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十三
卷三十三 第 1a 页 WYG1318-002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曝书亭集卷三十三
          翰林院检讨朱彝尊撰


 书(三/)
   上山东巡抚张公书
彝尊闻之古者立学必释奠于先圣先师周公孔子是
已孔颖达曰周公孔子皆为先圣近周公处祭周公近
孔子处祭孔子盖古之语道统者必兼周公孔子东汉
卷三十三 第 1b 页 WYG1318-0020b.png
永平二年命辟雍郡县学并祀周公孔子唐武德二年
亦诏国子学并立周公孔子庙至永徽中以周公为先
圣孔子为先师逮显庆二年依群臣议以周公配享武
王始专祀孔子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谥孔子曰文宣
王谥周公曰文宪王追崇之典并垂国史夫尧舜禹汤
之道自周公传之文武之德周公成之诗书礼乐易自
周公制作而缵述之有周公继往开来于前斯孔子集
大成于后皆功在万世者也孔子之裔自汉以后或为
卷三十三 第 2a 页 WYG1318-0020c.png
大夫或为君或为侯或为公其支子为五经博士或知
仙源曲阜县事代有显爵独周公子孙唐高祖虽博求
其后究未爵以官祥符幸鲁仅一表其门闾而已彝尊
昔谒孔林望见周公有庙在曲阜县治东北三里询其
子孙犹聚族而居盖自伯禽少子鱼封于东野有田一
成因以为氏其谱牒有东野志世次可考及伏谒庙下
丰草不除檐栋悉坏惟垣墙尚蔽行路而已因言之巡
抚刘公(芳躅/)请立博士公即属彝尊代为作奏将闻于
卷三十三 第 2b 页 WYG1318-0020d.png
朝矣吏言前巡抚周公(有德/)曾请而不
允刘公不为夺也会柯给事(耸/)疏请以方孝孺从祀孔
子之庑为部臣駮诘幕客以此阻公公乃不果彝尊至
今有馀憾焉伏睹孔氏弟子颜曾仲孟皆立五经博士
下至宋儒二程子朱子亦皆有博士世袭而先圣周公
反不得下同于有宋诸儒于义有未安者兹遇
翠华东巡褒崇先圣之日执事试以上请度无不
允择东野氏之宗子授以五经博士世袭其爵以奉祀
卷三十三 第 3a 页 WYG1318-0021a.png
周公俾千载之下大书特书曰立周公后为五经博士
自康熙二十三年始百王未行之典自执事请之
皇上允而行之岂非不朽盛事哉然专愚之见窃虑复
有阻执事者鲁经曰见义不为无勇也执事曩居言路
知无不言天下之大勇无过执事故敢以是言进惟留
意焉
 (是年昆田在张公廨中公得书即草奏置行笈中乘/间欲上而东野氏裔沛然迎)
(驾直前温公谓/天语甚)
卷三十三 第 3b 页 WYG1318-0021b.png
(殊恩宜出自男昆田谨识/上遂焚其草)
   与胡解元书秋试得足下卷时文尔而不苟如是信足下能道古者
比相见有恂其容有蔼其言益喜心赏之不谬既退足
下遇仆熟客于涂告以仆对门下士不当呼兄又足下
自称门生而仆不应以是致疑仆过矣从乎俗也昔者
孔子于其徒曰蒧曰由曰求曰雍曰回曰柴曰赐曰偃
曰赤曰商曰须曰参曰师曰予曰枨皆直呼其名至孟
卷三十三 第 4a 页 WYG1318-0021c.png
子则不然乐正子高子公都子万章公孙丑陈代彭更
第称曰子孔孟相去仅百年尔而习俗之移人已若是
虽圣贤不得而反古也至若门生弟子之称盖有别矣
欧阳子曰受业者为弟子受业于弟子者为门人论语
为孔子而作所云门人皆受业于弟子者也颜渊死门
人厚葬之此颜子之弟子也子出门人问此曾子之弟
子也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又门人不敬子路此子
路之弟子也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此子夏之弟子
卷三十三 第 4b 页 WYG1318-0021d.png
