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
卷五 第 1a 页 WYG1275-012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念庵文集卷五
            明 罗洪先 撰
  记
   冬游记
嘉靖己亥余当赴宫僚命邹东廓唐荆川再书促余有联
舟约自念山中离索嘉会难逢闰七月十八日登舟途次
邅滞十月二日始抵镇江闻二兄既远去不相待王龙溪
卷五 第 1b 页 WYG1275-0125b.png
在南京书来邀会初六日与胡大徽同往赴之日将暮始
别去是夜宿炭渚驿对长松孤月颇有怀人之感初七日
午过龙潭驿夜宿东流寺遣人入城约龙溪与王鲤湖会
初八日鲤湖遣人约余与余所遣人不相值是日天且雨
不得会初九日午龙溪来少顷鲤湖继至余与二兄别去
七年相对各悲悼年岁迅速于是留寺一日龙溪语閒极
赞荆川近来造诣迥别处且以探余余因呈曰数年前居
丧虽不敢自放弃毕竟朋友疏远不得长进近于静坐中
卷五 第 2a 页 WYG1275-0125c.png
稍见精神当敛束不宜发散一切寂然方有归宿龙溪
曰自信何如余曰此去尚远龙溪嘿然十一日邀余观
都城胜槩薄午自麒麟门入观音寺坐定龙溪问曰寂
得下否吾人说静终不归静有多少不妥贴处于是鲤
湖因问慎独之旨龙溪曰独知甚微虽至微却是大命
脉纵是口说得是事干得好诚与不诚终逃此间微处
不得毕竟分分晓晓皆能自觉费力与不费力一毫瞒
他不得圣学舍此别无可下手处矣鲤湖曰但令善意
卷五 第 2b 页 WYG1275-0125d.png
必行恶意必改接续去如何龙溪曰如此却是大不慎
矣古人所言慎者正指微处不放过说正是污染不上
正是常彀得不欺皆如好好色恶恶臭始得若善恶二
念交起此是做主不得纵去得已非全胜之道矣十二
日龙溪入城了部事余与鲤湖游灵谷寺由松径入五
里许至殿前观吴伟画廊及后宝志塔后有八功德水
午后龙溪始来同登无梁殿校射墀中日暮宿月泉方
丈十三日游禅堂诸禅请作浴次第浴罢登禅床皆熟
卷五 第 3a 页 WYG1275-0126a.png
睡睡觉诸禅作斋供讫移宿退居是夜龙溪再问余曰
自信如何余曰欲根种种未断耳龙溪曰今人为学只
不𦂳要故皆难成须于咽喉下刀方是能了性命而今
只为有护持在余曰试论余如何龙溪曰汝以学问凑
泊知见纵是十分真切脱不得凑泊耳且留余久居余
曰闻河北渐冻既追东廓荆川不及吾当停舟途次复
来相聚十四日早饭罢别龙溪龙溪笑曰勿至前途改
念余应曰欲改念亦非一言可能束缚遂相顾大笑上
卷五 第 3b 页 WYG1275-0126b.png
马去是夜宿龙潭驿十五日由龙潭驿买小舟破浪下
仪真为故人留二日十七日抵扬州二十日移家入城
二十三日追徐波石戚南山至金山不遇一宿而返未
几南山书来邀余往会十一月初十日舟到仪真为大
风所阻林东城书来期岁暮入安丰余报诺之十七日
与盛范卿卢天启联骑趋全椒午饭臧家店中日将暮
抵六合宿东岳庙十八日午饭盘城店中两日天气寒
三人面皆梨色又不携酒殽日蔬食三次不为倦晚宿
卷五 第 4a 页 WYG1275-0126c.png
东葛城驿十九日午饭界首王钦家午后抵全椒吊南
山县令李白洋率士友来访晚宿南山家塾南山自诉
学不得力且曰近得荆川提拔一番稍有愤发处意将
启余余未有所呈二十日访县令及士友毕南山邀入
南谯书院书院旧为尼庵巡盐察院改置去县东二里
许余至适聚乐堂新成于是诸友数十人咸来会各泛
酬论半日别去二十一日早同南山过南京暮抵江浦
县白马寺寺中有白沙陈先生手书碑当时与庄定山诸
卷五 第 4b 页 WYG1275-0126d.png
公相会处南山曰前龙溪荆川皆常宿此夜与南山论
及断欲处南山大省发喜曰今日白马殊不虚行二十
二日大雾渡江上下四顾不辨天水色若游混沌与南
山同歌海漫漫诗午至江东驿饭后入报恩寺西方丈
遣人促龙溪薄暮龙溪携酒殽至喜曰念庵弃家为何
事来余答曰为病人不能行故求药耳自是皆联卧二
十三日早龙溪入部余与南山观殿外画廊有二僧说
诸相出处详悉大抵皆苦行得道事已而同登宝塔至
卷五 第 5a 页 WYG1275-0127a.png
九层上是日大风塔窗中不能开目余乃闭窗瞑坐久
之从四窗各开半户盘辟窃观终不能尽有顷风稍定
余出塔窗扶栏楯周围视之北指石城南控雨花东望
钟陵西临天堑而塔僧复次第细细区别于是颇尽金
陵全势因与南山静坐论六朝兴败事抚时感激日昃
南山为田西皋邀语先下余留坐塔中久之始去午后
南塘方丈候龙溪至昏夜不至二十四日食后余与南
山閒行入徐府庵出寺由春牛厂三官庙入高座寺午
卷五 第 5b 页 WYG1275-0127b.png
饭罢观方丈中荆川所留诗复从寺后登雨花台指顾
山川回旋盘郁徘徊久之下台入天界寺新庵中熟卧
