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卷二 第 1a 页 WYG1226-067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说学斋稿卷二       明 危素 撰
  王左山房记(庚寅/)
王左山房者友人刘君景阳所居之室也君所居距乐平
东三十有五里曰刘坊又曰流芳刘氏由大梁来迁者十有
馀世矣自流芳北行二里有山曰王护王护之西门山曰
鞍马二山之间委蛇行五里许宽平多水田四山周环如张
幕帟名曰尚忠又并山之东穿涧行数百步折入深坞才
卷二 第 1b 页 WYG1226-0671b.png
半里南有小山形如伏虎左右又有支山拱揖北面大山
高数百寻是为王左山景阳出游四方以广其学一旦
思其亲治任南还谋树屋三楹于小山之麓覆以白茅题
曰王左山房取古人有王佐之才而世不用者悉图于壁
而详书其出处始终于上屋前凿方池种莲中置石刻周
元公爱莲说小山上杂植松桧异石两旁之山有竹木桃
梅之属有良田可艺粳稌清溪湛然垂笭箵为宜天气
清朗奉其亲嬉游终日乃归景阳来属余记其所谓山
卷二 第 2a 页 WYG1226-0672a.png
房按乐平广记王左山起新安历凤游三山而至于此在众山
中最为雄秀盖胜处也景阳之先当宋东都盛时去京邑
之纷华乐山林之幽独其远识高趣岂他人所能及哉乃若
史数百年之久世以诗礼相承君子之泽如彼其深长闻者
其可不思也夫其图于壁者其才皆足辅其君成文武之
业致隆平而颂清庙惜其不见用于当日或陪湛于下
僚或老死于草野斯世斯民不被其泽此天之不欲平
治天下也可胜叹哉然而仕止久速各惟其时者其惟孔子
卷二 第 2b 页 WYG1226-0672b.png
乎景阳明圣贤之学蹈中庸之行乃所愿则学孔子者也
  云林图记(庚寅/)
云林山在金溪县东山由大庾岭历赣建昌之南境至
岭入邵武之光泽有山高千二百丈汉初徐仲仙遇
仙之所至乌佩山仙人乌君上升时委玉佩处过太和
山小和山委蛇而走南城达于金溪之境其高上摩霄
汉者三十六峰其中峰最高者曰石锥其左曰白马又
名玉马以其形似也上有浮丘先生祠浮丘先生者或
卷二 第 3a 页 WYG1226-0672c.png
云姓李黄帝时人或云周灵王子晋其弟子王郭二君
俱陈留人访其师至此然临川境内多有其祠焉其右
曰厓山山势起伏九十有九其深谷产灵药异草本草
云临川士人家婢食黄精能飞者意其处也山顶多石
磴飞瀑其名曰砌有深潭广一亩古木苍藤阴翳惨澹
神龙居之宋有沙门师刘中宫自蜀来此结茅山中居
民苦旱问之乞雨师云今岁数当不雨吾悯尔贫虽雨
才沾足蔬畦而已他日师入潭中遗履石上涂叟者守
卷二 第 3b 页 WYG1226-0672d.png
其履俟之七日师自外至谓叟曰汝可谓诚笃问其所
欲曰吾惟嗜鸭肉今祷雨者必先以鸭祭叟然后得雨
师尝谒抚州守书刺曰豢龙僧其守恶其幻诘之曰龙
安在师曰明公勿惊以金盘盛水探怀中若朽草置水
中风雨大至龙飞跃而去邓氏自五代居山下宋建炎
中苗传刘正彦作乱邓雱集民兵追破其党号忠义社
于后累立战功扫禦一方入国朝设巡检至元末天下
已定乃罢今山谷犹有壁垒在焉近厓山有神童峰方
卷二 第 4a 页 WYG1226-0673a.png
仲永者蚤慧生其下荆国王文公所作伤仲永是也入
南城贵溪有曰豪猪鬨甚险绝余尝与今德庆路总管
府知事杨君季子访故浔州路总管府经历祝蕃远先
生于太原僧舍犹应劭所谓前人见后人顶后人见前
人履底毒蛇奔狐时出草间盖畏涂也又尝与祝先生
夜宿田家白云满谷独闻水声而已予所居高桥有小
溪发原山麓至元十一年先大父白鹿府君由邑之梯
云坊徙居于此读书之室曰处一堂开匆正面诸峰韩
卷二 第 4b 页 WYG1226-0673b.png
子云横云平凝时露数岫修眉新画浮于天宇与此甚
类余少肄业其间有书若干卷皆先世所藏岁缩衣食
之费增若干卷以三代所来碑刻若干卷有琴一不上
弦独以先父太常府君遗戒不设奕具耳蜀郡简君大
碧与余客吴文正公所谓作云林图道士方壶子亦爱
余山居幽僻数为之图张彦辅真人奉敕写钦天殿壁
余时在经筵用米氏法为余图之翰林侍讲学士虞公
尝为赋诗海内之名胜相继有作于是有声之画无声
卷二 第 5a 页 WYG1226-0673c.png
之诗悉萃于几席南金大贝不足为贵矣然故旧从而
以云林为余别号则非余志也上古简质称名而已周
之弥文乃有字焉有字而不以称又为之号末世之敝
也况昭武黄长睿近集贤宣城贡文靖公句吴倪元镇
皆号云林子余于三君子无能为役敢袭其号乎间以
图求诗于秘书达噜君道夫道夫曰吾既来能即其地
子盍为记以副此图至正十年十有二月辛卯寄居城
南头陀寺雪下盈尺道无行人夜展图玩之忽忆去家
卷二 第 5b 页 WYG1226-0673d.png
十有四年左亲戚弃坟墓竟何为哉在令式中岁之后
亦许致仕予明年四十有九距纳禄之年固非远矣幸
而清朝从其早退归与樵夫野叟嬉游山间上下云月歌
诸公之诗亦足以自乐也
  上都宜兴州孔子庙建两庑记(庚寅/)
至元二年上都路宜兴县始建孔子庙后六十有五年
县升为州初庙之成仅有正殿而两庑未备至正八年
虞城边侯来守是州舍奠于先圣先师退而徘徊中庭
卷二 第 6a 页 WYG1226-0674a.png
睹从祀之无所乃谋于僚佐士民首出俸钱以倡之咸
乐于趋事无敢后者既成绘孔门七十二子与夫汉唐
以来诸儒于壁间如令式十年季夏肇兴工役仲秋落
成儒学正陈士元与州之士绅某某等具事状抵京师
请记于素惟乡也疆埸彼此之时宜兴号为塞外天运
循环皇元勃兴此邦遂界两都谓之赤县世祖皇帝临
御天下未久即诏郡县通祀孔子而宜兴之学兴于斯
时然而岁周甲子而廊庑未成而从祀犹阙前乎边侯
卷二 第 6b 页 WYG1226-0674b.png
岂无守令之良顾乃涖政阔疏漫不加意盖犹以昔之
宜兴视之然则边侯之于仰承国家垂精斯文之旨汲
汲焉图以化民而成俗可谓尽心于职守古所称循良
之吏同一轨辙信乎其可书也侯名思诚字明善
  无量寿庵记(庚寅/)
京师寅宾里有无量寿庵者居士屠君所建也君名文
正更名觉缘山阳人事其亲至孝至元元年大兵驱至
开平日夕思念其母南望悲泣时年廿有七矣因礼佛
卷二 第 7a 页 WYG1226-0674c.png
性道者为师绝荤酒持五戒诵佛名号冀与母遇始自
五年正月元日日诵妙法莲华经至初八日竟又始自
五月朔日一食周月竟九月朔亦如之行住坐卧叫佛
一声恍然如见其母恒以清旦诵四圣真诠临暮礼白
莲宝忏夜礼佛千拜乃寐十有一年还至大都明年师
事荜庵满禅师于庆寿寺满号之曰居士时宋已内附
疆宇混一私喜可见其母亟驰书候之则知北来之明
年母已没矣居士擗踊号恸若不能生乃卜六月癸未
卷二 第 7b 页 WYG1226-0674d.png
集善信百馀人建白莲社廿有一年出已赀七百贯买地
十亩于大庙之西作无量寿庵树佛殿四楹屋宇象设
无不具足浚井治圃手植嘉木廿有七年四月癸酉朔
为其徒盛陈教戒其言曰诸佛菩萨不可不念九品净
业不可不修越七日晡时吾当去至是日己卯沐浴更
衣书颂毕隐几而坐俄有白虹从西南下垂庵中广数
丈如飞桥微雨洒道门人举佛号五声竟作礼跏趺而
逝口吐异香弥月不散葬诸太史庄之阡子觉兴善继
卷二 第 8a 页 WYG1226-0675a.png
其志皇庆二年遇灾庵尽燬觉兴裒金于好施者复谋
营建未几规制悉还其旧觉兴又没其徒魏守溪请于
邻之大长者翰林学士承旨裕噜特穆尔公曰昔先师
之作庵且七十年矣未有刻石以告来者守溪之责也
公以命史官危素按宋通判赣州事尹应元所撰行道
碑而知居士之慕其亲若是其至及世祖皇帝诞降
之辰用其法祈天永命故其庵名之曰无量寿充其事
亲与君之心可为孝子为忠臣是宜书之传示久远若
卷二 第 8b 页 WYG1226-0675b.png
居士之作此庵匪独求夫福田利益而已
  云台大隐记(庚寅/)
昔余好游观名山往来广信之境由龙虎山东行二十
五里望见云台之山苍翠插入天际意其下必有遁世
之士栖息其间不然宜为珍馆以居仙者乃至正二年
上清宫周君孟章始即云台之下曰奇扎尔者作石室
为寿藏明年搆屋若干楹中为观极之堂堂东为丹室
而为临清之轩左庑为神祠右为宾位石室之下积水
卷二 第 9a 页 WYG1226-0675c.png
为池大旱不竭曰还原池总名曰云台东麓初君以儒
家子少从上清之奉真西院陈尊师其学老庄之道而
果于违世而绝物矣昔楚大夫悲世俗之迫隘思轻举
而远游慨然有志于方仙之学然其术甚微其言甚秘
非余所知也若周君退藏山林可谓心迹俱超而身名
无累人间爱憎喜怒休戚之感是非荣辱得丧之役举
