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又自曰吾从先进学者须是损过就中至于成德
 方得动容周旋中礼记礼者大学中庸皆列于篇亦
 是流传得这个意思在 礼乐只是序而和其本原
 却只是仁敬处发来周室盛时自朝廷达于闾巷凡
 所行吉凶宾军嘉五礼盎溢周彻谓之太和之世到
仪礼集编 卷首上 第 17a 页 WYG0110-0022a.png
 得后来虚伪僭妄其本都亡了故孔子曰礼云乐云
 玉帛云乎哉钟鼓云乎哉又曰人而不仁如礼何如
 乐何春秋至战国乱逆无等无可穷诘秦号强暴祖
 龙却又怕学士家将礼法束缚他以故燔书遂自此
 起
   一序礼经废兴(传述/人附)
汉艺文志曰礼古经五十六卷经七十篇(后氏戴氏即/朱子曰此)
 (今仪礼也临江刘敞云七十当/作十七计其篇数则然今从之)记百三十一篇(七十/子后)
仪礼集编 卷首上 第 17b 页 WYG0110-0022b.png
 (学者所/记也)明堂阴阳三十三篇(古明堂/之遗事)王史氏二十一
 篇(七十子后学者师古曰刘/向别录云六国时人也)曲台后仓九篇(如淳曰/行礼射)
 (于曲台后仓为记故名曰曲台记汉官曰大射于曲/台晋灼曰天子射宫也西京无太学于此行礼也)
 中庸说二篇(师古曰今礼记有中庸一/篇亦本礼经盖此之流)明堂阴阳说
 五篇周官经六篇(王莽时刘歆置博士师古曰即今/之周官礼也亡其冬官以考工记)
 (充/之)周官传四篇 易曰有夫妇父子君臣上下然后
 礼义有所错而帝王质文世有损益至周曲为之防
 事为之制(师古曰委曲防/闲每事为制也)故曰礼仪三百威仪三千
仪礼集编 卷首上 第 18a 页 WYG0110-0022c.png
 (韦昭曰周礼三百六十官也三百举成数也臣瓒曰/礼经三百谓冠昏吉凶周礼三百是官名也师古曰)
 (礼经三百韦说是也威仪三/千乃谓冠昏吉凶盖仪礼矣)及周之衰诸侯将踰法
 度恶其害已皆灭去其籍自孔子时而不具至秦大
 坏汉兴鲁高堂生傅士礼十七篇讫孝宣世后仓最
 明戴德戴圣庆普皆其弟子三家立于学官(朱子曰/此即上)
 (文误作七/十篇者)礼古经者出于鲁淹中(苏林曰/里名也)及孔氏(朱/子)
 (曰及孔氏旧注属下句刘敞云孔氏安国所得壁中/书也当属上句今案此即上文五十六卷者其读当)
 (从刘/氏)学七十篇文相似多三十九篇(朱子曰刘敞云/学当作与七十)
仪礼集编 卷首上 第 18b 页 WYG0110-0022d.png
 (当作十七五十六卷除十七正多三十九其说是也/盖上文经七十篇本注后氏戴氏又言高堂生傅士)
 (礼十七篇后仓二戴皆其弟子则彼所谓后戴之礼/即是傅此高堂生之所得而今号仪礼者也况刘氏)
 (所考于所增多篇数适合而上文经目又别无高堂/生十七篇之礼其證甚明贾公彦疏亦云古文十七)
 (篇与高堂生所傅相似是唐初时汉志犹/未误也故知此误错三字皆当从刘氏说)及明堂阴
 阳王史氏记所见多天子诸侯卿大夫之制虽不能
 备犹瘉仓等推士礼而致于天子之说(师古曰瘉与/愈同胜也)
隋经籍志曰汉初有高堂生传十七篇又有古经出于
 淹中而河间献王好古爱学收集馀烬得而献之合
仪礼集编 卷首上 第 19a 页 WYG0110-0023a.png
 五十六篇并威仪之事而又得司马穰苴兵法一百
 五十五篇及明堂阴阳之记并无敢传之者唯古经
 十七篇与高堂生所传不殊而字多异自高堂生
 宣帝时后仓最明其业乃为曲台记仓授梁人戴德
 及德从兄子圣沛人庆普于是有大戴小戴庆氏三
 家并立后汉唯曹元传庆氏以授其子褒然三家虽
 存并微相传不绝汉末郑玄传小戴之学后以古经
 校之取于其义长者作注为郑氏学其丧服一篇子
仪礼集编 卷首上 第 19b 页 WYG0110-0023b.png
 夏先传之诸儒多为注解今又别行而汉时有李氏
 得周官周官盖周公所制官政之法上于河间献王
 独阙冬官一篇献王购以千金不得遂取考工记以
 补其处合成六篇奏之至王莽时刘歆始置博士以
 行于世河南缑氏杜子春受业于歆因以教授是后
 马融作周官传以授郑玄玄作周官注汉初河间献
 王又得仲尼弟子及后学者所记一百三十一篇献
 之时亦无传之者至刘向考校经籍检得一百三十
仪礼集编 卷首上 第 20a 页 WYG0110-0023c.png
 篇向因第而叙之而又得明堂阴阳记三十三篇孔
 子三朝记七篇王氏史氏记二十一篇乐记二十三
 篇凡五种合二百十四篇戴德删其繁重合而记之
 为八十五篇谓之大戴记而戴圣又删大戴之书为
 四十六篇谓之小戴记汉末马融遂传小戴之学融
 又足月令一篇明堂位一篇乐记一篇合四十九篇
 而郑玄受业于融又为之注今周官六篇古经十七
 篇小戴记四十九篇凡三种唯郑注立于国学其馀
仪礼集编 卷首上 第 20b 页 WYG0110-0023d.png
 并多散亡又无师说
唐艺文志曰袁准孔伦陈铨蔡超宗田僧绍之注杜预
 贺循王逡之崔游蔡谟赵成沈文阿诸家之礼服皆
 仪礼之学也
陆氏德明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郑子太叔曰夫礼天