禅榻龙溪使人来促返报恩是夜范卿问善与人同龙
溪曰今且未论及此且看子路喜闻过处是何心今人
未辨善是何物善恶皆随人转此处不明纵说进退皆
无着落矣二十五日与南山閒立庭中南山曰人心不
可有系着汝平生为风水所困今正当割绝之如昨日
指顾间得无多事否此学问所以甚难愿勉之勉之余
卷五 第 6a 页 WYG1275-0127c.png
谢过不已早饭罢与南山同过大教场习射射毕入神
乐观午饭饭罢观天地坛薄暮始返龙溪复来同宿陆
寿卿方丈二十六日早投报单入孝陵余素服行谒陵
礼饭夏太监宅中夏乃乡人饭罢其侄云尚有懿文皇
太子陵由孝陵门左折东下行叩头礼出遇屈奉御引
余达观陵外规制并指吴王孙权所葬处为之悲悼今
昔令人轻世薄暮始返观中同年张横沙欧横溪来访
南山龙溪皆以王遵岩至江东先往会约余随来余辞
卷五 第 6b 页 WYG1275-0127d.png
二客日暮不得去心颇怏怏二十七日由洪武门入访
南衙诸老及相知至则多入部会章介庵谈吐多感激
午饭欧横溪处薄暮遵岩使人邀赴报恩会至则湛甘
泉来顾且邀次日饭别后遵岩来自江东与遵岩语至
半夜遵岩云念头断去不得止是一任他过便要如何
斩除恐更多事此吾小歇脚法也龙溪引之出户外细
论余不得闻已而论及诗文龙溪曰荆川近拚得下纵
彼终日执笔总是轻念庵纵终年不作总是重余初不
卷五 第 7a 页 WYG1275-0128a.png
肯服已而自察果然二十八日早起方欲与遵岩语适
城中诸相知络绎来访余亟盥毕出侍客遂不及别遵
岩与曾扩斋同入城再谒甘泉翁因述数年在山荒落
处翁未有答出谒费钟石至则闻石塘来访别去饭欧
石江处饮罢访北衙诸相知过鸡鸣山欲登览以甘泉
翁处促饮不及登日将暮至甘泉翁处则龙溪扩斋与
吴苕溪皆先在席中因陈欲根难断处翁云自有知来
欲即相染岁复一岁已成深痼而今无有顿去法亦须
卷五 第 7b 页 WYG1275-0128b.png
渐次岁减一岁耳已而论及安南事因出治权论见示
夜宿龙溪家卧论欲根处余呈自家身分不济事只能
彀得戒欲不能彀得忘欲龙溪曰千古作圣不成只争
这些子且曰凡财货自外求原是外物故尚易为力色
心与性命同来所以甚难此处尤不得放过耳二十九
日饭罢钟石翁邀同乡会饯余再三辞之已而来顾复
力辞得免遂谒唐有怀翁语次每虑荆川过高不近人
情处余应曰在令郎不可有在今世不可无然令郎煞
卷五 第 8a 页 WYG1275-0128c.png
用功终当消去无过虑语罢余解衣冠独乘马由洪武
门外阡陌中欲避谢人事投普照寺龙溪南山不之知
也余乃遣人物色南山余独卧禅榻上既觉值僧斋粥
熟就僧乞食午后南山始与盛卢二子及殷虚白来移
宿方丈中有顷横沙携酒殽相劳至暮别去是夜南山
谓余曰汝心中尚多閒牵系即如学射精神优裕间一
习之未为不可吾观汝面多阴气正宜调养休息若见
宽閒处便思学射不惟减去精力亦非息心之道纵令
卷五 第 8b 页 WYG1275-0128d.png
箭箭入红心亦有何益吾愿汝心中光净无一毫留恋
方是吾辈倚靠处也余欲拜谢相持竟不得拜三十日
盛殷二子先别归余与南山及卢子同游牛首自凤台
门出西皋使人邀至万岁寺午饭饭罢同步至祝禧寺
晚观楞伽经十二月初一日早僧一庵设斋供毕西皋
别去三人跨马逶迤循山而行有顷抵牛首至峻级处
始下马古杉乔松萧森屏列循街而上至住持方丈中
熟睡睡觉饭毕从方丈左折登塔殿殿后依石壁左角
卷五 第 9a 页 WYG1275-0129a.png
有小径缘石而上从石穴中出上有小石塔石四旁方
平仅容人行名为舍身崖余与南山次第登之卢子股
栗不敢上坐少顷复从石穴下由殿外左折登凭虚阁
又折而上入文殊洞出洞凭檐廊入夕阳倒射廊中天
光下临远近岚烟映罩林木远水横带暮鸟纷归大奇
景也出廊西右折横过山腰有僧结茅庵独坐与之语
亦稍知自谋者宛复而西观辟支洞洞甚小且倾仄下
至禅堂时已昏黑则闻龙溪至矣遂出相迎龙溪乃与
卷五 第 9b 页 WYG1275-0129b.png
吴苕溪陈纪南赵尚莘同来饭罢同至禅堂登榻分坐
已而三人皆分宿各方丈余与南山龙溪连卧禅榻上
因论告子义袭之旨龙溪曰学问识得真性方是集义
不然皆落义袭矣余因请曰兄观弟识性否龙溪曰全
未因与南山叹曰如此则吾辈已非集义终日作何勾
当可不省哉因各惕然自惧初二日早起与诸公就禅
堂前右室中闭门观塔影塔从门孔中入倒悬向下无
问阴晴皆得见之已而转方丈中饭适杨水田吴前峰
卷五 第 10a 页 WYG1275-0129c.png
陈五山朱拙斋张东浒张甘节相继至饭罢诸公各乘
舆登眺而余与卢子从石径上山顶观佛眼水水在石
孔中甚清洁深数尺许而是石背有铅铁光卢子恐怖
不敢近视余盘踞坐其上俯而下视崖石千仞少顷登
绝顶坐盘石上龙溪亦至北望钟陵烟云羃羃其下独
露山顶若螺髻然周回四顾广漠无际龙溪笑曰可谓