不能入其中矣是故古之为其学者其迹多在于荒厓
绝谷人迹罕至之所信乎云台之胜惟仙者能居之君
卷二 第 9b 页 WYG1226-0675d.png
识量高远机辨过人善治烦剧而解纷挫锐筑斯馆也
将以佚其老焉陈尊师尝作大隐道院尊师既没而君
主之至正九年灾而君又为之更新所以敬其所承传
者果若是其重也君之门人徐廷杰余同郡人属予为
之记
  翊正司题名记(庚寅/)
国家承平百年文物大备诸官署皆刻碑题名以为故
实翊正司令丞与上幕之宾稽诸案牍亦砻石列书之
卷二 第 10a 页 WYG1226-0676a.png
属史官危素为之记按成宗皇帝即位之始以潜邸齐哩
克昆民户人匠无所统属立管领随路民匠打捕鹰房纳
绵总管府铸银为印章秩三品其属提举司二一曰人
匠以董工艺一曰纳禄以治赋役大德元年有旨以所降
归德楚通等三百五十户置归德亳州等处管民提领
𨽻焉延祐六年敕更名曰翊正司置诸色人匠局岁作
行殿先朝皇后往往亲视工事赐劳官曹有差故鹿项
龙状舆辇金脊吾殿犹存于局其任亦重矣于是重其
卷二 第 10b 页 WYG1226-0676b.png
任必柬其官僚昔者由斯而进用于政府台察者往往
有之修其廉隅克勤厥职人臣之义也官于翊正者其
任之重如此可不慎哉可不勖哉
  吏部主事题名记(庚寅/)
吏部主事公署有题名之碑自至元再纪元之六年始
顾今十年而石已盈于是托和齐君彦清杨君伯敬齐君
中允来为是官谋续刻之而属史官危素为之记素读
周官书首列天官其职可谓重矣然其事今归之宰相
卷二 第 11a 页 WYG1226-0676c.png
执政独所谓以叙正其位以叙进其治以叙作其事以
叙制其食以叙受其会以叙听其情其事则今吏部所
专掌也皇元奄有万邦自府史胥徒及一命而上其进
退予夺皆听命于吏部明天下威福之枋以纲维斯世
其事权之重为何如哉然事无大小公牍之署必自主
事始本之以理揆之以法使公论无所蔽私恩无所施
上无幸进之讥下无淹才之叹则为不负其职矣嗟乎
为是官者可不慎欤可不敬欤
卷二 第 11b 页 WYG1226-0676d.png
  龙山堂记(庚寅/)
端本堂正字王君景先请予记其居龙山堂者因谂其
堂之所以得名盖景先家在保定之遂州去州治七里
故俗呼为七里公孙庄其西十有五里有山蜿蜒苍翠
涵清蓄润是为龙山西麓有穴大如车轮四时之风出
于四方地志以为数有仙人往来其间下有深潭蛟龙
居之岁旱祷之辄应故又名泽山山之北有星月岩黑
山班姬山沙门法猛入穴中见石堂唐大历中(阙/)黑山
卷二 第 12a 页 WYG1226-0677a.png
班姬山曹世叔墓在焉隋炀帝征辽亲(阙/)班姬云东比
曰黄金台西曰郎山唐张燕公读书处曰黄厓山而其
高秀莫与龙山抗故景先之先君子松江府君为堂以
面之且以为别号府君讳圭字(阙/) 蚤游成均后以通
国书入仕历官多在闽粤及致政而归起居饮食恒处
是山与里之耆俊载酒临眺弹琴咏诗山之浮岚暖翠
飘入坐席信可乐也其后又作乐全亭于圃课子孙读
书府君既没景先即龙山之下结庐授徒者数年他日试
卷二 第 12b 页 WYG1226-0677b.png
艺燕南荐名春官对策大廷皆冠多士益知府君之善
教其子也按今遂州战国时武遂县也史记赵悼襄王
二年李牧将攻燕拔武遂是也上下数千年间皆为边
境兵戈相寻盖无宁岁皇元有天下承平百年而遂城
实迩京师其民沐浴圣化有休养生息之乐而府君独能
以诗书开其后人虽其卓识远见出乎众人抑亦遭时
休明卒遂其志客有览观龙山之胜徘徊斯堂慨然思
府君之德于百世之下王氏之盛宁有既乎
卷二 第 13a 页 WYG1226-0677c.png
  文始道院记(庚寅/)
信之龙虎山距余家一舍而近余少读书其间与了然
子居相迩及留京师闻了然子已弃家为老庄氏之学
宿留于东方出沧海之上会稽之人往往见之余以恋
禄于朝不遑裹粮以求而叩其所造有怀其人辄怅然
久之客曰子之于了然子殆区中之缘而情好之牵尔
曾不满了然子之一哂盖了然子善推明其师之说其
与弟子言有曰大虚无所闻玄妙无所为杳冥无边际
卷二 第 13b 页 WYG1226-0677d.png
生育无定期是道也天地因此启日月由此明万化从
此生宓牺得之而画八卦轩辕得之而说阴符尧舜得
之而有天下大禹得之而治洪水吾太上得之而演道
德青灵君得之而出洞玄又曰天即地也地即天也阴
即阳也阳即阴也一即万也万即一也不可谓之在彼
不可谓之在此不可谓之非此不可谓之非彼不可谓
之在内不可谓之在外混然融然贯通而无间者也余
于是叹曰了然子之所造至于是乎其学者赵守真与
卷二 第 14a 页 WYG1226-0678a.png
其弟守玄请余记其居文始道院其状曰吾之先于宋
有属籍家于海盐州之安仁桥木父(阙/)州佥书判官厅
公事某之所卜也吾父讳时亨遭宗国颠覆乃著道士
服舍宅为崇真庵祠玄武之神及高曾以来神主至正
五年吾兄弟闻了然子栖于越上遂延礼以居之幸了
然子之不吾弃也已而更曰文始道院庵故有土田悉
以供道院之用州之好道者潘大成王安孙皆欣然相其
成道院之规制为之一新四方来学者若还其家所以
卷二 第 14b 页 WYG1226-0678b.png
绍承先志无敢或怠呜呼世之人梏于血气之私囿乎
气数之末孰知天道之广大而窥其全体然则了然子
之言灿然而易见洞然而无疑故余记其道院而并书
之了然子姓倪氏名守中
  惠州路东坡书院记(庚寅/)
宋元祐八年八月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守礼
部尚书苏公轼出知定州明年绍圣元年四月以侍御
史虞策殿中侍御史来之邵言落职夺一官知和州寻
卷二 第 15a 页 WYG1226-0678c.png
知英州六月责授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十月至
惠州寓于合江楼数日迁嘉祐寺二年三月复迁合江
楼三年四月复迁嘉祐寺四年二月白鹤峰新居成峰
在归善县北十馀步下临大江远瞰数百里盖惠之胜
处也权臣闻公之安于惠再责授琼州别驾昌化军安置
四月发惠州又三年徽宗即位乃还而卒至是公流落
岭海者八年矣绍兴初虔寇谢达陷惠州民庐官舍焚
荡无遗独存公故居烹羊致奠而去淳熙五年郡守韩
卷二 第 15b 页 WYG1226-0678d.png
公磊重建祠宇丞相留公正记之嘉熙元年黄公自明
撤而新之嘉祐五年赵公汝驭故创四楹南曰南堂北
曰北户取公语也故有德有邻堂思无邪斋皆更作焉
景定五年师公显行来守郡实公之里人增创来问亭
墨池丹灶蔬畦药圃及睡美轩斜川佳处江山千里各
有名扁兵后尽废国朝至元三十一年佥广东道肃政
廉访司事张公处恭稍茀地树堂以祀公大德十年郡
经历韩君克恭乃拓而大之延祐四年佥事张公世荣出
卷二 第 16a 页 WYG1226-0679a.png
行部使者托尔齐公以公故居为言张公首出俸钱为
祠堂久之圯坏至正六年佥事周公伯琦至惠敬谒祠
下顾瞻徘徊会同知总管府事观鲁公治郡政成上下
孚信曰是吾之志也即斥大其祠作孔子燕居殿为东
坡书院既代还具其颠末抵京师属素述之惟公父子
兄弟起西南万里外俱为宗工钜儒而声名震耀海宇
愈远而愈光盖出而遭逢其国之休运上有仁宗为之
君下有韩范富欧阳为之臣一时居显荣者汲汲焉以
卷二 第 16b 页 WYG1226-0679b.png
荐贤报国为先务所以矜嗟奖宠者无所不用其极公
兄弟既擢进士公之父亦以布衣授官与修典礼岂非
太平极盛拔茅汇征之时欤一旦憸人用事来之邵与
李定舒亶诸人织罗诬蔑争欲致公于死地磨牙肆毒
不遗馀力曾不若后之盗贼犹能知敬此诗人比青蝇
于谗口而反覆切责之也然公于患难得易有孚心亨
之旨登山临水发为文章尝举柳柳州之言曰孰使予
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丘也欤则惠之君子俎豆而
卷二 第 17a 页 WYG1226-0679c.png
尸祝之其小人托帝命假巫语以招公之魂要皆出于
秉彝好德之良心也观鲁公与公异世而崇敬表章所
以宣明昭代尊显斯文化民成俗者克尽其道诚不可
以无述也观鲁君字元宾其先北庭人读书好古廉而
有为今以选为杭州路总管府达噜噶齐
  石鹿书院记(庚寅/)
至正六年鄱阳陈君桢作书院于饶州安仁县之琯溪
又四年十月庚子甘露降于松树日光映之莹若膏沐
卷二 第 17b 页 WYG1226-0679d.png
而光采烂然饮之其味如饴众奔走相告以为陈氏之
瑞始君得胜地于所居之近剪薙榛棘值微径草树蒙
密地势斗绝乃尽力攀缘睨之不百举武而豁然平衍