 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左传云礼所以经国家定社
 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礼教之设其源远哉帝王质
 文世有损益至于周公代时转浮周公居摄曲为之
仪礼集编 卷首上 第 21a 页 WYG0110-0024a.png
 制故曰礼经三百威仪三千及周之衰诸侯始僭将
 踰法度恶其害已皆灭去其籍自孔子时而不具矣
 孔子反鲁乃始删定值战国交争秦氏坑焚惟故礼
 经崩坏为甚汉兴有鲁高堂生传士礼十七篇即今
 之仪礼也而鲁徐生善为容孝文时为礼官大夫景
 帝时河间献王好古得古礼献之(郑六艺论云后得/孔氏壁中河间献)
 (王古文礼五十六篇记百三十一篇周礼六篇其十/七篇与高堂生所传同而字多异刘向别录云古文)
 (记二百十四篇艺文志曰礼古/经五十六篇出于鲁淹中)或曰河间献王开献书
仪礼集编 卷首上 第 21b 页 WYG0110-0024b.png
 之路时有李氏上周官五篇失事官一篇乃购千金
 不得取考工记以补之瑕邱萧奋以礼至淮阳太守
 授东海孟卿(孟喜/父)卿授同郡后苍及鲁闾邱卿其古
 礼经五十六篇苍传十七篇所馀三十九篇(阙一/字)
 书馆名为逸礼苍说礼数万言号曰后苍曲台记(在/曲)
 (台校书著记/因以为名)孝宣之世苍为最明(阙一/字)授沛闻人通
 汉(字子方以太子舍人/论石渠至中山中尉)及梁戴德(字延君号大/戴信都太傅)戴圣
 (字次君号小戴以博士/论石渠至九江太守)沛庆普(字孝公东/平太傅)由是礼有
仪礼集编 卷首上 第 22a 页 WYG0110-0024c.png
 大小戴庆氏之学普授鲁夏侯敬又传族子咸(豫章/太守)
 大戴授琅邪徐良(字斿卿为博士州/牧郡守家世传业)小戴授梁人桥
 仁(字季卿大鸿/胪家世传业)及杨荣(字子孙琅/邪太守)王莽时刘歆为国
 师始建立周官经以为周礼河南缑氏杜子春受业
 于歆还家以教门徒好学之士郑兴父子(兴字少赣/河南人后)
 (汉太中大夫子众字仲师/大司农并作周礼解诂)等多往师之贾景伯亦作
 周礼解诂礼记者本孔子门徒共撰所闻以为所记
 后人通儒各有损益故中庸是子思伋所作缁衣是
仪礼集编 卷首上 第 22b 页 WYG0110-0024d.png
 公孙尼子所制郑玄云月令是吕不韦所撰卢植(字/子)
 (干涿郡人后汉北/中郎将九江太守)云王制是汉时博士所为陈邵(字/节)
 (良下邳人晋/司空长史)周礼论序云戴德删古礼二百十四篇为
 八十五篇谓之大戴礼戴圣删大戴礼为四十九篇
 是为小戴礼(汉刘向别录有四十九篇其篇次与今/礼记同名为他家书拾撰所取不可谓)
 (之小/戴礼)后汉马融卢植考诸家同异附戴圣篇章去其
 繁重及所叙略而行于世即今之礼记是也郑玄亦
 依卢马之本而注焉范晔后汉书云中兴郑众传周
仪礼集编 卷首上 第 23a 页 WYG0110-0025a.png
 官经后马融作周官传授郑玄玄作周官注(郑注引/杜子春)
 (郑大夫郑司农之义郑玄三礼目录/云二郑信同宗之大儒今赞而辨之)玄本治小戴礼
 后以古经校之取其于义长者顺者故为郑氏学玄
 又注小戴所传礼记四十九篇通为三礼焉汉初立
 高堂生礼博士后又立大小戴庆氏三家王莽又立
 周礼后汉三礼皆立博士今庆氏曲台久亡大戴无
 传学者惟郑注周礼仪礼礼记并立学官而丧服一
 篇又别行于世今三礼俱以郑为主 郑玄注仪礼
仪礼集编 卷首上 第 23b 页 WYG0110-0025b.png
 十七卷马融王肃孔伦(字敬序会稽人东晋/庐陵太守集众家注)陈铨(不/详)
 (何/人)裴松之(字士期河东人宋/太中大夫西乡侯)雷次宗蔡超(字希远济/阳人宋丞)
 (相咨议/参军)田俊之(字僧绍冯翊人/齐东平太守)刘道拔(彭城人宋/海丰令)
 续之(自马融以下并注丧服于朱氏彝尊曰陆氏释/文序录载注解传述人 仪礼有郑康成注此)
 (外马融王肃孔伦陈铨裴松之雷次宗蔡超田俊之/刘道拔周续之凡十家云自马融以下并注丧服考)
 (隋经籍志十家之中惟载王肃仪礼注十七卷其馀/未尝有全书注也旧唐书经籍志于马融丧服记下)
 (云又一卷郑玄注又一卷袁准注又一卷陈铨注又有全/二卷蔡超雷次宗注又二卷田僧绍注亦未载诸家)
 (书注至新唐书艺文志始载袁准注仪礼注一卷卷/孔伦注一卷陈铨注蔡超宗注二卷田僧绍注二)
仪礼集编 卷首上 第 24a 页 WYG0110-0025c.png
 (并不著其注丧服则误以丧服注为仪礼全书注也/下至郑氏通志略既于仪礼全书注载袁准孔伦陈)
 (铨蔡超雷次宗田僧绍姓名而又于丧服传注五家复出/由是西亭王孙授经图焦氏经籍志皆沿其误当以)
 (陆氏序录/为正也)
孔氏颖达曰礼记之作出自孔氏但正礼残缺无复能
 明故范武子不识殽烝赵鞅及鲁君谓仪为礼至孔
 子没后七十二子之徒共撰所闻以为此记或录旧
 礼之义或录变礼所由或兼记体履或杂序得失故
 编而录之以为记也周礼仪礼亦是礼记之书自汉