下视八荒矣方欲长歌而诸公使人邀下就席遂至方
丈诸公置酒为饯饮罢诸公皆别去惟龙溪独留余乘
卷五 第 10b 页 WYG1275-0129d.png
肩舆过献花嵓而龙溪南山先入祖堂余与卢子观诸
嵓洞登芙蓉阁反视牛首山楼阁秀丽若画凭栏久之
嵓僧邀宿以龙溪使人相促复由山左转入祖堂至则
二兄以迷道山下适至寺寺僧海天延入方丈设斋供
毕同入禅堂观诸僧炼魔皆数日夜始一休因感悟自
己悠悠处归宿禅榻夜半请问善与人同之旨龙溪曰
善与人同是圣凡皆是平等如今才说作圣便觉与人
异若看圣人愚夫愚妇稍有不同即非圣人之学矣且
卷五 第 11a 页 WYG1275-0130a.png
曰天性原自平满今汝纵是十分回头用力俱凑泊作
平满作平满便是不平满矣此皆机心不息所以至此
余嘿领受初三日早饭罢同观懒融洞洞中一石书佛
字乃四祖点化懒融处余三四人依石而坐适有道人
唱道词皆警世语令人心思冷然出洞观无梁殿乃海
天所创归方丈复设斋供罢各跨马过岭复入献花嵓
二公登陟余止茅庵中已而同下至禅堂中各占一席
披禅衣熟睡睡觉由翠涛轩玩竹又从寺左石蹬下至
卷五 第 11b 页 WYG1275-0130b.png
方丈中茶毕各上马去是日恐天雨不复入祝祷寺遂
由红石山经驯象门而西趋华严寺至则天复晴朗是
夜南山问龙溪曰兄善识病幸直指看龙溪曰汝能心
不除南山即跪再拜谢曰领教领教已而问及余龙溪
曰在念庵自谓毕力从事学问矣自吾观之终是为性
命心不切于日间或看山或临水只是悠悠的所以精
神尚尔散漫若是为性命切厎人他终日只有这事更
有何事可以夺得凡人精神只有一处用那得许多閒
卷五 第 12a 页 WYG1275-0130c.png
勾当当初有人嫌传习录中持志如心痛一段太执着
阳明先生曰且勿如此论放此药在有用得时耳余闻
此嘿然痛自省久之龙溪目余曰此时念庵更有何事
挠得否更须凑泊否初四龙溪早别余三人饭罢由江
东门外普惠寺中陆行入水西门访西皋午饭罢游西
园初五日早饭罢别西皋观朝天宫西偏有卞将军墓
前为祠由祠前去灵应观午饭饭毕登观后台瞰乌龙
潭望清凉山以天将雨不及登遂出清凉门四人共乘
卷五 第 12b 页 WYG1275-0130d.png
小艇而北观石头城有顷天微雨共持一盖自蔽衣幸
不甚濡将暮抵静海寺遣人促龙溪与横沙别遂宿对
山方丈初六日大风雪横沙凌晨携酒殽出饯西皋先
别去午后龙溪始来同饮饯将暮横沙别入城余四人
同游方丈前小圃列坐于洞中时风雨交至悠然有尘
外之乐初七日雪龙溪至饯于方丈别院饭罢令余大
书菊坡警语并余途中诗为别初八日雪霁余四人同
乘舟游观音山午后始达遂登岸凭观音阁望江流瀰
卷五 第 13a 页 WYG1275-0131a.png
瀰时天正寒汀洲萧疏帆樯寥阒因步至观音门望狮
子山积雪日沉西登燕子矶绝顶将暮宿道院中与龙
溪谈及儒与老佛之辨龙溪曰用儒书解二氏不识二
氏用二氏解儒书尤不是此各有机窍所谓毫釐千里
自混不得已而究竟学术归宿处龙溪隐而不发余再
三诘之龙溪曰此事难以口说须是自悟余曰如今只
有无欲一着不敢不勉舍此恐更无着力处龙溪曰无
欲上着力乃千古圣学宗旨只得从此立说从此用功
卷五 第 13b 页 WYG1275-0131b.png
真是不懈应有别悟汝此去与荆川切磋当有辨别时
也余念此行既非泛游乃竟含疑而返毕竟何益因请
曰所贵朋友当规过劝善不得欺隐吾三人当直指病
痛庶有省发龙溪诚是因论余曰汝学不脱知见虚知
见有何益看来总未逼真若逼真来轮刀上阵措手不
轶直意直心人人皆得见之那得有许多遮瞒计较来
若一向如此决不能有成遇有事来决行不去从前错
过好日月须从此发愤勿至堕落可也南山龙溪令余
卷五 第 14a 页 WYG1275-0131c.png
言渠病各有呈似互相省发因倦就寝至中夜南山熟
睡龙溪觉余问曰如何是真为性命龙溪曰拚得性命
是为性命余曰如何龙溪曰如今为性命不真总是拚
世界不下如今说着为善不是真善却是要好心肠皆
随人口吻总是打毁誉得失一关不破若是真打破之
人被恶人埋没一世更无出头亦无分毫挂带此便是
真为性命能真为性命时时刻刻只有这里着到何暇
陪奉他人如此方是造化把柄在我横斜曲直好丑高
卷五 第 14b 页 WYG1275-0131d.png
低无往不可如今只是依阿世界非是自由自在因叹
曰今世所谓得失不知指何为得失所谓毁誉不知他
毁誉个甚么便说打破已是可叹矣余因此有省曰此
一句吾领得原来日用工夫皆是假作龙溪喜曰如此
不是不知痛痒矣初九日早饭罢各拜别南山曰吾有
一言赠作路费余曰如何南山曰舟中正好静坐百事
不问养得精神完后百发百中矣余领谢之南山龙溪
送余至矶下登小舟恋恋不能舍去是日江风尚微薄
卷五 第 15a 页 WYG1275-0132a.png
暮抵仪真夜宿见斋客舍初十日饭暮中江处夜半发
