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七
卷七 第 1a 页 WYG0068-032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禹贡会笺卷七
          翰林院检讨徐文靖撰
荆河惟豫州
 蔡传曰西南至南条荆山北距大河(笺/)按孔传西南
 至荆山蔡传以为南条荆山也山在今襄阳府南漳
 县西北河至华阴折而东流豫州在大河之南故曰
 北距大河也金史地理志豫州南阳县有豫山或豫
卷七 第 1b 页 WYG0068-0326b.png
 州取名以此
伊洛瀍涧既入于河
 蔡传曰山海经曰熊耳之山伊水出焉东北至洛阳
 县南北入于洛郭璞曰熊耳在上洛县南今商州上
 洛县也(笺/)按中山经蔓渠之山伊水出焉而东流注
 于洛郭璞曰今伊水出上洛卢氏县熊耳山东北至
 河南洛阳县入洛中次山经熊耳之山浮豪之水出
 焉而西流注于洛郭曰今在上洛县南则是经言伊
卷七 第 2a 页 WYG0068-0326c.png
 出蔓渠郭言出熊耳非经言也
 蔡传曰地志言伊水出弘农卢氏之熊耳非是(笺/)
 晋志卢氏本属上洛故景纯曰伊水出上洛卢氏熊
 耳汉志上洛卢氏并属弘农故后汉郡国志京兆上
 雒侯国故属弘农熊耳以一山绵亘二县传谓非卢
 氏熊耳何也伊水出陆浑山亦误据唐志陆浑山一
 名方山在伊阙水经注两山相对望之若阙今谓之
 龙门易纬乾凿度曰禹凿龙门辟伊阙即此非伊水
卷七 第 2b 页 WYG0068-0326d.png
 出陆浑也一统志云伊水出卢氏县闷顿岭流经嵩
 县(汉陆浑/县也)洛阳偃师县界入于洛
 蔡传曰洛水地志出弘农郡上洛县冢领山水经谓
 之欢举山今商州洛南县冢领山也至巩县入河(笺/)
 按山海经欢举之山洛水出焉水经因之一统志洛
 水出陜西洛南县(今县属/华州)冢领山东流经卢氏永宁
 宜阳洛阳偃师巩县入河
 蔡传曰瀍水地志出河南郡谷城县替亭山今河南
卷七 第 3a 页 WYG0068-0327a.png
 府河南县西北有古谷城县其北山实瀍水所出也
 至偃师县入洛(笺/)按山海经平逢之山南望伊洛东
 望谷城之山一统志谷城山在河南府西北五十里
 连孟津界旧名替亭山瀍水出此水经注瀍水出替
 亭北梓泽中(梓泽地/名也)入洛在偃师县东(唐志河南有/瀍水避武宗)
 (讳名曰/吉水)
 蔡传曰涧水地志出弘农郡新安县东南入于洛今
 渑池县东二十三里新安城是也城东北有白石山
卷七 第 3b 页 WYG0068-0327b.png
 即涧水所出郦道元云世谓之广阳山然则涧水出今
 之渑池至新安入洛也(笺/)按尚书洛诰周公曰我乃
 卜涧水西瀍水东惟洛食即是水也水经注曰安国
 云涧水出渑池山今新安县西北有一水北出渑池
 界东南流径新安县而东流入于谷水安国所言当
 斯水也然谷水出渑池下合涧水得其通称或亦指
 之为涧水也山海经白石之山涧水出于其阴西北
 流注于谷其非为入洛可知(一统志白石山在渑/池县东北二十三里)
卷七 第 4a 页 WYG0068-0327c.png
 蔡传曰伊瀍涧水入于洛而洛水入于河此言伊洛
 瀍涧入于河四水不相合而各入河者盖四水并流