仪礼集编 卷首上 第 24b 页 WYG0110-0025d.png
 以来各有传授郑君六艺论云案汉书艺文志儒林
 传云传礼者十三家唯高堂生及五传弟子戴德戴
 圣名在也又案儒林传云汉兴高堂生传礼十七篇
 而鲁徐生善为容孝文时徐生以容为礼官大夫瑕
 丘萧奋以礼至淮阳太守孟卿东海人事萧奋以授
 戴德戴圣六艺论云五传弟子者熊氏云则高堂生
 萧奋孟卿后苍及戴德戴圣为五也此所传皆仪礼
 也六艺论云今礼行于世者戴德戴圣之学也又云
仪礼集编 卷首上 第 25a 页 WYG0110-0026a.png
 戴德传记八十五篇则大戴礼是也戴圣传记四十
 九篇则礼记是也儒林传云大戴授琅邪徐氏小戴
 授梁人桥仁字季卿杨荣字子孙仁为大鸿胪家世
 传业其周官者始皇深恶之至孝武帝时始开献书
 之路既出于山岩屋壁复入秘府五家之儒莫得见
 焉至孝成时通人刘歆校理秘书始得列序著于录
 略为众儒排弃歆独识之知是周公致太平之道河
 南缑氏杜子春永平时初能通其读郑众贾逵往受
仪礼集编 卷首上 第 25b 页 WYG0110-0026b.png
 业焉其后马融郑玄之等各有传授
魏氏了翁曰人生而莫不有仁义之性存乎其心经礼
 三百曲礼三千圣人禀诸天地所以合内外之道而
 节文乎仁义者也自周衰诸侯去籍虽以二代之后
 而不足徵犹赖夫子之所雅言群弟子之所记录故
 尚有存者迨至秦挟书之令作而礼再厄又得河间
 献王二戴马郑相与保残补坏晋宋隋唐诸儒迭为
 发挥三礼得不尽亡自正义既出先儒全书泯不复
仪礼集编 卷首上 第 26a 页 WYG0110-0026c.png
 见自列于科目博士诸生亦不过习其句读以为利
 禄计至金陵王氏又罢仪礼取士仅存周官戴记之
 科而士习于礼者滋鲜唯关洛诸大儒上接洙泗之
 传乃仅与门人弟子难疑荅问而未及著为全书呜
 呼学残文缺无所因袭驱一世之人而冥行焉岂不
 重可叹与
卫氏湜曰贾公彦同李元植编仪礼疏仪礼自郑注之
 后仅有黄庆李孟悊二家疏义公彦等定为五十卷
仪礼集编 卷首上 第 26b 页 WYG0110-0026d.png
吴氏澄曰礼经残阙之馀独此十七篇为全书自王安
 石行新法经义废黜此经学者罕传习矣
童氏承叙曰仪礼有诸儒传记郑康成注贾公彦疏朱
 文公又合经传为通解皆彰彰较著矣公门人杨复
 又各为之图俱可蹈迪匪直易读也
赵氏魏史曰仪礼者周公监二代而制之以经世者也
 中庸云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大经小曲皆
 谓之仪是三百仪礼之纲领三千仪礼之条件礼经
仪礼集编 卷首上 第 27a 页 WYG0110-0027a.png
 之大全登孔门者犹及见之而孟氏以后残缺多矣
 汉兴河间献王得孔壁礼经五十六篇自十七篇与
 高堂生所传同外馀三十九篇在于秘府谓之逸礼
 继以新莽之乱亡焉故迄今所存止此而已其篇次
 二戴与刘氏别录参差不同而郑本一依刘氏其注
 疏朱子盖尝以浮芜病焉欲力为釐正而不果近代
 吴氏亦尝嗣为考定焉而未尽
顾氏炎武曰礼者本于人心之节文以为自治治人之
仪礼集编 卷首上 第 27b 页 WYG0110-0027b.png
 具是以孔子之圣犹问礼于老𣆀而其与弟子答问
 之言虽节目之微无不备悉语其子伯鱼曰不学礼
 无以立乡党一篇皆动容周旋中礼之效然则周公
 之所以为治孔子之所以为教舍礼其何以焉三代
 之礼其存于后世而无疵者独有仪礼一经自熙宁
 中王安石变乱旧制始罢仪礼不立学官而此经遂
 废此新法之为经害者一也南渡以后二陆起于金
 溪其说以德性为宗学者便其简易群然趋之而于
仪礼集编 卷首上 第 28a 页 WYG0110-0027c.png
 制度文为一切鄙为末事赖有朱子正言立辨欲修
 三礼之书而卒不能胜夫空虚妙悟之学此新法之
 为经害者二也沿至于今有坐皋比称讲师门徒数
 百自拟濂洛而终身未读此经误文一遍者若天下
 之书皆出于国子监所颁以为定本而此经误文最
 多或至脱一简一句非唐石经之尚存于关中则后
 儒无繇以得之矣据石经刋监本复立之学官以习
 士子而姑劝之以利禄使毋失其传此有天下之责
仪礼集编 卷首上 第 28b 页 WYG0110-0027d.png
 也
姜氏兆锡曰礼看来有三变自上世到周公时极盛其
 后却坏了此一兴废犹自人行礼者言之其后孔子
 修明礼乐又一盛到燔书却大坏此一兴废并典籍
 亦都亡其后汉兴仪礼得高堂生并其五传弟子至
 大小戴遂集为记周礼至河间献王亦显其后义解
 繁多后郑注三礼号有功然溺祖谶纬之学圣證论
 多力争之宋世最右文遭荆公弃经任传三礼诸科
仪礼集编 卷首上 第 29a 页 WYG0110-0028a.png
 多罢中间更数废兴虽经存亦与无经相似以是诸
 子与其门弟子釐修典籍良非得已
   一论作经之人(记传/附)
崔氏灵恩曰仪礼者周公所制吉礼唯得臣礼三篇凶
 礼得四篇上自天子下自庶人其礼同等馀三篇皆
 臣礼宾礼唯存三篇军礼亡失嘉礼得七篇
孔氏颖达曰洛诰云考朕昭子刑乃单文祖德又礼记
