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
卷四 第 1a 页 WYG0062-007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尚书通考卷四     元 黄镇成 撰
   蔡西山黄钟生十一律解
    (本文出司马律书生钟分一为九寸/之𩔖出西山律吕新书解则愚说也)
子一分
 一为九寸
  一为九寸者一分全用十七万七千一百四十七
  为九寸全数故黄钟之管长九寸而上下损益以
卷四 第 1b 页 WYG0062-0078b.png
  生十一律也
    右阳辰当位自得故子为黄钟居子他仿此
丑三分二(分字以上皆黄钟全数分字以/下乃本律所得之数后皆仿此)
  以十七万七千一百四十七全数分为三分丑得
  其二分为十一万八千九十八乃子之十七万七
  千一百四十七三分去一之数也
 一为三寸
  一为三寸者丑三每以一为三寸则得三个三为
卷四 第 2a 页 WYG0062-0079a.png
  九寸全数
    右丑三分得其二分以一为三寸则二为六
    寸故林钟之管长六寸为黄钟三分去一下
    生之律
    右阴辰则居其冲故丑为林钟居未乃丑之
    冲后仿此
寅九分八
  以十七万七千一百四十七全数分为九分寅得
卷四 第 2b 页 WYG0062-0079b.png
  八分为十五万七千四百六十四乃丑之十一万
  八千九十八三分益一之数也
 一为一寸
  一为一寸者寅九每以一为一寸则得九个一为
  九寸全数
    右寅九分得其八分以一为一寸则八为八
    寸故太蔟之管长八寸为林钟三分益一上
    生之律
卷四 第 3a 页 WYG0062-0079c.png
卯二十七分十六
  以十七万七千一百四十七全数分为二十七分
  卯得十六分为十万四千九百七十六乃寅之十
  五万七千四百六十四三分去一之数也
 三为一寸
  三为一寸者卯二十七以三为一寸则得九个三
  为九寸全数
 一为三分
卷四 第 3b 页 WYG0062-0079d.png
  一为三分者卯二十七每以一为三分则得二十
  七个三分为八十一分即寸有九分之全数也
    右卯二十七分得十六分以三为一寸则十
    五为五寸又以一为三分则合十六为五寸
    三分故南吕之管长五寸三分为太蔟三分
    去一下生之律也
辰八十一分六十四
  以十七万七千一百四十七全数分为八十一分
卷四 第 4a 页 WYG0062-0080a.png
  辰得六十四分为十三万九千九百六十八乃卯
  之十万四千九百七十六三分益一之数也
 九为一寸
  九为一寸者辰八十一每以九为一寸则得九个
  九为九寸全数
 一为一分
  一为一分者辰八十一每以一为一分则得八十
  一个一为八十一分全数
卷四 第 4b 页 WYG0062-0080b.png
    右辰八十一分得六十四分以九为一寸则
    六十三为七寸又以一为一分则合六十四
    为七寸一分故姑洗之管长七寸一分为南
    吕三分益一上生之律也
巳二百四十三分一百二十八
  以十七万七千一百四十七全数分为二百四十
  三分巳得一百二十八分为九万三千三百一十
  二乃辰之十三万九千九百六十八三分去一之
卷四 第 5a 页 WYG0062-0080c.png
  数也
 二十七为一寸
  二十七为一寸者已二百四十三每以二十七为
  一寸则得九个二十七为九寸全数
 三为一分
  三为一分者已二百四十三每以三为一分则得
  八十一个三为八十一分全数
 一为三釐
卷四 第 5b 页 WYG0062-0080d.png
  一为三釐者巳二百四十三每以一为三釐则三
  个二百四十三得七百二十九釐为分有九釐全
  数
    右巳二百四十三分得一百二十八以二十
    七为一寸则一百八为四寸以三为一分则
    十八为六分以一为三釐则二为六釐合一
    百二十八则为四寸六分六釐故应钟之管
    长四寸六分六釐为姑洗三分(以下阙文/)
卷四 第 6a 页 WYG0062-0081a.png

卷四 第 7a 页 WYG0062-0081c.png
  益一得十六万五千八百八十八为蕤宾重上生
  之数也
 二百四十三为一寸
  二百四十三为一寸者未二千一百八十七每以
  二百四十三为一寸则得九个二百四十三为九
  寸全数
 二十七为一分
  二十七分为一分者未二千一百八十七每以二
卷四 第 7b 页 WYG0062-0081d.png
  十七为一分则得八十一个二十七为八十一分
  全数
 三为一釐
  三为一釐者未二千一百八十七每以三为一釐
  则得七百二十九个三为七百二十九釐全数
 一为三毫
  一为三毫者未二千一百八十七每以一为三毫
  则得六千五百六十一毫为釐有九毫全数
卷四 第 8a 页 WYG0062-0082a.png
    右未二千一百八十七分得一千二十四以
    二百四十三为寸则九百七十二为四寸又
    以二十七为一分又以三为一釐则二十四
    为八釐又以一为三毫合一千二十四则为
    四寸一分八釐三毫然大吕在阳则用倍数
    方与气应故大吕之管长八寸三分七釐六
    毫为蕤宾三分益一重上生之律
申六千五百六十一分四千九十六
卷四 第 8b 页 WYG0062-0082b.png
  以十七万七千一百四十七全数分作六千五百
  六十一分申得四千九十六分为十一万五百九
  十二乃未之十一万五千八百八十八三分去一
  之数也
 七百二十九为一寸
  七百二十九为一寸者申六千五百六十一每以
  七百二十九为一寸则得九个七百二十九为九
  寸全数
卷四 第 9a 页 WYG0062-0082c.png
 八十一为一分
  八十一为一分者申六千五百六十一每以八十
  一为一分则得八十一个八十一为八十一分全
  数
 九为一釐
  九为一釐者申六千五百六十一每以九为一釐
  则得七百二十九个九为七百二十九釐全数
 一为一毫
卷四 第 9b 页 WYG0062-0082d.png
  一为一毫者申六千五百六十一每以一为一毫
  则得六千五百六十一毫为釐有九毫全数
    右申六千五百六十一分得四千九十六以
