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
卷三 第 1a 页 WYG0448-0427c.png
钦定四库全书
 伊洛渊源录卷三
             宋 朱子 撰
 明道先生
  书行状后          游 酢
先生道德之高致经纶之远图进退之大节伊川季先
生与门人高弟既论其实矣酢复何言谨拾其遗事备
采录云先生生而有妙质闻道甚早年逾冠明诚夫子
卷三 第 1b 页 WYG0448-0427d.png
张子厚友而师之子厚少时自喜其才谓提骑卒数万
可横行匈奴视叛羌为易与耳故从之游者多能道边
事既而得闻先生论议乃归谢其徒尽弃其旧学以从
事明道其视先生虽外兄弟之子而虚心求益之意恳
恳如不及逮先生之官犹以书抵扈以定性未能不动
致问先生为破其疑使内外动静道通为一读其书可
考而知也其后子厚学成德尊识者谓与孟子比然犹
秘其学不多为人讲之其意若曰虽复多闻不务畜德
卷三 第 2a 页 WYG0448-0428a.png
徒善口耳而已故不屑与之言先生谓之曰道之不明
于天下久矣人善其所习自谓至足必欲如孔门不愤
不启不悱不发则师资势隔而先王之道或几乎熄矣
趣今之时且当随其资而诱之虽识有明暗志有浅深
亦各有得焉而尧舜之道庶可驯致子厚用其言故关
中学者躬行之多与洛人并推其所自先生发之也擢
为御史睿眷甚渥亟承德音所献纳必据经术事常辨
于早而戒于渐一日神宗纵言及于辞命先生曰人主
卷三 第 2b 页 WYG0448-0428b.png
之学惟当务为急辞令非所先也神宗为之动颜会同
天节宫嫔专献奇巧为天子寿先生既言于朝又顾谓
执政戒之执政曰宫嫔实为非上意也庸何伤先生曰
作淫巧以荡上心所伤多矣公之言非是执政辞遂屈
是时有同在台列者志未必同然心慕其为人尝语人
曰他人之贤者犹可得而议也乃若伯淳则如美玉然
反复视之表里洞彻莫见疵瑕先生平生与人交无隐
情虽僮仆必托以忠信故人亦不忍欺之尝自澶渊遣
卷三 第 3a 页 WYG0448-0428c.png
奴持金诣京师贸用物计金之数可当二百千奴无父
母妻子同列闻之莫不骇且诮既而奴持物如期而归
众始叹服盖诚心发于中畅于四肢见之者信慕事之
者革心大抵类此先生少长亲闱视之如伤又气象清
越洒然如在尘外宜不能劳苦及遇事则每与贱者同
起居饮食人不堪其难而先生处之裕如也尝董役虽
祁寒烈日不拥裘不御盖时所巡行众莫测其至故人
自致力尝先期毕事异时夫伍中夜多哗一夫或怖万
卷三 第 3b 页 WYG0448-0428d.png
夫竞起奸人乘虚为盗者不可胜数先生以师律处之
遂讫去无哗者及役罢夫散部伍犹肃整如常初至鄠
有监酒税者以贿播闻然怙力文身自号能杀人众皆
惮之虽监司州将不敢发先生至将与之同事其人心
不自安辄为言曰外人谓某自盗官钱新主簿将发之
某势穷必杀人言未讫先生笑曰人之为言一至于此
足下食君之禄讵肯为盗万一有之将救死不暇安能
杀人其人默不敢言后亦私偿其所盗卒以善去州从
卷三 第 4a 页 WYG0448-0429a.png
事有既孤而遭祖母丧者身为嫡孙未果承重先生为
推典法意告之甚悉其人从之至今遂为定令而天下
搢绅始习为常盖先生御小人使不丽于法助君子使
必成其美又大抵类此先生虽不用而未尝一日忘朝
廷然久幽之操确乎如石胸中之气冲如也所至士大
夫多弃官从之学朝见而夕归饮其和茹其实既久而
不能去其有贫者以单衣御冬累年而志不变身不屈
盖先生之教要出于为巳而士之游其门者所学皆心
卷三 第 4b 页 WYG0448-0429b.png
到自得无求于外以故甚贫者忘饥寒已仕者忘爵禄
鲁重者敏谨细者裕强者无拂理愿者有立志可以修
身可以齐家可以治国平天下非若世之士妄意空无
追咏昔人之糟粕而身不与焉及措之事业则伥然无
据而已也方朝廷图任真儒以惠天下天下有识者谓
先生行且大用矣不幸而先生卒呜呼道之行与废果
非人力所能为也悲夫哭而为之赞曰
天地之心其太一之体与天地之化其太和之运与确
卷三 第 5a 页 WYG0448-0429c.png
然高明万物覆焉隤然博厚万物载焉非以其一与阳
自此舒阴自此凝消息满虚莫见其形非以其和与夫
子之德其融心涤虑默契于此与不然何穆穆不己浑
浑无涯而能言之士莫足以颂其美与嗟乎孰谓此道
未施此民未觉而先觉者逝与百世之下有想见夫子
而不可得者亦能观诸天地之际与
  哀词            吕大临
呜呼去圣远矣斯文丧矣先王之流风善政泯没而不
卷三 第 5b 页 WYG0448-0429d.png
可见明师贤弟子传授之学断续而不得闻以章句训
诂为能穷遗经以仪章度数为能尽儒术使圣人之道
玩于腐儒讽诵之馀隐于百姓日用之末反求诸已则
罔然无得施之于天下则若不可行异端争衡犹不与
此先生负特立之才知大学之要博文强识躬行力究
察伦明物极其所止涣然心释洞见道体其造于约也
虽事变之感不一知应以是心而不穷虽天下之理至
众知反之吾身而自足其致于一也异端并立而不能
卷三 第 6a 页 WYG0448-0430a.png
移圣人复起而不与易其养之成也和气充浃见于声
容然望之崇深不可慢也遇事优为从容不迫然诚心
恳恻弗之措也其自任之重也宁学圣人而未至不欲