 明堂位云周公摄政六年制礼作乐颁度量于天下
仪礼集编 卷首上 第 29b 页 WYG0110-0028b.png
 所制之礼则周官仪礼也
陆氏德明曰周仪二礼并周公所制
晁氏公武曰西汉诸儒得古文礼凡五十六篇高堂生
 传士礼十七篇为仪礼丧服传一卷子夏所为
朱子曰汉志诸记自一百三十一篇以下与经文本不
 相杂疑今亦多见于本篇后记及二戴之记孔子
 家语等书特不可考其所自耳
马氏廷鸾曰周公之经何制之备也子夏之传何文之
仪礼集编 卷首上 第 30a 页 WYG0110-0028c.png
 奇也
敖氏继公曰仪礼何代之书也曰周之书也何人而作
 也曰先儒皆以为周公所作愚亦意其或然也何以
 言之周自武王始有天下然其时已老矣必未暇为
 此事也至周公相成王乃始制礼作乐以致太平故
 以其时考之则当是周公之书又以其书考之辞意
 简严品节详备非圣人莫能为益有见其果为周公
 之书也然周公此书乃为侯国而作也而王朝之礼
仪礼集编 卷首上 第 30b 页 WYG0110-0028d.png
 不与焉何以知其然也书中十七篇冠昏相见乡饮
 乡射士丧既夕士虞特牲馈食凡九篇皆言侯国之
 士礼少牢馈食上下二篇皆言侯国之大夫礼聘食
 燕大射四篇皆言诸侯之礼唯觐礼一篇则言诸侯
 朝天子之礼然主于诸侯而言也丧服篇中言诸侯
 及公子大夫士之服详矣其间虽有诸侯与诸侯之
 大夫为天子之服然亦皆主于诸侯与其大夫而言
 也由是观之则此书决为侯国之书无疑矣然则圣
仪礼集编 卷首上 第 31a 页 WYG0110-0029a.png
 人必为侯国作此书者何也夫子有言曰夫礼必本
 于天殽于地列于鬼神达于丧祭冠昏射御朝聘圣
 人以礼示之故天下国家可得而正也以夫子此言
 證之则是书也圣人其以为正天下之具也欤故当
 是时天下五等之国莫不宝守是书而藏之有司以
 为典籍无事则其君臣相与讲明之有事则皆据此
 以行礼又且颁之于其国以教其人此有周盛时所
 以国无异礼家无殊俗兵寝刑措以跻太平者其以
仪礼集编 卷首上 第 31b 页 WYG0110-0029b.png
 是乎其后王室衰微诸侯不道乐于放纵而惮于检
 束也于是恶典籍之不便于已而皆去之则其向之
 受于王朝者不复藏于有司矣向之藏于有司者或
 私传于民间矣此十七篇之所以不绝如线而幸
 存以至今日也礼古经十七篇其十三篇之后皆有
 记四篇则无之四篇者士相见大射少牢上下也然
 以意度之此四篇者未必无一记之可言或者有之
 而亡逸焉耳
仪礼集编 卷首上 第 32a 页 WYG0110-0029c.png
熊氏朋来曰仪礼是经礼记是传儒者恒言之以冠昏
 义乡饮酒义射义燕义聘义与仪礼士冠士昏乡饮
 酒射燕聘之礼相为经传也刘氏又补士相见公食
 大夫二义以为二经之传及读仪礼则士冠礼自记
 冠义以后即冠礼之记矣士昏礼自记士昏礼凡行
 事以后即昏礼之记矣乡饮酒自记乡朝服而谋宾
 介以后即乡饮之记矣乡射礼自记大夫与公士为
 宾以后即乡射之记矣燕礼自记燕朝服于寝以后
仪礼集编 卷首上 第 32b 页 WYG0110-0029d.png
 即燕礼之记矣聘礼自记久无事则聘焉以后即聘
 礼之记矣公食大夫礼自记不宿戒以后即公食大
 夫之记矣觐礼自记凡俟于东厢以后即觐礼之记
 矣士虞礼自记虞沐浴不栉以后即士虞礼之记矣
 特牲馈食礼自记特牲以后即特牲之记矣士丧礼
 则士处适寝以后附在既夕者即士丧礼之记矣既
 夕礼则启之昕以后即既夕之记矣汉儒称既夕礼
 即士丧礼下篇故二记合为一也丧服一篇每章有
仪礼集编 卷首上 第 33a 页 WYG0110-0030a.png
 子夏作传而记公子为其母以后又别为丧服之记
 其记文亦有传是子夏以前有此记矣十七篇唯士
 相见大射少牢馈食有司彻四篇不言记其言记者
 十有三篇然冠礼之记有孔子曰其文与郊特牲所
 记冠义正同其馀诸篇唯既夕之记略见于丧大记
 之首章丧服之传与大传中数与(与疑当/作语)相似馀记
 自与小戴冠昏等六义不同何二戴不以礼经所有
 之记文而传之也十三篇之后各有记必出于孔子
仪礼集编 卷首上 第 33b 页 WYG0110-0030b.png
 之后子夏之前盖孔子定礼而门人记之故子夏为
 作丧服传而并其记亦作传焉 聘礼篇末执圭如
 重入门鞠躬私觌愉愉等语未知乡党用聘礼语抑
 聘礼用乡党语大抵礼经多出于七十二子之徒所
 传案朱子乡党集注引晁氏曰定公九年孔子仕鲁
 至十三年适齐其间无朝聘之事疑使摈执圭二节
 孔子尝言其礼如此又引苏氏曰孔氏遗书杂记曲
 礼非必孔子事也见得古有遗礼之书圣门因记其
仪礼集编 卷首上 第 34a 页 WYG0110-0030c.png
 语
何氏乔新曰仪礼未知孰作或以为周公之作也孔子
 有学礼之言礼记有读礼之文当是时固已有简牍
 之传矣决非秦汉间笔也其法度必出于圣人若曰
 周公作之则非所敢知也
湛氏若水曰仪礼有有经而无传者矣公食大夫也士
 相见也有有传而无经者矣郊特牲也诸侯衅庙也
 迁庙也公符也投壶也有经中之传者矣凡仪礼之
仪礼集编 卷首上 第 34b 页 WYG0110-0030d.png