    七百二十九为寸则三千六百四十五为五
    寸以八十一为分则四百五为五分以九为
    釐则四十五为五釐又以一为一毫合四千
    九十六则为五寸五分五釐一毫故夷则之
    管长五寸五分五釐一毫为大吕三分去一
卷四 第 10a 页 WYG0062-0083a.png
    下生之律
酉一万九千六百八十三分八千一百九十二
  以十七万七千一百四十七全数分作一万九千
  六百八十三分酉得八千一百九十二分为十四
  万七千四百五十六乃申之十一万五百九十二
  三分益一之数也
 二千一百八十七为一寸
  二千一百八十七为一寸者酉一万九千六百八
卷四 第 10b 页 WYG0062-0083b.png
  十三每以二千一百八十七为一寸则得九个二
  千一百八十七为九寸全数
 二百四十三为一分
  二百四十三为一分者酉一万九千六百八十三
  每以二百四十三为一分则得八十一个二百四
  十三为八十一分全数
 二十七为一釐
  二十七为一釐者酉一万九千六百八十三每以
卷四 第 11a 页 WYG0062-0083c.png
  二十七为一釐则得七百二十九个二十七为七
  百二十九釐全数
 三为一毫
  三为一毫者酉一万九千六百八十三每以三为
  一毫则得六千五百六十一个三为六千五百六
  十一毫全数
 一为三丝
  一为三丝者酉一万九千六百八十三每以一为
卷四 第 11b 页 WYG0062-0083d.png
  三丝则得五万九千四十九为毫有九丝全数
    右酉一万九千六百八十三分得八千一百
    九十二以二千一百八十七为寸则六千五
    百六十一为三寸以二百四十三为一分则
    一千四百五十八为六分以二十七为一釐
    则一百六十二为六釐以三为一毫则九为
    三毫以一为三丝则二为六丝合八千一百
    九十二则为三寸六分六釐三毫六丝然夹
卷四 第 12a 页 WYG0062-0084a.png
    钟在阳则用倍数方与气应故夹钟之管长
    七寸四分三釐七毫三丝为夷则三分益一
    上生之律
戌五万九千四十九分三万二千七百六十八
  以十七万七千一百四十七全数分作五万九千
  四十九分戌得三万二千七百六十八分为九万
  八千三百四乃酉之十四万七千四百五十六三
  分去一之数也
卷四 第 12b 页 WYG0062-0084b.png
 六千五百六十一为寸
  六千五百六十一为一寸者戌五万九千四十九
  每以六千五百六十一为一寸则得九个六千五
  百六十一为九寸全数
 七百二十九为一分
  七百二十九为一分者戌五万九千四十九每以
  七百二十九为一分则得八十一个七百二十九
  为八十一分全数
卷四 第 13a 页 WYG0062-0084c.png
 八十一为一釐
  八十一为一釐者戌五万九千四十九每以八十
  一为一釐者得七百二十九个八十一为七百二
  十九釐全数
 九为一毫
  九为一毫者戌五万九千四十九每以九为一毫
  则得六千五百六十一个九为六千五百六十一
  毫全数
卷四 第 13b 页 WYG0062-0084d.png
 一为一丝
  一为一丝者戌五万九千四十九每以一为一丝
  则得五万九千四十九丝全数
    右戌五万九千四十九得三万二千七百六
    十八以六千五百六十一为一寸则二万六
    千二百四十四为四寸以七百二十九为一
    分则五千八百三十二为八分以八十一为
    一釐则六百四十八为八釐以九为一毫则
卷四 第 14a 页 WYG0062-0085a.png
    三十六为四毫以一为一丝则八为八丝合
    三万二千七百六十八则为四寸八分八釐
    四毫八丝故无射之管长四寸八分八釐四
    毫八丝为夹钟三分去一下生之律
亥一十七万七千一百四十七分六万五千五百三十

  以一十七万七千一百四十七全数分之亥得六
  万五千五百三十六分仲吕用倍数故为十三万
卷四 第 14b 页 WYG0062-0085b.png
  一千七十二乃戍之九万八千三百四三分益一
  之数也
 一万九千六百八十三为一寸
  一万九千六百八十三为一寸者亥一十七万七
  千一百四十七每以一万九千六百八十三为一
  寸则得九个一万九千六百八十三为九寸全数
 二千一百八十七为一分
  二千一百八十七为一分者亥一十七万七千一
卷四 第 15a 页 WYG0062-0085c.png
  百四十七每以二千一百八十七为一分则得八
  十一个二千一百八十七为八十一分全数
 二百四十三为一釐
  二百四十三为一釐者亥一十七万七千一百四
  十七每以二百四十三为一釐则得七百二十九
  个二百四十三为七百二十九釐全数
 二十七为一毫
  二十七为一毫者亥一十七万七千一百四十七
卷四 第 15b 页 WYG0062-0085d.png
  每以二十七为一毫则得六千五百六十一个二
  十七为六千五百六十一毫全数
 三为一丝
  三为一丝者亥一十七万七千一百四十七每以
  三为一丝则得五万九千四十九个三为五万九
  千四十九丝全数
 一为三忽
  一为三忽者亥一十七万七千一百四十七每以
卷四 第 16a 页 WYG0062-0086a.png
  一为三忽则五十三万一千四百四十一忽为丝
  有九忽合黄钟九寸之全数
    右亥一十七万七千一百四十七得六万五
    千五百三十六以一万九千六百八十三为
    一寸则五万九千四十九为三寸以二千一
    百八十七为一分则四千三百七十四为二
    分以二百四十三为一釐则一千九百四十
    四为八釐以二十七为一毫则一百六十二
卷四 第 16b 页 WYG0062-0086b.png
    为六毫以三为一丝则六为二丝又以一为
    三忽合六万五千五百三十六为三寸二分
    八釐六毫二丝三忽然仲吕在阳则用倍数
    方与气应故仲吕之管长六寸五分八釐三
    毫四丝六忽为无射三分益一上生之律
西山曰按黄钟生十一律六阳辰当位自得(子寅辰午/申戌为阳)
(辰/)六阴辰则居其冲(丑卯巳未酉/亥为阴辰)其林钟南吕应钟三
吕在阴无所增损(未酉亥月之管此所谓阴者/以自午至亥皆阴生之月也)其大吕
卷四 第 17a 页 WYG0062-0086c.png
夹钟仲吕三吕在阳则用倍数方与十二月之气应盖