环以群山中为方池鉴虚涵碧陟其颠乔木成林石磴
蔽亏两石旁倚呀然如蚌蛤有石昂首若灵禽之翔因
名之曰凤鸣台三石之最奇者在其东中峰削立平若
敷席曰磐石折而西为亭曰含光亭又西大石圆顶方
趺若树碑碣稍前为上谷厓之回者曰生云突然垤者
卷二 第 18a 页 WYG1226-0680a.png
曰雪丘洼然坎者曰鹿泉君于是即磐石之下为书院
授徒其间中祠孔子别为山房以庋藏先世书籍及甘露
之降复为亭以志瑞暇日冯虚四顾千里之远近在目
睫烟云雨风变态万状超然尘垢之外万钟之禄干驷
之马不愿易也因其姻友临川孔君英来京师俾素为
之记素闻君之先出自九江之义门家法之懿踰数百
年虽散处他郡而流风馀思未尽泯没君笃于孝友乡
里信之宗族称之顾其志愿无所慕乎其外而婆娑游
卷二 第 18b 页 WYG1226-0680b.png
衍于水石之间与其门人子弟讲说先王之道经世孰
有喻其乐者乎诚使一家之善推化行于一乡远而达
于一国人人有士君子之行则其为瑞莫大焉甘露之
瑞斯为之兆欤君字士周
  宁都州儒学新作礼殿记(辛卯/)
宁都州儒学正临川李君实再举于江西来京师属其
郡人危素书其学礼殿兴造之始末归刻诸丽牲之碑
按宁都之庙学创于宋末因仍简陋圯坏弗支至正八
卷二 第 19a 页 WYG1226-0680c.png
年知州益津胡侯秉彝与学政务章郑君大同始谋改
作焉明年春达噜噶齐高昌侯拜布哈至首帅僚属出俸
钱以倡好义者卜以七月某日建而胡侯与郑君俱以
秩满去官于是知州济南赵侯天泽与李君至赵侯以
兴学为己任公退即诣学宫晨夕程督曾不数月而殿
之盖瓦级砖黝垩丹漆及圣师象貌章服焕然聿新矣
始学之廪入才百有馀石而赵侯能以义帅其民故民
争欢趋之以成其事惟州之山川险塞其人往往尚气
卷二 第 19b 页 WYG1226-0680d.png
节贵廉耻道之以义则易于为善其天性果敢然也顾
为治者多以遐远视之是以发政苟且教化不明使其
民陷于罪罟而莫知恤今州之大夫乃能究先王为政
之本而尽其职业之所当为岂非贤哉抑是邦之前修
则有桂州节度判官孙公立节肇庆府节度推官曾公
兴宗所谓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者
也虽世殊事迁故老沦谢而二君子之言论风旨存乎
方策者则有未尽消磨其模范典刑足以师表后学诸
卷二 第 20a 页 WYG1226-0681a.png
生之游于庠序者既知夫立身行已无愧于乡之先达
然后可以上窥孔子之门墙而入于官可不勉诸素固
嘉州之大夫知政务之缓急且重李君之请于是乎记

  梅江书院极高明楼记(辛卯/)
极高明楼者梅江书院之楼也书院在宁都州之北郭
所以祠宋肇庆府节度推官曾公楼之扁榜则丞相信
国文公所书盖若干年矣久之楼坏会济南赵侯天泽
卷二 第 20b 页 WYG1226-0681b.png
来牧是州儒学正临川李君实请于侯曰楼将压矣压
则明公与仆皆将何辞以自解明公其图之侯悚然曰
吾之责也乃率州之好义者相与出力积木石佣工役
而经营之君上春官而以语同郡危素曰吾于宁都幸
遭贤侯恪承上命以兴学明教为先务故是楼完缮于
敝圯之馀诸生既具石请子为之记盖极高明之语载
诸中庸其义宏矣昔者曾公游于新安朱氏之门几廿
年朱氏以纯茂笃实切已致思用工正当称之方庆元
卷二 第 21a 页 WYG1226-0681c.png
间群凶枋国诋排正学斥逐善类一时学者讳名其师
曾公执礼益虔未始少挫师既没星驰吊哭服心丧三年
则于死生患难处之有素非所造极于高明其能然耶
以是名其楼托意深远矣来游于斯者冯高而四顾山
高川回万象轩豁超然吟风弄月之趣细故芥蒂无复
滞留其胸次将与舞雩咏归者同其乐焉虽然易传有
之智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极高明者智之崇也子思
子所谓道中庸者其亦礼卑法地之意欤因记其楼而
卷二 第 21b 页 WYG1226-0681d.png
并以所闻者质诸是邦之学者云尔
  赈恤乐户记(辛卯/)
国朝灭金之五年岁在戊戌诏曲阜孔公元措括故太
常知礼乐者给驿传徙诸东平明年孔公至燕访求掌
乐许政等九十有一人世祖皇帝中统三年九月东平
万户严公忠范言宫县二舞工人未备请以土人习之
中书省臣呼噜巴哈议以为是且蠲其赋役至元三年
中书以东平等处礼乐户道远资粮费重止留九十有
卷二 第 22a 页 WYG1226-0682a.png
二户馀遣之还取京师旁近诸生三百八十有四人补
其数十九年十一月太常寺官塔尔楚图噜斯拜穆苏
公言礼乐户籍田皆贫命丞相哈喇哈逊公覈其数户
赐钞五千贯丞相僧格枋国乃征其赋役司徒萨哩玛
公等请复之制可成宗皇帝元贞元年十月太保伊苏
彻尔大司徒乌尔图岱两公请赈其乏诏赐御史台赃罚
钱八百五十贯大德十一年武宗皇帝有事于太庙礼
乐愬于上前诏丞相奇塔特布济克公人赐钞千贯至大二
卷二 第 22b 页 WYG1226-0682b.png
年亲祀者二初赐币帛各一束再赐钞各七十贯币帛
各二束仁宗皇帝皇庆二年人赐币三束钞五贯延祐
七年英宗皇帝赐帛四百四十五束绵四百四十五斤
仍命中书与之粮食至正三年今上皇帝享帝南郊丞
相托克托公请于上人赐钞百五十贯从之十一年春丞
相阿噜图摄祀先农天甚寒大乐署令高君泰丞布延
特穆尔复以为言因核实得户赐钞三百五十贯帛若
干于是协律郎邢敬忠丞规以余庀职史官请书其事
卷二 第 23a 页 WYG1226-0682c.png
以刻贞石诺之而未遑为也会迁太常博士乃考诸故
记并叙祖宗以来未尝不致谨于礼乐钖赉优渥而恩
泽深醲若乃明律吕之原通制作之义其功至于舞百
兽而来仪凤固非臣下之职也
  赵氏家法记(辛卯/)
赵氏世居京师善俗坊其曰荣祖字绍先敬祖字显卿
昆弟素相友爱临财能让显卿历官为延津县尹有惠
政秩满代还以疾卒于家绍先哭其弟绝而复苏因中
卷二 第 23b 页 WYG1226-0682d.png
风疾显卿之配刘归才三年至是年廿有五以志节自
誓未四十日生遗腹子绍先喜甚力疾祷于天地曰弟
之亡命也愿保此孤儿幸不绝其后逾年绍先亦卒族
人以其配徐无所出谓当付家事于刘刘流涕固辞曰
某年幼于事未通晓嫂氏为家长某当任其劳可也于
是事无钜细一一咨决于徐娣姒织纴以为生保育其
孤甫七岁即命入学至冠犹从外传乡先生名之曰可温字
以仲良以门荫授香河县税官将行徐曰汝方从仕顾
卷二 第 24a 页 WYG1226-0683a.png
食指众岂能给一家之养吾居家宜侍汝母行可温拜
且泣曰儿得成人于今日皆二母之恩伯母春秋高岂
忍去左右哉刘亦愿留于家因奉徐之香河官满还京
徐亦中风甚剧可温母子夫妇求医药昼夜不就寝惟
可温所进食乃下咽越四旬始苏可温夜祷神明岁馀
稍能行履卒年七十有三可温为服齐衰三年至顺三
年可温葬其(阙/)氏寡姊至元元年又葬叔父文庆四年
葬从兄弟二人五年葬叔母张至正二年从弟没于外
卷二 第 24b 页 WYG1226-0683b.png
家遣童儿归其骨四年从叔父亦没于外亲取葬焉其
葬诸丧治棺椁茔域必务坚固服与情称闻者为之感
动改方城尉吏部留为永平仓使时刘年近七十可温
服勤左右益谨耆老以其母为贞子为孝上其事于有
司覃怀李君执中与可温同官为余言其事夫慈孝节
义人之大闲出乎此则沦胥入于禽兽鬼蜮天典民彝
坏乱不可扶植京师四方万里之所法则幸而有贞
孝之人出乎其间明明天子在上旌其宅里以表著
卷二 第 25a 页 WYG1226-0683c.png
之风化之行习俗之变孰有先于此者哉乃著赵氏家
法记异时秉史笔者尚有徵于斯文
  庐陵萧氏先世画像记(辛卯/)
庐陵萧祖生以先世画像寄余于京师余肃容敬观间
则考其历官行事而叹其生世之后不及承下风而望
馀光然犹幸得以窥其容颜于图画焉祖生九世祖讳
南强字彦柔累赠朝奉大夫八世祖讳遵字元卿为吉
州文学七世祖讳知节字唐叟少至孝绍熙间伏阙上
卷二 第 25b 页 WYG1226-0683d.png
书请立宁宗为太子丞相周文忠公奏补登仕郎转运
使赵公彦橚荐授迪功郎监衡州耒阳县户部赡宁酒
库转从仕郎摄耒阳安仁县二有声治攸县冤狱多所
平反累赠大中大夫六世祖讳逢辰字应甫宝庆二年
擢进士第授迪功郎濠州司户参军辟淮西转运司提
辖催促纲运物料官转从仕郎权安丰军添差淮西转
运司干办公事转承直郎论边事尤剀切辟浙西制置
司准备差遣转奉议郎权提领封桩所干办公事通判
卷二 第 26a 页 WYG1226-0684a.png
通州提督天赐盐场改知黄州黄冈县权通判黄州改
通判蕲州差监行在都奏院出为淮东制置使司参议
