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卷二 第 1a 页 WYG0060-002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尚书要义卷二
           宋 魏了翁 撰
舜典

舜世有国土孔云庶人以瞽瞍失国
虞舜侧微为庶人故微贱正义曰帝系云颛顼生穷蝉
穷蝉生敬康敬康生勾芒勾芒生蟜牛蟜牛生瞽瞍瞽
瞍生舜昭八年左传云自幕至于瞽瞍无违命以其继
世相传常有国土孔言为庶人者尧典云有鳏在下此
卷二 第 1b 页 WYG0060-0028b.png
云虞舜侧微必是为庶人矣盖至瞽瞍始失国也
(二)孔氏传古文自东晋初至隋始备
昔东晋之初豫章内史梅赜上孔氏传犹阙舜典自此
乃命以位已上二十八字世所不传多用王范之注补
之而皆以慎徽已下为舜典之初至齐萧鸾建武四年
吴兴姚方兴于大航头得孔氏传古文舜典亦类太康
中书乃表上之事未施行方兴以罪致戮至隋开皇初
卷二 第 2a 页 WYG0060-0029a.png
购求遗典始得之
(三)四门穆穆有美德无凶人
穆穆美也释诂文四门四方之门谓四方诸侯来朝者
从四门而入文十八年左传历言四凶之行乃云舜臣
尧流四凶族浑敦穷奇捣杌饕餮投诸四裔以禦螭魅
又曰虞书数舜之功曰宾于四门四门穆穆无凶人也
是言皆有美德无凶人也案验四方之族皆是王朝之
臣舜流王朝之臣而言诸侯无凶人者以外见内诸侯
无凶人则王朝必无矣
卷二 第 2b 页 WYG0060-0029b.png
(四)鲧九载禹十三载而舜一考即升
鲧待三考冀其有成而无成功乃黜为缓刑之义舜既
有成更无所待故一考即升之且大圣之事不可以常
法论也若然禹贡兖州作十有三载乃同是禹治兖州
之水乃积十有三年此始三年已言地平天成者祭法
云鲧障洪水而殛死禹能修鲧之功先儒马融等皆以
为鲧既九年又加此三年为十二年惟兖州未得尽平
卷二 第 3a 页 WYG0060-0029c.png
至明年乃毕八州已平一州未毕足以为成功也
(五)既月乃日觐岳牧还五瑞与之正始
辑五瑞既月乃日觐四岳群牧班瑞于群后注辑敛既
尽觐见班还后君也舜敛公侯伯子男之瑞归璧尽以
正月中乃日日见四岳及九州牧监还五瑞于诸侯与
之正始
(六)受终齐政知其可受遂遍告上下
舜既让而不许乃以尧禅之明年正月上日受尧终帝
位之事于尧文祖之庙虽受尧命犹不自安又以璿为
卷二 第 3b 页 WYG0060-0029d.png
玑以玉为衡者是为王者正天文之器也乃复察此璿
玑玉衡以齐整天之日月五星七曜之政观其齐与不
齐齐则受之是也不齐则受之非也是七政皆齐知已
受为是遂行为帝之事而以告摄事类祭于上帝祭昊
天及五帝也又禋祭于六宗等尊卑之神望祭于名山
大川五岳四渎而又遍祭于山川丘陵坟衍古之圣贤
之群神以告已之受禅也
卷二 第 4a 页 WYG0060-0030a.png
(七)上日即元日郑谓改尧正故异辞
月之始日谓之朔日每月皆有朔日此是正月之朔故
云上日言一岁日之上也下云元日亦然郑玄以为帝
王易代莫不改正尧正建丑舜正建子此时未改尧正
故云正月上日即位乃改尧正故云月正元日故以异
文先儒王肃等以为惟殷周改正易民视听自夏已上
皆以建寅为正此篇二文不同史异辞耳孔意亦然下
云岁二月传云既班瑞之明月以此为建寅之月也
卷二 第 4b 页 WYG0060-0030b.png
(八)文祖不知何人七庙其来已远
文祖者尧文德之祖庙也且下云归格于艺祖艺文义
同知文祖是庙者咸有一德云七世之庙可以观德则
天子七庙其来自远尧之文祖盖是尧始祖之庙不知
为谁也帝系及世本皆云黄帝生玄嚣玄嚣生蟜极蟜
极生帝喾帝喾生尧即如彼言黄帝为尧之高祖黄帝
以上不知复祭何人充此七数况彼二书未必可信
(九)璿玑玉衡犹琼弁玉缨变文
卷二 第 5a 页 WYG0060-0030c.png
说文云璿美玉也玉是大名璿是玉之别称玑衡俱以
玉饰但史之立文不可以玉玑玉衡一指玉体一指玉
名犹左传云琼弁玉缨所以变其文
(十)玑为转运衡为横箫即浑天仪
玑衡者玑为转运衡为横箫运玑使动于下以衡望之
是王者正天文之器汉世以来谓之浑天仪者是也马
融云浑天仪可旋转故曰玑衡其横箫所以视星宿也
以璿为玑以玉为衡盖贵天象也蔡邕云玉衡长八尺
孔径一寸下端望之以视星辰盖悬玑以象天而衡望
卷二 第 5b 页 WYG0060-0030d.png
之转玑窥衡以知星宿是其说也七政以政有七于玑
衡察之
(十一)宣夜无传周髀术在惟浑仪为长
蔡邕天文志云言天体者有三家一曰周髀二曰宣夜
三曰浑天宣夜绝无师说周髀术数具在考验天象多
所违失故史官不用惟浑天者近得其情今史所用候
台铜仪则其法也虞喜云宣明也夜幽也幽明之数其
卷二 第 6a 页 WYG0060-0031a.png
