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
卷五 第 1a 页 WYG0068-006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洪范正论卷五
              德清胡渭撰
七稽疑择建立卜筮人乃命卜筮
 传曰龟曰卜蓍曰筮苏氏曰知卜筮者天下不为少
 矣择谓择其贤者卜筮必命此人不使不立者占也
 吕氏曰圣人占卜假蓍龟以寓其神蓍龟者至公无
 私之物必择卜筮之人其至公无私与之无间然后
卷五 第 1b 页 WYG0068-0068b.png
 可以通乎蓍龟林氏曰卜筮天所示也人事尽而后
 可以求之天故必皇极建三德乂至于有疑然后尽
 人谋而断之卜筮苟人事不尽而惟卜筮是拘虽吉
 何补故龟筮稽疑必在皇极三德之后不可骤语也
 又曰春秋时卜徒父史墨之𩔖皆列国建立之官则
 命以卜筮馀人不得卜筮古之制也
  纂传朱子曰龟岁久则灵蓍生百年亦物之神灵
  者卜筮问鬼神以蓍龟神灵之物故假之以验其
卷五 第 2a 页 WYG0068-0069a.png
  卦兆卜法以明火爇柴灼龟为兆筮法以四十九
  蓍分挂揲扐凡十有八变而卦成
曰雨曰霁曰蒙曰驿曰克曰贞曰悔凡七卜五占用二
衍忒(释文霁子细反蒙武工/反徐亡钩反驿音亦)
 正义曰雨霁蒙驿克者灼龟为兆其璺坼形状有五
 种是卜兆之常法也衍忒者谓卜筮皆当衍其义极
 其变黄氏曰润泽曰雨清明曰霁冥晦曰蒙疏散曰
 驿错袭曰克吕氏曰兆有定体卦有定辞自其有变
卷五 第 2b 页 WYG0068-0069b.png
 动之差而天下之至变生焉故善卜筮者必自其差
 忒而推衍之
  正义说文云霁雨止也霁似雨止则雨似雨下郑
  玄曰霁如雨止者云在上也雺声近蒙诗云零雨
  其濛则濛是闇之义故以雺为兆蒙是阴闇也圛
  即驿也故以为兆气落驿不连属落驿希疏之意
  也雨霁既相对则蒙驿亦相对故驿为落驿气不
  连属则雺为气连蒙闇也王肃云圛霍驿消减如
卷五 第 3a 页 WYG0068-0069c.png
  云阴雺天气下地不应闇冥也其意如孔言郑玄
  以圛为明言色泽光明也雺者气泽郁郁冥冥也
  自以明闇相对异于孔也克谓兆相交错王肃云
  兆相侵入盖兆为二坼其坼相交也郑玄曰克者
  如雨气色相侵入卜筮之事体用难明故先儒各
  以意说未知孰得其本今之用龟其兆横者为土
  立者为木斜向径者为金背径者为火因兆而细
  曲者为水不知与此五者同异如何此五兆不言
卷五 第 3b 页 WYG0068-0069d.png
  一曰二曰者灼龟所遇无先后也今按近世诸儒
  说五兆者大抵不离乎孔氏而黄文叔摘取二字
  尤为简切故特著之
  蔡传云雨者如雨其兆为水霁者开霁其兆为火
  蒙者蒙昧其兆为木驿者络驿不属其兆为金克
  者交错有相胜之意其兆为土按以五兆配五行
  起自后世非古法也孔疏但举今法以相况曰不
  知同异如何未尝以稽疑之五兆分配五行也周
卷五 第 4a 页 WYG0068-0070a.png
  礼占人疏亦云兆之墨纵横其形体象如金木水
  火土凡卜欲作墨之时灼龟之四足依四时而灼
  之其兆直上向背者为木兆直下向足者为水兆
  邪向背者为火兆邪向下者为金兆横者为土兆
  此亦举今法以相况未尝以雨霁蒙驿克相配蔡
  传率尔附会殊觉卤莽
  周礼卜师掌开龟之四兆一曰方兆二曰功兆三
  曰义兆四曰弓兆郑康成注云方功义弓之名未
卷五 第 4b 页 WYG0068-0070b.png
  闻而郑锷薛季宜各为之解𩔖多附会唯黄文叔
  云方功义弓璺坼之象龟策传首足俯仰开趻盖
  其馀法此言大意己得龟之体兆古今名数不同
  在夏商为雨霁蒙驿克在周为方功义弓在汉为
  首足俯仰开趻其同异不知如何龟书已亡无所
  考證阙疑焉可也
  周礼占人掌占龟凡卜簭君占体大夫占色史占
  墨卜人占坼体即大卜所谓经兆之体百有二十
卷五 第 5a 页 WYG0068-0070c.png
  者也郑注云体兆象色兆气墨兆广坼兆璺贾疏
  云就兆中视其气似有雨及雨止之象等是为色
  据兆之正璺(一本/作衅)处为兆广正璺旁有奇罅者为
  兆璺今按墨训兆广义终未备独洛诰惟洛食传
  云卜必先墨画龟然后灼之兆顺食墨疏云食此
  墨画之处墨字之义始明其占之之法则郑云体
  有吉凶色有善恶墨有大小坼有微明凡卜象吉
  色善墨大坼明则逢吉郑锷曰君尊大夫卑卜史
卷五 第 5b 页 WYG0068-0070d.png
  又卑其所占者宜有大小详略君占其大臣占其
  小礼所当然所以各占其一而君视其大体周公
  为武王卜曰体王其罔害是也汉文帝自代来卜
  得大横繇曰大横庚庚余为天王夏启以光大横
  者龟文之正横是其体也由是观之盖经兆之体
  即横邪向背之形参伍以变而为百有二十者也
  雨霁蒙驿克则大卜之所谓色也大横者体之正
  也庚庚者色之明也占体但得其粗略故必兼视
卷五 第 6a 页 WYG0068-0071a.png
  其色之善恶而后吉凶以定墨视其所画之食与
  否坼则正兆旁之奇罅也
  沈氏(括/)梦溪笔谈曰古之卜者皆有繇辞周礼三
  兆其颂皆千有二百如凤凰于飞和鸣锵锵间于
  两社为公室辅专之渝攘公之羭一薰一莸十年
  尚犹有臭如鱼竀尾衡流而方羊裔焉大国灭之
  将亡阖门塞窦乃自后踰大横庚庚予为天王夏
  启以光之𩔖是也今此书亡矣汉人尚视其体今
卷五 第 6b 页 WYG0068-0071b.png
  人虽视其体而专以五行为主三代旧术莫有传
  者
  日记项氏云人但知内卦为贞外卦为悔不知其
  何说也王介甫谓静为贞动为悔亦臆之而已此
  占家之事惟京氏易谓发为贞静为悔则合于筮
  法盖占家以内卦为用事谓问者之来意也外卦
  为直事谓祸福之决也来意方发专一之至故谓
  之贞外卦既成祸福始定故有悔焉盖卦有元亨
卷五 第 7a 页 WYG0068-0071c.png
  利贞故取贞字为主爻有吉凶悔吝故取悔字为
  决也愚谓八卦成列因而重之皆一贞而八悔贞
  者正而固也悔者动而变也故内一为贞外八为
  悔贞悔之名自夏商而已有元亨利贞吉凶悔吝
  乃周易所系之辞岂贞悔之名所由出乎
  朱子语录云贞悔不止一说如六十四卦则内卦
  为贞外卦为悔如揲蓍成卦则本卦为贞之卦为
  悔蔡传宗之曰内卦为贞外卦为悔左传蛊之贞
卷五 第 7b 页 WYG0068-0071d.png
  风其悔山是也又有以遇卦为贞之卦为悔国语
  贞屯悔豫皆八是也程伯圭(珌/)云贞屯悔豫皆八
  盖初与四五凡三爻皆变也初与五用九变四用
  六变其不变者二三上在两卦皆为八国语韦昭
  注亦内外卦之说与蔡传不合今按贞屯悔豫朱
  子以本卦屯为贞之卦豫为悔故其筮法三爻变
  则占本卦及之卦之彖辞据司空季子之占两建
  侯以立法也此犹可通独皆八二字则其义有不
卷五 第 8a 页 WYG0068-0072a.png
  可通者盖惟纯坤六爻不变乃可谓皆八若屯之
  豫则本卦初四五皆变有九有六之卦四亦是七
  安得云贞屯悔豫皆八乎愚于此终未能豁然
  普语公子亲筮之曰尚有普国得贞屯悔豫皆八
  (韦注内曰贞外曰悔震下坎上屯坤下震上豫得/此两卦震在屯为贞在豫为悔八谓震两阴爻在)
  (贞在悔皆不动故曰/皆八谓爻无为也)筮史占之皆曰不吉闭而不