官转承议郎知高邮军兼淮东提点刑狱迁大理寺簿
权知宁国府差主管台州崇道观转朝奉大夫改湖北
转运判官兼安抚制置司参议权知鄂州转朝散大夫
直秘阁知鄂州兼湖北路转运判官升直宝谟阁计度
转运副使兼知鄂州转朝请大夫朝议大夫封庐陵县
开国男食邑三百户依旧直宝谟阁主管亳州明道宫
卷二 第 26b 页 WYG1226-0684b.png
进直华文阁充京湖制置大使司参谋官转中奉大夫
户部郎中总领湖广江西京西财赋湖北京西军马钱
粮专一报发御前军文字兼京湖制置大使司参谋官
特授中大夫枢密院捡详文字依旧直华文阁提举成
都府玉局观降中奉大夫久之起为江西安抚副使兼
知吉州秘书郎欧阳公守道称其历官多在边城抚字
以宽和镇压以严肃综理以精勤故所至皆有可称述
者高祖讳安中字仲和贡于江西转运使恩授登仕郎
卷二 第 27a 页 WYG1226-0684c.png
铨试第一授修职郎袁州宜春县主簿安抚公守吉州
奏为书写机宜文字改寿昌军武昌县主簿景定五年
再举于江西循从事郎德安府观察支使曾祖讳元永
字正之两贡于江西转运司吉内附郡守周天骥辟佐
府事迁朝列大夫同知南雄路总管府事能抚绥其民
加中顺大夫琼州安抚副使祖讳泰登字则平为湖南
儒学副提举擢承务郎佥海北广东道提刑按察司事
以奉训大夫兵部郎中使安南不辱命授连州知州丁
卷二 第 27b 页 WYG1226-0684d.png
外艰起为江西等处儒学提举佥岭南广西道肃政廉
访司事奉直大夫拜南台监察御史南人任风纪最有
声者父名宪孙字(阙/) 以恬于进取蚤纳其禄武昌路
总管府推官致仕方康强受养福祉未艾云呜呼宋之
亡七十有馀年而公卿大夫之家变灭澌尽何可胜数
萧氏之子孙禄仕者犹数世夫岂偶然哉盖其利泽之
所施于人者久而不忘抑亦用之不尽其才留其有馀
者以遗其后人耶用掇其大要而为之记
卷二 第 28a 页 WYG1226-0685a.png
  陈氏尚德堂记(辛卯/)
浏阳陈君(阙/) 以尚德名其所居之堂而自著家规十
有六条刻诸堂中俾世守之其子颐孙举进士授邵阳
丞将归荣其亲则过余求记其堂按其家规曰读书必
由小学大学循序而进讲明修身齐家之道当见诸行
事毋徒事文辞以钓声利祭祀用朱文公家礼参之以
司马文正公书仪著为成书毋遽增损凡祭宗子主之
叔父虽尊不当主祭不奉神鬼浮屠不用巫觋搆堂四
卷二 第 28b 页 WYG1226-0685b.png
楹每食男子居外女妇居内童子别席有酒肉则共食
不足则奉亲慈幼而已子妇定省毋阙废临事绌已奉
公或教之不从则妇出子逐勿为姑息以紊家法取妇
毋苟利其赀产家事三年以次掌之事无大小必告家
长毋得专行男子各为生计公库给本钱居者月归子
钱行者杀其四之三子妇绩麻十有二斤取纺纑十斤
女子未嫁者取其半子妇治丝织绫缂者六十有一疋
予一疋女子三十有一疋予一疋能增置产业及桑茶
卷二 第 29a 页 WYG1226-0685c.png
竹木必纪于籍毋私蓄私假私与饮食衣服冠婚酬酢
私亲馈遗一取诸公库定为品节毋过于奢仕而有馀
禄者亦归诸公库仆婢授之以事而责其成此其大凡
也然其堂曰尚德者著其保家本其在于斯乎嗟乎甚
矣其德之不可以弗尚也彼有德之不尚而惟力之是骋
未有不倾覆败裂者以嬴秦之强虎视六合而威震诸
侯曾不旋踵而亡其国有天下者且然况一家乎是以
知力之不足恃盖如此夫且所谓德者本之吾所固有
卷二 第 29b 页 WYG1226-0685d.png
而非自外至亦何为而不尚之哉今君之处其家规肃
肃乎区画之严密可谓谋之深而虑之远其为子若孙
者夙兴夜寐毋丧厥德则其兴也将绵绵而未艾九江
之宗家不独专美于前矣是为尚德堂记
  世学楼记(壬辰/)
素既铭宋正言陈公长元之墓其曾孙怡可复请记其
家之楼曰世学者其言曰吾家福之长乐所居之东偏
旧有楼三间乃上世讲学之地昔五世节度府君与东
卷二 第 30a 页 WYG1226-0686a.png
莱吕成公工部侍郎四明袁公楼宣献公为同舍又同
擢隆兴进士第后四世为正言府君幼则匿膏油夜诵
或向月明每闻般若寺晓钟辄起亦擢开庆进士第自
有斯楼逮于正言府君且九世矣岁月滋久栋宇将坏
大德五年正言府君还自燕蓟乃图新之未就而没怡
可与诸弟助力粗完延师以教子姓间出游而归凭阑
抚景瞻龟石之仪刑挹南溪之芳泽缅怀厥先大惧无
以继绪世业愿为之记俾来者勿替而益勉之素盖观
卷二 第 30b 页 WYG1226-0686b.png
乎古今事变而尝为之慨焉以叹士君子以诗书起家
一再传而弗坠者鲜矣三四传者世以为异而且交誉
之五六传者历数郡而不一遇焉多至于七八传者吾
未之见今也陈氏九世而得正言公十有一世而传诸
怡可之昆弟怡可之昆弟况有子有孙自是以往复不
知其几世嗟乎世禄非难世学为难此吾徒于陈氏喜
谈而乐道之者也昔者孔子于夏殷之礼以为杞宋之
文献有不足徵典籍之湮没则考据无其书贤者之沦
卷二 第 31a 页 WYG1226-0686c.png
亡则咨访无其人岂不可惜哉夫以杞宋之有国而犹
久而荒坠若此陈氏远处乎百粤之地而能保其诗书
之绪于世氏更革之后可谓难矣登斯楼者尚有以徵
于吾言怡可字通理
  扬州正胜寺记(壬辰/)
有为浮图氏学者唐广明二年建寺于扬州郡城左北
厢南进贤坊赐额为兴教禅寺五代燬于兵宋建隆二
年僧德钦乃重修创大中祥符五年赐改额为正胜寻
卷二 第 31b 页 WYG1226-0686d.png
复湮废乾道间天竺教院僧如祖力学苦行务兴其教
有董评事谅者舍宅以居之遂为大隐庵庵在北进贤
坊之念佛巷基广五亩百六十步如祖增加营葺广其
殿堂以安徒众淳熙十四年请于州移正胜以为今额
如祖示寂楚州净慧院僧师谦号普明大师以州之命
来主是寺始度弟子十有七人善妙善亿善倚善德善
相相继住持景定二年夏寺复燬善德持钵化金建立殿
宇郡人谢都机者施财为塑佛像作藏室以贮经扬既
卷二 第 32a 页 WYG1226-0687a.png
归职方江淮诸路设释教总摄官未几命善德主治平
禅寺仍俾其徒宗祐领寺事加号崇理昌化大师判教
门专令甲乙相传勿变久之栋楹梁桷腐黑挠折延祐
元年宗祐乃撤而新之益加宏壮其徒了忠装饰灵山
九士诸天像又建法堂四楹东廊十有一楹作方丈以
为燕休之所至了恭作西廊八楹了真以旧藏殿庳小
复谋崇广于是殿堂门庑包湢库庾始获具完缭以周
垣绘以丹碧大侈前观先是如祖乞米饭僧迨咸淳间
卷二 第 32b 页 WYG1226-0687b.png
善德始置土田若干顷以给食又置塔基广七百馀步
于城北以藏遗骨塔南有屋五楹以供祀事了靖所搆
也厥后宗祐了荣道元了恭了真了泰先后增土田若
干顷时则有若了忠了明道寿道茂咸有力焉殚力以
相其成者道通道照行进道济道成道秀云至正十二
年道秀领常住事谓创寺迄今几四百年其兴废之故
久而无所考證因属僧行海撰次事状京师安静寺住
持僧行玺请余为之记盖佛之说行乎中国而尊崇护
卷二 第 33a 页 WYG1226-0687c.png
卫莫盛于本朝扬为南北之要冲穹官显人往来无虚
日富商大贾居积货财之渊薮其成此固不可以为甚
难然犹经营数十年而后大完以是推之则天下之事
岂可易言哉惟能思其成之之艰则不至于坏虽坏必
至于复兴吾于正胜观之矣
  太行书院先贤祠记
真定之属县获鹿其里曰阎同国子伴读高健实作太
行书院健之幼则慕学聘儒先生讲道于家春秋丁日及
卷二 第 33b 页 WYG1226-0687d.png
月朔望悬先圣画像行释奠释菜礼其先君子惧其亵
也欲作庙以祀未果而卒既终丧健之母房发所畜粟
帛以搆书院礼殿廊庑斋舍包廪莫不具完为屋于杏
坛之侧以祠乡先贤访其遗像悉图于壁间晋中书舍
人贾公纬及其曾孙宋左仆射昌朝金太常丞蔡公圭
左司员外郎元公好问国朝御史台侍御史张公德辉
江南行省参知政事贾公居贞翰林学士承旨正公思
廉元公虽世居太原尝买宅于获鹿其女子子又归邑
卷二 第 34a 页 WYG1226-0688a.png
人故合祠于是健之游于成均与安阳萧文翔雅相好
至是聘为子庆师文翔抵京师述健之意请为之记素
叹曰中州自金源氏兵革糜烂衣冠文物扫荡几尽迨
于本朝虽沐浴数圣之泽而生气犹有未复健也乃能
特立独行为今人不能为之事何其韪哉维祠之建本
诸礼所谓祭乡先生于社健其习于礼者欤按中书不
幸生干戈之际然犹笃好史学忧唐之事荒忽无考乃
著唐年补录之书仆射之在经筵以易春秋进讲疏林
卷二 第 34b 页 WYG1226-0688b.png
禹年月傅会易算之失皆有功于名教蔡元两公之奥
学雄文震耀穹壤张贾两公功名在竹帛利泽被斯民
乃若王公之敦厚老成其学得于元公者固已刻诸琬
琰而盛传于世此数君子要皆天下之士不独其乡邑