以一善成名宁以一物不被泽为巳病不欲以一时之
利为巳功其自信之笃也吾志可行不苟洁其去就吾
义所安虽小官有所不屑夫位天地育万物者道也传
斯道者斯文也振已坠之文达未行之道者先生也使
学不卒传志不卒行至于此极者天也先生之德可形
卷三 第 6b 页 WYG0448-0430b.png
容者犹可道也其独智自得合乎天契乎先圣者不可
得而道也元丰八年六月明道先生卒门人学者皆以
所自得者名先生之德先生之德未易名也亦各伸其
志尔
  墓表
大宋明道先生程君伯淳之墓
       守太师致仕潞国公文彦博题
先生名灏字伯淳葬于伊川潞国太师题其墓曰明道
卷三 第 7a 页 WYG0448-0430c.png
先生弟颐序其所以刻之石曰周公没圣人之道不行
孟轲死圣人之学不传道不行百世无善治学不传千
载无真儒无善治士犹得以明夫善治之道以淑诸人
以传诸后无真儒天下贸贸焉莫知所之人欲肆而天
理灭矣先生生千四百年之后得不传之学于遗经志
将以斯道觉斯民天不慭遗哲人早世乡人士大夫相
与议曰道之不明也久矣先生出倡圣学以示人辨异
端辟邪说开历古之沈迷圣人之道得先生而后明为
卷三 第 7b 页 WYG0448-0430d.png
功大矣于是帝师采众议而为之称以表其墓学者之
于道知所向然后见斯人之为功知所至然后见斯名
之称情山可夷谷可堙明道之名亘万世而长存勒石
墓旁以诏后人
  赞             陈 恬
贤哉先生始于孝弟孝笃于亲弟友其弟推以治人不
为而化民靡有争揖让于野移之事君谠言忠谟奸邪
之言感动欷歔举以教人粹然王道天下英材躬服允
卷三 第 8a 页 WYG0448-0431a.png
蹈本于正身惟德温温如冬之日如夏之云终其默识
洞畅今古钩深穷微该世之务贤哉先生超然绝伦大
用甚迩胡夺之年先生之道不在其弟方其初起天下
咸喜今其西矣天下怀矣谁为有力进之君矣俾行其
道觉斯民矣
  遗事(二十/七条)
明道先生曰吾学虽有所受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帖
出来(见上蔡/语录)
卷三 第 8b 页 WYG0448-0431b.png
先生谓学者曰贤看灏如此灏煞用工夫
常见伯淳所在临政便上下响应到了人众后便成风
成风则有所鼓动天地间只是一个风以动之也(见程/氏遗)
(书伊川/先生语)
明道作县常于坐右书视民如伤四字云灏每日常有
愧于此观其用心应是不到错决挞了人(见龟山/语录)
明道临民刑未尝不用亦严亦威然至诚感人而人化
(见候子/雅言)
卷三 第 9a 页 WYG0448-0431c.png
明道主簿上元时谢师直为江东转运判官师宰来省
其兄尝从明道假公仆掘桑白皮明道问之曰漕司役
卒甚多何为不使曰本草说桑白皮出土见日者杀人
以伯淳所使人不欺故假之尔师宰之相信如此(见文/集伊)
(川记/下同)
谢师直尹洛时尝谈经与鄙意不合因曰伯淳亦然往
在上元景温说春秋犹时见取至言易则皆曰非是颐
谓曰二君皆通易者也监司谈经而主簿乃曰非是监
卷三 第 9b 页 WYG0448-0431d.png
司不怒主簿敢言非通易能如是乎
明道昔见上称介甫之学对曰王安石之学不是上愕
然问曰何对曰臣不敢远引止以近事明之臣尝读诗
言周公之德云公孙硕肤赤舄几几周公盛德形容如
是之盛如王安石其身犹不能自治何足以及此(见遗/书又)
(按龟山语录亦载此语称周公赤舄几几圣人盖如/此若安石刚𥚹自任恐圣人不然恐当以遗书为正)
神宗问王安石之学如何明道对曰安石博学多闻则
有之守约则未也(见遗书/下同)
卷三 第 10a 页 WYG0448-0432a.png
荆公尝与明道论事不合因谓先生曰公之学如上壁
言难行也明道曰参政之学如捉风后来逐不附巳者
而独不怨明道且曰此人虽未知道亦忠信人也
新政之改亦是吾党争之有太过成就今日之事涂炭
天下亦须两分其罪可也当时天下岌岌乎殆哉介甫
欲去数矣其时介甫直以数事上前卜去就若青苗之
议不行则决其去伯淳于上前与孙莘老同得上意要
了当此事大扺上意不欲抑介甫要得人担当了而介
卷三 第 10b 页 WYG0448-0432b.png
甫之意亦尚无必伯淳尝言管仲犹能言出令当如流
水以顺人心今参政须要做不顺人心事何故介甫之
意只恐始为人所沮其后行不得伯淳却道但做顺人
心事人谁不愿从也介甫道此感贤诚意却则为天祺
其日于中书大悖缘是介甫大怒遂以死力争于上前
上为之一以听用从此党分矣莘老受约束而不肯行
遂坐贬而伯淳遂待罪既而除以西京提刑伯淳复求
对遂见上上言有甚文字伯淳云今咫尺天颜尚不能
卷三 第 11a 页 WYG0448-0432c.png
少回天意文字更复何用欲去而上问者数四伯淳每
以陛下不宜轻用兵为言朝廷群臣无能任陛下事者
以今日之患观之犹是自家不善从容至于青苗且放
过又且何妨伯淳当言职苦不曾使文字大纲只是于
上前说了其他些小文字只是备礼而己大抵自仁祖
朝优容谏臣当言职者必以诋讦而去为贤习以成风
惟恐人言不称职以去为落便宜昨来诸君盖未免此
苟如是为则是为己尚有私意在却不在朝廷不干事
卷三 第 11b 页 WYG0448-0432d.png