舟十一日早大雪至扬州乘雪去访吴疏山十二日移
家入船欲入泰州为风雪阻十五日同王渌湖赴东城
之约舟次上方与一川李子及扬州诸士友相聚夜宿
大洋方丈十七日暮抵泰州东城邀宿公馆东城曰吾
往日在京不觉有病近日知病只是知识不除有机心
在问余何如余曰欲根不断耳东城曰若论欲吾亦不
断但知世味纵要亦不来所以尚轻在只是悠悠底可
卷五 第 15b 页 WYG1275-0132b.png
虑也十八日早州守朱存斋朱双桥辈率诸士友咸来
聚论尽夜酌饯而罢十九日因巽峰林公至余先入安
丰二十日至安丰场见王心斋心斋时以病不能出就
榻傍语余述近时悔恨处且求教益心斋不答但论立
大本处以为能立此身便能位天地育万物病痛自将
消融且曰此学是愚夫愚妇能知能行者圣人之道不
过欲人皆知皆行即是位天地育万物把柄不知此纵
说真不过一节之善耳二十一日再见因论正己物正
卷五 第 16a 页 WYG1275-0132c.png
处曰此是吾人归宿处凡见人恶只是己未尽善已若
尽善自当转易以此见己一身不是小一正百正一了
百了此之谓天下善此之谓通天下之故圣人以此修
已安百姓而天下平得此道者孔子而已余于此言颇
有深省见得精神更不须向外时时刻刻只有自了一
着于吾人最𦂳切二十二日双桥巽峰东城皆来余谓
东城曰余两日闻心斋公言虽未能尽领至正已物正
处却令人洒然有鼓舞处是暮黎乐溪率如皋士友皆
卷五 第 16b 页 WYG1275-0132d.png
来坐室中至不能容二十三日聚论尽日至夜咸欲别
去心斋相留因论仁之于父子一段极为闿发且曰瞽
瞍未化舜是一样命瞽瞍既化舜是一样命可见性能
易命夜二鼓欲别心斋复执余手不释因作大成学歌
见赠其略曰十年之前君病时扶危相见为相知十年
之后我亦病君期枉顾亦如斯始终感应如一日与人
为善谁同之我将大成学印正随言随悟随时跻只此
心中便是圣说此与人便是师掌握乾坤大主宰包罗
卷五 第 17a 页 WYG1275-0133a.png
天地真良知自古英雄谁能此开辟以来惟仲尼仲尼
之后惟孟子孟子之后又谁知我说道心中和原来个
个都中和我说道心中正个个人心自中正常将中正
觉斯人便是当时大成圣是夜与双桥乐溪及诸士友
别余与东城及泰州诸友发舟安丰二十四日即抵泰
州存斋复来追送别去余与东城及王叔居张济化周
子贞陈子龙同舟至扬州二十五日别四子独与东城
同访吴疏山各述所闻因剧论学问病痛且求直语为
卷五 第 17b 页 WYG1275-0133b.png
别疏山谓余曰念庵聪明凡聪明必不隐固深蓄东城
曰念庵常欲静敛毕竟尚觉发露以言相感言语易尽
且说得死杀不能动人只是真意相蒸彼此两益也已
而二人索余言以次遍及将别东城复谓余曰吾有一
言赠君敛束精神培养善类念庵责也各拜别去且曰
凡朋友相会不易得遇有语言感发处不妨直书示我
兼得切磋余归舟因思朋友切磋直剖肝胆令人不容
逃闪倚藉此生知己可以指计感激歌曰父母生我身
卷五 第 18a 页 WYG1275-0133c.png
师友成我仁我身如不仁形神俱非真闻歌乃易箦受
言永书绅谁知百年内二义无疏亲二十六日龙溪以
书来别曰吾人包裹障重世情窠臼里不易出头以世
界论之是千百年习染以人身论之是半生倚靠见在
种种行持点检只在世情上寻得一件极好事业来做
终是看人口眼若是超出世情汉子必须从浑沌里立
定根基将一种好心肠彻厎洗涤令乾净枝叶愈枯灵
根愈固从此生天生地生人生物方是大生方是生生
卷五 第 18b 页 WYG1275-0133d.png
不息真种子今去此尚远也且吾人学问须识真性独
往独来使真性常显始能不落陪奉自家时时得个真
实受用始不被世情所转吾兄好处弟方取法不暇何
消复赞扬然密观所安还觉有许多费照管放不下处
到厎脱未得陪奉缠绕只此便是没受用此中须有一
种万死一生真功夫非聪明知解所能支持凑泊也临
别终宵之话兄能不忘否荆川能晓了此义然亦还脱
未得要好勾当二兄各有好处以善养活人处荆川却
卷五 第 19a 页 WYG1275-0134a.png
不如兄正好交相为用所谓不有益于彼必有益于我
也书旨痛切明白可谓袖珠相示不作谜语者余于二
十八日发舟北去回思往迹既不可寻而药石在心服
膺惧失窃念自丙戌以来致力此学当时自负意气谓
圣域举足可入每怀五岳颇志四方十四年间茫无所
成过恶猬集更历多变皮骨疏脆受此鞭策更不进步
即恐日就沦逝终成狂谬为人忌讳诚大可悯因书所
闻时得證验并以贻乡里同志亦望共求不负无若不
卷五 第 19b 页 WYG1275-0134b.png
肖悠悠尔矣
   夏游记
余归田之六年得石莲洞于敝庐之北自是顿息山水
之兴如醉者遇芳醪无复羡慕诚不自知其何也又明
年为戊申族之长者以谱事见委闭户洞中三月垂成
会友人王龙溪期会匡庐天池遂辍以往是时五月下
旬暑气初炽友人讽曰康节四不出游闻乎予曰闻之
