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卷一 第 1a 页 WYG0061-045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读书丛说卷一      元 许谦 撰
 书五十八篇
  今文三十三篇(伏生所传凡二十八篇而以舜典/合于尧典益稷合于皋陶谟盘庚)
        (三篇合为一康王之诰合于顾命/因古文出后方别出此五篇故成)
        (三十/三篇)
   虞书四(伏生为/二篇)
    尧典   舜典(复/出)  皋陶谟
卷一 第 1b 页 WYG0061-0451b.png
    益稷(复/出)
   夏书二
    禹贡   甘誓
   商书七(伏生为/五篇)
    汤誓   盘庚上  盘庚中(复/出)
    盘庚下(复/出) 高宗肜日 西伯戡黎
    微子
   周书二十(伏生为/十九篇)
卷一 第 2a 页 WYG0061-0451c.png
    牧誓   洪范  金縢
    大诰   康诰  酒诰
    梓材   召诰  洛诰
    多士   无逸  君奭
    多方   立政  顾命
    康王之诰(复/出)    吕刑
    文侯之命 费誓  秦誓
  古文二十五篇
卷一 第 2b 页 WYG0061-0451d.png
   虞书一
    大禹谟
   夏书二
    五子之歌 胤征
   商书十
    仲虺之诰 汤诰   伊训
    太甲上  太甲中  太甲下
    咸有一德 说命上  说命中
卷一 第 3a 页 WYG0061-0452a.png
    说命下
   周书十二
    泰誓上  泰誓中 泰誓下
    武成   旅獒  微子之命
    蔡仲之命 周官  君陈
    毕命   君牙  囧命
  亡书四十二篇
   虞书十一
卷一 第 3b 页 WYG0061-0452b.png
    汩作  九共九篇 槁饫
   夏书五
    帝告  釐沃   汤征
    汝鸠  汝方
   商书十八
    夏社  疑至   臣扈
    典宝  明居   肆命
    徂后  沃丁   咸乂四篇
卷一 第 4a 页 WYG0061-0452c.png
    伊陟   原命  仲丁
    河亶甲  祖乙  高宗之训
   周书八
    分器   旅巢命 归禾
    嘉禾   成王政 将蒲姑
    贿肃慎之命    亳姑
     汉文帝时今文二十八篇出于伏生即立
     学官夏侯胜夏侯建欧阳和伯治之(史记/伏生)
卷一 第 4b 页 WYG0061-0452d.png
     (教济南张生/及欧阳生)后汉蔡邕勒于石谓之石经
     孝武时古文五十八篇并序一篇出于孔
     壁(安国就古文体而从𨽻定之存古为可/慕以𨽻为可识故曰𨽻古盖安国以𨽻)
     (书杂古书法成字故曰古文/伏生书全用𨽻文故曰今文)孔安国作传
     而未行世皆未见孝武末民间有得泰誓
     于壁内者献之此伪书也与伏生所传者
     共为二十九篇故东莱张霸知五十八篇
     之数又见百篇之序而于今文内似见得
卷一 第 5a 页 WYG0061-0453a.png
     盘庚本三篇康王之诰自为一篇及伪书
     泰誓三篇共三十四篇而造伪书二十四
     篇以合五十八篇
     孝成时古文立学官寻废故汉儒不见真
     古文
     东汉末郑玄亦不见古文而见百篇序及
     知五十八篇之目则就伏生二十九篇内
     分出盘庚二篇康王之诰泰誓二篇为三
卷一 第 5b 页 WYG0061-0453b.png
     十四篇足五十八篇之数(伪书二十四篇/舜典汨作九共)
     (九篇大禹谟益稷五子之歌胤征汤诰咸/有一德典宝伊训肆命原命武成旅獒囧)
     (命/)
     前晋豫章内史梅赜上古文尚书孔传缺
     舜典一篇而伪书始废
     南齐萧鸾时姚方兴上舜典孔传至隋时
     此篇方行于北方
      右大意并依疏文盖蔡传序文节入疏
卷一 第 6a 页 WYG0061-0453c.png
      文内于伏生二十八篇者复出下误入
      舜典益稷四字故篇名及数目皆不能
      合今按疏文说如上甚明(疏内明言孔/安国于伏生)
      (书内分出舜典益稷盘庚二篇康王之/诰共五十八篇郑玄则于前二十八篇)
      (并伪泰誓内分出盘庚二篇康王之诰/泰誓二篇为三十四共伪书为五十八)
 书纪年
  帝尧百载
    尧典(前初年事事/后七十载)   禹贡(蔡氏谓禹贡/作于虞时金)
卷一 第 6b 页 WYG0061-0453d.png
    (先生通鉴前编系/于水土平之年)
  帝舜五十载
    舜典   大禹谟(前初年事载自格汝禹/为三十二 以后事)
    皋陶谟(元/载) 益稷
      右唐虞一百五十载书六篇