也孟子门人治任将归入揖于子贡此子贡之弟子也
孔子曰自吾得回门人日亲回无繇之子本门人也而
列为弟子此门人所以日亲也孔子既卒门人疑所以
服礼弟子之于师心丧三年无可疑也疑所以服者门
人之服也东汉孔胄碑阴有门生复有弟子此门生弟
子之别也仆年少日见师于弟子无称兄者习俗之移
人仅三十年事尔仆未尝不忾叹其非而不能力行古
之道甚惭于足下因次所闻聊以解嘲亦以见仆之匪
卷三十三 第 5a 页 WYG1318-0022a.png
得已也
   报徐敬可处士书
辱示春秋地名考采择群书援据精确尝惜郑樵之谱
张洽之表徐得之之记未寓于目足下书成可以无憾
矣以仆蒙滞安能有所是正惟于召公封国注从帝王
世纪以为文王庶子鄙意不能无疑文王之昭一十六
国富辰言之详矣召公初不与其列谷梁传谓周之分
子谯周谓周之支族司马迁但云与周同姓其于公旦
卷三十三 第 5b 页 WYG1318-0022b.png
叔鲜叔度皆特书弟以别之孔颖达亦云召公必非文
王之子独皇甫谧异是既以召公为文王子乃欲并原
丰为一颖达已斥其谬然则宜存皇甫之说而駮正之
者也至足下谓燕初封未得蓟以仆考之燕之始封本
都于蓟故班固曰蓟故燕国召公所封逸斋诗补传云
蓟后改为燕犹唐之为晋荆之为楚惟因记有封黄帝
后于蓟之文而史记既封帝尧之后于蓟又封召公奭
于燕燕之于蓟若分二国于是张守节则云召公始封
卷三十三 第 6a 页 WYG1318-0022c.png
在北平无终县以燕山为名后渐强盛乃并蓟徙居之
王伯厚则疑黄帝之后封于蓟者已绝成王乃更封召
公于蓟之二说者仆益疑之惟陆德明有云黄帝姓姬
君奭其后观于是而仆之疑始释也盖公既为周同姓
则称分子也可称支族也可轩辕二十五宗尧之后亦
黄帝之后于褒封先圣王之后则称魝于封功臣谋士
则称燕以采邑言则称召蓟与北燕本一而已足下以
为然乎否乎惟再示之
卷三十三 第 6b 页 WYG1318-0022d.png
   答胡司臬书
读执事之文其辞闳以达其体变而不穷乃来教慺慺
抑何其语之谦也古文之学不讲久矣近时欲以此自
鸣者或摹仿司马氏之形模或拾欧阳子之馀唾或局
守归熙甫之绪论未得古人之百一辄高自位置标榜
以为大家然终不足以眩天下之目而塞其口集成而
诋諆随之矣仆之于文不先立格惟抒己之所欲言辞
苟足以达而止恒自笑曰平生无大过人处惟诗词不
卷三十三 第 7a 页 WYG1318-0023a.png
入名家文不入大家庶几可以传于后耳虽然仆之为
此非名是务也实也其于文也非作伪也诚也来教谓
法乎秦汉不失为唐法乎唐不失为宋于理诚然若仆
之所见秦汉唐宋虽代有升降要文之流委而非其源
也颜之推曰文章者原出五经而柳子厚论文亦曰本
之书以求其质本之诗以求其恒本之礼以求其宜本
之春秋以求其断本之易以求其动王禹偁曰为文而
舍六经又何法焉李涂曰经虽非为作文设而千万代
卷三十三 第 7b 页 WYG1318-0023b.png
文章从是出是则六经者文之源也足以尽天下之情
之辞之政之心不入于虚伪而归于有用执事诚欲以
古文名家则取法者莫若经焉尔矣经之为教不一六
艺异科众说之郛大道之管得其机神而阐明之则为
秦为汉为六朝为唐宋为元明靡所不有亦靡所不合
此谓取之左右而逢其原也至于体制必极其洁于题
必择其正每见南宋而后士人文集往往多颂德政上
寿之言览之令人作恶此固执事之所不屑为而仆恐
卷三十三 第 8a 页 WYG1318-0023c.png
有嬲执事为之者冀执事力为淘汰斯谷园之编足以
不朽矣
   答阎徵君书
曩在都亭与足下遇卒然问仆以阙里之名所始仆无
以对也盖不自知汗之流于背矣兹得手缄以四书释
地一编见寄发函读之其诠石门谓鲁城七门次南第
二门者是抑何详且核也继以阙里一条谓始于鲁恭
王宫有双阙故名仆窃疑之记亡友顾宁人撰肇域志
卷三十三 第 8b 页 WYG1318-0023d.png
引史记鲁世家炀公筑茅阙门之文足下證以春秋雉
门两观外朝之地士庶所不敢居遂指宁人之误足下
之持论龂龂不可夺矣仆考之世本炀公徙鲁又考之
