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二
卷十二 第 1a 页 WYG1275-025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念庵文集卷十二
             明 罗洪先 撰
  谱序
   庐陵安塘萧氏族谱序
吉安诸萧氏惟吉水之螺陂最盛余尝考其谱盖始于武
宁令其子孙荣贵贤达与国史相应余甚慕之庐陵安塘
萧氏以谱请叙亦称出于武宁螺陂谱云武宁上世由长
卷十二 第 1b 页 WYG1275-0257b.png
沙避马殷乱卜地得坎遂徙庐陵今庐陵诸萧实皆长沙
之后与安塘所称又皆吻契安塘谱作于元别驾文涧至
正德间其后人弘深主善兴秦辈又加详订宜不舛误大
约安塘自始迁祖特山以下其世次皆无可疑疑传疑信
传信固君子之所为谱至其轻重要各有在亦不贵世之
远且近也然世之为谱者不援远胄即假冒荣贵或附以
他人行事不复根究其是非其始亦起于歆艳为善之心
而不知于已初无所与止于自惑耳惟假冒远胄则必自
卷十二 第 2a 页 WYG1275-0258a.png
遗其祖而祖他人其为不慈不孝孰甚焉孟子曰人人
有贵于已者弗思耳盖务光许由不必族类而自传伯
夷墨翟不以官邑而始著禹之于鲧惠之于蹠一体同
气各不相掩又况攀附于洪荒不可考信之说而欲窃
以自重哉君子之为谱也以为自吾之前而考之人不
可得而见也观诸谱可知也其善也恶也可以劝戒而
不可改也自吾之后而逆之谱不可得而知也反诸身
可见也其善也恶也可以劝戒而不可懈也是之谓能
卷十二 第 2b 页 WYG1275-0258b.png
重其身能重其身然后能重其谱也兴秦订谱自特山
以下桥头巷口象山西园东陂诸族皆直书世业无所
攀附其子桧与弟良弼谨传而梓之其庶知所重也哉
而又闻余之言安知不有名世者出也而亦岂独螺陂
之谱为能起余慕也
   螺陂萧氏族谱序
往先大夫自橙溪道出县休檀桥寺读螺陂萧氏诸碑
文归语某曰烈哉萧氏多贤也其后必将有兴兴则必
卷十二 第 3a 页 WYG1275-0258c.png
且绳绳焉而其时必在休明之会汝识之是时余为童
子无从旁考世家传记且不能远游汎览以验先大夫
所言未几今参政公晚第进士又十馀年公子轼辙相
继举乡试而轼以进士令仁和余始从观其家谱乃知
先大夫皆据其世业而断之以理但言其势之久与时
之所遇皆豫奇中何哉孟子有曰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非谓见闻习而志意孚耶夫习则不骇其所未尝孚则
渐广其所未就虽数世稍息然不数世而间有人焉则
卷十二 第 3b 页 WYG1275-0258d.png
必探其所遗悲其不续愤发焉以追配而光大之是以
乡里名宗右族之流风至于今犹未坠地要其倡之者
之远也而其能自立者其刚直廉退之守非有培植条
达必不能遂其所就而培植条达惟盛世有之不尔则
事变之摧蚀毁誉之屈抑虽有志者亦将韬迹而易方
然则世家之兴其势必久而其时必昌盖亦理有必然
而先大夫之策萧氏或以是也萧氏自长沙迁吉水螺
陂自定基以侍御史显宋仁宗朝大抵正而不阿介而
卷十二 第 4a 页 WYG1275-0259a.png
能辨而世业之传与宋终始今参政公父子出适当
今上修明礼乐之际号称中兴其事与往行又皆相类
然宋自仁宗以后用舍渐乖故御史服尝以鞫狱得罪
窜岭南其他皆坐新法方行不欲久仕是今之所遇视
昔过之其所立又当如何也然培植条达而后成此众
人所能耳经摧蚀屈抑而能愤发其立也益坚则其倡
也益远此又无关于时君子所自考者也而世莫知其
然故因先大夫之言广之并以告其族人
卷十二 第 4b 页 WYG1275-0259b.png
   南岭刘氏族谱序
昔六朝之兴天下名彦多归江左至南唐士之流寓者
咸赴闽粤此南北风气一更端也自北方变故相仍人
无恒止先生学士遗泽仅仅不再世而斩独其气刚梗
虽无所倚藉能鼎然自树立故多慷慨崛起之士而菲
薄门第南方则不然其地不当战争土著之民累世不
易其据子弟诵说先世行业必援述史册纪传为證亡
是虽盛美弗信或即鄙夷其族类男女婚姻不通交际
卷十二 第 5a 页 WYG1275-0259c.png
不行故门第之禁于是为严余始厌之以为拘陋太甚
已而汎考闾里间虽盛衰迭乘卒未有无缘而兴者不
然则其族也不然则其戚及所与也夫人不能无鄙贱
庸下者势也而卒不可以变化将风气柔下不能自振
必有待门第维持矣乎吾邑同水南岭故姓莫加于刘
氏刘氏之先多闻人然莫著于桂隐先生先生为人以
圣贤为师不少徇俗贬理道一时名人推重之以为庶
几濂洛之学其纪诸史册者仁义之言炳如也先生没
卷十二 第 5b 页 WYG1275-0259d.png
虽世远而馀烈不衰往往子弟知向慕以不逮前人为
惧则莫众于今日余赏识者由此言之耻下人则能自
好而守世业者能使旧闻不遗所谓维持之道非耶然
论世者以为南方之士好矜饰而鲜直道繁校量而缺
雅度泥陈故而怯创始多顾恋而重捐私视慷慨之风
若或疵焉岂亦有低昂之故乎尝观习俗之殊多缘于
所见而莫切于世业之相沿如诗书所见殷周之事各
述祖德为成宪彼固明圣亦其业则然也故一人作之
卷十二 第 6a 页 WYG1275-0260a.png
不如百人起而和之之易成也百人禁之不如一人弗
倡之为速已也桂隐先生嘅然以圣贤为师所谓豪杰
之士也遂能出风气之外而垂后人之思彼群起而和
之者亦何诿乎自非有见不可以超风气见弗远习弗
久不可以移风气余又以知寡之不胜众者由人蔽于
近而遗于久远非其地之罪也余与刘氏世为婚友近
从三德方兴天健辈读其家谱喜其述之远而因自愧
于先世也广其说使二家学者咸有思焉
卷十二 第 6b 页 WYG1275-0260b.png
   安成华秀彭氏族谱序
周礼比闾族党联国中之民固将一风俗也然又立宗
法于卿大夫之家以收其族人夫宗法不下于庶民是
收族之礼独行于君子而不能同于国中明矣圣人岂
不欲尽国中之民皆以礼约束之哉君子者明其道小
人者致其力力不胜道则礼有所遗礼不尽力则法有
所限是故为之祧袝继斩而庙统立焉为之尸祊爓馈
而祭义叙焉为之冠见婚会而亲情合焉为之问劳赒
卷十二 第 7a 页 WYG1275-0260c.png
助而恤典行焉为之含殓虞祥而凶事同焉为之隆降
厌报而服制通焉此六者人情之所必有而惟君子能
行之故宗法非强立也因君子以为之先是以责之也
势不得以尽国中故此详而彼略焉此圣人之权也封
建废卿大夫无世家矣无世家则宗法不可得而复于
不可复之时而存什一于千百岂不难哉取其意稍可
行于今惟族谱近之然亦必有服于礼者而又居卿大
夫之尊自其子孙皆能世其说夫然后浸渍督率而人
卷十二 第 7b 页 WYG1275-0260d.png
与宗之今世三者恒又不相值矣惟江以南人无远徙
群其族而居寡弱者不下数百人仕于朝虽位卿大夫
不忍去其乡其尊卑之叙历数十世可不紊又惟吾吉
为最吉之著姓彭其一也而族皆不同为南唐中丞嵩
之后徙自金陵者曰吉州司马仁贞子慕庆为安福兵
马团练使四世为宋进士德全始居安成邑城中当时
号为华秀里华秀里人既繁盛而嵩之别子亦多散处
郡邑中嘉靖甲辰太常少卿黯太守时济谱华秀诸氏
卷十二 第 8a 页 WYG1275-0261a.png
断自德全而不及其他且曰不附惧后不吾信也人于
是谓惟彭氏善谱于乎民同胞矣凡后嵩者孰非骨肉
哉然而不尽谱者则犹宗法之彼略而此详所谓势也
如使吾之视华秀者不知爱而敬哀而思于其休与戚
也犹之夫途之人也如是谱矣亦何异于不附如使约
束之以礼而吾所以自尽者不足以为之先亦孰为信
之故君子明其道身有之谓也又曰礼不尽力先之谓
也夫大夫勤于礼族人厚于信他族欲无兴焉不可得
卷十二 第 8b 页 WYG1275-0261b.png
也又孰为非谱者是谓君子之德风余窃有志于是而
反身不逮今为二大夫所先然礼必世而后通礼通而
俗成则宗之者益远是二大夫之志然非所能逆也继
之难故以告后之君子
   永丰聂氏族谱序
人之不可易者生之姓氏而不可离者血气之亲斯二
者人皆知之然非其至也同是姓而且亲矣推而本之
数世之上有能辨而不遗者乎即有之能无疑乎推而
卷十二 第 9a 页 WYG1275-0261c.png
广之五服之外有能聚而不散者乎即有之能无间乎
是非不用其情也久近疏戚存亡有时而变非吾爱恶
可能取必故也今夫指古之凶德而谓之曰尔祖也则
三尺童子必且詈之非谓其无徵中其所恶也设美言
以誉其族人虽至疏且远必为之色喜非不知其谬中
其所爱也夫爱恶之于目前犹其近者也今至于数世
之上五服之外常情之所不能推者而顾且然此非至
不可易与至不可离者耶是情也非特吾于祖考族人
卷十二 第 9b 页 WYG1275-0261d.png
有之即子孙族人于我亦犹是也使吾有可爱后世有
冒为祖者况吾子孙乎如有可恶后世且不敢祖矣况
于族人乎甚哉爱恶之情足以夺亲而久近疏戚存亡
之变有不与也永丰双江聂先生之谱其族也考所自
出推下市磊源得十馀世而止曰据可信也于族人之
承传分徙名讳配氏生卒俱有书法曰不敢苟也可谓
不诬其祖不遗其亲矣然于谱之末必附劝戒之辞而
复以质于余岂有不能尽言者欤盖先生之学验于性
卷十二 第 10a 页 WYG1275-0262a.png
情而措诸实行附劝戒于谱者盖将有以感动之曰吾
之所以为是劝者非独举吾之爱也即汝之所愿于祖
考亦欲汝之善为人之祖考者也吾之所以为是戒者
非独举吾之恶也即汝之训于子孙亦欲汝之善为人
之子孙者也先生以身率而导之以情又复若此聂氏
子孙有不全其爱者哉虽然犹有进焉尽吾之可爱而
行之则善端充善端充将天地䜣合而万物皆与为体
所谓天下一家此大人之事也一有恶于志则在我已
卷十二 第 10b 页 WYG1275-0262b.png
馁不独人得而弃之矣先生方行其学与天下共之顾
忍族人之不与于斯乎有以待之而或不可必先生固
