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十五
卷四十五 第 1a 页 WYG1318-016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曝书亭集卷


四十五
          翰林院检讨朱彝尊撰
 跋(四/)
   胡氏皇王大纪跋
孔子序书断自尧典始屈平之言曰邃古之初谁传道
之而谯周苏辙撰古史梁武帝撰通史胡卫撰通史缘
起罗泌撰路史言之不尽出于雅驯兼不尽传惟五峰
卷四十五 第 1b 页 WYG1318-0162b.png
胡氏所述皇王大纪八十卷自盘古氏迄周赧王举二
千馀岁事广摭史传以经义贯通之庶几择之精而语
之详矣近邹平马骕撰绎史疑其未见是编而体例颇
相似正可并存不废云胡氏名宏字仁仲文定公安国
季子尝谒杨中立于汴京从侯师圣于荆门故学有原
委书成于绍兴辛酉绍定间奉朝命索是书漕使曾为
镂版予所储者明万历辛亥重雕本也
   书钱氏补汉兵志后
卷四十五 第 2a 页 WYG1318-0162c.png
宋惩五代之弊收天下甲兵悉萃京师名曰禁军开宝
入籍十九万三千不为不多矣至道增至三十五万八
千天禧增至四十三万一千庆历增至八十二万六千
治平以降迄于元丰稍为裁减尚六十馀万徽宗将一
童贯而禁军阙额二十四万靖康之祸按籍止存三万
人而已无一夫可驱之战者遂以不支高宗将一张浚
富平符离之败弃师累十万乃莫有正其罪者尚可言
兵事乎乐清钱文子见南渡兵食之冗滥也以汉制不
卷四十五 第 2b 页 WYG1318-0162d.png
失寓兵于农遗意而班史无志因以补之书仅一卷言
近而旨远辞约而义该此非低头拱手高谈性命之学
者所能括也文子字文季绍熙三年由上舍释褐出
以吏部员外郎兼国史院编修官历宗正少卿退居白
石山下自号白石山人故所辑诗传及是编皆以白石
著录不知者疑是姜夔书误矣卷首有陈元粹序后有
王大昌跋皆其弟子跋称嘉定中锓板于淮南漕廨予
所抄者虞山钱曾藏本也
卷四十五 第 3a 页 WYG1318-0163a.png
   跋后汉书
范氏后汉书初无表志第有十帝纪八十列传而已故
梁剡令刘昭注续汉志序曰范晔良史诚跨众氏序或
未周志遂全阙刘知几曰其十志未成而死叶适云迁
固相踵作书志至范晔废不复著陈振孙云晔本书未
尝有志刘昭所注乃司马彪续汉书之八志尔相传宋
孙宣公奭判国子监校勘官书遂以司马氏志入之范
氏书中然昭序有云借旧志注以补之则不自奭始矣
卷四十五 第 3b 页 WYG1318-0163b.png
流传日久读史者直以为范氏之书吁可怪也续汉书
已亡八志赖入范书得存今宜别为分卷附纪传之后
兼以熊氏表附之则有条不紊一代之史大备惜乎未
有好事者为此举也
   吴氏两汉刊误补遗跋
两汉刊误补遗十卷题曰河南吴仁杰撰前有曾绛序
后有林瀛疏章丘李氏藏书也岁在丙寅亡儿(昆田/)
济南借得之抄以奉予按唐以前读两汉书者第有集
卷四十五 第 4a 页 WYG1318-0163c.png
解音义而已其后李善作辨惑颜游秦著决疑见于新书
艺文志至于宋作刊误者四家张泌余靖刘攽其一亡
其名氏矣刘氏之书因宋仁宗读后汉书见垦田字皆
作恳于是使侍中传诏中书俾刋正之攽为学官遂刊
其误宋志刘氏书凡四卷赵希弁读书附志云止二卷
西汉东汉各一卷当得其实今吴氏是编本以补刘氏
之遗而文多于刘足以徵其博洽也已仁杰字斗南别
号蠹隐居士本昆山人其称河南者举郡望而然登淳
卷四十五 第 4b 页 WYG1318-0163d.png