术兼之故曰宣夜但绝无师说不知其状如何周髀之
术以为天似覆盆盖以斗极为中中高而四边下日月
旁行绕之日近而见之为昼日远而不见为夜浑天者
以为地在其中天周其外日月初登于天后入于地昼
则日在地上夜则日入地下王蕃浑天说曰天之形状
似鸟卵天包地外犹卵之裹黄圆如弹丸故曰浑天言
其形体浑浑然也其术以为天半覆地上半在地下其
天居地上见有一百八十二度半强地下亦然北极出
地上三十六度南极入地下亦三十六度而嵩高正当
卷二 第 6b 页 WYG0060-0031b.png
天之中极南五十五度当嵩高之上又其南十二度为
夏至之日道又其南二十四度为春秋分之日道又其
南二十四度为冬至之日道南下去三十一度而已是
夏至日北去极六十七度春秋分去极九十一度冬至
去极一百一十五度此其大率也其南北极持其两端
其天与日月星宿斜而回转此必古有其法遭秦而灭
扬子法言云或问浑天曰洛下闳营之鲜于妄人度之
卷二 第 7a 页 WYG0060-0031c.png
耿中丞象之几乎几乎莫之能违也是扬雄之意以浑
天而问之也闳与妄人武帝时人宣帝时司农中丞耿
寿昌始铸铜为之象史官施用焉后汉张衡作灵宪以
说其状蔡邕郑玄陆绩吴时王藩晋世姜岌张衡葛洪
皆论浑天之义并以浑说为长江南宋元嘉年皮延宗
又作是浑天论太史丞钱乐铸铜作浑天仪传于齐梁
周平江陵迁其器于长安今在太史书矣衡长八尺玑
径八尺圆周二丈五尺强转而望之有其法也
卷二 第 7b 页 WYG0060-0031d.png
(十二)类祭义广此传以摄位事类告
诗云是类是祃周礼肆师云类造上帝王制云天子将
出类乎上帝所言类者皆是祭天之事言以事类而祭
也周礼小宗伯云天地之大灾类社稷则为位是类之
为祭所及者广而传之类为摄位事类者以摄位而告
祭故类为祭名
(十三)周礼有天有帝此上帝兼之
周礼司服云王祀昊天上帝则服大裘而冕祀五帝亦
卷二 第 8a 页 WYG0060-0032a.png
如之是昊天外更有五帝上帝可以兼之故以告天及
五帝也郑玄笃信谶纬以为昊天上帝谓天皇大帝北
辰之星也五帝谓灵威仰等太微宫中有五帝座星是
也如郑之言天神有六也家语云季康子问五帝之名
孔子曰天有五行金木水火土分时化育以成万物其
神谓之五帝王肃云五行之神助天理物者也孔意亦
当然矣
(十四)精意以享为禋不必烟祭
周礼大宗伯云以禋祀祀昊天上帝以实柴祀日月星
卷二 第 8b 页 WYG0060-0032b.png
辰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孔子精意以享谓之
禋郑云禋之言烟周人尚臭烟气之臭闻者也郑以禋
祀之文在燎柴之上故以禋为此解耳而洛诰云秬鬯
二卣曰明禋又曰禋于文王武王又曰王宾杀烟咸格
经传之文此类多矣非燔柴祭之也知烟是精诚絜敬
之名耳
(十五)六宗之说八孔王据祭法
卷二 第 9a 页 WYG0060-0032c.png
宗之为尊常训也名曰六宗明是所尊祭者有六但不
知六者为何神耳祭法云埋少牢于大昭祭时相近于
坎坛祭寒暑王宫祭日夜明祭月幽禜祭星雩禜祭水
旱也据此言六宗彼祭六神故传以彼六神谓此六宗
必谓彼之所祭是此六宗者彼文上有祭天祭地下有
山谷丘陵此六宗之文在上帝之下山川之上二者次
第相类故知是此六宗王肃亦引彼文乃云禋于六宗
此之谓矣郑玄注彼云四时谓阴阳之神也然则阴阳
寒暑水旱各自有神此言禋于六宗则六宗常礼也礼
卷二 第 9b 页 WYG0060-0032d.png
无此文不知以何时祀之郑以彼皆为祈祷之祭则不
可用郑玄注以解此传也汉世以来说六宗者多矣欧
阳及大小夏侯说尚书皆云所祭者六上不谓天下不
谓地旁不谓四方在六者之间助阴阳变化实一而名
六宗矣孔光刘歆以六宗为乾坤六子水火雷风山泽
也贾逵以为六宗者天宗三日月星也地宗三河海岱
也马融云万物非天不覆非地不载非春不生非夏不
卷二 第 10a 页 WYG0060-0033a.png
长非秋不收非冬不藏此其谓六也郑玄以六宗言禋
与祭天同名则六者皆是天之神祗谓星辰司中司命
风师雨师星谓五纬也辰谓日月所谓十二次司中司
命文昌第五第四星也风师箕也雨师毕也晋初幽州
秀才张髦上表云臣谓禋于六宗祀祖考所尊者六三
昭三穆是也司马彪又上表云历难诸家及自言己意
天宗者日月星辰寒暑之属也地宗社稷五祀之属也
四方之宗四时五帝之属惟王肃据家语六宗与孔同
各言其志未知孰是司马彪续汉书云安帝元初六年
卷二 第 10b 页 WYG0060-0033b.png
立六宗祠于洛阳城西北亥地祀北大社魏亦因之晋
初荀顗定新祀以六宗之神诸说不同废之挚虞驳之
谓宜依旧近代以来皆不立六宗之祠也
(十六)望于山川谓岳渎外犹有名山大川
释山云泰山为东岳华山为西岳霍山为南岳恒山为
北岳嵩高山为中岳释水云江河淮济为四渎四渎者
发原注海者也岳渎之外犹有名山大川故言之属以