不与也此余不量而尽言也
   庐陵杨氏重修大同谱序
昔金人败盟破建康忠襄杨公不屈死之其后韩侂胄
专权而文节公复抱愤不食死自古贤者之作其居之
相去世之相后未有能同者也二公同出虞部侍郎辂
之后而又共生其时故杨氏之族遂为庐陵诸大姓重
卷十二 第 11a 页 WYG1275-0262c.png
杨氏既以忠义闻天下天下之人亦莫不向慕之凡杨
姓出于江南而失所传者往往自谓为二公后故庐陵
之杨遂为天下诸杨姓重虽真赝不可穷诘要之在庐
陵者固自若也庐陵诸族多自吉水湴塘杨庄徙杨庄
以忠襄名湴塘以文节名诸族有不自湴塘杨庄徙者
虽在吉水不得称雄长于诸邑故谱庐陵杨氏者必由
吉水而在吉水尤以出于湴塘杨庄为重同出于湴塘
杨庄虽居相去世相后甚远诸大姓莫有弹压者矣明
卷十二 第 11b 页 WYG1275-0262d.png
兴吉水诸族义方与长史季琛御史惟敩尝再为谱谱
不续者百有馀年嘉靖丁未宪副公必进与族人某某
共成其役自辂四世而有四延四延之后他徙者各著
其系而不必尽录子孙名氏以为求之详则势必有遗
举其槩则来者可考名之曰庐陵杨氏大同谱盖欲以
是统诸族使诸族据以为谱者皆得不失所原公世居
湴塘自免于疑谬之论又以文节公为余先世婿两家
婚姻相缘至今而某固稍知向慕者则请序以申之余
卷十二 第 12a 页 WYG1275-0263a.png
读是谱生忠襄之前者钤辖而下凡七公而丕之清谨
存之刚介为甚著其后签判而下凡八九公而复之贞
靖长孺之文惠为甚著其德善勋业可诵法者世有其
人不特忠襄文节尔矣而卒使是谱重者乃在湴塘杨
庄何欤诗曰人之秉彝好是懿德尊贤有等礼之所自
生也好德矣而尊之有等其小大卑尊非亲亲之情得
而掩之妻不敢以妄拟之夫而父不得以强夺之子广
庭之训饬暗室之惭恧若是者孰为使之而又孰为辨
卷十二 第 12b 页 WYG1275-0263b.png
之是所谓人人有所重于已也知己有所重矣至其处
身乃或就所弃掷者而安之是果秉彝之良乎余又因
是而窃有慨焉夫人营田庐密盖藏固将冀吾身之有
传而树丘垄严祠墓正惧先世之不祀也彼数世之后
真赝不可穷诘矣其称引而尊奉者固不在其祖考而
在忠义之声闻是徒勤百年之身曾不得一豆之献而
精意所向乃出于无因以相求然则规规于厚积而远
遗者为计不已左乎即使无忘其祖考矣至谈其行事
卷十二 第 13a 页 WYG1275-0263c.png
则精神与通焄蒿如见愈久而愈亲者果能如谈忠义
否乎故传而不朽者非必其有文之谓也死而不亡者
非必其有子之谓也杨氏子孙读是谱者亦有同余之
所嘅而且向慕之不容已欤宪副公与余皆曾氏之戚
数与相见为谈谱事会是年余亦续秀川族谱方有感
于先世行事至叙文节夫人勤俭有三叹焉既以自儆
遂以相复虽然余言岂能为他日重哉亦以寓向慕之
私尔
卷十二 第 13b 页 WYG1275-0263d.png
   伍塘王氏重修谱序
高岗柏下在古新淦县去吾乡五十馀里宋金陵御史
王公敏卜隐地也敏生恕登绍圣丁丑进士封树而墓
之奉牲而享之凡二世恕之子琛始迁伍塘一传忞官
四川提刑再传勉任大理评事迄我明兴三宪并起太
守御史郎中令尹相聚一时冠裳济济即三代威仪不
加此矣余考宣之官佥宪也慎而勤即胥占之际尤审
爰书骥则历工刑二部以至臬司冰蘖之操四十馀年
卷十二 第 14a 页 WYG1275-0264a.png
如一日琳则初任刑曹受知英庙恤刑湖广一日释疑
狱数百人德活民命梦感隍司必昌厥后法不贷者即
权贵弗避竟以执法忤戚畹引疾致仕士论惜之御史
臣巡苏松等处敕往河东整理盐法立禁墙冷铺地侵
于人者悉归之官载安成少保彭公华记中军民衔恩
请祠赐允敕额忠爱郡学举祀乡贤列人物志内此皆
古良臣风度也其馀儒官冷署与孝廉未仕者缕不可
指焉因思王之为姓周天子因生以锡也由周而来晋
卷十二 第 14b 页 WYG1275-0264b.png
宋为盛兰亭高士三槐留记百派之所宗也今伍塘所
谱不援古不假势独详本支真得古人作谱之意矣余
家与王氏世好从吾游者如龟年如方平如龟从如邵
如以贞如御皆矫矫特出者也因请序于余乃晋诸君
言曰王氏先辈世叨法官名重朝端忠义凛凛所望于
后起者不小今君等津津好学御史之高风三宪之芳
躅绳绳继继作法于前者必述于后夫国有名世国史
增辉家有贤胤谱牒生色属其宗者志不在温饱斯庶
卷十二 第 15a 页 WYG1275-0264c.png
几无愧于先型古来有德之士刑书明启民歌遗爱飨
宗庙燕子孙万世之声名福泽必归之睹斯谱回念孰
启之而孰显之必有见于羹墙者矣
   白沙陈氏族谱序
嘉靖戊申春余缉家谱石莲洞中白沙陈君某与其族
从父某某请叙其谱且曰先考东熙公之命不敢忘也
东熙公名琛盖尝手录世系以授之某者余喜其志之
同也遂以考正所传之系叙而归之按某族祖钝叙其
卷十二 第 15b 页 WYG1275-0264d.png
正统谱曰陈之先出高宗子叔慎之后叔慎子曰宗先
当隋末徙庐陵匡墓依富人匡太以居号小隐今其地
为玉笥之廖田是宗先其始迁祖也考之史淳于姬生
岳阳王叔慎祯明三年台城失守为秦玉所害年才十
有八其子孙之徙在隋之末理则宜然临江志云玉笥
乡有陈岳王庙武德中王之子嵩为吉州别驾卜隐于
此遂迁王墓馆头安山由是言之嵩岂即所谓小隐者
而宗先岂其字耶宗先之后又几世为观察判官岳岳
卷十二 第 16a 页 WYG1275-0265a.png
生翰林学士浚浚生门下侍郎乔乔相南唐后主死事
于开宝八年宋太祖嘉乔之死诏许归葬且官其三子
诚议诏诚徙派源议徙林城诏为将仕郎仍居匡墓诏
生伯恭伯恭生彬举制科彬生溪登元祐三年进士官
起居舍人溪子肇始徙黄师禾坑又十年徙下白沙肇
子定为庐州教授三子明晦旭明留白沙晦徙中村之
竹山旭徙住岐竹山数传稍微而白沙住岐之后甚繁
衍其居百岁舍埠郑园者又自白沙而迁者也历元而
卷十二 第 16b 页 WYG1275-0265b.png
明出而仕者有新淦学正达德仪凤司知事性翁将仕
郎能安东阿主簿本道泰宁训导好古重庆教授三荣
上高教谕纯此皆近而可据者而某之意则曰始吾族
之祖宗先也盖推其所自出也夫创业而遗之绪使吾
子孙衣食有赖守其训戒而不至于败古所谓功与德
者则肇于下白沙有之故举岁事必于肇报功德也虽
然祀始于此则祖始于此矣矧白沙所得专焉者也而
谱不始肇得乎于是叙世自肇始而馀从其旧余既考
卷十二 第 17a 页 WYG1275-0265c.png
正其谱至于乔之死事读之又有深感者焉当后主惑
于憸邪乔虽相位不信用早识之士将谓不得其职而
去固亦无负于国也乔之意不然若曰我世臣也国存
与存国亡与亡去将何之比将纳款则又死争之至于
事不可为乃谓后主曰宋如以负命见责请以乔自解
保无忧也遂经而死夫慷慨杀身难事也古人犹或易
之以其见迫于义则气之所激有必至焉者矣方乔之
就经也国事既去无可为矣主不我责而恐其速死是
卷十二 第 17b 页 WYG1275-0265d.png
又无所迫矣而决于自裁若不容已其不为至难者乎
是乔之处位也固将以全主之国而其处死也又将以
全主之身隐忍委曲宁甘污名而不欲显主之过呜呼
推是心以往优于天下矣况于家乎乔特遇其不幸者
也今人赢衣食即悻悻入闾里见贫乏者不少加怜恤
以业归必损直而后颔之甚则攘寇朘削凌暴摧残以
自肆而不复计其卑与尊疏与戚若是者岂少哉然而
名谓之存祭馂之会庆吊之通未尝改于其旧则所谓
卷十二 第 18a 页 WYG1275-0266a.png
阳示之形而阴夺其实斯固无取于谱此自私而不能
相全之害也其于先祖所遗功德不惟不知报而且弃
绝之又安在其为专祀也乎故欲为肇之报者必如乔
于后主而后可必如乔者施于家则恒以身当其劳不
专其利自责以难而逊人之美是孝子慈父弟弟贞妇
可接迹而出也其于功德不既引长矣乎始乔死后主
寻其尸不得有见乔衣黄半臂行者迹而求之果得尸
其归葬也至玉笥大绥潭舟旋舞不进有顷柩自沉石
卷十二 第 18b 页 WYG1275-0266b.png
穴中里人以为神立庙潭侧祀之岁时祷祠有奇应辄
著其事于碑余闻某言乃令某往录碑辞互相考正先
一夕神见梦守者曰明旦有白衣人来善视之守者异
其语未几某果白衣至呜呼有如推其心以全其后者
岂无默相之道哉余既序其谱而复附以此使知能以
身全人者其身固未为不永也又况遗功德于其子与
孙也陈居白沙凡十九世今食指三千有奇而住岐则
别谱云
卷十二 第 19a 页 WYG1275-0266c.png
   白沙邓氏族谱序
自同江趋县治中道为白沙环邮传比居若栉也问其
世家独邓氏有声忆昔诸生时见友人多传邓氏尚书
已而助祭学宫则有邓温州之位其后以外氏姻访邓
氏入其门壁有悬车长老子弟多儒衣顾其室庐僮奴
不加于比居也又几年而晴峰璜氏以族谱至且曰谱
之于族犹防之于汇也礼法不严训戒不密则群居有
倾败之患吾何以制其溃哉宋之万鉴元之俊明梅隐
卷十二 第 19b 页 WYG1275-0266d.png
尝为谱矣吾得免于遥胄之嫌然文之遗者阙且半今
所传伯祖番禺公之谱梓于无锡公者也伯父参政公
先君温州公病其太简将续之而未克就今四世矣不
可以缓惟邓祖广平侯渊而家白沙自公弼始又九世
至云卿行乃可详谱传始云卿贵传信也继以宗范
重守也夫创缔必有始也作居址保于无极记祠墓业
贵有徵也著锡典言不可以无文也以著述终之虽然
吾宁无远思乎古人有言假器莫如比邻考故莫若近
卷十二 第 20a 页 WYG1275-0267a.png
代参政温州而下其至近也曰宜曰渊曰广曰骈曰忠
信则璜之诸父行也曰简曰兆曰璁曰璞曰珏曰穆则
璜之诸兄行也吾之子侄犹及见之吾书其有弗信者
乎自参政温州两公以儒行显其授受可知己儒者之
道载之诸书始于亲爱而终于天下其进则致用以利
夫人其退则固穷以和其族虽然亲爱者其本矣吾见
积蹛以富者于其家之冻且馁不独无与恤也盖有朘
削以自益者矣吾见冠裳以贵者于其家之贱且弱不
卷十二 第 20b 页 WYG1275-0267b.png