所当崇敬尊祀而已书院之诸生来游来歌于此瞻昔
贤于一堂怀英风于千古其亦有所感发者乎诗曰谁
谓华高企其齐而尚毋自画焉可也
  扬州普门禅庵记(壬辰/)
卷二 第 35a 页 WYG1226-0688c.png
扬州郡城东隅普门禅庵在焉初至大三年僧志如买
地若干亩至顺间创建佛殿塑阿弥陀佛及阿罗汉诸
天像建法堂六楹东廊十有一楹西廊十有四楹置蔬
圃十有七亩于东城之下元统三年筑三塔于江都县
之永真乡其徒行真作方丈之室行定作三门八楹方
志如之经始也囊钵不畜一钱至以其说动人或伐材
于山辇石于渊捐金于帑远近相助其应如响前淮东
宣慰使特穆尔图固苏实始终相成之无土田以为恒产
卷二 第 35b 页 WYG1226-0688d.png
乞食以给众扬为南北都会其学者经行无虚日辄驻
足是庵待之未尝厌倦又制为规训戒厉将来令
甲乙以次相传于后年七十有五而终用其法茶毗得
舍利无数志如蚤学于蒙山异禅师禅师授以十六字
为宗派曰志行愿清普贤妙道智慧圜明真宗河绍志
如所度之弟子曰常贵正顺和成坚用应寿仙真因定
惠戒观实正林信妙善满行住了心恭俊清福贤皆冠
以行字从其师之命也至正十二年行戒领庵事乃营
卷二 第 36a 页 WYG1226-0689a.png
具造岁月师弟子传序因京师安静寺行玺求为之记
余闻异禅师振其道于江左当时学者多归向之盖其
所造诣甚深非纷纷假托欺诳以从事乎口耳者也故
志如之建此庵岂苟焉安逸于旦暮之顷是以迨今恪
遵律度相率不怠则其身教固可知已坚定而不迁汨
挠而不变是在夫游其门者何如耳居斯庵尚思无负
其志哉
  尼山大成殿四公配享记(癸巳/)
卷二 第 36b 页 WYG1226-0689b.png
今皇帝至元三年重建尼山书院奎章阁侍书学士虞
公集实记之未及大完而山长彭璠卒后十有七年邹
县达噜噶齐玛哈穆特增塑颜曾思孟四公配享殿中
邑士赵守宽李之质因其同里陜西行省左右司郎中
张君思政来京师属素为之述按颜子之侑坐肇于唐
太宗贞观二年冬尚书左仆射房玄龄国子博士朱子
奢之所建议也宋神宗元丰七年夏复增升孟子侑坐
礼部郎中林希之所奏请也度宗咸淳三年春增升曾
卷二 第 37a 页 WYG1226-0689c.png
子子思逮我朝混一天下且四十年延祐三年仁宗皇
帝在位崇学右文御史中丞赵公世延始言南北祭礼
不宜有异当升曾思如典故制曰可先是四公列坐两
旁礼部以为翼承道统述明圣经作则万世以立人极
论德定名列次配侑东坐西向于礼为称至顺三年进
封颜为复圣公曾为述圣公思为宗圣公孟为亚圣公
仍命词臣为制书一代之典可谓备矣玛哈穆特之作邑
于圣贤之邦钦承上意克修坠典其为政知所先后从可
卷二 第 37b 页 WYG1226-0689d.png
知已礼曰有其举之莫敢废也君其知礼者哉虽然君
为是举盖有难者方盗据徐方力抗王师邹之为县密
迩其境朝廷忧其供给之繁增设邑长以君才敏而擢
用之军旅绎骚君应答靡有凝滞将士欢悦及徐平抚
安疲氓飞刍挽粟徭役平允当此之时又能汲汲焉以
兴学明教为务是以谓之难也今年春君以仲丁藏祀
致斋之夕梦升礼殿瞻仰圣师行事之际乃睹配享未
备惘然久之首出俸钱为之倡僚吏士民相率来助邑
卷二 第 38a 页 WYG1226-0690a.png
士张敬祖主其出纳曾未数月而工告毕德容晬温观
者肃敬盖启圣王与夫人颜氏祷于是山神秀所钟笃
生圣哲继天测灵万世永赖所以绍斯道之传发微言
之秘四公之功终古如一日矣书院之诸生尚考求于
方策非四公之学不敢学也邑大夫之望于诸生者庶
其在此可不勉哉
  金溪黄氏墓记(乙未/)
金溪黄冔告其同邑危素曰吾黄氏之先有国子孙散处
卷二 第 38b 页 WYG1226-0690b.png
江淮间居光州固始者出于汉豫州牧婉孙固至唐监
察御史滔之孙峻避乱徙闽峻孙光仕王氏官諌议大
夫分其子散居他郡今邵武南城临川多其后也徙抚
州南梧桐坪者曰祚梧桐今𨽻金溪又有居板桥水南
曹洲红门相去环十里间族亦大皆云出于闽祚生述
述生汉淳汉斌汉斌之后甚蕃别居湖潭汉淳五世孙
卫以周礼贡于乡上名春官行至安仁没焉其子裳年
十有一闻丧号泣扶柩族人怜之提携以往贫不能举
卷二 第 39a 页 WYG1226-0690c.png
丧归因葬其地母熊氏亦死外家取葬焉稍长岁必一
至父墓安仁有王氏哀其志舍于家妻之以女生子曰
有庆久之挈妻子还乡田庐为他人所有卒葬板桥其
配葬湖洲有庆筑室母墓左躬耕给食秋冬则辇盐于
家贸易米粟来年夏辄平价予邻人然家用亦裕乃曰
贸易之事可恒为哉二子元吉元亨教之读书曰勿效
吾所为当习而祖业可也卒葬洪厚配饶氏葬辛方元
吉弟兄居则同食出则同行衣冠俨雅论说终日自幼
卷二 第 39b 页 WYG1226-0690d.png
至耄未尝改其度元吉生朝美朝哲卒葬化原配丁氏
葬苏原元亨生朝华朝俊卒葬湖洲配丘氏葬夏阮朝
美端愿似不能言尝从道间见遗衣帛物不顾而行归
州守雷默参族人闻之曰此儿他日必为君子以女妻
焉女素骄贵及归黄氏遂易节为和柔读易有得于蒙
卦名其室曰山泉端居终日若是数年俄安坐而逝生
至道葬夏阮雷氏葬洪厚朝哲尝避乱负其兄以行崎
岖山谷饥饿终日得食仅足食兄兄不忍辄半分之国家
卷二 第 40a 页 WYG1226-0691a.png
将用兵安南使民作海艘乃囊其私财就役不以烦兄
时官府并缘厉民所持不给配胡氏取已资装白金足
之胡氏亦自此不加簪珥曰吾士人妻也安事华饰为
生立中夫妇卒葬苏原朝华以词赋中待补进士宋益
王广王航海江东提点刑狱谢枋得起兵朝华得檄率
乡里壮士行有取民菜茹按法斩之众惊曰黄公儒生
也何严厉若此乎生元老敬老回老卒葬湖洲配张氏
葬夏阮四世坟墓皆在金溪顺政乡朝俊徙南城南城
卷二 第 40b 页 WYG1226-0691b.png
乡翁原亦和易岁一还故乡会宗族老不能行令子亦
如此生允学允定允恂卒葬所居傍配李氏葬里之西
围至道生正平无后立中生冔旆元老生观生敬老无
后回老生顺生(阙/) 允学生麒麟允定生骥允恂生涤
渊昔从祖元亨尝作族谱由贡士府君而上惟始迁之祖
墓在梧桐馀已莫详所葬由讳裳府君而下坟墓始有
考焉然犹可以知其世次先后厥今兵燹之馀文字无
一存者所书世次与夫生死年月复有遗忘者矣宗族
卷二 第 41a 页 WYG1226-0691c.png
逃散念念痛心平昔闻诸先人得先世一二遗善子能
为之墓记得以慰我后之人子其毋让素之大父白鹿
府君本出水南俱谏议公后而冔结交岁行两纪观其
所述庶几孝子慈孙之情哉盖周官之法设墓人以掌
茔墓后世此职已废宜乎冔之虑患若是其远也
  南丰曾氏祠堂记(乙未/)
宋之盛时曾氏显于南丰有浮图之宫曰归信者祠堂
在焉其后多宦游他郡因定居焉至于国朝祠亦圯坏
卷二 第 41b 页 WYG1226-0691d.png
不治沂国公讳仁旺九世孙知南安军冲子家于金溪
有荐于世祖皇帝授以佥福建闽海道提刑按察司事
到官未久而归閒则命族弟三德至南丰载沂国以下
绘像更为祠堂于金溪之南原祀焉至元三十一年也
后五十有八年为至正十一年三德之孙熙修坏补敝
栋宇采章焕然更新因里中士黄君冔来游京师属素
为之记素世居临川熟闻曾氏故事况南安公尝受业
先曾大父仁和府君其伯氏参政渊子则素族祖姑归
卷二 第 42a 页 WYG1226-0692a.png
焉素尝数过南原之祠瞻拜遗像退而读中书舍人文
定公翰林学士文昭公之书至于庐陵欧阳文忠公我
临川王文公彭城陈先生真定韩公维延平杨文靖公
新安汪公藻南唐江文忠公我朝野江程文宪公铭功
述德之词百世之下其光晔如则为之反复加叹者久
之然则曾氏之祠岂止其子孙所当致力而已古者国
无先师则以邻国之君子为之先师南丰今虽为州故
抚之属县以一郡之间宗工钜儒名臣正士磊落相望
卷二 第 42b 页 WYG1226-0692b.png
有不待合祭于邻国顾郡县之吏与夫乡之学者有不
察焉何也熙也克承先志保有故业又能严其纪事其
贤于人可知己厥今寇攘兵燹之后盍亦购求遗书尊
阁祠下以待后之君子则素他日乞身于朝归与俊彦
之士沉潜其间岂非馀生之大幸乎哉昔者文昭尝作
谱序不载曲阜集中书以遗熙使并刻诸石
  兵部续题名记(乙未/)
至正四年今陜西行省左丞高昌廉公为兵部尚书刻
卷二 第 43a 页 WYG1226-0692c.png
石以纪官僚姓名于兹乙纪矣而书诸石已满尚书高
昌乌尔图谋诸僚采宾幕各出廪禄更买石以刻之以
余尝承乏员外郎去官未久宜为之记呜呼自国家用
兵以来诸司往往增置职员而兵部为最多虽曰最多
而王事靡盬至有未尝觌面者向非有所纪载则孰从
而考之哉又安敢望其修子孙后世通家之好哉然则