  通(震动遇坎坎为/险阻闭塞不通)爻无为也司空季子曰吉是在
  易皆利建侯不有普国以辅王室安能建侯我命
卷五 第 8b 页 WYG0068-0072b.png
  筮曰尚有普国筮告我曰利建侯得国之务也吉
  孰大焉此传与注初读之尚有疑焉近又尝深思
  之而得其解按春秋传凡言筮所得卦必曰遇某
  之某如遇观之否则占观六四爻辞遇大有之睽
  则占大有九三爻辞是也而此独不然曰得贞屯
  悔豫故韦注以为得此两卦震在屯为贞在豫为
  悔解甚明确或云本卦屯为贞之卦豫为悔非也
  信如所释则当曰遇屯之豫矣其专言震者何也
卷五 第 9a 页 WYG0068-0072c.png
  长子主器有侯象公子筮得国志在建侯故独有
  取乎震也其曰贞屯悔豫皆八者韦注以为两卦
  震二阴皆不变然所得无之卦筮史概云爻无为
  司空季子亦占二彖则似两卦六爻皆不变而此
  独言震二阴者欲成乎其为君喜震体之不变也
  古者占大事不嫌再三金縢连卜三龟易有初筮
  原筮原再也犹原蚕之原得国大事公子用原筮
  故既遇屯又遇豫也昭七年卫人筮立君亦用原
卷五 第 9b 页 WYG0068-0072d.png
  筮其占亦皆主震初筮元遇屯其彖曰利建侯再
  筮孟絷遇屯之比曰盘桓利居贞利建侯絷足不
  良弱行史朝以利居贞当之曰弱足者居而以利
  建侯属元遂立灵公由是观之贞屯悔豫其为再
  筮得两卦而非遇屯之豫益明矣
  林少颖云五行五事八政五纪三德五福六极此
  皆其每畴之名各有定数故必以一曰二曰言之
  至于稽疑庶徵所列卜筮休咎之目则非其畴之
卷五 第 10a 页 WYG0068-0073a.png
  本数故但以曰言之而不加一二三四五于其上
  此其立言之体也
  诸家皆以衍训推忒训变王肃以卜五占用断句
  而衍忒专属筮不通之甚王介甫以衍为吉忒为
  凶亦支离难晓唯东莱说近是与孔疏合东斋集
  传云七者卜筮之大凡而其变则无穷皆当推衍
  以极其变卜之变在经兆之体百有二十其颂千
  有二百体色墨坼方功义弓之𩔖筮之变如老阳
卷五 第 10b 页 WYG0068-0073b.png
  变为少阴老阴变为少阳一卦变为六十四卦六
  十四卦可变为四千九十六卦之𩔖此即东莱之
  意也刘执中(彝/)云推衍其义以知差忒忒指人事
  而言蔡传从之与孔吕之说小异
立时人作卜筮三人占则从二人之言
 传曰善钧从众卜筮各三人正义曰从二人之言者
 三人为善既钧故从众也若三人之内贤智不等虽
 少从贤不从众也善钧从众成六年左传文林氏曰
卷五 第 11a 页 WYG0068-0073c.png
 案仪礼士丧礼云凡卜日卜人先奠龟西塾上有席
 楚焞置于燋在龟东族长涖卜宗人之于门西占者
 三人在其南以是知古者将卜必立三人也
  少颖又云周官大卜掌三兆之法一曰王兆二曰
  瓦兆三曰原兆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
  三曰周易是卜筮俱有三法将卜筮并建三人使
  各以其法占之而视其吉凶多寡以为从违者也
  刘执中曰九畴者夏书也周未受命岂有三代占
卷五 第 11b 页 WYG0068-0073d.png
  筮之人乎君也卿士也庶民也三人占之当从众
  矣此说非也古之论三兆三易不得以为夏商周
  也杜子春曰玉兆帝颛顼之兆瓦兆帝尧之兆原
  兆周之兆连山伏羲之易归藏黄帝之易周易神
  农之易盖自有卜筮以来相傅有三法故其所占
  必历三人不可改也按林氏据杜子春说以證三
  人各占一代之法然周易为神农之易矣而原兆
  则杜亦以为周之兆也此岂箕子前所有乎故石
卷五 第 12a 页 WYG0068-0074a.png
  林九峰皆非之盖用一人占恐其或有私见而所
  占未当二人则一吉一凶将安所适从唯用三人
  则皆吉皆凶固无论已若一凶二吉则行之为之
  一吉二凶则静而不作是为善钧从众未必兼用
  三代之法而三人各占其一也
  孔疏云经惟言三占从二何知不一法而三占而
  云三法并用者金縢云乃卜三龟一习吉仪礼士
  丧卜葬占者三人贵贱俱用三龟知卜筮并用三
卷五 第 12b 页 WYG0068-0074b.png
  代法也(士丧礼筮者旅占卒注旅众也谓掌连山/归藏周易者又卜日占者三人注掌玉兆)
  (原兆瓦/兆者也)今按金縢传以三龟为三王之龟故此疏
  以玉兆瓦兆原兆当之原兆乃周法武王时恐未
  必有易曰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诗曰我龟既
  厌不我告犹盖古之卜筮元有至再至三者故圣
  人举以为戒唯大事则再三亦不厌其渎周公卜
  武王之疾天下事无有大于此者故连卜三龟以
  定其吉凶非兼用三兆之法也若夫士丧卜日其
卷五 第 13a 页 WYG0068-0074c.png
  事颇小何必更历三龟占者三人只是一龟而三
  占非三人各占一龟也
  贞屯悔豫皆八筮史占之皆曰不吉司空季子曰
  吉韦昭以为筮史以连山归藏占司空季子以周
  易占故其言不同愚谓占必三人古之制也如果
  兼用三易则筮史之中当必有用周易者岂待司
  空季子用之乎此说亦谬不可从
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
卷五 第 13b 页 WYG0068-0074d.png
 传曰将举事而汝则有大疑先尽汝心以谋虑之次
 及卿士众民然后卜筮以决之王氏(安石/)曰周官有
 大事众庶得至外朝与群臣以序进而天子亲问焉
 林氏曰汝则有大疑若周官所谓凡国大贞卜立君
 大封则皆国之大事而未决者吕氏曰大疑如盘庚
 之迁都成王之诛管蔡是也
  周礼大卜之职凡国大贞(贞问/也)卜立君卜大封则
  视高作龟国大迁大师则贞龟此林吕二说所从
卷五 第 14a 页 WYG0068-0075a.png
  出也
  左传昭七年卫人筮立元(灵公/名)遇屯史朝占之曰
  其繇曰利建侯弗从何为遂立灵公此卜立君之
  事也卫为狄所灭文公东徙渡河齐桓公封之于
  楚丘其诗曰望楚与堂景山与京降观于桑卜云
  其吉终焉允臧此卜大封之事也盘庚既迁于亳
  殷绥爰有众曰非敢违卜用宏兹贲绵之三章言
  太王之迁岐曰爰始爰谋爰契我龟曰止曰时筑
卷五 第 14b 页 WYG0068-0075b.png
  室于兹此皆卜大迁之事也周公相成王将黜殷
  作大诰曰今卜并吉肆朕诞以尔东征左传狐偃
  言于晋侯曰求诸侯莫如勤王使卜偃卜之曰吉
  遇黄帝战于阪泉之兆筮之遇大有之睽曰战克
  而王响吉孰大焉此皆卜大师之事也经所谓大
  疑者此𩔖是也其他事之小者疑亦须卜然不用
  谋于众亦或筮而不卜或卜而不筮非必二者兼
  用也
卷五 第 15a 页 WYG0068-0075c.png
  孔疏郑玄云卿士六卿掌事者然则谋及卿士以
  卿为首耳其大夫及士亦在焉以下惟言庶人明
  大夫及士寄卿文以见之矣周礼小司寇掌外朝
  之政以致万民而询焉一曰询国危二曰询国迁
  三曰询立君是有大疑而询众也又曰小司寇以
  叙进而问焉是谋及之也谋及庶人必是大事若
  小事不必询于万民或谋及庶人在官者耳
  夫子之赞易曰人谋鬼谋百姓与能乃心卿士庶
卷五 第 15b 页 WYG0068-0075d.png
  人人谋也卜筮鬼谋也必先之以人谋而后可与