卷二 第 11a 页 WYG0060-0033c.png
包之周礼大司乐云四镇五岳崩令去乐郑云四镇山
之重大者谓扬州之会稽山青州之沂山幽州医无闾
山冀州之霍山是五岳之外名山也周礼职方氏每州
云其川其浸若雍州云其川泾汭其浸渭洛如此之类
是四渎之外大川也
(十七)辑五瑞以还岳牧若新付之
舜以朔日受终于文祖又遍祭群神及敛五瑞则入月
以多日矣尽以正月中谓从敛瑞以后至月末也乃日
日见四岳及九州牧监舜初摄位当发号出令日日见
卷二 第 11b 页 WYG0060-0033d.png
之与之言也州牧各监一州诸侯故言监也更复还五
瑞于诸侯者此瑞本受于尧敛而又还之若言舜新付
之改为舜臣与之正新君之始也
(十八)总释时月日律度量衡五礼玉帛
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合四时之气节月之大小日
之甲乙使齐一也律法制及尺丈斛斗斤两皆同修五
礼五玉修吉凶宾军嘉之礼五等诸侯执其玉三帛二
卷二 第 12a 页 WYG0060-0034a.png
生一死贽三帛诸侯世子执纁公之孤执玄附庸之君
执黄二生卿执羔大夫执雁一死士执雉玉帛生死所
以为贽以见之如五器卒乃复卒终复还也器谓圭璧
如五器礼终则还之三帛生死则否
(十九)巡守者巡所守比他义为得
孟子称晏子对齐景公云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
巡所守也是言天子巡守主谓巡行诸侯故言诸侯为
天子守土故称守而往巡行之定四年左传祝鮀言卫
国取相土之东都以会王之东蒐蒐是猎之名也王者
卷二 第 12b 页 WYG0060-0034b.png
因巡诸侯或亦猎以教战其守皆作狩白虎通云王者
所以巡狩者也巡者循也狩者收也为天子循收养人
彼因名以附说不如晏子之言得其本也
(二十)岳渎牲礼视公侯古典不存
诸侯境内名山大川如其秩次望祭之也言秩次而祭
知遍于群神故云五岳牲礼视三公四渎视诸侯其馀
视伯子男也其尊卑所视王制及书传之文牲体二字
卷二 第 13a 页 WYG0060-0034c.png
孔增之也诸侯五等三公为上等诸侯为中等伯子男
为下等则所言诸侯惟谓侯爵者耳其言所视盖视其
祭祀祭五岳如祭三公之礼祭四渎如祭诸侯之礼祭
山川如祭伯子男之礼公侯伯子男尊卑既有等级其
祭礼必不同但古典亡灭不可复知郑玄注书传云所
视者谓其牲币粢盛笾豆爵献之数案五等诸侯适天
子皆膳用太牢礼诸侯祭皆用太牢无上下之别又大
行人云上公九献侯伯七献子男五献掌客上公饔饩
九牢飧五牢侯伯饔饩七牢飧四牢子男饔饩五牢飧
卷二 第 13b 页 WYG0060-0034d.png
三牢又上公豆四十侯伯三十二子男二十四并伯与
侯同又郑注礼器四望五献据此诸文与孔传王制不
同者掌客行人自是周法孔与王制先代之礼必知然
者以周礼侯与伯同公羊及左氏传皆以公为上伯子
男为下是其异也
(二一)黄帝以来始用甲子纪日协之使一
周礼太史云正岁年颁告朔于邦国则节气晦朔皆天
卷二 第 14a 页 WYG0060-0035a.png
子颁之犹恐诸侯国异或不齐同故因巡守而合和之
节是月初气是月半也世本云容成作历大挠作甲子
二人皆黄帝之臣盖自黄帝已来始用甲子纪日每六
十日而甲子一周史纪称纣为长夜之饮忘其日辰恐
诸侯或有此之类故合日之甲乙也
(二二)度量衡起于黄钟之律
律者候气之管而度量衡三者法制皆出于律故云律
法制也度有丈尺量有斛斗衡有斤两故取法于律故
孔解律为法制即云及尺丈斛斗斤两皆均同之汉书
卷二 第 14b 页 WYG0060-0035b.png
律历志云度量衡出于黄钟之律也度者分寸尺丈引
所以度长短也本起于黄钟之管长以子榖秬黍中者
以一黍之广度之千二百黍为一分十分为寸十寸为
尺十尺为丈十丈为引而五度审矣量谓龠合升斗斛
所以量多少也本起于黄钟之龠以子榖秬黍中者千
有二百实为一龠十龠为合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
为斛而五量嘉矣权者铢两斤钧石所以称物之轻重
卷二 第 15a 页 WYG0060-0035c.png
也本起于黄钟之龠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铢
之为两十六两为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而五权谨
矣权衡一物衡平也权重也称上谓之衡称锤谓之权
所从言之异耳如彼志文是度量衡本起于律也
(二三)三帛纁玄黄孔或有据王肃多同
周礼典命云凡诸侯之适子誓于天子摄其君则下其
君之礼一等未誓则以皮帛继子男之下公之孤四命
以皮帛视小国之君是诸侯世子公之孤执帛也附庸
