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提要
提要 第 1a 页 WYG0060-000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二
 尚书要义      书类
提要
    (臣)等谨案尚书要义二十卷宋魏了翁撰了
    翁谪居靖州时著九经要义凡二百六十三
    卷皆摘注疏中精要之语标以目次以便简
    阅其周易要义已著录此其所摘尚书注疏
    也孔安国传本出依托循文衍义无大发明
    亦无大瑕颣故宋儒说诗排小序说春秋排
提要 第 1b 页 WYG0060-0001b.png
    三传而说书则不甚排孔氏孔颖达正义虽
    诠释传文不肯稍立同异而原原本本考證
    粲然故朱子语录亦谓尚书名物典制当看
    疏文然尚书文既聱牙注疏又复浩汗学者
    卒业为艰了翁汰其冗文使后人不病于芜
    杂而一切考證之实学已精华毕撷是亦读
    注疏者之津梁矣是书传写颇稀此本有旷
提要 第 2a 页 WYG0060-0002a.png
    翁手识一印山阴祁氏藏书一印澹生堂经
    籍记一印犹明末祁彪佳家所藏也原目二
    十卷中共计六卷俱皆有目无书因无别本
    可以校补今亦姑仍其阙焉乾隆四十六年
    九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 (臣) 陆 费 墀
提要 第 2b 页 WYG0060-0002b.png
提要 第 3a 页 WYG0060-0002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尚书要义序
            宋 魏了翁 撰
(一)汉得今书于齐鲁孔注至魏晋方兴
夫书者人君辞诰之典右史记言之策暨乎七雄已战
五精未聚儒雅与深阱同埋经典共积薪俱燎汉氏大
济区宇广求遗逸采古文于金石得今书于齐鲁其文
则欧阳夏侯二家之所说蔡邕碑石刻之古文则两汉
亦所不行安国注之实遭巫蛊遂寝而不用历及魏晋
提要 第 3b 页 WYG0060-0002d.png
方始稍兴故马郑诸儒莫睹其学所注经传时或异同
晋世皇甫谧独得其书载于帝纪其后传授乃可详焉
但古文经虽然早出晚始得行其辞富而备其义弘而
雅故复而不厌久而愈亮江左学者咸悉祖焉
(二)近至隋初始流河朔
隋初古文始流河朔正义六家惟二刘详雅其为正义
者蔡大宝巢猗费甝顾彪刘焯刘炫等其诸公旨趣多
提要 第 4a 页 WYG0060-0003a.png
或因循帖释注文义皆浅略惟刘焯刘炫最为详雅然
焯乃织综经文穿凿孔穴诡其新见异彼前儒非险而
更为险无义而更生义炫嫌焯之烦杂就而删焉虽复
微稍省要又好改张前义义更太略辞又过华虽为文
笔之善乃非开奖之路义既无义文又非文欲使后生
若为领袖此乃炫之所失未为得也今奉明敕考定是
非云云十六年又奉敕云为正义凡二十卷
(三)结绳书契文籍之义
八卦画万物之象文字书百事之名故系辞曰仰则观
提要 第 4b 页 WYG0060-0003b.png
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
取诸物始画八卦是万象见于卦然画亦书也与卦相类故
知书契亦伏牺时也结绳者当如郑注云为约事大大
其绳事小小其绳王肃亦曰结绳识其政事是也言书
契者郑云书之于木刻其侧为契各收其一后以相考
合若结绳之为治孔无明文义或当然说文云文者物
象之本也籍者借也借此简书以记录政事故曰籍
提要 第 5a 页 WYG0060-0003c.png
(四)辩诸儒以文籍不始于伏牺难孔
尚书纬及孝经谶皆云三皇无文字又班固马融郑玄
王肃诸儒皆以为文籍初自五帝亦云三皇未有文字
与此说不同何也又苍颉造书出于世本苍颉岂伏牺
时乎且系辞云黄帝尧舜为九事之目末乃云上古结
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是后世圣人即黄帝尧
舜何得为伏牺哉孔何所据而更与系辞相反如此不
同者艺文志曰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