独无与援也盖有驱迫而徙远者矣吾见议论而贤智
者于其家之愚不肖不独无与养也盖有掩覆以相给
者矣彼知于吾之亲疏何如耶而又何暇及天下耶如
是而持诗书之说旅进旅退号于人曰儒术在是是何
啻于以儒为戏呜呼曷观吾之上世与吾父兄也乎此
吾立防之义也余读之而喜又从而慨曰兹邓氏有声
者欤夫世家云者谓能世其家之学也学于家者不可
以利于天下即世守之何足贵吾因晴峰之言厚有望
卷十二 第 21a 页 WYG1275-0267c.png
于邓氏矣往余见晴峰薄视进取介以自洁所著诸书
多切世教兹于谱也维持之意益周于是尽举其言叙
之他日吉水传儒林者论乎其世将不直有声白沙之
间也已
   乐安湖平王氏族谱序
余读诗至周室礼乐之盛以为形容盛德成功至极矣
然后稷公刘而下其陶穴取煅于耜采葛之事往往见
之篇章有若咏叹而不足者何哉盖至是而圣人教家
卷十二 第 21b 页 WYG1275-0267d.png
之道槩可窥也夫引譬小则志易从比类近则情易接
言之而改听者可以作其怠思之而戚心者可以防其
偷此其流风善俗逾久不废有以鼓舞之然也余族稍
众间尝考颜吕家训乡约之意行之诎于势不得遂其
后取族之谱次其世行而撰述之族人时时聚观焉感
盛衰之际或蹙然而悲览失得之故或忾然而慕较微
显之迹虽至愚者亦或俯首负惭而嗟当是时虽莫告
语若有发其矇者矣因窃自谓欲教家者取之诗以几
卷十二 第 22a 页 WYG1275-0268a.png
圣人之用心莫近于谱谱以考镜诗咏叹之其深入钧
也乐安多大姓在湖平独王氏著析处凡数千人行于
途有问名氏而不识者长老某某等患之相与谋曰吾
何以联其涣散而咸纳之人道矣乎既得大理节推绍
议合乃命某续谱谱成使价时等来乞言价之言曰余
姓出于金陵曰士尧者自分宜白芒迁吉水带原祠墓
存焉谱之所由始也五传而有延湖平之始也十传而
有国宝国器则上下二族之始也谱作于子纯继于时
卷十二 第 22b 页 WYG1275-0268b.png
宝景烈今二十有五世矣不敢后惧逸也不合带原远
也上族之系有吉水葛山之文才九江德安之文斌不
之详庆吊所弗及也匹配必书阀阅恶无教也铭而下
仕者二十有四人独子纯方贵时宝详焉惠政闻也济
甫而下举于有司者十三人独良甫详焉师草庐正学
也富者不书书谦铭而下五人能以粟赈义其施也信
周非赈亦书饰礼容知务也懿行隐矣书吴与董重节
也琏昌善而下四十馀人或仕或否均书之崇儒也为
卷十二 第 23a 页 WYG1275-0268c.png
王氏言者多矣独一峰东白是徵人也乞言不之他必
于执事传信也余闻而异焉胡其事与予似而又与时
相值虽然何以益诸惟昔圣人教家既为之鼓舞其辞
矣然大要自其少时习为长幼礼容俎豆诵说之节以
淑其性行俟其既长使之出而治民以行其所知及倦
而归则训于里门以溥利于乡党其材能下者躬耕孝
养而出其赢以佐人之急至于世变负殳与戈捐躯赴
公不皇其私是以闺门化之咸有宋姬共姜之风盖立
卷十二 第 23b 页 WYG1275-0268d.png
人之道莫大于此是说也周礼所由以兴而草庐传之
独详王氏之所习闻也数称道其所习闻者以振起其
偷惰由草庐之传以究九经之旨其仕则为韶州为金
华为徵江不仕则为云卿为寻乐为蠢庵以发粟之心
临财以治堰之力庇众以鳌溪护尉处变以贞妇姆训
子不云乎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兹独教家已
乎古之为诗者刺时政率先民风盖一国所慕咸在巨
室予乡去乐安不甚远又尝滥厕采风之职既喜德之
卷十二 第 24a 页 WYG1275-0269a.png
不孤而遗俗可正也故并道所以处族人者兴发之俾
有成焉
   庐陵贺氏族谱序
某尝从同郡诸君子为朱陆之会青原山中与前丽水
令龙冈贺公数相见公在会中年已高端坐竟日闻圣
贤旨要沉思颔首不喜辨说心窃慕之以为老而不衰
可训也一日衣冠造敝庐言曰贺之先出唐会稽凭因
令永新留家焉传四世而有曰美曰图曰琰曰绪诸贺
卷十二 第 24b 页 WYG1275-0269b.png
所从出也良坊大城下布庐陵荷山之贺出于美龙田
后田江头湾东上江头江南之贺出于图攸县湘潭小
车高田之贺出于琰赖田耒阳安成楼前界塘之贺出
于绪而钧则荷山出焉四世而下至于今二十有二世
总食指数万有奇而大吾贺者则若弁之诗泰之义性
翁仲善之达学士先生称述不绝于口钧惧后之无以
继也取旧谱绎之作谱序凡例世系者三曰内篇贵贵
贤贤稽实者三曰外篇于意若曰凡为父子夫妇兄弟
卷十二 第 25a 页 WYG1275-0269c.png
叔侄以至于群从者必求其慈孝和义友恭爱敬而非
徒以父子夫妇兄弟尊卑之名为也贵贵者为其能达
乎此贤贤者为其能守乎此而皆有实可稽亦非徒以
其贵以其贤之名为也然徒言之尔矣幸以子之身教
者教之可乎某谢不敏至于再公弗释也呜呼公知学
矣奚以言哉盖学也者所以学为人也学为人者学为
父子为夫妇为兄弟叔侄以至于群从而后人道始立
也人性至善何所弗能其待于学者何也今夫一人言
卷十二 第 25b 页 WYG1275-0269d.png
之十人咻之闻者不从其言而从其咻则知性之成于
习也十人言之一人行之闻者不从其言而从其行则
知学而后有教也故学非能为之谓也谓其有所弗能
而求以能之者也教非必人之能也谓其已能而人自
求之者也呜呼夫孰无父子孰无夫妇孰无兄弟叔侄
与群从哉则亦孰无人道之责而于学其可已乎是故
继志述事所以学为父子而亦以教人之为父子也反
身刑家所以学为夫妇而亦以教人之为夫妇也饰让
卷十二 第 26a 页 WYG1275-0270a.png
去争厚施薄责所以学为兄弟学为叔侄学为群从而
亦以教人之为兄弟叔侄群从者也贵者得此而身益
尊贤者得此而名不灭传者得此而文可远而一有弗
学则凡彼之越履斁彝虽非教之逸欲而习俗之移抑
亦均有责尔矣呜呼可无惧乎龙冈公以向衰之年坚
向往之志虽以子给舍君之贵而瞿瞿然如有弗及盖
知学而后能若此贺氏之族相观而善增其不能兴于
诗由夫义达其道以进乎圣贤之业安知不有出于虞
卷十二 第 26b 页 WYG1275-0270b.png
欧诸君称述之外而所以教贺氏者奚必取之他人哉
吾见贺氏之谱成而学者缮性辅世之训昭也
   洪同南巷宋氏族谱序
夫子有言吾犹及史之阙文盖传疑也夫疑于传削之可
也存阙文何居若曰庶几有所待乎厚之道也他日告
子张曰多文阙疑慎言其馀是又不独纪载为然于是
悟曰斯所谓直道而行者乎阙文借马二事盖以实之
其篇章固相联也檀弓言孔子少孤失其父墓夫鄹大
卷十二 第 27a 页 WYG1275-0270c.png
夫世禄也丧则君使人莅之犹不免失墓之疑而马迁
所纪尧舜禹传序累数十世如指诸掌较其世次疏戚
其疑特甚迁为良史其失乃尔况其下哉族之于谱犹
国之于史其纪载无专人而聚散无常势所疑阙者又
可知矣洪同宋氏之谱其存而可考者四始天定而子
温子环昌宪继之方其自丹阳而柘乡而洪同诸宋之
所宗也洪同而后有深清溢渺四派四派之后在吉水
为筱陂为苦竹寨为田心在庐陵为郡城在永丰为濠
卷十二 第 27b 页 WYG1275-0270d.png
上为白水而在峡江为石陂在新喻为某相去踰二百
里食指几万馀可谓繁矣以其繁而又聚散不常故四
谱所书咸不能无疑天定于溢下书孟祥而后以三十
七郎当之其配氏为不同子温去三十七郎易以宗瑞
宗武宗瑞而下五世无名而所谓大四位十一位与宗
武之后天定不能详也天定去必政混其子邦宁孙子
东为兄弟而以国允之子属之子先昌宪则书必政于
兄子后子先国允有三荣甫至子环之祖雍丘则又信
卷十二 第 28a 页 WYG1275-0271a.png
解文之过也至是田心诏等惧其久而益舛也合诸族
为谱而洪同则主天定昌宪永丰主子温群然持以问
于余余惟辨得失于数千年之前马迁有所不能强置
是非于众口之间孔子有所不能必而吾何以应之虽
然所不知者斯亦已矣自其可知者求之岂无是非得
失皎然于人心者乎即其皎然者而弗以从令为孝勿
以亿中为智勿以胜已为能固所谓直道而行也推不
从令之心则改过固所以善继也推不亿中之心则传
卷十二 第 28b 页 WYG1275-0271b.png
信固所以尊祖也推不胜已之心则自立固所以迈迹
也岂必求胜于谱哉吾尝从先大夫视穫洪同之野其
山水不甚秀特土物无奇品其俗淳庞而近于野然称
世家者必归之至论世必先田心其有以也宋氏诸族
其果求胜于人乎吾将告以常胜之道始于学文勿为
史迁之诬进而干禄勿为子张之过而要其所诵法者
必以夫子为师斯其人之名与氏必且不见释于后世
之谱其争也非君子哉是役也诏倡之而执事某某某
卷十二 第 29a 页 WYG1275-0271c.png
费出于众其以争而解去者宜虚其简俟之固犹史之
阙文也
   庐陵王田曾氏族谱序
江南之曾大抵皆祖武城而宗据其在吉水则兰溪为
名族予尝数至其里四周崇山叠嶂溪贯其中沿溪甍
闼鳞次栉比傍有故墅数处问之皆宋元名人如所谓
光庭者所居盖诗书之泽未斩而赀储视昔几倍每登
眺为之徘徊嗟咨久之嘉靖乙卯冬庐陵王田曾氏以
卷十二 第 29b 页 WYG1275-0271d.png
其谱来考所自出亦云徙于兰溪所刻文字如小堂槐
堂诸篇即予所至山溪与徘徊嗟咨之故墅也兰溪之
宅卜自南塘自林塘燬而衣冠凋落然其子弟诵习不
辍今王田在庐陵食指既繁赀储渐盛子弟恂恂知服
礼教岂亦气类相感然欤兰溪谱于各族所徙或载或
不载而王田所称徙自兰溪者为晋孙之后又几世而
为子贯子省子恕子勉伯仲始自为谱谱始于晋孙之
世曰是吾之近而亲者也而教授蔡公持已与乡先生
卷十二 第 30a 页 WYG1275-0272a.png
康公颒盖已序之自永乐戊子至于今又若干世谱之
不续者若干年矣于是某某等奉其长老之命既裁图
系之芜冗与名氏之未入者次第于谱复来索予言以
序岂以予尝往来兰溪知其故实而求正欤盖尝读曾
子之言有曰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