阴之从阳自然之理也(丑卯巳月之管此所谓阳者/以自子至巳皆阳生之月也)
又曰按十二律之实(实谓本律所得之数如丑/三分二则二乃实也下同)至仲吕
十三万一千七十二以三分之不尽二算其数不行此
律之所以止于十二也
卷四 第 18a 页 WYG0062-0087a.png
   十二正律管相生长短图(黄钟生十一律谓全者半律/半者正半律所 子声也)
卷四 第 19a 页 WYG0062-0087c.png
   变律(以下并见律吕新书/)
黄钟十七万四千七百六十二(小分四百/八十六)
 全八寸七分八釐一毫六丝二忽不用半四寸三分
 八釐五毫三丝一忽
林钟十一万六千五百(阙/) 八(小分三百/二十四)
 全五寸八分二釐四毫一丝一忽三初半二寸八分
 五釐六毫五丝六初
太蔟十五万五千三百四十四(小分四百/三十二)
卷四 第 19b 页 WYG0062-0087d.png
 全七寸八分二毫四丝四忽七初不用半三寸八分
 四釐五毫六丝六忽八初
南吕十(阙/)万三千五百六十三(小分四/十五)
 全五寸二分三釐一毫六丝一初六杪半二寸五分
 六釐七丝四忽五初三杪
姑洗十三万八千(阙/) 八十四(小分/六十)
 全七寸一釐二毫二丝一初二杪不用半三寸四分
 五釐一毫一丝一初一杪
卷四 第 20a 页 WYG0062-0088a.png
应钟九万二千(阙/) 五十六(小分/四十)
 全四寸六分七毫四丝三忽一初四杪(馀一/算) 半二
 寸三分三毫六丝六忽六杪彊不用
 按十二律各自为宫以生五声二变其黄钟林钟太
 蔟南吕姑洗应钟六律则能具足至蕤宾大吕夷则
 夹钟无射仲吕六律则取黄钟林钟太蔟南吕姑洗
 应钟六律之声少下不和故有变律变律者其声近
 正律而少高于正律也然仲吕之实一十三万一千
卷四 第 20b 页 WYG0062-0088b.png
 (阙/) 七十二以三分之不尽二算既不可行当有以
 通之律当变者有六故置一而六三之得七百二十
 九以七百二十九因仲吕之实十三万一千(阙/) 七
 十二为九千五百五十五万一千四百八十八三分
 益一再生黄钟林钟太蔟南吕姑洗应钟六律又以
 七百二十九归之以从十二律之数纪其馀分以为
 忽杪然后洪纤高下不相夺伦至应钟之实六千七
 百一十(阙/)万八千八百六十四以三分之又不尽一
卷四 第 21a 页 WYG0062-0088c.png
 算数又不可行此变律之所以止于六也变律非正
 律故不为宫也
   律生五声(礼运郑玄注附/)
宫声八十一(宫数八十一黄钟长九寸九九/八十一也三分宫去一生徵)
商声七十二(商数七十二太蔟长八寸八九/七十二也三分商去一生羽)
角声六十四(角数六十四姑洗长七寸九分寸之一七/九六十三九分寸之一为六十四也三分)
 (角去一生变宫三分变宫益一生变徵/自此以后随月而变所谓还相为宫也)
徵声五十四(徵数五十四林钟长六寸六九/五十四也三分徵益一生商)
卷四 第 21b 页 WYG0062-0088d.png
羽声四十八(羽数四十八南吕长五寸三分寸之一五/九四十五又三分寸之一为四十八也三)
 (分羽益/一生角)
 按黄钟之数九九八十一是为五声之本三分损一
 以下生徵徵三分益一以上生商商三分损一以下
 生羽羽三分益一以上生角至角声之数六十四以
 三分之不尽一算数不可行此声之数所以止于五
 也或曰此黄钟一均五声之数他律不然曰置本律
 之实以九九因之三分损一以为五声再以本律之
卷四 第 22a 页 WYG0062-0089a.png
 实约之则宫固八十一商亦七十二角亦六十四徵
 亦五十四羽亦四十八矣(假令应钟九万三千三百/一十二以八十一乘之得)
 (七百五十五万八千二百七十二宫以九万三千三/百一十二约之得八十一三分宫损一得五百阙)
 (三万八千八百四十八为徵以九万三千三百一十/二约之得五十四三分徵益一得六百七十二万八)
 (千四百六十四为商以九万三千三百一十二约之/得七十二三分商损一得四百四十七万八千九百)
 (七十六为羽以九万三千三百一十二约之得四十/八三分羽益一得五百九十七万一千九百六十八)
 (为角以九万三千三百/一十二约之得六十四)
   变声
卷四 第 22b 页 WYG0062-0089b.png
变宫声四十二(小分/六)  变徵声五十六(小分/八)
 按五声宫与商商与角徵与羽相去各一律至角与
 徵羽与宫相去乃二律相去一律则音节和相去二
 律则音节远故角徵之閒近徵收一声比徵少下故
 谓之变徵羽宫之閒近宫收一声少高于宫故谓之
 变宫也角声之实六十有四以三分之不尽一算既
 不可行当有以通之声之变者二故置一而两三之
 得九以九因角声之实六十有四得五百七十六三
卷四 第 23a 页 WYG0062-0089c.png
 分损益再生变徵变宫二声以九归之以从五声之
 数存其馀数以为彊弱至变徵之数五百一十二以
 三分之又不尽二算其数又不行此变声所以止于
 二也变宫变徵宫不成宫徵不成徵古人谓之和缪
 又曰所以济五声之不及也变声非正故不为调也
杜佑通典曰十二律相生之法自黄钟始(黄钟之/管九寸)三分
损益下生林钟林钟上生太蔟太蔟下生南吕南吕上
生姑洗姑洗下生应钟应钟上生蕤宾蕤宾上生大吕
卷四 第 23b 页 WYG0062-0089d.png
大吕下生夷则夷则上生夹钟夹钟下生无射无射上
生仲吕(仲吕之管长六寸一万九千六百八/十三分寸之万二千九百七十四)此谓十二
律长短相生一终于仲吕之法又制十二钟以准十二
律之正声又凫氏为钟以律计自倍半以子声比正声
则正声为倍以正声比子声则子声为半但先儒释用
倍声有二义一义云半十二律正律为十二律之子声
之钟二义云从于仲吕之管寸数以三分益一上生黄
钟以所得管之寸数然后半之以为子声之钟其为半
卷四 第 24a 页 WYG0062-0090a.png
正声之法者以黄钟之管正声九寸子声则四寸半又
上下相生之法者以仲吕之管长六寸一万九千六百
八十三分寸之万二千九百七十四上生黄钟三分益
一得八寸五万九千(阙/) 四十九分寸之五万一千八
百九十六半之得四寸五万九千(阙/) 四十九分寸之
二万五千九百四十八以为黄钟又上下相生以至仲
吕皆以相生所得之律寸数半之以为子声之律
 按此说黄钟九寸生十一律有十二子声即谓正律
卷四 第 24b 页 WYG0062-0090b.png
 正半律也又自仲吕上生黄钟黄钟八寸五万九千
 (阙/) 四十九分寸之五万一千八百九十六又生十