 经曰记者也有传中之传者矣玉藻之有深衣也明
 堂之有月令也
刘氏绩曰汉初高堂生为博士传仪礼十七篇先儒以
 为周公作按记哀公使孺悲之孔子学士丧礼士丧
 礼于是乎书则中晦而孔子述之者也独丧服子夏
 为传岂以通上下兼经权难知欤
郝氏敬曰仪礼者礼之仪周衰礼亡昔贤纂辑见閒著
 为斯仪非必尽先圣之旧然欲观古礼舍此末由矣
仪礼集编 卷首上 第 35a 页 WYG0110-0031a.png
唐氏伯元曰仪礼存者为古经尚矣凡礼有经有记有
 义有传记亦经也缀之经则不成章传亦义也不曰
 义而曰传逊辞也唯冠有义唯丧有传而诸礼皆无
 者失之也
  一论仪礼与周礼礼记不同
孔氏颖达曰郑作序云礼者体也履也统之于心曰体
 践而行之曰履郑知然者礼器云礼者体也祭义云
 礼者履此者也礼记既有此释故郑依而用之礼虽
仪礼集编 卷首上 第 35b 页 WYG0110-0031b.png
 合训体履则周官为体仪礼为履故郑又云然则三
 百三千虽混同为礼至于并立俱陈则曰此经礼也
 此曲礼也或云此经文也此威仪也是周礼仪礼有
 体履之别也所以周礼为体者周礼是立治之本统
 之心体以齐正于物故为体贺㻛云其体有二一是
 物体言万物贵贱高下小大文质各有其体二曰礼
 体言圣人制法体此万物使高下贵贱各得宜也其
 仪礼但明体之所行践履之事物虽万体皆同一体
仪礼集编 卷首上 第 36a 页 WYG0110-0031c.png
 履无两义也
陆氏德明曰三礼次第周为本仪为末
贾氏公彦曰周礼仪礼发源是一理有始终分为二部
 并是周公摄政太平之书周礼为本仪礼为末
张子曰看得仪礼则晓得周礼与礼记
吕氏大临曰冠昏射乡燕聘天下之达礼也仪礼所载
 谓之礼者礼之经也礼记所载谓之义者训其经之
 义耳
仪礼集编 卷首上 第 36b 页 WYG0110-0031d.png
周氏谞曰礼经之残缺久矣世之所传曰周礼曰仪礼
 曰礼记其间独周礼为太平之成法仪礼者又次之
 礼记者杂记先王之法言而尚多汉儒附会之疵此
 学者所宜精择
朱子曰周官一书固为礼之纲领至其仪法度数则仪
 礼乃其本经而礼记是解仪礼之义 礼书如仪礼
 尚完傋如他书 仪礼是经礼记是解仪礼且如仪
 礼有冠礼礼记便有冠义仪礼有昏礼礼记便有昏
仪礼集编 卷首上 第 37a 页 WYG0110-0032a.png
 义以至燕射之礼莫不皆然只是仪礼有士相见礼
 礼记却无士相见义后来刘原甫补成一篇学礼记
 下言语只是解他仪礼
虙氏曰礼记乃仪礼之传仪礼有冠礼礼记有冠义以
 释之仪礼有昏礼礼记则有昏义以释之仪礼有乡
 饮酒礼礼记则有乡饮酒义以释之仪礼有燕礼礼
 记则有燕义以释之仪礼有聘礼礼记则有聘义以
 释之其他篇中虽或杂引四代之制而其言多与仪
仪礼集编 卷首上 第 37b 页 WYG0110-0032b.png
 礼相为表里但周礼仪礼皆周公所作而礼记则汉
 儒所录虽曰汉儒所录然亦仪礼之流也何以言之
 周礼虽得之于河间献王时无有传之者武帝以为
 末世渎乱之书何休以为六国阴谋之书至于汉末
 乃行于世唯仪礼之书汉初已行故高堂生传之萧
 奋萧奋传之孟卿孟卿传之后苍后苍传之戴德戴
 圣二戴因习仪礼而录礼记故知礼记仪礼之流也
三礼正义曰周礼仪礼并周公所记所谓礼经三百威
仪礼集编 卷首上 第 38a 页 WYG0110-0032c.png
 仪三千礼经则周礼也威仪则仪礼也
熊氏朋来曰三礼之中如周礼大纲虽正其间职掌繁
 密恐传之者不皆周公之旧左传所引周公周礼曰
 殊与今周礼不相似亦恨其仅以(以本或/作似)左传之文
 尔大小戴所记因多格言而讹谬亦不免惟仪礼为
 礼经之稍完者先儒谓其文物彬彬乃周公制作之
 廑存者后之君子有志于礼乐勿以难读而不加意
 也
仪礼集编 卷首上 第 38b 页 WYG0110-0032d.png
湛氏若水曰曲礼大醇而小疵仪礼极醇而无疵
万氏斯大曰仪礼一书与礼记相为表里考仪文则仪
 礼为备言义理则礼记为精在圣人即吾心之义理
 而渐著之为仪文在后人必通达其仪文而后得明
 其义理故读礼记而不知仪礼是无根之木无源之
 水也
张氏尔岐曰在昔周公制礼用致太平据当时施于朝
 廷乡国者勒为典籍天下共守之其大体为周官其
仪礼集编 卷首上 第 39a 页 WYG0110-0033a.png
 详节备文则为仪礼
  一论仪礼不可废(疑经者附/)
论语述而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季氏不学
 礼无以立
春秋说题辞曰礼者所以设容俯仰以信进退以度礼
 得则天下咸宜不可须臾离也
徐氏干曰夫礼也者人之急也可终身蹈而不可须臾
 离也须臾离则慆慢之行臻焉须臾忘则慆慢之心
仪礼集编 卷首上 第 39b 页 WYG0110-0033b.png
 生焉况无礼而可以终始乎
刘氏协曰礼立体宏用据事剬范章条纤曲执而后显
 采掇片言莫非宝也 铭诔箴祝则礼总其端
王氏通曰冠礼废天下无成人矣昏礼废天下无家道
 矣丧礼废天下遗其亲矣祭礼废天下忘其祖矣呜