  鬼谋夏书曰官占惟先蔽志昆命于元龟其是之
  谓乎
汝则从龟从筮从卿士从庶民从是之谓大同身其康
彊子孙其逢吉
 高氏曰舜之襌禹朕志先定询谋佥同龟筮协从此
 大同也故历数在躬启能敬承成王宅洛周召营相
 四方和会卜惟洛食此大同也故卜年八百终过其
卷五 第 16a 页 WYG0068-0076a.png
 历身其康彊子孙逢吉可知矣朱子曰心者人之神
 明其虚灵知觉无异于鬼神虽龟筮之灵不至踰于
 人故自此以下必以人谋为首然鬼神无心而人有
 欲人之谋虑未必尽无适莫之私故自此以下皆以
 龟筮为主
汝则从龟从筮从卿士逆庶民逆吉
 传曰三从二逆中吉亦可举事吕氏曰五省之中三
 从二逆从之理多吉之所在也然于三从之中必龟
卷五 第 16b 页 WYG0068-0076b.png
 筮皆从乃可盖龟筮无心之物既已皆从它虽有逆
 卿士庶民或者别有私心未可知也如盘庚迁都心
 已无疑卜稽如台独卿士庶民怀居而不肯迁何妨
 于吉
  孔疏此与下二事皆是三从二逆除龟筮以外有
  汝与卿士庶民分三者各为一从二逆嫌其贵贱
  有异从逆或殊故三者各以有一从为主见其为
  吉同也方论得吉以从者为主故次言卿士从言
卷五 第 17a 页 WYG0068-0076c.png
  庶民从而退汝则于下也
卿士从龟从筮从汝则逆庶民逆吉
 传曰君臣不同决之卜筮亦中吉吕氏曰此与周公
 管蔡之事同当时成王未知民亦罔不反曰艰大独
 在朝大臣与二公及卜筮知之其事终于吉也
庶民从龟从筮从汝则逆卿士逆吉
 传曰民与上异心亦卜筮以决之正义曰庶民既众
 以众情可否亦得上敌于君故老子云圣人无常心
卷五 第 17b 页 WYG0068-0076d.png
 以百姓之心为心是也又曰不言四从一逆者吉可
 知不假言之也四从之内虽龟筮相违亦为吉以其
 从者多也若三从之内龟筮相违虽不如龟筮俱从
 犹胜下龟筮相违二从三逆也王氏(樵/)曰正义以人
 与龟筮平言故曰三从二逆蔡氏以发谋之人配龟
 筮言故曰人一从而龟筮不违
汝则从龟从筮逆卿士逆庶民逆作内吉作外凶
 传曰二从三逆龟筮相违故可以祭祀冠婚不可以
卷五 第 18a 页 WYG0068-0077a.png
 出师征伐正义曰此二从三逆以汝与龟为二从耳
 卿士庶民设有一从亦是二从凶吉亦同故不复设
 文同可知也若然汝卿士庶民皆逆龟筮并从则亦
 是二从三逆而经无文者若君与臣民皆逆本自不
 问卜矣何有龟从筮从之理也朱子曰龟筮一从一
 违本不可以举事但筮短龟长又尊者之谋配合故
 内事则可外事则凶蔡氏曰有龟从筮逆而无筮从
 龟逆者龟尤圣人所重也故礼记大事卜小事筮传
卷五 第 18b 页 WYG0068-0077b.png
 谓筮短龟长是也自夫子赞易极著蓍卦之德蓍重
 而龟书不传云
  孔疏案周礼筮人国之大事先筮而后卜郑玄曰
  于筮之凶则止何有筮逆龟从及龟筮俱违者崔
  灵恩以为筮用三代之占若三占之俱主凶则止
  不卜即郑注周礼筮凶则止是也若三占二逆一
  从凶犹不决虽有筮逆犹得更卜故此有筮逆龟
  从之事曲礼云卜筮不相袭郑云卜不吉则又筮
卷五 第 19a 页 WYG0068-0077c.png
  筮不吉则又卜是谓渎龟筮周礼太卜小事筮大
  事卜应筮而又用卜应卜而又用筮及国之大事
  先筮后卜不吉之后更作卜筮如此之等是为相
  袭皆据吉凶分明不可重为卜筮若吉凶未决于
  事尚疑者则得更为卜筮僖二十五年晋侯卜纳
  王得阪泉之兆曰吾不堪也公曰筮之遇大有之
  睽又哀九年晋赵鞅卜救郑遇水适火又筮之遇
  泰之需之类是也周礼既先筮后卜而春秋时先
卷五 第 19b 页 WYG0068-0077d.png
  卜后筮者不能依礼故也
  日知录曰古人求神之道不止一端故卜筮并用
  而终以龟为主周礼言凡国之大事先簭而后卜
  注当用卜者先簭之即事有渐也于簭之凶则止
  不卜然而洪范有龟从筮逆则知古人固不拘乎
  此也大卜掌三兆之法其经兆之体皆百有二十
  其颂皆千有二百故传曰筮短龟长(左传晋献公/将以骊姬为)
  (夫人卜之不吉筮之吉卜人曰筮短龟长不如从/长注物生而后有象象而后有滋滋而后有数龟)
卷五 第 20a 页 WYG0068-0078a.png
  (象筮数故象长数短曲礼正义曰凡物初生则有/象去初既近且包罗万形故为长数是终末去初)
  (既远推寻事数始能/求象故以为短也)自汉以下文帝代来犹有大
  横之兆蓺文志有龟书五十三卷夏龟二十六卷
  南龟书二十八卷巨龟三十六卷杂龟十六卷而
  后则无闻唐之李华遂有废龟之论矣
龟筮共违于人用静吉用作凶
 吕氏曰汝与臣民皆从而龟筮皆违则是于理必有
 未尽静而不为则吉动为则凶矣此义至精微虽天
卷五 第 20b 页 WYG0068-0078b.png
 下举以为然不知又自有不然者
  蔡传云义之所当为而不为者非数之所能知也
  义之所不当为而为者亦非数之所能知也非义
  不占非疑不占非疑而占谓之侮非义而占谓之
  欺
  吴幼清云天下之事卿士庶民皆不可而犹有吉
  者盖自古未之有也使箕子之说行后世人君将
  有弃卿士忽庶民而惟龟筮之从邪说异议得以
卷五 第 21a 页 WYG0068-0078c.png
  乘间而入天下自此多事矣此盖商俗尚鬼习闻
  其说遂信不移虽箕子之贤不能拔于流俗也草
  庐说经往往有贤智之过而此说尤为纰缪夫子
  之赞易也曰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
  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又曰人谋鬼谋
  百姓与能谓其可以断天下之疑也大禹之稽疑
  岂别有所指而箕子以卜筮附会之邪使箕子而
  溺于流俗何以为箕子
卷五 第 21b 页 WYG0068-0078d.png
  鄱阳董氏(鼎/)曰舜命禹曰朕志先定询谋佥同鬼
  神其依龟筮协从盖所谓官占惟先蔽志昆命于
  元龟若此言谋及乃心卿士庶民然后及卜筮亦
  初不以卜筮为先也事之可否固已默成于胸中
  而人谋又协矣犹有待于鬼神不敢率意而行故
  卜之此见圣人谨重之至亦所以示于民使之信
  从其事而不惧于惑也若人谋未从惟龟是听诚
  有如吴氏所虑矣然天下之事有我所欲为而人
卷五 第 22a 页 WYG0068-0079a.png
  不悦有人所欲为而已不从者皆当于卜筮决之
  盖人则有欲而卜筮无私筮犹出于人而龟纯乎
  天矣此稽疑一畴尤以龟为重非茫无厎止而一
  听于卜也
  有大疑焉我以为不可作而龟筮协从则吾心之
  明有未至也我以为可作而龟筮共违或龟从筮
  逆则吾心之明有未至也吾心之明有未至则皇
  极之建与不建犹未可知也故必人心之所向默
卷五 第 22b 页 WYG0068-0079b.png
  契乎蓍龟而后可谓与鬼神合其吉凶天且弗违
  者矣故曰汝则从龟从筮从卿士从庶民从是之
  谓大同身其康彊子孙其逢吉圣人之心无穷必
  至于是而后无憾而即安岂若世俗之卜筮役志
  于趋避而所占在一事之静作哉何草庐之见不
  及此也
八庶徵曰雨曰𤾉曰燠曰寒曰风曰时(释文𤾉/音阳)
 传曰雨以润物𤾉以乾物燠以长物寒以成物风以
卷五 第 23a 页 WYG0068-0079c.png
 动物各以其时所以为众验林氏曰雨𤾉燠寒风者
 阴阳之气运于天地之间往来相荡屈伸相感有此