熙进士历官国子学录所著乐舞新书盐石新论及绛
序所称汉通鉴辑编年纪传之长而去其短者多不传
予所见者古周易论易图说离骚草木虫鱼疏及此书
焉尔
   书元赵居信蜀汉本末后
明乎陈寿不忘蜀汉之本心而后可更作蜀汉之史若
信都赵氏蜀汉本末一书其持论谓寿进曹魏于正统
抑昭烈为僣国视之与孙权同科是于三国志未尝絜
卷四十五 第 5a 页 WYG1318-0164a.png
其长短测其用意之深徒因纲目书法而作者也试取
寿之书法一一表出之则不予魏以正统昭烈非僣国
蜀与孙权殊科灼然见
   唐六典跋
唐会要开元二十七年二月中书令张九龄等撰六典
三十卷成上之百官称贺按开元十年起居舍人陆坚
被旨修是书帝手写白麻纸六条曰理曰教曰礼曰政
曰刑曰事令以类相从撰录以进张说知院以委徐坚
卷四十五 第 5b 页 WYG1318-0164b.png
坚思之经岁规制莫定萧嵩知院又引韦述始以令式
入六司仿周礼六官之制沿革并入注中敕所云法以
周官作为唐典是已其后九龄知院事加陆善经李林
甫代九龄加苑咸集贤注记称二十六年奏草上考新
旧唐书九龄以二十四年罢知政事寻谪荆州是进书
之日九龄久已去官矣程泰之撰雍录谓书成于九龄
为相之日进御当在二十四年林甫注成或在二十
年其说良是今本卷首直冠林甫之名若与九龄无预
卷四十五 第 6a 页 WYG1318-0164c.png
后学所当考正去小人之衔名而特书文献所上可也
   书孙氏唐史论断后
唐史论断三卷宋尚书刑部郎中充天章阁待制兼侍
读许州孙甫之翰撰甫以刘煦唐书繁冗失体改用编
年法著唐记七十五卷没后诏求其书留之禁中此则
其论断也庐陵欧阳氏涑水司马氏眉山苏氏南丰曾
氏交叹美之绍兴中曾镂板南剑州端平间复镌于东
阳郡今则流传寡矣绎其论议覈而不苛非若尹氏胡
卷四十五 第 6b 页 WYG1318-0164d.png
氏通鉴发明读史管见之少可多怪也
   唐会要跋
唐会要一百卷宋建隆二年宰相王溥撰进其书本于
苏冕冕弟弁共纂四十卷杨绍复等续之溥集两家书
广为百卷卷中恒存苏氏駮议太祖称其词简而礼备
诏藏史阁今雕本罕有予购之四十年近始借抄常熟
藏书家写本惜乎第七卷至第九卷失去杂以他书第十
卷亦有错杂文字九十二卷阙第二翻以后九十三九
卷四十五 第 7a 页 WYG1318-0165a.png
十四二卷全阙安得收藏家有善本借抄成完书姑识
此以俟
   五代会要跋
五代会要三十卷亦建隆初王溥所进予抄自古林曹
氏康熙甲戌春复从商丘宋氏借观江西旧抄本勘对
无异编中阙纸数翻两本亦同也五代之乱干戈俶扰
其君臣易置若传舍然未暇修其礼乐政刑然当日累
朝咸有实录可采而欧阳子作史仅成司天职方二考
卷四十五 第 7b 页 WYG1318-0165b.png
其馀槩置之微是书典章制度无足徵矣
   莆田陈氏九朝编年备要跋
九朝编年备要三十卷太学生莆田陈均平甫撰均丞
相俊卿之从孙也前有建安真德秀长乐郑性之知漳
州林岊及均自序四篇凡例一卷端平初有上言于朝
者下福州取其书得初品官编年自司马公通鉴成书
即纲目改裁未见其当今所传陈桱王宗沐薛应旂所
辑书类皆谬误疏略以予观平甫是书简而有要可谓
卷四十五 第 8a 页 WYG1318-0165c.png
尽善矣而陈振孙讪之谓其去取无法详略失中未免
责人己甚矣康熙乙丑观耿都尉正公插架书发函读
之不忍释手都尉遂以赠予报以仇实父画山水越二
十一年丙戌夏曝书于亭前追忆旧事识之末简   眉山彭氏太平治迹统类跋
太平治迹统类四十卷眉山彭百川叔融撰予抄自上
元焦文端公家卷帙次第为装钉者所乱佣书人不知