 小大相敌故也(笺/)按埤传曰邹季友云伊水在洛南
 之东瀍涧在洛南之西洛为大伊次之瀍涧水小经
 言伊洛瀍涧盖自东南而西北非小大相敌之谓
荥波既猪(史记作/荥播)
 蔡传曰荥波二水名孔氏以荥波为一水者非也(笺/)
 按水经注晋地道记曰济自大伾入河与河水斗南
卷七 第 4b 页 WYG0068-0327d.png
 泆为荥尚书曰荥波既猪阚骃曰荥波嶓泽名也(嶓/音)
 (波/)故吕忱云嶓水在荥阳谓是水也又按济自敖山
 北溢而为荥注而后泄遂为汴水
 蔡传曰郦道元曰禹塞淫水于荥阳下引河东南以
 通淮泗(济为河所淫/故曰淫水)济水分河东南流汉明帝使王
 景即荥水故渎东注浚仪谓之浚仪渠汉志谓荥阳
 县有狼荡渠首受济者是也南曰狼荡北曰浚仪其
 实一也(笺/)按水经济水又东径敖山北又东合荥泽
卷七 第 5a 页 WYG0068-0328a.png
 注曰泽水受河水有石门谓之荥口石门也而地形
 殊卑盖故荥播所道自此始也曾南丰曰昔禹于荥
 泽下分大河为阴沟出之淮泗至浚仪西北复分二
 渠其后或曰鸿沟始皇疏之以灌魏郡者是也或曰
 浪宕渠自荥阳五池口注鸿沟者是也或曰浚仪渠
 汉明帝循河流故渎作渠(永平中谒者/王吴所作)渠成注浚仪
 者是也或曰石门渠灵帝时(建宁/四年)于敖城西北累石
 为门以遏渠口者是也将作谒者王吴修汴渠见明
卷七 第 5b 页 WYG0068-0328b.png
 帝纪云景误
 蔡传曰波水周职方豫州其川荥雒其浸波溠尔雅
 云水自洛水为波山海经娄涿之山波水出于其阴
 (波水本/作陂)北流注于谷二说不同未知孰是(笺/)按水经
 洛水出上洛县欢举山又东门水出焉注曰尔雅所
 谓洛别为波也又曰洛水自上洛县东北至拒城之
 西北分为二水枝渠东北出为门水也门水又东北
 历阳华之山山海经曰阳华之山门水出焉而东北
卷七 第 6a 页 WYG0068-0328c.png
 流至于河七百九十里入洛水郑樵通志门水在灵
 宝县西南北流为弘农涧即禹贡之波水矣至娄涿
 之波经本作陂郭注曰世谓之百荅水金史志河南
 新安县有陂水字亦作陂非自洛出之波也周职方
 浸波溠波水出鲁山县歇马岭流入汝水亦非禹贡
 洛出之波也正义曰洪水之时此泽水大动成波浪
 既猪言壅遏而为猪蓄水而成泽不滥溢也
导菏泽
卷七 第 6b 页 WYG0068-0328d.png
 蔡传曰菏泽地志在济阴定陶县东今兴仁府济阴
 县南三里其地有菏山故名其泽为菏泽也盖济水
 所经(笺/)按括地志菏泽在曹州济阴县东北九十里
 定陶城东水经注菏水上承济水于济阳县东世谓
 之五丈沟又曰菏水即泲水之所苞注以成湖泽也
 而东与泗水合于湖陵县西六十里谷庭城下俗谓
 之黄水口黄水西北通钜野泽宋河渠志云导菏水
 自开封历陈留曹济郓其广五丈乾德三年京师引
卷七 第 7a 页 WYG0068-0329a.png
 五丈河造西水硙即此也
被孟猪(左传尔雅作孟诸周礼作望/诸史记作明都汉书盟诸)
 蔡传曰被及也孟猪尔雅作孟诸地志在梁国睢阳
 东北今南京虞城县西北孟诸泽是也(笺/)按孟猪职
 方作望诸左传作孟诸今在归德府虞城县西北十
 里水经注孟猪在睢阳县之东北孔氏曰宋都睢阳
 在明猪西南是也阚骃曰不言入而言被者明不常