然予非好游也虽然不闻上官者避伏腊何居曰彼有
卷五 第 20a 页 WYG1275-0134c.png
车马厮𨽻之便曰应试请举亦有车马厮𨽻乎友人无
以应二十六日登舟至新市邀尹道舆以父命辞晚泊
玉峡徵君楼其下即徵君萧云丘故居萧以布衣受知
当道王三原折节下之复往论学其事功可称良有以
也二十七日至新淦访同年吴云泉饶湖田二十八日
泊白马邀卢虚舟朱周卿二十九日宿河泊所卢朱皆
畏暑挟医以行三十日午泊石头口将取道建昌从者
皆顾望不肯行以汎彭蠡入南康为便返至南浦附商
卷五 第 20b 页 WYG1275-0134d.png
舟六月朔拂曙将发医自城来云龙溪昨暮南上矣遂
乘艇沂流而南宿曲江初二日至丰城追及之同舟为
钱绪山贡玄略王济甫因与虚舟笑曰事岂可逆睹哉
方友人见尼余坚欲往不虞其遽止也子欲挟医医谢
再三不虞其弗用也从者顾望众颇怒之不虞返舟之
遘会也医将入城众疑其逃不虞入城之有闻也诸君
期于天池亦不虞遇于剑江也自今视之孰为然孰为
不然而又何足以动吾意哉是日南风盛作中夜宿樟
卷五 第 21a 页 WYG1275-0135a.png
树初三日龙溪将晤张浮峰大参于临予不得辞暮同
会慧力寺浮峰知予故态谢遣郡邑而后来初四日出
天王寺登舟卢朱别去宿清沂初五日至新淦同饮云
泉湖田所初六日至玉峡邑令成井居以钱王同门邀
会后山寺初七日自玉峡趋石莲酷暑中入石室毛骨
洒洒不禁偃伏怀濂阁下余以近岁所学相质且述逃
世之乐龙溪曰吾儒之学本以经世此心与物相为流
通人有弗善而不能委曲成就即于己心有碍故此心
卷五 第 21b 页 WYG1275-0135b.png
与万物析离不得见稍有偏便落无情此二氏见解吾
儒之所不道者因指洞石笑曰若与物无干只如此石
奇则奇矣何补于有无哉予诘曰酷暑得之何谓无补
龙溪笑曰终是受用不久矣辩析二日始觉其说本之
西铭西铭本之孔门之仁自孟子没未有能究其用者
因之有省又明日绪山题石而出吊周七泉连榻而宿
各指所病莫不冷然初十同宿敝庐露坐月下友人有
问未发之中者争论不一久之龙溪曰未发之中未易
卷五 第 22a 页 WYG1275-0135c.png
言须知未发却是何物谓之未发言不容发也发于目
为视矣所以能视者不随视而发发于耳为听矣所以
能听者不随听而发此乃万古流行不息之根未可以
静时论也众始嘿然明日诸君别如安成二十五日会
于青原四方及同郡之士先后至者百六十人僧舍不
能容每日升堂诸君发明良知与意见之害退则各就
寝所商确俱夜分乃罢予尝问龙溪曰凡去私欲须于
发根处破除始得私欲之起必有由来皆缘自己原有
卷五 第 22b 页 WYG1275-0135d.png
贪好原有计算此处漫过一时洁净不过潜伏且恐阴
为之培植矣绪山曰此件工夫零碎但依良知运用安
事破除龙溪曰不然此倒巢搜贼之法也勿谓尽无益
也七月二十三日解会龙溪与贡王二君先归邀予同
择龙虎山中为江浙会所予以先忌归祀祀毕与周柳
渠王有训发同江八月朔至新淦吴云泉以弟之丧将
如杭归榇约同行初二日复遇龙溪市㲼明日将至南
昌龙溪入城别浮峰余与贡王避处玉清宫静鹤楼初
卷五 第 23a 页 WYG1275-0136a.png
四日云泉至入其舟初五日先发窑头候龙溪午后以
王汝敬来遂发晚泊八角楼初六日午过赵家围登舟
尾望彭蠡宿瑞虹初七日午至龙窟龙溪易舟漏下十
刻泊馀干上三十里初八日先龙溪舟发会于安仁邑
令黄两山桂应溪与弟軏先后相见黄乃云泉门人攀
留再三不可别去宿上流二十里初九日早食至莺萱
潭始知安仁下八里舟趋潭步沂溪入可尽龙虎山下
流之胜闻言已不可返凡时过而悔大抵此类也午间
卷五 第 23b 页 WYG1275-0136b.png
黄令遣人相行至十里许遥见远势若青云乘风旖旎
不定之态问之舆人答曰此仙岩诸山也令人神爽飞
动自是沿途流视如墙壁四立马牛奔风者不可胜数
约四十里过郭家渡舆人告劳暂休仙岩寺中食罢复
出江上乘小艇沿洄观之临溪数山上偃下杀如龙钟
老人伛偻附物而行又如苍虬夭矫拿空上腾溪转开
石岩穴错出从行童子呼曰石上那得有悬棺乎余以
为石势类尔则又遍指炉灶罂饼门闼仓匮欢呶诧讶
卷五 第 24a 页 WYG1275-0136c.png
余亦眩惑斜倚艇中倒观之复舣棹登坡晲望崖中器
物皆实不谬土人以为飞仙故宅余见石山多外窍而
中空岂避难者从中拾级据高临险久而堙其穴入处
耶同游者或然或否会雷雨至风迫水游棹颠危甚促
冒雨返寺中寺中壁板有张郎之书遒劲可爱是夜与
龙溪共榻言别因请指余之短龙溪曰念庵每欲破除
私欲但又似在破除上寻一道理拈一物放一物终非
了手须更勉之已而龙溪令余有言余谓此番对兄尚
卷五 第 24b 页 WYG1275-0136d.png
觉于人情上牵连不断大抵过于厚善遂致防检稍疏
此中澹泊得下即无染着耳明晨雨止欲登上岩寺舆