喟然曰吾人特立于天地之间无所假于外物者其不
在兹乎今夫仁义在人无财而足无位而贵无众寡而
有亲无今古而常存无远近而得名是众甫之所自出
卷十二 第 30b 页 WYG1275-0272b.png
万世之所宗也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以诚其
身身诚而仁义不可胜用是曾子之所为三省仁义有
诸吾身即贫贱寡弱不病可也况未至于贫贱寡弱矣
乎是故居富贵而不淫处众盛而不骄历久远而弥张
亦岂有假于外物哉有假于外必其不足于中中有不
足即外物之来未足以相益也予始徘徊光庭之故墅
忆其当时衣冠之盛文墨之富真足以脍炙人口然至
于今其可指数者安在故予尝以吾人特立者为兰溪
卷十二 第 31a 页 WYG1275-0272c.png
言之王田知兰溪矣不知溯兰溪以上有广居焉安其
居者可以宜家人以教于国而絜矩于天下此曾氏之
所遗今大学之书故在人人童而习之者也今夫善守
祖宗之遗者必且私其载籍履其疆域以保有其聚积
曾氏所传载籍明甚然其所遗要在于仁义有诸身而
已反而求之舞雩之风金石之歌相在尔室于王田乎
何有
   永丰水南程氏族谱序
卷十二 第 31b 页 WYG1275-0272d.png
永丰巨室在郭居者有水南程氏环南郭水外甍宇殷
殷咸累赀产擅艺文尤多忱恂长者及诸儒生儒生有
某某某时号八程皆秀颖敦朴可与陈述古昔明习理
道以故外邑亦知有水南程氏然闾巷不甚联比岁时
驩会弗尽辨名氏道遇或昧戚属先后诸父老患之于
是用中等二十有四人集诸儒生缉旧谱谱前世所由
来与后生未载者盖程之先武裔也当宋神宗时有程
巽者由洛徙歙为淮西戍夫子统立功建炎中官千户
卷十二 第 32a 页 WYG1275-0273a.png
子仁杰绍兴中进朝列大夫朝列子宾兴淳熙中移署
鄂州帅府帅府留后子梓忠梓忠子明秀有大勋淳祐
中授怀远大将军镇临江移守永丰圣岭子翔云继之
以他故谪右武将军戍龙泉宋亡遂失官家永丰之永
宁洲有四子伯源徙今水南叔源徙流原而福源之西
郭德源之枫木桥再世皆无后巽之戍淮宾兴之帅鄂
不常厥居明秀而下世有祠墓在永丰故谱始明秀而
宗伯源伯源凡几世无远近必书书必详生卒配氏于
卷十二 第 32b 页 WYG1275-0273b.png
是程氏之谱粲然有条画矣嘉靖乙未诸儒生以谱请
序予为援明道伊川以进之大意以为洛故无程由大
中而程始名微二程大中泯矣诸儒生不鄙予说受之
以归又二十馀年某复持序来索书予览之感焉当其
为是说以授诸儒生也亦慨然思以濂洛之学自任于
身而且持以喻诸人疑若易易然也今二十馀年以来
闻之者既已稔而言之者无所效不亦自愧于心乎且
夫二程之学主于求仁其言仁也以浑然同物为体者
卷十二 第 33a 页 WYG1275-0273c.png
也夫同物为体者谓其如手足于一身疾痛疴痒皆相
关也疾痛疴痒皆相关者思其所必安而营其所必救
此不待言而自喻者今水南之族凡几百人称谓之序
往来之迹体貌之恭吾知其不悖于谱矣其几百人之
善败利害若是其不齐也亦将何以体之见其颠连无
告者亦恻然而思为之援其气势之加于我者亦有忿
疾而思逞者乎夫言同物者不必皆血气之亲犹之曰
凡物云尔名为族类则固同一体而分也然于疾痛疴
卷十二 第 33b 页 WYG1275-0273d.png
痒顾有言之而不喻者则又何哉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诸儒生既以明习而且陈述之矣然犹有不能践其言
以推之于族类岂二程之学卒不可复明矣乎夫学不
明则仁道熄仁道熄则人已判而大人之业不传兴观
微而巨室之风不竞此非细故也夫子有言有能一日
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予以二十馀年之
久不能自效而顾以为愧亦何以诿于人哉孟氏有言
人病不求耳子归而求之有馀师诸儒生于二程是也
卷十二 第 34a 页 WYG1275-0274a.png
因其再请也遂尽言而书以遗之
   安成社布王氏族谱序
嘉靖丙辰予续秀川族谱族与安成社布王氏姻者介
其省祭某诸生某太学生某来请叙谱且曰世之言王
姓者咸出太子晋迁于琅邪望于太原自唐而上新书
具存吾无赘矣生唐之末长者讳该吾之始祖也长者
避乱由太原徙蜀由蜀徙吉之水东再徙庐陵荷山后
梁龙德元年有龙见舍傍将复他徙胡僧过之曰北走
卷十二 第 34b 页 WYG1275-0274b.png
百里遇三白止长者以为谶北入安城仅百里遇乘白
马者问其地为大小白茅冈因卜居之今连岭王氏是
也长者生二子长曰馀次曰肱肱长而武勇有智略从
金陵杨演征虔留家七里镇自连岭而徙者为栋头为
茅塘为什乡东向诸处皆馀之裔也馀之十三世孙宗
白翁绍兴元年葬母邑东庐居其侧其地有社祠泉多
瀑布于是人呼其处为社布社布至是始有王氏宗白
生层七层七生清甫洪甫清甫生介翁介翁生大屋之
卷十二 第 35a 页 WYG1275-0274c.png
震元花树之鼎元白竹之巽元洪甫生琦翁琦翁生福
元福元生复初复初生传芳则高村之支也元季兵变
谱失所在宗白十二世有孙曰奎登弘治庚戌进士既
为祠祠长者以下复谋于叔父乾湸更作族谱其后平
乐守一鹏续之弗及梓行至于今族属日繁谱之不登
者又几世矣此某辈之所惧也夫推所自出始于长者
其上不可得而知其下不可得而详者势也详始宗白
亲亲也亲之故贫不耻贱不捐否则贵富不敢他援一
卷十二 第 35b 页 WYG1275-0274d.png
体故也系以五世苏氏法也有名有行著妻若子生书
年卒书藏人道有终始也先世之诰敕碑铭诸文汇纪
之示不敢忘也先生其为序诸予曰吾之谱秀川也亦
若是虽然此谱之谱非人之谱也夫为谱者孰不本始
联众缉文比行以传远哉稽其实而一弗当皆弥文耳
夫人不亦有谱乎吾之初生性源浑浑声臭俱泯不可
穷诘不犹姓源未启乎居所而迁上下无常不犹择里
而处乎慎独不二庶类以成不犹本支蕃盛乎全而归
卷十二 第 36a 页 WYG1275-0275a.png
之毋忝所生非即本所自出乎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
夫妇妇以正其家非即世系相属乎言法行则以获乎
上信乎友治乎民非即汇纪之事乎然莫有举其废而
新之者何也脩人之谱者有弗谱谱斯远矣新书诸王
之谱足传者几人河汾少年布衣明王道著经训彼非
贵富显赫者也而万世之下犹然仰之夷甫身都三公
死于晋室宜其有述而不免于疵议者名实乖也不又
有蒙秽丛垢子孙羞以为祖者乎身随世往而取荣者
卷十二 第 36b 页 WYG1275-0275b.png
多莫大于实胜夫是谓脩人之谱脩谱之谱者人得赞
以辞脩人之谱非自反诸身弗可几也予尝以是告秀
川之子弟矣社布与秀川世姻相去地里迩甚其请序
也至于再三故以告秀川者告之乐闻人之善又勉其
有成固睦姻之道也
   泰和高平郭氏族谱序
今之亲爱尊事于人者其姓氏既稔其州里既辨其性
行既得然犹惧闻之弗详不足以尽探其实而或不相
卷十二 第 37a 页 WYG1275-0275c.png
值也又将徘徊其故居怆恻其遗物而拯恤其子孙又
恒惧为之弗力不足以曲致其私也彼其人往矣吾之
所亲爱而尊事者无所待矣犹然注其耳目于寂寞冥
昧之后岂冀斯人之我知哉斯其不解于心所谓情也
故心思有所属则见闻因之营以周见闻有所触则心
思因之积以固此无择于疏与戚而固有然者矧于身
所从出问其居不远于百里考其传不间于越世而又
诵圣贤之言敦伦笃行明道术而施之当世以永君子
卷十二 第 37b 页 WYG1275-0275d.png
之誉者其于亲爱而尊事之也情将谓何即使吾所从
出或至不可穷诘而下之庶孽之孑遗支绪之他逸其
存亡失得之故不幸不得识之耳目以致夫肸蚃展省
之数慰其思慕而安其栖处为之庆会问赠吊恤救助
之节以收其散败严其训饬以广慈厚于将来君子于
此有不以为歉乎哉即是推之谱之用情可得而知也
泰和平川郭君致祥与予同年举进士为人惇恂纯悫
而切于学问尝为给舍以直道见抑再起为嘉兴郡守
卷十二 第 38a 页 WYG1275-0276a.png
将大拜一且弃其禄归养终身不悔盖断断必为君子
者也既称其力之能为以联疏戚而训饬之其子弟咸
彬彬以文学进虽力田服贾亦多驯谨朴茂之风至是
复取旧谱续而新之推本其所从出自今蜀江高平祖
子高而上凡几十世至汾阳之四世孙御史中丞瞿始
自中丞徙泰和之龙泉乡十善镇隐仪冈而其子枢密
使延嵩则徙符竹数传至逴再徙云亭乡之西平又数
传而为子高子高上世有文胜者以善施仁其乡而其
卷十二 第 38b 页 WYG1275-0276b.png
后代有闻人如宝祐乙卯解元魁辽阳千户承宣固安
训导暹大宁教谕灿光化知县让京卫经历谕南宁同
知治则皆与君聚居高平者也君之谱追溯甚远而承
传徙居存亡失得之详上下四百馀年之间言之靡有
遗憾高平之族足于见闻若此吾意必有敦伦笃行之
士相继而起以植当时而誉后世则此其具矣虽然见
似之悲本于识貌无服之丧缘于知生庙而为之尸者
不忍离其形也祭而为之馂者不敢私其遗也然则肸
卷十二 第 39a 页 WYG1275-0276c.png
蚃展谒之数庆会问赠吊恤救助之节虽君子未之行
其能自解于心否乎嗟夫至情之发固有遏之而不能
使其止者彼其心思不齐所谓积以固者或不在是岂
皆不足于见闻欤抑所谓情者必本于学而后各得其
正而语之以学又必本之身以先之欤然世之以身切
于问学者恒不多见是谱虽具犹不足以触其心思又
况并谱而忽之者也君子为此自谓终族父南宁之意
且以支庶繁盛不能人给则别五宗之亲授之其长会
卷十二 第 39b 页 WYG1275-0276d.png
予缉秀川之谱垂成而序谱之命适至自喜与同情也
遂本情之至者为说亦以著君之用情盖有本云
   银溪谢氏族谱序