竹书炀公筑茅阙门实康王二十一年之事自炀公至
定哀五百岁矣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事尔御廪灾矣西
宫新宫桓宫僖宫亦灾矣雉门两观灾而复作矣中城
西郛城之者再矣鲜有久而不毁者独茅阙门之作历
五百岁不改且阙以茅名其取材也未必固其为地也
卷三十三 第 9a 页 WYG1318-0024a.png
未必密迩公宫雉门两观未必即其遗址窃疑鲁之春
秋内事必书其不见于经传者由其岁久远而废置故
也然阙虽废而里则以为名故孔子得居之论语阙党
刘向新序谓是孔子所居越绝书本事篇曰圣人教授
六艺删定五经七十二子养徒三千讲习学问鲁之阙
门是则由宁人所引推之亦未为误矣夫炀公恭王先
后并有阙门名里之始则不能臆定足下之书与宁人
肇域志可两存而引伸其义未可因朱子于今本家语
卷三十三 第 9b 页 WYG1318-0024b.png
删去阙里字遂执古之家语不得有阙里字也传有之
矣审问之明辨之仆非敢与足下辨也夫亦审问之足
下而已惟鉴察
 小司马索隐以茅为第字之讹窃谓作如字读亦未
 害于义也自识
   答萧山毛检讨书
日者王百朋秀才过梅会里语及书今古文本末既行
虑答之未晰乃遗以书中及魏博士高堂隆所称曰若
卷三十三 第 10a 页 WYG1318-0024c.png
稽古帝舜曰重华建皇授政改朔一十五字證重华以
上九字不始于大航头鄙见思移此文置在璿玑玉衡
之前为舜典之首然不敢自信即属秀才质之左右随
接足下书亹亹数百言援孟子史记前后汉晋书谓尧
典当至四海遏密八音而止自此而下则为舜典足下
之言是也仆已悔前言之失矣来书亦云姚方兴本二
十八字不始于大航头第谓魏王肃注古文尚书晋范
宁注古文舜典俱有其文则仆以为不然当梅赜奏上
卷三十三 第 10b 页 WYG1318-0024d.png
孔传时亡舜典一篇购不能得乃取王肃注今文尧典
从慎徽五典以下分为舜典篇以续之其后范宁为今
文集注俗间或取舜典篇以续孔氏故正义曰舜典亡
失宁为解时已不得焉又曰多用王范之注补之而皆
以慎徽已下为舜典之初其云补以王范之注者盖言
慎徽已下之注也是时方兴之书未上此二十八字王
范安得有其文而注之矧王范所注本皆今文也乎足
下据释文序录信二十八字出之王注然陆氏言方兴
卷三十三 第 11a 页 WYG1318-0025a.png
所上止十二字其馀一十六字乃曰或此下更有云云
凡二十八字异聊出之于王注无施也其辞若有深疑
焉使浚深哲知等训果出之王注则亦何必施以聊字
及无施也字足下截而取之恐非释文致疑之初义矣
陆氏序录于书传以孔氏为正惟舜典一篇用王肃本
二十八字之训无一录者明非肃注也然则今学官所
颁大航头二十八字注者为谁吾意开皇后得方兴本
爰取其所造孔传实之其馀仍用肃注想当然矣由今
卷三十三 第 11b 页 WYG1318-0025b.png
论之百篇之序原有舜典自不必复济南生之旧当如
足下之说以月正元日为舜典之初与其冠以方兴之
文不若取信高堂隆之议盖方兴采马王之注造孔传
近于有心作伪而浚哲已下方兴不以奏上殆未必尽
出其书故梼昧之见拟以隆一十五字冠之篇首虽建
皇二字无證文而月正元日改朔之义存焉询于四岳
以下则授政之大端也敢再质于讲席仆见近时攻古
文尚书者不一足下力为孔传辩冤爱惜古人已至若
卷三十三 第 12a 页 WYG1318-0025c.png
因梅赜之冤而并欲白方兴之冤则天下皆冤民而辩
之不胜其辩矣仆非好为难駮也朋友相规于分则尔
昔者陈君举尝撰毛诗解诂以朱元晦集传去序为非
元晦移书求其说答云公近与陆子静辩无极矣又与
陈同甫争论王霸矣某未敢注诗不过为门弟子讲说
今已毁弃之盖不欲滋其辩耳或谓君举善全朋友之
道然责善之义谓何足下行年八十矣仆今亦七十有
四举一时尚刀锥盐谷纷争子母之利而颓然二老翁
卷三十三 第 12b 页 WYG1318-0025d.png
独以经义相考證即鄙言未合度足下必一笑置之断