人绐以径滑不可遂循石麓穿云行二十里至真人府
府临溪溪南有山如九阳巾四山盘旋势不险迫风气
秀敞前所见奇诡峭厉者在其下流形家咸以为善而
上清宫在其左五里许府中有裴道人年六十独处西
院一室披褐色衣稿面而碧瞳见诸君入冷笑呵呵顾
其空敝席尘几萧然无系余与诸君分坐地上道人倚
卷五 第 25a 页 WYG1275-0137a.png
树斜立口呓呓多不晓了忽呼茶相款茶毕辄呵呵且
曰没有甚么便就是只等门者曰胡不向诸公言修养
乎道人蹙额大声曰世人言修养多是向人乞讨全没
了自己有自己便好了也所言槩如此有顷自言曰夏
桂州也不久了则又怒目向空呓呓不休有顷拱手肃
行复呵呵曰世界尽宽正好游一笑而别其神气颇闲
静盖已知醒心者是时夏未被刑而云云者犹嵩山王
董故事也既出门者贺曰道人喜怒不常自来未有今
卷五 第 25b 页 WYG1275-0137b.png
日恭敬余亦呵呵午后息上清宫精思院之虚轩晚游
鹤归亭亭为张虚静炼丹处其庵犹存已而登昊天阁
真风寥阳二殿殿阁与府皆嘉靖丙戌敕建才二纪梁
柱已蠹败怪而问之侍者曰凡敇建必京师工作利在
数易故用速朽计耳余曰速朽可必乎曰木液而髹采
者腐筑未坚而甃者侈墁而多震者坼速完者速朽矣
余顾诸君曰有是哉十一日贵溪邑令周君遣人修馈
周与龙溪乡姻又余同年履所之弟云泉避去不食予
卷五 第 26a 页 WYG1275-0137c.png
不能拒与龙溪数酌而彻是日柳渠病疟午后应溪至
晚同眺福地楼入碑亭观松雪虞揭诸公手书宫中道
侣千馀人多以符箓取给四方凡方士挟术至者真人
必馆谷之以羽翼其教此外无他奇也初青原议择江
浙会地以龙虎为胜至是厌其喧剧十二日闻冲玄幽
阻同诸君往雨下如注入门深林复涧水声㶁㶁登爱
山楼苍青四塞迥异人世心颇悦之遂题楼壁云嘉靖
戊申中秋山阴龙溪王畿宣城贡安国王汝舟新淦云
卷五 第 26b 页 WYG1275-0137d.png
泉吴逵吉州念庵罗洪先王托洪都王缉安仁桂軏同
游仙岩入龙虎山冒雨过冲玄观登爱山楼凭阑四顾
万木萧森感年华之不留慨朋簪之难盍日者青原之
会绪山钱德洪晴川刘魁东廓邹守益狮泉刘邦采诸
君子相期选胜名山论心晏岁偶逢兹境良副夙怀且
楚越道理适均而朱陆异同可合鹅湖地近再求续于
荒盟剡曲舟来永言归于新好共勤远志无负斯文吉
水周充以病留上清题罢雨止返宫十三日冲雨出山
卷五 第 27a 页 WYG1275-0138a.png
薄暮至贵溪中途江午坡遣人持诗相招至舟次韵谢
之十四日龙溪酌别语未竟贵溪士友有物色者余与
柳渠汝敬有训乘小艇先去艇中仅容八九人夜宿浮
石寺下不可展转十五日暮至瑞虹始附商舟雨霁月
出湖光潋滟碎金满目欲持杯赏之求酤不得饮水浩
歌而寐十六日过彭蠡是夜宿黄家渡十七日早过南
昌晚泊曲江月色如昼十八日午过樟树易舟夜深至
新淦扣城递云泉家报十九日午至桐江柳渠与予分
卷五 第 27b 页 WYG1275-0138b.png
归有训乘舟返泰和明年九月东廓诸君将赴约予以
外父大仆曾公十月归窆拟毕事而行比束装闻会解
又明年春寿东廓出会语一册相示自卓峰瑶湖明水
觉山狮泉少初咸斋诸君至于远近士友多所发明而
龙溪条析详甚余既卒业东廓笑曰冲玄之壁龙蛇纵
横而足迹不至诸君有举火戏诸侯之诮子可无一言
以相报乎时应酬纷拿未有以应既归反覆诸君之教
有不容于嘿嘿者盖辱提撕之惠甚久固不敢徒听受
卷五 第 28a 页 WYG1275-0138c.png
而忘切磋也龙溪之言曰先师提掇良知乃虞廷所谓
道心之微一念灵明无内外无寂感吾人不昧此一念
灵明便是致知随事随物不昧此一念灵明便是格物
良知是虚格物是实虚实相生天则乃见盖良知原是
无知而无不知原无一物方能类万物之情或以良知
未尽妙义于良知上搀入无知意见便是异学或以良
知不足以尽天下之变必加见闻知识补益而助发之
便是俗学吾人今日致知工夫不得力第一意见为害
卷五 第 28b 页 WYG1275-0138d.png
这意见是良知之贼卜度成悟明体宛然便认以为良
知若信得良知过时意即是良知之流行见即是良知
之照察彻内彻外原无壅滞原无帮补所谓丹府一粒
点铁成金若认意见以为实际不知本来灵觉生机封
闭愈密不得出头便是认贼作子此是学术毫釐之辨
不可不察也此八条之首亦自以为第一义者然质之
阳明先生所言或未尽合先生尝曰良知者天命之性
心之本体自然昭明灵觉者也是谓良知即天性矣尝
卷五 第 29a 页 WYG1275-0139a.png
观中庸言性所指在于不暏不闻盖以君子之学惟于
其所不睹不闻者而戒慎恐惧耳舍不睹不闻之外无
所用其戒慎恐惧也夫不睹不闻可谓隐而未形徵而
未著矣然凡吾之发见于外者即此未形者之所为而
未始有加是虽至隐也而实莫见乎隐凡吾之彰显于
外者即此未著者之所为而未始有加是虽至微也而