此石之续刻诚不可阙诸且本朝兵曹之职掌其事非
一今日之所当急者乘传为先务使者旁午道涂昼夜
卷二 第 43b 页 WYG1226-0692d.png
不息刍粟踊贵而蘸户凋敝通变宜民必有其说幸以
恩荣所被获联官位未遑一日同堂而合席相与究论
其或罢或行定立规制以贻永久此今尚书高昌公与
余相与尝慨然于斯由是知六曹设官所以纲维庶政
若复使之驰驱四方则旷废天职其敝有不可胜言者
故予为之记而并及之
  静修书院记
保定刘先生以道德学问高天下既没之七年新安县
卷二 第 44a 页 WYG1226-0693a.png
三台乡作专祠以祀之并立孔子庙与明伦堂诸生斋
室皇庆元年间朝廷赐额曰静修书院静修者先生之
别号也盖三台皆有隐君子曰南溪老人梁至刚与先
生友善间往造焉辄旬月之留至刚之子泰及刘英李
蒙王果李真从先生游英早岁为吏一旦幡然折节为
学故先生始则拒之甚严终则与之最厚至是首倡祀
事何平章炜留守布达实哩各发金币裨之兴学阐教
大振儒风英之力居多从容赞画者至刚之功也至元
卷二 第 44b 页 WYG1226-0693b.png
五年县达噜噶齐布哈袅山长王朝佐始搆两庑绘从
祀像然距今五十馀年未有识书院之颠末俾后世传
焉者非阙典欤至正十五年冬乡贡进士东平杜禹来
为山长慨然以是为己任谋于县尹中山刘得亨创建
神门画泰等四人像以侑食郡达噜噶齐布哈公闻之
曰吾守令之责也首出廪禄命满城县达噜噶齐海寿
取碑材于西山已而吏民闻风慕义欣然来助他日公
使吏来属素为之记呜呼去古既远世之风俗赖以不
卷二 第 45a 页 WYG1226-0693c.png
坠者不在乎世之君子者乎先生生大河之北当国家
混一之初锐然有志承圣贤之绝学虽罄南山之竹极
其形容赞美固不足以得其精微之万一来学于斯读
先生之遗书于是窥其门户望其宫墙入其窔奥力追
先生之遗躅于百世之上其庶几乎此书院之作然则
英也不独服勤至死以事其师其有功于后来之俊彦
岂曰小补之哉顾今用兵河南共亿无艺守令士民卒
能成禹之志刻石纪载以图不朽可谓知所先务其牵
卷二 第 45b 页 WYG1226-0693d.png
联得书者以此
  临川危氏家谱序(乙丑/)
临川危氏家谱一卷居金溪县者繇讳怦而下七世列
为支三居临川县者繇讳忱而下列为支三十有六而
以始迁江南之祖冠其端信州刺史府君讳仔倡别改
为元氏又以元氏之谱附其后其出处行事录其大概昔
闽之宗有字福可者(不知/讳)常修谱工部侍郎府君讳昭
德及吏部侍郎延平冯公梦得序之从曾祖讳浩又修
卷二 第 46a 页 WYG1226-0694a.png
谱朝请大夫南城周公方序之当宋末未克成编元大
德间从祖讳瑞思竟其志而未备素在童子时请于大
父愿其刻而藏焉仲父讳有成客京师求翰林侍讲学
士四明表公桷序之泰定元年从临川县之族得旧图
于是所谓三十六支者始得校定其伪失益详焉危氏
之始莫可稽或谓周武王之妃感异梦而生有文在手
似迂诞而难信然疑若未可以遽削也抚州刺史府君
之事尚矣而自宋淳化以来以明经述文擢科第仕于
卷二 第 46b 页 WYG1226-0694b.png
朝于郡县者众多也今则或有失其名或有绝其世可
悲也已嗟乎微而大大而微贱贫贵富之一去一来者
天也非人之所能为也至于浚诗书之泽树忠孝之节
恶可以衰盛而易其心哉知不可以衰盛而易其心则
吾徒之自勖其能以已耶谨志于首将以戒我后之人
泰定二年岁在乙丑正月
  平徭六策序(癸酉/)
延祐间徐长公先生来主簿金溪县予以县民常造先
卷二 第 47a 页 WYG1226-0694c.png
生所请举子业间出其长子中立字宗道所著平徭六
策予录之藏于家当此之时宗道为广东道宣慰使司都
元帅府令史上其策江西行中书省行省得其言亟命
从军广西未几客死所著之策遂为空言其可哀也夫
予得其书十有四年矣而猺獠尚据山区谷聚之险创
作甲兵贼杀官军俘人子女敚人赀货以至劳廊庙之
经营罢州县之饷馈弥年旷日荒忽不常岂所谓六策
者未有举而行之者乎不然何其久而未之能息耶儒
卷二 第 47b 页 WYG1226-0694d.png
者之论必曰先教化是固然也盖必有以因事而制变
随世而立功古人有言识时务谓之俊杰然则宗道之
策宁可废之乎呜呼宗道已矣其负能尚气概涣然奇
男子世岂多见也苟有能知其人而求其策以之攘除
外患超立殊功夫岂难哉然则宗道犹不死也宗道没
其长子士原才十岁今既长能劬学哀其父之不幸从
予求是书袭藏之以俟知者因并序而归之惜予文不
足以显宗道也宗道卒时年三十有一云
卷二 第 48a 页 WYG1226-0695a.png
  杨氏族谱序(甲戌/)
金溪县北去七十里有山名印杨氏世居之盖其先自
唐景云初来守抚因家临川县长宁乡之小邾里其六
世孙曰浩始徙印山浩从弟文林郎潭州节推掞尝修
其家谱八世孙武子增修之袭而藏之者九世孙从龙
也校定而刻以传之十世孙曰应泰曰三杰曰和也书
之者十一世孙敏也应泰又请于故翰林学士子吴子
奎章阁侍书学士虞公序之子吴子勉之立其本意有
卷二 第 48b 页 WYG1226-0695b.png
在也虞公外家杨氏知之为详故又言当与今全州总
管宗瑞同出华阴予读宋侍讲学士无为杨公序其家
谱分新昌院淮南院蜀院闽院丹阳房荥阳房其先固
皆羊舌氏之后而华阴最先盛矣其远者勿论已姑自
宋中世以来言之文靖公显于延平学于河南程氏立
朝有风节倡道于东南门人弟子率皆豪杰奇伟之才
尊宗列派远有原绪岂非盛哉文元公显于四明学于
临川陆氏高明纯一进道不倦虽今之学者弃而弗讲
卷二 第 49a 页 WYG1226-0695c.png
然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者又焉可
诬也为杨氏子孙者盍亦思夫宗家大人之学若何而
学耶于此知其求端用力之方而自得焉则将光明赫
奕不止于今日所观而已此子吴子所谓立其本也虽
然岂直杨氏子孙当思之耶天下后世之尚友古人者
不能遗也应泰与予厚善来徵续书其后故为之书
  送琴师张宏道序(甲戌/)
乐何为而作也将以养人之性平人之情宣天地之和
卷二 第 49b 页 WYG1226-0695d.png
而已先王之泽熄乐经沦亡人亦莫知所以养其性平
其情所谓天地之和者往往变为乖沴无可得而宣焉
是以其器虽存其声虽尚可以追考则亦吹竹弹丝敲
金击石而止耳苟求其本则何能得其依稀存其彷佛
哉琴在乐中为丝属可独作然而古之音远矣近世咸
宗宋少师杨缵氏毛敏叔氏诸人所度曲谓之浙谱
谓数十年以前人所弹者为江谱故浙谱行而江谱
废盖一时之取舍各有不同如此以此观之愈变而愈
卷二 第 50a 页 WYG1226-0696a.png
新愈出而愈繁溯而上之轩辕氏陶唐氏有虞氏之时
其变也多矣知乐之君子有所感也夫豫章胡子泉为
予言临川玄妙观道士张宏道能琴将负琴以游请予
言为赠予将有所质于宏道今夫合木以为器纶丝以
为弦其声万变千化焉且声之出也果于木乎于丝乎
于木耶无丝不鸣于丝耶匪木无声是何与古之乐作
凤来仪兽率舞者无论已后世盖有精于此者亦能使
惟裂瓦飞鸟翥鱼跃景星列卿云出甘露降醴泉涌若
卷二 第 50b 页 WYG1226-0696b.png
此者又何与是必有道矣宏道亦尝思之乎思而得之
则子进乎技矣
  送曾君静从军广西序(乙亥/)
元统二年夏汝宁章侯以处州路万户镇抚州出征黎
人有功升广西两江道宣慰使司都元帅将之官先还
抚南丰曾君静告于侯曰某书生也兵法虽非所习于
先生行师之道则尝讲之今猺獠崛强未息请从君侯
行侯曰诺于是与其素所交者别其友危素为之言曰
卷二 第 51a 页 WYG1226-0696c.png
壮哉曾君之行也夫儒者之学于古也岂欲浮湛里巷
而不思以自见哉欲自见而不遭其时不可也今曾君
有其时矣予尝识章侯盖精敏谦和疏畅明达人也则
曾君之在军中也宜其知无不言言无不从者且缮甲
兵振师旅具糗粮以事夫斩馘俘卤骚动南服之境一
方有事四面助之其事体至重也彼区区之猺獠负固
山溪蚁聚而鼠窜旷岁弥年而不解伤夷我民人暴露
我吏士使耕者不安于田里商贾不安于道路是不待
卷二 第 51b 页 WYG1226-0696d.png
教而诛者也然而人性之善盖相近也彼岂生而好斗
争哉其欲避害就利爱亲戚畏死亡一也今欲苗薅而
兽狝之其间岂无胁从诬枉而不能自直者使之玉石
俱焚则有可哀者矣为有司者盍亦自思其抚驯之果
尽其道与渐摩之果尽其术与抑未尽欤计其民生长
溪峒之间曷尝一日而闻礼义之教御以宽则玩而肆
震以威则愤而暴此势之必然者古之善治天下者内
中国而外远人良有以哉故赵充国曰战而百胜非善