 五者之变雨与𤾉对寒与燠对风行于四者之间皆
 天地之所以化育万物者也
  辑录问八庶徵曰时林氏取蔡氏(元/度)说谓是岁月
  日之时自五者来备而下所以申言雨𤾉寒燠风
  之义自王省惟岁而下所以申言曰时之义某窃
  谓此时字当如孔氏各以其时之说为长林氏徒
卷五 第 23b 页 WYG0068-0079d.png
  见雨𤾉燠寒风五者并列而为六则遂以此时字
  为赘不知古人之言如此𩔖者多矣且仁义礼智
  是为四端加一信字则为五常非仁义礼智之外
  别有所谓信也故某以为时之在庶徵犹信之在
  五常不知是否先生曰林氏之说只与古说无异
  但谓有以岁而论其时与不时者有以日而论其
  时与不时者可更推之旧说谓五者以时至但下
  文休徵为时咎徵为恒不应独举休徵且方目庶
卷五 第 24a 页 WYG0068-0080a.png
  徵何得遽言时耶
  渭按曰时之时即岁月日时之时但此句兼有不
  时意无易即时易则不时矣来备以叙时也是为
  休徵极备极无不时也是为咎徵孔林之说元不
  误但引而不发耳
五者来备各以其叙庶草蕃庑一极备凶一极无凶(释/文)
(蕃音烦庑无甫/反徐莫柱反)
 传曰庑丰也正义曰雨多则涝雨少则旱是极备亦
卷五 第 24b 页 WYG0068-0080b.png
 凶极无亦凶也其馀四者皆然王氏(安石/)曰庶草者
 物之尤微而莫养又不知自养也而犹蕃庑则万物
 得其养皆可知也雨极备则为常雨𤾉极备则为常
 𤾉风极备则为常风燠极无则为常寒寒极无则为
 常燠此饥馑疫疠之所由作也故曰凶蔡氏曰备者
 无阙少也叙者应节候也雨属水𤾉属火燠属木寒
 属金风属土五事本于五行庶徵本于五事其条理
 次第相为贯通有秩然而不可紊乱者也
卷五 第 25a 页 WYG0068-0080c.png
  吴斗南云易以坎为水北方之卦也又曰雨以润
  之则雨为水矣离为火南方之卦也又曰日以晅
  之则𤾉为火矣小明之诗首章云我征徂西二月
  初吉三章云昔我往矣日月方燠夫以二月为燠
  则燠之为春为木明矣汉志引狐突金寒之言颜
  师古谓金行在西故谓之寒则寒之为秋为金明
  矣陈寿翁云雨𤾉燠寒吴氏引證其为水火木金
  甚当风之属土独阙其證当以庄子风生于土囊
卷五 第 25b 页 WYG0068-0080d.png
  之口及大块噫气其名为风證之风为土气岂不
  章章明矣乎今案木燠金寒不必远引它事木之
  为物可以取火虽隆冬按之亦煖金之为物最易
  生水虽盛夏按之亦凉分配燠寒至确陈氏以大
  块噫气證风之属土得从来所未有简端录以陈
  说为非今按礼记孔子曰地载神气神气风霆风
  霆流行庶物露生而山有风门风穴见于方志则
  风实地之所出且土为冲气故风行于四者之间
卷五 第 26a 页 WYG0068-0081a.png
  二义固可相兼也
曰休徵曰肃时雨若曰乂时𤾉若曰哲时燠若曰谋时
寒若曰圣时风若曰咎徵曰狂恒雨若曰僭恒𤾉若曰
豫恒燠若曰急恒寒若曰蒙恒风若(释文豫羊庶/反徐又云舒)
 传曰休徵叙美行之验咎徵叙恶行之验正义曰郑
 王本豫作舒郑云举迟也王肃云舒惰也皆言若者
 其所致者皆顺其所行故言若也蔡氏曰狂妄僭差
 豫怠急迫蒙昧也在天为五行在人为五事五事修
卷五 第 26b 页 WYG0068-0081b.png
 则休徵各以𩔖应之五事失则咎徵各以𩔖应之自
 然之理也然必曰某事得则某休徵应某事失则某
 咎徵应则亦胶固不通而不足与语造化之妙矣天
 人之际未易言也失得之机应感之微非知道者孰
 能识之哉
  纂传李氏曰狂则荡故恒雨若僭则亢故恒𤾉若
  豫则解缓故恒燠若急则缩栗故恒寒若蒙则冥
  其心思故恒风若朱子曰庶徵若不细心体识如
卷五 第 27a 页 WYG0068-0081c.png
  何会见得如汉儒之说有某事必有某应固难尽
  信但古人意精密只于五事上体察是有此理如
  王荆公又都不说感应只以若字作譬喻说则人
  君亦不必警戒矣如汉儒之说固不可如荆公全
  不相关之说尤不可渭按荆公说庶徵便是天变
  不足畏之谬种何可以为训(荆公尝谓祖宗不足/法天变不足畏人言)
  (不足/恤)
  林少颖云汉儒不知圣人所以念用庶徵者必有
卷五 第 27b 页 WYG0068-0081d.png
  其本徒见洪范之书有肃时雨若乂时𤾉若之𩔖
  则谓貌言视听思果足以致五气之顺序故其为
  说则以谓貌之不恭是谓不肃厥咎狂厥罚常雨
  时则有服妖龟孽鸡祸下体生上之痾青眚青祥
  言之不从是谓不乂厥咎僭厥罚常𤾉时则有诗
  妖介虫之孽犬祸口舌之痾白眚白祥以至视也
  听也思也皆然且以春秋及汉时灾异之变附会
  而为之说其大意则以谓人君欲戒惧以答天变
卷五 第 28a 页 WYG0068-0082a.png
  惟自省于五事以𩔖求天意而已故雨不时则修
  貌𤾉不时则修言燠不时则修视寒不时则修听
  风不时则修思随其阴阳之变而思所以应之其
  说苛细薄浇尤为穿凿甚矣汉儒不揣其本而徒
  齐其末也夫应天以实不以文所谓实者至诚之
  谓所谓文者不必牺牲玉帛凡有所修饰于外者
  皆文也今言灾异之应不言至诚可以达上穹之
  意此则肤浅之论其末流遂至于矫诬上天而为
卷五 第 28b 页 WYG0068-0082b.png
  王莽之所为海内涂炭历数十年而不能定此盖
  应天不以实之弊也渭按五徵之配五事经有明
  文不可谓汉儒之附会也惟服妖诗妖以下诚为
  蛇足服妖近貌诗妖近言犹可通也龟孽犬祸之
  𩔖不更迂乎至修貌修言等说亦与箕子意合而
  林氏谓应天不以实何也古人所谓修貌者必出
  于至诚岂徒为王莽之所为乎林氏此言非但不
  信汉儒并不信箕子矣
卷五 第 29a 页 WYG0068-0082c.png
  东斋集传云人主之行事与天地相为流通故行
  有善恶则气各以𩔖而应然感应之理非谓行此
  一事即有此一应也纂注西山蔡氏曰君即五者
  之应以察吾五事之得失一事得则五事从休徵
  无不应矣一事失则五事违咎徵无不应矣鲧堙
  洪水水失其性尔而五行为之汨陈以是理也汉
  儒不得其意而事为之说验之于古则凿而不经
  推之将来则胶而不应渭按此二说惩汉儒之胶
卷五 第 29b 页 WYG0068-0082d.png
  固而务为圆通然亦未为至论苟一事得则五事
  从而休徵无不应一事失则五事违而咎徵无不
  应则上文数句已足包此意矣箕子又何必以五
  徵配五事而历历数之乎盖五徵之本虽在一心
  而五气之应各有所主譬如元气既亏为邪气所
  乘则五藏俱不得安然其发而为病也则必有一
  藏之證先见于外医者必先以此藏之药治之而
  后它藏可徐理也恒雨修貌恒𤾉修言之说亦不
卷五 第 30a 页 WYG0068-0083a.png
  为误宋儒欲求圆通而更失之鹘突与汉儒说经
  之弊何异二五之为十耶
  王鲁斋谓一念之差则五事皆失却无五徵俱见
  于一时之理故五徵不可各配以一事今按五者
  之来一极备则一极无恒雨无𤾉恒𤾉无雨而肃
  与乂俱失矣恒燠无寒恒寒无燠而哲与谋俱失
  矣其或恒雨恒𤾉与恒燠恒寒并至则肃乂哲谋
  尽失矣加之以恒风岂非五徵一时俱见乎且王
卷五 第 30b 页 WYG0068-0083b.png
  省以岁计卿士以月计则一岁之中数月之间有
  一恒必失二时有二恒必失四时五徵并见不足
  奇也合而言之统乎一心分而言之各有其应箕