不效朱陆之嚚嚚聚讼也   寄礼部韩尚书书
行宫侧获侍履絇先生把袂慇勤索彝尊著作彝尊自
知梼昧老而阨穷兼又丧子无以遣日见近日谭经者
局守一家之言先儒遗编失传者十九因仿鄱阳马氏
经籍考而推广之自周迄今各疏其大略微言虽绝大
义间存编成经义考三百卷分存佚阙未见四门于十
卷三十三 第 13a 页 WYG1318-0026a.png
四经外附以逸经毖纬拟经家学承师宣讲立学刋石
书壁镂板著录而以通说终焉易书二经已经刋就馀
以乏力中辍近又辑明诗综百卷亦就其半此外欧阳
子五代史注瀛洲道古录虽草创而未成也所撰诗古
文义取辞足以达未尝有模范于胸中而后下笔聊以
自娱而已是以海内月旦凡名家大家要不得与其列
乃先生当代宗匠忽焉赏及之此昔人所云得一人知
己可以无憾者也缘已刻未刻稿未免太多虑不足以
卷三十三 第 13b 页 WYG1318-0026b.png
传远尚须削繁剔缪存其十五然后缮录上呈记室当
以秋冬为期泰山孤生之竹峄阳半死之桐一遇赏音
妄思千古惟先生是赖矣傥赐以大序感德不朽无锡
朱襄赞皇曩在都下见其集唐三十律叹为工绝今岁
入霍山纂易韦一编见示其立说皆本汉以前书不堕
陈图南邵尧夫窠臼闻先生近注易赞皇适入都谨令
其叩讲席归沐之暇试进而讨论其言颇娓娓可听也
不宣
卷三十三 第 14a 页 WYG1318-0026c.png
   答刑部王尚书论明诗书
两诵来书论及明诗之流派发蒙振滞总时运之盛衰
备风雅之正变语语解颐至云选家通病往往严于古
人而宽于近世详于东南而略于西北辄当绅书韦佩
力矫其弊惟是自淮以北私集之流传江左者久而日
希赖中立王孙之海岳灵秀集李伯承少卿之明隽赵微
生副使之梁园风雅专录北音然统计之北祇十三而
南有十七终莫得而均也明自万历后作者散而无纪
卷三十三 第 14b 页 WYG1318-0026d.png
后之选者不加审择甄综寥寥当嘉靖七子后朝野附
和万古同声隆庆钜公稍变而归于和雅定陵初祀北
有于无垢冯用韫于念东公孝与暨季木先生南有欧
桢伯黎惟敬李伯远区用孺徐惟和郑允升归季思谢
在杭曹能始是皆大雅不群即先文恪公不以诗名而
诸体悉合窃谓正嘉而后于斯为盛又若高景逸之恬
雅大类柴桑且人伦规矩乃选者槩为抺杀止推松圆
一老似非公论矣故彝尊于公安竟陵之前诠次稍详
卷三十三 第 15a 页 WYG1318-0027a.png
意在补当时选本之阙漏若启祯死事诸臣复社文章
之士亦当力为表扬之非宽于近代也邮便奉报摭言
吴越备史玉壶清话三书附上诸嗣宣不备
   与佟太守书
伏闻执事下车首崇学校将有事于释奠先期演习乐
舞生教以执籥秉翟及上丁躬率校官弟子頖宫行礼
有秩其序有肃其容乡之父老谓五十年来所未睹仆
偶滞吴下未克预观其盛至于鸠工修治自当为邦人
卷三十三 第 15b 页 WYG1318-0027b.png
倡虽窭且贫不敢辞也窃念学有乡贤祠本乎乡先生
没而祭社之典兹倾圮已久及今不葺将化污莱祠中
主渐剥蚀理宜更作仆考之载记有谓惟天子诸侯有
主卿大夫无主则许叔重郑康成也有谓礼埋重则立
主士大夫有重亦宜立主经传未见大夫士无主之义
则徐邈及清河王怿也主之制虽不载于经然卫次仲
言右主八寸左主七寸广厚三寸何休言主状正方穿
中央达四方天子长尺有二寸诸侯长一尺汉旧仪言
卷三十三 第 16a 页 WYG1318-0027c.png
帝主长九寸后主长七寸杜佑通典述晋太康故事帝
主尺二寸后主一尺蔡谟言今代祠版乃礼之庙主安
昌公荀勖祠制神版皆正长尺二寸博四寸五分厚五
分虽诸家之说长短不齐要之帝后之尊莫有过尺二
寸者涑水司马氏伊川程氏定为主式作主以栗跌四
寸以象四时高尺二寸以象十二月身博三十分象月
之日厚十二分象日之辰今之法式大率准此乃迩者
入祠多系封君赠公其子孙富贵利达不循旧章取材
卷三十三 第 16b 页 WYG1318-0027d.png
舍栗以乔木为之高或三五尺馀涂以金泥巍然坐先
正之上非礼已甚度新鬼有所不安神其妥于是乎伏