 呼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韩子曰余尝苦仪礼难读且又行于今者盖寡沿袭不
 同复之无由考于今诚无所用云然然文王周公之
仪礼集编 卷首上 第 40a 页 WYG0110-0033c.png
 法制具在于是孔子曰吾从周谓其文章之盛也古
 书之存者希矣百氏杂家尚有可取况圣人之制度
 耶于是掇其大要奇辞奥旨著于篇学者可观焉惜
 吾不及其时揖让进退于其间呜呼盛哉
徐氏积曰仪礼粗为完书然决非尽出于圣人何以知
 之夫礼者出于人情也而仪礼有曰父在母不可以
 为三年之服又曰嫂叔无服所以避嫌也又曰师无
 服此岂人情哉盖多出于汉儒喜行其私意或用其
仪礼集编 卷首上 第 40b 页 WYG0110-0033d.png
 师说或利其购金而为之耳
吕氏本中曰后生学问且须理会曲礼少仪仪礼等学
 洒扫应对进退之事及先理会尔雅训诂等文字然
 后可以语上下学而上达自此脱然有得自然度越
 诸子不如此则是躐等犯分凌节终不能成孰先传
 焉孰后倦焉不可不察也
张氏淳曰刘歆言高堂生所得独为士礼而今仪礼乃
 有天子诸侯大夫之礼居其大半疑今仪礼非高堂
仪礼集编 卷首上 第 41a 页 WYG0110-0034a.png
 生之书但篇数偶同耳
朱子曰张忠甫疑今仪礼非高堂生之书但篇数偶同
 耳此则不深考于刘歆说所订之误又不察其所谓
 士礼者特略举首篇以明之其曰推而致于天子者
 盖专指冠昏丧祭而言若燕射朝聘则士岂有是礼
 而可推耶 仪礼不是古人预作一书如此初间只
 是以义起渐渐相袭行得好只管巧至于情文极细
 密极周致处圣人见此意思好故录成书 仪礼事
仪礼集编 卷首上 第 41b 页 WYG0110-0034b.png
 事都载在里面其间曲折难行处他都有个措置得
 恰好
魏氏了翁曰仪礼一经幸存以之参考诸经尤为有功
 洒扫应对进退恭敬辞逊撙节非由外心以生也非
 忠信之薄也非人情之伪也凡皆人性之固有天秩
 之自然而非有一毫勉强增益也学者诚能即是仅
 存而推寻之内反诸心随事省察充而至于动容周
 旋之会揖逊征伐之时则是礼也将以宅天衷而奠
仪礼集编 卷首上 第 42a 页 WYG0110-0034c.png
 民极岂形器云乎哉
章氏如愚曰大宋朝乐史谓仪礼有可疑者五汉儒传
 授曲台杂记后马融郑众始传周官而仪礼未尝以
 教授一疑也周礼缺冬官求之千金不可得使有仪
 礼全书诸儒宁不献之朝乎班固七略刘歆九种并
 不著仪礼魏晋梁陈之间是书始行二疑也聘礼篇
 所记宾行飨饩之物禾米刍薪之数笾豆簠簋之实
 铏壶鼎瓮之列考之周官掌客之说不同三疑也其
仪礼集编 卷首上 第 42b 页 WYG0110-0034d.png
 中一篇丧服盖讲师设问难以相解说之辞非周公
 之书四疑也周公所载自王以下至公侯伯子男皆
 有其礼而仪礼所谓公食大夫礼及燕礼皆公与卿
 大夫之事不及于王其他篇所言曰主人曰宾而已
 似侯国之书使周公当太平之时岂不设天子之礼
 五疑也今考其书犹有可疑者且吉凶宾嘉皆有其
 礼而军礼独阙焉自天子至士皆有冠礼而大夫独
 无焉乡饮酒之礼有党正以正齿位而今独不载焉
仪礼集编 卷首上 第 43a 页 WYG0110-0035a.png
 宾礼之别有八燕礼之等有四冠昏之篇皆冠以士
 大射之礼独名曰仪朝遇之礼不录而独存觐礼其
 他礼食不载而独有公食大夫礼以至言本末之异
 同是皆考究精微者焉
王氏应麟曰韩文公读仪礼谓考于今无所用愚谓天
 秩有礼小大由之冠昏丧祭必于是稽焉文公大儒
 以为无所用毋怪乎冠礼之行不非郑尹而怏子孙
 也
仪礼集编 卷首上 第 43b 页 WYG0110-0035b.png
马氏廷鸾曰仪礼为书于奇辞奥旨中有精义妙道焉
 于纤悉曲折中有明辨等级焉不惟欲人之善其生
 且欲人之善其死不惟致严于冠昏朝聘乡射而尤
 致严于丧祭后世徒以其推士礼而达之天子以为
 残阙不可考之书徐而观之一士也天子之士与诸
 侯之士不同上大夫与下大夫不同等而上之固有
 可得而详者矣
敖氏继公曰先王之世人无贵贱事无大小皆有礼以
仪礼集编 卷首上 第 44a 页 WYG0110-0035c.png
 行之盖以礼有所阙则事有所遗故其数不容不如
 是之多也去古既远而其所存者乃不能什一也可
 胜叹哉夫其已废坏而亡逸者固不可复见矣其幸
 有而未泯者吾曹安可不尽心而讲明之乎固不宜
 以其无用于今为说而绝之也
宋氏濂曰周制朝觐燕飨馈食昏丧诸礼其升降揖让
 之节既行之矣然后笔之为仪礼之文
徐氏三重曰仪礼一书无论是否先王之旧即于今所
仪礼集编 卷首上 第 44b 页 WYG0110-0035d.png
 传者若士大夫少而诵习之长而谨守奉行之终其
 身恐朝夕跬步有违也如此心安得不收敛身安得
 不斋饬一言一动安得不循分秉礼而上临下奉何
 一人不贤良君子乎此古昔敦让教化成就人材之
 轨物所以臻太平盛治者孰谓不由此道也
童氏承叙曰或曰高堂生所传特士礼耳馀多散佚又
 曰古礼于今无所用之虽昌黎亦云然夫礼也者理