虽则无文而为南面之君是一国之主春秋时附庸之
卷二 第 15b 页 WYG0060-0035d.png
君适鲁皆称来朝未有爵命不能执玉则亦继小国之
君同执帛也经言三帛必有三色所云纁玄黄者孔时
或有所据未知出何书也王肃云三帛纁玄黄也附庸
与诸侯之适子公之孤执皮帛其执之色未详闻或曰
孤执玄诸侯之适子执纁附庸执黄王肃之注尚书其
言多同孔传周礼孤与世子皆执皮帛郑玄云皮帛者
束帛而表之以皮为之饰皮虎豹皮也此三帛不言皮
卷二 第 16a 页 WYG0060-0036a.png
盖于时未以皮为饰
(二四)五器礼终乃还三帛生死则否
诸侯贽之内若是五器礼终乃还之如三帛生死则不
还也聘义云以圭璋聘重礼也已聘而还圭璋此轻财
而重礼之义也聘义主于说聘其朝礼亦然周礼司仪
云诸公相见为宾还圭如将币之义是圭璧皆还之也
士相见礼言大夫以下见国君之礼云见他邦之人则
使摈者还其贽已臣皆不还其贽是三帛生死则否
卷二 第 16b 页 WYG0060-0036b.png
(二五)南岳自以衡霍两山名非从汉武
张揖云天柱谓之霍山汉书地理志云天柱在庐江灊
县则霍山在江北而与江南衡为一者郭璞尔雅注云
霍山今在庐江灊县潜水出焉别名天柱山汉武帝以
衡山辽旷故移其神于此今其彼土俗人皆呼之为南
岳南岳本自以两山为名非从近来也而学者多以霍
山不得为南岳又云汉武帝来始乃名之即如此言谓
武帝在尔雅前乎斯不然矣
卷二 第 17a 页 WYG0060-0036c.png
(二六)四巡毕乃归郑谓归而复出者不然
四巡之后乃云归格则是一出而周四岳故知自东岳
而即南行以五月至也王者顺天道以行人事故四时
之月各当其时之中故以仲月至其岳上云岁二月东
巡守以二月始发者此四时巡守之月皆以至岳为文
东巡以二月至非发时也但舜以正月有事二月即发
行耳郑玄以为每岳礼毕而归仲月乃复更去若如郑
言当于东巡之下即言归格后以如初包之何当北巡
之后始言归乎且若来而复去计程不得周遍此事不
卷二 第 17b 页 WYG0060-0036d.png
必然也
(二七)归格于艺祖此告尧之文祖
王制说巡守之礼云归格于祖祢用特此不言祢故传
推之言祖则考著近于祖举尊以及卑也特者独也故
为一牛此唯言文祖故云一牛遍告诸庙庙用一牛故
郑注彼云祖下及祢皆一牛也此时舜始摄位未自立
庙故知告尧之文祖也
卷二 第 18a 页 WYG0060-0037a.png
(二八)分冀为幽并分青为营封山浚川
肇十有二州肇始也禹治水之后舜分冀州为幽州并
州分青州为营州始置十二州封十有二山浚川封大
也每州之名山殊大者以为其州之镇有流川则深之
使通利
(二九)舜二年后分九州为十二禹还为九
禹贡治水之时犹为九州今始为十二州知禹治水之
后也禹之治水通鲧九载为作十有三载则舜摄位元
年九州始毕当是二年之后以境界太远始别置之知
卷二 第 18b 页 WYG0060-0037b.png
分冀州为幽州并州者以王者废置理必相沿周礼职
方氏九州之名有幽并无徐梁周立州名必因于古知
舜时当有幽并职方幽并山川于禹贡皆冀州之域知
分冀州之域为之也尔雅释地九州之名于禹贡无梁
青而有幽营云燕曰幽州齐曰营州孙炎以尔雅之文
与职方禹贡并皆不同疑是因制则营州亦有所因知
舜时亦有营州齐即青州之地知分青州为之于此居
卷二 第 19a 页 WYG0060-0037c.png
摄之时始置十有二州盖终舜之世常然宣三年左传
云昔夏之方有德也贡金九牧则禹登王位还置九州
其名盖如禹贡其境界不可知
(三十)典刑是其身流宥离乡典与五互见
象以典刑法用常刑用不越法流宥五刑以流放之法
宽五刑流谓徙之远方故使生活以流放之法宽纵五
刑也此惟解以流宽之刑而不解宥宽之意郑玄云其
轻者或流放之四罪是也王肃云谓君不忍刑杀宥之
以远方然则应刑者其法是常其数是五象以典刑谓
卷二 第 19b 页 WYG0060-0037d.png
其刑之也流宥五刑谓其远纵之也流言五刑则典刑
亦五其文互以相见王肃云言宥五刑则五刑见矣是
言二文相通之意也典刑是其身流宥离其乡流放致
罪为轻比鞭为重故次典刑之下先言流宥鞭扑虽轻
犹亏其体比于出金赎罪又为轻且吕刑五罚虽主赎
五刑其鞭扑之罪亦容输赎故后言之此正刑五与流
宥鞭扑俱有常法典字可以统之故发首言典刑也
卷二 第 20a 页 WYG0060-0038a.png
(三一)周礼春秋传皆有鞭隋造律废之
鞭作官刑注以鞭为治官事之刑此有鞭刑则用鞭久
矣周礼涤狼氏誓大夫曰敢不关鞭五百左传有鞭徒
人费圉人荦是也子玉使鞭七人卫侯鞭师曹三百日
来亦皆施用大隋造律方使废之治官事之刑者言若
于官事不治则鞭之盖量状加之未必有定数也
(三二)属扑于教刑其实官刑鞭扑俱用
扑作教刑学记云槚楚二物以收其威郑玄云槚槄也
楚荆也二物可以扑挞犯礼者知扑是槚楚也既言以