  子岂欺我哉
  朱子虽从吴斗南之说以五事分配五行如初畴
  之序而后人未之深信故于五徵之分配卒不能
  了然于心此无他就肃乂狂僭等以求雨𤾉燠寒
  风相配之义终觉迂晦徒劳辞费也惟知貌之为
卷五 第 31a 页 WYG0068-0083c.png
  水言之为火视之为木听之为金思之为土则水
  雨火𤾉木燠金寒土风确不可移其相配之义不
  烦言而自解矣或曰五事分配五行经无明文朱
  子所言果即箕子之意乎曰天地之化育惟圣人
  能赞之亦惟圣人能知之自大贤以下不能也即
  如医书云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
  亦未尝言其所以然也然而四时之正脉春弦夏
  钩秋毛冬石则固与五藏相应矣其以药治病则
卷五 第 31b 页 WYG0068-0083d.png
  某味入肝经某味入肺经投之而辄效五藏之所
  属岂不深切著明矣乎五事之配五行亦犹是也
  如必欲言其所以然则身何以有貌口何以能言
  目何以能视耳何以能听心何以能思世未有能
  言其所以然者也而况于五事之配五行乎况于
  肃乂哲谋圣之配雨𤾉燠寒风乎孔子曰默而识
  之屈子曰道可受兮而不可传庄子曰可以言论
  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然则天地之
卷五 第 32a 页 WYG0068-0084a.png
  化育圣人亦默识其意而已不可以口耳传诸人
  也而学者乃欲言圣人之所不能言其可得乎五
  徵之配五事自箕子以来未有能言其所以然者
  也圣人之言如是必不吾欺也吾笃信焉而已矣
  以己之所不识而疑圣人之言不足信乃驱率经
  文以就我鹘突之说其为愚且悖也孰甚焉
曰王省惟岁卿士惟月师尹惟日岁月日时无易百谷
用成乂用明俊民用章家用平康日月岁时既易百谷
卷五 第 32b 页 WYG0068-0084b.png
用不成乂用昏不明俊民用微家用不宁
 正义曰师众也尹正也众正官之吏谓卿士之下有
 正官大夫与其同𩔖之官为长周礼大司乐为乐官
 之长大卜为卜官之长此之𩔖也曾氏曰此章之所
 言皆念用庶徵也休咎之徵各象其事任其事者王
 也共其事者卿士也师尹也则庶徵之来王与卿士
 师尹当省其所以致之者所谓念用庶徵也王计一
 岁之徵而省之卿士计一月之徵而省之师尹计一
卷五 第 33a 页 WYG0068-0084c.png
 日之徵而省之所省多者其任责重所省少者其任
 责轻其所处之分然也王与卿士师尹所省岁月日
 三者之时无易言各顺其叙则百谷用成乂用明俊
 民用章家用平康也王与卿士师尹所省日月岁三
 者之时既易言各违其叙则百谷用不成乂用昏不
 明俊民用微家用不宁也蔡氏曰岁月日以尊卑为
 徵也王者之失得其徵以岁卿士之失得其徵以月
 师尹之失得其徵以日盖雨𤾉燠寒风五者之休咎
卷五 第 33b 页 WYG0068-0084d.png
 有系一岁之利害有系一月之利害有系一日之利
 害各以其大小言也休徵言岁月日者总于大也咎
 徵言日月岁者著其小也黄氏曰或云自王省惟岁
 已下当属五纪脱简在此非也五纪会岁月日星以
 起历数而立天道庶徵序岁月日时以成岁功而验
 休祥事辞虽相涉而其用不同俊民用章者随小大
 登显之家用平康卿大夫有家者各保其禄位和平
 而安康也陈氏(栎/)曰此曰字盖更端而言庶徵之候
卷五 第 34a 页 WYG0068-0085a.png
 卿士师尹不言省蒙上文也
  林少颖云苏氏见上文论五事与五气相应其义
  已备遂以此论岁月日星为五纪之文简编脱误
  于此其文当在五曰历数之后苏氏多欲改易经
  文以就己意此𩔖是也夫九畴虽别而为九其实
  更相经纬以发明治天下之大法今以其有岁月
  日星遂以为当属于五纪之下则上文肃时雨若
  亦当属于五事之下皇极敛时五福亦当属于五
卷五 第 34b 页 WYG0068-0085b.png
  福之下如此则九畴不相为用涣然而离矣岂箕
  子之本意哉又曰诸儒之论此皆以为王者所省
  职大而略如岁之总日月卿士师尹之所省职小
  而详如日月之运行以成岁王与卿士师尹各得
  其职则百谷用成云云王与卿士师尹各失其职
  则百谷用不成云云其说如此则是君臣之间取
  象于岁月日之繁简以为图治之道与上文休咎
  之文全为隔异则可以归之五纪矣渭按林氏駮
卷五 第 35a 页 WYG0068-0085c.png
  二孔之说甚当但又谓此节乃验其时以考阴阳
  之垂象则似以岁为岁星月太阴日太阳而非箕
  子之本意矣盖欲以王省惟岁三句与下庶民惟
  星作一例看故有此误
  陈氏蔡传旁通云王者统卿士卿士统师尹如岁
  统月月统日故王者之省念以岁计之卿士以月
  计之师尹以日计之职任愈卑则省念愈详师尹
  上之于卿士卿士上之于王天子反躬自省视吾
卷五 第 35b 页 WYG0068-0085d.png
  之五事失得如何或有大旱淫雨愆阳伏阴之灾
  关一岁之利害者王曰是吾之咎也一月之间阴
  阳不和卿士则曰是吾之咎也未及一月以日计
  之而亦为灾害者师尹则曰是吾之咎也盖灾害
  之大者则上属于君其次则系于大臣其次则系
  于群臣上下之间交相儆戒不敢有一毫忽天之
  心则必和气致祥休庆骈集岁月日时无所变易
  而稼穑事功人才家国无不各顺其宜矣其或玩
卷五 第 36a 页 WYG0068-0086a.png
  月愒日昏迷天象灾眚荐至若罔闻知自下至上
  互为欺蔽积日至月积月成岁师尹不致其忧卿
  士不疚其心天子不能反躬修德遂使日月至岁
  变其时若百度皆废休咎所致有如此者可不谨
  哉此说发明蔡传更为朗畅师尹上之卿士卿士
  上之于王即周官日计月要岁会之意君省略而
  以其大者自任则初无自恕之心臣省详而其所
  任者小则亦未尝不以其大者责难于君也上言
卷五 第 36b 页 WYG0068-0086b.png
  岁月日下言日月岁只是互文以备义蔡说亦善
  盖休徵惟一岁皆然差足以自慰咎徵则虽一日
  之变亦必儆戒也既尽也如日有食之既既易谓
  五者之来尽易也陈氏谓无易乃君臣屡省所致
  既易乃君臣不省所致屡省则休徵惟取其大者
  故先岁次月次日不省则积日而月积月而岁以
  致五者皆易故先日次月次岁此义尤精诸家所
  不及
卷五 第 37a 页 WYG0068-0086c.png
  时即曰时之时无易五者之来各以其叙也既易
  即一极备一极无也百谷以田功言之乂以朝政
  言之俊民以无位者言之家以有位者言之百谷
  用成则三农各安其业而岁收丰矣乂用明则府
  修事和而善政无不举矣俊民用章则有猷有为
  皆锡之福而淫朋绝矣家用平康则正人皆有好
  于而家而高明者无擅作威福之害矣时之无易
  则四者有然其或既易则四者反是天人相与之
卷五 第 37b 页 WYG0068-0086d.png
  际捷于影响可不念哉
  无易既易是举两头尽处说中间尚有不易而或
  易及易而不尽易者当以分数消息之
  五事者修身之要出政之本也五事修则其所以
  治天下国家者亦皆各得其宜五事不修则其所
  以治天下国家者亦皆不得其理故上文既言休
  咎之徵各系之五事而于此复举四者以见五事
  之所措其有关于生民之休戚国家之治乱又如
卷五 第 38a 页 WYG0068-0087a.png