江左之世竞门户门户之盛以王谢为首称至其保全
功名无有挫衄王固非谢比也尝读安石家传其诸彦
杰之士皆出群从故封胡羯末之号传为美谈岂亦一
时之气会哉然史称安石处家尝以仪范训子弟又时
时以言戒约之似又由于谕导然者其故何哉古之医
卷十二 第 40a 页 WYG1275-0277a.png
卜必善累世汉氏经说咸祖专门夫医卜小艺也经说
儒生所有事也犹然必待累世专门而后精谕导之功
焉可诬哉江左品藻先器识而尚才智夫器局于质矣
识则可以学而弘才限于禀矣智则可以学而广广智
弘识则器可大才可通气会与谕导固相成也予邑中
谢氏惟银溪为最盛其在宋元国初投仕牒者无虑十
数人故乡里有为二谢三毛之语盖华之也自余之少
三四十年以来绾绶佩符不绝于当途起进士而衣紫
卷十二 第 40b 页 WYG1275-0277b.png
者前后相踵彦俊在庠序多魁厚简朴之资则又气会
之逢也其后因为婚姻数至其家见其长老博大惇恂
而本于慈俭内外习尚具有成规而讽诵诗书承传统
纪不至二三其旨然后知其缵述既久远矣迩者参议
潮溪君待次于家以旧谱相传凡三书而来者日增不
可以无续也复缉为二编以遗族人首谱例次训诫次
世系次杂纪而下编则首诰敕次文献凡涉于溢美腾
伪者摈弗录有维持之道焉谱成谋于族之长老遣诸
卷十二 第 41a 页 WYG1275-0277c.png
生某某致书币委予叙之惟谢之先本江左至豫章太
守颢之子雅尹兴国遂留衣锦乡又三十二世曰昭祖
者徙银溪在绍兴之七年参议君以其近而可据也续
谱断自锦衣而以昭祖为一世至于今十有六传生聚
之繁物产之殷衣冠之众骎骎甲闾右矣乃尤拳拳于
训诫纪载之详其深有意于谕导非耶江右盛矣考其
羡慕惟在器识才智之选故其训子弟而戒约之者不
出于仪范呜呼彼所谓仪范者岂皆圣人之教抑亦不
卷十二 第 41b 页 WYG1275-0277d.png
免于世俗之所品藻乎银溪今当圣学大明之时而儒
者维持之效厚伦理而敦道谊即家庭闺阃之间以尽
慈俭惇恂之实处则即所行以善其乡出则即所志以
善其世固不直为江左仪范而已史又称安石虽受朝
寄而东山之志始终不渝是当时谕导所在虽不尽闻
要之一一必本诸身故言易入而不疑也呜呼安石且
然而况不为安石者乎圣人之教折其众议则为经说
见其一节则为器识为才智而全体诸已则德日崇而
卷十二 第 42a 页 WYG1275-0278a.png
教自行未有无诸已而能喻诸人者也予与参议君皆
谷平李先生门人其诸彦俊又皆以圣学问荅相往来
既皆任谕导之责矣将无有进于是者乎因为之序以
先之
   泰和邓氏族谱序
一峰光生隐金牛山山深溪毒从者多病惟泰和邓公
鼎岁馀无所苦先生器之比登进士为邓睢两州有惠
政擢郎中尝谒告捐俸合食族人力竭乃已余少闻而
卷十二 第 42b 页 WYG1275-0278b.png
羡之无何与其子玉瓒同举于乡才一再见不及问家
世嘉靖己未县学生邓用光等持谱请序考其代序既
甚远而所祖止于慈溪主簿晞颜晞颜在宋绍兴间自
建业始迁西昌六世为神童有兴神童五孙传者三人
辉叔徙城西焕叔徙水南新叔徙冠朝三叔之传十有
二世达可以后仕者闻于时隐者闻于乡上下三百馀
年文学行谊磊磊可举者二十有六人盖公其一也公
居冠朝其磊磊出众上尝欲因叔祖文渊所为谱增修
卷十二 第 43a 页 WYG1275-0278c.png
之力不逮以付其叔壁子球瓒瓒为虹县知县与二人
先后逝皆不果于是用光及诸学生天祚集乐成瓒之
志而水南城西又多长老克绍前闻恳恳佐费致期相
之盖邓氏居泰和几二十世至是始有完谱入梓呜呼
难矣当余闻公事时无问其家世如何也即使杂于委
巷素无冠裳阀阅之荣吾羡之者不加损焉何也以其
人也比知其家世且有冠裳阀阅之荣矣乃益为邓氏
羡何也以其得是人也然则人与谱将孰轻重彼欲重
卷十二 第 43b 页 WYG1275-0278d.png
其谱者果何以哉夫人所可重者为能通天下为一身
彼其一身犹夫人而天下至广安在其能通之则仁之
推也故不独称名于谱者为甚戚而且旁达于蠕动夭
乔之类不独饥寒触于目者为可怜而且有关于疾痛
疴痒之情公之合食近矣自予观闾里间群居燕见称
名未始不以谱也彼我相形贵富相轧稍涉利害所争
仅锱铢而相持辄断断不暂释彼岂异人哉诚惧其子
若孙有所不足思以遗之势不能兼耳夫爱子若孙孰
卷十二 第 44a 页 WYG1275-0279a.png
与于自爱其身今夫趋名于朝趋利于野冒寒暑轻险
阻弃家室而淹岁月以求之非不知寒暑险阻能害吾
身不胜其求之之诚也诚于求道者亦何异于是身弗
恤矣乌暇计其子孙何若又乌知有彼我之形公之推
仁其始于金牛之游乎夫忘其身与子若孙宜非情也
人顾羡之以为谱重是公未竟于谱者称名未尽书耳
夫谱之为书非止以详称名而凡得书为公之族者皆
有可推也推求道之诚于分之所当为凡世之龃龉拂
卷十二 第 44b 页 WYG1275-0279b.png
逆皆吾平生之经尝而不可怨推合食之仁于力之所
可及凡族之强弱众寡皆吾四支之肥瘠而不忍伤反
诸身率其族人使称名者不为徒书如是独公能重谱
哉方公竭力合食当贫矣至于今其子若孙未始以贫
病此耳目所逮也逮则徵徵则信信则从羡邓氏者吾
知其众矣某等凡再及门其意勤甚而予自少已羡邓
氏乐道其善又故旧也于是乎书
   万安横街刘氏族谱序
卷十二 第 45a 页 WYG1275-0279c.png
儒者论风俗必先立宗顾未有原其所以为宗者夫宗
之为言相率尊之云尔先王深知人之常情耳目之视
听必有习心志之趋向必有归不可无与宗也则又以
为敦恂启迪不逮于表仪之崇严气类感孚每资于户
庭之浸渍于是即其骨肉至戚立之五宗假禄秩以统
之约其视听之所注趋向之所主而不至于涣散是宗
法也宗必有禄秩而后立故其尊比于君道五宗之人
不敢以其戚临之而其法亦易以行后世贵不世禄代
卷十二 第 45b 页 WYG1275-0279d.png
不袭贤二者常不相值故有业足致远不自行于族党
之间言当垂世不即信于朝夕之内若汉之石周宋之
陈吕乃幸而间值焉耳如是而谈古之立宗不已左乎
吉安多巨族各以阀阅相侈竞又能严祠祀以萃睽离
缉谱牒以明昭穆其意皆本儒者所论将以补宗法之
不及而维持之非不勤也然观风俗惟万安横街刘氏
称最善尝就而询焉其先自汴为万安丞有惠政民爱
之子孙留家邑西门仕渐融显七世以来凡一尚书一
卷十二 第 46a 页 WYG1275-0280a.png
侍郎两布政使其他都转运使参政行人州郡长倅参
军文学至数十人而举于乡者岁不绝踵其起丞簿至
台省父子兄弟相继与省华家世颇类侍郎公直道忤
时饬躬范后视正献原明亦若近之世为大官无所失
德比之周仁莫或高下其家规驯谨徒御简朴与人交
际不违尺寸童孺靡艳服之饰衣冠无崇阿之居盖有
阛阓所狎而臧获见嗤纨绮所安而闺阈不识肫肫乎
中涓之遗风也将非得之濡染以成其性传之唯诺以
卷十二 第 46b 页 WYG1275-0280b.png
豫其防欤抑亦鼓舞于声望之重裁正于端凝之操欤
吾于是益知宗法之立必有所藉儒者之论其亦未槩
今古矣嘉靖己未刘氏长老咸思知县璜惧谱牒不续
六十有七年而名不登者二三世谋于群从分任其事
以庶几所谓补宗法者其年九月因参政君某与其子
弟索言于余忆侍先大夫言名臣必及侍郎往岁与继
卿氏游称莫逆得闻参政昆仲历名藩皆为良吏比见
与之偕者又皆气柔而貌恭无近世宦家态喜其维持
卷十二 第 47a 页 WYG1275-0280c.png
者众将风俗日复于古可期也为之庆曰古之宗法不
行于今矣然今之为谱者统于上而为父母祖父母以
至于高曾孰非五世之宗联于旁而为兄弟伯叔以至
于曾祖伯叔孰非五宗之人此郡邑诸族可得而同也
五宗之人视听之所习趋向之所归咸知相率尊信其
高曾所遗而不至于涣散惟刘氏则然郡邑诸族不可
得而同矣夫所贵于贤者谓能以身为人宗而不必见
之于其身身信于人此至难也人信之矣身且有位位
卷十二 第 47b 页 WYG1275-0280d.png
且世焉此又难也世其位矣相望而起将尊信者久而
弥固此尤难也然则刘氏诚亦何幸而为之贤者将何
以待之语云登高而招不必力顺风而呼不必疾审若
是即谓古之宗法犹存可也呜呼古以其法今以其实
以其法故可常以其实必有俟乎间值刘氏是矣论风
俗者其尚有考于斯乎
   泰和梅冈王氏族谱序
夫能自得者斯一无所羡于外岂独君子之心身为然
卷十二 第 48a 页 WYG1275-0281a.png
即人之术业亦有之工鼓瑟者违时好甘饭牛者忘爵
禄彼固有胜之然也岂独术业即人之族类亦有之一
夔之足非假伯仲八元之才未兼勋庸仁不可为众也
贵无敌于贤也自昔尔矣今世谱族类者吾惑焉援远
胄则先神圣附华阀则连望郡饰弥文则傅史书非不
侈听闻也反诸身枵然而靡所存此何以观之吉郡多
世家又率不鄙予言听其论次因得究其习好所在至
梅冈王氏尤嗟异而叹赏焉往予游泰和闻士人谈梅
卷十二 第 48b 页 WYG1275-0281b.png
冈居室之众子姓之蕃诗书之泽称盛闾里间奕奕然
莫或过也比从佥宪君鸣臣观宗谱其系出南唐保大
中吉州法曹公徽之后未尝援远胄又几世启相由庐
陵甲村徙今泰和梅冈未尝附华阀自七世仲端八世
致恭致尧致平而下至于今二十五世其序述皆本刘
胡梁三公语未尝饰弥文于意亦曰世与辽远而莫徵
孰若信其所可知人与涣散而不伦孰若念其所当厚
言与夸诩而无当孰若求其所必传其将务孝友之实
卷十二 第 49a 页 WYG1275-0281c.png
而不以外衒者哉夫无凿于外者其中必坚假之人者
既轻则责已也必严以笃吾意梅冈族类其将日有闻
也序梅冈之谱者皆言宋进士致尧之易传与致平祖
孙父子兄弟之科第元之诗明兴伯奇履善两监察之
政琛脩伋之文学至是而有佥宪君及合肥君育仁两
君皆登进士有声以为梅冈术业之善相传若此余未
暇考其上世惟佥宪君为给事中以直道外谪起今官
为人博厚恺易禄食几二十年奉入尽均其同生无有
卷十二 第 49b 页 WYG1275-0281d.png