惟执事既事修葺宜集其子姓谕以尺度之不可违令彼更造与先民一式斯礼行于乡不僣不滥祭社之典
可永无憾矣希执事垂听焉
   寄查德尹编修书
比得书知校勘全唐诗业已开局近闻足下先取杜少
陵作审其字义异同去笺释之纷纶而归于一是甚善
卷三十三 第 17a 页 WYG1318-0028a.png
然有道焉蒙窃闻诸昔者吾友富平李天生之论矣少
陵自诩晚节渐于诗律细曷言乎细凡五七言近体唐
贤落韵共一纽者不连用夫人而然至于一三五七句
用仄字上去入三声少陵必隔别用之莫有叠出者他
人不尔也蒙闻是言尚未深信退与李十九武曾共宿
京师逆旅挑灯拥被互诵少陵七律中惟八首与天生
所言不符其一郑驸马宅宴洞中云主家阴洞细烟雾
留客夏簟青琅玕春酒杯浓琥珀薄(入/)冰浆碗碧玛瑙
卷三十三 第 17b 页 WYG1318-0028b.png
寒误疑茅堂过江麓(入/)已入风磴霾云端自是秦楼压
郑谷(入/)时闻杂佩声珊珊叠用三入声字其一江村云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
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入/)稚子敲针作钓
钩多病所须惟药物(入/)微躯此外复何求叠用二入声
字其一秋兴云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织
女机丝虚夜月(入/)石鲸鳞甲动秋风波漂菰米沈云黑
(入/)露冷莲房坠粉红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
卷三十三 第 18a 页 WYG1318-0028c.png
翁叠用二入声字其一江上值水云为人性癖耽佳句
(去/)语不惊人死不休老去诗篇浑漫兴(去/)春来花鸟莫
深愁新添水槛供垂钓(去/)故著浮查替入舟焉得思如
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叠用三去声字其一题郑县
亭子云郑县亭子涧之滨户牖凭高发兴新云断岳莲临大路(去/)天晴宫柳暗长春巢边野雀群欺燕(去/)花底
山蜂远趁人更欲题诗满青竹晚来幽独转伤神叠用
二去声字其一至日遣兴云去岁兹辰奉御床五更三
卷三十三 第 18b 页 WYG1318-0028d.png
点入鹓行欲知趋走伤心地(去/)正想氤氲满眼香无路
从容陪语笑(去/)有时颠倒著衣裳何人错忆穷愁日愁
日愁随一线长叠用二去声字其一卜居云浣花流水
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已知出郭少尘事(去/)更有澄
江销客愁无数蜻蜓齐上下(去/)一双鸂𪆟对沈浮东行
万里堪乘兴(去/)须向山阴入小舟叠用三去声字其一
秋尽云秋尽东行且未回茅斋近在少城隈篱边老却
陶潜菊(入/)江上徒逢袁绍杯雪岭独看西日落(入/)剑门
卷三十三 第 19a 页 WYG1318-0029a.png
犹阻北人来不辞万里长为客(入/)怀抱何时得好开叠
用三入声字此八诗者识于怀不忘久而睹宋元旧雕
本暨文苑英华證之则过江麓作出江厎江不当言麓
作底良是多病句作赖有故人分禄米夜月作月夜漫
兴作漫与大路作大道语笑作笑语上下作下上西日
落作西日下合之天生所云八诗无一犯者由是推之
七月六日苦炎热下文第三句不应用蠍字作苦炎蒸
者是也谢安不倦登临赏下文第七句不应用府字作
卷三十三 第 19b 页 WYG1318-0029b.png
登临费者是也循此说以勘五言虽长律百韵诸本字
义之异可审择而正之第恐闻之时人必有讪其无关
重轻者然此义昔贤所未发出天生之独见善不可没
也足下能听信否乎
 
 
 
 曝书亭集卷三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