  此也箕子本意是因庶徵以知五事之得失并知
  此四者之得失其根源皆在人主之一心蔡传谓
  四者之得休徵所感四者之失咎徵所感则未免
  倒置矣
庶民惟星星有好风星有好雨日月之行则有冬有夏
月之从星则以风雨(释文好/呼报反)
 传曰箕星好风毕星好雨日月之行冬夏各有常度
 月经于箕则多风月经于毕则多雨正义曰诗云月
卷五 第 38b 页 WYG0068-0087b.png
 离于毕俾滂沱矣是离毕则多雨其文见于经经箕
 则多风传记无其事郑玄引春秋纬云月离于箕则
 风扬沙作纬在孔君之后以前必有此说孔依用之
 也林氏曰日冬则南夏则北月五星皆随之故有冬
 有夏并月日而言之也日亦有从星之时而不言者
 郑康成云日之从星不可见故也陈氏(栎/)曰庶民惟
 星本当在师尹惟日之下但其取徵不同故又发此
 义而续见吴氏曰庶民惟星民自占候以为旱潦之
卷五 第 39a 页 WYG0068-0087c.png
 备也邵氏曰日月四时皆有常道经文举冬夏以见
 春秋耳渭按此条经意若曰王及卿士师尹之所省
 有如此矣若庶民则何所省乎亦省之于星而已夫
 星各有所好有好风者有好雨者而日月之行则冬
 夏各有其道苟月失其常度而从好风之星则必有
 恒风从好雨之星则必有恒雨当于未至之先豫为
 之备也草庐之说良胜诸家
  此节所称日月是在天之象与上文不同君象日
卷五 第 39b 页 WYG0068-0087d.png
  臣象月则民之象星审矣故孔云星民象遂以日
  月之行有常度为君臣之政治大小各有常法以
  月之失道从星所好为政教之失常以从民欲盖
  即大禹谟所谓违道以干百姓之誉者亦甚有理
  至蔡传云以月之常行而从星之异好以卿士师
  尹之常职而从民之异欲则其从民者非以徇民
  也审如所言则月之从星为常行而非失道矣与
  二孔不合西山说此条曰王卿士师尹其得失验
卷五 第 40a 页 WYG0068-0088a.png
  之于岁月日若庶民之得失则在君所谓百姓有
  过在予一人故此以庶民省之于星以验其安与
  不安而已又曰雨𤾉燠寒风既徵于貌言视听思
  又以所职大小别之以岁月日又以民之安否参
  之于星于以见皇极之君视履考祥如此之周旋
  而不敢忽也此说胜集传九峰胡不用家训而顾
  自为说耶然庶民惟星𦂳承上文省字来今乃云
  庶民不能自省而君代为之省未免迂曲恐非经
卷五 第 40b 页 WYG0068-0088b.png
  意不若草庐之说直捷而确当也盖极备极无皆
  验之于既来之后不若使民自占候而豫为之备
  则饥馑疫疠之患可以不作此王者念用庶徵之
  极致也
  客有难余者曰庶民不学岂能知星乎余曰古之
  所谓庶民非必农工商贾之流不解文义者也凡
  士之伏处田间者皆庶民也一乡一邑岂无知星
  者乎夕候而朝语之传闻于国中即可豫为之备
卷五 第 41a 页 WYG0068-0088c.png
  其与患至而图之者相去远矣
  林少颖云星有好风星有好雨即孟坚所谓月去
  中道移而东北入箕则多风移而西入毕则多雨
  盖以其失中道东西故也唐孔氏于经箕多风以
  为传记无其事岂未见天文志欤
  阎氏尚书古文疏證曰天官书天文志并云轸为
  车主风盖轸车之象也与巽同位为风车动行疾
  似之蔡传误作雨孙武子亦云箕壁翼轸四宿者
卷五 第 41b 页 WYG0068-0088d.png
  风起之日也
  渭按天官书轸亦好风星占云东井好风雨壁翼
  与箕轸皆主风起然则好风者非独箕好雨者非
  独毕也且列宿各有性情岂止好风雨哉当必有
  好𤾉好燠好寒者矣古星占之书多不传遂无可
  考耳汉志云日之南北失节晷过而长为常寒退
  而短则常燠此语尚有疏漏处夫日之南北失节
  而月行随之则月亦必有所离之宿矣其星好燠
卷五 第 42a 页 WYG0068-0089a.png
  故多燠其星好寒故多寒也燠寒岂日之所为哉
  亦星之所好为之耳汉志云月出阳道则旱风是
  好风兼有好𤾉矣古人之言每举一隅以待三反
  拘而鲜通者不能得其意也
  汉书天文志曰日有中道月有九行中道者黄道
  一曰光道光道北至东井去北极近南至牵牛去
  北极远东至角西至娄去极中夏至至于东井北
  近极故晷短立八尺之表而晷景长尺五寸八分
卷五 第 42b 页 WYG0068-0089b.png
  冬至至于牵牛远极故晷长立八尺之表而晷景
  长丈三尺一寸四分春秋分日至娄角去极中而
  晷中立八尺之表而晷景长七尺三寸六分此日
  去极远近之差晷景长短之制也月有九行者黑
  道二出黄道北赤道二出黄道南白道二出黄道
  西青道二出黄道东立春春分月东从青道立秋
  秋分西从白道立冬冬至北从黑道立夏夏至南
  从赤道然用之一决房中道青赤出阳道白黑出
卷五 第 43a 页 WYG0068-0089c.png
  阴道沈氏(括/)梦溪笔谈曰历法天有黄赤二道日
  月有九道此皆强名而已非实有也亦犹天之有
  三百六十五度天何尝有度以日行三百六十五
  日而一期强谓之度以步日月五星行次而已日
  之所由谓之黄道南北极之中度最均处谓之赤
  道月行黄道之南谓之朱道行黄道之北谓之黑
  道行黄道之东谓之青道行黄道之西谓之白道
  黄道内外各四并黄道为九日月之行有迟有速
卷五 第 43b 页 WYG0068-0089d.png
  难可以一术御也故因其合散分为数段每段以
  一色名之欲以别算位而已如算法用赤筹黑筹
  以别正负之数历家不知其意遂以为实有九道
  甚可嗤也
  汉志又云日阳也阳用事则日进而北昼进而长
  阳胜故为温暑阴用事则日退而南昼退而短阴
  胜故为凉寒也若日之南北失节晷过而长为常
  寒退而短为常燠月失节度而妄行出阳道则旱
卷五 第 44a 页 WYG0068-0090a.png
  风出阴道则阴雨林氏深取其义而申言之曰日
  月之丽于天所历有常度则雨𤾉寒燠风各以时
  至无有失节如或所历之度有过有不及而为南
  北之盈缩则寒燠之气必有愆所行之道或彼或
  此而为东西之附丽则风雨之气必有过差矣
  尚书古文疏證曰按洪范篇自有传注月之从星
  则以风雨皆承上文箕毕二星来无易说者近代
  西人穆尼阁著天文实用篇专测各方风雨其法
卷五 第 44b 页 WYG0068-0090b.png
  以太阴为主五星冲照之而风雨生焉是月之从
  星又非尽贴经星言历历验而不爽甚矣理之至
  者不以中外国人而有间义之奥者亦必越数千
  年而尽显露也渭按舜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七
  政者日月五星也月之所从岂止经星而无纬星
  哉古星占之书亡逸说洪范者但据传记之所有
  以为言耳穆尼阁占法盖出于古仲尼曰天子失
  官学在四夷不得以西学而外之也列代史志亦
卷五 第 45a 页 WYG0068-0090c.png
  有月五星陵犯之占
  月之从星本由失道故则以风雨当专主恒风恒
  雨孔传云月经箕多风经毕多雨多即恒也𤾉燠
  寒仿此
  汉天文志云经星常宿伏见早晚邪正存亡虚实
  阔狭及五星所行合散犯守陵历斗食彗孛飞流
  日月薄蚀迅雷风祅怪云变气此皆阴阳之精其
  本在地而上发于天者也政失于此则变见于彼
卷五 第 45b 页 WYG0068-0090d.png
  犹景之象形乡(读曰/响)之应声是以明君睹之而寤