勘正别用格纸抄录以致接处文理不属欲校定甚难
卷四十五 第 8b 页 WYG1318-0165d.png
然是书储藏者寡存之笥冀与博闻者审定之
   宋学士院中兴纪事本末跋
中兴纪事本末七十六卷学士院经进始建炎元年五
月至绍兴二十年十二月南渡君臣时政详于徐梦莘
三朝北盟会编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兹编纪载
有出二书之外者可以资考證也所载岳鄂王狱具秦
桧言飞子云与张宪书不明其事体必须有韩蕲王争
曰相公必须有三字何以使人甘心惟徐自明宰辅编
卷四十五 第 9a 页 WYG1318-0166a.png
年录同之今群书皆作莫须有恐未若二书之得其实

   中兴通鉴跋
宋中兴通鉴一十五卷通直郎国史院编修官刘时举
编史嵩之丧父以右相起复时举为京学生与王元野
黄道等九十四人太学生黄恺伯金九万孙翼凤等百
四十四人武学生翁日善等六十七人宗学生赵子寰
等三十四人上书争之是亦慷慨之士也观者嫌其太
卷四十五 第 9b 页 WYG1318-0166b.png
略然以视王宗沐薛应旂所撰斯条理过之矣
   书李氏续通鉴长编后
眉州李文简公续资治通鉴长编共九百八十卷举要
六十八卷隆兴元年知荣州先以建隆迄开宝年事一
十七卷进乾道四年官礼部郎乃以整齐建隆元年至
治平四年闰三月五朝事迹共一百八卷进淳熙元年
知泸州又以治平后至靖康凡二百八十卷进淳熙九
年知遂宁府重别写呈并举要目录计一千六十三卷
卷四十五 第 10a 页 WYG1318-0166c.png
进今仅存者太祖至英宗朝一百七十五卷而已若神
宗朝二百二十八卷哲宗朝二百二十卷徽宗钦宗朝
三百二十三卷乾道中祗降秘书省依通鉴纸样缮写
一部未经镂板遂失传宋儒史学以文简为第一盖自
司马君实欧阳永叔书成犹有非之者独文简免于讥
駮张敬夫比之霜松雪柏生死文字间叶正则谓春秋
之后才有此书要非过论也治平以后藉有长编纪事
本末存略见大旨然见之者罕矣陈氏(桱/)王氏(宗沐/)
卷四十五 第 10b 页 WYG1318-0166d.png
(应旂/)目不睹是书辄续通鉴行世柯氏(维骐/)王氏(维/)
(俭/)之改修宋史亦然此犹夏虫不可语以冰松柏之鼠
不可语以堂密之有美枞者也
   书宋史张浚传后
徐秀才善敬可一日语予曰周公谨小人哉张魏公朱
子所父事何可毁也予曰三代直道之遗也宋之南渡
将帅有人可以战可以守自寄阃外之权于浚丧师动
数十万元气重伤譬诸孱夫不能复起矣浚于李纲赵
卷四十五 第 11a 页 WYG1318-0167a.png
鼎辈则劾之于汪伯彦秦桧等则荐之尚得云好恶之
公乎至曲端之诛与桧之杀岳飞何以异而读史者务
曲笔以文致端有可死之罪不过因浚有子讲学浚死
徽国公为之作状天下后世遂信而不疑尔袁中郎宿
朱仙镇诗云祠前箫鼓赛如云立石争镵吊古文一等
英雄含恨死几时论定曲将军江进之读魏公传诗云
子圣焉能盖父凶曲端冤与岳飞同何人为立将军
也把乌金铸魏公可谓助我张目者也
卷四十五 第 11b 页 WYG1318-0167b.png
   书柯氏宋史新编后
宋辽金元四史惟金史差善其馀潦草牵率岂金匮石
室之所宜储柯氏撰新编会宋辽金三史为一以宋为
正统辽金附焉升瀛国公益卫二王于帝纪以存统正
亡国诸叛臣之名以明伦列道学于循吏之前以尊儒
历二十载而成书可谓有志之士矣先是揭阳王昂撰
宋史补台州王洙撰宋元史质皆略焉不详至柯氏而
体稍备其后临川汤显祖义仍祥符王维俭损仲吉水