分异遂皆以弟子员著声郡中兹特其一事耳人之昧
尺寸者即锱铢动颜面矧奉入垂二十年谁能捐之自
非孝友至性根于中宜不易也诚易之即其行于天下
必求称吾之心视外物去来皆不足以为轻重此其心
身自得当复何似美成在久积之近而风且远被观梅
冈族类者又何适乎吾将执是谱待之也予弟先居辱
佥宪君儿女好因数与往来既得论次于谱乐其有成
也遂尽言告之
卷十二 第 50a 页 WYG1275-0282a.png
   滁阳胡氏族谱序
江北古来战争地滁和以东五代至国初尤当兵冲蹂
践抄掠莫计启辟夫土无宁宇人无彊宗转徙靡常见
闻弗逮厚本敦爱感无缘生士人非甚好古视谱咸若
赘馀其势固然也惟江以南中原限绝祸非难首定自
传檄间入割据败不旋踵宋元遗称僻隐宛存故谱牒
莫盛于江南而附援亦惟江南为甚世下俗偷重远交
而阴圮族内行乖矣彼其附援非哲人名贤即古忠贞
卷十二 第 50b 页 WYG1275-0282b.png
端廉之裔谓世夸严荣羡者也顾所存乃不在是子孙
将何以观如是即谓谱牒固为赘馀亦可也滁阳胡君
汝茂博学饬行慨然有古贤哲贞廉之风其自立既足
远闻间撰谱牒联族上溯止七世无附援述训戒次列
有纪复举存乎礼之大者告宗人士予尝辑家谱颇疑
姓源考始祖以墓为据传内外言行巨细俾知法准不
谓胡君论适与合夫能存乎已者旷时相感即古贤圣
犹且几之矧追远以厚本连类以敦爱人性所同岂以
卷十二 第 51a 页 WYG1275-0282c.png
风气习俗间哉江北谱牒其必自兹广矣
   东门徐氏族谱序
吉水城中多世族其聚散大抵无虑数十家然生齿赀
产咸不逮东门居东门内外称世族者不下十馀家其
生齿赀产既相称而世固多闻人先大夫在武宗朝最
善南峰徐公穆公博学高才负时望官至侍读学士不
竟其用以卒于是所谓十馀家者自视又若不逮徐氏
自学士没其长老益自矜重诸生在学校中时复藉藉
卷十二 第 51b 页 WYG1275-0282d.png
有声而万州判官焕又数数以所为祖祠规约求證可
否自馀祭冠婚丧咸有品制训饬可诵间又谋之长老
遣诸生光述等持新谱请曰自我明来徐氏为谱再矣
在永乐间则有自南城南两公在成化间则有泉州教
授公鼎鼎之为谱也自宋通判以下咸能道其世业而
保宁同知公礼又自以其意列为谱图图世系详甚自
成化至今且百年谱之不续者三世三世而不书恐遗
忘者众无以成先世之志也幸为叙之于是某又知徐
卷十二 第 52a 页 WYG1275-0283a.png
氏闻人不独学士而同知又予先曾莫逆盖通家也乃
敬复曰诸君知谱不续不可以为世族亦知学之不续
不可以善世业矣乎夫所贵乎世族者非生齿赀产之
谓也有世业之谓也今夫农圃医卜钓射猎奕之善其
世业也虽以庸贱之品委巷之陋必有指而趋者焉谓
其有所传也彼农圃猎奕非大业也而且以世名况非
农圃猎奕乎君子之学以成身必有资于世济也何以
异于是何则闻见习熟话言不能发其蕴感悟迅速授
卷十二 第 52b 页 WYG1275-0283b.png
受不能达其机譬之于射十人议之不如并耦而进之
足以示礼乐也惟医亦然百方拟之不如一剂之效之
足以辨虚实也故能继其学者得于家庭唯诺之间杂
以俗而莫之移成于蒙幼导化之素终其身而莫之变
夫是之谓以身淑人夫以身淑人者不言而教行以言
淑人者言湮而教熄其教行者世以为准教之熄求一
言之善弗可得矣虽然一言之善苟存矣亦足以训则
焕之规约是也矧于有之身者哉忆往年诵学士文尝
卷十二 第 53a 页 WYG1275-0283c.png
以铁炉步喻世业之不竞者徐氏闻之旧矣然则今昔
之以东门名也非有自哉是谱也长老主其议者曰某
某纂缉登录裁以义而增未备者为某某而焕盖教授
之后故知竭力继其业光述又尝学于予即非通家予
之言亦乌能已也
   泥田周氏族谱序
吉水乡五而同水为最大同水都八而六十一为最大
都之故家且十馀而人至众时至久惟泥田周氏盖姓
卷十二 第 53b 页 WYG1275-0283d.png
之大者也余家两婚于参议公而先大夫为甥其会孙
郧阳同知子恭故于某莫逆知其族在宋元贵显颇详
比试诸生联名尚书延而第进士则宪副汝员为同年
郧阳称表叔尚书为表兄宪副婿于余族实姑行也每
聚辄言宋谱始于嘉泰尚忠起宋淳祐戊申梓于克开
士宁诸公其后大德泰定屡修于寿伯祖孙在洪武甲
寅则有观国为首在永乐丁酉则有岐凤时立为首而
宣德谱则主事公南巽御史公皞脩撰公时简学士公
卷十二 第 54a 页 WYG1275-0284a.png
功叙参议公纪知府公源主之至于今百数十年且未
续而吾后人幸禄食而奔走四方不一暇则为奈何未
几次第即世嘉靖癸亥族长老道治等竟其事而尚书
尝命子弟捐百馀金为倡若永新之胜乡厚田安成之
横龙连岭庐陵之周原湖山新喻之城西罗坊咸助其
费而在泥田者成之盖其力厚故易举若此长老谓余
亲且故不可无言往见故家诸谱咸祖欧苏两公苏谱
主服制服以五故止五世上杀下杀世至于九则服之
卷十二 第 54b 页 WYG1275-0284b.png
变极矣欧出吉水喜远胄胄远者世多不续故尝揭系
立之传以间之泥田始沂滨下逮所生列图以九盖苏
例也图首汾翁揭房之派而不立传杂欧例也长老则
曰注而复揭赘矣曷尽从苏顺乎乃损之附以各文文
与世增越几月而竣事尝谓诸长老曰而知而谱之类
于苏亦知苏之用情矣乎夫服之有五本乎一身至于
曾高孙玄而旁极于亲尽固苏子所谓势莫如之何也
彼出于亲疏远近而无有乎贫富众寡之别原所禀之
卷十二 第 55a 页 WYG1275-0284c.png
良靡所加损其休与戚通为一体五服有所不能限则
其情也呜呼五服之制礼之为教云尔矣有不肖者出
虽至戚犹歉于迫恻恳笃之怀而惟已之适彼暇守其
法而不贬抑哉惟夫性近于厚不忍少浼以庶几贤者
所趋乃能仅仅勉徇以就礼之常斯亦鲜矣过此而推
已之情以均五服之所不及凡谱之所书等其骨肉固
甚难也有能不阻其难而进所知由一族以至天下岂
有辨族之谱其一验矣今试求之有书其父母之名而
卷十二 第 55b 页 WYG1275-0284d.png
不动心者乎有书其兄弟妻子之名而不动心者乎夫
人莫不有父母兄弟妻子固一身之所值然未有为之
迫恻恳笃者则又何也夫人之自私者一身之外莫能
相同苟弃形骸忘尔汝即一身之外其视人与天下亦
何以异故能同于族者必能同于天下而无有乎亲疏
远近贫富众寡之分是治谱之学也而其母以苏谱治
谱而善体之其体之已者能推乎人而靡有间于亲疏
远近贫富众寡使他日出是谱也咸有所放而不敢以
卷十二 第 56a 页 WYG1275-0285a.png
载名之书视之其于大姓先世固皆不负矣乎于是谱
垂成凡增入者必原乎旧配之名氏究实书之存言务
择其善不必备而美行诸足法者别为列传以传即亲
疏远近贫富众寡一视罔异意曰此皆沂滨之后也盖
自沂滨而下几三十世小大必详而永新安城庐陵新
喻既仍共谱外系者凡八而劳于谱之长幼共续谱者
具在自叙中附见别简
   高安云冈况氏三修族谱序
卷十二 第 56b 页 WYG1275-0285b.png
江南重谱牒多推原世系所由起与何代相准自始封
迄今几百年少亦不下数十世其真赝不可穷诘而父
子承传祖孙分聚莫不凿凿可据至举他书相证或疏
或密或增或损即彼此不能吻合也故江南谱牒率远
胄而多贵种任割截而轻附援槩之名宗得免者鲜矣
况郭山君之治谱也异于是其言曰吾况之族不繁徵
诸此文不相属吾考其可知者以贻诸后求为可信而
已于是迁筠始政公迁云冈始景仙公遭元不纲避祸
卷十二 第 57a 页 WYG1275-0285c.png
外徙太祖初民咸复业适当均仁公之世故均仁公者
中兴之始也均仁之事太祖也赴京陈言十二事思以
便民而山租愿以钞代钱曰其顺贫民所有乎太祖闻
言欣然纳之自筠而上不敢妄附慎也自筠而下有况
琏公有况文公事相近也况钟公况玉公行可传也况
长宁公史不磨也且曰欲尊祖而睦族者庶有省乎盖
佥宪彦琛公理问俗庵公四一居士公正郎汝明公有
事于谱至于予又三修焉是郭山君之治谱也于乎其
卷十二 第 57b 页 WYG1275-0285d.png
过于人也远哉夫务上人而少根据江南之俗大抵类
之求其实胜自力诚难事也不惑于俗而惟尊祖睦族
之求以庶几于实胜而不见从事之难此其人尚得以
耳目拘之哉且夫祖庙见重于人而为世世尊仰者亦
曰实有诸身外物不得胜焉耳均仁公之陈言盖其一
也当太祖之图治也下至微贱片言不遗意曰为吾言
者其必有苏息乎而均仁公不远数干里身至阙下事
为之虑至于以钞代钱垂戒深远盖江南免于钱币之
卷十二 第 58a 页 WYG1275-0286a.png
患其思审矣夫痛钱币之患不啻吾身自罹其苦即思
有以处之使患重于钱币不啻吾身自罹其苦者从可
知也幸而不比于钱币之重而身之所罹者乃其至轻
又可知也推之至于一草一木一饮一食其事不尽仰
于人而彼此相去不至数千百里之远举手动足足以
施无穷之利兹不足为乎又推而至于所及不止一人
而吾之所为不可以时计者不知凡几则是为吾婴情
者尤种种也又推而本吾一身卑高先后咸有所仰以
卷十二 第 58b 页 WYG1275-0286b.png
至颠连无告皆思有以庇之斯又善于尊祖并睦族之
仁举之矣是道也独谱牒哉其又止于善俗而已哉郭
山君与予同举于乡幸皆同弃于时得以尽力于学而
郭山君不予弃也喜其远俗因可语而尽以告之
   澄溪华山周桥罗氏族谱序
吉多罗姓虽融塞不齐大抵皆祖印冈崱矣余家牒记
祖崱仅识名耳其业美劣无徵然他氏牒记稍异或曰
冠军将军恭后或曰南唐进士颖后或曰吉州刺史是
卷十二 第 59a 页 WYG1275-0286c.png
何据也惟澄溪祖弘正云澄溪者少保通里也英皇十
四年北虏额森以计中中国天子兴师饬边困于上木
百官行成通起儒吏以都御史提兵当关掩穷其归额
森沮谋累官太子少保世言少保多智喜术善任变又
精风角伏射等技神其军事以故能立勋今考其策危
几遏骄悍寄障一面岂非伟然奇丈夫哉少保谱曰弘
正本崱后居白芒任吉水簿因访崱里道死东池葬池
上故至今犹名主簿塘子孙散居塘南澄溪间遂为澄