 一律亦有十二子声即所谓变律变半律也正律及
 半凡四十八声上下相生最得汉志所谓黄钟不复
 为他律役之意与律书五声小大次第之法但变律
 止于应钟虽设而无所用则其实三十六声而已其
 间阳律不用变声而黄钟又不用正半声阴律又不
 用正半声而应钟又不用变半声其实又二十八声
卷四 第 25a 页 WYG0062-0090c.png
 而巳又曰律吕散亡其器不可复见然古人所以制
 作之意则犹可考也太史公曰细若气微若声圣人
 因神而存之虽妙必效言黄钟始于声气之元也班
 固所谓使伶伦取竹断两节閒吹之以为黄钟之宫
 又曰天地之风气正而十二律定刘昭所谓宓羲纪
 阳气之初以为律法又曰吹以考声律以候气皆以
 声之清浊气之先后求黄钟者也是古人制作之意
 也夫律长则声浊而气先至极长则不成声而气不
卷四 第 25b 页 WYG0062-0090d.png
 应律短则声清而气后至极短则不成声而气不应
 此其大凡也今欲求声气之中而莫适为准则莫若
 且多截竹以拟黄钟之管或极其短或极其长长短
 之内每差一分而为一管皆即以其长权为九寸而
 度其围径如黄钟之法焉如是而更迭以吹则中声
 可得浅深以列则中气可验苟声和气应则黄钟之
 为黄钟者信矣黄钟者信则十一律与度量衡权者
 得矣后世不知出此而唯尺之求晋氏而下则多求
卷四 第 26a 页 WYG0062-0091a.png
 之金石梁隋以来又参之秬黍下至王朴刚果自用
 遂专恃累黍而金石亦不复考矣夫金石真伪固难
 尽信若秬黍则岁有丰凶地有肥瘠种有长短大小
 圆安不同尤不可恃况古人谓子榖秬黍中者实其
 龠则是先得黄钟而后度之以黍不足则易之以大
 有馀则易之以小约九十黍之长中容千二百黍之
 实以见周径之广以生度量衡权之数而已非律生
 于黍也百世之下欲求百世之前之律者其亦求之
卷四 第 26b 页 WYG0062-0091b.png
 于声气之元而毋必之于秬黍则得之矣
 愚按黄钟为万事根本律度量衡皆由此始其长九
 寸阳数之极也分釐毫丝忽咸以九为度故九寸八
 十一分七百二十九釐六千五百六十一毫五万九
 千四十九丝五十三万一千四百四十一忽者黄钟
 一律之长也又置一而三乘之三者天地人之定位
 也故子一丑三寅九卯二十七辰八十一巳二百四
 十三午七百二十九未二千一百八十七申六千五
卷四 第 27a 页 WYG0062-0091c.png
 百六十一酉一万九千六百八十三戌五万九千四
 十九亥十七万七千一百四十七者黄钟一律之实
 也以此十七万七千一百四十七全数三分损益以
 生十一律而各得其管之长短由是而被之以五声
 则为六十调然十二律各自为均之时宫长于众律
 则用正律他律长于宫则陵犯而不和故又有正半
 律所谓子声也又黄钟君象不为他律役故自仲吕
 再生黄钟不及九寸为变律六然其管长于宫者亦
卷四 第 27b 页 WYG0062-0091d.png
 止用其半故又有变半律五声九九八十一以为宫
 亦三分损益以生徵商羽角周加文武二声故又有
 变宫变徵由是均之为八十四调清浊高下相济相
 成所谓八音克谐无相夺伦者也然易该阴阳之妙
 律统天地之和故二者之数皆出自然是以三分之
 法正律止于十二变律止于六五声止于五变声止
 于二自此以上其数不行亦犹揲扐之变参伍错综
 有非人力所能与于其间也然自秦汉以来去古逾
卷四 第 28a 页 WYG0062-0092a.png
 邈尺度堕废而中声不定累黍有圆撱之殊指尺有
 短长之异是以代变新乐议论纷纭卒无以追还雅
 正予尝考夫二帝三王之盛皆以仁义教化涵濡天
 下及其久也充畅浃洽阴阳调风雨时无一民一物
 不遂其性陵犯之风绝乖戾之气消君臣上下翕然
 大和由是而播之歌咏被之声音施之郊庙朝廷乡
 党无一而不得其宜故曰乐有本有文以和为本则
 天地之和应而候气之法可用气正而尺度均尺度
卷四 第 28b 页 WYG0062-0092b.png
 均而中声得乐之文无不协矣斯义也惟太史公知
 之其论律至文帝曰百姓无内外之繇得息肩于田
 亩天下殷富粟至十馀钱鸡鸣犬吠烟火万里可谓
 和乐者乎其次则班固因之曰至治之世天地之气
 合以生风天地之风气正而十二律定渊哉言矣世
 之作者有能求人心之和以得天地之和使黄钟一
 律既定而他律无不定度量权衡亦犹是而协矣心
 和则气和气和则律和天地之大和交应天下其有
卷四 第 29a 页 WYG0062-0092c.png
 不长治久安也哉
   历代乐名
伏羲乐名扶来亦曰立基
神农乐名扶持亦曰下谋
黄帝作咸池(咸皆也池施也/言德无不施也)
少昊作大渊
颛帝作六茎(茎根/也)
帝喾作五英(英茂/也)
卷四 第 29b 页 WYG0062-0092d.png
尧作大章(章明/也)
舜作大韶(韶绍也言能/继尧之德)
禹作大夏(夏大也言能/大尧舜之德)
汤作大濩(言濩救/于人也)
周武王作大武(以武功/定天下)
周公作勺(言勺取先/祖之道)又有房中之乐歌后妃之德春官
 大司乐以乐舞教国子舞云门大卷大咸大韶大夏
 大濩大武此周所存六代之乐以六律六吕五声八
卷四 第 30a 页 WYG0062-0093a.png
 音六舞大合乐以致鬼神祇以和邦国以谐万民以
 安宾客以说远人以作动物
秦始皇时六代庙乐唯韶武存焉二十六年改周大武
 曰五行房中曰寿人衣服同五行乐之色
汉乐家有制氏以雅乐声律世世在大乐官但能纪其
 铿锵鼓舞而不能言其义
高帝时叔孙通因秦乐人制宗庙乐太祝迎神于庙门
 奏嘉至犹古降神之乐也皇帝入庙门奏永至以为
卷四 第 30b 页 WYG0062-0093b.png
 行步之节犹古采荠肆夏也乾豆上奏登歌独上歌
 不以管弦乱人声欲在位者遍闻之犹古清庙之歌
 也登歌再终下奏休成之乐美神明既飨也皇帝就
 酒东厢坐定奏永安之乐美礼巳成也又有房中祠
 乐高帝唐山夫人所作也凡乐乐其所生礼不忘本
 高祖乐楚声故房中乐楚声也六年又作昭容乐礼
 容乐昭容者犹古之昭夏也主出武德舞礼容者主
 出文始五行舞舞入无乐者至至尊之前不敢以乐
卷四 第 31a 页 WYG0062-0093c.png
 也出用乐者以舞不失节能以乐终也大抵皆因秦
 旧焉文始舞者本舜韶舞也高祖更名文始以示不
 相袭也而五行仍旧
孝惠二年使乐府令夏侯宽备其箫管更名房中乐曰
 安世乐
孝文作四时舞以示天下之安和也
孝景采武德舞以为昭德以尊大宗庙文帝也