卷四十五 第 12a 页 WYG1318-0167c.png
刘同升孝则咸有事改修汤刘稿尚未定损仲宋史记
沉于汴水予从吴兴潘氏钞得仅存然三史取材纪传
则有曾巩王称杜大圭彭百川叶隆礼宇文懋昭编年
则有李焘杨仲良陈均欧阳守道礼乐则有聂崇义
阳修司马光陈祥道陈旸陆佃郑居中张炜职官则有
孙逢吉陈骙徐自明许月卿舆地则有乐史王存欧阳
忞税安礼王象之祝穆潘自牧志外国则有徐兢著录
则有王尧臣晁公武郑樵赵希弁陈振孙类事则有徐
卷四十五 第 12b 页 WYG1318-0167d.png
梦莘孟元老李心传叶绍翁吕中马端临赵秉善述文
则有赵汝愚吕祖谦诸书具在以予浅学亦曾过读其
他宋金元人文集约存六百家郡县山水志以及野史
说部又不下五百家及今改修文献尚犹可徵予尝欲
据诸书考其是非同异后定一书惜乎老矣未能也
   姜氏秘史跋
王莽之闰汉朱全忠之篡唐其罪贯盈而纪年仍书于
史燕王取天下于兄子非有积怨深怒乃革除建文君
卷四十五 第 13a 页 WYG1318-0168a.png
之五年毋亦太忍也乎纪逊国事者不啻百家大约惑
于齐东野人之语尤甚者从亡遗笔致身录也弋阳姜
清撰秘史稽之故牒以證其非幸书成于致身录未出
之前顾犹信程济为有其人则亦非信史矣福藩称制
无一善政可纪惟追赠壬午殉难诸臣赠官锡谥差快
人意第易名多至(阙/)(阙/)人未免失之太滥然程济史
仲彬不及焉其胜于刊胜国逸书者多也窃怪吾乡姚
御史瑄坐奸党籍产载于文皇实录而诸书无纪其姓
卷四十五 第 13b 页 WYG1318-0168b.png
名者又高太常逊志弃官遁永嘉山中穷饿而卒比于
林右出处未详者有间右有谥而太常无之是亦阙典
也已清字源甫弋阳人正德辛未进士官考功司郎中
历尚宝少卿
   孝宗大纪书后万历二十二年三月允礼部尚书南充陈公于陛之请
修国史阁臣议开局聚书分纂于是崇仁吴公道南立
正史议志之类二十有二传之类二十有六吴公领修
卷四十五 第 14a 页 WYG1318-0168c.png
河渠志而先太傅文恪公分撰孝宗大纪皆附之家集
中缘陈公逝其书未果成也古之国史恒以本朝之人
述当代之事故文献足徵光武帝纪定于永平武德贞
观国史成于显庆宋于两朝三朝五朝七朝四朝先后
撰述榻前论议斯时政有纪柱下见闻斯起居有注类
而次之谓之日历修而成之谓之实录然后一代之典
则备焉明则第有实录宝训而已建文革除景泰附录
何以成一代之典章善夫吴公之言曰曾南面者当知
卷四十五 第 14b 页 WYG1318-0168d.png
史不可灭之义曾北面者当思名必先正之文是惠代
二宗帝纪不可不特书也矣康熙己未史局既开以先
公大纪送馆幸存其副未几雕本付拓书手不戒于火
因书以付昆田
   明史提纲跋
明史开局监修总裁诸公以建文帝本纪书法下问余
以宫中火帝崩对同官徐胜力固争当从逊国群书具
述其事遂仕编纂纪成诸公终未以为然也逊国群书
卷四十五 第 15a 页 WYG1318-0169a.png
可信者绝少十九皆作伪无稽尤可怪者从亡随笔之
程济致身录之史仲彬欺人欺天莫此甚矣归田后得
洧川范氏明史提纲四十三卷书成于万历戊申夏自
洪武迄隆庆其书惠宗削逊国二字之非可谓具良史
之识者守己中万历甲戌进士仕至陜西布政司参议
所著书尚有春秋传二十五卷以證胡传之讹史删二
十八卷以纠纲目之失惜乎未之见也 
卷四十五 第 15b 页 WYG1318-0169b.png
 
 
 
 
 
 
 
 曝书亭集卷四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