卷二 第 20b 页 WYG0060-0038b.png
收其威知不勤道业则挞之益稷云挞以记之又大射
乡射皆云司马晋扑则扑亦官刑惟言作教刑者官刑
鞭扑俱用教刑惟扑而已故属扑于教其实官刑亦当
用扑盖重者鞭之轻者挞之
(三三)孔传黄金吕刑黄铁皆铜汉改黄金
此以金为黄金吕刑其罚百锾传为黄铁俱是赎罪而
金铁不同者古之金银铜铁总号为金别之四名耳释
卷二 第 21a 页 WYG0060-0038c.png
器云黄金谓之荡白金谓之银是黄金白银俱名金也
周礼考工记攻金之工筑氏为削冶氏为杀矢凫氏为
钟㮚氏为量段氏为镈桃氏为剑其所为者有铜有铁
是铜铁俱名为金则铁名亦包铜矣此传黄金吕刑黄
铁皆是今之铜也古之赎罪者皆用铜汉始改用黄金
但少其斤两令与铜相敌故郑玄驳异义言赎死罪千
锾锾六两大半两为四百一十六斤十两大半两铜与
金赎死罪金三斤为价相依附是古赎罪皆用铜也实
为铜而谓之金铁知传之所言谓铜为金铁耳汉及后
卷二 第 21b 页 WYG0060-0038d.png
魏赎罪皆用黄金后魏以金难得合金一两收绢十疋
今律及复依古死罪赎铜一百二十斤于古称为三百
六十斤孔以锾为六两计千锾为三百七十五斤金赎
轻于古也误而入罪出金以赎即律过失杀伤人依其
状以赎论是也吕刑所言疑赦乃罚者即今律疑罪各
从其实以赎论是也疑谓虚实之證等是非之理均或
事涉疑似旁无證见或虽有證见事非疑似如此之类
卷二 第 22a 页 WYG0060-0039a.png
言皆为疑罪疑而罚赎吕刑已明言误而输赎于文不
显故此传指言误而入罪以解此赎鞭扑加于人身可
云扑作教刑金非加人之物而言金作赎刑出金之与
受扑俱是人之所患故得指其所出以为刑名
(三四)总言眚灾者肆赦怙终者贼刑
春秋言肆眚者皆谓缓纵过失之人是肆为缓也青为
过也公羊传云害物曰灾是为害也宣二年左传晋侯
患赵盾使锄麑贼之是贼为杀也此经二句承上典刑
之下总言用刑之要过而有害虽据状合罪而原心非
卷二 第 22b 页 WYG0060-0039b.png
故如此者当缓赦之小则宥之上言流宥赎刑是也
怙恃奸诈欺罔时人以此自终无心改悔如此者当刑
杀之小者刑之大者杀之上言典刑及鞭扑皆是也
(三五)水中可居曰洲幽州在北裔
左传说此事言投诸四裔释地云燕曰幽州知北裔也
水中可居者曰洲释水文李巡曰四方有水中央高独
可居故曰洲天地之势四边有水邹衍书说九州之外
卷二 第 23a 页 WYG0060-0039c.png
有瀛海环之是九州居水内故以州为名共在一洲之
上分之为九州州取水内为名故引尔雅解州也投之
四裔裔训远也当在九州之外而言于幽州者在州境
之北边也禹贡羽山在徐州三危在雍州故知北裔在

(三六)流凶在治水前时无幽州史追书
流凶在治水前于时未作十有二州则无幽州之名而
云幽州者史据后定言之
卷二 第 23b 页 WYG0060-0039d.png
(三七)三裔既明知崇山在南裔
左传说此事云流四凶族投诸四裔则四方之各有一
人幽州在北裔雍州三危在西裔徐州羽山在东裔三
方既明知崇山在南裔也禹贡无崇山不知其处盖在
衡岭之南也
(三八)此四凶则浑敦穷奇等
左传说此事言舜臣尧流四凶族浑敦穷奇梼杌饕餮
投诸四裔以禦螭魅谓此驩兜共工三苗与鲧也虽知
卷二 第 24a 页 WYG0060-0040a.png
彼言四凶此等四人俱名不同莫知孰是惟当验其行
迹以别其人左传说穷奇之行云靖谮庸回尧典言共
工之行云静言庸违其事既同知穷奇是共工也左传
说浑敦之行云丑类恶物是与比周尧典言驩兜荐举
共工与恶比周知浑敦是驩兜也左传说梼杌之行言
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傲狠明德以乱天常尧典言鲧之
行云咈哉方命圮族其事既同知梼杌是鲧也惟三苗
之行尧典无文郑玄具引左传之文乃云命驩兜举共
工则驩兜为浑敦也共工为穷奇也鲧为梼杌也而三
卷二 第 24b 页 WYG0060-0040b.png
苗为饕餮亦可知是先儒以书传相考知三苗是饕餮
(三九)流放窜殛俱流徙鲧最轻故后言
释言云殛诛也传称流四凶族者皆是流而谓之殛窜
放流皆诛者流者移其居处若水流然罪之正名故先
言也放者使之自活窜者投弃之名殛者诛责之称具
是流徙异其文述作之体也四者之次盖以罪重者先
共工滔天为罪之最大驩兜与之同恶故以次之祭法
卷二 第 25a 页 WYG0060-0040c.png
以鲧障洪水故列诸祀典功虽不就为罪最轻故后言
之禹贡徐州云蒙羽其艺是羽山为东裔也汉书地理
志羽山在东海郡祝其县西南海水渐及故言在海中

(四十)治水是徵用时事四罪在治水前
此四罪者徵用之初即流之也舜以为贱超升上宰初
来之时天下未服既行四罪故天下皆服如此等诸事
皆徵用所行者洪范云鲧则殛死禹乃嗣兴僖三十三
年左传云舜之罪也殛鲧其举也兴禹襄二十一年左