况遭秦焚书之后群言竞出其纬文鄙近不出圣人前
提要 第 5b 页 WYG0060-0003d.png
贤共疑有所不取通人考正伪起哀平则孔君之时未
有此纬何可引以为难乎其马郑诸儒以据文立说见
后世圣人在九事之科便谓书起五帝自所见有异亦
不可难孔也而系辞云后世圣人在九事之下者有以
而然案彼文先历说伏牺神农盖取下乃云黄帝尧舜
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是黄帝尧舜之事也又
舟楫取涣服牛取随重门取豫臼杵取小过弧矢取睽
提要 第 6a 页 WYG0060-0004a.png
此五者时无所系在黄帝尧舜时以否皆可以通也至
于宫室葬与书契皆先言上古古者乃言后世圣人易
之则别起事之端不指黄帝尧舜时以此葬事云古者
不云上古而云易之以棺椁棺椁自殷汤而然非是彼
时之验则上古结绳何废伏牺前也其苍颉则说者不
同故世本云苍颉作书司马迁班固韦诞宋忠傅玄皆
云苍颉黄帝之史官也崔瑗曹植蔡邕索靖皆直云古
之王也徐整云在神农黄帝之间谯周云在炎帝之世
卫氏云当在庖牺苍帝之世慎到云在庖牺之前张揖
提要 第 6b 页 WYG0060-0004b.png
云苍颉为帝王生于禅通之纪是说苍颉其年代莫能
有定亦不可以难孔也
(五)文字与天地并兴伏羲以教世
易系辞云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是文字与天地并
兴焉文字在三皇之前未用之教世至伏牺乃用造书
契以代结绳之政是教世之用犹燧人有火中古用以
燔黍捭豚后圣乃修其利
提要 第 7a 页 WYG0060-0004c.png
(六)伏牺有筮则有六爻
系辞至神农始有噬嗑与益则伏牺时其卦未重当无
杂卦而得有取诸夬者此自郑玄等说耳案说卦曰昔
者圣人幽赞于神明而生蓍系辞曰天生神物圣人则
之则伏牺用蓍而筮矣故郑注说卦亦曰昔者圣人谓
伏牺文王也系辞又曰十有八变而成卦是言爻皆三
归奇为二变十八变则六爻明矣则筮皆六爻伏牺有
筮则有六爻何为不重而怪有夬卦乎
提要 第 7b 页 WYG0060-0004d.png
(七)皇大于帝而后世死者通称皇
称皇者以皇是美大之名言大于帝也故后代措庙立
主尊之曰皇生者莫敢称焉而士庶祖父称曰皇者以
取美名可以通称故也
(八)孔以黄帝为皇少昊为帝首与诸书异
孔君以黄帝上数为皇少昊为五帝之首耳若然案今
世本帝系及大戴礼五帝德并家语宰我问太史公五
帝本纪皆以黄帝为五帝此乃史籍明文而孔君不从
提要 第 8a 页 WYG0060-0005a.png
之者孟轲曰信书不如其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
已言书以渐染之滥也孟已然况后之说者乎又帝系
本纪家语五帝德皆云少昊即黄帝子青阳是也颛顼
黄帝孙昌意子帝喾高辛氏为黄帝曾孙玄嚣孙侨极
子尧为帝喾子舜为颛顼七世孙此等之书说五帝而
以黄帝为首者原由世本经于暴秦为儒者所乱家语
则王肃多私定大戴礼本纪出于世本以此而同盖以
少昊而下皆出黄帝故不得不先说黄帝因此缪为五
帝耳亦由系辞以黄帝与尧舜同事故儒者共数之焉
提要 第 8b 页 WYG0060-0005b.png
孔君今者意以月令春曰太昊夏曰炎帝中央曰黄帝
依次以为三皇又依系辞先包牺氏没神农氏作又没
黄帝氏作亦文相次皆著作见于易此三皇之明文也
月令秋曰少昊冬曰颛顼自此为五帝然皇帝是皇今
言帝不云皇者以皇亦帝也别其美名耳太昊为皇月
令亦曰其帝太昊易曰帝出于震是也又轩辕之称黄
帝犹神农之云炎帝神农于月令为炎帝不怪炎帝为
提要 第 9a 页 WYG0060-0005c.png
皇何怪轩辕称帝
(九)八卦谓之八索与左传义异
索谓求索亦为搜索以易八卦为主故易曰八卦成列
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又曰八卦相荡是
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皆出于八卦就八卦而求其
理则万有一千五百二十策天下之事得故谓之索非
一索再索而已此索于左传亦或谓之索说有不同
(十)先君孔子生于周末
孔子世家云安国是孔子十一世孙而上尊先祖故曰