孝武立乐府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以李延年为
卷四 第 31b 页 WYG0062-0093d.png
 协律都尉举司马相如等造为诗赋略论律吕以合
 八音之调作十九章之歌然未有本于祖宗之事八
 音调均又不协于钟律而内有掖庭才人外有上林
 乐府皆以郑声施于朝廷是时河间献王有雅才亦
 以治道非礼乐不成与毛生等共采周官及诸子之
 乐事者以著乐记因献所集雅乐天子下太乐官常
 存𨽻之岁时以备数然不常御
成帝时谒者常山王禹世受河间乐能言其义其弟子
卷四 第 32a 页 WYG0062-0094a.png
 宋晔等上书言之下大夫博士平当等考试以为河
 间修兴雅乐大儒公孙弘董仲舒皆以为音中正雅
 立之太乐春秋乡射于学官希阔不讲故自公卿大
 夫观听者但闻铿锵不晓其意而欲风谕众庶其道
 无由是以行之百有馀年德化至今未成宜风示海
 内事下公卿以为久远难明当议复寝是时郑声尤
 甚黄门名倡贵戚五侯淫侈过度至与人主争女乐
哀帝自为定陶王时疾之及即位罢乐府官在经非郑
卷四 第 32b 页 WYG0062-0094b.png
 卫之音者条奏别属他官丞相孔光大司马何武奏
 乐人员大凡八百二十九人其三百八十八人不可
 罢可领属太乐其四百四十一人不应经法咸郑卫
 之声皆可罢奏可然百姓渐渍日久又不制雅乐以
 相变豪富吏民沉湎自若陵夷至于王莽也
后汉光武平陇蜀增广郊祀高帝配食乐奏青阳朱明
 西皓玄冥云翘育命之舞北郊及祀明堂并奏乐如
 南郊迎时气五郊春歌青阳夏歌朱明并舞云翘之
卷四 第 33a 页 WYG0062-0094c.png
 舞秋歌西皓冬歌玄冥并舞育命之舞季夏歌朱明
 并舞二舞
明帝东平王苍总定公卿之议曰宗庙宜各奏乐不宜
 相袭所以明功德也遂采文始五行武德为大武之
 舞荐之光武之庙时乐四品一曰大予乐郊庙上陵
 之所用焉二曰雅颂乐辟雍乡射之所用焉三曰黄
 门鼓吹乐天子宴群臣之所用也四曰短箫铙歌乐
 军中之所用也又采百官诗诵以为登歌
卷四 第 33b 页 WYG0062-0094d.png
章帝籍田玄武司马班固奏籍田歌辞用商颂载芟祠
 先农自东京大乱绝无金石之乐乐章亡缺不可复
 知矣
魏武帝平荆州获杜夔善八音常为汉雅乐郎尤悉乐
 事于是使创定雅乐又散骑郎邓静尹商善调雅乐
 歌师尹胡能歌宗庙郊祀之曲舞师冯肃能晓知先
 代诸舞夔悉领之考会古乐始设轩悬钟磬复先代
 古乐自夔始也而柴玉左延年之徒妙善郑声被宠
卷四 第 34a 页 WYG0062-0095a.png
 唯夔好古存正
文帝改汉巴渝舞曰昭武舞安世乐曰正世之乐嘉至
 乐曰迎灵乐武德曰武颂昭容曰昭业云翘曰凤翔
 育命舞曰灵应舞武德舞曰舜颂文始舞曰大韶五
 行舞曰大武舞其众歌诗多则前代之旧使王粲改
 作登歌安世巴渝诗而已
明帝太和初诏曰凡音乐以舞为主所司之官皆曰太
 乐汉依谶改大予至是复旧名于是公卿奏请太祖
卷四 第 34b 页 WYG0062-0095b.png
 武皇帝宜曰武始之舞高祖文皇帝曰咸熙之舞夫
 歌以咏德舞以象事于文文武为斌臣等谨制舞名
 章斌之舞有事于天地宗庙此三舞宜并荐飨临朝
 大享宜并舞之三舞宜有总名可名大钧之乐侍中
 缪袭又奏往昔以房中歌后妃之德以风天下正夫
 妇宜改安世之名为正始之乐袭又省安世歌诗有
 后妃之义今享先祖恐失礼意可改歌曰享神歌奏
 可王肃议高皇至高祖文昭庙皆宜兼用先代及武
卷四 第 35a 页 WYG0062-0095c.png
 始大钧之舞又使缪袭改汉铙歌十二曲为词述以
 功德言代汉之意
晋武帝礼乐权用魏仪但使傅玄改乐章词又令荀勖
 张华等造郊庙诸乐歌词荀勖以杜夔所制律吕乖
 错依古尺作新律吕以调声韵造正德大悦二舞张
 华作乐章又改魏昭武舞曰宣武舞羽籥舞曰宣文
 舞(羽籥本魏武始/咸熙章斌二舞)又命傅玄改汉鼓吹铙歌还为二
 十二曲
卷四 第 35b 页 WYG0062-0095d.png
怀帝永嘉末伶官乐器皆没于刘石
东晋江左初立宗庙尚书下太常祭祀所用乐名太乐
 贺循荅以旧京荒废今既散亡音韵曲折又无识者
 于今难以意言于时以无雅乐器及伶人省太乐并
 鼓吹令是后颇得登歌食举之乐犹有未备
成帝咸和中复置太乐官以戴绶为令鸠集遗逸而尚
 未有金石
惠帝元康三年诏荀勖子蕃修定金石以施郊庙寻遇
卷四 第 36a 页 WYG0062-0096a.png
 丧乱庾亮为荆州与谢尚共修复雅乐亮寻毙庾翼
 桓温等事军旅乐器在库遂至朽坏谢尚镇寿阳采
 拾乐人以备大乐并制石磬雅乐始颇具
孝武大元中破苻坚得乐工杨勖等闲习旧乐于是四
 厢金石始备乃使曹毗王珣等增造宗庙歌诗然郊
 祀遂不设乐
宋武帝庙祀用晋乐永初元年撰立新歌词改正德舞
 曰前舞大悦舞曰后舞
卷四 第 36b 页 WYG0062-0096b.png
文帝元嘉二十年南郊始设登歌诏颜延之造歌诗庙
 乐犹缺
孝武帝孝建元年建平王宏议以凯容为韶舞宣烈为
 武舞祖宗庙乐总以德为名祠南郊及庙迎送神并
 奏肆夏皇帝入庙门奏永至南郊初登坛及庙门中
 诣东壁奏登歌初献春凯容宣烈之舞终献奏永安
 之乐又使谢庄造郊庙乐舞明堂诸乐歌辞又公卿
 行事亦奏登歌
卷四 第 37a 页 WYG0062-0096c.png
废帝元徽中大乐雅郑共千馀人后堂杂伎不在其数
齐武帝有司参议郊庙雅乐歌辞太庙登歌用褚彦回
 辞馀悉用谢超宗辞太庙二室及郊配用王俭辞祀
 南郊群臣出入奏肃咸之乐牲出入奏引牲之乐荐
 笾豆毛血奏嘉荐之乐迎送神奏昭夏之乐皇帝入
 东门奏永至之乐升坛奏登歌初献奏文德宣烈之
 乐次奏武德宣烈之乐太祖配享奏高德宣烈之乐
 饮福奏嘉胙之乐就燎位奏昭远之乐还便殿奏休
卷四 第 37b 页 WYG0062-0096d.png
 和之乐北郊初献奏地德凯容之乐次奏昭德凯容
 之乐瘗埋奏𨽻幽之乐馀同南郊明堂初献奏凯容
 宣烈之乐馀与南北郊同祠庙皇帝入庙门奏永至太
 祝祼地奏登歌诸皇祖各奏凯容帝上福酒奏永胙
 送神奏肆夏馀同明堂
梁武帝自制四器名之为通以定雅乐以武舞为大壮
 舞文舞为大观舞国乐以雅为称止乎十二则天数
 也皇帝出入奏皇雅郊庙同用皇太子出入奏胤雅
卷四 第 38a 页 WYG0062-0097a.png
 王公出入奏寅雅上寿酒奏介雅食举奏需雅彻馔
 奏雍雅三朝用之牲出入奏牷雅降神迎送奏諴雅
 饮福酒奏献雅北郊明堂太庙同用燎埋俱奏禋雅
 众官出入奏俊雅二郊太庙明堂三朝同用并沈约