卷二 第 25b 页 WYG0060-0040d.png
传云鲧殛而禹兴此三者皆言殛鲧而后用禹为治水
是徵用时事四罪在治水之前明徵用所行也又下云
禹让稷契皋陶帝因追美三人之功所言稷播五榖契
敷五教皋陶作士皆是徵用时事皋陶所行五刑有服
五流有宅即是象以典刑流宥五刑此为徵用时事足
可明矣而郑玄以为禹治水事毕乃流四凶故王肃难
郑言若待禹治水功成而后以鲧为无功殛之是为舜
卷二 第 26a 页 WYG0060-0041a.png
用人子之功而流放其父则禹之勤劳适足使父致殛
为舜失五典克从之义禹陷三千莫大之罪进退无据
亦甚迂哉
(四一)殂落尧死之称谓往落
殂落死也释诂文李巡曰殂落尧死之称郭璞曰古死
尊卑同称故书尧曰殂落舜曰陟方乃死谓之殂落者
盖殂为往也言人命尽而往落者若草木叶落也
(四二)尧十六即位终舜摄计一百十六岁
尧以十六即位明年乃为元年七十载求禅求禅之时
卷二 第 26b 页 WYG0060-0041b.png
八十六也试舜三年自正月上日至崩二十八载总计
其数凡寿一百一十七岁案尧典求禅之年即得舜而
试之求禅试舜共在一年也更得二年即为历试三年
故下传云历试二年与摄位二十八年合得为三十在
位故王肃云徵用三载其一在徵用之年其馀二载与
摄位二十八年凡三十岁也故孔传云历试二年明其
一年在徵用之限以此计之惟有一百一十六岁不得
卷二 第 27a 页 WYG0060-0041c.png
有七盖误为七也
(四三)百姓如丧考妣谓百官
诸经传言百姓或为百官或为万民如此百姓是百官
者以丧服庶民为天子齐衰三月畿外之民无服不得
如考妣
(四四)三载四海遏密八音谓四夷
释地云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夷狄尚绝音三
年则华夏内国可知也丧服诸侯之大夫为天子正服
繐衰既葬除之今能使四夷三载绝音言尧有盛德恩
卷二 第 27b 页 WYG0060-0041d.png
化所及远也
(四五)舜格于文祖谓丧毕即政复以告
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注月正正月元日上日也舜服
尧丧三年毕将即政故复至文祖庙告
(四六)尧存舜且摄位尧崩避丹朱而后即政
知舜服尧丧三年毕将即政者以尧存且摄其位尧崩
谦而不居孟子云尧崩三年丧毕舜避丹朱于南河之
卷二 第 28a 页 WYG0060-0042a.png
南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子而之舜狱讼者不之尧
子而之舜讴歌者不之尧子而讴歌舜曰天也然后之
中国践天子位孟子既言然矣此文又承三载之下故
知舜服尧丧三年毕将欲即政复至文祖庙告前以摄
位告今以即政告也此犹是尧之文祖自此以后舜当
自立文祖之庙尧之文祖当迁于丹朱之国也
(四七)禹代鲧为崇伯入为司空故称伯禹
国语云有崇伯鲧尧殛之于羽山贾逵云崇国名伯爵
也禹代鲧为崇伯入为天子司空以其伯爵故称伯禹
卷二 第 28b 页 WYG0060-0042b.png
言人之贤而举其为官知禹治洪水有成功言可用也
(四八)禹让稷契暨皋陶稷独称官
居稷官者弃也独称官者出自禹意耳不必著义郑云
时天下赖后稷之功故以官名通称或当然也经因稷
契名单共文言暨皋陶为文势耳三人为此次者盖以
官尊卑为先后也周礼太祝辨九拜一曰稽首稽首为
敬之极故为首至地稽首是拜内之别名为拜乃稽首
卷二 第 29a 页 WYG0060-0042c.png
故云拜稽首也
(四九)弃为稷官尊而君之为后稷
王肃云播敷也尧遭洪水民不粒食故众民之难在于
饥也稷是五榖之长立官主此稷事后训君也帝言汝
君此稷官布种是百榖以济救之追美其功以劝勉之
上文让于稷契益稷云暨稷吕刑云稷降播种国语云
稷为天官单名为稷尊而君之称为后稷故诗传孝经
皆以后称为言非官称后也
卷二 第 29b 页 WYG0060-0042d.png
(五十)五刑之服三就五流之宅三居
汝作士五刑有服注士理官也五刑墨劓剕宫大辟服
从也言得轻重之中正五服三就既从五刑谓服罪也
行刑当就三处大罪于原野大夫于朝士于市五流有
宅五宅三居谓不忍加刑则流放之若四凶者五刑之
流各有所居五居之差有三等之居大罪四裔次九州
之外次千里之外
(五一)蛮夷寇贼尧末年不应至此
卷二 第 30a 页 WYG0060-0043a.png
往者洪水为灾下民饥困内有寇贼为害外则四夷犯
边皆言无教之致也唐尧之圣协和万邦不应末年顿
至于此盖少有其事辞颇增甚归功于人作与夺之势

(五二)五服三就孔用鲁语与马郑王异
行刑当就三处惟谓大辟罪耳鲁语云刑五而已无有
隐者大刑用甲兵次刑斧钺中刑刀锯其次钻笮薄刑
鞭扑以威民故大者陈之原野小者致之市朝五刑三