实莫显乎微君子可无戒慎恐惧哉由是言之谓良知
之体至虚可也谓其体虚而形实亦可也今曰良知是
卷五 第 29b 页 WYG1275-0139b.png
虚格物是实岂所谓不睹不闻有所待而后实乎先生
又曰至善者心之本体动而后有不善而本体之知未
尝不知也是以良知为至善矣尝观大学之言至善其
功在于能止盖以吾心之体固有至善而有知之后得
止为难知而常止非夫艮之能止其所而不获其身不
见其人不失动静之时者孰能与于此譬之远归者返
其故庐复其恒产自无荡析离居之患徘徊逆旅之忧
虽诱以向日之驰骛彼且谨避而不顾矣不亦无所迁
卷五 第 30a 页 WYG1275-0139c.png
而能定乎既能定矣则必垣墉之高崇扄钥之深秘以
保有其聚积不亦无所动而能静乎既能静矣则必饮
食衎衎妇子嘻嘻以毕遂其天性之真乐不亦久于其
道而能安乎既能安矣然后交邻睦族布惠解纷明无
不照用无不周以尽其才力之所能及不泛应曲当而
能虑乎定静安虑者至善也能定能静能安能虑者止
至善也能止而后至善尽为己有有诸己而后谓之有
得则明德之谓也是故先之以定静安者物之所由以
卷五 第 30b 页 WYG1275-0139d.png
格止之始也后之以虑者知之所以为至止之终也故
谓致知以求其止可也谓物则生之于定静亦可也今
曰虚实相生天则乃见岂定静反由虑而相生乎先生
又曰良知是未发之中寂然大公之本体便自能感而
遂通便自能物来顺应又曰当知未发之中常人亦未
能皆有岂非以良知之发为未泯之善端未发之中当
因学而后致盖必常定常静然后可谓之中则凡致知
者亦必即其所未泯而益充其所未至然后可以为诚
卷五 第 31a 页 WYG1275-0140a.png
意固未尝以一端之善为圣人之极则也尝观大学之
言致知亦有次第盖以小人在閒居而为不善也夫孰
得而指议乎为不善而至于无所不至也又乌可以晓
譬乎及其见君子之时自有不免于厌然者既知所为
虽不善而吾实不可有也必从而掩覆之又知善虽未
尝为而吾实不可无也必从而显著之又知君子之不
可诳恐其毕知吾之所为将掩与著者皆无益也而自
惭之若是者何哉以其本然之诚素根于中故一念之
卷五 第 31b 页 WYG1275-0140b.png
知暂形于外虽其斲丧之极亦有不可得而灭息者此
君子所以谨其幽独不敢以自欺也夫以小人之尤而
其良知犹有存者若此而况于常人乎哉此先生所以
吃𦂳为人耳提面命之也虽然小人之见君子亦一时
之感触云尔自其閒居之为不善而至于无所不至彼
诚于中者果安在哉故谓良知为端绪之发见可也未
可即谓时时能为吾心之主宰也知此良知思以致之
可也不容以言语解悟遂谓之为自得也其曰意见为
卷五 第 32a 页 WYG1275-0140c.png
害良知之贼卜度成悟明体宛然便以为实际不知封
闭本来生机可谓切中今时之弊矣已而忽曰若信得
良知过时意即是良知之流行见即是良知之照察彻
内彻外原无壅滞原无帮补所谓丹府一粒点铁成金
又若恐人不知良知之妙当下具足而速之悟入者何
其讽未一而劝者百也昔者三千之徒皆得圣人为之
依归而夫子者固又诲人不倦矣然犹曰吾未见刚者
未闻好学不知其人不可以语上是何难也今之学者
卷五 第 32b 页 WYG1275-0140d.png
几何为漆雕之知未信几何为曾点之能进取几何为
子贡之颖悟而性道难闻几何为仲弓之持养而渣滓
未化几何为参之闻一贯而即唯几何为回之见卓尔
而喟然叹者乎以利欲之盘固遏之犹恐弗止矣而欲
从其知之所发以为心体以血气之浮扬敛之犹恐弗
定也而欲任其意之所行以为工夫畏难苟安者取便
于易从见小欲速者坚主于自信夫注念反观孰无少
觉因言发虑理亦昭然不息之真既未尽亡先入之言
卷五 第 33a 页 WYG1275-0141a.png
又有可据日滋日甚日移日远将无有以存心为拘迫
以改过为粘缀以取善为比拟以尽伦为矫饰者乎而
其灭裂恣肆者又从而诪张簧鼓之使天下之人遂至
于荡然而无归悍然而不顾则其陷溺之浅深吾不知
于俗学何如也先生又曰知者意之体物者应之用未
尝以物为知之体也尝观大学言物与知自有先后盖
有吾身之所接者皆谓之物则天下国家是也而身为
之本有其身斯有天下国家而本末形焉物之有则盖
卷五 第 33b 页 WYG1275-0141b.png
如此吾身之所为者皆谓之事则齐治平是也而自脩
为之始即其所脩推之为齐治平而始终具焉事之有
序盖如此诚知天下国家本于吾身而自脩之不懈也
而天下国家之事皆自此而推之则知所先后而能知
本知本则知至矣夫处物之则本于吾身而知本之后
物始得所大学之道不既明辨矣乎其曰良知原是无
知而无不知原无一物方能类万物之情语虽殊而意
相发也而绪山乃曰知无体以人情事物之感应为体
卷五 第 34a 页 WYG1275-0141c.png
无人情事物之感应则无知矣将谓物有本末者亦有