  饬身正事思其咎谢则祸除而福至自然之符也
  由是观之则王之当省者多矣而洪范独举雨𤾉
  燠寒风以为言即占星亦惟候此五者盖五星陵
  斗彗孛飞流日月薄蚀之𩔖或数岁而有之或数
  月而有之以此为省则儆戒亦无几矣惟五者日
  日有之非时则恒触目动心随事修救真所谓念
  兹在兹释兹在兹者矣此尧舜兢兢业业之心法
卷五 第 46a 页 WYG0068-0091a.png
  而皇极之所以永建为万世无疆之休也
  宋人改窜洪范经文最可恨而苏氏以王省惟岁
  已下为五纪之传颇觉近理故张无垢叶石林洪
  容斋等皆从之而实非也五纪主推步所以定八
  政之时令庶徵主占候所以验五事之得失虽同
  有岁月日星之文而其用回乎不同安得混而为
  一耶
九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
卷五 第 46b 页 WYG0068-0091b.png
终命
 林氏曰五福六极皆统天下之人而言之蔡氏曰五
 福以福之急缓为先后渭按五福六极皆天之所为
 非人之所设也其敛时敷锡之道具在皇极章中故
 此但列其目而不言其用极则福之反耳
  一寿传云百二十年疏云人之大期百年为限世
  有长寿至百二十年者故传以最长者言之此说
  非也使必百二十而后为寿则天下之寿者无几
卷五 第 47a 页 WYG0068-0091c.png
  矣林氏云寿不必百二十年止是终其天命而不
  中道夭也此说又非殇子亦终天所命岂可谓之
  寿邪左传三老冻馁注云百年为上寿七十为中
  寿五十为下寿此说近是秦穆公谓蹇叔曰中寿
  尔墓之木拱矣时蹇叔年七十也寿对短折而言
  故五十亦可以为寿新安王氏云上寿百岁中寿
  八十下寿六十此据孔传以短为未六十故五十
  不得为寿亦通
卷五 第 47b 页 WYG0068-0091d.png
  二富传曰财丰备林氏云不必然足于衣食是富
  也蔡氏云富者有廪禄非是此与既富方谷之富
  不同彼富专属有位者此则统天下之人而言之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各有其所为富
  三康宁传云无疾病林氏云康宁者孙元忠以谓
  形康而心宁也康无疾宁无忧兼二者言之胜旧
  解
  四攸好德传云所好者德福之道疏云好德者天
卷五 第 48a 页 WYG0068-0092a.png
  使之然是为福也林氏云攸好德所好者德也攸
  好二字略读断妙得经意盖人生必有所嗜好口
  之于味目之于色耳之于声鼻之于臭四肢之于
  安佚皆其所好也有人焉所好不在此等而独在
  于德是为攸好德德者何仁义礼智是也诗云民
  之秉彝好是懿德德即已之所得乎天者非好贤
  之谓也
  五考终命传云各成其长短之命以自终不横夭
卷五 第 48b 页 WYG0068-0092b.png
  考终命对凶死而言横夭即凶死蔡氏以短折为
  横夭非也简端录云终尽也命者所得于天也尧
  舜百年孔子七十颜子三十二均为尽其所得于
  天也此说甚善林氏云吕吉甫曰考所谓父母全
  而生之子全而归之者也曾子有疾启手足而曰
  吾知免夫此考终命者也考成其终则无亏矣或
  以终其天年为考终误矣如此则与寿何异今按
  吕说即不凶死而终其天年之意林以寿为终其
卷五 第 49a 页 WYG0068-0092c.png
  天年故云考终命非终其天年之谓此僻论也不
  可从曾子云得正而毙孟子云尽其道而死此攸
  好德而考终命者也人之无好德而不凶死者多
  矣不必如曾孟之所言而后为考终命也
  新安王氏云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是为考终楚
  人执解扬将杀之扬曰下臣𫉬考死又何求盖死
  生命也死而合义亦考终命而非凶年未六十死
  以正命虽考终不得谓之寿故寿一福也考终命
卷五 第 49b 页 WYG0068-0092d.png
  又一福也渭按死而合义乃攸好德而不得其死
  者亦是凶不可谓考终命更有寿而不考终命者
  庄子云单豹岩居而水饮行年七十有婴儿之色
  而虎食之此其證也故寿与考终命各自为一福
  陈大猷曰人莫不好生恶死寿则生之长者四代
  皆尚齿故五福寿为先虽寿不可无以养其生故
  富次之寿且富或不免于忧患则身心不安故康
  宁又次之形康心宁安之至也寿富康宁而不好
卷五 第 50a 页 WYG0068-0093a.png
  德则老而不死为富不仁作伪心劳何足贵哉攸
  好德则心逸日休自求多福福之本实在此其福
  大矣故好德又次之考成也诸福备矣必成其正
  命则全而归之顺受其正然后为福之至使年虽
  寿而死非正命虽寿何补非福矣故考终命终焉
  此之五福即皇极畴之五福五福以攸好德为根
  本五福之目虽至第九畴而列而五福之根本则
  已于第五畴而基曰予攸好德汝则锡之福是也
卷五 第 50b 页 WYG0068-0093b.png
  好德则必得其寿为世耇老无德而寿罔之生也
  好德则得禄而富无德而富怨之府也好德则心
  广体胖无入不自得无德则小人长戚戚非安也
  至于考终命又未有不由德而能战兢以全归者
  诸福固必本于好德而好德又岂非本于建皇极
  哉
  金吉甫云攸好德者学问之事而以为福者人生
  而恶弱昏愚者多矣今其气禀清明知德义之美
卷五 第 51a 页 WYG0068-0093c.png
  而乐之岂非福之大者若使此心昏庸所好非德
  虽寿富安逸所谓饱暖逸居而无教秖以荒亡戕
  贼近于禽兽何足以为福哉故攸好德者所以总
  寿富康宁而以保其考终者也渭按先儒之论五
  福皆以攸好德为福之本此在王者锡福之道君
  子自求之志诚有然者若末章之意只是平列其
  目而无所重轻如必于五者之中挈攸好德为主
  则君子而不得福者有之矣颜回之夭原宪之贫
卷五 第 51b 页 WYG0068-0093d.png
  冉耕之疾司马牛之忧仲由之不得其死岂皆无
  好德者哉议论虽高实非经旨
六极一曰凶短折二曰疾三曰忧四曰贫五曰恶六曰
(释文折时设/反又之舌反)
 苏氏曰六极之极穷也苦也与孟子使我至于此极
 也同林氏曰张晦之(名景宋/初人)云福有五而极有六其
 义相反不必数之相敌五福曰寿曰考终命六极曰
 凶短折此一极而反二福也五福曰富六极曰贫此
卷五 第 52a 页 WYG0068-0094a.png
 一极反一福也五福曰康宁六极曰疾曰忧五福曰
 攸好德六极曰恶曰弱此二极而反一福也盖亦各
 尽其意而已汉儒必以六极配五福故于福之一极
 无所丽而附会之说生焉殆所谓不知而作也蔡氏
 曰六极以极之重轻为先后
  一凶短折传云动不遇吉短未六十折未三十疏
  云动不遇吉者解凶也传以寿为百二十年短者
  半之为未六十折又半为未三十郑玄以为凶短
卷五 第 52b 页 WYG0068-0094b.png
  折皆是夭枉之名未龀曰凶未冠曰短未婚曰折
  汉书五行志云伤人曰凶禽兽曰短草木曰折一
  曰凶夭是也兄丧弟曰短父丧子曰折并与孔不
  同今按凶反考终命短折反寿乃不易之义孔以
  凶为动不遇吉郑云未龀曰凶皆非也后二说与
  洪范无涉张晦之谓凶乃死于征战与刑戮者黄
  文叔云畏厌溺皆是愚谓单豹虎食宋共姬火焚
  之𩔖亦凶也
卷五 第 53a 页 WYG0068-0094c.png