卷十二 第 59b 页 WYG1275-0286d.png
溪氏其后五世孙徙溪北华山一为华山氏又九世孙
徙周桥一为周桥氏白芒以上滉瀁不载载弘正始少
保薨谱不就厥后郡丞柏举人谅学生可久缉价楠竟
业云余尝读史列传推见本始未有不抵隆贵裔圣哲
以为善源至其證故虽挽除削繲邮肆治畦诸恶业弗
讳然后知其为训深远也孔子曰有教无类今夫汗血
超毋不离提奔搀檀女贞何殊植性彼其裒然不群者
材力凌轶文采固缤纶矣是以循墙伛偻实基素王文
卷十二 第 60a 页 WYG1275-0287a.png
身自屏姬犹吴俗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作者创列加于
纂述久矣近世水心系源武岗谈者必先文毅西岗三
大夫非必君章仲素支庶也人至歆之若世希有故曰
庄厉之士白屋焜华憸刺之夫冠綦髡跣且如联附簪
綟席胤组圭而显蹈大戒子孙罔敢称藉此其食报固
不比于短祚哉腾蛇之游无所附援绛绩所摈虽芥羽
金距不登翰音场矣语云人貌荣名迈迹盖愆贻无彊
庆独貌耶谱言少保祖恭性伉爽矜志节尝以十策干
卷十二 第 60b 页 WYG1275-0287b.png
文皇并论救江宁上元两知县罪有古豪士风治器尚
型渐习则然谚有之而翁播耔骄子射时言难守也余
亲睹郡丞行事甚淳谨与其子弟游多颖笃克类自非
振树恶能符于世德哉
   山原罗氏族谱序
三潭罗君晚年与先大夫为莫逆交嘉靖辛卯壬辰延
为子弟师于是昕昕相对每程课诵稍暇即索纸就窗
隙细书及暮乃罢取而观之山原之族谱也予起告于
卷十二 第 61a 页 WYG1275-0287c.png
京师君送至桐江袖中出二简斋铭一请谱序癸巳以
后予以忧病出入不获践诺者二十四年丙辰予辑秀
川族谱因忆前请索谱于君之子瑾恍然今昔而予之
颔且垂白矣予族与山原同然所出秀川祖崱之先本
湘东人而序谱者咸谓豫章徙同江莫辨其自独山原
祖襄阳拯拯为吉州推官在郡志可考子日宣举庆历
进士具载学碑中是时秀川科第尚未兴也秀川诗学
始于印山武知军棐恭实状其行印山仲子上行卒安
卷十二 第 61b 页 WYG1275-0287d.png
仁智县武冈闻讣而泣且为之铭载其仝官相得之殷
两家气味之同又不独先大夫之于三潭君矣君之谱
既增昔之未备至于家规礼训使人人展卷而兴孝弟
之心有所依仿以保合亲睦有维持长久之道贤里皆
有所益又足以起予之不逮山原为世家其维持者代
有其人后之人尚思体君之言等而上之使秀川之族
感发而兴以复相与之盛是非人间大快事君虽不及
见必且瞑目地下矣
卷十二 第 62a 页 WYG1275-0288a.png
   秀川居徙考序
余观生民诗述后稷之生至于平林委巷不隐其陋岂
直显神异张幽怪盖反始怀旧人性本诚而积累难艰
固足耸示子孙动忧勤矣今人去家数舍许闻故乡事
无问验否瞿然悲感或至泣下此非好诬崇诞也耳目
不逮则见闻因之眩易不可得而强抑也余往入秀川
见颓垣败瓦杂榛荆间问之长老或曰是先世之遗今
某其子孙也或曰是外徙而不归者也于宅姓屋庐则
卷十二 第 62b 页 WYG1275-0288b.png
曰是吾族子孙不能保而归之者也而幸存者又皆经
历兵火凡几易地而始复余于是徘徊嗟叹若不能去
久之颇尽时变兴衰之故有郡乘国史所缺遗者十馀
年来长老渐亡虽欲再从追问且有不及之悔况后余
而出者耶于是别简识之崇宁前事简而语详其后变
数而语略简者系以世数者系以年总其纲故特书尽
其变故分书此二者书之大较也年莫可考约其时类
书之析产编户以著齿繁夫四民未有不出于编氓者
卷十二 第 63a 页 WYG1275-0288c.png
比闾什伍以联之王政之大经也室败与更主书废反
旧书复轻弃所有书失家之正寝尊与祠同先人神灵
在焉弗可后也祭田之失复谱之续书皆事之大者也
表宅树风声也灾祥辨安危也潴堰守望以厚义也
不名所自出苏氏法也旁及不遗亲也详先君情之至
也不旁及闻不逮也复为之说不没所闻也而朝廷郡
邑之事因以考焉观时变者必有取于此
   秀川内外传序
卷十二 第 63b 页 WYG1275-0288d.png
易有之男正位乎外女正位乎内男女正天地之大义
也其象曰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呜呼言行善固所
以正位内外言行善矣家人之道有弗尽乎虽然其外
云者非独昼不于寝之谓也其内云者非独夜必以烛
之谓也孟子曰其君用之安富尊荣其子弟从之孝弟
忠信明进与退皆有事事记曰男子之生桑弧蓬矢志
于四方是也妇人之事不踰阈谨酒浆共蚕织而顺教
令可以称幽贞矣故礼男尊而女卑言乎内外而职之
卷十二 第 64a 页 WYG1275-0289a.png
小大远近不亦较然矣乎圣贤之学千古之远六合之
内不出于性分性分得而天地参是故上焉者以辅世
其次易俗其次宜家其次保身自保身至于辅世其小
大远近亦有间矣槩于善则一也故一言一行之足诵
人斯传之矣传也者传也传之必爱其美而则效之其
能已乎洪先自幼服膺庭训口授耳熟不敢怠忘比考
手泽见闻益广缉而纪之渐成篇帙足则徵徵则信故
遗稿附录备载下方昔鲁卫同姓史记别立世家盖贻
卷十二 第 64b 页 WYG1275-0289b.png
谋择术家殊人异启后不可不慎也人居不比者其传
亦再更端以著世业疏与数皆据情实无敢借辞妇不
别简取诸从夫与子之义抑亦观其刑于云尔夫人不
皆善也固亦有为不善而书之足以戒者详其善隐其
不善虽其人无足诵而交游有以善言至者存而弗去
抑又何哉所以示友道至重亦曰顺人之至情且诱之
也虽有至弗良之人未有不爱其先人者呼其祖父而
誉之即绝德不以为饰伪蒙垢秽语辄艴然赪色不悦
卷十二 第 65a 页 WYG1275-0289c.png
而于他人则否非好善之心独明于此而闇于彼也此
诚骨肉之亲不可强而同也今夫谈圣贤之事咸恐畏
而不敢当者其故非难知也以其出于教诏非耳目所
睹记也惟夫家庭唯诺之间闺闼宴昵之实声闻之所
薰蒸意熊之所浸渍不俟察而明不待诏而喻其去耳
目睹记又加切矣有举祖父之善而夸诩羡慕之不置
其言岂不易于相入而其行岂不易于相袭哉夫善者
必可传矣而于骨肉之亲又诚好而莫或疑则是余言
卷十二 第 65b 页 WYG1275-0289d.png
必有取于族人也虽然余岂徒以言也哉传曰身不行
道不行于妻子其身正不令行矣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作内外传
   秀川名位表序
呜呼自大时府君而上其隐与显世代辽邈吾不得而
考矣府君居戡村者又八世凡二百四十馀年而始以
儒术显岂不难哉盖考宋大观至于今四百五十七年
之间致有名位者二百三十九人云孟子曰孔子三月
卷十二 第 66a 页 WYG1275-0290a.png
无君皇皇如也彼圣人者用则行舍则藏何遽至于皇
皇哉伊尹曰一夫不获时余之辜天下之饥溺若禹稷
之饥溺也是故畎亩稂莠农之耻也器用楛窳工之耻
也臭载背时商贾之耻也违教丽法齐民之耻也缺卒
败伍将帅之耻也教化未明德泽未降庶职未熙群生
未和此独为士者之耻非它人所当与矣知耻而皇皇
矣上之人不能以礼罗致则亦不得枉已从之故三月
皇皇不能已于一日接淅而行者乃所以为孔子也为
卷十二 第 66b 页 WYG1275-0290b.png
之礼罗致之矣名不显位不当则亦不足以为士故名
与位者上之所以致士亦士之所以自致其用也于乎
后之罗而致之者未始不为礼矣果不愧于士矣乎君
子疾没世而名不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于乎此吾表
所以作也宋之罗致凡九途曰舍贡曰解试曰童科曰
国学曰漕举曰正奏名曰特奏名曰铨试曰恩封元有
乡试国学铨除加辟举军功道术而为六明则乡试会
试岁贡国子保举吏员军功恩荫封赠其数视宋而制
卷十二 第 67a 页 WYG1275-0290c.png
不同时势异也当宋之初有解试进士童子国学诸科
其诸州解试得省试对策者为进士赐上二甲曰及第
三甲曰出身四五甲曰同出身皆谓之正奏而落第仍
还本州故由进士者其散官书左而它途书右示所重
也开宝间与十五举者本科出身名为特奏一曰恩科
其后虽一二举间亦得与而其科亦且四等童子科有
明经有文试明经止于记诵而试文者得永免解若国
学升补止在京师崇宁以来行其法于天下罢诸州解
卷十二 第 67b 页 WYG1275-0290d.png
试而州以学生分外内上三舍入辟雍登太学俟命殿
试谓之舍贡宣和三年罢之南渡后止一太学其法岁
一放补入外舍为补试内舍为监举上舍为舍试而以
外学中下等入者为混补取之诸州解试乙榜者为待
补天子幸学特与免试入省为恩免此三者国学法之
稍变者也景祐以来虑取士不广凡依亲游学与职官
门客去家二千里者得就所寓转运司解试谓之漕举
一曰白头科淳熙中进纳借补军功官皆得相沿而荫
卷十二 第 68a 页 WYG1275-0291a.png
补及杂科人则就吏部铨试其荫补之法自朝奉郎以
上遇大祀大庆及当磨勘辄与一资而父母之封则自
国子至于解试者皆得请焉此宋之九途而待士之厚
亦略可见矣元时贵国族而薄汉人宠吏书而鄙儒士
至于道术亦甚尊显故铨除中多属吏胥杂流若所谓
舒库尔齐者则御前控鹤诸执事也延祐八年始行乡
试于行省盖混一者三十馀年矣然解额既亏未久而
罢至正初始复再举而天下且乱有行之一州者若赣
卷十二 第 68b 页 WYG1275-0291b.png
榜是已其他国学所举与荐辟所授止于学职天下既
乱百姓自为团兵乃有义兵军功其死事之赠行省承
制天子无所问也我太祖皇帝之兴不吝爵赏豪杰景
从既以武功取天下即定乡试会试之期而乡试一举
即名贡士得会试礼部其进士止于三甲而乙榜为下
学校年深者拔为岁贡与保举明经贤良诸科列为三
途国子则以落第贡士与岁贡生为之其始犹行积分