 制辞是时礼乐制度粲然有序又去鼓吹充庭十六
 曲为十二合四时也又制正乐十篇皆述佛法又有
 法乐歌梵呗设无遮会则为之其后台城沦没
简文帝王僧辨破侯景诸乐并在荆州经乱工器颇阙
卷四 第 38b 页 WYG0062-0097b.png
元帝诏有司补缀方备荆州陷没周人不知用工人并
 入关中随例多没为奴婢
陈武帝初并用梁乐唯改七室舞辞
文帝天嘉元年始定圆丘明堂宗庙乐众官出入奏肃
 咸牲出入奏相和五引荐血毛奏嘉荐迎送神奏昭
 夏皇帝入坛奏永至升陛奏登歌皇帝初献太尉亚
 献光禄勋终献并奏宣烈皇帝饮福奏嘉胙就燎位
 奏昭远还便殿奏休成
卷四 第 39a 页 WYG0062-0097c.png
宣帝大建元年定三朝之乐采梁故事奏相和五引辞
 用宋曲宴准梁乐取神人不杂也五年定南北郊明
 堂仪改齐乐以韶为名其鼓吹杂伎取晋宋之旧微
 更附益
后主沉荒于酒使宫女习北方箫鼓谓之代北又于清
 乐中造黄鹂留玉树后庭花金钗两臂垂等曲男女
 倡和甚众
后魏道武帝天兴元年诏邓彦诲定律吕协音乐追尊
卷四 第 39b 页 WYG0062-0097d.png
 祖考诸帝用八胤舞皇始舞更制宗庙入庙门迎神
 乾豆上奏登歌曲终下奏神胙出门奏揔章八胤舞
 次送神曲南郊用皇矣奏灵和之舞事讫奏维皇北
 郊乐用神胙奏大武之舞正月上日飨群臣备列宫
 县正乐兼用燕赵吴秦之音五方殊俗之曲六年诏
 太乐总章鼓吹增修杂伎以备百戏大飨设于殿庭
 如汉晋之旧
大武帝破赫连获古乐平凉州得伶人器服并择而存
卷四 第 40a 页 WYG0062-0098a.png
 之后通西域又以般悦国鼓吹设于乐部署其后古
 乐音制罕复傅习旧工更尽声曲多亡
孝文帝太和初诏议定乐事率无洞晓音律乐部不能
 立其事弥有残缺然方乐之制及四夷歌舞稍列于
 大乐金石羽旄之饰为壮丽于往时矣
宣武帝正始中诏太常修营乐器时张阳子等七人颇
 解雅乐正声八胤文武二舞钟磬管弦登歌声调皆
 令教习
卷四 第 40b 页 WYG0062-0098b.png
孝明帝先是陈仲儒自江南归国颇闲乐事请依京房
 立准以调八音诏不许正光中诏王延明与门生信
 都芳博采古今乐事芳后集馀器物准图二十馀事
 而不得在乐署
武帝永熙二年祖莹请改韶武舞名宗庙用宫县舞人
 冠服诏乐以大成为名二舞依旧为文武
北齐文宣帝初尚未改旧章后祖珽采魏王延明信都
 芳等所著乐说而定正声始具官县之器仍杂西凉
卷四 第 41a 页 WYG0062-0098c.png
 之曲乐名广成而无所号所谓洛阳旧乐也
武成帝始定四郊宗庙之乐群臣入出奏肆夏牲入出
 荐毛血奏昭夏迎送神及皇帝初亚献礼五方上帝
 并奏高明之乐为覆焘之舞皇帝入坛门升坛饮福
 就燎位还便殿并奏皇夏以高祖配享奏武德之乐
 为昭烈之舞祼地奏登歌四时祭庙禘祫六代五代
 诸神室并奏始陛之乐为恢祚之舞神武神室奏武
 德舞昭烈文襄神室奏文德舞宣政文宣神室奏文
卷四 第 41b 页 WYG0062-0098d.png
 正舞光大孝昭神室奏文明舞休德馀同四郊礼其
 时郊庙宴享皆魏代故西凉伎即晋初旧声魏太武
 平凉所得也鼓吹朱鹭等二十曲皆改古名以叙功
 德诸州镇戍各给鼓吹乐人多少各以大小等级为
 差其杂乐琵琶五弦歌舞之伎自文襄已来皆所爱
 好至河清以后传习尤盛
后主唯赏胡戎乐耽爱无已自能度曲亲执乐器别采
 新声为无愁曲极于哀思
卷四 第 42a 页 WYG0062-0099a.png
后周文帝平江陵大获梁氏乐器及建六官乃令有司
 详定郊庙乐歌舞各有差
武帝天和初造山云舞以备六代南北郊雩坛太庙禘
 祫时享朝日夕月降神献熟以次用大夏大濩大武
 正德武德山云之舞建德二年六代乐成奏于崇德
 殿宫县依梁三十六架皇帝出入奏皇夏太子出入
 奏肆夏王公出入奏骜夏五等诸侯元日献玉帛奏
 纳夏宴族人奏旅夏大会至尊执爵奏登歌十八曲
卷四 第 42b 页 WYG0062-0099b.png
 食举奏深夏舞六舞于是正定雅音为郊庙乐创造
 钟律颇得其宜其后又得康国龟兹等乐更杂以高
 昌之旧并于大司乐习焉
宣帝改前代鼓吹制为十五曲述受魏禅及战功事帝每
 晨出夜还恒陈鼓吹公私顿弊以至于亡
隋文帝初因周乐俄沛公郑译请更修正声律诏太常
 牛弘博士何妥等议正乐然沦谬既久积年议不定
 九年平陈获宋齐旧乐诏于太常置清商署以受之
卷四 第 43a 页 WYG0062-0099c.png
 求得陈太乐令蔡子元于普明等复居其职隋代雅
 乐唯奏黄钟一宫郊庙朝享用一调迎气用五调旧
 工更尽其馀声律皆不复通牛弘又修皇后房内之
 乐文帝尝作歌二首名地厚天高托言夫妻之义因
 取为房内曲于是牛弘姚察虞世基等共议周制通
 为六代之乐四时祭祀分而用之以六乐配十二调
 今既与祭法有别乃以神祇位次分乐配焉乃奏黄
 钟歌大吕以祀圆丘奏太蔟歌应钟以祭方泽奏姑
卷四 第 43b 页 WYG0062-0099d.png
 洗歌南吕祀五郊神州奏蕤宾歌林钟以享宗庙奏
 夷则歌小吕以祭社稷先农奏无射歌夹钟以祭巡
 守方岳同用文武二舞圆丘降神八变宗庙禘祫降
 神九变皆用昭夏其馀享祀皆一变皇帝出入奏皇
 夏群官出入奏肆夏举酒上寿奏需夏迎送神奏昭
 夏荐献郊庙奏咸夏宴享殿上奏登歌并文武舞合
 为八曲又迎气五郊奏宫商角徵羽五引月令所谓
 孟春其音角是也合天高地厚通为十五曲人君食
卷四 第 44a 页 WYG0062-0100a.png
 用当月之律以调畅四体令得时气之和祭祀既已
 分乐迎气临轩朝会并用当月之律欲感人君性情
 允协阴阳之序并撰歌诗三十首诏令施用
炀帝诏修高祖庙乐唯新造高祖歌九首礼乐之事竟
 无成功帝颇耽淫曲搜周齐梁陈乐工子弟三百馀
 人倡优杂揉哀管淫弦皆出邺城之下高齐旧曲也
唐太宗留心雅正贞观之初合考隋氏南北之乐乃命
 太常祖孝孙正宫调吕才习音韵张文收考律吕平
卷四 第 44b 页 WYG0062-0100b.png
 其散滥为之折衷汉已来郊社明堂有夕牲迎神登
 歌等曲近代加祼地迎性饮福酒今夕牲祼地不用
 乐公卿摄事又去饮福之乐周享神以夏为名宋以
 永为名梁以雅为名后周亦以夏为名隋氏因之今
 国家以和为名旋宫之乐久丧汉章帝时鲍邺始请
 用之顺帝阳嘉中复废累代为黄钟一均变极七音
 则唯击七钟五钟废而不击反谓之哑钟祖孝孙始
 为旋宫之法造十二和乐合四十八曲八十四调初
卷四 第 45a 页 WYG0062-0100c.png