提要 第 9b 页 WYG0060-0005d.png
先君榖梁以为鲁襄公二十一年冬十一月庚子孔子
生左传哀公十六年夏四月己丑孔子卒计以周灵王
时生敬王时卒故为周末
(十一)文籍史籍典籍之名
籍者古书之大名由文而有籍谓之文籍因史而书谓
之史籍可以为常故曰典籍义亦相通也但上因书契
而言文下伤秦灭道以称典于此言史者不但义通上
提要 第 10a 页 WYG0060-0006a.png
下又以此史籍不必是先王正史是后代好事者作
(十二)修春秋黜八索除九丘
孔子之脩六艺年月孔无明说论语曰吾自卫反鲁然
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则孔子以鲁哀公十一年反鲁
为大夫十二年孟子卒孔子吊则致仕时年七十以后
修述也诗有序三百一十一篇全者三百五篇云三百
者亦举全数计职方在周礼夏官亦武帝时出于山岩
屋壁即藏秘府世人莫见以孔君为武帝博士于秘府
而见焉知必黜八索除九丘者以三坟五典本有八今
提要 第 10b 页 WYG0060-0006b.png
序只有二典而已其三典三坟今乃寂寞明其除去既
坟典书内之正尚有去者况书外乎故知丘索亦黜除
也黜与除其义一也
(十三)张霸伪造尚书百两篇纬附之
云凡百篇㨿序而数故耳或云百二篇者误有所由以
前汉之时有东莱张霸伪造尚书百两篇而为纬者附
之因此郑云异者其在大司徒大仆正乎此事为不经
提要 第 11a 页 WYG0060-0006c.png

(十四)伏生壁传而云口授
案史记秦时焚书伏生壁藏之其后兵火起刘汉定天
下伏生求其书亡数十篇独得二十九篇以教于齐鲁
之间则伏生壁内得二十九篇而云失其本经口以传
授者盖伏生初实壁内得之以教齐鲁传教既久诵文
则熟至其末年因其习诵或亦目暗至年九十晁错往
受之时不执经而口授之故也又言裁二十馀篇者意
在伤亡为少之文势何者以数法随所近而言之若欲
提要 第 11b 页 WYG0060-0006d.png
多之当云得三十篇今裁二十馀篇言裁亦意以为少
之辞又二十九篇自是计卷若计篇则三十四去泰誓
犹有三十一
(十五)泰誓始出之时及古今文真伪
案史记及儒林传皆云伏生独得二十九篇以教齐鲁
则今之泰誓非初伏生所得案马融云泰誓后得郑玄
书论亦云民间得泰誓别录曰武帝末民有得泰誓书
提要 第 12a 页 WYG0060-0007a.png
于壁内者献之与博士使读说之数月皆起传以教人
则泰誓非伏生所传而言二十九篇者以司马迁在
武帝之世见泰誓出而得行入于伏生所传内故为史
㧾之并云伏生所出不复曲别分析云民间所得其实
得时不与伏生所传同也但伏生虽无此一篇而书传
有八百诸侯俱至孟津白鱼入舟之事与泰誓事同不
知为伏生先为此说不知为是泰誓出后后人加增此
语案王充论衡及后汉史献帝建安十四年黄门侍郎
房宏等说云宣帝泰和元年河内女子有坏老子屋得
提要 第 12b 页 WYG0060-0007b.png
古文泰誓三篇论衡又云以掘地所得者今史汉书皆
云伏生传二十九篇则司马迁时已得泰誓以并归于
伏生不得云宣帝时始出也则云宣帝时女子所得亦
不可信或者尔时重得之故于后亦据而言之史记云
伏生得二十九篇武帝记载今文泰誓末篇由此刘向
之作别录班固为儒林传不分明因同于史记而刘向
云武帝末得之泰誓理当是一而古今文不同者即马
提要 第 13a 页 WYG0060-0007c.png
融所云吾见书传多矣凡诸所引今之泰誓皆无此言
而古文皆有则古文为真亦复何疑但于先有张霸之
徒伪造泰誓以藏壁中故后得而惑世也亦可今之泰
誓百篇之外若周书之例以于时实有观兵之誓但不
录入尚书故古文泰誓曰皇天震怒命我文考肃将天
威大勋未集肆予小子发以尔友邦冢君观政于商是

(十六)上古书谓尚书此孔得伏意
以其上古之书谓之尚书者此文继在伏生之下则言
提要 第 13b 页 WYG0060-0007d.png
以其上古之书谓之尚书此伏生意也孔君亲见伏生
不容不悉
(十七)书本无尚字伏生所加
言虞夏商周之书者以壁内所得上有题目虞夏商周
书其序直云书序皆无尚字故其目录亦然故不云尚
书而言虞夏商周之书安国亦以此知尚字是伏生所
加推此壁内所无则书本无尚字明矣
提要 第 14a 页 WYG0060-0008a.png
(十八)论语孝经孔子传说皆谓之传
凡书非经则谓之传言及传论语孝经正谓论语孝经