次是无隐也孔用彼为说故以三就为原野与朝市与
卷二 第 30b 页 WYG0060-0043b.png
吕刑之五刑异也所言三次即此三就是也惟死罪当
分就处所其墨劓剕宫无常处可就也马郑王三家皆
以三就为原野也市朝也甸师氏也案刑于甸师氏者
王之同族刑于隐者不与国人虑兄弟耳非所刑之正
处此言正刑不当数甸师也又市朝异所不得合以为
一且皆国语之文其义不可通也
(五三)五刑之流各有宅宅又有三等之居
卷二 第 31a 页 WYG0060-0043c.png
此五流有宅即流宥五刑也当在五刑而流放之故知
谓不忍加刑则流放之若四凶也郑玄云舜不刑此四
人者以为尧臣不忍刑之王肃云谓在八议之辟君不
忍杀宥之以远八议者周礼小司寇所云议亲议故议
贤议能议贵议宾议功议勤是也以君恩不忍杀重罪
不可全赦故流之也五刑之流各有所居谓徙置有处
也五居之差有三等之居量其罪状为远近之差也四
裔最远在四海之表故大罪四裔谓本犯死罪也故周
礼调人职云父之雠辟诸海外即与四裔为一也次九
卷二 第 31b 页 WYG0060-0043d.png
州之外即王制云入学不率教者屏之远方西方曰僰
东方曰寄注云偪寄于夷狄也与此九州之外同也次
千里之外者即调人职云兄弟之雠辟诸千里之外也
立政云中国之外不同者言中国者据大罪所居之国
定千里也据其远近其实一也周礼与王制既有三处
之别故约以为言郑玄云三处者自九州之外至于四
海三分其地远近若周之夷镇蕃也然罪有轻重不同
卷二 第 32a 页 WYG0060-0044a.png
岂五百之校乎不可从也
(五四)此朕虞王莽立予虞之官
作朕虞正义曰此官以虞为名帝言作我虞耳朕非官
名也郑玄云言朕虞重鸟兽草木汉书王莽自称为予
立予虞之官则莽谓此官名为朕虞其义必不然也
(五五)垂益所逊四人皆在元凯中
朱虎熊罴二臣名垂益所让四人皆在元凯之中正义
曰文十八年左传八元之内有伯虎仲熊即此朱虎
罴是也虎熊在元凯之内明殳斨伯与亦在其内但不
卷二 第 32b 页 WYG0060-0044b.png
知彼谁当之耳益是皋陶之子皋陶即庭坚也益在八
凯之内垂则不可知也传不在伯夷夔龙之下为此言
者以伯夷姜姓不在元凯之内垂龙亦不可知惟言此
四人耳传虽言殳斨伯与亦难知也
(五六)三礼天地人言三足以包五
帝曰咨四岳有能典朕三礼佥曰伯夷三礼天地人之
礼伯夷臣名姜氏正义曰此时秩宗即周礼之宗伯也
卷二 第 33a 页 WYG0060-0044c.png
其职云掌天神人鬼地祗之礼虽三者并为吉礼要言
三礼者是天地人之事言三足以包五故举三以言之
郑语云姜伯夷之后也伯夷能礼于神以佐尧是伯夷
为姜姓也
(五七)秩宗主郊庙之官
帝曰俞咨伯汝作秩宗秩序宗尊也主郊庙之官正义
曰掌序鬼神尊卑故以秩宗为名郊谓祭天南郊祭地
北郊庙谓祭先祖即周礼所谓天神人鬼地祗之礼是

卷二 第 33b 页 WYG0060-0044d.png
(五八)夔教胄子谓元子以下
帝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胄长也谓元子以下至卿大
夫子弟以歌诗蹈之舞之教长国子中和祗庸孝友
(五九)刚失入虐简失入傲
刚而无虐简而无傲刚失入虐简失入傲教之以防其

(六十)依声律以和乐
卷二 第 34a 页 WYG0060-0045a.png
声依永律和声注声谓五声宫商角徵羽律谓六律六
吕十二月之音气言当依声律以和乐
(六一)帝命夔教胄子之节
帝因伯夷所让随才而任用之帝呼夔曰我今命汝典
掌乐事当以诗乐教训世适长子使此长子正直而温
和宽弘而庄栗刚毅而不苛虐简易而不傲慢教之诗
乐所以然者诗言人之志意歌咏其义以长其言乐声
依此长歌为节律吕和此长歌为声八音皆能和谐无
令相夺道理如此则神人以此和矣夔答舜曰呜呼我
卷二 第 34b 页 WYG0060-0045b.png
击其石磬拊其石磬诸音莫不和谐百兽相率而舞乐
之所感如此是人神既已和矣
(六二)胄子惟长子传兼言子弟又略元士
说文云胄胤也释诂云胤继也继父世者惟长子耳故
以胄为长也谓元子已下至卿大夫子弟者王制云乐
正崇四术立四教王太子王子群后之太子卿大夫元
士之适子皆造焉是下至卿大夫也不言元士毕故略
卷二 第 35a 页 WYG0060-0045c.png
之彼郑注云王子王之庶子也此传兼言弟者盖指太
子之弟耳或孔意公卿大夫之弟亦教之国子以适为
主故言胄子
(六三)律以出音以候气
太师掌六律六吕以合阴阳之声阳声黄钟太蔟姑洗
蕤宾夷则无射阴声大吕应钟南吕林钟仲吕夹钟是
六律六吕之名也汉书律历志云律有十二阳六为律
阴六为吕是阴律名同亦名吕也郑玄云律述气也同
助阴宣气与之同也又云吕旅也言旅助阳宣气也圣
卷二 第 35b 页 WYG0060-0045d.png
人之作律也既以出音又以候气布十二律于十二月