 太宗为秦王破刘武周军中作秦王破阵乐名七德
 舞又太宗生于庆善宫正观二年幸之宴从臣赏赐
 同里作功成庆善乐号九功舞元日冬至朝会庆贺
 同奏二舞
高宗作上元舞其乐有上元二仪三才四时五行六律
 七政八风九宫十洲得一庆云之曲通文武二舞谓
 之三大舞
玄宗开元中又造三和共十五和曰元和顺和永和肃
卷四 第 45b 页 WYG0062-0100d.png
 和雍和寿和太和舒和休和昭和祴和正和承和丰
 和宣和又制文舞朝廷谓之九功舞武舞谓之七德
 舞乐用钟磬柷敔等谓之雅乐唯郊庙元会冬至及
 册命大礼则辨其曲度章服而分始终之次初高祖
 即位仍隋制设九部乐曰燕乐伎清商伎西凉伎天
 竺伎高丽伎龟兹伎安国伎疏勒伎康国伎及太宗
 平高昌收其乐揔为十部乐开元中升胡部于堂上
 又作龙池乐以初赐第隆庆坊坊南地变为池又作
卷四 第 46a 页 WYG0062-0101a.png
 圣寿乐小破阵乐舞者被甲胄又作光圣乐以歌王
 迹所兴又作夜半乐还京乐以自潞州还京夜半诛
 韦后凡乐人音声太常子弟生数万人教于梨园谓
 之梨园弟子自周陈已后雅郑淆杂至隋始分雅俗
 二部唐自高祖太宗作三大舞杂用于燕乐其他诸
 曲出于一时之作虽非纯尚不至于淫放玄宗以散
 乐分为二部堂下立奏谓之立部伎堂上坐奏谓之
 坐部伎因以生日名节君臣共为荒乐
卷四 第 46b 页 WYG0062-0101b.png
五代之乱礼乐之制寂然无闻
周世宗留意雅乐时王朴窦俨俱号知音显德六年诏
 朴俨考正雅乐朴以为十二律管互吹莫得其真乃
 依京房为准以九尺之弦十三依管长短寸分设柱
 用七声为均其乐乃和朴复以古累黍法审度造律
 以定六律六吕旋相为宫之义
宋太祖建隆三年有司请改一代乐名并太庙四室酌
 献迎送神乐章诏窦俨撰进四月俨新定舞曲乐章
卷四 第 47a 页 WYG0062-0101c.png
 文为文德之舞武为武功之舞祭天用高安之曲祭
 地用靖安之曲宗庙用理安之曲天地宗庙登歌用
 嘉安之曲皇帝临轩用隆安之曲王公出入用正安
 皇帝饮食用和安皇帝受朝皇后入宫用顺安皇太
 子出入用良安正冬朝会登歌用永安郊庙俎入用
 丰安登享酌献饮福受胙用禧安五月俨上庙室舞
 名并登歌辞僖祖舞大善奏大善之曲顺祖舞太宁
 奏太宁之曲翼祖舞大顺奏大顺之曲宣祖舞大庆
卷四 第 47b 页 WYG0062-0101d.png
 奏大庆之曲乾德元年陶榖上祀感生帝乐曲降神
 用大安太尉行礼用保安奠玉币用庆安司徒奉俎
 用咸安酌献用崇安饮福用广安亚终献用文安送
 神用普安四年和岘言郊庙殿庭通用文德武功之
 舞其缀兆未称武德之形容陛下以揖逊受禅宜先
 奏文舞殿庭所用文舞请改为玄德升闻之舞又陛
 下以神武定海内次奏武舞请改为天下大定之舞
 而文德武功二舞请于郊庙仍旧通用又按唐正观
卷四 第 48a 页 WYG0062-0102a.png
 中张文收采古朱雁天马之义制景云清河歌名曰
 宴乐元会第二奏是也伏见今春有进甘露嘉禾紫
 芝缘毛龟白兔欲依月律撰五瑞各一曲朝会登歌
 首奏之先是帝每谓雅乐声高不合中和因诏和岘
 讨论岘以王朴律尺短于景表铜臬知今乐声之高
 皆由于此帝乃令依古法别造新尺并黄钟九寸管
 令工人品校其声果下于朴管一律乃下尚书集官
 议定重造十二律管取声自此雅音和畅后岘又作
卷四 第 48b 页 WYG0062-0102b.png
 四瑞乐章以备登歌
太宗集万国朝天乐曲平晋乐曲同和之舞定功之舞
 二曲乐谱二曲乐章至道元年新增琴为九弦曰君
 臣文武礼乐正民心阮为五弦曰金木水火土别造
 新谱俾太常乐工肄习之以备登荐淳化三年和㠓
 上言兄岘请改定殿庭舞名今登歌五瑞之曲已从
 改制请改玄德升闻之舞为天下化成之舞天下大
 定为威加海内之舞舞有六变每变各有乐章歌咏
卷四 第 49a 页 WYG0062-0102c.png
 太祖功德诏可
真宗景祐中先是太常燕肃建言金石不调愿以王朴
 律准更加考校诏李照宋祁共领其事明年金石一
 部成照因言金石之音与朴律准已协然比古乐差
 高五律比禁坊乐差高二律臣愿制管以调度尺成
 乃下太常四律于是诏邓保信与照改作金石命聂
 冠卿检阅相府总领焉帝乃亲制雅乐声谱及郊庙
 乐章二十一曲又诏吕夷简等分造乐章参施郊祀
卷四 第 49b 页 WYG0062-0102d.png
 其后议者以李照立黍累尺为非乃于乐书删去李
 照乐事一节诏张方平与宋祁同共删润
仁宗皇祐中王尧臣等议国朝乐宜名曰大安其祀感
 生帝大安曲请更为元安又诏胡瑗范镇司马光考
 正大乐镇上疏论律尺之法
神宗元丰中诏范镇与刘几定乐镇曰定乐当先正律
 又乞访求真黍以定黄钟而刘几即用李照乐加用
 四清声而奏乐成诏罢局
卷四 第 50a 页 WYG0062-0103a.png
哲宗即位镇欲造乐献之乃先请致仕得谢请太府铜
 为之逾年乃成比李照乐下一律有奇诏以乐下太
 常实元祐三年也
  愚按乐者圣王所以象功德移风俗动天地而感
  鬼神者也故声音之和怨系邦国之治乱岂徒以
  悦耳目娱心志而已哉三代以降帝王雅乐不行
  于天下齐王对孟子已谓直好世俗之乐魏文侯
  听古乐则惟恐卧圣人所以放郑声正雅颂其以
卷四 第 50b 页 WYG0062-0103b.png
  是欤然则汉世惟以郑声施朝廷河间雅乐存而
  不御非一日之故矣吁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
  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后世奸声靡乐流为教
  坊倡优之一技而欲求治古若奚可哉故历代乐
  名虽非此书所系亦备抄录有志于礼乐者得以
  考世变之所趋焉
   度
度亦以丝起隋志曰蚕所吐丝为忽十忽为杪十杪为
卷四 第 51a 页 WYG0062-0103c.png
毫十毫为釐十釐为分周礼玉人璧羡度尺好三寸以
为度蔡西山曰其好三寸所以为璧也裁其两旁以益
上下所以为羡也袤十寸广八寸所以为度尺也则周
家十寸八寸皆为尺矣陈氏曰以十寸之尺起度则十
尺为丈十丈为引以八寸之尺起度则八尺为寻倍寻
为常说文曰周制寸咫尺寻常仞皆以人体为法又周
以八寸为尺人长八尺故曰丈夫说苑曰一粟为一分
十分为一寸易纬通卦验以十马尾为一分(又九十黍/度黄钟之)
卷四 第 51b 页 WYG0062-0103d.png