近皆因序注选有限年岁贡者谓之恩贡不拘年次者
卷十二 第 69a 页 WYG1275-0291c.png
谓之选贡或以进纳谓之援例皆间行而止其吏选限
以三考士人鲜复为之至于恩荫则自三品推恩与死
王事者其封赠通于七品非遇大庆皆以给由为限盖
酌宋之制而行之然皆据表中所及为言未尽其损益
也大要我朝与宋皆务重儒故外是途者百不数人焉
至于元末才一举乡试就学职者十人而九则犹足以
见罗氏士风之端廉而时势之异亦较然矣虽然此岂
细故哉于是起大观迄嘉靖上列诸科年岁下系名位
卷十二 第 69b 页 WYG1275-0291d.png
皆遵其世错书之俾后之为士而有志世道者因得以
考镜焉
   田心张氏族谱序
古之君子尝歉其所不足而不敢恃其所长其为歉也
不独一言一行必欲反诸已也即身世之勋伐功行爵
邑籍属犹耻言之而况蒙诸人乎后世不然尝侈其所
长而不知勉其不足其为侈也不独一言一行必欲加
乎人也即交接之勋伐功行爵邑籍属犹冒言之而况
卷十二 第 70a 页 WYG1275-0292a.png
有诸已乎予每见人之称引而有感于古今之异窃为
之深怪因叹古之君子何其鲜能而后世之流风滥注
密移于人心何若是其远也往年惠安张中丞净峰公
为巡抚求曲江公之谱于吉水近邑志张氏悉上谱大
抵皆祖五宏如永丰杏园所言徙自宏渊是为五宏之
一而其父景重居吉州则曲江玄孙也净峰公据史系
驳之谓景重为继高之宗不应远徙且史不载五宏何
世独景重之传而有涉渥沦沼洪五宏是其字耶盖其
卷十二 第 70b 页 WYG1275-0292b.png
子孙不能纪载或亿言之而吉水田心之谱视诸张详
甚净峰公固未见也田心之谱曰徙吉水非始景重景
重生煜煜生廷杰廷杰生涉渥沦沼洪洪字宏海始居
恩江之蟾塘宏海生瑛瑛生铸铸生仕谟仕谟生才宝
才宝生大猷大猷生公翼公翼生端仁端仁生乔林乔
林生季成季成生子庚子庚生伯瑛伯瑛生引年始徙
吉水田心自曲江而下至是二十世矣其前系既与史
合而其后人又足以补其亡遗盖信谱功当净峰公求
卷十二 第 71a 页 WYG1275-0292c.png
谱时诸张狺狺言如聚讼咸说田心辨之其长老子弟
不可曰是侈吾籍伐而显诸族之阙失也又数年家石
洲君钝为武昌太守以书告其父老子弟曰吾谱尝燬
而幸存其略今不梓后世得无有为杏园之言者乎则
又曰曲江吾所自出也其世远引年吾始迁也其世近
远者情尽近者情亲是详略不得而比也又曰迁田心
子庚志也引年成之吾乌乎可忘于是别曲江而下十
有七世为𣲖衍图别子庚一世为肇基图图止书名不
卷十二 第 71b 页 WYG1275-0292d.png
详其世数功行叙功行纪世数自引年始曰谱自田心
作也居田心十四代代有闻人别为大传證以众论而
不溢辞曰庶其免于诬乎谱成既自捐俸梓之复以书
索序于予予终始成之盖深信其称引之非亿言也夫
蟾塘之绪重矣而不必持辨于人曲江之裔贵矣而不
必尽详其事田心之闻人众矣而不必自章其美是曰
父乾母坤人肖乎其中固有至贵于已而辨之尤所当
先以进后人者乎尝观曲江公争仙客之封明皇怒曰
卷十二 第 72a 页 WYG1275-0293a.png
卿固素有门阀哉曲江贤相也明皇钦其丰度旧矣彼
岂有意于勋伐功行爵邑籍属之荣显而君臣猜嫌之
际乃复云云若此则其滥注密移于后世之人心者又
何怪哉夫惟人心滥注密移于勋伐功行爵邑籍属之
荣显则其有所恃乎人也不得不至于捐已其得之于
已也则亦不得不至于加人苟于滥注密移之中有能
反已之所不足如夫子所谓未能于君子之道者辨之
于一言一行之微以求身之可贵真有见于勋伐功行
卷十二 第 72b 页 WYG1275-0293b.png
爵邑籍属不足以为荣显则于祖功宗德但笔记之以
传信于后嗣而不必频入于人之耳屡出于已之口斯
固君子用心也予家世与田心联姻俗尚重伦理而笃
于义其前闻人行事钜细莫可悉述自方枘野塘竹丘
静庑孚斋诸公予得以文著其志复请益于西墅先生
而与其令子象溪君幼桢为莫逆其奉长老诏之命而
速言者为品为铣为少中为少均为镒为日熙为应之
为应举为鸿渐为忱为登选皆髦士之选也才既各有
卷十二 第 73a 页 WYG1275-0293c.png
所长而又儳然若有所不足皆可以谓之君子也故即
有感于称引之非亿言也而序之谱言宏海崇仁主簿
而史所谓虔州签判者乃宏渊也崇仁与恩江蟾塘接
境揆其势谱如之
   永新文竹周氏族谱序
余族与泥田周氏衡宇相望婚媾相寻出入守助称为
仁里而泥田则膏梁华腴诸姓莫能与匹余尝与其缙
绅先生同游知其族有𣲖衍于禾川之文竹者敦诗说
卷十二 第 73b 页 WYG1275-0293d.png
礼度越时流心窃慕之及余与东廓先生讲学于复古
书院尔时周君娄偕其犹子太学生一才与焉余观其
进退雍容中规中矩望而知为泥田家风也其后二年
复讲学于禾川因得至两君家两君与其族之贤者孔
举孔庠孔章等出其初修𣲖谱相示且踵事增华为之
重修而问序于余余披览其籍见其条理井如也其昭
穆森如也其亲疏同异晰如也斯固家乘之大观矣吾
因是而知谱为人伦之重也昔者天子赐姓命氏以彰
卷十二 第 74a 页 WYG1275-0294a.png
有功是时人皆土著情文欢洽而谱系作焉虽至遭逢
变乱或去坟墓而离宗族者犹挟其家谱以示相承中
叶而降风教渐薄谱录多废于是李失陇西刘失彭城
华贱一区可为三叹即如陶元亮自谓与其族祖长沙
公同出于大司马而后属渐疏渐远矣故其诗曰同源
分流情殊世隔悼彼行路眷言踟蹰杜子美在蜀邂逅
侄孙济而不免于形骸矣故其诗曰所来为宗族亦不
为盘飧勿受外嫌猜同姓古所敦黄山谷谪居岭南经
卷十二 第 74b 页 WYG1275-0294b.png
衡阳过黄成而相见不免于感叹矣故其赠成之序曰
殊乡异井兄弟未远六十相识中心是怆向使诸君子
果亦有泥田之合谱文竹之𣲖谱元亮何至于踟蹰子
美何嫌于盘飧山谷何至戚戚于殊乡异井也哉今泥
田之有文竹也墨潭琴水联如一气墟墓与共裸将与
同非如大司马之疏远也文竹之与泥田也主伯亚旅
合为一身非如子美山谷之流落贬谪对面不偶也入
其家而少长有序内外有别上下有章勃溪不争阋墙
卷十二 第 75a 页 WYG1275-0294c.png
无怨乔梓之俯仰凛然葛藟之本根常庇亲亲故尊祖
尊祖故敬宗敬宗故睦族兢兢乎有礼以相绳彬彬乎
有文以相接宜其硕大而蕃滋源远而流长簪缨之盛
将与泥田而继美也哉是役也纂修者为周君娄暨其
侄一才同纂修者为孔举孔庠孔章勷劳恊理者则庆
梅孔宽孔鸾孔褒禀梓宗典养和养恕等例得并书
   玉峡罗田袁氏族谱序
人道莫大于亲亲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睦
卷十二 第 75b 页 WYG1275-0294d.png
族凡支分𣲖别而族属不等于涂人者皆谱之所系也
故苏氏作谱以教孝颜氏作谱以教弟诚以长幼昭穆
尊卑大小亲疏之伦不明将以富贵而加于父兄宗族
者有矣抑先人之有德行功名勋劳爵位学问文章而
不知著娶不知其氏生不知其日卒不知其年葬不知
其所类由无纪传焉故也谱之所系顾不重哉今节届
上已余欲往潇江陆通罗田会雨溪涨留于袁君本节
本清书舍因见袁氏谱牒为蠹鱼朽昆季前而请曰先
卷十二 第 76a 页 WYG1275-0295a.png
生辱临敝庐是家之光也意欲重修此谱乞先生一言
弁之宗族于以增重余乃详阅旧帙始知袁氏之先本
轩辕黄帝八代孙有虞氏七传至庄伯爰生诸诸生涛
涂遂以王父字为氏曰爰爰即袁也及汉兴博士固申
儒遏黄倡业于前袁氏遂大显至司徒安怀德于身望
重汝南历任三公其子敞京孙汤曾孙逢隗玄孙绍并
居公位故称四世五公官袁氏之盛甲天下其后十四
世孙顗仕五代宋为雍州都督顗九世孙滋为唐永贞
卷十二 第 76b 页 WYG1275-0295b.png
相后谪吉州刺史遂家于吉州及子致辅复迁袁州之
袁家坊至赵宋至和元年致辅六世孙日严为袁州教
授有幼子武仲字志安英宗治平四年授评事寻刺吉
州时淦属吉公因游淦县卜隐地乃择处于沙坊之乌
石冈厥后嗣续日蕃其由乌石冈而徙者不一处而惟
罗田为盛罗田自艺公肇基子孙蛰蛰衣冠绳绳如思
文公崛起军官以武功显者无论即佥宪朝阳公越
未远以余幸魁多士之日去公登第之年仅六十有四
卷十二 第 77a 页 WYG1275-0295c.png
载似僾然其若接也而当年内阁东刘先生吏部侍郎
名珝暨秉鉴侍读学士丘浚少詹事徐溥深为公雅重
如谢迁刘戬王鏊等名甲一时尤于公有声气厥后官
河南政绩为河南所称是公之文章事业声名爵位彰
彰在人耳目间虽与本节昆季为同族而要之其始皆
一人之身也夫万𣲖必始于一本小宗悉合于大宗乃
有次而不紊有伦而不渎今昆季欲修兹谱岂非孝敬
之至念亲亲之仁爱欤故虽世远年湮先人之事迹未
卷十二 第 77b 页 WYG1275-0295d.png
能悉详务纪其大槩俾世系不至于紊渎𣲖衍得及于
奕叶其中为孝廉为明经为弟子员有徵必书为封诰
为敕命为忠孝节义有美必载至娶妻必书者何孔子
曰天地不合万物不生婚娶万世之嗣也可不书与故
书之曰娶某氏使子若孙知其所从出也又曰天地之
大德曰生生者人之始也故书之曰生某日有生必死
死者人之终也故书之曰卒某日是以君子有终身之
丧忌日之谓也死必归土故书之曰葬某地使雨露既
卷十二 第 78a 页 WYG1275-0296a.png
濡而床愓之心生焉是皆所以教孝也且长幼辨则大
小无凌躐之咎昭穆序则疏戚无陨越之失而尊卑不
有定位乎是又所以教弟也如是而宁复患有致相见
如涂人者乎无有矣又致有以富贵加于父兄宗族者
乎无有矣谱既成劝宜先勤俭以立其本忠孝以植其
基积德积学朝夕而灌溉之则日新月盛自能保世以
滋大也余深嘉斯举且属在姻亲爰抒数语以谢所请
 
卷十二 第 78b 页 WYG1275-0296b.png
 
 
 
 
 
 
 
 念庵文集卷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