卷二 第 52a 页 WYG1226-0697a.png
之善者也吾曾君尝诵先王之书而知此诚得马一匹
从以数老兵将元帅之命播告朝廷德意谕以祸福使
之知耻而自新则长鎗大剑可以示弗复用矣于是刻
石以扬天子之威灵以纪元帅与群执事之功则曾君
又能琢雕文章侈大而张皇之顾不韪欤顾不韪欤若
夫身之遇不遇有命焉不足为曾君言也
  送史县尹诗序(丙子/)
君子之于小人察其所趋而已至若见之于事则观乎
卷二 第 52b 页 WYG1226-0697b.png
时之有遇有不遇势可为与不可为势不可为而强为
之时之不遇而强行之古之知进退存亡之道者不如
是也仕于今者乘国家混一之久法制修明黜陟严信
不可谓时之不遇矣然而人心风俗之变久矣服劳州
县者亦诚难哉县之附郡者其难尤甚焉无论其他姑
以吾抚州而观之临川附县也郡临其上百须咸取给
焉为长令佐贰者郡之史苟非尝学问者莫不颐指气
使之至于郡之皂𨽻亦平视或反相讪侮送迎馈日无
卷二 第 53a 页 WYG1226-0697c.png
虚于斯时也欲少徇其诛求而苟免于谴责往往临财
而不思义论势而不知理丧其节而隳其名者相望也
君子深忧之吾是以为难也或曰此一县耳而谓之难
则汉唐之长安洛阳宋之开封彼其贵家大族相陵压
事又烦剧则将不为乎吾以为不然彼汉唐之长安洛
阳宋之开封望尊而势重也望尊而势重则号令之发
若霆厉而飙驰未易挠其势也至若今之为县则大不
然上官制之奸胥欺之民之稍富强者得以把握之甘
卷二 第 53b 页 WYG1226-0697d.png
心于污秽枉已而从人者可幸无事若稍鼓其才智暴
其操行毁辱不还踵而至矣虽君子不以利害成败而
论事然有先见之知者于明哲保身之道亦靡不尽焉
呜呼是其事固与长安洛阳开封相辽绝哉若真定史
君景让昔之令崇仁也粒粟缕丝以上无所受于人家
种田于沔阳收其入以资衣食故翰林学士吴先生韪
老崇仁亟称君以为今之廉吏也世岂易得哉及调临
川犹在崇仁也君之言曰吾所得为者吾不敢不勉为
卷二 第 54a 页 WYG1226-0698a.png
之若其势有不可为者讵可易而为之哉是以终三年
而上无所迫责下服其长厚今其还也咸惜其去而不
留作歌诗以送焉予闻察司有荐侯任风纪者烝民之诗
曰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将见有如尹吉甫者为君
歌之矣
  送陈子嘉序(戊寅/)
古之时公卿大夫称其德府史胥徒称其才无分儒与
吏也自有儒与吏之分为儒者高谈名理而不屑于小
卷二 第 54b 页 WYG1226-0698b.png
物故常近乎迂为吏者深拘文法而不求其大体故常
近乎刻迂则政弛刻则民怨故儒与吏亦常相诟病若
枘凿不相入焉是不知理与律者明体适用之士不能
偏废也国朝草昧之初天下豪杰乘风云而起者众多
矣然皆布列乎朝廷以谋大事发大议至于郡县往往
荷毡被毳之人捐弓下马使为守令其于法意之低昂
民情之幽隐不能周知而悉究是以取尝为胥曹者命
之具文书上又详指说焉彼胥吏之患中原吾不知也
卷二 第 55a 页 WYG1226-0698c.png
杨以南北辈尝贱且阨于前代一旦得用如猛虎之脱
槛饥鹰之掣讲其势不得而禦之由是视贿赂为权衡
或更一字而生死祸福其良民或援一例而聋瞽钳制
其官长使圣君贤相子惠元元之意不得播其下而疲
癃残疾鳏寡孤独有不胜其用可哀也夫故廷臣之有
识者取学校诸生参错用之使其贪邪迷谬者有所观
感可谓仁厚矣哉然而上官苟贤者也则破绝厓岸时
与儒生讲说诗书礼乐以风动其人顾不韪欤其不然
卷二 第 55b 页 WYG1226-0698d.png
则反谓儒者不能巧牢笼而工謟事乃择其贪黠者党
诈张肆其吞噬者有焉彼儒生苟贤者也自以为吾之
学足以治其国家天下屈而居下尝自悼矣不得于上
山林而已何至俛首包羞低回隐忍以自辱哉甚者反
舍其所学而以趋世媚俗为能则号曰用儒其实非也
故必有高才绝识者出乎其间上之使下也以礼下之
事上也以忠夫如是其民焉有不被其泽者乎大梁陈
君子嘉工举子业使群进于有司可得高第既而科举
卷二 第 56a 页 WYG1226-0699a.png
废学官荐为六安府史陈君曰古之圣且贤者盖有为委
吏者焉有为乘田者焉有为抱关伶官者焉府史与上
官谋议政事者随其所得为而致其力学者之事也乃
来江宁省其亲而后去予嘉陈君积学而有才色温而
气和故历道其所闻以送之使下以礼吾望于六安之
大夫焉事上以忠吾望于陈君焉请书以为序
  释洙翠屏文集序(戊寅/)
予尝观大慧禅师之言曰忠君爱国之心与生俱生假使
卷二 第 56b 页 WYG1226-0699b.png
铁轮旋顶而此不可磨灭为之废书而叹诗云天生蒸
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岂不信夫论者谓释
氏之学远去伦纪其然乎宋庆元间小人用事若福王
赵忠定公以宗室为贤相摈死湖南一时大贤君子相
继去国而吾朱子楚词集注之作盖为此而深致意焉
千万世之下闻其事读其书者感慨系之矣而王之乡人
鄱阳僧景洙后百馀年好表其事不一书之是非忠君
爱国之心秉彝好德之善昭明不昧其能然耶使洙师
卷二 第 57a 页 WYG1226-0699c.png
生于当时必能上疏正言如四明杨文元公投劾去官
如鄱阳柴献肃公岂不增夫纲常之重而公论不至若
是其掩晦矣虽然传有之发潜德之幽光诛奸谀于既
死则韩侂胄张釜之徒死而有知闻洙师之论断岂不
局促愧惧于地下乎吁为人臣者亦可监哉泰定三年
洙师示寂又十年其徒伯玄掌书记于大龙翔集庆寺
予来游海上过金陵暇日出洙师文集而观之而叹其
于世道有补焉玄之言曰洙师姓江氏早孤有贤母蚕
卷二 第 57b 页 WYG1226-0699d.png
绩以资其从师闻里有善记卢仝月蚀诗者亦具礼币
使往学焉其笃教类如此故师亦刻厉精勤六十馀年
不废书史是以该洽深实而尤邃于易玄将梓师之文
凡若干卷与好义之士刻而传之其志殆薄俗所罕见
故予为序云
  张文忠公年谱序(己卯/)
故赠摅诚宣惠功臣荣禄大夫陜西等处行中书省平
章政事柱国追封滨国公谥文忠张公年谱一卷素所
卷二 第 58a 页 WYG1226-0700a.png
撰次叙曰古之君子其出处进退岂苟然哉立人之朝
食人之禄必忧人之忧其志在于天下国家而措心积虑
不止乎其一身而已如此然后有以建立于当日垂休
于无穷焉彼未得而患得既得而患失斯孔子所谓鄙
夫夫苟得鄙夫而用之则君人者独何赖哉自昔以来
居高明耽宠禄之人灭䃺湮没不可胜数惟忠臣爱国
有德有功者能自见于一时虽更千万世之下其生气
凛然足以使夫顽夫廉懦夫立不与死俱亡也传曰不
卷二 第 58b 页 WYG1226-0700b.png
有君子其何能国岂不信然与公讳养浩字希孟泲南
人年少从名师力学游京师太傅鲁国康里文贞公一
见而奇其才辟为掾曹由是历践华要为堂邑时有惠
政在民拜监察御史力诋权臣参议中书谏作灯山
君相方将用之公以亲老辞归田里以吏部尚书召不
起居丧有诏起复又不起泰定间屡召皆不起文宗即
位除翰林侍讲学士寻改陜西行御史台中丞公乃幡
然曰西土旱灾久矣其民苦饥馑吾宁忍不为之起乎
卷二 第 59a 页 WYG1226-0700c.png
散其赀财即日就道凡所以为其民计者无所不用其
至竟以忧劳薨于位海内惜之呜呼观公之去就大节
从容得宜非所谓有志之君子者耶使公得君而行乎国
政所至又可量耶公之文有云庄集四十卷既刻于龙
兴学官经筵检讨鲁郡栾公旭复掇集中之文关于治
教大体者为若千卷别刻之以传素在草泽闻公行义
既久至京师又从公之子秘书郎引尽取所藏名卿大
夫士纪述交际之文及公行事履历通载为此书周雅有
卷二 第 59b 页 WYG1226-0700d.png
之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天下后世有志于自任者尚有
所考观焉故并为之序
  武伯威诗集序(己卯/)
诗之作夫焉有格律之可言发乎情止乎礼义而已王
泽久熄世教日卑于是代变新声益趋于浮靡何能有
以兴起人之善心惩创人之逸志也哉故共城邵子曰
删诗之后世不复有诗矣余读邵子自序其击壤集深
有感于斯言也盖尝欲效其体而为之又退而思邵子
卷二 第 60a 页 WYG1226-0701a.png
之为邵子其始学也冬不垆夏不扇夜不就席者数年
将以去已之滓久而玩心于高明知天地之运化阴阳
之消长至于安且成必造乎此而后邵子可几也区区
模拟其文字语言之末则岂希圣希贤之道乎及问学
四方来京师闻武君伯威甫闭户却扫授徒于家翛然
深坐不接世事他日其门人山东牟谦持伯威甫诗二