是传也汉武帝谓东方朔云传曰时然后言人不厌其
言又汉东平王刘云与其太师策书云传曰陈力就列
不能者止又成帝赐翟方进策书云传曰高而不危所
以长守贵也是汉世通谓论语孝经为传也以论语孝
经非先王之书是孔子所传说故谓之传所以异于先
王之书也
提要 第 14b 页 WYG0060-0008b.png
(十九)以隶古定故孔书为古文
科斗书古文也所谓苍颉本体周所用之以今所不识
是古人所为故名古文形多头粗尾细状腹团圆似水
虫之科斗故曰科斗也以古文经秦不用故云废已久
矣就古文内定可知识者为隶古定不言就伏生之书
而云以其所阃者明用伏生书外亦考之故云可知者
谓并伏生书外有可知不徒伏生书内而已言隶古者
正谓就古文体而从隶定之存古为可慕以隶为可识
提要 第 15a 页 WYG0060-0008c.png
故曰隶古以虽隶而由古由此故谓孔君所传为古文

(二十)书本六体苍籀二体秦八体新六书
案班固汉志及许氏说文书本有六体一曰指事上下
二曰象形日月三曰形声江河四曰会意武信五曰转
注考老六曰假借令长此造字之本也自苍颉以至今
字体虽变此本皆同古今不易也自苍颉以至周宣皆
苍颉之体未闻其异宣王纪其史籀始有大篆十五篇
号曰篆籀惟篆与苍颉二体而已卫恒曰苍颉造书观
提要 第 15b 页 WYG0060-0008d.png
于鸟迹因而遂滋则谓之字字有六义其文至于三代
不改及秦用篆书焚烧先代典籍古文绝矣许慎说文
言自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
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亡新居摄
以应制作改定古文使甄丰校定时有六书一曰古文
孔子壁内书也二曰奇字即古字有异者三曰篆书即
小篆下杜人程邈所作也四曰佐书秦隶书也五曰缪
提要 第 16a 页 WYG0060-0009a.png
篆所以摹印也六曰鸟虫书所以书幡信也由此而论
即秦罢古文而有八体非古文矣以至亡新六书并八
体亦用书之六体以造其字其亡新六书于秦八体用
其小篆虫书摹印隶书去其大篆刻符殳书署书而加
以古文与奇字其刻符及署书盖同摹印殳书同于缪
篆大篆正古文之别以慕古故乃用古文与奇字而不用
大篆是孔子壁内古文即苍颉之体故郑玄云书初出
屋壁皆周时象形文字今所谓科斗书以形言之为科
斗指体即周之古文郑玄知者若于周时秦世所有至
提要 第 16b 页 WYG0060-0009b.png
汉犹当识之不得云无能知者又亡新古文亦云即孔
氏壁内古文是其證也
(廿一)科斗书竹简
郑玄云周之象形文字者揔指六书象科斗之形不谓
六书之内一曰象形也又云更以竹简写之明留其壁
内之本也顾氏云策长二尺四寸简长一尺二寸
(廿二)书五十八篇为四十六卷谓除同序
提要 第 17a 页 WYG0060-0009c.png
知以舜典合于尧典益稷合于皋陶谟伏生之本亦壁
内古文而合者盖以老而口授之时因谓而连之故殊
耳其盘庚本当同卷故有并也康王之诰以一时之事
连诵而同卷当以王出在应门之内为篇首及以王若
曰庶邦亦误矣以伏生本二十八篇盘庚出二篇加舜
典益稷康王之诰凡五篇为三十二篇加所增二十五
篇为五十八加序一篇为五十九故云复出此篇并序
凡五十九篇此云为四十六卷者谓除序也下云定五
十八篇既毕不更云卷数明四十六卷故尔又伏生二
提要 第 17b 页 WYG0060-0009d.png
十九卷而序在外故知然矣此云四十六卷者不见安
国明说盖以同序者同卷异序者异卷故五十八篇为
四十六卷何也五十八篇内有太甲盘庚说命泰誓皆
三篇共卷减其八又大禹谟皋陶谟益稷又三篇同序
共卷其康诰酒诰梓材亦三篇同序共卷则又减四通
前十二以五十八减十二非四十六卷而何其康王
诰乃与顾命别卷以别序故也其馀错乱摩灭五十八
提要 第 18a 页 WYG0060-0010a.png
篇外四十四篇也以不可复知悉上送官其可知者已
用竹简写得其本亦俱送入府故在秘府得有古文也
(廿三)或称传或称注解
传名出自丘明宾牟贾对孔子曰史失其传又丧服儒
者皆云子夏作传是传名久矣但大率秦汉之际多
名为传于后儒者以其传多或有改之别云注解者乃
有同者以当时之意耳说者为例云前汉称传于后皆
称注误矣何者马融王肃亦称注名为传传何有例乎
提要 第 18b 页 WYG0060-0010b.png