  夏禹八岁(又居丧/二载)
  启九岁
    甘誓(三/岁)
卷一 第 7a 页 WYG0061-0454a.png
  太康二十九岁
    五子之歌(十九/岁)
  仲康十三岁
    胤征(元/岁)
  相二十八岁(浞灭/之)
  少康六十一岁
  杼十七岁
  槐二十六岁
卷一 第 7b 页 WYG0061-0454b.png
  芒十八岁
  泄十六岁
  不降五十九岁
  扃二十一岁
  廑二十一岁
  孔甲三十一岁
  皋十一岁
  发十九岁
卷一 第 8a 页 WYG0061-0454c.png
  癸五十二岁
      右夏十七君四百三十九岁书三篇
  商汤十三祀(即诸侯位十八岁/而放桀共三十祀)
    汤誓(元/祀)  仲虺之诰 汤诰
  太甲三十三祀
    伊训(元/祀)  太甲上(三/祀) 太甲中
    太甲下  咸有一德
  沃丁二十九祀
卷一 第 8b 页 WYG0061-0454d.png
  大庚二十五祀
  小甲十七祀
  雍己十二祀
  太戊七十五祀
  仲丁十三祀
  外壬十五祀
  河亶甲九祀
  祖乙十九祀
卷一 第 9a 页 WYG0061-0455a.png
  祖辛十六祀
  沃甲二十五祀
  祖丁三十二祀
  南庚二十五祀
  阳甲七祀
  盘庚二十八祀
    盘庚上(元/祀) 盘庚中 盘庚下
  小辛二十一祀
卷一 第 9b 页 WYG0061-0455b.png
  小乙二十八祀
  武丁五十九祀
    说命上(三/祀) 说命中 说命下
  祖庚七祀
    高宗肜日
  祖甲三十三祀
  廪辛六祀
  庚丁二十一祀
卷一 第 10a 页 WYG0061-0455c.png
  武乙四祀
  太丁三祀
  帝乙三十七祀
  纣辛三十三祀
    西伯戡黎(二十/一祀)    微子(三十/一祀)
      右商二十八君六百四十四祀书十七
      篇
  周武王七年(即诸侯位十三年/而伐纣共十九年)
卷一 第 10b 页 WYG0061-0455d.png
    泰誓(十三年一月/)   泰誓中
    泰誓下  牧誓(二/月)  康诰(蔡氏谓此武/王封康叔之)
    (书与酒诰梓材皆武王书也金先生按逸周/书二月甲申俘卫君而以卫封康叔同监殷)
    酒诰   梓材(金先生附成王/纪为作洛事)
    武成(四/月)  洪范   旅獒(十四/年)
    金縢
  成王三十七年
    君奭(元/年)  大诰(三/年)  费誓
卷一 第 11a 页 WYG0061-0456a.png
    微子之命 立政(四/年)  多方(五/年)
    周官(六/年)  召诰(七/年)  多士
    洛诰   蔡仲之命(八/年)
    无逸(十一/年) 君陈   顾命(三十/七年)
  康王二十六年
    康王之诰(初即/位)    毕命(十二/年)
  昭王五十一年
  穆王五十五年
卷一 第 11b 页 WYG0061-0456b.png
    君牙(三/年)  囧命   吕刑(五十/年)
  共王十二年
  懿王二十五年
  孝王十五年
  夷王十六年
  厉王五十一年
  宣王四十六年
  幽王十一年
卷一 第 12a 页 WYG0061-0456c.png
  平王五十一年
    文侯之命(元/年)
  桓王二十三年
  庄王十五年
  僖王五年
  惠王二十五年
  襄王三十三年
    秦誓(二十/八年)
卷一 第 12b 页 WYG0061-0456d.png
      右周历十八君自武王灭商之年至襄
      王二十八年共四百九十九年书二十
      八篇(并依蔡氏说谱入王纪其/下注年者皆金先生所定)
      自尧至襄王六十五君尧元年至襄二
      十八年历年一千七百三十四而惟十
      八君之世有书以亡书考之亦惟沃丁
      大戊仲丁河亶甲祖乙五君之世有书
      十篇耳自此二十三君之外其馀岂无
卷一 第 13a 页 WYG0061-0457a.png
      出号令纪政事之言盖皆孔子所芟夷
      者纬书谓孔子求帝魁之书迄于秦穆
      凡三千二百四十篇虽其言未必实然
      有书者不止二十三君则明矣愚尝谓
      圣人欲纳天下于善无他道焉惟示之
      劝戒而已故孔子于春秋严其褒贬之
      辞使人知所惧于书独存其善使人知
      所法是故春秋之贬辞多而褒甚寡书
卷一 第 13b 页 WYG0061-0457b.png
      则全去其不善独存其善也虽桀纣管
      蔡之事犹存于篇盖有圣人诛锄其暴
      虐消弭其祸乱独取于汤武周公之作
      为非欲徒纪其不善也至于羿浞之篡
      夏幽厉之灭周略不及之观此则圣人
      之心可见矣
 
 读书丛说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