今日朝廷所以特恶忌伯淳者以其可理会事只是理
会学这里动则于他辈有所不便也故特恶之深
以吾自处犹是自家当初学未至意未诚其德尚薄无
以感动他天意此自思则如此然今日许大气燄当时
欲一二人动之诚如河滨之人捧土以塞孟津诚可笑
也据当时事势又至于今日岂不是命
程伯淳先生尝曰熙宁初王介甫行新法并用君子小
卷三 第 12a 页 WYG0448-0433a.png
人君子正直不合介甫以为俗学不通世务斥去小人
苟容谄佞介甫以为有才知变通用之君子如司马君
实不拜同知枢密院以去范尧夫辞同修起居注得罪
张天祺自监察御史面折介甫被谪介甫性狠愎众人
皆以为不可则执之愈坚君子既去所用皆小人争为
刻薄故害天下益深使众君子未与之敌俟其势久自
缓委曲平章尚有听从之理则小人无隙以乘其为害
不至于此之甚也(见邵氏/闻见录)
卷三 第 12b 页 WYG0448-0433b.png
圣人志在天下国家与常人志在功名全别孟子传圣
人之道故曰予岂若是小丈夫然哉谏于其君而不受
则悻悻然见于其面去则穷日之力且看圣人气象则
别明道先生却是如此元丰中有诏起吕申公司马温
公温公不起明道作诗送吕申公又诗寄温公(二诗皆/见文集)
其意直是眷眷在天下国家虽然如此于去就又却极
分明不放过一步作台官时言新法者皆得责明道独
除提刑辞不受改除签判乃止(见胡氏/传家录)
卷三 第 13a 页 WYG0448-0433c.png
元丰二年二月诏以程颢同判武学顾临权开封府推
官谏官李定以颢尝为御史论新法与临并言罢之吕
申公上疏略曰颢立身行已素有本末讲学议论久益
疏通且其在言路日时有论列皆辞意忠厚不失臣子
之体
扶沟地卑岁有水旱明道先生经画沟洫之法以治之
未及兴工而先生去官先生曰以扶沟之地尽为沟洫
必数年乃成吾为经画十里之地以开其端后之人知
卷三 第 13b 页 WYG0448-0433d.png
其利必有继之者矣夫为令之职必使境内之民凶年
饥岁免于死亡饱食逸居有礼义之训然后为尽故吾
于扶沟开设学校聚邑人子弟教之亦几成而废夫百
里之施至狭也而道之兴废系焉是数事皆未及成岂
不有命欤然知而不为而责命之兴废则非矣此吾所
以不敢不尽心也(见庭闻/藁录)
明道终日坐如泥塑人然接人浑是一团和气所谓望
之俨然即之也温(见上蔡/语录)
卷三 第 14a 页 WYG0448-0434a.png
凡诗必使言之无罪闻者知戒所以尚谲谏也如东坡
诗只是讥诮朝廷无至诚恻怛爱君之意言之安得无
罪闻之岂足以戒乎伯淳先生诗云未须愁日暮天际
是轻阴又云莫辞盏酒十分醉只恐风花一片飞何其
温柔敦厚也闻之者亦且自然感动矣(见龟山/语录)
学者须是胸怀摆脱得开始得不见明道先生作鄠县
主簿时有诗云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
人不识予心乐将谓偷閒学少年看他胸中直是好与
卷三 第 14b 页 WYG0448-0434b.png
曾点底事一般先生又有诗云閒来无事不从容睡觉
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
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
到此是豪雄问周恭叔恁他放开如何谢曰他不是摆
脱得开只为立不住便放却忒早在里明道门摆脱得
开为他所过者化问见个甚道理便能所过者化谢曰
吕晋伯下得一转语好道所存者神便能所过者化所
过者化便能所存者神横渠云性性为能存神物物为
卷三 第 15a 页 WYG0448-0434c.png
能过化甚亲切(见上蔡语/录下同)
明道先生善言诗他又不曾章解句释但优游玩味吟
哦上下便使人有得处又曰伯淳谈诗并不下一字训
诂有时只转一两字点(平/声)掇地念过便教人省悟又曰
古人所以贵亲炙之也
伊川与君实语终日无一句相合明道与语直是道得