编来请序余反覆读之其词肫肫笃实朗朗高明志学
于邵子者也呜呼斯道之将坠于地也久矣诸子之言
卷二 第 60b 页 WYG1226-0701b.png
千蹊百辙总之不离词章训诂异端三者波流茅靡出
彼入此所谓思诚慎独集义为仁之训能真知实践于
此者盖鲜矣伯威甫有志于其远者大者岂不杰然拔
去流俗哉则其为诗固非雕琢章句流连光景者之比
余故喜而序之伯威甫宣德人大德间以神童贡于朝
有旨学于成均历翰林中瑞司典簿丁内艰服除授汾
西县尹遂不复仕夫仕不仕不足以论吾伯威甫余所喜者
喜邵之志不孤也
卷二 第 61a 页 WYG1226-0701c.png
  赵钤辖传序
太庙都监阎埙谒素而告曰埙之父故赵姓而继阎氏
既而世父(阙/) 又学浮图法吾父忧之乃以吾兄为之
后然后吾父安焉此书者赵氏七世祖府君家传愿为
之叙按府君讳伯深字逢原秦国康惠王德芳六世孙
也府君之父子徊以德州兵马都监戍棣州寻左迁监
无为军税府君奉其母张归汳值金人陷京师府君遂
失母独与乳母走吉州居焉建炎二年府君之父起为
卷二 第 61b 页 WYG1226-0701d.png
虔州兵马都监而父子始相值绍兴八年府君举进士
监吉州安福县税后十年父以建昌军兵马都监终府
君益念母日饭道士觊为寻访二十一年会曾慥安抚
四川辟府君幕下行次栈道前行者奔还言有虎当道
乃止逆旅一道士自西来告府君曰而母为泸州曹钤
辖妇生二子而曹死因忽不见问后至者则曰实未尝
见虎府君白慥丐治檄至泸访得之遂迎以归又后十
有八年而终赋诗美之者由慥以来至于今二十有三
卷二 第 62a 页 WYG1226-0702a.png
人题而识之者由丞相周必大以来至于今十有八人
府君之传则淳祐间通判某州事潘忠恕所撰也呜呼
当宋二帝北行之日宗属妃嫔罹祸者三千馀人他王
侯以至庶民遭俘虏者不可胜数高宗播迁仅保微绪
于东南乱亡之后能若府君之母子相失而复得百不
一见也非诚孝之心上通于天讵能然耶素读中兴以
来宗室列传不著府君之事则史氏不能无失矣先是其
宗士㬚尝录群从之言行曰玉牒胜谈多文采风致之
卷二 第 62b 页 WYG1226-0702b.png
事使其及见府君之行而书之则于天典民彝岂不有
所系乎哉府君之没书七言四句诗若安于生死者其
有得于修鍊之术者与慥通于神仙说所著书往往而
在府君之传其自慥与当是时程氏之门人流离死徙
使府君及与之见其不能一变至于孔孟之道吾不信
也我师之取宋大战厓山秦王之后孟某者赴海死其
子由侪感奋力学善事其母今居南丰素将录府君之
传以寄之并为之序云
卷二 第 63a 页 WYG1226-0702c.png
  借书录序(壬午/)
余家唐宋时徙临川先世多藏书国初罹兵燬无存者
其存者不多具见故物记方髫龀先大父俾治儒业甚
笃及长出就师友稍知自厉而无书家又贫不能致书
学未成辄为童子师得钱以供赋税给衣食问遗姻族
应接宾友其赢悉以市书妻子数告空乏而书不可以
不备也若此者几廿年然捃拾纤细书亦不能多致独
赖藏书之家多素之亲友雅知其嗜好之专肯以书假
卷二 第 63b 页 WYG1226-0702d.png
借或久留而不怨或数请而弗拒故于天也日月星辰
风雨霜雹之象于人也圣贤仙佛文武忠烈战伐攻取
贼乱奸诡之迹于地也山川郡国城郭冢墓草木昆虫
之物靡所不载反之于身则性命道德昭焉施之于事
则礼乐刑政具焉至于法书碑刻稗官小说方技之微
术数之末亦莫有所遗顾素之朴愚固陋而窥万一于
其间者皆诸君子借之以书素得而读之之力也向微
诸君子吾几不得古人著书之意矣则诸君子惠利于
卷二 第 64a 页 WYG1226-0703a.png
素何其厚哉故载其所借书目并附其家世名出处为
借书目以示子孙
  太平十策序(壬午/)
太平十策者临川艾君本固之所著也其纲曰开经筵
以广圣学广储畜以备水旱行铜钱以助钞法严考绩
以择守令崇节俭以厚风俗汰冗员以厚正官奖廉让
以化官吏举孝弟以正民彝通资格以任贤才修武备
以振国威艾君上书时今太师忠正方入相得君书大
卷二 第 64b 页 WYG1226-0703b.png
喜中书参议何庭兰世称能吏亦曰若言可用下之部
而吏议沮之不报余尝论之四民之中惟士有天地民
物之责虽穷居草茅其虑必周于天下后世此昔之君
子先天下之忧而忧也君处田里之间民生之休戚见
之详矣国政之得失思之熟矣而又能穷经考史以损
益古今之宜此十策者盖其灿然可举而行者为国而
不先乎此则以为治者皆自诡而已顾岂可以老生常谈
视之哉今夫居高位食重禄者非无其人而乃使布衣
卷二 第 65a 页 WYG1226-0703c.png
之士焦心劳思徒步五千里奋然言事言之而又困于
吏议吾不知其何说也因阅其草稿书以归之
  山庵图序(癸未/)
圣井山在信之上清宫东南上为神龙所居岁旱祷辄
雨盖人迹罕至之处延祐中永嘉金蓬头先生修其学
于先天观风月良夜乃游圣井山扪萝而上乐其深邃
高远也徘徊久之其门徒颇为构室庐以待先生之来
予家虽邻境距其地不数十里朝发而夕可至且余性
卷二 第 65b 页 WYG1226-0703d.png
嗜佳山水而先生心所敬慕者然仅能相从于先天
所谓圣井山者未能一游徒见其积翠千仞高入云汉
则其幽夐可知矣方外之友曰方壶子者早弃尘事深求
性命之学从先生最久先生既去人世方壶子稍出而
游观天下名山至于京师曾未旬日即思南还与之交
游之素者争挽留之张君彦辅知其志之所在乃取高
句骊生纸作圣井山图以慰之彦辅君国人隐老子法
中而善写山水乡者侍臣有进其画于延阁上览而说
卷二 第 66a 页 WYG1226-0704a.png
之余数从讲官入直尝与古画并观几莫可辨矣然其
画人所罕得虽游从之久者亦不能强求也初鲁国大
长公主好名画以自娱玩欲得其画而张君终不肯与
他人可知己今独嘉方壶子之高趣而为是图方壶子
谓余本山人恋禄于朝去其田里甚久故特以相示使
不忘乎樵牧之事亦反招隐之道也方壶子将结庵于
金先生故隐之东偏约予为投老之计其古之交谊然
耶欧阳子思颍之诗曰及身强健可为乐莫待衰老须
卷二 第 66b 页 WYG1226-0704b.png
扶携则余之非才乞身而返其初服有日矣方壶子其
候我于仙岩之上游哉书其后以要之云耳
  夏小正经传考序(甲申/)
素昔从翰林学士吴先生学礼得所校大戴礼先生曰
犹幸此书夏小正存焉然尝患其经传相混而注释未
详呜呼古书之存者鲜矣而是书历三代脱秦火而未
至于泯灭况于日星之行气候之节国家之政生民之
业具列于此学者可不务之乎句章史君季敷甫嗜古
卷二 第 67a 页 WYG1226-0704c.png
学作夏小正经传考句证以山阴傅氏本及采仪礼集
参究同异附以释音复取先儒解经所引小正语及事
相附近可以考订者随事疏于传文之下脱衍者列叙
于后即其采摭之详训诂之密非笃于古学不能然也
素以使事求史馆遗书过句章得是书于君之子塾孙
读之旬日乃因其请叙于篇端
  君臣政要序(乙酉/)
至正元年九月皇帝御东宣文阁出君臣政要三卷召
卷二 第 67b 页 WYG1226-0704d.png
翰林学士承旨臣库库学士臣多尔济巴勒崇文少监罗
罗传敕翰林侍读学士臣索诺木直学士臣巴克实崇文太
监臣必里巴哈少监臣罗罗宣文阁鉴书画博士臣王
沂授经郎臣布达实哩臣周伯琦等译而成书又敕宣
徽供其禀稍越三月书成又敕留守司都事臣布格以
𥤮厥字书之臣尝读唐史开元元年晋陵尉杨相如上
疏玄宗览而善之今考此书相如为陆浑尉进书在开
元十三年疑史失之也书载召为左拾遗其制词犹在
卷二 第 68a 页 WYG1226-0705a.png
盖史略之也由此观之史其可尽信乎其书拳拳于兴
亡之故反覆乎天人之理忠厚恳恻出乎爱君忧国之
至诚道揆法守于是乎在且樵夫之言圣人择焉况其
著书立言有可传于后者乎臣窃稽相如进书之岁东
封太山告功皇天天下极盛之时曾未数年銮舆播迁
国势危促驯至于极乱矣是以古之圣王制治于未乱
保邦于未危夙夜忧惧恒致慎于斯故知之而必行从
之而能改斯可也向使玄宗笃信而允蹈之尚恶有天
卷二 第 68b 页 WYG1226-0705b.png
宝之祸哉臣读其书未尝不为之掩卷而三叹焉宋臣
苏轼缮写唐陆贽奏议以进而曰若使圣贤之相契亦
如臣主之同时陛下照临万方作新庶政思以承亿万
世无疆之休乃御延阁爰出是书俾以精微达诸国语
圣心之所在有非浅见薄识所能窥其万一也臣素执
事经幄身亲见之乃因臣巴克实所订重加校雠疏于其
下藏之中秘以备乙夜之览故得窃述其区区之志云
 说学斋稿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