别解欤人情事物感应之于知犹色之于视声之于听
也谓视不离色固有视于无形者是犹有未尽矣而曰
色即为视之体无色则无视也可乎谓听不离声固有
听于无声者是犹有未尽矣而曰声即为听之体无声
则无听也可乎质之龙溪未发之说则知之为体盖自
有在固不必若是之牵合也或曰绪山所言其诸先生
万物一体之义矣乎曰先生拔本塞源之论盖亦有为
卷五 第 34b 页 WYG1275-0141d.png
言之也程子尝曰仁者浑然与物同体盖以仁者之视
其身也恒无以异于人之身而忘其情焉视听言动虽
出乎已实则未尝有所与也其视夫人也亦无以异于
己之身而同其情焉疾痛疴痒虽在乎人实则未始有
所间也此其至虚之体私欲不留即前之所谓未发所
谓天性所谓至善同出而异名焉耳求仁者存乎此也
用之而行禹稷之所以胼胝而未尝加也舍之而藏颜
子之所以闭户而未尝损也大学者学此者也故在齐
卷五 第 35a 页 WYG1275-0142a.png
家则言好恶之不可少辟在治国则言藏身之不可不
恕在天下则言上下前后左右之所恶勿施盖视其身
者即所以视乎家视其家者即所以视乎国视其国者
即所以视乎天下而天下国家之于身虽有远近大小
之殊吾之所以处之者未尝不一虽谓天下国家为一身
可也而岂必闯闯然日以奔逐阿徇乎外而后谓之两
相成哉且立言有不易者不可以无慎如曰物莫非已
虽无训释至意盎然从而易曰已莫非物则窒碍而不
卷五 第 35b 页 WYG1275-0142b.png
可训矣今夫手足之为一体此感彼应不言而喻者有
号于人曰吾之手以足为体吾之足以手为体闻者有
不以为异乎哉一身之中手足头目犹有尊卑扶伤持
危急缓不爽而谓吾与人物浑然无别则执言之过也
大学首言新民矣而厚薄之则未尝不举儒墨老释之
辨正在于此若夫比昵为公而泯亲亲之杀掩饰为爱
而混尊贤之等衣冠言动之有违谓为形迹之不校辞
受取舍之无节而谓为有无之相通斯又异端之所不
卷五 第 36a 页 WYG1275-0142c.png
屑忧世君子宜曲为之防矣而忍借之辞也哉近尝因
郭平川有问答以书曰阳明先生良知之教本之孟子
故常以入井怵惕孩提爱敬平旦好恶三言为證入井
怵惕盖指乍见之时未动于纳交要誉恶声而言孩提
爱敬盖指不学不虑自知自能而言平旦好恶盖指日
夜所息牿之未至于反覆而言是三者以其皆有未发
者存故谓之良知朱子以为良者自然之谓是也然以
其一端之发见而未能即复其本体故言怵惕矣必以
卷五 第 36b 页 WYG1275-0142d.png
扩充继之言好恶矣必以长养继之言爱敬矣必以达
之天下继之孟子之意可见也先生得其意者也故亦
不以良知为足而以致知为功试以三言思之其言充
也将即怵惕之已发者充之乎将求之乍见之真乎无
亦不动于纳交要誉恶声之私乎其言养也将即好恶
之已发者养之乎将求之平旦之气乎无亦不牿于旦
昼所为矣乎其言达也将即爱敬之已发者达之乎将
不失孩提之心乎无亦不涉于思虑矫强矣乎终日之
卷五 第 37a 页 WYG1275-0143a.png
间不动于私不牿于为不涉于思虑矫强以是为致知
之功则意乌有不诚而亦何至如来教之云云也今也
不然但取足于知而不原其所以良故失养其端而惟
任其所已发谓离已发无所谓中也遂以见在之知为
事物之则而不察理欲之混淆谓离常感无所谓寂也
遂以外交之物为知觉之体而不知物我之倒置理欲
混淆故多认欲以为理物我倒置故常牵己以逐物来
教所谓平时不能专一翕聚纵一时有见安能尝得烱
卷五 第 37b 页 WYG1275-0143b.png
烱又况自私用智之心胜往往欺其所不可欺盖已得
之窃意阳明公之本旨或不若是相远也夫食实而不
溉其根饮流而不浚其源世以为亡本之譬今以一念之
明为极则以一觉之顷为实际不亦过于卤莽乎审如
是则良知二字足矣何必赘之以致审如是凡怵惕者
皆有火然泉达之势矣何必赘之以充凡好恶者皆与
人相近矣何必赘之以养凡天下之人自孩提以上者
皆仁义之君子矣何必赘之以达此殊有所未解也龙
卷五 第 38a 页 WYG1275-0143c.png
溪闻之亦或以为然否龙溪八条之末有云一切世情
淡得下此是吾人立定脚根第一义淡是吾心之本体
惟心体淡得下便无许多浓酽劳攘便自明白便能知
几可以入德直入至无喜无怒无声无臭只是淡到极
处此却与未发之说前后相应盖真自不睹不闻中立
脚便一切世味染不上直从此路深入庶可以语淡矣
不肖悲觉迷之已迟知悦言之非助每危坐以嘿省遂
简出而息游顾弱质早丧良时易失虽襟期之暂阻幸
卷五 第 38b 页 WYG1275-0143d.png
绪论有可䌷疑问弗思恐乖师商论交之义辄缘述往
附以折衷游始夏中标为篇目好者其必有贻也举笔
三年抚心一嘅念庵子书于止止所中
 
 
 
 
 念庵文集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