  纂注王氏(炎/)曰比干死刑仇牧死乱狼瞫死战亦
  凶乎楚执普解扬扬曰下臣𫉬考死又何求死而
  合义虽不毙牖下非凶也此说辨已见前高朗令
  终君子之常也不幸而不得其死是亦凶而不可
  谓考终命也(论语有两不得其死羿/奡小人也仲由君子也)
  二疾三忧传云常有疾苦多所忧是也林氏云疾
  者疫疠之谓按疫疠乃一时天行不正之气非久
  即愈不足以为极经所谓疾盖经年病患及体中
卷五 第 53b 页 WYG0068-0094d.png
  之有废疾者庄子言有阴阳之患有人事之患盖
  疾者阴阳之患而忧者人事之患也舜不顺于父
  母如穷人无所归文王之明夷仲尼之旅人皆忧
  也
  四贫传云困于财也王介甫云富贵人所欲贫贱
  人所恶而福极不言贵贱何也曰五福者自天子
  至庶人皆可使慕而向六极亦皆可使畏而远若
  贵贱则有常分矣使自公侯至庶人皆慕贵欲其
卷五 第 54a 页 WYG0068-0095a.png
  至而不欲贱之在已则陵犯篡夺何有终穷诗曰
  实命不犹盖王者之世欲贱者之安其贱如此王
  新野非之曰不言贵欲人之安于贱则独不欲使
  人安于贫乎黄氏日抄云三代之法贵者始富言
  富则知其贵所谓禄以驭其富也然则小民皆不
  得富矣论语既庶则富之孟子曰民可使富此何
  说乎纂疏载顾氏(临/)曰不言贵虽以严分然贵未
  必为福贱未必为祸故桀纣贵为天子而不得其
卷五 第 54b 页 WYG0068-0095b.png
  死颜回原宪到今称之此说较胜独陈寿翁云五
  福通天下而言故不言贵深得经旨要当以此为
  定义然天下之人贵者绝少不贵亦何害于事若
  衣食困乏则无以为生矣贵贱实不足以为福极
  故经不言不必引桀纣颜原以为證也
  简端录云富可以通乎上下用天之道分地之利
  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富庶人之福也士
  大夫以上由是而推若贵则天所设以理天职而
卷五 第 55a 页 WYG0068-0095c.png
  治天民天下不能皆贵也安得列而为福耶此五
  福之所以有富而无贵也此说更好
  世人以多子为福无后为祸而洪范亦不言何也
  其义犹之乎贵贱也华封人之祝尧曰愿圣人富
  寿多男子尧曰多男子则多累是多子不足以为
  福也而况又有不肖者杂生乎其间贻父母忧乎
  兄弟之子犹子也己无子而立之以为继嗣使享
  祀不绝亦可矣何遽为祸此其所以不言也昌黎
卷五 第 55b 页 WYG0068-0095d.png
  先生慰孟东野失子诗曰有子与无子祸福未可
  原鱼子满母腹一一欲谁怜细腰不自乳举族成
  孤鳏䲭枭啄母脑母死子始翻蝮蛇生子时坼裂
  肠与肝好子虽云好未还恩与勤恶子不可说䲭
  枭蝮蛇然有子且勿喜无子固勿叹然则多子与
  无后诚不足以当福极矣
  五恶六弱传云丑陋尪劣疏云尪劣并是弱事为
  筋力弱亦为志气弱郑玄云愚懦不毅曰弱言其
卷五 第 56a 页 WYG0068-0096a.png
  志气弱也张晦之曰人有丑陋而好德尪劣而立
  事岂可以为极乎恶者凶恶之谓弱者懦弱之谓
  人情恶则凶无所不至弱则懦而无立故此二者
  皆灭德之道也王介甫曰恶者小人之刚也弱者
  小人之柔也盖苟非好德则为恶与弱矣东莱书
  说云人之所以不能自彊为善或牵引入于恶而
  不能自拔者皆懦而无立者耳故弱居六极之终
  大抵为善主于刚万恶之源主于弱恶弱皆以气
卷五 第 56b 页 WYG0068-0096b.png
  禀言𦂳对攸好德此后人胜前人处也
  五福六极是两头尽处中间尚有一等非福非极
  者四十以上未及六十不可谓寿亦不可谓短折
  衣食粗给不可谓富亦不可谓贫偶然病患暂时
  烦恼不可谓康宁亦不可谓疾忧不协于极不罹
  于咎不可谓攸好德亦不可谓恶弱不能养生以
  尽年如湛酒溺色之𩔖不可谓考终命亦不可谓
  之凶也
卷五 第 57a 页 WYG0068-0096c.png
  疏云五行传有致极之文无致福之事郑玄依书
  传云凶短折思不睿之罚疾视不明之罚忧言不
  从之罚贫听不聪之罚恶貌不恭之罚弱皇不极
  之罚反此而云王者思睿则致寿听聪则致富视
  明则致康宁言从则致攸好德貌恭则致考终命
  所以然者不独行运气性相感以义言之以思睿
  则无壅神安而保命故寿若蒙则不通殇神夭性
  所以短折也听聪则谋当所求而会故致富违而
卷五 第 57b 页 WYG0068-0096d.png
  失计故贫也视明照了性得而安宁不明以扰神
  而疾也言从由于德故好者德也不从而无德所
  以忧耳貌恭则容俨形美而成性以终其命容毁
  故致恶也不能为大中所以弱也此亦孔所不同
  焉渭按郑依书传谓伏生尚书大传也向歆之说
  本于伏生其以五事配福极支离穿凿无一可通
  晓人付之一笑不足置辨也
  五福六极皆天之所为非人之所设也且统天下
卷五 第 58a 页 WYG0068-0097a.png
  之人而言之不专主人君而汉儒以为五事敬不
  敬之所致安国传颇能埽除而颖达复存郑说张
  晦之曰上之人使民舒泰则各尽其寿乐业则各
  得其富无疾忧所以康宁知礼逊所以攸好德不
  死于征战不陷于形戮所以考终命其或死于征
  战陷于形戮则凶短折阴阳不调则疾多失其所
  则忧赋敛繁食货乏则贫礼教失风俗坏则恶而
  弱福极之柄全在君而已此皆以皇极章敛时锡
卷五 第 58b 页 WYG0068-0097b.png
  福之道言之非此章之正义也盖经于福极但列
  其目而向用威用之意全在言外今乃断归人事
  而忘其为出乎天命则谬矣
  林氏云董仲舒曰尧舜行德则民仁寿桀纣行暴
  则民鄙夭夫仁寿鄙夭虽若制之于天非人力所
  能为也然尧舜之世则民仁寿非其生而皆仁寿
  也尧舜之治天下彝伦攸叙休徵时至则不期于
  仁寿而自仁寿也桀纣之世则民鄙夭非其生而
卷五 第 59a 页 WYG0068-0097c.png
  鄙夭也桀纣之治天下彝伦攸斁咎徵相仍则不
  期于鄙夭而自鄙夭也故仁寿鄙夭虽本于天而
  君实制其命故易之论天地曰鼓万物而不与圣
  人同忧言天地之于物仁寿鄙夭任其自尔无所
  容心至于圣人则有忧患于其间故能裁成辅相
  以立生民之命向用五福威用六极此圣人之忧
  患也渭按林氏此论虽亦归重人主而未尝不推
  本于天立言庶几无弊以福极为天地之无心向
卷五 第 59b 页 WYG0068-0097d.png
  威为圣人之忧患则可谓能钩其玄矣
  人之福极皆出于天命所谓莫之为而为莫之致
  而至者也君相虽云造命岂能举天下之人锡之
  福而去其极但王者向威之心观民以考已则固
  欲其有福而无极耳盖至诚无息之道薰蒸透彻
  使太和之气充塞于宇宙则天之所以生人者当
  必福多而极少百年累洽诚有是理然天地之大
  人犹有所憾博施济众尧舜其犹病诸何则心无
卷五 第 60a 页 WYG0068-0098a.png
  穷而力有限也禹箕之意亦唯欲建极之君常存
  此向威之心钦钦焉不敢一日稍自纵逸耳原不
  限定天下之人皆有福而无极然后为无愧于敷
  锡之治也
 
 
 
 
卷五 第 60b 页 WYG0068-0098b.png
 
 
 
 
 
 
 
 洪范正论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