之位气至则律应是六律六吕十二月之音气也声依
永者谓五声依附长言而为之其声未和乃用此律吕
调和其五声使应于节奏也
(六四)八音惟石最清清者和则馀皆从
乐器惟磬以石为之故云石磬也八音之音石磬最清
故知磬是音之声清者磬必击以鸣之故云拊亦击
卷二 第 36a 页 WYG0060-0046a.png
重其文者击有大小击是大击拊是小击音声浊者粗
清者精精则难和举清者和则其馀皆从矣商颂云依
我磬声是言磬声清诸音来依之百兽率舞即大司乐
云以作动物益稷云鸟兽跄跄是也人神易感鸟兽难
感百兽相率而舞则神人和可知也夔言此者以帝戒
之云神人以和欲使勉力感神人也乃答帝云百兽率
舞则神人以和言帝德及鸟兽也
(六五)堲谗殄谓疾谗说绝君子之行
帝曰龙朕堲谗说殄行震惊朕师注堲疾殄绝震动也
卷二 第 36b 页 WYG0060-0046b.png
言我疾谗说绝君子之行而动惊我众欲遏绝之
(六六)纳言喉舌之官必以信
命汝作纳言夙夜出纳朕命惟允注纳言喉舌之官听
下言纳于上受上言宣于下必以信
(六七)纳言而云出纳朕命互相见
此官主听下言纳于上故以纳言为名亦主受上言宣
于下故言出朕命纳言不纳于下朕命有出无入官名
卷二 第 37a 页 WYG0060-0046c.png
纳言云出纳朕命互相见也必以信者不妄传下言不
妄宣帝命
(六八)孔谓岳牧六官为二十二人稷契七人不与
帝曰咨汝二十有二人禹垂益伯夷夔龙六人新命有
职四岳十二牧凡二十二人特敕命之正义曰传以此
文总结上事据上文询于四岳咨十有二牧及新命六
官等适满二十二人谓此也其稷契皋陶殳斨伯与
熊罴七人仍旧故不须敕命之岳牧亦应是旧而敕
命之者岳牧外内之官常所咨询故亦敕之郑以为二
卷二 第 37b 页 WYG0060-0046d.png
十二人数殳斨伯与朱虎熊罴不数四岳彼四人者直
被让而已不言居官何故敕使敬之也岳牧俱是帝所
咨询何以敕牧不敕岳也必非经旨
(六九)分北三苗言君臣善否不令相从
庶绩咸熙分北三苗注考绩法明众功皆广三苗幽闇
君臣善否分北流之不令相从善恶明正义曰前流四凶
时三苗之君窜之西裔更绍其嗣不灭其国舜即政之
卷二 第 38a 页 WYG0060-0047a.png
后三苗复不从化是闇当黜之其君臣有善有恶舜复
分北流其三苗北背也善留恶去使分背也郑玄以为
流四凶者卿为伯子大夫为男降其位耳犹为国君故
以三苗为西裔诸侯犹为恶乃复分北流之谓分北西
裔之三苗也孔传窜三苗为诛也其身无复官爵必非
黜陟之限其所分止非彼窜者王肃云三苗之民有赦
宥者复不从化不令相从分北流之王肃意彼赦宥者
复继为国君至不复从化故分北流之禹继鲧为崇伯
三苗未必绝后传意或如肃言
卷二 第 38b 页 WYG0060-0047b.png
(七十)三十在位历试受终居摄皆在臣位
舜生三十徵庸言其始见试用三十在位历试二年摄
位二十八年正义曰上云乃言厎可绩三载则历试当
三年云二年者其一即是徵用之年已在上句三十之
数故惟有二年耳受终居摄尚在臣位故历试并为三
十在位谓在臣位
(七一)舜寿百十二岁马迁史记异
卷二 第 39a 页 WYG0060-0047c.png
五十载陟方乃死方道也舜即位五十年升道南方巡
守死于苍梧之野而葬焉三十徵庸三十在位服丧三
年其一在三十之数为天子五十年凡寿百一十二岁
正义曰檀弓云舜死苍梧之野是舜死苍梧之野因而
葬焉孔以月正元日在三载遏密之下又孟子云舜服
尧三年丧毕避尧之子故服丧三年三年之丧二十五
月而毕其一年即位三十在位之数惟有二年是舜年
六十二为天子五十年是舜凡寿百一十二岁也大禹
谟云帝曰朕宅帝位三十有三载乃求禅禹孟子云舜
卷二 第 39b 页 WYG0060-0047d.png
荐禹于天十七年是在位五十年其文明矣郑玄读此
经云舜生三十谓生三十年也登庸二十谓历试二十
年在位五十载陟方乃死谓摄位至死为五十年舜年
一百岁也史记云舜年三十尧举用之年五十摄行天
子事年五十八尧崩年六十一而践天子位三十九年
崩皆谬耳
(七二)帝釐下土方言舜理四方诸侯
卷二 第 40a 页 WYG0060-0048a.png
帝釐下土方设居方言舜理四方诸侯各设其官居其
方别生分类生姓也别其姓族分其类使相从
(七三)汨作九共槁饫凡十一篇皆亡
作汨作汨治作兴也言其治民之功兴故为汩作之篇
亡九共九篇槁饫槁劳饫赐也凡十一篇皆亡
(七四)槁为劳饫为赐引左传为證
汨之为治无正训也作是起义故为兴也言其治民之
功兴以意言之耳左传言犒师者以师枯槁用酒食劳
之是槁得为劳也襄二十六年左传云将赏为加膳加
卷二 第 40b 页 WYG0060-0048b.png
膳则饫赐是饫得为赐也亦不知劳赐之何所谓也
 尚书要义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