 也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孔子曰殷因于夏
仪礼集编 卷首上 第 45a 页 WYG0110-0036a.png
 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因者
 其本也损益者其末也恊诸义而恊则先王所未有
 者可以义起矣故后苍有推而致于天子之说然今
 观之冠昏相见士礼也乡饮乡射大夫礼也燕射觐
 聘公食大夫诸侯礼也士丧既夕士虞特牲馈食诸
 侯士礼也少牢馈食有司彻诸侯卿大夫礼也丧服
 则通于上下顾独曰士礼何哉夫礼无本不立无文
 不行虽夏商之际不能无文焉至周而备尔孔子曰
仪礼集编 卷首上 第 45b 页 WYG0110-0036b.png
 虞夏之文不胜其质商周之质不胜其文盖思本也
 然文之蠹也久矣其在于今宜无所用至其本固未
 泯也是故因其文而溯之可知也因其本而拓之可
 行也不犹逾于并其文而亡之乎
郝氏敬曰礼非强作是人道之经纬无礼则无人道凡
 是书所言冠昏丧祭品节秩序皆天理之不得不然
 其间牵强拘泥烦琐迂僻强世难行者则时势古今
 之异学礼者所以贵达也 乡射即乡饮酒礼大射
仪礼集编 卷首上 第 46a 页 WYG0110-0036c.png
 即燕礼既夕即士丧礼有司彻即少牢馈食礼其实
 止十有二篇然不啻详已冠昏丧祭朝聘燕飨礼之
 大物止此饮食男女养生送死人生日用止此升降
 进退周旋裼袭行礼节文止此天子诸侯同此人伦
 同此仪则隆杀多寡因时制宜孔子所谓殷因于夏
 礼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而人主为礼法之宗礼
 难预设若一一定为常制使百世共守则是礼有因
 无损益虽二帝三王不能矣是书详处太琐如祭醴
仪礼集编 卷首上 第 46b 页 WYG0110-0036d.png
 始扱一祭又扱再祭执皮内文兼执足三分庭一在
 南乡饮工左荷瑟后首挎越内弦牲体肩臂脊胁肫
 胳一骨二骨之类何其琐也及其行礼大节目如冠
 于庙而竟不及其祖祢既冠见母见君见乡里亲戚
 士大夫而竟不及其父昏礼自婿迎妇降西阶以至
 入室同牢烛出燕息而竟不言夫妇拜至明日新妇
 见舅姑馈食醴飨而竟不及夫婿此类又何略也如
 谓但举其槩而已则后儒读礼何为往往添补之乎
仪礼集编 卷首上 第 47a 页 WYG0110-0037a.png
  作仪礼者亦未及亲见古人故其辞多罔象如凡
 礼行于庙竟不言告庙之仪冠冕衣裳皆不定其制
 度物色庙寝堂阶房室户牖皆不明言其向背使后
 人猜度影响迄无定论每于篇中引记闻参伍其无
 画一之见可知亲见古人必不尔 仪礼作于衰世
 故其仪文虽详而大纲不清虽不及天子之礼而时
 或杂越以大夫乱诸侯诸侯乱天子往往有之如燕
 礼称君为公是诸侯之礼也诸侯称公已为僣矣而
仪礼集编 卷首上 第 47b 页 WYG0110-0037b.png
 其臣又有称诸公位在卿大夫上者惟天子有三公
 诸侯之臣贵无加于卿而称公是乱天子也郑玄谓
 为大国之孤四命此周礼典命之说周礼亦非古也
 稽古以孟子为正孟子曰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
 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君一位卿一位大夫一
 位上士一位中士一位下士一位凡六等此周班也
 何尝诸侯有臣称公大国卿上有孤称诸公者乎乡
 射礼诸公席三重大夫席再重按尚书顾命王席亦
仪礼集编 卷首上 第 48a 页 WYG0110-0037c.png
 三重周礼司几筵职亦云王席三重而礼运曰王席
 五重诸侯席三重今云诸公席三重大夫再重亦乱
 也周礼天子射三侯九节诸侯七节大射礼诸侯也
 而侯道九十弓是乱天子也惟天子之事称大与诸
 侯射则用大侯称大射诸侯与其臣射用大侯称大
 射亦乱也说者谓士冠士昏士丧皆士礼然冠用爵
 弁昏乘墨车遣马有繁缨遣奠用五鼎一非僣与周
 衰礼废诸侯强暴大夫士无等作者承袭其讹非尽
仪礼集编 卷首上 第 48b 页 WYG0110-0037d.png
 先圣之旧也昔夫子作春秋于诸侯名号礼乐亡等
 皆因之而不变欲直书其事以存乱亡之迹示后世
 是非之公耳礼经正名辨分别嫌明微乌可以相仿
 礼袭其谬是训乱也言礼与言春秋异世儒未达耳
  世儒欲以仪礼为经割诸礼附之嗟夫诸礼家言
 虽圣人复生不能尽合矣虞夏殷周因革损益尚不
 相袭以孔子之圣学夏商之礼无徵不信而曰吾从
 周况世儒欲弥缝新故不同之迹以通之百世就使
仪礼集编 卷首上 第 49a 页 WYG0110-0038a.png
 补辑完备校勘精切必能一一可用之今日乎略举
 其近者如士冠不论有爵无爵辄用命服今可乎士
 亲迎乘大夫车马今可乎女子既许嫁笄矣出教于
 宗室三月今可乎纳采使者至门外主人迎拜不答
 入拜又不答今可乎主人迎宾门外先入及阶又先
 升今可乎主人门外送宾再拜宾遂去不顾今可乎