(长凡黍实于管中则十三黍三分黍之一/而满一分积九十分则千有二百黍矣)
度者分寸尺丈引也谓之五度本起黄钟之长以子榖
秬黍中者(孟康曰子北方黑谓黑黍颜师古曰子谷犹/言谷子秬即黑泰无取北方为号中者不大)
(不小/也)一黍之广度之九十分黄钟之长一为一分十分
为寸十寸为尺十尺为丈十丈为引而五度审矣(见汉/志)
   周尺说(古钱并/尺图附)○武夷清碧杜氏刻本
             尺以五寸为准
             两之则一尺
卷四 第 52a 页 WYG0062-0104a.png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何器非道何道非
器初未尝以精粗别也土龙固可弃于既祷之馀而筌
蹄不可遽忘于求鱼兔之始予作律本义欲各从诸法
卷四 第 52b 页 WYG0062-0104b.png
裁管候气以求其应然必度知长短之梗槩而制之可
也自汉亡世无正尺于今千有馀载矣律度量权衡靡
有孑遗度无自而起汉志所谓秬黍之中者空言虽存
定形何在诸儒心竭于思口弊于议卒不能决盖不得
古物终不复见古人之制理势然也惟晋太始中中书
监荀勖尺校古物七品多合一曰姑洗玉律二曰小吕
三曰西京铜望臬四曰金错望臬五曰铜斛六曰古钱
七曰建武铜尺依尺铸律时得汉时故钟吹律命之皆
卷四 第 53a 页 WYG0062-0104c.png
应然时好推迁诸代异制亦莫永传隋书载尺有十五
等以荀尺为本大槩周尺汉刘歆尺建武铜尺宋祖冲
之所传尺皆与荀氏一体晋田父玉尺得一尺二分二
釐一毫汉官尺得一尺三分七毫(晋时始平掘地得古/尺以校荀尺短四分)
(与汉官尺相近先是阮咸谓荀尺短管声高后得此尺/世遂称咸为神解然识者议之曰据无闻之一尺驳周)
(之二/器)魏杜夔尺得一尺四分七釐(魏陈留王景元四年/刘徽注九章云王莽)
(时刘歆斛尺弱于今尺四分五釐比魏尺其斛深九寸/五分五釐即晋荀勖所云杜夔尺长于今尺四分半也)
晋后尺得一尺六分二釐(江东/所用)魏前尺得一尺二寸七
卷四 第 53b 页 WYG0062-0104d.png
釐中尺得一尺二寸一分一釐后尺得一尺二寸八分
一釐(即开皇官尺/及后周市尺)东魏后尺得一尺五分八毫银错铜
龠尺及后周玉尺得一尺一寸五分八釐宋氏尺得一
尺六分四釐万宝常水尺得一尺一寸八分六釐刘曜
浑仪尺得一尺五分梁朝俗閒尺得一尺七分一釐自
时厥后荀尺亦莫传用唐有张文收律尺有景表尺五
代有王朴律尺虽皆见称于时而非古物维则太府寺
有尺四等又高若讷尝校古尺十五等李照胡翼之邓
卷四 第 54a 页 WYG0062-0105a.png
保信各有黍尺崇宁中魏汉律乞用圣上指尺绍兴中
内出金字牙尺二十八遂以其中皇祐二年所造大乐
中黍尺作景钟然不知以何法累黍伊川程氏定周尺
以为当省尺五寸五分弱而省尺之度卒难考详紫阳
朱氏家礼载司马氏及考定雅乐黄钟尺不明言长短
则周尺之制迄无成说独丁度建言历代尺度屡改惟
刘歆制铜斛之世所铸错刀大泉五十王莽天凤中铸
货布货泉之𩔖不闻后世有铸者遂以此四物参校分
卷四 第 54b 页 WYG0062-0105b.png
寸正同伏况经籍制度皆起周世刘歆术业之博祖冲
之算数之妙晋荀氏之详密既合姬周之尺则最为可
法者焉(唐景表尺以货布等校之则景表尺长六分有/奇王朴律尺又比汉钱尺长二分有奇其阮逸)
(胡氏邓保信并李照用/太府寺等尺其制弥长)今据丁议则与荀尺同而周汉
之制可考但惜其事寻罢今不见此四物则丁尺亦无
传予偶得大泉五十货布货泉三品按汉制王莽更造
大钱径寸二分文曰大泉五十天凤五年作货布长二
寸五分广一寸首长八分有奇广八分其圜好径二分
卷四 第 55a 页 WYG0062-0105c.png
半足枝长八分閒广二分其文右曰货左曰布货泉径
一寸文右曰货左曰泉试以货布一分为率参较其首
身足枝长广之数以为尺又以大泉之寸二分货泉之
径寸较之彼此豪发无差乃始自信按庆元令诸度量
衡以北方秬黍中者为准调钟律测晷景合药剂制冠
冕则准式用之计此则为丁尺荀尺汉尺周尺而钟律
可作矣嗟夫晋荀氏得古物七而尺初定丁氏得古物
四而尺再定予又得古物三而尺三定夫荀氏之尺不
卷四 第 55b 页 WYG0062-0105d.png
能寿于今而寿荀丁之尺者又上于荀氏数百载以议
者考古若是之难也又知遗物之不易得或者乃曰逸
巡守礼云八寸为尺许氏说文云周制以八寸为尺今
以十寸为周尺可乎曰周官玉人镇圭尺有二寸亘圭
九寸使八寸为尺当云亘圭尺有一寸按郑氏注王制
云周以十寸为尺盖六国时多变乱法度或云周尺八
寸则逸礼说文失于未审郑氏为得之或又曰王制云
古者以周尺八尺为步今以周尺六尺四寸为步白虎
卷四 第 56a 页 WYG0062-0106a.png
通云八寸为尺则汉尺当周八寸今以周汉同度可乎
曰王制虽汉儒所录然考其文义乃言步之长短谓周
以八十寸为步汉以六十四寸为步非以是论尺则二
代之度本不殊也况荀氏尝以周汉七物较之乎因为
之记将有用于协律焉
   量
其法用铜为之外圆内方上为斛下为斗左耳为升右
耳为合龠
卷四 第 56b 页 WYG0062-0106b.png
量者龠合升斗斛也谓之五量所以量多少也本起于
黄钟之龠以子榖秬黍中者千有二百实其龠以井水
准其槩十龠为合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斛而五
量加矣(按十龠当/作合龠)
仪礼聘礼云十斗曰斛十六斗曰薮(色缕/切)十薮曰秉秉
十六斛左氏昭三年齐旧四量豆区釜钟四升为豆各
自其四以登于釜釜十则钟(注云四豆为区区斗六升/四区为釜釜六斗四升钟)
(六斛/四斗)
卷四 第 57a 页 WYG0062-0106c.png
   衡
衡者铢两斤钧石也谓之五权所以称物平施知轻重
也本起于黄钟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
得二十四铢为两(象二十/四气)十六两为斤(得三百八十四/铢象易二篇之)
 三十斤为钧(象一/月)四钧为石(象四/时)权与物钧而生衡
衡运生规规圆生矩矩方生绳绳直生准准正则平衡
而钧权矣是谓五则大小有准轻重有数各应其象五
权谨矣
卷四 第 57b 页 WYG0062-0106d.png
 
 
 
 
 
 
 
 尚书通考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