明道先生与门人讲论有不合者则曰更有商量伊川
卷三 第 15b 页 WYG0448-0434d.png
则直曰不然(见外/书)
康节邵先生作四贤吟云彦国之言铺陈晦叔之言简
当君实之言优游伯淳之言条畅四贤洛阳之望是以
在人之上有宋熙宁之间大为一时之壮(见击/壤集)
元丰八年三月五日神宗升遐诏至洛故相韩康公为
留守程宗丞伯淳为汝州酒官会有檄来举哀于府既
罢谓康公之子宗师兵部曰颢以言新法不便忤大臣
同列皆谪官颢独除监司颢不敢当辞之念先帝见知
卷三 第 16a 页 WYG0448-0435a.png
之恩终无以报已而泣兵部曰今日朝廷之事如何宗
丞曰司马君实吕晦叔作相矣兵部曰二公果作相当
如何宗丞曰当与元丰大臣同若先分党与他日可忧
兵部曰何忧宗丞曰元丰大臣皆嗜利者使自变其已
甚害民之法则善矣不然衣冠之害未艾也君实忠直
难与议晦叔解事恐力不足尔既而二公果并相召宗
丞未行以疾卒宗丞为温公申公所重使不早死更相
调护协济于朝则元祐朋党之论无自而起矣论此事
卷三 第 16b 页 WYG0448-0435b.png
时范醇夫朱公掞杜孝锡伯温同闻之今四十年而其
言益验故表而出之(见邵氏/闻见录)
先生墓志韩公持国撰孙公曼叔书(见文集然志文作/不传于世韩氏家)
(集经乱而/不存矣)
或问明道于富韩公公曰伯淳无福天下人也无福(见/涪)
(陵记/善录)
陈忠肃公尝作责沈文送其侄孙渊几叟云叶公沈诸
梁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叶公当世贤者鲁有仲尼
卷三 第 17a 页 WYG0448-0435c.png
而不知宜乎子路之不对也予元丰乙丑夏为礼部贡
院点检官适与校书郎范公醇夫同舍公尝论颜子之
不迁不贰惟伯淳有之子问公曰伯淳谁也公默然久
之曰不知有程伯淳邪予谢曰生长东南实未知也时
予年二十九矣自是以来尝以寡陋自愧(见陈忠肃公/集范公遗事)
(云自是每得明道先生/之文必冠带而后读之)
 
 
卷三 第 17b 页 WYG0448-0435d.png
 
 
 
 
 
 
 
 伊洛渊源录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