 男女相拜男拜手伏地女子直立肃拜今可乎士相
 见宾五请始得主人一出又不升堂止于大门内一
仪礼集编 卷首上 第 49b 页 WYG0110-0038b.png
 拜今可乎臣侍食于君不待君命先饭遍尝饮食今
 可乎侍食于先生异爵者先饭而后已今可乎盛服
 行礼忽尔袒衣旋袭又袒又袭如是数十次不已今
 可乎尊俎爵篚供馔之具不设几案错诸地今可乎
 食饭不以箸以手今可乎书必刀文必篆册必竹简
 必木今可乎人死三日然后殡敛今可乎明器苞筲
 等无用之物并纳诸圹中今可乎凡送币献酬之类
 宾主不同拜送者立俟受者拜而受者又立俟送者
仪礼集编 卷首上 第 50a 页 WYG0110-0038c.png
 答拜虽君臣父子皆然今可乎宾酢主人不亲举爵
 主人自酌以饮今可乎食不设主席主人亦不陪食
 今可乎孙为祖尸父拜其子明日傧尸则子为父客
 受其献酬今可乎舅下堂亲洗爵献新妇今可乎妇
 翁出门再拜送新婿今可乎子冠怀脯见母母再拜
 受今可乎父母为子丧三年父在母丧与妻同服庶
 子后父为其母缌麻今可乎其他大事朝聘祭享小
 事拜起坐立难通行者不可尽举必欲一一可信可
仪礼集编 卷首上 第 50b 页 WYG0110-0038d.png
 传使人必从虽圣人复起能乎
张氏尔岐曰汉志所载传礼者十三家其所发明皆周
 官及此十七篇之旨也十三家独小戴大显近代列
 于经以取士而二礼反日微盖先儒于周官疑信皆
 半而仪礼则苦其难读故也夫疑周官者尚以新莽
 荆国为口实仪礼则周公之所定孔子之所述当时
 圣君贤相士君子之所遵行可断然不疑者而以难
 读废可乎
仪礼集编 卷首上 第 51a 页 WYG0110-0039a.png
  一论题号篇目次第
孔子颖达曰周礼为本圣人体之仪礼为末圣人履之
 故郑序云体之为圣履之为贤是也既周礼为本则
 重者在前故宗伯序五礼以吉礼为上仪礼为末轻
 者在前故仪礼先冠昏后丧祭故郑序云二者或施
 而上或循而下
贾氏公彦曰周礼言周不言仪仪礼言仪不言周既同
 是周公摄政六年所制题号不同者周礼取别夏商
仪礼集编 卷首上 第 51b 页 WYG0110-0039b.png
 故言周仪礼不言周者欲见兼有异代之法故此篇
 有醮用酒燕礼云诸公士丧礼云商祝夏祝是兼夏
 殷故不言周又周礼是统心仪礼是践履外内相因
 首尾是一故周礼已言周仪礼不须言周周可知矣
 且仪礼又名曲礼故礼器云经礼三百曲礼三千郑
 注云曲犹事也事礼谓今礼也其中事仪三千言仪
 者见行事有威仪言曲者见行事有屈曲故有二名
 也 周礼云官叙官之法事急者为先不问官之大
仪礼集编 卷首上 第 52a 页 WYG0110-0039c.png
 小仪礼见其行事之法贱者为先故以士冠为先无
 大夫冠礼诸侯冠次之天子冠又次之其昏礼亦士
 为先大夫次之诸侯次之天子为后诸侯乡饮酒为
 先天子乡饮酒次之乡射燕礼以下皆然又以冠昏
 士相见为先后者以二十而冠三十而娶四十强而
 仕即有挚见乡大夫见已君相见来朝诸侯之等又
 为乡大夫州长行乡饮酒乡射之事以先吉后凶凶
 尽则行祭祀吉礼次叙之法其义可知 戴德戴圣
仪礼集编 卷首上 第 52b 页 WYG0110-0039d.png
 与刘向别录十七篇次第皆冠礼第一昏礼第二士
 相见第三自兹以下大戴即以士丧既夕士虞特牲
 少牢有司乡饮乡射燕礼大射聘礼公食觐礼丧服
 为次小戴则以乡饮乡射燕礼大射士虞丧服特牲
 少牢有司士丧既夕聘礼公食觐礼为次皆尊卑吉
 凶先后杂乱故郑说不从之唯刘向别录大射以上
 七篇与小戴同而其下乃以聘食觐礼丧服士丧既
 夕士虞特牲少牢有司为次皆尊卑吉凶次第伦叙
仪礼集编 卷首上 第 53a 页 WYG0110-0040a.png
 故郑用之也
张氏淳曰汉初未有仪礼之名疑后学者见十七篇中
 有仪有礼遂合而名之耳
陈氏骙曰仪礼者乃周家行礼涉于仪度委曲之书若
 后世所谓仪注者是也其初盖三千馀条
熊氏朋来曰仪礼名为十七篇实十五篇而已既夕礼
 乃士丧礼之下篇也有司彻乃少牢馈食礼之下篇
 也
仪礼集编 卷首上 第 53b 页 WYG0110-0040b.png
李氏黼曰仪礼亦周公之所作也凡冠昏丧祭饮射朝
 聘之仪法度数具焉故谓之仪礼
何氏乔新曰冠昏相见三篇皆士礼也乡饮乡射二篇
 大夫礼也燕射聘觐公食大夫五篇诸侯礼也士丧
 既夕士虞特牲馈食四篇皆诸侯之士丧祭礼少牢
 馈食有司彻二篇皆诸侯之卿大夫祭礼丧服一篇
 则通言上下之制
姜氏兆锡曰案大戴篇目之首盖以冠昏丧祭为次而
仪礼集编 卷首上 第 54a 页 WYG0110-0040c.png
 递及于饮射聘觐也其以丧服居后者上各篇皆言
 礼仪之节而是篇乃因仪礼而及其丧服之制以见
 凡行丧礼之仪所相依以为用者故后之与由是以
 推刘向篇目之次固胜于小戴而其视大戴则有不
 及者郑氏盖未免失所从违也
 
 
 
仪礼集编 卷首上 第 54b 页 WYG0110-0040d.png
 
 
 
 
 
 
 
 仪礼集编卷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