 入也水盛方乃覆被矣金仁山曰自菏泽至孟猪凡
卷七 第 7b 页 WYG0068-0329b.png
 百四十里
厥土惟壤下土坟垆
 蔡传曰土不言色者其色杂也垆疏也(笺/)按周官大
 司徒辨十有二壤之物注曰壤谷土也豫州土宜五
 谷职方氏曰豫州其谷宜五种以土壤皆可种谷故
 但言壤不言色非以色杂之谓也又周官草人职曰
 坟壤用麋勃壤用狐埴壤用豕壤不一而于壤之中
 别以坟垆者谓下土也下土者水泽之土犹下地也
卷七 第 8a 页 WYG0068-0329c.png
 周官稻人掌稼下土作田凡稼泽是也吕氏春秋曰
 凡耕之道必始于垆谓其寡泽而后枯
厥田惟中上厥赋错上中
 孔传曰田第四赋第二又杂出第一(笺/)按吴氏曰冀
 赋第一或时数少于豫则降为第二而升豫为上上
 也豫赋第二或时数多于冀则升为第一而降冀为
 上中也是则错出之义也
厥贡漆枲絺纻
卷七 第 8b 页 WYG0068-0329d.png
 蔡传曰周官载师漆林之征二十而五周以为征而
 此乃贡者盖豫州在周为畿内故载师掌其征而不
 制贡禹时豫在畿外故有贡也(笺/)按货殖传陈夏千
 亩漆陈谓陈国夏谓阳夏正禹贡豫州之地故豫有
 漆贡非冀比也
 蔡传曰颜师古曰织纻以为布及练然经但言贡枲
 与纻成布与未成布不可详也(笺/)按太宰九职嫔妇
 化治丝枲注曰化因形移易也则枲非布可知诗可
卷七 第 9a 页 WYG0068-0330a.png
 以沤纻注曰纻麻属则纻非布可知襄公二十九年
 传子产献纻衣乃以纻为衣也周礼葛人职以时徵
 絺绤之材于山农墨子曰古者圣王夏服絺绤故贡
 絺也又为布及练傅氏集解引颜注作綀说文綀布
 属
厥篚纤纩(史记作其/篚纤絮)
 蔡传曰纩细绵也(笺/)按小尔雅纩绵也絮之细者曰
 纩徐州之纤缟郑康成曰纤细也豫州之纤纩孔传
卷七 第 9b 页 WYG0068-0330b.png
 曰细绵也蔡氏徐州传曰纤缟皆缯也至是乃以纤
 纩为细绵则仍以纤为细矣
锡贡磬错
 蔡传曰磬错治磬之错也(笺/)按周官太宰九贡有器
 贡郑注器贡银铁石磬丹漆也考工记曰磬氏为磬
 倨句一矩有半其博为一股为二鼓为三假令磬鼓
 广四寸半者股长九寸鼓广三寸长尺三寸半厚一
 寸太厚则声石而摩其旁太薄则声播而摩其端故
卷七 第 10a 页 WYG0068-0330c.png
 必有错以治之小雅他山之石可以为错集传曰错
 砺石也孔疏曰治玉石曰错以不常用故必锡命而
 后贡也
浮于洛达于河(浮于洛史/汉作雒)
 蔡传曰豫州去帝都最近豫之东境径自入河豫之
 西境则浮于洛而后至河也(笺/)按山海经曰洛水成
 皋西入河水经洛水东北过巩县东又北入于河是
 洛水东西皆可入河由洛阳城南经偃师宜阳永宁
卷七 第 10b 页 WYG0068-0330d.png
 至巩县东以达河此豫之西境浮洛而后至河者也
 (鱼豢典略云汉火行忌水故洛去水而加佳/然周书有作雒篇周礼其川荥雒皆作雒)大河自
 潼关流入阌乡达灵宝陜州渑池新安洛阳孟津巩
 县此豫之东境径自入河不事浮洛者也然浮洛达
 河而后豫州之贡道始全
 
 
 禹贡会笺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